斜拉桥

斜拉桥
斜拉桥

?2011-6-9
第八章
其它桥型
本 章 主 要 内 容
?第一节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及连续刚构桥 ?第二节 拱桥 ?第三节 斜拉桥 ?第四节 悬索桥
1
2
?1

?2011-6-9
第二节
斜拉桥
?本 节 主 要 内 容
?一、概述(发展与现状) ? 概述(发展与现状) ?二、总体布置 ?三、构造特点
?四、计算分析要点 ?四 计算分析要点 ?五、施工方法 ?六、斜拉桥图片欣赏
3
第三节 斜拉桥 一、斜拉桥概述
一、概述-1.定义及特点
1.斜拉桥的定义及特点
斜拉桥是由塔、梁和斜向布置的拉索等组成的组合受力结 构体系的桥梁。
桥塔 斜拉索
主梁
4
?2

?2011-6-9
第三节 斜拉桥 一、斜拉桥概述
一、概述-1.定义及特点
简单桁架桥的传力
对比
斜拉桥传力分析示意
受 力 体 系
桥面体系
主梁 斜拉索
压弯构件,以弯矩为主; 受拉构件;竖向形成多个弹性支撑, 水平向形成对主梁的阶梯状压力; 刚性支撑,压弯构件,以受压为主。
5
支撑体系 索塔
第三节 斜拉桥 一、斜拉桥概述
一、概述 -1.定义及特点
主梁与斜拉索关联后的特点
跨越能力大 建筑高度小 以弯为主的压弯构件 恒载内力可调整 施工方法灵活方便
主梁在斜拉索支承下,就象多跨弹性支承 连续梁那样工作,使“局部跨度”显著减 小,让“整体跨度”能显著提高,主梁高 度“相对”降低。 主梁把斜拉索索力的水平分力作为轴力传 递,形成自锚体系结构。 借助斜拉索的预拉力,可以对主梁的内力 进行调整。 用于大跨度桥梁施工的传统施工方法,不 仅可用,而且还能借助斜拉索的联合作用 来减轻施工机具对结构的影响。 6
?3

?2011-6-9
第三节 斜拉桥 一、斜拉桥概述
一、概述 -1.定义及特点
索塔与斜拉索关联后的特点
塔是以压为主的压弯构件 顺桥向的刚度与后锚索的 关系很大
自重与斜拉索张力的竖向分力 表现为轴力 两侧索力纵向不平衡的水平力 产生弯矩
斜拉索是受拉构件 斜拉索是容易振动
拉力来源于(1)施工时的主 动张拉 拉力来源于(2)外荷载下的 被动受力
7
第三节 斜拉桥 一、斜拉桥概述
2.起源及发展
2.斜拉桥的起源与发展
(1)雏形
藤桥 埃及海船上的斜拉天桥
印尼爪哇的竹斜拉桥
8
?4

?2011-6-9
第三节 斜拉桥 一、斜拉桥概述
2.起源及发展
1617年出版物中的第一座斜拉铁链桥
(2)早期的尝试
1784年德国Loscher设计的木斜拉桥
9
第三节 斜拉桥 一、斜拉桥概述
2.起源及发展
1817年,英国的 Dryburgh桥,1838重建 8 年,英国的 gs 1817年,英国的King’s Meadow桥 1868年捷克的Franz Joseph桥 1907年法国的 Cassagne桥
1925年法国的 Lezardrieux桥
10
?5

?2011-6-9
第三节 斜拉桥 一、斜拉桥概述
2.起源及发展
Lezardrieux Bridge in France
钢斜拉桥,主跨 112m,1924年
11
第三节 斜拉桥 一、斜拉桥概述
2.起源及发展
新加坡Cavenaph桥,1867年
12
?6

?2011-6-9
第三节 斜拉桥 一、斜拉桥概述
2.起源及发展
(3)现代斜拉桥的诞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洲为了修复破坏的老桥,法国发明了预应力钢筋混凝 土梁。德国想出用斜拉桥。由于计算技术、材料强度、工厂制造能力、工地施 土梁。德国想出用斜拉桥。由于计算技术、材料强度、工厂制造能力、工地施 工手段等都有进展,斜拉桥在各个环节都有保证,渐渐地发掘出它的优越性。 工手段等都有进展,斜拉桥在各个环节都有保证,渐渐地发掘出它的优越性。 一开始在欧洲,后来才被美洲、亚洲接受,现在已方兴未艾地推广到全世界。
瑞典 斯特洛姆桑特 桥(Str?msund Bridge),1956年, 主跨182.6m。 第一座现代斜拉桥, 德国人迪辛格设计。
13
第三节 斜拉桥 一、斜拉桥概述
2.起源及发展
斜拉桥的数量比例
(4)飞速的发展
? 发展-在20世纪50年代斜拉桥开始得到很快 的发展。在中国的发展尤为迅速。 ? 总体趋势 – 密索→稀索 – 斜拉桥造型呈多样化
中国, 35% 其它国家, 其它国家 65%
稀索体系
密索体系
14
?7

?2011-6-9
第三节 斜拉桥 一、斜拉桥概述
2.起源及发展
斜拉桥发展的原因和应用条件
结构造型新颖(直线感、柔细感和飘逸感) 新材料的应用(高强钢丝,特别是斜拉索卷材) 设计理论和计算技术的进步 施工技术的进步 在400~800m跨度内具有很强竞争力(经济效益)

15
第三节 斜拉桥 一、斜拉桥概述
2.起源及发展
斜拉桥最大跨度的发展历程
1200
伊 斯 西西 特 洛 奥 姆 特 桑 霍 特 伊 桥 斯 桥 杜 科 隆 塞 弗 林 桥 塞 尔 多 夫 克 尼 桥
3 20 350
杜 斯 堡 -
856 89 0
1000 主跨跨度(米) 800 600
183 26 0
400 200 0 1950
30 2
4 04
44 0 465
5 30
诺 因 坎 普 桥
602
圣 纳 泽 尔 桥
卢 纳 桥
安 娜 西 斯 桥
斯 卡尔 杨 桑 德 桥
浦 大 桥
诺 曼 底 桥 多 罗 桥
多 江 大 桥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1 088
苏 通 长
时间(年)
2007
2010
16
?8

?2011-6-9
第三节 斜拉桥 一、斜拉桥概述
2.起源及发展
目前的大跨度斜拉桥排序
排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苏通长江大桥 昂船洲大桥 湖北鄂东长江大桥 多多罗大桥 诺曼底大桥 湖北荆岳长江大桥 第二仁川大桥 第 仁川大桥 上海长江大桥 南京长江三桥 南京长江二桥
桥名 SuTong Yangtze Stonecutters E’Dong Yangtze Tatara Normandy Jingyue Incheon 2
rd
国家 中国
中国香港
主跨(m) 1088 1018 926 890 856 816 800 730 648 628
建成时间 2008 2009 2011 1999 1995 2011 2010 2008 2005 2001
中国 日本 法国 中国 韩国 中国 中国 中国
Yangtze
nd d
Airport
Shanghai Yangtze 3 Nanjing Yangtze 2nd Nanjing Yangtze
17
第三节 斜拉桥 一、斜拉桥概述
2.起源及发展
日本多多罗大桥,主跨890米, 目前为世界跨度最大的斜拉桥
18
?9

?2011-6-9
第三节 斜拉桥 一、斜拉桥概述
2.起源及发展
法国诺曼底桥,主跨856m
19
第三节 斜拉桥 一、斜拉桥概述
2.起源及发展
苏通长江公路大桥(主跨1088m)
? ? ?
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跨径最大的斜拉桥。 全长7 600m,其中双塔斜拉桥主跨1 088m,通航净高62m,按6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 计,桥面设计车速100公里/小时,引桥120公里/小时,南北接线全长约32.2公里。 总投资在60亿元左右,2008年底建成。
20
?10

?2011-6-9
第三节 斜拉桥 一、斜拉桥概述
2.起源及发展
香港昂船洲大桥(1018m,48亿)
21
第三节 斜拉桥 一、斜拉桥概述
2.起源及发展
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
? 是国内继武汉、南京、九江、芜湖长江大桥之后的第五座公铁两用长 江大桥,也是国内最大的公铁两用大桥 ? 大桥设计为主跨504米双塔三索面斜拉桥,公路桥面以上塔高123米。 正桥长4657米,公路6车道、铁路4线(设计时速200km),桥面全宽 27米。
22
?11

?2011-6-9
第三节 斜拉桥 一、斜拉桥概述
2.起源及发展
第二仁川大桥
主跨800m
23
第三节 斜拉桥 一、斜拉桥概述
2.起源及发展
俄罗斯岛桥
? ? ? ? ? ? ? ? ? 海参崴与俄罗 斯岛之间,在 建 主跨 1104m 1104 主桥长 1885m 桥宽 29.5m 车道 2*2 净空 70m 塔高 320.9m 索数 168根 2012中期完工
https://www.360docs.net/doc/9e11946970.html,
返回
24
?12

?2011-6-9
第三节 斜拉桥 二、斜拉桥总体布置
二、斜拉桥总体布置-1.孔跨的布置
1.斜拉桥的孔跨布置
可对称或非对称布置,边 跨可设一个或多个辅助墩。
双塔三跨式斜拉桥示意图
南京长江二桥
25
第三节 斜拉桥 二、斜拉桥总体布置
二、斜拉桥总体布置-1.孔跨的布置
双塔三跨式斜拉桥布置考虑的因素-边中跨比 斜拉桥(双塔)的边中跨比:0.35~0.5,以0.4居多。
边跨过小的缺点
容易产生边墩负反 力和尾索过大应力 幅度(诱发疲劳) 幅度(诱发疲劳)。
边跨过大的缺点
边跨弯矩过大; 中跨刚度过小。
Ls
Lc
Ls
连续梁的合理边中跨比:0.5~0.8 悬索桥的边中跨比:0.25~0.5
26
?13

?2011-6-9
第三节 斜拉桥 二、斜拉桥总体布置
二、斜拉桥总体布置-1.孔跨的布置t 独塔双跨式斜拉桥示意图
Lc
Ls
可对称布置(L1=L2)和不对称布置(L1≠L2); 一般说来不对称布置更合理;但对称布置有景观优势。 合理的两跨比(边中跨比): Ls/Lc=0.5~1。 可两跨跨河也可一跨跨河。 边跨也可设置辅助墩;设置辅助墩后桥跨布置实际为“独塔N 跨式”。
27
第三节 斜拉桥 二、斜拉桥总体布置
1.孔跨的布置
(c)三塔四跨式
多塔多跨式-法国Millau高架桥
28
?14

?2011-6-9
第三节 斜拉桥 二、斜拉桥总体布置
1.孔跨的布置
独塔单跨式
塔跨混合式 无塔斜拉桥
带协作体系的斜拉桥
29
第三节 斜拉桥 二、斜拉桥总体布置
2.主梁的支承体系v
2.主梁的支承体系
漂浮体系 塔墩固结、塔梁分离 半漂浮体系
桥塔处的主梁与索塔间设置垂直 索连接,或者不进行连接。 桥塔处的主梁与索塔间设置支座 连接(竖向支撑,水平滑动)。 连接(竖向支撑 水平滑动) 桥塔处的主梁与索塔完全固结 (桥塔与桥墩也固结)。
塔、墩、梁固结
固结体系
30
?15

?2011-6-9
第三节 斜拉桥 二、斜拉桥总体布置
3.斜拉索的布置
(1)索面的布置
3.斜拉索的布置
单索面
空 间 布 置 形 式 双索面 ( 索 面)
多索面
竖向双索面
斜向双索面
曲面双索面
31
第三节 斜拉桥 二、斜拉桥总体布置
3.斜拉索的布置
斜拉桥的主流索面布置示例图
单索面 法国勃鲁东桥
竖向双索面 四川宜宾中坝金 沙江大桥
斜向双索面 四川(重庆)涪 陵长江大桥
32
?16

?2011-6-9
第三节 斜拉桥 二、斜拉桥总体布置
3.斜拉索的布置
四索面布置
香港汀九大桥(Ting Kau )
33
第三节 斜拉桥 二、斜拉桥总体布置
3.斜拉索的布置
曲索面
TRINITY footbridge in UK 1995 林同炎设计的岩锚 曲线斜拉桥方案
34
?17

?2011-6-9
第三节 斜拉桥 二、斜拉桥总体布置
3.斜拉索的布置
对主梁的要求 视野开阔 行车效果 有笼罩感 需要主梁有较 大抗扭刚度 受力性能 对主梁抗扭 要求不高
ΔF×W =P×e
外部扭 矩可以 通过索 力差异 形成的 力偶来 平衡
单索面与双索面的对比 单索面 简洁 美学效果 双索面 线条凌乱
跨度不宜过大 宽度不宜过宽 适用性 跨度适应性强 宽度不宜过窄
核心差异: 单索面布置 中,斜拉索 对抗扭能力 没有贡献。
F
依靠主 梁抗扭 刚度抵 抗外部 扭矩
P/2+ΔF W P e
P/2-ΔF
P e
M=P×e
M=P×e
偏载会产生扭矩(Mt=P×e)
35
第三节 斜拉桥 二、斜拉桥总体布置
3.斜拉索的布置
塔上锚头集中,应力大,构 造复杂;各索倾角变化,总 倾角大对主梁受力有利。 介于放射形与竖琴形之间; 为最常用的索形。 各索平行,锚固构造统一; 造型最优;但受力性能和刚 度较差。 主跨与边跨采用不同的索形 进行组合。常见的为中跨扇 形,边跨部分扇形,尾索平 行;也有中跨扇形,边跨采 用星形。 梁上锚固点相对集中,对主 梁受力不利(缺少充分的支 撑效果),避免选用。
36
(2)索型的选择
放射形
扇形
索 形
竖琴形
混合形
星形
?18

?2011-6-9
第三节 斜拉桥 二、斜拉桥总体布置
3.斜拉索的布置
斜拉桥的索形示例图-放射形
美国Pasco Kennewick桥
37
第三节 斜拉桥 二、斜拉桥总体布置
3.斜拉索的布置
斜拉桥的索形示例图-竖琴形
南海紫桐大桥
38
?19

?2011-6-9
第三节 斜拉桥 二、斜拉桥总体布置
3.斜拉索的布置
斜拉桥的索形示例图-扇形
香港汀九大桥(Ting Kau )
39
第三节 斜拉桥 二、斜拉桥总体布置
3.斜拉索的布置
斜拉桥的索形示例图 -混合形索面
深圳湾西通道桥 泰国拉玛八世桥
40
?20

斜拉桥桥面施工方案

桥面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桥面总宽度及组成:本桥采用上下行分离式桥面,桥面总宽度为26m,桥面组成:0.5米(护栏)+11.5米(行车道)+2.0米(中间分隔带)+11.5米(行车道)+ 0.5米(护栏)=26.0米。 大桥的上部构造为7×3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组合箱梁、共56片。 二、总体施工进度和劳动力安排 桥面施工计划在2004年2月20日开工,计划在2004年4月30日桥面施工施工完毕。 人员机械配备:混凝土工15人,钢筋工18人,木工8人,勤杂人员2人,两台容量8m3混凝土运输车,EA-05混凝土泵一台,平面阵捣梁一台。 三、施工准备 1、对便道进行修整,达到运输车辆能够顺利通行。 2、对桥面进行清洗并对纵横向湿接缝梁体混凝土进行彻底凿毛,露出新鲜混凝土。 3、全面复测,组织测量人员对郑沟大桥中线及桥面标高等进行全面复测,如有误差进行调整,调整后再进行桥面铺装。 4、组织施工技术人员进行图纸审核,对现场工人及工班长进行桥面铺装施工技术交底。 四、施工要点 施工顺序:横向湿接缝施工纵向湿接缝施工箱梁顶板负

弯矩张拉孔道压浆和封锚桥面铺装层的施工解除临时支座 1、桥梁纵、横向湿接缝施工 a、本桥纵、横向湿接缝模板采用厂制定型钢模,钢模出厂后经验收各部尺寸合格后,模板表面打磨光滑并涂油。模板与梁体端头采用外支撑顶紧,并夹双面海绵胶带,保证模板不漏浆、不变形。横向湿接缝模板采用厂制定型钢模,采用吊挂式施工,模板安装时,其吊杆必须顶紧,上横杆安装牢固可靠。 b、接头钢筋采用绑扎搭接,并部分焊接,焊接接头长度单面焊不小于10倍的钢筋直径,双面焊不小于5倍的钢筋直径。 c、梁体端头混凝土面必须凿毛,凿除浮浆,露出混凝土石子。 d、梁体端头顶板负弯矩部分预应力扁波纹管的连接,采用比原直径稍大一点的波纹管套接,套接后用胶带纸密封。 e、混凝土浇注。混凝土采用C50号混凝土,其坍落度80~180mm,其浇注时操作人员必须是混凝土施工的熟练工人,掌握混凝土施工工艺,保证混凝土密实的前提下,振动棒绝对不能捣动波纹管。 f、浇注完成后,加强混凝土的养护,保证接缝混凝土的质量。施工完毕,墩顶清理干净。 2、桥面顶板负弯距张拉及压浆 桥面顶板负弯距张拉采用穿心式千斤顶单根张拉,张拉采取双控,以伸长量进行校核,张拉顺序为T1、T2号钢束对称单根张拉,其中T1的伸长量为10.9cm,T2的伸长量为6.2cm。张拉施工人员全为经验丰富张拉作业人员。张拉时报请监理工程师,经批准后进行张拉。张拉时作好张拉施

斜拉桥建筑设计及施工方案设计模板

斜拉桥建筑设计及施工方案设计

斜拉桥建筑设计及施工方案设计 课题名称 XX大桥设计 学院(部) 工程学院 专业岩土工程 班级 40811 2 学生姓名XXX 学号 40811 000 指导教师谌会芹 年 11 月 18 日

目录 第一章方案比选 (1) 1.1 气象水文、地形地貌情况 (1) 1.2 方案比选 (1) 1.2.1 比选原则 (1) 1.2.2 方案编制 (1) 1.2.3 方案比选 (2) 第二章预应力混凝土独塔斜拉桥总体设计 (2) 2.1 技术标准 (2) 2.2 材料参数 (2) 2.3 桥跨布置 (3) 2.4 主梁 (3) 2.5 索塔 (4) 2.6 斜拉索设计 (4) 2.7 基础 (4) 第三章施工方案简述 (4) 3.1 全桥施工 (4) 3.2 基础施工 (5) 3.3 主梁施工 (5) 3.4 索塔施工 (5)

设计规范及标准 依据的规范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 D60-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砖石及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 桥涵设计规范》( JTG D62- )

第一章方案比选 1.1气象水文、地形地貌情况 桥区内属亚热带气候看, 温暖湿润, 雨量充沛, 四季分明, 具有春早夏长, 秋雨连绵, 冻暖多雾之特点。河流汇水面积广, 流量充沛, 水位具有陡涨陡落的特点。河床两侧地质条件不均匀, 一侧较好, 一侧较差, 地下水缺乏。 桥位区两岸属丘陵~低山区河谷地貌, 桥位处于峡口下游河段, 地形陡峻, 相对高差较大, 河床宽缓, 断面呈”U”形。 1.2 方案比选 1.2.1 比选原则 比选方案主要依据安全、实用、经济、美观、有利于环保的原则, 同时考虑要符合桥梁发展规律, 体现现代新科技的成就。桥型的选择要求在技术上是可靠的, 在施工上是切实可行的。 1.2.2 方案编制 ( 1) 方案一: 预应力混凝土独塔斜拉桥 ( 2) 方案二: 钢筋混凝土拱桥

斜拉桥结构体系

斜拉桥结构体系 一、结构体系的分类 1、按照塔、梁、墩相互结合方式,可划分为漂浮体系、半漂浮体系、塔梁固结体系和刚构体系。 2、按照主梁的连续方式,有连续体系和T构体系等。 3、按照斜拉桥的锚固方式,有自锚体系、部分地锚体系和地锚体系。 4、按照塔的高度不同,有常规斜拉桥和矮塔斜拉桥体系。 二、结构体系介绍 1、漂浮体系:漂浮体系的特点是塔墩固结、塔梁分离。主梁除两端有支承外,其余全部用拉索悬吊,属于一种在纵向可稍作浮动的多跨柔性支承类型梁。一般在塔柱和主梁之间设置一种用来限制侧向变位的板式活聚四氟乙烯盘式橡胶支座,简称侧向限位支座。 漂浮体系的优点:主跨满载时,塔柱处的主梁截面无负弯矩峰值;由于主梁可以随塔柱的缩短而下降,所以温度、收缩和徐变内力均较小。密索体系中主梁各截面的变形和内力的变化较平缓,受力较均匀;地震时允许全梁纵向摆荡,成为长周期运动,从而吸震消能。目前,大跨斜拉桥多采用此种体系。 漂浮体系的缺点:当采用悬臂施工时,塔柱处主梁需临时固结,以抵抗施工过程中的不平衡弯矩纵向剪力。由于施工不可能做到完全对称,成桥后解除临时固结时,主梁会发生纵向摆动。 2、半漂浮体系:半漂浮体系的特点是塔墩固结,主梁在塔墩上设置竖向支承,成为具有多点弹性支承的三跨连续梁。可以是一个固定支座,三个活动支座;也可以是四个活动支座,一般均设活动支座,以避免由于不对称约束而导致不均衡温度变化。水平位移将由斜拉索制约。 3、塔梁固结体系:塔梁固结体系的特点是将塔梁固结并支承在墩上,斜拉索变为弹性支承。主梁的内力与挠度直接同主梁与索塔的弯曲刚度比值有关。这种体系的主梁一般只在一个塔柱处设置固定支座,而其余均为纵向乐意活动的支座。 塔梁固结体系的优点是显著减少主梁中央段承受的轴向拉力,索塔和主梁的温度内力极小。缺点是中孔满载时,主梁在墩顶处转角位移导致塔柱倾斜,使塔顶产生较大的水平位移,从而显著地增大主梁跨中挠度和边跨负弯矩。 4、刚构体系:刚构体系的特点是塔梁墩相互固结,形成跨度内具有多点弹性支承的刚构。 种体系的优点是既免除了大型支座又能满足悬臂施工的稳定要求;结构的整体刚度比较好,主梁挠度又小。缺点是主梁固结处负弯矩大,使固结处附近截面需要加大;。再则,为消除温度应力,应用于双塔斜拉桥中时要求墩身具有一定的柔性,常用语高墩的场合,以避免出现过大的附加内力。

斜拉桥大桥施工方案

第一章工程概况 1.1、工程项目简介 **长江公路大桥起始于江北岸合安高速公路**接线处,穿越**市区,在**市东门汽车轮渡处跨越长江天堑及南北岸部分区域,终点与318国道新改建路线相交,全长5.9km。该项目已由国家计委以计基础[2001]1186号文批准建设。 **长江公路大桥的主桥施工标段划分为A标(北)和B标(南)。A标段起止桩号为K20+118.5~K20+638.5全长520m,. 1.1.1 结构布置 **长江公路大桥主桥为50+215+510+215+50米五跨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全长1040m。 主桥采用全焊扁平流线形封闭钢箱梁,倒Y型双塔,空间双索面扇形钢绞线斜拉索。 钢箱梁采用主梁梁高3.0m(桥中心线处),梁上索距15m型式。 斜拉索每个索面16对斜拉索,在梁上锚固标准间距为15m,在塔上锚固间距为2.0~2.5m,与索塔的连接采用钢箱式锚固,与主梁的连接采用锚箱式锚固。斜拉索在塔上张拉。 索塔采用钢筋砼倒Y形形式,锚索区上塔柱为单箱双室整体多边形截面,塔体空心结构。索塔总高179.126m,桥面以上塔高与主跨比为0.2695。 主桥两座索塔均采用双壁钢围堰大直径钻孔状复合基础,双壁钢围堰外径32m,内径29m,壁厚1.5米。钢围堰高度A标为51.0m。承台为直径29m的圆形承台,高6.0m。承台顶面高程-3.25m。承台下为18根直径3.0m的大直径钻孔灌注桩,呈梅花形排列,桩间中心距为6.0m。封底采用水下C25号砼厚7.0m。 主桥边跨及辅助跨处各设一个辅助墩和一个过渡墩,其中辅助墩为双柱式实心结构,基础为8根直径3m的大直径钻孔灌注桩;过渡墩为分离式实体结构,基础为4根直径2m的钻孔灌注桩。 1.1.2 主要技术标准 桥梁等级:四车道高速公路特大桥 设计行车速度:100km/h 桥面宽度:31.2m,四车道桥面标准宽度26.0 m,中间设2.0m宽中央分隔带,两边各设0.5m防撞护栏。主桥斜拉桥两边增设锚索及检修宽度。 荷载标准:汽车——超20级,挂车——120 桥面最大纵坡:3.0% 桥面横坡:2% 设计洪水频率:1/300 地震烈度:基本烈度Ⅵ度,按Ⅶ设防 通航水位:最高通航水位16.930m,最低通航水位2.480m 通航净空:最小净高24m,主通航孔双向航宽不小于460m,边通航孔单向航宽不小于204m 1.2 桥址区自然条件 1.2.1地理位置

斜拉桥工程施工程序施工技术方案

斜拉桥工程施工程序施工技术方案 索塔施工 2.1 简述 本桥主桥为塔梁固结体系,索塔采用曲线H 型索塔,塔柱曲线半径275.4m(外侧),箱形断面,索塔全高107m(从承台顶面算起);其中上段塔柱39.8m,中段塔柱48.6m,下段塔柱18.6m(含塔柱底座)。 上段塔柱塔柱断面为等截面,顺桥向尺寸6.5m,横桥向尺寸4.6m,空心矩形截面,顺桥向壁厚1.0m,横桥向壁厚0.9m。 中段塔柱断面为变截面空心矩形截面,顺桥向尺寸6.5~7.972m,横桥向尺寸4.6m,顺桥向壁厚1.2m,横桥向壁厚1.1m。 下段塔柱也为变截面空心矩形截面,顺桥向尺寸7.972~9.0m,横桥向尺寸5.5m,顺桥向壁厚1.2m,横桥向壁厚也为1.1m。 索塔横向设两道横梁,上横梁的顶板和底板均为半径12m 的弧形,采用空心截面,横梁宽度5.5m,横梁中心处高度15m,临近索塔处高度为30m,壁厚0.6m,由于结构造型的需要,横梁正中间开设半径 3.5m 的圆洞;下横梁梁为适应桥面横坡需要,采用变高度结构,横梁中部梁高4.5m,宽6.0m,顶底板厚为0.6m,腹板厚为1.5m。横梁为预应力混凝土A 类结构,共设置了34 束15-25 预应力钢束。预应力钢束锚固于塔柱外侧并采用深埋锚工艺,预应力管道采用塑料波纹管。下横梁兼作主梁0 号梁段,形成塔梁固结体系。 斜拉索通过钢锚梁锚固于上塔柱,为抵消斜拉索的不平衡水平分

力,在上塔柱斜拉索锚固区内配置了Φ32 的精轧螺纹粗钢筋。 索塔采用C50 混凝土,为便于施工、定位,索塔内设置劲性骨架,劲性骨架须按照图纸要求与钢牛腿壁板进行焊接连接,塔顶设置避雷针及导航灯,塔内设检修爬梯。 2.2 施工难点及重点 (1)施工测量及控制 塔高107m,测量控制难度大,需采用多种测量手段进行放样及施工控制测量,确保索塔施工精度要求。索塔施工测量及控制的重点和难点有:外形轮廓曲线控制、钢锚梁安装定位及精确控制;索塔结构应力和变形控制,包括多种工况以及日照温差、风荷载等因素影响下的索塔各部位的应力状态和变形控制。 (2)钢锚梁施工 斜拉索锚固区钢锚梁制作、安装精度要求高,单节钢锚梁重4.5t,钢锚梁安装定位难度大,定位精度将直接影响斜拉索安装质量结构受力和耐久性。 (3)高性能混凝土施工 索塔混凝土最大泵送高度约107m,砼强度等级、抗裂及耐久性要求高,泵送难度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浇筑工艺是确保索塔混凝土质量的关键,尤其是上塔柱钢混结合段混凝土施工难度大。 2.3 总体施工工艺 (1)塔柱起步段采用搭设脚手管支架作施工平台,立模现浇,第一段高度2.2m,第2个节段高度4.5m;其余节段采用爬模施工,标

斜拉桥荷载试验方案

××大桥 成桥荷载试验方案 ×××××××××××××× 2012年6月18日

第1章概况 (1) 1.1 桥梁概况 (2) 1.2 试验目的 (3) 1.3 试验依据 (3) 1.4 项目实施内容 (3) 第2章结构初始状态检查 (4) 2.1检查目的 (4) 2.2 检查主要内容 (4) 2.2.1 桥梁有关资料的搜集 (4) 2.2.2 主桥跨结构外观质量检查 (4) 2.2.3 桥面标高测量 (5) 2.2.4恒载作用下斜拉索索力的测定 (5) 第3章静力荷载试验方案 (6) 3.1 测试截面的确定 (7) 3.2 测点布置 (7) 3.2.1 应变测点 (7) 3.2.2 主梁、主塔变位测点 (8) 3.2.3 索力测试 (9) 3.3 试验荷载 (9) 3.4 试验工况及加载位置确定 (10) 3.4.1 试验工况 (10) 3.4.2 试验荷载布置 (10) 3.5 加载效率 (13) 3.6 加载分级 (13) 3.7测试方法 (14) 3.7.1应变测试方法 (14) 3.7.2位移测试方法 (14)

3.7.3索力测试方法 (14) 3.8加载程序及试验规定 (14) 3.8.1加载程序 (14) 3.8.2试验规则 (15) 第4章动力荷载试验实施方案 (15) 4.1 动力荷载试验原则 (16) 4.1.1 试验目的 (16) 4.1.2 测试项目与测试方法 (16) 4.2 动力试验测试内容 (16) 4.2.1脉动试验 (16) 4.2.2无障碍行车试验 (16) 4.3动力试验的测点布置 (17) 4.3.1 脉动试验 (17) 4.3.2. 无障碍行车试验 (17) 第5章试验分工协作、实施细则与计划安排 (17) 5.1 分工协作 (18) 5.1.1试验现场准备工作 (18) 5.1.2 试验测试准备工作 (18) 5.1.3 试验加载测试车辆的准备工作 (18) 5.2 试验进度计划及人员安排 (19) 5.2.1 试验进度计划安排 (19) 5.2.2 人员安排 (19)

斜拉桥施工方案

8 xx斜拉桥施工方案 根据施工整体部署,斜拉桥分南、北两岸对称施工,上、下游幅(两幅的间距为)基本上并列施工。 南岸(北仑侧)工区负责施工的范围为:D o、D i、D2墩位范围的工程;北岸(镇 海侧)工区负责施工的范围为:D3、D4、D5墩位范围的工程。 索塔、主梁及斜拉索施工处于关键线路上,辅助墩、过渡墩、边跨支架段作为非关键工程,可根据关键线路上的工程进度,来确定其经济的开工日期、完工日期。 8.1索塔施工 8.1.1整体方案概述 8.1.1.1基本构造 索塔为双菱形联塔,可分为上游幅索塔、下游幅索塔,每幅索塔有内塔肢、外塔肢两个塔肢,塔肢高度上可分为下塔柱、中塔柱、上塔柱,连接内、外塔肢的结构有塔座、下横梁、上横梁。塔座采用C40纤维混凝土,下塔柱第1m高度内采用C50纤维混凝土,索塔其他部位采用C50混凝土。 塔肢(纵桥向)宽度由塔顶7.0m单斜率变化到塔底。 索塔一般构造图 塔肢(横桥向)宽度:中、上塔柱基本宽度为,为单箱单室横截面;单幅索塔的上塔柱内、外塔肢连成一体,形成单箱三室横截面;上、下游幅索塔的内塔肢在下横梁中线以上、以下范围内连成一体,形成实体断面(或者单箱小二室横截面);下塔柱由4.0m双斜率(塔肢内外侧面斜率不同)变化至塔座顶面的,为单箱单室横截面。 索塔上斜拉索锚固段设水平预应力钢绞线束来平衡斜拉索产生的水平力,预应力在上横梁及其以上高度的索塔内呈“井”字,锚固在索塔外表面;预应力在上横梁以下段呈“ U”型布置,锚固在索塔塔壁内。

8.1.1.2施工工艺流程图 索塔总体施工工艺流程图 8.1.1.3索塔分段、模板体系、基本工期 索塔分节示意图(含中、上塔柱脚手架) 塔柱总工期为:360d = 325d + 35d特别因素 8.1.1.4塔吊、电梯、砼泵管、水电布设,各种预埋件 8.1.141 塔吊 每个索塔选用1台波坦MC170A塔吊(臂长55m,起重量19kN;最大起重量80kN , 在范围内)安装在左右幅的中间、1台QTZ6015塔吊(臂长35m,起重量35kN ;最大起重量100kN,在范围内)安装在边塔柱的外侧,整个索塔都处于吊装范围内,两台塔吊安装高度分别为159m (塔柱高度)、149m。斜爬电梯安装在另一外塔肢的外侧。 制定塔吊台风期安全技术方案

斜拉桥发展历史及未来方向

斜拉桥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们学习了梁桥、拱桥、斜拉桥、悬索桥的计算方法。通过老师的讲解使我们了解到了不同桥梁的受力特点的不同以及不同桥梁计算时使用的不同的理论。梁桥以受弯为主的主梁作为承重构件的桥梁。主梁可以是实腹梁或桁架梁。实腹梁构造简单,制造、架设和维修均较方便,广泛用于中、小跨度桥梁,但在材料利用上不够经济。桁架梁的杆件承受轴向力,材料能充分利用,自重较轻,跨越能力大,多用于建造大跨度桥梁。拱桥指的是在竖直平面内以拱作为结构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拱桥是向上凸起的曲面,其最大主应力沿拱桥曲面作用,沿拱桥垂直方向的最小主应力为零。悬索桥既吊桥指的是以通过索塔悬挂并锚固于两岸(或桥两端)的缆索(或钢链)作为上部结构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其缆索几何形状由力的平衡条件决定,一般接近抛物线。从缆索垂下许多吊杆,把桥面吊住,在桥面和吊杆之间常设置加劲梁,同缆索形成组合体系,以减小活载所引起的挠度变形。下面我们重点来说说斜拉桥,斜拉桥是由主梁、索塔和斜拉索三大部分组成,主梁一般采用混凝土结构、钢和混凝土结构、组合结构或钢结构,索塔主要采用混凝土结构,斜拉索采用高强材料的钢丝或钢绞线制成。它的主要优点有在各个支点支承的作用下跨中弯矩大大减小,而且由于结构自重较轻,既节省了结构材料,又能大幅地增大桥梁的跨越能力。此外,斜拉索轴力产生的水平分力对主梁施加了预应力,从而可以增强主梁的抗裂能力,节约主梁中预应力钢材的用钢量。斜拉桥和梁桥和拱桥相比有着跨越能力大的优

势。而与悬索桥相比在300-1000米跨度又有经济性的优势。同时外形对称美观更兼线条纤秀,构造简洁,造型优美。符合桥梁美学的要求。适合在跨度为300-1000米的桥梁使用。 斜拉桥的发展其实进行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在国外1784年德国人勒舍尔建造了一座跨径为32米的木桥,这是世界上第一座斜拉桥。1821年法国建筑师叶帕特在世界上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斜拉桥的结构体系。在这个体系里,他构想用锻铁拉杆将梁吊到相当高的桥塔上,拉索扇形布置,所有拉索都锚固于桥塔顶部。1855年美国工程师罗伯林在尼亚加拉河上,建成了跨径达250米的公铁两用桥。这是世界上首次将悬索体系和拉索体系的成功组合。1949年,德国著名的桥梁工程师迪辛格尔发表了他对斜拉桥的结构体系的研究成果,为现代斜拉桥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1952年德国莱昂哈特教授在世界上第一个设计出现代化斜拉桥――德国杜塞尔多夫跨越莱茵河的大桥。1953年迪辛格尔与德国承包商德玛格公司,承建了瑞典的斯特罗姆松德桥,这是世界上第一座现代斜拉桥。从此斜拉桥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自20世纪50年代中至60年代中,其特征是拉索为稀索体系,钢或混凝土梁体,以受弯为主;第二阶段,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其特征是拉索逐步采用密索体系,并可以换索,钢和混凝土梁以受压为主,截面减小;第三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拉索普遍采用密索体系,可以换索,梁体结构出现组合式、混合式、钢管混凝土等新的形式。相应地梁向轻型化发展,梁高减小,梁面也出现了肋板式、板式等形式。

斜拉桥施工方案新

石家庄市仓安路斜拉桥施工组织设计 1、工程概况 1.1 斜拉桥概况 石家庄市仓安路斜拉桥位于石家庄市内,跨越京广电化铁路和铁路编组场。该桥主桥跨度55+125+55 m,为双塔双索面PC斜拉桥式,采用塔墩固结、主梁连续全飘浮体系。主梁采用双主肋断面,梁高1.7m,肋宽2m,桥面宽28.9m,梁上索距6.3m,全桥斜拉索4×9对,共72根。 见图T1-1仓安路跨线桥总体布置图、图T1-2斜拉桥布置图 斜拉桥主塔为“H”型,塔高55m,采用Φ1500钻孔桩基础,每个塔柱下部13根桩,桩长62m;主塔承台尺寸为1050cm×1375cm×450 cm;塔柱为5200×300cm 箱形断面,壁厚顺桥向90cm,横桥向60cm。主塔下横梁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上横梁为钢管桁架。边墩立柱为200×200cm钢筋混凝土结构,下为Φ1200钻孔灌注桩,桩长为56m。 1.2主要工程数量 主要工程数量表表1-1

1.3工程特点 1.3.1地下管线繁多。斜拉桥主塔及边墩下分布自来水管道、雨水管道、电信电缆等各种管道,施工期间必须对地下管线进行勘探、搬迁或保护,增大了工作量。 1.3.2施工难度大。斜拉桥主跨跨越电气化京广铁路和铁路编组场,且主塔的位置靠近既有铁路的地道桥,为保证铁路正常的运营,需对铁路地道桥基础进行加固处理,施工难度很大。 1.3.3高空作业多,防电要求高。 1.3.4地面交通繁忙,施工干扰大。仓安路交通较为繁忙,来往车辆川流不息,施工期间必须精心组织,合理布置,并对交通进行合理疏导。 1.4施工方案的制定与审核 斜拉桥设计单位: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施工方案制定单位:湖南路桥建设集团公司-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联营体方案审核专家组:上海同济大学夏建国、洪国智(教授、斜拉桥专家)、石家 庄铁道学院王道斌、吴力宁(教授、斜拉桥专家)、石家庄 市项目办技术顾问张长生、刘容生(原市政设计研究院总工) 2、斜拉桥施工方案 斜拉桥桩基施工采用循环旋转钻孔,泥浆护壁,导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主塔及边墩立柱采用翻模技术施工;下横梁采用军用梁及军用墩搭设支架现浇混凝土;上横梁则在工厂分节预制,运至工地拼装成整体,用塔吊提升至安装位置后,与塔柱上的予埋管件焊接;主梁的两边墩处的6.65m段和边跨在支架上浇筑;主梁0号段在托架上浇筑;1-7号(主跨)段采用短平台、复合型牵索挂蓝悬臂浇筑法施工,每段浇筑6.3m,待7号段和7′号段浇筑完成后,先在支架上进行边跨段的合龙,再悬浇8、9号段,最后利用挂蓝完成主跨合拢段的浇筑;斜拉索由塔吊、千斤顶等进行安装。

斜拉桥施工方案要点

南阳市光武大桥建设工程 斜拉索挂索、张拉专项施工方案 中铁十五局集团 南阳市光武大桥建设工程项目经理部 二0一二年三月

一、工程概况 光武大桥采用两联80+80m单塔双索面斜拉桥,塔高34.21米。全桥采用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斜拉索为双索面,每个箱梁中央布置一个索面,横桥向对称布置在索区里。斜拉索直接穿过中腹板锚固于箱梁底面。斜拉索在梁上索距为8.0m;塔上索距2.05m,等间距布置。拉索的水平倾角在25.153°~37.682°。 斜拉索采用防腐性能优越的喷涂环氧钢绞线斜拉索体系,规格为OVM250AT-61,两端采用可换索式250AT锚具。每个索塔斜拉索横向单排布置,斜拉索采用高强度低松弛单层环氧涂层无粘结钢绞线斜拉索体系,单根钢绞线直径15.24mm,钢绞线标准强度fpk=1860Mpa。斜拉索外包HDPE整圆式护套管规格为ф260mm。全桥斜拉索共12对拉索,钢绞线约191吨。整束斜拉索钢绞线防护体系由单根钢绞线PE管、哈弗管外套、锚具、锚头防腐固体油脂、锚头环氧砂浆等组成。 全桥斜拉索布置情况 二、编制依据 1、《南阳市光武大桥施工图设计》 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3、《公路工程质量评定标准》(JTGF80/1—2004) 4、《OVM平行钢绞线斜拉索施工指南》 三、OVM250AT斜拉索体系结构说明 斜拉索由锚固段+过渡段+自由段+抗滑锚固段+塔柱内索鞍段+抗滑锚固段+自由段+过渡段+锚固段构成, 1、锚固段

主要由锚板、夹片、锚固螺母、密封装置、防松装置及保护罩组成。在锚固段锚具中,夹片、锚板、锚固螺母是加工上主要控制件,也是结构上的主要受力件。 A.密封装置:其主要起防止漏油、防水的密封作用。它由防损板、内外密封板、密封圈构成。并在密封装置内注防腐油脂对剥除PE层的钢绞线段起防护作用。 B.防松装置:主要由空心螺栓和压板构成,在钢绞线张拉并预压结束后安装此装置,可实现有效地对单个锚固夹片保持夹紧力,从而对夹片起防松、挡护作用。 C.保护罩:保护罩安装在锚具后端,并涂抹无粘结筋专用防护油脂,主要对外露钢绞线起防护作用。 2、过渡段 主要由预埋管及锚垫板、减振器组成。 2.1预埋管及垫板:在体系中起支承作用,同时在垫板正下方最低处应设有排水槽,以便施工过程中临时排水。 2.2减振器:对索体的横向振动起减振作用,从而提高索的整体寿命。本桥拟采用可调式减振器,以充分发挥减振器的减振作用。 3、自由段 主要由带HDPE护套的无粘结镀锌钢绞线、索箍、HDPE外套管、梁端防水罩、塔端连接装置等构成。 3.1无粘结镀锌钢绞线:为拉索的受力单元。 3.2索箍:因受张力大而采用钢质索箍,它是在紧索完成后安装的。主要作用是将索体形成一个规则的几何整体形状。 3.3 HDPE外套管:主要对钢绞线拉索起整体防护作用,本工程采用规格分别为ф260mm,HDPE管的连接方式采用专用HDPE焊机进行对焊。 A.梁端防水罩:主要起支承HDPE外套管和防止雨水由梁端预埋管进入拉索锚具的防 护作用。 B.塔端连接装置:由于HDPE外套管的热胀冷缩特性,其主要为塔端HDPE自由端热胀冷缩过程中提供空间和起密封防护作用。 4、抗滑锚固段 主要由锚固筒、减振器、索箍组成。 4.1锚固筒:锚固筒安装在塔外预埋的索鞍(分丝管)钢垫板上,主要对减振器起支承作用。 4.2减振器:对索体的横向振动起减振作用,从而提高索的整体寿命。 4.3索箍:因受张力大而采用钢质索箍,它是在紧索完成后安装的。主要作用是将索体形成一个规则的几何整体形状。

斜拉桥线性控制方案

京沪高速铁路津沪、京沪联络线特大桥 线形控制方案 一、现浇段与挂篮预压方案 1、预压目的 预压的目的一是消除支架(挂篮)及地基的非弹性变形,二是得到支架(挂篮)的弹性变形值作为施工预留拱度的依据,三是测出地基沉降,为采用同类型的桥梁施工提供经验数据。 2、支架(挂篮)的预压方法 在安装好底模钢模及侧模后,可对支架(挂篮)进行预压。预压采用袋装砂子预压,加载顺序为与混凝土浇筑顺序相同(先底板(挂篮由端部向根部进行,0#段浇筑从两端开始向墩顶进行)浇至底板(靠腹板处)倒角顶,后腹板、再顶板)。满载后持荷时间不小于24h,预压重量为梁 的120%。加载时按照最大重量的50%、80%、100%、120%及其余可能使用到的重量设计荷载分级加载(采用吨包装砂,按每袋砂子1000kg,起重机吊装),加载时注意加载重量的大小和加荷速率,使其与地基的强度增长 相适应,地基在前一级荷载作用下,观测地基沉降速度已稳定后,再施加下一级荷载,特别是在加载后期,更要严格控制加载速率,防止因整体或局部加载量过大、过快而使地基发生剪切破坏。地基最大沉降量不能超过10mm/d;水平位移不能大于4mm/d。在预压前对底模的标高观测一次,在每加载一级后预压的过程中平均每2小时观测一次,观测至沉降速度已降到0.5~1.0mm/d为止,将预压荷载按加载级别卸载后再对底模标高观测一次,预压过程中要进行精确的测量,要测出梁段荷载作用下支架将产生的弹性变形值及地基下沉值,将此弹性变形值、地基下沉值与施工控制中

提出的因其它因素需要设置的预拱度叠加,算出施工时应当采用的预拱度,按算出的预拱度调整底模标高。同时要注意在支架外侧2米处设置临时防护设施,防止地表水流入支架区,引起支架下沉。测出各测点加载前后的高程。加载用编织袋装砂子过磅后均匀堆码,用吊车分码吊至支架顶,由人工配合摆放。加载中由技术人员现场控制加载重量和加载位置,避免出现过大误差而影响观测结果。 3、现浇段测量方法 (1)模板支架安装稳固后,测量箱梁底标高、支架底托标高、顶托标高 和原地面标高,并在相应位置标识清楚。 (2)预压后,在上述测量标识位置,重新测量箱梁底标高、支架底托标高、顶托标高和原地面标高,算出预压值。 (3)每次测量3个断面 (4)不同的测量点位分别记录计算。 4、挂篮 选择便于观测的3个断面进行。 5、数据的记录与处理 见观测数据处理表(附表) 塑形变形(非弹性变形)为最后沉降量。 塑性变形=预压前底模高程—卸载后底模高程 弹性变形为:加载100%时累计沉降量-塑形变形。 6、数据的采用 根据以上实测的变形值,结合设计标高和梁底预拱度值,确定和调整 梁底标高。梁底立模标高=设计梁底标高+支架弹性变形值(以底模处计)+

斜拉桥招标方案

斜拉桥招标方案 1、招标范围:包括索具更换、箱梁加固,桥面铺装、栏杆、夜景亮化等设计施工。 2、设定控制价(设计施工总控制价):万元。 3、技术标准要求: 借鉴彩虹桥、老桥加固标准。 (1)CJJ2-2008《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2)CJJ11-2011 《城市桥梁设计规范》 (3)CJJ 99-2003《城市桥梁养护技术规范》 (4)JTG/T J21-2011《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定》 4、投标报价 投标报价是招标文件所确定的招标范围内的全部工作内容的设计与施工总价。在进行报价时,投标单位须充分考虑本项目的特殊性和不可预见性在内的所有为完成本项目的设计与施工及由此引起的费用等所需的各项应有费用。投标报价不得高于控制价,否则视为不响应招标文件的实质性条款,作废标处理。 4.1投标报价=设计报价+工程概算。 4.1.1设计报价执行国家计委、建设部《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计价格[2002]10号文件)。设计报价为总价包干合同,决算时不做调整。包括: 投标人为完成工程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效果图设计(夜景亮化等)等以及上述工作、设计的修改和确认、设计交流、专家论证、施工图审查、图纸会审所付出的劳务、管理、材料、利润、税金及政策性文件规定的所有费用;

提供初步设计图、施工图(八套)、效果图(夜景亮化等)等设计文件的费用; 施工期间驻现场设计代表及提供变更设计等后续服务的全部费用; 为完成本招标文件规定的义务,投标人认为有必要计入的其它费用。 4.1.2工程概算包括:包括施工设备、劳务、管理、材料、安装、调试、维护、施工、制作、垃圾清扫和搬运、建筑物修复、有关部门的检测、检验、整改、验收、保险、利润、税金、政策性文件规定及本项目包含的所有风险、责任等各项应有费用,所有的失误与遗漏均不得调整。 4.2施工图报价:中标单位根据定稿的方案设计图进行深化设计,提供施工图,采用工程量清单综合单价方式报价,可参照2008年《河南省市政工程工程量清单综合单》(2008)规定编制,材料市场价格参考。施工图报价不得超过工程概算。清单报价说明中须列明拉索及锚具的生产厂家、品牌、产地、型号、单价。 4.3合同价= 施工图报价+设计报价。投标人根据自己的施工图编制工程量清单综合单价、合价,此综合单价、合价将作为竣工结算的主要依据,投标人以此工程量清单对投标的设计施工图进行包干,任何漏算、漏项及错算在竣工结算时工程量不作调整,只对甲方要求设计变更所引起的工程量增减作调整。 投标人应对各种如施工位置、道路等足以影响投标报价的现场因素有充分了解,并实地考察现场,任何因忽略或误解现场情况而导致工程成本增加或工期延长而提出的申请将会被拒绝。 4.4在签订合同前,招标方将委托造价咨询机构或漯河市财政审

斜拉桥的发展

中国斜拉桥的发展状态和关键技术 摘要:斜拉桥的发展引用着多种现代的高新技术,得以桥梁在大跨度的桥梁施工中,得以精确度的保证以及在规范要求的范围内,并且施工中必须考虑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所以接下来对以上的问题作以叙述。 关键词:斜拉桥全球卫新定位系统防护措施施工重点 斜拉桥又称斜张桥,上部结构由索、梁、塔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构成,从其力学特点看,属于组合体系桥。斜拉桥依靠斜拉索支撑梁跨,类似于多跨弹性支承梁,梁内弯矩与桥梁的跨度基本无关,而与拉索间距有关。斜拉桥开始于17世纪,现在斜拉桥正处于发展的高峰期间,长度、跨度和持久性也在不断增加。 斜拉桥采用斜拉索来支撑主梁,使主梁变成多跨支撑连续梁,从而降低主梁高度、增大跨度。斜拉桥属于自锚结构体系,斜拉索对桥跨结构的主梁产生有利的压力,改善了主梁的受力状态。主要构造有基础、墩塔、主梁和拉索。其上的主梁是受弯构件,为多点弹性支撑,弯矩和挠度显著减小,斜拉索水平分力,提供对称的预应力,减缓主梁的压力。斜索是受拉构件,为主梁提供弹性支持,调整其索力、间距和数量,可调整桥梁内力分布及刚度,对斜拉索进行预张拉。 斜拉桥孔跨布置主要可分为双塔三跨式、独塔双跨式和多塔多跨式等三种形式。在特殊情况下,斜拉桥也可以布置成独塔单跨式或者混合式。 1、双塔三跨式 目前双塔三跨式最常用,形式有对称式和非对称式,适用在跨越较大的河流、海口及海面比较近的工程中。以下为双塔三跨式的例子,如图一所示。杭州湾跨海大桥建于2003年11月14日开工,2007年6月26日贯通,2008年5月1日启用。杭州湾跨海大桥是一座横跨中国杭州湾海域的跨海大桥,北起浙江嘉兴海盐郑家埭,南至宁波慈溪水路湾,全长36公里,比连接巴林与沙特的法赫德国王大桥还长11公里,已经成为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候选世界纪录,成为继美国的庞恰特雷恩湖桥和青岛胶州湾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后世界第三长的桥梁。此桥的特点为两侧都建有辅助墩,目的是为了缓和端锚索应力集中或减少边跨主梁弯矩,增大桥梁总体刚度。杭州湾大桥的钢管桩制作过程中,每个工序都进行严格质量检查,对焊缝百分之百进行超声波检查,还有部分的需要进行射线照相。其中T形和十字形的焊缝及近桩顶焊缝作为重点检查。焊缝不允许有咬边、焊缝未融合、未焊透的情况表面气孔、弧坑、夹渣等外观缺陷,这些都是对桩的焊接要求,而且在做这桥的设计时,还得考虑到一些外在因素,因为作为海上建筑,必须考虑到海上的海风很大,桥墩放下的时候会因为海风的吹动而摇晃,可能导致放置的位置不精确,所以得用到精密仪器测量和GPS 定位导航系统,这个是近几年才开始开发使用在桥梁建筑上的科技技术使用。在建成的时候还得预防以后海上出现台风现象,因为美国就有桥在设计时未能够充分考虑到风力和风速的影响,导致桥在风的作用下,产生摇晃,导致桥的倒塌。钢管桩的制作已经需要考虑到防腐的问题,而且也要考虑到在运输的时候,防止桩与周围的摩擦。而且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在这里利用的地方也比较多。像这里外海沉桩施工过程中,因为在海上的施工,所以在岸上看上去距离远,常规的经纬仪和全站仪测量定位很难达到设计的要求,所以只有使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在施

斜拉桥的结构体系及特点

斜拉桥结构体系及特点 斜拉桥亦称矮塔斜拉桥, 其构造特点是在连续梁中支点处设置矮索塔, 其塔高只有斜拉桥索塔高度的一半左右, 斜拉索通过矮索塔上设置的鞍座对主梁产生竖向支反力和水平压力。部分斜拉桥主梁自身刚度较大, 能够承担大部分荷载效应, 斜拉索对主梁只起到一定程度的帮扶作用。斜拉桥是介于斜拉桥和连续梁桥之间的一种新桥型, 兼具斜拉桥和连续梁桥的双重结构特征。 斜拉桥是由上部结构索、塔、梁三种基本构件和下部结构墩台、基础组成的结构体系, 影响部分斜拉桥结构各部分荷载效应最根本的因素是梁、塔、墩之间的结合方式, 不同的结合方式产生不同的结构体系。根据部分斜拉桥结构自身的特点和梁、塔、索、墩的结合方式, 可将部分斜拉桥结构体系划分为三种型式: (1) 塔梁固结体系; (2) 支承体系; (3) 刚构体系, 见图1 所示。(4)半漂浮体系,见图2所示。 (1)塔梁固结体系及特点 塔梁固结、塔墩分离、梁底设支座支承在桥墩上, 斜拉索为弹性支承, 这是一种完全的主梁具有弹性支承的连续梁结构。这种体系必须有一个固定支座, 一般是一个塔柱处梁底支座固定, 而其他支座可纵向活动。这种体系的主要优点是取消了承受很大弯矩的梁下塔柱部分, 代之以一般桥墩, 中央段的轴向拉力较小, 梁身受力也很均匀, 整体温度变化对这种体系影响较小, 几乎可以略去。这种体系结构整体刚度小, 当中跨满载时, 由于主梁在墩顶处的转角位移导致塔柱倾斜, 使塔顶产生较大的水平位移, 因而显著增大了主梁的跨中挠度。上部结构重力和活载反力需经支座传递到桥墩, 因此需设置大吨位支座。 我国的漳州战备桥、小西湖黄河大桥、离石高架桥; 日本的蟹泽桥、士狩大桥、木曾川桥、揖斐川桥、新唐柜大桥均采用这种体系。已建部分斜拉桥采用这种结构体系较多, 与连梁体系相同, 符合部分斜拉桥的概念含义。塔梁固结体系的特点:塔、墩内力最小,温变内力也小,主梁边跨负弯矩较大。 (2)支承体系及特点 塔墩固结、塔梁分离, 主梁在塔墩上设置竖向支承, 支座均为活动支座, 这种体系接近主梁具有弹性支承的连续梁结构。支承体系与梁塔固结体系主梁受力性能基本相同, 塔墩底部承受较大的弯矩。 我国芜湖长江大桥采用的是支承体系, 该体系在部分斜拉桥结构中较少采用。支承体系的特点:支承体系悬臂施工中不需要额外设置临时支点,施工较方便。

(完整版)斜拉桥斜拉索施工方案

斜拉桥斜拉索施工方案 1、概况 该桥斜拉索采用填充型环氧涂层钢绞线斜拉索,塔上设置张拉端,梁下为锚固端;每侧主塔设12对斜拉索,全桥共24对斜拉索,其规格为15-27、15-31、15-34、15-37、15-43、15-55、15-61共7种,斜拉索采用平行钢绞线斜拉索体系。斜拉索由固定端锚具、过渡段、自由段、HDPE护套管、张拉端锚具及索夹、减振器等构成。 2、斜拉索施工工艺 本工程主梁采用前支点挂篮悬臂现浇施工,斜拉索挂索方式与支架现浇和后支点挂篮施工有所不同,需在挂篮上设置索力转换装置。其基本工艺流程详见附《表3 施工工艺框图》。 3、斜拉索施工准备 (1)、施工前准备工作 施工前准备工作包括:施工平台、施工机具的准备;施工人员的工作分配;斜拉索锚具的组装和安装;HDPE外套管的焊接等。 ①、施工平台准备 斜拉索挂索施工前,在主塔和箱梁处设置施工平台,以方便施工人员操作。主塔施工处在塔内、外均设置施工平台,箱梁处施工平台设置在挂篮上。施工平台的搭设满足施工要求,并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可靠。 ②、施工机具准备 正式施工前,所有施工机具就位。张拉用千斤顶、油泵和传感器经过有资质的第三方进行配套标定。因本工程斜拉索规格较大,采用机械穿索方式进行挂索施工,双塔双索面同时施工时,主要施工设备清单如下。

③、施工人员分配 为有效安排斜拉索施工的各环节,统一协调指挥,斜拉索施工前,需进行人员的工作分配。按本工程双塔双索面斜拉索同时施工的要求,每个索面需进行如下主要人员及岗位配置。 备注:HDPE管焊接和锚具组装安装在挂索前完毕,张拉工和穿索工经过培训后可上岗操作; ④、斜拉索锚具组装和安装 斜拉索各部件单独包装运输,现场组装。 斜拉索挂索前,对锚具进行组装和安装。对于张拉端锚具,将固定端锚板与密封装置组装好,旋上螺母后安装于箱梁上混凝土锚块处,并临时将其与锚垫板固定。对于张拉端锚具,将锚板与密封装置组装好后安装与塔内钢锚箱的锚固端处,并临时将其与锚垫板固定。安装张拉端和固定端锚具时,在锚具上做好标记,确保上下锚具孔位严格对应一致。 ⑤、HDPE管焊接 HDPE外套管为定尺生产,其标准长度一般为6m/根或9m/根。斜拉索挂索施工前,将标准长度的HDPE管焊接成设计长度,采用热熔焊接机进行HDPE 管的焊接。 4、钢绞线穿索张拉 (1)、HDPE管吊装 ①、准备工作 依次将防水罩、延伸管套到HDPE管上,安装临时抱箍,并穿入首根钢绞线。 将带法兰的延伸管套到塔柱端的HDPE外套管上,直至大约1.5m的外套管

斜拉桥发展史及现状综述

从斜拉桥看桥梁技术的发展 姓名:马哲昊 班级:1403 专业:建筑与土木工程 学号:143085213086

摘要: 介绍了国内外斜拉桥的发展历史,综述了现今斜拉桥发展的现状,并分析了斜拉桥的结构形式和布置形式及其经济效益,并简述了其中的桥梁技术,对今后斜拉桥的发展做出展望。 关键词: 斜拉桥;发展史;现状;展望 Abstract: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in recent decades history of Cable-stayed bridge.the paper summarized the The structure of cable-stayed bridge and the Economic benefits and Introduced the technology of it.the direction of further research in the future was put forward. Key words: Cable-stayed bridge; Review; Looking forward to

1.斜拉桥的发展 1.1 斜拉桥的历史 斜拉桥是一种古老而年轻的桥型结构。早在数百年前,斜拉桥的设想和实践就已经开始出现,例如在亚洲的老挝,爪哇都发现过用藤条和竹子架设的斜拉结构人行桥。在古代,世界各地也都出现过通行人、马等轻型荷载的斜拉结构桥梁在 18 世纪,德国人就曾提出过木质斜张桥的方案,1817 年英国架成了一座跨径为 34m 的人行木质斜张桥,该桥的桥塔采用铸铁制造,拉索则采用了钢丝。以后在欧洲的很多国家都先后出现了一些斜拉桥,如 1824 年,英国在 Nienburg 修建了一座跨径为 78m 的斜拉桥,拉索采用了铁链条和铸铁杆,后来由于承载能力不足而垮塌。1818 年,英国一座跨越特威德河的人行桥也毁于风振。现在看来,这些桥梁的垮塌主要是由于当时工业水平的限制、对斜拉桥这样高次超静定结构体系缺乏理论分析方法和技术手段以及桥梁结构构造存在缺陷。世界上第一座现代化的大跨径斜拉桥诞生于 1955 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Dischinger 在瑞典设计建成了 Stromsund 桥。该桥主跨 182.6m,全桥采用斜拉式结构,主梁为钢板梁,中间用横梁连接,双塔式,每塔只用了两对高强钢丝拉索,梁上索距 35m 左右,梁高 3.25m 为跨径的 1/56,塔高 28m 为跨径的 1/6.5。这座桥在现代的观点来看虽然在细节上存在着一些不足,如桥面采用的分离的混凝土梁,索塔的造型缺乏美感等,但在桥梁结构上却开创了一个新的纪元,创造出了一种新的桥梁体系,且这种桥梁结构拥有着诸多优点: ①用少量拉索取代了深水桥墩,不但节省了费用、降低了施工难度,而且有效的提高了桥梁的跨越能力,利于通航和排洪。 ②拉索作为主梁的中间弹性支承,使得在桥梁跨径增大的同时,主梁的梁高却可以减小,从而使主梁本身以梁以及段引桥的造价得以降低。 ③拉索自锚固于主梁上,梁身能够得到免费的预压应力,在很多情况下,尤其对于中等跨径桥梁是有利的,和悬索桥相比还可以节省庞大而昂贵的地锚。 ④拉索和索塔、主梁组成了多个三角形结构,稳定性高,刚度大。静、动力性能都良好。 ⑤整体结构新颖,造型美观。 斜拉桥这种新桥型的的出现,以其先进的技术,经济的造价、美观的外形,很快的得到了社会的认同,并在许多国家得到了推广,从Stromsund 桥建成后的第二年起,诸多有名的斜拉桥相继诞生,且发展的速度很快,平均每年就能完一座斜拉桥的修建。早期的斜拉桥结构大多采用当时盛行的轻型钢结构正交异性桥面板,各桥不仅在形式上不尽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