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空间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教案

高中数学:空间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教案
高中数学:空间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教案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知识点总结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一、线、面之间的平行、垂直关系的证明 书中所涉及的定理和性质可分为以下三类: 1、平行关系与平行关系互推; 2、垂直关系与垂直关系互推; 线面垂直判定定理 线面垂直的定义 两平面的法线垂 直则两平面垂直 面面垂直判定定理 线面平行判定定理 线面平行性质定理 线面平行转化 面面平行判定定理 面面平行性质定理

3、平行关系与垂直关系互推。 以线或面为元素,互推的本质是以某一元素为中介,通过另外两元素与中介元素的垂直或平行关系,推导出该两元素的关系,总共有21种情况,能得出结论的有以下9种情况。 线线平行传递性:b c c a b a //////?? ??; 面面平行传递性:γαβγβα//////?? ??; 线面垂直、线面垂直?线面平行: ααββα//a a a ??? ????⊥⊥; 线面垂直?线线平行(线面垂直性质定理):b a b a //?? ??⊥⊥αα; 线面垂直?面面平行:βαβα//?? ??⊥⊥a a ; 线面垂直、面面平行?线面垂直:βαβα⊥?? ??⊥a a //; 线线平行、线面垂直?线面垂直:αα⊥?? ??⊥b a b a //; 线面垂直、线面平行?面面垂直:βααβ⊥?? ??⊥a a //。 备注:另外证明平行关系时可以从最基本的定义交点入手,证明垂直关系时可以从最基本的定义角度入手。 符号化语言一览表 ①线面平行ααα////a a b b a ????????;αββα////a a ?????;ααββα//a a a ??? ????⊥⊥; ②线线平行:////a a a b b α βαβ??????=?;b a b a //????⊥⊥αα;////a a b b αβαγβγ??=???=? ;b c c a b a //////????; ③面面平行:,////,//a b a b O a b αααβββ????=????;βαβα//????⊥⊥a a ;γαβγβα//////????;

平面与平面地位置关系

平面和平面的位置关系 一、知识梳理 1.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 (1)两个平面平行:如果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我们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平行. (2)两个平面相交:如果两个平面有公共点,它们就相交于一条过该公共点的直线,称这两个平面相交. (3)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①两个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②两个平面相交:有一条公共直线. (4)两个平面平行的画法:画两个互相平行的平面时,要注意使表示平面的两个平行四边形的对应边平行(图1,而不应画成图2那样).平面α和β平行,记作βα//. 图1 图2 2.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 工人师傅将水平仪在桌面上交叉放置两次,如果水平仪的气泡都在中央,就能判断桌面是水平的。该检测原理就是: (1)[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用符号表示为:若,,a b a b A αα??=I ,且//,//,a b ββ则//αβ。(线线平行,则线面平行)。 (2)垂直直于同一直线的两平面平行。 (3)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平面平行。 3.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 (1)两平行平面被第三个平面所截,则交线互相平行。 (2)直线垂直于两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必垂直于另一个。 (3)过平面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之平行。 (4)两平面平行,则在其中一个平面内的所有直线必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5)两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另一个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4.两个平行平面的距离 (1)两个平面的公垂线及公垂线段:直线a 与两个平面α、β都垂直,我们把与两个平行平面都垂直的直线称作两个平行平面的公垂线。公垂线夹在两个平行平面之间的线段称为这两个平行平面的公垂线段。 注意:两个平面不平行时,由于不可能存在同时与它们垂直的直线,因此此时没有公垂线可言,换句话说,当论及公垂线时,就隐含着两个平面平行。 (2)两个平行平面的距离 我们把公垂线段的长度叫做两个平行平面的距离. 说明:两个平行平面的公垂线段都相等. 5、二面角 半平面:平面内的一条直线把这个平面分成两部分,其中的每一部分都叫做半平面。 (1) 二面角的定义:一条直线和由这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棱为AB ,面为,αβ的二面角,记作二面角AB αβ-- (2)、二面角的画法:分直立式与平卧式两种 ①直立式 ②平卧式 (3)、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端点,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 如图,二面角l αβ--, AOB ∠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注意: i )二面角的平面角的范围是[]0,π,当两个半平面重合时,平面角为0o ;当两个半平面合成一个平面时,

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1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1.1 平面 1.以下是一些命题的叙述语言 ① 点αα平面点平面??B A ,,∴ 直线α平面?AB ; ② 点αα平面点平面∈∈B A ,,∴ 直线α平面∈AB ; ③ 点βα平面点平面∈∈B A ,,∴ 平面AB =βα ; ④ 直线βα平面直线平面∈∈a a ,,∴ 平面a =βα ; 则其中命题和叙述方法都正确的个数是 【 】 A.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给定下面四个命题: (1)如果两个平面有三个公共点,那么这两个平面重合; (2)两条直线可以确定一个平面; (3)若b M M =∈∈βαβα ,,,则b M ∈; (4)空间中,相交于同一点的三条直线在同一个平面内; 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 】 A.1 B.2 C.3 D.4 3.空间三条直线交于同一点,它们中的两条确定的平面个数记为n ,则n 的可值可能为 【 】 A.1 B.1,3 C.1,2,3 D.1,2,3,4 4.ABC ?在平面α外,AB P α=,BC Q α=,AC R α=,求证:P ,Q ,R 三点 共线.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1.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的各面的对角线中,与1AB 成?60角的异面直线有【 】 A.4条 B.6条 C.8条 D.12条 2.空间四边形ABCD 中AB BC CD ,,的中点分别是P Q R ,,,且3,5,2===PR QR PQ , 那么异面直线AC 和BD 所成的角是 【 】 A .?90 B .?60 C .?45 D .?30 3.已知异面直线a ,b 所成的角为60°,直线l 与a ,b 所成的角都为θ,那么θ的取值范 围是什么? 4.P是△ABC所在平面外一点,D,E分别是△PAB和△PBC的重心. 求证:D E∥AC.

高考数学总复习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练习题

2010高考数学总复习 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已知直线的位置关系是与则若与平面a l a l l l ,,//,//,,=?βαβαβα ( ) A .异面 B .相交 C .平行 D .不确定 2.过空间一点作平面,使其同时与两条异面直线平行,这样的平面 ( ) A .只有一个 B .至多有两个 C .不一定有 D .有无数个 3.如果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与平面α平行,两条直角边所在直线与平面α所成的角分别为 21θθ和,则 ( ) A .1sin sin 22 12 ≥+θθ B .1sin sin 22 12 ≤+θθ C .1sin sin 22 12 >+θθ D .1sin sin 22 12 <+θθ 4.设E 、F 、G 分别是四面体的棱BC 、CD 、DA 的中点,则此四面体中与过E 、F 、G 的截 面平行的棱有 ( ) A .0条 B .1条 C .2条 D .3条 5.用α表示一个平面,l 表示一条直线,则平面α内至少有一条直线与l ( ) A .平行 B .相交 C .异面 D .垂直 6.如图Rt △ABC 中,∠ACB=90°,直线l 过点A 且垂直于平面ABC ,动点P ∈l ,当点P 逐渐远离点A 时,∠PCB 的大小 ( )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有时变大有时变小 7.设a ,b 是平面α外的任意两条线段,则“a ,b 的长相等”是a ,b 在平面α内的射影长相等” 的 ( ) A .充分条件 B .必要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非充分也非必要条件 8.设PA ,PB ,PC 是从点P 引出的三条射线,每两条的夹角都等于60°,则直线PC 与平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教案

课题:7.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二)垂直 教学目的: 1.熟练掌握两条直线垂直的条件,能够根据直线的方程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通过研究两直线垂直的条件的讨论,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 3.通过对两直线垂直的位置关系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成功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两条直线垂直的条件王新敞 教学难点:两直线的垂直问题转化与两直线的斜率的关系问题王新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在平面几何中,两条直线垂直垂直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是怎么描述的? 2、问题:在直角坐标系中,怎样根据直线方程的特征判断两条直线垂直? 二、讲解新课: 问题:如果两条直线的斜率分别是 1 k和 2 k,则这两条直线垂直时斜率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用倾斜角的关系推导:如果 2 1 l l⊥,这时 2 1 α α≠,否则两直线平行王新敞设2 1 α α>,甲图的特征是 1 l与 2 l的交点在x轴上方;乙图的特征是 1 l与 2 l的交 点在x轴下方;丙图的特征是 1 l与 2 l的交点在x轴上,无论哪种情况下都有2 1 90α α+ =.因为 1 l和 2 l的斜率为 1 k和 2 k,即0 1 90 ≠ α,所以0 2 ≠ α王新敞 2 2 1tan 1 ) 90 tan( tan α α α- = + =,即 2 1 1 k k- =或1 2 1 - = k k王新敞

反过来,如果2 11 k k - =或121-=k k ?20190αα+=?21l l ⊥. 两条直线都有斜率,如果它们互相垂直,则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反之,如果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则它们互相垂直,即 21l l ⊥?2 11 k k - =?121-=k k 王新敞 一般性结论:21l l ⊥?121-=k k 王新敞 或一条直线斜率不存在,另一条直线 斜率为0 特殊情况下的两直线垂直. 当两条直线中有一条直线没有斜率时:当另一条直线的斜率为0时,一条直线的倾斜角为90°,另一条直线的倾斜角为0°,两直线互相垂直王新敞 一般性结论:21l l ⊥?121-=k k 王新敞 或一条直线斜率不存在,另一条直线 斜率为0 三、例题讲解: 例1 判断下列两直线是否垂直,并说明理由: (1)121 :42,:5;4 l y x l y x =+=- + (2)1:536,:355;l x y l x y +=-= (3)12:5,:8.l y l x == 例2 求过点A (3,2)且垂直于直线4580x y +-=的直线方程 例3 已知直线03)1()2(=--++y a x a 与02)32()1(=+++-y a x a 互相垂直,求a 的值. 解 : ∵21+=a A ,12-=a A ,a B -=11,322+=a B 且两直线互相垂直 ∴0)32)(1()1)(2(=+-+-+a a a a ,解之得1±=a 王新敞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说课稿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说课稿 一、关于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直线是最常见的简单几何图形,在实际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初中几何对直线的基本性质作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初中代数研究了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高一数学研究了平面向量、三角函数.直线的方程是以上述知识为基础的,同时是平面解析几何学的基础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圆锥曲线以及其它曲线方程的基础,也是学习导数、微分、积分等的基础王新敞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在学生学习直线方程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两直线位置关系的一节内容,我们知道两条直线垂直在生活中应用事例非常多,在诸多求解角度、面积、长度等方面都要用到两直线的垂直关系,因此,找到两条直线垂直的充要条件,尤其是两直线垂直与方程中系数的关系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另外,学生已经具备直线的有关知识(如垂直定义、向量垂直、方向向量、法向量、直线方程等),这样探索两直线垂直的充要条件成为可能,通过探索两直线垂直的充要条件,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目标分析 我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有以下三条: (1)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的要求 (2)新教材的特点

(3)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内容.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平面解析几何重要的基础知识,也是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一个知识点.按照大纲“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教学要求,结合新教材向量的引入,又根据所带班级学生的情况,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熟练掌握两条直线垂直的充要条件,能够根据直线的方程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能够根据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求直线的方程 2.通过研究两直线垂直的条件的讨论,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 3.通过对两直线垂直的位置关系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成功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两条直线垂直的充要条件 教学难点:两直线垂直问题的转化与两直线的系数关系 二、关于教学方法和教学用具的说明 1、教学方法的选择 (1)指导思想:在“以生为本”理念的指导下,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2)教学方法:观察---探索——归纳---应用 本节课的任务主要是两条直线垂直的充要条件及应用.我选

平面与平面之间地位置关系(附问题详解)

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学习目标] 1.了解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三种位置关系,会用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表示.2.了解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两种位置关系,会用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表示. 知识点一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1.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2.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的分类 (1)按公共点个数分类 ?? ? 有无公共点??? ?? 直线和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无公共点——直线和平面平行 (2)按直线是否在平面分类 ??? 直线在平面内——所有点在平面内 直线在平面外? ?? ?? 直线与平面相交直线与平面平行 思考 “直线与平面不相交”与“直线与平面没有公共点”是相同的意义吗? 答 不是.前者包括直线与平面平行及直线在平面这两种情况;而后者仅指直线与平面平行. 知识点二 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

思考分别位于两个平行平面的两条直线有什么位置关系? 答这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故它们的位置关系是平行或异面. 题型一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例1下列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①如果a,b是两条直线,a∥b,那么a平行于经过b的任何一个平面; ②如果直线a和平面α满足a∥α,那么a与平面α的任何一条直线平行; ③如果直线a,b满足a∥α,b∥α,那么a∥b; ④如果平面α的同侧有两点A,B到平面α的距离相等,那么AB∥α. A.0 B.2 C.1 D.3 答案 C 解析如图,在长方体ABCD-A′B′C′D′中, AA′∥BB′,AA′却在过BB′的平面AB′,故命题①不正确;AA′∥平面B′C,BC?平面B′C,但AA′不平行于BC,故命题②不正确;AA′∥平面B′C,A′D′∥平面B′C,但AA′与A′D′相交,所以③不正确;④显然正确.故答案为C. 跟踪训练1以下命题(其中a,b表示直线,α表示平面),①若a∥b,b?α,则a∥α;②若a∥α,b∥α,则a∥b;③若a∥b,b∥α,则a∥α;④若a∥α,b?α,则a∥b.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A.0 B.1 C.2 D.3 答案A 解析如图所示在长方体ABCD-A′B′C′D′中,AB∥CD,AB?平面 ABCD,但CD?平面ABCD,故①错误; A′B′∥平面ABCD,B′C′∥平面ABCD,但A′B′与B′C′相交, 故②错误; AB∥A′B′,A′B′∥平面ABCD,但AB?平面ABCD,故③错误; A′B′∥平面ABCD,BC?平面ABCD,但A′B′与BC异面,故④错误.

空间中直线和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知识点一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1、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定义 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没有公共点,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2、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的分类 (1)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可归纳为

(2)在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中,直线和平面平行,直线和平面相交统称直线在平面外, 我们用记号α?a 来表示a ∥α和A a =α 这两种情形. (3)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的图形画法: ①画直线a 在平面α内时,表示直线α的直线段只能在表示平面α的平行四边形内, 而不能有部分在这个平行四边形之外,这是因为这个用来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四周应是 无限延伸而没有边界的,因而这条直线不可能有某部分在某外; ②在画直线a 与平面α相交时,表示直线a 的线段必须有部分在表示平面a 的平行四边 形之外,这样既能与表示直线在平面内区分开来,又具有较强的立体感; ③画直线与平面平行时,最直观的画法是用来表示直线的线在用来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之外,且与某一边平行。 例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命题的个数为 。 ①如果一条直线与一平面平行,那么这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平行;②如果一 条直线与一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与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垂直;③过平面外一点有且只有 一条直线与平画平行;④一条直线上有两点到一个平面的距离相等,则这条直线平行于这个 平面。 变式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直线l 平行于平面α内无数条直线,则l αααα?b αα?b α.1 C ?答案:B 变式3、 若直线l 上有两个点到平面α的距离相等,讨论直线l 与平面α的位置关系. 图3 解:直线l 与平面α的位置关系有两种情况(如图3),直线与平面平行或直线与平面相交. 例2、若两条相交直线中的一条在平面α内,讨论另一条直线与平面α的位置关系.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知识点总结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知识点总结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一、线、面之间的平行、垂直关系的证明 书中所涉及的定理和性质可分为以下三类: 1、平行关系与平行关系互推; 2、垂直关系与垂直关系互推; 线面垂直判定定线面垂直的定面面垂直性质定理(需加线线 两平面的法线 垂 面面垂直判定定垂直的两平面的法线互相线面平行判定定线面平行性质定面面平行定义(交线面平行转面面平行判定定 面面平行性质定 两平面内分别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互相 两平面内分别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互相垂直,则两 面面垂直定

3、平行关系与垂直关系互推。 以线或面为元素,互推的本质是以某一元素为中介,通过另外两元素与中介元素的垂直或平行关系,推导出该两元素的关系,总共有21种情况,能得出结论的有以下9种情况。 线线平行传递性:b c c a b a //////?? ??; 面面平行传递性:γαβγβα//////?? ??; 线面垂直、线面垂直?线面平行: ααββα//a a a ??? ????⊥⊥; 线面垂直?线线平行(线面垂直性质定理):b a b a //?? ??⊥⊥αα; 线面垂直?面面平行:βαβα//?? ??⊥⊥a a ; 线面垂直、面面平行?线面垂直:βαβα⊥?? ??⊥a a //; 线线平行、线面垂直?线面垂直:αα⊥?? ??⊥b a b a //; 线面垂直、线面平行?面面垂直:βααβ⊥?? ??⊥a a //。 备注:另外证明平行关系时可以从最基本的定义交点入手,证明垂直关系时可以从最基本的定义角度入手。 符号化语言一览表 ①线面平行ααα////a a b b a ????????;αββα////a a ?????;ααββα//a a a ??? ????⊥⊥;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用符号表示两直线垂直,并能借助三角板、直尺和方格纸画垂线。 (2)通过折纸、动手操作等活动探究归纳垂直的有关性质,会进行简单的应用。 (3)初步尝试进行简单的推理。 2. 过程与方法:经历从生活中提炼、动手操作、观察交流、猜想验证、简单说理等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 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善于举一反三,学会运用类比、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解决新知识。 3.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反之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数学的价值,通过“简单说理”体会数学的抽象性、严谨性。 二、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观察生活中的图片,你能找出其中相交的直线吗?他们有什么特殊的位置关系?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从生活中的图形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在比较中发现新知,加深了学生对垂直和平行的感性认识,感受垂直“无处不在”;使学生充分体验到现实世界的美来源于数学的美,在美的享受中进入新知识的殿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总结归纳讲授新知 定义:两条直线相交成四个角,如果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perpendicular),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说明:两条线段垂直是指它们所在的直线垂直。 表示:通常用“⊥”表示两直线垂直。直线AB与直线CD垂直,记作AB⊥CD; 直线l 与直线m垂直,记作l⊥m.其中,点O是垂足. 设计意图:强调知识内容的准确性,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3、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动手画一画1:你能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吗?你有哪些方法?小组交流,相互点评。 1.你能借助三角尺在一张白纸上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吗?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知识点归纳

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知识点总结 1、平面的性质 一、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四个公理: 公理1 文字语言: 符号语言: 公理2: 文字语言: 符号语言: 公理3: 文字语言: 符号语言: 推论: (1)过一条直线及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2)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3)过两条相互平行的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2、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异面直线: 空间中两条直线有且只有三种位置关系(它们的特征): 相交直线:

平行直线: 异面直线: 公理4 :(平行线的传递性) 文字语言: 符号语言: 等角定理: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3、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与直线间的位置关系 (1)直线在平面内: (2)直线与平面相交: (3)直线与平面平行: 4、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两个平面平行: (2)两个平面相交: 二、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的判定及其性质 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线线平行,则线面平行): 符号语言: (2)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线面平行,则线线平行):

符号语言: 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1)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线线平行,则面面平行): 符号语言: (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面面平行,则线线平行): 符号语言: 三、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1、直线平面垂直的的判断及其性质 (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 (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2、2(线线垂直,则线面垂直): 符号语言: (3)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符号语言: (4)平面与直线所成角的角:

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知识点

//a b a b α α??//a α//a b 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知识梳理】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和性质定理】 1.判定方法 (1)定义法: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 (2)判定定理: (3)其他方法://a αββ? 2.性质定理://a a b α βαβ??=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和性质定理】 1.判定方法 (1)定义法:两平面无公共点. (2)判定定理:////a b a b a b P β β αα ???= //αβ (3)其他方法:a a α β⊥⊥ //αβ; ////a γ βγ //αβ 2.性质定理://a b αβ γαγβ?=?= //a α //a b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方法和性质定理】 1.判定方法 (1)用定义: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所有直线都垂直,则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 (2)判定定理:a b a c b c A b c α α ⊥⊥?=?? a α⊥ (3)推论://a a b α ⊥ b α⊥ (3)性质① a b α α⊥? a b ⊥ ② a b α α⊥⊥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方法和性质定理】 (1)定义: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2)判定定理 a a αβ?⊥ αβ⊥ (3)性质:①性质定理 l a a l αβ αβα ⊥?=?⊥ αβ⊥ ② l P PA A αβαβαβ⊥?=∈⊥垂足为 A l ∈ ③ l P PA αβ αβα β⊥?=∈⊥ PA α? 【转化思想】 面面平行 线面平行 线线平行 面面垂直 线面垂直 线线垂直 //a b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及其判定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及其判定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充要条件,能够根据直线的方程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理解一条直线到另一条直线的角的概念,掌握两条直线的夹角. (3)能够根据两条直线的方程求出它们的交点坐标. (4)掌握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5)进一步掌握求直线方程的方法. (6)进一步理解直线方程的概念,理解运用直线的方程讨论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思想方法. (7)通过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多种推导方法的探求,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教学建议 一、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重点是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的判断;两条直线的夹角;点到直线的距离. 难点是两条直线垂直条件的推导;一条直线到另一条直线的角的概念和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 页 1 第 本节内容与后边内容联系十分紧密,两条直线平行与垂

直的条件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在圆锥曲线中都有广泛的 应用,因此非常重要. (1)平行与垂直 ①平行 在讨论两条直线平行的问题时,教材先假定了两条直线有斜截式方程,根据倾斜角与斜率的对应关系,将初中学过的两直线平行的充要条件(即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转化为坐标系中的语言,用斜率和截距重新加以刻画,教学中应注意斜率不存在的情况. ②垂直 教材上将直线的斜率转化成方向向量,然后利用向量垂直的条件推出两条直线垂直的条件.结合斜率不存在的情况,两条直线垂直的充要条件可叙述为:或一个为0,另一个不存在. (2)夹角①应正确区分直线到的角、直线到的角、直线和 的夹角这三个概念. 到的角是带方向的角,它是指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与重合时所转的角,它与到的角是不同的,如果设前者是,后者是,则+ = . 与所夹的不大于的角成为和的夹角,夹角不带方向. 页 2 第

两条直线位置关系判断方法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判断方法 设平面上两条直线的方程分别为11112222:0,:0 l a x b y c l a x b y c ++=++= 一.行列式法 记系数行列式为1 122,a b D a b = 和相交?0D ≠1221b a b a ≠? 1l 和2l 平行?0,0x D D =≠或0,0y D D =≠ 和重合?0 ===x y D D D 二.比值法 和相交()0b ,a 22≠; 和垂直?0b a b a 2211=+; 和平行()0c ,b ,a 222≠; 和重合()0c ,b ,a 222≠ 三.斜率法 111222:y 0.:y 0l k x b l k x b =+==+=(条件:两直线斜率都存在,则可化成点斜式) 12l l ?与相交21k k ≠; 2121b b k k ≠=, 2121b b k k ==,; -1.=21k k ; 特别提醒:在具体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时,先考虑比值法,但要注意前提条件(分母不 为零);再考虑斜率法,但也有条件(两条直线的斜率都存在),最后选择行列式(无条件); 注:(1)两直线平行是它们的法向量(方向向量)平行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2)两直线垂直是它们的法向量(方向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 (3)两条直线平行?它们的斜率均存在且相等或者均不存在; (4)两条直线垂直?他们的斜率均存在且乘积为-1,或者一个存在另一个不存在; 1122,x c b D c b -=-1122y a c D a c -=-1l 2l 1l 2l 1l 2l ?2 121b b a a ≠1l 2l 1l 2l ?21212 1c c b b a a ≠=1l 2l ?2 12121c c b b a a ==12l l ?与平行12l l ?与重合12l l ?与垂直

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夹角)

§14.3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夹角) 【知识解读】 1、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不在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2、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 3、平行平面:如果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平行. 4、推论: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平行. 5、平行平面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6、面面平行的另一性质:如果两个平面平行,那么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7、线面角--直线l与其在平面 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称为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F E D C B A 【例题讲解】 例1、简述下列问题的结论,并画图说明: (1)直线?a 平面α,直线A a b = ,则b 和α的位置关系如何? (2)直线α?a ,直线a b //,则直线b 和α的位置关系如何? 例2、已知:空间四边形A B C D 中,,E F 分别是,AB AD 的中点,求证://EF BCD 平面. 例3、两个全等的正方形ABCD 和ABEF 所在平面相交于AB ,M ∈AC ,N ∈FB ,且AM =FN ,求证MN ∥平面BCE _ C _ B

B M H S C A A 例4、在正方体中,棱长为a .求:(1)直线1AB 与面1111D C B A 所成的角;(2)直线1DB 与面1111D C B A ; 例5、四面体ABCS 中,SA,SB,SC 两两垂直,∠SBA=45°, ∠SBC=60°, M 为 AB 的中点, 求(1)BC 与平面SAB 所成的角。(2)SC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 例6、如图,几何体ABCDE 中,△ABC 是正三角形,EA 和DC 都垂直于平面ABC ,且 a AB EA 2==,a DC =,F 、G 分别为EB 和AB 的中点.(1)求证:FD ∥平面ABC ;(2) 求证:AF ⊥BD ; 1111D C B A ABCD -

2.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二)教学设计

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共分两课时,我们在第一课时已经学习了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对顶角、余角、补角的定义及其性质;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掌握垂直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会借助有关工具画垂线,掌握垂线的有关性质并会简单应用。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认识了平行线、相交线、角;在七年级上册中,已经对角及其分类有了一定的认识;上一节课又进一步学习了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两角互补、互余等概念,这些知识储备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具备了掌握本节知识的基本技能。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上一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从身边熟悉的情境出发,使学生经历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让学生通过直观和大量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脑来进行归纳整理;鉴于学生已有充分的知识储备,本课时将继续延续还课堂于学生,在开放的前提下,让学生经历动手画图(或者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给学生一个充分发表见解的舞台,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信力,打造高效课堂! 二、教学任务分析 根据七年学生好奇的心理,首先应引导学生走进现实世界,用一双慧眼去发现有关垂直的情境,借助视觉思维的直观性,复习旧知识,提炼新知识,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发现”的过程中增进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根据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特制定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会用符号表示两直线垂直,并能借助三角板、直尺和方格纸画垂线。 (2)通过折纸、动手操作等活动探究归纳垂直的有关性质,会进行简单的应用。 (3)初步尝试进行简单的推理。 2. 过程与方法:经历从生活中提炼、动手操作、观察交流、猜想验证、简单说理等 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善于举一反三, 学会运用类比、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解决新知识。 3.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反之又服务于生活”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习题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①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线段必平行 ②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必平行 ③在同一个平面内不平行的两条线段必相交 ④在同一个平面内不平行的两条直线必相交 A 、1 B 、2 C 、3 D 、4 2、下列图形中,∠1与∠2是对顶角的是(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个角的补角一定比这个角大 B 、锐角大于它的余角 C 、两个角都与一个角互余,则这两个角一定相等 D 、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关系必须在同一个图形中 4、已知∠A = 40°,则∠A 的余角的补角是( ) A 、50° B 、150° C 、40° D 、130° 5、如果∠1 + ∠2 = 90°,∠2+ ∠3= 90°,则 ( ) A 、 ∠1 =∠2 B 、 ∠1 = ∠3 C 、 ∠2 =∠3 D 、 ∠1 = ∠2 = ∠3 6、∠1与∠2互补且相等, ∠3与∠2是对顶角,则∠3的一半是( ) A 、45° B 、80° C 、75° D 、30° 7、若互为余角的两个角之差为40°,则较大的角为( ) A 、40° B 、50° C 、65° D 、75° 8、若∠α+ ∠β = 90°,∠β与∠γ互为余角,则∠α与∠γ的关系是( ) A 、互余 B 、互补 C 、相等 D 、不确定 9、三条线相交于一点,所成的小于平角的对顶角有( ) A 、3对 B 、4对 C 、5对 D 、6对 2 A 2 B 2 D 2 C

10、∠1的对顶角是∠2,∠2的邻补角是∠3,若∠3=75°,则∠1的度数是() A、75° B、105° C、90° D、75°或105° 二、填空题 11、∠1与∠2是对顶角,∠1=38°,则∠1= ; 12、右图所示,一个破损的扇形零件,利用图中的量 角器可以量出这个扇形零件的圆心角是度,你的 根据是; 13、如图1,是由两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ABC和FDE 拼成的,则图中与∠A相等的角有个,分别是; ∠1与∠A关系是;∠2与∠1的关系是; 14、∠α=25°,则∠α的余角= ;∠α的补角= ; 15、已知:∠1与∠2是对顶角,∠1与∠3互补,则∠2+∠3= ; 16、互为补角的两个角的度数之比为2:7,则这两个角分别是= ; 17、已知∠α的补角是∠α的4倍,则∠α=; 三、解答题: 16、如图,已知: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1=50度.求:∠2和∠3的度数. 17、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且∠AOD=100°,∠1=30°,求∠2的度数.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知识点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空间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是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应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用符号语言表示公理1:,,,A l B l A B l ααα∈∈∈∈?? 公理2: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符号:平面α和β相交,交线是a ,记作α∩β=a 。符号语言:,P A B A B l P l ∈?=∈ 公理2的作用:①它是判定两个平面相交的方法。 ②它说明两个平面的交线与两个平面公共点之间的关系:交线必过公共点。 ③它可以判断点在直线上,即证若干个点共线的重要依据。 公理3: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一直线和直线外一点确定一平面;两相交直线确定一平面;两平行直线确定一平面。 公理3及其推论作用:①它是空间内确定平面的依据 ②它是证明平面重合的依据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空间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① 异面直线定义: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 ② 异面直线性质:既不平行,又不相交。 ③ 异面直线判定:过平面外一点与平面内一点的直线与平面内不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 ④ 异面直线所成角:作平行,令两线相交,所得锐角或直角,即所成角。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是 (0°,90°],若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我们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 3、求异面直线所成角步骤: A 、利用定义构造角,可固定一条,平移另一条,或两条同时平移到某个特殊的位置,顶点选在特殊的位置上。 B 、证明作出的角即为所求角 C 、利用三角形来求角 4、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角相等或互补。 5、空间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 三种位置关系的符号表示:a ?α a ∩α=A a ∥α 6、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平行——没有公共点;α∥β。相交——有一条公共直线。α∩β=b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及其判定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充要条件,能够根据直线的方程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理解一条直线到另一条直线的角的概念,掌握两条直线的夹角. (3)能够根据两条直线的方程求出它们的交点坐标. (4)掌握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5)进一步掌握求直线方程的方法. (6)进一步理解直线方程的概念,理解运用直线的方程讨论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思想方法. (7)通过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多种推导方法的探求,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教学建议 一、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是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的判断;两条直线的夹角;点到直线的距离. 难点是两条直线垂直条件的推导;一条直线到另一条直线的角的概念和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

本节内容与后边内容联系十分紧密,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在圆锥曲线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因此非常重要. (1)平行与垂直 ①平行 在讨论两条直线平行的问题时,教材先假定了两条直线有斜截式方程,根据倾斜角与斜率的对应关系,将初中学过的两直线平行的充要条件(即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转化为坐标系中的语言,用斜率和截距重新加以刻画,教学中应注意斜率不存在的情况. ②垂直 教材上将直线的斜率转化成方向向量,然后利用向量垂直的条件推出两条直线垂直的条件.结合斜率不存在的情况,两条直线垂直的充要条件可叙述为:或一个为0,另一个不存在. (2)夹角 ①应正确区分直线到的角、直线到的角、直线和的夹角这三个概念. 到的角是带方向的角,它是指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与重合时所转的角,它与到的角是不同的,如果设前者是,后者是,则 + = . 与所夹的不大于的角成为和的夹角,夹角不带方向. 当到的角为锐角时,则和的夹角也是 ;当到的角为钝角时,则和的夹角也是 . ②在求直线到的角时,应注意分析图形的几何性质,找出与,的倾斜角,关系,得出或,然后由,联想差角的正切公式,便可把图形的几何性质转化为坐标语言来表示,推导出. 再由与的夹角与到的角之间的关系,而得出夹角计算公式

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

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1) 田家炳实验中学 马晓红 一、考纲要求 1.了解空间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 2.掌握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 二、知识梳理 1.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 、 、 . 2.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如果平面外 和这个平面内 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记忆口诀:线线平行 线面平行) 3.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 ,经过 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记忆口诀:线面平行 线线平行) 证线线平行的途径还有:三角形的中位线、梯形的中位线、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平面内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平行公理、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等. 三、基础训练 1.(1)若两直线a 、b 异面,且 a ∥ α,则b 与α的位置关系可能是 (2)若两直线a 、b 相交,且a ∥ α,则b 与α的位置关系可能是 (3)“直线a 垂直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是“a 垂直于平面α”的 条件 2.对于直线m ,n 和平面α,下面命题中的真命题是 ①如果m ?α,n ?α,m ,n 是异面直线,那么n ∥α ②如果m ?α,n ?α,m ,n 是异面直线,那么n 与α相交 ③如果m ?α,n ∥α,m ,n 共面,那么m ∥n ④如果m ∥α,n ∥α,m ,n 共面,那么m ∥n 3.在四面体ABCD 中,M 、N 分别为△ACD 和△BCD 的重心,则四面体的四个面中与MN 平行的是________. 4.已知直线m ,n 及平面α,其中m ∥n ,那么在平面α内到两条直线m ,n 距离相等的点 的集合可能是(1)一条直线;(2)一个平面;(3)一个点;(4)空集.其中正确的是 5.考察下列三个命题,在“________”处都缺少同一个条件,补上这个条件使其构成真命题(其中l ,m 为不同的直线,α、β为不重合的平面),则此条件为________. ① ?????m ?αl ∥m ?l ∥α ② ?????l ∥m m ∥α ?l ∥α ③ ? ????l ⊥βα⊥β ?l ∥α 6.已知P-ABC 为正三棱锥,D 为BC 中点,则直线BC 与平面P AD 的位置关系是 四、典型例题 例1.(2008年江苏卷)如图,在四面体ABCD 中,CB =CD , AD ⊥BD ,点E , F 分别是AB , BD 的中点. 求证:(Ⅰ)直线EF ∥平面ACD ; 例2:在四棱锥ABCD P -中,底面ABCD 是正方形,ABCD PD 平面⊥,DC PD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