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市村庄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大冶市村庄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大冶市村庄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大冶市村庄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大冶市村庄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强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加快农村地区全面发展,做好我市村庄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试点工作,特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编制规划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落实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耕地质量和生态建设;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要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方针,节约集约用地,优化农村土地利用结构,统筹利用城乡建设用地,促进农村经济可持发展。

(二)总体目标

加强土地宏观管理和用途管制,按照“撤并小型村,拆迁空心村,缩减自然村,建设中心村”的总体要求,合理安排农村田、水、路、林、村建设用地规模和布局,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护农用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实现“耕地保有量不减少,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的目标。

(三)编制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要求,以及自然环境、资源条件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积

极推进农村小康建设,大力改善农村的社会发展和人居环境,充分体现当地群众愿望。

2、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合理调整居民点布局,保持地方民居特色,避免大拆大建,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3、坚持节约用地的原则。落实土地基本国策,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各项建设用地尽量不占用农用地,特别是耕地。

4、坚持分步实施的原则。分年度、有计划地处理好近期建设与远景发展、改造与新建的关系,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

二、规划期限、单元范围与规划主要任务和工作内容

(一)规划期限、单元范围

村庄土地利用规划的期限与乡镇土地利用规划相一致。规划期限内,重点做好近期规划,期限一般为5年。

村庄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以行政村为单元。具体范围为灵乡镇坳头村、长坪村、大畈村、宫台村;陈贵镇铜山口村、陈贵村、李河村、袁伏二村;还地桥镇秀山村、还桥村、高垴村、土库村;金山店镇燕山村、土桥村;金牛镇沈畈村;保安镇农科村、金塘村;汪仁镇汪仁村;大箕铺镇新屋下村;殷祖镇花市村。

(二)规划的主要任务

根据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和本行政村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合理调整建设用地的规模和布局,划定土地用途区,重点安排好耕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用地及农村基础设施用地,确定村庄建设用地和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的规模和范围,以控制和引导村庄土地利用,逐步形成“田成方、渠成网、树成行、路相通”的土地利用格局。

(二)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1、确定居民点用地规模和布局,制定宅基地用地详细规划;

2、确定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用地规模和布局;

3、落实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范围、面积,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责任人;

4、确定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区;

5、制定实施规划的措施。

三、规划步骤和方法

(一)准备工作

市人民政府成立由市主要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规划编制领导小组,负责组建规划队伍,确定工作方案,解决规划编制中的重大问题,审查规划方案,筹措编制经费等。市国土资源局组建工作专班,负责规划编制的具体工作,组织技术培训,明确工作程序和技术要求,准备技术工具。

(二)调查研究

1、资料的收集和核实调查

收集居民点布局、道路布局、水利设施等基础资料。对收集的资料,应进行系统整理和分析,可靠性较差的应进行复查核实。调查的结果须经过村委会确认。2、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分析影响土地的自然与社会经济背景,分析土地资源数量和质量、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以及动态变化,总结土地利用的特点和变化规律,评价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明确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

3、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分析

分析居民点用地数量、布局以及动态变化,总结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特点和变化规律,明确规划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

4、土地需求量预测

预测规划末期人口规模,确定宅基地用地指标,分析宅基地用地规模。

(三)确定规划目标

1、规划目标具体量化指标一般包括:农村宅基地的用地规模;居民点建设占用耕地数量;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数量;旧居民点的改造数量;耕地保有量及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交通、水利设施用地规模;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用地规模。

2、确定规划目标的依据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镇建设规划;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其它相关规划。

3、土地利用分区: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居民点用地区(用地引导区、限制区、控制区)、林业用地区、自然和人文景观区、开发复垦整理项目区、其它用地区

(军事用地区、文物保护区、风景旅游用地区)。

4、土地用途分区管制规则:制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管制规则、居民点用地区管制规则、林业用地区管制规则、开发复垦整理项目区管制规则、其它用途区管制规则。

5、安排土地利用空间布局:耕地(重点是基本农田)布局、居民点用地布局(宅基地详细规划)、农村道路水利设施用地等基础设施布局、落实上级规划的其它用地。

(四)编制规划

1、拟定两个以上供选方案

根据规划目标和供需状况,对规划期间农村居民点用地数量和布局进行综合平衡,拟定各类用地调整草案。与村镇规划、村村通工程规划、水利规划等专项规划进行衔接,完善各类用地布局草案。以经核实和补充调查后的基期年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工作底图,按照土地用途分区的步骤和方法,编制分区草案,绘制规划图。

2、论证供选方案

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每个供选方案从组织、技术、资金投入、公众接受程度等方面进行可行性论证,评价其实施后可能达到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从中选择一个最佳方案,提交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审议。

四、规划成果

(一)规划说明书

1、编制规划的缘由及主要过程等;

2、编制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3、规划主要内容的说明;

4、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

(二)规划图件

1、利用现状图(1 :5000);

2、利用规划图(1 :5000);

3、宅基地用地规划图(1 :500);

4、其它图件。

(三)规划附件

主要包括村庄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工作报告及其它调研报告、基础资料、相关文件等。

村庄规划编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村庄规划编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随着嵊泗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规划的意识明显增强。但是目前的规划工作尚存在许多问题,规划的指导作用还不能真正发挥。特别是村庄规划的编制,科学性、可行性不强。 一、村庄规划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编制理念缺乏创新。在村庄规划过程中,规划设计单位简单套用城市规划的设计理念,对村庄原有的区位、经济、资源等问题缺乏深入研究,对村庄的历史文化缺乏理解,对村庄发展的需求认识不足。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往往只是将当地政府的意见文本化,而不注重对地方特色的深入挖掘,使得村庄规划变得千篇一律,更多体现出村庄被城市化的味道,导致实施主体对规划的不认同,无法有效的激发其对规划实施的积极性。 2、规划内容缺乏深度。多数村庄规划基本等同村庄整治规划,很大篇幅集中在农房美化、治污改厕、垃圾处理、村庄绿化等方面,而对于经济产业发展布局指导、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的设计篇幅过少,无法有效指导村庄发展。 3、编制过程缺乏互动。村庄规划的编制主体是乡镇,而规划的实施主体往往是社区、村,公众参与明显不足。作为实施主体更多的是处于被动接受地位。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对村民意愿等的调查不重视,流于走过场,导致很多规划无法得到村民的认同,实施过程难度加大。

4、规划表达缺乏动态。村庄规划中空间布局的规划占有很大篇幅,设计单位往往试图采用简单的空间布局来描述村庄建设远景和实施手段,更多体现的是现状和远景建设成果两个静态比较,缺乏实施计划性的研究,缺乏实施过程各节点的动态描述,对规划的实施过程缺乏有效引导,规划实施进程表达缺乏可读性,导致实施主体憧憬美好未来却又无从着手。 二、编制科学、合理、可操作的村庄规划。 为了解决目前村庄规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编制科学、合理、可操作的村庄规划,我们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要求,以面向实施的理念来编制村庄规划。 1、提倡公众参与,建立村庄规划互动机制。在规划编制过程中,不能仅限于规划主体单位、设计单位、各级相关职能部门闭门造车,更多的应该让规划实施单位和民众参与规划编制的全过程。可以采用召开村民代表现场座谈会、现场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让村民更多的参与其中,献计献策,集思广益,实现互动。综合社会各层面的意见,掌握村民意愿,总结规划需待解决的问题,实现有的放矢,使村庄规划变为体现他们生活、生产意愿的规划,同时有利于今后规划的实施。 2、强化村庄特色,体现村庄规划因地制宜。通过对村庄历史文化的解读,对人文风情的体验,对产业功能的分析和村庄布局肌理的梳理,继承发扬村庄文化、把握村庄特色、挖掘村庄潜

村庄布局规划编制要点

四川省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 编制要点(试行) 1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实现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总目标,结合我省各县(市、区)的实际,规范我省各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编制工作,统一各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的内容深度,提高我省村庄布局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的质量,特制定《四川省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编制要点》(试行)。 1.2 村庄布局规划的归属和作用 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是县(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县(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深化和延伸,用于指导县(市、区)域范围内的村庄建设与整治规划。应单独编制。 1.3 编制主体和审批权限 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由县(市、区)级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由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审批。 1.4 指导思想 坚持“区域统筹、城乡统筹、环境统筹、社会服务统筹、基础设施统筹”的指导思想。 1.4.1“因地制宜、宏观调控、统筹发展、规模适度”;

1.4.2 遵从农民意愿,适度集中。 1.5 规划原则 1.5.1 依托城镇,城乡统筹; 1.5.2 集约用地,提高效率; 1.5.3 规划引导,重点倾斜; 1.5.4 产业支撑,带动发展; 1.5.5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1.5.6有利生产,方便生活; 1.5.7完善功能,改善环境; 1.5.8尊重自然,保护历史。 1.6 编制依据 1.6.1 县(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1.6.2 城镇总体规划; 1.6.3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6.4 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1.6.5 其它相关的专项规划或专业规划; 1.6.6 《村镇规划标准》及其它有关法规、技术规范、技术标准。 1.7 本编制要点的适用范围 本规划编制要点适用于我省各县(市、区)域范围内建制镇以下的农村地区的村庄布局规划编制。 1.8 本编制要点的解释权 本编制要点由四川省建设厅负责解释。

乡镇中心村庄规划实施方案

乡镇中心村庄规划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方针,充分发挥规划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作用,根据省、市、县的要求,现提出全乡各村中心村庄规划实施方案: 一、中心村庄规划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中心村庄规划要做到人与环境的和谐,做到有利于生产、方便生活,进一步改变农村生活方式,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农村生活质量。 2、尊重农民意愿。在中心村庄规划中,在强调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必须全过程突出农民在规划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农民积极性。中心村庄规划在审批公布之前应充分听取和征求各方面意见,增加农民对中心村庄规划的知情权、参与权。通过农民的集思广益,在规划上要克服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的现象。 3、节约集约用地、强化功能的原则。中心村庄规划要与土地利用规划相结合,合理布局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 4、突出地方特色的原则。要体现当地传统的建筑文化和传统特色。中心村庄规划要注意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适当兼顾民风习俗。中心村庄规划要科学合理,集聚要适度有序,要切实重视并保护

中心村庄特色。 二、中心村庄规划工作的基本要求 在编制中心村庄规划时,要从实际出发,统筹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科学合理地确定中心村庄的位置,规划要力求体现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编制中心村庄布点规划 1、中心村庄布点规划,要依据相对集中的原则,规划布局结合学校、村部等公益设施集中的地方设置中心村庄。 2、规划中心村庄的规模:我乡属山区,中心村庄规模应在60户左右,户均占地不得超过220平方米。彻底打破宅基地私人所有传统观念,厂实行每户一处宅基地制度。 3、中心村庄应预测村发展的规模及并入该中心村庄的其他自然中心村庄或村民组,并作为中心村庄规划的规划布点,确定户数及用地规模。中心村庄规划,从选址上首先要提高新建房屋的避灾能力。 编制中心村庄建设规划 依据中心村庄布点规划,结合中心村庄现状,规划房屋要与原有永久性房屋有机衔接,要选择符合规划要求的原有砖混房屋大多数的朝向和标高作为新规划房屋的基准,编制中心村庄建设规划,并形成规划成果图。在编制中心村庄建设规划时要综合考虑道路、给水排水、供电、通信、卫生、绿化、防灾等设施的规划。主建筑物幢与幢前后间距满足日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 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程序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准备工作阶段 准备工作包括成立规划领导小组和规划办公室,拟定规划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落实规划经费和人员,广泛收集已有的现状和规划资料等,具体包括: 1)组织准备 因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一项综合协调工作,涉及到许多部门,所以土地总体规划应由当地政府来领导,成立由主管县长任组长,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总体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土地管理部门,负责日常工作。规划办公室是具体编制规划的工作班子,应包括主要学科的科技人员,但更重要的是有适合做综合工作的专家。 2)思想准备 思想动员是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因为目前规划无用论的思想还相当普遍。思想动员首先要说明规划的意义、目的和作用。 3)业务准备 包括编制和批准规划任务书(或工作方案)、业务培训、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落实经费等。 ①规划任务书:要求明确规划的范围、时间期限、指导思想、目的、参与规划的部门、成果要求以及方法步骤、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等。 ②工作计划:要求在明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任务的基础上制定,

内容包括:详细列出需搜集的各种信息资料及来源,明确每一步骤的具体任务和方法,进行人员分工和业务培训,明确物资设备供应,作出费用预算,确定时间进度表,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等。 (2)调查研究阶段 收集、整理和分析有关自然资料、土地资源、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数据、图件、文件等资料。已有资料的不足部分或不准确部分,应进行必要的补查和核实。设置专题开展研究。通过上述工作,要对全区域土地利用状况、土地资源的优势和潜力,以及今后各项事业的土地需求量作出准确的预测,找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应采取的方针与对策,编写《问题报告书》,为编制规划提供可靠依据。资料的质量对分析研究的结论是否准确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要通过资料的整理和对比,选择其中可靠程度高者加以应用。 1)确定土地利用问题 重点开展如下几方面研究 ①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了解土地利用的演变及其规律,目前土地利用的状况及存在问题。 ②土地利用潜力研究。包括土地资源的自然适宜性,待开发土地的潜力,以及不同投入水乎下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和人口承裁潜力。 ③各部门用地需要量预测。根据规划期间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预测各部门用地的需求量。 根据以上三方面调查研究,同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相对照,可以提出当前存在的和规划期间可能发生的各种土地利用问题。从而确定土

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

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城乡一体化建设实施意见》,持续、有效、扎实推进XX 县新农村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依据XX县2006—2020年新农村建设规划,按照“项目整合、资金捆绑、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典型引路、连线扩面”的工作思路,结合我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实际,现制定2014年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协调发展、城乡共建”的原则,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以建设“县域经济富强、人民生活富裕、社会文明和美、生态环境优美”新武功为目标,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以示范村建设为抓手,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全面改善农村群众生产生活状况,逐渐缩小城乡差距,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建设目标

(一)示范村建设有序推进。2014年全力抓好36个示范村建设,其中:县级以上重点示范村12个,示范村12个,巩固提高村12个。 (二)农民收入持续增加。重点示范村主导产业收入占农民总收入6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增幅5个百分点以上,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县平均水平10%以上,参加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农户比重达到30%以上,7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掌握一门以上农业实用技术或其他技能。 (三)农民生活明显改善。人均居住面积25平方米以上,且具有抗御本地区基本烈度地震能力,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电话(含移动电话)入户达到全覆盖,人畜安全饮水率达到90%以上。逐步扩大农村绿化面积,建设美丽新农村。 (四)村庄建设有序整洁。合理制定村庄建设规划和旧村改造规划,村间街道实现硬化、美化、绿化、新化、净化、亮化等,建有基本排水设施,生活垃圾实行定点堆放、定时清运并实现无害化处理,建立健全长效卫生管理机制,农户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60%以上。 (五)村级管理规范有序。“十星级文明户”创建率达80%以上,村两委会班子团结和谐、制度健全,“双高双普”目标全面实现,计划生育政策全面落实,有完备的两委会阵地、文化广场、图书室及健身设施。 三、建设任务 (一)科学编制规划。坚持“节约土地、完善功能、方便群众、

规划编制实施方案

规划编制实施方案 篇一:布局编制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党地方、国务院关于大力开展农村土地整治的无关精神,统筹安排、科学指点土地整治活动,落实最严厉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厉的节约用地制度,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依据和省国土资源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国土资耕发[20XX]号)和市国土资源局的文件精神,结合 的实际,特编制本实施方案。 一、指点思维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落实党地方国务院关于大力推动土地整治的决策部署,以落实“两个最严厉”土地治理制度、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为根本目的,以全体推动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为平台,以优化城乡用地结构、添加有效耕地面积、进步耕地品质和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统筹安排土地开发整顿复垦等土地整治活动,协调好土地整治与耕地保护、产业发展、城乡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关系,促进我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逾越式发展。 二、编制准则

1、依法依规科学布局。以《土地治理法》等无关法律法规为根据,细化和落实《 区土天时用总体布局(20XX-2020年)》对土地整治的部署安排,正当确定土地整治指标,明确布局期间的补充耕地任务、土地整治严重工程和相干政策措施等,确保布局的全面实施。 2、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围绕协调推动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土地整治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相结合为平台,整合资源,聚合资金,统筹推动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进步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发挥土地整治综合效益。 3、上下结合互相协调。坚持自上而下、上下结合,充分思考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土地整治潜力,统筹安排全区土地整治指标任务,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做到上下衔接;增强部门协调,做好与城乡布局、区域布局、行业布局等相干布局的衔接。 4、专家领衔公众参与。充分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专家队伍,增强协作,广泛听取专家意见,做好土地整治布局的咨询论证。采取多种形式和渠道,扩大布局编制的公众参与,顺便要思考相干利益人的意见,加强布局修编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实行科学、专制决策。

村庄绿化规划及建设方案

村庄绿化规划及建设方案 村庄绿化规划及建设方案 开展村庄绿化,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绿色江苏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我市生态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扎实推进我市村庄绿化工作,规范村庄绿化规划设计及建设,根据《江苏省村庄绿化合格村、示范村及整体推进县创建标准〈试行〉》,“江苏省新农村村庄绿化建设项目验收评分标准”及江苏省“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庄绿化建设的意见”,全面提升村庄道路、河道的绿色廊道建设、庭院和围村林建设以及农民公园等公共绿地的建设,改善村庄生态环境,努力打造农民幸福家园,

结合运河实际,就社区绿化规划设计制定预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对农业现代化工程的新要求,以新一轮农村实事工程和以江苏省推进农村村庄环境整治工作为抓手,全面改善村庄生态环境,努力打造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导向,以打造人文和谐环境为契机,加快推进村庄绿化建设,坚持城乡一体化建设与经济双赢的绿化方针,全面改善村庄生态环境,提升绿化美化水平。 二、村庄绿化建设原则 使村庄绿化工作得以全面、快速地推进,实际工作中,我们坚持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从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村镇目标出发,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最大限度地做到与周边大环境相协调的绿化格局。为村庄绿化的规划设计要依据村庄总体规划,

根据村庄所处的自然环境条件,突出农村特色,展现田园风格,营造出自然、纯朴、优美的景观。在村庄绿化实施中我们要坚持“规划留一块,房前屋后挤一块,见缝插绿加一块,沟渠路堤保一块。”这样一块又一块,自然就成一大片,村庄整体的绿化覆盖率就能得到保障。2、效益兼顾,体现特色的原则。村庄绿化的总体功能目标在突出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农民居住环境的前提下,兼顾农民增收。结合庭院经济,一村一品,努力“栽满庭院,栽足四旁”,实现社会、生态和经济三个效益的共赢。根据村庄绿化类型的目标功能,选择具有不同绿化效益的树种和植物材料,优化植物配置结构,营造优美景观,在充分发挥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并且体现出各地的地方特色,反映当地特有的村庄文化。总体把握上,我们侧重以营造景观为主,兼顾经济效益, 3、,规划设计或方案制定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

国土资源部关于有序开展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家规范性文件

国土资源部关于有序开展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部机关各司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做好新时期农业农村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等重大决策,并明确要求“加快编制村级土地利用规划”。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适应新形势下农村土地利用和管理需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编制村土地利用规划,统筹安排农村各项土地利用活动,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编制村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土地管理不断加强,各地通过编制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土地用途管制,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不断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夯实了农业发展基础,维护了农民权益,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同时,农村土地利用和管理仍然面临建设布局散乱、用地粗放低效、公共设施缺乏、乡村风貌退化等问题。正在开展的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工作,也对土地利用规划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当前,迫切需要通过编制村土地利用规划,细化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安排,统筹合理安排农村各项土地利用活动,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农村发展要求。 各地区要充分认识编制村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统一部署安排,积极研究探索,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工作,加强农村土地利用供给的精细化管理,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为农村地区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做好服务和保障。 二、扎实有效做好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工作 (一)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工作,由县级人民政府统一部署,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统筹协调,乡(镇)人民政府具体组织编制,引导村民委员会全程参与。 开展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土地整治和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保护的地方,应当编制村土地利用规划;其他地方要明确推进时间表,结合实际有序开展。 (二)编制村土地利用规划,要按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以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统筹布局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统筹考虑村庄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等相关规划的用地需求,合理安排农村经济发展、耕地保护、村庄建设、环境整治、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基础设施建设与社会事业发展等各项用地;落实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任务,明确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具体地块;加强对农村建设用地规模、布局和时序的管控,优先保障农村公益性设施用地、宅基地,合理控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提升农村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科学指导农村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遵循“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重要理念,整体推进山水林田湖村路综合整治,发挥综合效益;强化对自然保护区、人文历史景观、地质遗迹、水源涵养地等的保护,加强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治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三)村土地利用规划是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村域内的进一步细化和落实。规划期限与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保持一致。规划范围可结合当地实际,以一个村或数个村进行编制。规划基数以土地调查成果为基础和控制,进行补充调查确定。规划编制应当执行国家、行业标准和规范,充分运用遥感影像、信息化、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手段,切实提高成果水平。鼓励大中专院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各方面的青年志愿者,为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工作提供

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最新)

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 为促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现就做好村庄规划工作制定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一)规划定位。村庄规划是法定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乡村地区的详细规划,是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活动、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发乡村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进行各项建设等的法定依据。要整合村土地利用规划、村庄建设规划等乡村规划,实现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有机融合,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村庄规划范围为村域全部国土空间,可以一个或几个行政村为单元编制。 (二)工作原则。坚持先规划后建设,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村民意愿,反映村民诉求。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实现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地域特色,防止乡村建设“千村一面”。坚持有序推进、务实规划,防止一哄而上,片面追求村庄规划快速全覆盖。 (三)工作目标。力争到X年底,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在县域层面基本完成村庄布局工作,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应编尽编。暂时

没有条件编制村庄规划的,应在县、乡镇国土空间规划中明确村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规则和建设管控要求,作为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发乡村建设项目规划许可的依据。对已经编制的原村庄规划、村土地利用规划,经评估符合要求的,可不再另行编制;需补充完善的,完善后再行报批。 二、主要任务 (四)统筹村庄发展目标。落实上位规划要求,充分考虑人口资源环境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等要求,研究制定村庄发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人居环境整治目标,明确各项约束性指标。 (五)统筹生态保护修复。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成果,明确森林、河湖、草原等生态空间,尽可能多的保留乡村原有的地貌、自然形态等,系统保护好乡村自然风光和田园景观。加强生态环境系统修复和整治,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优化乡村水系、林网、绿道等生态空间格局。 (六)统筹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落实永久基本农田和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成果,落实补充耕地任务,守好耕地红线。统筹安排农、林、牧、副、渔等农业发展空间,推动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发展。完善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布局,保障设施农业和农业产业园发展合理空间,促进农业转型升级。 (七)统筹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深入挖掘乡村历史文化资源,划定乡村历史文化保护线,提出历史文化景观整体保护措施,保护好

村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镇**村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全面完成镇委、镇政府下达我村的农村绿化和环境整治工作任务,进一步加快我村绿化步伐,提升乡村生态环境质量,有效改善全村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不断改善村容村貌,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现结合我村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建设美丽乡村为抓手以镇工作会议精神为动力,坚持以人为本,紧紧围绕“田园美、村屯美、生活美”的美丽乡村建设目标,以“绿化、净化、美化、亮化”为治理核心内容,加大对农村投资力度,深入开展农村绿化、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彻底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整体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推进乡村绿化全覆盖,把我村的生态环境再提高一个新的层次,促进我村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工作原则 1、坚持统一领导、属地分工负责的原则。村委会是属地绿化造林、养护和环境整治的责任主体,党政主要领导是本辖区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主要责任人,负责领导、组织、监督、检查本村的各项工作。 2、坚持科学规划、精心建设的原则。严守建设标准,精心组织实施,确保规划到位、建设到位、治理到位。根据本行政村实际情况,突出各自特色,梯次推进,同时并举,逐步提高。在工作达标的基础上,实现美丽一村、示范一村。 3、坚持广泛动员、全民参与的原则。建立健全政府支持、部门联动、社会参与、企业与个人投资等激励机制,合力推进乡村绿化、环境整治工作。

4、坚持造林标准、制度保障的原则。各项绿化、环境整治工作要依据标准执行,按照管理办法考核,用制度推动绿化造林与环境整治有机结合,健康发展。 三、工作目标 2014年通过植树造林、道路边沟建设、垃圾无害化处理、污水净化、厕所畜禽场所治理、路灯安装、院落环境治理、田园环境治理等重点工作,改善环境,实现农村宜居、舒适、生态、美丽的目标。 四、工作重点及指导 绿化造林工作: (一)工作重点 1、村屯绿化。村内的坑塘鱼池、空闲隙地绿化美化,进村路、环村路以及村屯内所有街道两侧植满栽严,家庭院落果树点缀,新植乔木1500株以上,树木总量达到3000株以上。 2、沟渠、村路的绿化。村委会要完成好自已辖区内所有的总干、干渠、支渠以及乡路、村路的完善与改造。对缺苗断条的地段,要做好新造和补栽工作,合理增加网格密度,提高栽植标准,加快缺口部分的封闭合拢,保证造林标准,增强防护功能。 4、村委会所在地绿化。村委会的绿化面积要达到所占地面积的30%,所有空间栽严补齐,与周边道路,村屯,沟渠等绿化融为一体,增加林木覆盖率。 以上几项绿化工程中树种的选择、苗木规格等要点,按《盘锦市乡村绿化造林指导标准》执行,当年造林成活率确保达到国家造林技术规程要求的85%以上,力争达到95%以上。当年秋季或次年春季补植以后,整体成活率和保存率均要达到100%。 环境整治工作: 一、主要工作任务 (一)以道路、边沟建设为内容,全面实施畅通工程 在全村实施道路、边沟建设工程,各村主要道路要全部实现硬质化,次要道路及宅间路要采用简易硬化铺设。路面宽度主要道路不少

新时期村庄规划编制核心内容摘要剖析

新时期村庄规划编制核心内容摘要当前的新农村建设离不开中国城镇化背景。在过去30年的城镇化进程中,如何统筹城乡,在均衡、包容、和谐的前提下实现低碳、绿色、可持续的城乡一体发展,成为目前城市和乡村共同面临的课题。 建村如村,而不是建村如城,我们不能像“打造”城市一样去打造一个乡村,也不能在推倒之后像重新竖起一个城市新区一样去毁掉一个原生态的乡村。乡村建设的大量工作都会在村落更新上发生。 但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先纠错,才能避免以试错的方式形成高代价成果。 纠错,需要认清在村落更新中文化保护的五大误区:把装修当文化,把造价当原则,把规模当成绩,把工艺当装饰,把更新当开发。 就乡村建设的核心价值来讲,人是主体。不仅要解决为什么人而建、为什么人而回归乡愁的问题,还要解决什么人来建的问题。要在村落更新中做好文化保护工作,就需要遵从“有村有人,有房有田,有居有社,有车有行”的四项原则。“有村有人”,是指可持续的乡村建设,需要有原生居民的持续居住,原住民的日常生活,带有深深的田园肌理的痕迹,是乡愁不能抹掉的部分。“有房有田”,是指可持续的乡村建设,除了要保护房子,还要保护生态产业。“有居有社”,是指除了保护原生居民外,还要保护他们的聚落文化生活,这是居民的凝聚力所在,也是村落的生命力体现。“有车有行”,是指在一些村落改造中,修路曾经成为第一件大事,路修宽了,汽车进了村,但

是少了阡陌交通步行相达带来的邻里关系。我们倡导田野间的步行健康生活,需要还汽车道给乡间小路。 村落更新的宗旨在于恢复乡村生活活力,进行本土文化的保护;遵循四项原则,建村如村,是回归乡愁的有效途径。 美好环境共同缔造 李郇中山大学城市化研究院院长 规划者往往延续自上而下、政府主导的城市规划模式,以城市空间理念与建设标准进行村庄规划,强调城市发展意图而忽略群众诉求,导致新旧村落空间分离与规划难以实施。 实际上,村庄规划的本质应是以公众参与为主的新社区规划。其本身是一种纯农业公共产品,实施有赖于以村民为本位、多方参与互动而凝聚的公众力量。在村庄发展日趋分散化与去集体化的背景下,村庄规划的核心在于找回农村传统的集体主义、培养村民的自组织能力,让村民持久受益。在实践中,规划师具有多重身份:引导村民参与规划、表达诉求的引导者,整理需求、挖掘资源、分析研究、制订方案的规划者,联系政府与村民、统筹双方力量的沟通者等。 这种规划模式,我们称之为美好环境共同缔造的新社区规划,源自对人居环境科学的思考。人居环境科学指出五大系统的产生是人、自然、社会三者互动的结果,强调人居环境规划建设应以人为本。秉承该原则,我们通过以群众参与为核心,实践完整社区建设;以培育精神为根本,形成可持续基础;以奖励优秀为动力,激励群众广泛参与;以项目活动为载体,融合人与社会空间关系;以分类统筹为手段,

村庄布局规划编制要点

村庄布局规划编制要点

四川省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 编制要点(试行) 1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实现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总目标,结合我省各县(市、区)的实际,规范我省各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编制工作,统一各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的内容深度,提高我省村庄布局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的质量,特制定《四川省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编制要点》(试行)。 1.2 村庄布局规划的归属和作用 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是县(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县(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深化和延伸,用于指导县(市、区)域范围内的村庄建设与整治规划。应单独编制。 1.3 编制主体和审批权限 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由县(市、区)级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由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审批。 1.4 指导思想 坚持“区域统筹、城乡统筹、环境统筹、社会服务统筹、基础设施统筹”的指导思想。 1.4.1“因地制宜、宏观调控、统筹发展、规模适度”;

1.4.2 遵从农民意愿,适度集中。 1.5 规划原则 1.5.1 依托城镇,城乡统筹; 1.5.2 集约用地,提高效率; 1.5.3 规划引导,重点倾斜; 1.5.4 产业支撑,带动发展; 1.5.5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1.5.6有利生产,方便生活; 1.5.7完善功能,改善环境; 1.5.8尊重自然,保护历史。 1.6 编制依据 1.6.1 县(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1.6.2 城镇总体规划; 1.6.3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6.4 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1.6.5 其它相关的专项规划或专业规划; 1.6.6 《村镇规划标准》及其它有关法规、技术规范、技术标准。1.7 本编制要点的适用范围 本规划编制要点适用于我省各县(市、区)域范围内建制镇以下的农村地区的村庄布局规划编制。 1.8 本编制要点的解释权 本编制要点由四川省建设厅负责解释。

村级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村级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村级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下面是给大家整理收集的村级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村级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1 为贯彻落实党的xx大提出到20xx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中国”和市xx届人大二次会议提出建设“美丽乡村”的要求,改善农村生产条件、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根据山亭区《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结合我镇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科学发展、“四化同步”、城乡统筹和“三农”优先的要求,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目的,以乡村规划建设为引领,以村容村貌整治为重点,以示范带动发展为突破,以镇村为主体,以创新社会管理为保障,着力培育和建设一批特色鲜明、村容整洁、环境优美、基础完善、生活殷实、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 二、工作目标 从20xx年开始,全镇共选取王庙村、黄沟村、柴林村、桑村村等3个村庄作为“美丽乡村”创建试点,力争通过3年努力,到20xx年底这3个村庄通过考评验收,全镇“美丽乡村”建设整体水平有明显提高。自20xx年起,在总结创建试点工作经验基础上,继续有计划、分步骤地对其他村庄,进行分类、分批整治改造建设,逐步使“美丽乡村”建设转入常态化。 三、主要任务 (一)推进村庄建设。

一是编制建设规划。试点村要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需要,依据小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配套”的要求,科学编制详细、明确、可行的建设详细规划,明确在产业发展、村庄整治、农民素质、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目标和措施,规划编制要按照尊重自然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的要求,充分考虑人口变动、产业发展等因素,预留建设发展空间。既要考虑当前农民生产生活所需,又要考虑农村人口、环境的综合承载能力;既要考虑农村水、电、路、气、厕、卫等设施综合配套,又要重点突出文化、卫生、环境保护等较大公共设施项目的有序、有效安排。 二是科学改造提升。按照村庄建设规划,优化村庄路网布局,合理设计主要街道、小巷胡同,打通村内断头路。结合乡村文明行动和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推进农村危房、旧房、空心房改造和墙体立面整治,装扮美观舒适住宅,改善农户住房条件。推广应用农村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配套庭院环境卫生设施,全面完成改厨、改厕。鼓励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建新房,严格管控无序违章建房,从严查处违章违规建房行为,促进村庄整体风貌协调和土地集约节约利用。 三是建设新型社区。把“美丽乡村”建设和创建新型农村示范社区结合起来,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推进合村并点,集中连片规划建设一批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的新型农村示范社区。按照“配套、完善、提升”的要求,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周边环境建设,增强社区服务农民的能力。 (二)整治村容村貌。 一是提升硬化水平。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开展村庄主次干道硬化。主街硬化率达到100%,小巷硬化率不低于70%。主街两侧铺有路沿石,街巷建有排水设施,形成纵横有序、便捷舒适的村内路网。 二是提升绿化水平。加快村庄园林化、庭院花园化、道路林荫化建设,积极倡导庭院绿化,鼓励农民栽植经济林木、观赏树木。推进路旁、水(渠)旁、村旁、宅旁等“四旁”绿化,配建

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是人们依据土地资源的特殊功能和一定的经济目的,对土地进行干预的活动。这种干预活动包括开发、利用、保护和整治四个方面。 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 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根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 土地利用规划的性质: 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 按对象分: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和乡村土地利用规划 按范围分:区域性土地利用规划和用地单位土地利用规划 按任务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和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内容: 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 2、土地利用潜力分析 3、土地供需预测 4、土地供需平衡和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5、土地利用分区与重点用地项目布局 6、居民点用地规划 7、交通运输用地规划 8、水利工程用地规划 9、农业用地规划 10、生态环境建设用地规划 11、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12、土地利用费效分析和规划实施 土地利用规划的体系: 按规划期限分: 长期规划,期限达10年以上。 中期规划,期限5~10年。 短期规划,期限小于5年(如土地利用年度计划)。 我国现阶段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于长期规划,它是编制中、短期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的依据。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是对一定地域范围内全部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所做的总体的、战略的部署和安排。 土地利用详细规划 是对国民经济各项用地进行详细具体安排的一种微观的土地利用规划。(规划实施的最终依据)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指为了解决某一特定的土地利用问题,如基本农田保护、农地整理、土地开发和复垦等而编制的一种区域性综合的或单项的土地利用规划类型。(有机组成部分) 地租地价与土地规划的关系 地价高,规划为高价用地,如商服用地和居住地等 地价低,规划为工业用地、行政办公用,农业用地

村庄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技术要点

村庄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技术要点 村庄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技术要点 ----湖北仙桃市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关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布署,为有效村庄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提高村庄生产水平、加快农村地区全面发展,特制定村庄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技术要点: 一、指导思想 贯彻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明主”的二十字方针;发挥国土资源部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二、规划原则 (一)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积极推进农村小康建设,大力改善农村的社会发展和人居环境。 (二)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居民点布局,保持传统村庄建设风格;尊重农耕习惯和农业生产条件;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节约用地,贯彻落实土地管理基本国策,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尽可能不占或少占耕地。 (四)公众参与。发挥民主,公众参与,充分体现当地群众愿望。 (五)便于操作,切实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将规划工作做实做细,更好地指导实施。 (六)分步实施,分年度有计划实施规划,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 三、规划依据 (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二)、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三)、村镇建设规划; (四)、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五)、基本农田保护规划。 四、编制程序及相关要求 (一)规划期限及范围 村庄土地利用规划的期限一般为10-15年,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一致。规划期限内,重点作好近期规划,期限一般为5年。村庄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以行政村为单位。 (二)编制程序 1、准备工作 2、调查研究 3、确定规划目标 4、编制供选方案 5、规划协调 6、确定规划方案 7、上报审批 (三)编制单位和人员要求 1、村庄土地利用规划应在县级人民政府领导下,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编制。 2、承担村庄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单位和人员,应符合国家有关土地规划机构资质和人员资格认定的规定。 五、规划步骤与方法 (一)准备工作 1、组织准备 (1)县(市)人民政府成立由县(市)主要领导及有关负责人参加的规划编制领导小组,负责组建规划队伍,确定工作方案,解决规划编制中的重大问题,审查规划方案,筹措编制经费等。 (2)规划编制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专班,负责规划编制的具体工作。 2、技术准备 (1)组织技术培训,明确工作程序和技术要求。 (2)准备技术工具,包括外业测绘、面积量算、制图等设备。

云南省村庄规划编制办法(试行)

云南省村庄规划编制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村庄规划编制,提高村庄规划质量,根据国务院《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建设部《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城镇规划建设用地以外的村庄,包括农场、林场、工矿区居民点等(以下统称为村庄),组织编制规划,应当遵循本办法。 第三条编制村庄规划,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城乡统筹原则,贯彻资源优化配置与节地、节水、节能和节材的方针,因地制宜,尊重地方与民族特色和优良传统,立足于改善居住条件和村庄环境面貌,保护历史文化,方便群众生活和生产,保障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村庄包括行政村、中心村和基层村。行政村是指村民委员会所管辖的行政区划范围;中心村一般是指村民委员会所在地或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对周围地区具有一定服务功能的村庄;基层村一般是指由村民经过长时间聚居而自然形成的村落(含农场、林场和独立工矿区居民点)。 第五条村庄规划一般分为行政村总体规划和村庄建设与整治规划。编制行政村总体规划应一并编制所辖村庄建设与整治规划;经济

条件有限的地方必须包含中心村和重点基层村的建设与整治规划。行政村与基层村重叠的直接编制村庄建设与整治规划。 第六条编制村庄规划,应当遵循国务院《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云南省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实施办法》确定的规划原则,符合《村镇规划标准》、《云南省村庄建设与整治技术导则》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技术经济政策、标准规范。同时,要以上层次和同级法定相关规划为依据。 第七条村庄规划必须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成果中文字表达应当规范、准确、含义清晰;图纸所表达的内容应与规划文字说明一致。对于农民关心的项目,规划要力争做到让农民看得懂,以便广泛征求意见。村庄规划成果文件应当以书面和电子文件两种方式表达,由县级建设(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存档。 第八条编制村庄规划,须进行基础资料收集。基础资料由县和镇(乡)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及时提供,并协助规划编制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完成基础资料汇编。 第九条编制村庄规划,须广泛征求农民意见,经村民会议讨论同意后,方可按程序上报批准实施。 第二章行政村总体规划编制要求 第十条行政村总体规划是对村民委员会行政区划范围内的中心村、基层村等各类居民点及相应的各项建设的整体部署。 第十一条行政村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土地利用规划学习感想

土地利用规划学习感想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学习感想 班级:09资环 姓名:曹玉 土地利用规划学习感想 一、我对本课程的理解 土地利用规划亦称土地规划。是指在土地利用的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目标,对各类用地的结构和布局进行调整或配置的长期计划。是根据土地开发利用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历史基础和现状特点,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等,对一定地区范围内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组织利用和经营管理的一项综合性的技术经济措施。 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作的总体的战略性布局和统筹安排。它是从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以区域内全部土地为对象,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以利用为中心,对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等方面做统筹安排和长远规划。目的在于加强土地利用的宏观控制和计划管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土地利用规划是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依据。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程序是:编制规划的准备工作;调查研究,提出问题报告书和土地利用战略研究报告,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方案;规划的协调论证;规划的评审和报批。土地利用规划报告是土地利用规划主要成果的文字说明部分,包括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和方案说明。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方案是在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资源分析、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规划目标和任务而进行的。规划方案的主要内容有:导言、土地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土地利用目标和任务;各部门用地需求量的预测、地域和用地区的划分;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调整;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规划方案说明的主要内容包括:规划方案的编制过程;编制规划的目的和依据;规划主要内容的说明;规划方案事实的可行性论证等。 二、学习感想 在规划体系上, 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土地利用规划大多与区域规划、国土规划、城乡规划、都市计划等联系在一起, 并没有形成像我国相对独立的国家、省、市、县、乡完整的五级规划体系。通过研究发现, 各国及地区在规划体系上, 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大致维持三级制, 即全国性(或全地区性)规划、区域性规划和地方性规划。在这三级规划中, 最重要的且与民众最有直接关系的为第三级的地方性规划, 其法律效力对民众具有直接约束力, 在规划层次上相当于我国的县、乡级规划, 而其上位规划多属规范性、纲要性规划, 对民众一般并无直接约束力。因此, 研究我国县、乡级地方性规划中土地资源微观配置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