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生态监测技术规程

ICS13.020.01

Z 10 DB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 XX/ XXXXX—XXXX

湿地生态监测技术规程

Tecchnical regulations for wetland ecological monitoring

(征求意见稿)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前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吉林省生态环境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霞、武海涛、吴雨华、张丽杰、陶兰、杨萌尧、管强。

湿地生态监测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湿地生态系统气象和大气环境、水文和水质、土壤和生物的监测方法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湿地生态监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201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T 5749.9-2006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5750.4-2006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感官性状和物理指标

GB 7492-87 水质六六六、滴滴涕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GB 13192-91 有机磷农药气相色谱法

GB/T 14552-2003 水、土中有机磷农药测定的气相色谱法

GB/T 14848-2017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 17135-1997 土壤质量总砷的测定硼氢化钾-销酸银分光光度法

GB/T 17136-1997 土壤质量总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40-1997 土壤质量铅、镉的测定 KI-MIBK 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41-1997 土壤质量铅、镉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8204.2-2014 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 2 部分:化学污染物

GB/T 24708-2009 湿地分类

GB/T 50138-2010 水位观测标准

GB 50179-2015 河流流量测验规范

HJ/T 72-2001 邻苯二甲酸酯类的测定液相色谱法

HJ/T 166-2004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 604-2017 环境空气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的测定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

HJ 680-2013 土壤和沉积物汞、砷、硒、铋、锑的测定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

HJ 699-2014 HJ 699-2014 水质有机氯农药和氯苯类化合物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

LY/T 1213-1999 森林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LY/T 1215-1999 森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测定

LY/T 1217-1999 森林土壤稳定凋萎含水量的测定

LY/T 1218-1999 森林土壤渗滤率的测定

LY/T 1223-1999 森林土壤坚实度的测定

LY/T 1228-2015 森林土壤氮的测定

LY/T 1237-1999 森林土壤有机质的测定及碳氮化的计算

LY/T 1239-1999 森林土壤 pH 值的测定

LY/T 1244-1999 森林土壤交换性盐基总量的测定

LY/T 1253-1999 森林土壤矿质全量元素(硅、铁、铝、钛、锰、钙、镁、磷)烧失量的测定

LY/T 1254-1999 森林土壤全钾、全钠的测定

LY/T 2586-2016 空气负(氧)离子浓度观测技术规范

LY/T 2898-2017 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技术规范

NY/T 1121.3-2006 土壤检测第 3 部分:土壤机械组成的测定

NY/T 1121.4-2006 土壤检测第 4 部分:土壤容重的测定

QX/T 48-2007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 4 部分:天气现象观测

QX/T 49-2007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 5 部分:气压观测

QX/T 50-2007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 6 部分:空气温度和湿度观测

QX/T 51-2007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 7 部分:风向和风速观测

QX/T 52-2007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 8 部分:降水观测

QX/T 54-2007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 10 部分:蒸发观测

QX/T 57-2007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 13 部分:地温观测

SL 58-2014 水文测量规范

SL 219-2013 水环境监测规范

3 气象和大气环境监测

3.1 气象监测

定位观测按LY/T 2898-2017 规定执行。非定位观测的气象监测项目、监测频度及监测方法见表1。

表1 气象监测项目及方法

3.2 大气环境监测

大气环境监测项目、监测频度及监测方法见表2。大气环境监测数据与气象监测数据同步获得。

表2 大气环境监测项目及方法

4 水文和水质监测

4.1 地表水水文监测

定位观测按LY/T 2898-2017 规定执行。非定位观测的地表水水文监测项目、监测频度及监测方法见表 3。

表3 地表水水文监测项目及方法

4.2 地下水水文监测

在湿地中布设观测井,按 SL 58-2014 规定测量地下水位。每年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各 1 次。

4.3 水质监测

4.3.1 地表水水质监测每年不少于 3 次,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不少于1次。地表水水质监测包括基本项目和增测项目。所有湿地均监测基本项目,在人为活动频繁或环境污染较重区域,有针对性地选择增测项目。基本项目的监测项目和监测方法按 GB 3838-2002规定执行。增测项目的监测项目及监测方法见表4。

表4 地表水水质增测项目及方法

4.3.2 地下水质量常规指标的感观性状及一般化学指标、微量元素和毒理学指标的监测项目、监测频度及监测方法按照 GB/T 14848-2017的规定执行。地表水和地下水同步监测。

5 土壤监测

5.1 土壤样品的采集、制备与保存

5.1.1 土壤采样方法、土壤样品制备与保存方法按HJ/T 166-2004规定执行。

5.1.2 湿地底泥的采样方法以及样品制备与保存方法按SL 219-2013规定执行。

5.2 土壤物理性质监测

土壤物理性质监测项目、监测频度及监测方法见表 5。

表5 土壤物理性质监测项目及方法

5.3 土壤化学性质监测

土壤化学性质监测项目、监测频度及监测方法见表 6。

表6 土壤化学性质监测项目及方法

6 生物监测

6.1 植物监测

6.1.1 监测时间

在生物量最高和开花结实期进行植物监测(包括苔藓类)。

6.1.2 监测方法

采用样方监测,森林沼泽植物群落样方面积 10 m×10 m,灌丛群落样方面积 2 m×2 m,草本群落样方面积 1 m×1 m。可根据实际需要采用最小样方面积法,用种-面积曲线法确定最小样方面积。

6.1.3 监测项目及方法

植物监测项目及方法见表7。监测记录参见表 A.1。

表7 植物监测项目及方法

6.2 鸟类监测

根据本地物候特点确定最佳监测时间,分别在繁殖季、越冬季和迁徙季选择鸟种类和数量相对稳定

的时期,样线 2 km~5 km长,3 d~5 d 完成,面积较大地区不超过 14 d。监测记录参见表 A.2。

6.3 兽类监测

在繁殖季和冬季,用样方法,对动物活动痕迹(粪便、尿迹、卧迹、足迹链等)进行统计。监测记录参见表 A.3。

6.4 两栖、爬行类监测

夏季和秋季入蛰前监测,每次 6 d~10 d。监测记录参见表 A.4。

6.5 鱼类监测

春、夏、秋三季,每个季节监测 10 d 左右。可用网捕和电捕的方法。监测记录参见表 A.5。

6.6 水生无脊椎动物监测

春、夏、秋三季,每个季节监测 10 d 左右。根据湿地水文状况、基质类型和水生植物分布特征,设置代表性的断面或样线,每个断面或样线上设置若干样点。水体和土壤表层无脊椎动物采用D型网法,底栖动物采用底泥采样器。监测记录参见表 A.6。

6.7 浮游生物监测

在春季、夏季和秋季进行,每个季节监测 10 d 左右。根据湿地水文条件在水面下0 m、0.2 m、0.5 m、1 m、2 m、3 m、4 m处采取水样,制成混合样,在实验室内按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分类统计。监测记录参见表 A.7。

6.8 土壤动物监测

春、夏、秋三季,每个季节监测 10 d 左右,具体监测方法见表 8。

表8 土壤动物监测方法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野外调查监测用表

生物监测记录用表见表 A.1?表 A.8。湿地面积监测在充分考虑湿地近期变化的基础上,利用近期遥感影像或地形图,综合应用3S技术(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结合地面勘察,综合量测统计获得,数据源的比例尺不应小于1:25000。湿地类型按照 GB/T 24708-2009 规定填写。

表A.1 植物野外调查记录表

表A.2 鸟类野外监测记录表

表A.3 兽类监测表

表A.4 两栖、爬行类监测表

表A.5 鱼类监测表

表A.6 水生无脊椎动物监测表

表A.7 浮游生物种(属)监测表

表A.8 大型土壤动物监测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