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诚与尊重——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

真诚与尊重——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

真诚与尊重——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

发表时间:2019-01-25T11:36:47.24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52期作者:杨春妍

[导读]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

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第二实验小学266400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育和教学过程就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有效的家校沟通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超越知识的智慧。与家长的对话、家长会,甚至是给家长发的一条信息……这些看似简单的事件,都承载着家校联系的重任,老师对它们处理得是否得当,关系着对孩子教育的成败。一个班级五十多个学生,一百多个家长,众口难调,家长总会有不满意的,久而久之,难免产生矛盾、积怨……如果不去思考切实有效的沟通策略,提高处理问题的层次与境界,很难应对家校沟通过程中千变万化的问题。

首先,我在与家长打交道时,把家长当成朋友来对待,用我的真诚与尊重来打动家长,并认真倾听家长的心里话。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家长会敞开心扉,跟我交流。真诚与尊重是我和家长沟通交流时遵循的第一原则,也是架起我们之间有效沟通、交流合作的桥梁。

其次,要把握好沟通的契机。

在与家长沟通时要把握好时间、方式、情境这三个契机。

第一,时间契机,也就是第一印象。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一直担任低年级班主任,与家长的第一次见面基本是新生报到。刚上学的孩子内心兴奋好奇,但家长内心却是满满的担忧……交流时脸上真诚的微笑、温柔可亲的话语会给家长和孩子留下好印象。尤其是在向家长提出学校及班级管理的要求时,不用“这是规定,必须遵守……”这样的字眼,而是从孩子和家长的角度出发去提醒:让家长觉得一切都是本着对孩子的安全、习惯养成等方面来考虑的,这样做是为让孩子更快适应学校的生活并养成好的习惯。把孩子放在首位,家长愿意接受,执行起来也会有力度。抓住了这个时间契机,给家长留下我是一个经验丰富、有爱细心负责任的老师,让家长在情感上认可我,更愿意配合我的工作。

第二,方式契机,因人而异。

现代信息技术为家校沟通提供了方便和快捷,如:微信平台、晓黑板交流软件、电话等;传统的家长会、家访或者约谈也有其独特的魅力。

一要利用好网络平台,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表现。对于刚刚步入校园的孩子,家长会特别关注。给老师打电话,白天怕老师上课,晚上怕影响老师休息,一天下来总找不到适合的时间。在这样的情况下,网络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在班级群里发发孩子们课堂上的学习情况、课间游戏的照片、视频等,让每个家长都能找到自家孩子的身影,使家长能及时了解孩子们在学校的表现。了解到老师对每个孩子的关心重视,家长更乐意配合老师教育孩子。对于孩子的个别情况,考虑到信息的隐秘性,要单独私聊。

二要利用好电话搭建家校沟通的情感专线。打电话是我和家长之间常用的一种联络方式。电话是我和家长拉近距离、凝聚力量的“感情专线”。我给家长打电话从不告状,每次接听家长电话能够做到专心倾听、态度热情诚恳。我在和家长电话沟通时做到以下几点:肯定每一个孩子。孩子都是父母心目中的宝贝,没有一个家长喜欢听老师只诉说罪状。所以,我会多表扬孩子的优点、进步。如:“爱读书”,“乐于助人”,“有礼貌”,“写字漂亮”。家长在听到老师对自己孩子的肯定认可后,自然就比较听得进去孩子的其他缺点,以及需要父母加强配合教育的问题。

发挥语言艺术的魅力。电话看不到对方表情,所有的感觉、印象都来自电话中的声音,不论家长的语气、言语如何,我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用亲切的语言耐心地与家长交流。

倾听家长的意见。让家长表达他的意见很重要,而我谦虚诚恳、专心倾听的态度会让家长觉得自己很受重视。这样,即使家长开始有满腹牢骚、怨气冲天也会因为我的态度而变得不好意思、通情达理起来。

三要适时进行家访或者约家长面谈。每学期我会对一部分孩子进行家访或者约谈,约谈的地点选在比较轻松自由的地方,孩子有时可以一起来,像朋友或者家庭聚会一样。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跟每一个家长交换情况,对孩子的在校表现给予充分的肯定,告诉家长和孩子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孩子自身努力和家长认真督促然的结果。然后再提出孩子今后努力的方向,以及家长需要配合的地方。我认为家访或者是约谈不仅仅是一种沟通手段,更重要的是一种感情投资,它让家长感觉到我对孩子的重视、用心程度,可以缩短我和家长的距离,更好地拉近我和学生及家长间的关系,促进家长和我共同担负起培养学生成才的责任。

第三,沟通的情境契机。

我是班主任也是家长,我能体会家长的心情,并感同深受,让家长理解老师的角色相对有些难度,“百闻不如一见。”让家长亲自到学校里参与活动或者深入课堂听课、给孩子上课不但能满足家长的好奇心,让家长清楚自家孩子在课堂上以及各项活动中的表现,而且能亲眼目睹老师对孩子们的教育、付出。进入情境,体验角色能够让家长全面、细致地了解老师平时的工作,亲身体会老师同时面对五十多个不同家庭、性格各异的孩子,教育管理的辛苦。我们之间的教育共识就达成了。

总之,在跟家长交流的过中,多一句关心的话语,多一些商量的语气,多一点理解的情感……沟通需要技巧,但大巧无术,老师和家长沟通的真正技巧在于:从真诚出发,以尊重为先,用真心去触动真心,用尊重去换取尊重,沟通就会有效果!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