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孩子的情绪特点分析

学龄前孩子的情绪特点分析
学龄前孩子的情绪特点分析

学龄前孩子的情绪特点分析

3~6岁宝宝的情绪怎么样?此时的孩子社会情感迅速发展,道德感、理智感和审美感都逐渐发展起来了。并且,孩子调节情绪的认知策略开始出现,并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加强。他们开始掩饰自己的情绪,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情绪表达规则,知道表现出适当的情绪可以得到成人相应的反应。他们还会使用富于表达性的身体动作来辨别情绪,对情绪的外部原因和结果的理解进一步提高,知道发生的某个事件让大人或同伴高兴了或是不高兴了。

3~6岁宝宝社会情感的发展还没有完善,因此他们对情绪的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一会儿哭一会儿笑的场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对情绪的控制能力才会有所增强。

3~6岁宝宝情绪的特点

易冲动

3~6岁宝宝的内抑制发展差,控制力弱,言语的调节功能不完善,因此当外界事物和情境刺激儿童时,情绪就会出现爆发性,常从一端迅速发展到情绪的另一端。因此这个阶段的儿童的情绪易波动,极不稳定。所以,这个时期孩子的脸就象春天的天气那样多变,说哭就哭,说笑就笑。

易外露

这个时期的宝宝控制力发展差,他们的情绪变化毫不隐藏地表现出来,而且擅长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表达。如,不高兴就哭,高兴、舒服就大笑或者是手舞足蹈,愤怒就瞪眼跺脚,有高兴的事就要向亲近的人诉说。

易感染

宝宝的情绪具有情境性,得到新玩具、妈妈离去、新朋友出现……都会使他们的情绪大起大落,孩子的情绪随着情境的改变而改变。很多时候情绪不是由宝宝自身发出来的,而是因周围人的情绪波动而引起的。在幼儿园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小朋友哭起来了,其他小朋友也莫名其妙地跟着哭起来,整个场面会变得混乱极了。以后随着年龄增长,控制能力加强,这些情绪特征就会逐渐减少,情绪的控制力、稳定性也随之提高。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道德感、审美感和调控情绪策略逐渐发展,孩子控制情绪的能力慢慢加强,易冲动、易外露、易感染这些特征就会逐渐减少,情绪的控制力、稳定性也会随之提高。

3~6岁宝宝情绪的发展

道德感

三岁以后,儿童产生了简单的道德感。在儿童与成人的交往中,初步接触到社会人群对人和事物的好坏、美丑的体验和评价。孩子的道德感就是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在成人的评价和语言强化

下发展起来的。儿童了解了游戏规则,遵守游戏规则,成人夸奖了他,他得到了肯定,体验到满意愉快的体验,又在成人的语言的指导下得到强化。他们逐渐知道哪个行为会引起满意的体验,哪些行为会引起不满意的和不愉快的体验。他们开始按照社会行为标准认识好坏、美丑,使道德感发展起来。

这个时候爸爸妈妈不妨多教给孩子一些基本的社会准则,同时要用夸奖来巩固孩子的利他行为。如,孩子会主动地擦桌子,给奶奶洗苹果,爸爸妈妈要给他多多的鼓励和夸奖,让孩子体会到自豪感,为自己而骄傲。

审美感

孩子在成人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体验和言语的直接影响下,能直接感知到与自己生活紧密相连的事物。如:美好的大自然、周围和谐的事物、优秀的美术、音乐、文学作品等。让孩子在欣赏这些事物中,产生一种愉悦的体验。审美感,就是从这些事物的鲜艳的颜色、新颖的形状、匀称的位置和图案开始的。到5~6岁,由于儿童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和成人的指导,儿童对事物的分析和辨别能力增强。儿童就能从生活中分辨美丑,知道什么图画美,什么音乐好听,什么语言美,什么行为美。这样就产生了对美的事物的舒服而愉悦的情绪体验。

这时候,爸爸妈妈要多让孩子注意使用自己聪明的眼睛、耳

朵、鼻子……,充分地运用它们来观察我们美丽的世界。有时间的时候带他们走出家门,到博物馆、公园、湖边、草地……去畅游,去欣赏美丽的事物,孩子对事物的感觉会更加敏锐,艺术修养也会有较大的提高。

爸妈如何面对孩子的情绪?

1、摸摸、拍拍

3~4岁的孩子仍然喜欢身体接触。刚进入幼儿园的孩子,很愿意老师牵他的手,喜欢搂着妈妈。喜欢熟悉的人,特别是老师摸摸他,亲亲他。有时拍拍他的肩膀,他就会感到极大的满足。这是一个过渡阶段,孩子需要得到这样鼓励和支持,所以妈妈也要尽量地利用各种机会摸摸、拍拍孩子。

2、避免对孩子的惩罚

5岁以后的孩子,要求别人的注意,有和他人交往的需要,所以在幼儿园中,如果小朋友们不和他玩,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很严厉的处罚,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痛苦。同时成人如果对孩子不加理睬,孩子会觉得非常沮丧,很有挫败感,不利于孩子健康情绪的发展。所以这样的惩罚手段最好是不要使用。

3、合理的生活制度

丰富的生活内容、身体健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有助于幼儿情绪的稳定。丰富的生活内容会让幼儿产生兴趣,有探索

欲望,感到快乐和满足。所以爸爸妈妈尽量让各项活动轻松、活泼和多样化。多带孩子走出去,进行各种的户外活动,让孩子接触到较多的事物和情境。

4、和谐的家庭生活

良好的情绪示范、家庭和睦、家庭关系亲密,都会给孩子带来良好的情绪示范。成人要显示出积极热情、乐于助人、关心爱护幼儿等良好的情绪。要公正地对待孩子,适当地满足孩子的需求,帮助孩子适应变化的新环境。不能恐吓威胁孩子,也不能溺爱或过分严厉地对待孩子,否则会使幼儿形成不良的情绪和性格。

十岁儿童的心理特点

十岁儿童的心理特点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十岁儿童的心理特点 2017-08-15 15:37 儿童进入十岁时,一般都就读于小学四年级。可能很多家长感觉孩子进入十岁后突然有了新的变化,这些变化可以从认知分辨、自我意识、自控自律、情感发展、遵守纪律、秩序感发展、人际交往、表达能力、自尊心和上进心的敏感性等各方面得以体现。 同样是十岁,男孩子和女孩子心理发展水平也不尽相同。同龄男孩子仍然非常顽皮,但是女孩子则相对要文静一些。别小看了这表面的变化,因为女孩子一般从十岁开始就已经进入青春期前期的发展,而男孩子相对要晚两年。 一、十岁儿童共性心理特点 1、认知和分辨力有提高,但还不全面 进入四年级后,男孩和女孩在对事物的认知方面基本上没有问题,这主要得益于孩子从课堂上学到了大量的知识,从各种信息渠道也掌握了大量的知识。正是因为掌握了大量的知识,使十岁儿童在认识世界和认识自我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不管男孩还是女孩认知和分辨力并没有达到成熟水平,对于一些事物的看法还相对较片面。这主要源于利已行为导致十岁儿童常常围绕自己的兴趣或者心情而看人做事,只要符合自己意愿的人和事,一般会乐于接受,如果不符合则会持情愿接受的态度。

对于随心情而定的现象,和以往那种直接拒绝有所不同的是,如果家长或者老师能够合理地加以引导和分析,十岁儿童很容易接受劝告或建议,而后去做该做的事。当然,这就给家长制造了困难,因为很多家长往往缺乏耐心,在引导孩子时极易忽视尊重与理解,仍然用以往那种强迫式命令方式去要求孩子做事,结果常常招致顶撞或拒绝。 2、自我意识增强,胆子更大 很多家长和老师都反映,四年级学生是最难管的阶段,但是至于为什么难管则说不清楚原因。其实这里最根本的原因恰就是十岁儿童的自我意识在发挥作用。 自我意识增强表面看是儿童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去看人做事,但是从心理活动的动机来看,往往是察言观色或随风而动。就如在课堂上凡是爱经常违反纪律的同学,其同桌或周围的同学极易被影响和带动,这种架秧子起哄现象,不仅让个别带头起哄的儿童自我感觉很良好,更为关键的是通过获得心理上的优势,可以随意破坏规则或违反纪律,而老师又拿他们没有办法。 十岁儿童一旦自我意识发展方向有偏差,很快就会成为问题学生或问题儿童。因为以往建立起来的正确认知和分辨力,会随着他们破坏了规则和违反纪律的胆子逐渐增大,使专注力转移到调皮捣蛋上来,这会极大地影响学业的发展。

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年月日上海 【主办单位】百乔罗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收费标准】元人天(含培训费、资料费、午餐、培训证书等)。【参加对象】企业部门经理、主管、职员等等 【报名电话】 【温馨提示】本课程可为企业提供上门内训服务,欢迎来电咨询! 课程目标 经典的测评提供你量身定做的压力应对建议 独到的视角引领你透彻理解压力的构成要素 实用的技巧协助你及时有效地释放压力后果 科学的理念帮助你提升自身处理压力的能力 新颖的见解帮助你构建和谐的工作生活氛围 课程大纲 一引言-压力和情绪与现实的关系 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压力与情绪管理? 关系:压力影响生理健康 关系:好情绪带来好的家庭和好的人际关系 关系:好情绪的父母是孩子最成功的榜样和老师 关系:情绪决定工作的结果与业绩 压力和情绪管理的好处和回报 二心理学家对压力和情绪的认知研究 情绪对我们的意义 情绪的三大经典理论 压力管理的两重性(弓的理论)

三什么是压力和情绪? 什么是压力? 压力的层含义 压力再定义 压力的反应 什么是情绪? 情绪有好坏之分吗? 钟摆原理 负面情绪的转化 四不良的情绪与压力产生的来源 压力源 办公室综合症及其应对措施 什么是压力管理? 减少压力来源 减压处方 舒压食物 不良情绪的来源 技术 五压力和情绪管理策略(个人导向与企业导向)职业化心态的新定义 ·什么是职业化? ·什么是真正的保障? ·职业化金字塔 ·职业化观念(思维)管理 ·人生规划-创业心态 压力与情绪管理的策略和技巧 ·案例分析 ·压力管理的目标 ·企业导向的压力管理 ·个人导向的压力管理 ·情绪管理的目的 ·无意识和压抑的理论及其治疗方法 ·十大心理技巧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 杨昌燕 1、独立和依赖。随着年龄的增长,遵从老师和父母的指示,在孩子群落里面成了不成熟的标志。他们开始反抗灌输自己观念的家长,于是,想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很想独立,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不愿再和家长一起活动。但是他们很清楚,自己还不能完全独立,还离不开父母的帮助,还缺乏独立于社会的资本和经验。所以经常表现对抗意识,以家长的反面意见为标准,彰显自己的“成熟”,面对这样的孩子,要肯定其成长,同时要引导他成为“大人”的真正标准。 2、理想和现实,所有的孩子都有着对于自己未来和关于人生的美好理想,但是,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他们也看到了许多不尽如人意的社会现实。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较大差异,在他们的自我意识中产生了碰撞。有时候,孩子过于理想化的倾向往往是父母教育方式的结果。父母极力让孩子看到生活的积极面,把消极面掩盖起来,一旦孩子自己发现,便处于困惑之中。就会对父母的教育产生反感,甚至逃避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此刻,我们需要让孩子明白现实和理想的差距,是现实存在的,我们只有不断完善自己的理想,才能把现实中不尽人意的地方逐渐驱逐出生活。 3、自负和自卑,年龄的不断增长,孩子开始象旁观者一样进行自我观察和评价,也对周围同龄人进行观察和评价。这种评价可能是依据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也可能与自己相似的人做比较,或者完全是内心的自我分析和评价。过于主观性和片面性,所以有的孩子只因受到别人的几句批评就萎靡不振,而有的人为了别人不经意的夸奖而得意洋洋。从妄自菲薄到自高自大似乎只有一墙之隔,而较多的时间里处于自负与自卑的内心冲突之中。所以,长期积累这些情绪,处理不好就会让孩子对世界产生无所谓的态度或者自我为中心的心态。我们需要让孩子了解标准的共性和个性的区别。 4、沟通和封闭,青春少年渴望与同龄人交流思想、沟通内心体验,排遣日益增长的孤独感,但同时,又希望能从有经验的人那里得到一些处事经验。孩子体会到了孤独的滋味。他们既充满了各种幻想和憧憬,又会萌发许多孤独和感伤,并且有自我封闭的倾向。在实际生活中他们渴望有自己的房间,自己的桌柜,可以存放自己的日记本、信件像册等“私人物品”,不喜欢别人特别是父母向自己问这问那,不愿表露自己的内心感受。但是又希望得到理解和认同,此时,父母与孩子的“代沟”表现比较明显,家长与孩子讨论问题,应该用一种朋友式的方式沟通,更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孩子,会加剧孩子远离家长的视线。 5、浓厚的享受意识与劳动观念淡薄,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孩子越来越讲究“实际”,加上一些家长对子女娇生惯养,在孩子身上花钱大手大脚,使得消费欲望与日俱增。绝大部分学生每天都买零食吃,同学过生日,除礼尚往来外,还要摆酒宴。女生讲究穿着打扮,有的女生还随身带着高档化妆品,不断更换时髦的服饰。但他们的劳动观念淡薄,他们轻视劳动,甚至认为劳动是多余的,就连自己应该做、必须做的劳动也讨厌,在这一点上,付出与收获的关系需要教育者从每个细节灌输这种传统美德,如离开座位的座椅摆放,就餐后擦拭桌面,打扫地面,公共场所随手关门关窗关灯关水,家庭学校卫生的维护等等。 6、情感与理智,孩子容易动感情,也重感情。一方面,他们充满热情和激情。另一方面,他们的情感又极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容易发生冲动、波动,有时会因一件小事的成功而欣喜若狂,也会因一次小小的失败而心灰意冷,有时也会为一点小事争得面红耳赤。他们的情绪、情感总在两极摆动,不能冷静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他们对自己喜爱的事物,积极性很高,对自己不感兴趣之事,则避而远之。难以及时地用理智加以控制。孩子都有崇拜心理,对于有品位和档次的人文习惯,其实是很在意的,他们希望能在人面前表现得优秀,被赞美,面对易冲动的孩子,可以利用孩子这一点灌输,用理智控制感情,遇事能不急不躁,冷静处理,不断鼓励孩子在行为中好的变化。 7、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孩子都有积极向上的进取之心,这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自尊心和好胜心是分不开的。但由于他们思考问题不周密,往往带个人情感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因此容易坚持己见,对个人或集体的要求,合意则从,不合则抗,事过之后又非常后悔,有时因为自尊心强又不愿面对自己的问题。这一切都说明了他们意志力的发展还不成熟,自制力、控制力还不强,面对孩子,一定先要肯定他的进取心,再在日常生活中锻炼孩子的意志力,并且对有后悔眼神却嘴硬的孩子传达一种给予机会的信息,让他有机会去改变。 8、信息视野的扩大与鉴别能力不足,广播、电影、电视、录像等视听工具渗透到各个角落。孩子处在这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见多识广,视野开阔,认识空间得到极大拓展,他们好奇,并积极探究,但由于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未完全形成,对真善美、假恶丑的辨别力不强,加上社会现实的错综复杂,因此很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意识,就很快的被孩子吸收,这时教育者,不能回避,必须耐心的通过分析、比较,提高孩子选择信息、辨别是非的能力。 9、乐于助人与道德水准不高,大多数孩子能积极地为社会、学校、班级做好事,但有时他们的道德水准不够

情绪管理的内涵及其研究现状

第39卷第6期2013年11月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f Jiangsu Normal Uni.(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39,No.6 Nov., 2013[收稿日期]2013-06-16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135SJB190003)、江苏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点资助项目(12XWA06)、苏北地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重点项目(SBXLKTYJ13007)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刘晓峰,男,江苏新沂人,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 情绪管理的内涵及其研究现状 刘晓峰 (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关键词]情绪;情绪管理;情绪管理模式[摘 要]情绪具有两面性,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随着“情绪智力”概念的提出,研究者 日益认识到情绪管理的重要性,情绪管理已成为学术界广泛关注的的热门话题。情绪管理是一种对自我情绪认知、监控和驱动的能力以及对周围情境的识别与适度反应的能力,它具有三个特性,即情绪管理的适应性、情绪管理的功效性和情绪管理的特质性。当前,情绪管理的理论研究方面已形成了情绪智力理论、认知理论以及心理治疗理论;在情绪管理的模型方面,形成了有关情绪调节的同感过程模型和结构模型。情绪管理的具体研究主要涉及情绪管理与个体的社交情境、情绪管理与认知、情绪管理与父母的教养方式以及情绪管理的年龄趋势等方面。就目前情况来看,情绪管理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还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有待研究者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和研究。 [中图分类号]B8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5170(2013)06-0141-06情绪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它与 一个人能否很好地适应社会、享受生活以及获得事业的成功有着密切的联系。情绪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20世纪60年代,伊扎德、普拉切克、拉扎勒斯、沙赫特和辛格等心理学家从不同视角对情绪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研究,为情绪管理的研究及拓展奠定了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20世纪90年代,随着萨勒维 “情绪智力”(情商EQ )概念的提出,尤其是戈尔曼 《情绪智力》一书的出版,人们愈发认识到情绪管理的重要性,情绪管理已成为学术界广泛关注的热门话题。 一、情绪管理的内涵 情绪管理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一般认为 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首先,情绪管理的适应性,即个体为适应社会现实而实施的系列反应行为。科尔等指出,情绪管理是个体面对一系列情绪发展变化时, 依照社会认同或容忍的方式,采纳的一种灵活的反应或根据具体情境而作出的延迟反应。汤普森也把情绪管理诠释为个体适应现实社 会环境的一个过程,是个体对情绪变化的灵敏性、 应变性和有节制的逐步反应的过程,是个体以一种具有针对性的、条理性的方式,快捷而有效地顺 应外在情形转变的过程[1] 。其次,强调情绪管理的功效性, 即基于实现个体某种目的而进行的情绪调节。马斯特认为,情绪管理是个体依据自身目的所采取的一种有益于其生存和发展的活动。因此,在实施情绪的自我管理时,人们首先从主观意识上评估其所处的情境及与其关联程度,再结合自身应对能力的评估,最后才是确定自身情绪管理的策略 [2] 。汤普森进一步认为,应把情绪管 理理解为个体为完成某一目标而对其自身情绪强度及持续性等方面自动进行的监控、评价和校正的内外过程 [3] 。第三,情绪管理的特质性,即强 调情绪管理在某方面所具备的针对性特质。奇凯蒂、阿克曼和伊扎德等从情绪管理的动力特质入手,认为情绪管理是个体为在某一或多个方面适应其意识内外的变化,组织和发动的动力组织系统 [4] 。沙洛维和梅耶等则认为情绪管理隶属于 加德纳的社会智力结构,是情绪智力的主要成分之一,对情绪的纯熟控制(管理)是情绪智力的最 DOI:10.16095/https://www.360docs.net/doc/9e13156264.html,32-1833/c.2013.06.017

中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

中学生的特点分析 中学生处于个体发展的青春初期。青春初期是个体生理、心理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他们的智力接近成熟,抽象思维已经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占主导地位的情感是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他们不仅能比较客观地看待自我,而且能明确地表现自我,敏感地防护自我,并珍重自我,形成理智的自我意识。然而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仍面临着分裂的危机,自我肯定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他们对为了充满理想,敢说敢干,意志坚强与行动的自觉性有较大的发展,但有时也会出现与生活脱节的幻想。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中学生正处于形式运算基本形成阶段。他们已形成了解决各类问题的推理逻辑,由大小前提得出结论,不管有无具体事物,都可以了解形式中的相互关系和内涵的意义,他们初步具备了假设—演绎思维、抽象思维、系统思维。有鉴于此,为了促进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具体运算向形式运算转化,教师应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借助具体经验的支持,把抽象的概念和命题同化于他们的认知结构,当前一个阶段逐渐变得巩固以后,渐渐地摆脱具体经验的支持,就能促进具体运算到抽象的形式运算过渡。 中学生正处于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即个体组织自我地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自我同一性的形成要求谨慎的选择和决策,尤其体现在职业定向、性别角色等方面。如果青少年不能整合这些方面和各种选择,或他们根本无法选择,就会导致角色混乱。当个体通过对各种现实选择的考虑,已采取决定并追求目标的完成时,就获得成功的自我同一性。中学生很少能达到这个阶段,绝大多数学生要持续几年以后才能作出选择。他们中有些人往往认同于他人(通常是父母)的目标、价值观及生活方式。他们缺乏反思和主见,过分尊重“权威”,对传统价值观感兴趣。他们广泛尝试各种价值观念、人生取向与职业选择,而把自我确定的生活方式的思考与选择推迟一段时期。这种同一性延迟现象在当今青少年中普遍存在。 同时中学生的个体自我意识(主体的自我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意识。它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三种成分)发展,经历了生理自我、社会自我,正处于心理自我阶段。他们开始形成自觉地按照一定的行动目标和社会准则来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能力。他们发现自己的内在世界时一个对自己充满着迷和无法解答的世界,他们为了避免成人干扰自己发现这个新的世界,尽可能采取保密的态度,悄悄地探索。中学生自我发展的这一特点使他们产生独立的愿望,努力争取自身的解放,了解未来对自己的重要意义,形成面向未来的新态度,因而,他们的自我评价越来越趋于客观、公正和全面,并具有社会道德性。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自我理想,追求有意义的价值和目标。 因为自我意识的水平制约着个人对自己人格形成和发展进行调控的能力,自我评价的性质决定人格发展的方向,自我调控能力也制约着人格的发展,因此在中学教学中应积极调动学生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充分张扬学生的自我意识,完善学生的人格。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应努力创造民主的师生关系,尊重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学生自信、乐于探索、善于交往和自我调控的品格。 基于上述认识,在中学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正适应了学生认知和心理发展的特点,有其必要性。我们应当不断改革教与学的方式,以适应学生认知和心理发展的需要,努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

《愤怒情绪的调控》教案设计

《愤怒情绪的调控》教案 一、说教材 《愤怒情绪的调控》选自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心理健康教育读本》第二版第四单元第二节,本单元的主题是“驾驭情绪”,寓意在本章教学中指导中职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要学会调整心态,控制情绪,树立和谐的生活理念。 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情绪与我们的态度有关,情绪对个人行为和生活的重要性,进而更好地掌握调控情绪的具体方法。技校生要想适应时代的潮流,迎接新的挑战,就必须要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因此本课处于十分关键的地位。 (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中职生情绪易于波动,不稳定的特点,知道调控情绪的有效方法。 2).能力目标:形成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能够较理智的调控自己的情绪。 3).德育目标:懂得调控自己的情绪对个人和生活的重要性。(2).教学重点难点及确立依据 1).重点:自我调控情绪的方法。 确立依据:中职生随着学习环境的变化及就业压力等原因,情绪易于波动。因此,让学生掌握调控情绪的具体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2).难点:面对情绪激怒,如何控制愤怒的爆发。 确立依据:由于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特别严重,很少去关注周围人的感受。因此通过教学唤醒他们换位思考、关心他人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 本教材适用对象为技工学校一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技校生的心理还很不成熟,情绪具有冲动性、不稳定性、难自控等特点,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培养积极情绪。同时,学生自身也渴望掌握调控情绪的方法,做情绪的主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愉快、健康的学习和生活。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主要按照任务驱动的方法设计教学。 本节课结合教学主线,安排教法为: 情境引入法——案例分析法——认知点拨法——活动体验法(2).学法:学生分组自主探究法、活动体验法。 探索、发现(引发情绪的原因及症状)——讨论、思考(情绪发作的危害)——体验、内化(如何避免和转化情绪) 四、说教学手段 本课全程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板书设计使用常规教学手段。 五、说学时安排 本节课用时1 课时,具体分配如下: (1)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探索发现,用时12分钟。

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分析

初中生的心理特征 初中生正处于从儿童向青年期过渡的急剧变化的时期,他们具有半成熟、半幼稚,半懂事、半不懂事的特点,或者说具有半儿童、半成人的特点。 一、认识能力方面 (一)感知活动的精确性,概括性有了明显的发展 他们已能根据教学要求去观察某种对象和现象,并能稳定地长时间地去进行有目的的面容。在一般的学习活动中,集中注意的观察时间随年级的升高而有延长的趋势。 初二以后,学生已能按思维的概括去观察事物,如按一定的规律去填补图形的缺损处。由于观察的精确性、概括性有所提高,他们在观察进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和忏悔进行较为全面、深刻的分析,并能把个别事物同一般的原理、规则联系。 (二)意义识记开始占优势 初一年级以上的学生记忆服从于识记的任务和教材的性质,并通过理解来掌握教材内容和各部分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有相对的优势 初中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已能根据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进行恰当的判断和进行归纳或演绎。有的学生还能够不受事物的具体情节的局限,超出直接感知的事物,提出假设,进行推理和论证;有的还能根据掌握的资料,进行分析和科学实验,作出判断和推理,从而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因此,优秀的初中学生也能有近似科学的预见或理论的创新。 二、情绪和情感方面

(一)情感内容与日渐丰富,但较肤浅 初中生已发展到与社会需要相联系的情感,如集体主义情感、爱国主义情感、同志友谊感、理智感和美感。但是由于他们知识经验的局限,自我调节和控制的能力不够强,当预先决定的活动作临时的调整时,尤其是需要服从社会的要求,放进自己所喜爱的活动时,情感上波动较大。这反映了初中生的社会性情感还不够深刻。有的学生甚至分不清是非、辨别不了美丑,出现哥们义气等不正确的情感。 (二)情绪表现较全面 初中生不像小学生那样掩饰不了自己内心世界,而是极力使自己的情绪不外露。但是,由于它们的意志力和个性意识倾向性发展得不够稳定,自我调解和控制的能力较差,遇到一点事情时往往表现出或者振奋、激动、热情,或者动怒气、怄气,甚至打架。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耐受挫折的能力不强。 三、意志行动方面 (一)喜欢模仿,善于模仿 模仿是对榜样行为的一种效法。简单模仿是一种本能倾向,复杂的模仿则是一种意识活动。初中学生喜欢模仿与他们意志行动的独立性尚未成熟,易受暗示有关,也与他们的思维独立性品质较差,容易接受生动、形象化的教育的年龄特征有关。 针对初中学生喜欢模仿、善于模仿的特点,教师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必须首先自己要做到,同时应在同年龄团体中经常树立内容不同的、良好的榜样供学生模仿。另外,树立和发展良好的校风和班风的作用也十分重要。 (二)动机的多变性

小学六年级心理健康教案——调节愤怒

小学六年级心理健康教案——调节愤怒 一、本课的现实意义 愤怒虽说是人的心理活动,但它与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方面面都息息相关。积极、向上、快乐的情绪有益于个人的身心健康,有益于个人的智力发展,有利于发挥个人的正常水平;而愤怒会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抑制个人智力的发展和正常水平的发挥。且小学生的情绪表现又是很不稳定、不成熟,容易冲动、愤怒,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因此,指导学生根据自己情绪变化的特点,合理宣泄愤怒,主动调控情绪,保持积极的、良好的情绪状态,正确地调节自己的愤怒是当务之急。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愤怒对人身心健康的危害。 2、了解愤怒是可以调节和控制的,能正确面对愤怒情绪。 3、初步学会调节和控制愤怒情绪。 三、教学过程 (一)活动名称:明镜台 (什么令他们如此愤怒?) 步骤: 1、课件出示六个图片。小明考试不及格,小芳脸上长了雀斑,小刚听说小力在背后说他坏话,妈妈偷看阿红的日

记,老师没调查原因就批评了小辉,小义做好事却被人误解。 2、说说他们为什么愤怒/。 3、讨论:如果你处在以上几位同学的处境之中,愤怒之下你会怎么做? 4、选择反馈:打架、努力克制、倾心交谈、垂头丧气、昂首挺胸、置之不理、哭、其他。 5、你碰到过类似的事情吗?仔细想想,最近一次愤怒的情景: 使你愤怒的事情: 你的心里感受: 你的行为反应: 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碰到让我们愤怒的事情,这时,愤怒就像火山爆发,滚烫的岩浆,会使浓郁的丛林变成荒野。其实,摆在面前的路不只一条,你仍有选择的权利,因为你并不是火山呀! 过度:那么,前面我们选择的行为态度到底哪些有利于身心健康呢? (二)活动名称:智慧泉 (找控制愤怒的法宝) 步骤: 1、小记者采访:前面所选择的行为态度哪些有利于身心健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让多人发言)

6-12岁儿童的身心特点及教育

6-12岁儿童的身心特点及教育 入学学习是儿童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在这以前,成人叫他们“小朋友”,游戏是他们最主要的活动;而从此之后,成人称他们为“学生”了,学习成为他们义不容辞的头等大事。在教师的指导和集体的帮助下,严格遵守着一定的纪律制度,有目的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随着新的生活环境的到来,儿童的身心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家庭教育也随之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怎样帮助儿童学习?作业时间越长效率就越高吗?孩子有了过失怎么办?如何培养子女的道德观……?今天我们就这些问题和大家谈谈。 一、生理特点及教育 小学生的生理发展处在两个高峰之间,是一个相对的平稳、均衡时期。学校保健室设有儿童健康记录卡,对学生的视力、身高体重、心跳、血压、胸围等项情况进行调查登记,家长可以从期终的成绩报告单上了解到。我们这里着重讲四个问题。 1.视力: 眼睛这扇窗户,既反映人的精神世界又接受外部信息。保护视力的重要性是大家都知道的,但在家庭中一些细小的环节上常常不够注意。 (1)关于照明度问题。据调查,很多家庭由于孩子做作业的桌子采光不好或电灯瓦数过小,使桌面照明度达不到要求,造成了“省下电费买眼镜”的结果。一般来说,白天应最好让光线从左边射入,黄昏时不要让孩子做作业,夜间要注意电灯的瓦数及电灯距离桌面的

远近。一般说来,日光灯:8瓦,50厘米;8.15瓦,75厘米;20瓦,100厘米;30瓦,120厘米;40瓦,150厘米;白炽灯:15瓦,30厘米;25瓦,50厘米;40瓦,75厘米;60瓦,100厘米。 (2)关于看电视问题。家长还要注意孩子在看电视时的视力卫生。看电视的持续时间不应超过1.5小时。还要根据早晚光线,天气阴晴等情况,开上一盏小灯,以增强背景照明。否则影象的抖动,过大的亮度都易造成近视,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还会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的疲劳。有人做过实验,让学生看新闻纪录片,少的看一小时,多的看四小时,然后测定他们的疲劳程度,发现后者中枢神经兴奋状态恢复缓慢,表现在不容易转移到新的活动中去。 2.骨骼肌肉: 骨骼的硬化是逐渐完成的。一般要到身体发育完全成熟时,骨胳硬化才完成。所以看到老人跌倒后容易断骨(完全彻底钙化),而小学生的骨骼比较柔软,未完全钙化(有机成分多,无机成分如钙质较少)。因此小学生骨骼的特点是硬度小、韧性大,不易骨折,但易变形。 在学校里,老师比较注意学生坐、立、走的姿式,但在有些家庭中常常被忽略。例如桌椅的比例高度不合适,让孩子长时间地伏案作业,这就很容易造成儿童驼背。还有到了小学高年级,女孩子随着性机能的成熟,带来了体型上的变化,因为害羞,就喜欢背弓着走路或站立。男孩子觉得自己有点象男子汉了。站立或行走的时候就有点“甩相”。这些如果不及时纠正,也会影响到儿童正常的骨骼发育。现在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高一年级 高一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整体上表现为一种过渡性特点。在学生身心发展中,处以一个重要的变化阶段,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在课业学习中,面临着初中知识结构向高中知识结构的过渡,面临着学习方法学习思维的转换;在学习环境上,刚刚从初中进入高中,面临着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新的学习环境,新的学校管理氛围;寄宿制学生还面临着新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面临着新的心理断乳。 高一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历来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因为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习心理决定着是否拥有稳定的学习心态,决定着能否尽快适应高中生活,决定着能否拥有一个良好的高中学习心理起点,决定着今后高中学习生活能否优质高效的进行,甚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发展趋势影响着他们性格和价值观念的形成,进而影响到将来高考能否考出优异成绩,决定着学生的命运,也牵动着家长的心。 可以说高一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课题,控制和消除学生的不良情绪和心理干扰是搞好高一年级教育教学工作不可回避的课题。 我们认为有几种不良的学习心理必须引起大家的关注: 一、心理定位失衡,学业焦虑 高一学生从初中到高中,经过了中考的遴选,走到一起的都是比较有实力的,他们在自己的内心里都保持着自己在初中时的心理定位,是班级乃至学校的佼佼者,是老师们的关注对象,是同学们的仰慕对象。然而,到了新的环境,强强相遇,他们的优势不再那么明显,老师们关注的目光不再那么专一的集中在他的身上,自己在同学中也不再显得那么优秀,有些也明显的感觉到自己不如其他同学,难免会产生一种心理失衡,觉得自己不行了,产生出一种学习的焦虑。 如果不能正是这种焦虑,会带来很坏的影响。首先,如果长期在这种焦虑中徘徊,必然导致心理压力过大,学习效率低下,成绩更加不理想,更加焦虑,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其次,长期处于这种焦虑中,会影响学生的性格发展,使他们处于一种焦躁自卑的心理阴影中。 这种焦虑失衡在绝大多数学生身上都会发生,常见于成绩中上游的学生。 为了缓解和消除考试焦虑,可以尝试以下几个策略: 1、学会科学的自我定位,建立自信。 让学生认识到现在是强手林立的环境,不能盲目自卑,在瘦的骆驼比马大,认识到自己现在相对的落后不是绝对的落后,而且只有在这种有差距的环境中,自信且顽强,才能更有动力。 学习评价的三种纬度,即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所谓的相对评价可以笼统的理解为把别人作为参照,进行相互间的比较,形成对自我的评价;所谓的绝对评价可以笼统的理解为以某种标准为参照,把自己的学业成绩与这种标准相比较,形成自我评价;所谓的个人内差异评价可以理解为把个体在不同的时期或阶段的状况进行比较,从而形成对自我当前的评价。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情况,不同的评价目的,三种评价方式灵活运用,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评价自我,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优势,建立起自信心。 2、树立科学的成功观念,正确定位。 成功对于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概念,有的人考上重点本科是成功,有的人考上普通本科是成功,而有的人只要可取专科就是成功。应当让学生认识到,只要保持自己的最佳学习状态、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学出自己最理想的成绩就是最大的成功。根据这种成功观念,合理的自我定位,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动机水平,过强或过弱的动机水平都容易使自己产生失败体验而导致心理压力。 3、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效率。 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学科规律和独特的学习要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习惯,

小学五年级心理健康教案合理调节情绪

小学五年级心理健康教案合理调节情绪 小学五年级心理健康教案合理调节情绪 设计理念: 小学生的情绪表现很不稳定、不成熟,容易冲动、愤怒,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消极情绪会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抑制个人智力的发展和正常水平的发挥。积极、向上、快乐的情绪有益于个人的身心健康,有益于个人的智力发展,有利于发挥个人的正常水平。因此,指导学生根据自己情绪变化的特点,合理宣泄情绪,主动调控情绪,保持积极的、良好的情绪状态,正确地调节自己的情绪是当务之急。 学情分析: 通过平常的观察,我发现学生的心理发展还很不成熟,表现在情绪方面也是如此;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情绪容易冲动、易变、肤浅、强烈、不协调、两极性极比较明显,情绪表现很不稳定,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不良的情绪很容易使学生不能专心致志、有始有终地做好一些事情,生活、学习、与人交往等也因此受到干扰、影响,他们渴望更多地了解一些心理(如情绪)方面的知识,希望能更好的调控情绪,驾驭自己。 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类情绪的丰富

多样性,知道喜,怒,哀,惧是情绪的四种类型 2、态度和情感目标:认识到情绪是可以调节和控制的,能正确面对和调节不良情绪。 3、能力目标:学会几种控制情绪的方法,增强自控能力。 学习重难点: 帮助学生消除不良情绪,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 课前准备: 教师:设计制作课件 学生:情景表演《考试之后》 学习过程: 一、感知“情绪” 师:同学们,你们每个人都是老师深爱的学生,每个人都是一本生动而丰富的书,在老师眼里,你们生机勃勃:你们的聪慧,你们的纯洁,你们的进步,你们的成长,让老师读也读不够。你们有成长的快乐,也都有成长的苦恼,下面我们来看一组画面,看过之后请你来说一说你的感受。 课件播放图片: ①一群孩子面带笑容一起拍手唱歌; ②小刚听说小力在背后说他坏话; ③班干竞选,落选后悲伤、难过 ④小明考试得了满分高兴得蹦了起来;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及教育规律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及教育规律 一、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广义儿童期:0-18岁) 1、顺序性 如:思维的发展是从知觉—>具体形象—>抽象—>辨证,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思维发展特点。(教育启示:不要拔苗助长。) 2、阶段性、连续性 每一阶段都是前一阶段发展的继续,同时又是下一阶段发展的开始;前一阶段中总包含有后一阶段的某些特征的萌芽,而后一阶段又总带有前一阶段某些特征的痕迹。 例:一二年级开始具体形象思维,但仍有幼儿期的知觉思维。 (教育启示:善于观察孩子,既要关注孩子现在的发展,又要为孩子下一步的发展创造条件。) 3、不均衡性 (教育启示:关注孩子发展的关键期,如:孩子2-3岁是口头语言的关键期,4-5岁是书面语言的关键期;女孩10岁左右进入青春期,男孩12岁左右进入青春期等。) 4、稳定性、可变性 教育启示: 稳定性:你改变教育方法,孩子不会马上变,所以需要家长学会等待,需要耐心。 可变性:你改变教育方法,孩子早晚会有变化的,但是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量的积累才有质的变化。 5、个别差异性 每个孩子有差异:每一个孩子都不是别人的复制品,都不是另一个孩子的复制品,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 教育启示:注意认识到自己孩子的不同之处; 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发挥他的特点(发挥优势,弱势也能转化成优势); 不要过早的给孩子贴上标签; 从内心深处真正去接纳孩子。

接纳:以孩子的生命状态为准,而不是以父母的眼光。 二、学龄前期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3-6岁) 1、知觉思维+具体形象思维 求知欲望强,好奇心强。教育启示:家长不要去干扰孩子对各种事物的探究。 2、无意性 对自我的约束和控制力不强,容易受影响。 3、3岁以后开始形成个性 个性:不稳定、不明显、易受影响 (教育启示:孩子在幼儿阶段的学习,就是游戏和玩,幼儿不要过多开发智力,更应关注他的感受和情绪。) 学习教育特点: 1、无意学习。(例:爸爸教孩子打扑克牌,就教会了孩子认数和加减法) 2、学习内容广泛,学习对象:生活中无所不包的各种事物。 (启示:应该让孩子与世界建立广泛的联系。从课本上获得的是间接经验,从生活中获得的是直接经验。) 3、不顺序性。(并非一定要先学什么后学什么) (启示:兴趣——孩子对什么感兴趣就学习什么,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4、学习方式:玩中学、做中学、游戏中学 (启示:正确理解学习,学习是个大概念,无所不包,学习无处不在,学习是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鼓励孩子多动手。) 三、小学阶段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6-12岁) 从三个方面穿插讲的:1、注意力,2、记忆力,3、思维方式

儿童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儿童情绪管理 ——新爱婴父母课堂 儿童情绪管理的能力 儿童情绪管理的能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要让孩子做情绪的主人。管理情绪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能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不压制情绪。第二是要善于克制自己的情绪,要善于把握表达情绪的分寸。 觉察情绪、表达情绪,以至于利用情绪被认为是情绪管理的要素。情绪是指感觉及伴随感觉而来的想法、生理状态以及心理状态,同时它也蕴藏着表现某些行为的倾向。幼小的儿童已经是个情绪的个体,能表现出恐惧、愤怒、欢愉、惊讶等情绪,三至六岁的儿童对情绪已大致了解。儿童的情绪管理教育对其长大后的情绪了解及情绪表现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儿童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据儿童教育学最新研究指出:6岁以前的情感经验对人的一生具有恒久的影响,孩子如果此时无法集中注意力,性格急躁、易怒、悲观、具破坏性,或者孤独、焦虑,对自己不满意等,会很大程度地影响其今后的个性发展和品格培养。而且,如果负面情绪常出现而且持续不断,就会对个人产生持久的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与人际关系的发展。 所以,作为父母的你,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及早重视孩子的情感要求并对孩子情绪做出正确的引导,帮助孩子认识、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理解他人,即为孩子做好“情绪管理”,让孩子从小就拥有优质的情商。 这里所提到的“情绪管理”,是时下最流行的教育方式之一,即通过情绪管理教育,让孩子学会倾诉和表达快乐、悲伤、紧张、胆小等各种情绪。 同时,教育孩子学会聆听别人谈话、欣赏别人优点、对待生活中得失等。这不但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还会有助于提高孩子的人际关系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而这一切,也是奠定孩子成功人生的基础。 儿童在5-6岁时学会了调节自己的情绪,开始使用一定的策略来掩饰自己的情绪,掌握了简单的表现规则。在做了大人禁止做的事情后,为了逃避惩罚,掩饰自己的负罪感,掩饰自己的真实情绪,孩子会学会撒谎,但是他们的策略是简单的,很容易被成人发现。成人这时也不必发怒,要先检查自己的禁令是否合理,和孩子讲清楚道理,同时要记住,原先如果申明要惩罚的,就一定要执行。 此时的爸爸妈妈,更要细微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鼓励孩子说出心里真正的想法,然后告诉孩子正确的情绪应对方法,这样孩子的应对策略才会更加有效。 爸妈如何面对孩子的情绪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心理讲座杜智初中时期是青少年的又一次发育高峰期,到初中三年级基本达到最高峰。尤其是性的发育几乎达到成熟。这种生理上发生的巨大变化,使初中生在心理整合的持续性环节和统一性环节上出现了暂时的混乱,结果导致了他们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不能很好地接纳自己,并出现一些消极心境,其突出表现在进入初中后,许多新的问题接踵而来,使初中生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从而增添了许多烦恼。具体表现为: 第一,不知道应该以何种姿态出现于公众面前。外观形象的变化,使初中生产生要改变自己在别人心目中形象的迫切需求,但如何改变?应以一个什么样的姿态出现才能得到别人的承认和喜爱?……对许多类似的问题,他们找不到满意的答案。 第二,与父母间的关系出现裂痕。初中生越发感到父母不能理解他们的想法,而且他们的某些愿望及要求还常遭受来自于父母的阻止和干涉,由此而造成他们与父母感情的疏远。怎样才能争得父母的理解和支持?怎样才能将与父母的关系再度恢复到儿童时期那种亲密的程度?与父母关系的不融洽到底是谁的过错?……这些问题也常常困扰着初中生。

第三,不知如何保持或确立自己在同伴之中应有的地位。在这个问题上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某些初中生在小学时各方面的表现都很突出,一向是同龄人中的优秀者。但进入初中之后,由于许多原因,在同伴中的地位相对降低了,这使他们难以接受,强烈希望能在同伴中维持自己过去曾拥有的优越地位,但很困难;另一种情况是,某些初中生过去在同龄人中未曾有过优越的地位,但在当时,他们对此似乎没有太深的消极感受。进入初中后,随着自我意识的高涨,初中生增加了获得自尊的需要,他们希望同伴能接受自己、肯定自己、喜爱自己。这种愿望困扰着那些从没有过上述切身体验,而且各方面能力略显不足的学生。 心理学家将青春期到青年初期这一年龄段称为“心理断乳期”,意指从这时起,个体将在心理上脱离父母的保护及对他们的依恋,逐渐成长为独立的社会个体。从青春期开始的“断乳”,给初中生带来了很大的不安,尽管他们在主观上有独立的要求和愿望,但实际上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独立生活。初中生的内心冲突及在现实中所遇到的挫折都较多,对许多问题还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和能力去解决,也不愿求助父母或其他人,担心有损独立人格。因此,就产生一种孤独的心境。

合理调节愤怒情绪

合理调节愤怒情绪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愤怒对人身心健康的危害。 态度和情感目标:认识到愤怒是可以调节和控制的,能正确面对愤怒情绪。 能力目标:学会几种控制愤怒情绪的方法,增强自控能力。 二、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同学们都喜欢上网聊天吗?聊天时大家都喜欢发出各种表情,向对方传达当时的心情。请问:此时你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你能给大家一个表情吗?当你得知好朋友要转学时,你的心情怎样?当你晚上一个人看恐怖片时,你是怎样的心情?当你打开书包,发现自己的家庭作业掉在家里时,你是怎样的心情?刚才,大家说的紧张、高兴…..都是人在不同情况下产生的各种不同的情绪。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些情绪中的一种。 (一)、游戏导入 1、教师和一名学生游戏。 2、学生两两相对做照镜子的游戏。 3、谈话:同学们刚才在镜子里看到了自己各种不同的表情,你觉得哪种表 情你看着最舒服?为什么?哪种表情是你最不喜欢看到的? 板书:愤怒情绪 (二)、认识愤怒对人的危害 1、回忆一下,你曾经碰到哪些让你愤怒的事情,你是怎么做的? 2、愤怒有哪些危害?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课件出示) (1)、发怒有害身体健康 (2)、经常发怒使人变丑 (3)、发怒使人际关系紧张 (4)、发怒伤害他人,甚至违法犯罪 3、图片欣赏 因为愤怒,两名服务员打翻了酒店的油锅,引燃了这漫天大火。 因为愤怒,年轻姑娘曾经美丽的容颜如今是这样惨不忍睹。 因为愤怒,就在这个墙角,父亲杀死了自己年仅13岁的儿子。也许,此刻

他的眼前浮现的仍然是儿子临死前那恐惧的眼神,耳中回荡的仍然是儿子那一声声的苦苦哀求。 因为愤怒,一位大学生残忍地杀害了四名与他朝夕相处的同学。2004年6月17日,随着一声正义的枪声,马加爵走完了他22岁的短暂人生,却给5个家庭留下了无尽的伤痛。 一幅幅触目惊心的画面让我们深深地震惊、遗憾和痛心,哪位同学想说点什么吗?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让你感到愤怒的事情,这时,愤怒就像火山爆发,那你认为你能及时熄灭心中的怒火吗? 板书:合理调节 (四)、小组合作,探讨合理调节愤怒的方法 1、小组为单位,讨论出各种合理调节愤怒情绪的方法,把组里认为最好的 一种方法记录在花瓣上。 2、小组汇报,教师相机总结并板书出4种方法 呼吸调节法转移注意力合理宣泄法理解宽容法 3、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仅找到了合理调节愤怒情绪的方法,还找到 了这么多的金点子,当愤怒的火山就要爆发时,我们就可以用以上法宝 来熄灭它,你会发现,生活原来是那么美好。 (五)、解决问题,学以致用 ?情景一、四(二)班在拔河中表现出色,但由于一名同学戴手套参加比赛, 违反了比赛规则,致使班级失去了夺得第一的机会,同学们都气哭了…… ?情景二、李军放学回到家,一进门就看见爸爸刚送给自己的遥控飞机被 拆得七零八落,原来是表弟来了…… ?任选一种情景进行表演。 (六)、拍手读《消气歌》结束(幸福拍手歌结束????)

自我情绪管理的价值与意义

自我情绪的管理价值与方法 李俊如 陕西师范大学 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 09级物理二班【摘要】许多人因为受不了生活压力或者无法处理感情问题而走上绝路,这反映人们缺乏情绪表达与管理的能力。人们的情感是生活的一部分,只有真正地以完全尊重的态度理解人们情感的时候,大家的生活才被真正重视。自我的情绪管理教育对情绪认知及情绪表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自我情绪管理意义的基础上提出培养自我情绪管理的价值与方法。 【关键词】:自我情绪管理价值方法 自古以来,由于社会的物欲横流,造成人们只重视个人享受与社会地位,而忽略了情绪的自我情绪的发展。然而情绪会影响认知学习与行为表现。所以往往等人们发现自己成就不高,行为出现问题的时候,才注意到自我的情绪问题,开始来补救。结果被动、消极,费时,费力成效低。通过了解自我情绪的管理价值与方法可以做好情绪管理,避免情绪失控,培养人们负责任与自我实现的正确态度。 一、自我情绪管理的价值 1、人们的情绪 情绪(emotion)是什么?情绪是个体受到某种刺激后所产生的一种激动状态;此种状态虽为个体自己所能体验,但不易为其所控制,它对个体行为具有干扰或促进作用,并导致其生理与行为的变化,是身体对行为成功的可能性乃至必然性,在生理反应上的评价和体验,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简言之,情绪就是有机体反映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的态度体验。情绪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人们的的情绪世界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从只会哭和笑到种种高级社会

情感的产生经历了很长的发展过程,简述为以下四个过程。 (1)从情绪的表现形式来看——由外显到内隐。个体情绪的表现从明显的、外露的向不明显的内敛的情绪表现发展。 (2)从情绪控制能力来看——由冲动到自制。个体情绪的发展是从毫无控制的表现,到有一定的能力控制情绪的表现。 (3)从引起情绪的刺激来看——由直接到间接、由具体到抽象。最初是由具体的某个刺激与直接作用于个体才能引起情绪,以后则可以通过言语、表象、行为、社会评价及自我评价等因素引起情绪。 (4)从情绪表达内容来看——由生理性需要到社会性需要。最初情绪表现为生理需求是否获得满足,以后才产生了与社会性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需要,最后又产生了与社会评价相联系的情绪,情绪反映的社会性越来越强。 2、自我情绪管理 情绪管理(Emotion Management)就是善于掌握自我,善于调制合体调节情绪,对生活中矛盾和事件引起的反应能适可而止的排解,能以乐观的态度、幽默的情趣及时地缓解紧张的心理状态。 Goleman(1995)(注:Goleman,D.(1995).Emotional York:Bantam Books.)主张情绪管理主要包括情绪的评估与表达(appraisal and expression of emotion)、情绪的调整(regulation of emotion)、情绪的运用(utilization of emotion)等三个部分(1)情绪的评估与表达。正确的评估与表达自己的情绪是情绪智慧最基本的部分,而能觉察他人的情绪则是另一个重要的层面。情绪智慧较高的人,不但是良好的情绪传送者,同时也是个体贴的信息接受者,他能了解别人的感受,觉察别人的真正需要,将情绪表达与觉察能力运用自如,从而与人建立互信的关系。 (2)情绪的调整。情绪智慧的另一要素是情绪调整能力,该能力是指个体能采取一些策略来处理激起的情绪,应对内外的情绪压力,以维持身心平衡。一个有智慧的人不仅能够处理自己的情绪,同时也会处理别人的情绪反应,而面对别人的情绪时,能适当地应对并给予安慰,进一步也能影响别人的情绪。 (3)情绪的运用。情绪本身无好坏之分,也无价值高低之别,不过因个体的情绪作用,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与影响。因此情绪智慧的另一个要素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