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采样点位登记表指标解释与填表说明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采样点位登记表指标解释与填表说明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采样点位登记表指标解释与填表说明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采样点位登记表指标解释与填表说明

一、总体要求

1.本表为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登记表,每个监测点位填写一张。各省分配多少个监测点位,就必须填写多少张。

2.本表由采样人在田间采样时实际填写,填写后将原表交与省级环保站汇总,不得采样后将誊写表汇交省级环保站。

3.若本表中填写错误需要更改,在表项中用单实线条划掉,在旁边重新填写,不得利用涂改液、摸涂等方式进行修改。

4.省级农业环保站将本表汇总后,装订成册,作为原始档案留存,不得随意丢弃;

5.本表需复制一份提交农业部项目执行组备份。

二、指标解释与填表说明

【表头】填写采样点所在省、地区(市、州、盟)和县(区、市、旗)名称。

【采样日期】按年月日进行填写,如2012年05月03日。

【点位编码】根据本次工作的样品编码规则,采样点位编码按县域单元进行编码,每个采样点位赋予唯一流水号,采样点位编码不得重复。

【基本农田】按照《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基本农田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可从地方国土资源部门确认所调查耕地是否为基本农田。

【采样地点】准确填写该采样点位所属的乡(镇)、村(屯、组)、具体地名。

【GPS定位】要求对每个采样点位进行GPS定位,选择WGS 84坐标系,填写经、纬度坐标。填写格式如:北纬:30.24221、东经:114.33451,至少五位以上。

【所属区域类别】本表项要求填写该采样点位所属的区域类别,要求在工矿企业周边农区/污水灌区/大中城市郊区/一般农区四个选项中钩选1项,只能选择1项,不能多选。四个类型区域的区别和确定,见培训教材。

【海拔高度】采样地块所在的海拔高度,在GPS上读取。单位,米。保留小数点后1位。

【土地利用现状】只填写土地利用类型中的,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4项选择。采样地块为耕地时,勾选水田/旱地。

【采样深度】采集实际耕层土壤,一般为0-20cm,采样时,按实际采集的耕层厚度填写。

【土类名称】和【亚类名称】指所属采样点位地块的土类名称和亚类名称,按照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壤分类系统填写,具体内容见GB/T 17296-2009。

【成土母质】指地表岩石经风化作用形成的松懈碎屑,是形成土壤的基本的原始物质。按照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壤分类系统,具体内容见成土母质参考表。

【农副产品采样】填写增加采集的农产品样品名称,如增加采集了农产品,可最多填写三种对应监测点位的农产品。

【样品编码】指采集的农产品样品的编码。

【主要农作物种类】指该点位所代表面积的区域中常年种植的主要农作物种类,而不仅仅是采样当前种植的农作物种类。按播种面积相对大小依次填写。最多可列出4种农作物种类。

【常年单产】指该区域正常年份该农作物的产量。单位:kg/亩。

【点位所代表的种植面积】指该采样点位所代表面积的区域中种植的该农产品的面积。单位:亩。

【采样地块面积】采样点位所属地块的实际面积,该面积不得小于1亩。单位:亩。

【采样地块承包人】填写采样点位所属地块的实际承包人的名字。

【现场记录】该表项由填表人根据采样现场的情况据实填写,如种植制度、施肥情况、污水灌溉情况、作物长势情况、病虫害情况、采取的农艺措施、周围有无明显的工业企业等。

【采样点位示意图】指记录现场采样位置的示意图,绘制采样点位示意图时应明确:

采样点位的位置;

采样点位距离明显标识物如河流、湖泊、铁路、公路、工厂等的方位和大致距离;

——采样点位;——表示河流——表示公路

——表示铁路——表示农田

2019年土壤环境自行监测方案

2019年土壤环境自行监测方案 企业名称:沙钢集团安阳永兴特钢有限公司编制时间:2019年12月

目录 1、项目背景 (1) 2、企业概况 (2) 3、工作内容 (2) 4、调查依据与评价标准 (3) 4.1 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 (3) 4.2 技术标准与规范 (3) 5、自行监测方案 (4) 5.1重点区域及污染源识别 (4) 5.2点位布设 (5) 5.3监测频率 (8) 5.4监测点位 (8) 5.5监测项目 (8) 5.6样品采集 (11) 5.7样品保存与流转 (13) 5.8质量保证 (14) 5.9监测报告编制 (18) 附件1、检测点位布置图 (19)

1、项目背景 为全面贯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河南省清洁土壤行动计划》有关要求,强化工矿企业环境监管,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范工作,根据《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关于建立2019年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的通知》(豫环办〔2019〕25号)和《安阳市生态保护局关于建立2019年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的通知》(安环文〔2019〕37号)文件要求,按照筛选原则,结合实际情况,安阳市殷都区确定了2019年土壤环境重点监管的21家企业名单,其具体要求如下: (1)落实土壤污染防治主体责任。每年要自行或委托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检测机构对用地进行土壤环境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负责;监测结果于12月31日之前向殷都区环境保护局土壤科备案并向社会进行公开。 (2)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建立健全环境管理机构,落实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制度,保证持续有效防止有毒有害物质渗透、流失、扬散。强化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管理,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并符合总量控制要求。 从2019年起,沙钢集团安阳永兴特钢有限公司被列入“2019年殷都区土壤环境重点监管的21家企业名单”,为贯彻落实上述文件的相关要求,加强土壤监测,防治和减少土壤污染事故的发生,我公司参照《在产企业土壤及地下水自行监测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在资料收集、现场踏勘、人员访谈及对重点区域及设施识别的的基础

全国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技术方案

附件2 全国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技术方案 环境保护部 2014年8月 —15—

目录 一、目的 (17) 二、范围和对象 (17) (一)村庄监测 (17) (二)县域监测 (19) 三、村庄监测内容 (19) (一)环境空气质量 (19) (二)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质量 (20) (三)土壤环境质量 (22) (四)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 (23) 四、县域监测内容 (23) (一)地表水环境质量 (23) (二)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25) 五、质量控制 (26) (一)环境空气监测质量控制 (26) (二)饮用水源地监测质量控制 (26) (三)地表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 (26) (四)土壤环境监测质量控制 (26) (五)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监测质量控制 (27) (六)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监测质量控制 (27) 六、数据报送和报告编写要求 (27) (一)数据报送 (27) (二)报告提纲 (27) —16—

一、目的 为加强农村环境保护,进一步推进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发展,从点到面反映我国农村区域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特制定本技术方案。 二、范围和对象 监测范围:全国除港、澳、台外的31个省(区、市)。 监测对象:农村环境质量监测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包括县域监测和村庄监测2个层次。在村庄监测层次,选择一定数量的代表性行政村庄(城中村不作为监测对象),开展环境空气质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和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参加“以奖促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村庄,须加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含人工湿地)出水水质;在县域监测层次,开展地表水水质和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监测。 (一)村庄监测 1.村庄类型划分 根据农村主要生产方式和主要污染来源,将村庄初步划分为生态型、种植型、养殖型、牧业型、工业型、旅游型和其他型等7个类型。 (1)生态型村庄 指生态环境优美,坐落在受保护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生态功能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封山育林地等区域内的村庄。 —17—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农田土壤环境监测的布点采样、分析方法、质控措施、数理统计、成果表达与资料整编等技术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农田土壤环境监测。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8170—1987 数值修约规则 GB/T 14550—1993 土壤质量六六六和滴滴涕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GB 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17134,—1997 土壤质量总砷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GB/T 17135—1997 土壤质量总砷的测定硼氢化钾—硝酸银分光光度法 GB/T 17136—1997 土壤质量总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37—1997 土壤质量总铬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38—1997 土壤质量铜、锌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39—1997 土壤质量镍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40—1997 土壤质量铅、镉的测定 KI—MIBK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41—1997 土壤质量铅、镉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NY/T 52—1987 土壤水分测定法(原GB 7172—1987) NY/T 53—1987 土壤全氮测定法(半微量开氏法) (原GB 7173—1987) NY/T 85—1988 土壤有机质测定法(原GB 9834—1988) NY/T 88—1988 土壤全磷测定法(原GB 9837—1988) NY/T 148—1990 土壤有效硼测定方法(原GB 12298—1990) NY/T 149,一1990 石灰性土壤有效磷测定方法(原GB 12297一1990)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农田土壤 用于种植各种粮食作物、蔬菜、水果、纤维和糖料作物、油料作物及农区森林、花卉、药材、草料等作物的农业用地土壤。 3.2 区域土壤背景点 在调查区域内或附近,相对未受污染,而母质、土壤类型及农作历史与调查区域土壤相似的±壤样点。 3,3 农田土壤监测点 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累积到一定程度引起或怀疑引起土壤环境质量恶化的±壤样点。 3.4 农田土壤剖面样品 按土壤发生学的主要特征,担整个剖面划分成不同的层次,在各层中部位多点取样,等量混均后的A、B、C层或A、C等层的土壤样品。 3.5 农田土壤混合样 在耕作层采样点的周围采集若干点的耕层土壤、经均匀混合后的土壤样品,组成混合样的分点数要在5~20个。 4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采样技术 4.1 采样前现场调查与资料收集 4.1.1 区域自然环境特征:水文、气象、地形地貌、植被、自然灾害等。 4.1.2 农业生产土地利用状况:农作物种类、布局、面积、产量、耕作制度等。 4.1.3 区域土壤地力状况: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层次特点、质地、pH、Eh、代换量、盐基饱和度、±壤肥力等。 4.1.4 土壤环境污染状况:工业污染源种类及分布、污染物种类及排放途径和排放量、农灌水污染状况、大气污染状况、农业固体废弃物投入、农业化学物质投入情况、自然污染源情况等。 4.1.5 土壤生态环境状况:水土流失现状、土壤侵蚀类型、分布面积、侵蚀模数、沼泽化、潜育化、盐渍化、酸化等。 4.1.6 土壤环境背景资料:区域土壤元素背景值、农业土壤元素背景值。 4.1.7 其他相关资料和图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业资源调查规划、行政区划图、土壤类型图、土壤环境质量图等。 4.2 监测单元的划分 农田土壤监测单元按土壤接纳污染物的途径划分为基本单元,结合参考土壤举型、农作物种类、耕作制度、商品生产基地、保护区类别、行政区划等要素,由当地农业环境监测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划定。同一单元的差别应尽可能缩小。 4.2.1 大气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

土壤环境监测工理论知识试卷试卷答案操作题

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 土壤环境监测工高级理论知识试卷 注 意 事 项 1、考试时间:60分钟。 1分,满分50 A 、5 B 、3 C 、4 D 、6 2. 土壤环境监测项目一般分为 ( )类。 A 、3 B 、7 C 、2 D 、5 采样区差异愈小,样品的代表性 ( )。 、不一定 B 、愈好 C 、无所谓 D 、愈差 在一组需要相互之间进行比较的样品应当有( )个体组成。 、不同的 B 、同样的 C 、5个以上 D 、10个以上 一般环境土壤样品采集,样点布设方法有( )种。 、4 B 、6 、3 D 、8 采样单元的划分,全国土壤环境背景值监测一般以( )为主。 、土种 B 、气候 C 、母质 D 、土类 区域环境背景土壤采样,采样点离铁路、公路至少以上( )。 、300m B 、3km C 、30m D 、100m 区域环境背景土壤采样,一般监测采集( )样品。 、底层土 B 、视情况 C 、心土 D 、表层土 9. 土壤剖面样品的采集应( )进行。 A 、自上而下 B 、从中间位置 C 、随机 D 、自下而上 测量重金属的样品尽量用( )去除与金属采样器接触的部分土壤,再用其取样。 、不锈钢刀 B 、竹刀 C 、手 D 、水 剖面每层样品采集( )左右。 、0.5kg B 、1kg C 、1.5kg D 、2kg 土壤湿度的野外估测,一般可分为( )。 A 、四级 B 、五级 C 、六级 D 、八级 13. 一般农田土壤环境监测采集( ) 土样。 考 生 答 题 不 准 线

A、表土层 B、耕作层 C、心土层 D、任意土层 14. 样品采回后,为便于分析和保存,需干燥、处理,样品干燥方法是()。 A、风干 B、晒干 C、烘干 D、焐干 15. 城市土壤采样,每样点,一般()采取。 A、分三层 B、分两层 C、分四层 D、全层 16. 城市土壤监测点以网距()的网格布设为主,每个网格设一个采样点。 A、100m B、500m C、2000 m D、5000m 17.污染事故不可预料,接到举报后()组织采样。 A、首先调查真相,然后决定是否 B、立即向上级汇报,等待指示,研究如何 C、根据事件影响决定是否 D、立即 18. 污染监测项目确定应()。 A、根据污染物及其对土壤的影响 B、根据受影响人的要求 C、根据监测单位具体条件 D、根据上级部门的指示 19. 固体污染物抛洒污染型,等打扫后采集()土样,采样点数不少于3 个。 A、表层1~2cm B、表层5 cm C、10cm D、0~20cm 20. 液体倾翻污染型,污染物向低洼处流动的同时向深度方向渗透并向两侧横向方向扩散,每个点分层采样,事故发生点样品点较密,采样深度较深,离事故发生点相对远处样品点较疏,采样深度较浅。采样点不少于。()。 A、5 个 B、10个 C、10个 D、20个 21.爆炸污染型,爆炸中心采分层样,样点不少于(),周围采表层土()。 A、5个;0~2cm B、10个;0~10cm C、10个;0~25cm D、5个;0~20 cm 22. 事故土壤监测,()。 A、可以与公布的背景值资料比较,确定其影响 B、要设定2~3 个背景对照点 C、根据现场状况,当场确定其影响 D、根据分析手段确定监测项目 23. 采样的同时,由专人填写样品标签、采样记录,标签一式()。 A、三份 B、两份 C、四份 D、一份 24. 含易分解有机物的待测定样品,()。 A、宜现场采样、分析 B、采集后置于低温(冰箱)中,直至运送、移交到分析室 C、应立即用电风扇吹干,防止有机物分解 D、与普通土壤样品采集、处理方法相同。 25. 样品干燥与处理过程()。 A、应分室进行 B、应避免光照 C、应同时进行 D、应避免污染环境 26. 样品交接时,()。 A、送样者应向样品管理员打招呼,确保样品交接顺利完成 B、送样者应电话通知样品管理员核实清点,方式样品丢失 C、送样者应要求样品管理员核实清点,方式样品丢失 D、送样者与样品管理员同时核实清点,交接样品,在样品交接单上双方签字确认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总体方案说明

一、项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土壤是构成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国家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土壤环境状况不仅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发展,而且直接关系到农产品安全和人体健康。 中央把防治土壤污染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新时期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并明确要求“把防治土壤污染提上重要议程”。在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上,温家宝总理要求“积极开展土壤污染防治”。2003年12月3日,曾培炎副总理曾批示要求“环保总局会同国土资源部就我国部分地区土壤地球化学状况恶化,查清异常原因,并提出综合治理的意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现状调查,综合治理土壤污染”。《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也明确提出,要“以防治土壤污染为重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并要求“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超标耕地综合治理……,抓紧拟订有关土壤污染方面的法律法规草案”。 近年来,环保、国土、农业等部门和有关科研单位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但是,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一些地区的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土壤污染的总体形势相当严峻。土壤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群众身体健康、损害群众利益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土壤污染状况不清、原因不明和环境监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十分突出。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摸清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掌握土壤污染情况,是制定土壤污染防治对策,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基本前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以环保系统监测、科研队伍为主体力量,同时联合中科院、高等院校和其他科研院所等土壤学界的技术力量和人力资源参与调查工作。环保总局先后组织开展了全国土壤环境背景值调查、全国生态现状调查、全国典型地区土壤环境质量探查、菜篮子种植基地、污灌区和有机食品基地环境质量监测调查等大型调查项目。2005年,环保总局在沈阳、南京、广州等三市组织进行了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试点工作,为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环保系统拥有覆盖全国的环境监测网络,目前全国共有2289个环境监测站、46984名环境监测技术人员,拥有相当数量的大型仪器设备,加上一大批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研究力量,完全能够满足调查工作的实际需要。 二、项目总体目标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方案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包括土壤环境监测的布点采样、样品制备、分析方法、结果表征、资料统计和质量评价等技术内容。 一、准备工作 主要准备工具,器材,用具等。 二、布点采样 样品由随机采集的一些个体所组成,个体之间存在差异。为了达到采集的监测样品具有好的代表性,必须避免一切主观因素,使组成总体的个体有同样的机会被选入样品,即组成样品的个体应当是随机地取自总体。另一方面,在一组需要相互之间进行比较的样品应当有同样的个体组成,否则样本大的个体所组成的样品,其代表性会大于样本少的个体组成的样品。所以“随机”和“等量”是决定样品具有同等代表性的重要条件。 1.布点方法 1)简单随机 将监测单元分成网格,每个网格编上号码,决定采样点样品数后,随机抽取规定的样品数的样品,其样本号码对应的网格号,即为采样点。随机数 的获得可以利用掷骰子、抽签、查随机数表的方法。关于随机数骰子的使用 方法可见GB10111《利用随机数骰子进行随机抽样的办法》。简单随机布点 是一种完全不带主观限制条件的布点方法。 2)分块随机 根据收集的资料,如果监测区域内的土壤有明显的几种类型,则可将区域分成几块,每块内污染物较均匀,块间的差异较明显。将每块作为一个监 测单元,在每个监测单元内再随机布点。在正确分块的前提下,分块布点的 代表性比简单随机布点好,如果分块不正确,分块布点的效果可能会适得其 反。 3)系统随机 将监测区域分成面积相等的几部分(网格划分),每网格内布设一采样点,这种布点称为系统随机布点。如果区域内土壤污染物含量变化较大,系

统随机布点比简单随机布点所采样品的代表性要好。 2.基础样品数量 1)由均方差和绝对偏差计算样品数 用下列公式可计算所需的样品数: N=t2s2/D2 式中:N 为样品数; t 为选定置信水平(土壤环境监测一般选定为95%)一定自由度下的t 值(附录A); s2 为均方差,可从先前的其它研究或者从极差R(s2=(R/4)2)估计; D 为可接受的绝对偏差。 2)由变异系数和相对偏差计算样品数 N=t2s2/D2 可变为:N=t2CV2/m2 式中:N 为样品数; t 为选定置信水平(土壤环境监测一般选定为95%)一定自由度下的t 值(附录A); CV 为变异系数(%),可从先前的其它研究资料中估计; m 为可接受的相对偏差(%),土壤环境监测一般限定为20%~30% 。 没有历史资料的地区、土壤变异程度不太大的地区,一般CV 可用10%~30%粗略估计,有效磷和有效钾变异系数CV 可取50%。 3.布点数量 土壤监测的布点数量要满足样本容量的基本要求,即上述由均方差和绝对偏差、变异系数和相对偏差计算样品数是样品数的下限数值,实际工作中土壤布点数量还要根据调查目的、调查精度和调查区域环境状况等因素确定。 一般要求每个监测单元最少设3 个点。 区域土壤环境调查按调查的精度不同可从2.5km、5km、10km、20km、40km 中选择网距网格布点,区域内的网格结点数即为土壤采样点数量。

2013土壤环境监测工理论知识试卷试卷答案解析操作题

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 土壤环境监测工高级理论知识试卷 注 意 事 项 1、考试时间:60分钟。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标封处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在单位的名称。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 A 、5 B 、3 C 、4 D 、6 2. 土壤环境监测项目一般分为 ( )类。 A 、3 B 、7 C 、2 D 、5 3. 采样区差异愈小,样品的代表性 ( )。 A 、不一定 B 、愈好 C 、无所谓 D 、愈差 4. 在一组需要相互之间进行比较的样品应当有( )个体组成。 A 、不同的 B 、同样的 C 、5个以上 D 、10个以上 5. 一般环境土壤样品采集,样点布设方法有( )种。 A 、4 B 、6 C 、3 D 、8 6. 采样单元的划分,全国土壤环境背景值监测一般以( )为主。 A 、土种 B 、气候 C 、母质 D 、土类 7. 区域环境背景土壤采样,采样点离铁路、公路至少以上( )。 A 、300m B 、3km C 、30m D 、100m 8. 区域环境背景土壤采样,一般监测采集( )样品。 A 、底层土 B 、视情况 C 、心土 D 、表层土 9. 土壤剖面样品的采集应( )进行。 A 、自上而下 B 、从中间位置 C 、随机 D 、自下而上 10. 测量重金属的样品尽量用( )去除与金属采样器接触的部分土壤,再用其取样。 A 、不锈钢刀 B 、竹刀 C 、手 D 、水 11. 剖面每层样品采集( )左右。 A 、0.5kg B 、1kg C 、1.5kg D 、2kg 12. 土壤湿度的野外估测,一般可分为( )。 考 生 答 题 不 准 线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的采样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1通过对该地特种玉米种植区的土壤质量现状监测,判断土壤是否被污染及污染状况,并预测发展变化趋势,根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三类:I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保持自然背景水平。II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III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士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土壤和矿场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地除外)。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I类II类III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一二三级标准。 2对长期釆用未经处理过的生活污水和发酵废水灌溉对土地的影响进行监测,调查分析引起土壤污染的主要污染物,确定污染的来源、范围和程度,为行政主管部门釆取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3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把许多无机和有机污染物质带入土壤,其中有的污染物质残留在土壤中,并不断地积累,它们的含量是否达到了危害的临界值,需要进行定点长期动态监测,以既能充分利用土地的净化能力,又能防止土壤污染,保护土壤生态环境。 4通过分析测定该地士壤中某些元素的含量,确定这些元素的背景值水平和变化。了解元素的丰缺和供应状况,为保护土壤生态环境合理施用微量元素及地方病因的探讨与防治提供依据。 二、土壤的背景资料 该地区为特种玉米种植区,自然社会环境方面的资料有:该地区长期采用未经处理过

的生活污水和发酵废水混合灌溉,并用污水灌溉3到5年。特种玉米种植区发生大面积死亡现象。 三、监测项目的确定 《农田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将监测项目分为三类,即规定必测项目,选择必测项目和选择项目。必测项目有镉、汞、砷、铜、铅、铬、锌、镍、六六六、滴滴涕、pH。选择必测项目是根据监测地区环境污染状况,确认在土壤积累积累较多,对农业危害较大,影响范围广,毒物强的污染物。选择项目一般包括新纳入的在土壤中积累较少的污染物、由于环境污染导致土壤性状发生改变的土壤性状指标以及生态环境指标等。选择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包括贴、锰、总钾、有机质、总氮、有效磷、总磷、水份、总硒、有效硼、总硼、总钼,氟化物、矿化油、苯并(a)芘、全盐量等项目。 四、采样点的布设以及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1、采样布点 先将所监测的土地线划分为若干单元。考虑到所监测的土地属于污水灌溉的农田土壤,因此每个单元宜采用对角线布点法。对角线布点法适用于污水灌溉的农田土壤,由田块进水口向出水口引一条对角线,至少分五等分,以等分点为采样分点。土壤差异性大,可再等分,增加分点数。 2、样品釆集方法 土壤样品的采集:本次监测目的是了解该地区的土壤污染状况,故采用采集混合样品。根据采样布点,将一个采样单元内各采样分点采集的土样混合均匀制成。因为该地区为一般农作物种植耕地,所以采集0? 20cm耕作层土壤。混合样量较大,需要采用四分法,最后留下lkg到2kg,装入样品袋。为了解污染物在土壤中垂直分布,按土壤发生层次釆土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Environmental quality standard for soils GB 15618-1995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防止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林生产,维护人体健康, 制定本标准。 1 主题内容与达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标准按土壤应用功能、保护目标和土壤主要性质,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指标值及相应的监测方法。 1.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林地、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土壤。 2 术语 2.1 土壤:指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 2.2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旨带负电荷的土壤胶体,借静电引力而对溶液中的阳离子所吸附的数量,以每千克干土所含全部代换性防离子的厘摩尔(按一价离子计)数表示。 3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和标准分级 3.1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 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三类: Ⅰ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

土壤质量基本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Ⅲ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地除外)。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3.2 标准分级 一级标准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 二级标准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 三级标准为保障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 3.3 各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标准的级别规定如下: Ⅰ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一级标准; Ⅱ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二级标准; Ⅲ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三级标准; 4 标准值 本标准规定的三级标准值,见表1。表1 土壤环境质理标准值mg/kg

农田土壤修复,看这一篇就够啦

农田土壤修复,看这一篇就够啦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农田土壤污染修复是改善农田土壤环境质量,保障粮食、蔬菜等农产品质量安全,为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甚至“水缸子”安全提供基本保障,最终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示意图 一、如何评价农田土壤污染?目前,农田土壤污染大多采用1995年颁布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的二级标准值作为评价指标,也有的采用土壤环境背景值的上限值来评价农田土壤污染情况。即:低于环境背景值上限值的可认为基本良好,农田土壤利用不受任何限制;高于环境背景值上限值、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值的,则表明还没有污染,农田土壤利用一般不受限制,但要分析和控制污染源;高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值的,则表示受到污染。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并采用土壤污染指数(实测值/二级标准值)法,进行农田土壤污染的分级评价:将土壤污染指数细分为1.0~2.0、2.0~3.0、大于3.0,分别定为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土壤污染程度分级补充材料:2016年3月10日,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发布《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三次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的函,在2017年5月环保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环保

部科技标准司司长邹首民回答南都记者提问时介绍,标准目前还在进一步修改,希望今年年底按计划出台。二、农田土壤修复技术有哪些?农田土壤污染修复主要以原位修复技 术为主,其可分为生物、物理和化学修复技术三大类型。示意图生物修复技术主要是利用土壤特定的微生物、植物根系分泌物、菌根和超富集植物等降解、吸收、转化或固定土壤的污染物,一般可分为植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有时也包括动物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技术主要有换土法、热处理法。换土法是将污染土壤通过深翻到土壤底层(深层翻土法)、或在污染土壤上覆盖清洁土壤(客土法)、或将污染土壤挖走换上清洁土壤(换土法)将污染土壤与生态系统隔离;热处理是通过加热的方式,将一些有机物和具有挥发性的重金属如汞、砷等从土壤中解吸出来,或者进行热固定的一种方法。化学修复技术是向土壤中添加化学物质,通过吸附、氧化还原、拮抗或沉淀等作用与土壤中污染物发生反应,将污染物进行固定、解毒、分离提取的一种方法。三、农田土壤污染修复技术选择的原则是什么?农田土壤污染修复技 术选择主要有三个原则:(1)可行性原则一是技术上可行,选用的修复技术对污染农田土壤的治理效果比较好,能达到预期目标,能大面积实施和推广;二是经济上可行,治理成本不能太高,让农村、农户能够承受,便于推广,应尽量采用成熟度高和可操作性强的技术。(2)安全性原则尽可能选

土壤环境监测方案

土壤环境监测实习报告 江苏省农科院溧水植物科学基地土壤环境监测方案 1 江苏省农科院溧水植物科学基地简介 1.1 基地概况 作为中国农业科技华东创新中心重要平台的溧水植物科学基地,位于溧水县白马镇,南连宁杭高速公路,北临白马湖水库,总面积1218 亩,为丘陵地貌,土质为白浆土。原有农田基础设施条件较差,肥力一般,经过改造之后,完全能满足粮、油、棉、菜、果、花等不同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院本部到基地交通便捷,全程高速公路,行长70 公里。基地生态条件优越,周边无污染源,作为基地试验地主要灌溉水源的白马湖水库水质,达二类饮用水标准。基地所在区域为北亚热带气候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2 基地功能定位及规划设计 溧水植物科学基地拟建成软硬件条件达国内一流水平,同时具备科技创新、示范培训、产业带动、旅游观光等功能的综合性农业科研平台。基地田间试验、实验办公、会议食宿等设施配套齐全:试验地全部格田成方,整理推平,水田、旱地齐全,露地、大棚兼备,沟、渠、路、网标准配套,灌、排系统相互独立,水田自流灌溉,旱地喷滴灌溉。试验地分为东冲粮经作物试验区、东丘园艺试验展示区、中冲油料作物试验区、中丘设施蔬菜园艺试验展示区、西冲粮经作物试验区、西丘果园休旅采摘区等6 个大区,为农科院提供了一个多功能的作物试验展示平台。 溧水植物科学基地于2006年11月18日正式开工,经科学设计、公开招标、精心施工,到2008年底建设任务基本完成。总投资1.13亿元,其中土地费用4600 万元,建设费用6700万元。到目前为止,已建成高标准试验地1000 亩,其中水田约450亩,旱地约550亩。共挖运土方80 万方,修筑机耕路11.2千米、灌渠4250 米、排沟9000 米、护坡3 万平方米、涵闸400 多座,并建成了大门及主干道、配电房、蓄水塘、泵站、泄洪沟桥、设施大棚、喷灌设施、围栏、绿化带、草坪等一系列附属工程。溧水植物科学基地共建成实验培训区、东挂藏区、西挂藏区3 个建筑群,总面积约1.3 万平方米。其中实验培训区房屋建筑面积6200m2,包括实验楼、培训楼和职工餐厅等3个单体;东、西两个挂藏区房屋建筑面积6700m2,包括挂藏室、农机房、农资房、工人宿舍等,水泥晒场9500m2。 2 污染源分析 基地原有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较差,肥力一般,但经过改造之后,完全能够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土壤环境质量检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1、判断土壤被污染状况,并预测发展变化趋势。 2、确定污染的来源、范围和程度,为行政主管部门采取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3、充分利用土地的净化能力,防止土壤污染,保护土壤生态环境。 4、通过分析测定土壤中某些元素的含量,确定这些元素的背景值水平和变化,了解元素的丰缺和供应情况,为保护土壤生态环境、合理施用微量元素及地方病因的探讨与防治提供依据。 二、资料收集 1、土壤污染与所处的自然环境有关——土壤类型、土壤环境背景值;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质条件、水土流失等 2、土壤污染与社会环境有关,特别是工业生产与废弃物排放密切相关;与污染源分布、工农业空间布局有关 3、农业土地利用类型,施用农药、化肥的累积情况 和农业机械的使用(油料、电池)等 三、监测项目 1、背景值调查研究是为了了解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水平,要求测定项目多。 2、污染事故监测仅测定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项目。 3、土壤质量监测测定那些影响自然生态和植物正常生长及危害人体健康的项目。

4、必测元素:镉、总汞、总砷、铅、总铬、pH 四、采样点的布设 (一)布设原则 1、合理的划分采样单元。 2、对于土壤污染监测,坚持哪里有污染就在哪里布点,并根据技术力量和财力条件,优先布设在那些污染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活动的地方。 3、采样点不能设在田边、沟边、路边、肥堆边及水土流失严重或表层土被破坏处。 4、采样点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在调查采样时,注意采集有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样品;不同镇、区的采样点尽可能选在相同类型土壤上,以避免因土质不同而产生差异。 (二)采样点数量 采样点数取决于监测目的、范围大小、环境状况、监测单元数量、经费和时间等。 “中国土壤背景值调查研究”提出的监测点数估算公式 式中:n :每个采样单元最少采样点数 s :样本相对标准偏差,即变异系数 t :置信因子,置信水平95%时,t=1.96 d :允许偏差,抽样精度≥80%时,d=0.2 2)(d t s n ?=

2015年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工作技术要求

附件: 2015年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工作技术要求 1、监测范围 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所辖的全部地市(州),其中北京、天津和上海各选择3个地市级行政区。每个地市(州)选择3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畜禽养殖场开展周边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畜禽养殖场规模为常年存栏量为500头以上的猪、3万羽以上的鸡和100头以上的牛等。若无符合上述规模的畜禽养殖场,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取辖区内代表性的其他规模的畜禽养殖场。 2、基本情况调查 在采样开始前,进行基本情况调查,内容包括: (1)自然和社会经济情况 监测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自然植被、周边水系、水文状况、气象特征等自然环境情况以及当地社会经济和工农业生产等状况等。 (2)畜禽养殖场及周边土壤情况 畜禽养殖场名称、场地面积、养殖畜禽种类、数量;畜禽养殖场周边土壤类型、成土母质、区域背景等。 (3)排污及周边污染源情况 畜禽养殖场目前主要污染物及排放去向;畜禽养殖场周边一定范围内有无污染源(或排污口)、污染源类型、数量及分布等,找出可能影响土壤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来源。 3、布点、采样和制样 (1)布点和采样 每个畜禽养殖场周边土壤共布设5个监测点位。在畜禽养殖场外围500米范围内采用网格法进行随机布点,网格大小为100

米×100米,通过查随机数表,得到5个随机数,随机数对应的网格编号,则该网格生成中心点,作为监测点位(图1)。 每个点位采集混合土样,每份样品采样量为2kg。采集深度为0~20cm。采样前记录点位坐标,拍摄照片。 图1 畜禽养殖场周边土壤点位布设示意图 (2)样品制备 ①风干样品的制备 风干:在风干室将土样放置于风干盘中,除去土壤中混杂的砖瓦石块、石灰结核,根茎动植物残体等,摊成2~3厘米的薄层,经常翻动。半干状态时,用木棍压碎或用两个木铲搓碎土样,置阴凉处自然风干。 粗磨并分样:粗磨后过2mm筛的样品全部置于无色聚乙烯薄膜上,充分搅拌、混合直至均匀,用四分法弃取、称重,保留三份样品,其中一份500克样品置于棕色磨口玻璃瓶中,注明国家样品库样品(2mm);另一份500克样品置于棕色磨口玻璃瓶

2017年浙江省国家网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要求

2017年浙江省国家网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要求 一、监测范围 根据《关于做好2017年土壤环境监测工作的通知》(环办监测函〔2017〕999号)相关要求,2017年,浙江省需对648个国家网土壤环境监测点位(表1)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具体点位详见附件1。 表1 监测点位分布情况 二、工作方式 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按照国家统一的技术要求,统一策划、组织和实施监测工作,编制监测工作方案,建立完整的质量控制和质量监督计划,并对其结果进行评价分析。 1、样品采集 样品采集共分5组,每组由省中心现场监测部技术人员担任组长,各设区市监测(中心)站派出3~4名技术人员采样,

相关的县(市、区)监测站做好配合工作。采样人员均为向总站备案的技术人员。详见表2。 表2 采样分组情况 2、样品制备 理化、无机样品制备均由省中心现场监测部完成。 3、样品测试分析 样品测试分析工作由5个单位共同承担,分别是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浙江省舟山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站、杭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宁波市环境监测中心和台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三、监测项目 理化指标:土壤pH、有机质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 无机项目:镉、汞、砷、铅、铬、铜、锌和镍; 有机项目:六六六、滴滴涕和多环芳烃(苊烯、苊、芴、菲、蒽、荧蒽、芘、苯并(a)蒽、屈、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茚苯(1,2,3-cd)芘、二苯并(a, n)蒽和苯并(ghi) 苝); 特征污染物:根据历史监测情况和实际情况确定,如钒、锰、钴、银、铊和锑等。

四、监测技术基本要求 1.样品采集 (1)采样点位 必须使用“采样移动端”进行采样,全部样品通过随机编码实现采测分离。每个采样点位均以总站确认的点位(即目标点位)经纬度为准,原则上不允许修改;点位偏移控制在30m以内;在“采样移动端”记录定位信息的同时,应记录GPS显示数值(与照片上GPS显示数值一致)。确因现场客观条件而必须调整采样地点的,在到达目标点位并记录详实证据后,可现场调整点位并进行采样;具体包括两种情况: ①永久性改点。确不符合布点原则的点位可提出永久性调整申请,具体流程为:提交点位调整书面申请、目标点位不符合布点原则的证明材料(见《质量体系文件》和相关照片等)→总站技术审核→完成点位调整。 ②临时性改点。若遇下雨或封路等不可抗拒的特殊情况,可提出临时性调整申请,但调整后的点位须基本满足布点原则,具体流程为:提交客观证明材料(见《质量体系文件》和相关照片等)→总站技术审核;若提交的证明材料不符合点位调整条件,总站审核未通过,须重新采样。 (2)采样方式 本次样品采集中,理化性质和无机项目测试须采集混合样品,有机项目测试采集表层单独样品。混合样采样范围至少为

土壤环境监测方案

土壤环境监测实习报告 ——江苏省农科院溧水植物科学基地土壤环境监测方案 1 江苏省农科院溧水植物科学基地简介 1.1 基地概况 作为中国农业科技华东创新中心重要平台的溧水植物科学基地,位于溧水县白马镇,南连宁杭高速公路,北临白马湖水库,总面积1218亩,为丘陵地貌,土质为白浆土。原有农田基础设施条件较差,肥力一般,经过改造之后,完全能满足粮、油、棉、菜、果、花等不同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院本部到基地交通便捷,全程高速公路,行长70公里。基地生态条件优越,周边无污染源,作为基地试验地主要灌溉水源的白马湖水库水质,达二类饮用水标准。基地所在区域为北亚热带气候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2 基地功能定位及规划设计 溧水植物科学基地拟建成软硬件条件达国内一流水平,同时具备科技创新、示范培训、产业带动、旅游观光等功能的综合性农业科研平台。基地田间试验、实验办公、会议食宿等设施配套齐全:试验地全部格田成方,整理推平,水田、旱地齐全,露地、大棚兼备,沟、渠、路、网标准配套,灌、排系统相互独立,水田自流灌溉,旱地喷滴灌溉。试验地分为东冲粮经作物试验区、东丘园艺试验展示区、中冲油料作物试验区、中丘设施蔬菜园艺试验展示区、西冲粮经作物试验区、西丘果园休旅采摘区等6个大区,为农科院提供了一个多功能的作物试验展示平台。 溧水植物科学基地于2006年11月18日正式开工,经科学设计、公开招标、精心施工,到2008年底建设任务基本完成。总投资1.13亿元,其中土地费用4600万元,建设费用6700万元。到目前为止,已建成高标准试验地1000亩,其中水田约450亩,旱地约550亩。共挖运土方80万方,修筑机耕路11.2千米、灌渠4250米、排沟9000米、护坡3万平方米、涵闸400多座,并建成了大门及主干道、配电房、蓄水塘、泵站、泄洪沟桥、设施大棚、喷灌设施、围栏、绿化带、草坪等一系列附属工程。溧水植物科学基地共建成实验培训区、东挂藏区、西挂藏区3个建筑群,总面积约 1.3万平方米。其中实验培训区房屋建筑面积6200m2,包括实验楼、培训楼和职工餐厅等3个单体;东、西两个挂藏区房屋建筑面积6700m2,包括挂藏室、农机房、农资房、工人宿舍等,水泥晒场9500m2。 2 污染源分析 基地原有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较差,肥力一般,但经过改造之后,完全能够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总体方案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总体方案 一、项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土壤是构成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国家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土壤环境状况不仅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发展,而且直接关系到农产品安全和人体健康。 中央把防治土壤污染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新时期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并明确要求“把防治土壤污染提上重要议程”。在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上,温家宝总理要求“积极开展土壤污染防治”。2003年12月3日,曾培炎副总理曾批示要求“环保总局会同国土资源部就我国部分地区土壤地球化学状况恶化,查清异常原因,并提出综合治理的意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现状调查,综合治理土壤污染”。《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也明确提出,要“以防治土壤污染为重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并要求“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超标耕地综合治理……,抓紧拟订有关土壤污染方面的法律法规草案”。 近年来,环保、国土、农业等部门和有关科研单位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但是,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一些地区的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土壤污染的总体形势相当严峻。土壤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群众身体健康、损害群众利益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土壤污染状况不清、原因不明和环境监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十分突出。

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摸清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掌握土壤污染情况,是制定土壤污染防治对策,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基本前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以环保系统监测、科研队伍为主体力量,同时联合中科院、高等院校和其他科研院所等土壤学界的技术力量和人力资源参与调查工作。环保总局先后组织开展了全国土壤环境背景值调查、全国生态现状调查、全国典型地区土壤环境质量探查、菜篮子种植基地、污灌区和有机食品基地环境质量监测调查等大型调查项目。2005年,环保总局在沈阳、南京、广州等三市组织进行了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试点工作,为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环保系统拥有覆盖全国的环境监测网络,目前全国共有2289个环境监测站、46984名环境监测技术人员,拥有相当数量的大型仪器设备,加上一大批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研究力量,完全能够满足调查工作的实际需要。 二、项目总体目标 全面、系统、准确地掌握全国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状况,查明我国重点地区土壤污染状况及其成因,扩大了解我国土壤背景点环境质量状况,评估土壤污染风险,确定土壤环境安全级别,筛选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提升土壤环境监管能力。 三、项目主要内容 (一)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调查与评价 1.目标

土壤污染现状调查和监测评估项目或土壤修复可行性实施计划书模板

土壤污染现状调查与监测评估项目或土壤修复可行性研究 报告模板 一、项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土壤是构成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国家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土壤环境状况不仅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发展,而且直接关系到农产品安全和人体健康。 中央把防治土壤污染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新时期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并明确要求“把防治土壤污染提上重要议程”。在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上,温家宝总理要求“积极开展土壤污染防治”。2003年12月3日,曾培炎副总理曾批示要求“环保总局会同国土资源部就我国部分地区土壤地球化学状况恶化,查清异常原因,并提出综合治理的意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现状调查,综合治理土壤污染”。《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也明确提出,要“以防治土壤污染为重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并要求“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超标耕地综合治理……,抓紧拟订有关土壤污染方面的法律法规草案”。 近年来,环保、国土、农业等部门和有关科研单位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但是,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一些地区的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土壤污染的总体形势相当严峻。土壤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群众身体健康、损害群众利益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土壤污染状况不清、原因不明和环境监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十分突出。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摸清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掌握土壤污染情况,是制定土壤污染防治对策,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基本前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以环保系统监测、科研队伍为主体力量,同时联合中科院、高等院校和其他科研院所等土壤学界的技术力量和人力资源参与调查工作。环保总局先后组织开展了全国土壤环境背景值调查、全国生态现状调查、全国典型地区土壤环境质量探查、菜篮子种植基地、污灌区和有机食品基地环境质量监测调查等大型调查项目。2005年,环保总局在沈阳、南京、广州等三市组织进行了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试点工作,为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环保系统拥有覆盖全国的环境监测网络,目前全国共有2289个环境监测站、46984名环境监测技术人员,拥有相当数量的大型仪器设备,加上一大批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研究力量,完全能够满足调查工作的实际需要。 二、项目总体目标 全面、系统、准确地掌握全国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状况,查明我国重点地区土壤污染状况及其成因,扩大了解我国土壤背景点环境质量状况,评估土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