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常规让语文教学更有效

打破常规让语文教学更有效
打破常规让语文教学更有效

打破常规让语文教学更有效

摘要:打破常规让语文教学更有效,一题多变,活跃逆向思维的思路,运用逆向思维,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

关键词:打破常规;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245-01

【案例背景】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敢于打破常规思维顺序向问题的反方向求索,因此常常能生成新颖独到的结论。逆向思维在数学教学中比较常见,其实它并不是数学教学的专利,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何不把它用在语文课堂中,让语文教学更有效呢?

【案例描述】

《蒲公英》是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寓言故事,通过蒲公英种子所作的不同选择的不同结果,告诫人们,在选择人生道路的时候,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应该听从前辈的指导,脚踏实地地做人,这样才不至于浪费自己的一生。为了在课堂上生成这个道理,书后也有一个问题帮助学

生理解课文,“如果你是太阳公公会怎样劝两颗种子呢?”学生在回答时会说:“我会对落在沙漠里的一颗种子说,你不能落在沙漠里,那里没有水,会干死的。”“我会对落在湖泊里的种子说,你不能落在湖泊里,会被淹死的。”学生的回答都以劝说为主,毫无新意,更没有涉及到落在泥土里的种子的想法。如何从第三方(落在泥土里的种子)着手,突破课文的重难点呢?带着这样的思考,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过程。

1、师: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蒲公英种子做了不同的选择,导致了不同的结果。同样是蒲公英种子,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呢?请同学们从第三、四自然段中找出两颗小种子的不同选择和结果去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2、填空:一颗种子眼里看到的是(),他会想(),结果()。另一颗种子眼里看到的是(),他会想(),结果()。

3、分角色读三、四小节。

4、师:同学们,落到泥土里的种子怎么样啦?齐读。(只有落在泥土里的种子茁壮成长起来.....)

5、说一说,落在泥土里的种子,飞过沙漠、湖泊时会想些什么?(沙漠虽然看起来金光闪闪,但里面没有水,我不能落在里面,会被干死的;湖泊看起来波光粼粼,很漂

亮,但里面的水太多,我会被淹死的,我要听太阳公公的话,落到泥土里)

6、同样都是蒲公英的种子,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命运呢?结合板书回答(不被表面迷惑,实事求是;听从前辈的正确指导)在这样的问题引领下,学生在对比教学中很容易明白课文蕴含的道理,课文学得既扎实又高效。

【案例分析】

一、运用逆向思维,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

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逆向思维过程中,往往灵光一闪而发现了真理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小学生能否进行逆向思维?无须担心。教育心理学家已经证明:四、五岁儿童就已有了逆向思维。其实,在生活中的例子随处可见,比如我们对正常行驶的汽车可能不甚在意,可对正在倒车的就不一样了。在语文教学中启发学生运用逆向思维,目的就是要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中,老师将书后的问题“如果你是太阳公公会怎样劝两颗种子呢?”改成“说一说,落在泥土里的种子,飞过沙漠、湖泊时会想些什么?”使得学生的回答不拘一格,即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又将文章所学内容串联起来,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对课文又进行了一次回顾,可谓是一举多得。

二、一题多变,活跃逆向思维的思路

教学过程的提问,只要改变某些条件,或将条件和结论相互对调,或将已知和未知相互对调,就可供训练逆向思维之用。这样做,既可以收到举一反三之效,又可以活跃逆向思维的思路。例如,《蒲公英》一课中,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如果蒲公英种子知道了自己的命运,它们飞过沙漠、湖泊时会怎么做?”这样从常规的反面入手,在教学中独辟蹊径,进而激发学生新颖独到的见解。

三、根据课文内容,恰当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正因为针对一些课文采用逆向思维这种教学方法,的确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教师要树立逆向思维意识,在教学实践中自觉运用这一思维方式指导学生学习。

如果把逆向看作一种形式,一种方法,那么思维则是内容,是实质。教师掌握这种方法是不难的。备课时,我们通常可想想:这种课型,这篇课文,我常常是怎么教的?我这么教,是否是受到思维定势或同向思维的影响?继而再想:如果我不这么教,需要创新,可怎么教?比如,平常都是教师教、学生学,现在利用逆向思维进行思考:这堂课就让学生来教而教师来“学”。具体如何操作呢?如学习一篇课文,教师可先激起学生的兴趣:“这节课你们来当老师,考考我这个学生。无论是字、词、句、段、篇乃至结构,写法等等,只有能难倒学生就是个好老师。”从而激起学生的自学兴趣、个性思考、集体讨论等,把课堂交给学生,让整

“大语文教育”

1.学大语文读大世界——《语文世界·高中版》,2001年度四种奖项评选揭晓,语文世界(高中版)》,2002年01期 2.“大语文”观念──魏书生教育教学思想探源,穆丽媛,《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3.《高中大语文教育》课题介绍,王建民,夏钰明,《语文教学通讯》,2001年20期,浙江德清县第一中学省级课题;邮编:313200 4.鲁迅与大语文观,郑佩忠,《语文教学与研究》,2001年21期 5.营造大语文环境实施创造性学习——“烟台市高中语文创造学习工程”概况,左普,《中学语文教学》,2001年11期,山东烟台市教育科学研究院,264000 6.表述类大语文试题讲练,崔益林语文世界(初中版)》,2002年01期,江苏省海安县古贲中学教师 7.“文史”合一建立完整的大语文教材新体系,倪义省,《教学与管理》2002年13期,山东微山县田陈矿中学 8.让家庭作业成为大语文教育的桥梁,谢友琏,《语文教学与研究》,2002年05期 9.“大语文师生‘合作—互动’学习”课题简介,王建芹,张国伟,刘向东,《语文教学通讯》,2002年10期,山东临沂第四中学276005 10.大语文教育与现代班集体建设结合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莫素君,《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2年04期 11.试论大语文教学的基本含义,边霞《小学语文教学》,2002年06期,南京师范大学 12.语文学科呼唤大语文教育,刘利芝,《湖南教育》,2001年16期,株洲市二中 13.让语文教学走向大课堂——关于“大语文课堂”的思考与实践,张剑松基础教育研究》,2001年06期,广西梧州高中!543000 14.对“大语文教学”观的一点认识,吉国庆,《青海教育》,2001年Z1期 15.创设“大语文”的整体语境,陕西张海珍《教师报》,2001/11/11

(完整word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方案

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方案 双柏县法脿中心小学高志刚 整体来看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不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学生书写不够规范、端正。学生阅读能力普遍较差。学生的作文水平偏低,一是写作素材少,二是习作速度慢;三是内容不具体。为切实提高全校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现采取一系列措施: 一、抓课堂,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实效 教师要认真学习新修订的《义务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各学段教学要求。认真钻研教材,正确把握和处理教材,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实效。具体措施: 1、学习语文课程标准 要求各单位先下载(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学校有关领导统一组织全体语文教师在教研活动时学习。 2、明确备课要求 无论是集体备课还是个人备课,都要达到简洁、高效的目的。备课要先读三本书。第一本书,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理念、各学段教学目标;第二本书,读教材。把课文读得声情并茂,读懂作者表达的情感、表达的方法。第三本书,读教参。借助专家对教材的解析,进一步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然后根据学生实际,确定准确的教学目标

3、加强随机听课,当堂检测学生学习效果 上课要落实四项基本原则。一是强化预习,加强指导。无论哪个学段都要加强对学生的预习指导,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二是全 员参与、全程参与。每个教学环节要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学习而且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三是着眼要低、要求要高。教学目标要着眼于让学习基础最差的学生能够达到,而且教师要想千方设百计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达到。四是落实重点、突出特点。落实各学段的教学重点,低年级重点是识好字、写好字、读好书;中高年级重点是读好书、写好文、说好话。突出教材特点,根据教材特点,确定听、说、读、写一个训练点进行重点训练,一课一得。中高年级要特别注意积累、运用语言,并根据教学特点找到读写结合点,进行小练笔,提到学生的习作能力。 一定要“与分析课文内容说再见”,重在教给学生学法、读法和写法。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本学期教研室将不定期地到学校推门听课。听完课当堂检测学生学习效果。一是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对字词的掌握和对课文的朗读;二是对本课的其他目标的达成情况;三是学生学习兴趣调查。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论文:创意法教育下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探究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创意法教育下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探究 摘要:创意法就是创设新意,创意法教学就是在教学中创设一种与传统教学不同之法。本文从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中创设一种兴趣教学法、求异思维教学法、朗读感悟教学法、课堂中开展课外活动法的教学探究。 关键词:创意法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探究 创意法教育提倡在教育教学中要善于创设一种新意,打破常规、敢于求异,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法。小学三年级学生是刚摆脱小学一、二年级那种处处依靠老师、唯师是从,走向独立的阶段,根据这个特征,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敢于创设一些符合学生年龄特征,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新意教学法。本人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如下四种小学三年级语文创意教学法。 一、创设学生兴趣学习教学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谈什么自主学习、创新能力都是一句空。笔者在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如教学如在教学教科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童年的泥巴》这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玩捏泥人、做泥哨的例子来创设兴趣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开启学生学习语文课文之门。 二、创设学生求异思维教学法,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习惯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习提供广阔的舞台。 如在教学教科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军神》这一课时,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不同,对军神这个词语的理解就不同。有的对军神理解为一军的神仙,有的是理解为军队的神仙,有的理解为部队的神仙。我就有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不同见解进行辩论,通过辩论发挥学生的求异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习惯。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作用下,引导学生进入准确的理解:军——不但是指一军、军队、部队,在本课中讲的是刘伯承同志,结合课文来理解,那么军是指军人;神——不但是指神仙,课文中是讲刘伯承同志

小学语文校本研修案例成果.(优选)

小学语文校本研修案例 ——怎样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水平,指导学生采用多种阅读方法,以提高阅读的有效性。具体做法如下: 一、训练学生掌握各种基本的阅读方法。阅读有范读、领读、讲读、朗读、默读、背诵等。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如范读,范读是教师给学生阅读做示范,激发学生的摹仿兴趣。通过教给阅读方法,运用阅读比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强化了学生良好的范文背诵习惯,锻炼了他们的记忆力,并逐步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水平。 二、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技巧。在阅读中,指导学生变换方法阅读,并从阅读中不仅养成眼到、口到、心到的基本方法,还要培养学生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点、画、记的习惯。让他们在阅读中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理解作者的思路、写作方法和课文中心,借鉴写作技巧,还可以指导学生速读—回读—精读—背诵。在课后组织学生看课外书,利用班级里的学习园地展示学生们精彩的作品,从而提高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 三、利用情景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1、是抓住上课时机,以精彩的开场白或话题引发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之进入最佳状态,为整堂课拉开序幕。

2、是以和谐的课堂气氛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教学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情感活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我时刻注意保持轻松愉快的氛围,充分满足学生叙述的愿望;真诚和蔼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把微笑带进课堂,将欢乐带给学生。 3、是运用多媒体和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阅读兴趣。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增强气氛,组织讨论,看图说话、分组竞赛等活动,使学生在乐中学、在做中学。 四、适时强化学生成功的喜悦感,巩固兴趣。教师要特别注重让学生体会成功感。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获得巨大的阅读动力,驱使他们向着进一步的成功迈进,从而形成稳定而持续的兴趣。在教学中尽量多地创设竞争和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到通过自身努力取得成功的快乐,感受到努力的价值。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策略才

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策略才 发表时间:2013-08-14T11:19:30.950Z 来源:《中国科教博览》2013年第4期供稿作者:王林[导读] 那么, 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王林 (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恩察学区中心校,河北枣强 053100)摘要: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教师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1-8755(2013)04162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 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我有几点体会: 1 深入钻研文本,吃透教材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课文也很少朗读,上课时对教材内容都不甚了了,“以其昏昏,使其昭昭”,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因为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表明: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无法成为工具,‘人文’也就无所依附,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不过,一篇课文究竟应该怎么上,什么方法最好,什么形式行之有效,我们很难有个一般的标准去加以衡量。不同的教师个性,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没有最好的,只有此时此地最有效的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许要花费许多时间与精力,甚至包括一些“无用功”,但它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一环。 2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2.1 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灵活择取。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一个好的问题情景,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创设问题情境的常用方法有:①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②利用演绎推理创设问题情境;③利用类比推理创设问题情境;④借助多媒体直观手段创设问题情境;⑤借助童话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2.2 在探究中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在弘扬创新精神的今天,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显得尤为迫切。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无论从提炼文章主题,还是分析人物形象,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会增强学习效果。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因此我们在课题研究课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我们通过研究总结出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策略。 2.3 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尝试解决问题。 问题是思维的开始,问题解决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当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后,教师应该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指导者,应该鼓励并放手让他们通过查找资料、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多种途径尝试解决问题。这对启发、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3 把握学生思维发展的年龄特点,发展学生的智力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形式新异,生动活泼的东西特别容易发生兴趣,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发挥极大的主动性,对一些问题主动地多思多想,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智力.因此,我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画画写写,模仿表演.设疑质疑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画》一课时,我先配乐范诗,然后展示幻灯片图.通过引导学生看体现诗意的画面,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在意境中体会到古诗的美.再根据学生喜欢画画的特点,在学生粗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配乐作画,并让他们介绍自己的画.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诗的意境之中,即享有了美,又弄懂了诗意,而且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能力、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篇大文章,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语文活动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组织开展,才能行之有效。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 (收稿日期:2013-4-9)

树立大语文观

树立大语文教学观 何为大语文观?意即教师不仅仅把语文课视为工具课,还要立足于培养、熏陶美好的情感、情操,塑造完美的个性品质,帮助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发展可支持终身学习的能力等。这种教学观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持续发展的能力,相对于只强调工具性和现实思想意义的传统的语文教学思想来说,更适合于当今教学改革的发展和要求。以大语文观来指导我们的语文教学,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语文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素质教育、学生成长的现实需要。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一阐述告诉我们小学语文教学要在大语文教学观指导下进行。 如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这需要我们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素养,强调努力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相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强调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而要达到这一目的仅靠每周几节语文课、每学期几十篇课文显然是不够的。所以《课标》又明确指出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首次做出二年级课外阅读不少于5万字三年级不少于15万字,四年级不少于30万字高年级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课外阅读每学年不少于50万字。逐步培养读书记笔记的习惯的具体量化规定。进一步强化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语文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从而使课外阅读成为实施大语文教学观的重要渠道。树立大语文教学观至关重要: 一、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 语文教学内容因其所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更具培养一代新人的优势。大语文观就是要以人的发展为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格,真诚、善良、美好的心灵,尊重真理,富有责任心的健全的人格。小学生大量阅读富有人文精神的童话故事、人物传记、少年小说、世界名著缩编本等,内心世界很容易产生震荡。一位教师连着给三届一年级小朋友读王尔德的童话《星孩》,都有不少学生潸然落泪;一部英国儿童小说《哈利.波特》,竟然征服了全世界,连成人都不禁为小主人公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多读中国文学、优秀中华人物事迹更有必要:从屈原伏清白以死直的忠诚,李白安能摧眉弯腰事权贵的傲骨,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文天祥留取心照汗青的豪情到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赤子之心,吉鸿昌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的高风亮节,郁达

最新二年级语文教学质量提升方案

二年级语文教学质量提升方案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教育的永恒主题,也是我们每一 位语文老师的职责。下面结合我教学实际,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 学质量谈谈自己的几点措施: 一、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 为了保证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平时我一定要认真地备课,设计 灵活的教学方法,尽可能的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它既可以很大限 度的吸引学生,也可以督促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在上课的过 程中一定要有师生之间的互动。多抽学生回答问题,多关注那些胆 小的和学习成绩差的同学。 二、加强积累,强化训练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教给方法,培养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捷径。 1. 教给学生课前预习的方法,每篇课文回家至少读3遍,完成 课后描红,并且给每个组两个组词,课文中不懂的词语要求查字典。 2.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在课上我们要让学生 读懂每篇课文,教给学生读懂课文的方法。比如:图文结合、大胆 想象等、扎实有效地进行听说读写训练。

3.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个人终生的宝贵财富,也是他终身学习的坚实基础。平时要利用课余时间同学生读一、两本好书,并根据书中的内容出写简单的题目,一来检测学生对书中内容的掌握情况,二来这样的形式也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读书兴趣。对于学生在家的阅读要求:每天阅读半小时,周末每天一小时。 4. 继续加强对后进学生的辅导。作业因人而异,给后进学生优先权,优先提问,优先指导,优先批改作业。 5. 针对平时的检测情况,加强审题的训练,提高理解能力,彻底根除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在平时的教学中,训练孩子做什么都要有耐心和细心,不可毛毛躁躁,敷衍了事。 6. 阅读短文是考试的重点,也是学生的薄弱之处。首先我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对于阅读题,要多练习,多读课外书。一般一二年级阅读理解的答案都在短文中,所以每次做题都要求学生在短文中找出答案,并且圈圈画画,这样就不容易出错,学生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7. 多种形式测试与考察学生的掌握程度:始终把拼音、生字,词语的掌握放在训练的首位, 加大训练的广度和深度,注重平时积累, 当天内容当天巩固。 三、家校结合,形成合力,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延伸。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课堂有效教学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e13436562.html,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课堂有效教学方法 作者:王秀云 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8年第07期 摘要:小学生本身活泼好动,很难长时间集中精神关注一件事。因此课堂教学过程中教 师要做好相关准备,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适当穿插一些游戏,确保学生不会走神。基于此,本文汇总分析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堂有效方法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只有让学生充满好奇,他们才会关注教学内容,愿意认真听讲。每堂课教师都要保持足够的激情与耐心,丰富课堂内容,让学生从心底爱上语文课。 一、结合教改要求,创新教育教学理念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急需与时俱进适时转变教学观念,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充当引导的身份,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中,从而增强学生兴致及树立学生信心。所以,教师适时调整教学理念,这也是实现高效教学的重要方法。转变观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应该依据教学实际不断调整和革新,满足学生发展需求,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增进师生情谊,消除师生隔阂,与学生平等的相处,从而使学生敢于向老师倾诉自己学习过程中面对的困惑和问题,进而使老师对学生出现的具体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同时老师应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自学时间,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查阅以更好的理解知识,从而体会到学习语文的快乐,为以后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我在讲授《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时先对语言基础知识点进行点拨和讲解,下来我把学生进行分组,在小组探讨中解决我设问的问题,当学生面对较为有难度的问题我会对他们进行引导和启发,提供一些思路,让他们积极思考直至解决所有的课堂问题。跟进时代步伐,不断革新教学理念,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课堂教学高效完成,学生轻松快乐掌握知识,实现高效教学,使学生真正明白学习语文的重要,为学生未来发展打下基础。 二、塑造教学情境,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创设情景教学模式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策略,对实现高效教学带来巨大的作用。情境教学能使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大大提高教学和学习的效率。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多数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盲目加快教学节奏,枯燥知识点的讲解和学生机械被动的记忆,渐渐的使学生丧失对语文的兴致。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应重视情景教学的作用,让教学充满趣味,这样能使学生主动对知识进行深入拓展和理解,情景创建不是单一的,老师可以通过各种渠道研发新的模式,但都需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可通

拓展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空间,全面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成效_1

拓展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空间,全面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成效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可促进教学实效的提升。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课程安排和学生的基本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增强教学效果。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活动空间的开拓策略进行了分析。 标签:小学语文;教学实效;提升方式 小学生具有爱玩的天性,小学语文的学习和理解在一定程度上需结合生活实践和经验。为此,教师要适当地增加学生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但就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大多数教师均重视课堂教学效果,忽略课外活动的作用。为进一步丰富语文教学,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我们必须重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实效。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外活动的有效开展策略进行了分析。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组建学习兴趣小组 小学生由于心志还处于不成熟阶段,对事物的喜好具有较强的偏向性。教师为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必须积极培养其兴趣。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可结合学生的不同兴趣,在班级中组建各类兴趣小组,并组织安排学生参加课外活动。通过这样的形式,可开阔学生的视野,促使其各项优势均在学习中有所体现,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对于课堂教学效果的增强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可在学校中设立记者站,让学生学着做记者;学校也可组织教授和专业人士到校内为学生开展相应的讲座,并让学生自主组织采访和写稿等,这样不但可以促进小学生写作和交际能力的提高,还可以在活动中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完善自我。 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喜好和兴趣,组建板报小组、作文小组和书法小组等。板报小组主要的工作任务为完成板报设计,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不同特长安排岗位,如可分为版面设计、写稿和组稿等,并由教师确定板报的主题。待完成后,教师还应组织学生进行评比和展示。该方式的应用,可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并可体会语文学习的乐趣。书法兴趣小组的成立,不但能够实现我国文化的传承,还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教师可让在书法方面造诣较深的学生担任组长,教师充分发挥引导和指导的作用,可促进学生作文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拓展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为课外活动提供条件 新课改之后,我国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将课外阅读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量。教师在课程安排中要专门安排两个课时完成课外阅读,并让学生将自身的体会写成读后感,在阅读过程中做好读书笔记,最后交由教师检查。这样教师能掌握学生对课外知识的了解情况和阅读效果。同时,教师还应结合学生的阅读偏好,为学生介绍相应的书籍,让其带回家阅读,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认真钻研课本,精心设计教案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兴趣 三、抓住学生思维发展的年龄特征,启发学生的智力 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教学既是一种理念,又是一种策略。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真正的实效。也就是说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怎样提高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根据十六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认真钻研课本,精心设计教案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认真钻研、理解课本,要“在课本中反复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课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重难点不理解透彻,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课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课文也很少朗读,上课时对教材内容都不甚了解,“以其昏昏,使其昭昭”,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因为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表明: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

文字,‘工具’也就无法成为工具,‘人文’也就无所依附,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 我虽然执教了十六年的语文,但每每钻研一篇新的课文,总是先通读一遍,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画出学生可能不理解的词语,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方法作出“预设”,或查字(词)典解释,或对照近义词、反义词理解,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果要联系上下文理解的,则在一旁作上标记。对于要通过查字(词)典理解的词语,自己先查字(词)典并把义项写在一旁。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我总是认真地把课文朗读或默读几遍,发现一些难于把握停顿或比较拗口的语句,及时做上记号。此外,在阅读各种教学参考书的同时,我总是把文章的结构分析在教本上作好标注,把每一段的段意写在段末空白处。对于重点词句的含义,总是写在一旁,方便课堂上参考表述。只有在对课本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等了然于胸的基础上,我才开始撰写教案,而且几乎是一气呵成。备课时精心设计教案,把每一个环节都考虑周全,那样备出的教案才有效使用,才能够在课堂上予以学生指导价值。课堂上,我可以不看教案执教,但却不能离开教本上课。一篇课文究竟应该怎么上,什么方法最好,什么形式行之有效,我们很难有个一般的标准去加以衡量。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教法,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没有最好的。只有此时此地最有效的这个过程中,能够要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那就是有效的课堂教学,但要想取得这样的成效,教师也许要花费许多时间与精力,甚至包括一些“无用功”,但它却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最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师个人校本研修计划

个人校本研修计划 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更好地为教学工作服务,我根据学校的实际以及自身的发展要求,制定了一份校本研修计划。 一、研修目标 努力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通过学习,促进自己对新课标的理解;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研修内容; (一)多读对自己有用的书,进行读书研习。广泛阅读各类书目,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注意多钻研、勤思考,将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在总结和反思中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近期内,我计划精读一些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书刊,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工作之余,我计划欣赏一些文学书籍,从而不断充实自己。 (二)在实践中进行教学研讨。我将继续积积极参加校内校外的教研活动,平时就当天发生的教学突发事件,教学感悟反思,学生的思想问题及解决方法等与同组教师交流学习。 (三)做创新型的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尝试运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对每节课进行反思,争取每学期都能有一篇质量较高的反思和教学设计,同时,还要坚持每天都有点滴收获,及时归纳、及时总结,写出教育教学研讨论文。

(四)在备课管理上,朝着打造高效课堂目标奋斗,在原来的基础上向前一步。 三、具体实施方案 1.勤学习,要有终身学习的观念。 (1)活到老,学到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2)在书本中学习,学习政治思想理论和各种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理论积淀;同时要注意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还可以通过网络学习新课标,并应用到自己的在教学实践中。 (3)广泛阅读各类书籍,学习各种领域的知识、技能,特别要学习现代信息科技,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2.多听课,坚持做到听好每一堂教研课,做好笔记。取其精华,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勤于动笔,提高教育科研水平。 (1) 及时积累专题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2) 尝试进行教学案例的分析,把自己的专题研究从实践层面提升至理论层面。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走进学生心灵,创造多彩人生,学习,再学习,在学习中不断超越自己。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 创新能力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发表时间:2011-07-12T17:24:11.140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1年第2期供稿作者:黄菊 [导读] 本文特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如下探讨。 黄菊贵州省大方县猫场中心小学 551605 摘要本文特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如下探讨。 关键词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所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是小学教育的主要阵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创新思维的火花,积极引导,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好处。同时,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是时代赋予教师的重任,一个人创造才能的形成和发展,有赖于教育的作用与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着重开发人的创造潜能,把培养创新能力作为教学核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自学能力,让课堂充满着跳跃的音符,创造的活力。为此,本文特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如下探讨: 一、鼓励质疑,发挥创新潜能 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进一步说,疑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质疑中蕴含着创新的萌芽,质疑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时刻注意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并鼓励学生质疑,经常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质疑,发挥创新的潜能。 在教学小学语文第十一册课文《我的战友邱少云》时,学生提出“战士离敌人这么近,而邱少云身上燃烧发出的浓重的棉布焦味,不会使敌人起疑心吗”;还提出“火势这么猛,作者与邱少云又这么近,这火为什么只烧在邱少云身上呢”等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不但表扬提问的同学,还让他们自已通过思考、理解、讨论等方法,去寻求答案。在质疑-明理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不仅深入理解了课文,还点燃了智慧的火花。 二、在运用中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思维的创造性是指敢于超越传统习惯束缚,摆脱原有知识范围的羁绊和思维定势的禁锢,善于把大脑中已有的知识信息重新组合,产生具有进步意义的新设想、新发现的思维品质。在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灵活地迁移运用各种法则、原理、规律,能举一反三。 1.词句。词句的运用训练是词句教学中较高层次的训练,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训练。。如《飞夺泸定桥》一文,“红四团仍旧摸黑……把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抛在了后面”,学生对文中的“抛”甚是不解。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这个词用得精妙之处,教师先让学生寻找与之相关的词语,有“扔、甩、落、丢”。学生在比较之后,意见不统一,很多人认为“扔、甩”比“抛”在文中更适合。教师并不急着把答案告诉学生,只是叮嘱学生再想想。这时,有学生站起来:“我觉得‘抛’在文中更合适。因为抛不光说明远,还说明这个动作很轻松。”学生联系上下文的确发现红军在赶往泸定桥的路很轻松,轻易地克服了很多的阻碍。通过这样的思维训练,既使学生扩大了词汇量,又锻炼学生品析词句的能力。 2.段。读中悟写,读写结合,运用迁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穷人》这篇课文,对桑娜内心活动有非常细腻的描写。桑娜矛盾的心理状态,真实地反映出一个穷人的思想感情,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学生首先要弄懂桑娜忐忑不安的心境是怎样产生的,然后悟出人物的内心活动与人物思想感情的关系,从而学习人物心理描写的方法。有位学生是这样写的:“今天,老师正式通知我参加今年全省的作文竞赛。听到这个喜讯,我又高兴又担忧。高兴的是有机会让自己一显身手,如果得奖同学就会对我刮目相看;担忧的是万一比赛时作文没写好,没得奖怎么有脸见人哪!到时就太丢人了……”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扣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大门。 三、小学语文教学应做到破中求新 即突破定势,打破常规,标新立异。如教学《小猴子下山》时,在批评小猴子做事不专一、三心二意的同时,可让学生说说小猴子如果最后捉到小白免,它是否有值得我们学习之处;从而另辟蹊径,使老课生“新意”,让学生认识到小猴子的永不满足、积极进取是可取的。又如:寓言《买椟还珠》的寓意是:看待一件事物不能只看外表,而应抓实质,要防止受蒙骗。无疑,这时正确的,已形成定势。为了帮助学生突破这一定势,产生新的认识,可进一步启发学生:假如你是一位商品生产者,你很想使自己的产品畅销,你会从这则寓言中得到什么启发?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议论:“除了要质量好外,还必须要包装好,才能更多地吸引顾客。”等等。 四、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求新的精神 有批判才有创新。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训练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向老师说“不”,敢于向教材说“不”。在一节语文课中,我板书“告诉”的“诉”字时少写了一点,当时我没有注意到。这时,一个学生举手了,我请他起来,他说:“老师,你写的”诉“字错了。”我一愣,定睛一看,果然错了。再一想,这正好是训练学生敢于批判的好时机,于是,我没有故意说我是想考考大家的眼力或者轻描淡写地给它加上一笔就完了。我郑重其事地对同学们说:“老师今天非常高兴,因为有同学给老师指出了一个错误,我非常感谢他及时地让老师改正了错误。”说完,我还向那位同学鞠了一个躬。这时,同学们都鼓起掌来。从此,我班的学生就渐渐地敢于向老师质疑,敢于向书本质疑了。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的要求,语文教学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新素材,把创新教育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的每一环节,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培养。

试论结合数字阅读提升农村偏远地区小学语文教育成效1

试论结合数字阅读提升农村偏远地区小学语文教育成效1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已成为现代领域和家长关注的重点,但由于农村偏远地区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小学语文的实际教学质量和效率都会因环境因素而受到诸多不利影响,因此有效的将数字阅读技术应用于农村偏远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教师采取科学、合理的教育手段,积极地将数字阅读结合农村语文教学课堂,才能够真正实现语文课堂的教学价值,提升语文教育成效。 标签:数字阅读;偏远农村;小学语文;教育成效 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资源与城市相比相对较为匮乏,这就使得农村小学生的学科知识储备受到阻碍,进而难以切实提高小学语文学习质量,而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基础关键阶段,小学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也是需要教师通过有效教学手段体现的学科特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就要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充分挖掘数字阅读技术的实际效用,切实推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 一、应用数字阅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带领学生探究未知领域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农村偏远地区,由于教学资源匮乏、教学环境较差,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这对于教师顺利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具有极大的不利影响,因此教师就要从农村小学生学习需求角度出发,充分挖掘数字阅读的教育价值,并以此構建出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内容,从而让学生在灵活多变的课堂氛围中吸纳尽可能多的有效知识。 比如,教师在教学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珍珠鸟》相关内容时,就可应用“数字教学法”。在上课前,教师就要突破以往的阅读内容,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价值,将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数码照片、图文资料进行整理和剪辑,在课堂导入部分播放给学生观看。由于学生难以突破时空限制,对课堂内容仅仅只有轮廓性认知,而这无法对学生深化学科知识、理解文章内涵产生积极影响。在课堂中教师为学生展示数字阅读图片和图文资料,能够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相应知识点,教师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珍珠鸟的真实样貌和具体特征,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探究文本知识。在学生阅读完成后,教师要根据数字阅读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展开文本阅读,并在学生阅读完成后为学生抛出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如“珍珠鸟为何成为珍稀动物?”、“文中提到的保护措施有哪些?”等等。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不过分干涉学生的讨论方式和探究内容,但要将其中的遗漏部分和偏差部分进行记录,整合出班级统一性问题。同时教师要及时反馈学生提出的问题,但不以消极负面的态度评判学生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学生根据数字内容结合问题展开讨论,能够对文本进行深入的二次剖析,从而有针对性目的性的探究文本内容,逐步深化对文章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得以激发,从而切实与文本作者建立起情感沟通的桥梁,能够真正的感受语文知识带来的乐趣和学科魅力,最终实现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1] 。

整合,让语文教学更高效

整合,让语文教学更高效 如何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如何走出传统备课与教学的局限?怎样以整体的思想整合文本等资源进行教学设计,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避免繁琐,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的指导思想?今年寒假期间,学校组织每个教师研读《小学语文单元整体课程实施与评价》这本书,读完这本书之后,顿感春风拂面,满园飘香。 一、初探,拂开面纱。 单元整体课程更强调“整体”的概念,从“整体”的角度关注各个教学模块之间的联系,有比较明确的整体教学目标。把小学六年的语文教学看成一个整体,关注小学语文学习目标和每学期目标之间的关系。突出“语文能力系统”,把语文能力分成不同的层级,把课程目标分化到每个学期,在适当的阶段培养适当的能力。 这种单元整体教学分为7个模块:预习,理解内容,领悟表达,口语与习作,读整本书,语文实践活动,检测。每个模块大概为2课时,基本用14个课时完成一个单元的学习,包括“教科书教学”、“读整本书”、“语文实践活动”三部分。 这7个模块都有具体的内容和目标。比如理解内容模块,一是理解内容,二是体会感情。低年级学生能够知道文章讲了什么。中年级学生不但要知道讲了什么,而且要对某些细节进行解释。高年级学生要知道讲了什么,能够对文字中的信息进行整合,通过推理论证得到问题的答案。 “读整本书”是7个模块中的亮点和特色。书目的选择和教科书中的单元有密切的联系,有的是主题相似,有的是体裁相似,有的是内容相似,有的是阅读策略相似,从这些相似点入手寻求结合点,然后确定应该读哪本书。选好书以后,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自由阅读。低年级学生读整本书,由教师讲给学生听。中年级,教师先进行导读,激起读书兴趣,学生在阅读期待中阅读。高年级,让学生自由阅读,提出问题,自由阅读以后,进行读书交流。 最后一项内容是语文实践活动。根据单元主题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如,让学生自己编写剧本,分小组设计表演,学生再通过表演加深对剧本的理解,边排练边修改。最后,在全班进行表演。 每个年段,在7个模块中的操作重点不同。无论7个模块怎样设置,都服从于单元的总体目标。整个过程都试图把学生放在学习者的位置上,让他们经历学习的过程,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有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最后,达到让学

树立大语文观,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树立大语文观,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何谓大语文观?大语文教育观实际上是语文的素质教育,教育的生活化。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涅斯克有一句名言:“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它不仅仅靠语文课、局限的语文课本教材来完成语言的任务,而是要与社会、家庭、学生生活等相沟通,不能局限于单一的学习方式,不能局限于课堂。它的精髓是和社会生活的联系。它的最终目标是在不断丰富、变化的广阔的社会生活、文化背景下,通过以课堂教学为轴心的多翼展开,增加学生的积累,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人文品格,从而把师生从语文知识的微观教学中解放出来,升华为语文能力、语文智慧,以及人类文化和科学文明的审美教育。 一、为什么要树立大语文观 (一)是新课程的要求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并把多读多写提到重要位置,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要求通过整体感知、感悟、积累和熏陶,培养良好的语感,丰富语言的材料,增加文化的底蕴。这一课程标准的设定,把语文学科的终极目标落实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并不是单指掌握语文的知识体系,也不仅是我们常说的“听说读写”几大能力,即“综合性学习”,它包含更深广的内涵,从品德到情感,从思维到能力,从个性到人格……可以说,它是一种综合性素质,是人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综合性学习”概念的提出充分地体现了其大语文思想。 (二)是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的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现代著名学者夏丏尊先生在《学习国文的着眼点》一文中指出:“国文科是语言文字的学科,除去文法修辞等部分以外,并无固定的内容。只要是白纸上写有黑字的东西,当做文字来阅读、玩味的时候,什么都是国文课的材料。”他说的就是“大语文”的问题。具体说来,大语文就是指凡对人的语言文字能力、思想情感、道德修养等方面产生影响的一切书面的、非书面的材料,都应是语文课学习的内容。 (三)是语文教学对语文的漠视淡化现状决定的 因为汉语文是母语,从牙牙学语开始,就说汉语,会说、会写,表达上不成问题,语文没有什么可学的;即使努力学习语文学科,平常的考试课本上的内容也不会考多少,学与不学没有太大的差别;即使知道语文学科重要,高考分值所占的比例也相当大,平时即使不认真学习,到高三现用功,搞突击会战也来得及,何必平时浪费太多的时间;语文学科的考试机制制约着语文的课堂教学,如果在教学中渗透高考知识点,课堂气氛可能枯燥无味;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