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集团HSE管理体系

中化集团HSE管理体系
中化集团HSE管理体系

中化集团HSE管理体系

一、HSE目标、方针和理念

HSE是health、safety、environment的缩写,即健康、安全、环境。中化集团将三个专业管理职能归属于一个部门管理,便于发挥部门专业优势,强化对所属企业的专业指导。

HSE管理目标:重伤及以上事故为0,职业健康事故为0,环保事件为0。

HSE管理方针:安全健康,预防为主,环保节能,履行责任,诚信守法,全员参与,精益管理,持续改进。

HSE管理理念:

(一)HSE不仅仅是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更是社会责任;

(二)HSE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保障;

(三)HSE需要以系统和科学的方法管理;

(四)管理层的领导力和承诺是取得HSE优异业绩的关键;

(五)风险管理是HSE管理的核心;

(六)人员的持续培训和跟踪强化是培养安全意识和习惯的有效途径;

(七)所有的缺陷都必须及时纠正;

(八)应急和危机管理是HSE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九)HSE管理绩效可以衡量与测评;

(十)HSE管理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

二、HSE作业准则

HSE作业准则用于规我们的作业行为,是保障安全作业所应遵循

的基本准则。企业应持之以恒地践行并强化HSE作业准则,统一对安全作业的认识,规作业行为,培养良好的HSE习惯。

(一)安全作业是我们开展每一项业务的先决条件;

(二)所有作业都有一种安全的实施方法;

(三)生产任务再紧也要以安全的方式作业;

(四)在进行所有作业之前应首先进行风险评估;

(五)所有高风险作业都必须经过批准后方可实施;

(六)如果不具备安全作业条件或对作业安全没有把握,则应停止作业;

(七)始终按照设定的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作业;

(八)确保所有安全保护装置和系统处于良好状态;

(九)任何时候都不超过设备、工具或工艺的设计极限;

(十)报告非正常情况、隐患、未遂事故及事故是每一位员工的责任。

三、管理机构设置

公司及各级企业设立HSE领导机构—HSE委员会,成立HSE管理部门,配备HSE管理人员,建立实施HSE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一岗双责”、“有感领导、直线责任、属地管理”的原则,以制度形式明确各岗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HSE职责。其中明确高危生产企业(建筑、危化、冶金、矿山)必须按2%人员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四、HSE管理流程

HSE管理流程的核心是HSE领导力,通过领导层的推动,将HSE 管理流程与业务流程相结合,将公司HSE管理目标、计划和行动融合

到日常作业中,并定期开展系统的评审以持续提高HSE管理业绩。

各级企业应根据HSE目标、发展战略、作业特点和具体作业活动,依据本规定和同行业管理标杆,在年度计划制定之前对本单位HSE管理进行评估分析,识别差距与不足。各级企业的领导层应参与评估并对评估的差距根据重要性进行排序。

HSE计划不是独立的,它是各级企业业务计划流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各级企业应对评估过程识别出的差距与不足制订针对性计划并实施管理,通过计划将具体的管理改进行动方案融入到具体业务计划中。制定计划至少应该包括完成指标、完成日期、责任人、所需资源以及阶段性成果。工作计划应与员工进行充分沟通并定期跟进。

HSE计划与其他业务计划同步实施。各级企业管理层至少每季度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必要时,对计划进行优化调整。

管理层每年应对HSE目标、计划的实施和完成情况、HSE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评审,对HSE绩效进行评估,识别差距与不足,组织制定并实施改进计划以持续提高HSE 管理业绩。

五、HSE管理体系构成

HSE管理包含13个管理要素。各级企业管理层有责任建立本单位HSE管理体系和程序,满足13个管理要素的具体要求,并有效实施。

管理要素1:HSE领导力

(一)目的:通过有计划地推动HSE领导力建设,使各级管理人员具备做好HSE管理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并充分发挥HSE管理的领导示作用。

(二)具体要求

1.组织机构:各级企业应建立HSE领导机构,成立HSE专职管理部门,配备满足管理需求的HSE专职队伍,并明确各级管理职责,确保HSE工作的开展。

2.通过培训、交流、研讨等方式,使各级管理人员具备HSE管理知识与技能,包括:理解现代HSE管理理念;掌握HSE管理方法;明确所负责的业务中的主要HSE风险及控制标准;明确与所负责的业务有关的HSE管理制度;明确各自在HSE管理中的角色与职责;明确与所负责的业务有关的HSE法律法规要求等。

3.通过日常管理行为,体现对HSE工作的重视,从细节上维护HSE管理标准的执行,包括: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各项HSE管理标准;评估HSE管理标准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并及时提出修订建议;组织制订HSE管理目标及行动计划,推动计划的实施并确保实施效果;与下属、同级、上级、承包商等相关方就HSE事务保持良好的沟通;参加或主持HSE管理标准的制定、培训、检查、审核、风险评估、隐患排查、会议和事故调查等HSE管理活动;开展“安全一刻”,利用召开各种会议时机在会议开始时分享HSE经验;关注HSE管理标准的执行情况,强化标准作业行为;开展作业现场安全行为观察,并与员工就观察结果进行沟通、交流;及时终止或纠正不满足管理标准的作业行为;跟踪督办HSE整改项目的落实。

4.为HSE工作提供资源保障,包括:为HSE工作提供所需的资金保障;为HSE工作提供所需的人力资源;为HSE工作安排所需的时间;为HSE工作配置所需的设备。

5.通过系统的HSE领导力建设计划,推动HSE领导力持续改进,包括:制定并实施管理人员HSE领导力培训计划,定期评估、总结、

改进;制定管理人员个人HSE年度工作计划,并将该计划的实施作为个人绩效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季度组织员工对管理人员的HSE领导力进行测评。

管理要素2:风险辨识、评估与控制

(一)目的:通过系统的风险辨识与评估,全面识别业务中所涉及的不可接受风险,并制定相应的符合最低合理可行原则(ALARP)的控制标准。

(二)具体要求:

1.对现有业务进行系统的HSE风险辨识、评估,并评价现有的风险控制标准是否具有针对性并符合最低合理可行原则,包括:采用认可的风险辨识与评估方法进行系统的风险辨识与评估,识别业务中的不可接受风险,并对不可接受风险进行登记;风险辨识应包括HSE 法律风险、职业健康风险、安全风险、环境风险、治安风险、财产损失风险和产品风险等;如果涉及生产工艺流程,风险辨识与评估应包括对生产流程的工艺安全分析,如HAZOP分析;本企业和行业的事故案例应作为风险辨识与评估的重要参考依据;风险辨识与评估应由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并由接受过风险辨识与评估系统培训的专业人员组织;对辨识出的不可接受风险的描述要明确和具体,控制标准明确且符合最低合理可行原则,控制措施可行并确保落实;风险的系统辨识、评估以及对控制标准的评价至少每年应进行一次,并针对辩识、评估、评价结果制订安全控制措施和改进方案,明确责任人、所需资源和完成时限;如果组织机构、业务、工艺技术、设备、材料、产品等发生重大变更,应及时对因变更而产生的风险进行辨识与评估。

2.新建、改建或扩建项目应进行系统的HSE风险辨识与评估,

通过良好的规划、设计、与施工以提高项目整体本质安全性,包括:新建、改建或扩建项目的风险辨识、评估和管理应纳入项目总体规划并同步实施;新建、改建或扩建项目从可研阶段到项目投产验收阶段应开展HSE“三同时”工作;项目风险辨识与评估的结果应作为项目选址、布局、设计标准、关键设备选型、设施选材的关键参考因素,通过良好的项目规划、工程设计、项目施工以提高项目的本质安全性;进行项目HSE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的符合度评估,明确项目在不同阶段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要求,通过有计划的管理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要求;进行项目施工过程HSE风险辨识与评估,建立并落实项目建设施工HSE管理计划及相应的HSE作业标准,以及应急预案;对项目建设施工期间的变更进行风险评估,并对相应的风险实施控制;进行项目试生产过程的HSE风险辨识与评估,制定并落实试生产风险控制计划。

3.在收购、并购时进行HSE风险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收购、并购的重要参考因素之一,包括:对收购、并购对象实施HSE尽职调查,进行系统的HSE风险评估,容包括存在的或潜在的HSE法规风险、环境风险、职业健康风险、安全风险和安保风险等;收购、并购对象的HSE系统风险评估结果应作为收购、并购决策及相应的商业方案的重要参考因素之一;根据风险评估结果,为成功收购、并购的对象建立并实施HSE管理整合改进计划,以使其在给定的时间符合公司的HSE管理要求。

管理要素3:设施、设备完整性

(一)目的:通过建立并实施预防性维护保养和检测计划等措施,使关键设施、设备、装置或系统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保持与其设计

标准一致的安全完整性。

(二)具体要求:

1.建立并实施关键设施、设备、装置或系统的预防性维护保养和检测计划,包括:建立特种设备台账,并按照要求进行法定检验;开展失效后果分析,确定关键设施、设备、装置或系统并建立相应台账;关键设施、设备、装置或系统包括:特种设备、吊索具、火灾探测系统、消防设备、有毒气体探测系统、工艺流程上的各种安全保护连锁装置、报警系统、关键阀门和关键结构等;建立并实施关键设施、设备、装置或系统预防性维护保养和检测计划,其频次、方式、方法、及标准应依据风险评估结果、相关技术标准、以往失效频次及后果、供应商的建议和行业通用做法而确定;每年组织相关操作人员和技术人员对预防性维护保养和检测计划的有效性进行评审,并根据评审结果实施改进。

2.建立并实施关键安全保护装置或系统的隔离管理制度,确保其随时处于有效保护状态,包括:关键安全保护装置或系统包括生产工艺流程上的压力、温度和液位等监测、报警和安全连锁装置、设备行程限位装置、设备上用于保护操作者的安全连锁装置、设备紧急关断装置、火灾探测与报警系统等;禁止长期隔离或拆除关键安全保护装置或系统;如因作业或维护保养、维修需要临时隔离关键安全保护装置,则应由一定级别的负责人审批,审批人的级别依据相应的潜在风险预先确定;隔离关键安全保护装置须进行风险评估,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替代保护措施,如果潜在后果比较严重且没有有效的替代保护措施,则应考虑在停车期间实施相应的作业或维护保养;对临时隔离的关键安全保护装置应做好记录,容包括被隔离的装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