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料产品说明

改性料产品说明
改性料产品说明

改性料产品说明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PC/ABS合金

PC/ABS 合金为聚碳酸酯与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的共混物,兼具PC的高韧性、耐寒性、耐热性和ABS的加工性等优点,表现出良好的冲击强度、刚性、耐热性、耐低温性和较宽的加工范围。我公司可提供消光级、亚光级PC/ABS合金用于汽车内饰等。

建议加工条件:

干燥温度:80-100 ,3-4H

入料段: 200~210℃中间段:220~270℃射嘴段:220~260℃

注塑压力 60~100MPa

保压压力 40~80 Mpa

模具温度 40~70℃

背压 5~10 Mpa

性能指标:

PC/PBT合金

PC/PBT合金为聚碳酸酯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共混物,PBT能改善PC的缺口敏感性、耐磨性和耐药品性(耐有机溶剂),当PBT的含量少于50%时,合金的常温和低温冲击强度均高于PC原料和PC/ABS合金。PC/PBT合金适于制造汽车门手柄、保险杠等。

玻璃纤维增强的PC/PBT合金的加工性能、冲击强度、表面光泽度、耐药品性等均优于增强PC,成本也有所降低,可代替增强PC用于电子元件、汽车零部件等。

建议加工条件:

干燥温度:80-100 ,3-4H

PC/PBT合金与PC/ABS合金比较(PBT含量小于50%):

1.韧性更好,低温冲击强度高。

2.耐有机溶剂性能提高(丙酮、乙酸乙酯、氯化烃、汽油等),特别能

提高PC在氯化烃中的应力开裂。

3.相容性更好,耐折,耐磨。

4.密度稍大(大10%)

5.收缩率稍大(PC/PBT为,PC/ABS为)

性能指标:

增强PA6

尼龙加入玻璃纤维后,刚性、耐热性、耐老化性能有明显提高,蠕变、吸水性和收缩率减小,表面硬度和耐磨性增加,主要代替有色金属广泛用于发动机罩盖、门把手等汽车零部件、工业齿轮、电动工具壳体、线圈骨架、铁路器材、渔具、电子电器接插件等众多领域。

建议加工条件:

干燥温度:80-100 ,3-4H

入料段: 200~210℃中间段:250~290℃射嘴段:250~280℃

注塑压力 70~120MPa

保压压力 40~80 Mpa

模具温度 70~100℃

背压 0~10 Mpa

性能指标:

增强ABS

ABS树脂通过添加无碱玻璃纤维进行增强改性后,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及弯曲强度显着上升,弯曲模量成倍增长,具有良好的尺寸精度,可广泛用于汽车内部件、空调轴流风扇、家电零部件、线圈骨架等。我公司还可根据客户需要提供高刚性增强ABS、增强AS材料。

建议加工条件:

干燥温度:90-100 ,2-4H

入料段: 200~210℃中间段:210~250℃射嘴段:210~240℃

注塑压力 50~100MPa

保压压力 40~70 Mpa

模具温度 30~60℃

背压 5~8 Mpa

性能指标:增强PP

增强PP能大幅提高PP的拉伸强度、刚性、硬度和耐热性,降低成型收缩率和线膨胀系数,并保持PP良好的耐化学性,价格相对较低,可作为工程塑料使用。主要用途:广泛用于汽车工业,制造汽车的前护板、后车罩、加热器外壳等;用于电器工业,制造仪表壳、电池箱等;用于化学工业,制造计量泵、耐腐蚀管路、板框压滤机外壳等。可提供耐低温品级和高流动品级。

建议加工条件:

干燥温度:90-100 ,2-4H

入料段: 200~210℃中间段:210~240℃射嘴段:210~230℃

注塑压力 50~80MPa

保压压力 40~60 Mpa

模具温度 30~60℃

背压 5~10 Mpa

性能指标:

矿物增强PP

矿物增强PP能提高PP的刚性、热变形温度,降低成型收缩率和线膨胀系数。T 系列牌号具有高刚性、高耐热等优点,用于内饰、暖风机罩、滤清器外壳等汽车部件、各种机械部件及家电外壳; C系列牌号具有韧性好、白度佳等优点,可用于汽车内饰、把手和各种日用品、机械外罩、板框压滤机外壳等;B系列牌号具有光泽度好、白度佳、高耐热等优点,可用于电饭煲部件、小家电外壳等。

建议加工条件:

干燥温度:90-100 ,2H

入料段: 200~210℃中间段:210~240℃射嘴段:210~230℃

注塑压力 50~80MPa

保压压力 40~60 Mpa

模具温度 30~60℃

背压 5~10 Mpa

性能指标:

汽车用改性PP材料

高分子聚合物改性概述

高分子聚合物改性概述 1概述 高分子聚合物作为20世纪发展起来的新材料,因其综合性能优越、成形工艺相对简便以及应用领域极其广泛,因而获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 然而.高分子材料又有诸多需要克服的缺点。以塑料为例,有许多塑科品种性脆而不耐冲击,有些耐热性差而不能在高温下使用。还有一些新开发的耐高温聚合物又因为加工流动性差而难以成形。再以橡胶为例,提高强度、改善耐老化性能、改善耐油性等都是人们关注的问题,诸如此类的同题都要求对聚合物进行改性。用以强化或展现聚合物某些或某一特定性能为目标的工艺方法.通称为聚合物改性(poly-mermodification)。可以说,聚合物科学与工程这门学科就是在不断对聚合钧进行改性中发展起来的。聚合物改性使聚合物材料的性能大幅度提高,或者被赋予新的功能,进一步拓克了高分子聚合物的应用领域.大大提高了聚合物的工业应用价值。 聚合物的改性方法多种多样,总体上可划分为共混改性、填充改性及纤维增强复合改性、化学改性、表面改性及其他方法改性。 聚合物改性的目标如下。

1)功能性使某一聚合物具有特定的功能性,而成为功能高分子材料,如磁性高分子、导电高分子、含能高分子、医用高分子、高分子分离膜等。 2)高性能使聚合物的力学性能.如拉伸强度、弹性模量、抗蠕变、硬度和韧性等,获得全面或大部分提高。 3)耐久性使聚合物的某些性能,如耐热性、耐寒性、耐油性、耐药溶剂性、耐应力开裂性、耐气候性等,得到持久的提高或改善。而成为特种高分子材料。 4)加工性许多高性能聚合物,因其熔融温度高,熔体流动性差,难以成形加工,采用改性技术,可成功地解决这一难题。 5)经济性在不影响使用性能的前题下,采用较低廉的有机材料或无机材料,与聚合物共混或填充改性,可降低材料成本,增强产品竞争能力;另外采用共混或填充改性手段,还可提高某些一般聚合物的工程特性.如采用聚烯烃与PA、ABS、PC等共混,或玻璃纤维填充PA、PP、PC等就是典型的范例。 2共混改性 聚合物的共混改性的产生与发展,与冶金工业的发展颇有相似之处。尽管已经合成的裹台物达到了数千种之多,但能够有工业应用价值的只有几百种,而能够大规模工业生产的以及广泛应用的只有

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产品说明

产品说明 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是以聚酯纤维无纺布为胎基,以掺有增粘材料的聚合物改性沥青为浸涂材料,聚乙烯膜、细砂或隔离膜作为卷材表面隔离层,附可剥离的涂硅隔离膜或隔离纸作为防粘隔离材料制成的一种增强自粘防水卷材。 产品执行GB23441-2009《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国家标准。 品种和规格 按物理学力学性能分为Ⅰ、Ⅱ型。 按上表面材料分为聚乙烯膜(PE)、细砂(S)、和无膜双面自粘(D)。 规格尺寸 面积:10㎡、15㎡;宽度:1000mm;厚度:a)2mm、3mm、4mm;b) 单位面积质量、面积及厚度

技术要求 产品物理力学性能符合GB23441-2009《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国家标准要求

特点 不动用明火,对环境无污染,属于环保型产品; 聚酯胎抗拉强度高、延伸率较大,对基层伸缩和开裂变形适用能力强; 以SBS改性沥青做涂覆材料,耐高低温性能好; 粘结性能好,卷材接缝自身粘接与卷材寿命同步。 适用范围 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及非外漏屋面以及明挖法地铁、隧道以及水池、水渠等工程的防水、防渗、防潮。 系统构成及选材要点 主体防水层自粘卷材

Ⅰ型,以PE膜或细砂覆面的卷材,,适用于一般及中档建筑的地下工程和没有钢性保护层的屋面做防水层。 Ⅱ型的低温柔性好,适用于寒冷地区,高档建筑和设有钢性保护层的屋面做防水层;屋面做防水层,单层使用时厚度不小于3mm,二道及二道以上设防时,每层厚度不应小于2mm,当采用铝箔面卷材做屋面防水层时,可直接外露; 1.5mm厚的聚乙烯膜面与细砂面卷材仅用作铺助防水。 系统主要构成材料,底涂层用基层处理剂、封口用密封膏、细部复合防水附加层用改性沥青涂料及配套件。 施工方法 施工工艺流程 清理基层—→定位、弹线—→抹聚合物水泥基弹性防水涂料或水泥砂浆—→揭掉卷材下表面的隔离膜—→节点加强处理—→铺贴防水卷材—→提浆、排气—→养护(48小时)—→搭接口密封—→质量验收 操作要点 1、基层清理、湿润:用扫帚、铁铲等工具将基层表面的灰尘、杂物清理干净,干燥的基面需预先洒水调湿,但不得残留积水。 2、抹聚合物水泥基弹性防水涂料或水泥砂浆 a、采用聚合物水泥基弹性防水涂料时,其厚度一般为2mm~3mm,与自粘卷材构成刚柔二道复合防水系统,铺抹涂料时应注意压实、抹平。在阴角处,应在基层处理时用以水泥砂浆抹成半径为50mm的圆角。抹聚合物水泥基弹性防水涂料宽度比卷材的长、短边各宽出卷材100mm-300mm,并确保聚合物水泥基弹性防水涂料的平整度。 b、采用1:3水泥砂浆时,其厚度一般为10mm~20mm(视基层平整情况而定),铺抹

沥青与矿料的粘附性试验方法

沥青与矿料的粘附性试 验方法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沥青与矿料的粘附性试验方法 1.目的和适用范围 (1)沥青与矿料粘附性试验是根据沥青粘附在粗集料表面的薄膜在一定温度下,受水的作用产生剥离的程度,以判断沥青与集料表面的粘附性能。 (2)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沥青与矿料的粘附性及评定集料的抗水剥离能力。根据沥青混合料的最大集料粒径,对于大于13.2mm及小于(或等于)13.2mm的集料分别选用水煮法或水浸法进行试验,对同一种料源既有大于又有小于13.2mm不同粒径的集料时,取大于13.2mm水煮法试验为标准,对细粒式沥青混合料以水浸法试验为标准。 2.仪具与材料 本试验需要下列仪具与材料: (1)天平:称量500g感量不大于0.01g。 (2)恒温水槽:能保持温度80℃±1℃。 (3)拌和用小型容器:5mL。 (4)烧杯:100mL。 (5)试验架。 (6)细线:尼龙线或棉线、铜丝线。 (7)铁丝网。 (8)标准筛9.5mm、13.2mm、19mm各1个(也可用圆孔筛:10mm、15mm、25mm代替)。 (9)烘箱:装有目动温度调节器。 (10)电炉、燃气炉。 (11)玻璃板:200mmx00mm左右。

(12)搪瓷盘:300mmx400mm左右。 (13)其他:拌和铲、石棉网、纱布、手套等。 3.适用于大于13.2mm粗集料的试验方法(水煮法) (1)准备工作 ①将集料用13.2mm、19mm(或圆孔筛15mm、25mm)过筛,取粒径13.2-19mm(圆孔筛15-25mm)形状接近立方体的规则集料5个,用洁净水洗净,置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然后放在干燥器中备用。 ②将大烧杯中盛水,并置加热炉的石棉网上煮沸。 (2)试验步骤 ①将集料逐个用细线在中部系牢,再置于105℃土5℃烘箱内1h。准备沥青试样。 ②逐个取出加热的矿料颗粒用线提起,浸人预先加热的沥青(石油沥青130℃-150℃、煤沥青100℃-110℃)试样中45s后,轻轻拿出,使集料颗粒完全为沥青膜所裹覆。 ③将裹覆沥青的集料颗粒悬挂于试验架上,下面垫一张废纸,使多余的沥青流掉,并在室温下冷却15min。 ④待集料颗粒冷却后,逐个用线提起,浸人盛有煮沸水的大烧杯中央,调整加热炉,使烧杯中的水保持微沸状态,但不允许有沸开的泡沫。 ⑤浸煮3min后,将集料从水中取出,观察矿料颗粒上沥青膜的剥落程度,评定其粘附性等级。 ③同一试样应平行试验5个集料颗粒,并由两名以上经验丰富的试验人员分别评定后,取平均等级作为试验结果。 4.适用于小于13.2mm粗集料的试验方法(水浸法) (1)准备工作

SBS改性沥青与集料的表面功力测试

一、实验名称:测试SBS改性沥青与集料的表面功 二、实验目的: 采用躺滴法检测了在不同条件下,老化程度不同的SBS改性沥青与集料的表面能参数,计算不同SBS改性沥青与集料在无水条件下的粘附功,以及在有水的条件下不同SBS改性沥青与集料的剥落功。 三、实验原理: 沥青与集料粘附理论 沥青的黏聚力是指沥青材料在外力作用下自身产生相对位移时抵抗变形的能力。沥青的黏度越大,其黏聚力越大,黏聚性能越好,抗水损坏的能力就越高。根据界面化学基础,将均沥青分离生成2个新界面,外界所做的功被定义为黏聚功,用G ?表示,其表达式如下: γ2 ?(1) G= 式中:γ为沥青的表面能,mJ/m2 . 表面能理论认为,沥青与集料之间的黏附性主要依靠沥青润湿集料表面而形成.沥青与集料相互结合释放出的能量可以反映体系的稳定性,体系释放的能量越大,体系越稳定,说明沥青与集料的黏附性越好,水稳定性能越好.当沥青与集料体系浸人到水中时,由于水与集料的相互吸引及湿润效果要比沥青的好,黏附力较大,因此水会侵人到沥青一集料界面,导致沥青剥落.用表面能来预测沥青的抗剥落性是可行的。根据表面物理化学理论,可用以下式子表示: W as = γa + γs - γas (2)式中:W as为沥青与集料粘附功,γa 为沥青表面能,γs为集料表面能,γas为沥青与集料接触面上的界面能 沥青与集料的界面自由能可用以下式子表示 γas = γa + γs -2(γa dγs d)^0.5-2(γa pγs p)^0.5(3)式中:γa d和γs d分别为沥青和集料的色散分量,γa p和γs p分别为沥青和集料的极性分量 根据Young方程,沥青与集料表面的接触角与其表面自由能和界面能之间满足以下关系: γa θ cos= γs - γas (4)式中:θ为沥青与集料间的接触角 根据Fowkers等分析可知,一种物质的表面能(γ)主要由极性分量和色散分量两部分组成,而极性分量包括Lewis酸(γ+)和Lewis碱(γ-),其关系如下式所示: γ = γd + γp = γd + 2(γ+γ-)^0.5(5)根据式子(2)~(5)得:

聚合物改性总结

零、绪论 聚合物改性的定义:通过物理和机械方法在高分子聚合物中加入无机或有机物质,或将不同类高分子聚合物共混,或用化学方法实现高聚物的共聚、接枝、嵌段、交联,或将上述方法联用,以达到使材料的成本下降,成型加工性能或最终使用性能得到改善,或使材料仅在表面以及电、磁、光、热、声、燃烧等方面赋予独特功能等效果,统称为聚合物改性。 聚合物改性的目的: 所谓的聚合物改性,突出在一个改字。改就是要扬长补短,要发扬和保留聚合物原有的优势,抑制和克服聚合物原有的缺点,并根据实际需要赋予聚合物新的性能。 聚合物改性的三个主要目的: ①克服聚合物原有的缺点,赋予聚合物某些高新的性能与功能 ②改善聚合物的加工工艺性能 ③降低材料的生产成本 总之,聚合物改性就是要在聚合物的使用性能、加工性能与生产成本三者之间寻求一个最佳的平衡点。 聚合物改性的意义: 1.新品种的开发越来越困难(已开发的品种数以万计,工业化的三百余种。资源限制、开发费用、环境污染) 2.使用性能的多样化、复杂化,要求材料有多种性能及功能,单一聚合物难以实现。 3.聚合物改性科学应运而生——获取新性能聚合物的简洁而有效的方法。 聚合物改性的主要方法: 共混改性;填充改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化学改性;表面改性 聚合物改性发展概况 几个重要的里程碑事件: 1942年,采用机械熔融共混法将NBR掺和于PVC之中,制成了分散均匀的共混物。这是第一个实现了工业化生产的聚合物共混物。 1948年,HIPS 1948年,机械共混法ABS问世,聚合物共混工艺获得重大进展。 二者可称为高分子合金系统研究开发的起点。 1942年,制成了苯乙烯和丁二烯的互穿聚合物网络(IPN),商品名为“Styralloy”,首先使用了聚合物合金这一名称。1960年,建立了IPN的概念,开始了一类新型聚合物共混物的发展。IPN已成为共混与复合领域一个独立的重要分支。 1965年,Kato研究成功OsO4电镜染色技术,使得可用透射电镜直接观察到共混物的形态,这一实验技术大大促进了聚合物改性科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堪称聚合物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1965年,热塑弹性体SBS、SIS问世,并用相畴(domain)理论加以解释。制得了在室温下具有橡胶的高弹性,塑料加工温度下可进行加工的新型材料,聚合物改性理论也获得重要进展。 一、共混 1.共混改性:①化学共混、物理共混、物理化学共混 物理共混(blend)就是通常意义上的“混合”,简单的机械共混; 物理/化学共混(就是通常所称的反应共混)是在物理共混的过程中兼有化学反应,可附属于物理共混; 化学共混则包括了接枝、嵌段共聚及聚合物互穿网络(IPN)等,已超出通常意义上的“混合”的范畴,而应列入聚合物化学改性的领域了。 ②根据物料形态分类:熔融共混、溶液共混、乳液共混 熔融共混是将聚合物组分加热到熔融状态后进行共混。优点:①原料准备操作简单。②熔融时,扩散对流作用激化,强剪切分散作用,相畴较小。③强剪切及热的作用下,产生一定数量的接枝或嵌段共聚物,促进体系相容性。 溶液共混是将聚合物组分溶于溶剂后,进行共混。 乳液共混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聚合物乳液进行共混的方法。

沥青与矿料的粘附性试验方法

沥青与矿料的粘附性试验方法 1.目的和适用范围 (1)沥青与矿料粘附性试验是根据沥青粘附在粗集料表面的薄膜在一定温度下,受水的作用产生剥离的程度,以判断沥青与集料表面的粘附性能。 (2)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沥青与矿料的粘附性及评定集料的抗水剥离能力。根据沥青混合料的最大集料粒径,对于大于13.2mm及小于(或等于)13.2mm的集料分别选用水煮法或水浸法进行试验,对同一种料源既有大于又有小于13.2mm不同粒径的集料时,取大于13.2mm水煮法试验为标准,对细粒式沥青混合料以水浸法试验为标准。 2.仪具与材料 本试验需要下列仪具与材料: (1)天平:称量500g感量不大于0.01g。 (2)恒温水槽:能保持温度80℃±1℃。 (3)拌和用小型容器:5mL。 (4)烧杯:100mL。 (5)试验架。 (6)细线:尼龙线或棉线、铜丝线。 (7)铁丝网。 (8)标准筛9.5mm、13.2mm、19mm各1个(也可用圆孔筛:10mm、15mm、25mm 代替)。 (9)烘箱:装有目动温度调节器。 (10)电炉、燃气炉。 (11)玻璃板:200mm x 00mm左右。 (12)搪瓷盘:300mm x 400mm左右。 (13)其他:拌和铲、石棉网、纱布、手套等。 3.适用于大于13.2mm粗集料的试验方法(水煮法) (1)准备工作 ①将集料用13.2mm、19mm(或圆孔筛15mm、25mm)过筛,取粒径13.2-19mm(圆孔筛15-25mm)形状接近立方体的规则集料5个,用洁净水洗净,置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然后放在干燥器中备用。 ②将大烧杯中盛水,并置加热炉的石棉网上煮沸。 (2)试验步骤 ①将集料逐个用细线在中部系牢,再置于105℃土5℃烘箱内1h。准备沥青试样。 ②逐个取出加热的矿料颗粒用线提起,浸人预先加热的沥青(石油沥青130℃-150℃、煤沥青100℃-110℃)试样中45s后,轻轻拿出,使集料颗粒完全为沥青膜所裹覆。 ③将裹覆沥青的集料颗粒悬挂于试验架上,下面垫一张废纸,使多余的沥青流掉,并在室温下冷却15min。 ④待集料颗粒冷却后,逐个用线提起,浸人盛有煮沸水的大烧杯中央,调整加热炉,使烧杯中的水保持微沸状态,但不允许有沸开的泡沫。 ⑤浸煮3min后,将集料从水中取出,观察矿料颗粒上沥青膜的剥落程度,评定其粘附性等级。 ③同一试样应平行试验5个集料颗粒,并由两名以上经验丰富的试验人员分别评定后,取平均等级作为试验结果。 4.适用于小于13.2mm粗集料的试验方法(水浸法) (1)准备工作

改性PVC塑料生产车间集中供料系统设计

改性PVC塑料生产车间集中供料系统设计 系统结构 改性PVC产品的原材料大多数是由PVC粉、碳酸钙、稳定剂以及油类添加剂组成。改性PVC的生产过程是将2—3种PVC粉、碳酸钙、稳定剂按一定比例加入高速混合机种进行混合,原料在高速混合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在升高至100℃时加入油类添加剂混合均匀,最后进行挤出机造粒(如图1)。 由于生产不同牌号的PVC产品原材料种类不同,文章设计的(集中供料系统)全自动系统的设计目标为: 1.实现6种PVC粉、1种碳酸钙、稳定剂、8种油类添加剂的全自动计量及自动加入混合机。 2.该系统能够满足6条单线产能为1t/h生产线的自动配料任务。根据配料系统的设计目标,拟定出全自动配料系统(中央供料系统)的总架构(如图2)。

①.PVC粉和碳酸钙共计7种吨袋包装原材料,经人工投料站加入集中储料仓中。原料通过负压输送管网,将物料输送至各个机台的自动粉料机。自动分料机根据配方比例自动将物料加入高速混合机。 ②.油罐车将8种油类添加剂注入室外8个集中储油罐,储料罐将油泵至在厂房楼顶设置缓存罐。缓存罐通过重力补油的方式加入增重式油称,通过增重式油称实现油类添加剂的自动添加。 ③.稳定剂的批次添加重力在2-5kg左右,通过人工分料站分称并包装喷印条形码。在机台进行条形码扫描确认后,通过自动加料机(中央供料系统)自动将稳定剂加入高混机。

尼嘉斯PVC粉体输送供料系统案例 集中供料系统 根据系统设计目标,集中供料系统主要实现6种PVC粉和碳酸钙按配方比例自动加入高混机。集中供料系统需要满足6条产能1t/h的生产线原料自动配料。由于生产订单多种多样,配方物料比例变化较大,所以单一物料的输送配料量目标设计为6t/h。设置采用7个容积为6000L不锈钢铜集中储料仓,吨袋原料投入人工投料站后,采用连续负压输送的方式加入集中储罐中(如图3)。

聚 合 物 改 性

聚合物改性 聚合物定义:聚合物即高分子化合物,所谓的高分子化合物,就是指那些由众多原子或原子团主要以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相对分子量在一万以上的化合物。 聚合物改性通过物理与机械的方法在聚合物中加入无机或有机物质,或将不同种类聚合物共混,或用化学方法实现聚合物的共聚、接枝、交联,或将上述方法联用、并用,以达到使材料的成本下降、成型加工性能或最终使用性能得到改善,或在电、磁、光、热、声、燃烧等方面被赋予独特功能等效果,统称为聚合物改性。 聚合物改性的方法总体上分为: 物理方法化学方法表面细分:共混改性、填充改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化学改性、表面改性、 共混改性:两种或者两种以上聚合物经混合制备宏观均匀材料的过程。可分为物理、化学共混。 填充改性:向聚合物中加入适量的填充材料(如无机粉体或者纤维),以使制品的某些性能得到改善,或降低原材料成本的改性技术。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又称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就就是以有机聚合物为基体,纤维类增强材料为增强剂的复合材料。 化学改性:在改性过程中聚合物大分子链的主链、支链、侧链以及大分子链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的一种改性方法。原理:主要靠大分子主链或支链或侧基的变化实现改性。改性手段有:嵌段、接枝、交联、互穿网络等特点:改性效果耐久,但难度大,成本高,可操作性小,其一般在树脂合成厂完成,在高分子材料加工工厂应用不多。 表面改性:就是指其改性只发生在聚合物材料制品的表层而未深入到内部的一类改性。 特点:性能变化不均匀种类:表面化学氧化处理,表面电晕处理,表面热处理,表面接枝聚合,等离子体表面改性等适应于只要求外观性能而内部性能不重要或不需要的应用场合,常见的有:表面光泽,硬度,耐磨、防静电等的改性。 接枝反应:以含极性基团的取代基,按自由基反应的规律与聚合物作用,生成接枝链,从而改变高聚物的极性,或引入可反应的官能团。 官能团反应:可以发生在聚合物与低分子化合物之间,也可发生在聚合物与聚合物之间。可以就是聚合物侧基官能团的反应,也可以就是聚合物端基的反应 接枝共聚改性对聚合物进行接枝,在大分子链上引入适当的支链或功能性侧基,所形成的产物称作接枝共聚物。利用其极性或反应性可大大改善与其她材料组成的复合物的性能。 性能决定于:主链支链(组成,结构,长度以及支链数) 接枝共聚改性基本原理 方法:在反应性大分子存在下,将单体进行自由基、离子加成或开环聚合。 自由基化学上也称为“游离基”,就是指化合物的分子在光热等外界条件下,共价键发生均裂而形成的具有不成对电子的原子或基团。化学性质极为活泼,易于失去电子(氧化)或获得电子(还原),特别就是其氧化作用强 自由基接枝①烯烃单体在带有不稳定氢原子的预聚体存在下进行聚合,引发可通过过氧化物,辐照或加热等方法。机理:过氧化物引发剂或生长链从主链上夺取不稳定的氢原子,使主链形成自由基,接枝链与主链间的联接,就是通过主链自由基引发单体,或则通过与支链的重新结合而形成的。②在主链上形成过氧化氢基团或其它官能团,然后以此引发单体聚合。 链转移接枝:利用反应体系中的自由基夺取聚合物主链上的氢而链转移,形成链自由基, 进而引发单体进行聚合,产生接枝。 接枝效率=[已接枝单体质量/(已接枝单体质量+接枝单体均聚物质量)] * 100%

聚氨酯改性防腐涂料

聚氨酯改性防腐涂料 【产品说明】 这是一种高效钢结构防护涂料,有效成分为高分子羟基丙烯酸、聚酯聚合物、聚氨酯组成。 【设计用途】 多种机械、设备、化工、环保、冶金行业钢结构设施等钢结构设施及输油输气输水管道、煤气柜等作原有结构修补和新建结构防腐系统。 涂膜具有优良附着力,对钢和镀锌钢、轻金属均有优异的粘结强度。 优良的耐干湿交替性和耐润滑油、优良的三防性能和耐湿热性能。 涂膜干燥快,耐水、耐酸碱盐。 物理机械性能较好,漆膜可低温烘烤。 该类型涂料常温自干,适合没有烘干设备的工厂和现场钢结构。 不适合暴露在高浓度的酸、碱、油品、长时间浸渍水环境中。 其中 hairun 6031各色室内磁漆,双组份包装 hairun 6032少数几种惰性色室外磁漆(灰白黑红绿黄),双组份包装 hairun 6033闪光银、非闪光银、金属色磁漆,双组份包装 hairun 6034各色高光室内磁漆,双组份包装 其它可以覆涂的产品及对本产品的适用持有怀疑,请咨询技术部门。 【基本数据】 最小用量 理论用量 推荐干膜厚度理论涂布率 指触干 重涂间隔 完全固化 闪点 贮存稳定性 颜色及外观适用期, h 干燥时间,h 0.06-0.08kg/m2/道 不足以形成有效的体系,膜厚可按需调整,但会改变用量和影响干燥。约0.14-0.16kg/m2 约35μm×2道 约7.1m2/kg/道(9.2m2/L/道) 必须考虑适当的损耗系数。 ≤0.2h 最少24h ,最多48h(越期应磨粗表面,必要时使用雾层环氧过渡层) 24h-7d ≥23℃ 阴凉干燥处密闭贮存至少12个月,此后应在实施质量检查后再使用。更长的储存期会影响涂料的施工性及银粉面漆的纯度和亮度。 储存期间应远离热源、火源、强氧化剂,避免接触水汽。 符合标准或指引色,色差在允许范围,漆膜平整 ≥8 表干≤4;实干≤24

各类防水材料产品介绍 (2)

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1、产品简介 弹性体(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以优质沥青添加苯乙烯,一丁二烯,一苯乙烯(SBS),热塑性,弹性体树脂作改性材料,经特殊工艺配制成高聚物改性沥青材料,中置增强胎体,外覆盖多种表面材料共同构成。 2、产品特点 优异的耐低温性能,特别适用于寒冷地区使用。具有良好的耐候性,抗拉性,延伸性高,耐磨性能好,施工性能优异。 3、适用范围 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屋面,地下室,隧道,地下综合管廊,水利等工程的防水,防潮,防渗。 图表 1 产品基本性能表

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聚酯胎防水卷材 1、产品简介 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聚酯胎防水卷材是以合成橡胶、树脂、沥青等为基料,以增塑剂、增粘剂及无机填料为辅料,采用聚酯毡为胎体,以聚乙烯膜、丙纶布、铝箔、石英砂、矿物粒料(片)为表面材料(或双面自粘型),粘接面采用防粘隔离层经特殊工艺制作的自粘防水卷材。 2、产品特点: (1)具有粘接性能强、延伸性能好、自愈性能强、高低温性能稳定等优点; (2)表面材料的多样化能符合各种观感的要求; (3)材料稳定性能好,具有很好的耐腐蚀性,使用寿命长; (4)优异的抗拉性能,能适应基层的变形或开裂而不会出现卷材撕裂; (5)冷施工操作安全、简便,对环境无污染。特别适用于不允许采用明火施工的场合。 3、适用范围: 地下室、地铁、隧道、车库、水池、屋面等。 4、性能指标:(执行标准GB/T 23441—2009)

非沥青基预铺式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 1、产品简介 预铺式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非沥青)是专门针对地下工程需用预铺法施工的工程部位而研发的一种性能优越的多层复合防水材料,其主要由高密度聚乙烯(HDPE)片材、高分子自粘胶膜和有特殊性能要求的表面颗粒保护层组成。后浇混凝土在初凝前,混凝土在重力作用下与卷材自粘胶层慢慢的产生交联啮合,在水泥固化过程中产生物理吸附和卯榫作用,使得卷材与后浇混凝土牢牢地粘接在一起,不易脱开。 2、产品特点 (1)力学性能:材料强度大,延伸率高,耐冲击、耐穿刺、耐划伤; (2)粘结性能:高分子自粘胶膜层拥有优异的粘结性能,采用预铺反粘法与后浇结构主体形成满粘防水构造,不留窜水隐患; (3)耐老化性能:优异的抗UV老化、热老化性能; (4)耐海洋环境侵蚀性能:耐盐碱,抗氯离子渗透; (5)耐久性能:在常见的无机、有机酸、碱、盐、有机溶剂及微生物环境下HDPE均能保持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使用寿命长; (6)环保性能:绿色建材,对地下水环境无污染。 3、适用范围: 地下室底板、侧墙、顶板、屋面、地下综合管廊、地铁、隧道等防水工程。

沥青与粗集料的粘附性试验作业指导书

沥青与粗集料的粘附性试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检验沥青与粗集料表面的粘附性及评定粗集料的抗水剥离能力。对于最大粒径大于13.2mm的集料应用水煮法,对最大粒径小于或等于13.2mm的集料应用水浸法进行试验。对同一种料源集料最大粒径既有大于又有小于13.2mm不同的集料时,取大于13.2mm水煮法试验为标准,对细粒式沥青混合料应以水浸法试验为标准。 2、仪具与材料 2.1天平:称量500g,感量不大于0.01g。 2.2恒温水槽:能保持温度80℃±1℃。 2.3拌和用小型容器:500ml。 2.4烧杯:1000ml。 2.5试验架。 2.6细线:尼龙线或棉线、铜丝线。 2.7铁丝网。 2.8标准筛:9.5mm、1 3.2mm、19mm各1个。 2.9烘箱:装有自动温度调节器。 2.10电炉、燃气炉。 2.11玻璃板:200mm×200mm左右。 2.12搪瓷盘:300mm×400mm左右。 2.13其它:拌和铲、石棉网、纱布、手套等。

3、水煮法试验 3.1准备工作 3.1.1将集料过13.2mm、19mm的筛,取粒径13.2mm—19mm 形状接近立方体的规则集料5个,用洁净水洗净,置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然后放在干燥器中备用。 3.1.2将大烧杯中盛水,并置加热炉的石棉网上煮沸。 3.2试验步骤 3.2.1将集料逐个用细线在中部系牢,再置105℃±5℃烘箱内1h。按本规程T0602的方法准 备沥青试样。 3.2.2逐个取出加热的矿料颗料用线提起,浸入预先加热的沥青(石油沥青130℃—150℃)(煤沥青100℃—110℃)试样中45s后,轻轻拿出,使集料颗粒完全为沥青膜所裹覆。 3.2.3将裹覆沥青的集料颗粒县挂于试验架上,下面垫一张纸,使多余的沥青流掉,并在室温下冷却15min。 3.2.4待集料颗粒冷却后,逐个用线提起,浸入盛有煮沸水的大烧杯中央,调整加热炉,使 烧杯中的水保持微沸状态,(如图1c和b),但不允许有沸开的泡沫,如图1a。 3.2.5浸煮3min后,将集料从水中取出,观察矿料颗粒上沥青膜的剥落程度,并按表1评定其粘附性等级。

改性塑料和回料的区别

改性塑料和再生回料的区别 塑料改性方法: 1.填充改性:通过在塑料中添加一定量的填料可有效降低塑料生产成本,[2] 2.共混改性:性质相近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高分子化合物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高分子共混物。 3.共聚改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体发生聚合反应得到一种共聚物, 如: 性能可以改良为:导电塑料、抗静电、抗寒、耐光、抗UV、合金塑料、阻燃树脂、增韧改性、耐磨塑料、耐高低温塑料。

回过头不再讲讲再生料,那么什么是再生料呢? 再生料一般都是化工产品的回收再利用而产生的,通过某种加工手段,制造出各种相对应的产品,产品需求不同,再生料的属性也就不同,这样就可以利用再生料制造出不同的产品,因为世界资源的问题。使用再生料的用户越来越多,塑料产品制造商也越来越青睐与再生料的使用。再生料根据材料不同,有很多分类,一般以塑料再生料最多,再生塑料颗粒是根据使用的原料不同,以及加工生产出来的再生塑料颗粒的特点来区分等级,一般分为一级再生塑料颗粒、二级再生塑料颗粒、三级再生塑料颗粒。 1.再生料――塑料成型加工中的边角料或其他来源的废塑料,经过适当的处理而 使其能再用于制造质量较低的制品的物料。 2.再生塑料――以再生料为基材的塑料。 3.水口料――指注塑制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流道、边角和不合格产品所形成的废料。 4.机头料――指挤出制品生产过程中的泄漏料或者过渡料以及注塑机打空时的清膛料。 5.副牌料――塑料原料在合成过程中因为更换牌号或品种而产生的部分性能不合格的塑料原料 缺点:再生塑料的耐热性能等较差,易于老化。材料不稳定,色质也有差异,环保也不确定,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 所以改性料和再生料是有本质的区别的,好多客户朋友误认为改性塑料价格便宜就是再生料做的,现在明白了吧。

辅料改性

药用辅料改性的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对药用辅料改性的方法、检测指标、评价方法做了简单论述。此外对其发展前景也做了一定的探讨。 关键词:辅料改性检测指标评价方法发展前景 药物制剂是由主药、辅料及工艺组合而成的最终产品,辅料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分。辅料的质量、性能对制剂的质量至关重要,辅料的发展更是新制剂和新剂型发展的基础。国际药用辅料协会(Inter-national Pharmaceutical Excipients Committee,IPEC)将辅料的功能概括为:在给药系统的生产过程中起辅助作用;保护、支持、加强药品的稳定性、生物利用度或病人的依从性;有助于药品的鉴别;增强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或药品在储存及使用过程中的其他特性。所以,辅料的安全性以及质量的优劣会极大地影响制剂在人体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1]。我国辅料一直处于品种规格少质量差,检测手段落后的状况。我国也缺乏全面、新颖的资料,专著更为少见[2]。因此,辅料改性成为近年来热门的话题。 1.辅料改性的方法 1.1物理法 药物粉体表面物理改性处理技术是指采用喷雾干燥、流化床、机械混合、粉末沉积、机械磨压等技术对药物粉体表面进行微囊化、表面球形化、粒子复合处理等修饰加工,使粉体的 表面物理性质如形貌、表面电势、表面吸附、表面吸湿性、应力状态等发生变化,有目的的 改变提取物粉体吸湿性强、荷电性强、黏性大、流动性差等不良物理特性,满足后续制剂成 型工艺及制剂质量要求的需要[3]。粉体又称微粉,作为固体细小粒子的集合体,是固体制剂的 最基本单位。制剂过程从原料粉碎到制剂成型无不与粉体有关。粉体表面改性是指用物理、化学方法对粒子表面进行处理,有目的地改变粒子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如表面原子层结构和官能团、表面疏水性或亲水性、电性、化学吸附和反应特性等[4]。 1.2化学法 壳聚糖分子链上与化学性质相关的功能基团包括氨基葡萄糖单元上的6 位伯羟基、3 位仲羟基和2位氨基或乙酰氨基以及糖酐键。其中糖酐键比较稳定, 不易断裂, 也不与其他羟基形 成氢键, 乙酰氨基化学性质稳定, 但参与氢键形成。因此, 通常壳聚糖的化学反应只涉及到两个羟基和氨基。近年来, 通过对壳聚糖进行改性研究, 形成了多种衍生物产品,拓宽了壳 聚糖的应用领域。目前关于壳聚糖的改性研究主要包括酰基化、羧基化、烷基化、酯化、西佛碱形成和交联等。但以上的改性大都未采取有效的选择性反应, 由于壳聚糖上羟基和氨基都具有反应活性, 因此得到的往往是在不同位置均有可能发生反应的各种衍生物的混合物,其性质研究也多是宏观的应用效果研究, 对其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难以作出深入的分析 探讨,对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及应用造成了不便。因此有必要对壳聚糖进行一些选择性反应, 得到位置较为明确的壳聚糖衍生物。以下将分别对各种改性反应的情况及衍生物的应用进行总结, 并特别关注在壳聚糖结构上进行明确位置改性的方法[5]。 1.2(1)羧基化反应 氯代烷酸或乙醛酸可以与壳聚糖上的羟基或氨基进行反应, 得到相应的羧基化壳聚糖衍生物, 研究最多的是羧甲基化反应。羧甲基壳聚糖因其良好的水溶性和绿色环保性, 在环保水处理、医药和化妆品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6-8]。毒理学研究表明, 羧甲基壳聚糖无任何毒副作用, 在医药上可作为免疫辅助剂, 具有抗癌作用而不损伤正常细胞; 具有促细 胞生长、抗心律失常等生物活性; 对金属离子如Ca2+ 、Fe2+ 、Zn2+ 等有配位作用, 是制 备微量元素补剂的理想配体; N, N- 二羧甲基壳聚糖磷酸钙可用于促进损伤骨头的修复、再生; N, O- 羧甲基壳聚糖可以防止心脏手术后心包黏连, 对玉米氮代谢、蛋白质合成与积累具有明显的生理调节作用。氯代烷酸与壳聚糖反应可以在羟基和氨基上发生, 吴刚等采用多

聚合物改性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本科课程教学大纲(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分册) 机电信息系编印 二〇一四年十月

目录 《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1)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13) 《机械制造基础C》课程教学大纲 (21) 《有机合成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28) 《工程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34)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39)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52)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65) 《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78) 《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87) 《高分子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97) 《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103) 《聚合物流变学》课程教学大纲 (109) 《膜分离材料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14) 《聚合物合成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118) 《聚合物成型加工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122) 《涂料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27) 《高分子先进合成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132) 《功能高分子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137) 《聚合物改性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42)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146) 《模具材料与强化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51) 《粘合剂》课程教学大纲 (156) 《专业外语》课程教学大纲 (161) 《塑料模具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166) 《专业实习》教学大纲 (171) 《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173) 《塑料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196)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198) 《学科基础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201) 《专业综合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210) 《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 (212)

PC改性料技术及市场分析

PC改性料技术及市场分析 4.1 通用料 1、玻纤增强PC PC综合性能优良,但耐疲劳强度较低,容易产生应力开裂,缺口敏感性高,耐磨性较差,不适合应用于冷热频繁交变场所或冲击类动力工具外壳。经玻纤增强改性后,PC树脂机械强度大幅提高,耐疲劳性能明显改善,缺口敏感性降低,尺寸稳定性优良,可作为电子电器零件、汽车零部件、电动工具外壳、体育器材等用品的优质原材料。 玻纤增强PC是PC改性料的主要产品之一,Sabic、Bayer、Teijin、Dow等跨国公司均有系列成熟产品,国内金发、上海锦湖日丽等知名改性公司亦有系列产品出售。总体来看,按玻纤含量划分主要可分为10%、15%、20%、30%四个规格,根据阻燃类别可分为环保阻燃、无卤阻燃两大类,阻燃等级以1.5mmV0为主。根据产品等级划分,进口产品价格范围一般在20000~30000元/吨左右,国产大厂料以新料为主,报价略低,小企业则以回料为主,报价较低。 2、通用PC/ABS合金 通用PC/ABS合金综合了PC和ABS的优良性能,既可降低PC的熔体粘度,改善加工性能,减少制品内应力和冲击强度对制品厚度的敏感性,又提高了ABS 的耐热性和力学强度。因综合性能优良,通用PC/ABS合金在各行各业获得广泛应用,市场份额相对较大,主要应用于汽车零部件、手机、家电、OA设备、数码产品、体育器材等领域。 目前Sabic、Bayer、Dow、Teijin等跨国公司均有系列成熟产品出售,Sabic 产品规格齐全,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国内知名改性公司,如广州金发、上海锦湖日丽、上海普利特、浙江俊尔、深圳科聚、广州银禧等企业也均有成熟系列产品,产品质量差异较小。根据应用领域的差异,产品可进一步细分为高冲击、超高流动、高流动、耐热、高耐热等数个规格,根据产品规格划分,进口产品价格范围一般在22000~28000元/吨左右,国产大厂料以新料为主,报价相对较低。 3、环保阻燃PC/ABS合金 环保阻燃PC/ABS合金曾是阻燃PC/ABS合金的主力产品,但受制于国际RoHS、REACH等环保法规指令约束,市场逐步萎缩,主要应用于电子电器、汽

聚合物改性(完整版)

聚合物改性的目的、意义;聚合物改 性的定义、改性的方法(大分类和小分类) 答:改性目的及意义:①改善材料的某些物理机械性能②改善材料的加工性能③降低成本④赋予材料某些特殊性能、获得新材料的低成本方法⑤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增加其附加值的最适宜的途径⑥调整塑料行业产品结构、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最常采用的途径 聚合物改性的定义:通过各种化学的、物理的或二者结合的方法改变聚合物的结构,从而获得具有所希望的新的性能和用途的改性聚合物的过程改性的方法:①化学改性:a、改变聚合物的分子链结构b、接枝、嵌段共聚、互穿聚合物网络、交联、氯化、氯磺化等②物理改性:a、改变聚合物的高次结构b、共混改性、填充改性、复合材料、表面改性等 1.化学改性(改变分子链结构)和 物理改性(高次结构)的本质区 别 答:化学改性—改变聚合物分子的链结构物理改性—改变聚合物分子的聚集状态 2.共混物和合金的区别 答:共混(指物理共混)的产物称聚合物共混物。高分子合金:不能简单等同于聚合物共混物,高分子合金---指含多种组分的聚合物均相或多相体系,包括聚合物共混物、嵌段和接枝共聚物,而且一般言,高分子合金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工业上称:塑料合金。 3.共混改性的分类(熔融、溶液、 乳液、釜内) 答:分类一:化学方法:如接枝、嵌段等;--化学改性 物理方法:机械混合、溶液混合、胶乳混合、粉末混合---混合物理-化学方法---反应共混 分类二:熔融共混:机械共混的方法,最具工业价值,是共混改性的重点;溶液共混:用于基础研究领域,工业上用于涂料和黏合剂的制备;乳液共混:共混产品以乳液的形式应用;釜内共混:是两种或两种以上聚合物单体同在一个反应釜中完成其;聚合过程,在聚合的同时也完成了共混。 4.共混物形态研究的重要性 5.共混物形态的三种基本类型(均 相、海-岛、海-海) 答:均相体系:一般本体聚合、溶液聚合才形成 均相体系 非均相体系:①海-岛结构:连续相+分散相(基体)②海-海结构:两相均连续,相互贯穿 6.相容性对共混物形态结构的影响答:①在许多情况下,热力学相容性是聚合物之 间均匀混合的主要推动力;良好的相容性是聚合 物共混物获得良好性能的重要前提。两种聚合物 的相容性越好就越容易相互扩散而达到均匀的混合,过渡区也就宽广,相界面越模糊,相畴越 小,两相之间的结合力也越大。 ②两种聚合物完全不相容,两种聚合物链段之间 相互扩散的倾向极小,相界面很明显,其结果是 混合较差,相之间结合力很弱,共混物性能不 好。为改进共混物的性能需采取适当的工艺措 施,例如采取共聚-共混的方法或加入适当的增容剂 ③两种聚合物完全相容或相容性极好,这时两种 聚合物可相互完全溶解而成为均相体系或相畴极 小的微分散体系。 7.与形态有关的要素 答:A:分散度和均一性----主要针对“海-岛”两相 体系提出的 分散度:指两相体系中分散相物料的破碎程度, 常用分散相颗粒的大小和平均粒径来表示; 均一性:分散相物料分散的均匀程度,亦即分散 相浓度的起伏大小 B:相界面:分散相与连续相之间的交界面,界面强度的大小对共混物性能有关键的影响,是共混 研究的热点 8.应力-应变曲线的影响因素 答:温度、材料的性能、外力、拉伸速率、拉伸 时间

塑料改性手段讲解

塑料改性 一什么是改性塑料? 在通用塑料和工程塑料的基础上,通过物理、化学、机械等方式,经过填充、共混、增强等加工方法,改善塑料的性能或增加功能,对塑料的阻燃性、强度、抗冲击性、韧性等机械性能得到改善和提高,使得塑料能适用在特殊的电、磁、光、热等环境条件下。 二塑料改性技术的应用范围 从原料树脂的生产到多种规格及品种的改性塑料母料的生产;应用于几乎所有的塑料制品的原材料与成型加工过程中。 塑料改性的应用范围很广泛,几乎所有塑料的性能都可通过改性方法得到改善。如塑料的外观、透明性、密度、精度、加工性、机械性能、化学性能、电磁性能、耐腐蚀性能、耐老化性、耐磨性、硬度、热性能、阻燃性、阻隔性等方面。为了降低塑料制品的成本、改善性能、提高功能,都离不开塑料改性技术。 三塑料改性方法 物理改性:原则上不发生化学反应,主要是物理混合过程。在物理改性过程中往往也伴随有化学反应的发生。 化学改性:在聚合物分子链上通过化学方法进行嵌段共聚、接枝共聚、交联与降解等反应,或者引入新的官能团而形成特定功能的高分子材料。 四塑料主要改性技术手段 1.填充 通过给普通塑料加入无机矿物(有机)粉末,改善塑料材料的刚性、硬度、耐热性等性能。填充剂种类繁多,其特性也极复杂。 塑料填充剂(filler for plastics)的作用:提高塑料加工性能、改进物化性质、增加容积、降低成本。 塑料增量填充剂应具备的特性: (1)化学性质不活泼,呈惰性,不与树脂及其他助剂发生不良反应; (2)不影响塑料的耐水性、耐化学药品性、耐候性、耐热性等;

(3)不降低塑料的物理性能; (4)可以大量填充; (5)相对密度小,对制品的密度影响不大; (6)价格相对低廉。 2.增强 1)措施:通过在加入玻璃纤维、碳纤维等纤维状物质。 2)效果:可以明显改善材料的刚性、强度、硬度、耐热性, 3)不良影响:但很多材料会导致表面不良和韧性明显降低。 4)增强原理: ? 增强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模量; ? ? 树脂具有许多固有的优良物理、化学(耐腐蚀、绝缘、耐辐照、耐瞬时高温烧蚀等)和加工性能; ? ? 树脂与增强材料复合后,增强材料可以起到增进树脂的力学或其他性能,而树脂对增强材料可以起到粘合和传递载荷的作用,使增强塑料具有优良性能。 ? 3.增韧 有较多的材料韧性不够、太脆,可以通过加入韧性较好的材料或者超细无机材料,增加材料韧性和低温使用性能。 增韧剂:为了降低塑料硬化后的脆性,提高其冲击强度和延伸率而加入树脂中的一种添加剂。

聚合物改性期末复习题

聚合物改性期末复习题一填空题: 1 高分子聚合物的改性方法多种多样,总体上可划分为共混改性、填充改性、复合材料、化学改性、表面改性几大类。 2 广义的共混包括物理共混、化学共混和物理/化学共混。 3 第一个实现工业化生产的共混物是1942年投产的聚氯乙烯与丁腈橡胶的共混物。 4 1964年,四氧化锇染色法问世,应用于电镜观测,使人们能够从微观上研究聚合物两相形态,成为聚合物改性研究中的重要里程碑。 5 共混改性的方法又可按共混时物料的状态,分为熔融共混、溶液共混、乳液共混等。 6 通常所说的机械共混,主要就是指熔融共混。 7 共混物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但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均相体系、“海-岛结构”两相体系和“海-海结构”两相体系。 8 在共混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破碎”与“凝聚”这两个互逆的过程。当集聚过程与破碎过程达到动态平衡时,分散相粒子的粒径达到一个平衡值,这一平衡值称为“平衡粒径” 9 塑料大形变的形变机理,包含两种可能的过程,其一是剪切形变过程,其二是银纹化过程。 10 塑料基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脆性基体,以PS、PMMA为代表;另一类是准韧性基体,以PC、PA为代表。

11 对于脆性基体,橡胶颗粒主要是在塑料基体中诱发银纹;而对于有一定韧性的基体,橡胶颗粒主要是诱发剪切带。 12 两阶共混历程的关键是制备具有海-海结构的中间产物,这也是两阶共混不同于一般的“母粒共混”的特征所在。 13 相容剂的类型有非反应性共聚物、反应性共聚物等,也可以采用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 14 聚合物共混物,从总体上来说,可以分为以塑料为主体的共混物和以橡胶为主体的共混物两大类。 15 在PVC硬制品中添加CPE,主要是起增韧改性的作用;而在PVC软制品中添加CPE是用作增塑剂,以提高PVC软制品的耐久性。 16 为改善共混体系的透光性,通常有两种可供选择的途径,其一是使共混物组成间具有相近的折射率;其二是使分散相粒子的粒径小于可见光的波长。 17 用在PVC制品中的ACR有两种类型,其一是用作加工流动改性剂的;其二是用作抗冲改性剂的。 18 共混性热塑性弹性体的形态,是以橡胶为分散相,塑料为连续相。 19 碳酸钙是用途广泛而价格低廉的填料,因制造方法不同,可分为重质碳酸钙和轻质碳酸钙。 20 热固性树脂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大多以玻璃纤维作为增强材料,所以俗称玻璃钢。 21 在橡胶工业中,炭黑是用量最大的填充剂和补强剂。 22 接枝共聚物有一个主要特征是,容易和它们相应的均聚物共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