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唑啉制备

咪唑啉制备
咪唑啉制备

1、咪唑啉型表面活性剂的的合成方法

咪唑啉的合成通常采用脂肪酸和多元胺为原料。这一合成方法在国内外文献中有较多的介绍,合成工艺过程为:

上述合成工艺路线已比较成熟。合成过程中的脱水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1)真空法: 在该法中反应物在较低压强下混合加热,进行第一次脱水后, 再升温降压,除去水分,

并完成第二步脱水。

(2)溶剂法: 本方法以甲苯或二甲苯为携水剂, 第一次脱水在常压下进行,通过携水剂与水共沸,

将水从反应容器中带出, 从而推动脱水反应进行。第一次脱水完成后, 再减压升温进行第二次脱水。

真空法和溶剂法均可通过测量反应出水量和产品酸值来确定反应的终点.

用于油田注水的缓蚀剂主要是咪唑啉及其衍生物的改性产品,通过对咪唑啉及其衍生物的改性,开发出针对油田注水水质特点,能有效控制油田中H2S、CO2、O2、微生物等腐蚀因素的缓蚀剂。

咪唑啉衍生物及其改性产品合成工艺路线主要有两条: 乙氧基化反应和季铵化反应。(1)聚氧乙烯环烷酸咪唑啉的合成(乙氧基化反应):咪唑啉与环氧乙烷反应生成聚氧乙烯环烷酸咪唑啉;(2)咪唑啉季铵盐的合成(季铵化反应)]:咪唑啉与氯化苄反应生成咪唑啉季铵盐。

建华等以多乙烯多胺、油酸、氯化苄、氯乙酸、无水乙醇等为原料,在不同工艺条件和原料配比下,合成了一系列咪唑啉衍生物缓蚀剂。朱驯等以环烷酸、二乙烯三胺、氯化苄为原料,合成了环烷基咪唑啉衍生物。

下面介绍几种咪唑啉衍生物的合成:

一、系列羧酸型咪唑啉磷酸酯(MP)的合成:

性能特点:临界胶束浓度( CMC =17~ 24 mmo l/L ) 和最低表面张力( CCMC = 27 ~ 28mN /m )低、发泡力强、泡沫稳定性高、润湿性能好(以MP1006最优)、乳化能力强(其中MP1008和MP1006尤为突出)。MP系列对皮脂和碳黑两种污布的去污性能也明显优于T - C6和LC, 和T - C6一样在玻璃表面上具有优异的易冲洗性能。MP1008与T -C6相比, 具有更优异的水溶助长性。MP1010还具有良好的增溶性和缓蚀性, 可以作为一种优异的增溶剂和缓蚀剂。因此, MP系列是一类性能优异的表面活性剂, 在日化、水处理和石油等行业有广阔应用前景。

合成方法:

二、羧酸型咪唑啉两性表面活性剂

按照结构中阴离子部分不同,咪唑啉两性表面活性剂又可以分为:羧酸型咪唑啉两性表面活性剂[57-60]、硫酸酯型咪唑啉两性表面活性剂[61,62]、磺酸型咪唑啉两性表面活性剂[63]和磷酸酯型咪唑啉两性表面活性剂[64,65]。其中羧酸型咪唑啉两性表面活性剂具有商业价值,应用也最为广泛,其合成反应如下:

上述反应中根据所用两性化试剂的不同可以分为氯乙酸钠法、氯乙酸--氯乙酸钠法及氯乙酸法。

(1)氯乙酸钠法[66]该法是两性化反应的经典方法,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对于该法的研究是当代研究工作的主流。早期的方法是使咪唑啉与氯乙酸钠反应之后蒸发浓缩除去副产物 NaCl,得到室温下是肥皂状的固体产物。由于制成固态产品在工艺上和使用时均有不方便之处,因此以后的文献大都制成液体产品。(2)氯乙酸法[67]该法使用氯乙酸省去了配置氯乙酸钠的步骤,而且转化率高达 98.2%,因此我们采用此法对进行两性化反应。(3)氯乙酸—氯乙酸钠法[68]即先使与咪唑啉等摩尔比的氯乙酸在90~95℃下反应。此时反应混合物的 pH 值降到 6~7。此后再向所得物料中快速加入等摩尔比的氯乙酸钠水溶液,然后再加 3molNaOH水溶液,继续反应至终点。

2、含吡啶的表面活性剂在油田化学中的应用

3、稳定粘土使用的表面活性剂

稳定粘土分防止粘土矿物膨胀和防止粘土矿物微粒运移两个方面。防止粘土膨胀可用,如胺盐型、季铵盐型、吡啶盐型、咪唑啉盐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防止粘土矿物颗粒运移可用的有含氟的非离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4、酸化措施使用的表面活性剂

为了提高酸化效果,一般在酸液中需加入多种添加剂。凡能同酸液配伍并易被地层吸附的表面活性剂,均可作为酸化缓速剂。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的脂肪胺盐酸盐、季铵盐、吡啶盐和两性表面活性剂中的磺酸盐化、羧甲基化、磷酸酯盐化或硫酸酯盐化的聚氧乙烯烷基苯酚醚等。有些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磺酸和它的烷基胺盐,可将酸液乳化在油中,产生油包酸乳状液,以此乳状液作为酸化工业液,亦起缓速作用。有些表面活性剂可作为乏酸助排剂,可作为助排剂的表面活性剂有胺盐型、季铵盐型、吡啶盐型、非离子型、两性及含氟表面活性剂等。

有些表面活性剂可作为酸化防淤渣剂,如油溶性表面活性剂,如烷基酚、脂肪酸、烷基苯磺酸、季铵盐等。因它们酸溶性不好,可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将它们分散在酸液中。压裂措施常施用于低渗透油田,就是用压力将地层压开,形成裂缝,并用支撑剂将裂缝支撑起来,减少流体流动阻力,达到增产增注目的。有些压裂液是用表面活性剂作为成分之一来配制的。

用作缓蚀剂的工业表面活性剂有烷基磺酸、烷基苯磺酸、全氟烷基磺酸的盐类,直链烷基胺盐类、季铵盐类、烷基吡啶盐类、咪唑啉及其衍生物的盐类、聚氧乙烯烷基醇醚类、聚氧乙烯二烷基丙炔醇、聚氧乙烯松香胺、聚氧乙烯十八胺以及聚氧乙烯烷基醇醚烷基磺酸盐,各种季胺基内盐,二(聚氧乙烯基)烷基及其衍生物的内盐。用于杀菌剂的工业表面活性剂有直链烷基胺盐类、季胺盐类、烷基吡啶盐类、咪唑啉及其衍生物的盐类、多种季铵内盐、二(聚氧乙烯基)烷基及其衍生物的内盐。

3、文献调研氟表面活性剂的生产工艺及应用

一、合成工艺

1电解法合成

2、调聚法

以全氟烷基碘为端基的调聚法

4、齐聚法

以四氟乙烯齐聚为例

二、在石油工业的应用

4、文献调研硅表面活性剂的生产工艺及应用

磺酸甜菜碱型硅表面活性剂,其合成路线如下:

二甲基硅油具有各种优异的特性,因此在工农业生产各部门,国防工业,科学研究及医疗卫生等部门,都得了极其广泛的应用。它广泛用于电气绝缘、脱模、消泡、阻尼、防震、滚压、防尘、防水、高低湿润等方面。

1、在机电工业中的应用:二甲基硅油广泛用在电机、电器、电子仪表上作为耐温、耐电弧电晕、抗蚀、防潮、防尘的绝缘介质、目前还用做变压器、电容器、电视机的扫描变压器的浸渍剂等。在各种精密机械、仪器及仪表中,用作液体防震、阻尼材料。二甲基硅油的消震性能受温度影响小,多用于具有强烈机械震动及环境温度变化大的场合下,使用的仪表如:飞机、汽车的仪表中。用于防震、阻尼、稳定仪表读数,还可作为液体弹簧,且于飞机的着陆装置中。

2. 作脱模剂:由于本品与橡胶、塑料、金属等的不粘性,又用做各种橡胶、塑料制品成型加工的脱模剂,及用于精密铸造中。用它做脱模剂不仅脱模方便,且使制品表面洁净、光滑、纹理清晰。

3、作消泡剂:由于本品表面张力小,且不溶于水,动植物油及高沸点矿物油中,化学稳定性好、又无毒,用作为消泡剂已广泛用于石油、化工、医疗、制药、食品加工、纺织、印染、造纸等行业中,只要加入10-100PPM的硅油就具有良好的消泡剂作用。

4. 做绝缘,防尘、防霉涂层:在玻璃、陶瓷器表面浸涂一层而二甲基硅油,并在250-300℃进行热处理后,可形成一层半永久性的防水、防霉和绝缘性的薄膜。用之处理绝缘器件,可提高器件的绝缘性能:用之处理光学仪器,能防止镜片、棱镜发霉;用之处理药瓶,能延长药品的保存期,并不使制剂因粘壁而损失;用之处理电影胶片的表面,可起润滑作用,减少摩擦,延长影片寿命。一、作润滑剂:本品适于做橡胶,塑料轴承、齿轮的润滑剂。也可做为在高温下钢材对钢的滚动磨擦,或钢与其它金属摩擦时的润滑剂,但由于在常温下甲基硅油润滑性能并不特别好,一般情况下,并不推荐做为常温下金属间的润滑剂。

5、作添加剂:本品可作许多材料的添加剂,如可作为油漆的增光剂,加少量硅油到油漆中,可使油漆不浮包、不起皱提高漆膜的光亮度,加少量硅油到油墨中,可提高印刷质量,加少量硅油到抛光油中(如汽车上光油),可增加光亮,保护漆膜,并有优良的防水效果。

6、在医疗卫生中的应用:;二甲基硅油对人体无生毒性,也不被体液分解,故在医疗卫生事业中,也被广泛应用。利用其消泡作用,制成了口服胃肠消胀片,及肺水肿消泡气雾剂等药用。在药膏中加入硅油,可提高药物对皮肤的渗透能力,提高药效。以硅油为基础油的某些膏药剂对烫伤、皮炎、褥疮等都有很好的疗效,利用硅油的抗凝血作用,可用其处理贮血器表面,延长血样贮存时间等。

7、其它方面:本产品在其它方面还有许多用途。如:利用其闪点高、无嗅、无色、透明且对人体无毒等特性,在钢铁、玻璃、陶瓷等工业和科研中,作为油浴或恒温器中的热载体。利用其抗切变性能好,可做液压油尤其是航空液压油。用其处理人造丝纺丝头,可消除静电,提高抽丝质量。在化妆品上加入硅油能提高对皮肤的滋润和保护作用等等。

咪唑啉说明书

咪唑啉说明书 杜磊化工一班 1010441111 中文名称:咪唑啉[1] 中文别名:间二氮杂环戊烯 英文名称:Imidazolidine 英文别名:imidazoline acetate; imidazolineacetate CAS号:504-74-5 分子式: C3H6N2 分子量: 72.109 性状:棕色膏状体 理化指标: 合成原理: 乙酸在高温下与二乙烯三胺反应生成乙烯酸咪唑啉。该反应分两步脱下进行,首先是乙酸与二乙烯三胺在高温下的缩合反应,分子间脱去一分子得到酰胺,然后酰胺在更高温度的作用下进一步分子内脱去一分子水形成咪唑啉五元环。其反应方程如下:

咪唑啉型表面活性剂的的合成方法: 咪唑啉的合成通常采用脂肪酸和多元胺为原料。这一合成方法在国内外文献中有较多的介绍,合成工艺过程为: 上述合成工艺路线已比较成熟。合成过程中的脱水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1)真空法: 在该法中反应物在较低压强下混合加热,进行第一次脱水后, 再升温降压,除去水分,并完成第二步脱水。 (2) 溶剂法: 本方法以甲苯或二甲苯为携水剂, 第一次脱水在常压下进行,通过携水剂与水共沸, 将水从反应容器中带出, 从而推动脱水反应进行。第一次脱水完成后, 再减压升温进行第二次脱水。 真空法和溶剂法均可通过测量反应出水量和产品酸值来确定反应的终点.用于油田注水的缓蚀剂主要是咪唑啉及其衍生物的改性产品,通过对咪唑啉及其衍生物的改性,开发出针对油田注水水质特点,能有效控制油田中H2S、CO2、O2、微生物等腐蚀因素的缓蚀剂。 咪唑啉衍生物及其改性产品合成工艺路线主要有两条: 乙氧基化反应和季铵化反应。 (1)聚氧乙烯环烷酸咪唑啉的合成(乙氧基化反应):咪唑啉与环氧乙烷反应生成聚氧乙烯环烷酸咪唑啉; (2)咪唑啉季铵盐的合成(季铵化反应)]:咪唑啉与氯化苄反应生成咪唑啉季铵盐。建华等以多乙烯多胺、油酸、氯化苄、氯乙酸、无水乙醇等为原料,在不同工艺条件和原料配比下,合成了一系列咪唑啉衍生物缓蚀剂。朱驯等以环烷酸、

咪唑啉缓蚀剂的研究资料

摘要 在许多化工生产中都要用到盐酸,或含氯化合物在适当的条件下也会生成盐酸,因此盐酸对化工设备引起的腐蚀是严重的、常见的。阻止金属腐蚀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有机缓蚀剂在抑制金属腐蚀上具有经济、高效、环保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化学清洗、工业用水、机械设备等工业领域,并成为工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防腐蚀材料。大多数有机缓蚀剂为吸附型缓蚀剂,它们会在金属表面吸附时会形成保护膜,可阻碍腐蚀介质与金属表面的接触,从而达到减缓金属腐蚀的目的。然而,有关缓蚀剂的缓蚀机理仍需深入研究,以期为设计开发新型缓蚀剂提供理论指导。 本论文以油酸咪唑啉为缓蚀剂,盐酸为腐蚀剂,研究碳钢在不同条件下制备的油酸咪唑啉中的腐蚀效果。同样的钢片在缓蚀剂中,改变条件,诸如:反应温度、缓蚀剂浓度、腐蚀剂浓度等,可以测出缓蚀剂能发挥出更好的缓蚀效果的条件,以帮助工业生产节约更多的缓蚀剂购买费用以及设备保养、维修费用。 经实验测定,合成咪唑啉缓蚀剂的最佳操作条件为反应温度150℃,反应时间2.5小时,胺酸比1.2:1。测定咪唑啉缓蚀剂缓蚀效果的条件为在pH值为6的水中,缓蚀剂加入量20mg/L,最大缓蚀率可达91.86%。在柴油中添加油溶性咪唑啉20mg/L时,最大缓蚀率为94.78%。 关键词:咪唑啉;腐蚀速度;缓蚀率 27

Abstract Hydrochloric acid was used in many chemical productions. Or chlorine- containing compound under the properly conditions will generate hydrochloric acid. So, the corrosion of chemical equipment caused by hydrochloric acid is serious, common. There are many ways to prevent metal from corrosion, but as an economic and effective technique to inhibit corrosion, organic corrosion inhibitor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various industrial departments, such as chemical cleaning, industrial water, mechanical equipment, which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industrial anti- corrosion material. Most organic corrosion can adsorb onto the metal surface and form a protective film, which block corrosive medium diffusion to metal surface, and thus slow down corrosion rate. However, the inhibition mechanism of inhibitor is still need to further research in order to guide designing newly-type inhibitor. In this paper, Oleic acid imidazoline is used to as a corrosion inhibitor and hydrochloric acid as etchant to make a study of carbon steel in oleic imidazoline corrosion the corrosion effectiveness which is prepared under the different conditions. At the same time, change the reaction conditions, such as: reaction temperature, concentration of the inhibitor, concentration of the etchant, and so on. This will help measure the inhibitors under which conditions can play a better inhibition effectiveness. In order to help industrial production to save more puechase costs of the inhibitor and the maintenance, maintenance costs of the equipment.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best operating conditions of prepared imidazoline are the ratio of amic amine to oleic acid is 1.2:1,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is 150℃, the reaction time is 2.5h from the experiment. Determination of the inhibition efficiency for imidazoline corrosion inhibitors at pH 6 in water, corrosion inhibitor dosage 20mg/ L, the maximum inhibition efficiency can be achieved 91.86%. Added to the diesel oil-soluble imidazoline 20mg/L, the maximum inhibition efficiency can be achieved 94.78%. Keywords: Imidazoline; Corrosion velocity; Inhibition efficiency 27

2十七烯基咪唑啉缓释剂的合成方法及评价

十七烯基咪唑啉缓释剂的合成方法及评价 1.<<十七烯基咪唑啉的制备及其缓蚀性能评价>> 【作者】江依义;陈宇;叶正扬;张昭;张鉴清 【摘要】以十七烯基咪唑啉产率及其缓蚀效率为指标设计正交实验,优选出最佳制备工艺路线。采用FTIR,MS-ESI谱和紫外吸收表征咪唑啉结构及产率,以失重法为主探讨其在盐酸溶液中对Q235钢的缓蚀效率与缓蚀剂浓度、酸浸温度、酸浸时间的关系,并用SEM表征Q235钢表面腐蚀形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十七烯基咪唑啉缓蚀剂在1 mol/L的盐酸腐蚀介质中对Q235钢具有优良的缓蚀性能。 【关键词】十七烯基咪唑啉;缓蚀效率;盐酸; 【所属期刊栏目】研究报告(2013年04期) 2.《十七烯基咪唑啉的紫外光谱法定量测定研究》 【作者】陈晓东;杨悦;郑安川;关卫省 【摘要】基于十七烯基咪唑啉的紫外光谱吸收特性的研究,建立了一种能快速、准确测定十七烯基咪唑啉含量的紫外光谱分析方法。将十七烯基咪唑啉溶解在无水乙醇溶液中,在235 nm处进行紫外光谱测定。操作简单,重现性好,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在样品溶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十七烯基咪唑啉标准溶液,回收率在97.6%~102.3%。线性范围为0.005~0.03 mg/mL,相关系数R2为0.999 8。 【关键词】十七烯基咪唑啉;紫外光谱;定量测定;回收率; 【所属期刊栏目】分析测试(2009年11期) 3.《温度对咪唑啉缓蚀剂成环程度及缓蚀性能的影响》 【作者】王霞;上官昌淮;陈玉祥; 【摘要】以二乙烯三胺和油酸为原料,在一定反应时间、不同反应温度下合成了系列咪唑啉缓蚀剂。应用红外、紫外分光光度计对合成缓蚀剂进行了分析鉴定,测定了不同反应温度下得到产物的酸值,并用电化学极化曲线法研究了产物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反应温度越高成环化越高,产物缓蚀性能越好,并且烷基酰胺化和烷基酰胺环化同时进行;极化曲线表明添加该缓蚀剂均可不同程度抑制阴阳极反应,属于混合型缓蚀剂。 【关键词】咪唑啉;缓蚀剂;成环;温度; 【所属期刊栏目】试验研究(2011年01期) 4.《咪唑啉化合物的合成及缓蚀性能研究》 【作者】孙山岚 【摘要】咪唑啉化合物因为能够与金属表面形成物理和化学双重吸附,有优秀的缓蚀效果。采用不同种类有机酸和有机胺合成系列咪唑啉化合物,考察咪唑啉化合物两个支链的结构变化对其缓蚀效果的影响,综合工业条件考虑后采用油酸和四乙烯五胺合成的油溶性XR1C型

咪唑啉类缓蚀剂的研究现状及其展望

咪唑啉类缓蚀剂的研究现状及其展望 高文宇2、陈新萍1, 2,高清河2 (1.大庆师范学院 2.大庆石油学院) [摘要]介绍了咪唑啉类缓蚀剂的制备、影响产物收率的几个主要因素并比较了不同咪唑啉衍生物的缓蚀性能,阐述了其缓蚀机理,最后介绍了咪唑啉类物质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关键词]咪唑啉;缓蚀机理;缓蚀性能;缓蚀剂Abstract: the preparation of imidzoline and some key factors of corrosion inhibition that influe nce it,were proposed. Expose the mechanism of co rrosion inhibition ,at last , introduce the curr ent situation of imidzoline and prospect its fut ure. Key words:imidzoline;mechanism of corrosion inhi bition ;inhibitor 前言 咪唑啉学名间二氮杂环戊烯,是白色针状固体或白色乳状液体 [1]。合成初期,咪唑啉主要应用于印染和纺织业,随着人们对它研究的逐步深入,发现咪唑啉在酸性条件下有十分优良的缓蚀性能,首次做为缓蚀剂使用是在1946年9月,是一种咪唑啉及其盐的碳氧化合物[2]。

我们所说的咪唑啉类缓蚀剂是以咪唑啉为中间体经过改性的咪唑啉类衍生物。用FTIR对咪唑啉类物质扫描发现其在1600㎝-1处具有较强的吸收峰,究其原因是有C=N 键的存在,这也是鉴别咪唑啉类物质的重要依据之一。现在,它是锅炉酸洗、油田水处理过程中常用的一种缓蚀剂。在美国各油田使用的有机缓蚀剂以咪唑啉类物质最大。 1.咪唑啉及其衍生物的合成 1.1咪唑啉及其衍生物的合成 咪唑啉一般由有机酸和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多乙烯多胺在有机溶剂中进行缩合反应得到。其反应式如下[3]: (1) 反应中所生成的水不利于反应进行。原因有二点:其一,从反应动力学角度,生成的水不利于反应向正方向进行,使反应速度减缓;其二,水的存在促使生成产物水解以及其他副反应的进行,导致产品纯度下降。所以合成咪唑啉类缓蚀剂首先需要脱水处理。一般脱水方法有两种: (1)真空法:在该法中反应物在较低压强下混合加热,进行第一次脱水后,程序升温降压除去水分,完成第二次脱水。

多肽合成常用试剂

多肽合成常用试剂(Reagents for Peptide Synthesis):

O-苯并三氮唑-N,N,N',N'-四甲基脲四氟硼酸酯(TBTU)英文名称:O-Benzotriazole-N,N,N',N'-tetramethyluronium tetrafluoroborate 分子式:C11H16BF4N5O 分子量:321.10 CAS号:125700-67-6 结构式: 理化性质:性状:白色结晶 纯度:≥98% 干燥失重:小于1.0% 熔点:大于205℃ N,N-二异丙基乙胺(简称DIPEA) 产品简介 一、理化性质: 别名:N,N-乙基二异丙胺(简称DIPEA) 英文名:N,N-Diisoproylethylamine 结构式:[(CH3)CH]2NCH2CH2 分子量:129.24 外观:无色液体 密度:0.742 沸点:128℃ 折射率:1.412

闪点:10℃ CAS号:7087-68-5 本产品溶于醇及其它多数溶剂,易挥发,呈碱性 二、质量标准 指标名称优级品一级品二级品 含量%≥99.599.098.0 二乙胺%≤0.020.030.05 水分%≤0.020.030.03 三、用途:N,N-二异丙基乙胺,是重要的有机化工中间体,其重要用途有以下几个方面: 1、重要的医药。农药中间体,可用来制造医药麻醉剂,农药除草剂等; 2、用作缩合剂,如用于胺。CO2和卤代轻缩合生成脲烷的反应中 3、用作催化剂,如用作高压条件下酯水解的催化剂;在苯基氯甲酸的水解或缩合中用作催化剂;在三氟苯存在下作为二氢呋喃芳基化的催化剂等。 四、包装 200L镀锌铁桶装,也可根据客户要求定做。 产品特征? 产品型号特级品 产品产量400吨/年 N-羟基苯并三氮唑(HOBT) N-羟基苯并三氮唑 英文名称:N-Hydroxybenzotriazole hydrate(HOBT) 分子式:C6H5N3O·H2O 分子量:135.13 CAS号:123333-53-9

经典合成反应实用标准操作

经典化学合成反应标准操作药明康德新药开发化学合成部编写

前言 有机合成研究人员在做化学反应经常碰到常规的反应手边没有现成的标准操作步骤而要去查文献,在试同一类反应时,为了寻找各种反应条件方法也得去查资料。为了提高大家的工作效率,因此化学合成部需要一份《经典合成反应标准操作》。在这份材料中,我们精选药物化学中各类经典的合成反应,每类反应有什么方法,并通过实际经验对每类反应的各种条件进行点评,供大家在摸索合成条件时进行比较。同时每种反应的标准操作,均可作为模板套用于书写客户的final report,这样可以大大节省研究人员书写final report的时间,也相应减少在报告中的文法错误。另外本版是初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根据需要修订这份材料。 药明康德新药开发化学合成部 2005-6-28

目录 1.胺的合成 a)还原胺化 b)直接烷基化 c)腈的还原 d)酰胺的还原 e)硝基的还原 f)叠氮的还原 g)Hoffman降解 h)羧酸通过Cris 重排 2.羧酸衍生物的合成 a)酰胺化的反应 b)酯化反应 c)腈转化为酯和酰胺 d)钯催化的插羰反应 e)酯交换为酰氨 3.羧酸的合成 a)醇氧化 b)酯水解 c)酰胺的水解 d)腈的水解 e)有机金属试剂的羰基化反应 f)芳香甲基的氧化

4.醛酮的合成 a)Weinreb 酰胺合成醛酮 b)醇氧化 c)酯的直接还原 d)有机金属试剂对腈加成合成酮 5.脂肪卤代物的合成 a)醇转化为脂肪溴代物 通过PBr3 转化 通过PPh3 与CBr4 转化 HBr直接交换 通过相应的氯代物或磺酸酯与LiBr交换、 b)醇转化为脂肪氯代物 通过SOCl2转化 通过PPh3 与CCl4 转化 HCl直接交换 c)醇转化为脂肪碘代物 通过PPh3 与I2 转化 通过相应的氯代物或磺酸酯与NaI交换 6.芳香卤代物的合成 a)Sandermyyer 重氮化卤代 b)直接卤代 c)杂环的酚羟基或醚的卤代 7.醇的合成 a)羧酸或酯的还原 b)醛酮的还原 c)卤代烃的水解

咪唑啉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咪唑啉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志 化学品中文名称:咪唑啉 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间二氮杂环戊烯 化学品英文名称:Imidazolidine 分子式:C3H6N2 分子量:72.109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90% CAS NO:504-74-5 第三部分:危险品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本品基本无毒。其浓溶液对皮肤有一定刺激作用。目前,未见职业中毒报道。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征: 有害燃烧产物: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第六部分:泄露应急处理 应急行动: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穿一般作业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处置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治 最高容许浓度:中国MAC:-- 最高容许浓度:前苏联MAC: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咪唑啉又称间二氮杂环戊烯

咪唑啉又称间二氮杂环戊烯,是含有两个互为间位的氮原子及一个双键的五元 杂环化合物。咪唑啉型缓蚀剂,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具有一个含氮的五元杂环,碳支链R和杂环上与 N 成键含有官能团的支链 R1(一般为酰胺官能团,胺基 官能团,羟基等)。 咪唑啉类缓蚀剂在酸洗中被广泛使用,它对碳钢等金属在盐酸中有优良的缓蚀 性能[1]。本试验是在以有机酸(苯甲酸、月桂酸)和多胺(二乙烯三胺、三乙 烯四胺)为原料合成咪唑啉的基础上,研究了咪唑啉季铵盐(IM)与阴离子表 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以及无机阴离 子Br-、I-的协同作用。通过实验结果比较,得到了一种缓蚀性能较好的复配型 缓蚀剂,然后找出了该新型缓蚀剂的最佳应用条件。 咪唑啉季铵盐缓蚀性能的测定 在5%的盐酸介质(50℃,6h)中对各合成样品进行缓蚀性能的测定。 1合成原料:苯甲酸、二乙烯三胺、氯化苄 2合成原料:苯甲酸、三乙烯四胺、氯化苄 3合成原料:月桂酸、二乙烯三胺、硫酸二甲酯, 4合成原料;月桂酸、三乙烯四胺、硫酸二甲酯 合成的咪唑啉缓蚀剂的缓蚀效果较好,质量浓度达到0.5~1g/L时,缓蚀率能达到99%以上。由三乙烯四胺合成的咪唑啉季铵盐的效果要好于二乙烯三胺,月 桂酸要好于苯甲酸。其中由月桂酸、三乙烯四胺和硫酸二甲酯为原料合成的4# 样品的缓蚀性能明显优于其它样品,其缓蚀率高达99.4%。 这是因为合成各样品的主体药品不同,造成其分子结构不同。分子结构对缓蚀 剂在金属表面吸附行为的影响首先取决于官能团的极性,极性基团与金属表面 的配合作用,发生化学吸附,烃基则对氢离子产生一定的隔离作用。另外,空间 位阻、极性基团的数目等也对缓蚀性能有较大影响。空间位阻小,利于表面活 性剂的吸附和在金属表面形成致密的膜,可增大覆盖度从而增加缓蚀率;但空

咪唑啉结构及用途

咪唑啉结构及用途 咪唑啉又称二氢咪唑(dihydroimidazole)。有4,5-,2,5-和2,3-二氢咪唑三种异构体,或根据双键位置又分别称为2-咪唑啉、3-咪唑啉和4-咪唑啉。基本结构如下: 是强碱性、低熔点固体。可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具有优良的起泡性、净洗性、乳化性、耐硬水性、抗静电性和柔软织物等性能,且具有无毒、高生物降解等特点,还具有杀菌和消毒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它对皮肤和眼睛无刺激性。它在酸性和碱性介质中均稳定,可同阴、阳、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相伍。 2咪唑啉缓蚀剂缓蚀原理及特点 咪唑啉本身并不重要,但其衍生物,尤其是2-咪唑啉的衍生物,在医药和农药中很重要。如2-苄基-4,5-二氢咪唑是血管扩张剂和降压药,2-羟甲基-2-十七烷基-4,5-二氢咪唑用作苹果黑星病的杀菌剂。烷基咪唑啉及其衍生物在油田开采中广泛用作缓蚀剂、杀菌剂。也用于工业清洗、纺织、合纤、塑料加工、医疗卫生、采油、食品乳制品、造纸、印染、羽绒、皮革、金属抛光等行业。它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多功能表面活性剂。 用作缓蚀剂的咪唑啉一般由3部分组成,即具有1个含氮五元杂环,杂环上与氮原子(N)成键的具有不同活性基团(如酰胺官能团、胺基官能团、羟基)的亲水支链R1和含有不同碳链的烷基憎水支链R2。用于油田管输以及气井的缓蚀剂多是含氮化合物,其中以咪唑啉及其衍生物的用量最大,其用量约占缓蚀剂总用量的90%左右;用于炼厂塔顶冷凝水的油溶性缓蚀

剂以及水溶性缓蚀剂也多含有咪唑啉类物质。 咪唑啉类缓蚀剂本质上是一种优良的表面活性剂,含有电负性较大的不饱和双键和N原子,极易吸附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保护膜,咪唑啉缓蚀剂的主要作用机理:以不同活性的基团(酰胺官能团,胺基官能团,羟基等)与N成键形成亲水支链R1;含有不同碳链的烷基与环直接成键,形成憎人水支链R2。其结构式如下: 亲水基可有效提高缓蚀剂的溶解性能,还可同金属表面发生化学吸附;憎水基可在远离金属的表面形成疏水层,降低缓蚀剂的水溶性,有效阻止或隔绝腐蚀性介质的接触和侵蚀。改变这些基团可以调节缓蚀剂的碱性、亲核性和给电子能力:憎水基中引入烷基碳链或酯基,对水分子的屏蔽效应将会增强,不含烷基链的API(氨基丙烷基咪唑)作为缓蚀剂使用时不能形成有效保护层,若取代基团中含有烷基链则可以帮助缓蚀剂形成保护层;对于不同链长的烷基咪唑啉,缓蚀剂膜与金属结合的强度随链长的增加而增大,当正构烷基碳链长度大于13 时,疏水膜层致密覆盖度高;碳钢在7O℃20%HC1 溶液中,咪唑啉环上R2端基为苯环时,缓蚀性大于直链型基团,同系列中缓蚀性能随咪唑啉环与苯环上碳原子数目增加而增加,苯环上的大π键可与咪唑啉环上的C=N键共轭,增大其稳定性。因此,可在咪唑啉环上引入苄基,增强与金属表面的吸附。目前,R1,R2基团可以影响缓蚀效果的观点已得到广泛的认同,但也有研究者认为,R1对缓蚀效果几乎不起作用,R2中烃链的长度与缓蚀效果无关。从协同效应方面看,缓蚀剂与其他组分复配使用缓蚀效果较好:含有咪唑啉结构的缓蚀剂在金属表面成膜,另一种含有一些特殊基团的缓蚀剂,起助剂作用。如含s基

咪唑啉缓蚀剂

咪唑啉类缓蚀剂及其缓蚀机理 栾丽君 (武汉纺织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3) 摘 要:本文综述了咪唑啉类缓蚀剂的基本性质、合成方法及影响产率的因素,及其缓 蚀机理,并探讨了咪唑啉类缓蚀剂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咪唑啉类缓蚀剂;合成;缓蚀机理 Imidazoline Corrosion Inhibitor and Its Inhibiting Corrosion Mechanism Luan Lijun (Chemical Engineering College of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3) Abstract: This article summarized the basic properties of imidaoline corrosion inhibitor , the synthetic methods and some key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yield and its inhibiting corrosion mechanism of the imidazoline corrosion inhibitor. Som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imidaoline corrosion inhibitor were discussed in future. Key words: i midazoline corrosion inhibitor ;synthesis ;inhibiting corrosion mechanism 前言 腐蚀是困扰工业发展的一个极为突出的问题.在众多的防腐蚀方法中, 缓蚀剂因具有经济、高效、适应性强等优点, 被广泛应用在石油、石化、钢铁、电力和建筑等领域, 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缓蚀剂研究正向高效、多功能、无公害的目标发展。近年来,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缓蚀剂的开发与应用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的要求,而传统缓蚀剂往往对环境有一定危害。咪唑啉缓蚀剂无毒、无刺激性气味,对人体及周围环境没有危害,属于环境友好型缓蚀剂[2] ,而且咪唑啉缓蚀剂在各种酸性介质中均具有较好的缓蚀性能[3,4],可通过覆盖效应和提高腐蚀反应的活化能来防止氧气和二氧化碳对金属设备的腐蚀,是一种有效的防腐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天然气等工业生产,其本身也朝着新型、高效、低用量、低毒、环保型的方向发展[5,6]。合理使用缓蚀剂是防止金属及其合金在环境介质中发生腐蚀的一种经济有效的防护技术。因此,深入研究咪唑啉类衍生物缓蚀剂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主要对咪唑啉类衍生物缓蚀剂的合成、影响其产率的因素以及缓蚀机理进行评述,并介绍了其发展趋势。 1.缓蚀剂概述 据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新发表的《关于腐蚀与腐蚀试验的术语的标准定义》把缓蚀剂(Corrosion Inhibitor)定义为:缓蚀剂是一种当它以适当的浓度和形式存在于环境中时,可以防止或减缓腐蚀的化学物质或复合物。缓蚀剂添加于腐蚀介质中能大大降低金属腐蚀速率的现象,称为缓蚀作用;而这种缓蚀作用的大小通常采用缓蚀效率(简称IE)来表示: %1001%100000???? ??-=?-= V V V V V IE 式中,V 0为未加入缓蚀剂时金属的腐蚀速率;V 为加入缓蚀剂后金属的腐蚀速率。缓蚀效率越大,缓蚀剂的阻碍或延缓腐蚀的效果就越好[7]。

咪唑啉说明书

陕西日新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咪唑啉说明书 一、公司简介:陕西日新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前身是西安市日新石油化工厂,位于西安市泾河工业园区,本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油田助剂等精细化工产品研发和生产的技术型企业。公司凭借西安市日新石油化工厂二十多年的技术领先成果和市场经验积累,致力于低成本高性能产品的研究,在行业同类产品中,长期处于领先地位。我公司现有油田化学品、炼油厂助剂、油品添加剂和工业循环水处理药剂四大领域三十余种产品,多年来在中原油田、胜利油田、青海油田、新疆油田、延长集团、大庆油田等地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口碑。部分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海外得以应用。日新公司竭诚欢迎海内外广大朋友与我们精诚合作,共同开发国内外市场,为石油事业做出贡献。 二、拳头中间体:咪唑啉 1、产品简介:本产品是通过有机物化学合成的一种酰胺类化合物。 2、产品用途:原油、天然气开采、集输过程的防腐。常减压、催化裂化、加氢精制、加氢裂化装置中分馏塔顶、冷凝冷却系统的防腐。低中硬度、中高碱度、低浓缩倍数下运行的冷却水系统的防腐。油田污水处理及回注水系统的防腐。综合含水量、CO2较高的集输干线和油井的防腐。 3、理化指标:

油溶性咪唑啉 外观含量(%)密度(g/cm3)凝点(℃)闪点(℃)溶解性 棕红色液体≥90 0.90-1.00 ≤-8 115 ~ 125 易溶于柴油(或航空煤油)

水溶性咪唑啉 外观 含量(%) 密度(g/cm 3) 凝点(℃) pH 溶解性 棕红色液体 ≥90 0.96 ~ 1.00 ≤-8 8-9 易溶于水、醇

4、使用方法: 油溶性咪唑啉——咪唑啉25 :柴油(或航空煤油)75 水溶性咪唑啉——咪唑啉25 :水75 5、包装与贮存: 本产品采用塑桶包装,每桶净重200kg.贮存于阴凉、干燥、通风处,有效期一年。 6、安全 避免与眼睛、皮肤和衣服接触,否则用大量的清水冲洗。

N_N_羰基二咪唑作为活化剂在高分子合成中的研究进展

基金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资助项目(20030532003); 作者简介:徐伟箭,男,46岁,教授,研究方向为高分子合成与应用。N ,N 羰基二咪唑作为活化剂在高分子合成中的研究进展 许小聪,刘美华,卢彦兵,徐伟箭* (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长沙 410082) 摘要:本文综述N ,N 羰基二咪唑作为活化剂制备脲、酯、碳酸酯、氨酯及酰胺类化合物的反应机理,并对 其在高分子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N ,N 羰基二咪唑;活化剂;高分子 N,N 羰基二咪唑(简称CDI)是咪唑的衍生物,由结构分析可知,其咪唑结构中具有一个闭合的大P 键,且其中一个氮原子未成键的sp 2 轨道上有一对孤对电子。这些决定了CDI 具有较强的化学反应活性,能与氨、醇、酸等官能团反应,合成许多用一般化学方法难以得到的化合物。 CDI 广泛用作酶和蛋白质粘合剂,抗生素类合成药物中间体,特别是作为合成多肽化合物的键合剂[1,2]。近年来,通过对CDI 作为活化剂的研究发现,它具有较强的反应活性,适用面广,反应过程低毒、产物纯化简单,特别是对不同的官能团具有高度选择性,在有机合成和高分子领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 CDI 作为活化剂的反应机理 CDI 可与氨(胺)、醇、羧酸等官能团进行反应,得到一系列具有不同结构的中间体,即:氨基甲酰咪唑(氨基甲酰咪唑盐)、酯基咪唑、羰基咪唑等。这些中间体具有一定的反应活性,可与氨(胺)、醇、羧酸等官能团进一步反应,制备脲、氨酯、碳酸酯、 酰胺及酯等结构的化合物。 图1 具有反应活性的中间体的合成 Figure 1 Syn thesis of activating intermediate 1 1 脲 脲的制备主要是通过氨基甲酰咪唑和氨基甲酰咪唑盐与氨(胺)类化合物进一步反应制得。C DI 与伯胺反应形成的中间产物(一取代氨基甲酰咪唑)可与脂肪族伯胺进一步反应,得到脲[3];而其与仲胺反应得到的N ,N 二取代氨基甲酰咪唑活性明显下降,不能与伯胺、仲胺反应[4]。 为提高二取代氨基甲酰咪唑的反应活性,Robert 等利用碘甲烷作为亲核试剂进攻氨基甲酰咪唑,得到了具有高反应活性的氨基甲酰咪唑盐[5]。采用该咪唑盐可在极为温和的条件下制备非对称的三取代脲和四取代脲。由于它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可应用于液相、准液相以及固相反应体系中 [9,10]。

咪唑啉缓蚀剂

一、咪唑啉季铵盐 三苯环咪唑啉季铵盐 (1)咪唑啉合成:苯甲酸与三乙烯四胺在二甲苯溶剂下缩合生成咪唑啉,通过两步脱水生成咪唑中间体。(一步酰胺化,一步环化反应。) (2)季铵化:咪唑啉与氯化苄进行季铵反应。 二、咪唑啉酰胺 (1)脂肪酰胺中间体的合成:在甲苯回流条件下,壬酸、冰乙酸与多乙烯多胺脱水发生酰胺化反应,得到中间体脂肪酰胺。 (2)咪唑啉酰胺合成:脂肪酰胺中间体发生环化反应,体系进一步脱水得到咪唑啉酰胺。 三、油酸基羟乙基咪唑啉 合成过程:油酸与羟乙基乙二胺,加入甲苯,经过酰胺化、环化生成。

四、环烷基咪唑啉 合成过程:环烷酸和二乙烯三胺,加入二甲苯,通过酰胺化、环化生成。 五、咪唑啉缓蚀剂的作用机理 咪唑啉分子一般由三部分组成:一个含氮的五元杂环,杂环上与氮成键的支链和长的碳氢支链。 对于咪唑啉型缓蚀剂的缓蚀机理,目前大家比较认可的解释是吸附作用。咪唑啉型缓蚀剂之所以具有缓蚀作用,主要是由于其分子结构中的咪唑啉环上的一个氮原子可以与金属表面的d空轨道生成配位键,而非极性的烷基链会形成一个疏水层,阻止腐蚀介质进入的金属表面,从而起到缓蚀作用。 不同结构的咪唑啉缓蚀剂,主要是改变上诉的支链,来继承支链基团所具有的性质。如接入苯环是由于苯环在金属表面有一定的吸附作用,作用机理与氮原子类似。 如果问究整个咪唑啉化合物哪一个基团起到多大的作用,我仅知道可用Materials studio等软件进行动力学模拟,通过软件计算进行量化来作为参考。对于这部分我也只是浅尝辄止,所以对其准确性与是否真正具备指导作用了解的并不深刻。不过这部分通常只是用于科研,工业上应该无需如此细致。 以上仅为查资料与自己的理解。如有不正确的地方,望指正。

新型咪唑啉缓蚀剂的合成与应用

CH 2CH 2 C R 1 R 新型咪唑啉缓蚀剂的合成与应用 郭睿,张春生,包亮,姚占静 (陕西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21) 摘要:利用苯甲酸、月桂酸、二乙烯三胺和三乙烯四胺为原料合成四种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在 50℃、5%的盐酸介质中对咪唑啉季铵盐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无机阴离子的协同作用进行研究,发现以月桂酸、三乙烯四胺、为原料合成的咪唑啉季铵盐与I - 复配比为1:1(质量比)时,缓蚀效果最佳。在不同时间和不同温度下对复合型缓蚀剂的缓蚀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新型缓蚀剂在静态条件下对A3钢的缓蚀率可达99.4%,较之单独使用咪唑啉季铵盐提高了1.1%左右。 关键词:咪唑啉季铵盐;复配体;缓蚀剂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 of a Novel Imidaoline Inhibition GUO Rui,ZHANG Chun-sheng,BAO Liang,YAO Zhan-jing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Xi’an 10021,China ) Abstract :Four novel imidazolinyl –ammonium –salt was synthesized from benzoic acid, lauric acid,diethylene triamine and triethylenetetramine. The best formulation was developed by the research on the product ,surfactant and inorganic anion in 5% hydrochloric acid at 50℃ with weight loss method.The imidazolinyl –ammonium –salt that synthesized from lauric acid and triethylenetetramine is the best,when it and I - 's concentration ratio is 1:1(mass ratio),the inhibition effect is the best .Under the different time and different temperature condition ,the inhibition rate of the composite inhibitor was studied.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the inhibitive efficiency of the composite inhibitor can increase by 1.1% compared with imidazoline inhibitor and the inhibitive efficiency for A3steel can reache 99.4%. Key words :Imidazoline-ammonium-salt ;Complex ;Inhibitor 0 前言 咪唑啉又称间二氮杂环戊烯,是含有两个互为间位的氮原子及一个双键的五元杂环化合物。咪唑啉型缓蚀剂,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具有一个含氮的五元杂环,碳支链R 和杂环上与 N 成键含有官能团的支链 R 1(一般为酰胺官能团,胺基官能团,羟基等)。其结构为: 咪唑啉类缓蚀剂在酸洗中被广泛使用,它对碳钢等金属在盐酸中有优良的缓蚀性能[1] 。本试验是在以有机酸(苯甲酸、月桂酸)和多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为原料合成咪唑啉的基础上,研究了咪唑啉季铵盐(IM )与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 )以及无机阴离子Br - 、I -的协同作用。通过实验结果比较,得到了一种缓蚀性能较好的复配型缓蚀剂,然后找出了该新型缓蚀剂的最佳应用条件。 1 实验部分 1.1 反应机理 以有机酸和多胺为原料合成咪唑啉化合物的反应如下: RCOOH + H 2N(CH 2CH 2NH)n CH 2CH 2NH 2→ RCOHN(CH 2CH 2NH)n CH 2CH 2NH 2 + H 2O RCOHN(CH 2CH 2NH)n CH 2CH 2NH 2→ + H 2O CH 2 CH 2 N C R 1R

咪唑啉类缓蚀剂的研究

咪唑啉类缓蚀剂的研究 摘要:咪唑啉类缓蚀剂是近些年来研究的热点并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酸洗除锈、油井酸化等工业中。该类缓蚀剂对环境友好,制备方法简单,原料易得,高效低毒,只需加入少就有很好的缓蚀效果,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缓蚀剂。 1 引言 1.1金属的腐蚀 金属腐蚀,就是指金属在外界环境的作用下引起的破坏和变质。金属腐蚀是现代工业和生活中的重要破坏因素,遍及国民经济各领域,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损失。常见的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有[1]:(1)非金属保护层;(2)金属保护层;(3)电化学保护;(4)加缓蚀剂保护。缓蚀剂技术由于具有操作简单、见效快、能保护整个系统等特点,因而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学品加工、化学清洗、大气环境、工业用水、仪表制造及石油化工生产等过程[2]。与其它通用的防腐蚀方法相比,缓蚀剂具备以下特点[2]:(1)在几乎不改变腐蚀环境条件的情况下,即能得到良好的防蚀效果(在酸洗时很重要);(2)不需要再增加防腐蚀设备的投资;(3)保护对象的形状对防腐蚀效果的影响比较少;(4)当环境(介质)条件发生变化时,很容易用改变腐蚀剂品种或改变添加量与之相适应;(5)通过组分调配,可同时对多种金属起保护作用。 1.2咪唑啉类缓蚀剂 咪唑啉又称间二氮杂环戊烯,是含有两个互为间位的氮原子及一个双键的五元环化合物,其母体结构是咪唑,二氢代咪唑即为咪唑啉。咪唑啉型缓蚀剂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具有一个含氮的五元杂环,长碳支链R1和杂环上与N 成键的含有官能团的支链R2。R1一般为含14~18个碳原子的长链,R2一般含有酰胺、胺基或羟基等官能团。其结构如图1-1: 图1-1 咪唑啉结构式 咪唑啉类缓蚀剂对碳钢等金属在盐酸介质中有优良的缓蚀性能,这类缓蚀剂无特殊的刺激性气味、热稳定性好、毒性低。咪唑啉缓蚀剂的突出优点是:当金属与酸性介质接触时,可以在金属表面形成单分子吸附膜,以改变氢离子的氧化还原电位,也可以络合溶液中的某些氧化剂,降低其电位来达到缓蚀的目的[3]。 当咪唑啉上氮原子的化合价变成四价时,就成为咪唑啉季铵盐,咪唑啉季铵盐的水溶性优于咪唑啉。由于N +对金属表面有着强烈的吸附作用,所以咪唑啉衍生物的缓蚀性能比咪唑啉好。对咪唑啉季铵盐来说,其季铵阳离子能被带负电荷的金属表面所吸附,季铵阳离子排列在金属表面就使得金属表面好象带正电荷一样,氢离子就难于靠近金属表面,阴极反应速度就降低,若吸附的阳离子完全覆盖金属表面,则电荷的移动也就受到抑制。 2 实验部分 2.1缓蚀性能测试 CH 2H 2C C R 1 R 2

达比加群酯合成工艺杂质分析

达比加群酯合成工艺杂质分析 一.达比加群酯结构式 二.合成路线: 1.成脒反应 2.酰化反应 3.达比加群酯甲磺酸盐合成 三.达比加群酯杂质来源分析: 通过达比加群酯合成文献及结构式推测了以下杂质的可能的产生来源:1.达比加群酯杂质ZA 该杂质可能来源是在酰化反应中,四氢呋喃-水-氢氧化钾体系下达比加群酯发生酯基水

解反应。也可能是该步中间体(2)首先发生水解反应生成达比加群酯杂质ZB,后发生酰化反应生成。 2.达比加群酯杂质ZB 该杂质可能来源是在酰化反应中,四氢呋喃-水-氢氧化钾体系下中间体(2)生酯基水解反应。 3.达比加群酯杂质ZC 该杂质可能来源是在成脒反应中产生的杂质(达比加群酯杂质ZM)在酰化反应发生反应而产生。 4.达比加群酯杂质ZD 该杂质可能来源是在酰化反应中由酰化剂引入的杂质而产生的杂质。 5.达比加群酯杂质ZE

该杂质可能来源是在酰化反应中由酰化剂引入的杂质而产生的杂质。 6.达比加群酯杂质ZF 该杂质可能来源是是制备中间体(1)的过程中原料与溶剂醋酸反应生成,如下图所示。 7.达比加群酯杂质ZG 该杂质可能来源是是制备中间体(1)的过程中原料与缩合剂CDI(羰基二咪唑)反应生成,如下图所示。 8.达比加群酯杂质ZH 该杂质可能来源是在成脒反应中产生的杂质在酰化反应发生反应而产生。

9.达比加群酯杂质ZI 该杂质为合成路线中间体(1),残留引入终产品。 10.达比加群酯杂质ZJ 该杂质为在成脒反应中产生亚胺酯中间体,残留引入终产品。 11.达比加群酯杂质ZK 该杂质可能为合成路线中与某一步与甲醇发生酯交换反应生成,残留引入终产品;或者由合成原料中的甲酯杂质引入。 12.达比加群酯杂质ZL

羰基二咪唑促进的酰胺化偶联

N,N′-Carbonyldiimidazole-Mediated Amide Coupling:Significant Rate Enhancement Achieved by Acid Catalysis with Imidazole·HCl Emily K.Woodman,Julian G.K.Chaffey,Philip A.Hopes,*David R.J.Hose,and John P.Gilday* AstraZeneca,Global PR&D,A V lon Works,Se V ern Road,Hallen,Bristol BS107ZE,U.K. Abstract: Over a series of10aromatic amines we show the rate of CDI mediated amidation to be signi?cantly enhanced upon introduction of imidazole·HCl as a proton source for acid catalysis.Our work supports and provides an application for previous investigations into the imidazolium effect,thus increasing the scope of CDI as an amide-coupling reagent with aromatic amines.The in?uence of the relative p K a of the amines studied on the rate of reaction was also investigated. Introduction N,N′-Carbonyldiimidazole(CDI)is one of several commonly used reagents for coupling carboxylic acids with aliphatic or aromatic amines to form amides1(Scheme1).Since its initial development as a reagent in19602its applicability has been shown both in small-scale research and in large-scale manu-facture.3 CDI(2)has several bene?ts as an amide-coupling reagent in large-scale manufacture.It is relatively cheap and readily available in kilogram quantities,and the only byproducts are carbon dioxide and imidazole which,being relatively benign, are unlikely to cause problems on scale up(Scheme1).These bene?ts make CDI(2)an excellent reagent for activating amide-coupling reactions at scale;however,CDI(2)is not without its drawbacks.Slow reaction rates between aromatic amines and the CDI intermediates4have limited the scope of the reaction in the pharmaceutical and the?ne chemicals industries. CDI(2)was used recently for an amide coupling reaction in an AstraZeneca project.The coupling,involving two aromatic substrates,proceeded at a satisfactory rate in the laboratory, but the rate was observed to be signi?cantly retarded upon scale up to the large-scale laboratory(LSL).Initial suggestions were that scale-up factors such as changes in rate of carbon dioxide removal and in batch water content had led to the rate retard-ation.The in?uence of carbon dioxide on the rate of a CDI-mediated amide coupling reaction has already been investigated by Vaidyanathan and co-workers,5but it was thought that in our case the reduction in water content,reducing proton availability,was the overriding factor.Following this,we initiated a work programme on a model system in order to g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reaction mechanism and those factors that would affect the robustness of the process. The mechanism for the reaction of acyl-imidazole intermedi-ates with nucleophilic reagents has been reported,6and it has been shown that signi?cant rate improvements can be achieved through use of a cationic imidazolide intermediate(7)(Scheme 2)in reactions with nucleophiles.7This imidazolium effect4has been applied in the case of aliphatic amines and demonstrated to be bene?cial to the rate of CDI-mediated amidations,due to the increased reactivity of the intermediate containing a pro-tonated or methylated imidazole leaving group.To our know-ledge there is no precedent for the application of the imidazo-lium effect to achieve rate enhancements in amide-coupling reactions with aromatic amines. Consideration of the literature led us to devise a hypothesis that the addition of a weakly acidic compound to the amide coupling reaction would have two advantageous effects.First, it would act as a proton source that is required in the proton transfer steps,and second it would result in the partial protonation of the imidazolide(3),leading to the more reactive intermediate(7a).Therefore,the weakly acidic compound would not only lead to the required increased rate of reaction, but it would also result in a more robust process.Whilst the option of using methylating agent,such as methyl iodide,was considered,it was not pursued as Jencks and co-workers have previously shown that methylated and protonated intermediates are equivalent in the case of weakly nucleophilic amines.6,7In addition,it is desirable to avoid the use of toxic alkylating reagents such as methyl iodide. Our choice of weakly acidic compound was required to meet a number of criteria:it had to be cheap and readily available in kilogram quantities;it must be easily removed from the reaction mixture with little or no modi?cations to the current work-up procedure;it must not lead to the formation of impurities that may affect the downstream chemistry;and?nally it must be acidic enough to increase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protonated intermediate(7a),but not suf?ciently acidic to signi?cantly protonate the nucleophilic amine.To this end,imidazole·HCl was selected as it meets all of the above requirements and imidazole is already present in the reaction mixture.We hypothesised that the aqueous disassociation constant of imidazole·HCl(p K a)7.0)8would be suf?ciently acidic to *To whom correspondence should be addressed.Telephone:+44117 9385456.Fax:+441179385081.E-mail:Philip.Hopes@https://www.360docs.net/doc/9e15382669.html,; John.Gilday@https://www.360docs.net/doc/9e15382669.html,. (1)Montalbetti,C.A.G.N.;Falque,V.Tetrahedron2005,61,10827. (2)Paul,R.;Anderson,G.W.J.Am.Chem.Soc.1960,82(17),4596. (3)Dale,D.J.;Dunn,P.J.;Golighty,C.;Hughes,M.L.;Levettt,P.C.; Pearce,A.K.;Searle,P.M.;Ward,G.;Wood,https://www.360docs.net/doc/9e15382669.html,.Process Res.De V.2000,4,17. (4)Grzyb,J.A.;Shen,M.;Yoshina-Ishii,C.;Chi,W.;Stanley Brown, R.;Batey,R.A.Tetrahedron2005,61,7153. (5)Vaidyanathan,R.;Kalthod,V.G.;Ngo,D.P.;Manley,J.M.;Lapekas, https://www.360docs.net/doc/9e15382669.html,.Chem.2004,69,2565–2568.(6)Oakenfull,D.G.;Salvesen,K.;Jencks,W.P.J.Am.Chem.Soc.1971, 93,188. (7)Wolfenden,R.;Jencks,W.P.J.Am.Chem.Soc.1961,83,4390. Organic Process Research&Development2009,13,106–113 106?Vol.13,No.1,2009/Organic Process Research&Development10.1021/op800226b CCC:$40.75 2009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Published on Web12/05/20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