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全国新高考地理复习备考 地域文化与地理环境

2021届全国新高考地理复习备考 地域文化与地理环境
2021届全国新高考地理复习备考 地域文化与地理环境

2021届全国新高考地理复习备考

地域文化与地理环境

我国地域广阔,地大物博,国土面积排世界第三,南北所跨越的纬度近50度,领土大部分分布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我国地形复杂,地势西高东低,南方多有山地、丘陵、盆地,北方则大部分为平原与高原。地形与纬度的差异使得中国自南向北、自西向东形成了风情各异的地域文化,特别是建筑文化。

名师点睛:关于“传统文化”的地理思维。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优秀灿烂的文化,表现在语言、习俗、建筑、服饰、饮食等方面。高考题有时以“传统文化”为素材,考查地理相关知识。同学们在储备知识的时候,除了了解一下常见的文化,如窑洞、竹楼等知识外,关键是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和思维。

传统文化抓住两个维度:一是“古”,二是“今”。

古---就是过去,说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在形成之初受自然条件影响很大(因为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差),往往文化要适应地理环境,选择在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即考虑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生物、灾害等),表现出“整体性”的特征;

今---就是现在,要考虑继承和发扬文化传统,也就是可持续发展。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很大,而且处在“发展变化之中”。

一、地理环境对传统建筑的影响

归纳整理:影响传统民居特点的因素有哪些

通过对以上案例的分析,请总结影响传统民居特点的因素有哪些呢?

1. 气候(气温、降水、采光、昼夜温差、风、空气湿度等)

2. 地形、地质(岩石、土壤、冻土、黄土等)

3. 水文河流

4. 材料获取(就地取材、价格低廉)

5. 蚊虫鼠蚁(湿热)

6. 当地的文化传统(宗教、风俗、防卫)

二、地域文化(传统建筑)对地理环境的指示作用

今天内容是:通过几个案例的分析,带领大家领略不同的传统民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认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人地关系的协调。

三、传统建筑案例分析(习题归纳)

1、南方及其沿海地区传统建筑

案例分析1 船型屋

船型屋是我国某地居民就地取材,以竹木为屋架,茅草覆顶,底部架空而成的一种民居形式(如下图)。该民居的营造技艺,入选了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 该传统民居最有可能位于()

A. 海南岛

B. 辽东丘陵

C. 青藏高原

D. 黄土高原

2. 该民居能够反映当地的环境特征是()

A. 炎热潮湿

B. 高寒缺氧

C 地表崎岖

D. 多滑坡泥石流

3. 船型屋采用下空结构可()

A. 防寒、防冻土

B. 防雨、防水淹

C. 防风、防滑坡

D. 防潮、防蛇

答案:1. A 2. A 3. D

背景介绍:海南船型屋

黎族船型屋是黎族民居建筑的一种,流行于海南的黎族聚居区。黎族同胞为纪念渡海而来的黎族祖先,故以船型状建造住屋,因外形酷似船篷通常称为船型屋。

船型屋是黎族最古老的民居,有高架船型屋与低架(落地式)船型屋之分,其外形像船篷,拱形状,用红、白藤扎架,拱形的人字屋顶上盖以厚厚的芭草或葵叶,几乎一直延伸到地面上,从远处看,犹如一艘倒扣的船。其圆拱造型利于抵抗台风的侵袭,架空的结构有防湿、防瘴、防雨的作用,茅草屋面也有较好的防潮、隔热功能。而且能就地取材,拆建也很方便。鉴于这些优点,船形屋得以世代流传下来。

案例分析2 海草房

例题: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海草房是我国胶东半岛极富地方特色的民居,主要分布.(如图8)。

材料二:海草房是在砖石块混合垒起的屋墙上,用含有大量的卤和胶质的海草层层叠压铺盖而成。(如图8)

(1)请分析胶东半岛多修建海草房的有利条件。(4分)

(2)胶东半岛现存海草房中有许多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请结合房子的特点说明其保存悠久的原因。(8分)

(3)图中房屋后面甲墙壁长满青苔,请分析其原因。(4分)

(4)近年来,沿海养殖使海草资源大量减少等多种原因,导致海草房不断减少。请为海草房的保护提出

可行性建议。(8分)

答案:

(1)地处山东半岛,丘陵地貌,当地有丰富的石材(花岗岩)(2分)。地处沿海,浅海海草资源丰富。(2分)

(2)海草中含有大量的盐分和胶质,具有防虫蛀防霉烂特点,易于保存。(3分)

胶东沿海地区,夏季多雨潮湿,冬季多雪,屋顶坡度大,便于排水。(3分)

沿海多大风天气,海草屋顶整体性较好,层层叠压结实,保暖性和抗风性优良。(2分)

(3)沿海降水较多,空气湿度大(2分),甲面为海草房背阴面,光照少,气温相对较低,蒸发弱,潮湿易长青苔。(2分)

(4)培植海草,为海草房的修复提供材料资源。(2分)

保护水草的生长环境,恢复生态系统。(2分)

做好海草房建造技术传承。(2分)

建立海草房生态博物馆,加强宣传保护(2分)

发展休闲渔业旅游,开发渔家民俗生态休闲旅游,提高其利用价值。(2分)

(每点2分,任答4点给满分8分)

背景介绍:胶东海草房

海草房又称海苔房、海带房,因其海草屋顶而得名。胶东地区多产山石和海藻,夏季多雨潮湿、冬季多雪寒冷,且风速较大。在这种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当地居民以厚石砌屋墙,用晒干的海藻盖屋顶,创造出了独特的海草房民居。由于海草屋顶的整体性较好,层层叠压的海草不用任何粘合、捆绑材料加以固定,也不会被大风吹走。而且海草中含有大量的盐分和胶质,耐久性可达四五十年之久,用它们苫成的厚实房顶,可以防漏吸潮,持久耐腐,且不易燃烧。

海草房主体架构传承了中国特色的“硬山搁檩”结构:牢固的木构框架与坚实的山墙融合成坚实的主体,三角形高脊陡坡则保证了它可以防潮、防风、排水。与大多数建筑的平直屋脊线不同,海草房屋脊的两头往往高高翘起,看起来像一个个硕大的马鞍。

案例分析3 石头厝

例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满分22分)

材料一平潭是福建省一个岛县,位置如下图所示。

材料二1971-2016年平潭县的风情统计表

材料三平潭的传统民居——石头厝

(1)依据材料简述平潭一年中不同季节的盛行风向及风速特征,并从气压和下垫面角度简析其成因。

(2)依据材料三简述石头厝是如何防风的。(6分)

(3)近年来世界风电场建设已出现从陆地向近海发展的趋势,平潭风电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试简述海上风电场建设的有利条件。(6分)

答案:

(1)夏季西南风(SSW)为主,(常年主导风向)其他季节东北风(NNE)为主(2分);平均风速秋冬季大,春夏季小,最大风速多出现在夏季(2分)。夏季受夏威夷高压(副高)影响,夏秋季有时受热带低压(台风)影响,冬季受亚洲高压影响(4分);受台湾海峡影响,“狭管效应”明显(2分)

(2)石头作为建筑材料;屋顶上石头压瓦;窗户及门小;房子低矮;屋顶坡度缓(6分,任答3点,每点2分)

(3)海上风速更大;更有利于大型风机运输及安装;发电效率高;不占地;不扰民;距离用电市场近;沙尘少等(6分,任答3点,每点2分)

背景介绍:平潭的传统民居——石头厝

在平潭岛上,更是有百来个渔村藏身其中。向海而生的渔民们在享受着海洋赐予的同时,也经历着海洋的考验。台风、巨浪……传统以砖、木建筑为主的民居根本经不起此般折腾。平潭民俗文化专家詹立新说,平潭岛风大树少,于是,渔民们凭借着勤劳智慧,就地取材,利用海岛上特产的花岗岩、火山岩为主体材料,修建了一座座造型奇特的石头厝。自然就形成这种独特的建筑风格。“这些独特的石头民居冬暖夏凉,还可以抵挡海岛上时而肆虐的台风、海潮等各种恶劣天气。

案例分析4 “地下屋”

例题:兰屿是屹立在西太平洋上的一个小岛。西北距台东市49海里,岛屿面积约45平方千米,岛上河流发育,为了适应当地严酷的环境,岛上传统民居大都建在约2米深的人工挖掘的凹地内,四周用鹅卵石堆砌,房屋的坡面一半高出地面,一半在地面以下,屋前向海的一面留有出入口。读兰屿地下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 与地上住宅相比,兰屿地下屋更()

A. 抗震

B. 防潮

C. 防风

D. 保暖

2. 建造地下屋所用的鹅卵石多取自()

A. 山顶

B. 河畔

C. 地下

D. 海滨

3. 兰屿地下屋顶的坡面()

A. 前坡为迎风坡,坡度缓

B. 前坡为背风坡,坡度陡

C. 后坡为背风坡,坡度缓

D. 后坡为迎风坡,坡度陡

答案:1.C 2.B 3.A

背景介绍:台湾省兰屿岛“地下屋”

风岛---兰屿岛

兰屿岛是台湾唯一的热带雨林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22℃,全年月平均在20℃以上的时间长达9个月,全年多雨,年降水量高达3055毫米,降水平均,没有明显的雨季、旱季之分。夏季和秋季多台风,每年越过该岛的台风大约有20次,冬季东北季风强劲。兰屿堪称“风岛”,是全世界著名的多风地区之一。

地下屋的结构和优点

兰屿岛的地下屋是当地人趋利避害的选择,台风来时,风力大,破坏力强;台风过后,酷热难当。当地达悟族人营造了这种“地窖式”民居,优

点突出,可躲避台风,且住起来冬暖夏凉,能采光通风,排水良好,极具特色,是当地人生活智慧的结晶,也是独特的历史文化。

民居分布于背山面海的小山坡上,各家住宅紧密相连,只留一些小路通行,形成群聚民居。房屋顶部的坡面一半高出地面,一半在地面以下。前坡为迎风坡,为防风,坡度缓;后坡为背风坡,坡度陡,便于排水。民居主屋闷热潮湿,因此坑边多建有凉亭。多见方形木框架,底部家空,屋顶覆草。能遮阳透风,纳凉避暑。

案例分析5 “徽派建筑”

例题: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历来为中外建筑大师所推崇,流行于徽州(今安徽黄山市、绩溪县、婺源县)等地区。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它在布局上依山就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马头墙、小青瓦(如下图)最有特色。马头墙由砖和瓦砌成,一般建在房屋两侧或紧邻的两栋房屋之间,往往高出屋顶1-2米。错落有致,多形似马头,寓意“马到成功,一马当先”。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马头墙建筑群所在地的自然条件有()

A. 以高原为主,夏季多强对流天气

B. 地势起伏大,降水丰富而均匀

C. 多低山丘陵,降水季节变化大

D. 河流众多,结冰期短

2.马头墙不可能具有的功能是()

A. 祈福

B. 防火

C. 防风

D. 防水

3.关于徽派建筑的描述,合理的是

A. 造型美观独特,适合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B. 房屋建筑材料基本来自本地山区

C. 墙体厚实,以适应剧烈的气温年变化和日变化

D. 屋顶坡度大,主要目的是减少屋顶积雪

答案:CDB

解析:

1.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特征(区域认知)

马头墙建筑群所在地位于安徽江西等地,主要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如下图所示)

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众多,无结冰期,ABD错。选C正。

2.本题考查建筑物的功能(综合思维)

注意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该地房屋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一旦着火危及四邻,马头墙利于防火;马头墙房屋错落有致,多形似马头,寓意“马到成功,一马当先”,有祈福之用;马头墙本身就是隔风、防风;该地降水丰富,马头墙并不能防水。选D正确。

3.本题考查建筑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

徽派建筑造型美观独特,适合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而建设的,并不一定适合在全国范围内推广,A错;

徽派建筑以砖、木、石为材料,重装饰;与山水相映,诗情画意,天然和谐;因徽州地处山区,土地偏狭;盛产木、石等原料。故选B。

该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没有剧烈的气温年变化和日变化,C错;

徽派建筑房顶坡度较大,主要目的是加速雨水的排泄,该地降雪量较少,D错。选B正确。

地理知识背景:徽州民居

徽州民居落多建在山之阳,依山傍水或引水入村,和山光水色融成一片;住宅多面临街巷;整个村落给人幽静、典雅、古朴的感觉。徽州民居以天井为核心,四面或左右后三面围以楼房,阳光射入较少。正房即堂屋前向天井,完全开敞,狭高的天井起着拔风的作用。各屋都向天井排水,外围耸起马头山墙,可防火势蔓延。墙头高出屋顶,作阶梯状,砖墙抹灰,覆以青瓦墙檐,白墙黛瓦,明朗而素雅,是南方建筑一大造型特色。

特征

他们利用徽州山地“高低向背异、阴晴众豁殊”的环境,以阴阳五行为指导,千方百计去选择风水宝地,选址建村,以求上天赐福,衣食充盈,子孙昌盛。在古徽州,几乎每个村落都有一定的风水依据。或依山势,扼山麓、山坞、山隘之咽喉;或傍水而居,抱河曲、依渡口、汊流之要冲。有呈牛角型的;

如婺源西坑;呈弓型者,如鹜源太白司;有呈带状的,如鹜源高砂;有呈之字型的,如鹜源梅林;有呈波浪型的,如黟县西递;有呈云团聚型的,如歙县潜口;有呈龙状的,如歙县江村;还有半月型、丁字型、人字型、口子型、方印型、弧线型、直线型等。形态各异,气象万千。

在徽州古民居建筑中,儒家严格的等级制度,以及尊卑有别、男女有别、长幼有序的封建道德观表现的也十分明显。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是徽州民居的又一典型特点。徽州古民居,大都依山傍水,山可以挡风,方便取柴烧火做饭取暖,又给人以美感。村落建于水旁,既可以方便饮用、洗涤,又可以灌溉农田,美化环境。徽居的古村落,街道较窄,白色山墙宽厚高大,灰色马头墙造型别致。

这种结构,节约土地,便于防火,防盗,降温、防潮,使各家严格区别,房子的白墙灰瓦,在青山绿水中,十分的美观。徽居的天井,可通风透光,四水归堂,又适应了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朴素心理。

旧时徽州城乡住宅多为砖木结构的楼房。明代以楼上宽敞为特征。清代以后,多为一明(厅堂)两暗(左右卧室)的三间屋和一明四暗的四合屋。一屋多进。大门饰以山水人物石雕砖刻。门楼重檐飞角,各进皆开天井,通风透光,雨水通过水枧流入阴沟。俗称“四水归堂”,意为“财不外流”。各进之间有隔间墙,四周高筑防火墙(马头墙),远远望去,犹如古城堡。一般是一个家庭之系住一进,中门关闭,各家独户过日子。中门打开,一个大门进出祭奠先人。徽州山区气候湿润,人们一般把楼上作为日常生活的主要栖息之处,保留土著山越人“巢居”的遗风。楼上厅屋一般都比较宽敞,有厅堂、卧室和厢房,沿天井还设有“美人靠”。

2、北方和内陆地区传统建筑

案例6 地坑院

例题:“地坑院”是古代人们的一种穴居建筑,至今仍有留存。在我国的山西陕县,人们在平地上挖出一个方形的深坑,然后在深坑的四壁开凿洞穴用来居住,在“地坑院”的正中央栽种一颗高大的树,树冠冒出地面。读“地坑院”景观图,完成下列问题。

1. 人们在“地坑院”的正中央栽种一棵大树,其主要作用是()

A. 遮挡风沙

B. 遮阳挡雨

C. 防外人跌入

D. 美化建筑

2. 建造“地坑院”民居的自然条件是()

A. 土质黏重,不易挖掘

B. 土壤直立性好,不易坍塌

C. 地下水浅,易挖出水

D. 夏季降水多,地坑易蓄水

3. “地坑院”四周修建栏马墙的主要目的不包括()

A. 防止地面雨水灌入院内

B. 防止人们跌入院内

C. 使地坑院美观协调

D. 阻挡风沙、雨雪

答案:1.C 2.B 3. D

例题:“地坑院”是黄土高原上的特色民居。2017年2月,《航拍中国》以空中视角立体化展示了这个“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的全貌。左图为“某地坑院村落景观图”,右图为“某黄土塬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 右图中,适合建造地坑院村落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4. 作为“民居史上活化石”的地坑院,今后应()

A. 有选择地作为旅游资源开发

B. 对各处地坑院完整保护

C.对废弃的地坑院大力修复

D. 加速地坑院的推广建造

答案:3. D 4. A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