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常用的21个故障模型

软件常用的21个故障模型
软件常用的21个故障模型

1输入非法数据

1.1缺陷产生原因

开发人员通常用以下3种技术来处理非法输入:

防止不正确的输入进入被测软件。过滤掉不正确的输入,只允许合法输入通过界面。

输入了不正确的数据后,软件提示错误信息,拒绝不正确的输入。

允许不正确的输入进入系统并进行处理,软件失效时调用异常处理程序,显示一些错误信息。

可见开发人员除了编写主要的功能代码外,还必须编写对非法输入的检查代码,这些代码经常被遗忘,或者编写完这部分代码后,开发人员很少认真检查,导致处理非法输入经常出错。

1.2如何发现这类问题

进行测试时从输入值的属性出发,一般考虑以下三点:

输入类型:键入无效的类型常会产生错误信息。

输入长度:对于字符型,键入太多的字符常会引出错误信息。

边界值:输入边界值或超过边界值的数据。

1.3测试方法小结

应用场合:GUI的输入。

测试方法:分别从输入数据的类型、长度、边界值等方面进行考虑。

测试信息检查:

错误信息和错误要一致。

错误信息的内容为空,用户不知道为什么出错。

显示的错误信息是给开发人员调试使用的,例如“Error 5-unknown data”,开发人员可以通过该信息很容易找到错误类型,但是用户根本不明白,不知道做错了什么。

测试知识储备:牢记各基本数据类型的边界值。

-----------------------------------------------------------------------------------------------------------------------------------------

2输入默认值

2.1缺陷产生原因

一旦软件中使用了变量,就必须赋给初始值,如果在赋值之前就使用了这些变量,软件就会失效,正确地使用变量的顺序是:声明变量à给变量赋值à使用变量。通常会由于以下两个原因使变量的默认值不正确:

给变量赋值这一步经常会被开发人员不经意地路过。

开发人员有时不确定到底要赋什么初始值,就随便给了一个值,但用户并不认可该值,这种情况下,软件并不一定会失效,但对用户的使用会带来很多不便。例如某程序把打印默认输出份数设置为2份,会给用户造成很大麻烦。

2.2如何发现这类问题

确定应用软件中所使用的数据有以下一些基本原则:

查找选项按钮、配置面板、安装屏幕等。这种屏幕上显示的数据常常在应用程序的许多地方用到。

查阅源代码的数据声明部分(如果可以得到)。

确定了要测试的数据,可以通过以下操作来强制使用或不使用默认的值:

接受软件显示的默认值。有时软件需要用户输入一个值,如果没有输入任何值,软件就可能失效。这时可以只是简单的单击“确定”按钮来接受默认值,完成这个功能测试

键入空值。删掉默认值,使输入域变成空值。

将默认值改为另一个值,这样会使应用程序以不同的值来运行。

将输入值改为另一个值,然后再变以空值。

一个好的软件会这样处理以上情况,将输入的不合法内容默认为合法边界内的某个合理值,或者返回错误提示信息。

2.3测试方法小结

应用场合:需要有默认值的地方。

测试方法:分别从选项按钮、配置面板、安装配置、开始界面等方面进行考虑,强制使用或不使用默认值等。

测试知识储备:全面理解需求规格说明书中对默认值的要求;同时深刻理解被测软件的行业背景。

-----------------------------------------------------------------------------------------------------------------------------------------

3输入特殊字符集

3.1缺陷产生原因

应用程序接受字符串输入,如果程序没有针对特殊输入进行特殊编程,那么就有可能导致程序

挂起,主要包括以下3种情况:

字符集包括普通字符和特殊字符。例如,ASCII字符集包括普通字符和特殊字符。应用程序有时只能处理普通字符,当输入特殊字符时就会出现错误。

实现应用程序的程序设计语言有特定的处理一些字符和字符串的方法。例如,C语言把\n、++和&这样的字符用于特殊目的。如果将这些字符串键入到对话框中,程序必须进行错误处理,否则容易产生错误。

应用程序有时也使用设置名称、系统对象和程序的保留字符串集合。只要在程序中使用了这些字符串,就可能导致失效。

3.2如何发现这类问题

根据被测软件所处的操作系统、使用的程序设计语言、字符集等信息列出表格,通过测试小组的讨论,标明应用表格中的哪些字符和数据类型作为输入来测试。

根据经验,软件很少会因为这种操作而崩溃,通常它会挂起没有响应。

3.3测试方法小结

应用场合:需要接受字符输入的地方。

测试方法:根据被测软件的具体情况输入非法字符。

测试知识储备:尽可能多地了多地了解字符集、程序设计语言和操作系统中的保留字符串及其特定含义,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分辨这类缺陷。

-----------------------------------------------------------------------------------------------------------------------------------------

4 输入使缓冲区溢出的数据

4.1缺陷产生原因

开发人员没有考虑传送给内存缓冲区的字符串的大小。如果缓冲区只能保留固定长度的字符串,输入更长的字符串就会改写其他的内存存储单元,引起操作系统强制性地终止应用程序。

4.2如何发现这类问题

当应用程序允许输入字母、数字时,通过GUI控件(如文本框),或者通过API

调用的参数来进行这种测试。

首先弄清楚要测试的输入域的长度,输入最大字符串测试。

输入一个比最大字符串长的字符串,应用程序可能出现错误提示信息,提示不允许输入;或者输入了更长的字符串使应用程序崩溃。

4.3测试方法小结

应用场合:需要接受字符输入的地方。

测试方法:根据被测软件的具体情况输入最大字符串或输入一个比最大字符串更长的字符串。

测试知识储备:尽可能多地和开发人员讨论,以了解和确定输入域的合理长度。

-----------------------------------------------------------------------------------------------------------------------------------------

5输入产生错误的合法数据组合

5.1缺陷产生原因

测试多个输入值的组合,每个输入值已被单独测试过,但是这些值的组合可能会互相影响而引起软件失效。

5.2如何发现这类问题

首先要确定测试哪些输入组合,并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果具备以下任一特性,就可以认为这些变量是有“关系”的。

描述的是有关单个内部数据结构的属性和内容。例如,输入面板需要用户输入列表的“行”和“列”,这时测试人员要输入单个内部数据结构“列表”的属性“行和列”。

一起用在了一个计算中,也就是将多个输入用做一个内部计算的操作数,因此这些输入变量具有了相互“关系”。

5.3测试方法小结

应用场合:输入值之间存在依赖关系。

测试方法:输入可能是存在问题的组合值。

测试知识储备:尽可能多的内部数据结构的属性和内容,并与开发人员探讨,以确定输入的数据值。

-----------------------------------------------------------------------------------------------------------------------------------------

6产生同一个输入的各种可能输出

6.1缺陷产生原因

单个输入产生多种输出的情况与先前的输入和被测系统的状态都有关系。例如,在文字处理程序中单击“关闭”按钮,如果文件被编辑且未被保存,程序将提示是否保存文件。如果文件已被保存过,则文件直接关闭。

6.2如何发现这类问题

测试人员必须具有关于被测系统软件的业务方面的知识,具备各种程序文档,明确一个输入可以产生何种输出。我们可以据此列出关于程序输入与输出的一个列表,然后进行测试。

6.3测试方法小结

应用场合:同一输入对应多个输出的情况。

测试方法:测试输入对应的每一个输出。

测试知识储备:全面理解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的内容,找出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

-----------------------------------------------------------------------------------------------------------------------------------------

7输出不符合业务规则的无效输出

7.1缺陷产生原因

有时开发人员也可能对业务了解不深刻,对有些问题也是一知半解,因此编写出的软件就会产生不符合业务逻辑的问题。另外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开发人员会忽略处理没有遵循一般规则的输入,如果不对这些特殊情况进行编程处理,软件就会产生错误的结果。

7.2如何发现这类问题

测试人员应该尽可能地学习的涉及问题的领域。

有时在列举出无效输出后,也很难知道哪些输入组合能强制这些输出产生。这时测试人员必须先要确定哪些输入与输出有关,然后用产生意外结果的输入组合进行测试,测试过程中要注意输入执行顺序,用不同的顺序执行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如果不能强制无效的输出产生,就说明软件没有这方面的缺陷。

7.3测试方法小结

应用场合:强制产生不符合业务背景的知识。

测试方法:列举出所有的无效输出,然后逐一测试。

测试知识储备:全面理解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的内容,熟悉行业背景知识。

8输出属性修改后的结果

8.1缺陷产生原因

输出常常具有可修改的属性,如颜色、形状、维数及大小等,用户可以修改这些属性。

在这种情况下,开发人员必须编码、设立初始或默认属性值,然后编码允许用户编辑

这些属性。当用户改变了这些属性后,内部的相应变量值也随着变化,再次进行处理时,这些值没有被重新恢复为默认值,输出的属性就被强制改变了。

8.2如何发现这类问题

该测试方法可以使用在那些输出具有可编辑性、可修改性的功能中。测试人员首先要

仔细了解能够产生的输出,特别要注意具有可编辑属性的输出。测试人员的任务就是

强制每个输出产生,并编辑其属性,然后再次强制输出产生。

8.3测试方法小结

应用场合:输出的结果,可以由用户修改属性得出。

测试方法:强制每个输出产生,并编辑其属性,然后再次强制产生输出。

测试知识储备:全面理解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的内容,了解能够产生的输出。-----------------------------------------------------------------------------------------------------------------------------------------

9屏幕刷新显示

9.1缺陷产生原因

通常GUI软件会产生刷新问题,因为GUI在对窗口进行覆盖、移动和调整大小时,必须

刷新屏幕才能使对象重新显示。但是如果经常刷新,容易减慢应用程序的运行速度;

如果不刷新,又会影响用户对程序的使用,使用户必须停止工作,去寻找刷新的方法

才可以继续工作。所以开发人员有时候不能很好地确定什么时候需要刷新,需要刷新

多大范围的区域,这就发生了令人烦恼的刷新问题。

9.2如何发现这类问题

测试刷新问题的方法是增加、删除称移动屏幕上的对象,这样会使某些对象重新显示。

如果不能正确、及时地进行重新显示,就产生了软件缺陷。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

来检查刷新:

从起始位置移动对象。先移动一点,然后增加移动幅度;先移动一次或两次,然后多次移动,确保覆盖了所有区域。

从覆盖对象的边界开始一点点覆盖,使其中一个对象遮住别一个对象。

使用不同类型的对象。如果应用程序支持多种类型的对象,如文本对象、图形

对象等,就把这些不同对象混在一起使用。

9.3测试方法小结

应用场合:一个对象包含在另一个对象中,拖动被包含对象时,可能出现刷新问题。

测试方法:增加、删除和移动屏幕上的对象。

测试知识储备:全面理解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的内容,了解程序中对象之间的关系。

-----------------------------------------------------------------------------------------------------------------------------------------

10数据结构溢出

10.1缺陷产生原因

所有数据结构的大小都有上限。一些数据结构会逐步增加长度以充满机器内存容量或

磁盘空间,而其它数据结构具有固定的上限。开发人员经常对有关数据结构的内容

进行编码,忘记结构本身的物理局限。

10.2如何发现这类问题

确定数据结构的界限,尝试将过多的值输入数据结构。应该特别注意界限为数据类型的边界256、1024、32768等上溢的测试。

对于下溢的测试,可以尝试多删除一个数据,例如当结构为空时,尝试再删除,

或者添加一个数据,尝试删除两个数据时的情况。

10.3测试方法小结

应用场合:程序中存在数组。

测试方法:尝试将过多的值输入数据结构,测试上溢;对于下溢的测试,

可以尝试多删除一个数据。

测试知识准备:全面理解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的内容,确定数据结构的界限。-----------------------------------------------------------------------------------------------------------------------------------------

11数据结构不符合约束

11.1缺陷产生原因

在编程过程中对内部数据结构都有所约束,包括大小、维数、类型、形状、屏幕

上的位置等。我们测试的重点就是用户能够设置的属性,这些属性使用了一组参数

来约束。在建立数据项和随后对数据项进行修改的任何时刻都要对数据属性的约束

进行检查。初始化代码中修改后的代码有错误,在修改错误的时候只修改了初始化

部分,而忽略了对其他部分的修改,使得其修改不完全,不彻底。

11.2如何发现这类问题

确认候选数据,并列出其可修改的属性。对每个属性列出有效值的允许范围、约

束的条件等。

确定所有可修改属性的功能位置。

对数据进行初始化,改变每个属性以确定是否正确进行了约束。

如果数据约束遭到破坏,可能导致系统崩溃,或者表现为响应时间延迟,错误信息不正确以及使用错误数据产生的无效输出。

11.3测试方法小结

应用场合:应用程序内部的数据结构存在约束。

测试方法:破坏内部数据结构的约束。

测试知识储备:全面理解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的内容,确定内部数据结构的所有约束。

-----------------------------------------------------------------------------------------------------------------------------------------

12操作数与操作符不符

12.1缺陷产生原因

几乎每个运算符都有它无效的操作数,对于具体的操作符,开发人员在使用它们时,

必须编写错误检查代码。例如:除以零的问题。

12.2如何发现这类问题

找到程序中包含的数据或输入(即操作数)的计算(即操作符)、数学表达式(即操

作符和操作数的组合)及对图形的操作。另外,对多个操作数进行组合也更容易发生

错误。例如,字符和数字都可以使用“+”操作符。对字符通过“+”把它们连成一串;

对数字通过“+”来进行加法运算。如果系统尝试把字符和数字相加,即进行相互矛盾

的操作,就会引起软件失效。

12.3测试方法小结

应用场合:需要进行数值计算的程序或图形操作的程序。

测试方法:对于数值计算考虑操作数和操作符之间的限定关系,对于图形计算还

要考虑各种输入数据之间的组合关系。

测试知识储备:全面掌握被测软件中操作符对操作数的要求。掌握不同的操作符

和操作数具有的不同的有效和无效的取值范围。

-----------------------------------------------------------------------------------------------------------------------------------------

13递归调用自身

13.1缺陷产生原因

函数有时会递归调用自身,如果不限制执行次数,递归就会出现问题,它不断地调用自身,很快地占用机器资源,最终产生溢出,使程序崩溃或挂起。产生这类问题的主要原

因是开发人员没有编码来保证循环和递归调用的终止,通常是在循环的开始或结束时缺

少检查条件。

13.2如何发现问题

在软件中寻找可以使用递归调用的功能。这时可以制作一个列表,标明软件中可能嵌入

递归的功能的列表,然后自己引用自己来检查程序是否能正确处理。

13.3测试方法小结

应用场合:需要和其它对象进行交互的地方。

测试方法:考虑对象的自我交互或复制。

测试知识储备:全面掌握被测软件的需求。

-----------------------------------------------------------------------------------------------------------------------------------------

14计算结果溢出

14.1缺陷产生原因

当所有的输入和数据都有效时,计算的最终结果也可以是无效的。所有变量都有值域范围,有时开发人员在执行计算时会忘记检查这些上限。

14.2如何发现这类问题

一次又一次地执行计算或使用很大或很小的输入和数据进行计算,重点测试数据类型的

初始值或边界值附近的值。

14.3测试方法小结

应用场合:应用程序执行能够导出待产生结果并进行内部存储的计算。

测试方法:强制数据产生上溢或下溢。

测试知识储备:全面掌握被测软件的需求,了解计算变量的上下限。

15数据共享或关联功能计算错误

15.1缺陷产生原因

通常对孤立的功能进行测试时不会发生很多缺陷,而当把单独的功能和同一软件中的其它功能结合时,就可能出现很多软件缺陷。这种缺陷的产生往往是在两个或更多的功能使用了共享数据集,而每个功能允许使用的数据范围不同引起的。例如,一个功能可能会将某数据项设置为特定大小,然而另一个功能却允许该数据项的大小可以超过第一个功能的处理能力。开发人员根本没考虑到该数据项在其它功能处也可以修改,他们只是编码保证在该功能中数据的合法性,而当使用该数据时,没有再编码来检查可以使用的范围;而此时,另一个功能修改了共享数据,当再使用这些数据时就产生了缺陷。

15.2如何发现这类问题

当应用程序在同一时间完成一个以上的功能或当一个以上的功能在同一时间处于运行状态时,就可以使用该方法进行测试。利用一个功能影响输入、输入数据或另一个功能的计算。在测试前要确定哪些功能是相互依赖或共享数据的:能应用同样输入的每个功能。如果这些功能有相互重叠的输入域,就可能存在交互问题。

有类似的输出产生功能。如果某些功能结合起来产生单个输出,就说明这些部件之间存在关系,应该被一起测试。

一个功能被包含在另一个功能的计算中。例如要测试鼠标选取对象的功能,不仅要测度鼠标选取屏幕上的文本的功能,还可以把包含超链接文本、粗体、斜体、符号及图形元素放在一起,测试鼠标选取这些元素的功能。

15.3测试方法小结

应用场合:一个以上的功能在同一时间处于运行状态。

测试方法:以点代面,重点测试某一功能,对可能与这个功能相连的其它功能附带测试。

测试知识储备:全面掌握被测软件的需求,在测试之前对被测功能之间的依赖关联有所掌握,另外还需要对共享数据有所掌握。

----------------------------------------------------------------------------------------------------------------------------------------- 16文件系统超载

16.1缺陷产生原因

开发人员可能会忘记编写代码处理满状态的文件系统,忽略了诸如CreateFile,WriteFile等操作系统API的错误检查代码,没有这样的代码,当显示满状态的文件系统时,API调用就会失败,软件就会在没有任何警告的情况下崩溃。

16.2如何发现这类问题

创建满容量或近乎满容量的文件系统,然后强制执行各种通过输入或输出访问文件系统的操作;或者打开足够多的文件,打开文件时会强制备份创建的副本,从

而占用双倍的存储空间,这种操作达到一定程度时,会达到该系统的容量,于是就能测试应用程序处理超载状态的文件系统的能力。(通常通过磁盘配额实现)

基于模型的测试综述报告

基于模型的测试综述 2016年1月

摘要 面向对象软件开发应用越来越广泛,自动化测试也随之被程序员认可和接受,随之而来的就是基于UML的软件开发技术的大范围普及和基于模型的软件测试技术的普遍应用。基于模型的测试是软件编码阶段的主要测试方法之一,具有测试效率高、排除逻辑复杂故障测试效果好等特点。本文描述了基于模型的测试的模型以及建模标准,并介绍基于模型的测试的基本过程以及支持工具,同时通过七个维度对基于模型的测试方法进行描述。最后分析基于模型的测试的优缺点并列举了应用案例。 关键词:软件测试,基于模型的测试,软件模型,测试工具

目录 摘要................................................ I 1 引言 (2) 2 基于模型的测试、模型以及建模标准 (2) 2.1基于模型的测试 (2) 2.2基于模型的测试的模型 (3) 2.3建模标准 (4) 3 基于模型的测试的基本过程及支持工具 (5) 3.1基于模型的测试的基本过程 (5) 3.2支持工具 (6) 4 分类 (7) 4.1 模型主体 (7) 4.2 模型冗余程度 (7) 4.3 模型特征 (7) 4.4 模型表示法 (7) 4.5 测试用例选择标准 (8) 4.6 测试用例生成技术 (8) 4.7 联机、脱机测试用例生成 (9) 5 基于模型的测试的工具Spec Explorer (9) 5.1 Spec Explorer (9) 5.2 连接测试用例和待测系统 (9) 5.3 静态模型和实例模型 (11) 6 基于模型的测试的优缺点 (11) 参考文献 (13)

软件故障的21种模型(DOC)

软件功能性测试的21种故障模型 测试的目标是要发现错误,因此在编写测试用例的时候也要遵循这个目标,尽量在软件的最薄弱环节多编写测试用例。虽然测试时有很多单个输入变量、多个输入变量的组合,但优秀的软件测试人员不会依靠运气,他们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直觉,可以从中找到哪些是需要进行测试的,哪些不需要测试,哪些操作可能会引起软件失效。把这些测试人员的经验和直觉尽量归纳和固化,就形成了一些故障模型。故障模型指明了故障是如何以及为什么会在软件执行时引起软件失效。在测试过程中,我们可以按照这些故障模型所提供的缺陷类型和寻找该类缺陷的方法找到尽量多的缺陷。 1 输入非法数据 1.1缺陷产生原因 开发人员通常用以下3种技术来处理非法输入: ? 防止不正确的输入进入被测软件。过滤掉不正确的输入,只允许合法输入通过界面。? 输入了不正确的数据后,软件提示错误信息,拒绝不正确的输入。 ? 允许不正确的输入进入系统并进行处理,软件失效时调用异常处理程序,显示一些错误信息。 可见开发人员除了编写主要的功能代码外,还必须编写对非法输入的检查代码,这些代码经常被遗忘,或者编写完这部分代码后,开发人员很少认真检查,导致处理非法输入经常出错。 1.2如何发现这类问题 进行测试时从输入值的属性出发,一般考虑以下三点: ? 输入类型:键入无效的类型常会产生错误信息。 ? 输入长度:对于字符型,键入太多的字符常会引出错误信息。边界值:输入边界值或超过边界值的数据。 1.3测试方法小结 ? 应用场合:GUI的输入。 ? 测试方法:分别从输入数据的类型、长度、边界值等方面进行考虑。 ? 测试信息检查: l 错误信息和错误要一致。 l 错误信息的内容为空,用户不知道为什么出错。 l 显示的错误信息是给开发人员调试使用的,例如“Error 5-unknown data”,开发人员可以通过该信息很容易找到错误类型,但是用户根本不明白,不知道做错了什么。 ? 测试知识储备:牢记各基本数据类型的边界值。

MAYA基本操作

MAYA基本操作 Alt+中键(不要松开)移动视图 Alt+左键(不要松开)鼠标往左移动顺时针不要过大旋转视图Alt+右键鼠标往左移动则是缩小视图,反则放大视图 鼠标滑轮:放大缩小视图(最常用) Ctrl+N 新建工程 Ctrl+O 打开工程 Ctrl+S 保存工程 Ctrl+Z 还原上一步操作 MAYA有分一般,专家模式(就像玩游戏,对电脑) 切换命令:Shift+Ctrl+空格 3DMAX跟MAYA都是一样,都有四个视图 则是透视图(最常用)Perse 正视图Frout 侧视图Side 顶视图Top 切换四个视图的快捷键:选择要用的视图,然后空格,则可放大被选视图!再试下空格,呵呵,又回来了! 新建物体,MAYA大多都是Ploygons建模,在基础上加线删线,挤压来改变物体的形状! 在告诉你们更快捷操作命令前,先改一个设置 MAYA界面最上面各模块命令前有个Create 打开后: 第2个ploygons Primitives 点击又会出现另一行就是要创建的物体名称,这个不说,看到最下面分割符号里的Interactive Creation 把前面的对号勾掉,单击即可接下来就要创建想要的物体了。 这个对以后的操作习惯跟效率都有很大的关系 这个命令俗称:热核 视图里按着Shift+鼠标右键不动,发生了什么,有一圈的命令,这个就是MAYA的快捷操作热核 (这个其实不当面跟你们操作应该很难理解,如果不会,有时间我会录制视频或者我亲自上门告诉你们!) Ploy Cube 创建立方体(一般是正方体)最常用 Ploy Sphere 创建球体常用 Ploy Cylinder 创建圆柱体常用 Ploy Cone 创建圆锥 Poly Torus 创建救生圈(我起的名字) Poly Plane 创建面片 Ploy Disk 创建圆形面片 创建以上物体都要按着Shift+右键(别松开)然后转动鼠标,有个很明显的选择条, 想要创建哪个,停在上面然后松开!(所有按着的都松) 是不是出来了? 以上操作请练习一个小时。 从熟悉界面到创建物体的东西,都要加深操作印象

软件测试知识点总结

软件测试知识点总结 第一次课10.7软件测试概述 一软件测试定义:使用人工或者自动的手段来运行或测定它是否满足规定的需求,或弄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别。 二软件测试的分类 1.按照开发阶段划分 a)单元测试:模块测试,检查每个程序单元嫩否正确实现详细设计 说明中的模块功能等。 b)集成测试:组装测试,将所有的程序模块进行有序、递增的测试, 检验程序单元或部件的接口关系 c)系统测试:检查完整的程序系统能否和系统(包括硬件、外设和 网络、系统软件、支持平台等)正确配置、连接,并满足用户需 求。 d)确认测试:证实软件是否满足特定于其用途的需求,是否满足软 件需求说明书的规定。 e)验收测试:按项目任务或合同,供需双方签订的验收依据文档进 行的对整个系统的测试与评审,决定是否接受或拒收系统。 2.按照测试技术划分 白盒测试:通过对程序内部结构的分析、检测来寻找问题。检查是否所有的结构及逻辑都是正确的,检查软件内部动作是否按照设计说明的规定正常进行。--结构测试 黑盒测试:通过软件的外部表现来发现错误,是在程序界面处进行

测试,只是检查是否按照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实现。 灰盒测试:介于白盒测试与黑盒测试之间的测试。 3 按照测试实施组织划分:开发方测用户测试第三方测试 4 是否使备测软件运行:静态测试动态测试。 课后作业:1.软件测试与调试的区别? (1)测试是为了发现软件中存在的错误;调试是为证明软件开发的正确性。 (2)测试以已知条件开始,使用预先定义的程序,且有预知的结果,不可预见的仅是程序是否通过测试;调试一般是以不可知的内部条件开始,除统计性调试外,结果是不可预见的。 (3)测试是有计划的,需要进行测试设计;调试是不受时间约束的。(4)测试经历发现错误、改正错误、重新测试的过程;调试是一个推理过程。 (5)测试的执行是有规程的;调试的执行往往要求开发人员进行必要推理以至知觉的"飞跃"。 (6)测试经常是由独立的测试组在不了解软件设计的条件下完成的;调试必须由了解详细设计的开发人员完成。 (7)大多数测试的执行和设计可以由工具支持;调式时,开发人员能利用的工具主要是调试器。 2.对软件测试的理解? 软件测试就是说要去根据客户的要求完善它.即要把这个软件还

软件测试过程模型

软件测试过程模型 发布时间: 2010-7-27 11:02 作者: 未知来源: 51Testing软件测试网采编 字体: 小中大| 上一篇下一篇| 打印| 我要投稿| 每周一问,答贴有奖 目前主流的开发模型主要有:瀑布模型、原型模型、螺旋模型、增量模型、渐进模型、快速软件开发(RAD)以及Rational统一过程(RUP)等,这些模型对于软件开发过程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但是,非常遗憾的是,在这些过程方法中,并没有充分强调测试的价值,也没有给测试以足够的重视,利用这些模型无法更好地指导测试实践。软件测试是与软件开发紧密相关的一系列有计划的系统性的活动,显然软件测试也需要测试模型去指导实践。下面对主要的模型做一些简单的介绍。 V模型 V模型是最具有代表意义的测试模型。在传统的开发模型中,比如瀑布模型,人们通常把测试过程作为在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和编码全部完成后的一个阶段,尽管有时测试工作会占用整个项目周期的一半的时间,但是有人仍然认为测试只是一个收尾工作,而不是主要过程。V模型的推出就是对此种认识的改进。V模型是软件开发瀑布模型的变种,它反映了测试活动与分析与分析和设计的关系,从左到右,描述了基本的开发过程和测试行为,非常明确地标明了测试过程中存在的不同级别,并且清楚地描述了这些测试阶段和开发过程期间各阶段的对应关系,如模型图中所示,图中的箭头代表了时间方向,左边下降的是开发过程各阶段,与此相对应的是右边上升的部分,即各测试过程的各个阶段。 V模型的软件测试策略既包括低层测试又包括了高层测试,低层测试是为了源代码的正确性,高层测试是为了使整个系统满足用户的需求。 V模型指出,单元和集成测试是验证程序设计,开发人员和测试组应检测程序的执行是否满足软件设计的要求;系统测试应当验证系统设计,检测系统功能、性能的质量特性是否达到系统设计的指标;由测试人员和用户进行软件的确认测试和验收测试,追溯软件需求说明书进行测试,以确定软件的实现是否满

软件测试综合题目(附答案)-上

一、选择题: 1.模块的耦合度描述了___D___。 A.模块内各种元素结合的程度B.模块内多个功能之间的接口 C.模块之间公共数据的数量D.模块之间相互关联的程度 2.内聚是一种指标,表示一个模块_B_____。 A.代码优化的程度B.代码功能的集中程度 C.完成任务时及时程度D.为了与其他模块连接所要完成的工作量3.在UNIX操作系统中,把输入/输出设备看作是__D____。 A.普通文件B.目录文件C.索引文件D.特殊文件4.“science”是一个XML 元素的定义,其 中元素标记的属性值是__C____。 A.title B.style C.italic D.science 5. ___C___描述数据的局部逻辑视图,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它是与某一 应用有关的数据逻辑表示。 A.模式B.逻辑模式C.外模式D.内模式解析:三级模式结构: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 一、模式(Schema) 定义:也称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 理解: ①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模式; ②是数据库数据在逻辑级上的视图; ③数据库模式以某一种数据模型为基础; ④定义模式时不仅要定义数据的逻辑结构(如数据记录由哪些数据项构成,数据项的名字、类型、取值范围等),而且要定义与数据有关的安全性、完整性要求,定义这些数据之间的联系。 二、外模式(External Schema) 定义:也称子模式(Subschema)或用户模式,是数据库用户(包括应用程序员和最终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 理解: ①一个数据库可以有多个外模式; ②外模式就是用户视图; ③外模式是保证数据安全性的一个有力措施。 三、内模式(Internal Schema) 定义:也称存储模式(Storage Schema),它是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方式(例如,记录的存储方式是顺序存储、按照

maya模型教程:真实角色模型的创建

第6章真实角色模型的创建 本章讲述真实人物角色的制作流程。研究人类头部布线的目的是为了制作表情动画,因为人物的各种内心活动主要通过面部的表情变化反映出来。由于建设模型主要锻炼造型能力,故而对形体和结构的理解尤为重要。 本章主要内容: ●真实角色头部的制作 ●真实角色身体的制作 ●布线的方式一定要与肌肉运动的方向相符。 ●关键部位需要足够的线,有足够的控制点,表情才能做到位。 6.1.真实角色头部的制作 本节将参考图6-1中人类头部肌肉解析图进行头部建模的教学。 图6-1人类头部肌肉解析图 【例6-1】制作人类的头部 1)首先通过Create >Polygon Primitives >Cube命令建立一个如图6-2所示的多边 形立方体,作为真实人物角色头部的框架。

图6-2创建立方体 2)执行Mesh >Smooth命令,把立方体平滑一级,之后删除如图6-3所示所得物体 的一半的面。 图6-3平滑立方体图6-4调整头部线段 3)然后调整头部的形状,并通过Edit Mesh >Cut Faces Tool剪切面工具在人头的侧 面纵切一条线段进行调节,如图6-4所示。 4)同样操作,在人头中线的上、下位置各切出图6-5中的两条线作为眼睛的定位。 图6-5眼睛定位线的创建图6-6定位线的制作

5)接下来,在鼻梁的位置处纵切出一圈线,还有在眼睛的中心位置再切出一圈线,如 图6-6所示。 6)现在,调整整个头部的形状,如图6-7所示。 ※注意:要把头部的整个形状先调圆,再继续制作。 图6-7调圆头部 7)然后,在头部的侧面位置使用Edit Mesh >Insert Edge Loop Tool插入环线工具添 加两条环形线段,如图6-8所示。 图6-8添加两条头部侧面的线段图6-9画出眼睛的轮廓 8)在面部的正面找到眼睛的位置,画出它的基本轮廓,如图6-9所示。 9)在眼睛与眼眶之间添加线段,参考图6-1中眼睛的比例,调整模型上眼部的形状, 如图6-10所示。 图6-10在眼周围加线段图6-11添加约束眼角的线段

软件测试流程常见问题

软件测试流程常见问题 1、测试人员要需要何时参加需求分析? 原则上,测试人员对需求了解得越深入对测试工作越有利,所以最好一开始就应该参加需求分析工作。这样可以带来如下得好处: ■测试人员全程参与需求分析,对需求了解很深刻,减少了很多与开发人员的交互,节省了时间。测试人员参与前期开发讨论,直接掌握了不清晰的需求点; ■早期确定测试用例的编写思路,为测试打好了基础; ■可以获取一些测试数据,为测试用力设计提供帮助; ■可以发现需求不合理的地方,降低了测试成本。 测试人员主要的工作之一就是确认系统是否正确实现了需求。测试人员不参与前期的工作,就只能依赖最后形成的需求文档,甚至由开发人员来讲解需求,而这些缺求可能发生了“问题”,因为这个需求是已经经过分析的需求,很多的内容可能与用户的真正要求发生了偏差。同时如果只看最后形成的需求文档,对需求也会有理解上的偏差。因此作为测试人员要尽可能的获取到“第一线”的需求资料,才能真正地了解用户的业务,从而更好的对系统进行测试。 当然,如果测试人员不能参与需求环节,一定要通过其他途径保证需求的精确性,例如和开发人员进行集中讨论需求疑问的项目会议,并且一定要加强测试案例评审,甚至于是测试需求的评审。 2、系统测试阶段低级缺陷较多怎么办? 在系统测试阶段,如果仍有很多低级缺陷,说明测试对象是不合格的,没有达到测试标准。如果系统阶段发现的简单缺陷(也就是不应该有的缺陷)较多,最好停止测试,转由开发人员进行测试,发现问题立刻修改,因为这种由测试人员进行的成本较高,反复交互还会耽误进度。 建议建立预测试制度:系统测试前对核心模块进行抽查测试,如果问题较多(例如平均每个核心模块发现10个以上缺陷),就可以停止本次测试,直到抽测后发现问题较少才可以启动系统测试。 3、缺陷流落到客户那里有什么后果? 如果软件缺陷被遗落并流落到客户那里,结果就是代价高昂的电话或者现场支持费用,还可能需要修复、重新测试和发布新的产品,更糟糕的情况是产品要被召回甚至被客户起诉。这种成本付出非常高,几乎是在内部修改缺陷的几何级数倍。 质量之父PhilipCrosby把质量的费用分为整合费用和非整合费用两类,整合费用是指与一次性计划和执行测试相关的全部费用,用于保证软件按照预期方式进行。如果发现缺陷,经过一系列的缺陷处理流程而解决缺陷,这种费用就是非整合费用。PhilipCrosby在自己的作品中详细论述了内部的整合费用和内部的非整合费用之和远远小于外部也就是客户引起的非整合费用。 总之,软件缺陷一定要尽可能的在内部解决,这对节约成本、提高产品知名度都大有裨益。 4、什么是冒烟测试? 冒烟测试从操作上是一个随机的测试,操作对象通常是核心业务模块。测试员任意操作,要是发现多数功能走不下去(大概20%),那么这个冒烟测试就算是结束了。冒烟测试一般不用参照测试用例。 执行冒烟测试的目的是对要测试的产品进行一个大概的度量。如果冒烟测试不能通过,通常不会启动测试计划。因为软件缺陷较多的情况下,启动测试计划会浪费更多的人力和物

maya破碎问题

pulldownit for maya(破碎插件) 安装方法:icons放在C:Users\Tracy\Documents\maya2011\prefsicons scripts放在C:Users\Tracy\Documents\maya2011\scripts plug-ins放在C:Maya2011\bin\plug-ins,就是你maya安装目录的插件文件夹里。 注意:pdiMaya.txt放在C:Users\Tracy\Documents\maya\2011的modules文件夹里,如果没有这个文件夹,那你自己创建一个这样的文件夹就可以了,打开这个文本文件,把原来的路径改为+ Thinkinetic 1.0 C:Maya\2011\bin\plug-ins即可,就是该为你maya的插件文件夹. Pulldownit的使用手册(只支持polygon物体)1.shatterIt feature(破碎物体): Num shards:破碎面数 shatter style uniform(统一):就是整体破碎的意思。 pivot based。 radial(径向):Num rings是破碎的环数 noise是噪波值 radial axis:是径向的轴向:S(shortest)是以最短的边来径向破碎。 M(medium)是以中心来径向破碎。 L(longest)是以长边来径向破碎, path based(基于路径来破碎):可用曲线来画路径,然后在按select path来选择该路径,就会沿路径来破碎了。

original geometry(原几何体) hide是隐藏remove是移动 create pdi object from fragments是从碎片中创建pdi 物体。 assign new material to cut faces是设计新的材质在被切的面上。在材质窗口可以看见一个绿色的材质。 2.create pdi body(创建pdi物体): none:无的状态可以对破碎物体进行任意的移动,其他状态不可以随便移动,即便移动了,还是变回原来的位置。 capsule(胶囊):破碎物体周围出现胶囊状的网格线条,这样破碎物体破碎运动的时候会破碎得比较开一点。让碰撞更加有弹力,同时,他是破碎碰撞也是基于胶囊状网格的。 convex hull:它的破碎是基于破碎的边缘或者边缘线的。相对于胶囊破碎的来说,它破碎的范围没有那么广,比较密集的。 mesh:这是网格破碎,是比较精密准确的一种破碎,破碎的时间比较长。 auto:自动,做挡板作用的物体要够被动(passive)按钮。 (1)flip collision side:是轻击碰撞边缘

软件测试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及沟通方

软件测试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及沟通方法 从一开始,测试就要关注需求。往往在讨论设计时,开发和需求很容易忽略了测试成员,他们潜意识里觉得这不关测试什么事。可是,测试也要熟悉业务,熟悉功能,熟悉各种设计,而且测试需要站在用户的角度来去考量他 们的设计是否有不合理的地方,并提出自己的建议。这些工作,测试成员需要主动,积极参加,多提建设性意见,这样可能会让开发慢慢发现测试成员的重要性。 其次,沟通最频繁应该还是关于bug的讨论。下面列出几个遇到的沟通问题,及我的解决办法。 1、这个bug我这边重现不了 解决办法 Bug应该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如果描述存在歧义,一定要总结并尽快改进。有时会遇到概率性的bug,要告诉开发概率是多少,尽可能多的提供重现的条件。 在复现问题时,希望能大致判断几个问题点,然后和测试人员沟通下,需要如何捕获信息,捕获那类信息?是不是提供debug版本进行复现,或者根据预判的点增加打印信息版本进行复现? 2、这个不是代码问题,需求这么定义的 解决办法 需求也是人定的,如果觉得有异议,可以找需求人员询问清楚,为什么这样定义,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们,看他们怎么决定。如果被需求说服了当然是最好的,如果自己还是不同意需求的看法,需求又不同意我的提议,那只能听他的,毕竟权力在他那里。但是我们可以保留交流的记录,证明曾经在这里发生过歧义。 3、这块是别人负责的,我负责的部分没有问题 解决办法 如果bug是由开发的项目经理来分发到程序员,那就是项目经理来面对这样的问题,而不是测试。当然,项目经理当然有项目经理的处理办法。可是,测试遇到这样的问题怎么办呢,把负责相关内容的开发都邀请到一个讨论组里,让他们自己讨论,这样更清楚,不必在测试这里中转。如果他们都觉得代码没问题,而我也有强有力的截图和真相,那就只有上交给上级领导,让他们来决定怎么解决。

软件测试中常见问题分类说明

软件测试中常见问题分类说明 一、规范化问题 包括软件规范和业务规范两大类,软件规范问题主要指操作过程中显而易见的错误或缺陷,非人性化设计、友好度较差等;业务规范问题主要指使用非标准或非惯例的业务术语、以及概念错位等。 ㈠软件规范问题 1、操作指示不明确 提示存在二意性、提示操作项“忽略”、“取消”、“退出”等含义不明确。(一般) 2、简单界面规范问题 ①按钮图片丢失、按钮图片不配套、按钮大小排列不美观;(一般) ②在引用数据窗口的下拉框中,没有根据实际数据来调整下拉框显示的%的大 小和垂直滚动条,导致文本只显示了一部分;(严重) ③界面中存在色块;(一般) ④菜单排列顺序有误;(一般) ⑤窗体最小化以后在屏幕上找不到了,无法恢复原窗体;(一般) 3、操作过程缺乏人性化考虑 ①选项过于烦琐且不必要、设置不合适导致使用者遗漏、常规按钮排列顺序 不一致(一般) ②常用功能不支持键盘操作。(严重) ③单据处理中当由于存在空行时,提示用户输完其余内容,而没有自动删除 空行。(严重) 4、帮助文件规范问题 ①联机帮助字体、背景风格不统一;(较小) ②点击“?”按钮打开帮助文件,没有直接定位到内容;(较小) ③内容定位错误;(一般) ④帮助文件内部链接没有做全;(较小) ⑤文档内容排版错误;(严重) ⑥其他帮助错误。(一般) 5、软件风格规范问题 ①控件的切换顺序有误、DataWindow的切换顺序有误; (视控件使用频繁程度设为(严重)和(一般)) ②DataWindow内容的对齐方式不正确(数值右对齐、日期中对齐、文字左对 齐);(较小) ③数值的EditMask(掩膜)设置有误、日期的EditMask(掩膜)设置有误、 日期的默认格式非YYYY.MM.DD、默认日期存在1900.00.00现象或其他不合 理的值(一般) ④弹出窗口不在屏幕中间位置、退出系统缺少提示;(较小) ⑤重大操作(月结、恢复、修复等)缺少提示、重大操作没有自动弹出备份 提示;(一般) ⑥快捷按钮定义不准确、快捷字母或数字重复、工具栏快捷键定义错误(一 般),工具栏常用快捷键缺少(较小);

如何回答常见的软件测试面试问答

如何回答常见的软件测试面试问答 一说起软件测试面试问答,就自然而然想起可亲可敬的面试官,就少不了要回答面试官各种或正常或奇葩的提问。特别是对于很多平时对着电脑多过于对人的软件测试程序员来说,面对面试官接二连三的问题,有的时候也会手忙脚乱。那么,以下就让千锋软件测试的就业老师好好讲解一些常见的软件测试面试题!希望对即将面试的软件测试员们有所帮助! 软件测试面试问答1.开发与测试的关系 开发和测试是一个整体,也可以说测试驱动着开发,开发配合着测试,相辅相成的,在一个完整的项目组中缺一不可。 软件测试面试问答2.测试总结报告包括哪些项

测试用例的通过数,测试用例的未通过数,以及测试用例的通过率,未通过的功能都集中在哪几个功能模块,根据测试经验以及测试结果进行一个缺陷的分析和建议。 软件测试面试问答3.测试用例包括哪些项 产品名称、功能模块、用例的编号、编写人、被测功能的简述,测试的预置条件,测试步骤,预期结果,实际结果。 软件测试面试问答4.缺陷处理流程 首先,将缺陷的详细信息录入缺陷管理系统,并分配给对应的开发人员。其次,如果遇到一些难以发现的缺陷,在开发人员修正过程中配合开发人员进行Bug的再现。更重要的是,开发人员修正Bug后,会在缺陷管理系统中将修正后的Bug状态更改,通常为Fixed状态。 Finally,新版本发布后,测试人员会将bug状态更改为Fixed的Bug进行回归测试。如果测试通过,则将该Bug关闭,如果是未通过,则将该Bug从Fixed更改为Reopen状态,继续让开发人员来修正,并等待下一个新版本发布后的二次回归测试。 软件测试面试问答5.缺陷报告包括哪些项 包括:编写人、被测系统的版本号、测试环境、预期结果、实际结果、对于实际结果如有必要附上截图、测试用例数、测试用例通过数,测试用例的通过率、对缺陷的一个分析汇总。

软件测试流程方案

软件测试流程方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软件测试流程实施方案1.流程的意义 从一个软件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如果要提高产品的质量首先应当从流程抓起,规范软件产品的开发过程。这是一个软件企业从小作坊的生产方式向集成化规范化的大公司迈进的必经之路,也是从根本上解决质量问题,提高工作效率的一个关键手段。 软件产品的开发同其它产品(如汽车)的生产有着共同特性,即需要按一定的过程来进行生产。在工业界,流水线生产方式被证明是一种高效的,且能够比较稳定的保证产品质量的一种方式。通过这种方式,不同的人员被安排在流程的不同位置,最终为着一个目标共同努力,这样可以防止人员工作间的内耗,极大的提供工作效率。并且由于其过程来源于成功的实例,因此其最终的产品质量能够满足过程所设定的范围。软件工程在软件的发展过程中吸取了这个经验并把它应用到了软件开发中,这就形成了软件工程过程,简单的说就是开发流程。 不管我们做哪件事情,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计划到策略到实现。软件流程就是按照这种思维来定义我们的开发过程,它根据不同的产品特点和以往的成功经验,定义了从需求到最终产品交付的一整套流程。流程告诉我们该怎么一步一步去实现产品,可能会有那些风险,如何去避免风险等等。由于流程来源于成功的经验,因此,按照流程进行开发可以使得我们少走弯路,并有效的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目前流行的流程方法有很多种,如瀑布模型、螺旋模型、RUP模型、IPD流程等,不同的过程模型适合于不同类型的项目。 2.测试工作流程图 测试工作总体流程图

功能测试中故障模型的建立

功能测试中故障模型的建立 1. 概述 故障模型是软件测试的基础,也是一个判断测试方法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在测试的过程中,要确保每一个目标状态都被测试,那么测试必须是系统的;为了最终定位软件缺陷,所以测试必须是集中的;测试需要使用大量的测试用例和重复性测试,因此测试必须是自动的。若要满足上述三个测试条件,我们必须建立故障模型。 故障模型是将测试人员的经验和直觉尽量归纳和固化,使得可以重复使用。领测国际通过理解软件在做什么,来猜测可能出错的地方,并应用故障模型有目的地使它暴露缺陷。它具有一定的形式和足够的信息对错误进行预测,因此对测试人员来说,构造一个准确的故障模型,是选择测试策略、设计测试用例和测试执行的基础。在建立故障模型时,希望故障模型在框架上是通用的,但是建立具体的故障模型时一定要针对具体的软件类型、应用环境、甚至开发工具才有意义。一个成熟的故障模型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该模型是符合实际的:大多数系统中存在的故障都可以用该模型来表示; 2)模型下的故障个数是可容忍的:模型下的故障个数一般和系统的规模是成线性关系; 3)模型下的故障是可以测试的:存在一个算法,利用该算法可以检测模型中的每一个故障。 本文将从软件的功能和技术特点出发,如软件的输入、输出、数据以及处理等,分析在软件功能测试过程中,我们通常应建立的故障模型及按照故障模型所提供的缺陷类型寻找尽量多的缺陷。

2. 输入型故障模型 主要是对用户的各种输入进行建模,因为用户的输入是无法预期的,可能的组合状态也是千变万化。软件功能除了能让正确的输入得到正确的输出之外,还必须对非法和不合逻辑的输入进行处理,防止因数据异常造成不可挽回的错误。典型的建模方法有: 1)使用非法数据:从输入数据的类型、长度、边界值等方面考虑,测试软件是否允许不正确的输入进入系统并进行处理,是否有错误处理代码,代码是否正确。 2)使用默认值输入:检测软件中所使用的变量是否初始化,是否将非法数据默认为合法边界内的某个合理值。 3)使用特殊字:检测软件是否正确处理了特殊字符和数据类型。 4)使用使缓冲区溢出的合法输入:输入超过允许的最大长度的数据,检测软件是否检查字符串/缓冲区的边界。 5)使用可能产生错误的合法输入组合:测试多个输入值的组合,确认这些值的组合是否会互相影响而引起软件失效。 6)重复输入相同的合法输入序列:检测软件是否考虑了循环处理的边界。 3. 输出型故障模型 软件的输出通常是最直观也是用户最关注的,输出型故障模型就是从软件输出角度出发,分析造成故障的可能原因。例如通过一个正确的输入在不同情况下产生不同输出的情况可以对输入和输出的关系进行进一步验证;可采用列举等方法,强制软件产生不符合业务背景知识的无效的输出,从而进行处理,规避不必要的错误;强制修改输出的属性、

MAYA建模步骤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三维游戏美工 设计题目:那样纯洁的爱--鹿狐决恋院(系):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 专业年级:14级软工一班(数媒) 学号:141530257 姓名:魏加新 指导教师:徐丽敏 2016年12月20 日

目录 一.剧情简介 (3) 二.主题思想 (3) 三.角色设计 (3) 四.场景设计 (3) 五.实现过程 (3) 六.技术难点 (6) 七.解决方案 (7) 八.作品渲染 (7) 九.参考文献 (8)

一.剧情简介 在一个风景美丽的草原上,有一户人家养着一只小狗和一头小鹿,而在草原的另一边住着一只狐狸。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一天,这只小狗和这头小鹿一起出去游玩,而就在这天小鹿和小狐偶然相遇了,然而就是那回眸一笑,双方一见钟情,深深的陷入了爱河,就在小狐送给小鹿玫瑰的那一天,小鹿同意和小狐私奔,而早就喜欢这小鹿的小狗就趁机咬死了小鹿,最后小鹿在漫天的玫瑰花下死亡而小狐就伤心的依偎在小鹿身边,久久不忍离去。反观小狗则是嘿嘿笑着。 二.主题思想 主题思想:爱就要爱的纯粹,如果相互喜欢就要敢于追求。相反,如果不喜欢就要和平结束,不要因爱生恨。警示:推物及人,不要让动物的悲剧在人的身上重演。 三.角色设计 共设计了三个动物角色:小狗、小鹿和小狐 四.场景设计 分为一部分:室外场景 五.实现过程 1.创建骨骼 2.下肢骨骼装配 (1)下肢骨骼IK控制 ○1.打断盆骨与腿部的连接,再次确定命名,镜像腿部骨骼 ○2.为腿部添加IK控制柄工具 注意:大腿到脚底为RP,脚底到脚掌为SC,脚掌到脚趾为SC (2).下肢控制器

○1.创建方盒子,绘制点线 ○2.复制线框捕捉到脚腕处,调整大小,冻结变换,复制一个到另一侧,同样冻结变换 3.命名:“L_con_FOOT” ○ (3).下肢控制器添加驱动 ○1.选择脚部控制盒子,为其添加属性 ○2.锁定并隐藏缩放属性 ○3.设置驱动关键帧:walk ○4.设置驱动脚尖:Top Toe (4).向量约束 ○1. 创建圆形修改形状 ○2. 捕捉到膝盖,复制一个 ○3. 同时移动两个至正前方,删历史,冻结 ○4. 选择形状和RPIK执行向量约束 ○5. 把形状P给脚部控制器(方盒子) 图一

软件测试怎么测试 谈软件测试常用方法和测试流程

摘要软件测试就是在软件投入运行前,对软件需求分析、设计规格说明和编码的最终复审,是软件开发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软件质量保证的关键步骤。软件测试的方法可分为人工测试和机器测试,人工测试包括个人复查、走查和会审,机器测试可分为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软件测试虽然是一个独立的阶段,但在实际工作中,测试的流程主要包含单元测试、组装测试、确认测试、系统测试四个阶段。 关键词软件测试;白盒;黑盒;单元测试;组装测试;确认测试;系统测试 一、软件测试的常用方法 软件测试就是在软件投入运行前,对软件需求分析、设计规格说明和编码的最终复审,是软件开发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软件质量保证的关键步骤。采用面向对象技术进行软件开发产生了两个结果一是开发出功能更强大更便于用户使用的软件产品,二是生成规模庞大的程序代码和文档,这也必然导致更大规模的软件测试和维护工作。因此,规范化的软件测试势在必行。规范化不只是测试的需求(有效代码量、结构/逻辑的复杂性、高性能/高精确性/高可靠性需求)和消耗资源(人力/时间/测试频度)规模化,更要求在面对规模庞大的软件测试需求,在合理的资源消耗基础上,实施有效的测试。 下图描述的是常用的一些测试方法

1、人工测试的方法 (1)个人复查 个人复查是指程序员自行设计测试用例,对源代码、详细设计进行仔细检查,并记录错误、不足之处等。个人复查主要包括检查变量的正确性、检查标号的正确性、检查子程序、宏、函数、常量检查、标准检查、风格检查、比较控制流、选择、激活路径、对照详细说明书,阅读源代码和补充文档等方面的测试内容。 (2)走查 走查是指测试人员先阅读相应的文档和源代码,然后人工将测试数据输入被测试程序,并在纸上跟踪监视程序的执行情况,人工沿着程序的逻辑走查运行一遍,跟踪走查运行的进程来发现程序的错误。走查的具体测试内容包括模块特性、模块接口、模块的对外输入或输出、局部数据结构、数据计算错误、控制流错误、处理出错和边界测试等方面。 (3)会审 会审是指测试人员在会审前仔细阅读软件的有关资料,根据错误类型清单(根据以往的经验、对源程序的估计等,并在以后测试中给以丰富补充)填写检测表,提出根据错误类型要提出的问题。会审时,由程序设计人员讲解程序的设计方法,

软件测试过程管理-考题

软件测试过程管理-考题-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一、软件测试过程管理 1. 关于软件测试模型,描述正确的是(C) A. V模型测试的对象就是程序本身,测试与开发可以同一阶段进行 B. W模型测试的对象是程序,需求、设计等,可以支持迭代的开发模型 C. H模型软件测试过程活动完全独立,贯穿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与其他流程并发地进行。 D. X模型是事先计划再进行测试。 2. 制定测试计划的步骤:(D) A. 确定项目管理机制预计测试工作量测试计划评审 B. 确定测试范围确定测试策略确定测试标准、预计测试工作量 C. 确定测试构架确定项目管理机制预计测试工作量测试计划评审 D. 确定测试范围确定测试策略确定测试标准确定测试构架确定项目管理机制预计测试工作量测试计划评审 3、编写测试计划的目的是:(ABC)(多选) A、使测试工作顺利进行 B、使项目参与人员沟通更舒畅 C、使测试工作更加系统化 D、软件工程以及软件过程的需要 E、软件过程规范化的要求 F、控制软件质量 4、某公司采用的软件开发过程通过了CMM2认证,表明该公司(C)。 A. 开发项目成效不稳定,管理混乱 B. 对软件过程和产品质量建立了定量的质量目标 C. 建立了基本的项目级管理制度和规程,可对项目的成本、进度进行跟踪和控制 D. 可集中精力采用新技术新方法,优化软件过程 5. (B )可以作为软件测试结束的标志。 A.使用了特定的测试用例B.错误强度曲线下降到预定的水平C.查出了预定数目的错误D.按照测试计划中所规定的时间进行了测试 6.软件测试计划的内容应包括(D)。 A. 测试目的、背景 B. 被测软件的功能、输入和输出 C. 测试内容和评价标准 D. 以上全部 7.下面不属于软件测试过程中的输入类的是(B)。 A. 软件配置 B. 测试用例 C. 测试配置 D. 测试工具 8. 下列不属于测试需求分析阶段的输入的是(A)。 A. 软件测试的方法与规范 B.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 C. 软件测试计划 D.软件设计说明

软件测试基础常见问题总结

1)什么是软件测试? 软件测试是通过手工或自动化的手段运行或测试被测试对象是否满足对应的需求;被测对象包括需求分析、设计规格说明书、系统编码等;在测试过程中,要根据相应的规格说明书设计一组测试用例,通过对测试用例的执行来发现系统中相应的错误从而保证软件质量的一项活动。 2)软件生命周期是什么? 1项目规划 2需求定义分析 3软件设计 4程序编码 5软件测试 6运行维护 2)软件测试的目的是什么? 1发现系统的错误 2验证系统是否满足需求 3保证产品质量 4改进开发流程 3)软件缺陷(bug)与软件错误(error)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软件缺陷是存在于软件之中的不希望或不可接受的偏差,而软件错误是由于人为的原因产生的错误。软件缺陷是在软件中抽象存在的,而错误是人为的问题。联系:由于人为的错误,在设计或编码过程中的失误,导致了软件内部的缺陷,人为的错误是引发软件缺陷的直接原因,一个软件错误必然引发多个软件缺陷。 4)软件测试如何改进开发流程? 软件测试和软件开发是不同的两个过程,但是通过软件测试发现软件的缺陷,然后通过缺陷的分析确定错误产生的原因从而发现软件开发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同时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整理,还可以修正软件开发规则。因此,软件测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进软件开发流程。 5)分析“软件测试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只是点击按钮,对系统进行操作吗?” 分析:在上述问题中之所以出现这样的言论,是对软件测试理解的片面性和对软件测试理解的偏激造成的。对于一个规范的软件测试过程包括了软件测试的计划、系统分析、测试设计、开发等技术。软件测试是一个发现软件缺陷的过程,要想发现软件缺陷必须对被测对象有足够的了解,而不是简单的对被测对象的执行,更不是单纯的“点击按钮”。这里边包含了如何设计测试场景、测试数据、测试执行等过程。同样的通过软件测试发现系统的问题,通过问题的改进可以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赢得用户的口碑,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公司的利益。因此软件测试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关系公司存亡的活动。 6)软件测试对象包括什么? 1需求规格说明书2概要设计规格说明书3详细设计规格说明书4源程序5系统6用户手册7帮助文档 7)主要的软件测试手段分别是什么,如何理解?

maya中常用的几个变形器deformers的详解

lattice 晶格变形器 晶格变形器中重要的是对于晶格分段数的调节 正常情况下是应该在添加晶格之前或添加晶格之后立刻进行调整; 但如果想在晶格添加之后并且晶格已经经过调整发生了变形的情况下,则我们应该使用edit lattice下的: reset lattice=重置晶格,将晶格的形状和transform属性都恢复到创建初始的情况下 remove lattice tweaks=移除晶格变性效果,将晶格的形状恢复到创建初始的情况下,但transform 属性不恢复 使用它们进行调整之后再添加晶格的分段数 lattice不但可以对模型物体产生影响(lattice---object), lattices之间(lattice---lattice)也仍然互相产生影响 Base Lattice晶格基本体: base lattice与influence lattice之间的距离决定了变性的效果 只有在base lattice之内的模型才会产生变形,因此base lattice决定了晶格变形的范围、位置和偏移 模型受lattice的变形效果是由lattice的local属性决定的, local属性实际上是指lattice的一个quadruped 控制效果---只有在一个晶格网格之内的模型才会发生变形,否则不会变形;但如果提高local lattice divisions的数量在会增加lattice的一个网格的控制范围,可以用来制作更平滑的变形效果

deformation order变形器顺序 不同的变形器的不同添加顺序会对同一个模型产生不同的变性效果 我们可以通过调节deformation order来得到我们所要的正确的变形顺序 如何改变变形器的顺序: >右键点击模型 >inputs/all inputs >变形器的影响顺序是从下向上依次来进行计算的,在最下边的最先计算,在最上边的最后计算 >中键拖动要改变顺序的变形器放到所要放置的顺序中 BlendShape 融合变形器 blendshape是通过记录target objects上的点的位置的改变,在base object上集合所有target objects的形状 blendshape中有多个target objects和一个base object, 而且通常情况下, target objects与base object的拓扑结构都应是一致的,从而保证变形效果的正确,所以通常情况下target objects 是从base object中复制出来的 但blendshape只记录复制出来的target objects物体上点(元素级别中:points, CVs, lattice points)的位置上的变化,而不会记录target objects整体的位置、旋转或是大小的变化,因为这一变化中target objects中的元素“点”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位置变化,所以必须进入target objects的“元素级别”来调整点的位置变化来保证模型变形的可记录性 blendshape通常用在“角色表情”的制作当中 BlendShape Node=为所添加的融合变形器进行“命名”,这点尤其在表情制作时尤为重要

软件测试中安全性测试常见的十个问题

软件测试中安全性测试常见的十个问题 来源:考试大【考试大:我的学习乐园,我的考试专家】 2009年6月16日 1、问题:没有被验证的输入 测试方法: 数据类型(字符串,整型,实数,等) 允许的字符集 最小和最大的长度 是否允许空输入 参数是否是必须的 重复是否允许 数值范围 特定的值(枚举型) 特定的模式(正则表达式) 2、问题:有问题的访问控制 测试方法: 主要用于需要验证用户身份以及权限的页面,复制该页面的url地址,关闭该页面以后,查看是否可以直接进入该复制好的地址 例:从一个页面链到另一个页面的间隙可以看到URL地址 直接输入该地址,可以看到自己没有权限的页面信息 3、错误的认证和会话管理 分析:帐号列表:系统不应该允许用户浏览到网站所有的帐号,如果必须要一个用户列表,推荐使用某种形式的假名(屏幕名)来指向实际的帐号。 浏览器缓存:认证和会话数据不应该作为GET的一部分来发送,应该使用POST。 4、问题:跨站脚本(XSS) 分析:攻击者使用跨站脚本来发送恶意代码给没有发觉的用户,窃取他机器上的任意资料 测试方法: HTML标签:<…>… 转义字符:&(&);<(<);>(>);(空格) ; 脚本语言: 特殊字符:‘ ’ < > / 最小和最大的长度 是否允许空输入 例:对Grid、Label、Tree vi ew类的输入框未作验证,输入的内容会按照html语法解析出来 5、缓冲区溢出 分析:用户使用缓冲区溢出来破坏web应用程序的栈,通过发送特别编写的代码到web程序中,攻击者可以让web应用程序来执行任意代码。 6、注入式漏洞 例:一个验证用户登陆的页面,如果使用的sql语句为: Select * fro m table A where username=’’ + usern ame+’’ and pass word ….. Sql 输入‘ or 1=1 ―― 就可以不输入任何password进行攻击 7、不恰当的异常处理 分析:程序在抛出异常的时候给出了比较详细的内部错误信息,暴露了不应该显示的执行细节,网站存在潜在漏洞, 8、不安全的存储 没有加密关键数据 例:view-source:http地址可以查看源代码 在页面输入密码,页面显示的是*****, 右键,查看源文件就可以看见刚才输入的密码, 9、拒绝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