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细微处见精神

于细微处见精神
于细微处见精神

于细微处见精神

“教育无小事”的确,教育工作是件复杂、繁琐而又辛苦的事,作为班主任,我时常告诫自己:能从学生的一笑一愁中解读出他们的内心需求吗?能从他们的一举一动中了解到他们的思想变化吗?实践告诉我,要做个懂得教育的人,必须沉入学生中去,从细微处入手,才可以走进学生的灵魂深处,才可以真正地关心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才无愧于“灵魂工程师”这一称号。

一、细微之处体现出对学生的关心

作为班主任,都懂得尽心尽力教育学生,关心学生,有的甚至把自己的心都掏给了学生。可是,当你倾注满腔热情关心学生时,学生未必领你的情。但在实践中,我发现,真正能打动学生心的,让学生感动的,是教师从细微之处体现出的对学生的关心,这种关心让学生一辈子记忆犹新。

下课了,同学们有说有笑,可班中的敏,独自坐在位子上发呆,这引起了我的注意和思考。

利用中午时间,我把敏请到一个较僻静的办公室。面对我关切询问的目光,敏失声痛哭起来,从她断断续续的讲述中,我终于弄清了缘由。原来敏小时候父亲去世了,母亲由于精神问题远走他乡。因而她只能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家庭经济非常拮据,而且家离校又较远,导致敏没有信心读书,一度想辍学。于是,我让她坐下来,耐心地劝导她,鼓励她要坚强、勇敢地生活,千万不要放弃学业,要知道,刻苦学习,取得优弃成绩才是对爷爷、奶奶的最好回报。通过努力,我帮她联系了校车(车费减免了一部分),在校团总支组织开展的“献爱心”活动中,我考虑到时她家的困难,没有让她捐款。我还进常找她谈心,并适时接济一下,原本基础较好的敏,学习更努力,成绩突飞猛进,已冲入班级前五位,今年被同学们评为副班长。

从细心之处捕捉到的信息,使我的关心落在了实处。她的爷爷激动地对我说“老师,太感谢你了。我孙女回家说,要不是你,她也没有信心读书了”。听了这番话,我愈加坚信,对学生的关心,一定要从细微之处着手,才能感动学生,赢得学生的尊敬和喜爱。

二、细微之处体现对学生的理解

许多学生刚升入初中,一下子不能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他们的“愁”可真不少。何以解愁?老师的理解是对他们最好的帮助和疗治方法,而细致入微的理解则又是一味难得的良药。

半个多学期已过,可班中的明、杰等同学还是不能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每门科的成绩都不尽人意。怎么办?心病还需心药治。我先找几门科任老师,逐一了解这几位同学学习上的薄弱,再专门找这几位同学谈话,告诉他们,暂时的落后不等于永远的落后,一个人一定要有信心,不能遇到一些小挫折就自暴自弃,要有勇气挑战自己,更何况你们的基础都很好,老师相信你们,凭自己的努力一定能成功。同时,又告诉他们,中学的学习节奏比小学快,要学会巧妙安排时间做好预习、复习工作;听课一定要集中注意力,做好课堂笔记,有问题要及时请老师。

这几位学生,在自己的努力下和在其他科目老师的帮助下,慢慢从“愁”的阴影中走了出来,摆脱了学习落后的困境。理解让老师把握住了教育学生的细节,也使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缩短了。

三、细微之处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全新的教育理念更要求我们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而作为班主任教师,尤其如此。

一次上课前读时间,我正巡班,偶见王勇(化名)同学满脸笑容,于是,我悄悄来到他身后,他居然利用早读时间在看一本厚厚的武打小说。我便去没收,他争执不给,我一气之

下,便撕碎了小说。可没想到,他当场站起来,与我争辩,说老师撕小说不对,并要我予以赔偿,弄得我十分尴尬。下课后,我对此事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想想这位同学性格倔强,在家里也常与父母顶撞,甚至骂母亲,以致他的母亲非常伤心。可由于我疏忽和粗暴竟伤害了孩子的心灵。

第二天课堂上,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向王勇道歉,承认我有过错,不该损坏东西,并要求全体同学要学会尊重他人。同时,我送给王勇一本《名人传记》,衷心希望他以书中介绍的名人为榜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成为国家有用之材。事实是最好的说明,从那以后,王勇学习很用功,成绩也跃到班级前十名。

教育是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在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时,请不要忘记这么一条:我能从细微之处关心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吗?因为,我们面对的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富有思想的个体。让我们都具有一双“慧眼”,好好把握教育过程中的细节,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教育的魅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