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10分钟说课稿

《长恨歌》10分钟说课稿
《长恨歌》10分钟说课稿

《长恨歌》说课稿(10分钟内)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白居易的《长恨歌》。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这首诗选自大学语文教材上篇阅读欣赏的第14课。唐宣宗在《吊白居易》一诗中有这样的两句“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什么意思呢:一是这首诗是白居易的重要代表作,二是其通俗易懂,浅近自然。同时,白居易在倡导新乐府运动时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这首诗很好地体现白居易的主张。故而研究这首诗,一是可以感受其诗风之美,二是可以培养辩证看待历史问题的意识。

二、说学情。

一是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诗词鉴赏基础,语言能力也有所发展,学习本诗问题不大。二是大学生的三观已经趋于形成,这个时候更需要老师的引导,更需要美的熏陶,三是大学生已经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思辨能力仍需开发。

三、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在对教材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本课教学目标是:

知识目标:了解白居易的成就及其诗风。

能力目标:通过合作学习,掌握品味诗歌语言的技巧。

情感目标:抓住“恨”字,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理解主题。

重难点我是这样预设的:重点:吟咏诗歌,品味优美的句子。难点:抓“恨”字,探究诗歌的主题。

四、说教法学法。

一是诵读法。二是合作探究法。三是情境模拟法。学生课前需要查阅白居易相关资料,通读诗歌,解决基本字音字义问题。

五、说教学过程。

本诗歌安排两课时,现只说第一课时。

(一)导入:我的理念是寓教于乐,不拘一格。用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导入,和学生一起唱,活跃氛围。

(二)意读:分合作学习小组pk朗读,然后请人简述故事。

(三)美读:1.自由诵读,选出自己觉得优美的句子,勾画批注,然后分享,说明其优美在

哪里,意在重温诗词语言鉴赏方法。2.同学之间相互点评,意在提高鉴赏能力。3.即时比赛背诵自选优美的句子。3.我做小结,点拨要点,简要评价学生表现。

(四)情读:1.通过回看标题,引导学生抓“恨”字,激发学生提问:恨什么?谁恨?为什么恨?作者的意图何在?学生合作探究,我加入他们,引导他们学会利用文本和课外资料来解读,并提醒他们一定要让自己的观点站得住脚,要有理有据。2.充分探究讨论之后,请学生整理成简要发言稿,随机抽点发言。如有不同观点,允许发言完毕后进行反驳。3.我举出前人的观点,并小结点评学生的思考和发言。

(五)总结:1.本课学习的要点。2.我们形成的观点。

(六)课后作业。以小组为单位模拟本诗情境排练,下节课课前表演。

我的说课完毕。

《长恨歌》优秀公开课教案

《长恨歌》教案 一、导入 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悲剧,因与“安史之乱”紧相联系,有着相当严肃的政治色彩,而其情事本身之离奇、曲折,又极富传奇色彩,因而倍受历代文士的关注。 自唐至清,出现了不少以此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如杜牧《过华清宫》、李商隐《马嵬》、苏轼《荔枝叹》、白朴《梧桐雨》、洪昇《长生殿》等。 白居易的《长恨歌》则是其中翘楚。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1、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县境)人。贞元十五年(800)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太和年间,任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死时年75岁。白居易与元缜等人是“新乐府运动”代表人物。诗歌风格通俗晓畅,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特色。 2、文体介绍 “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刘希夷的《代悲白头吟》与张虚若的《春江花月夜》的出现,可说是这种体裁正式形成的标志。明代文学家徐师曾在《诗体明辨》中对“歌”、“行”及“歌行”作了如下解释:“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辞海》注曰:“行”是乐曲的意思;“歌”与“行”名称虽不同,但并无严格的区别,后来就有“歌行”一体。 3、背景介绍 元和元年冬十二月,太原白乐天自校书郎尉于盩厔,鸿与琅琊王质夫家于是邑,暇日相携游仙游寺,话及此事,相与感叹。质夫举酒于乐天前曰:“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润色之,则与时消没,不闻于世。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乐天因为《长恨歌》。意者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者也。歌既成,使鸿传焉。世所不闻者,予非开元遗民,不得知。世所知者,有《玄宗本纪》在。今但传《长恨歌》云尔。(陈鸿《长恨歌传》) 三、赏析诗歌 1、听朗读,梳理内容 ←玉环进宫,隆基宠爱:汉皇重色思倾国……尽日君王看不足 ←逃难途中,玉环被杀:渔阳鼙鼓动地来……不见玉颜空死处 ←乱后回京,痛思玉环:君臣相顾尽沾衣……魂魄不曾来入梦 ←道士施法,寻觅玉环:临邛道士鸿都客……梨花一枝春带雨 ←玉环送钗,天人永隔:含情凝睇谢君王……此恨绵绵无绝期 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见课件) 3、解题:《长恨歌》,恨是什么意思?谁恨?恨什么?

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 长恨歌 教案

《长恨歌》教案 教学目标: 聆听《渔阳鼙鼓动地来》及《山在虚无缥缈间》,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理解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重点难点: 1、教学的重点宜在聆听、体验、分析歌曲。 2、歌曲分析时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适当分析其社会价值。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响资料。 教学过程: 背景音乐:《大唐歌飞》。 一、激情导入: 1、欣赏歌曲《新贵妃醉酒》。 这是一首通俗与戏曲相结合的歌曲,仔细听辨歌曲中有什么样的人物?(杨贵妃,唐玄宗。) 有关杨贵妃和唐玄宗的音乐作品,今天老师就带来一部大型音乐作品——我国第一部清唱剧《长恨歌》。 2、清唱剧《长恨歌》故事内容: 公元755年,唐玄宗沉迷酒色,终日与杨贵妃寻欢作乐,不理朝政,以致使杨国忠专权误国。在内地兵力空虚的时候,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借“讨伐杨国忠”为名发动叛乱。安禄山起兵渔阳,很快就占领洛阳、长安。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向四川成都逃去,途经马嵬坡,士兵愤慨,埋怨君王宠幸杨贵妃及其兄杨国忠,致使百姓家散人亡,遂奋起杀死杨国忠。同时唐玄宗迫于压力不得不赐死杨贵妃。故事的结局是悲剧性的。 3、《长恨歌》的十个乐章:每个乐章都是用白居易的一句诗作标题。 第一乐章:《山乐风飘处处闻》。 第二乐章:《七月七日长生殿》。 第三乐章:《渔阳鼙鼓动地来》。 第四乐章:《惊破霓裳羽衣舞》。 第五乐章:《六军不发无奈何》。 第六乐章:《宛转蛾眉马前死》。 第七乐章:《夜雨闻铃肠断生》。 第八乐章:《山在虚无缥缈间》。

第九乐章:《洒宫南内多秋草》。 第十乐章:《此恨绵绵无绝期》。 二、新授课 1、《渔阳鼙鼓动地来》 聆听初感音乐: 带问题欣赏。 A、《渔阳鼙鼓动地来》的演唱形式?(男声四部合唱。) B、它是一首什么体裁的作品?(进行曲。) C、作品表现的内容?(边关告急,权臣造反,在政治动荡的关头,统治者却依然处在歌舞升平的环境中,士兵们对君主“重色思倾国”、“只爱美人醇酒,不爱江山”的昏庸状态不仅不满,而且极为愤慨的情绪。) 2、《山在虚无缥缈间》 初听作品: 带问题欣赏。 A、歌曲的意境?(勾画了“蓬莱仙境“那种虚幻神秘的意境。) B、歌曲的风格?(清新、幽静、清淡、典雅。) 三、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我国第一部清唱剧《长恨歌》,词作者是韦翰章,曲作者是黄自。这是一部爱国的作品,在当时的社会效果是积极的。从艺术上看,它当属我国现代音乐创作中的珍品。

教师职业能力大赛说课稿《长恨歌》

教师职业能力大赛说课稿《长恨歌》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下午好! 我是本次的13号说课选手,我本次说课的题目是:通过分组形式完成《长恨歌》三维动画项目中运动捕捉动作数据修复任务。 我会从设计,教学实施以及教学三个大类中的五个部分分别描述首先,我们先说教材,我所选用的教材是清华大学出版社印译的《计算机动画设计指南》,此本教材属于于一体化课程教材,整门课程我把它设置为一个总项目任务,分别由36子任务共同组成,课程 总目标是达到三维动画运动捕捉师这个典型工作岗位而设计。 使用这本教材的是xx级计算机动画班,此班学生有14人(10男生/4女生),初中起点,在校学习专业课程2学年。已具备项目策划,人物造型设计,场景造型设计以及三维动画模型与骨骼等前期动画制作能力,其中涵盖运动捕捉系统搭建与前期动作收录等基础能力。 这个班的学生特点:思维活跃,头脑灵活,有很强的沟通与表达 能力,团队意识强,这个班级的口号是今天学习不努力,明天努力猛学习,横联是态度决定一切。而他们班的口头禅是:万事问百度。总结如上,所以老师起到的作用就是指引学生的学习方向与制定相关课程任务目标。 依托于此班的学习氛围与学习层次,我制定本节课4个学时的任 务目标,也就是利用非物资源保护资料,小组成员合作完成《长恨歌》三维动画中根据运动捕捉表演动作,完成动作后期修复任务,从而掌握不同项目中数据修复技巧,最终完善典型工作岗位。

我使用的教学资源是一体化学习工作站,它涵盖一体化工作台,无线网络覆盖,蓝墨云班课平台,学习资料搜集区,任务实施区,任务展示与评价区等等。 下面我们进入到课程实施中的教法与学法,我利用了鱼骨图中的教法上鱼骨与学法下鱼骨描述方式。 首先我们先看教法上鱼骨,在教学设计中,我将教法分为了课前、课中与课后学习,也就是课前利用蓝墨云班课app下达任务书,在任务书中人为刨坑的方式制造任务环节的教学重点,并在班课云中提供师兄作品资料,从而进行课前的资料搜集环节。与此同时,利用百度搜索引擎,抖音小视频,书籍等工具反转课堂,达到预习任务目标的作用。 在课中,我借助头脑风暴法,齿轮法,共同探讨与解决各小组课前疑惑的问题,并展示大师的运动数据样板,分析大师制作要领,完善项目制作流程。 接下来就到了任务实施环节,我会在此设置第二道关卡,模拟客户甲方意愿,随即调换项目小组的任务,增加项目制作难度。 在任务实施完毕后,上传到云班课中,对小组任务进行课中自评与互评,课后师评与企业反馈评价,最后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说完上鱼骨,让我们走进课堂,看我们的学生是如何根据老师的引导完成课程任务的。 首先,在课前,学生根据班课云中的资料,了解学习任务目标,并根据上节课的学习调试设备,并收录《长恨歌》运动数据。

2020年初中语文白居易《长恨歌》说课稿

初中语文白居易《长恨歌》说课稿 初中语文白居易《长恨歌》说课稿简介: 初中语文白居易《长恨歌》说课稿 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的初中语文白居易《长恨歌》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篇,诗中通过李杨的悲剧来表达作者对国家巨变,以及对美好爱情的深深遗憾。王安忆的《长恨歌》却是通过一个女人王琦瑶的故事来表达一个城市的传奇与命运,并寄寓了自己对这种沧桑嬗变的哀伤。 本文《围炉夜话》,是其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长恨歌》的第一章,给我们展现了故事发生的背景环境。这篇文章的语言颇有自己的特色:1.纯叙述性的语言格调。面对纷繁芜杂的日常生活,王安忆采取了一种具有概括力的理性叙述,避免造成唠叨反复的文字堆砌,显示了其成熟的文字功力。2、陌生化语言的智慧。使那些现实生活中为人们习以为常的东西化为一种具有新的意义、新的生命力的语言感觉。

基于以上分析,我把本文的教学目标定为了两大块: 1、感受小说的语言特色。 2、理解小说中对于“日常”与“历史”的看法,通过“日常”来表现 ___写法。 本课我拟采用的教法是点拨法,引导学生的学法是涵咏法、批注法。 课堂教学中我们一直在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注意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独自去感悟文章内容,品味文章语言是实现任何教学目标必不可少的手段。只有反复涵咏才能品出其中滋味。批注法是中国最古老的学习方法,但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它能及时记录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维火花、点滴感受,促进思维。而点拨法则体现了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 只有把以上两种学法和一种教法科学地结合融汇起来,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会通过阅读悟出来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东西,这样的教法和学法才是最有效的。

长恨歌优质课教案

长恨歌优质课教案 白居易的《长恨歌》被后世誉为“古今长歌第一”,吟咏至今,久传不衰。 一、导入新课 历史上帝王与妃子的风流情事往往没有好的结局。比如纣王与妲姬,幽王与褒姒,他们的故事甚至是遭人唾弃,成为千年的反面教材。另一类虽然得到了千古美名,却也成了当事人的终身遗憾。如项羽与虞姬,李煜与周嘉敏。还有一类,他们在世时就已倍受争议,他们不在时,更给后人留下无数谈资,供一辈一辈的文人、歌者、演员诸多揣摩、演绎,比如李隆基与杨玉环。他们从父夺子妇的不伦之情,到相隔十八的忘年之恋,再到一骑红尘的旷世之爱,直至魂断马嵬的千年离恨,无数的争议、无数的猜测围绕着这对帝王与妃子。今天我将带领大家一起来领略一下其中的情愫。 二、讲授新课《长恨歌》 1.关于杨贵妃 杨玉环(公元719-756年):唐代宫廷音乐家、歌舞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原籍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人。开元七年719年6月1日生于蜀郡(今四川成都),出身宦门世家,曾祖父杨汪是隋朝的上柱国、吏部尚书,唐初被李世民所杀,父杨玄琰,是蜀州司户,叔父杨玄 珪曾任河南府土曹,杨玉环的童年是在四川度过的,10岁左右,父亲去世,她寄养在洛阳的三叔杨玄珪家。杨玉环天生丽质,(杜牧

《过华清宫》绝句有证:长安回望绣城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加上优越的教育环境,使她具备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性格婉顺,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 开元二十二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儿咸宜公主在洛阳举行婚礼,杨玉环也应邀参加。咸阳公主之胞弟寿王李瑁对杨玉环一见钟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当年就下诏册立她为寿王妃。婚后,两人甜美异常。开元二十五年十二月初七,唐玄宗宠爱的武惠妃病逝,玄宗因此郁郁寡欢。在心腹宦官高力士的引荐下,唐玄宗把目光投向了武惠妃相似的儿媳杨玉环。 开元二十八年十月,与李瑁成亲五载的杨玉环离开寿王府,来到骊山,此时她才22岁,玄宗则56岁,玄宗先令她出家为女道士为自已的母亲窦太后荐福,并赐道号“太真”。 天宝四年,唐玄宗把韦昭训的女儿册立为寿王妃后,遂册立杨玉环为贵妃,玄宗自废掉王皇后就再未立后,因此杨贵妃就相当于皇后。杨贵妃有三位姐姐,皆天香国色,也应召人宫,封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每月各赠脂粉费十万钱。并追赠其父为太尉、齐国公,叔杨玄珪擢升光禄卿,兄杨铦为鸿胪卿,杨钊为右丞相,赐名国忠。杨氏一门出入宫廷,执掌朝政,势焰熏天。安史之乱,唐玄宗仅带杨贵妃西逃,在马嵬坡兵谏时,杨贵妃被逼赐死,年方38岁。 2。关于李隆基: 李隆基(685~762),唐代皇帝。唐睿宗李旦第三子。善骑射,通音律、历象之学,多才多艺。神龙元年(705)中宗李显即位,恢复

语文:《长恨歌》教案

长恨歌 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及诗歌风格 2、了解长恨歌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创作风格 3、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 4、品味作者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5`熟读成诵《长恨歌》 重点 1、了解长恨歌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创作风格 2、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 3、品味作者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难点 1、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 2、品味作者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一、导入: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悲剧,因与“安史之乱”紧相联系,有着相当严肃的政治色彩,而其情事本身之离奇、曲折,又极富传奇色彩,因而倍受历代文士的关注。自唐至清,出现了不少以此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著名者如杜牧《过华清宫绝句》、李商隐《马嵬》、苏轼《荔枝叹》、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洪昇《长生殿》等。自居易的《长恨歌》则是其中翘楚 二、背景介绍: 杨玉环是蜀州司户杨玄瑛的女儿,随叔父杨玄琰入长安,及笄,嫁与玄宗第十四个儿子寿王李瑶为妃。后为李隆基看中。李欲将杨占为已有,又碍于名分,于是,让她出宫做女道士,而后再迎归宫中,掩耳盗铃。李隆基早先励精图治,晚年逐渐松弛。得杨玉环后,更是沉湎酒色,荒废朝政。杨玉环则不仅自己得宠专房,身封贵妃,“声焰震天下”,而且满门亲族也跟着沾光,堂兄杨国忠位居宰相,杨銛官鸿胪卿,杨镕官侍御史,大姐封韩国夫人,三姐封虢国夫人,八姐封秦国夫人。如《长恨歌》所说是“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天宝后期,朝廷内部本已矛盾重重,李隆基对杨家的偏幸,更促进了矛盾的激化。天宝十四载(755),手握重兵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打着讨伐杨氏、以清君侧的幌子,发动了叛乱,兵临长安。李隆基偕杨玉环等仓皇出奔,西行四川。至陕西马嵬驿,扈从禁军发难,求诛杨氏兄妹以谢天下。迫于情势,李隆基只得如请,“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李肇《国史补》)“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在王的提议下,白居易写下了此诗,而陈鸿则写了一篇传奇《长恨歌传》。 三、白居易:白居易,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俱为官,父亲为朝奉大夫、襄州别驾、大理少卿,累赠刑部尚书右仆射。他因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又绝顶聪明,五六岁便学

人教版《长恨歌》教案

高二人教版《长恨歌》教学案 教学设想 这首诗是白居易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本课试着穿插多种故事,听名家诵读,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播放视频等活动使教学显得生动活泼,吸引学生兴趣,进而喜欢中国古典诗歌。 教学目标: 1、了解白居易生平及其创作成就; 2、把握长恨歌人物形象及主题; 3、理解作品在叙事和塑造人物上运用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 1 分析文中唐明皇与杨贵妃形象 2诵读全文 3把握长恨歌的主题; 教学难点 理解作品在叙事和塑造人物上运用的艺术手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相传白居易三岁时就开始念诗,五岁就写出许多首诗,至九岁时,已经能掌握诗的韵律,且善于对句了。十岁生日那天,亲朋好友都来祝贺。饭后,其舅父叫白居易到堂上对句:“曹子建七步成诗。” 白居易稍一思索,便有了腹稿,但他故意默然不语。舅父以为他对不上来,取笑他道:“神童神童,今日如虫。”白居易笑着说:“我早已对上,只未说出而已。”众人大奇,催白居易快说,白居易便说道:“白居易一时无对。”舅父听了颇为高兴。

白居易长大后,舅父带他到长安向当时年已花甲的名诗人顾况求教。白居易见到顾况说:“顾大人,我是来向您请教的。我写了一卷诗,请大人指教!” 顾况一见是乡下来的,很不耐烦。当他看到诗卷上的名字是“白居易”时,更觉得可笑,说:“长安米贵,‘白居’不‘易’啊!你还是快回乡下去吧!” “我是在乡下居住,很快就要回去。只是听说您是很有学识的人,想请您过过目。要是您重任在身,来不及看,我可先读一首,请您听一听。”说罢,白居易翻出一首诗,读了起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当顾况听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他伸过手去,把诗卷接了过来,并收白居易为弟子。顾况对白居易说:“你能写出这么好的诗,‘居’天下何难!” 二、介绍白居易及写作背景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与元稹并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文章精切,尤工诗,作品平易近人,老妪能解,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重视诗歌讽喻功能,强调揭露社会弊端、反映民生疾苦,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肯定诗歌的教育意义和政治作用。其讽喻诗如《新乐府》、《秦中吟》,深刻反映了时政弊端与民生疾苦。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唐玄宗李隆基,又称“唐明皇”。杨贵妃名叫杨玉环,原是玄宗子寿王李瑁的妃子,后被玄宗看中,度为女道士,号太真,召入宫中。后被立为贵妃,满门亲族也跟着沾光,堂兄杨国忠位居宰相。李隆基早先励精图治,晚年逐渐松弛。得杨玉环后,更是沉湎酒色,荒废朝政。加上杨国忠为非作歹,朝政日渐败坏。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与杨贵妃等匆匆逃亡,行至马嵬坡,羽林军求诛杨氏兄妹以谢天下。迫于情势,李隆基只得如请,“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 三、检查预习情况(给括号前的字注音) 回眸()凝脂()云鬓()骊宫()鼙鼓()城阙()千乘()花钿()萦纡()旌旗()龙驭()踌躇()马嵬()悄然()耿耿()霜华重()衾()临邛()绰约()玉扃()参差()珠箔()仙袂()迤逦()飘飖()凝睇()人寰()擘() 四、放录音诵读欣赏,并要求学生概述课文内容 玉环进宫,隆基宠爱:汉皇重色思倾国……不重生男重生女

长恨歌说课稿优选稿

长恨歌说课稿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长恨歌》说课稿 我说课的篇目是《长恨歌》。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及效果预测等几个方面对这首诗歌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长恨歌》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的第一首诗歌,并且作为这一单元的赏析示例,可以说是这个单元最重要的一篇诗歌,我们应该精讲细讲,既要从诗歌本身出发,又要兼顾高考中的一些考点,并且学会运用“知人论世”来分析诗歌的主题。这篇诗歌是白居易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学习本诗,除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语言的理解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作者对李、杨真挚感人爱情的描写来感染学生,使学生认识到唐代文化的博大,培养学生具有广博的气度。 二、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必修课学习,积累了一定的文学常识和字词知识,随着认知能力的逐渐提高,他们对古典文学的认识和理解也有了一定的深度,但是作为普通班的学生,全班的整体素质不高,所以在问题的设置上应该多小易、少大难。同时,虽然是普通班,还是有一些学生具有较高的语文素养,应该再设置一些提高思维能力的问题,激发这些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学生之前学习过《琵琶行》,因此对于作者的经历、地位及文学主张有一定的了解。如“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合为时而着,诗歌合为事而作”。 三、教学目标 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这既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的养成,也包括精神的充实、情感的丰富与人格的提升。选修课程同样指向这一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从本节课的特点和高二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出发,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李杨的爱情悲剧,熟读成诵《长恨歌》。 ⑵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 ⑶品味作者的语言,鉴赏诗歌句子,尤其是情景结合的句子。 2、过程与方法 ⑴理解本诗情、事、景互相交融的艺术手法。 ⑵理解本诗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 ⑶理解鉴赏诗歌句子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感悟诗歌中的人与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环境。 ⑵感受诗歌宛转动人,缠绵悱恻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了解李杨的爱情悲剧和故事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环境。

长恨歌说课稿

《长恨歌》说课稿我说课的篇目是《长恨歌》。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 标、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及效果预测等几个方面对这首诗歌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长恨歌》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的第一首诗歌,并且作为这一单元的赏析示例,可以说是这个单元最重要的一篇诗歌,我们应该精讲细讲,既要从诗歌本身出发,又要兼顾高考中的一些考点,并且学会运用“知人论世”来分析诗歌的主题。这篇诗歌是白居易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学习本诗,除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语言的理解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作者对李、杨真挚感人爱情的描写来感染学生,使学生认识到唐代文化的博大,培养学生具有广博的气度。 二、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必修课学习,积累了一定的文学常识和字词知识,随着认知能力的逐渐提高,他们对古典文学的认识和理解也有了一定的深度,但是作为普通班的学生,全班的整体素质不高,所以在问题的设置上应该多小易、少大难。同时,虽然是普通班,还是有一些学生具有较高的语文素养,应该再设置一些提高思维能力的问题,激发这些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学生之前学习过《琵琶行》,因此对于作者的经历、地位及文学主张有一定的了解。如“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三、教学目标 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这既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的养成,也包括精神的充实、情感的丰富与人格的提升。选修课程同样指向这一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从本节课的特点和高二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出发,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李杨的爱情悲剧,熟读成诵《长恨歌》。 ⑵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⑶品味作者的语言,鉴赏诗歌句子,尤其是情景结合的句子。 2、过程与方法⑴理解本诗情、事、景互相交融的艺术手法。 ⑵理解本诗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⑶理解鉴赏诗歌句子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⑴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感悟诗歌中的人与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环境。 ⑵感受诗歌宛转动人,缠绵悱恻的艺术魅力。 :了解李杨的爱情悲剧和故事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环境。教学重点依据:通过朗读品味掌握诗歌大意,为深一层理解诗歌奠定基础。教学难点:⑴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依据:鉴赏一首诗歌最重要的就是通过形式把握内容,即诗歌的主题,而本诗的主题思想历来争论不休,因此启发学生在此处展开讨论,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并且结合这篇文章的主题了解“知人论世”的重要性。 ⑵鉴赏诗歌中重要的语句 依据:学习一首诗歌,不但要学习其思想内容,同时应该兼顾高考,因为考试制度我们无法改变,我们要在自己的课堂中时刻融入高考。 、课时安排:两课时4. 四、教法学法 本课我主要采用引导教学法,通过设置引导性问题,创设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讨论中

语文:1.1《长恨歌》教案新部编本(新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长恨歌 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及诗歌风格 2、了解长恨歌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创作风格 3、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 4、品味作者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5`熟读成诵《长恨歌》 重点 1、了解长恨歌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创作风格 2、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 3、品味作者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难点 1、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 2、品味作者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一、导入: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悲剧,因与“安史之乱”紧相联系,有着 相当严肃的政治色彩,而其情事本身之离奇、曲折,又极富传奇色彩,因而倍受历代文士的关注。自唐至清,出现了不少以此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著名者如杜牧《过华清宫绝句》、李商隐《马嵬》、苏轼《荔枝叹》、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洪昇《长生殿》等。自居易的《长恨歌》则是其中翘楚 二、背景介绍: 杨玉环是蜀州司户杨玄瑛的女儿,随叔父杨玄琰入长安,及笄,嫁与玄宗第十四个儿子寿王 李瑶为妃。后为李隆基看中。李欲将杨占为已有,又碍于名分,于是,让她出宫做女道士, 而后再迎归宫中,掩耳盗铃。李隆基早先励精图治,晚年逐渐松弛。得杨玉环后,更是沉湎 酒色,荒废朝政。杨玉环则不仅自己得宠专房,身封贵妃,“声焰震天下”,而且满门亲族也跟着沾光,堂兄杨国忠位居宰相,杨銛官鸿胪卿,杨镕官侍御史,大姐封韩国夫人,三姐封 虢国夫人,八姐封秦国夫人。如《长恨歌》所说是“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天宝后期,朝廷内部本已矛盾重重,李隆基对杨家的偏幸,更促进了矛盾的激化。天宝十四载(755),手握重兵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打着讨伐杨氏、以清君侧的幌子,发动了叛乱,兵 临长安。李隆基偕杨玉环等仓皇出奔,西行四川。至陕西马嵬驿,扈从禁军发难,求诛杨氏 兄妹以谢天下。迫于情势,李隆基只得如请,“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李肇《国史补》)“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在王的提议下,白居易写下了此诗, 而陈鸿则写了一篇传奇《长恨歌传》。 三、白居易:白居易,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俱为官,父亲为朝奉大夫、襄州 别驾、大理少卿,累赠刑部尚书右仆射。他因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又绝顶聪明,五六岁便学

《长恨歌》教案

《长恨歌》教案 一、教学要求 1.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特点。 2.了解《长恨歌》本事及其在文学史上的重大影响。 3.分析李、杨爱情悲剧的深刻历史教训。 二、学习要点 1.题解关键词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故事的焦点,也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让人们自己去揣摸,去感受。 2.内容提示 本篇是白居易根据唐玄宗和杨妃的爱情悲剧所创作的长篇叙事诗,与陈鸿的传奇小说《长恨歌传》互相映衬,各具特色。 诗篇可分为四个层次:(1)杨妃入宫受宠,明皇迷色误国;(2)马嵬生离死别,蜀中伤心断肠;(3)还都触景生情,回宫绵绵相思;(4)仙山寻得杨妃,遥寄信物誓词。 诗篇既有对李、杨真挚爱情的歌颂,也有对明皇迷色误国的讽喻。叙事曲折婉转,抒情缠绵悱恻,移情入景,情景交融,烘托气氛,刻划心理,是古代杰出的叙事诗篇。 全诗语言流丽,声调和谐,适于反复吟诵。 三、作者生平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倡导新乐府,作品有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等,风格平易自然、浅切流畅。作品多收录于《白氏长庆集》。 六、课文讲解 2.课文分析 译文:汉家的皇上看重倾城倾国的容貌,想找一位绝代佳人。可惜在位多少年来一直没有找到。 译文:杨家有位刚刚长成的姑娘,养在深闺里,没人见过她的容颜。与生俱来的美丽是难以埋没的,她终于被选到皇上身边。她回头嫣然一笑,百般娇媚同时表现出来。六宫的粉白黛绿啊,立刻全都黯然失色。春寒时节,皇上恩赐她到华清池洗浴,温暖的泉水冲洗着她洁白细腻的肌肤。侍女扶她出浴,正娇懒无力,初次承恩就在这时。花一般的容貌、云一样的鬓发,金步摇在头上颤动。美好的春宵啊,可惜太短了!太阳已经高高升起,皇上才睁开眼,从此再也不早早去上朝。追陪欢乐,伺候宴席,她总在皇帝身旁转。春天随从春游,夜晚也是她独占。后宫美人三千人,皇上把对三千人的宠爱都集中在她自己身上。深宫的夜晚,她妆饰好了去伺候圣君。春天她去玉楼赴宴,喝得醉眼微醺。她的姐姐和弟兄都得到了分封,真是令人羡慕啊,一家的门户都绽放出光彩。于是,天下的父母都觉得生男儿还不如生个女郎。 译文:避暑的骊宫高插云霄。宫中仙乐飘飘,人间到处都能听到。宫里缓歌曼舞,徐徐地弹琴,慢慢地吹箫。皇上整天看,总也看不饱。谁知道渔阳反叛的战鼓会震地敲,把霓裳羽衣曲惊破了! 译文:皇家城阙烟尘滚滚,天子带着大队的车马逃往西南。天子的旌旗飘飘摇摇,走走又停停,才走了百来里。六军不肯前进,怎么办?美丽的杨贵妃死在皇上马蹄前。她的花钿

长恨歌优质课比赛教案

《长恨歌》教案 第二课时 讲课序号29 教学目标: 1、了解长恨歌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创作风格 2、品味作者的语言,掌握诗歌抒情所用的表达技巧 教学重点: 品味作者的语言,掌握诗歌抒情所用的表达技巧 一、导入 常言道几曾见帝王天子有真情,至高无上的权利与纯真无暇的爱情往往不能两全,可又谁知真有三千宠爱在一身的奇迹呢?唐玄宗、杨贵妃的爱情可以说是爱情经典长廊里的一个奇迹。上一节课主要从整体赏析了《长恨歌》的思想内容,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长恨歌》,感受这篇千古绝唱的艺术魅力。 二、合作探究,小组讨论: 诗人是从哪些方面,怎样表现长恨的主题? (1)请阅读诗歌第二部分,找出表现唐玄宗之长恨的句子,并细细品味。 (2)分析这些句子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运用什么表达技巧来表现杨贵妃死后,唐玄宗的长恨。 2、学生展示,教师补充点拨: 唐玄宗之长恨: (1)赐死贵妃时 ——欲救不得,眼流泪心流血,矛盾痛苦 (2)入蜀道上的思念: 奔蜀途中秋景凄凉,以凄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 在蜀地、面对青山绿水,朝夕不能忘情,表现了玄宗内心的痛苦——乐景写哀情 在行宫,以富有特征的事物月色和铃声把人带进伤心断肠的境界——借景抒情 (3)还京路上的思念:旧地重经, 玉颜不见,又勾起了伤心的回忆.——叙事见情 (4)回京后的思念之苦:玄宗返回长安后, 景物依旧,人却不在,睹物思人,触景生情。 黄昏黎明,春风秋雨,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苦苦的思恋,表现了玄宗的冷落孤寂、彻夜相思。及至看到当年的“梨园弟子”、“阿监青娥”都已白发衰颜,更勾引起对往日欢娱的思念,自是黯然神伤。一景一物皆能勾起往日的回忆点点滴滴,丝丝缕缕,都是丽人的影子。桃花依旧笑春风,人面不知何处去。——触景生情 总结: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凯旋归来,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景生情,时时睹物思人,诗歌从各个角度反复渲染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就到梦中去找,梦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 诗人正是通过这样的层层渲染,反复抒情,回环往复,让人物的思想感情蕴蓄得更深邃丰富,使诗歌更富有艺术的感染力。 三、自主学习: 诗人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写道士帮助玄宗寻找杨妃,两人在仙界重逢,诗歌是怎样表现杨贵妃的长恨的? 学生展示:教师总结补充: 杨贵妃之长恨: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以“揽衣

长恨歌教案

长恨一曲,唱尽沪上悲歌 ——王安忆笔下的《长恨歌》 (二)教学重点: 1.了解作品内容和人物形象分析。 2.分析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 1.理解《长恨歌》中的女性意识 2.理解《长恨歌》中“寻根文学”意识 作家简介: 王安忆(1954年3月--),中国当代文学女作家,现任上海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复旦大学教授。被视为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自1980年代中期起盛行于中国文坛的“知青文学”、“寻根文学”等文学创作类型的代表性作家。本人于文化大革命期间曾在安徽插队落户。王安忆的许多作品以上海为背景,多以平凡小人物为主人公,表现他们平凡生活中不平凡的经历与情感。“理解”与“爱”是她的创作宗旨。 代表作: 《小鲍庄》、“三恋”:《小城之恋》、《荒山之恋》、《锦锈谷之恋》、及长篇小说《纪实和虚构》、《长恨歌》、《天香》、《上种红菱下种藕》、《桃之夭夭》、《遍地枭雄》等。 长恨歌故事梗概: 四十年代,还是中学生的王琦瑶被选为“上海小姐”的第三名,被称作“三小姐”。从此开始命运多舛的一生。做了李主任的“金丝雀”,使她从少女变成了真正的女人。上海解放,李主任遇难,王琦瑶成了普通百姓。表面上日子平淡似水,内心的情感潮水却从未平息。与几个男人的复杂关系,想来都是命里注定,也在艰难的生活与心灵的纠结中生下女儿薇薇并将她抚养成人。八十年代,已是知天命之年的王琦瑶难逃劫数,女儿同学的男朋友为了金钱,把王琦瑶杀死,使其命丧黄泉。 (四)一个女人的命运,一部城市的历史 1、弄堂女儿——命运的嘲讽和选择的错置 “每天早上,后弄的门一响,提着花书包出来的,就是王琦瑶;下午,跟着隔壁留声机哼唱《四季调》的,就是王琦瑶;结伴到电影院看费雯丽主演的《乱世佳人》,就是一群王琦瑶;到照相馆拍小照的,则是两个特别要好的王琦瑶……”像王琦瑶这样的上海弄堂女儿虽出身平凡但思想上其实已经接受了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消费都市所孕育的“纸醉金迷”的消费文化,拜金和享乐主义思想的注入使得王琦瑶一样的女子渴望上层社会的融化富贵,渴望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2、四段爱情悲歌——时间与选择的错位 李主任——末世的繁华(贞洁与雕花木盒的荒谬交换) 康明逊——爱而不得,正确的时间遇到错误的人 程先生——灰色的年代,灰色的悔恨(故人已乘黄鹤去) 老克腊——不合时宜的怀旧者,被淘汰的情人

王安忆《长恨歌》说课稿

王安忆《长恨歌》说课稿 王安忆《长恨歌》说课稿 篇一:长恨歌说课稿 我说课的篇目是《长恨歌》。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及效果预测等几个方面对这首诗歌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长恨歌》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的第一首诗歌,并且作为这一单元的赏析示例,可以说是这个单元最重要的一篇诗歌,我们应该精讲细讲,既要从诗歌本身出发,又要兼顾高考中的一些考点,并且学会运用“知人论世”来分析诗歌的主题。这篇诗歌是白居易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学习本诗,除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语言的理解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作者对李、杨真挚感人爱情的描写来感染学生,使学生认识到唐代文化的博大,培养学生具有广博的气度。 二、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必修课学习,积累了一定的文学常识和字词知识,随着认知能力的逐渐提高,他们对古典文学的认识和理解也有了一定的深度,但是作为普通班的学生,全班的整体素质不高,所

以在问题的设置上应该多小易、少大难。同时,虽然是普通班,还是有一些学生具有较高的语文素养,应该再设置一些提高思维能力的问题,激发这些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学生之前学习过《琵琶行》,因此对于作者的经历、地位及文学主张有一定的了解。如“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三、教学目标 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这既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的养成,也包括精神的充实、情感的丰富与人格的提升。选修课程同样指向这一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从本节课的特点和高二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出发,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李杨的爱情悲剧,熟读成诵《长恨歌》。 ⑵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 ⑶品味作者的语言,鉴赏诗歌句子,尤其是情景结合的句子。 2、过程与方法 ⑴理解本诗情、事、景互相交融的艺术手法。 ⑵理解本诗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 ⑶理解鉴赏诗歌句子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感悟诗歌中的人与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环境。

《长恨歌》10分钟说课稿

《长恨歌》说课稿(10分钟内)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白居易的《长恨歌》。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这首诗选自大学语文教材上篇阅读欣赏的第14课。唐宣宗在《吊白居易》一诗中有这样的两句“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什么意思呢:一是这首诗是白居易的重要代表作,二是其通俗易懂,浅近自然。同时,白居易在倡导新乐府运动时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这首诗很好地体现白居易的主张。故而研究这首诗,一是可以感受其诗风之美,二是可以培养辩证看待历史问题的意识。 二、说学情。 一是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诗词鉴赏基础,语言能力也有所发展,学习本诗问题不大。二是大学生的三观已经趋于形成,这个时候更需要老师的引导,更需要美的熏陶,三是大学生已经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思辨能力仍需开发。 三、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在对教材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本课教学目标是: 知识目标:了解白居易的成就及其诗风。 能力目标:通过合作学习,掌握品味诗歌语言的技巧。 情感目标:抓住“恨”字,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理解主题。 重难点我是这样预设的:重点:吟咏诗歌,品味优美的句子。难点:抓“恨”字,探究诗歌的主题。 四、说教法学法。 一是诵读法。二是合作探究法。三是情境模拟法。学生课前需要查阅白居易相关资料,通读诗歌,解决基本字音字义问题。 五、说教学过程。 本诗歌安排两课时,现只说第一课时。 (一)导入:我的理念是寓教于乐,不拘一格。用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导入,和学生一起唱,活跃氛围。 (二)意读:分合作学习小组pk朗读,然后请人简述故事。 (三)美读:1.自由诵读,选出自己觉得优美的句子,勾画批注,然后分享,说明其优美在

长恨歌说课稿

《长恨歌》说课稿 我说课的篇目是《长恨歌》。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及效果预测等几个方面对这首诗歌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长恨歌》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的第一首诗歌,并且作为这一单元的赏析示例,可以说是这个单元最重要的一篇诗歌,我们应该精讲细讲,既要从诗歌本身出发,又要兼顾高考中的一些考点,并且学会运用“知人论世”来分析诗歌的主题。这篇诗歌是白居易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学习本诗,除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语言的理解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作者对李、杨真挚感人爱情的描写来感染学生,使学生认识到唐代文化的博大,培养学生具有广博的气度。 二、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必修课学习,积累了一定的文学常识和字词知识,随着认知能力的逐渐提高,他们对古典文学的认识和理解也有了一定的深度,但是作为普通班的学生,全班的整体素质不高,所以在问题的设置上应该多小易、少大难。同时,虽然是普通班,还是有一些学生具有较高的语文素养,应该再设置一些提高思维能力的问题,激发这些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学生之前学习过《琵琶行》,因此对于作者的经历、地位及文学主张有一定的了解。如“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三、教学目标 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这既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的养成,也包括精神的充实、情感的丰富与人格的提升。选修课程同样指向这一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从本节课的特点和高二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出发,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李杨的爱情悲剧,熟读成诵《长恨歌》。 ⑵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 ⑶品味作者的语言,鉴赏诗歌句子,尤其是情景结合的句子。 2、过程与方法 ⑴理解本诗情、事、景互相交融的艺术手法。 ⑵理解本诗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 ⑶理解鉴赏诗歌句子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感悟诗歌中的人与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环境。 ⑵感受诗歌宛转动人,缠绵悱恻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了解李杨的爱情悲剧和故事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环境。 依据:通过朗读品味掌握诗歌大意,为深一层理解诗歌奠定基础。 教学难点:⑴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 依据:鉴赏一首诗歌最重要的就是通过形式把握内容,即诗歌的主题,而本诗的主题思想历来争论不休,因此启发学生在此处展开讨论,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并且结合这篇文章的主题了解“知人论世”的重要性。 ⑵鉴赏诗歌中重要的语句 依据:学习一首诗歌,不但要学习其思想内容,同时应该兼顾高考,因为考试制度我们无法改变,我们要在自己的课堂中时刻融入高考。 4、课时安排:两课时 四、教法学法

《长恨歌》教案

《长恨歌》教案 陈晓薇 教材分析: 《长恨歌》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的第一首诗歌,并且作为这一单元的赏析示例,可以说是这个单元最重要的一篇诗歌,我们应该精讲细讲,既要从诗歌本身出发,又要兼顾高考中的一些考点,并且学会运用“知人论世”来分析诗歌的主题。这篇诗歌是白居易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学习本诗,除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语言的理解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作者对李、杨真挚感人爱情的描写来感染学生,使学生认识到唐代文化的博大,培养学生具有广博的气度。 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必修课学习,积累了一定的文学常识和字词知识,随着认知能力的逐渐提高,他们对古典文学的认识和理解也有了一定的深度,但是作为普通班的学生,全班的整体素质不高,所以在问题的设置上应该多小易、少大难。同时,虽然是普通班,还是有一些学生具有较高的语文素养,应该再设置一些提高思维能力的问题,激发这些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学生之前学习过《琵琶行》,因此对于作者的经历、地位及文学主张有一定的了解。如“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教学目的: 1.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主题。 2.掌握诗歌写人、抒情所采用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多角度刻画人物形象。 2.难点:诗歌的主题。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复习《琵琶行》中的名句。“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是白居易写的一首著名的长篇叙事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首叙事诗《长恨歌》。 二、作者生平、作品、背景介绍 (一)作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倡导新乐府,作品有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等,风格平易自然、浅切流畅。作品多收录于《白氏长庆集》。 白居易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父亲都是朝廷官员。他自幼聪明,五六岁便学写诗,九岁便能够辨别声韵,读书也特别刻苦。他出生的年代是“中唐”时期,曾经集中、统一而强大的唐帝国,已逐步滑坡。 白居易出生不久,河南一带发生了战事,他小小年纪就离家避难,南北奔走,备尝艰辛。所以他15岁时便写下了记录当时真情的一首绝句:“故园望断欲何如?楚水吴山万里余。今日因君访兄弟,数行乡泪一封书。”还写过一首寄兄弟与妹妹的七律:“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这些诗写出了白居易当时的生活状况和心理感受,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的状况。 贞元十六年(800),29岁的白居易以第四名及进士第,结识元稹,遂成莫逆之交,他们被后人并称为“元白”。32岁步入仕途,被授校书郎。元和三年(808)拜左拾遗。因得罪当时的宰相李吉甫,白居易不幸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在此后几十年的牛李党争中,白居易始终为李德裕所排挤,由此决定了他一生仕途不顺利。他任拾遗期间,克尽职守,屡陈时政,难免使得皇上或权臣不满。后来曾被贬为江州司马。为避嫌消灾,也为消解烦恼,白居易以妓乐诗酒放情自娱,并且开始信佛,寻找精神倚托。虽则消极、蓄妓、耽酒、信佛,但他仍政绩斐然,最为人称道的是,他任杭州刺史时曾修筑杭州湖堤蓄水灌田。人们为了怀念他,把这个湖堤命名为“白堤”。 从白居易一生仕途看,虽多为官,但总不顺利,老是处于一种忧愤不安的状态中。但作为一个诗人,他的成就却极大。后人将他与李白、杜甫并称为唐代三大诗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