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站基础知识

基站基础知识
基站基础知识

培训记录

基站培训讲义

一.基站的简单介绍

1.基站的类型

ERICSSON公司的基站产品有200型基站:RBS200、RBS203等用于支持GSM900。RBS205、RBS206等用于支持DCS1800的基站。而目前使用的2000型基站主要用RBS2101、2102、2103、2202等型号。前三种用于室外而后一种用于室内,它都可支持GSM900和DCS1800两种规范。我省采用了RBS2202机型。由于200站的数量在广州只占了很少部分,而且对它的改动也不多,所以这次主要介绍2000站的一些内容。2.在GSM系统中基站所处的位置

在原来的模拟蜂窝系统中是没有BSC的,在GSM系统中才采用BSC的。原因有两种:(1)无线网络的智能化要求,基站的数量增多,从系统功能的提供和经济角度考虑,尽量简化基站功能和结构,降低成本,将无线方面的功能控制和管理集中起来提

供。其目的:使MSC专门处理于移动通信有关的电话交换功能,不介入无线处

理部分。BSC于MSC的责任和接口都清楚。

(2)BSC也采用AXE-10技术,而且方便将BSC升级成MSC。一个BSC可以控制256个基站。所以采用BSC方式,适应移动通信网业务发展需要。

3.RBS2000系统的基本构成如下图所示:

LOCAL--BUS

RBS2000

BSS(CME系统中的基站部分)包含BSC(基站控制器)和BTS(基站的收发信部分)。BSC同样采用AXE-10的技术来实现,基本结构也是AXE-10的总线结构,左侧为面向MSC的PCM接口,属称A接口,右侧为面向RBS的PCM接口,属称A-BIS接口。一个BSC可以控制256个基站。

TRU称之为收发信机控制器,执行对TG(所有载波设备的控制)的控制。这一条控制链采用的协议是LAPD协议,简称LAPD链。

DXU总是与BTS一同安装。RBS2000中DXU的控制信令是插入LAPD信令中进行传输不需要TS16信令链路,它由DXU根据地址提取。DXU是RBS2000系统中的核心控制单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功能:

1、分配交换,SWITCH的功能。

2、面向BSC的接口。

3、定时单元,与外部时钟同步或与内部参考信号同步。

4、外部告警的连接,所有机架外的告警信号接口。

5、本地总线控制。

6、物理接口G.703,处理物理层与链路层。

7、OMT接口,提供用于外接终端的RS232串口

8、处理A-BIS链路资源,如安装软件先存贮于刷新存贮器后向DRAM下载。

9、信令链的解压与压缩(CONCENTRATES),及依TEI来分配DXU信令与TRU信令。

10、保存一份机架设备的数据库。第一:机架安装的硬件单元即所有RU单元的识别,物理位置,配置能数。第二、硬件单元的产品编号、版本号、系列号等。

4.TG的基本组成部分(一个DXU对应于一个TG)

下面把各部分的含义简单的作个介绍:

TG:服务于一个小区的全部设备——收发信机组。简单的说TG就是由上图所示的部件组成。在一个小区中,基站的TG号是唯一的。在开新站的时候,用RXMSP:MOTY=RXOTG;这条指令就可以看出在这个小区中所有TG的使用情况。原则上只要不重复定义就可以了。但一般情况下,我们在开新站时,为了方便记忆以及整体的规范,所选的TG号都是顺序相连的。

CF:用于支持BTS的O&M总线。是TG的核心控制部分,相当于电脑的CPU。它是只有在RBS2000站中才有的,RBS200站是没有CF这个功能模块的。

TF:用于提供TRU的时钟信号,产生TDMA帧号与无线频率参考信号。

IS:用于对BSC与TRU之间的PCM时隙进行交换,标准是16Kb/S。属于纯软件。CON:用于对LAPD信令进行集中与分解。在没有用到CON的情况下,在A-BIS接口上,一条2MB的PCM能够支持10个GSM系统的载波。PCM上的32个时隙其中TS0用于传送同步信号,其余的时隙用于传送TG的信号,每个载波用3个时隙,第一个时隙用于传送收发机的控制信令,第二、三两个时隙用于传送话音信号。这样30时隙能支持10个载波。CON用于对上下行的LAPD信令进行解压与压缩,最大的压缩比例是4(CONFACT=4),CON中共有24个DCP点,64-87,其中8个对应于压缩的DCP,16个对应于解压的DCP。只有信令是可以压缩的,话音是不可以压缩的。

若用到CON的情况下,采用LAPD压缩方式有两种方式:

(1)把4个载波的LAPD信令链路压缩到一个TS中,这样一条A-BIS接口的2M的PCM 可支持12个载波,而且还有4个时隙是空的。

(2)把载波的LAPD信令链路映射到话音时隙中,这样不需要采用专用的时隙来传送LAPD信令,全部的时隙都用来传送话音,一条A-BIS接口的2M的PCM可支持15个载波。但是这种情况一般我们是不做的,当基站负荷大的时候,会引起基站的不稳定。DP:用于对PCM的质量与故障的监视,并发送DIP QUALITY REPORTS与DIP ALARM REPORTS 至BSC(通过OML-CF链)以便通知BSC有关PCM的状态。启用此功能后,允许BSC去监视传输网络与基站或者CASCADED基站(DXU)之间的传输质量。现在在广州的基站中已经很少用到DP了。所以在日常的维护中都可以被忽略了。

TRX:服务一个载频8个时隙的设备。

TX:发射机。机架上有16路TX的公共接口,每个载波分别占用其中1路,不能重复,但可以任意安排。

RX:接收机。室内覆盖的基站的RX只有一条(用A表示),其余站的RX有二条(用AB表示)

TS:最小单元,时隙。8个时隙对应于一个载波。

二.基站常识介绍:

1.基站的类型:

基站的基本类型有3向的标准型大站(以1、2、3结尾);有街道站(以E、F、G结尾);室内微蜂窝站(以M、N结尾);地铁站(原来是以U、V来结尾的,现在是以D结尾);三功分站(以6结尾);二功分站(以4结尾)等等。这个命名并不是绝对的,命名的原则也是由各个公司自己决定的。我在这里说的都是广州公司的命名原则。

2.基站的命名原则:

我来举个例子说明一下:G11QQTN(中文站名是全球通大厦)。G:是表示该站的频段是900M的,若是1800M的站则用D来表示;第一个1:是表示该站是属于A局的,广州的局是以英语的字母来命名的。由于它在命名时规定长度必须是7位数的,所以字母A----I换算成数字是1----9,当为J的时候,若还是换算成数字来命名的话,就是10了,也就超过了规定范围,所以从J局开始就直接写J。其中也有个例外,那就是B局,在B 局中,900M的基站都是以GZB来开始的(代替了G21这三个字符)。由于是历史遗留问题,所以也就这么用了,其余的局还是按照上面的规则的;第二个1:一个MSC下面带着两个BSC,所以这个1就代表了它是第一个BSC,若为2的话,就是第二个BSC;QQT:这就是基站真正的名字,它也是固定的,必须是3个字符,一般都是基站的中文名字的拼音的第一个字母;N:表示该站是室内覆盖站。(也就是说最后的一个字符就表示了基站的类型。)若有疑问的话,可以打开七期基站资料,上面都是具体的基站名的中英文的对照,仔细看的话,都是遵循了以上原则。

3.基站的告警介绍:

(1)基站的外部告警

1.A1-POWER:整流架开关告警

2.A2-POWER

3.O1-POWER:整流器光环路告警

4.MAINS FAILURE:市电告警

5.LIGHTING PROTECTION ALARM:闪电告警

6.AC-LOW/HIGHT:市电低/高电压

7.AC-MINUS:市电缺相

8.DC-LOW:直流电压低

9.TEMPERATURE ALARM:温度告警

10.FIRE ALARM:烟雾火情告警

11.HUMIDUTY ALARM:湿度告警

12.W ATERLOGGING ALARM:地水告警

13.GA TING ALARM:门控告警

14.BREAK-LINE ALARM:断线告警

15.AIR-CONDTION ALARM:空调告警

16.DISTRIBUTION CIRCUIT-BEAKER ALARM:直流配电屏开关告警

17.UNDER VOLTAGE:输出电压低

18.RECTIFIER FAIL:整流器故障

19.BA TTERY CIRCUIT-BREAKER ALARM:电池开关告警

20.THUNDERBOLT ALARM:防雷告警

21.FUSE ALARM:熔丝告警

22.AC ABNORMAL:主电告警

(2)基站的A1告警

当基站传输中断或者是TG的核心部分CF出现故障导致基站的状态为BLOCK。出现的告警类别就是A1级别的。对于一些重点小区和精品网络的基站,必须通知传输室和基站室的同事立刻处理。

(3)基站的A2告警

有关基站的TF、IS、CON、TRX、TX、RX的故障就是A2告警,当TF,IS故障时会影响整个基站的状态,引起基站的不稳定。当出现A2告警的同时,一般情况下MO都会出现FC(FAULT CODE),BTS的故障是按故障的起因和重要性进行分类的。1A级:MO内的故障,会影响MO的功能特性。如果测试结果表明MO没有故障,那么MO将返回操作状态,并且其故障以间歇性故障处理,故障计数器将对间歇性故障进行累积,当发生间歇性故障的次数太高时,MO将会永久地退出工作状态。如果测试结果MO有故障,那么MO将永久地退出工作状态,直到故障停止或人工干涉才能恢复正常状态;1B级:MO外的故障,

也会影响MO的功能特性。MO将永久地退出工作状态,直到故障停止或人工干涉才能恢复正常状态;2A级:MO内的故障,不会影响MO的功能特性。在BSC/OSS上将会产生一个A2或A3的告警,但MO仍处于工作状态。

(4)关于基站MO状态的补充说明

关于MO几种状态的解释:

(1)UNDEF:MO未定义

(2)DEF:MO已定义为PREPOST服务状态

(3)PREOPER:MO正在进入操作状态

(4)OPER:MO是可操作状态

(5)NOOPER:MO是固定的非操作状态

(6)FAIL:MO是暂时的非操作状态

(7)COM:MO has been taken out of Pre-Post Service state

4.基站的功率合成设备COMB

COMB是在基站上的使几部发信机能连接到同一天线的功率合成设备,它能使每部发信机的RF能量送至天线而不会对其它的连接到同一天线的发信机产生串扰,有两种类型的功率合成器:

(1)混合型宽带功率合成器(H—COMB)

混合型功率合成器是一种宽带设备,它允许在发射带宽内所有前向的频率信号通过,每个H-COMB能把两部发信机的信号合成到同一天线。但每个H-COMB都有3dB的插入损耗,如果有四部发信机分两级全成将有6dB的插入损耗。

(2)滤波型窄带功率合成器(F—COMB)

滤波型功率合成器是一种窄带设备,它只允许选择在发射带宽内一个频率信号通过,这种合成器不管系统有多少部发信机它都有4dB的插入损耗,多用于多发信机的系统中。

这种合成器中有一个步进马达用于它的调谐,调谐时间大约需要5--7秒。

5.合成和分配单元CDU

CDU是TRU和天线系统的接口,它允许几个TRU连接到同一天线。它合成几部发信机来的发射信号和分配接收信号到所有的收信机,在发射前和接收后所有的信号都必须经过滤波器的滤波,它还包括一对测量单元,为了电压驻波比(VSWR)的计算,它必须保证能对前向和反向的功率进行测量。CDU由TRU控制,通过CDU-BUS来执行,一个整体的CDU 起码必须有一个TRU来执行控制。

目前使用的CDU有三种型号,CDU-A、CDU-C、CDU-C+、CDU-D,第一种不采用合成技术,第二、三两种采用HCOMB,后一种采用FCOMB。HCOMB的特点是只能进行两路信号的合成,损耗大约为3dB。这种合成器的造价低。但只能进行2路信号的合成,如果要将4路信号合成,则需要经过两级所以损耗加大至6dB,在第四期工程中,大部分采用CDU-D 型合成器,它的特点是可以进行多至12路信号的合成,加上采用双极性天线,只用到两条馈线,施工特别简单。

三.基站维护中常用指令介绍

1.通过小区名来查找基站的TG号

RXTCP:MOTY=RXOTG,CELL=ALL;

RXCDP:MO=RXOTG – X;

一般情况下,这两个指令是连在一起使用的,通过RXTCP得到了TG号后,再用RXCDP 就可以查到该基站的状态。

2.查基站的告警

(1)查外部告警

ALLIP:ALCA T=BTS;

在外部告警中门禁(GATING ALARM)和火警(FIRE ALARM)是很重要的,所以在派障的时候要在第一时间派出去的。

(2)查基站的A1、A2告警

ALLIP:ACL=A1/A2;

3.基站拆站时所用的指令

RXBLI:MO=RXOTS。。。

RXESE:MO=RXOTS。。。

所用的指令就是这两条,MO的顺序是从小到大的,即TS——TX——RX——TRX——CON ——TF——IS——CF——TG。若不行的话,就加上FORCE,强制性的闭掉。其中RX和TX之间是不分大小的,还有IS和TF之间也是不分大小的,其余的MO必须遵循这个从小到大的顺序,只有这样才能把整个站的数据拆掉。当你彻底不要该基站的数据时,最后再用RXMOE指令就可以了,一般情况下不要去执行该指令,它会使基站的定义数据丢失!!!4.基站LOAD站是所用的指令

RXESI:MO=RXOTS。。。

RXBLE:MO=RXOTS。。。

该指令是对应于拆站的指令来使用的,其中要注意的是LOAD站时MO的顺序是从大到小的,即TG——CF——IS——TF——CON——TRX——RX——TX——TS。

5.基站对传输时所用的指令

(1)普通传输

DTSTP:DIP=RBLTX;

DTBLE:DIP=RBLTX;

DTBLI:DIP=RBLTX;

当用DTSTP指令查看到该套传输的状态为MBL(人工闭塞)时,就需要用DTBLE来解开该套传输,然后再用DTSTP指令来查看。当和传输的人员对了传输,发现该传输是ABL 状态的话,就用DTBLI指令闭掉该传输。

(2)光口传输(例如传输号为60RB15)

NTCOP:SNT=ETM1-3;(注意:3的取值可以是0-3)

从此命令得到“60”这个号

TPSTP:SDIP=3ETM1;查看“60”这个传输的状态

TPBLE:SDIP=3ETM1,LP=VC12-60;

6.基站的传输质量

DTQUP:DIP=RBLTX;

DTQSR:DIP=RBLTX,DEGR;(放电,清除传输里的SLIP2累积值)

DTQSR:DIP=RBLTX,BFF;(ESV/SFV)

DTQSR:DIP=RBLTX,SF;(SES)

DTQSR:DIP=RBLTX,DF;

打入指令DTQUP以后会出现一系列的参数,其中SLIP是指传输的滑码,ESV是指传输的误码,SLIP2是传输所监视到的一些不正常的数值的累积值。

7.基站的闭站和激活站时的指令

RLSTC:CELL=ALL,STATE=HALTED;

RLSTC:CELL=ALL,STATE=ACTIVE;

STA TE为HALTED的时候,是闭站;一般情况下,不能随便的使用该指令,当工程人员打电话要求闭站的时候,也必须问清楚需要闭掉的原因、该工程人员的联系方式以及需要闭站的时间。对于一些精品网络的基站,必须经过班组长的同意才能执行。STATE为ACTIVE 的时候就是把该站变为激活状态。

8.基站的开、关跳频指令

RLCHC:CELL=ALL,HOP=OFF;

RLCHC:CELL=ALL,HOP=ON;

OFF代表关跳频,ON代表开跳频。跳频的作用在于减少邻频信号的碰撞机会,所

以总的来说,跳频后的总的无线网络质量应该更好,但要注意一点是:如果周围有其它信号的影响,可能会更差。另一方面是如果系统是在大负荷的情况下,邻频信号的碰撞机会一样大,作用无法体现出来。

跳频的方式有两种:合成器跳频和基带跳频。CME20中的跳频为217次/秒,因此FCOMB 的调谐跟不上跳频的速度,只能采用基带跳频。

9.关于基站的NUMREQBPC值的定义

RLBDC:CELL=ALL,NUMREQBPC=载波数*8;

NUMREQBPC的值为此小区的载波数乘以8,如果此小区增加载波时,NUMREQBPC的数值也要作相应的修改,否则的话时隙会不同步。可以用RLBDP:CELL=ALL;查看小区的NUMREQBPC值。RLBDC:CELL=ALL,NUMREQBPC=SYSDEF;(SYSDEF是系统根据频率数自动定义。放开信道也就是自动改变了NUMREQBPC的数值。)

10.基站的FC(FAULT CODE)

RXMFP:MO=RXOCF-X;。。。

该指令适用于查找CF、TF、IS、CON、TRX、TX、RX的所以的1A、1B和2A等详细的告警信息。一般载波类出现了故障,派工程人员去处理的时候,就会让OMC人员提供该故障的详细信息,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来处理故障的。

11.基站的功率

RLCPP:CELL=X;(查小区的发射功率)

RLCPC:CELL=X,BSPMR=X,BSTXPWR=X;(修改功率,BSPMR值是和BSTXPWR值一样的)

RLLOP:CELL=X;(查小区的增益功率)

一般情况下,OMC是不随便更改基站的各种功率的,那些改动是由网优室的人员完成的。12.基站的整个通信情况

RLCRP:CELL=ALL;

从这条指令可以看出整个基站的通信情况,包括信道的占用情况等。

13.基站所用的频点

RLCFP:CELL=ALL;

从该指令就可以看出基站所用的具体的频点数,一个载波必须对应于一个频点。但是从该指令所查到的频点并不是和载波的顺序是一一对应的。只是表明了该站的频点。

RXCDP:MO=RXOTG-X;(此命令较详细,所显示的ARFCN值就是小区的频点,能够和载波相对应)

14.基站所用的传输

RXAPP:MO=RXOTG-X;

RADEP:DEV=RBLT-X;

DTSTP:DIP=RBLTX;

RXAPP显示了该站所用的传输时隙,(怎样计算载波所用的传输时隙,详见TG的基本组成部分中的CON部分)。然后随便选中一个DEV号,用RADEP指令就可以查到该站的DIP号。最后再用DTSTP指令来查看传输的状态是否是正常的。

15.基站的传输定义方法

如该站是一个标准的大站,使用两套传输设备,TG号分别是6,7,8,载波数为6/6/6,则方法如下:

RXAPI:MO=RXOTG-6,DEV=RBLT-33&&-50,DCP=1&&18;(第一套传输的前18)RXAPI:MO=RXOTG-7,DEV=RBLT-51&&-59,DCP=19&&27;(第一套传输19-27)RXAPI:MO=RXOTG-7,DEV=RBLT-81&&-89,DCP=51&&59;(第二套传输19-27)RXAPI:MO=RXOTG-8,DEV=RBLT-63&&-80,DCP=1&&18;(第二套传输的前18)

注意:为了不和第一套传输的DCP号重复,故第二向在使用第二套传输时DCP号必须加上32。当然,DEV号可以用此命令查得:NTCOP:SNT=ETRBLT-X;(X就是传输号),在定义前,传输的同志会调通并告知的。DCP号必须与DEV一一对应的,“0”是同步,故不作为话音信道使用,所以DCP号就是从“1”开始定义的。

16.基站COMB类型的查找指令

RXMOP:MO=RXOTG-X;

COMB=HYB (CDU C、CDU C+)。可用SY也可用BB跳频。(两个载波用一个CDU C,CDU C+就当作CDU C用,需用到3DB的衰减器和交叉连接和要加上交叉连接的Y-CABLE线)。COMB=FLT (CDU D)高级窄带过滤只能用BB跳频。多少个载波都是用一个CDU D。CDU A 不用合成器。可以支持最少一个载波。

若需要修改COMB类型的时候,可以用RXMOC:MO=RXOTG-X,COMB=HYB/FLT;需要注意的是,要执行这条指令的时候,必须把整个基站的数据拆除后才能实现。

17.基站定义压缩的方法

(1)查看小区是否是压缩的?

RXMOP:MO=RXOCF-X;

RXMOP:MO=RXOTRX-X-X;

(2)定义之前,必须从TS →RX →TX →TRX →IS →TF →CF →TG一步步地拆除

RXBLI:MO=RXOTS。。。

RXESE:MO=RXOTS。。。

(3)定义小区压缩

RXMOI:MO=RXOCON-X,DCP=64&&87;(其中64&&87是固定的,是CON和IS之间

的设备编号)

(3)改变CF的参数

RXMOC:MO=RXOCF-X,SIG=CONC;

改变TRX的参数

RXMOC:MO=RXOTRX-X-X,SIG=CONC;(载波必须一个个地定义)

18.基站扩容(加载波)时所用到的指令

(A)RXMOP:MO=RXOTRX-X-3;(例如3是第四个载波,现在需要扩第五个载波,所以都可以用RXMOP这条指令来查看以前载波的定义)

RXMOI:MO=RXOTRX-X-4,TEI=4,DCP1=140,DCP2=141&&142,SIG=CONC;(DCP 号的定义是接着以前的载波做下去的,但是有一点要记住的是主架载波的DCP号是从128开始定义的,而扩展架载波的DCP号是从160开始定义的)

RXMOC:MO=RXOTRX-X-4,CELL=NAME;

(B)RXMOP:MO=RXOTX-X-3;

RXMOI:MO=RXOTX-X-4,BAND=GSM900/GSM1800,ANT=NAME,MPWR=X;RXMOC:MO=RXOTX-X-4,CELL=NAME;

(C)RXMOP:MO=RXORX-X-3;

RXMOI:MO=RXORX-X-4,BAND=GSM900/GSM1800,ANTA=NAME,ANTB=NAME,RXD=AB;

(D)RXMOI:MO=RXOTS-X-4-0&&7;

19.基站的GPRS简单维护流程

RRGBP;

检查网元GB口状态,重点检查参数:BVCSTA TE——GB口状态,正常为ACTIVE,如果出现BLOCKED,说明该小区的GPRS服务中断。例如:RRGBP;

RLGSP;

检查GPRS 配置情况,重点检查参数:GPRSSUP——GPRS功能开关,正常为ON设为OFF 将关闭GPRS功能,如果结果里显示GPRS SUPPORT IS NOT ACTIVA TED 提示该小区不支持GPRS功能,可能性有两种,一是硬件版本低如早期的微蜂窝,另外就是基站软件和BSC 软件版本不一致。FPDCH——固定PDCH个数,一般定义为1。例如:RLGSP:CELL=ALL;RLGRP;

检查GPRS信道使用情况,重点检查参数:NOPDCH——正在使用的PDCH信道数,BPC ——数据通道编号,正常情况下其个数与PDCHS数一致,如果BPC个数比NOPDCH少可能出现以下情况,PCU故障、RTT容量不足、小区异常。PDCHTYPE——PDCH类型,FIXSLAVE为固定信道,ONDSLA VE为动态分派信道,观察ONDSLAVE的分配情况可间接判断小区的GPRS功能是否正常。例如:RLGRP:CELL=ALL;

RLCRP;

重点检查参数:ICM,检查ICM情况,如果ICM较高会引起该小区的BLER上升。RLSBP;

重点检查参数:CRO,检查CRO的使用情况,该值会直接影响GPRS的切换,进行通信保障时也可以临时通过该值控制小区从选,对无线环境不熟时慎用。

某新建移动通信基站技术的应用探讨

某新建移动通信基站技术的应用探讨 发表时间:2018-07-23T10:42:26.69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8期作者:丁群清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移动通信基站技术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这对于相关的管理人员以及科研工作者即是挑战,更是机遇。 广东和新科技有限公司 510640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移动通信基站技术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这对于相关的管理人员以及科研工作者即是挑战,更是机遇。本文主要是对于某新建移动通信基站技术的应用进行更加深层次的探讨以及分析。希望能够提出一定的建设性意见,保证其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移动通信铁塔;基站设计;共址建设;天线设计 一、引言 对于新建移动通信基站技术的应用来说,国内外对其相关的研究还是有一定的基础的,但是在对其研究的过程之中还是有一定的不足之处,例如管理部门层面并没有对其进行十分高度的重视力度,导致相关的科研资金并没有到位,使得相应的情况没有能够得到更好的进行。而且这个方面的科研工作者的数量对于我国现有的科技力量来说并不是十分的充分,就需要相关的管理人员以及职业工作者在平时的管理工作之中认真负责,不断地将自我的创新意识以及管理意识所进行提升,所以相关的科研工作者以及管理人员应该这两个主要的研究方向及角度所进行。 只有这样才能帮助绝大一部分的科研工作者对于分析新建移动通信基站技术的应用的越来越准确,充分地保证对其的研究能够更好更快的进行下去。在新理论研究建立之后,应当立即对技术人员进行知识的普及以及技术上的讲解,让员工在第一时间内知道如何进行日后的研究工作,同时还要进行人员的扩充,对人才进行储备工作,可以进行岗位培训,选择最适合的人来进行任职,并且在管理制度上进行激励,使员工在工作当中增加动力,应当将优化人员配置提上日程,使工作能够更好更快的进行开展。 可像其他的成熟企业进行学习,对于人员的技术要求职位选拔以及岗位合理分配的原则等,成熟的企业一般在人才培养方面进行多次的尝试实施,总结了多种经验,而经验正是我们目前所缺少的,所以我们可以向他人进行借鉴,然后在应用当中慢慢总结出适合自己发展的方法。人们对于事情通常会以小处着手,但是很多时候也需要放眼于高处,在同一个平台和不同的平台能带来的资源和知识是不同的,所以企业也应当对自己有一个全新的定位,不要局限于此,不要将目标全部放在技术人员的身上,对于自身也要进行提高,给自己制定提升计划,这样才会带给工作人员更多的理论支持。 二、关于某新建移动通信基站的工程项目背景的简述 以某新建设铁塔移动通信基站工程项目为例,为切实确保此移动通信工程项目任务所要求的路段的高铁覆盖,依照无线通信技术专业关于天线挂高的相关具体目标要求,确定移动通信基站铁塔塔高为二十米起步以及十米进阶。经过开展工程项目现场的实地勘查调研工作,此移动通信工程项目任务所要求的路段附近都是周边农户种植作物的农田,缺少可以直接使用的现成方便的建筑物,而若是自行开工建设杆塔的话,就会直接引发当地周边村民的反对,并且还会迎来移动通信工程项目征地补偿非常高、外电进行引入以及冲积土质自然环境中的下桩基工作环节工程施工作业难度大等诸多棘手的问题,当然也正是由于当地的附近村民对移动通信基站工程建设的不支持甚至对抗,所以导致对此处移动通信基站站点的工程项目选址工作长时间处于停滞的状态。如果不能够尽快地解决存在其中的问题,就会延误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甚至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此移动通信基站建设用铁塔是跨线式铁塔,直线距离为四百七十米,肉眼目视所及的高压线的最低参考点高度大约是六十米。经过开展模拟检验测试评估分析工作,得出若是可以在移动通信基站建设工程的高压输电铁塔四十五米高处安装天线的话,移动通信基站建设工程的输电铁塔的位置就能够达到新建铁塔工程项目的建站任务目标。这就需要在进行建站任务目标的时候保证合理的参考点高度以及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工作,保障其能够更好更快地完成。 三、关于移动通信基站技术的相关探讨 在移动通信基站工程项目施工的共址建设模式下,对于通常的场景来说,移动通信基站需要进行安装的相关设备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移动基站所用的天线部分、馈线以及光缆部分、一体化机柜部分、射频拉远单元部分以及基带处理单元部分。对于移动通信基站共址电力铁塔的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的场景来说,必须要考虑到工程整体的组网,移动通信基站选用拉远模式进行基站的建设,BBU被安装在移动通信基站的近端中心机房内部。移动通信工程铁塔一侧一定要安装的关键设备主要有电线部分、RRU部分、馈线以及光缆部分。经过移动以及电力双方之间的协调沟通,移动通信基站相关设备的具体安装准则有以下内容: (1)最大程度地减低移动通信基站工程铁塔上相关设备的数量以及重量,减少移动通信基站工程铁塔上的负荷以及上塔的任务量。 (2)强电相关设备不可以上塔,塔上不可以进行电源线的布设。否则将会在建设过程之中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出现,延误整体进度。 (3)塔上所有设备以及线缆都必须选取安全稳定的固定方式,进而确保在岭南地区的特殊气候侵蚀环境下,三年内不需要对相关固定件进行更换。在上述这些基本准则的约束下,移动通信基站工程输电铁塔相关设备安装方案有以下内容: (1)为达到高铁覆盖的2G网络或3G网络任务目标,移动通信基站选取GSM900,LTE-F以及LTE-D三系统方案。 (2)每个移动通信基站工程铁塔基站运用一台华为的RRU以及两台中兴的ZTE8984 F/D射频单元,运用两副通宇8802690 M全频段天线,其中天线一定要安装在移动通信铁塔上,华为的RRU一定要安装在移动通信工程铁塔下,RRU以及天线使用馈线必须进行连接。并且要注意2G网络信号必须在RRU侧进行功分,4G网络信号必须在RRU侧进行合路,为切实保护好RRU设备,在移动通信基站工程铁塔下的位置必须安装一套一千八百毫米乘以九百毫米再乘以两千一百毫米尺寸的落地机柜来加强保护。 (3)每座移动通信铁塔上安装的两副天线之间的连线要和住宅小区的方向实现平行,每副所用天线必须通过四根馈线和移动通信铁塔下的RRU设备相连接,每根馈线的长度尺寸大约为五十五米。考虑到RRU设备和所用天线之间的馈线距离比较的长,所以在载荷条件允许的状况下,要优先选取7/8规格的馈线。 (4)在移动通信铁塔支架上进行天线的安装,安装高度要距离地面四十米的距离,移动通信基站工程所运用的杆塔都一定要选用GD02,安装的位置要大约在变坡的位置周边。选取这样的安装位置关键是考虑到能够更高质量地面对住宅小区方向产生比较好的信号辐射

移动通信专业(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

二、移动通信专业 (一)无线通信专业基础知识 1.移动通信概述: (1)移动通信的定义和分类; (2)移动通信的特点; (3)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4)当前主要移动通信体制、发展历史和地域特点; (5)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概述; (6)移动通信发展趋势。 2.移动通信组网: (1)移动通信网络结构; (2)蜂窝网技术; (3)移动通信网的频率配置; (4)信令方式; (5)路由计划与接续要求。 3.电波传播与抗衰落技术: (1)移动信道的特性; (2)移动信道中的电波传播; (3)抗衰落技术。

4.移动通信中的调制与编码:(1)调制技术; (2)编码技术。 5.多址技术: (1)多址的概念和类型;(2)频分多址(FDMA); (3)时分多址(TDMA); (4)码分多址(CDMA); (5)空分多址(SDMA)。 6.CDMA基本原理与扩频技术:(1)CDMA基本原理; (2)扩频技术; (3)地址码与扩频码;(4)CDMA同步。 7.交换基础理论: (1)电信交换基础知识;(2)移动交换基本技术;(3)移动交换系统。

8.话务量基本知识: (1)话务量基本概念; (2)呼叫处理能力; (3)信道配置。 9.其他: 本专业维护规程。 (二)无线通信专业技术知识 移动通信专业分为GSM/GPRS移动通信系统、CDMA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移动数据通信、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其他移动通信系统五个职业功能,每一个职业功能又分为不同的工作内容。每个工作内容为一个考试模块,考生只需选择某一考试模块参加考试。第一,CSM/CPRS移动通信系统:供C网范围相关工作人员按工作内容选择考试模块。 一、GSM/GPRS移动通信系统 ●工作内容1:GSM/GPRS核心网技术 ●专业能力要求: 1.掌握GSM网的专业知识:(1)GSM900和GSMl800系统组成与

移动通信基站技术方案

移动通信基站施工技术方案 施工单位: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 目录 概述 随着铁塔公司的建立,基站及其配套机房、电源等将成为铁塔公司的技术要点,本文主要从基站设备安装、线缆布放、电源配置、天馈线安装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同时介绍了铁塔类型、施工工艺、标签规范等方面,是4G基站建设中不可多得的经验总结。 一、设备基站主要设备安装、各类线缆布放示意图基站内部设备安装示意图; 1、基站设备安装场景展示; 图-1 图-2 图-3 1.1基站场景电缆走线槽道安装简析(图-2); 1.1.1电缆走道及槽道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的规定,左右偏差不得 >50mm。 1.1.2水平槽道水平度每米偏差不得>2mm,垂直槽道垂直度偏差不

得>3mm。 1.1.3电缆走道安装牢固稳定,具备防震功能。 1.1.4电缆应有序地绑扎在走道上。 1.2基站内部走线槽道布线安装(图-3) 1.2.1.1信号线的布放 1.2.1.2布放的信号线应平直,无扭曲打结,转弯处应自然圆滑, 符合设计要求。 1.2.1.3屏蔽线外层应与接地体连接可靠。 1.2.1.4芯线应无损伤,焊点光滑、均匀,无漏焊、虚焊、错焊。 1.2.1.5系统控制器到信道机的电缆最大允许长度应符合产品说明 书的要求。 1.2.1.6信号线、高频馈线、电源线应分开布放。 1.3电源线和地线的安装(图-3); 1.3.1电源线和地线安装方法: 根据电源线和地线的实际走线路径量得所用电源线和地线的长度,分别裁剪-48 伏电源线和工作地线、和保护地线;用 裁纸刀剥开电源线和地线的绝缘外皮,其长度与铜鼻子的耳柄 等长。用压线钳将铜鼻子压紧,用热缩管将铜鼻子的耳柄和裸 漏的铜导线热封;不得将裸线漏出.将电源线的一端与BTS 机柜 的电源接线柱固定,电源线沿走线架整齐布放,并用扎带绑扎,另一端和电源柜的接线排连接。 1.3.2电源线的区分: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培训(全)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培训会议记录 一移动通信常用的专业术语 基站:即公用移动通信基站是无线电台站的一种形式,是指在一定的无线电覆盖区中,通过移动通信交换中心,与移动电话终端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无线电收发信电台。都是以主设备加基站天线的形式呈现,最直观的就是我们现实中看到的铁塔,抱杆,桅杆型的基站。 直放站:是在无线通信传输过程中起到信号增强的一种无线电发射中转设备。直放站的基本功能就是一个射频信号功率增强器。实际上基站在其覆盖范围内并不是100%的覆盖到每个角落,难免会由于某些原因而在有些地方出现信号弱,更甚者出现盲区的现象,这时候就需要直放站进行覆盖,达到消除弱信号或者盲区的目的。因此直放站就是通过各种方式将基站信号接入并进行放大,进而改善信号不良区域。 天线(Antenna)——天线是将传输线中的电磁能转化成自由空间的电磁波,或将空间电磁波转化成传输线中的电磁能的专用设备。简单的理解,天线就是负责信号中转的无源器件。 室内分布系统:室内分布系统是将基站信号引入室内,解决室内盲区覆盖;它可以有效解决信号延伸和覆盖,改善室内通信质量;它将基站信号科学地分配到室内的各个房间、通道,而又不产生相互干扰。它是基站和微蜂窝的补充和延伸,有不能被基站和直放站所代替的优势,是大都市中移动通信不可缺少的组成

部分。 盲区:在移动通信中,盲区表示信号覆盖不到的地区,在这样的地区移动信号非常微弱,甚至是没有。由于建筑物的隔墙、楼层等障碍对电磁波产生阻挡、衰减和屏蔽作用,使得大型建筑物的底层、地下商场、停车场、地铁隧道等环境下,移动通信信号弱,手机无法正常使用,形成了移动通信的盲区。 通话质量:顾名思义,就是手机通话时的语言质量即清晰程度。在移动通信中通话质量是一个很重要的网络参数,按照语言的清晰程度将通话质量分为0到7不同的8个级别,0最好,客户通话时的感知最好;7最差,通话时的感知最好,客户。一般正常的通话质量应该为0-3。 信号场强:是指信号信号的强弱。在移动通信中信号的强弱用具体的电平值表示,通过测试手机可以测得,一般-40~-90dBm为可正常通话的强度范围,也可直观的从普通手机的信号显示格数看出。 手机发射功率:手机发射功率是指,手机在寻呼基站时的功率。手机发射功率越高,说明上行越弱,客户感知为拨打电话上线慢。 切换:就是指当移动台(用户手机)在通话过程中从一个基站覆盖区移动到另一个基站覆盖区,或者由于外界干扰而造成通话质量下降时,必须改变原有的话音信道而转接到一条新的空闲话音信道上去,以继续保持通话的过程。 掉话:是指用户手机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出现异常而自动挂断的现象。 单通:是指用户双方正在通话时,由于异常出现只有一方可以听见另一方的

通信基站无线基础知识教材

无线基础知识教材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 2015年8月目录 一基础知识与基本概念- 4 - .1.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及其主要特点。- 4 - .2.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及其主要特点- 4 - .3.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及其主要特点- 4 - .4.何谓“双工”方式?何谓“多址”方式?- 4 - .5.发信功率及其单位换算- 5 - .6.接收机的热噪声功率电平(底噪)- 5 - .7.接收机灵敏度- 6 - .8.信噪比、带宽和信道容量——香农定律- 7 - .9.电场强度、电压及功率电平的换算- 10 - .10.MIMO(多入多出)技术- 10 - .11.智能天线是怎么回事?- 11 - .12.载频间隔,发射(调制)带宽和接收(噪声)带宽错误!未定义书签。二电波传播基础理论- 11 -

.13.陆地移动通信中无线电波传播的主要特点- 11 - .14.路径(中值)损耗- 11 - .15.快衰落遵循什么分布规律?基本特征和克服方法。- 12 - .16.慢衰落遵循什么分布规律?基本特征及对工程设计参数的影响?- 12 -.17.移动通信中的多普勒频移- 12 - .18.远近效应及其克服方法错误!未定义书签。 .19.什么是自由空间的传播模式?- 13 - .20.2G系统的宏小区传播模式- 14 - .21.3G系统的宏小区传播模式- 14 - .22.微小区传播模式- 14 - .23.室内传播模式- 17 - .24.为什么有时会收到很远的基站发射的电波- 17 - .25.信号中值电平及其统计特性- 18 - .26.接收灵敏度、最低功率电平和无线覆盖区边缘位置百分比的关系- 19 -.27.无线覆盖区边缘位置百分比和无线覆盖区整区位置百分比的关系- 20 -.28.全链路平衡和最大允许路径损耗- 21 - 三室内覆盖系统与器件相关概念介绍- 23 - .29.什么是室内覆盖系统- 23 - .30.天线的定义及主要功能- 24 - .31.天线增益- 24 - .32.主瓣、副瓣和定向天线的前后比- 24 - .33.何谓“分集”?- 24 - .34.功分器- 26 - .35.定向耦合器- 26 - .36.3dB电桥- 27 - .37.滤波器- 27 - .38.频段合路器- 27 - .39.应用功能对比:频段合路器VS电桥VS功分器- 28 - 四电磁干扰错误!未定义书签。 .40.电磁兼容(EMC)与电磁干扰(EMI)错误!未定义书签。 .41.无线电干扰的分类和定义错误!未定义书签。 .42.同频干扰和同频干扰保护比错误!未定义书签。 .43.邻道干扰和邻道选择性错误!未定义书签。 .44.收信机的互调干扰响应错误!未定义书签。 .45.三阶互调干扰的特点错误!未定义书签。 .46.收信机的杂散响应和强干扰阻塞错误!未定义书签。 .47.dBc与dBm错误!未定义书签。 .48.宽带噪声电平及归一化噪声功率电平错误!未定义书签。 .49.关于噪声增量,系统容量和接收机的最大干扰容限错误!未定义书签。 .50.由发射机杂散辐射引起的最小隔离度的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51.由阻塞干扰引起的最小隔离度的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52.系统基站间最小隔离度如何保证?错误!未定义书签。 .53.IS-95 CDMA 对 GSM 基站的干扰错误!未定义书签。

移动通信基站天线技术基本原理及应用研究

移动通信基站天线技术基本原理及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19-01-17T10:42:34.833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30期作者:蒋秀明娄冬阳 [导读] 随着现代的不如今的通讯范畴中发展潜力最大、市场前景最广的热门技能是移动通讯。首先对天线的基本原理进行了阐述,然后对天线的特点及作用进行了分析,最后重点讨论了天线在移动系统中的应用。 蒋秀明娄冬阳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 摘要:如今的通讯范畴中发展潜力最大、市场前景最广的热门技能是移动通讯。首先对天线的基本原理进行了阐述,然后对天线的特点及作用进行了分析,最后重点讨论了天线在移动系统中的应用。 关键词:移动通信;天线;技术 进入21 世纪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现代化信息建设的步伐在不断加快,尤其是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其应用范围已扩大至各个领域。移动通信网络的不断完善及移动智能设备的支持,为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近年来,各大移动通信企业在不断扩增通信基站的数量,这也为通信网络的普及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持。 1 天线基本原理 目前的天线技术均是利用了自适应天线阵列的原理。其过程为:天线阵列接收到信号以后,经过反馈控制系统。这一反馈控制系统是由处理器和权值调整算法组成的。经过反馈控制系统之后,通常会利用特殊的算法对信号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对信号的判断以及判断出信号干扰达到的方位角度。分析完之后,分析得出的信号会作为天线振元的激励信号。以此为基础,我们会调整与天线阵列相关的辐射方向图、其他参数以及频率响应等。通过对天线阵列的利用,我们可以将波束进行有效合成,并对波束进行明确的指向,进而生成相对独立的波束。这—过程结束之后,其方向图会得到一定的调整,调整方式是自适应调整。除此之外,还要对信号变化进行跟踪,并将干扰的方向调整为零值,极大地消除干扰。最理想的状态是使干扰为零,以此提高接收信号的质量,从而达到无线信号质量和增加系统容量的目的。以上的过程基本为天线的整个工作原理[2]。此外,天线引入空分多址(SDMA)方式,根据信号的空间传播方向不同,区分用户。因此,天线技术具有许多突出的有点,基于天线的优势和特点,天线技术成为了移动通信技术的重要辅助技术,为移动通信质量的提高带来了可靠的技术支撑,保障了移动通信整体品质的提升。 2 天线的特点及作用分析 2.1 能够有效抑制干扰信号 在移动通信中,干扰信号的产生原因较多。如果不能有效屏蔽并抑制干扰信号,将会影响移动通信的整体质量,使移动通信的信号受到严重影响。天线的研发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对干扰信号产生了有效抑制,不但提高了移动通信的信号传输质量,还满足移动通信的数据传输要求,达到了移动通信数据传输目标。 2.2 抗衰落性较好 在移动通信中,高频信号衰落是难以解决的问题。信号衰落之后不但会影响通信质量,也会影响移动通信设备的通话效果。而天线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天线通过控制信号接收方向,采用分级技术,抑制了高频信号的衰落,提高了高频信号的传输质量,满足了移动通信的发展需要,具有较好的抗衰落性。 2.3 能够有效实行移动定位 相对于传统天线,天线的另外一个优势在于可以实现有效的移动定位,对移动通信设备的具体位置进行跟踪记录,保证信号传输的畅通。目前,这一功能依靠2 个以上的信号传输基站即可实现。天线提供的移动定位功能对提高移动通信的功能行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为移动通信设备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3移动通信基站天线的选择方法 移动通信企业在建造移动通信基站,选择基站天线之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考虑。例如地形条件、覆盖面积、服务要求等等,这些因素都关系着移动基站的服务质量。应避免这些因素对网络服务造成的不必要影响。在人口密集程度较高的高话务量地区,所选取的基站天线一般为双极化天线和电调天线。同时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同时,也应考虑基站建设的区域性,以提高基站区域的适宜性[1]。在高话务区域,我国的移动通信网络一般存在较高的呼损,其区域的基站天线倾斜角度相比于其他地区较大,干扰程度也非常大,甚至导致天线的方向图出现变形、失真等现象。基站天线的倾角度是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因素。因此,为了更好地提升移动通信网络的服务质量,移动通信企业必须解决基站天线倾斜角略大的问题。为此,缩短基站距离,加大天线下倾角是解决倾角度过大的有效途径,同时也能将天线的倾角度控制在一定范围,以防止天线方向图变形。机械天线、电调天线和双极化天线的使用,应根据话务量的疏密程度来确定,以免不必要的浪费。因此,在扩建通信基站、选择基站天线时,移动通信企业应制定一个严格的标准,使所建造的移动基站既满足不同地域、不同环境的服务要求,同时又符合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基站的天线安装必须从整体上考虑,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移动通信基站的服务质量,但在安装的过程中必须保证实际的工作要求。因此,在安装的过程中,应全面地、多角度地考虑控制措施,在提高天线的使用寿命的同时,也为地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但更多的还是安抚附近居民的抵触情绪。针对基站天线的安装,移动通信企业所制定的标准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关于天线的裸露部分,为了消除附近居民的抵触情绪,应美化天线。天线美化不仅能够为附近居民提供生理与心理上的安全保障,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信号的干扰,提高了通信基站的信号质量。另外,基站天线裸露部分的美化,为天线提供了一个独立的环境,从而更好地保护天线不受环境侵蚀,提高天线的使用寿命,间接提高基站天线的经济价值。其次,针对低层建筑类的通信基站,需要优化天线的安装技术方案。这便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例如基站覆盖的区域面积等,通过这些,合理、规范地调整天线的高度和倾斜角,从而提升天线安装的科学性。基站的覆盖面积是通过基站的无线倾斜角控制的。这种天线的安装设定,不仅是因为它的可操作性,同时也是因为其安装工序简单、周期短,覆盖面积广,同时也能有效地提升基站信号强度及服务质量[3]。但在设计操作过程中,天线的倾角度并不是越大越好。随着天线倾角

可移动通信基站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 目录 1. 可移动通信基站综述................................................ - 1 - 1.1. 项目背景.................................................... - 1 - 1.2. 可移动基站简介.............................................. - 2 - 1.3. 可移动基站应用定位.......................................... - 3 - 2. 可移动通信基站的特点.............................................. - 3 - 2.1. 方便的安装、维护和监控...................................... - 3 - 2.2. 紧凑的结构设计.............................................. - 4 - 2.3. 灵活的组网应用.............................................. - 4 - 2.4. 灵活的供电设计.............................................. - 4 - 3. 可移动基站系统结构................................................ - 5 - 3.1. 系统结构组成................................................ - 5 - 3.2. 系统配置.................................................... - 5 - 3.2.1. 箱体系统 ............................................... - 5 - 3.2.2. 铁塔及天馈系统 ......................................... - 9 - 3.2.3. 通信系统 .............................................. - 12 - 3.2. 4. 电源系统 .............................................. - 14 - 3.2.5. 监控安防系统 .......................................... - 20 - 4. 可移动基站系统参数及技术指标..................................... - 22 - 4.1. 环境条件................................................... - 22 - 4.2. 系统参数及技术指标......................................... - 22 - 4.2.1. 基站箱体系统 .......................................... - 22 - 4.2.2. 铁塔及天馈系统 ........................................ - 23 - 4.2.3. 通信系统 .............................................. - 26 - 4.2.4. 交流系统 .............................................. - 27 - 4.2. 5. 直流系统 .............................................. - 28 - 4.2.6. 接地系统 .............................................. - 29 -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试题和答案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试题 和答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基础知识答案一、选择题接口是指:(A )与MSC间的接口和HLR的接口和VLR的接口和VLR的接口 2. 国内备用网的信令点编码为(B)位。 3. 在蜂窝通信系统中在满足同频保护比时,能够采用( A)技术,提高频谱利用率。 A.频率复用技术 B.时分技术 C.码分技术 4. 两台计算机通过以太网口用网线直接相连,网线制作时应该按照以下哪种方式(A)和3交叉,2和6交叉和6交叉,2和3交叉和 8.当某局向对端局发送_____消息后,随即收到对端发送来的相同的消息,且两个消息的CIC都相同,此时意味着发生了同抢。(D )(IAI) 9.两信令点相邻是指:(A ) A.两局间有直达的信令链路 B.两局间有直达的话路,不一定有直达的链路 C.两局间有直达的话路和链路 D.两局间话路和链路都不直达 10.哪一类业务的SCCP消息在传送时,SLS是随机选择的(A )类业务类业务类业务类业务 11. 在两个相邻七号交换局间最多可有_______根相邻链路 A A 16 B 4 C 8 D 2 12. 信息信号单元MSU中的业务表示语SI为0100时,表明该MSU属于______用户层 A A 电话用户部分TUP B ISDN用户部分ISUP C 信令网管理SNM D 信令连接控制部分SCCP 13. 信令链路的定位属于 B A LEVEL 1 B LEVEL 2 C LEVEL 3 14. MAP中,取消位置更新程序由_____发起 A A HLR B VMSC C AUC D VLR 15. A 接口指的是_______之间的接口 C A HLR---VLR B MSC---

移动通信基站基础知识

移动通信基站基础知识 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是我国移动通信运营商投资的重要部分,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一般都是围绕覆盖面、通话质量、投资效益、建设难易、维护方便等要素进行。随着移动通信网络业务向数据化、分组化方向发展,移动通信基站的发展趋势也必然是宽带化、大覆盖面建设及IP 化。本讲座主要介绍移动通信基站基础知识、GSM基站简介、GSM基站的优化、GSM基站的维护及移动通信基站对健康的影响。。。 GSM数字移动通信发展非常迅速,从早期规划的大区制,到后来的小区制,直到现在的微蜂窝、微微蜂窝,相对应的天线从早期架设在屋面铁塔上,到后来天线降到屋面上,直到现在要把天线设置在屋面下的外墙侧面上。所有的这些变化都说明,对GSM基站站点的优化在不同阶段要有不同的思路,只有不断更新思想,才能建设和优化好GSM无线网络的通信质量。 在GSM建设初期,建设基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无线覆盖面,尽可能力移动用户提供较为满意的连续覆盖,所以基站数量相对较少,无线网络也相对简单。 随着GSM移动电话用户数量的飞速增长,GSM基站只有不断地进行扩容与新建,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随着无线网络的不断扩大,网络资源配置不合理现象日益突出,因此,在GSM基站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应重视对基站的优化。 下面以福州市区GSM基站为例,从3个方面阐述影响移动通信质量的原因,并提出采取优化的方法。 一、预测模型的影响及其优化 1.预测模型的影响 根据所使用的频率不同,通常有两种不同数学模型预测GSM基站无线覆盖范围。 (1)Okumura电波传播衰减计算模式 GSM900MHz主要采用CCIR推荐的Okumura电波传播衰减计算模式。该模式是以准平坦地形大城市区的中值场强或路径损耗作为参考,对其他传播环境和地形条件等因素分别以校正因子的形式进行修正。 (2)Cost-231-Walfish-Ikegami电波传播衰减计算模式 GSM 1800 MHz主要采用欧洲电信科学技术研究联合推荐的"Cost- 2-Walfish-Ikegami"电波传播衰减计算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从对众多城市的电波实测中得出的一种小区域覆盖范围内的电波损耗模式。 不管是用哪一种模式来预测无线覆盖范围,只是基于理论和测试结果统计的近似计算。由于实际地理环境千差万别,很难用一种数学模型来精确地描述,特别是城区街道中各种密集的、下规则的建筑物反射、绕射及阻挡,给数学模型预测带来很大困难。因此。有一定精度的预测虽可起到指导网络基站选点及布点的初步设什,但是通过数学模型预测与实际信号场强值总是存在差别。

移动基站搬迁方案

移动基站搬迁方案 第一章编制本施工组织方案根据湖南省长沙市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对基站建设:移动通信基站—站机房、三管塔基础、角钢塔基础、围墙、地坪平整、基站主要设备的安装调试及附属工程的实际情况,建 设单位对本工程要求和我公司综合实力进行编制。 一、编制依据 1、根据甲方的施工图纸及技术参数的要求 2、《砼接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 3、《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3—98 4、《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 5、《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6、《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 7、《建筑安全技术规程》 8、《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242 9、《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10、《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1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00G101 1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13、其它现行国家有关施工及验收规范。 14、我公司现有经济、技术综合实力情况。 第二章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湖南移动长沙分公司2014 年基站搬迁整治项目工程位置:涵盖湖南省内多个地区 第三章.搬迁施工技术方案 3.1无线基站设备施工的重点环节及保障措施; (1)对与天线的紧固螺丝必须要上紧,防止因大风将天线的方位吹错位; (2)在上馈线的过程中应一定用红、绿、蓝三色胶带将三个扇区的六根馈线分清,以防止馈线接 错; (3)在上馈线时有条件情况下应在地面将馈线捋顺防止上线时打弯,影响信号的传输; 3.2传输设备的重点环节及保护措施: 传输网是通信网的基础网络,是承载业务网络的平台。随着传输网络的不断发展和网络优化,电 传输路、光路的割接将是关键性的工作之一。

移动通信基站原理

移动通信基站基础知识关键词: 移动通信基站, GSM 基站,GSM 基站优化摘要: 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是我国移动通信运营商投资的重要部分,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一般都是围绕覆盖面、通话质量、投资效益、建设难易、维护方便等要素进行。随着移动通信网络业务向数据化、分组化方向发展,移动通信基站的发展趋势也必然是宽带化、大覆盖面建设及IP 化。本讲座主要介绍移动通信基站基础知识、GSM 基站简介、GSM 基站的优化、GSM 基站的维护及移动通信基站对健康的影响。 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是我国移动通信运营商投资的重要部分,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一般都是围绕覆盖面、通话质量、投资效益、建设难易、维护方便等要素进行。随着移动通信网络业务向数据化、分组化方向发展,移动通信基站的发展趋势也必然是宽带化、大覆盖面建设及IP 化。本讲座主要介绍移动通信基站基础知识、GSM 基站简介、GSM 基站的优化、GSM 基站的维护及移动通信基站对健康的影响。(一).移动通信基站基础知识 在城市,基地站可以安装在办公楼中;在农村,安装在集装箱内。基地站是一套为无线小区服务的设备,通常是一个全向或三个扇形无线小区。90 年代初中国移动通信市场上竞争的有美国的摩托罗拉、瑞典的爱立信及日本的NEC 公司。三者生产TACS 制系统均有一定的经验。TACS 制式基地站包括无线收、发信设备及其接口或控制系统。通常基地站有两种控制方式,一种是由移动业务交换中心直接控制,基地站除配备收发信设备外,只有必要的各种接口,爱立信及NEC 两家公司即采用这种方式;而另一种是基地站具有控制系统(BSC),即具有一定的智能,摩托罗拉公司即是这种方式。摩托罗拉公司的设备有两种系列。图1 是一个典型HC 系列 5 个机架基地站的组合固,从右到左看,第一个是电源架,第二、第三是发信架,第四个是收信架,第五个是基地站控制系统(BSC)及音频架。一个发信架包括8 个话音信道和一个控制信道。现两个发信架互为主备用状态,自动倒换,即采用所谓冗余式。图 2 是一个典型LD 系列3 个机架基地站的组合图,从右到左看,第一个是电源架,第二、三个是收发信架(包括基地站控制系统)。一个收、发信架有8 个话音信道和两个控制信道。每一个电源架只能提供两个收、发信架的需要,当根据扩容需要增加收、发信架时,电源架也必须相应地增加。每增加一个机架就可增加10 个话音信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培训(全)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培训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培训 一移动通信常用的专业术语 基站:即公用移动通信基站是无线电台站的一种形式,是指在一定的无线电覆盖区中,通过移动通信交换中心,与移动电话终端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无线电收发信电台。都是以主设备加基站天线的形式呈现,最直观的就是我们现实中看到的铁塔,抱杆,桅杆型的基站。 直放站:是在无线通信传输过程中起到信号增强的一种无线电发射中转设备。直放站的基本功能就是一个射频信号功率增强器。实际上基站在其覆盖范围内并不是100%的覆盖到每个角落,难免会由于某些原因而在有些地方出现信号弱,更甚者出现盲区的现象,这时候就需要直放站进行覆盖,达到消除弱信号或者盲区的目的。因此直放站就是通过各种方式将基站信号接入并进行放大,进而改善信号不良区域。 天线(Antenna)——天线是将传输线中的电磁能转化成自由空间的电磁波,或将空间电磁波转化成传输线中的电磁能的专用设备。简单的理解,天线就是负责信号中转的无源器件。 室内分布系统:室内分布系统是将基站信号引入室内,解决室内盲区覆盖;它可以有效解决信号延伸和覆盖,改善室内通信质量;它将基站信号科学地分配到室内的各个房间、通道,而又不产生相互干扰。它是基站和微蜂窝的补充和延伸,有不能被基站和直放站所代替的优势,是大都市中移动通信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盲区:在移动通信中,盲区表示信号覆盖不到的地区,在这样的地区移动信号非常微弱,甚至是没有。由于建筑物的隔墙、楼层等障碍对电磁波产生阻挡、衰减和屏蔽作用,使得大型建筑物的底层、地下商场、停车场、地铁隧道等环境下,移动通信信号弱,手机无法正常使用,形成了移动通信的盲区。 通话质量(RXQUAL):顾名思义,就是手机通话时的语言质量即清晰程

移动通信基站综合防雷方案

移动通信基站 综 合 防 雷 方 案 深圳市鑫鹏展实业有限公司 2004年10月5日

目录 一、概述 (3) 二、防雷措施 (3) 三、设计依据 (4) 四、防雷方案 (5) 1、直击雷防护 (5) 2、电源线的防护 (5) 3、信号线的防护 (5) 4、天馈线的防护 (6) 5、等电位连接 (7) 五、接地系统 (7) 六、质量保证体系 (8) 七、售后服务承诺 (8) 八、说明 (8)

移动通信基站综合防雷方案 一、概述 现代移动通信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作为现代移动通信必不可少的通信基站,承受着恶劣的气候条件。特别是城市以外的基站,大多都位于当地海拔最高的山顶,电源采用架空线上山,基站的接地系统在设计时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极易遭受直击雷、感应雷及电源操作等多种过电压的侵袭。再者其基站重要设备都是微电子设备,由于微电子设备具有高密度、高速度、低电压和低功耗等特性,这就使其对各种诸如雷电过电压、电力系统操作过电压、静电放电、电磁辐射等电磁干扰非常敏感。如果防护措施不力,随时可能遭受重大损失。近年来,由于遭受雷击造成设备损坏通信中断的问题始终困扰着移动通信运营商。 因此,移动通信基站的雷击电磁脉冲防护必须综合考虑,应从整体防雷的角度来进行防雷方案的设计。 二、防雷措施 概括的说,当今微电子设备的防雷手段,主要采用分流、屏蔽、等电位连接、过电压保护和接地五种方法。 A、分流 利用避雷针、避雷带和避雷网等将雷电流沿引下线安全地流入大地,防止雷电直接击在建筑物和设备上。 B、屏蔽 计算机系统所有的金属导线,包括电力电缆、通信电缆和信号线均采用屏蔽线和穿金属管屏蔽,在机房建设中,利用建筑物钢筋网和其他金属材料,使机房形成一个法拉第笼,用以防止外来电磁波(含雷电的电磁波和静电感应)干扰机房内设备。 C、等电位连接

移动通信基站设备项目可行性报告

移动通信基站设备项目可行性报告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实施方案

报告说明— 该移动通信基站设备项目计划总投资7919.23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820.2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3.49%;流动资金2099.0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6.51%。 达产年营业收入18928.00万元,总成本费用14422.11万元,税金及附加167.00万元,利润总额4505.89万元,利税总额5294.39万元,税后净利润3379.42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1914.97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56.90%,投资利税率66.85%,投资回报率42.67%,全部投资回收期3.84年,提供就业职位359个。 由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人类社会对通信需求的不断提升,移动通信网络建设作为移动通信行业的最重要基础设施,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保持持续较快的发展速度,截至2018年8月初,全球已有208个国家部署了681张LTE网络。移动通信网络建设是通信运营商资本支出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衡量移动通信产业未来发展前景的重要指标之一,自2011年至今,全球运营商资本支出总额已超过1.2万亿美元,其中2014及2015年受到4G网络建设驱动的影响,投资额达到了巅峰。

目录 第一章概况 第二章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第三章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第四章项目建设内容分析 第五章选址规划 第六章项目工程方案分析 第七章工艺分析 第八章项目环境保护分析 第九章项目生产安全 第十章风险应对说明 第十一章项目节能概况 第十二章项目实施方案 第十三章投资计划方案 第十四章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第十五章综合评价结论 第十六章项目招投标方案

移动通信基站设备项目合作方案

移动通信基站设备项目 合作方案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

报告说明— 该移动通信基站设备项目计划总投资14585.4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1869.9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1.38%;流动资金2715.5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8.62%。 达产年营业收入23272.00万元,总成本费用18062.37万元,税金及附加279.79万元,利润总额5209.63万元,利税总额6207.99万元,税后净利润3907.22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2300.77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35.72%,投资利税率42.56%,投资回报率26.79%,全部投资回收期5.23年,提供就业职位320个。 由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人类社会对通信需求的不断提升,移动通信网络建设作为移动通信行业的最重要基础设施,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保持持续较快的发展速度,截至2018年8月初,全球已有208个国家部署了681张LTE网络。移动通信网络建设是通信运营商资本支出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衡量移动通信产业未来发展前景的重要指标之一,自2011年至今,全球运营商资本支出总额已超过1.2万亿美元,其中2014及2015年受到4G网络建设驱动的影响,投资额达到了巅峰。

目录 第一章总论 第二章投资单位说明 第三章背景及必要性研究分析第四章项目方案分析 第五章项目选址 第六章土建工程设计 第七章项目工艺原则 第八章项目环保分析 第九章安全保护 第十章项目风险说明 第十一章节能分析 第十二章项目进度计划 第十三章项目投资规划 第十四章项目经济评价 第十五章结论 第十六章项目招投标方案

移动通信基站整体的防雷设计方案

移动通信基站整体的防雷设计方案 、八、亠 刖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移动通信迅猛发展,遍及全国每一个角落,而移动通信基站能否正常运行是移动通信的关键。基站的设备大部分是微电子设备,它的电磁兼容能力低,抗雷电、抗电磁干扰能力弱。基站在建设时虽然已安装了一些避雷装置,但往往还是因雷击而造成通讯中断,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如何做好基站的综合防雷,保障通信系统的安全,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移动通信的应用范围不断地扩大,移动通信系统的类型也越来越多。 基站防雷是一个系统性的复杂工程,其防雷措施是一个讲究整体防御性的工作,需要各个环节紧密配合。基站主要由通信和供电设施组成,其中,通信设施包括天线、馈线和通信设备,供电设施包括电力传输线、变压器和电源设备,各个设备之间紧密联系,共同构成了基站系统。从防雷的角度讲,这些设备引入雷电的危害形式并不单一,主要包括了直接雷击、感应雷击、电磁脉冲辐射、雷电过电压侵入和反击,一旦某一设施遭受雷电袭击,必然会直接影响到与它相连的其它设施,造成破坏。 针对基站遭受雷害的情况,本文简单地将基站的组成概括为基站铁塔、基站电力传输和基站机房三个部分来讨论基站的整体防护,着重阐述了每一组成部分各设施的具体防雷措施。并应用这些方法,对基站进行了防雷方案设计,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现有的防雷理论还不够完善,还需大家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不断地摸索,总结经验,争取将雷击损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目录 1、雷电对移动通信基站的危害、1雷电成因 2雷电对基站的危害形式 2.1直接雷击 2.2感应雷击 2.3电磁脉冲辐射 2.4 雷电过电压侵入 2.5反击 2、移动通信基站整体防雷探讨 1基站铁塔部分 1.1天线 1.2馈线 13 其它设施 2基站电力传输部分 21高压架空线 22变压器 23低压输电线 3基站机房部分 3.1机房 3.2电源系统 33信号系统 34其它设施 35设备接地和防雷接地 4.基站地网部分 4.1铁塔地网和机房地网 42 联合地网 3 移动通信基站防雷设计 1外部防雷设计 11接闪器设计 12引下线设计 13地网设计 2内部防雷设计 21 过电压保护 22等电位连接 4 设计依据 5 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