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的作用方法论

意识的作用方法论

意识的作用方法论是一种哲学观点,用于解释意识对人类思维和行为的影响。它涉及到意识的各种功能和效应,并试图解释它们如何影响我们的认知、情绪和行动。

在意识的作用方法论中,有几个主要的观点:

1. 意识与认知:意识被认为是一种认知过程,它使我们能够感知和理解外部世界,以及自己的内部状态。它是我们思考、记忆和解决问题的基础。

2. 意识与情绪:意识与情绪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意识可以影响我们对情绪的感知和反应,而情绪则可以影响我们的意识状态。例如,当我们感到愉快或悲伤时,我们的意识状态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3. 意识与行为:意识对我们的行为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它使我们能够制定目标、计划行动,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实现自己的意图。意识还帮助我们管理和调节自己的行为,以适应不同的情境和目标。

4. 意识与自我意识:意识使我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存在和特性,形成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意识的高级形式,它使我们能够思考自己的身份、价值观和目标,并评估自己的行为和决策。

在研究意识的作用方面,科学方法和研究方法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实验、观察和自我报告等方法,研究者可以探索意识的不同方面和其影响,并得出相关结论。此外,脑科学、心理学和哲学等学科也为解释意识的作用提供了理论框架和研究成果。

然而,意识的作用仍然是一个复杂且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尽管有许多理论和观点,但意识的本质和功能仍然存在许多争议和不确定性。因此,对于意识的作用方法论的理解仍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4教案-6_意识的作用_教学设计_教案_2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意识作用的主要表现。理解“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的原因。理解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 控制作用。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及要求。 能力目标1.树立世界是可知的观念,逐步培养正确认识世界的能力。明确意识对改造世界的指导作用,培养通过实践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明确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的重要性,有计划、有目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提高办事情取得成功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积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培养坚强的意志,克服悲观、消极思想和安于现状、因 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不断奋进。在学习和工作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断发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精神。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意识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在明确物质决定意识 的基础上,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思想。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教学中的第二个重点。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 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教学难点既要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又要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辩证思维的能力有一个逐步培养的过程,学生往往会认为二者是截然对立的,肯定了 物质的决定作用,就要否认意识的反作用。突破这一难点,对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的能力 具有重要意义。 怎样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知识运用中的一个难点。在实际生 活中,能否真正做到这一点,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只有不断地实践,不断总结经验、 教训,办事情才能取得成功。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 决定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哲学原理——唯物论的知识

辩证唯物论的基本原理: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 1、〖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2、〖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 二、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 1、〖原理〗(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2、〖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2)〖方法论〗: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五、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 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另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2)〖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一、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1、〖原理内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 2、〖方法论〗: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还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二、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 1、〖原理内容〗: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高二政治必修4 意识的作用

高二政治必修4 意识的作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意识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意识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 ◇理解: (1)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方法论意义的哲学依据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应注意的问题 ◇分析: (1)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分析说明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2)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并联系现实,说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3)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结合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分析说明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4)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的辩证统一 2、能力目标: (1)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通过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能分清框题中的层次 (4)通过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学习,从理论上提高理解能力,从实践上提高分析能力,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的角度提高对哲学的学习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世界客观性的认识,初步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2)思考人类对世界的各种创造活动,深刻体会意识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二、【重点、难点】: 1、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2、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三、【整体感知】: 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进一步理解意识的基本概念,认识到人不仅能通过意识能动地认识世界,而且能够在意识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四、【方法点津】: (1)读教材,概括出意识的、作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意义 (2)深入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3)结合“是先有电脑,还是先有人们关于电脑的设计”的讨论,说明意识能正地认识和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4)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说明应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五、【教学过程】: 【教学新内容】

意识的作用

教案背景: 教材:教材人教版《哲学生活》 课题: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秘第二框《意识的作用》 对象:高二学生 课时:1课时 课标要求 内容目标:阐释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意义 学习要求:理解意识的作用;阐释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意义;运用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规律相结合的方法。 2.教学内容 本框内容从人能够认识世界到人能够改造世界,从而理解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重要性,这是第五课的核心问题。 教材分析:本框体重点在于分析人的意识能够认识世界,能够改造世界。本框题分三目。第一目重点让学生知道人能够认识世界的原因,从而能得出人能够认识世界的结论;第二目说明人能够依靠意识指导对世界的认识;第三目是本课的落脚点,通过对一切从实际出发,事实求是原理的学习,让学生明确正确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途径,从而能正确的改造和认识世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意识活动的特点 理解意识的作用并能运用。 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含义。 能运用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原理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逐步培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通过讨论探究培养学生合作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运用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原理,培养学生理论 联系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觉把握客观规律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和旺盛的斗志,积极投身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实践中去,增强贯彻党的一切从实际 出发的思想路线的自觉性。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情景分析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教学难点:意识的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前面我们学过物质决定意识,那么意识对物质有没有作用?是什么作用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意识的作用以及怎样发挥意识的作用。 幻灯片一:蜜蜂筑蜂房、蜘蛛织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e19154912.html,/dmsa/nature/animal/images/2008/12/21/BC5ABF4BF7 B5491586FFDB96F265B0D2.jpg https://www.360docs.net/doc/9e19154912.html,/it/u=632555657,1021936473&fm=0&gp=0.jpg 幻灯片二:普通鸟巢和体育场馆“鸟巢” https://www.360docs.net/doc/9e19154912.html,/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C4%F1 %B3%B2%CD%BC%C6%AC&in=8897&cl=2&lm=-1&st=-1&pn=16&rn=1&di=60 402968280&ln=2000&fr=&fm=result&fmq=1331891466633_R&ic=0&s=0&se=1&s 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 https://www.360docs.net/doc/9e19154912.html,/it/u=809321496,3951822429&fm=51&gp=0.jpg

辩证唯物论原理总结

一、辩证唯物论: 1、世界物质性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反对:主观主义(主要包括教条主义或者本本主义、经验主义)。 一、辩证唯物论: 2、意识能动作用(反作用)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①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②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3、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地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 反对:①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②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4、物质与运动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方法论:要求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反对:①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②离开运动谈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5、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方法论:既要看到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又要看到事物的相对静止,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反对:①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不变论;②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不可知论、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6、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任何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被改造,也不能被消灭。 方法论:承认规律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 反对:否认规律客观性、企图创造或消灭规律、冒险盲干的唯心主义观点。 知论、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7、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规律客观性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人

高二政治选修课时九《意识的作用》

高二政治选修《意识的作用》的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二、学习重难点:意识的能动作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三、知识探究---个人自主完成 〔一〕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1、意识活动具有和。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在实施之前还要制定、、和等。 2、意识活动具有和。①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 ②意识不仅能反映_______________,而且能够把握。 ③意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_______________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而没有___________。 〔二〕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意识能动性的最突出的表现〕 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地改造世界,即通过______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______的东西,创造出_______ _____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和。意识活动依赖于____________,又对生理过程有着_________________。 方法论: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主观与客观作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实事求是要反对唯心主义从主观出发的错误观点。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是什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指,我们做事情要尊重,从出发,经过,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为什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要求,也是规律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原理的要求。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和。 〔3〕怎么样:①要求我们做事情要尊重,从出发,经过,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②要求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以的精神探求实物的本质和规律,在中检验和真理。 ③要求我们把和结合起来,把高度的同严谨踏实的结合起来。 ④既要反对夸大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四、知识结构——构建体系,把握联系 五、明辨是非:〔判断并改正〕 1、正确思想意识的科学预见性,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极为重要的反映形式。 2、人的意识具有独立性。 3、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以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为前提的。 4、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5、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故总有那么一天,人类会穷绝对世界的认识。 6、意识的能动作用突出表现在,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意识的作用

意识的作用 【教学设计思路】 紧扣“人工智能与人类”的主题,利用人工智能和人类的围棋比赛、反思围棋第一局,程序化思维等实例进行该框题的教学。将国家课程和生活中的资源结合起来,既发挥生活化教学的优势,又充分体现政治课的时效性,达到取材于生活、立意于运用的目的。 【教材分析】 一、本框题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意识的作用》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第五课的第二框,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和探索实践性。上好这堂课有利于引导学生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投身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 二、教材处理 这一框题包括三目,第一、二目说明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第三目阐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教师从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和连贯性考虑,将第三目与第五课第一框《意识的本质》进行整合,形成“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理;而本框题则侧重分析“意识能动作用”的原理。 三、教学目标 (一)1、知识目标: (1)识记:意识的作用 (2)理解: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意识作用的原理,使学生对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一个正确的估计,逐步培养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每一个人都可以贡献自己力量助推中国梦,弘扬正能量,做一个文明人,用行动证明人可以发挥意识的作用、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生活中努力形成高昂向上的精神,增强战胜各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二)目标实现方式: 1. 通过【人机世纪之战】理解并区分意识的三个特点。 2.通过【反思首战】正确把握意识对改造世界的指导作用。 3.通过【程序化思维】提高综合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的能力。 4.通过【放飞中国梦】树立传播正能量,做个文明人,助推中国梦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1、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2、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学习者特征分析】 1、从学生能力看,学生对新教材和新教法有了一定的认识,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积累,抽象思维的能力逐渐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经过高一的知识积累,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刚开始接触哲学,未完全掌握哲学的学习方法,对哲学感到好奇而又陌生。而且相比较而言,本班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相对薄弱。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哲学观点,在生活中感受哲学的作用,多举实例,提高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 【教学方法】

意识的作用教案

《意识的作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并识记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活动的特点 2、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的表现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意识的能动作用,学会分析各种现实问题 2、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之后,能够充分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解决现实问 题 态度、情感目标: 在现实生活中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意识状态。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意识的能动作用 2、意识能动作用的特点及其表现 【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情境、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上一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了意识的本质,下面让我们一起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关于意识的知识点。 意识从起源看,意识是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从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从意识的存在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二)讲授新课:故事《推销梳子给和尚》,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并推销员成功了?他发挥了意识的作用。意识的作用什么呢?我们来学习今天的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探究(一)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小组讨论:为什么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也要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 引导学生思考,并得出结论:(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在实施行动之前还要制定计划、确定目标以及实施过程等。 探究(二)我国对太空的探索历程体现了什么?(看图片分析) 教师引导:古代我国就有了嫦娥奔月的美好传说,由神舟八号,九号,到现在的神舟十一号,我国对太空的探索历程说明了什么?每次都一样吗?技术越来越先进,越来越精良。 结论: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课堂练习:1、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引导公众科学合理使用塑料购物袋,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通知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袋。这体现了( ) A.意识活动具有计划性和目的性 B.物质决定意识 C.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意识的作用

意识的作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意识活动的特征;意识对于人们改造世界的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理解意识是如何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理解意识活动的特性,理解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和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学习,从理论上提高理解能力,从实践上增强对事物的分析能力,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的角度提高对哲学的学习运用能力。 2.能搜集和甄选生活中的相关资料,学会提炼其中有效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正确认识和重视意识的作用和精神的力量;树立起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正确处理好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教学重点】 意识活动的特点;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含义、基本要求和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意识对客观世界的指导作用。辩证思维的能力有一个逐步培养的过程,学生往往会认为二者是截然对立的,肯定了物质的决定作用,就要否认意识的反作用。突破这一难点,对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生活怎样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教学过程】 [师]我们在上节课学了意识的本质,从意识的起源、生理基础、内容三个方面了解了意识的本质,即,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那么意识对物质有没有作用呢?是什么样的作用? 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讲的第五课第二框的内容:意识的作用。 [师]同学们先带着下面几个问题快速阅读教材: 1.意识的作用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2.意识能动地认识世界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3.意识能动地改造世界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什么?为什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怎样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教材38页虚框内的内容,结合图片思考一下:为什么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也要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马克思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老师提问 [师]最蹩脚的建筑师在建筑之前,就已经在头脑中形成了对建筑物的主观构造,形成了计划、草图。而蜜蜂再灵巧,也只是本能地去建筑蜂房,而不会先形成对蜂房的认识而去建筑。马克思的这段话说明了:人比动物高明的地方在于:人的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能够指导人们顺利开展实践活动。 过渡:因此,我们接下来就来了解一下意识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一、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特点:第一,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不同于动物无目的本能活动)

唯物论认识论原理及方法论

唯物论认识论原理及方法论 第一部分:唯物论 1.【原理】: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原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的意识具计划性、目的性、预见性和主动创造性;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用。 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这哲理常用)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该点只有题材中涉及到意识对人的影响时使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原理】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中都普遍遵循其固有规律。 【方法论】: 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4、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原理】: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二部分:认识论 1.实践的特点:主观能动性、客观物质性、社会历史性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方法论归纳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方法论归纳

哲学原理方法论+关键词 一、辩证唯物论: 1、世界物质性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反对:主观主义(主要包括教条主义或者本本主义、经验主义)。 一、辩证唯物论: 2、意识能动作用原理: 原理:①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②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世界 ③意识能动地反作用世界,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能够阻碍事物的发展④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使人向上,催人奋进。 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①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 ②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3、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地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 反对:①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②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 为的思想。 4、物质与运动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方法论:要求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反对:①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②离开运动谈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5、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稳中求进)。 方法论:既要看到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又要看到事物的相对静止,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反对:①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不变论;②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不可知论、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6、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任何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被改造,也不能被消灭。 方法论:承认规律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 反对:否认规律客观性、企图创造或消灭规律、冒险盲干的唯心主义观点。 知论、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7、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规律客观性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2

《意识的作用》教案

《意识的作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1)意识的含义(2)意识的作用 理解:(1)意识根源于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反映(2)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方法论意义的哲学依据 (5)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应注意的问题 分析:(1)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分析说明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2)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并联系现实,说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3)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结合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分析说明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4)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辩证统一 2、能力目标:(1)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通过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能分清框题中的层次 (4)通过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学习,从理论上提高理解能力,从实践上提高分析能力,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的角度提高对哲学的学习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世界客观性 的认识,初步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唯物主义世界观(2)思考人类对世界的各种创造活动,深刻体会意识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二、【重点、难点】: 1、意识的本质 2、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3、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 指导作用 三、【整体感知】: 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进一步理解意识的基本概念,认识到人不仅能通过意识能动地认识世界,而且能够在意识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物质与意识的方法论意义

物质与意识的方法论意义 物质决定意识,表明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又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 反映,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载体,意识的内容源于客观事物。 第一,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就是物质和物质的整体表现; ②物质运动服从客观的规律; ③人的活动集中地彰显了物质世界多样性的演化系列和运动规律。 第二,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最高产物,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并对客观 世界产生能动的作用。 1)意识就是物质的充分反映。 ①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②从意识的物质基础看看,意识就是人脑特有的机能和属性; ③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④从意识的产生途径看看,意识的产生途径就是社会课堂教学(劳动)。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意识的无声促进作用就是创建在物质同意意识的基本前提上,意识的能动性集中体现 在意识无声地充分反映和缔造世界。意识的无声促进作用具备两方面整体表现:①意识能 正确地充分反映客观事物;②意识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无穷不断扩大意识的无声促进作用,把意识的无声促进作用看成就是同意促进作用,这就是唯心主义观点;只宣称物质的 同意促进作用,看不出意识对物质的无声促进作用,这就是形而上学观点。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巨大的,但不是无限度的,受到客观世界、历史条件制约:①意识 的能动性受客观世界的规律性的制约(只有正确反映客观世界和人类现实生活规律的意识,才能有效地发挥能动的作用);②意识能动性的实现最终受制于人类实践的发展水平。 方法论意义:这一原理建议我们想要问题、筹办事情既要从实际启程,并使主观合乎 客观,同时又必须注重意识的促进作用,注重精神的力量,自觉地践行恰当的思想意识, 消除错误的思想意识。

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

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 本文旨在探讨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首先,本文对意识的特征进行了讨论,其中包括意识的自我认知能力、独立性、反思能力和决策能力,并指出意识是一种超越物质层面的能动作用。其次,本文进一步讨论了意识能动作用的理论基础,其中包括相关性统一主义、分离理论和边界概念。第三,本文对意识的能动作用方法论进行了详细阐述,涉及到了意识中心性、整合能力、能动性以及自我发展等诸多观点。最后,结合相关实例,本文进一步阐释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的实质,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启示。 关键词: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方法论 Introduction 意识是一种抽象概念,它在生物、心理和物理学领域都有所体现。意识有着重要的能动作用,但其能动作用的原理及方法论却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本文旨在探究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以期更好地理解意识的内涵。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sciousness 讨论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和方法论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它的基本特征。有关意识的特征可以分为三类:意识的自我认知能力、意识的独立性以及意识的反思能力和决策能力。 意识的自我认知能力指的是一个人对自己和外界事物有一定程 度的认知能力。人们可以通过思考来认识自己,从而更好地认识和把握自身的行为和感受。人们也可以通过观察认识外界的事物,进而更

深刻地理解外部的有机整体。 意识的独立性指的是一个人对外部事物的独立判断能力。一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进行独立判断,而不受外部因素的影响。这些判断基于一个人独立清楚的思考,而不是受到外界的压力而作出的权宜之计。 意识的反思能力指的是一个人通过思考来反思自身行为和感受 的能力。它体现在一个人能够根据自身的感受和思考,反思自身的行为,并根据反思结果改变本来的行为。 最后,意识的决策能力指的是一个人根据自身的感受、思考和观点,作出决定的能力,以及行动或不行动的能力。这种能力依赖于一个人对自身和外界事物的认知,以及在特定情境下对多种可能结果作出决定的能力。 以上具备意识特征的理论表明,意识是一种超越物质层面的能动作用,它贯穿于物质层面的一切之中,并赋予了人们独立思考、决策和行动的能力。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of Conscious Action 除了了解意识的特征之外,要深入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和方法论,我们需要研究它的理论基础。关于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最为基础的理论主要有相关性统一主义、分离理论和边界概念。 相关性统一主义认为,意识是在一切物质和非物质事物之间存在的一种统一,它把物质和非物质事物联系在一起,从而使他们有机整体。同时,相关性统一主义认为,意识可以对每一种实质进行单独处

意识的作用方法论

意识的作用方法论 意识的作用方法论指的是关于意识对人类行为和体验的影响的理论探讨。意识作为一种主观体验,是人类认知和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们的决策、思维、情绪和自我意识等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意识的本质和功能一直是哲学、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重点之一。以下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意识的作用和方法论。 首先,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意识被认为是人类思考和理解世界的基础。意识使人们能够体验和感知外部世界的信息,并将其转化为有意义的概念和认识。哲学家笛卡尔在他的《第一哲学沉思集》中提出了著名的“我思故我在”(Cogito, ergo sum)的命题,他认为思考自己的存在是一个不可否认的证据,而思考需要具备意识。因此,意识被认为是证明人类存在和主体性的核心。 其次,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来看,意识被认为是大脑的高级功能之一。大脑是意识产生的底层基础,而人类意识的机制仍然存在着许多未解之谜。神经科学家通过研究意识与脑电活动、神经递质和大脑结构之间的关系,试图揭示意识的机制。例如,意识被认为与大脑皮层的活动密切相关,特别是前额叶皮层和颞顶联合的活动。同时,一些研究还表明,意识与大脑网络的连接和同步有关,网络的集成和信息传递对于产生意识起着重要作用。 此外,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意识对于人类行为和体验的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意识使人们能够关注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力,选择性地处理信息,并做出决策。心

理学家认为,通过自我反省和自我观察,人们可以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和思维,并对其进行评估和修正。这种元认知(metacognition)的能力使人们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认知资源,提高学习和问题解决的效率。此外,意识对于情绪体验也有重要的影响。人们可以通过意识来观察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并针对性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反应。 那么,对于研究意识的方法论来说,有多种方法可以用来探索意识的本质和功能。首先,自省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自省法通过让个体关注和观察自己的体验和意识过程来获取信息。例如,个体可以反思和记录自己的思维、情绪和感觉,从而揭示意识的一些特征和机制。然而,自省法存在一些局限性,如主观性和记忆偏差等。因此,需要结合其他方法来验证和补充结果。 实验方法是揭示意识机制的另一种重要方法。例如,使用心理物理学方法,通过调查意识和感知之间的关系,可以研究人们对于刺激的感知阈值、注意机制和反应时长等。此外,神经影像学方法也提供了一种研究大脑活动与意识之间关系的途径。如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可以显示大脑的激活区域和连接;脑电图(EEG)和脑磁图(MEG)可以研究事件相关电位和脑电节律与意识之间的关系。这些方法的结合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意识与大脑之间的关系。 总之,意识的作用方法论围绕着探索意识对人类行为和体验的影响,从哲学、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的角度进行研究。通过自省法和实验方法等多种方法,我们可以

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

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首先详细介绍了意识的概念和定义,然后重点介绍了意识能动作用的三个基本原理:能动原则、学习原则和自我调节原则。接下来,介绍了研究者提出的一系列关于意识能动作用的论点,其中包括选择-决定-行动理论,外部变量-内部变量-器官系统模型,心理复合模型,以及内化- 自我激励-自我管理模型。最后,本文进一步讨论了意识能动作用的 方法论,即洞察和表达,这两个方法论对于理解和发展意识能动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 现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使得更多的关注被赋予给了个体的有效运用,以提高其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的生活质量。这就使得有关个体的“能动作用”,尤其是其主体性核心部分“意识”,成为社会研究者和学者关注的重要课题。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讨论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旨在为更好地理解和发展意识能动作用提供参考。 一、意识的概念及定义 意识一般指的是一个人的自我意识感知,它是一个人的主观世界,是一个人的心智活动和精神状态。在心理学中,意识可以被认为是一个人的心灵和精神特性,是一个人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内部组织机制。因此,意识可以被定义为一个人内心如何感知、理解、思考和判断社会环境、自我和其他实体的一种心理过程或特性。

二、意识能动作用的三个基本原理 1.能动原则 意识能动作用的基本原理之一是“能动原则”,即一个人的行为 不仅受到外部环境的制约,也是受自我意识的激励,而且这种激励又是可以被调节与自我评价的。这一原则是指,在每一种情境中,个体都可以利用自己的意识,将自己的主观意识转化为符合自己利益的行动,从而控制外部的环境,从而控制外部的情境。 2.学习原则 学习原则是指一个人通过反复学习和实践来改变自己的行为,改善自己的行为能力和性格的能力。它是指一个人可以通过学习把自己的主观意识转变成实际的行为,并根据自己的情感表达来影响外部的环境。 3.自我调节原则 自我调节原则是一个人对周围环境中的变化做出适当反应和调节,持续追求自己意识中的理想,使自己的行为达到最佳水平的能动原则。这一原则的指导性思想是:“自我概念的调节是一个不断调整 的过程,使人可以在社会环境中有效地实现自我目标。” 三、研究者提出的一系列关于意识能动作用的论点 为了更好地理解个体的能动作用,学者们采用了一系列理论模型,来探讨人类能动性的形式和特性。其中有: 1.选择-决定-行动理论 选择-决定-行动理论(CDAT)是根据心理学和行为学研究得出的

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

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 意识的能动作用一般指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是一个哲学概念,指人的主观意识和实践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是: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的能动性原理 意识能动性是人类自觉能动性的一个方面。指人的意识能动地反映物质又通过实践反作用于物质。是人的感觉、思维(理性)、情绪、意志等能动性的统称。通常主要指人的认识能动性。 人的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这种反映不是静观的、照相式的、消极被动的,而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自觉的活动。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认识的感性形式和理性形式都是能动的。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在实施行动之前还要预先制定蓝图、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蜜蜂筑巢、蜘蛛织网等,表面看起来似乎有某种预定的目标和计划,其实不然。它们既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它们的操作纯粹是无目的的本能的活动。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

物的本质和规律。它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动物没有自觉的意识,不懂得自己活动的意义,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因而,它们既不能认识世界、也不能改造世界。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又对生理过程有着能动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尊重客观规律是充分、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规律是客观的,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的存在和是否发挥作用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客观性是第一性的,主观能动性是第二性的。规律客观性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认识规律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同样,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也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