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沉淀-溶解平衡 - 沈阳药科大学

第六章 沉淀-溶解平衡 - 沈阳药科大学
第六章 沉淀-溶解平衡 - 沈阳药科大学

第六章沉淀-溶解平衡

一.填空题

1._______________使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减小,而______________使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增大,后一种效应较前一种效应_________得多。

2.难溶盐AgCl,室温下其溶解度S和溶度积常数K sp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

3.在含有AgCl的饱和溶液中加入盐酸,则AgCl的溶解度___________;如加入氨水,则其溶解度___________;若加入KNO3,则其溶解度____________。

Mg2++2OH-的平衡常数为K sp;NH3+H2O NH4++

4.298K时,反应Mg(OH)

OH-的平衡常数为K

,则反应Mg2++2NH3Mg(OH)2(S)+2NH4+的平衡常数K为

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AgCl在下列溶液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

(A) 氨水;(B) 水;(C) NaCl溶液;(D) KNO3溶液。

2.盐效应会使( )

(A) 弱酸的电离度增大,难溶盐的溶解度增大;

(B) 弱酸的电离度减小,难溶盐的溶解度减小;

(C) 弱酸的电离度不变,难溶盐的溶解度增大;

(D) 弱酸的电离度增大,难溶盐的溶解度不变。

3.Fe2S3的溶度积表达式是( )

(A) K sp=[Fe3+][S2-];(B) K sp=[Fe23+][S32-];

(C) K sp=[Fe3+]2[S2-]3;(D) K sp=[2Fe3+]2[3S2-]3。

4.已知Mg(OH)2的K sp= 5.61×10-12 , Mg(OH)2的溶解度为( )

(A) 1.20×10-6mol·L-1;(B) 1.12×10-4mol·L-1;(C) 1.50×10-4 mol·L-1;

(D) 2.05×10-4 mol·L-1;(E) 3.46×10-4 mol·L-1。

5.AgCl的K sp=1.77×10-10,若在AgCl的饱和溶液中加入NaCl,使Cl-离子浓度为6×10-3 mol·L-1则溶液中Ag+离子浓度为( )

(A) 1.08×10-7 mol·L-1;(B) 3.0×10-7 mol·L-1;(C) 1.08×10-8 mol·L-1;(D) 3.0×10-8 mol·L-1。

6.向Mg(OH)2饱和溶液中加入MgCl2,使Mg2+浓度为0.010 mol·L-1,则该溶液的pH为( ) (已知K sp,Mg(OH)2=5.61×10-12)

(A) 9.37;(B) 9.23;(C) 4.63;(D) 10.15。

7.下列有关分步沉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溶解度小的物质先沉淀;(B) 浓度积先达到K sp的先沉淀;

(C) 溶解度大的物质先沉淀;(D) 被沉淀离子浓度大的先沉淀。

8.下列关于K s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K sp可由热力学关系得到,因此是热力学平衡常数;

(B) K sp表示难溶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幂次乘积;

(C) K sp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本性有关,而与外界条件无关;

(D) K sp愈大,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愈大。

9.在CaF2(K sp=5.3×10-9) 与CaSO4(K sp=9.1×10-6) 混合的饱和溶液中,测得F-浓度为

1.8×10-3 mol·L-1,则溶液中SO42-的浓度为( ) mol·L-1。

(A) 3.0×10-3;(B) 5.6×10-3;(C) 1.6×10-3;(D) 9.0×10-4。

10.难溶电解质AgBr、AgCl、MgF2、ZnS,溶解度与溶液pH无关的是( )

(A) AgBr;(B) AgCl;(C) AgCl、AgBr;(D) AgBr、AgCl、MgF2、ZnS。

三.是非题

1.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均可由其溶度积计算得到。( )

2.沉淀转化的条件是新沉淀的K sp要大于原沉淀的K sp。( )

3.向浓度均为0.01 mol·L-1的KCl、KBr、K2CrO4溶液中逐滴入0.01 mol·L-1AgNO3溶液时,最先和最后沉淀的物质是分别是AgBr和Ag2CrO4 (AgCl、AgBr、Ag2CrO4的K sp分别为1.77×10-10、5.35 × 10-13、1.12×10-12)。( )

4.难溶电解质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它们的溶液可以按强电解质处理。( ) 5.CuS的溶度积很小(K sp=8.5×10-45),因此,在含Cu2+的溶液中加入过量S2-,可使CuS 完全沉淀直至[Cu2+]=0。( )

6.A2B型难溶电解质,其溶解度S和K sp的换算关系式K sp = 4S3。( )

7.为使Ba2+沉淀,则加入的沉淀剂Na2SO4越多,Ba2+沉淀越完全。( )

8.饱和溶液均为浓溶液。( )

9.AgCN、AgI、AgCl和AgBr的饱和溶液中,[Ag+]最大的是AgCl。( )

10.298K时,PbI2和CuCl的K sp均为10-8,则二者的饱和溶液中[Pb2+]和[Cu2+]相等。( )

四.简答题

简述向AgNO3溶液中滴入NaCl溶液,然后再滴加浓氨水,接着再滴加NaBr溶液,此后滴加Na2S2O3溶液,最后加入NaI溶液的实验现象,并简单解释。

五.计算题

l.通过计算比较CuI和Ag2CrO4的溶解度。

(已知:298K时,CuI的K sp=5×10-12;Ag2CrO4的K sp=9×10-12)

2.根据Mg(OH)2的溶度积计算:(1) Mg(OH)2在水中的溶解度(mol·L-1);(2) Mg(OH)2饱和溶液的pH;(3) Mg(OH)2在0.01 mol·L-1NaOH溶液中的溶解度(mol·L-1);(4) Mg(OH)2

在0.01 mol·L-1Mg(NO3)2溶液中的溶解度(mol·L-1)。

3.在含有0.10mol·L-1 HCl和0.10mol·L-1 CuSO4的混合溶液中,通人H2S气体达饱和,问有否CuS沉淀生成?

4.某溶液中含有Fe2+和Fe3+,它们的浓度均为0.050mol·L-1,如果只要求Fe(OH)3沉淀,而不产生Fe(OH)2沉淀,溶液的pH值应控制在什么范围?

5.在0.2 mol·L-1NH4Cl和0.2 mol·L-1NH3·H2O组成的缓冲溶液中,加入等体积0.02 mol·L-1MgCl2溶液,能否有Mg(OH)2沉淀生成?(已知:氨水的p K b=4.75,Mg(OH)2的K sp=1.2×10-11)

第三节沉淀溶解平衡学案第二课时

第三节沉淀溶解平衡学案第二课时 【学习重点】掌握沉淀生成溶解和转化条件的应用。 【知识巩固】 1、Ksp意义:Ksp大小反映了 2、在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存在如下沉淀溶解平衡:MmNn(s)mM n+ (aq)+ nN m-(aq)溶度积常数可以表示为: 【新知探究】 二、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1、沉淀的溶解与生成 离子的浓度积Qc和Ksp的关系: 当Qc > Ksp时反应向方向进行,直到平衡状态(饱和为止)。当Qc = Ksp时反应 当Qc < Ksp时反应向方向进行,直到平衡状态(饱和为止)。 (1)沉淀的溶解 【问题探究】在进行胃部透视时,为取得良好的检查效果,需要在检查之前服用“钡餐”,“钡餐”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钡。在25℃时,1L水中约能溶解2.33×10-3g 硫酸钡,它的溶度积常数Ksp=1.1×10-10 mol2·L-2。 钡离子是一种有毒的重金属离子,当人体中钡离子浓度达到2×10-3mol·L-1时,就会对健康产生危害。请通过计算说明用硫酸钡作为“钡餐”安全吗? 在25℃时,1L水中约能溶解0.018g 碳酸钡,且胃液是酸性的,能否用碳酸钡代替硫 酸钡作为“钡餐”的主要成分? 如果误食了可溶性钡盐,为什么用 5.0%的硫酸钠溶液洗胃,当SO42-浓度为多少时,人才安全? 【总结】沉淀溶解的常见方法 酸碱溶解法 如CaCO3溶于盐酸,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Al(OH)3溶于NaOH,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盐溶液溶解法

高考专题训练——沉淀溶解平衡

沉淀溶解平衡1.沉淀溶解平衡 固体溶质?溶液中的溶质v(溶解)>v(结晶) 固体溶解v(溶解)=v(结晶) 溶解平衡v(溶解) K sp,溶液过饱和,有沉淀析出 4.沉淀反应的应用--除杂、提纯 ①调pH 如:工业原料NH4Cl中混有FeCl3,使其溶解于水,再加氨水调pH 至7-8,可使Fe3+转变为Fe(OH)3沉淀而除去 Fe3+ + 3NH3?H2O = Fe(OH)3↓+3NH+ 4 ②加沉淀剂如:沉淀Cu2+、Hg2+等,以Na2S、H2S做沉淀剂 Cu2+ + S2-= CuS↓ Hg2+ + S2-= HgS↓ ③沉淀的转化 实质:沉淀溶解平衡移动,沉淀可以从溶解度小的向溶解度更小的方向转化 eg:1.已知K sp(Ag2CrO4)=9.0×10-12,将等体积的4×10-3 mol?L-1的AgNO3溶液和4×10-3mol?L-1的K2CrO4溶液混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恰好形成Ag2CrO4饱和溶液 B.能析出Ag2CrO4沉淀 C.不能析出Ag2CrO4沉淀 D.无法确定能否析出Ag2CrO4沉淀 2.将AgCl与AgBr的饱和溶液等体积混合,再加入足量的浓AgNO3溶液,发生

沉淀溶解平衡专题 (2011年高考复习)

沉淀溶解平衡专题 一. 考查沉淀溶解平衡的基本概念 例1:下列对沉淀溶解平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反应开始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相等 B .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沉淀的速率与溶解的速率相等 C .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溶液中离子的浓度相等且保持不变 D .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如果再加入该沉淀物,将促进溶解 例2:牙齿表面由一层硬的、组成为Ca 5(PO 4)3OH 的物质保护着,它在唾液中存在下列平衡:Ca 5(PO 4)3OH(固) 5Ca 2++3PO 43-+OH - 进食后,细菌和酶作用于食物,产生有机酸,这时牙齿就会受到腐蚀, 其原因是 已知Ca 5(PO 4)3F (固)的溶解度比上面的 矿化产物更小,质地更坚固。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当牙膏中配有氟化物添加剂后能防止龋齿的原因: 根据以上原理,请你提出一种其它促进矿化的方法: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知识,减小右边离子的浓度,沉淀溶解平衡向右移动,增大右边离子的浓度,沉淀溶解平衡向左移动,由此可知答案。 答案:H ++OH -=H 2O ,使平衡向脱矿方向移动 5Ca 2++3PO - 34+F -Ca 5(PO 4)3F ↓ 加Ca 2+(或加PO - 34等) 二. 考查沉淀溶解平衡中溶质浓度的计算 例3:已知:某温度时,Ksp(AgCl)=[Ag +][Cl -] =1.8×10- 10 Ksp(Ag 2CrO 4)=[Ag +]2[CrO 2- 4] =1.1×10-12 试求:(1)此温度下AgCl 饱和溶液和Ag 2CrO 4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并比较两者的大小。 (2)此温度下,在0.010mo1·L -1的AgNO 3溶液中,AgCl 与Ag 2CrO 4分别能达到的最大物质的量浓度,并比较两者的大小。 解析①AgCl(s)Ag +(aq)+Cl - (aq) 1 5 10 sp L mol 10 3.110 8.1)AgCl (K )AgCl (c ---??=?= = Ag 2CrO 4(s) 2Ag +(aq)+CrO 42- (aq) 2x x (2x)2·x=Ksp 1 5 3 12 3 424210 5.64 10 1.14 ) ()(---??=?= = L mol CrO Ag K CrO Ag c sp ∴ c(AgCl)<c(Ag2CrO4) ②在0.010 mol ·L -1 AgNO 3溶液中,c(Ag+)=0.010 mol ·L -1 AgCl(s) Ag +(aq) + Cl - (aq) 溶解平衡时: 0.010+x x (0.010+x)·x =1.8×10- 10 ∵ x 很小,∴ 0.010+x ≈0.010 x =1.8×10-8(mol ·L - 1) c(AgCl)= 1.8×10-8(mol ·L - 1) Ag 2CrO 4(s) 2Ag +(aq) + CrO 2- 4(aq) 溶解平衡时: 0.010+x x (0.010+2x)2·x =1.1×10- 12 ∵ x 很小,∴ 0.010+2x ≈0.010

《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应用》教案

第四单元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第二课时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应用教学设计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能够运用平衡移动的观点对沉淀的溶解、生成与转化过程进行分析。 2、知道沉淀转化的本质并能够对相关实验的现象以及生活中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解 释。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初步建立解决沉淀溶解平衡问题的一般思路,尝试运用微粒观、动态观、定量观分析沉淀溶解平衡的相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生产、生活中与沉淀溶解平衡有关的某些现象的讨论,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对于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 1.沉淀的转化的基本原理; 2.解决沉淀溶解平衡相关问题的基本思路; ( 三)教学难点 用微粒观、动态观、定量观分析水溶液中的平衡问题。 ( 四)教学过程 【教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我们要求大家要学会描述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这里我们以AgCl悬浊液为例,请一位同学来描述一下在这个体系中,沉淀溶解平衡是如何建立的? 【学生】微观上说,在AgCl悬浊液体系,一方面,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少量的Ag+和Cl-脱离AgCl表面进入水中,这是沉淀溶解过程;另一方面,溶液中的Ag+和Cl-受AgCl表面阴、阳离子的吸引,回到AgCl表面析出,这是沉淀生成过程。在一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的速率和沉淀生成的速率相等时,达到平衡状态,形成AgCl饱和溶液,这种平衡就是沉淀溶解平衡。 【教师】我们可以用平衡表示式表示沉淀溶解平衡。

【教师】 【教师】为了便于分析,我们省略相关标注。 【教师】沉淀溶解平衡是一个动态平衡,也会因影响因素的变化而发生移动。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有温度、离子浓度、pH等。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平衡将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例如,当AgCl悬浊液体系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增大体系中Cl-的浓度,平衡就会向生成AgCl沉淀的方向移动;反之,如果减小体系中Cl-的浓度,那么平衡就会向AgCl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因此,根据平衡移动原理,选择适当的条件,使平衡向着需要的方向移动。这就是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板书】第2课时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应用 [讲述] 那么现在我们就通过实验来初步体会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学生完成第90页的“活动与探究”) [学生] 滴加AgNO3溶液后出现白色沉淀,滴加KI溶液后,变成黄色沉淀,滴加Na2S 溶液,变成黑色沉淀。 [引导思考]那么,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呢?这里我们提供给同学们关于难溶物颜色的资料。刚才看到的不同颜色的沉淀应该分别是哪些呢?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PPT演示] AgCl、AgI、Ag2S的颜色 [引导学生表述] 根据所给数据结合已学知识,白色沉淀应该是AgCl,黄色沉淀是AgI,黑色沉淀是Ag2S沉淀。刚才的现象说明了向AgCl溶液中滴加KI溶液,AgCl会转化为AgI;而继续滴加Na2S溶液,则沉淀转化为Ag2S黑色沉淀。 [讲述] 这就是沉淀溶解平衡的一个重要应用——沉淀的转化。 [板书] 一、沉淀的转化 [设疑] 为什么会发生上述沉淀的转化?沉淀转化有什么一般性的规律呢?我在上面给 大家上述沉淀的溶解度数据,大家可以参考这些数据,然后和小组的同学一起讨论。 [组织] 请同学以前后两桌4~6个人为一组进行讨论,然后请各组同学派代表来回答问题。开始讨论! [PPT演示] AgCl、AgI、Ag2S的溶解度(25℃) [学生讨论,老师参与讨论,并适当引导学生得出较为准确的结论]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及时给予引导] 向NaCl溶液加AgNO3溶液,生成白色的AgCl 沉淀生成。由于AgCl是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利用已写板书,不再进行书写) 。

高中化学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第节沉淀溶解平衡时测试题鲁科版选修

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第3节沉淀溶解平衡第1课时一、选择题 1.某温度下,Fe(OH)3(s)、Cu(OH)2(s)分别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后,改变溶液pH,金属阳离子浓度的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K sp[Fe(OH)3]K sp(BaSO4) B. 抢救钡离子中毒患者时,若没有硫酸钠,可以用碳酸钠溶液代替 C. 若误饮c(Ba2+)=1.0×10-5mol·L-1的溶液时,会引起钡离子中毒 D. 可以用0.36 mol·L-1的Na2SO4溶液给钡离子中毒患者洗胃 3.25 ℃时,5种银盐的溶度积常数(K sp)如表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gCl Ag2SO4Ag2S AgBr AgI 1.8×10- 1.4×10-5 6.3×10-50 5.0×10-138.3×10-17 10 A. AgCl、AgBr和AgI的溶解度依次增大 B. 将Ag2SO4溶于水后,向其中加入少量Na2S溶液,不可能得到黑色沉淀 C. 室温下,AgCl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在食盐水中的溶解度 D. 将浅黄色溴化银浸泡在饱和NaCl溶液中,会有少量白色固体生成 4.25 ℃时,CaCO3在水中的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已知25 ℃时,CaCO3的K sp(CaCO3)=

(完整版)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沉淀溶解平衡》 学生的已有认知 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学生基本是高二年级的学生,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已经了解了物质的溶解性,知道了常见的难溶物质。在高中高一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电解质的概念。沉淀溶解平衡内容虽然比较抽象,但与化学平衡有许多相似地方。通过高中阶段《化学反应原理》这门必须课程前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建立了平衡的意识,学习了化学反应平衡、弱电解质电离平衡以及盐类水解平衡等,知道了平衡体系的特征及研究平衡的过程与方法,这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有很大帮助。另外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学生对于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已具备一定的化学思维基础和实验技能,能对实验现象及结果作初步分析和处理。 一、学生认知障碍 我教的是两个普通班,班级学生是全市1200名之后的学生,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学习兴趣不是很高,学生对于抽象问题的理解能力较差,在学习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学生在初中时学习过饱和溶液,但他们并不知道可溶性电解质存在 溶解平衡,他们认为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加入氯化钠晶体时,晶体不发生任何改变。学生认为试管中未溶解的氯化钠晶体是一成不变的。

2.学生很难直接提出检验碘化铅能溶于水的实验方案,学生在设计 实验的能力方面有欠缺。 3.学生不能理解溶度积常数Ksp与沉淀的量无关,学生认为再加入 沉淀固体,沉淀溶解平衡正向移动。 4.在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时,学生习惯用勒下特列原理,不会定量 的用浓度商Q与溶度积常数Ksp相比较来确定。 5.关于沉淀转化问题,学生很难理解,可能是学生逆向思维能力较 差。对于混合体系学生的意识比较模糊,他们还是把混合体系的各成分割裂开研究问题。 二、学生产生认知障碍的原因 1.学生闹不清楚可溶性电解质存在溶解平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主观 臆断,在初中的学习过程中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相关性做的不 够好。 2.学生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都是割裂的、断层的,知识内化不够好, 往往都是课堂上用到以前的知识或方法时,很难很快从大脑中提 取知识或者提取时存在一定的难度。 3.学生对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没有明确的依据,学生习惯用勒夏特 列原理来定性分析,不习惯用Q与Ksp相比较的定量分析,而恰 巧勒夏特列原理学生在使用起来比较模糊。

沉淀溶解平衡专题-

沉淀溶解平衡专题 二、溶度积和离子积 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A m B n溶于水形成饱和溶液时建立起沉淀溶解平衡。 A m B n(s)m A n+(aq)+n B m-(aq) (1)溶度积K sp=。 (2)意义:K sp反映了难溶电解质 ,当化学式所表示的组成中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时,K sp数值,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3)沉淀溶解与生成的判断(Q c表示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的乘积,称为离子积) ①Q c K sp:溶液过饱和,有沉淀析出。 ②Q c K sp:溶液恰饱和,溶解平衡状态。 ③Q c K sp,溶液未饱和,无沉淀生成。 (4)K sp的影响因素 K sp只与和有关,与沉淀量无关。 溶液中的变化只能使平衡移动,并不改变溶度积。 考点精讲 考点一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1.沉淀的生成 原理:若Q c大于K sp,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向左移动,就会生成沉淀。 在工业生产、科研、废水处理等领域中,常利用生成沉淀来达到分离或除去某些离子的目的。常见的方法有: (1)调节溶液的pH法:使杂质离子转化为氢氧化物沉淀。 如除去NH4Cl溶液中的FeCl3杂质,可加入氨水调节pH至7~8,离子方程式为Fe3++3NH3·H2O===Fe(OH)3↓+3NH+4。 (2)加沉淀剂法:加入沉淀剂使杂质离子转化为沉淀除去。 如用H2S沉淀Cu2+,离子方程式为Cu2++H2S===CuS↓+2H+;用BaCl2溶液沉淀SO2-4,离子方程式为Ba2++SO2-4===BaSO4↓。 注意:(1)利用生成沉淀分离或除去某种离子,首先要使生成沉淀的反应能够发生;其次沉淀生成的反应进行得越完全越好。如要除去溶液中的Mg2+,应使用NaOH等使之转化为溶解度较小的Mg(OH)2。 (2)不可能使要除去的离子全部通过沉淀除去。一般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10-5 mol/L时,沉淀已经完全。 (3)由沉淀剂引入溶液的杂质离子要便于除去或不引入新的杂质。 2.沉淀的溶解 原理:若Q c小于K sp,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向右移动,沉淀就会溶解。 根据平衡移动,对于在水中难溶的电解质,如果能设法不断地移去溶解平衡体系中的相应离子,使平衡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就可以使沉淀溶解。方法有: (1)酸碱溶解法:加入酸或碱与溶解平衡体系中的相应离子反应,降低离子浓度,使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如CaCO3可溶于盐酸,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CO2↑+H2O。 (2)盐溶解法:加入盐溶液,与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某种离子生成弱电解质,从而减小离子浓度使沉淀溶解,如Mg(OH)2溶于NH4Cl溶液,离子方程式为:Mg(OH)2+2NH+4===Mg2++2NH3·H2O。 (3)配位溶解法:加入适当的配合剂,与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某种离子生成稳定的配合物,从而减小离子浓度使沉淀溶解,如AgCl溶于氨水,离子方程式为:AgCl+2NH3·H2O===[Ag(NH3)2]++Cl-+2H2O。 (4)氧化还原法:通过氧化还原反应使平衡体系中的离子浓度降低,从而使沉淀溶解,如Ag2S溶于稀HNO3,离子方程式为: 3Ag2S+8H++8NO-3===6Ag++3SO2-4+8NO↑+4H2O 3.沉淀的转化 (1)实质: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2)特征 ①一般说来,溶解能力相对较强的物质易转化为溶解能力相对较弱的物质。 ②沉淀的溶解能力差别越大,越容易转化。

第6章 沉淀溶解平衡

第6章 电解质溶液和非电解质溶液 一.强电解质溶液理论 (theory of strong electrolyte solution) (1) 离子氛和离子强度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完全电离的,但由于本身带电荷,受周围带异号电荷离子吸引,存在着“离子氛”。 用I — 离子强度表示离子与“离子氛”之间的强弱,Z i 表示溶液中种i 离子的电荷数,b i 表示i 种离子的质量摩尔浓度,则 22 1i i i z b I ∑= ▲ 求0. 1 mol〃kg -1盐酸和0. 1 mol〃kg -1CaCl 2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形成的溶液的离子强度. (2) 活度和活度系数 指电解质溶液中离子实际发挥的浓度,称为有效浓度或活度。显然 a = f c 这里,a —活度,c —浓度,f —活度系数 ● Z 越高,I 较大,f 的数值越小 ● c 越大,I 较大,则 a 与 c 的偏离越大 ● c 很低,I 也很小,一般可近似认为f = 1.0,可用 c 代替 a 。一个适于 r 离子 半径 3×10 –8 cm , I < 0.1mol〃kg -1的半经验公式为: ∑?+?+?== ======- + + - ++---)115.0205.0105.0(2 1211,2,1,15.0, 05.0,05.02222 11122i i Cl Ca H Cl Ca H Z m I Z Z Z kg m ol m kg m ol m kg m ol m I I Z Z f +-= ±10509.0lg 21

二.难溶性强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precipitation-dissolution equilibrium of hard-dissolved strong electrolyte) 1.溶度积常数和溶解度 (solubility product constant and solubility) (1) 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固液达到平衡时的状态。这时把饱和溶液里的物质浓度称为“溶解度”,常用S (单位mol/dm 3)表示. (2) 溶度积常数 A a B b (s) aA n+(aq) + bB m-(aq) K θsp =[A n+]a [B m-]b (3) 溶度积和溶解度的关系 以AgCl 和Ag 2CrO 4为例:前者为AB 型, S = AgX sp K , 后者为A 2B 或AB 2型,S = 3 4 sp K 两者之间有联系也有差别 ● 与溶解度概念应用范围不同,K θsp 只用来表示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 ● K θsp 不受离子浓度的影响,而溶解度则不同。 结论:(1) 相同类型K θsp 大的 S 也大; (2) 不同类型的比较要通过计算说明。 2.离子积和溶度积规则 (ion product and rule of solubility product) (1) Q i < K sp 不饱和溶液,无沉淀析出,若原来有沉淀存在,则沉淀溶解 (2) Q i = K sp 饱和溶液,处于平衡

人教版(2019)高二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第四节沉淀溶解平衡

人教版(2019)高二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 子反应与平衡第四节沉淀溶解平衡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某温度下向含AgCl 固体的AgCl 饱和溶液中加少量稀盐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gCl 的溶解度、K sp 均减小 B .AgCl 的溶解度、K sp 均不变 C .AgCl 的溶解度减小、K sp 不变 D .AgCl 的溶解度不变、K sp 减小 2.向含有MgCO 3固体的溶液中滴加少许浓盐酸(忽略体积变化),下列数值变小的是 A .c(23CO - ) B .c(2+Mg ) C .c(H +) D .K sp (Mg 3CO ) 3.绚丽多彩的无机颜料的应用曾创造了古代绘画和彩陶的辉煌。硫化镉(CdS)是一种难溶于水的黄色颜料,其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图中a 和b 分别为T 1、T 2温度下CdS 在水中的物质的量浓度 B .图中各点对应的K sp 的关系为:K sp (m)=K sp (n)

A.A B.B C.C D.D 5.用0.100 mol·L-1 AgNO3滴定50.0 mL 0.0500 mol·L-1Cl-溶液的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A.根据曲线数据计算可知K sp(AgCl)的数量级为10-10 B.曲线上各点的溶液满足关系式c(Ag+)·c(Cl-)=K sp(AgCl) C.相同实验条件下,若改为0.0400 mol·L-1 Cl-,反应终点c移到a D.相同实验条件下,若改为0.0500 mol·L-1 Br-,反应终点c向b方向移动 6.在湿法炼锌的电解循环溶液中,较高浓度的Cl-会腐蚀阳极板而增大电解能耗。可向溶液中同时加入Cu和CuSO4,生成CuCl沉淀从而除去Cl-。根据溶液中平衡时相关离子浓度的关系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设计

《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案例章节 《普通高中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选修《化学反应原理》专题3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第四单元沉淀溶解平衡。 内容分析 (1)沉淀溶解平衡内容既包括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溶解过程和沉淀过程,又牵涉到平衡知识。所以教材把这部分内容安排在化学平衡知识之后,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的最后一单元。使得学生能够从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溶解,离子生成沉淀,难溶强电解质溶解和生成沉淀速率相同而达到平衡状态三个层次上来学习研究这部分知识,即能用已学的离子反应和平衡的知识来帮助解决本节课中所遇到的化学问题。 (2)沉淀溶解平衡知识无论对于化学本身还是对化工生产及人们的生活实际都有重要的意义。如何判断沉淀能否生成或是溶解;如何使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更加完全;如何创造条件,只使某一种或某几种离子从含多种离子的溶液中完全沉淀下来,而其余的离子却保留在溶液中,这些都是实际生产、生活和化学实验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3)沉淀溶解平衡在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中的补充使得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内容更加完整。 根据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制订了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过程;

2.理解溶度积的概念,能用溶度积规则判断沉淀的产生、溶解; 3.知道沉淀溶解、生成和转化的本质; 4.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分析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验培养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宏观现象和微观本质的关系,领悟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教学难点分析 1.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 2.运用溶度积规则判断分析沉淀的溶解、生成和沉淀的转化; 3.沉淀溶解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分析 1.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过程; 2.知道沉淀溶解、生成和转化的本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的学习从接触化学学习就开始了,特别是通过选修教材《化学反应原理》进行了系统的反应原理的学习,特别是学到整本书的最后一个专题的最后一个单元的内容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学习方法,他们在学习沉淀溶解平衡知识块的时候,教师只要设计相应的问题情境,如生活和工业生产真实的情境和探究实验,进行适当的引导学生就能结合前面学习过的平衡的知识解决部分问题。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在他们学习的过程中应起主导作用,帮助他们设计该部分内容中必须要掌握的一些基本问题,指导他们解决问题方法,帮助、指导他们总结解决不同类型问题的方法,从而能从纯粹知识的学习上升到学习方法学习和提高化学问题解决能力上。

沉淀溶解平衡原理教案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化学反应原理》专题三第四单元。它包含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含溶度积)及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应用(第二课时)两部分内容,是无机化学电离理论中的一部分。 它的内容标准为:能描述沉淀溶解平衡,知道沉淀转化的本质;考纲要求为: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不要求计算)。所以,总的看来,总体难度不大,在教学中,首先应注意与初中和高中必修内容的衔接,适当控制内容的深广度和份量。 由于该知识点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较多,加上学生已经学习了复分解反应、化学平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平衡等相关知识,并具备应用其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本节中,学生将继续应用化学平衡的观点研究新的一类平衡——沉淀溶解平衡。 此前,学生已学习了沉淀生成和溶解的初步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完善学生对与沉淀相关的生成、溶解、转化过程的认识,深刻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本质。 二、指导思想与设计思路 本课重视学习过程,新知识生成的逻辑顺序,与教材紧密结合,将知识缓缓铺开。 本节课首先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课堂。然后采用类演示的方法,形成沉淀溶解平衡的模型,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动态过程,让学生掌握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利用K与Q的关系顺利过渡到沉淀的溶解与生成。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基本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难溶电解质存在的溶解平衡及其特征,理解K SP的含义及初步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沉淀的生成、溶解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状态的存在,树立对立统一的思想,激发求知的兴趣和求真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学会探究、思考、合作、交流创新的品质。 2.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1)重点: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着“沉淀溶解”的平衡。 (2)难点:通过探究认识难溶电解质的化学行为以及在水溶液中存在着沉淀溶解平衡,并能运用平衡移动原理进行分析。 (3)突破方法:举例子与理论分析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1.导入新课教师提问 [幻灯片]展示学习目标通过预习,回答问 题 返馈学生预习效 果,明确学习目标 2.题目解读教师提问这节课的研究对 象,研究问题,举例常见 的难溶电解质。回答问题,举例常 见的难溶电解质 有哪些。 了解我们要研究 的对象 3.举个例研 究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以AgCl(s)Ag+ (aq)+Cl-(aq)的为例研究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并让学生总结 仔细思考理解难 溶电解质的溶解 平衡,并找出特征 “逆、等、定、动、 变” 从整体到具体的 研究学习方法 4.练习[幻灯片]展示习题完成习题讲练结合 5.过渡让学生尝试书写一些难溶 电解质溶解表达式。如, Fe(OH)3 Al(OH)3学生完成任务自然过渡,引入溶 度积的学习。将该 知识点顺序提前 的调节,更符合知

沉淀溶解平衡(教师版) 高考化学第一轮同步测控

2021届新课标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同步测控(教师版) 专题4:沉淀溶解平衡(精品) 第I卷选择题(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0宁波模拟)已知一些银盐的颜色及溶解度数值如下: 剂是A.KBr B.KI C.K2S D.K2CrO4 2、(2020上饶模拟)已知CuSO4溶液分别与Na2CO3 、Na2S溶液的反应情况如下。

据此判断,下列几种物质溶解度大小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CuS

高三生物高考专题复习沉淀溶解平衡专题

2010年高考生物专题复习:沉淀溶解平衡专题 一、溶解平衡图像的考察: 1、某温度时,BaSO 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 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提示:BaSO 4(s) Ba 2+(aq)+SO 42-(aq)的平衡常数K sp =c (Ba 2+)·c (SO 42-),称为溶度积常数。 A .加入Na 2SO 4可以使溶液由a 点变到b 点 B .通过蒸发可以使溶液由d 点变到c 点 C .d 点无BaSO 4沉淀生成 D .a 点对应的K sp 大于c 点对应的K sp 12、已知Ag 2SO 4的K W 为2.0×10-3 ,将适量Ag 2SO 4固体 溶于100 mL 水中至刚好饱和,该过程中Ag +和SO 32-浓度随时间 变化关系如右图(饱和Ag 2SO 4溶液中c (Ag +)=0.034 mol ·L -1)。 若t 1时刻在上述体系中加入100 mL. 0.020 mol ·L -1 Na 2SO 4 溶 液,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t 1时刻后Ag +和SO 32-浓度随时 间变化关系的是B 3、如图:横坐标为溶液的pH, 纵坐标为Zn 2+ 或[Zn(OH)4] 2- 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数,回答下列 问题。 (1)往ZnCl 2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 (2)从图中数据计算可得Zn(OH)2的溶度积K sp =____________。 (3)某废液中含Zn 2+,为提取Zn 2+ 可以控制溶液pH 的范围是____________。 4、硫酸锶(SrSO 4)在水中的沉淀 溶解平衡曲线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温度一定时,K sp(SrSO 4)随24()c SO 的增大而减小 B .三个不同温度中,313K 时K sp(SrSO 4)最大

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设计

第3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鲁科版) 第3节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设计 海南中学萱书慧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鲁科版)化学《化学反应原理》 第3章第3节沉淀溶解平衡。本节教材按照由简到繁、逐步递进的原则 构建。首先分析单一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行为,建立起沉淀溶解平衡的概 念,引入描述这种平衡的平衡常数——溶度积;在此基础上分析沉淀的生 成和溶解,最后考虑比较复杂的沉淀转化问题。本节教材设计中始终依据 实际例子来诠释抽象的概念,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讨论分析带动原理的学习, 引导学生利用平衡移动的一般规律一步步揭示沉淀溶解平衡的本质。 二、教学目标 1、知道难溶电解质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并能结合实例进行描述。 2、能描述沉淀溶解平衡,写出溶度积的表达式,知道溶度积的含义, 知道溶度积是沉淀平衡的平衡常数、溶度积可以反映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 溶解能力。 3、能够运用平衡移动的观点对沉淀的溶解、生成过程进行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溶度积常数的含义,沉淀的溶解、生成的本质 难点:沉淀溶解平衡 四、教学方法 习题练习、讲解启发、实验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多媒体展示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当我们外出旅游,沉醉于秀美的湖光山色时,一定会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石灰石岩层在经历了数万年的岁月侵蚀之后,会形成各种奇形异状的溶洞,如何形成? 小朋友吃糖不刷牙易形成蛀牙又什么原因?这都与我们要学习第3节沉淀溶解平衡有一定的关系。 【图片展示】千姿百态的岩石、溶洞、蛀牙。 【老师】现在学习沉淀溶解平衡之前,我们首先思考讨论两个问题: 问题一:在NaCl的水溶液中,再加入固体溶质,固体有没有溶解过程?【学生思考讨论】分两种情况:当溶液没有达到饱和时,固体能继续溶解;当溶液达到饱和时不能继续溶解。 【老师提出质疑】达到饱和后固体真的不能溶解了吗? 【图片展示】将形状不规则的NaCl固体放在饱和食盐水中过了一昼夜后发现变成形状规则的固体且质量不变。你得到什么启示? 【老师提示】联想如何改变固定形状的积木?拆——拼。 【学生】其实有溶解也有结晶的过程。质量不变说明这两种过程的速率相等。 【老师】可用NaCl(S) Na+ (aq) + Cl-表示 【老师】问题二:NaCl能不能与盐酸反应?在饱和NaCl溶液中加入浓盐酸有什么现象? 【学生实验】在饱和NaCl溶液中滴加浓盐酸 实验现象:有大量白色沉淀产生。 【老师】你认为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是什么?(提示联系问题一)

2020年高考化学热点专练四 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带答案)

热点4 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命题规律】 本专题的考查频率较高;本考点往往结合化学平衡移动综合考察,题型可以是填空题,也可以是选择题,难度中等。考查的核心素养以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为主。 【备考建议】 2020年高考备考的重点仍以K sp 的相关计算及应用为主,可能会与盐类水解的应用及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相结合,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限时检测】(建议用时:30分钟) 1.(2019·湖北省黄冈中学高考模拟)水垢中含有的CaSO 4,可先用Na 2CO 3溶液处理,使之转化为疏松、易溶于酸的CaCO 3。某化学兴趣小组用某浓度的Na 2CO 3溶液处理一定量的CaSO 4固体,测得所加Na 2CO 3溶液体积与溶液中-lgc(CO 32-)的关系如下。 已知Ksp(CaSO 4)=9× 10-6,Ksp(CaCO 3)=3×10-9,lg3=0.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曲线上各点的溶液满足关系式:c(Ca 2+)·c(SO 42-)=Ksp(CaSO 4) B. CaSO 4(s)+CO 32-(aq) ? CaCO 3(s)+SO 42-(aq) K=3×103 C. 该Na 2CO 3溶液的浓度为1mol/L D. 相同实验条件下,若将Na 2CO 3溶液的浓度改为原浓度的2倍,则上图曲线整体向上平移1个单位即可 【答案】D 【详解】A. CaSO 4的溶度积表达式K sp (CaSO 4)= c(Ca 2+)·c(SO 42-),A 项正确; B. CaSO 4(s)+CO 32-(aq)?CaCO 3(s)+SO 42-(aq)的化学平衡常数 2-2-2+sp 43442-2-269 +33sp 3K (CaSO )c(SO )c(SO )c(Ca )=310c(CO )c(CO )c(Ca )K (CaCO )910310 K --?====????,B 项正确; C. 依据上述B 项分析可知,CaSO 4(s)+CO 32-(aq)?CaCO 3(s)+SO 42-(aq) K=3×103,每消耗1mol CO 32-会生成1mol SO 42-,在CaSO 4完全溶解前溶液中的c(SO 42-)等于Na 2CO 3溶液的浓度,设Na 2CO 3溶液的浓度为1mol/L ,则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三章第四节++沉淀溶解平衡.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第三章第四节沉淀溶解平衡 建议用时实际用时满分实际得分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8分,共64分) 1.有关AgCl的沉淀溶解平衡的说法正确的 是() A.AgCl沉淀生成和溶解在同时不断进行, 且速率相等 B.AgCl难溶于水,溶液中没有Ag+和Cl- C.只要向含有AgCl的饱和溶液中加入盐 酸,一定会有沉淀生成 D.向含有AgCl的悬浊液中加入NaBr固体, AgCl沉淀不变化 2.向饱和BaSO4溶液中加水,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 A.BaSO4溶解度增大、K sp不变 B.BaSO4溶解度、K sp均增大 C.BaSO4溶解度不变、K sp增大 D.BaSO4溶解度、K sp均不变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K sp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 B.由于K sp(ZnS)>K sp(CuS),所以ZnS沉 淀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CuS沉淀 C.其他条件不变,离子浓度改变时, K sp不 变 D.两种难溶电解质作比较时, K sp小的,溶 解度一定小 4.已知溶液中存在平衡:Ca(OH)2(s)Ca2 +(aq)+2OH-(aq)ΔH<0,下列有关该 平衡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②溶液中c(Ca2+)·c2(OH-)恒为定值 ③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碳酸钠粉末能增大 c(Ca2+) ④除去氯化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Ca2+,可 以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 ⑤恒温下,向饱和溶液中加入CaO,溶液的 pH升高 ⑥给溶液加热,溶液的pH升高 ⑦向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其中固体质 量增加 ⑧向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 Ca(OH)2固体质量不变 A.①⑦ B.①②⑦⑧ C.③④⑤⑦ D.①③⑦⑧ 5.已知室温下,Al(OH)3的K sp或溶解度远大 于Fe(OH)3。向浓度均为0.1 mol·L-1的Fe(NO3 )3和Al(NO3 )3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下列示意图表示生成Al(OH)3的物质的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的关系,合理的是() A B

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设计

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设计 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欧昌友 一.教学目标 1.关注沉淀溶解平衡化学体系,深层次理解沉淀的生成、溶解等各种水溶液中的化学行为,掌握利用平衡常数定量分析的科学方法。 2.初步建立利用平衡常数定量判断沉淀生成的科学分析方法。结合实验探究,掌握平衡常数的理论和实际生产应用,并深刻认识到化学对指导生活、生产活动的重要意义。通过开放性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探究实验,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学会探究、思考、合作、交流和创新的品质。通过对生产、生活中与沉淀溶解平衡有关的某些现象的讨论,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对于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利用平衡常数来定量判断化学反应能否进行的这一学习方法。 (2)难点:如何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并应用平衡常数定量指导实际生活、生产中的化学过程。 三.教学思考 课堂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如何围绕“化学核心素养”的提高,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采用适当的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成功的完成教学。这是我们课前该独立思考的课题,我们当然可以借鉴别人的课堂设计,但由于地点、对象、以及备用资源的差异,我们有必要思考重整,独立设计。 新课程选修教材《化学反应原理》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是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教材中为了将理论变得易懂做了很多工作,举出了许多跟现实有联系的例子。我们是照本宣科呢?还是将其重整,使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更连贯、更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此,在教学构想中我提出如下三个调整。 1.利用特别的溶洞奇观引入新课,而将水垢中Mg(OH)2怎样生成以及用FeS处理水中的Cu2+、Hg2+、Pb2+等向后移。 2.将两次“观察与思考”进行整合,利用生成的ZnS沉淀,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用来探究沉淀溶解平衡的存在,一部分用来证实沉淀的转化。 3.将一部分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如食醋除水垢等)提到讲溶度积之前,在第1课时中加强与前面所学化学平衡知识的联系,相当于先定性解释其原理,为后面利用Qc和Ksp定量解释其原理打下基础。 四.教学过程框架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