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景观配置设计的特点及在福州的应用

植物景观配置设计的特点及在福州的应用
植物景观配置设计的特点及在福州的应用

植物景观配置设计的特点及在福州的应用

发布时间:2009-12-27 来源:园林局字体显示:大中小

福州市园林科学研究院林虹

植物景观配置设计是以艺术的手法,模拟、再现绿色大自然。它交织着生态、美学、经济和其他等多种因素。植物不合理的配置,会提高建设成本和养护、管理费用;影响各项绿化指标;影响植物中、长期的生长;影响观赏效果。要做好植物景观配置,首先就要充分认识地域性自然中植物景观的形成过程和演变规律,并顺应这一规律进行品种间的配置;融合艺术的手法,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来创作;重视植物群体形成的景观的视觉效果。营造出适应当地自然条件、体现一个地区的自然生态主要特色,体现当地植被自然风貌,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可以构成园林景观主旋律的植物群落类型。

一、植物景观配置设计基本特点

(一)顺应自然,重视乡土树种,体现本地区域特色

乡土树种是体现本地区植物景观特点的首选。在植物造景的种植设计中,如果所选择的植物种类不能与本地的大环境、种植地点的小环境相适应,违反植物自身的生态生理,就会导致长势颓废,病虫害丛生,不易存活。一些北方树种,如雪松,在福州由于气候的差异,生长就不如在南京地区高大挺拔,苍翠有势,达不到造景效果良好的要求。而榕树、芒果、白兰花、香樟、羊蹄甲、相思、棕榈科等福州本地的乡土树种,长势都非常丰茂,在城市绿化中广泛应用,榕城四季郁郁葱葱,它们功不可没。

其次,充分了解,掌握本地自然植物的生态习性。植物群落的构成品种、层次和外貌等,这是模拟自然,搞好植物景观设计的基础。顺应植物自身的特点(如陆地植物、水生植物、湿生植物等,以及喜阳、耐阴、半耐阴等),合情合理地安排,使之与环境相融合,健康生长,达到绿化造景的目的。

(二)以艺术的手法再造绿色大自然

“师法自然,胜于自然”是大原则。植物景观不仅要合乎自然生态规律,还要通过艺术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诗情画意的意境美。

一个好的植物造景设计,不论是森林式的密林,线状的行道林荫树,孤植树,还是生态型乔、灌、地被群落,草坪,花镜等,在植物定位构图上,包括平面构图及立面竖构图,都必须遵循艺术的四条基本法则:多样统一、对比调和、对称均衡和节奏韵律。需考虑各个树种间的前后左右关系,搭配布局位置和谐,花色、叶色树的高低对比和谐,植物季节性变化,生长的近期、远期效果。做到群落群体中的乔木、亚乔木、灌木、地被等层次分明,花、叶、果丰富多彩,林缘和林冠有优美的曲线韵律变化;整体丰茂,发育良好,既自然又有序。

二、植物景观类型选择与具体应用

城市中防护林、公园景区、道路绿化、街头绿地等都是由大量的绿色植物构成的,植物景观类型的选择要满足几方面的要求

(一)功能的需要。防护林主要用于几方面,如城市主风向,减缓风力防护;居民生活区与商业闹市区,生活区与工厂、公路的隔开,起到吸收污染、躁声的防护性作用以及防火等。防护林以森林式纯林为主,形成的景观效果多为大森林,绿海涛涛,有规模、很大气。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郊游,森林浴等活动。

(二)景观美化的需要。园林树木具有美化环境的重要功能,在现代的生态城市建设中,树木的绿化美

化作用更得到最好的强调和重视,构成城市主构架的“硬质性景观”。街道及两旁的各种建筑、广场,需要加入包括行道树、街头小绿地等由大量各种植物构成的“软质性景观”。植物是有生命力的,枝、干灵活的线条迎风舞动,树木或高或低,姿态萧洒优美,红绿黄橙色彩多变,并不断的生长。它们的柔性与建筑、道路的硬性结合;动感与建筑的静态相结合,构成建筑——植物,街道——植物的综合景观,大大增强了城市的美感。

(三)生态重建。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工业化、城市人口的激增,文明生活所产生的污染物、排弃物成为影响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如何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尽量利用植物造景,科学与艺术的将其改变,帮助生态环境再生,是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内容。大量应用植物造景,改善空气、水的污染,将山林之美融于城市街景中,将城市变成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有效提升城市的整体环境质量,大力增强城市的“宜居性”。

三、植物品种的选择

福州地区常用的园林植物,常绿乔木有31科,102种;落叶乔木有32科种;常绿灌木40科84种,落叶灌木25科51种;棕榈22种,以及草本、水生植物、蕨类等。植物品种非常丰富,天然条件优越。在城市绿化中,资源的充分利用,可以体现福州气候四季如春、植被四季青翠的自然特色。在福州,绝大多数树木不落叶或半落叶,在北方正值寒冬时节,福州却是小阳春,有的花木如三角梅、马樱丹、红绒球、炮仗花等依然鲜花盛开。目前,城市绿化基调树种主要有以下几种大乔木:樟树、天竺桂、榕树、大叶榕、芒果、荔枝、龙眼、刺桐、木棉、羊蹄甲、假槟榔、蒲葵等。可基本满足城市整体常绿的效果,但色彩较单一,种植型式单一,特色不明显,与达到绿色景观丰富多姿的生态型城市尚有距离。

(一)充分利用榕树的景观

做为榕城,福州园林中榕属植物应用很普遍,小叶榕、大叶榕、高山榕等都应用在城市道路绿化及公园造景中。尤其是小叶榕、高山榕具有众多下垂的气根,入土生根后,地上部分经过自然生成或人工扶持,可逐渐形成榕树独木成林的景观,如森林公园著名的榕树王。而在一些公园的疏林草地中和宽度允许的道路绿化中,榕树可以因势利导利用这些生物学特性进行景观培育,诱导气根入土,形成大量树干,再在小叶榕旁种植耐荫灌木、地被、藤本及附生植物,配植成具有复层热带雨林风格的生态小群落型植物景观,使榕树特色在榕城更丰富、更特色,“榕树之城”的主题更加突显。适用的榕树品种有:高山榕、小叶榕、柳叶榕、琴叶榕、垂叶榕、大果榕、大叶橡胶榕、菩提榕、大叶榕和竹叶榕等。

(二)大量应用花大、色艳、彩叶的木本、花灌、藤本植物

城市植物景观的塑造应大量应用花大、色艳、彩叶的木本、花灌、藤本植物,为城市增添有生命力的色感。在福州,此类植物品种也非常丰富。

开花大乔木:木棉、美丽异木棉、白兰花、红花羊蹄甲、洋紫荆、大花紫薇、栾树、蓝花楹、火焰木、广玉兰、芒果、蒲桃、白千层、波斯皂荚等、

开花小乔木和大灌木:紫玉兰、刺桐、鸡冠刺桐、山茶、桂花、含笑、茉莉、石榴、蜡梅、碧桃、杜鹃类、木芙蓉、紫薇、紫荆、木槿、扶桑、红千层、红花夹竹桃、桅子、黄蝉、软枝黄蝉、鹤望兰、红绒球、鸡蛋花、三角梅、龙船花等。

色叶树:枫香、银杏、鸡爪戚、红叶李、黄金叶、红桑、金边桑、金边女贞、洒金榕、变叶木、红背桂、花叶良姜、红朱蕉、石楠、南天竹等。

开花藤本:炮仗花、西番莲、紫藤、常春油麻藤、金银花、大花老鸦嘴、鹰爪花

(三)棕榈科、竹类的运用

1、棕榈科。棕榈科植物是构成热带自然群落的主要组成分,它们的运用,可以为城市增添浓厚的南国景

观。福州市的棕榈科植物主要有大王椰子、海枣、加拿利海枣、假槟榔、董棕、蒲葵、华盛顿蒲葵、鱼尾葵、皇后葵等。这些棕榈科植物都可作为姿态优美的道路行道树、分车带绿化。福建会堂前就有大王椰子形成的分车带,景观效果很好。还有的片植成林,如融侨景江社区绿化就是以假槟榔、大王椰子、山药槟榔、董棕等的疏林做为南国风光的设计主题。而一些耐荫灌木状棕榈科,如散尾葵、袖珍椰子、棕竹、细叶棕竹、美丽针葵、鱼尾葵、单穗鱼尾葵等可作耐荫下木进行配植。

2、竹类。福建省是我国南方竹子的重点产区,全省现有竹类19个属,近200个种,福州也是竹子生长的最适宜区,群众有喜爱竹子、观赏竹林的传统习惯和积极性。但是目前在福州市区,竹类景观还不够丰富。在福州适用的竹品种有红竹、高节竹、毛竹、紫竹、金镶玉竹、黄杆乌哺鸡竹、少穗竹(大黄苦)、橄榄竹、唐竹、紫竹、方竹、寒竹、花吊丝竹等。近年来,红竹、唐竹、橄榄竹、少穗竹成为观赏竹开发生产及园林应用中极具观赏价值与应用前景的竹种。红竹竿高6-12米,径可达10厘米,竹竿坚硬挺拔,色彩美观,适应性很强,除积水和盐碱地不能生长外,对土壤的要求也不高,可引进城市道路绿化成片种植,形成竹林长廊。

四、福州地区常用园林植物配置类型

由于福州属南亚热带季雨林和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两种植被地带,因此城市绿化群落的选择一般以这两种天然的结构为模拟模式。在纯天然的群落中,有时较完整的群落会有数百种植物,有6-7个层次。而城市绿地所使用的人工载培群落往往受土地环境等制约,不能够在品种、层次上过于庞杂,需要对自然群落进行适当简化,截取片断。在数量、层次上做减法,去除粗、杂、乱,保留主构架,使群落的主要风貌、自然美感更清晰、简练,同时也便于绿化管理。

以下是几例实用的配置类型

(一)

上层乔木:木棉(落叶乔木,高可达25米,2-3月份花期)+广玉兰(常绿乔木,高达16米,花期5—7月)

中层亚乔木:大花紫薇(落叶乔木,高约5-12米,5-8月间开花)+红花羊蹄甲(5-10米,花期甚长,6月至10月均有花开)

下层灌木:含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4-6月开花,香蕉香味)+丹桂(常绿灌木,8月花期)

下层亚灌木:桃金娘(常绿小灌木,高0.5-2米)+金丝桃(半常绿小灌木,花期6-7月,灿若金丝)+毛杜鹃(花3、4月,高超过0.5米+八仙花(落叶灌木,高1-2米,花期6-7月)

下层草本:葱兰(多年生草本,株高20厘米左右,花期7-9月)+蜘蛛兰(观花类草本植物,高0.7-0.8米,花白色)+孔雀竹芋(多年生常绿草本,株高30-60厘米,形态酷似孔雀尾羽)

在这个群落里,常绿的上层乔木有广玉兰,中层常绿灌木有丹桂、含笑、桃金娘、金丝桃,草本有葱兰、蜘蛛兰、孔雀竹芋,开花的有木棉、广玉兰、大花紫薇、红花羊蹄甲、金丝桃、八仙花、葱兰,花香的有含笑、丹桂。由于有充足的品种,整体群落可以形成丰茂、深邃的景观感,四季常青,繁花似锦;下层草本地被充分覆盖地面,黄土不见天。群落的景观还可以根据调整优势品种、各品种间的数量配合比例来突出某一季、某一景、某种意境。如需突出群落高大气势,可增加木棉的数量,使之成为强优势品种;如需突出群落浓绿深邃的美,则可增加常绿品种的比例。

(二)开花型的群落

白兰花(常绿,6-10月开花,香浓)+兰花楹(落叶,5-6月开花,花紫)+黄花槐(八月开始开花)+紫薇(落叶灌木,花期5-8月)+九里香(常绿灌木)+茶梅(常绿灌木,11月至翌年1月开花)+紫辛夷(落

叶灌木,早春开花)+夜合(常绿灌木,花期长,从夏季一直到秋季)+龙船花(常绿灌木,花期全年)+重瓣红花石榴(落叶灌木,花期6-7月,果期9-10月)+锦绣杜鹃(常绿灌木,花期3-4月)+红花石蒜(多年生草本,花8-9月)

(三)观叶型群落

香樟+阴香+枫香(落叶大乔木,高达40米)+乌臼(落叶乔木,高8-15米,11-12月叶色转红、黄)—红枫(落叶小乔木,高一般不超过10米)+木荷(5-7月开花,白色或淡红色,芳香,新叶初发,老叶人秋均呈红色)+鸡爪戚(落叶小乔木)+红叶石楠(常绿灌木,春季新叶红艳,夏季转绿,秋、冬、春三季呈现红色)+锦绣杜鹃+沿阶草+玉簪

(四)观果型群落

复羽叶栾树(落叶乔木,花期8-9月,花黄色,蒴果秋天变红色,艳丽)+无患子(花期5-6月,果熟期10月)+杨桃(常绿小乔木或灌木,中秋前后为杨桃的旺产期)+火棘(果近球形,深红色,果期9-11月)+石榴(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花期6-7月,果期9-10月)+黄馨+栀子+海桐

景观设计中植物的配置

景观设计中植物的配置 https://www.360docs.net/doc/9e3877896.html,新浪地产2011/1/19 16:10:08 提要:这种搭配还可以用于植物和周边环境之间,比如树叶的绿色与天空的蓝色、湖水的蓝色相映衬,仿若一个清新安逸的天堂。在这个作品中植物的“留白”,就能让欣赏者通过对植物带来的生机反向联想,而获得一种悲伤、压抑、绝望的情感。 来源:《山西建筑》 1 概述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反应,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每当人们进入一个景观环境,他的感官就会接受来自景观的信息,通过对它们的体验,首先会有一些浅层的感官上的体验,综合人们的各种视知觉感受,人们又会对所处的景观环境形成一些深层次的情感反应。这些情感往往来源于人们对生活的一种感悟,加入了人们自己的理解,从而产生了种种联想和想象。好的景观设计,往往能够引导人们达到与景观环境客体的一种情感上的契合。植物是景观设计中非常重要的要素之一,它们不但有独立的审美价值,而且也会唤起人们的种种情感反应。早在唐代,白居易便在《庭槐》一诗中写道:“ 蒙蒙碧烟叶,袅袅黄花枝,人生有情感,遇物牵所思”植物经过设计者的巧妙安排,便会被赋予一种内涵,不但给人以美感,而且能唤起人们的联想和想象,引起人们的某些共鸣。 2 植物的物质形式 2. 1 植物的形态 植物的形态可以看作为各种点、线、面。通过点、线、面的相互作用,就产生了丰富的形态语言。点的大小、疏密、形状颜色的区别都会使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例如,排列整齐、间距相等的盆栽会给人秩序井然的感觉,使人产生庄严、大气的感受(见图1) ;而形态颜色各异的树木散布在一片湖泊周围,带给人自然、亲切的情绪。 点的移动又构成了线,不同种类的线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情感。例如,水平的向远处伸展的树篱有着明确的方向性,给人以统一、庄重、平静的感觉;高耸的向上伸展的行道树则给人坚固、挺拔向上的感觉;而拱形的树篱则因为是曲线的原因,表现出了一种活泼、轻松而又不失优雅、流畅的感觉(见图2) 。植物构成的面同样可以表达一定的情感。例如,方形草坪给人一种坚强、质朴的感觉;而边缘圆润的草坪则给人柔和、亲切、随和的感受。 2. 2 植物的色彩 植物的色彩丰富多种,冷色的植物给人以宁静的感觉,例如蓝色、白色;相反,暖色的植物给人以喧嚣的感觉,例如红色、黄色;深色调的植物显得安祥,同时也可能给人带来阴森沉闷的压抑感;而浅色调的植物给人带来明亮轻快的感觉。不同色彩的搭配,也能渲染出不同的气氛。例如,黄色和红色的搭配,就能产生兴奋、热闹的感觉,更有活力。再如,蓝色和紫色这样的类似色相的相配,能产生安静、宁静、清新的感觉。这种搭配还可以用于植物和周边环境之间,比如树叶的绿色与天空的蓝色、湖水的蓝色相映衬,仿若一个清新安逸的天堂。 2. 3 植物的质感 植物的质感同样也是植物重要的特性之一,它是指植物表现出来的质地,例如轻重、软硬、粗细、冷暖等等。一般来讲,可以粗略的分成三大类型:粗质型植物———给人强壮、坚固的感觉,并且产生一种拥挤感,能够缩近视觉距离;细质型植物

关于室内植物景观设计的研究

关于室内植物景观设计的研究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环境质量问题,这不仅体现在室外环境,如今更关注室内环境的绿化。因此室内植物景观设计成为社会关注的一大主题。本文主要就室内植物景观设计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卧室设计和室内庭园设计进行剖析,加深对室内植物景观设计的理解。 【关键词】植物;景观设计;空间设计 室内植物景观的装饰在我国已经历史悠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方面需求也成几何式的增长。如何在居室中巧妙运用植物景观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室内植物景观设计是指在人为控制的室内环境中艺术而科学的将富于生命力的室内植物以及相关附件有机的组合起来,从而创造出具有美学感染力、功能完善,洋溢着自然风情的空间环境。[1] 一、室内植物景观设计的相关概念 (一)布局结构 室内景观设计的布局结构主要由点、线、和面三种。在实践中主要采取三者的有机结合,综合应用。所谓的点状布置是指把盆栽植物或独立的、或成组的设置,使其具有较

强的观赏价值。其安排的原则是从形态、色彩和质地等方面用心挑选绿化的材料,并突出重点。现状布置主要意识到空间组织的重要性并且将构图的规律作为依据。它要求植物材料形体、色彩和大小的基本一致,以便使整体布局整体统一。然后将植物栽培在花槽内,或者连续的摆放成一排或者几盆植物。线状布局有时强调线条的方向性,有时注重均衡对称,用以划分室内空间。面状布置就是把植物群摆放在室内墙壁前面,用作背景。它选用的植物要求高矮相配,能够反映出植物的群体美,适用于较大的房间。它以突出其前景物为原则,使得室内气氛更加生机勃勃。 (二)生态环境 因为室内和室外的条件是有很大差异的,因此为了保证室内植物的正常生长,必须改善室内的光照、湿度、通风性等条件。首先,室内植物生长的首要条件是要有充足的阳光,阳光不足则会导致植物的衰弱,甚至死亡。当室内自然光不能满足植物生长需要时,需要人工光照来补充,常见的是荧光灯,它光线分布均匀,蓝光较高而且光色多,有利于观叶植物的生长。其次,温度过高过低都会影响植物生长,导致植物枯萎,这是可以设置恒温器来调节温度。再者,植物对室内湿度的要求较高。一般应控制在40%―60%为宜,还可以设置水池、喷泉等提高空气湿度,如果没有这方面的设备,可以增加人为喷雾。最后,因为室内的空气流动性很差,

公园的设计程序有哪些

公园的设计程序有哪些? 园林设计 园林设计的工作范围可包括庭园、宅园、小游园、花园、公园以及城市街区、机关、厂矿、校园、宾馆饭店等。公园设计内容比较全面,具有园林设计的典型性。公园的设计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园林设计的前提工作 1、掌握自然条件、环境状况及历史沿革 (1)甲方对设计任务的要求及历史状况。 (2)城市绿地总体规划与公园的关系,以及对公园设计上的要求,城市绿地总体规划图,比例尺为1:5000~1:10000。 (3)公园周围的环境关系,环境的特点,未来发展情况。如周围有无名胜古迹、人文资源等。

(4)公园周围城市景观。建筑形式、体量、色彩等与周围市政的交通联系,人流集散方向,周围居民的类型与社会结构,如,属于厂矿区,文教区或商业区等的情况。 (5)该地段的能源情况。电源、水源以及排污,排水,周围是否有污染源,如有毒有害的厂矿企业,传染病医院等情况。 (6)规划用地的水文、地质、地形、气象等方面的资料。了解地下水位,年与月降雨量。年最高最低温度的分布时间,年最高最低湿度及其分布时间。年季风风向、最大风力、风速以及冰冻线深度等。重要大型园林建筑规划位置尤其需要地质勘察资料。 (7)植物状况。了解和掌握地区内原有的植物种类、生态、群落组成,还有树木的年龄,观赏特点等。 (8)建园所需主要材料的来源与施工情况,如苗木、山石、建材等情况。 (9)甲方要求的园林设计标准及投资额度。 2、图纸资料 除了上述要求具备城市总体规划以外,还要求甲方提供以下图纸资料 除了上述要求具备城市总体规划以外,还要求甲方提供以下图纸资料: (1)地形图。根据面积大小,提供1:2000,1:1000,1:500园址范围内总平面地形图。图纸应明确显示以下内容:设计范围(红线范围、坐标数字)。园址范围内的地形、标高及现状物(现有建筑物、构筑物、山体、水系、植物、道路、水井,还有水系的进、出口位置、电源等)的位置。现状物中,要求保留利用、改造和拆迁等情况要分别注明。四周环境情况:与市政交通联系的主要道路名称、宽度、标高点数字以及走向和道路、排水方向;周围机关、单位、居住区的名称、范围,以及今后发展状况。 (2)局部放大图。1:200图纸主要提供为局部详细设计用。该图纸要满足建筑单位设计及其周围山体、水系、植被、园林小品及园路的详细布局。 (3)要保留使用的主要建筑物的平、立面图。平面位置注明室内、外标高;立面图要标明建筑物的尺寸、颜色等内容。 (4)现状树木分布位置图(1:200,1:500)。主要标明要保留树木的位置,并注明品种、胸径、生长状况和观赏价值等。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树木最好附以彩色照片。 (5)地下管线图(1:500,1:200)。一般要求与施工图比例相同。图内应包括要保留的上水、雨水、污水、化粪池、电信、电力、暖气沟、煤气、热力等管线位置及井位等。除平面图外,还要有剖面图,并需要注明管径的大小,管底或管顶标高,压力、坡度等。 3、现场踏查

园林景观设计常用规范汇总

园林景观设计常用规范摘抄 一、《公园设计规范》CJJ 48-92 第4.3.2条硬底人工水体的近岸2.0m范围内的水深,不得大于0.7m,达不到此要求的应设护栏。无护栏的园桥、汀步附近2.0m范围以内的水深不得大于0.5m。 第4.3.3条溢水口的口径应考虑常年降水资料中的一次性最高降水量。 第4.3.4条护岸顶与常水位的高差,应兼顾景观、安全、游人近水心理和防止岸体冲刷。 第5.1.2 第5.1.3条园路线形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与地形、水体、植物、建筑物、铺装场地及其它设施结合,形成完整的风景构图; 二、创造连续展示园林景观的空间或欣赏前方景物的透视线; 三、路的转折、衔接通顺,符合游人的行为规律。 第5.1.4条主路纵坡宜小于8%,横坡宜小于3%,粒料路面横坡宜小于4%,纵、横坡不得同时无坡度。山地公园的园路纵坡应小于12%,超过12%应作防滑处理。主园路不宜设梯道,必须设梯道时,纵坡宜小于36%。 第5.1.5条支路和小路,纵坡宜小于18%。纵坡超过15%路段,路面应作防滑处理;纵坡超过18%,宜按台阶、梯道设计,台阶踏步数不得少于2级,坡度大于58%的梯道应作防滑处理,宜设置护栏设施。 第5.1.6条经常通行机动车的园路宽度应大于4m,转弯半径不得小于12m。 第5.1.7条园路在地形险要的地段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 第5.1.8条通往孤岛、山顶等卡口的路段,宜设通行复线;必须沿原路返回的,宜适当放宽路面。应根据路段行程及通行难易程度,适当设置供游人短暂休憩的场所及护栏设施。 第5.3.3条通行车辆的园桥在正常情况下,汽车荷载等级可按汽车-10级计算。 第5.3.4条非通行车辆的园桥应有阻止车辆通过的措施,桥面人群荷载按 3.5kN/m2计算。 第5.3.5条作用在园桥栏杆扶手上的竖向力和栏杆顶部水平荷载均按1.0 kN/m 计算。 第7.1.2条游览、休憩、服务性建筑物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与地形、地貌、山石、水体、植物等其它造园要素统一协调; 二、层数以一层为宜,起主题和点景作用的建筑高度和层数服从景观需要;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设计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设计 1、水杉+黄连木+乌桕+连香树——卫矛+石楠+十大功劳+粉花绣线菊+棣棠——鸢尾 2、马尾松+栓皮栎+麻栎——山茶+垂丝海棠+棣棠——酢浆草 3、全缘栾树+合欢——洒金东瀛珊瑚+海桐+南天竹——沿阶草 4、全缘栾树+合欢——栀子+金丝桃+大吴风草 5、悬铃木+垂柳+黑松——金钟花+紫珠+麻叶绣球——二月兰 6、垂柳+丁香——桃花+桂花+红叶李——草本地被 7、鹅掌楸+广玉兰+桂花——八仙花+天目琼花+珍珠梅——萱草+玉簪 8、广玉兰+白玉兰——山茶——阔叶麦冬 9、广玉兰+白玉兰——含笑+八角金盘——玉簪 10、雪松+广玉兰——紫荆+紫薇+黄馨——鸢尾+红花酢浆草+其他地被 11、雪松+龙柏+红枫——大叶黄杨球+锦绣杜鹃——雏菊+沿阶草 12、重阳木+乌桕+金钱松+黑松——毛白杜鹃+锦绣杜鹃——连钱草 13、鸡爪槭+红枫+桂花——海桐+锦带花+金钟花——花叶蔓长春花 14、臭椿——红瑞木——玉簪 15、刺槐——棣棠+紫珠——二月兰 16、栾树——天目琼花+糯米条——鸢尾 17、泡桐——柳叶绣线菊+连翘——白三叶 18、楝树+龙柏——黄杨+石楠+棣棠——二月兰 19、银杏——石楠+胡颓子——麦冬 20、香樟+银杏+马尾松——木本绣球+杜鹃+洒金东瀛珊瑚——沿阶草 21、 香樟——海桐+栀子花——红花酢浆草 22、香樟+榔榆+乌桕——小棕榈+石楠——二月兰 23、香樟+乌桕——南天竹+蚊母——狗牙根

24、香樟+榉树——八仙花+卫矛——自然地被 25、猴樟+无患子——八角金盘+海桐——自然地被 26、深山含笑+桂花——阔叶十大功劳+南天竹——马蹄金 27、三角枫+枫香+乌桕——八仙花+蝴蝶绣球——花叶长春蔓园林水景植物配置设计水是园林艺术中不可缺少的、最富魅力的一种园林要素。古人称水为园林中的“血液”、“灵魂”。古今中外的园林,对于水体的运用非常重视。在各种风格的园林中,水体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代,水就成为我国园林游乐的内容,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几乎是“无园不水”。有了水,园林就更添活泼的生机,也更增加波光粼粼、水影摇曳的形声之美。所以,在园林规划建设中,重视对水体的造景作用、处理好园林植物与水体的景观关系,不但可以营造引人入胜的景观,而且能够体现出真善美的风姿。 水体在风景园林中的作用在园林诸要素中,以山、石与水的关系最密切。中国传统园林的基本形式就是山水园。“一池三山”、“山水相依”等都成为中国山水园的基本规律。大到颐和园的昆明湖,以万寿山相依,小到“一勺之园”,也必有岩石相衬托,所谓“清泉石上流”也是由于山水相依而成景的。所以,古人论风景必曰山水,李清照称:“山光水色与人亲”。园林水体可赏、可游、可乐。大水体有助空气流通,即使是一斗碧水映着蓝天,也可使人的视线无限延伸,在感观上扩大了空间。园林中各类水体,无论其在园林中是主景、配景,无一不借助植物来丰富景观。水中、水旁园林植物的姿态、色彩,所形成的倒影,均加强了水体的美感。 先贤们将水的本性以拟人化的手法评价归结为德、仁、义、智、勇、善、正的品德。孔子认为水无私给予万物,“似德”;所到之处有生命成长,“似仁”;下流曲折而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其万折必东“似意”。同时,水能“不清以人,鲜洁以出”,洗净污浊,与

国外植物造景研究概述

国外植物造景研究概述 18世纪60年代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开始了划时代的工业革命,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1800年,世界城市人口只占总人口的3%,1900年己达13.6%,而1925年时这个数字己上升到了21%。城市的快速发展繁荣了经济,促进了文化事业的进步,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社会和环境问题;同时期,生物学、博物学等科学迅速掘起,大机器生产对传统手工业和工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人们面临着一个新的世界。在问题和科学技术的双重催生下,19世纪初开始出现了包括植物造景在内的一系列新思想和新方法,导致了传统植物造景的部分变革。 格特鲁德·杰基尔(Gertrude Jeky Ⅱ 1843~1932)在《花园的色彩》中指出:“我认为只是拥有一定数量的植物,无论植物本身有多好,数量多充足,都不能成为园林,充其量只是收集。有了植物后,最重要的是精心的选择和有明确的意图……对我来说,我们造园和改善园林所做的就是用植物创造美丽的图画。”安德森·杰克逊·唐宁(Andrew Jackson Downing 1815~1850)是美国著名的风景园林设计研究者和植物学家。在景观设计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他即是雷普顿和劳顿风格的模仿者,又是美国景观风格的提倡者。1841年出版了其重要的学术著作《景观园林理论与实践》。对雷普顿的三项基本设计原则进行了新的阐述,他认为统一是建立设计的主导理念,多样是通过装饰和复杂激发的兴趣,协调是从属于整体布局需要的。1854年,奥姆斯特德主持修建了纽约中央公园,此后在美国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公园运动,并逐渐影响到了世界其它各地。这时期植物造景在形式上虽然主要是沿袭自然式风景园的外貌,但在设计思想和植物群落结构上明显己有了更多生态的意识和相应的措施。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植物造景在形式上有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探索,如英国园林设计师鲁滨逊(William Robinson 1838~1935)主张简化烦琐的维多利亚花园,满足植物的生态习性,任其自然生长。尽管因为社会的发展未到一定阶段或由于植物景观在当时还主要被看成是一种园艺或生态环境,这种变革在当时还没有形成燎原之势,但他们的努力为其后园林形式上的革新作了必要的准备。 美国风景园林设计大师丹.凯利(Dan Kiley)说:“恰当的植物造景能产生美感。例如:怎样选择植物材料的比例、尺度、质感、色彩,以及如何对它们进行合理的搭配,都是设计人员应该精心考虑的。”风景园林师南希—A·莱斯辛斯基在《植

园林规划设计的一般程序.doc

第二节园林规划设计的一般程序 园林规划设计可分为如下几个阶段:资料收集、环境调查阶段;总体设计方案阶段;局部详细设计阶段。 一、园林设计的资料收集、环境调查阶段 1.掌握自然条件、环境状况及历史沿革 (1)甲方对设计任务的要求及历史状况。 (2)城市绿地总体规划与园林的关系,以及对园林设计上的要求,城市绿地总体规划图,比例尺为1:5000~1:10000。 (3)园林周围的环境关系,环境的特点,未来发展情况。如周围有无名胜古迹、人文资源等。 (4)园林周围城市景观。建筑形式、体量、色彩等与周围市政的交通联系,人流集散方向,周围居民的类型与社会结构,如属于厂矿区、文教区或商业区等的情况。 (5)该地段的能源情况。电源、水源以及排污,排水,周围是否有污染源,如有毒有害的厂矿企业,传染病医院等情况。 (6)规划用地的水文、地质、地形、气象等方面的资料。了解地下水位,年与月降雨量。年最高最低温度的分布时间,年最高最低湿度及其分布时间。年季风风向、最大风力、风速以及冰冻线深度等。重要或大型园林建筑规划位置尤其需要地质勘察资料。 (7)植物状况。了解和掌握地区内原有的植物种类、生态、群落组成,还有树木的年龄,观赏特点等。 (8)建园所需主要材料的来源与施工情况,如苗木、山石、建材等情况。 (9)甲方要求的园林设计标准及投资额度。 2.图纸资料 除了上述要求具备城市总体规划图以外,还要求甲方提供以下图纸资料: (1)地形图。根据面积大小,提供1:2000,1:1000,1;500园址范围内总平面地形图。图纸应明确显示以下内容:设计范围(红线范围、坐标数字)。园址范围内的地形、标高及现状物(现有建筑物、构筑物、山体、水系、植物、道路、水井,还有水系的进、出口位置、电源等)的位置。现状物中,要求保留利用、改造和拆迁等情况要分别注明。四周环境情况:与市政交通联系的主要道路名称、宽度、标高点数字以及走向和道路、排水方向;周围机关、单位、居住区的名称、范围,以及今后发展状况。 (2)局部放大图。1:200图纸主要为局部详细设计用。该图纸要满足建筑单位设计及其周围山体、水系、植被、园林小品及园路的详细布局。 (3)要保留使用的主要建筑物的平、立面图。平面位置注明室内、外标高;立面图要标明建筑物的尺寸、颜色等内容。 (4)现状树木分布位置图(1:200,1:500)。主要标明要保留树木的位置,并注明品种、胸径、生长状况和观赏价值等。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树木最好附有彩色照片。 (5)地下管线图(1:500,1:200)。一般要求与施工图比例相同。图内应包括要保留的上水、雨水、污水、化粪池、电信、电力、暖气沟、煤气、热力等管线位置及井位等。除平面图外,还要有剖面图,并需要注明管径的大小,管底或管顶标高,压力、坡度等。

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特点.doc

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特点 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特点 在园林空间中,无论是以植物为主景,或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共同构成主景,在植物种类的选择,数量的确定,位置的安排和方式的采取上都应强调主体,作到主次分明,以表现园林空间景观的特色和风格。 对比和衬托 利用植物不同的形态特征,运用高低、姿态、叶形叶色、花形花色的对比手法,表现一定的艺术构思,衬托出美的植物景观(见彩图)。在树丛组合时,要注意相互间的协调,不宜将形态姿色差异很大的树种组合在一起。 动势和均衡 各种植物姿态不同,有的比较规整,如石楠、臭椿;有的有一种动势,如松树、榆树、合欢。配置时,要讲求植物相互之间或植物与环境中其他要素之间的和谐协调;同时还要考虑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和季节的变化,不要因此产生不平衡的状况。 起伏和韵律 道路两旁和狭长形地带的植物配置,要注意纵向的立体轮廓线和空间变换,做到高低搭配,有起有伏,产生节奏韵律,避免布局呆板。 层次和背景 为克服景观的单调,宜以乔木、灌木、花卉、地被植物进行多层次的配置。不同花色花期的植物相间分层配置,可以使植物景观丰富多彩。背景树一般宜高于前景树,栽植密度宜大,最好形成绿色屏障,色调宜深,或与前景有较大的色调和色度上的差异,以加强衬托效果。 色彩和季相

植物的干、叶、花、果色彩十分丰富。可运用单色表现、多色配合、对比色处理以及色调和色度逐层过渡等不同的配置方式,实现园林景物色彩构图。将叶色、花色进行分级,有助于组织优美的植物色彩构图。要体现春、夏、秋、冬四季的植物季相,尤其是春、秋的季相。在同一个植物空间内,一般以体现一季或两季的季相,效果较为明显。因为树木的花期或色叶变化期,一般只能持续一、二个月,往往会出现偏枯偏荣的现象。所以,需要采用不同花期的花木分层配置,以延长花期;或将不同花期的花木和显示一季季相的花木混栽;或用草本花卉(特别是宿根花卉)弥补木本花卉花期较短的缺陷等方法。 大型的园林和风景区,往往表现一季的特色,给游人以强烈的季候感。中国人有某时某地观赏某花的传统,如灵峰探梅、西山红叶等时令美景很受欢迎。在小型园林里,也有樱花林、玉兰林等配置方式,产生具有时令特色的艺术效果。 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空间 园林中以植物为主体,经过艺术布局,组成适应园林功能要求和优美植物景观的空间环境。 设计 园林植物空间的创作是根据地形、地貌条件,利用植物进行空间划分,创造出某一景观或特殊的环境气氛。这种创作同其他艺术创作一样,立意在先。而植物配置在平面构图上的林椽线和在立面构图上的林冠线的设计,是实现园林立意的必要手段。 相同面积的地段经过林缘线设计,可以划分成或大或小的植物形成的空间;或在大空间中划分小空间,或组织透景线,增加空间的景深。经过林冠线设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立体轮廓线;在林冠线起伏不大的树丛中,如突出一株特高的孤立树,可以起到标志和导游的作用。同时,由于树木分枝点有高有低,在林冠线设计中,也可根据人体的高度,创造开敞或封闭的植物空间。

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原则要点

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原则 1、适地适树原则 为了发挥其最大的植物景观效用,在植物配置中我们需要遵循两个原则。其一是科学性原则,其二是艺术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要求我们在园林景观设计之中对植物进行科学的配置,这就要求我们要遵循植物的生物学的特性以及与环境相互协调适应来进行。其艺术性就是要体现其美学的价值,这是两个比较统领性的原则。不同的地域具有不同的生态特性,也就是说不同的地理位置以及不同的气候条件,本地区域内的本土性的树种是不同的,其自身的优势也是较为突出的。因为它们是顺应自然界的生存原则的,是自然界选择的结果,这是外来的物种所不能够相比的。所以在不同的区域要选择不同的树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 2、要遵循植物的健康原则 植物的健康生长是植物选择的另外的一个较为重要的原则。可以说园林植物的物种是比较多的,其形态也各异。但是它们要想发挥自身最大的景观效益,病虫害的防治是不可或缺的。一直以来各地对园林景观的投资都是比较大的,在这些绿化的费用中很大一部分被应用到了病虫害的防治上,这无疑是景观园林成本升高的一个因素。所以在对植物物种的选择方面要把病虫害防治因素考虑进去,防止出现这种由于病虫害的出现而使景观效用的发挥受到限制,同时又增加绿化成本的问题。 3、优化育新原则 对于植物景观来说其材料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景观的效果。通过近年来的实践表明不同区域的植物物种其性状方面也会出现各异的情况,所以为了优化树种,我们要引进一些适应本地气候的外来的树种,以保证树木方面的多样性,这在我们的选择方面也会呈现出多样性的态势。在具体的选择中我们要本土树种为主,同时要大量引进外来物种,以增加我们的选择性,从中找寻到真正的较好的品种。同时我们也要重视园林苗圃的构建,因为苗圃是绿化优良树种培育基地,我们要增加苗圃的规模,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引种驯化的作用。4、观花与观叶植物在层次上合理搭配

关于室内植物景观设计的研究

关于室植物景观设计的研究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环境质量问题,这不仅体现在室外环境,如今更关注室环境的绿化。因此室植物景观设计成为社会关注的一大主题。本文主要就室植物景观设计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卧室设计和室庭园设计进行剖析,加深对室植物景观设计的理解。 【关键词】植物;景观设计;空间设计 室植物景观的装饰在我国已经历史悠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方面需求也成几何式的增长。如何在居室中巧妙运用植物景观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室植物景观设计是指在人为控制的室环境中艺术而科学的将富于生命力的室植物以及相关附件有机的组合起来,从而创造出具有美学感染力、功能完善,洋溢着自然风情的空间环境。 [1] 一、室植物景观设计的相关概念 (一)布局结构 室景观设计的布局结构主要由点、线、和面三种。在实践中主要采取三者的有机结合,综合应用。所谓的点状布置是指把盆栽植物或独立的、或成组的设置,使其具有较强

的观赏价值。其安排的原则是从形态、色彩和质地等方面用心挑选绿化的材料,并突出重点。现状布置主要意识到空间组织的重要性并且将构图的规律作为依据。它要求植物材料形体、色彩和大小的基本一致,以便使整体布局整体统一。然后将植物栽培在花槽,或者连续的摆放成一排或者几盆植物。线状布局有时强调线条的方向性,有时注重均衡对称,用以划分室空间。面状布置就是把植物群摆放在室墙壁前面,用作背景。它选用的植物要求高矮相配,能够反映出植物的群体美,适用于较大的房间。它以突出其前景物为原则,使得室气氛更加生机勃勃。 (二)生态环境 因为室和室外的条件是有很大差异的,因此为了保证室植物的正常生长,必须改善室的光照、湿度、通风性等条件。首先,室植物生长的首要条件是要有充足的,不足则会导致植物的衰弱,甚至死亡。当室自然光不能满足植物生长需要时,需要人工光照来补充,常见的是荧光灯,它光线分布均匀,蓝光较高而且光色多,有利于观叶植物的生长。其次,温度过高过低都会影响植物生长,导致植物枯萎,这是可以设置恒温器来调节温度。再者,植物对室湿度的要求较高。一般应控制在40%―60%为宜,还可以设置水池、喷泉等提高空气湿度,如果没有这方面的设备,可以增加人为喷雾。最后,因为室的空气流动性很差,往往导致植物发生枯

植物种植设计的基本流程

植物景观配置设计在景观设计中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技术。 相对于其他行业设计,植物景观配置,无论是从艺术的角度还是从技术的角度来看,都是一个发展上比较滞后的领域:从艺术角度来说,它缺乏完整系统的设计理论指导;从技术角度来说,它缺乏明确的设计标准和结果评判标准。再加上植物景观配置特有的生态问题和时空变化等特性。它们无疑都将增加植物景观配置设计工作的难度,同时也会增加植物景观配置设计工作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 植物景观配置设计中存在一些基本的设计流程乃至设计程序,它们可以用来减少植物景观配置设计工作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增加设计结果的可判定性。同时还可一定程度地增加设计工作的系统性,有序性;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系统质量保障能力。 植物景观配置的最终结果是要解决下面几个问题: 1、选什么样的植物? 2、选多大植物? 3、选多少的植物? 4、如何搭配并布置到地面上? 5、构成什么样的植物景观? 1-4 涉及到以植物个体为元素来选择与布局的问题;5则涉及以植物配置后的群体为元素来选择与布局的问题。 植物景观配置操作的基本流程就是如何有序地有规范地解决上述问题的步骤过程。从结果来说,是按照上面1-5的顺序进行;但从设计的实施过程来说,确是倒着来,先解决第5个问题,然后解决1-4个问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植物景观配置在设计阶段的基本流程大致包括以下三个环节: 1、植物景观类型的选择与布局, 2、各植物景观类型中植物个体的选择与布局, 3、系统地检查审评,即质量保证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三个步骤的顺序并非一成不变的,在设计过程中,三个环节会互有穿插,有时还互为前提。 一、植物景观类型选择与布局 简单说,植物景观类型就是植物群体配置在一起显现出来的外在表象类型。比如说:密林,线状的行道林,孤立的大树,灌木丛林,绿篱,地被,草坪,花镜等等。 植物景观类型的选择与布局设计就是把诸如密林,线状的行道林,孤立树,灌木丛林,绿篱,地被,草坪等等植物景观类型而不是植物个体作为设计元素进行空间配置,设计师需要从整体上考虑什么地方该布置什么样的植物景观类型。 植物景观类型的选择与布局首先是源于整体景观结构的布局,即通常上所说的结构性景观布局。结构性景观布局主要确定设计区域的总体景观框架。它主要基于顾客的总体景观意向需要和整体美学原则的需要来构筑景观框架。结构性景观布局在某种程度上等同于景观框架区划。

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的色彩分析资料讲解

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的色彩分析

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的色彩分析 作者:马磊 来源:《现代园艺·园林版》2017年第03期 摘要:植物是景观设计中重要的构成元素,它具有对景观设计的色彩构建功能以及关学的欣赏功能。在景观设计的色彩构建中,应根据不同植物的叶片颜色、花朵颜色、果实颜色以及枝干颜色的特征,坚持景观植物色彩设计的整体性、对比性,并充分地考虑不同植物或同类植物的不同季象的色彩变化,设计出色彩关系协调,环境优美,符合植物生长规律的艺术化景观空间环境。 关键词:景观设计;植物配置;色彩分析 植物是景观设计中重要的构成元素,它具备对景观环境设计的造景功能以及美学欣赏功能。在景观设计的色彩构建过程中,植物作为其中的主体要素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景观植物色彩配置时,需要充分地分析景观植物的色彩类型,熟练地运用景观植物的配色技巧,创造出色彩关系协调、符合植物生长规律、艺术化的景观环境。 1.景观植物的色彩类型以及特征 1.1景观植物的叶片颜色 大自然赋予了植物的叶子丰富多彩的颜色,景观设计中将不同颜色叶子的植物配置在一起,巧妙地搭配绿色系列、红色系列、紫色系列、黄色系列等等,会使景观设计中的植物色彩关系呈现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景观设计中的植物可以分为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等几大类,虽然大部分植物的叶子是以绿色为主,但是不同种类的植物,其叶片颜色也千差万别。即便是以绿色系列为主,绿色的深浅和色相也是具有一定的区别。绿色寓意着生命的生生不息,人在绿色植物的环境中会感到一种生命的回归,景观环境中大量的绿色植物也象征着生命的生机蓬勃。景观植物的配置中也有一些植物的叶子不是绿色,例如,灌木石楠的叶子颜色就有红色、金边黄杨的叶子颜色就有黄色、鸡爪槭树的叶子是红色等。不同颜色的植物在景观设计中的巧妙运用会使景观设计更加生动,给人们一种强烈的视觉新鲜感,极大地提升了景观环境的艺术观赏性。 1.2景观植物的花朵颜色 自然环境中最让人赏心悦目的颜色莫过于花朵的颜色,很多植物也是以其花色丰富鲜艳而受到人们的喜爱,例如杜鹃、玉兰、牡丹等,都因其花朵颜色所具有的观赏性而闻名于世。植物的花朵颜色鲜艳,种类繁多,基本上覆盖了自然界中的每一种色彩,在景观设计中是重要的色彩搭配素材。例如,春天开花的小叶杜鹃,其花朵就呈现出鲜艳的紫红色,花朵的紫红色和叶子的中绿色就形成了强烈的色彩对比,而花朵中自然的色差,又使植物的颜色显得丰富多彩。秋天开放的桂花,犹如金黄色的星星点点,镶嵌在深绿色的桂花叶中,成为植物色彩配置中极好的点缀。 1.3景观植物的果实颜色

园林景观设计植物的解析与配置

园林景观设计植物的解析 与配置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按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布局要求,合理配置园林中各种植物(乔木、灌木、花卉、草皮和地被植物等),以发挥它们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园林植物配置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环节。园林植物配置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丛的组合,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以及园林意境;另一方面是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园路等相互之间的配置。 在园林空间中,无论是以植物为主景,或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共同构成主景,在植物种类的选择,数量的确定,位置的安排和方式的采取上都应强调主体,作到主次分明,以表现园林空间景观的特色和风格。 ★ 对比和衬托 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利用植物不同的形态特征,运用高低、姿态、叶形叶色、花形花色的对比手法,表现一定的艺术构思,衬托出美的植物景观,注意相互间的协调,不宜将形态姿色差异很大的树种组合在一起。 ★ 色彩和季相 植物的干、叶、花、果色彩十分丰富。可运用单色表现、多色配合、对比色处理以及色调和色度逐层过渡等不同的植物配置方式,实现园林景物色彩构图。我们可以根据植物的季相变化,把不同花期的植物搭配种植,使得同一地点不同时期产生不同的景观,给人不同的感受。 ★ 动势和均衡

各种植物姿态不同,配置时要讲求植物相互之间或植物与环境中其他要素之间的和谐协调;同时还要考虑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和季节的变化,不要因此产生不平衡的状况。 ★ 起伏和韵律 道路两旁和狭长形地带的植物配置,要注意纵向的立体轮廓线和空间变换,做到高低搭配,有起有伏,产生节奏韵律,避免布局呆板。 按照园林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立地条件,采用不同的构图形式,将它们相互配置在一个群落中,创造出和谐、稳定、美观的园林景观,以满足人们欣赏和游憩等方面的需要。 ★ 层次和背景 为克服景观的单调,宜以乔木、灌木、花卉、地被植物进行多层次的植物配置。背景树一般宜高于前景树,栽植密度宜大,最好形成绿色屏障,色调宜深,或与前景有较大的色调和色度上的差异,以加强衬托效果。 ★ 植物空间 园林中以植物为主体,经过艺术布局,组成适应园林功能要求和优美植物景观的空间环境。 园林植物景观不仅给人以环境舒适、心旷神怡的物境感受,还可使不同审美经验的人产生不同审美心理,即意境。

景观植物配置设计图文表格

景观植物配置设计的主要内容 ㈡设计说明 本册设计图为XXX景观工程设计中的植物设计部分。 1、设计依据 ⑴建设单位提供的地形图以及相关的测量数据; ⑵现有地形的实际状况; ⑶建设单位认定的景观方案; ⑷国家现行的园林行业标准; 2、设计范围 XXX景观工程设计范围内。 3、设计内容 ⑴设计工程苗木的品种及质量要求。 ⑵不同景观区内的植物配置形式及施工要点. 4、苗木要求: ⑴工程苗木应具备生长健壮、枝叶繁茂、冠形完整、色泽正常、根系发达、无病 虫害。枝干、根系造成机械损伤的,应在伤处截枝截根,以防病菌感染。 ⑵乔木类苗木:具主轴的应有主干枝、主枝分布均匀,干径应满足设计中规定的 最小尺寸;作景观树阵栽植的乔木分枝高度应相对一致,具有3-5个主枝,干径应满足设计中规定的最小尺寸。除主景树和特大乔木外,其他植株高度应严格遵照设计所定范围,以避免破坏设计所构成的空间高低关系。 ⑶灌木类苗木:丛生型灌木要求灌丛丰满、主侧枝分布均匀、主枝数不少于5枝, 至少有3枝以上灌高达到规定标准;匍匐型灌木要求至少有3枝以上主枝达到规定标准长度;绿篱用灌木要求灌丛丰满、分枝均匀、干下部枝叶无光秃,树龄2年以上。 苗木表中所定的灌木规格为灌木栽种修剪后的实际规格而非苗木采购规格。 ⑷地被类苗木:样板区及重要景观区域的地被苗木应选用盆苗,避免栽植后稀疏 露土严重。如苗木实际规格达不到设计要求,应知会我司设计师进行品种替换或栽植密度调整。 5、种植要求: ⑴种植土必须质地疏松,保水保肥力好。栽种前应整理场地,清除碎石瓦砾,如有 条件可进行土壤消毒。种植土壤厚度:乔木土层厚度不少于100cm,灌木不小于50cm,地被不少于30cm。 ⑵乔木应带土球栽植、土球直径应为基径的6-8倍,土球厚度应为土球直径的三分 之二以上。 ⑶高度大于5M以上的大树定植后应搭支架支撑,园区内支架高度及支撑形式应统一。 ⑷灌木、草花植为绿篱或花带时应密植。 ⑸主要景观大树、骨架乔木请参照我司提供的苗木规格表及苗木选型图片进行采 购,施工方应提供苗木实际照片与我司设计师确认树形后购买及栽植。 ⑹如因苗圃供应情况、售楼时机等情况需变更植物品种,施工方应与我司设计师 确认替换品种。

园林景观设计中绿化植物选择配置

园林景观设计中绿化植物选择配置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首先要从园林绿地的性质和主要功能出发。园林绿地功能很多,具体到某一绿地,总有其具体的主要功能。街道绿地的主要功能是蔽荫,在解决蔽荫的同时,也要考虑组织交通和市容美观的问题。综合性公园,从其多种功能出发,要有集体活动的广场或大草坪,有遮阳的乔木,有艳丽的、成片的灌木,有安静休息需要的密林、疏林等。医院庭园则应注重周围环境的卫生防护和噪声隔离,在周围可种植密林,而在病房、诊治处附近的庭园多植花木供休息观赏。工厂绿化的主要功能是防护,而工厂的厂前区、办公室周围应以美化环境为主,远寓车间的休息绿地主要是供休息。烈士陵园要注意纪念意境的创造等。好养护总结了园林景观中园林植物种植设计总结: 考虑园林艺术的需要 1. 总体艺术布局上要协调 规则式园林植物种植多对植、列植,而在自然式园林绿地中则采用不对称的自然式种植,充分表现植物材料的自然姿态。根据局部环境和在总体布置中的要求,采用不同的种植形式,如一般在大门、主要道路、整形广场、大型建筑物附近多采用规则式种植,而在自然山水、草坪及不对称的小型建筑物附近则采用自然式种植。 2. 全面考虑植物在观形、赏色、闻味、听声上的效果

人们欣赏植物景色的要求是多方面的,而全能的园林植物是极少的,或者说是没有的。如果要发挥每种园林植物的特点,则应根据园林植物本身具有的特点进行设计,如鹅掌楸主要观赏其叶形;桃花、紫荆主要春天赏其色;桂花主要秋天闻其香;成片的松树形成“松涛”是闻其声。有些植物是多功能的,如月季花从春至秋,花开不断,既可观色赏形,又可闻香,但在北方冬天来临时剪去枝条堆土防寒,就谈不上观赏了,若在背后衬以常绿树,则可补冬季之枯燥。 3.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要从总体着眼,在平面上要注意种植的疏密和轮廓线;在竖向上要注意树冠线,树林中要注意开辟透景线。要重视植物的景观层次,远近观赏效果,远观常看整体、大片效果,如大片秋叶;近看才欣赏单株树型,花、果、叶等的姿态,更重要的还是要考虑种植方式,切忌苗圃式的种植。植物种植要处理好与建筑、山、水、道路的关系。植物的个体选择,也要先看总体,如体形、高矮、大小、轮廓,其次才是枝、叶、花、果等。 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满足植物生态要求 按照园林绿地的功能和艺术要求选择植物种类。如街道绿化要选择易活,对土、水、肥要求不高、耐修剪、抗烟尘、树干挺拔、枝叶茂密、生长迅速而健壮的树种作行道树;山上绿化要选择耐旱植物,并有利于山景的衬托;水边绿化要选择耐水湿的植物,要与水景协调;纪念性公园绿化要选择具象征纪念对象性格的树种和纪念人所喜爱的树种等。 要满足植物的生态要求,要使植物能正常生长一方面是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使种植植物的生态习性和栽植地点的生态条件基本上能够得到统一;另一方面就是为植物正常生长创造适合的生态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使植物成活和正常生长。 要有合理的搭配和种植密度

别墅庭院景观设计常用的13种植物

别墅庭院景观设计常用的13种植物 1、棕榈,又名棕树。既有观赏价值,树干又可作为亭柱等,棕毛可入药, 功能为收涩止血,主治吐血、崩漏诸症,在风水上具有生财护财的作用。 2、橘树,即桔树。桔与吉谐音,象征吉祥,果实色泽呈红、黄充满喜庆,盆栽甘桔是人们新春时节家庭的重要摆设,而桔叶更有疏肝解郁功能,能够为家中带来欢乐。

3、竹。苏东坡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是高雅脱俗的象征,无惧东南西北风,更可以成为家居的风水防护林。 4、椿树。《庄子逍遥游》云: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秋。因此椿树是长寿之兆,后世又以之为父亲的代称,在风水上有护宅及祈寿功用。

5、槐树。槐树木质坚硬,可为绿化树、行道树等,在风水上被认为代表禄,古代朝廷种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坐于其下,面对三槐者为三公,因此槐树在众树之中品位最高,镇宅有权威性。 6、桂树。相传月中有桂树,桂花又即木犀,桂枝可入药,功能为驱风邪、调和作用。宋之问词云: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桂花象征着高洁,夏季桂花芳香四溢,是天然的空气清新剂。

7、灵芝。灵芝性温味甘、益精气、强筋骨,东篱观园有观赏作用,是长寿之兆,自古被视为祥物,鹿口或鹤嘴衔灵芝祝寿,是吉祥图的常见题材。 8、梅。梅树对土壤的适应性强,花开五瓣,清高富贵,其五片花瓣有梅开五福之意,对于家居的福气有提升作用。

9、榕树。含有容乃大,无欲则刚之意,居者以此自勉有助于提高涵养。 10、枣树。在庭院中植枣树,喻早东篱观园得贵子,凡事快人一步。

11、石榴。含有多子多福的祥兆,很有富贵气息。 12、葡萄。葡萄藤缠藤,象征亲密,自古有葡萄架下七夕东篱观园相会之说,而夏季在葡萄荫下纳凉消暑,亦是人生一大快事。 13、海棠。花开鲜艳,令富贵满堂,而棠棣之华,象征兄弟和睦,其乐融融。

植物造景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50 题): 1、园林植物是园林中作观赏、组织、分隔空间、装饰、庇荫、防护、覆盖地面等用途的()。(木本或草本植物) 2、()主要展示植物的个体美或群体美,经过对植物的利用、整理、修饰、发挥植物 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创造与周围环境相适宜、协调的景观。(植物造景) 3、()凡适合各种风景名胜区、休疗养胜地和各类园林绿地应用的木本植物。(园林 树木) 4、()指具有观赏价值的地被、花灌木和草本植物。(花卉) 5、园林树木分为乔木类、()和藤本类。(灌木类) 6、花卉分为露地花卉和()。(温室花卉) 7、园林植物的防护作用主要表现在()、防风固沙两方面。(保持水土) 8、疏林结构和通风结构的防护距离比()的较大。(紧密结构) 9、园林中没有()就不能称为真正的园林。(园林植物) 10、园林植物的生产功能是指大多数的园林植物均具有生产物质财富,创造()的作用。 (经济价值) 11、人们欣赏植物大多以外部的形态、姿色为主,尤以()为最多见。(观赏) 12、古典园林取裁植物景观的手法有按诗歌、画理、生长习性和()等。(色、香、姿) 13、古典园林中植物与景观配置的种类有:()、建筑与植物。(山体与植物) 14、我国古典园林是为()服务的。(少数人) 15、园林植物造景的原则有主题性原则、()、艺术、生态、文化和经济原则。(美学 原则) 16、园林中的色彩多以()为基调。(绿色) 17、植物造景中色彩有三原色为:();三补色为:橙、绿、紫。(红、黄、蓝) 18、植物配置时要适地适树,则树种选择时最宜选择()。(乡土树种) 19、植物美化配置中,()是构景的基本因素。圆柱形有杜松、圆锥形有圆柏,垂枝形有垂柳、垂榆,龙枝形有龙爪槐、龙爪柳等。(树形) 20、叶的观赏性主要表现在叶的大小、形状、质地和()四个方面。(色彩) 21、()的植物有:桃、杏、梅、月季、石榴等。(红色花系) 22、()的植物有:连翘、黄刺玫、黄蔷薇等。(黄色花系) 23、()的植物有:紫丁香、木兰、醉鱼草等。(蓝色花系) 24、()的植物有:白丁香、白牡丹、女贞、玉兰等。(白色花系) 25、园林中许多国家常有“芳香园”的设置,它是利用各种()植物配植而成。(香料) 26、园林树木的配置原则要注意()特性,要有创造性。(生态学) 27、园林树木的配置原则要考虑充分发挥()、经济、社会效益。(生态) 28、园林树木的配置时,应以其自身的特性及()作为基础来考虑。(生态关系) 29、园林树木的配置原则中要考虑取得()的效果。(长期稳定) 30、园林树木的配置要以()的手段获得最大效果。(最经济)31、园林树木的配置要 应用新技术进行()。(合理配置) 31、园林植物()有:孤植、对植、丛植、群植、林植、散植。(配置的形式) 32、树木的()体现在:体形巨大,树冠伸展,姿态优美,奇特,开花繁茂,果实累累,芳香馥郁,色彩艳人等方面。(个体美) 33、()一般布置在实出位置:①开朗大草坪或广场中心;②开阔水边或可以眺望的山顶、山坡;③桥头或自然园路转弯处;④建筑院落或广场中心。(孤植树) 34、()在构图轴线两侧所栽植的互相呼应的园林植物。(对植) 35、()是同种类的树种紧密地种植在一起,树冠紧密连接形成一整体轮廓线的配置。(丛植) 36、乔灌木成群配植时称为()。(群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