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学及传热学基础知识剖析

热力学及传热学基础知识剖析
热力学及传热学基础知识剖析

热力学及传热学基础知识

1.什么叫工质?火力发电厂采用什么作为工质?

答:工质是热机中热能转变为机械能的一种媒介物质(如燃气、蒸汽等),依靠它在热机中的状态变化(如膨胀)才能获得功。

为了在工质膨胀中获得较多的功,工质应具有良好的膨胀性。在热机的不断工作中,为了方便工质流入与排出,还要求工质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因此,在物质的固、液、汽三态中,汽态物质是较为理想的工质。目前火力发电厂主要以水蒸汽作为工质。

2.什么是工质的状态参数?常用的状态参数有几个?基本状态参数有几个?

答:描述工质状态特性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参数,常用的工质状态参数有温度、压力、比容、焓熵、内能等,基本状态参数有温度、压力、比容。

3.什么是绝对压力、表压力?

答:容器内工质本身的实际压力称为绝对压力用符号P a表示。工质的绝对压力与大气压的差值为表压力,用符号P g表示。因此,表压力就是我们用表计测量所得的压力,大气压力用符号P atm表示。

绝对压力与表压力之间的关系为:

P a=P g+P atm或P g=P a-P atm

4.什么是真空和真空度?

答:当容器中的压力低于大气压力时,把低于大气压力的部分叫真空。用符号“Pv”表示其关系式为:

Pv=Patm—Pa

发电厂有时用百分数表示真空值的大小,称为真空度。真空度是真空值和大气压力比值的百分数,即:

完全真空时真空度为100%,若工质的绝对压力与大气压力相等时,真空度为零。

例如:凝汽器水银真空表的读数为710mmHg,大气压力计读数为750mmHg,求凝汽器内绝对压力和真空度各为多少?

Pv=Patm—Pa==750-710=40mmHg=0.0051MPa

5.什么是比容和密度?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单位质量的物质所占有的容积称为比容。用小写的字母ν表示,即;

式中m ----物质的质量,kg;

V ----物质所占有的容积,m3。

比容的倒数,即单位容积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称为密度,用符号“ρ”表示,单位为kg/m3。

比容与密度的关系为ρv=l,显然比容和密度互为倒数、即比容和密度不是相互独立的两个参数,而是同一个参数的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

6.什么是平衡状态?

答:在无外界影响的条件下,气体的状态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状态叫做平衡状态。只有当工质的状态是平衡状态时,才能用确定的状态参数值去描述。只有当工质内部及工质与外界间达到热的平衡(无温差存在)及力的平衡(无压差存在)时,才能出现平衡状态。

7.什么是标准状态?

答:绝对压力为1.01325×105Pa(1个标准大气压),温度为0℃(273.15K)时的状态称为标准状态。

8.什么是参数坐标图?

答:以状态参数为直角坐标表示工质状态及其变化的图称参数坐标图。参数坐标图上的点表示工质的平衡状态,由许多点相连而组成的线表示工质的热力过程,如果工质在热力过程中所经过的每一个状态都是平衡状态,则此热力过程为平衡过程,只有平衡状态及平衡过程才能用参数坐标图上的点及线来表示。

9.什么是热能?它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物体内部大量分子不规则的运动称为热运动。这种热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叫做热能,它是物体的内能。

热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度越快,具有的热能就越大。

10.什么是热量?

答:高温物体把一部分热能传递给低温物体,其能量传递的多少用热量来度量。因此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能称为热量。热量传递的多少和热力过程有关,只有在能量传递的热力过程中才有功和热量的存在,没有能量传递的热力状态是根本不存在什么热量的,所以热量不是状态参数。

11.什么是热机?

答:把热能转变为机械能的设备称热机。如汽轮机、内燃机、蒸汽机、燃气轮机等。

12.什么是比热容?影响比热容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单位数量(质量或容积)的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气体的单位热容量,简称为气体的比热容。比热容表示单位数量的物质容纳或贮存热量的能力,物质的质量比热容符号为c,单位为KJ/(Kg·℃)。

影响比热容的主要因素有温度和加热条件,一般说来,随着温度的升高,物质比热容的数值也增大;定压加热的比热容大于定容加热的比热容。此外,还有分子中原子数目、物质性质、气体的压力等因素也会对比热容产生影响。

13.什么是热容量?它与比热有何不同?

答:质量为m的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l℃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该物质的热容。

热容Q=mc,热容的大小等于物体质量与比热的乘积,热容与质量有关,比热容与质量无关,对于相同质量的物体比热容大的热容大,对于同一物质,质量大的热容大。

14.什么是气体内能?

答:气体内部分子运动所形成的内动能和由于分子相互之间的吸引力所形成的内位能的总和称为内能。

u表示1kg气体的内能,U表示mkg气体的内能。

U=mu

15.什么是焓?

答:在某一状态下单位质量工质比容为v,所受压力为p,为反抗此压力,该工质必须具备pv的压力位能。单位质量工质内能和压力位能之和称为比焓。

比焓的符号为h单位KJ/kg。其定义式为:

h=u十pv KJ/kg

对m千克工质,内能和压力位能之和称为焓,单位kJ,即

H=mh=U +pV

由h=u +pv可看出,工质的状态一定,则内能U及PV一定,焓也一定,即焓仅为状态所决定.所以焓也是状态参数。

16.什么是熵?

答:在没有摩擦的平衡过程中,单位质量的工质吸收的热量dq与工质吸热时的绝对温度T 的比值叫熵的增加量。其表达式为:△S=dq/T

其中△S=S2-S1是熵的变化量。熵的单位是(KJ/(kg·K))若某过程中气体的熵增加,即△S>0,则表示气体是吸热过程。

若某过程中气体的熵减少,即△S<0,则表示气体是放热过程。

若某过程中气体的熵不变。即△S=0,则表示气体是绝热过程。

17.什么是理想气体?什么是实际气体?

答:气体分子间不存在引力,分子本身不占有体积的气体叫理想气体。反之,气体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分子本身占有体积的气体叫实际气体。

18.火电厂中什么气体可看作理想气体?什么气体可看作实际气体?

答:在火力发电厂中,空气、燃气、烟气可以作为理想气体看待,因为它们远离液态,与理想气体的性质很接近。

在蒸汽动力设备中,作为工质的水蒸汽,因其压力高,比容小,即气体分子间的距离比较小,分子间的吸引力也相当大。离液态接近,所以水蒸汽应作为实际气体看待。

19.什么是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式?

答:当理想气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在确定的状态参数p、V、T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表达式pV=RT即为1kg质量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如果气体质量为m千克,则气体状态方程式为:

pV=mRT

式中p ---气体的绝对压力,N/m2;

T ---气体的绝对温度,K;

R ---气体常数,J/(kg·K);

V ---气体的体积,m3。

气体常数R与状态无关,但对不同的气体却有不同的气体常数。例如空气的R=287J(kg·K),氧气的R=259.8J/(kg·K)。

20.理想气体的基本定律有哪些?其内容是什么?

答:理想气体的三个基本定律是:(1)波义耳--马略特定律;(2)查理定律;(3)盖吕萨克定律。其具体内容:

(1)波义耳--马略特定律:当气体温度不变时,压力与比容成反比变化。用公式表示:

p1v1=p2v2

气体质量为m时:

p1V1=p2V2(其中V=mv)。

(2)查理定律:气体比容不变时,压力与温度成正比变化。用公式表示为:

p1/T1=p2/T2

(3)盖吕萨克定律:气体压力不变时,比容与温度成正比变化,对于质量为m的气体,压力不变时,体积与温度成正比变化。用公式表示:

v1/T1=v2/T2或V1/T1=V2/T2

答:存在摩擦,涡流等能量损失而使过程只能单方向进行,不可逆转的过程叫做不可逆过程。实际的过程都是不可逆过程。

22.什么是等容过程?等容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和所做的功如何计算?

答:容积(或比容)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进行的过程叫等容过程。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RT 得p/T=R/v=常数,即等容过程中压力与温度成正比。因△v=0、所以容积变化功w=0,则q=△u十w=△u=u2-u1,也即等容过程中,所有加入的热量全部用于增加气体的内能。

23.什么是等温过程?等温过程中工质吸收的热量如何计算?

答: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进行的热力过程叫做等温过程。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RT对一定的工质则pv=RT=常数,即等温过程中压力与比容成反比。

其吸收热量:

q=△u十w

q=T(s2-s1)

24.什么是等压过程?等压过程的功及热量如何计算?

答:工质的压力保持不变的过程称为等压过程,如锅炉中水的汽化过程,乏汽在凝汽器中的凝结过程,空气预热器中空气的吸热过程都是在压力不变时进行的过程。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RT,T/v=p/R=常数,即等压过程中温度与比容成正比。

等压过程做的功:

w=p(v2-v1)

等压过程工质吸收的热量::

q=△u十w=u2-u1+p(v2-v1)=(u2+p2v2)-(u1+p1v1)=h2-h1

25.什么是绝热过程?绝热过程的功和内能如何计算?

答:在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情况下所进行的过程称为绝热过程。如汽轮机为了减少散热损失,汽缸外侧包有绝热材料,而工质所进行的膨胀过程极快,在极短时间内来不及散热,其热量损失很小,可忽略不计,故常把工质在这些热机中的过程作为绝热过程处理。

因绝热过程q=0,则q=△u十w

w=-△u

即绝热过程中膨胀功来自内能的减少,而压缩功使内能增加。

w=(p1v1-p2v2)/(k-1)

k为绝热指数,与工质的原子个数有关。单原子气体k=1.67,双原子气体k=1.4,三原子气体k=1.28。

答:熵不变的热力过程称为等熵过程。可逆的绝热过程,即没有能量损失的绝热过程为等熵过程。在有能量损耗的不可逆过程中,虽然外界没有加入热量但工质要吸收由于摩擦、扰动等损耗而转变成的热量,这部分热量使工质的熵是增加的,这时绝热过程不为等熵过程。汽轮机工质膨胀过程是个不可逆的绝热过程。

27.简述热力学第二定律?

答:热力学第二定律说明了能量传递和转化的方向、条件、程度。它有两种叙述方法:从能量传递角度来讲:热不可能自发地不付代价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从能量转换角度来讲:不可能制造出从单一热源吸热,使之全部转化成为功而不留下任何其它变化的热力发动机。

28.什么是热力循环?

答:工质从某—状态点开始,经过一系列的状态变化又回到原来这一状态点的封闭变化过程叫做热力循环,简称循环。

29.什么叫是循环的热效率?

答:工质每完成—个循环所做的净功w和工质在循环中从高温热源吸收的热量q的比值叫做循环的热效率,即

η=w/q

循环的热效率说明了循环中热转变为功的程度,η越高,说明工质从热源吸收的热量中转变为功的部分就越多,反之转变为功的部分越少。

30.卡诺循环是由哪些过程组成的?其热效率如何计算?

答:卡诺循环是由两个可逆的定温过程和两个可逆的绝热过程所组成。因而,整个卡诺循环是个可逆过程,见附图:图中1—2过程为可逆的定温膨胀过程;2—3过程为可逆的绝热膨胀做功过程;3—4过程为可逆的定温压缩过程;4—l过程为可逆的绝热压缩过程。

q1=T1(s2-s1)=T1△s (为工质从热源吸收的热量)

q2=T2(s2-s1)=T2△s (为工质向冷源放出的热量)

(a) 卡诺循环在p--v图上的表示

(b) 卡诺循环在T--s图上的表示;

图2—15卡诺循环图

卡诺循环热效率计算式为:

η=w/q=(q1-q2)/q1=1-q2/q1=(1-T2△s)/(1-T1△s)=1-T2/T1

卡诺循环能连续输出的净功是个T--s图上的面积12341即净功

w=q1-q2

31.从卡诺循环的热效率能得出哪些结论?

答:从η=1-T2/T1中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卡诺循环的热效率决定于热源温度T1和冷源温度T2,而与工质性质无关,提高T l

降低T2,可以提高循环热效率。

(2)卡诺循环热效率只能小于1,而不能等于1,因为要使使T l=∞(无穷大)或T2=0(绝

对零度)都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q2损失只能减少而无法避免。

(3)当T l=T2时,卡诺循环的热效率为零。也就是说,在没有温差的体系中,无法实现

热能转变为机械能的热力循环,或者说,只有一个热源装置而无冷却装置的热机是无法实现的。

32.什么是动态平衡?什么是饱和状态、饱和温度、饱和压力、饱和水、饱和蒸汽?

答:一定压力下汽水共存的密封容器内,液体和蒸汽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有的跑出液面、有的返回液面,当从水中飞出的分子数目等于因相互碰撞而返回水中的分子数时,这种状态称为动态平衡。

处于动态平衡的汽、液共存的状态叫饱和状态。

在饱和状态时,液体和蒸汽的温度相同,这个温度称为饱和温度;液体和蒸汽的压力也相同,该压力称为饱和压力。

饱和状态的水称为饱和水;饱和状态下的蒸汽称为饱和蒸汽。

33.为什么饱和压力随饱和温度升高而增高?

答: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从水中飞出的分子数目越多,因而使汽侧分子密度增大。同时蒸汽分子的平均运动速度也随着增加,这样就使得蒸汽分子对器壁的碰撞增强,其结果使得压力增大,所以说:饱和压力随饱和温度升高而增高。

34.什么是湿饱和蒸汽、干饱和蒸汽、过热蒸汽?

答:在水达到饱和温度后,如定压加热,则饱和水开始汽化,在水没有完全汽化之前,含有饱和水的蒸汽叫湿饱和蒸汽,简称湿蒸汽。湿饱和蒸汽继续在定压条件下加热,水完全汽化成蒸汽时的状态叫干饱和蒸汽。干饱和蒸汽继续定压加热.蒸汽温度上升而超过饱和温度时,就变成过热蒸汽。

35.什么是液体热、汽化热、过热热?

答:把水加热到饱和水时所加入的热量,称为液体热。

lkg饱和水在定压条件下加热至完全汽化所加入的热量叫汽化潜热,简称汽化热。

干饱和蒸汽定压加热变成过热蒸汽,过热过程吸收的热量叫过热热。

36.什么是朗肯循环?

答:以水蒸气为工质的火力发电厂中,让饱和蒸汽在锅炉的过热器中进一步吸热.然后过热蒸汽在汽轮机内进行绝热膨胀做功,汽轮机排汽在凝汽器中全部凝结成水。并以水泵代替卡诺循环中的压缩机使凝结水重又进人锅炉受热,这样组成的汽----水基本循环,称之为朗肯循环。

37.朗肯循环是通过哪些热力设备实施的?各设备的作用是什么?画出其热力设备系统图?

答:朗肯循环的主要设备是蒸汽锅炉、汽轮机、凝汽器和给水泵四个部分。

(1)锅炉:包括省煤器、炉膛、水冷壁和过热器,其作用是将给水定压加热,产生过热

蒸汽,通过蒸汽管道,送入汽轮机。

(2)汽轮机:蒸汽进入汽轮机绝热膨胀做功将热能转变为机械能。

(3)凝汽器:作用是将汽轮机排汽定压下冷却,凝结成饱和水,即凝结。

(4)给水泵:作用是将凝结水在水泵中绝热压缩,提升压力后送回锅炉。

1--锅炉;2--汽轮机;3--凝汽器;4--给水泵

图2—16朗肯循环热力设备系统图

38.朗肯循环的热效率如何计算?

答:根据效率公式

η=w/q1=(q1-q2)/q1

式中q1----1kg蒸汽在锅炉中定压吸收的热量,kJ/kg

q2----lkg蒸汽在凝汽器中定压放出的热量,kJ/kg。

对朗肯循环1kg蒸汽在锅炉中定压吸收的热量为:

q1=h1-h给 kJ/kg (1—42)

式中h1----过热蒸汽焓,kJ/kg

h给----给水焓,kJ/kg

1kg排汽在凝汽器中定压放出热量为

q2=h2-h2’ kJ/kg

式中h2----汽轮机排汽焓,kJ/kg;

h2’----凝结水焓,kJ/kg。

因水在水泵中绝热压缩时,其温度变化不大,所以h给可以认为等于凝结水焓h2’。则循环所获功为:

w=q1-q2=(h1-h给)-(h2-h2’)=(h1-h2)-(h给-h2’)= h1-h2

所以

η=w/q1=(h1-h2)/(h1-h2’)

39.影响朗肯循环效率的因素有哪些?

答:从朗肯循环效率公式η=(h1-h2)/(h1-h2’) 可以看出η取决于过热蒸汽焓h1,排汽焓h2以及凝结水焓h2’,而h1由过热蒸汽的初参数p1、t1决定。h2和h2’都由参数p2决定,所以朗肯循环效率取决于过热蒸汽的初参数p1、t1和终参数p2。

毫无疑问:初参数(过热蒸汽压力,温度)提高,其他条件不变.热效率将提高,反之,则下降,终参数(排汽压力)下降,初参数不变,则热效率提高,反之,则下降。

40.什么是给水回热循环?

答:把汽轮机中部分做过功的蒸汽抽出,送入加热器中加热给水,这种循环叫给水回热循环。

41.采用给水回热循环的意义是什么?

答:采用给水回热加热以后,一方面从汽轮机中间部分抽出一部分蒸汽,加热给水提高了锅炉给水温度。这样可使抽汽不在凝汽器中冷凝放热,减少了冷源损失q2。另一方面,提高了给水温度,减少给水在锅炉中的吸热量q1。

因此,在蒸汽初、终参数相同的情况下,采用给水回热循环的热效率比朗肯循环热效率高。

一般回热级数不止一级,中参数的机组,回热级数3—4级;高参数机组6—7级;超高参数机组不超过8~9级。

42.什么是再热循环?

答:再热循环就是把汽轮机高压缸内已经做了部分功的蒸汽再引入到锅炉的再热器,重新加热,使蒸汽温度又提高到初温度,然后再引回汽轮机中、低压缸内继续做功,最后的乏汽排入凝汽器的一种循环。

43.采用中间再热循环的目的是什么?

答:采用中间再热循环的目的有两个:

⑴低终湿度:由于大型机组初压入的提高,使排汽湿度增加,对汽轮机的末几级叶片侵蚀增大。虽然提高初温可以降低终湿度,但提高初温度受金属材料耐温性能的限制,因此对终湿度改善较少;采用中间再热循环有利于终湿度的改善.使得终湿度降到允许的范围内,减轻湿蒸汽对叶片的冲蚀、提高低压部分的内效率。

⑵提高热效率:采用中间再热循环,正确的选择再热压力后,循环效率可以提高4%--5%。

44.什么是换热?换热有哪几种基本形式?

答:物体间的热量交换称为换热。

换热有三种基本形式:导热、对流换热、辐射换热。

直接接触的物体各部分之间的热量传递现象叫导热。

在流体内,流体之间的热量传递主要由于流体的运动,使热流中的一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这种热量传递方式叫做对流换热。

高温物体的部分热能变为辐射能,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射到接收物体后,辐射能再转变:为热能,而被吸收。这种电磁波传递热量的方式叫做辐射换热。

45.什么是稳定导热?

答:物体各点的温度不随时间而变化的导热叫做稳定导热。火电厂中大多数热力设备在稳定

运行时其壁面间的传热都属于稳定导热。

46.什么是导热系数?导热系数与什么有关?

答:导热系数是表明材料导热能力大小的一个物理量,又称热导率,它在数值上等于壁的两表面温差为1℃壁厚等于1m时,在单位壁面积上每秒钟所传递的热量。导热系数与材料的种类、物质的结构、湿度有关,对同一种材料,导热系数还和材料所处的温度有关。

47.什么是对流换热?举出在电厂中几个对流换热的实例。

答:流体流过固体壁面时,流体与壁面之间进行的热量传递过程叫对流换热。

在电厂中利用对流换热的设备较多,如烟气流过对流过热器与管壁发生的热交换;

在凝汽器中,铜管内壁与冷却水及铜管外壁与汽轮机排汽之间发生的热交换。

48.影响对流换热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对流换热的因素主要有五个方面:

⑴流体流动的动力。流体流动的动力有两种:一种是自由流动;一种是强迫流动。强迫流动换热通常比自由流动换热更强烈。

⑵流体有无相变。一般来说对同一种流体有相变时的对流换热比无相变时更强烈。

⑶流体的流态。由于紊流时流体各部分之间流动剧烈混杂,所以紊流时,热交换比层流时更强烈。

⑷几何因素影响。流体接触的固体表面的形状、大小及流体与固体之间的相对位置都影响对流换热。

⑸流体的物理性质。不同流体的密度、粘性、导热系数、比热容、汽化潜热等都不同,它影响着流体与固体壁面的热交换。

注:物质分固态、液态、气态三相。相变就是指其状态变化。

传热学基本概念知识点

传热学基本概念知识点 1傅里叶定律: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截面积所传递的热量,正比例于当地垂直于截面方向上的温度变化率 2集总参数法:忽略物体内部导热热阻的简化分析方法 3临界热通量:又称为临界热流密度,是大容器饱和沸腾中的热流密度的峰值 5效能:表示换热器的实际换热效果与最大可能的换热效果之比 6对流换热是怎样的过程,热量如何传递的?对流:指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冷热流体相互掺混所引起的热量传递方式。对流仅能发生在流体中,而且必然伴随有导热现象。对流两大类:自然对流与强制对流。 影响换热系数因素:流体的物性,换热表面的形状与布置,流速 7何谓膜状凝结过程,不凝结气体是如何影响凝结换热过程的? 蒸汽与低于饱和温度的壁面接触时,如果凝结液体能很好的润湿壁面,它就在壁面上铺展成膜,这种凝结形式称为膜状凝结。 不凝结气体对凝结换热过程的影响:在靠近液膜表面的蒸气侧,随着蒸气的凝结,蒸气分压力减小而不凝结气体的分压力增大。蒸气在抵达液膜表面进行凝结前,必须以扩散方式穿过聚集在界面附近的不凝结气体层。因此,不凝结气体层的存在增加了传递过程的阻力。 8试以导热系数为定值,原来处于室温的无限大平壁因其一表面温度突然升高为某一定值而发生非稳态导热过程为例,说明过程中平壁内

部温度变化的情况,着重指出几个典型阶段。 首先是平壁中紧挨高温表面部分的温度很快上升,而其余部分则仍保持原来的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温度上升所波及的范围不断扩大,经历了一段时间后,平壁的其他部分的温度也缓慢上升。 主要分为两个阶段:非正规状况阶段和正规状况阶段 9灰体有什么主要特征?灰体的吸收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灰体的主要特征是光谱吸收比与波长无关。灰体的吸收率恒等于同温度下的发射率,影响因素有:物体种类、表面温度和表面状况。 10气体与一般固体比较其辐射特性有什么主要差别? 气体辐射的主要特点是:(1)气体辐射对波长有选择性(2)气体辐射和吸收是在整个容积中进行的 11说明平均传热温压得意义,在纯逆流或顺流时计算方法上有什么差别? 平均传热温压就是在利用传热传热方程式来计算整个传热面上的热流量时,需要用到的整个传热面积上的平均温差。 纯顺流和纯逆流时都可按对数平均温差计算式计算,只是取值有所不同。 12边界层,边界层理论 边界层理论:(1)流场可划分为主流区和边界层区。只有在边界层区考虑粘性对流动的影响,在主流区可视作理想流体流动。(2)边界层厚度远小于壁面尺寸(3)边界层内流动状态分为层流与湍流,湍流边界层内紧靠壁面处仍有层流底层。

NO.6热力学基础答案

《大学物理C 》作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NO.6 热力学基础 一 选择题 1.气体经过如P —V 图中所示的三个过程abc ,adc ,aec 由a 到c ,则各过程 (A )吸热相等 (B )对外做功相等 (C )吸热和做功都不相等,但内能变化相等 (D )吸热、做功及内能变化都不相等 [ C ] 解:功和热量都是过程量,都与过程有关,三个过程abc ,adc ,aec 不相同,因此吸热和做功都不相等。 内能是温度的单值函数,是状态函数,只与初态、末态有关,因三个过程abc ,adc ,aec 都是由a 到c ,所以内能变化相等。 2.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经过某过程后,它的温度升高了,由热力学定律可断定 (1)该理想气体系统在此过程中吸了热 (2)在此过程中外界对系统做了正功 (3)该理想气体系统内能增加了 (4)在此过程中系统从外界吸了热,又对外做了正功 (A )(1)(3)正确 (B )(2)(3)正确 (C )(3)正确 (D )(3)(4)正确 (E )(4)正确 [ C ] 解:内能是温度的单值函数,温度升高只能说明内能增加了。而功和热量都与过程有关,不能只由温度升降而判断其正负。 3.如图所示,工质经a1b 和b2a 构成的一循环过程, 已知在a1b 过程中,工质与外界交换的静热量为Q , b2a 为绝热过程,循环包围的面积为A ,则此循环效 V

率η为 (A ) Q A ( B )Q A < (C )Q A > (D )1 21T T -(T 1,T 2为循环过程中的最高和最低温度) [ B ] 解:此循环效率为 2 1 21Q += - =Q A Q Q 净η 由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表述,热机不能从单一热源吸热而对外做功,该循环的效率应小于Q A 。 4.已知孤立系统B 态的熵S B 小于A 态的熵S A ,即S B <S A ,则 (A )系统可由A 态到B 态 (B )系统可由B 态到A 态 (C )对不可逆过程,可由A 态变为B 态,也可由B 态变为A 态 (D )上述说法都不对 [ B ] 解:由克劳修斯熵公式0d ≥= -=?? B A A B T Q S S S 可逆 , 等号适用于可逆过程,不等号适用于不可逆过程。孤立系统内发生可逆过程时,系统的熵保持不变,发生不可逆过程时,系统的熵增加。 5. 甲说:“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证明任何热机的效率不可能等于1.”乙说:“热力学第二定律可表述为效率等于 100%的热机不可能制造成功.”丙说:“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证明任何卡诺循环的效率都等于)/(112T T - .”丁说:“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证明理想气体卡诺热机(可逆的)循环的效率等于)/(112T T -”对以上说法,有如下几种评论,哪种是正确的? (A) 甲、乙、丙、丁全对. (B) 甲、乙、丙、丁全错. (C) 甲、乙、丁对,丙错. (D) 乙、丁对,甲、丙错.

热力学基础计算题详细版.doc

《热力学基础》计算题 1. 温度为25℃、压强为1 atm 的1 mol 刚性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经等温过程体积膨胀 至原来的3倍. (普适气体常量R =8.31 1 --??K mol J 1,ln 3=1.0986) (1) 计算这个过程中气体对外所作的功. (2) 假若气体经绝热过程体积膨胀为原来的3倍,那么气体对外作的功又是多少? 解:(1) 等温过程气体对外作功为 ??=== 0000333ln d d V V V V RT V V RT V p W 2分 =8.31×298×1.0986 J = 2.72×103 J 2分 (2) 绝热过程气体对外作功为 V V V p V p W V V V V d d 000 03003??-== γγ RT V p 1 311131001--=--=--γγγ γ 2分 =2.20×103 J 2分 2.一定量的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从初态A 出发,沿图示直线过程变到另一状态B ,又经过等容、 等压两过程回到状态A . (1) 求A →B ,B →C ,C →A 各过程中系统对外所作的功W ,内能的增量?E 以及所吸收的热量Q . (2) 整个循环过程中系统对外所作的总功以及从外界吸收的总热量(过程吸热的代数和). 解:(1) A →B : ))((211A B A B V V p p W -+==200 J . ΔE 1=ν C V (T B -T A )=3(p B V B -p A V A ) /2=750 J Q =W 1+ΔE 1=950 J . 3分 B → C : W 2 =0 ΔE 2 =ν C V (T C -T B )=3( p C V C -p B V B ) /2 =-600 J . Q 2 =W 2+ΔE 2=-600 J . 2分 C →A : W 3 = p A (V A -V C )=-100 J . 150)(2 3)(3-=-=-=?C C A A C A V V p V p T T C E ν J . Q 3 =W 3+ΔE 3=-250 J 3分 (2) W = W 1 +W 2 +W 3=100 J . Q = Q 1 +Q 2 +Q 3 =100 J 2分 1 2 3 1 2 O V (10-3 m 3) 5 A B C

热工基础(张学学--第三版)复习知识点

热工基础(第三版) 张学学 复习提纲

第一章基本概念 1.工程热力学是从工程角度研究热能与机械能相互转换的科学。 2.传热学是研究热量传递过程规律的一门科学。 3.工质: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媒介物。 4.热力系统:选取一定的工质或空间作为研究对象,称之为热力系统,简称系统。 5.外界(或环境):系统之外的一切物体。 6.边界:系统与外界的分界面。 7.系统的分类: (1)闭口系统:与外界无物质交换的系统。 (2)开口系统:与外界有物质交换的系统。 (3)绝热系统:与外界之间没有热量交换的系统。 (4)孤立系统:与外界没有任何的物质交换和能量(功、热量)交换。 8.热力状态:系统中的工质在某一瞬间呈现的各种宏观物理状况的总和称为工质(或系统)的热力状态,简称为状态。 9.平衡状态: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工质(或系统)的状态参数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状态。 10.基本状态参数:压力、温度、比容、热力学能(内能)、焓、熵。 11.表压力Pg、真空度Pv、绝对压力P P g = P - P b P v = P b - P 12.热力学第零定律(热平衡定律) :如果两个物体中的每一个都

分别与第三个物体处于热平衡,则这两个物体彼此也必处于热平衡。 13.热力过程:系统由一个状态到达另一个状态的变化过程。 14.准平衡过程(准静态过程):热力过程中,系统所经历的每一个状态都无限地接近平衡状态的过程。 15.可逆过程:一个热力过程完成后,如系统和外界能恢复到各自的初态而不留下任何变化,则这样热力过程称为可逆过程。 16.不可逆因素:摩擦、温差传热、自由膨胀、不同工质混合。 17.可逆过程是无耗散效应的准静态过程。 18.系统对外界做功的值为正,外界对系统做功的值为负。 系统吸收热量时热量值为正,系统放出热量时热量值为负。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1.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热能与其它形式能的互相转换过程中,能的总量始终不变。 也可表述为:不花费能量就可以产生功的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制造成功的。进入系统的能量-离开系统的能量=系统储存能量的变化。 2.闭口系统的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达式:Q =?U +W 微元过程:δQ =dU +δW 可逆过程:Q =?U +? 1pdV δQ =dU +pdV 2

传热学考研知识点总结 (1)

传热学考研知识点总结 对流换热是怎样的过程,热量如何传递的?如下是小编整理的传 热学考研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传热学考研知识点总结§1-1 “三个W” §1-2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1-3 传热过程和传热系数 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读者应对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传热过程及热阻的概念有所了解,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能对工程实际中简单的传热问题进行分析。作为绪论,本章对全书的主要内容作了初步概括但没有深化,具体更深入的讨论在随后的章节中体现。本 章重点: 1.传热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物体内部温度分布的计算方法热量 的传递速率增强或削弱热传递速率的方法 2.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 式 (1).导热:依靠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量传递。传热学重点研究的是在宏观温差作用下所发生的热量传递。傅立叶导热公式: (2).对流换热:当流体流过物体表面时所发生的热量传递过程。牛顿冷却公式: (3).辐射换热:任何一个处于绝对零度以上的物体都具有发射热辐射和吸收热辐射的能力,辐射换热就是这两个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电磁波只能直线传播,所以只有两个物体相互看得见的部分才能发生辐射换热。黑体热辐射公式:实际物体热辐射:

传热过程及传热系数:热量从固壁一侧的流体通过固壁传向另一侧流体的过程。最简单的传热过程由三个环节串联组成。 传热学研究的基础 傅立叶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 牛顿冷却公式 + 质量动量守恒定律四次方定律本章难点 1.对三种传热形式关系的理解各种方式热量传递的机理不同,但却可以同时存在于一个传热现象中。 2.热阻概念的理解严格讲热阻只适用于一维热量传递过程,且在传递过程中热量不能有任何形式的损耗。 思考题: 1.冬天经太阳晒过的棉被盖起来很暖和,经过拍打以后,效果更加明显。为什么? 2.试分析室内暖气片的散热过程。 3.冬天住在新建的居民楼比住旧楼房感觉更冷。试用传热学观点解释原因。 4.从教材表1-1给出的几种h数值,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5.夏天,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液氮贮存容器放在一起,一个表面已结霜,另一个则没有。请问哪个容器的隔热性能更好,为什么? §2-1 导热的基本概念和定律§2-2 导热微分方程§2-3 一维稳态导热 §2-4伸展体的一维稳态导热

热力学基础计算题-答案

《热力学基础》计算题答案全 1. 温度为25℃、压强为1 atm 的1 mol 刚性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经等温过程体积膨胀 至原来的3倍. (普适气体常量R =8.31 1 --??K mol J 1,ln 3=1.0986) (1) 计算这个过程中气体对外所作的功. (2) 假若气体经绝热过程体积膨胀为原来的3倍,那么气体对外作的功又是多少? 解:(1) 等温过程气体对外作功为 ??=== 0000333ln d d V V V V RT V V RT V p W 2分 =8.31×298×1.0986 J = 2.72×103 J 2分 (2) 绝热过程气体对外作功为 V V V p V p W V V V V d d 000 03003??-== γγ RT V p 1 311131001--=--=--γγγ γ 2分 =2.20×103 J 2分 2.一定量的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从初态A 出发,沿图示直线过程变到另一状态B ,又经过等容、 等压两过程回到状态A . (1) 求A →B ,B →C ,C →A 各过程中系统对外所作的功W ,内能的增量?E 以及所吸收的热量Q . (2) 整个循环过程中系统对外所作的总功以及从外界吸收的总热量(过程吸热的代数和). 解:(1) A →B : ))((211A B A B V V p p W -+==200 J . ΔE 1=ν C V (T B -T A )=3(p B V B -p A V A ) /2=750 J Q =W 1+ΔE 1=950 J . 3分 B → C : W 2 =0 ΔE 2 =ν C V (T C -T B )=3( p C V C -p B V B ) /2 =-600 J . Q 2 =W 2+ΔE 2=-600 J . 2分 C →A : W 3 = p A (V A -V C )=-100 J . 150)(2 3)(3-=-=-=?C C A A C A V V p V p T T C E ν J . Q 3 =W 3+ΔE 3=-250 J 3分 (2) W = W 1 +W 2 +W 3=100 J . Q = Q 1 +Q 2 +Q 3 =100 J 2分 1 2 3 1 2 O V (10-3 m 3) 5 A B C

传热学基础知识

传热学基础知识 本文由淹死的鱼张冰贡献 ppt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传热学基本知识 摘要:本节主要介绍导热,对流换热,辐射换热及稳定传热的基本概念,基本计算方法等内容。 2.1稳定传热的基本概念 2.1.1温度场 温度场:是某一时刻空间中各点温度分布的总称。一般来说,温度场是空间坐标和时间的函数,即 t = f (x, y, z,η ) 式 t ?温;中度 x, y, z ?空坐;间标 η?时。间上式表示物体内部在x,y,z三个方向和在时间上均发生变化的三维非稳态温度场。如果温度场不随时间变化,则上式变为:t = f (x, y, z) 该式所表达的内容是温度场内各点的温度不随时间变化,这样的温度场就是稳态温度场,它只是空间坐标函数。 此外,如果温度场内温度的变化仅与两个或一个坐标有关,则称为二维或一维稳态温度场。随时间变化为非稳态温度场,不随时间变化为稳态温度场。 2.1.2等温面于等温线 等温面:同一时刻在温度场中所有温度相同的点连接构成的面。等温

线:不同的等温面与同一平面相交所得到一簇曲线。同一时刻两个不同等温线不会彼此相交。在任意时刻,标绘出物体中所有等温面(线),即描绘了物体内部温度场。 2.1.3温度梯度 事实证明两个等温线之间的变化以垂直于法线方向上温度的变化率最大,这一温度最大变化率称为温度梯度。用grad t来表示。即: ?t ?t =n ?n→0 ?n ?x 式 n ?法方上单向;中线向的位量?t 示发方温的向数?表沿现向度方倒。?n gradt = n lim gradt = i ?t ?t ?t + j +k ?x ?y ?z 温度梯度在直角坐标系中可表示为: 式 i, j和分是 , y和轴向单向。中 k 别 x z 方的位量温度梯度的负值,称为温度降度。 2.1.4导热定律 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给定界面的导热量,称为热流量,记作q,单位W/m2. 傅立叶定律(导热基本定律): q = ?λgradt 上式表明,热流量是一个向量(热流向量),它与温度梯度位于等温面同一法线上,但是指向温度降低的方向,上式中的负号就表示热流量和温度梯度的方向相反,永远顺着温度降低的方向。适用于连续均匀和各向同性材料的稳态和非稳态导热过程。 2.1.5导热系数 导热系数的定义式:导热系数在数值上等于温度降低 1 / m 时单位时间每单位导热面积的导热量。℃ 2 单位是。导热系数是材料固有的

第七章、统计热力学基础习题和答案

统计热力学基础 一、选择题 1. 下面有关统计热力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统计热力学研究的是大量分子的微观平衡体系 B. 统计热力学研究的是大量分子的宏观平衡体系 C. 统计热力学是热力学的理论基础 D. 统计热力学和热力学是相互独立互不相关的两门学科 B 2.在研究N、V、U有确定值的粒子体系的统计分布时,令∑n i = N,∑n iεi = U, 这是因为所研究的体系是:( ) A. 体系是封闭的,粒子是独立的 B 体系是孤立的,粒子是相依的 C. 体系是孤立的,粒子是独立的 D. 体系是封闭的,粒子是相依的 C 3.假定某种分子的许可能级是0、ε、2ε和3ε,简并度分别为1、1、2、3 四个这样的分子构成的定域体系,其总能量为3ε时,体系的微观状态数为:( ) A. 40 B. 24 C. 20 D. 28 A 4. 使用麦克斯韦-波尔兹曼分布定律,要求粒子数N 很大,这是因为在推出该定律时:( ) . 假定粒子是可别的 B. 应用了斯特林近似公式 C. 忽略了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D. 应用拉氏待定乘因子法 A 5.对于玻尔兹曼分布定律n i =(N/q)·g i·exp( -εi/kT)的说法:(1) n i是第i 能级上的粒子分布数; (2) 随着能级升高,εi 增大,n i总是减少的; (3) 它只适用于可区分的独立粒子体系; (4) 它适用于任何的大量粒子体系其中正确的是:( ) A. (1)(3) B. (3)(4) C. (1)(2) D. (2)(4) C 6.对于分布在某一能级εi上的粒子数n i,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 A. n i与能级的简并度无关 B. εi值越小,n i 值就越大 C. n i称为一种分布 D.任何分布的n i都可以用波尔兹曼分布公式求出 B 7. 15.在已知温度T时,某种粒子的能级εj = 2εi,简并度g i = 2g j,则εj和εi上分布的粒子数之比为:( ) A. 0.5exp(ε j/2kT) B. 2exp(- εj/2kT) C. 0.5exp( -εj/kT) D. 2exp( 2ε j/kT) C 8. I2的振动特征温度Θv= 307K,相邻两振动能级上粒子数之n(v + 1)/n(v) = 1/2的温度是:( ) A. 306 K B. 443 K C. 760 K D. 556 K B 9.下面哪组热力学性质的配分函数表达式与体系中粒子的可别与否无关:( ) A. S、G、F、C v B. U、H、P、C v C. G、F、H、U D. S、U、H、G B 10. 分子运动的振动特征温度Θv 是物质的重要性质之一,下列正确的说法是:( ) A.Θv越高,表示温度越高 B.Θv越高,表示分子振动能越小 C. Θv越高,表示分子处于激发态的百分数越小 D. Θv越高,表示分子处于基态的百分数越小 C 11.下列几种运动中哪些运动对热力学函数G与A贡献是不同的:( ) A. 转动运动 B. 电子运动 C. 振动运动 D. 平动运动 D 12.三维平动子的平动能为εt = 7h2 /(4mV2/3 ),能级的简并度为:( )

《大学物理学》热力学基础练习题

《大学物理学》热力学基础 一、选择题 13-1.如图所示,bca 为理想气体的绝热过程,b 1a 和b 2a 是任意过程,则上述两过程中气体做功与吸收热量的情况是 ( ) (A )b 1a 过程放热、作负功,b 2a 过程放热、作负功; (B )b 1a 过程吸热、作负功,b 2a 过程放热、作负功; (C )b 1a 过程吸热、作正功,b 2a 过程吸热、作负功; (D )b 1a 过程放热、作正功,b 2a 过程吸热、作正功。 【提示:体积压缩,气体作负功;三个过程中a 和b 两点之间的内能变化相同,bca 线是绝热过程,既不吸热也不放热,b 1a 过程作的负功比b 2a 过程作的负功多,由Q W E =+?知b 2a 过程放热,b 1a 过程吸热】 13-2.如图,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由平衡态A 变到平衡态B ,且他们的压强相等,即A B P P =。问在状态A 和状态B 之间,气体无论经过的是什么过程,气体必然 ( ) (A )对外作正功;(B )内能增加; (C )从外界吸热;(D )向外界放热。 【提示:由于A B T T <,必有A B E E <;而功、热量是 过程量,与过程有关】 13-3.两个相同的刚性容器,一个盛有氢气,一个盛氦气(均视为刚性理想气体),开始时它们的压强和温度都相同,现将3 J 的热量传给氦气,使之升高到一定的温度,若氢气也升高到同样的温度,则应向氢气传递热量为 ( ) (A )6J ; (B )3J ; (C )5J ; (D )10J 。 【提示:等体过程不做功,有Q E =?,而2 mol M i E R T M ?= ?,所以需传5J 】 13-4.有人想象了如图所示的四个理想气体的循环过程,则在理论上可以实现的是( ) A () C () B () D ()

传热学知识点资料讲解

常用的相似准则数:①努谢尔特:Nu=aL/λ分子是实际壁面处的温度变化率,分母是原为l的流体层导热机理引起的温度变化率反应实际传热量与导热分子扩散热量传递的比较。Nu大小表明对流换热强度。②雷诺准则Re=WL/V Re大小反映了流体惯性力和粘性力相对大小。Re是判断流态的。③格拉小夫准则Gr=gβ△tL3/V2 Gr的大小表明浮升力和粘性力的的相对大小,Gr表明自然流动状态兑换热的影响。 ④普朗特准则: Pr=V/a Pr表明动量扩散率与热量扩散率的相对大小。 辐射换热时的角系数:①相对性②完整性③可加性 热交换器通常分为三类:间壁式、混合式和回热式,按传热表面的结构形式分为管式和板式间壁式热交换器按两种流体相互间的流动方向热交换器分为分为顺流,逆流,交叉流。 导温系数α也称为热扩散系数或热扩散率,它象征着物体在被加热或冷却是其内部各点温度趋于均匀一致的能力。Α大的物体被加热时,各处温度能较快的趋于一致。传热学考研总结 1傅里叶定律: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截面积所传递的热量,正比例于当地垂直于截面方向上的温度变化率 2集总参数法:忽略物体内部导热热阻的简化分析方法 3临界热通量:又称为临界热流密度,是大容器饱和沸腾中的热流密度的峰值 4效能:表示换热器的实际换热效果与最大可能的换热效果之比 5对流换热是怎样的过程,热量如何传递的? 对流换热:指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宏观运动产生的热量传递与流体内部分子导热引起的热量传递联合作用的结果。对流仅能发生在流体中,而且必然伴随有导热现象。 对流两大类:自然对流(不依靠泵或风机等外力作用,由于流体内部密度差引起的流动)与强制对流(依靠泵或风机等外力作用引起的流体宏观流动)。 影响换热系数因素:流体的物性,换热表面的形状与布置,流速,流动起因(自然、强制),流动状态(层流、湍流),有无相变。 6何谓凝结换热和沸腾换热,影响凝结换热和沸腾换热的因素? 蒸汽与低于饱和温度的壁面接触时,将汽化潜热传递给壁面的过程称为凝结过程。 如果凝结液体能很好的润湿壁面,它就在壁面上铺展成膜,这种凝结形式称为膜状凝结。 如果凝结液体不能很好地润湿壁面,在壁面上形成一个个小液珠,这种凝结方式称为珠状凝结。 液体在固液界面上形成气泡引起热量由固体传递给液体的过程称为沸腾换热。 按沸腾液体是否做整体流动可分为大容器沸腾(池沸腾)和管内沸腾;按液体主体温度是否达到饱和温度可分为饱和沸腾和过冷沸腾。 不凝结气体对凝结换热过程的影响:在靠近液膜表面的蒸气侧,随着蒸气的凝结,蒸气分压力减小而不凝结气体的分压力增大;蒸气在抵达液膜表面进行凝结前,必须以扩散方式穿过聚集在界面附近的不凝结气体层,因此,不凝结气体层的存在增加了传递过程的阻力。 影响凝结换热的因素:不凝结气体、蒸汽流速、管内冷凝、蒸汽过热度、液膜过冷度及温度分布非线性。 影响沸腾换热的因素:不凝结气体(使沸腾换热强化)、过冷度、重力加速度、液位高度、管内沸腾。 7强化凝结换热和沸腾换热的原则? 强化凝结换热的原则:减薄或消除液膜,及时排除冷凝液体。 强化沸腾换热的原则:增加汽化核心,提高壁面过热度。 8试以导热系数为定值,原来处于室温的无限大平壁因其一表面温度突然升高为某一定值而发生非稳态导热过程为例,说明过程中平壁内部温度变化的情况,着重指出几个典型阶段。 首先是平壁中紧挨高温表面部分的温度很快上升,而其余部分则仍保持原来的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温度上升所波及的范围不断扩大,经历了一段时间后,平壁的其他部分的温度也缓慢上升。 主要分为两个阶段:非正规状况阶段和正规状况阶段 9灰体有什么主要特征?灰体的吸收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传热学基础知识

传热学基础知识 余热发电专业理论知识培训教材 传热学基础知识介绍 由于温度的不同而引起的两物体间或一个物体各部分 之间热量传递的过程,称为热交换。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由 三种:导热、对流、热辐射。 一、导热 导热是指直接接触的物体各部分之间的热交换过程。影响导热的因素: 1) 接触壁面面积; 2) 热流密度: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 热流密度与导热系数、壁厚、壁间温差有关。其中 导热系数起决定性作用,它是由材料的种类和工作 温度决定的。 一般金属的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而耐火 材料和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则随温度的升高而升 高。 当锅炉的受热面上敷上一层灰或内壁附上一层水 垢后,它的导热系数会马上下降。因为积灰和水垢 的导热系数分别为钢的1/400和1/80。这一方面降 低了热流密度,另一方面也可能造成局部过热,缩 短管子寿命,引起管子破裂。 二、对流换热 流体流过壁面同壁面间产生的热量交换称为对流换

热。 影响对流换热的因素有: 1) 换热面面积; 2) 对流换热系数; 3) 壁面温度与流体温度之差。 其中,流速对对流换热系数影响最大,流速越高,对 流换热系数越大。但流速也不能过高,因为流体阻力 与流速的平方成正比。 三、热辐射 以电磁波的方式进行的物体之间的热交换称为辐射换 热。 影响辐射换热的因素有: 1) 辐射温度; 2) 辐射常数; 3) 辐射表面积。 以上分别讨论了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基本的换热方式。在实际过程中,这些换热方式往往不是单独出现的。比如,省煤器和凝汽器的换热过程如下: 对流、辐射导热对流省煤器:废气——?管外壁——?管内壁——?水; 对流导热对流凝器器:乏汽——?管外壁——?管内壁——?水。 上述传热过程都是在理想状态下进行的,在锅炉的实际运行中,由于受热面外壁会出现积灰,内壁会出现结垢,氧化,这些都影响了换热效果。所以,日常运行中,一定要进行水的软化处理来防止上述情况的发生,从而保证锅炉安全、经济的运行。

第十三章 热力学基础 习题解答上课讲义

§13.1~13. 2 13.1 如图所示,当气缸中的活塞迅速向外移动从而使气体膨胀时,气体所经历的过程【C 】 (A) 是准静态过程,它能用p ─V 图上的一条曲线表示 (B) 不是准静态过程,但它能用p ─V 图上的一条曲线表示 (C) 不是准静态过程,它不能用p ─V 图上的一条曲线表示 (D) 是准静态过程,但它不能用p ─V 图上的一条曲线表示 分析:从一个平衡态到另一平衡态所经过的每一中间状态均可近似当作平衡态(无限缓慢)的过程叫做准静态过程,此过程在p-V 图上表示一条曲线。题目中活塞迅速移动,变换时间非常短,系统来不及恢复平衡,因此不是准静态过程,自然不能用p -V 图上的一条曲线表示。 13.2 设单原子理想气体由平衡状态A ,经一平衡过程变化到状态B ,如果变化过程不知道,但A 、B 两状态的压强,体积和温度都已知,那么就可以求出:【B 】 (A ) 体膨胀所做的功; (B ) 气体内能的变化; (C ) 气体传递的热量; (D ) 气体的总质量。 分析:功、热量都是过程量,除了与系统的始末状态有关外,还跟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有关;而内能是状态量,只与始末状态有关,且是温度的单值函数。因此在只知道始末两个状态的情况下,只能求出内能的变化。对于答案D 而言,由物态方程RT PV ν=可以计算气体的物质的量,但是由于不知道气体的种类,所以无法计算气体总质量。 13.3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P 1、V 1、T 1,后为P 2、V 2、T 2, 已知V 2>V 1, T 2V 1, T 2。 13.4 在某一过程中,系统对外放出热量1100J ,同时对外所做的功是190J ,则该系统内能的增量是_-1290J _。 分析:由热力学第一定律W E Q +?=,Q =-1100J ,W =190J 。很容易计算内能增量。 13.5 1mol 氧气由初态A(p 1,V 1)沿如图所示的直线路径变到末态B(p 2,V 2),试求上述过程中,气体内能的变化量,对外界所作的功及从外界吸收的热量(设氧气可视为理想气体,且C V ,m =5R/2) 。

热力学基础计算题-答案

《热力学基础》计算题答案全 1.温度为25℃、压强为1 atm 的1 mol 刚性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经等温过程体积膨胀至原来的3倍.(普适气体常量R =8.31 1 --??K mol J 1 ,ln3=1.0986) (1) 计算这个过程中气体对外所作的功. (2) 假若气体经绝热过程体积膨胀为原来的3倍,那么气体对外作的功又是多少? 解:(1) 等温过程气体对外作功为 ? ?== = 333ln d d V V V V RT V V RT V p W 2分 =8.31×298×1.0986 J =2.72×103 J 2分 (2) 绝热过程气体对外作功为 V V V p V p W V V V V d d 0 300 3??-== γ γ RT V p 1 311131001--=--=--γγγγ 2分 =2.20×103 J 2分 2.一定量的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从初态A 出发, 沿图示直线过程变到另一状态B ,又经过等容、等压两过程回到状态A . (1) 求A →B ,B →C ,C →A 各过程中系统对外所作的功W ,内能的增量?E 以及所吸收的热 量Q . (2) 整个循环过程中系统对外所作的总功以及从外界吸收的总热量(过程吸热的代数和). 解:(1) A →B :))((2 11A B A B V V p p W -+==200 J . ΔE 1=ν C V (T B -T A )=3(p B V B -p A V A ) /2=750 J Q =W 1+ΔE 1=950 J . 3分 B → C :W 2 =0 ΔE 2 =ν C V (T C -T B )=3( p C V C -p B V B ) /2 =-600 J . Q 2 =W 2+ΔE 2=-600 J . 2分 C →A :W 3 = p A (V A -V C )=-100 J . 150)(2 3 )(3-=-= -=?C C A A C A V V p V p T T C E ν J . Q 3 =W 3+ΔE 3=-250 J 3分 (2) W = W 1+W 2+W 3=100 J . Q = Q 1+Q 2+Q 3 =100 J 2分 3.0.02 kg 的氦气(视为理想气体),温度由17℃升为27℃.若在升温过程中,(1) 体积保持不变;(2) 压强保持不变;(3) 不与外界交换热量;试分别求出气体内能的改变、吸收的热量、外界对气体所作的功. (普适气体常量R =8.31 1 1 K mol J --?) 解:氦气为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3=i 1 2 3 1 2 O V (10-3 m 3 ) 5 A B C

传热学知识点总结

Φ-=B A c t t R 1211k R h h δλ=++传热学与工程热力学的关系: a 工程热力学研究平衡态下热能的性质、热能与机械能及其他形式能量之间相互转换的规律, 传热学研究过程和非平衡态热量传递规律。 b 热力不考虑热量传递过程的时间,而传热学时间是重要参数。 c 传热学以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为基础。 传热学研究内容 传热学是研究温差引起的热量传递规律的学科,研究热量传递的机理、规律、计算和测试方法。 热传导 a 必须有温差 b 直接接触 c 依靠分子、原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热运动而传递热量,不发生宏观的相对位移 d 没有能量形式的转化 热对流 a 必须有流体的宏观运动,必须有温差; b 对流换热既有对流,也有导热; c 流体与壁面必须直接接触; d 没有热量形式之间的转化。 热辐射: a 不需要物体直接接触,且在真空中辐射能的传递最有效。 b 在辐射换热过程中,不仅有能量的转换,而且伴随有能量形式的转化。 c .只要温度大于零就有.........能量..辐射。... d .物体的...辐射能力与其温度性质..........有关。... 传热热阻与欧姆定律 在一个串联的热量传递的过程中,如果通过各个环节的热流量相同,则各串联环节的的总热阻等于各串联环节热阻之和(I 总=I1+I2,则R 总=R1+R2) 第二章 温度场:描述了各个时刻....物体内所有各点....的温度分布。 稳态温度场::稳态工作条件下的温度场,此时物体中个点的温度不随时间而变 非稳态温度场:工作条件变动的温度场,温度分布随时间而变。 等温面:温度场中同一瞬间相同各点连成的面 等温线:在任何一个二维的截面上等温面表现为 肋效率:肋片的实际散热量ф与假设整个肋表面...处于肋基温度....时的理想散热量ф0 之比 接触热阻 Rc :壁与壁之间真正完全接触,增加了附加的传递阻力 三类边界条件 第一类:规定了边界上的温度值 第二类:规定了边界上的热流密度值 第三类:规定了边界上物体与周围流体间的表面..传热系数....h 及周围..流体的温度..... 。 导热微分方程所依据的基本定理 傅里叶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傅里叶定律及导热微分方程的适用范围 适用于:热流密度不是很高,过程作用时间足够长,过程发生的空间尺度范围足够大 不适用的:a 当导热物体温度接近0k 时b 当过程作用时间极短时c 当过成发生的空间尺度极小,与微观粒子的平均自由程相接近时

1热力学基础练习与答案

第一次 热力学基础练习与答案 班 级 ___________________ 姓 名 ___________________ 班内序号 __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如图所示,一定量理想气体从体积V 1,膨胀到体积V 2分别经历的过程 是:A →B 等压过程,A →C 等温过程;A →D 绝热过程,其中吸热量最 多的过程 [ ] (A) 是A →B. (B) 是A →C. (C) 是A →D. (D) 既是A →B 也是A →C , 两过程吸热一样多。 2. 有两个相同的容器,容积固定不变,一个盛有氨气,另一个盛有氢气(看 成刚性分子的理想气体),它们的压强和温度都相等,现将5J 的热量传给氢 气,使氢气温度升高,如果使氨气也升高同样的温度,则应向氨气传递热量 是: [ ] (A) 6 J. (B) 5 J. (C) 3 J. (D) 2 J. 3.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起始温度为T ,体积为V ,该气体在下面循环过程中经过三个平衡过程:(1) 绝热膨胀到体积为2V ,(2)等体变化使温度恢复为T ,(3) 等温压缩到原来体积V ,则此整个循环过程中 [ ] (A) 气体向外界放热 (B) 气体对外界作正功 (C) 气体内能增加 (D) 气体内能减少 4. 一定量理想气体经历的循环过程用V -T 曲线表示如图.在此循 环过程中,气体从外界吸热的过程是 [ ] (A) A →B . (B) B →C . (C) C →A . (D) B →C 和B →C . 5. 设高温热源的热力学温度是低温热源的热力学温度的n 倍,则理想气体在 一次卡诺循环中,传给低温热源的热量是从高温热源吸取热量的 [ ] (A) n 倍. (B) n -1倍. (C) n 1倍. (D) n n 1 倍. 6.如图,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由平衡状态A 变到平衡状态 B (p A = p B ),则无论经过的是什么过程,系统必然 [ ] (A) 对外作正功. (B) 内能增加. (C) 从外界吸热. (D) 向外界放热. V

《热力学第一定律》练习题1

二、填空题 1. 封闭系统由某一始态出发,经历一循环过程,此过程的_____U ?=;_____H ?=;Q 与W 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Q 与W 的数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状态函数在数学上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系统的宏观性质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凡与系统物质的量成正比的物理量均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在300K 的常压下,2mol 的某固体物质完全升华过程的体积功_________e W =。 5. 某化学反应:A(l) + 0.5B(g) → C(g)在500K 恒容条件下进行,反应进度为1mol 时放热10k J ,若反应在同样温度恒容条件下进行,反应进度为1mol 时放热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已知水在100℃的摩尔蒸发焓40.668ap m H ν?=kJ·mol -1,1mol 水蒸气在100℃、101.325kPa 条件下凝结为液体水,此过程的_______Q =;_____W =;_____U ?=;_____H ?=。 7. 一定量单原子理想气体经历某过程的()20pV ?=k J ,则此过程的_____U ?=;_____H ?=。 8. 一定量理想气体,恒压下体积工随温度的变化率____________e p W T δ? ? = ????。 9. 封闭系统过程的H U ?=?的条件:(1) 对于理想气体单纯pVT 变化过程,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对于有理想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压力恒定为100kPa 下的一定量单原子理想气体,其_____________p H V ???= ? ???kP a 。 11. 体积恒定为2dm 3的一定量双原子理想气体,其_______________V U p ???= ????m 3 。 12. 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反应焓随温度的变化率θ r m d _______d H T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标准摩尔反应焓与温 度无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13. 系统内部及系统与环境之间,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中,称为可逆过程。 14. 在一个体积恒定为2m 3 ,'0W =的绝热反应器中, 发生某化学反应使系统温度升高1200℃,压力增加300kP a ,此过程的_____U ?=;_____H ?=。 15. 在一定温度下,c f m m H H θ θ?=?石墨 ______________;2,()c m H g f m H H θθ ?=?_____________。 16. 在25℃时乙烷C 2H 6(g)的c m c m H U θθ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热学知识点word版

传热学主要知识点 1.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导热(热传导)、对流(热对流)和热辐射。

2.导热的特点。 a 必须有温差; b 物体直接接触; c 依靠分子、原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热运动而传递热量; d 在引力场下单纯的导热一般只发生在密实的固体中。

3.对流(热对流)(Convection)的概念。 流体中(气体或液体)温度不同的各部分之间,由于发生相对的宏观运动而把热量由一处传递到另一处的现象。 4对流换热的特点。 当流体流过一个物体表面时的热量传递过程,它与单纯的对流不同,具有如下特点: a 导热与热对流同时存在的复杂热传递过程 b 必须有直接接触(流体与壁面)和宏观运动;也必须有温差 c 壁面处会形成速度梯度很大的边界层 5.牛顿冷却公式的基本表达式及其中各物理量的定义。 [] W )(∞-=t t hA Φw [] 2m W )( f w t t h A Φq -==

6. 热辐射的特点。 a 任何物体,只要温度高于0 K,就会不停地向周围空间发出热辐射; b 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 伴随能量形式的转变; d 具有强烈的方向性; e 辐射能与温度和波长均有关; f 发射辐射取决于温度的4次方。

7.导热系数, 表面传热系数和传热系数之间的区别。导热系数:表征材料导热能力的大小,是一种物性参数,与材料种类和温度关。 表面传热系数:当流体与壁面温度相差1度时、每单位壁面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所传递的热量。影响h因素:流速、流体物性、壁面形状大小等。传热系数:是表征传热过程强烈程度的标尺,不是物性参数,与过程有关。 常温下部分物质导热系数:银:427;纯铜:398;纯铝:236;普通钢:30-50;水:0.599;空气:0.0259;保温材料:<0.14;水垢:1-3;烟垢:0.1-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