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思维导图 每单元知识结构框架图

高中历史必修二思维导图 每单元知识结构框架图

高中历史必修二思维导图每单元知识结构框架图

高中历史的学习需要有一个知识点框架图来对整体的思路进行梳理,一个好的思维导图对于历史的学习也是非常帮助的。

1 历史必修二思维导图整理

1 高中必修二历史必考知识点市的发展

(1)秦代:法律管理商业。

(2)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相当严格;

汉代:形成若干全国性商业中心。如:长安和五都——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

(3)六朝:出现草市,但也实行行政管理;

(4)唐代:夜市繁盛草市逐渐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

(5)宋代:“市”突破时空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直接监管。夜市、晓市都很兴盛,还有定期庙会集市,宋代:草市配套的饮食服务设施也较完备;

(6) 明清:都市中形成繁华的商业区。

古代中国主要成就

冶炼:①青铜器铸造夏商周-春秋(青铜时代)

数量多、种类齐、工艺精、造型生动

司母戊鼎

②冶炼生铁和钢发明于春秋时期

春秋-块炼钢;杜诗(东汉)发明水排,提高了生产效率

历史必修二知识结构图

第一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一、农业的起源 二、农业生产的不断进步 四、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第二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二、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封建社会)

第三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难移 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二、 三、

第四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二、纺织业 三陶瓷业 四、 1、五、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①②③④(笔记)

第五课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 一、商业的发展(各时期及不同发展概况) 1、原始社会时期 2、商朝 3、周朝 4、春秋战国时期 5、隋唐 6、宋代 7、元代 8、明清 二、城市的发展 汉: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的兴起: 唐宋:沿海港口城市的兴起: 明清工商业城市的兴起: 原因:①②③(笔记) 三、重农抑商政策 1、含义 2、原因:①②③④⑤(笔记) 3、演变历程(书本):战国前---战国到秦汉---中唐以来(唐宋)---明清 4、评价:封建社会前期(积极)、封建社会末期(消极)

第六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一、近代前夜的发展 (一)、农耕经济的高度发展 1、表现:农业①②③④ 手工业: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并占据了主导地位 商业:①②③④ 2、作用:耕地面积扩大和人口增长;GDP在世 界总值中占比重年增长率远高于欧洲;50 万人口城市多;是当时世界经贸中心之一; 会经济全面高涨、综合国力强盛。 (二)、资本主义萌芽 1、含义(书本) 2、出现时间、地点、部门 3、本质特征及表现 4、发展情况:发展缓慢 二、近代前夜的迟滞 (一)、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原因①②③④ (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 1、含义 2、原因:①②③ 3、影响:积极、消极 (三)、近代前夜的危机:政治、经济、对外关系、思想文化、综述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框架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知识结构 1、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什么? 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

上的体现。 2、早期政治制度特点: ①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血缘)色彩(主要);②有很强的专制性;③具备继承性和发展性;④神权与王权相结合;⑤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背景:明清时,中国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地主阶级更加腐朽,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目的:稳定和巩固封建统治,加强皇权 原因: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布政司、都指挥司、按察使司)分管地方行政、军政、 监察,隶属中央部门,地方权集中央, 废宰相制宰相职权扩大,妨碍皇权高度集中。明丞相胡惟庸骄横跋扈,擅权专恣。 同时也鉴于元宰相权力太大,导致社会动荡 时间:1380年明太祖废中书省、丞相制,权分六部 评价:君主专制加强,防止了宰相专权,但更易导致决策失误和暴政, 当君主无能或不理朝政时,更易导致权臣或太监乱政 原因:宰相制度废除,皇帝政务繁多,无力应付 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创内阁:过程成祖:阁臣获得参决机务的权力,内阁制度正式确立 宣宗:阁臣又获得票拟权 后来:内阁地位日益提高。首辅权压众臣 性质: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评价: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 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的升降和职权的大小,完全取决于皇 帝的旨意。因此,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阁权不同于相权, 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原因:皇权受到议政王大臣会议很大的限制 康熙帝:设南书房影响:与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并立,最终集权于皇帝 特点:简(机构人员)、速(办事效率)、密 职责:商议军国大事,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雍正帝:设军机处:人员组成:皇帝亲信的满汉官员 性质:由最初的暂设的军事机构,逐步发展辅助皇帝处理 政务的中枢机构 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也加 强了中央集权 利: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统一和社会安定,封建经济发展,民族融合政治上:专制独裁易导致决策失误和暴政,权臣乱政;助长因循守旧之风,官僚主义盛 行,人浮于事,腐败成风;地方没有一定的自主权,不能有效的治 理;人民受到沉重的政治压迫 影响:弊:经济上:使之发展缓慢,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思想文化上: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不利于民主科学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总之,极大地妨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从此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从而埋下日后被动挨打的祸根 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何主要特点? ①专制中央集权制历经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从未中断,源流分明,沿革清晰;②以君权为中心,权力高度集中;③人治高于法治;④统治机构设置完备,统治网络严密周全;⑤宗法关系的残余影响深远;⑥儒家思想是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测试题

必修二综合测试 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图3是南宋李嵩绘制的《市担婴戏图》,作品以细腻的笔法描绘了一副生动的场景:货郎挑着货担走村串巷,货担上商品琳琅满目,货郎正在招揽生意,一位哺乳的妇女在一群孩童的簇拥下涌向货担。从这幅图景中可以得出的认识是 图3《市担婴戏图》 ①宋代商业环境较为宽松②民俗开始成为绘画题材 ③货郎群体深受百姓喜爱④体现理学的家庭人伦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愿望。王驾《社日诗》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 A.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 B.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 C.节日习俗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 D.节日习俗促进了诗歌的发展 3.《明律集解附例》载:“凡民间织造违禁龙凤文纻丝纱罗货卖者,杖一百,段匹入官。机户及挑花、挽花工匠同罪。”这样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抑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B.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C.宣扬封建王朝法律权威 D.规范丝织行业秩序

4.一个历史小组在讨论对于李鸿章的评价时,发生了分歧: 甲:没有李鸿章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 乙:李鸿章不但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而且是一个大卖国贼 丙: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改变了传统的“夷夏”观,开明的士大夫和官僚们认识到中国再不是“天朝之国”,而是世界各国的一员,并且是远不 如西方各国富强的一员 丁: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促进西方科学技术和其他社会事物的逐步传入,在通商口岸、沿海地区,社会风气也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以上几位同学的评价可能运用的历史史观的顺序是 A.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 B.近代化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 C.全球史观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 D.社会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 5.有人说:“中国如无一九三五年之币制改革,决不能有一九三七年之抗战。” 以下与法币政策制定的背景相关的是 ①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②实行通货膨胀政策的需要 ③日本侵略中国的威胁④实行金融银本位制的需要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6.清同光年间人欧阳昱在《见闻琐录》中记述:“当茶出时,众夷来买,商定而后答价,丝毫不能增,倘居奇不卖,欲昂其值以俟,则逾七日减十之一,再逾七日减十之二,又逾七日减十之三;俟愈久,价愈减……”这主要表明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结构图75586

精品文档考试教学资料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夏朝:“家天下”制度的形成 商朝:实行宗法制、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诸侯的权利:1、在封疆内可对卿大夫再分封 2、职位世袭 3、设置官员 4、建立武装 (1)分封制 5、正派赋役 早期政治制度诸侯的义务:1、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2、镇守疆土 3、随从作战 4、缴纳贡赋 5、召见述职 (夏商周时期) (宗法制和分封制关系:互为表里) 西周政治制度 ①含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宗法制②特点:a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持政治等级 b最大的特点:嫡长子继承 制 c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且有双重关系 (嫡长子与其他之后再血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是君臣关系) ③影响: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 稳定和团结。 御史大夫 建立:秦朝:皇帝制→中央官制丞相→郡(守)→县(令)→乡(里) 太尉 古郡国、郡县并存(封国是朝廷的依靠力量,但有时与朝廷对抗)代①汉朝 推恩令(是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中②唐朝:节度使制和藩镇(削弱中央集权) 国(1)中央集权军事:兵权收归中央;各地调派精兵,充当中央禁军 ③宋朝行政: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置通判负责监督 财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管理 ④元朝: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的 政①汉朝:内外朝制度(加强军权) 治②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书(拟)门下(审)尚书(执) 制演进与强化(2)君主专制③宋朝:分割相权:军事、行政、财政→(加强军权) 度中央集权制度(汉至清)④元朝:中书省(削弱军权) (秦朝至清朝) 汉:察举制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 (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3)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问世。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战国时,牛耕初步推广。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第二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 ●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术、制瓷业、丝织业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2.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3.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 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5.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7.明清时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机构复杂精密。 (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1、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 (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 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商帮: (4)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著名商业中心 (5)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6)宋代开封、临安;益州发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7)元的大都、杭州。世界第一大港泉州 (8)明清:出现商帮。如,徽商、晋商(两者相同之处:都从经营盐业起家;商业活动都涉及金融领域(徽商经营典当业,晋商兴办票号);活动范围都涉及国外,都积累起巨额财富) (第四课)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极其影响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知识结构】 本专题主要讲述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可分为两大阶段:夏商周时期的早期政治制度(课本第1课);秦朝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演进和强化(课本第2、3、4课)。 中央集权制度构成有三个部分:皇帝制度、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该制度下包含二大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概括掌握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历程。在掌握上述史实的基础上概括和理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两大趋势(特点):相权日益分散削弱,君权日益加强;地方权力日益分散削弱,中央权力日益加强。 夏朝:“家天下”制度的形成 商朝:实行宗法制、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①背景: 早期政治制度②内容: (夏商周时期) (1)分封制③主要封国 ④诸侯的权利和义务概括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西周政治制度⑤影响: ①含义: (2)宗法制②特点: ③影响: (1)前提:秦的统一。(要求:掌握秦统一的过程和意义) ①皇帝制:特点、地位 确立 (2)确立②三公九卿制和“朝议”制度:三公名称及职权、评价 (秦) ③郡县制:由来、内容、意义。 (3)比较西周分封制和秦朝郡县制 古 代①汉朝:频繁换相、中外朝制度 中②唐朝:三省六部制、政事堂设立; 国(1)中央行政③宋朝: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 的制度变化④元朝:中书省、宣政院 政⑤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治⑥清朝:设置军机处 制演进与强化①秦朝:郡县制 度中央集权制度(汉至清)②汉朝:汉初,郡国并行,东汉末,州、郡、县 (秦朝至清朝) (2)地方行政③唐朝:道、州、县 制度变化④宋朝:路、州、县 ⑤元朝:行省(行省制度)、路、府、州、县 ⑥明清:沿用行省设置。 (3)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特点(发展趋势) ①秦:中央:御史大夫;地方:监御史; ②两汉:中央:御史大夫;地方:设刺史 (1)监察体制完善③唐:御史台 ④宋:提点刑狱司 制度保障⑤元明:元朝设有御史台,明朝改为都察院 ①世官制:含义 (2)选官制度变化②察举制:含义、发展、特征 ③科举制:含义、创立、评价。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高中历史必修二时间表总结

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短暂春天:1912-1919年民国时期 较快发展:1927-1936年 沉重打击:1937-1945年国民党 陷入绝境:1945-1949年 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19世纪六七十年代 洋务派创办工业: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发昌机器厂:1866年 继昌隆缫丝厂:1872年 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甲午战争以后 大生纱厂:1899年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现代史分期 巩固政权,恢复经济:1949-1952年 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过渡 1949-1956年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1953-1956年 探索十年(社会主义曲折发展十年):1956-1966 文革十年:1966-1976年 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今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49-1956年 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 一五计划:1953-1957年 三大改造:1953-1956年 中共八大:1956年 “大跃进”:1958年 八字方针:1960年 三年灾害:1959-1961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 实行包产到户:1978年 推广“包产到户”、“包干到户”:1980年 十二届三中全会:1984年 对广东、福建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1979年 设立经济特区:1980年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 开辟经济开放区:1985年 开放上海浦东:1990年 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20世纪90年代初 南方谈话: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992年 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使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具体化,国有企业试点1993年中共十五大: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问题作出指导1997年 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中山装、苏式服装:新中国成立后-20世纪60年代中期 军装、“干部服”: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 发生变化:改革开放以后 西餐传入,中西餐并行: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 西式住房大量出现:鸦片战争后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结构图

讲学稿()世界史知识结构与框架(必修二部分) 年级:高三学科: 历史主备人:杨臣时间:2016年10月25日 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背景:①农业文明的特点:自给自足,相对隔绝 ②西欧资本主义的经济芽 A经济根源: B社会根源: ①背景 C商业危机: 一、世界市场 D思想、宗教根源: 拓展(开始 E客观条件: 形成)(1)新航路的开辟②过程:迪亚士、哥伦布等开辟的新航路 (雏形出现) A引起了“商业革命” B引起了“价格革命” 2、途径③影响 C推动殖民扩张 D冲击了西欧的思想文化领域。 E使各地区各民族的联系日益紧密 走(2)早期的殖民扩张:①殖民扩张概况:英荷、商业资本、欺诈,抢掠向②殖民扩张的影响:对殖民地,对西欧、对世界世(1)政治前提:资产阶级革命以后,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界 1、工业革命(2)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资本、资源、海外市场) 的发生背景(3)圈地运动(国内市场、劳动力) 资(4)手工工场发展和政府对科技的支持和奖励 本①开始:18世纪60年代 主二、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英国工业革命②纺织→动力→交通运输 义(工业革命) 2、工业革命的进程③重大成就 市(2)工业革命的扩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 场(1)大幅度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蒸汽时代 (2)改变了经济结构 3、工业革命(3)改变了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 的影响(4)改变了社会关系 (5)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6)推动列强的对外扩张,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1)政治前提: 1、背景(2)经济基础:市场、资本等 (3)技术条件:自然科学的突破性进展(如电磁感应现象)。 (1)发源地和“中心”:美国和德国 2、概况(2)开始标志:1866年德国西门子发明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 三、世界市场的形成(3)主要成就: (第二次工业革命)3、特点: (1)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电力时代” (2)经济结构变化:, 4、影响(3)促进社会关系变化 (4)促进了全球性文化交流的扩大 (5)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精华汇总)

2017年高考历史必修二考点狂背 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考点57农业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①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石器助耕; ②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技术,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要耕作方式。 (2)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①春秋时期出现贵族个体占有土地的现象,私田大量开垦; ②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承认了土地的私有,加速了土地国有向私有的转变; ③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3)小农经济的含义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为基本单位,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4)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①经济形态上: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 ②耕作方式上:铁犁牛耕为,实行精耕细作。 ③土地制度上: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 ④经营方式上:小农个体经营为主。 ★考点58手工业 (1)官营手工业 官营手工业的特点:官府垄断生产;工艺技术水平高;生产规模大;产品仅供贵族和官府使用;产品主要是武器等军需品和奢侈品。 (2)纺织、冶金、制瓷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 略(见课本) (3)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①建立在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 ②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③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 ④生产技术不断进步; ⑤生产规模扩大,在明清出现手工工场; ⑥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分布呈相应的变化; ⑦长期领先于世界。 ★考点59商业 (1)"市"的形成发展 市的发展特点由有时间和区域的限制到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注意汉至唐前期、唐后期、北宋。 (2)主要商业城市与著名的商帮 ①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 ②唐代:长安、洛阳、扬州、益州(成都)、广州 ③宋代:开封、杭州 ④元代:大都(北京)、杭州、泉州 ⑤明清时期:晋商和徽商 (3)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①建立在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存在;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时间轴

商 西周 春秋 战国 西汉 魏晋 东汉 南北朝 唐 南宋 北宋 清 元 明 原始社会末 1840 原始农业出现 刀耕火种 宋朝不抑兼并 重 农 抑 商 有 所 放 松 重心南移完成 王一景牛治一理人 黄 河 经 济翻重 心车 开 始 南 移 曲辕犁犁评筒车 石器锄耕 土地国有制(贵族) 集体耕作 西周·井田制 重 农 抑 商 开 始 土 地 私 有 制 确 立 商 鞅 变 法 都 江 堰 重 农 抑 商 加 强 牛 耕 推 广 早期:耦 犁 中期:犁 壁 晚 期:二 牛 抬 杠 北魏均田制 土均南地田方兼制超并崩过严溃北重 方 (中唐) 重 农 抑 商 加 强 铁犁牛耕出现、自耕农 小农经济出现、男耕女织 农作物种类增多、农产品和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青铜器出现 官营手工业 工商食官 木 炭 冶 炼 铁 钢 私 营 手 工 业 出 现 家 庭 手 工 业 出 现 炒钢法 青瓷、水排 丝国、汉代开始用煤冶铁 灌钢法、白瓷 邢窑白瓷、越窑青瓷 普遍用煤冶铁、瓷都 缂丝技术 棉纺织业出现 开始焦炭炼铁 黄道婆 彩瓷:青花瓷、釉里红 资本主义萌芽 五彩、斗彩、松江(棉布) 粉彩、珐琅彩 西 周 ————明 中 期, 官 营 手 工 业 占 社 会 主 导 地 位 明中期后,私营手 工业占主导地位 私商出现 工商食官 (秦—唐以前)重 农 抑 商,商 业 发 展 缓 慢 唐朝繁荣: 邸店、飞钱、柜坊 周——唐,实行坊市制,政府直接管理市场,集市有空间(坊市分开)和时间限制(日中为市) 宋朝出现纸币、打破坊市制,政府不再直接管理集市,出现了夜市、草市、晓市。(瓦子、勾栏)。元朝商业繁荣,宋元对外贸易发达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繁荣: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农产品和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出现区域性商人群体——商帮(会馆),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但实行海 禁、闭关锁国,阻碍了发展。 1765—1850 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机器工厂代替手工工场,轻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结构图总结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夏朝:“家天下”制度的形成 商朝:实行宗法制、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诸侯的权利:1、在封疆内可对卿大夫再分封 2、职位世袭 3、设置官员 4、建立武装 (1)分封制 5、正派赋役 早期政治制度诸侯的义务:1、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2、镇守疆土 3、随从作战 4、缴纳贡赋 5、召见述职 (夏商周时期) (宗法制和分封制关系:互为表里) 西周政治制度 ①含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宗法制②特点:a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持政治等级 b最大的特点:嫡长子继承 制 c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且有双重关系 (嫡长子与其他之后再血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是君臣关系) ③影响: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 稳定和团结。 御史大夫 建立:秦朝:皇帝制→中央官制丞相→郡(守)→县(令)→乡(里) 太尉 古郡国、郡县并存(封国是朝廷的依靠力量,但有时与朝廷对抗)代①汉朝 推恩令(是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中②唐朝:节度使制和藩镇(削弱中央集权) 国(1)中央集权军事:兵权收归中央;各地调派精兵,充当中央禁军 ③宋朝行政: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置通判负责监督 财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管理 ④元朝: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的 政①汉朝:内外朝制度(加强军权) 治②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书(拟)门下(审)尚书(执) 制演进与强化(2)君主专制③宋朝:分割相权:军事、行政、财政→(加强军权) 度中央集权制度(汉至清)④元朝:中书省(削弱军权) (秦朝至清朝) 汉:察举制 (3)选官用官制度魏晋:九品中正制 隋—清:科举制 明: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 顶峰:明清:君主专制清:议政大臣会议→南书房→军机处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整理【表格版】

古代中国经济 农业手工业商业土地、经济政策 商周出现了青铜农具 (珍贵) 木石农具(重要工 具、粗苯) 青铜铸造繁荣 出现铁器 (商)原始瓷器 (商)有织机 (西周)斜纹提花 织物 (商)善于经商 (“商人”由来) 官府控制 井田制(土地国有 制) 集体劳作 劳动产品归奴隶主 所有 春秋战国铁器牛耕的使用、 推广 垄作法 (战国)都江堰 官营手工业继续发 展 民间手工业发展 商业繁荣 官府控制商业局面 被打破 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出现许多商品市场 和大商人 (秦·商鞅)法律 封建土地所有制 井田制遭到破坏 (秦··商鞅)提出重 农抑商 两汉(西汉·赵过)推广 耦犁(二牛一人) 犁壁、耧车 (汉后)铁力牛耕 称为我国传统农业 主要耕作方式 (西汉·赵过)代田 (西汉武帝后)煮 盐、冶铁、铸钱收 归官办 (两汉)高炉炼铁、 炒钢 (东汉·杜诗)水利 鼓风冶铁工具水排 (秦汉)重农抑商 商业发展比较艰难 (西汉初年·汉武 帝)加重征税 抑制富商大贾势力

法 (汉)曹渠、白渠、龙首渠 (两汉)一年一熟(东汉)成熟的青瓷 (西汉)长安织室规模大 三国(曹魏)翻车(灌溉) 南北朝(北方旱地)耕耙 耱技术 (南方水田)耕耙 技术 民间手工业受摧残 (北朝)成熟的白 瓷 (南北朝)灌钢法 隋唐(江东地区)曲辕 犁(调节犁耕深浅) (唐)筒车 大运河 丝织技术高、吸收 波斯织法、图案风 格 (唐)南青背白两 大制瓷系统 (唐)秘瓷 中国瓷器大量输往 海外 民间手工业恢复发 展 (前)初步发展、 受限制 (时)都市商业发 展、柜坊、飞钱、 邸店 农村集市贸易”草 市“(最早出现于六 朝时代) 长安东、西二市 广州成为重要外贸 港口、设市舶司 (北魏~唐朝前期) 均田制

2018年人教版高考历史必修二知识结构图

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背景:①农业文明的特点:自给自足,相对隔绝 ②西欧资本主义的经济芽 A经济根源: B社会根源: ①背景 C商业危机: 一、世界市场 D思想、宗教根源: 拓展(开始 E客观条件: 形成)(1)新航路的开辟②过程:迪亚士、哥伦布等开辟的新航路 (雏形出现) A引起了“商业革命” B引起了“价格革命” 2、途径③影响 C推动殖民扩张 D冲击了西欧的思想文化领域。 E使各地区各民族的联系日益紧密 走(2)早期的殖民扩张:①殖民扩张概况:英荷、商业资本、欺诈,抢掠 向②殖民扩张的影响:对殖民地,对西欧、对世界 世(1)政治前提:资产阶级革命以后,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 界 1、工业革命(2)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资本、资源、海外市场)的发生背景(3)圈地运动(国内市场、劳动力) 资(4)手工工场发展和政府对科技的支持和奖励 本①开始:18世纪60年代主二、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英国工业革命②纺织→动力→交通运输义(工业革命) 2、工业革命的进程③重大成就 市(2)工业革命的扩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场(1)大幅度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蒸汽时代 (2)改变了经济结构 3、工业革命(3)改变了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 的影响(4)改变了社会关系 (5)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6)推动列强的对外扩张,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1)政治前提: 1、背景(2)经济基础:市场、资本等 (3)技术条件:自然科学的突破性进展(如电磁感应现象)。 (1)发源地和“中心”:美国和德国 2、概况(2)开始标志:1866年德国西门子发明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 三、世界市场的形成(3)主要成就: (第二次工业革命)3、特点: (1)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电力时代” (2)经济结构变化:,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全) 人民版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1、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1)演变过程:经历了从_______到________的演变过程。前者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后者从________时期开始,长期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演变原因——生产工具、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 传说中神农氏创制_____教导民众耕作;________时期农业发达地区开始采用铁农具和牛耕技术;___代铁制农具数量大大超过前代,出现曲柄锄和大镰和___犁、_______犁等先进的耕作方式;唐代江东(长江中下游)出现曲辕犁。综观中国古代农具和生产技术的演变,多为量的增加,质的突破不多,长期以来农业耕作技术没有________的进步。 2、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 (1)过程:夏商西周时期,实行土地国有制;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私田大量出现。战国时期_____变法废除井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打破了土地国有制度。此后,私有土地一直呈上升趋势,土地私有制成为传统社会中主要的土地制度。 (2)特点: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是两个最基本的阶级。①地主占有大量土地,通过_____的方式剥削农民。农民在土地上艰辛劳动,只能获得耕作收获的很少一部分。②土地_________,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普遍的现象。 (3)影响:①___________导致耕者无其田,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并且往往激起民众暴动。②“_____”的理念和要求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经济意识中十分重要的内容。 3、以____________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1、春秋战国以前,手工业由官府经营,即所谓“工商食官”。春秋战国以后,“工商食官”制度瓦解,形成_____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等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的格局。______手工业由官府直接经营,长期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统治地位。私营手工业由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一种____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很少进入市场。________和_________紧密结合的自然经济,是古代中国社会经济的根本特征。 2、以西汉“工官”制度为例说明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的利弊。 利:利用国家权力,征调最优秀的工匠,控制最上等的原料,产品大多十分精美。 弊:①产品主要供____专用和____私用,使得水准较高的手工业技术局限于为______服务,技术发明和革 新不能服务于社会;②实行_____制度,_____没有人身自由,劳动积极性受到严重束缚;③行业间相互_____,新技术难以推广,技术工艺的传承是封闭性的,往往导致失传。 3、在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已经萌芽。纺织原料 最初用的是___和___。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有出土文物表明,约在四五千年已出现了丝织物的生产。秦汉以后,中国丝织生产进入兴盛时期。汉代丝织品经过_______远销到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中国因此被称为“_____”。唐代中期以后,随着城市和________的发展,私营纺织作坊兴起。___代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区。___代在一些纺织业发达的地区还出现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 4、(1)冶铜技术:_______时期是我国青铜器铸造 业高度发展的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_____时掌握了青铜防锈蚀的技术。(2)冶铁炼钢技术:_____晚期出现人工冶炼铁器。战国中期炼钢和淬火工艺已经有所发展。________时推行铁业官营制度。汉代冶铁开始使用_____做燃料,供风形式经历了自然通风到_______鼓风然后又发展到_______鼓风的进步。东汉初,南阳太守_____创造出以水力为动力的鼓风装置,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 5、早期的瓷器又称原始青瓷,是一种____。从____ 中期到____晚期,是陶发展到瓷的过渡阶段。东汉末期墓葬中,出土了____瓷器。___代制瓷业已经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除越窑的青瓷享有盛名外,____窑的白瓷制作精美。江西______和四川大邑的白瓷也十分著名。 唐代晚期,长沙_____窑首创釉下彩绘,并且把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清代____年间出现了粉彩瓷器工艺并在_____年间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1、中国古代的商品生产和转运贸易:汉代商运活 跃。唐代商旅往来频繁。宋元时期,_____商运发展迅速,中国商品远销到东亚、南亚、西亚以及东欧和北非等地区。明代,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会馆的出现,与按地域结成的_____有关。其中,___商和___商的势力最为强大。 2、古代中国“市”的发展:(1)___代规定商品买 卖必须明码标价。(2)___代的市作为集中贸易地,有专门的管理机构。(3)_____时期出现了民间集市“草市”,政府设立“草市尉”等官职施行经济管理。(4)___代草市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商业中心,还出现了___市。(5)___代的“市”不再有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不再封闭在政府规定的墙垣之内,而是分散于宅屋之间;原本不许设立市的城郊和乡村也出现了“市”;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视;草市、夜市更加繁荣,草市内还有完备的饮食设施。 3、_____时期,有的城市已经表现出商业集中的趋 1

2020年人教版高考历史必修二知识结构图

2020年人教版高考历史必修二知识结构图 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背景:①农业文明的特点:自给自足,相对隔绝 ②西欧资本主义的经济芽 A经济根源: B社会根源: ①背景 C商业危机: 一、世界市场 D思想、宗教根源: 拓展(开始 E客观条件: 形成)(1)新航路的开辟②过程:迪亚士、哥伦布等开辟的新航路 (雏形出现) A引起了“商业革命” B引起了“价格革命” 2、途径③影响 C推动殖民扩张 D冲击了西欧的思想文化领域。 E使各地区各民族的联系日益紧密 走(2)早期的殖民扩张:①殖民扩张概况:英荷、商业资本、欺诈,抢掠 向②殖民扩张的影响:对殖民地,对西欧、对世界 世(1)政治前提:资产阶级革命以后,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 界 1、工业革命(2)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资本、资源、海外市场) 的发生背景(3)圈地运动(国内市场、劳动力) 资(4)手工工场发展和政府对科技的支持和奖励 本①开始:18世纪60年代 主二、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英国工业革命②纺织→动力→交通运输 义(工业革命) 2、工业革命的进程③重大成就 市(2)工业革命的扩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 场(1)大幅度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蒸汽时代 (2)改变了经济结构 3、工业革命(3)改变了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 的影响(4)改变了社会关系 (5)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6)推动列强的对外扩张,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1)政治前提: 1、背景(2)经济基础:市场、资本等 (3)技术条件:自然科学的突破性进展(如电磁感应现象)。 (1)发源地和“中心”:美国和德国 2、概况(2)开始标志:1866年德国西门子发明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 三、世界市场的形成(3)主要成就: (第二次工业革命)3、特点: (1)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电力时代” (2)经济结构变化:, 4、影响(3)促进社会关系变化 (4)促进了全球性文化交流的扩大 (5)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二、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1929—1933年经济危机:①暴发原因②危机特点 ①危机暴发前,“加速” 1、背景(2)胡佛政府自由放任政策②危机暴发后,“加剧” ③教训 (3)经济危机的影响:资本主义制度面临危机 ①1933年3月—1935年初,应急措施,结束混乱 (1)阶段 ②1935年—1939年,具有改革意义的政策调整。 一、罗斯福新政①整顿银行业:原因、目的、作用 ②恢复工农业生产:目的、措施、作用 2、概况(2)内容③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目的、作用 ④保护劳工权利:作用 ⑤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作用 (3)特点:政府全面干预经济 (1)对美国的影响:恢复经济、缓和矛盾、遏制法西斯 3、影响 (2)对世界的影响:开创新模式 当 代背景:新政实践、战后重建、凯恩斯主义 资后果:战后——70年代初:“黄金时期” 本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70年代初,经济“滞

必修一历史知识框架结构图

必修一历史知识框架结构图 很多人都在疑问,我的明明很用功的背诵,但是答题时不会运用,作答时“天马行空”,想到哪写到哪,最终导致分数不高。下面由小编为你提供的必修一历史知识框架结构图,希望大家喜欢。 必修一历史知识框架结构图欣赏 必修一历史知识框架结构图1 必修一历史知识框架结构图2 必修一历史知识框架结构图3 必修一历史知识框架结构图4 必修一历史知识框架结构图5 必修一历史知识点一 一、古代国内商业的发展 “商人”:商朝人善于经商,所以后人把善于经商的人称为商人 隋唐—柜坊(中国最早银行的雏形)和飞钱(汇票)相继问世 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益州)原因: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宋朝时,城市中 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 元代:大都成为国家性的城市明清:商帮的出现(徽商和晋商) 二、对外贸易唐朝:对外贸易重要港口—广州;外贸易机构—市舶使 两宋:海上丝绸之路异常繁荣,海外贸易税成为南宋政府的重要财源 元朝: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泉州(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 特点:朝贡贸易(目的是为了宣扬国威,而不是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衰落:明清的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打击,仅允许广州十三行与外国通商

必修一历史知识点二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氏族公社所有) :井田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演奴隶社会(夏商西周) 变封建社会(秦汉—明清):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 封建社会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土地兼并(根本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 二、重农抑商 1、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2、目的:维护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3、积极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政权消极后果:强化自然经济,阻碍业发展,阻碍萌芽的发展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 “闭关锁国”的影响:清朝长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不仅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 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中国逐渐落 后于世界潮流但在某种程度上保护了国家的安全 1. 2. 3. 4. 5.

历史(必修二)事件时间检索表

历史(必修二)事件时间检索表 中国社会经济发展 距今七八千年原始农业(刀耕火种,南稻北粟) 夏、商、西周手工业官府垄断,一切土地属于国家,井田制 商周:木制耒耜、石锄、石犁,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灭虫制害,青铜制造进入繁荣时期,原始瓷器,鼓励商业,生活从迁徙走向定居、 奠定中国古代农业社会基础 商:织机 西周:井田制,斜纹提花织物 传统农业(精耕细作) 春秋战国铁犁牛耕(汉朝后成为我国传统农业主要耕作方式),垄作法,官府控制商业局面打破, 春秋末期:开始用牛耕地,已能制钢剑 战国时期:封建土地所有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春秋 战国与秦汉)民营手工业发展,都江堰 秦 汉漕渠,白渠,龙首渠,(赵过)代田法,高炉炼铁炒钢技术 西汉(赵过)推广耦犁,(播种)耧车 东汉耦犁推广到珠江流域,(杜诗)水利鼓风冶铁工具,青瓷 魏晋南北朝北方耕粑耱技术,南方水田耕粑技术,(曹魏)翻车,民营手工业遭受摧残北魏:均田制,到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 南北朝:灌钢法,白瓷(北朝) 隋唐(完善)曲辕犁(犁评),民营手工业恢复发展,南清北白,柜坊飞钱问世唐:筒车,广州——重要外贸港口,设市舶使 宋宋以后我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高转筒车,瓷窑遍布全国、五大名窑,出现交子,坊市界限打破 元(黄道婆)棉纺织技术,泉州——重要外贸港口 明清风力水车,青花瓷,彩瓷,珐琅彩,徽商晋商,工商业空前兴盛 明朝:丝织业进入鼎盛时期(苏杭), 明中后期: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花楼机,江南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清朝:海禁,闭关锁国,广州“十三行”(朝贡贸易)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忧外患、洋务派(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维护清朝统治 19世纪6、70 民族资本主义诞生: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 19世纪60 (自强)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 年代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 福州船政局——左宗棠 天津机器制造局——崇厚 19世纪70 (求富)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李鸿章 年代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张之洞 中期,筹划海防:北洋,南洋,福建;创办京师同文馆等新式学堂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体系25256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知识结构】 本专题主要讲述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可分为两大阶段:夏商周时期的早期政治制度(课本第1课);秦朝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演进和强化(课本第2、3、4课)。 中央集权制度构成有三个部分:皇帝制度、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该制度下包含二大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概括掌握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历程。在掌握上述史实的基础上概括和理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两大趋势(特点):相权日益分散削弱,君权日益加强;地方权力日益分散削弱,中央权力日益加强。 夏朝:“家天下”制度的形成 商朝:实行宗法制、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①背景: 早期政治制度②内容: (夏商周时期) (1)分封制③主要封国 ④诸侯的权利和义务 西周政治制度⑤影响: ①含义: (2)宗法制②特点: ③影响: (1)前提:秦的统一。(要求:掌握秦统一的过程和意义) ①皇帝制:特点、地位 确立 (2)确立②三公九卿制和“朝议”制度:三公名称及职权、评价 (秦) ③郡县制:由来、内容、意义。 (3)比较西周分封制和秦朝郡县制 古 代①汉朝:频繁换相、中外朝制度 中②唐朝:三省六部制、政事堂设立; 国(1)中央行政③宋朝: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 的制度变化④元朝:中书省、宣政院 政⑤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治⑥清朝:设置军机处 制演进与强化①秦朝:郡县制 度中央集权制度(汉至清)②汉朝:汉初,郡国并行,东汉末,州、郡、县 (秦朝至清朝) (2)地方行政③唐朝:道、州、县 制度变化④宋朝:路、州、县 ⑤元朝:行省(行省制度)、路、府、州、县 ⑥明清:沿用行省设置。 (3)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特点(发展趋势) ①秦:中央:御史大夫;地方:监御史; ②两汉:中央:御史大夫;地方:设刺史 (1)监察体制完善③唐:御史台 ④宋:提点刑狱司 制度保障⑤元明:元朝设有御史台,明朝改为都察院 ①世官制:含义 (2)选官制度变化②察举制:含义、发展、特征 ③科举制:含义、创立、评价。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高中历史必修二、期末考试题(带答案)

必修二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本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表格内。) 1、“砍伐林木,清除地上的杂草,焚烧作为肥料,然后就挖坑下种”。这种耕作方式应该是() A、“以牛田” B、“刀耕火种” C、灌溉农业 D 、精工细作 2、某古代水利工程“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 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千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 ) A、都江堰 B、郑国渠 C 、灵渠 D 、芍陂 3、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 A、灌溉 B、制瓷 C、耕种 D、冶铁 4、下列我国古代衣着织物的三种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 A、丝棉麻 B、麻棉丝 C、麻丝棉 D、丝麻棉 5、商品买卖重在诚信,下列朝代最早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的是()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 、宋代 6、中国古代历朝大都强调“重本弃末”“强本弱末”“进本退末”,其目的() ①发展农业②发展商业③限制手工业④限制城市贸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③④ 7、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是( ) A. 输华货物总值显著增加 B. 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C. 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D. 劳动力市场不断扩大 8、符合早期民族资本家张謇的是() A、创办了继昌隆缫丝产 B、发起了洋务运动 C、创办了发昌机器产 D、曾经是清末状元 9、民国初期,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导致“短暂”的主要原因是() A、北洋政府对民族工业扶植不力 B、封建自然经济的束缚 C 、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10、中国民族工业遭到空前的洗劫合破坏是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