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6 古代诗词二首 破阵子教案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6 古代诗词二首 破阵子教案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6 古代诗词二首 破阵子教案 苏教版

《破阵子》

◆教材分析

《古代诗词二首》是苏教版七(下)第六单元“诗词拔萃”中的一篇诗文,本文为我们提供了白居易的《卖炭翁》和辛弃疾的《破阵子》,两首诗反应了诗人所处时代背景及其内心世界,需要学生在学习中用心体会,把握语言描写。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诗歌内容,把握朗读节奏,提升朗读水平。

【过程与方法目标】

品味描写外貌和刻画心理的诗句,增加语言积累,丰富文化积淀。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领会本词作者所表现出来的壮志雄心;

2.结合现代生活,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爱国情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重点分析诗词所描述的场面。

【教学难点】

结合当时时代特点,分析诗词的意境。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熟读课文,理解文意;

3.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出示学生以前学过的辛弃疾的诗词。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代: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师:这两首诗词我们都很熟悉,今天我们跟随两位诗词大家,欣赏他们的另外两篇诗词,寻找作者在词中表达怎样的感情。

二、资料链接

简介作者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他是伟大的豪放派词人,与苏轼齐名,号称“苏辛”。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辛弃疾还是武艺高强、侠肝义胆的英雄。公元1162年,23岁的辛弃疾受北方起义军首领耿京的委派,从山东济南赴建康(今江苏南京)面见宋高宗,联络共同抗金之事。在完成使命返回山东途中,他听说叛徒张安国杀害耿京,投降金朝,起义军已溃散,便立即率领50名骑兵,深夜突入有五万之众的金兵军营中,生擒张安国,策马飞奔,星夜渡江,直到建康,将叛徒交南宋朝廷处置。

三、整体感知

1. 检查预习情况

伐薪(xīn)两鬓(bìn)辗冰辙(niǎn)翩翩(piān)

系向(jì)分麾(huī)下炙(zhì)霹雳(pī lì)挑灯(tiǎo)的卢(dí)两骑(jì) 称敕(chì)

2.熟读课文,感知语境,小组交流。

四、课文分析

(一)整体分析

1.解释题目?

“破阵子”——词牌名;“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题目。

2.用“/”划出诗句的停顿。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3.主要内容。

上片描述军旅生活。

一、二句写作者夜里酒醉后挑亮灯芯观看宝剑;早晨醒来时听到了众多军营里传来的号角声。开头两句便把镜头定在了军营之中,这正是作者曾经历过而今已失去的生活情景。

三至五句每句写一事:在军营里与部下分食牛肉;听乐器翻奏出塞外的歌曲;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军队,指挥战斗。看宝剑,听号角,分麾下炙,听塞外声,沙场点兵都是极雄豪、壮美的行事,都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被削去官职退居山林的作者仍十分企羡军中生活,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立功业。

下片前四句描写战斗场面。

作者骑着飞快奔驰的的卢马,猛力拉满霹雳作响的雕弓。马快弦急说明战斗的激烈和顺利。他要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以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率师北伐,统一南北,这是作者的最高理想,写到这里已达到这首词的最强音,它充分地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但结语却只有五个字“可怜白发生”。这五个字一方面表明了前面所描述的年轻时的经历现在只是一种追忆。一方面说明自己已年近半百,两鬓染霜,还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吗?所以最后一句也是壮语,只是它已变雄壮为悲壮,充满了作者壮志不遂的抑郁、愤慨。

(二)细节描写

4.“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作者为什么要“醉”?为何要在梦中回到连营?

闲居在家,没机会去战场,只能在梦中回到连营。表现出诗人时刻不忘杀敌报国。

树立了一位壮士怀才不遇的形象。以酒浇愁而醉,在醉眼朦胧中,也不忘将灯拨亮,不是抚琴,不是长歌,不是狂舞,而是在灯下仔细端详心爱的宝剑。因为只有宝剑是自己曾经的戎马生涯的见证。

5.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战士们分食着烤熟的牛肉,军乐队奏出雄壮的塞外战歌。

这几句写的是将士们的军营生活场面,壮观,豪迈。

一是点明了点兵的季节,二是渲染了肃杀的气氛。

6.“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这两句诗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两句中出现了哪些事物?从哪些角度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 对仗,比喻。出现了“马”和“弓”,这是战场上使用的东西,这是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激烈的战斗场面。马飞快,追杀之速;弓如霹雳,杀敌之猛。让我们仿佛看到敌人狼狈溃逃,瞬间成为残兵败将,辛弃疾身先士卒,奋勇追杀,敌人纷纷落马,宋军大获全胜。

7.“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赢得生前身后名”是不是说作者杀敌只是为了自己的“名”?

明确:不是。“君王天下事”,作者看来就是收复中原与自己的抗金思想是一致的。而通过自己的奋勇拼杀,能“了却”君王收复中原的大事,正是自己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最好体现。

“赢得生前身后名”不过是“留取丹心照汗青”而已。

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名。南宋抗金英雄岳飞在《小重山》词中,也说“白首为功名”这些都是指实现自己报效国家的政治理想。

8.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慨叹?

明确:作者一生抗金收复失地,连梦中也不忘抗金的战斗生活,但由于朝廷的无能,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当看到两鬓新生的白发,感到自己已入暮年,空有一身凌云壮志,“报国欲死无战场”只能在沉醉后驰骋沙场,心中不由涌起壮志未酬的悲情。

9. 作者在词中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词中表达了作者渴望驰骋疆场,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但又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感慨。

五、感悟体会

谈一谈学习了本首诗词你有那些收获?

略。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中国新诗中朦胧诗的特点。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体会诗中蕴涵的深沉而真挚的情感。 3.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激发爱国、为国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2.把握诗中富有特征的意象。 【教学难点】 1.朦胧诗的特点。 2.诗中“我”的形象。 3.诗中对祖国的感情抒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来听一首歌,殷秀梅的《祖国,我永远热爱您》。(目的:将同学们带入意境)。每一位有血有肉的中国人,都有一颗拳拳的赤子之心,这颗心与祖国的荣辱紧密相连。无数文人墨客,用饱蘸深情的墨笔,写下了一首首令人荡气回肠的诗,舒婷就是一位代表诗人,今天,我们共同走进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 舒婷,当代女诗人,福建省泉州市人,1952年出生在厦门,由于家庭的破裂使她过早体味到社会的动荡,人世的沧桑。70年代末,她的诗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一举闻名。代表作有诗集《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会唱歌的鸢尾花》等。 三、分析诗歌 1.听读配乐诗朗诵《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整体感知诗的意境,并注意字的读音。 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节拍、重音和感情。 3.研析诗的内容。全诗共分四节。方法:(1)反复诵读,概括出每一节诗的内容。(2)

在读中体会句式特点和作者的感情。 第一节:诗人排列了一系列具体的意象: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在这些意象的前面分别加了“破旧、熏黑、干瘪、失修”等修饰词,显示出祖国的贫瘠与破败,以第一人称的形式深情地向祖国诉说着“我”与祖国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情感。 第二节:运用“贫穷、悲哀、希望”等抽象的词语,宗教中传说的“飞天”神,写出人们在痛苦的境遇中饱含着“希望”。 第三节:“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等,写出祖国正孕育着新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 第四节:写出“我”与祖国再次融为一体,个体上,“我”是祖国的“十亿分之一”,使命上,“我”要承担祖国振兴的责任。祖国含辛茹苦养育了“我”,“我要用我的血肉之躯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四、难点解析 1.什么是朦胧诗。“朦胧诗”是采用虚写手法,变具体为抽象,追求的是诗内在旋律,运用象征和隐喻的写法,使人读起来有一种朦胧的美感。(学生再次朗读)。 2.对诗中“我”的形象理解:诗中“我是……我是你……”的句式反复出现,表明“我”与祖国有着共同命运,一同经历沧桑风雨,生死相依,血肉相连。“我”的形象融入到祖国的形象中。 3.通过对诗中各种形象的理解,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在诗中,诗人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种情感表现在一些具体意象的描绘上,如“老水车、矿灯、路基”等象征着祖国饱经忧患依然具有顽强活力的特点。 五、拓展练习 诗中所描绘的对象,有的有下一句,有的没有,试着给下面的几句后面分别添加一句诗,尽量准确描绘出具体意象的特点。 1.我是干瘪的稻穗, 2.我是失修的路基, 3.我是新刷出的起跑线, 六、再听一遍配乐诗朗诵,然后饱含深情地诵读这首诗。 七、全诗总结。 八、达标训练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经典)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经典)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1、沁园春雪 知识目标:1、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2、背诵课文、默写课文能力目标: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教育目标: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重点、难点: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教时:两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课文 2、让学生谈谈对这首词的初步理解。二、题解与背景 本文体裁词。词又叫诗的别体,长短句。沁园春,词牌名。三、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这首词分上下两阕,各写什么?上片:描写北国雪景;下片:纵论历代英雄四、研究下列问题 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 2、作者以“望”统领下文,都望到了什么?(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景观大势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是实写。 3、哪几句是虚景? 4、你认为以动写静的句子是哪些?以静写动的句子是哪些?(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5、在下片中,能起到领起下文的字是?它领起哪些句子?(惜) 6、如何理解本文的言主旨? 诗人描写北国雪景,有雄壮之气势,豪放的风格,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表现了诗人豪迈的胸怀。五、重点词句子的理解。 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含义。 1 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的作用。承上启下,过渡作用3、结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有何寓意? 只有今天的一代英雄人物,才能使多娇江山完全称意。这是对一代新人的呼唤和企盼。六、作业。背诵这首词。 [补充资料] 〔顿失滔滔〕这里指黄河因冰封而立刻消失滚滚的波浪。 〔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rào饶)〕红日和白雪互相映照,看去好像装饰艳丽的美女裹着白色外衣,格外娇媚。 〔竞折腰〕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这里是说争着为江山奔走操劳。〔秦皇汉武〕秦始皇嬴(yíng盈)政(前二五九——前二一○),秦朝的创业皇帝;汉武帝刘彻(前一五六——前八七),汉朝功业最盛的皇帝。 〔略输文采〕文采本指辞藻、才华。“略输文采”,是说秦皇汉武,武功甚盛,对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逊色。 〔唐宗宋祖〕唐太宗李世民(五九九——六四九),唐朝的建立统一大业的皇帝;宋太祖赵匡胤(yìn印)(九二七——九七六),宋朝的创业皇帝。 〔稍逊风骚〕意近“略输文采”。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天骄〕汉时匈奴自称为“天之骄子”(见《汉书?匈奴传》),后以“天骄”泛称强盛的边地民族。 〔成吉思汗( 噗pū 蜷quán 簪zān 琅琅láng 发窘jiǒng 抽噎yē 恍惚抢qiāng 傀guī 祲jìn 缟g?o 挠náo 谕yù 3.同学反复朗读,可按照每行为一组的顺序举行朗读比赛,以此激发学习读书的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集

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1 诗两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过程与方法 1.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 3.把握诗歌的主题。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诵读。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2.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感情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 2.探究欣赏法如对诗歌意象和主题的解读。 3.比较阅读法如将余光中与席慕蓉同类题材(抒写乡愁)诗歌进行比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我爱这土地 一、导语设计 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早在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对祖国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今天,我们——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灵魂。 二、资料助读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笔名莪伽、克阿、林壁等,浙江金华人。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我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长大后的曲折经历、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长为—个革命者。1929年赴法国留学,并开始诗歌创作。1932年回国,在狱中写成诗作《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他的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沉重忧郁,但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憧憬。他的抗战时期的诗作,为觉醒了的民族而歌唱,格调高昂。作品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主要诗作还有抒情长诗《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三、朗读指导 1.学生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大象出版社《基础训练》九年级语文全一册答案

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配套基础训练(含单元评价卷)语文九年级全一册 参考答案 课时练习部分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1沁园春雪 第一课时 预习反馈 一、B 【解析】“汗”读hán。 二、D 【解析】“天娇”应为“天骄”。 三、D 四、1.毛泽东润之词牌名题目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3.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4.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5.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五、第一层(第1~3句):总写北国雪景。第二层(第4~10句):具体描写北国风光。第三层(第11~13句):想象雪后北国风光。 感知探究 1.长城黄河山脉高原广阔博大宽广雄伟旷达 2.“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在内容上,勾画出一幅北方雄伟壮观的雪景概貌图;在结构上,总领起下文的描写,为下文具体分写雪景作好铺垫。 3.比喻、拟人。以“舞”字形容群山披雪似“银蛇”逶迤曲折,以“驰”字形容白雪覆盖的高原如“蜡象”奔腾,极为传神地把冰封雪盖的群山、高原写活了,赋静景以动态,使之生机勃勃。 第二课时 感知探究 1.“惜”是可惜、叹惜、惋惜,有美中不足之意。概括了历代英雄人物的文治不足,定下对他们的评论基调,饱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措辞极有分寸。“惜”字领起从“秦皇汉武”到“只识弯弓射大雕”几句。 2.《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文学才华嬴政刘彻李世民赵匡胤他们是按历史顺序排列的 3.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表达了词人对无产阶级革命者和人民大众的赞美之情,也抒发了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抱负。“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今朝”的风流人物背负历史的使命,超越了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这是词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也是全词的主题。(意思对即可)

人民出版社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家 周国平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以船、港湾、岸为喻的写法和比喻意义,体会作者对人生、对家的独特思考。 2.学习课文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与题解 1、作者简介: 周国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1962-1968年就学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分配在广西深山老林中。1978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1996年以怀念夭折女儿为主题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而闻名,此外主要作品还有:《守望的距离》、《安静》、《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人与永恒》、《尼采与形而上学》、《周国平文集》等。主要译作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偶像的黄昏》等。 周国平的作品充满了人生的智慧和哲学的魅力,融理性和激情于一体,笔调清新自然,内涵睿智深刻,多年来深受读者喜爱。 2、题目解说 【明确】“家”是人们很熟悉的名词,以此为题的文章也有很多,而且各有千秋。周国平这篇散文从三个层面写出了自己对家、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二、文章结构 (1)段落分析 第一部分(1):由对人生的比喻引出对家的思考,并引起下文。

第二部分(2-16):由三个比喻句作为小标题,抒写自己对人生对家由浅入深的哲学思考。 第一层(2-6):由渔民以船为家的生活实况深入思考,得出家是一只船的结论。 第二层(7-12):由人生是一次远航想到家是温暖的港湾,是休息放松的乐园。 第三层(13-16):在前两节的基础上,用“永远”一词把家的本质特征给以鲜明的定位――家是永远的岸。 三、重点句子剖析 1、中心句: (1)家是一只船。 【明确】这句话来自于引子中“人生对于所有人来说是漂过岁月之河”,这是作者用一个比喻句表达了他对人生的基本观点。家是本体,船是喻体。这个比喻是后面两个比喻的基点。家是港湾,家是岸,都是由家是船生发出去的。 (2)家是温暖的港湾。 【明确】这个比喻句是上一个比喻句的深入,又是下一个比喻句的出发点。本体是家,喻体是港湾。对于在岁月之河中漂泊的人来说,家是船;对于航行在人生河道上的船而言,港湾是不可或缺的,那么,家就是为船提供停泊、休憩、躲避风浪的港湾。 (3)家是永远的岸。 【明确】本体是家,喻体是岸。这个比喻是“家是温暖的港湾”的深化,是三个比喻所传达的思想的完成,在逻辑上既是对前两个比喻的升华。表达了家不仅是港湾,从人生的起始到终结来看,家是永远的岸――它既是每个人登临人生世界的起步之岸,也是每个人离开现实人生的离别之岸。 (4)总结句:如果把人生比作一种漂流――它确实是的。 【明确】本文是一篇充满人生哲理的散文。把人生比作一种漂流,把家比作船、港湾、岸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话题提出的引子。

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电子课本(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电子课本(语文版) 篇一:教材基础练+九年级下册+现代文 圆学子梦想铸金字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一、字音 嘶.哑( ) 河堤.( ) 喉.咙( ) 纤.绳( ) 颓.唐( ) 间.或( ) 粗糙.( ) 窒.息( ) 荫.庇( ) 馈.赠( ) 咀嚼.( ) 隧.洞( ) 踉跄.( )

勉强.( ) 教材基础练九年级下册现代文常考、易混易错二字词语邮.票( ) 掠.夺( ) 簇.新( ) 蓬蒿.( ) 虔.信( ) 闪耀.( ) 憔.悴( ) 迷惘.( ) 干瘪.( ) 黝.黑( ) 瞰.望( ) 慰藉.( ) 附和.( ) 阔绰.( ) 绽.出( ) 哄.笑( ) 涨.红( ) 戏谑.( ) 门槛.( ) 恐吓.( ) 筵.席( ) 荣膺.( ) 骸.骨( ) 骄奢.( ) 惊骇.( ) 挟.卷( ) 怡.悦( ) 告禀.( ) 崛.起( ) 翘.首( ) 忏.悔( ) 踌躇.( ) 呜咽.( ) 坍.塌( ) 畜.生( ) 名讳.( ) 瞭.望( ) 休憩.( ) 吮.吸( ) 舔舐.( ) 清吟.( ) 踝.骨( ) 圆学子梦想铸金字品牌 吝啬( ) 孱弱( ) 辗转( ) 虬须( ) .... 云翳( ) 怜悯( ) 斟酒( ) 袒露( ) .... 峥嵘( ) 踱步( ) 安逸( ) ... 答案:s? y?u l?a cù d? hüo qián yào h?u qiáo wǎnɡ bit qiàn yǒu kàn jia tuí ha chu? zhàn jiàn hōnɡ zhànɡ xua cüo kǎn ha yán zhì y?nɡ hái shy yìn hài xi? yí kuì bǐnɡ ju? qiáo ju? chàn chú ya suì tün chù huì qiànɡ liào qì shǔn qiǎnɡ shì yín huái sa chán zhǎn qiú yì mǐn zhyn tǎn zhynɡ du? yì 二、字形 蓬hüo( ) qiáo( )悴干bit( ) yǒu( )黑 慰jia( ) 锦zhànɡ( ) 晨x?( ) xiünɡ( )嵌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1.了解作者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2.了解本文修辞的特点,理解诗歌中众多意象的含义。 3.感悟诗人的爱国之情,激发爱国热情,树立报国之志。 一、导入新课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的面貌可谓焕然一新:被人称赞的新中国四大发明,为人赞叹的大国外交,具有活力的中国自主创新。如果让我们用一个形象来形容今天的中国,朝气蓬勃的青年或美丽动人的姑娘都甚为恰当。然而,在改革之初,面对她的伤痕累累,面向全新的希望,她在人们心中会是怎样的形象呢?今天,让我们走进舒婷的诗歌中感受一下。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背景 作者简介: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石码镇。祖籍福建泉州,后一直生活在厦门。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散文集《心烟》。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德国、法国、美国、荷兰、日本等多个国家,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之一。 写作背景:《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即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个年头。诗人把压抑中释放出的热情化作对祖国新兴的讴歌。 目标导学二:赏析意象,把握诗歌情感 1.反复朗读诗歌。 2.第一节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蕴含和象征了哪些社会内容?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意象:“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两个意象,象征祖国的贫穷落后和长期停滞的生产力;“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几个意象,进一步概括了祖国的饥馑、闭塞和百废待兴的状况。总之,第一节主要写祖国母亲贫穷落后的历史和种种沉重的负累。作者以诸多落后以及沉重的意象表达了自己深沉、悲痛的感情。 3.第二节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它的作用是什么?作者的情感有何变化? 明确:第二节通过直抒胸臆来描写祖国的过去,表明祖国的“贫困”“悲哀”,这也是对第一节中诸意象的诠释,长期潜伏蜗行于黑暗的隧道里固然是贫困,而船的纤绳深深勒进肩脖则是悲哀。同时又用“‘飞天’袖间”的“花朵”象征着希望。这一节正是起着过渡的作用,从“贫困”“悲哀”过渡到希望之中。作者在此处的情感与第一节是一以贯之的,仍旧带着深沉与悲痛,但其中又带着一股看向历史的自信与看向未来的希望。 4.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赏析第三节,说说第三节中的意象有怎样的象征意义。通过这些意象,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变化? 明确:意象:“神话的蛛网”“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神话的蛛网”象征束缚生产力发展,钳制思想解放的专制统治和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2019新教材)

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理解、积累“干瘪、疲惫、簇新、迷惘、绯红、喷薄”等词语。 2.了解舒婷的涛在委婉曲折中表达心声的特点。 3.感情诵读并背诵全诗。 过程与方法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领会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2.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3.把握诗歌的情感历程,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诵读,理解诗歌中新颖的意象所表现出的凝重的情感。 教学难点:探究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准确把握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历程。 教学方法:1.诵读感悟法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深沉情感。2.联想想象法用于对诗中意象含义的把握。3.讨论点拨法用于对诗歌主题的分析。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过程 诵读,整体感知诗意,分析诗中意象含义,把握全诗的情感历程,探究诗歌主题。 一、导语设计 (一)同学们,爱国是个古老的主题,从《诗经》发轫,《楚辞》登程,在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了以屈原为代表的众多的爱国诗人,他们在诗中抒发的爱国之情总是和忧虑国家的命运相联系的。经历了“文革”浩劫之苦的朦胧诗人舒婷,以其沉重的历史积淀,将个体的“我”汇注于祖国的大形象,抒发了富有时代特征的一代人的严峻思考、深刻反省和顽强追求。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与传统一脉相承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去体会诗中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板书文题、作者) (二)同学们,我们为中国古典诗歌而自豪,因为它凝练、隽永,是多少年沉淀的精华。但这还不是中国诗歌宝库的全部。一批锦绣满腹、才华横溢的新一代诗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感受着新时代的清新气息,创作了一大批精彩华章,装点了中国以及世界诗坛的盛装。欣赏现当代诗歌,我们会得到另一种美的熏陶、情的感染。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朦胧诗人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去领略它别样的审美特征。(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多媒体显示:舒婷及《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石码镇。祖籍晋江泉州。以后一直生活在厦门。1969年插队落户于闽西太拔,1972年返城。1980年,调福建文联。插队期间,开始试笔,直至十年后1979年,才开始发表诗作。著有诗集《双桅船》(获全国第一届新诗集优秀奖)、《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心烟》。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西德、法国、美国、荷兰、日本、意大利、印度等国家。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即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个春天.诗人把压抑中释放出不定期的执情释出来的执情化验室作对祖国新兴的讴歌。 三、诵读,整体感知诗意 1.学生默读,疏解字词,初步感知诗意 (1)注音:干瘪(biě) 驳船(bó) 蜗行(wō) 胚芽(pēi) 迷惘(wāng) 隧洞(suì) 绯红(fēi) 淤滩(yū) 纤绳(qiàn)

大象出版社《基础训练》九年级语文(全一册)第一单元答案

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配套 基础训练(含单元评价卷)语文九年级全一册 参考答案 课时练习部分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1沁园春雪 第一课时 预习反馈 一、B 【解析】“汗”读hán。 二、D 【解析】“天娇”应为“天骄”。 三、D 四、1.毛泽东润之词牌名题目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3.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4.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5.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五、第一层(第1~3句):总写北国雪景。第二层(第4~10句):具体描写北国风光。第三层(第11~13句):想象雪后北国风光。 感知探究 1.长城黄河山脉高原广阔博大宽广雄伟旷达 2.“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在内容上,勾画出一幅北方雄伟壮观的雪景概貌图;在结构上,总领起下文的描写,为下文具体分写雪景作好铺垫。 3.比喻、拟人。以“舞”字形容群山披雪似“银蛇”逶迤曲折,以“驰”字形容白雪覆盖的高原如“蜡象”奔腾,极为传神地把冰封雪盖的群山、高原写活了,赋静景以动态,使之生机勃勃。 第二课时 感知探究 1.“惜”是可惜、叹惜、惋惜,有美中不足之意。概括了历代英雄人物的文治不足,定下对他们的评论基调,饱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措辞极有分寸。“惜”字领起从“秦皇汉武”到“只识弯弓射大雕”几句。 2.《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文学才华嬴政刘彻李世民赵匡胤他们是按历史顺序排列的 3.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表达了词人对无产阶级革命者和人民大众的赞美之情,也抒发了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抱负。“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今朝”的风流人物背负历

九年级语文下册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说课稿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说课稿 镇海中学陈志海 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从教材、教育教学思想。灵师不挂怀,冒涉道转延。——韩愈《送灵师》 ◆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步骤、板书设计、教学评价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破阵子》是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需要通过鉴赏,体味词中表达的情感,分析作者是如何传情达意的。进一步了解词的特点和写法,让学生在学习后对词的鉴赏建立一个初步的感性的理念。 辛弃疾南来著名的爱国词人,他力主抗金收复失地,他写的许多词都跟当时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有关。他的词题材广阔、内容丰富、意境高远、风格以豪放悲壮为主,继承和发展了苏轼的豪放派词风,成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词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破阵子》是作者在江西上饶闲居时期的创作,是写给在抗金主张上志同道合的好朋友陈亮的。 二、说教育教学思想 根据新课标标准,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养成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语文基础。所以,这节课我遵循的教学思想是: 1、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 3、进教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三、说灵师不挂怀,冒涉道转延。——韩愈《送灵师》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本课的灵师不挂怀,冒涉道转延。——韩愈《送灵师》

◆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著名词人的生平,词的风格。 2、了解词的知识,当堂背诵课文。 3、紧扣“壮”品味词句。 过程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掌握停顿,节奏与语气。 2.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 3.鼓励学生从语言的角度品析词。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2.认识词人面生活与自身变化所持的态度与观念。 四、说教学方法 朗读教学法 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讨论法是民主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映,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评论与争辩能力。通过讨论,使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合作,敢于质疑,不断提高思维能力,有利于发学生的智力。教师适时给予必要的点拨指导,引导学生品评鉴赏。 五、说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有一位英雄带骑兵五十人直闯有五万人的金兵大营活捉叛徒,英雄的故事荡气回肠,令人心驰神往。这位青年将军便是当时年仅23岁的辛弃疾。他不仅是一位驰骋沙场的爱国战将,也是一位杰出的词人。 1、词的常识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大家看,写在最上面的破阵子”是题目吗? 不是,和我们已经学过的“沁园春”、“卜算子”一样是词牌名;“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才是题目。 2、“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结合注释1,我们知道这首词是辛弃疾赋闲时写给他的好朋友陈亮的。我们知道,要理解诗必须先要了解作者。那有谁能给我们大家介绍一下这首词所涉及的辛弃疾和陈亮两个人?

初中语文课文目录 (语文出版社版本)

七年级上20.如果人类也有尾巴综合性学习——为本地人物立传26.强项令第一单元口语交际——讲故事,评故事第三单元 27.河中石兽 1.忆读书写作——编写童话或科幻故事 9.骆驼寻宝记 28.岳飞 2.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综合性学习——主题探究学习10.地毯下的尘土29.古文二则(伯牙善鼓琴) 3.山中避雨第六单元 11.巨人和孩子30.诗词五首 4.风筝21.《论语》六则 12.蟋蟀在时报广场口语交际——讨论口语交际——自我介绍与提问 22.《世说新语》二则口语交际——童话故事接龙写作——解读一篇寓言八年级上写作——记一件事23.伤仲永写作——续写《蟋蟀在时报广场》写字——楷书与行楷24.木兰诗综合性学习——文学采风第一单元第二单元25.诗五首第四单元 1.巴东三峡 5.回忆我的母亲口语交际——交流学习体会 13.我爱这土地 2.周庄水韵 6.小巷深处写作——改写《木兰诗》 14.乡愁 3.青海湖,梦幻般的湖4.走进纽约 7.我的老师第七单元 15.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8.“两弹”元勋邓稼先 26.卖油翁 16.纸船口语交际——模拟旅游咨询口语交际——采访任课老师27.三峡口语交际——沟通:与家长进行一次对话写作——写一篇游记写作——写一个人 28.古文二则写作——仿写诗歌综合性学习——旅游资源调查第三单元 29.陌上桑写字——常用独体字的书写训练第二单元 9.春30.诗五首第五单元5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10.济南的冬天口语交际——古诗文朗诵 17.苏州园林 6.别了,“不列颠尼亚” 11.竹林深处人家写作——我将这样度过寒假 18.桥梁远景图 7.生命之舟七年级下 12.树林和草原 19.洲际导弹自述 8.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写作——描写景物第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全解全析

第一单元 第1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新课探知〃展身手 【读一读〃写一写】 1.bai bitwǎnɡsuìwōcù熏淤薄驳痕 【巧记易错字】 2.(1)簇新(2)迷惘(3)喷薄 【近义词辨析】 疲惫疲乏 【同】都是形容词,都表示疲劳、劳累过度的意思。 【异】?疲惫?侧重于非常疲劳,程度深,语义较重,多用于书面语。 ?疲乏?侧重于无力、困乏、缺少足够的精力,语义较轻,书面语、口语都常用。 【举例】登上这座花香鸟语的蒙山,男同学们累得气喘吁吁,非常疲乏 ..。女同 学们则疲惫 ..不堪,干脆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想一想〃做一做】

1.示例: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 2.示例:第一节,贫困、落后的祖国;第二节,痛苦、追求的祖国;第三节,新生、希望的祖国;第四节,养育、献身的祖国。 合作探究〃释疑难 1.示例:不可以。?破旧??熏黑??干瘪??失修?等,显示出它们所受的苦难,给人贫困、落后的感觉;?数百年来??历史的隧洞?表明经历过漫长岁月。?驳船?在?淤滩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显示前行之艰难。 2.示例:诗作中的?我?,不仅仅指诗人自己,也指中国文人群体,代表着与祖国有着共同命运的一代人。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他们将承担起振兴中国的历史责任。?我?的形象,是熔铸在祖国的大形象里的。 【教师独具】 全诗是用第几人称写的?有什么好处? 答案(示例):第一人称。便于叙事,同时又让人觉得情感真实,也便于和祖国母亲?你?对话。 3.示例:?飞天?袖间的?花朵?,代表着过美好生活的愿望;?落到地面?,代表着希望变成现实。 4.示例:诗人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感情,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类文阅读〃练考点 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读文本,注意把握关键词。根据例句分析:片云致雨,孩子们欢喜地唱儿歌;用同样的句式概括出(乙)(丙)两处场景即可。分别是:雷阵雨时,母亲抱着孩子在屋里唱儿歌;几场好雨后,孩子

整理九年级下册语文书人教版电子书_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文件编号________ 20 年 月 日 九年级下册语文书人教版电子书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人生》教学反思 1.教学定位 《人生》是丹麦文学批评家勃兰克斯的散文。它以“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和“工场”为喻,从不同的角度、视野,描述人的生命旅程的不同境况,表达了作者对人的生命本质和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刻理解,表达了他对生命珍爱的情感以及让一生过得更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文章夹叙夹议,寓深刻的哲理于一系列形象中,写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给人以启迪鼓舞。 九年级的学生将要面临着人生的第一次大的选择,此篇文章较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加之学生的基础较差,对人生很困惑,不知自己该何去何从,因此学习本文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思考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基础的积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悟文本,从而引发对人生的思考。教学本文,我注意引导学生概述四个场面,分析三大人群的特点;探究主旨,明白作者的创作意图;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激发写作热情。另外还应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思考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 课堂教学应采用品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延伸拓展法等教学方法,注重深入探究,学以致用,除了进行必要的语文基本训练以外,还要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 本节课主要要弄清三点:①理解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语;②读懂和品味文中作者深挚的感情;③理解作者对人生作出的富有哲理性的概述,树立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指导思想 1、2001年教育部新制定并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的全新阅读教学理念。显然,新课标视野下的阅读教学是以发展师生(尤其是学生)的主体功能为宗旨的,就其深层而言,它不仅是一种“对话式”阅读教学,更是一种“个体式”阅读教学。它提倡轻教重导的教学原则,主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对文本进行品味、求真、索疑。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他们的个性,关注他们鲜活而新异的见解。鼓励他们与文本、与作者、与编者、与教师、与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对话,从而发挥其真正的主体作用。 2、值得注意的是,考虑到主体作用发挥上的正、负向性,它并不否定教师的作用而一味迁就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是作为阅读主体存在,同时还兼有阅读计划的拟定者、阅读信息的提供者、阅读情境的设置者和阅读过程参与者的作用,鼓励学生自主地运用问答、陈述、撰写等方式对阅读效果进行自我评量。因此,教师不能独霸课堂,但也不能撒手不管、放任自流、作壁上观。 3、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要力避空洞的训诫,要在现实的情景之中,熏陶学生,感染学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只有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进来,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才会得到健康的发展。 三、反思不足 第一,就是品味与欣赏这个环节,留给学生的时间太少。文中有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套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教案 1 诗两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2.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能力目标:1.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2.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3.把握诗歌的主题。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德育目标: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诵读。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2.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早在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对祖国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今天,我们——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灵魂。 二、作者简介 三、感知、研习诗歌《我爱这土地》 l,教师深情地范背全诗。 2.学生自由诵读。教师作诵读提示: 这首诗无固定的节律,不押韵。它主要由句中停顿和句末停顿构成一定的节拍。诵读时要着重体会由诗中感情起伏所构成的“内在节奏”。 3.指定学生诵读全诗,教师作简要点评。 4. 思考:诗歌是按怎样的思路抒写的?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后明确:全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自身形象,直扦胸臆,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心。 5. 精彩研读。 学生合作研讨: (1)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唱的歌喉?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 (2)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结合时代特征,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 (3)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4)诗歌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把第二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学生研讨后回答,教师明确: (1)诗人选用“嘶哑”一词,就把杜鹃啼血般的奉献者形象赋予了悲愤的爱国者,它充满着因沉重的苦难和忧郁的负荷而生发的焦灼与浩叹,传递着与时代同步的忧患涛情,所以用“嘶哑”一词十分传神。如果换用“珠圆玉润”“动听”等别的字眼,就不能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对祖国、对土地、对人民执著的爱。 (2)上述一系列意象表达了歌唱的丰富内涵: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又,温柔的黎明——隐喻了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土地”可以看作繁衍生长了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可以看作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的象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2012.2.07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班级学生现状分析 我所任教的 2 个班级,大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知识难度的增加,加上现在根据课改的精神对教学目标进行的调整,本学科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理解,运用能力,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教材教本分析 本学期拟上完九年级上下两册书,上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第一单元是诗歌单元,让学生感悟人生,第二单元、第三单元关于人与自然。第四单元关于民俗文化,第五单元、第六单元古文阅读。下册主要包括爱国思乡之情的诗歌单元、社会生活的小说单元,生命主题的散文单元、戏剧单元、两个文言文单元合共六个单元。初三语文的学习,是初中学习过程的第三个阶段(第五、六学期),也即最后阶段。教学重点上升为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使学生懂得语文对生活的服务关系,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文学欣赏的能力。语文基本训练更进一步,进行记叙、说明、议论三种表达方式综合的训练,并落实到实际运用上。 三、教学目的: 初中语文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初中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并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四、教学要求: 1、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了解革命战争的艰苦,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学习革命前辈的远大志向和献身精神,从小树立为祖国刻苦学习的思想;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受到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等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爱美的情趣。 2、能利用汉语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3、学会课本中的读读写写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能正确书写。 4、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字理解词句的意思。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表达中运用。注意语言的积累,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5、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不同的语气。能背诵指定的课文(特别是文言文)。 6、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初步把握课文内容。默读有一定速度,读后能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感受,并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和别人讨论。 7、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逐步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外阅读的习惯。 8、认真倾听别人说话,了解主要内容。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情,做到语句完整通顺,说话有礼貌。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鼓励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交流,在曰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9、留心周围事物,初步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 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比较具体的内容。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能不拘形

九年级下册语文书

九年级下册语文书 《语文九年级下册》是2018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最新版教科书,由教育部组织编写,温儒敏为总主编。 内容包括课文、写作、活动探究、综合性学习、古诗词诵读、名著导读等,供初三下学期使用。 目录 第一单元 1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 2 梅岭三章/陈毅 3 短诗五首 月夜/沈尹默 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 断章/卞之琳 风雨吟/卢荻 统一/聂鲁达 4 海燕/高尔基 写作:学习扩写 折叠第二单元 阅读 5 孔乙己/鲁迅

6 变色龙/契诃夫 7 溜索/阿城 8 蒲柳人家(节选)/刘绍棠 写作:审题立意 综合性学习--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折叠第三单元 阅读 9 鱼我所欲也/《孟子》 10 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 11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12 词四首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 写作:布局谋篇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课外古诗词诵读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纳兰性德

折叠第四单元 阅读 13 短文两篇 谈读书/弗朗西斯·培根 不求甚解/马南邨 14 山水画的意境/李可染 15 无言之美/朱光潜 16 驱遣我们的想象/叶圣陶 写作:修改润色 口语交际:辩论 折叠第五单元活动·探究 任务一阅读与思考 17 屈原(节选)/郭沫若 18 天下第一楼(节选)/何冀平 19 枣儿/孙鸿 任务二准备与排练 任务三演出与评议 折叠第六单元 阅读 20 曹刿论战/《左传》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22 陈涉世家/司马迁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经典)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1、沁园春雪 知识目标:1、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2、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能力目标: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教育目标: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重点、难点: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教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课文 2、让学生谈谈对这首词的初步理解。 二、题解与背景 本文体裁词。词又叫诗的别体,长短句。沁园春,词牌名。 三、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这首词分上下两阕,各写什么?上片:描写北国雪景;下片:纵论历代英雄 四、研究下列问题 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 2、作者以“望”统领下文,都望到了什么?(长城、黄河、山脉、高原) 这些景观大势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是实写。 3、哪几句是虚景? 4、你认为以动写静的句子是哪些?以静写动的句子是哪些?(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5、在下片中,能起到领起下文的字是?它领起哪些句子?(惜) 6、如何理解本文的言主旨? 诗人描写北国雪景,有雄壮之气势,豪放的风格,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现了诗人豪迈的胸怀。 五、重点词句子的理解。 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含义。

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的作用。承上启下,过渡作用 3、结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有何寓意? 只有今天的一代英雄人物,才能使多娇江山完全称意。这是对一代新人的呼唤和企盼。 六、作业。背诵这首词。 [补充资料] 〔顿失滔滔〕这里指黄河因冰封而立刻消失滚滚的波浪。 〔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rào饶)〕红日和白雪互相映照,看去好像装饰艳丽的美女裹着白色外衣,格外娇媚。 〔竞折腰〕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这里是说争着为江山奔走操劳。 〔秦皇汉武〕秦始皇嬴(yíng盈)政(前二五九——前二一○),秦朝的创业皇帝;汉武帝刘彻(前一五六——前八七),汉朝功业最盛的皇帝。 〔略输文采〕文采本指辞藻、才华。“略输文采”,是说秦皇汉武,武功甚盛,对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逊色。 〔唐宗宋祖〕唐太宗李世民(五九九——六四九),唐朝的建立统一大业的皇帝;宋太祖赵匡胤(yìn印)(九二七——九七六),宋朝的创业皇帝。 〔稍逊风骚〕意近“略输文采”。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天骄〕汉时匈奴自称为“天之骄子”(见《汉书?匈奴传》),后以“天骄”泛称强盛的边地民族。 〔成吉思汗(噗pū蜷 quán 簪zān 琅琅láng 发窘jiǒng 抽噎yē恍惚抢qiāng傀guī祲jìn缟g?o 挠náo谕yù 3.同学反复朗读,可按照每行为一组的顺序举行朗读比赛,以此激发学习读书的乐趣。 4.借助工具书和参考资料,自行疏通文意,同桌之间可以讨论。 5、文章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全文共四段,可以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叙述唐雎出使秦国的缘由。 第二部分(2-3)写唐雎和秦王面对面的斗争。 第三部分(4)写秦王被唐雎的浩然正气所折服。 (四)整体感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