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对比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对比综述

严相文人文与传播学院2009级中文师范2班

[摘要]:中国现当代作品中女性形象发生了巨大的变迁,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是1978年以前的作品所描述的旧时期女性形象以及改革开放(1980年)社会发生巨大变化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也变得丰满多面。

[关键词]:女性、附庸、独立、经济权、变迁

[正文]:

1978年以前中国都市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是个模型。未必从精神气质上都来得一模一样,只是你从各式各样缭乱人眼的女性形象中,很难找到某种属于女性自身的“魂”。这份魂也并不是指传统意义上的气魄或内在——其实比起这些来说更加基本,它仅仅指“自我”。

一位找不到自我的女性,她的美貌外在甚至气质,都架空在摇摇欲坠的斜塔上,无论现实世界亦或是精神世界的波动都能使她瞬间分崩离析。

比如张爱玲著名的《金锁记》中的曹七巧——金钱的奴隶,完全被金钱观扭曲的一生。她被旧社会的家庭压迫而变态,又把这样的悲剧强加于下一代,代代传承的女性命运如同诅咒一般延续。在这个只有嫁人生子才能巩固自己的地位的时代,又有多少旧社会的女性像曹七巧那样扭曲过了一生的时间?她们本该在大好年华找到“自我”,却因为这灰暗的社会背景在迷途中挣扎了一辈子。

张爱玲的另一部代表作《倾城之恋》讲述的看似是又一个不同的女子,但本质却又是相同的。只不过一个依靠金钱,一个只能成为男人的附庸。她出身良好,有与生俱来的美貌与气质,失败的婚姻并不能组织她对生活的渴求,但她又无法独立撑起一个完满而有意义的生活,成为大树下的菟丝花便只能是她可以走的路。但她又比曹七巧幸运,她的自身条件为她带来了金主,在动乱中,他们真正相爱了——也稍许使人感到欣慰。

张爱玲本身也是出身名门,在旧家庭长大。她的父亲是纨绔子弟,母亲虽是庶出但依旧是大家庭出身。张爱玲的母亲给张爱玲做了一个美好的范本,独立坚强、对学业孜孜不倦地追求,和张父离婚后去英国留学学习画画。张爱玲所描写

的旧社会女性的悲哀,也正是她对母亲的肯定以及对大多数女性的同情吧。

鲁迅曾经在北京师范大学开过讲座,问底下的同学们:你们知道《玩偶之家》娜拉走了以后会是什么样的生活吗?

只有两条路。要么堕落,要么再回来。

在女性无法独自掌控经济权之前,“自我”都是空话。鲁迅是这么认为的,他笔下的女性也亦是如此。《伤逝》里的子君曾口口声声说,“我是我自己的”,这固然是一种民主的、进步的表现。它表达了女性在认知到“自我”的可贵之后想要努力去摸到它的影子而与真个社会以及社会中的人斗争。可是结果呢?子君还是悲凉地在指指点点中死在了乡下不知名的地方。

最初爱情是美好的,子君也以为自己找到了所谓的“真爱”。但这份真爱在金钱以及社会的压迫下渐渐失去了最初的思考。子君开始变得市侩,开始与隔壁的官太太学得装模作样,天天沉浸在做饭家务中,从一开始说“我是我自己的”的那个子君,彻底变成了一个和这个时代其他女人没什么两样的平庸女人。她再也没有什么新思想,再也不求上进,再也找不回当初的自我。所以后来的文学评论家都评价说:她只学到了新文化运动的皮毛,思想却还是旧的。

这些文学形象都是典型的、甚至是真实的让人无法怀疑。也就可以让我们看见求自主、求独立的思想是正确的,但仅仅靠模仿,或仅仅是一种美好的祈愿,仅仅是想当然去做,无法长久,她们或许比旧时期的女性进步,但只走出了一小段距离。

这些更让我们关注女性的成长。

不得不提的作家是丁玲。她的两部作品《莎菲女士的日记》和《梦珂》都提笔把都市女性形象更进一步描绘。《莎菲》的故事讲述了名叫莎菲的女孩儿的艰苦心路历程。在她的人生里,她不断自我质疑,不断学会用理性思考,不断压抑自己的冲动,从而完成了一个克制自我欲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她找到了她自己,她学会了构建自我,终于成为一个完整的女性。

但在《梦珂》中,拥有相似脾性的女孩儿却最终没有能寻求到她想要的独立。梦珂的经历展现了在一个“纯肉感”的社会中女性的逼仄境地。梦珂所追求的艺术、所向往的爱情通向的只是男性的欲望。如果女性曾经是男性的“物品”,那么梦珂的最终遭遇——她的形象成了满足男性色情想象的载体——这无疑证明

了女性地位的进一步沦丧——沦为资本主义市场上的色情商品。

相对于子君来说,这都是一种进步。子君是明白“要去这样做”,但她站在门口却没有进门,而丁玲笔下的女性形象则是迈入了这扇大门,当中或许有许多磕磕碰碰,但她们都在努力、都在挣扎,命运使她们散发更美的光彩。

这是女性形象成长的第一个阶段。第二阶段则为1980年后,经过改革开放后中国都市文学中的女性形象。

总体来说,改革开放后各式各样的思想观念不断转变,大量的信息涌入人们的世界里,人们在这个世界里觉得宽阔、新奇、甚至不可思议,在接受过程中都市女性形象似乎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当代作家林白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一个人的战争》是部具有相当自传色彩的小说,描述了林白自身的生活经验以及内心历程。整本书剧情曲折,视野开阔,从一个女孩儿初识情欲到初恋,被欺骗、流离失所、四处漂泊——怎么看都不是一个安分的形象。但就是这样的形象,在与不同异性的纠葛中成就了自我。站在女性的角度,展示女性的追求和命运,不停给自己定位,并且坚持而不放弃。

当然,并不是当代所有都市文学的女性形象都像这样,王安忆、张洁、唐颖等作家都先后书写出女性主义文学作品,展现给当代人丰满、独立、多面的女性形象,主题不再是女性的堕落,不再讲述旧社会女子,不再强调追求自我,而是最大程度展现了不同命运交织的悲喜剧,女性独特的个性以及魅力。

王安忆的小说《长恨歌》中,一个女人四十年的情与爱,被一枝细腻而绚烂的笔写得哀婉动人,跌宕起伏。四十年代,还是中学生的王琦瑶被选为“上海小姐”,从此开始命运多舛的一生。做了李主任的“金丝雀”从少女变成了真正的女人。上海解放,李主任遇难,王琦瑶成了普通百姓。表面的日子平淡似水,内心的情感潮水却从未平息。与几个男人的复杂关系,想来都是命里注定。八十年代,已是知天命之年的王琦瑶难逃劫数,女儿同学的男朋友为了金钱,把王琦瑶杀死,使其命丧黄泉。

同样的,唐颖的《红颜——我的上海》主要收入唐颖的以上海为背景的小说四篇,分别是《红颜》、《丽人公寓》、《随波逐流》、《理性之年》。这些描写上海的小说,充满了感性,感情充沛,饱含汁液,那种寂寞红颜之苦、暗地妖娆之美、无人怜爱之痛,常常会令人深深感动、扼腕叹息。这些在上海弄堂里长大的女子,

充满了人间的烟火气,乖巧矜持,进退有度,天生看透了人情世故……而在这样环境里发生的爱情故事,让人体味到都市年轻人生活的滋味,体味到青春的迷离和拉扯不断的清幽意绪。

文学来自于生活,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也许来源于现实,但并不等同于现实。作品一般寄托了作家的美好愿望,那些独立自主的女性经常是作为读者的我们的欣赏对象。对于现实生活中的女性来说,这部分作品并不是让我们去效仿她们的行为,也不是让我们也要拥有这样曲折坎坷的人生,而是从她们的身上,对我们有着的那些启发性意义非常重要。

没有什么会永远让人依靠,只有自己坚持自己努力才能找到真我。

要做一个自爱的、善良的、被大多数人喜欢接受的女性,要有自己的原则,要学会坚持,要学会处理挫折,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构建自己的人格,塑造自己的生命之态。

时代在变迁,作品在变迁,我想作者们想表达的,都是要追求正当的人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