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云平台学生网络学习空间用户使用手册范本

教育云平台学生网络学习空间用户使用手册范本
教育云平台学生网络学习空间用户使用手册范本

学生网络学习空间

用户使用手册

文档编号:

版本信息:V1.0

建立日期:2015.03.12

创建人:王雪

审核者:

批准人:

批准日期:2015.03.12

编辑软件:Microsoft Office 2013 中文版

文件状态:「」草稿

「√」正式发布

「」正在修改

文档修订记录

*变化状态:C——创建,A——增加,M——修改,D——删除

文档审批信息

目录

1.引言 (5)

1.1.编写目的 (5)

1.2.读者对象 (5)

2.软件综述 (5)

2.1.系统简介 (5)

3.操作说明 (5)

3.1.添加应用 (5)

3.2.调整布局 (6)

3.3.设置风格 (7)

3.4.公有空间预览 (8)

3.5.空间管理 (9)

3.5.1.基本信息 (9)

3.5.2.我的导航 (10)

3.5.3.好友管理 (10)

3.5.4.好友申请 (11)

3.5.5.相册管理 (12)

3.5.5.1 创建相册 (12)

3.5.5.2上传照片 (12)

3.5.5.3相册管理 (13)

3.5.5.4照片管理 (13)

3.5.6.视频管理 (14)

3.5.5.1 创建文件夹 (14)

3.5.5.2上传视频 (14)

3.5.5.3文件夹管理 (15)

3.5.5.4视频管理 (16)

3.6.进入云学习中心 (16)

3.7.查看所属学校、班级空间 (16)

3.8.空间通用功能操作说明 (17)

3.8.1.拖动模块 (17)

3.8.2.改变模块大小 (17)

3.8.3.设置 (19)

3.8.4.缩放大小 (20)

3.8.5.删除模块 (21)

3.9.学习工具 (21)

3.9.1.我的作业 (21)

3.9.2.我的微课 (22)

3.9.3.我的云盘 (22)

3.9.4.我的专题 (23)

3.9.5.我的游戏 (23)

3.10.互动工具 (24)

3.10.1.我的博文 (24)

3.10.2.精彩博文 (24)

3.10.3.我的好友 (24)

3.10.4.我的帖子 (25)

3.10.5.留言板 (26)

3.11.常用工具 (26)

3.11.1.个人信息 (27)

3.11.2. 快捷 (27)

3.11.3. 视频与Flash (28)

3.11.4. 音乐播放器 (29)

3.11.5. 视频与Flash (29)

3.11.6. 天气预报 (30)

3.11.7. 相册 (31)

3.11.8. 课程表 (32)

3.11.9. 日程 (33)

3.11.10. 网络搜索 (34)

3.11.11. 字典 (35)

1.引言

1.1.编写目的

编写本用户使用手册的目的在于更好的服务于使用者,明确本软件的功能、软件的作用、软件的操作,帮助用户理解及操作本软件,使用户能够快捷的掌握此软件的各项功能。并且为用户更好的了解此系统提供了便捷的条件。

1.2.读者对象

本文读者对象主要为使用本系统的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等。

2.软件综述

2.1.系统简介

网络学习空间是帮助学生、教师、管理者、家长等多个主体之间进行交流、分享、沟通、反思、表达、传承等活动的载体。能够支持学习者个性化学习,能够鼓励学习者之间进行交互的一种网络设计产品。网络学习空间网络虚拟学习环境,也指个体能够存放知识、分享知识的物理空间。

网络学习空间是一套能够构建人人教、人人学、人人管的云空间,实现网络空间人人有、人人通的平台。平台能够无缝集成教育学、教研与培训等各类应用服务;提供交互及交流沟通等基础服务(包括个人信息、相册、课程表、天气预报、音乐播放器、字典、网络搜索等);并能够根据各类用户、机构的个性化需要(资源、样式风格等),构建个人私有与公开的混合云空间和机构的云空间。

3.操作说明

3.1.添加应用

1.功能描述

应用分为三大类:备课工具、互动工具、常用工具。点击应用名称即可添加该应用到个人空间。如果点击后文字变为灰色,则此模块只允许放置一个。如果点击后文字不变色,则此模块同一空间可以放置多个。

2.用户界面

添加应用

3.操作描述

点击“添加应用”,在应用功能列表点击应用名称即可将该应用添加到个人空间。

3.2.调整布局

1.功能描述

空间布局一共分为12中,其中11种固定列布局,1种自由布局。点击一种布局后即可切换到指定布局。

2.用户界面

调整布局

3.操作描述

点击“调整布局”,在显示的12种布局中选择一种布局方式,点击一种布局后即可切换到指定布局。

3.3.设置风格

1.功能描述

空间提供6种风格,点击即可切换到对应的风格。

2.用户界面

(新)江苏省2018年度中职组网络空间安全赛项样题及答案

2018年度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职组“网络空间安全”赛项 江苏省竞赛任务书 (样题) 一、竞赛时间 9:00-12:00,共计3小时。 二、竞赛阶段简介

三、竞赛任务书内容 (一)拓扑图 (二)第一阶段任务书 任务1.ARP扫描渗透测试 任务环境说明: ?服务器场景:CentOS5.5 ?服务器场景操作系统:CentOS5.5 1.通过PC2中渗透测试平台对服务器场景CentOS5.5进行ARP扫描渗透测 试(使用工具arping,发送请求数据包数量为5个),并将该操作使用 命令中固定不变的字符串作为Flag提交; Arping –c 5 x.x.x.x 2.通过PC2中渗透测试平台对服务器场景CentOS5.5进行ARP扫描渗透测 试(使用工具arping,发送请求数据包数量为5个),并将该操作结果 的最后1行,从左边数第2个数字作为Flag提交; Arping –c 5 x.x.x.x

root@kali:~# arping -c 5 192.168.28.122 ARPING 192.168.28.122 from 192.168.28.100 eth0 Unicast reply from 192.168.28.122 [00:0C:29:62:80:73] 1.017ms Unicast reply from 192.168.28.122 [00:0C:29:62:80:73] 0.638ms Unicast reply from 192.168.28.122 [00:0C:29:62:80:73] 1.051ms Unicast reply from 192.168.28.122 [00:0C:29:62:80:73] 1.590ms Unicast reply from 192.168.28.122 [00:0C:29:62:80:73] 1.051ms Sent 5 probes (1 broadcast(s)) Received 5 response(s) Flag:5 3.通过PC2中渗透测试平台对服务器场景CentOS5.5进行ARP扫描渗透测 试(使用工具Metasploit中arp_sweep模块),并将工具Metasploit 中arp_sweep模块存放路径字符串作为Flag(形式:字符串1/字符串2/字符串3/…/字符串n)提交; msf > use auxiliary/scanner/discovery/arp_sweep Flag:Auxiliary/scanner/discovery/arp_sweep 4.通过PC2中渗透测试平台对服务器场景CentOS 5.5进行ARP扫描渗透测 试(使用工具Metasploit中arp_sweep模块),假设目标服务器场景CentOS5.5在线,请将工具Metasploit中arp_sweep模块运行显示结果的最后1行的最后1个单词作为Flag提交; msf > use auxiliary/scanner/discovery/arp_sweep msf auxiliary(arp_sweep) > run [*] 192.168.28.122 appears to be up (VMware, Inc.). [*] 192.168.28.2 appears to be up (VMware, Inc.). [*] Scanned 1 of 1 hosts (100% complete) [*] Auxiliary module execution completed Flag:completed 5.通过PC2中渗透测试平台对服务器场景CentOS5.5进行ARP扫描渗透测 试(使用工具Metasploit中arp_sweep模块),假设目标服务器场景CentOS5.5在线,请将工具Metasploit中arp_sweep模块运行显示结果的第1行出现的IP地址右边的第1个单词作为Flag提交; msf auxiliary(arp_sweep) > run [*] 192.168.28.122 appears to be up (VMware, Inc.). [*] 192.168.28.2 appears to be up (VMware, Inc.). [*] Scanned 1 of 1 hosts (100% complete) [*] Auxiliary module execution completed

虚拟学习社区和网络教学支撑平台的比较

虚拟学习社区和网络教学支撑平台的比较 一、教育虚拟社区 1.教育虚拟社区的涵义 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Ferdinand Tonnies,1855—1936),在1887年出版的一本书《Gemeinschaftund Geseuschaft》(社区与社会或共同体与社会)中最早提出Gemeinschaft即“社区”概念的,腾尼斯的“社区”概念是对工业社会所带来的人的异化、人际关系的疏离化、人类情感的冷漠化的批判,是一种具有理想化的人际关系的社会关系共同体。后来人们发展了滕尼斯的思想,形成了现在的社区概念。而教育虚拟社区指的是:基于跨时空的、开放的、自由的网络虚拟环境,社区成员(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借助统一的软件平台,为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进行信息交流、知识共享、交互协作,最终形成具有共同社区文化心理的、生态式的社会关系共同体。尽管不同影响因素导致从社区到教育虚拟社区的概念演化,但追求建立美好的人际交往关系、满足情感需要、促进发展的本质内涵是不变的,社区、虚拟社区再到教育虚拟社区都应在这一层面上存在,否则就没有称作“社区”的必要了团。正像琼斯00nes,Q.1997)所说,要构成虚拟社区,除了需要两个以上的传播者、起码的互动、大部分的互动(在公共虚拟空间进行)、固定的成员等条件外,最重要的是需要因交往互动而产生的社区归属感。这也可以通过交往(communi—cation)一词与社区(communiy)一词有相同的词根(communis)得到印证。正像传播学大师施拉姆所说:“没有交往与传播就没有社区;没有社区也不会有交往与传播”凹。可见交往互动、平等交流和情感归属在社区形成与发展中的重要性。那么,什么是交往,应如何恰当认识交往与交互的关系呢? 2.教育虚拟社区交往与交互的关系认知交往是人与人或人与共同体之间通过各种中介媒体展开的相互沟通、影响、制约、改造的活动方式,它既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开始,又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人的主体性是人之为人的根本属性,因此人类的交往所形成的关系必定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虽然交往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但也存在着“相对无意识”交往、“外在需要”交往和“内在需要”交往等不同的交往形态,这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对现实的概括,也就是说,不同形态的交往存在于人类社会不同历史时期的现实生活中。而教育虚拟社区交往只不过是在教育虚拟社区这一“特殊社会”领域内人们基本的活动方式,我们既要正视它的客观存在,又要不断加以完善,较好地实现交往既作为“目的”又作为“手段”的统一。对作为信息化环境中人类生活方式即“目的”的教育虚拟社区交往,交互是交往进行的手段和机制,是社区成员为实现作为“目的”本身的交往而进行的互动过程,保障交往的进行。北京师范大学陈丽博士划分的塔形结构三个层面的交互以及远程教育专家Moore划分的学生与内容的交互、学生与学生的交互、学生与教师的交互就是这种作为手段和机制的交互。而信息化环境中作为“目的”存在的教育虚拟社区交往,同时又是实现现实教育目的和社会需求的手段和机制。学生在教育虚拟社区中的认知或建构完善过程所需的信息与知识都不是通过灌输强加给学生的,远程教育与网络教育也不是学生内部自发形成的,而是学生在与他人交往互动过程中逐步同化或顺应而生成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交往和交互又具有同质性。因此,作为“目的”和“手段”相统一的教育虚拟社区交往必定有着与现实交往不同的特性。 3.教育虚拟社区中学习交往的特性分析 (1)交往角色的虚拟性。教育虚拟社区中的交往,是基于虚拟的空间而进行的,成员之间不再具有现实交往的可触摸性和可感知的时空位置,存在的只是功能的现实性。因此,虚拟社区为成员的不同角色扮演提供了土壤,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除非有特别的要求,否则,大部分社区成员希望扮演与现实情·境有较大差别的角色,并且在角色扮演中寻求一种不一样的角色认同。从交往方式上,现在虚拟社区的交往主要还是以文字为载体,虽然文字可以描述形象、传达情感,但是经过有意加工的文字信息、精心包装的“良好”形象,必然有一定的虚假成分。 (2)交往关系的平等性。现实的社会交往,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的最大障碍在于现实的差异性,

网络空间安全实训题与讲解

训测二1-1 在服务器场景 CentOS5.5上通过Linux命令行开启mysql服务,并将开启该服务命令字符串作为flag值提交: service mysqld start 训测二1-2 在服务器场景 CentOS5.5上进入mysql 删除user表中host为127.0.0.1 的用户,查询剩下用户记录,把查询结果倒数第二条记录的host字段值作为flag值提交:localhost 训测二1-3在服务器场景 CentOS5.5上进入mysql (使用grant语句)添加一个用户test 密码为,它的host为172.19.5.100 ,并赋予所有权限,将所输入代码作为flag值提交:grant all privileges ON *.* TO ‘test’@’172.19.5.100’identified by ‘’with grant option; 训测二1-4在服务器场景 CentOS5.5上进入mysql 的配置文件,限制最大连接数为2,并将mysql的配置文件路径F1,及其增加的一行F2作为flag值提交:格式为(F1|F2) (/etc/https://www.360docs.net/doc/9e6943250.html,f|max_user_connections=2) 训测二1-5在服务器场景 CentOS5.5上进入mysql 的配置文件,使其他主机不能远程连接数据库F1,并禁止对本地文件存取F2,将其增加行作为Flag值提交:格式为{F1|F2} {skip-networking|set-variable=local-infile=0} 训测二1-6在服务器场景 CentOS5.5上进入mysql 的配置文件, 启动项加固,使访问能被审计,并将日志其路径作为flag值提交。 /usr/local/mysql/log/mysql.log 训测二1-7在服务器场景 CentOS5.5上开启http服务,其配置文件的路径作为flag值提交: /etc/httpd/conf/httpd.conf 训测二1-8在服务器场景 CentOS5.5上进入httpd配置文件,将网站发布目录作为flag 值提交:/var/ 训测二1-9在服务器场景 CentOS5.5上进入httpd配置文件修改代码使其在出现错误页的时候不显示服务器操作系统的名称。将修改后的一行代码作为flag值提交:ServerTokens Prod 训测二1-10在服务器场景 CentOS5.5上进入httpd配置文件修改代码使其不回显apache 版本信息。将修改后的代码作为flag值提交:ServerSignature Off 训测二1-11用渗透平台nmap 扫描靶机CentOS5.5 将其apache版本信息作为flag提交。Apache httpd 2.2.3 ((CentOS)) 训测二2-1在服务器场景Windows2003上对sqlserver2000进行 sp4补丁安装,重启。将其补丁的文件夹名字F1和增加的端口号(用 netstat -an查询)F2作为flag值提交:格式为:F1|F2 SQL2KSP4|1433 训测二2-2在服务器场景 Windows2003上进入sqlserver2000 服务器使用存储过程添加系统用户njcx。将其输入代码作为flag值提交: exec master.dbo.xp_cmdshell ‘net user njcx /add’ 训测二2-3在服务器场景Windows2003上关闭xp_cmdshell服务,将其关闭的代码作为flag值提交: exec sp_dropextendedproc 'xp_cmdshell' 训测二2-4在服务器场景Windows2003 上开启xp_cmdshell 服务,将其开启的代码作为flag值提交: exec sp_addextendedproc xp_cmdshell,'xplog70.dll' 训测二2-5在服务器场景 Windows2003上使用netstat –an 查看端口,并将http有关的一行作为flag值提交:

网络空间安全国赛试题A

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中职组“网络空间安全”赛项国赛赛卷 一、竞赛阶段简介 二、拓扑图 实战平台网络

三、竞赛任务书 (一)第一阶段任务书 请使用谷歌浏览器登录服务器,根据《赛场参数表》提供的用户名密码登录,登录后点击“闯关关卡”,左侧有本阶段的三个任务列表。 点击右侧的“网络靶机”,进入虚机完成任务,找到FLAG值,填入空框内,点击“提交任务”按钮。 提示: FLAG中包含的字符是英文字符,注意英文字符大小写区分。 虚拟机1:Ubuntu Linux 32bit(用户名:root;密码:toor); 虚拟机1安装工具集:Backtrack5; 虚拟机1安装开发环境:Python; 虚拟机2:WindowsXP(用户名:administrator;密码:123456)。 任务1.Linux操作系统服务渗透测试及安全加固 任务环境说明: ?服务器场景:(用户名:root;密码:123456) ?服务器场景操作系统: ?服务器场景操作系统安装服务:HTTP ?服务器场景操作系统安装服务:FTP ?服务器场景操作系统安装服务:SSH ?服务器场景操作系统安装开发环境:GCC ?服务器场景操作系统安装开发环境:Python 1.在服务器场景上通过Linux命令行开启HTTP服务,并将开启该服务命令字符串作为Flag值提交; 2.通过PC2中渗透测试平台对服务器场景进行操作系统扫描渗透测试(使用工具NMAP,使用必须要使用的参数),并将该操作使用命令中必须要使用的参数作为Flag提交;

3.通过PC2中渗透测试平台对服务器场景进行操作系统扫描渗透测试(使用工具NMAP,使用必须要使用的参数),并将该操作显示结果“OS Details:”之后的字符串作为Flag提交; 4.通过PC2中渗透测试平台对服务器场景进行系统服务及版本号扫描渗透测试(使用工具NMAP,使用必须要使用的参数),并将该操作使用命令中必须要使用的参数作为Flag提交; 5.通过PC2中渗透测试平台对服务器场景进行系统服务及版本号扫描渗透测试(使用工具NMAP,使用必须要使用的参数),并将该操作显示结果的HTTP 服务版本信息字符串作为Flag提交; 6.在服务器场景上通过Linux命令行关闭HTTP服务,并将关闭该服务命令字符串作为Flag值提交; 7.再次通过PC2中渗透测试平台对服务器场景进行系统服务及版本号扫描渗透测试(使用工具NMAP,使用必须要使用的参数),并将该操作显示结果的第2项服务的PORT信息字符串作为Flag提交。 任务2. Windows操作系统服务渗透测试及安全加固 任务环境说明: ?服务器场景:WinServ2003(用户名:administrator;密码:空) ?服务器场景操作系统:Microsoft Windows2003 Server ?服务器场景操作系统安装服务:HTTP ?服务器场景操作系统安装服务:CA ?服务器场景操作系统安装服务:SQL 虚拟机操作系统WindowsXP打开Ethereal,验证监听到PC2虚拟机操作系统WindowsXP通过Internet Explorer访问IISServ2003服务器场景的页面内容,并将Ethereal监听到的页面内容在Ethereal程序当中的显示结果倒数第2行内容作为Flag值提交; 2.在PC2虚拟机操作系统WindowsXP和WinServ2003服务器场景之间建立SSL VPN,须通过CA服务颁发证书;IISServ2003服务器的域名为,并将

国内外网络教育支撑平台发展综述

国内外网络教育支撑平台发展综述 袁华莉教育技术学院04硕042800180163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的出现与迅速发展,网络教育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并逐渐成为课堂面授的有力补充。作为网络教育的重要支撑工具与环境,网络教育平台成为了成为日益备受关注的对象。从90年代中期出现开始到现在,网络教育支撑平台已经从功能单一的课程资料的呈现发展到现在能够完成复杂的课程管理、个人信息管理、师生之间的同异步交互等等强大功能。本文拟将在对国内外现有平台调研的基础上,对其理论基础与关键技术的实现进行综述,从而得出网络教育支撑平台的发展特点,并预测网络教育平台可能的发展方向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题有哪些。 一、网络教育支撑平台的概念: 1.国外关于网络教育支撑平台的认识 国外1996年底1997年初开始出现支持网络教育的软件平台,有为我们所熟知的有Blackboard,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开发的WebCT (Web Course Tools )、加拿大Simon Fraser大学的Virtual U等。我们从几种在国际上应用较为广泛的网络学习平台的命名上可以看出国外的研究人员对于网络教育支撑平台的认识: (1)BlackBoard Blackboard在97年由康奈尔大学几名毕业生合作为他们的教授创建的网站,他们给Blackboard 的命名也来自教授的教学工作,以能够辅助教授的教学工作为目的。后来Blackboard转入公司发展,在原有服务意识上加入了更多的功能。现在Blackboard已经拥有美国市场近50%的份额,也是网络教育支撑平台中唯一支持百万级用户的平台。 (2)WebCT WebCT(web course tools)是一套功能完备、易用、高效的网上教学支撑系统1。它是加拿大British Columbia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为高校开发的异步课程传递及管理系统,包括一系列可以自动与课程内容紧密集成的强大的学习工具,可以用于开发完全联机的课程,也可以用于将现有的课程内容在网上发布。WebCT是一个基于网络的以传递与完善交互式的教学课件与教学内容为目的各种工具的有机组合2。通过定义可以看出,开发者与研究人员将其定位于工具,即强调平台对于学习过程的支持与帮助作用。这些工具既支持各种静态内容的传递,也支持学生之间的交互。开发者是基于一种工具理念来开发webCT的。 (3)e-college、virtual campus e-college,电子学院,由美国电子学院公司负责开发,世界各地有200多所教育机构在使用 e-college平台。Virtual campus是由印度印地拉·甘地国立开放大学开发,主要由印地拉·甘地国立开放大学使用。从这两个的命名方式我们可以看出college、campus已经从工具(tools)的角度发展 1GoldbergMW, SalariS, SwobodaP. World Wide Web-Course tools: An environment for budlding www-based course[R]. Fifth International WWW conference, Paris, France,2001.

什么是网络空间安全

什么是网络空间安全 网络空间安全,为实施国家安全战略,加快网络空间安全高层次人才培养,根据《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的规定和程序,经专家论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评议,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决定在“工学”门类下增设“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学科代码为“0839”,授予“工学”学位。目前,中科院信工所等都设立此专业博士学位。 中文名网络空间安全外文名Cyberspace Security 学科名称:网络空间安全 学科门类:工学 学科大类:一级学科 学科代码:0839 授予学位:工学学位 为实施国家安全战略,加快网络空间安全高层次人才培养,根据《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的规定和程序,经专家论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评议,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决定在“工学”门类下增设“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学科代码为“0839”,授予“工学”学位。本学科是在信息安全专业基础上建立的一级学科,2017年,第一批“网络空间安全”硕士学位招生录取工作启动。 网络空间安全的英文名字是Cyberspace Security。早在1982年,加拿大作家威廉·吉布森在其短篇科幻小说《燃烧的铬》中创造了Cyberspace一词,意指由计算机创建的虚拟信息空间。Cyberspace 在这里强调电脑爱好者在游戏机前体验到交感幻觉,体现了Cyberspace 不仅是信息的简单聚合体,也包含了信息对人类思想认知的影响。此后,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Cyberspace的概念不断丰富和演化。2008 年,美国第54号总统令对Cyberspace 进行了定义:Cyberspace 是信息环境中的一个整体域,它由独立且互相依存的信息基础设施和网络组成。包括互联网、电信网、计算机系统、嵌入式处理器和控制器系统。除了美国之外,还有许多国家也对Cyberspace 进行了定义和解释,但与美国的说法大同小异。通常把Cyberspace 翻译成网络空间。

linux-系统实训习题

LINUX系统实训习题 一、选择题(单选) 1. 在UNIX/LINUX系统中,将所有的设备都当做一个文件,放在____目录下。(B) A. /bin B. /dev C. /etc D. /usr 2. Linux下的分区命名规则,此处以第一IDE的主盘为例。扩展分区中的逻辑分区是从____开始编号的。(D) A. hda2 B. hda3 C. hda4 D. hda5 3. 关于swap分区,下面哪一条语句的叙述是正确的。(D) A. 用于存储备份数据的分区 B. 用于存储内存出错信息的分区 C. 在Linux引导时用于装载内核的分区 D. 作为虚拟内存的一个分区 4. 如一台计算机有64MB内存和100MB swap空间,那么它的虚拟内存空间有多少呢?(D) A. 36MB B. 64MB C. 100MB D. 164MB 5. Linux操作系统的创始人和主要设计者是:(D) A. 蓝点Linux B. AT&T Bell实验室 C. 赫尔辛基大学 D. Linus Torvalds 6. Linux内核遵守的是下面哪一种许可条款。(C) A. GDK B. GDP C. GPL D. GNU 7. 目前市场上各种流行的Linux发行版本除少数外大多采用哪种格式的打包系统。(A) A. RPM B. deb C. zip D. tar 8. 在Linux中,系统管理员(root)状态下的提示符是:(B) A. $ B. # C. % D. > 9. Linux带有一个名为LILO(LInux LOad)的引导管理程序,LILO的配置文件是:(D) A. /usr/lilo.sys B. /etc/lilo.sys C. /usr/lilo.conf D. /etc/lilo.conf 10. 在命令行中可以使用____组合键来中止(kill)当前运行的程序。(B) A. Ctrl+d B. Ctrl+c C. Ctrl+u D. Ctrl+q 11. 默认情况下,Linux提供有六个虚拟控制台。当运行X Window后,应按什么键来切换

2018年 继续教育 《网络教育应用》 考前练习答案

《网络教育应用》(注:(略)后面的答案为网上搜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哪种幕布素材最适合多人观看?(A) A、白塑 2.多功能一体机的功能有哪些(D) D、打印,扫描,传真 3.网络教育资源中,(B )是核心。 B、网络信息资源 4.移动学习中应用得最多的终端是(D )。 D、手机 5.MOOC 对“理想课程”的重现,没有体现在以下哪个方面:(D ) D、课堂免费 6.移动学习的本质特征是:(D) D、以上三种都是 7.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是一种在移动设备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移动学习所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必须能够有效地呈现学习内容并且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 A ) A、双向交流 8.网络教育的一个特征表现在师生处于(C)状态 C、分离 9.下列对象中,不能插入PowerPoint幻灯片的是:(A) A、Excel工作薄 10.在Dreamweaver中,下面关于拆分单元格说法错误的是:(D)

D、拆分单元格只能是把一个单元格拆分成两个 11.下面那个不是制作网页的技巧?(D ) D、页面字数要少 12.Dreamweaver 中,插入直接打开邮箱的超链接的代码为(D )。 D、Mailto 13.教育设备采购应该注意的内容,不包括下面那个选项(C)。 C、尽量买好的 14.一名中学生物老师在上课时想要直观的给学生展示一个青蛙标本,请问他需要用到哪种教育技术设备(C )。 C 视频展台 15.下列制作音频的软件是(D ) D、audition 16.在使用Dreamweaver时,在浏览器中调试或预览的快捷键是:(D ) D、F12 17.下列设备不属于通讯设备的是:(C) C、打印机 18.教师编制材料时,选用的素材应在学生能理解的抽象范围内进行,是哪条传播效果原理的要求?(B) B、抽象层次原理 19.MOOC的特点不包括(C) C、高通过率 20.一张幻灯片文字一般应该为几行?((略)C) C、5-7 行

网络教育的概念

第一章 网络教育的概念:网络教育是指以计算机网络、卫星通讯网络和电信通讯网络为介质,在多媒体网络课程为核心学习资源构建的网络教育环境中展开教学与学习活动进程的教育组织形式。 在网络教育中,教师和学习者的角色变化:教师从传统教育中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评价者;学习者从单纯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自身认知结构的建构者。 对网络的教育技术学本质的认识存在着几种不同的观点,概括起来有以下四种:教学媒体观、学习资源观、认知工具观和学习环境观。 网络教育应用的研究内容:学科的本体研究、网络教育环境下教师与学习者的研究、网络教学与学习过程的研究、网络教育资源和网络教育支撑系统设计与开发的研究、网络教育的教学模式研究、网络教育的评价研究等。 当前对网络教育的研究,网络教育应用的研究现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1)基于WEB的学习环境的设计及学习效果研究 (2)基于WEB学习环境中学习模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作业:1、名词解释——网络教育 2、简述题——(1)国内外网络教育发展现状(2)当前网络教育应用研究的主要课题 3、(3)影响网络教育应用效果的因素分析 第二章 学习资源概念的形成经历了媒体、媒体环境、学习资源三个阶段。 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展开的过程中赖以持续的情况和条件。是支持学习者不同学习过程的各种要素的有机组合,既包括引导和促进学习者展开学习过程的一系列参与性机会,也包括保证学习过程持续进行的各种支撑条件。 网络学习环境、网络教学系统、网络教育支撑平台的关系: 首先,网络学习环境是设计的结果,是系统开发的蓝图,是为达到最优的学习效果而对未来学习进程中种种可能的因素进行的描绘;网络教学系统是开发的结果,是蓝图的具体实现。其次,网络学习环境是由网络教学系统创设的。网络教育支撑平台对于网络教学系统的持续运行而言,起到基础设施的作用,它为支撑网络学习环境中各组成要素提供承载和支撑条件,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共同保障网络教师和学习者之间相互作用的顺利展开。 学习环境的要素就不仅仅是支撑学习过程的物质条件(学习资源),而且还包括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学习氛围、人际关系等非物质条件。(书上:学习活动、学习资源、学习工具、学习支持、社会网络、学习评价。)网络学习环境的概念模型: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概念模型:学习者因素(学习需求与这4个特征相互影响。基本特征、认知特征、学习准备、学习困难)、活动层(学习目标、学习活动、学习评价相互影响)、条件层(4对映射关系:学习资源与学习准备、学习工具与认知特征、学习支持与学习困难、社会网络与基本特征)。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网络学习环境设计原则: 参与性原则、社会性原则、情境性原则、分布性原则、灵活性原则。 网络学习环境的设计过程: 1、前端分析:学习者分析、确定学习领域 2、活动层设计:学习目标分析、学习活动设计、学习评价设计。 3、条件层设计:学习资源、学习工具、学习支持、社会网络的设计。 4、界面设计:个性化、可用性、艺术性原则 5、评价和修改 6、系统开发 网络教育支撑平台是支持网上教学与学习活动的软件系统,包括三个功能子系统:网络教学支持系统、网络学习支持系统、网上教学与教务管理系统。 网络教学支持系统是支持教师网上教学活动的软件系统,包括网络课件制作工具、网络课件点播工具、网络交流工具、网络作业和考试工具等。

《互联网+ 交通》继续教育习题参考答案

《互联网+ 交通》继续教育习题参考答案 二、判断题 1. 物联网包括物与物互联,也包括人和人的互联。(√) 2. 物联网的出现,为我们建立新的商业模式,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3. 营运层最核心、最活跃,产业的生态链最多。(√) 4. 物联网主动进行信息交换,非常好,技术廉价。(×) 5. 业界对物联网的商业模式已经达成了统一的共识。(×) 6.“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 7. 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有就是物联网。(√) 8. 2009年10月联想提出了智慧的地球,从物联网的应用价值方面,进一步增强了人们对物联网的认识。(×) 9.“因特网+物联网=智慧地球” 。(√) 10.1998年,英国的工程师Kevin Ashton提出现代物联网概念。(√) 11.1999年, Electronic Product Code (EPC) global的前身麻省理工Auto-ID中心提出“ Internet of Things”的构想。(√)

12.感知层是物联网获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的来源其主要功能是识别物体采集信息。(√)13.物联网的感知层主要包括:二维码标签、读写器、 RFD标签、摄像头、GPS传感器、M-M终端。(√) 14.应用层相当于人的神经中枢和大脑,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15.物联网的数据管理系统的结构主要有集中式,半分布式,分布式以及层次式结构,目前大多数研究工作集中在半分布式结构方面(√) 16.在物联网的拓扑控制技术中,主要包括功率控制和拓扑生成两个方面(√)。 17.物联网标准体系可以根据物联网技术体系的框架进行划分,即分为感知延伸层标准、网络层标准、应用层标准和共性支撑标准。(√) 18.物联网共性支撑技术是不属于网络某个特定的层面,而是与网络的每层都有关系,主要包括:网络架构、标识解析、网络管理、安全、QoS等。(√) 19.物联网环境支撑平台:根据用户所处的环境进行业务的适配和组合。(√) 20.物联网服务支撑平台:面向各种不同的泛在应用,提供综合的业务管理、计费结算、签约认证、安全控制、内容管理、统计分析等功能。(√) 21.物联网中间件平台:用于支撑泛在应用的其他平台,例如封装和抽象网络和业务能力,向应用提供统一开放的接口等。(√) 22.物联网应用层主要包含应用支撑子层和应用服务子层,在技术方面主要用于支撑信息的智能处理和开放的业务环境,以及各种行业和公众的具体应用。(√)23.物联网信息开放平台:将各种信息和数据进行统一汇聚、整合、分类和交换,并在安全范围内开放给各种应用服务。(√) 24.物联网服务可以划分为行业服务和公众服务。(√) 25.物联网公共服务则是面向公众的普遍需求,由跨行业的企业主体提供的综合性服务,如智能家居等。(√) 26.物联网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个层次。√ 27.感知延伸层技术是保证物联网络感知和获取物理世界信息的首要环节,并将现有网络接入能力向物进行延伸。(√) 28.物联网中RFD标签是最关键的技术和产品。(√) 29.中国在RFD集成的专利上并没有主导权。(√) 30.RFD系统包括:标签,阅读器,天线。(√) 31.射频识别系统一般由阅读器和应答器两部分构成。(√) 32.RFID是一种接触式的识别技术。 (×) 33.物联网的实质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

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技术研究方向

网络与系统安全防护技术研究方向 1.1网络与系统安全体系架构研究(基础前沿类) 研究内容:针对网络大规模更新换代所面临的安全可信和管理问题,面向开放和互通的国家网络管理,研究网络和系统安全体系结构,重点研究以IPv6网络层的真实可信为基础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结构、关键机制和关键应用。针对未来多层次、动态、异构、差异度巨大的无线接入环境,研究新型无线网络安全接入管理机制。针对国际上新型网络与系统体系结构的发展,如软件定义网络和系统、网络功能虚拟化、命名数据网络和系统等,对其安全问题和安全机制进行前沿探索研究。 考核指标:提出IPv6网络安全管理体系结构中的信任锚点、真实可信的网络定位符和标识符机制,并制定国际标准;基于上述安全可信基础,提出兼顾国际开放互通与国家安全管理的IPv6网络安全体系结构,通过安全威胁模型检验该体系结构的安全性。提出IPv6安全管理体系结构下的关键机制,至少包括:兼顾用户隐私性、可验证性和可还原性的可信标识符认证、管理、追溯与审计机制,分级管理机制,网络监控和灵活路由机制等。完成一套IPv6安全管理体系结构、关键机制和关键应用的软硬件原型系统。基于国际学术网络合作、国内主干网、园区网(校园网或企业网),对上述原理机制和原型系统进行跨国、自治系统间、自治系统内、接入子网等多层次网络的试验验证。提出新型无线网络安全接入管理机制,研究适用在多维、异构的无线有线一体化融合网络中的信任锚点、真实可信的网络定位符和标识符机制,实现上述一体化融合网络的网络层真实可信;支持软件定义无线电,支持最新IEEE 802.11ac或802.11ax等新型无线接入技术;支持移动终端在至少2种无线网络间的安全接入选择、可信透明移动。提出SDN/NFV等新型组网技术和NDN等未来互联网体系下的安全可信问题的解决方案,提出并解决能够支持SDN/NFV和未来网络体系结构的可编程网络基础设施的安全问题,提出相关计算系统中的安全可信问题解决方法。完成安全体系结构相关国际标准3项以上,并获国际标准组织(IETF、ITU、IEEE等)立项或批准;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5项以上。原理机制和原型系统需通过一定规模的真实网络试验验证,至少包括10个关键应用、10万IPv6用户。 1.2 面向互联网+的云服务系统安全防护技术(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 研究内容:针对体系架构、关键技术、防护系统研制等方面开展云服务系统纵深安全防护技术研究。重点研究可定义、可重构、可演进的云服务安全防护体系架构;研究分析用户和业务安全等级差异,实现高效灵活的安全服务链和安全策略按需定制;研究专有安全设备硬件解耦技术,实现安全资源弹性扩展与按需部署;研究云数据中心内生安全机理,突破软件定义动态异构冗余、主动变迁等关键技术,实现对未知漏洞和后门威胁的主动防御;实现云环境虚拟密码服务模型构建,密码服务资源动态调度,密码资源安全迁移及防护等关键技术;研究虚拟资源主

江苏省中职组网络空间安全赛项赛题B

2017年江苏省职业学校信息技术类技能大赛 网络空间安全(中职组)B卷 一、竞赛时间 9:00-12:00,共计3小时。 二、竞赛阶段简介

三、竞赛任务书内容 (一)拓扑图 (二)第一阶段任务书 1.根据网络拓扑图所示,配置交换机的管理VLAN为VLAN888; 2.根据网络拓扑图所示,配置交换机管理VLAN的IP地址为 88.88.88.X/24。(X为每参赛队所在组号); 3.据网络拓扑图所示,配置交换机telnet服务,交换机Telnet用户名:zhongke;密码:选手自行设定; 4.根据《赛场参数表》,配置交换机上连实战平台网络接口为Trunk; 5.根据《赛场参数表》,配置交换机实战平台管理VLAN为VLAN80,并将PC1所连接口划入该VLAN; 6.根据网络拓扑图所示,在第二阶段开始时按照《赛场参数表》配置交换机渗透测试VLAN,并将PC2所连接口划入该VLAN; 7.根据网络拓扑图所示,在第三阶段开始时按照《赛场参数表》配置交换机渗透测试VLAN,并预备将PC2所连接口划入该VLAN。

8.将交换机配置内容拷贝成文本文件保存到U盘根目录,文件名为参赛队所在组号。 (三)第二阶段任务书 请使用谷歌浏览器登录服务器192.168.80.1,根据《赛场参数表》提供的用户名密码登录,登录后点击“闯关关卡”,左侧有第二阶段的任务列表。 点击右侧的“网络靶机”,进入虚机完成任务,找到FLAG值,填入空框内,点击“提交任务”按钮。 提示:所有FLAG中包含的字符全部是英文字符。 虚拟机:Backtrack5(用户名:root;密码:toor) 虚拟机:WindowsXP(用户名:administrator;密码:123456) 任务1. 数据库安全加固 任务环境说明: ?服务器场景:WebServ2003(用户名:administrator;密码:空) ?服务器场景操作系统:Microsoft Windows2003 Server ?服务器场景安装服务/工具1:Apache2.2; ?服务器场景安装服务/工具2:Php6; ?服务器场景安装服务/工具3:Microsoft SqlServer2000; ?服务器场景安装服务/工具4:EditPlus; 1.对服务器场景WebServ2003安装补丁,使其中的数据库Microsoft SqlServer2000能够支持远程连接,并将补丁包程序所在目录名称作为Flag提交。 2.对服务器场景WebServ2003安装补丁,使其中的数据库Microsoft SqlServer2000能够支持远程连接,在安装补丁后的服务器场景中运行netstat –an命令,将回显的数据库服务连接状态作为Flag提交。 3.通过PC2中的渗透测试平台对服务器场景WebServ2003进行数据库服务

《网上学习导论》第03章在线测试

《网上学习导论》第03章在线测试 《网上学习导论》第03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59:51 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从学院主页教学教务哪个栏目中可以查看到自己所学专业开设课程B A、开课计划 B、教学计划 C、辅导答疑 D、管理规定 2、学籍管理从学院主页哪个栏目中可以查到?D A、招生专栏 B、教学教务 C、学习服务 D、考务专栏 3、郑州大学远程教育学院网站是A A、https://www.360docs.net/doc/9e6943250.html, B、https://www.360docs.net/doc/9e6943250.html, C、https://www.360docs.net/doc/9e6943250.html, D、https://www.360docs.net/doc/9e6943250.html, 4、单向自主式的网上学习方式是A A、课件点播 B、在线测试 C、课程论坛 D、现场面授 5、双向互动式的网上学习方式是B A、课件点播 B、在线测试 C、课程论坛 D、现场面授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学习计划制定主要考虑哪些因素ABCD A、学习目标 B、学习进度 C、学习时间 D、学习地点 2、常见的学习评价类型有ABCD A、形成性评价 B、过程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3、学院课程学习的总成绩由AC

A、10%的平时成绩和90%的期末考试成绩组成 B、30%的平时成绩和70%的期末考试成绩组成 C、40%的平时成绩和60%的期末考试成绩组成 D、50%的平时成绩和50%的期末考试成绩组成 4、学院公告和新闻可以从哪里看到?ACD A、郑州大学远程教育学院网站 B、郑州大学网站 C、郑州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支撑平台 D、微信公众号 5、下面是学习支撑平台功能模块的有ABCD A、学籍信息 B、教学计划 C、学费信息 D、课件点播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只能从郑州大学远程教育学院主页登录学习平台。 正确错误2、学习服务只能从学习支撑平台获得。 正确错误3、网络教育的学习平台是开展网上学习的虚拟教室。 正确错误4、学习平台可以同时两个人登录使用。 正确错误5、郑州大学主页也可以登录郑州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学习平台。 正确错误

关于国内远程教育的文献综述

关于国内远程教育的文献综述 摘要:关于国内远程教育~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国内远程教育现状、 现代远程教育发展趋势、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远程教育中一些问题 的解决方案、远程教育的评价、对于远程教育的一些建议。 一、国内远程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 笔者通过对1999~2008年的与远程教育有关的文献进行了分析,除去“简讯”、“启事”、“征文”等文献后,最终获取相关文献13502篇,我国关于现代远程教育的学术论文数量呈快速增长的趋势。阶段性也很明显,1999年之前为萌芽阶段,1999——2002年味快速发展阶段,2003——2008说明我国远程教育研究已由快速发展阶段转入到相对成熟阶段。 其中,从研究领域来说,对13502篇论文进行分类统计可知,我国远程教育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开放与远程教育的一般原理、远程教育教与学、管理和规划、教育技术和媒体4个主题上,比较少的主题有质量保证、学习材料设计和发展(主要是有关印刷教材以及音像教材的设计和开发等内容)、师资培训和教育经济学,四个主题所占比重不足17%。我国目前关于该领域的研究已由理论探讨阶段逐步上升到实践应用阶段(此问题有待研究)。教育技术和媒体也一直是本领域研究的重点与热点,在各年度所占比重都较大(同张伟远1999,殷丙山2005的研究结果相同)。 最后从研究机构上来说,大致有全国重点师范类院校、全国电大机构,而其中电大的贡献极为显著。(张丽敏 2009年11月15日) 在发展趋势发面,情况一样乐观。现代远程教育市场潜力很大,前景广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化时代越来越多的人们渴望接受再教育,教育的投资占中等月收家庭的15%。

国内外网络教育平台发展现状分析研究教学文案

国内外网络教育平台发展现状分析研究

国内外网络教育平台发展现状分析研究 摘要:网络教育已经成为现在教育领域当中新的教育形式,实施网络教育的关键是创设合理有效的网络教育平台,国内外网络教育平台的发展现状具有各自特点,但也存在不足之处,总结分析其优势及不足以便下一步更好地发展和完善网络教育平台。 关键词:网络教育平台;发展;不足 进入21世纪信息时代,以网络教育为标志的现代远程教育脱颖而出,网络教育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当中的新的教育形式,实施网络教育的关键是创设能够促进学习者主动学习的网络环境,以便满足学习者的学习活动。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和浏览相关资料后,归纳总结了网络教育平台的发展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的网络教育始于1994年国家实施的教育科研网示范工程。网络教育在我国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规模,虽然发展趋势缓慢,但仍保持上升势态。国内提出的代表网络教育发展方向的网络教育模式是基于网络的教育模式,在网络学习的环境下,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自主性、积极性,既可以进行个别化学习,又可以进行协作学习,这种教育模式比较注重学习者个人的需要。(一)网络教育平台的理论研究 网络教育的实现需要依靠良好的学习平台,网络教育平台就是在此情况下应运而生。在中国知网检索关于网络教育平台的期刊文

献,相关文献有360篇;搜索关于网络教育平台的学位论文,相关硕士学位论文有270篇。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2003-2010年所选的文献进行了分析。从2003起研究网络教育平台的期刊数量总体呈现增长的趋势,网络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对网络教育平台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2003年20篇,2004-2007年保持在40篇左右,2008年-2010年增长到60篇左右。 在硕士论文当中,有关网络教育平台的论文数量总体在增长,但不是直线增长,在2006-2008年基本保持不变,可以看出对网络教育平台的研究是一个不断认识的过程,其本身还存在不足,但依然是现代教育不容忽视的力量。有关网络教育平台的论文在数量上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当前学术界对本领域的研究动向,作者韩小强撰写的《浅议网络教育平台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指出,网络教育平台由网络课程开发系统、网络教学支持系统和网络教育管理系统三个部分组成。作者同时分析了网络教育平台的应用现状,其中包括对教育者“教”的支持现状、对学习者“学”的支持现状和网络教学管理系统应用现状以及相应的改进策略。 (二)国内目前各具特色的网络教育平台 1.清华大学网络教育平台 清华大学网络教育平台是由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开发的网络教育平台。该平台包括网络资源、网站、学生、课件资源和资料库等构件,通过完整的教学平台和管理平台来保证整个网络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