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竞争力理论及其发展_刘国权

国际竞争力理论及其发展_刘国权
国际竞争力理论及其发展_刘国权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刘国权’()!*%+,男,黑龙江省阿木尔林业局劳资科、助理经济师。

自从()*$年位于瑞士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发表第一份《全球竞争力报告》以来,每年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都对世界上主要国家的国际竞争力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并发布相应的统计报告。与此同时,许多国家相继建立了有关研究机构专门研究和评价国际竞争力。我国从二十世纪*$年代中期才提出国际竞争力的概念,到)$年代开始研究和发布我国的国际竞争力的年度报告。目前来看,有关国际竞争力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企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本文着重就上述三个方面的理论研究加以分析并结合我国竞争力提升提出一己之见。

一、竞争力理论研究的思想追溯

有关竞争力的理论研究可以说源远流长,早在十八世纪时的古典经济学创始人亚当?斯密提出的绝对成本理论概念就是一种有关国际竞争力的比较分析,在他之后,大卫?李嘉图发展为比较成本论理论,即比较优势理论。在后来的研究中,研究者们逐步认识到国家竞争力的范围和内涵不是简单地可以用生产指标来表现的。进入二十世纪以来,著名的学者纷纷提出了许多理论,如熊比持的创新理论,索洛的经济发展成长要素理论以及迈克尔?波特的“钻石”理论等。国际竞争力有如吸引力一样是我们无法规避的。因为社会就业的变化,公司的成长与壮大,人民生活水平能否得到持续的提高等方面的问题,都必须以竞争力的持续提升为前提。

但从总体来看,竞争力对于企业与国家是有着不

同的含义的。因而相应的理论也有所差别。从企业角度来看,企业的竞争力是其在竞争市场里扩大销售、增加收入和边际利润的能力。这一能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诸如企业所拥有的人力与物力资源的质量与数量,企业管理资源的方式与能力,企业所处的国家政策与法律环境等。而国家的竞争力则与这一国家在自由和公平市场条件下它能够适应国际市场检验的扩大其国民实际收入的商品和服务的能力差异。也可以说是一国维持对其有利的贸易条件所具有的能力反映,即在确保能轻松地履行国际义务并且享有稳定提高本国国民实际收入的能力。

在研究有关企业竞争力与国家竞争力时,有关学者存在一定的分歧。有的学者认为国家本身不构成竞争,国家的竞争实质上是企业竞争的体现。反对者认为,国家在为企业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正是国家间竞争力高低的体现。

体现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只能通过国际市场来检验,在以出口为导向的国际竞争中,各国以具有吸引力和扩张力达到国际化的过程中,各国间的竞争力发生着变化。一国的吸引力是指世界上其他国家与该国开展贸易或向该国投资的愿望,主要体现在国内创造就业优势。而一国的扩张力是指一国的国际出卖程度,它主要体现在出口、对外直接投资和管理国际化等方面,主要体现在收入上。

二、企业竞争力理论

企业竞争力是一种在可持续基础上比其竞争者更加有效地提供商品或服务以价格或非价格要素满足顾

国际竞争力理论及其发展

刘国权(,吴作斌#

’(,阿木尔林业局,黑龙江漠河(!&"$";#,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黑龙江哈尔滨(&$$$$+摘要:针对国际竞争力理论研究发展,一方面分析了国际竞争力是由企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等构成的,另一方面分别分析其构成理论时联系我国竞争力问题明确提出,迎接-./挑战的重要问题之一是要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即提升企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而对此首要的是加快市场化改革进程,进一步进行体制创新,尤其是全方位的制度创新,这既包括经济体制也包括政治体制。

关键词:竞争力;企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国家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0$!文献标识码:1

文章编号:($$&%2!$3(#$$#)$2%$$!"%$"

总第&#期4565789:;,&#

#$$#年<月=>9?@#$$#

行政论坛

1ABC6CDE78ECF5.7CG>65

客需要的能力。这些基本能力包括创新能力,开发和利用新产品、新服务、新工艺的能力,以最低成本生产最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能力,有效适应环境变化的组织自调整的能力。上述企业竞争力的实现要受到许多商务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这些因素主要包括产品服务、工艺和技术进步的速度,体现在世界范围内对市场、技术和知识更加接近,在研发、营销、金融和生产方面全球规模经济的变化,持久的低水平的政府干预等。这些商务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带来一些新机遇,因而在国家之间、企业之间对这些机遇的争夺也就越来越激烈。

从总的来看,企业在未来的商务环境中的成功主要来自于企业不断地创新所取得的领导权,而这种创新力量来自于外界的压力和挑战。对此,波特提出企业支持创新努力政策的八个方面规定#$%:

&$’迎接竞争压力和挑战,创造创新压力;

&(’寻找出最具有能力的竞争对手作为刺激者;

&)’建立先入优势的预警系统;

&"’改善有利于国际竞争成功的国内环境;

&*’欢迎国内竞争和国际竞争;

&!’全球化经营以便在他国家获取有选择的优势;

&+’仅仅有选择地利用联盟;

&,’定位于支持企业竞争优势的国家。

在企业竞争优势的分析上,目前理论学者认为,企业竞争优势能否持续取得,取决于三个条件:一是特定竞争优势的来源;二是不同优势的来源数量;三是不同优势的长期改进和提高。与波特的理论不同的是达沃尼的“超竞争”理论#(%。这一理论指出,处在激烈的和动态的环境里的竞争现实,竞争优势被迅速创造出来后又被迅速地消耗掉,所以公司必须不断转移战略目标,即所谓的超竞争理论主张企业要不断地转移自己的战略目标,而不是寻求持久的优势,只是寻求一种暂时的优势。同时这一理论也指出,没有一个企业能建立一种持续的竞争优势,每个优势都要消失。企业没有必要努力或设法延续其优势,而应积极打破自己和竞争者的优势并寻找新的优势。他把这种现象称为“动态战略互动”。在超竞争理论下,企业存续的条件就是创造经常的不平衡和变化,竞争就是要用短的产品生命周期、产品设计周期和新技术,出其不意地进入和退出某一市场,重新定位于某一市场从而打破原有市场的稳定促使本企业建立新的暂时的竞争优势。达沃尼进一步分析了超竞争条件下的四个企业竞技场:成本和质量;调整和技术竞争;坚强阵地的构筑和摧毁竞争;深口袋的聚集和中性化竞争。在这些竞技场上,企业间为了获得暂时的竞争优势不断地“行动”、“回应”、“出击”和“反击”,从而就象爬滚梯一样,滚梯运动过程表示一个动态战略互动引向另一更高的互动。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某一竞争优势被竞争者所复制或克服,则这一竞争优势就不成为该企业的优势了。因此,在超竞争理论分析中,一个企业的成功取决于该企业从一个优势进入下一个优势的时效。为此,达沃尼提出了在超竞争理论下企业成功竞争的“新+-”战略,即;&$’优良的股东满意;&(’战略预测;&)’速度定位;&"’奇袭定位;&*’竞争规则变迁;&!’标识战略意图;&+’同时序列的战略推进。上述新+-战略的关键目标是打破现状,创造暂时优势,抓住主动性和在一组进击与回击计划里发展连续行动以保持冲力。对此,传统的战略思维应加以摈弃,即:承诺,长期计划,属类战略,构筑进入障碍,打击对手弱点,净现值分析法,对供求两方的支配力量等。

从上述相关理论分析来看,发展企业竞争力就是要开发竞争。中国加入./0后就是要遵守./0的规则,开放市场,促进公平竞争。而政府的保护不仅无效而且也没有必要,因为越保护越弱。同时,政府管制也会增加创新不确定性和开发成本,也使企业难于满足一些决定创新是否会成功的标准,使企业难于以弹性方式去组织创新和减少市场接受时间,障碍创新活动和公司的创造性。同样,政府管制也造成效率低下,阻碍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成长。目前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政府应从管理经济即行政审批制向以市场为取向的政府改革,向引导和监督经济运行方向转变。

三、产业竞争力理论

关于产业的定义各有不同,从前文所述的波特理论来看,他认为产业是直接相互竞争的生产产品或服务的一组竞争者。#$%世界各国产业在国际竞争表现出的竞争力由递增到递减的过程表现为:要素驱动阶段;投资驱动阶段;创新驱动阶段和财富驱动阶段。而产业竞争的具体表现是由各种竞争力量在不同产业的不同表现所决定的。这些竞争力量主要表现为:新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和服务的威胁;供给者的谈判力量;购买者谈判力量;现存竞争者中的竞争等五个方面。正是由于上述五种竞争力量在不同产业的不同表现,所以才致使在相应的产业里所能索取的价格、所付出的成本及其利润量的不同。因而一个企业能否把握产业的发展趋势对于企业的竞争来说十分关

波特的“钻石

”理论模型

键。同样,一个成功的企业或一国成功的产业必须获得这种产业发展的领导权,从而确保这一特定产业通过在国际市场上销售其产品而反映出其具有竞争优势的生产力。因而,国际竞争力归根结底就是各国同一产业或同类企业之间相互比较的生产力。#$%即一国产业竞争力应由该国所在这个产业内的若干先进企业来体现,这些企业在国内国际上不仅仅只以产品市场份额来体现竞争力,还应以这个产业在鼎盛时企业的贸易条件,其所能带来的企业股东利益和国民实际收入的能力来体现。

联系我国的产业竞争力来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产业竞争力总体上还是比较弱的,从比较优势上所获得的利益远远大于从国际竞争优势中所获得的利益。#&%我国学者斐长洪通过对电子、

汽车、服装等’!个行业的产业竞争力的实证分析得出,

在全球竞争性产业中,外商投资对中国产业竞争力的提高是趋向于积极的;在多国内竞争性行业中,外商投资的作用趋向于消极,至少暂时是这样;在大宗贸易品的竞争性行业中,外商投资对中国产业竞争力有积极意义。外商投资通过带动中国产品出口增强了一些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四、国家竞争力理论

在前文提到的波特对国家竞争力的分析构成的波特的国家“钻石”理论中(如图所示),除“机遇”和“政府”之外主要有四大要素(方框中要素)。在这样一

个“钻石”中,方框中的四大要素是影响一个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建立和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因素。在国家竞争力中,政府发挥着个别企业无法起到的作用,能为企业创造有利的环境。但是要求政府的政策不能限制市场在直接配置资源过程中的作用,而应鼓励企业间的竞争,为此,要增强国家竞争力,政府应当注重从以

下几方面努力:一是关注特殊要素(如教育、科研、文化以及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等)的创造;二是充分发挥市场引导资源流动的作用;三是严格实施产品安全和环境标准,迫使企业改善质量、升级技术;四是除间接合作研究外,禁止直接的企业间勾结;五是鼓励持续投资于人力技能、创新和物质资本的目标;六是放松管制,限制垄断,鼓励竞争,实施反垄断法;七是拒绝管理贸易政策和手段,开放市场,鼓励内外竞争,促进企业创新。

企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三者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企业竞争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但企业竞争力的大小除了取决于企业内部效率外,还取决于国家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两个因素,其中尤以国家竞争力影响为重。因为国家的存在不仅因市场经济对公共产品调节的失效性,而且还因其所提供的制度产品等服务产品的必要性。联系我国实际来看,在企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三力中,都存在着明显弱于西方国家的现实。但相对于国家竞争力而言,企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并不是特别重要,而是国家竞争力的提升显得越来越重要。在中国加入*+,后,中国产业所受到的冲击,中国企业面临的困境,实质上是我们以往改革不到位的结果,是我们的国内市场没有统一,存在人为的市场割据,“诸候经济”依然存在。与之相伴的是国内所有制企业间还没有实现“国民待遇”,所有制歧视依然存在,不公平竞争行为比比皆是。可以说,国内市场没有及早地同国际市场对接,是整体改革进程迟于经济发展客观所需的结果。概括一句就是制度创新落后的结果。为此要加大力度进行全方位的制度创新,这也包括要适时加大政治体制的创新力度。参考文献:

#’%-./01234567268+0295:;27.7.<2=><1?71@25A B17.5?C8-1/:.331?462CC8D5?>5?E

#F %G./016>=E H ’=<2?.8-1?1@.?@702HI?1:./C 5A J76172@./-1

?2K<26.?@8’LL&E

#$%金培E 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M %E 经济研究,’LL!:(’’)E #&%金培E 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方法与实证研究#-%E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LLNE #"%裴长洪E 利用外资与产业竞争力#-%E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LLOE

(责任编辑温美荣)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章节题库-第一章至第八章【圣才出品】

第三部分章节题库 第一章导论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学 答:“社会学”是对人类社会做整体研究的社会科学。它横跨经济、政治、人类学、历史及心理学。它的意义在于寻找混合了人类知识及哲学的源头。“社会学”一词是由孔德首创的,他试图使用一种物理学的方法来统一所有的人文学科——包括历史、心理和经济学,从而建立经得起科学规则考验的学科。社会学起源于19世纪末期,是一门研究社会的学科。社会学使用各种研究方法进行实证调查和批判分析,以发展及完善一套有关人类社会结构及活动的知识体系,并会以运用这些知识去寻求或改善社会福利为目标。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包括由微观层次的社会行动或人际活动,至宏观层级的社会系统或结构。社会学研究的重心很大一部分放在现代社会中的各种生活实态,或是当代社会如何形成演进以至今日的过程,不但注重描述现况,也不忽略社会变迁。家庭、各式各样的组织、企业工厂等都是社会学研究的对象,而这些研究对象的共通点是一些具有社会性的社会事实。 2.工业革命 答:工业革命最早是由恩格斯提出来的,是指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前期发生在英国的从手工生产转向大机器生产的技术、经济变革,后来逐渐扩散到世界各国。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向现代工业社会的重要变革。工业革命是生产技术的变革,同时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关系的变革。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

它使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工厂代替了手工工场。从社会关系说,它使社会明显地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3.社会问题 答:社会问题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问题,泛指一切与社会生活有关的问题;狭义的社会问题特指社会的病态或失调现象。这里所说的是狭义的社会问题,是指在社会运行过程中,由于存在某些使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失调的障碍因素,影响社会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对社会正常秩序甚至社会运行安全构成一定威胁,需要动员社会力量进行干预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状况,也是人们主观构造的产物;是被人们感知、察觉到的状况;是由于价值、规范和利益冲突引起的,需要加以解决的状况;是社会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 二、简答题 1.简述西方社会学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与思想背景。 答:(1)西方社会学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①历史背景(时代条件):工业革命带来了资本主义国家的飞速发展,同时也导致社会结构的变迁。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带来了资本主义民主意识的觉醒,但也伴随着社会规范的混乱。十九世纪上半叶,是资本主义的上升时期,也是其弊端开始暴露的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带来整个社会的急剧变化,资本主义发展中产生了许多新的社会矛盾、阶级矛盾和社会问题。例如市民社会的危机表现为三次工人运动: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罢工和德国纺织工人起义。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急切寻求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来对这一变化进行科学解释。 ②科学条件: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生物进化论等自然科学方法的影响。当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韦伯的社会行动理解论)【圣才出品】

第七章韦伯的社会行动理解论 7.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学术背景 1.家庭和教育背景 马克斯·韦伯(Max Weber,1864—1920)出生于德国爱尔福特市,父亲是一位地方

行政官员,母亲是一位加尔文教信徒,祖父和外祖父都是新教教徒。 韦伯在18岁那年考入海德堡大学,服军役后来又来到柏林大学继续学业,博士后毕业后留在柏林大学任教。1889年以博士论文《中世纪商业团体的历史》通过答辩并获博士学位。1891年,韦伯又写了博士后论文《罗马农业史》,获得了在柏林大学授课的资格,被聘请为柏林大学的法学讲师,1892年提升为副教授。 2.学术生涯 1895年,韦伯发表了就职演说《论民族国家和经济政策》,受到了学术界和政治界的广泛关注,1896年被聘为海德堡大学经济学教授,同时还兼任弗赖堡大学的经济学教授。这期间,韦伯的学术活动十分活跃,他不仅发表了许多有关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的学术论文,而且还热情地同各界学者开展广泛的交往,并且还在基督教团体中参与一些政治活动,韦伯逐渐成为德国学术界和政治界一位很有影响的青年学者。 1903年,韦伯同维尔纳·桑巴特和埃德加·雅费合作编辑德国主要学术刊物《社会科学文献》。1904年,韦伯应邀到美国讲学,1905年发表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被认为同在美国的这段经历有关。 3.主要著作 《用作文化科学逻辑性的批判性研究》、《新教各派与资本主义精神》、《俄国资产阶级民主形势》、《古代社会的农业生产关系》、《论广义社会学的某些范畴》、《(世界宗教的经济伦理)的导言》、《儒教与道教》、《印度教和佛教》、《古代犹太教》、《论社会和经济学中价值哲学中立性的意义》、《宗教社会学论文集》、《城市社会学研究》、《经济与社会》、《音乐理性及社会的基础》、《经济通史》、《国家社会学》等。 4.思想来源 对韦伯思想产生较大影响的有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文德尔班、李凯尔

国际竞争力分析模型 波特钻石理论模型

波特钻石理论模型 波特钻石理论模型(Michael Porter diamond Model) 钻石模型又称钻石理论、菱形理论及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波特钻石理论模型简介 “钻石模型”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的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波特的钻石模型用于分析一个国家某种产业为什么会在国际上有较强的竞争力。波特认为,决定一个国家的某种产业竞争力的有四个因素: ?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 资源、基础设施。 ?需求条件――主要是本国市场的需求。 ?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这些产业和相关上游产业 是否有国际竞争力。 ?企业的战略、结构、竞争对手的表现。 波特认为,这四个要素具有双向作用,形成钻石体系(如下图)。 在四大要素之外还存在两大变数:政府与机会。机会是无法控制的,政府政策的影响是不可漠视的。

关于生产要素 波特将生产要素划分为初级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初级生产要素是指天然资源、气候、地理位置、非技术工人、资金等,高级生产要素则是指现代通讯、信息、交通等基础设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力、研究机构等。波特认为,初级生产要素重要性越来越低,因为对它的需求在减少,而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全球的市场网络来取得(当然初级生产因素对农业和以天然产品为主的产业还是非常重要的)。高级生产要素对获得竞争优势具有不容置疑的重要性。高级生产要素需要先在人力和资本上大量和持续地投资,而作为培养高级生产要素的研究所和教育计划,本身就需要高级的人才。高等级生产要素很难从外部获得,必须自己来投资创造。 从另一个角度,生产要素被分为一般生产要素和专业生产要素。高级专业人才、专业研究机构、专用的软、硬件设施等被归入专业生产要素。越是精致的产业越需要专业生产要素,而拥有专业生产要素的企业也会产生更加精致的竞争优势。 一个国家如果想通过生产要素建立起产业强大而又持久的优势,就必须发展高级生产要素和专业生产要素,这两类生产要素的可获得性与精致程度也决定了竞争优势的质量。如果国家把竞争优势建立在初级与一般生产要素的基础上,它通常是不稳定的。 波特同时指出:在实际竞争中,丰富的资源或廉价的成本因素往往造成没有效率的资源配置,另一方面,人工短缺、资源不足、地理气候条件恶劣等不利因素,反而会形成一股刺激产业创新的压力,促进企业竞争优势的持久升级。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其实可以从不利的生产要素中形成。 根据推测,资源丰富和劳动力便宜的国家应该发展劳动力密集的产业,但是这类产业对大幅度提高国民收入不会有大的突破,同时仅仅依赖初级生产要素是无法获得全球竞争力的。 国内需求市场 国内需求市场是产业发展的动力。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不同之处在与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国内市场的客户需求,这是国外竞争对手所不及的,因此波特认为全球性的竞争并没有减少国内市场的重要性。 波特指出,本地客户的本质非常重要,特别是内行而挑剔的客户。假如本地客户对产品、服务的要求或挑剔程度在国际间数一数二,就会激发出该国企业的竞争优势,这个道理很简单,如果能满足最难缠的顾客,其它的客户要求就不在话下。如日本消费者在汽车消费上的挑剔是全球出名的,欧洲严格的环保要求也使许多欧洲公司的汽车环保性能、节能性能全球一流。美国人大大咧咧的消费作风惯坏了汽车工业,致使美国汽车工业在石油危机的打击面前久久缓不过神来。 另一个重要方面是预期性需求。如果本地的顾客需求领先于其他国家,这也可以成为本地企业的一种优势,因为先进的产品需要前卫的需求来支持。德国高速公路没有限速,当地汽车工业就非常卖力地满足驾驶人对高速的狂热追求,而超过200公里乃至300公里的时速在其他国家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霍曼斯的人际交换论)【圣才出品】

第九章霍曼斯的人际交换论 9.1 复习笔记 一、学术背景 1.学术生涯 霍曼斯(George C.Homans)1910年出生于美国波士顿,l932年毕业于哈佛大学,在美国海军服役四年后,到哈佛大学任教,在那里渡过了他的大部分学术生涯。在一次关于帕累托社会学理论的研讨会上,霍曼斯对社会学产生了学术兴趣,从此开始了社会学研究活动。1964年曾当选为美国社会学会会长。 2.主要著作 《帕累托学说入门》、《人类群体》、《婚姻、权力及最终原因:对单系交表婚姻的研究》、《社会行为的基本形式》、《社会科学的本质》。 3.思想来源 霍曼斯的人际交换理论是在行为主义心理学、英国古典经济学、马林诺夫斯基和列维一施特劳斯为代表的人类学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1)同米德和库利等人一样,霍曼斯也从华生和斯金纳等人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心理学中接受了很大影响。他认为,确实应当像行为主义者所坚持的那样,把研究的重点集中在人们的外显行为上,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社会交换行动研究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否则又将陷入形而上学的抽象思辨中。 霍曼斯从行为主义心理学那里接受的基本命题主要有7个:

①在任何既定的情境中,有机体都能开展获得最大报酬和最小惩罚的行为。 ②有机体能够重复开展那些过去已证明能够获得报酬的行为。 ③有机体能够在与过去曾获得报酬相似的情境中重复过去的行为。 ④现在发生的刺激如果在过去发生过、并且曾使行为者获得了报酬,那么当下的刺激将使有机体重复过去的行为。 ⑤行为的重复只有在继续获得报酬时才能发生。 ⑥如果在相同情境中发生了与过去相同的行为,但是没有获得报酬,这时有机体将会出现情境冲动。 ⑦有机体从某一行为得到的报酬越多,越有可能发出替代行为,以便谋取其他方面的报酬。 (2)马林诺斯基通过对太平洋的美拉尼亚群岛中土著人的实地考查,阐述了原始群体以互惠为基本特征的生活方式,认为互惠性的交换活动是原始人结成社会群体、维持交往关系的基本条件。马林诺斯基关于原始人社会交往的互惠原则为基础的观点,不仅使霍曼斯确立互利的社会交换理论获得了思想来源,而且也为他进一步发展自己的理论奠定了基础。 (3)英国古典经济学比人类学更重视人际关系中的利益因素。亚当·斯密认为应当从个人趋利避害的本性出发看待一切社会现象,任何复杂的社会生活都可以从个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中找到根源。霍曼斯的的社会交换理论中,许多解释都沿用了经济学的术语,尤其是代价和报酬两个概念,已经成为社会交换理论的核心范畴。 二、小群体的结构与功能 1.活动、互动、情感 活动、互动、情感,这三个概念是霍曼斯分析小群体行为结构的基本概念。

《现代控制理论》刘豹著(第3版)课后习题答案

《现代控制理论》刘豹著(第3版)课后习题答案 《现代控制理论》刘豹著(第3版)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习题答案1-1 试求图1-27系统的模拟结构图,并建立其状态空间表达式。 解:系统的模拟结构图如下: 系统的状态方程如下: 令,则所以,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及输出方程表达式为1-2有电路如图1-28所示。以电压为输入量,求以电感中的电流和电容上的电压作为状态变量的状态方程,和以电阻上的电压作为输出量的输出方程。 解:由图,令,输出量有电路原理可知: 既得写成矢量矩阵形式为: 1-3 参考例子1-3. 1-4 两输入,,两输出,的系统,其模拟结构图如图1-30所示,试求其状态空间表达式和传递函数阵。 解: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如下所示: 1-5系统的动态特性由下列微分方程描述列写其相应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并画出相应的模拟结构图。 解:令,则有相应的模拟结构图如下: 1-6 已知系统传递函数,试求出系统的约旦标准型的实现,

并画出相应的模拟结构图解: 1-7 给定下列状态空间表达式‘画出其模拟结构图求系统的传递函数解: 1-8 求下列矩阵的特征矢量解:A的特征方程解之得: 当时,解得: 令得当时,解得: 令得当时,解得: 令得1-9将下列状态空间表达式化成约旦标准型解:A的特征方程当时,解之得令得当时,解之得令得当时,解之得令得约旦标准型1-10 已知两系统的传递函数分别为W1(s)和W2(s)试求两子系统串联联结和并联连接时,系统的传递函数阵,并讨论所得结果解:串联联结并联联结1-11 已知如图1-22所示的系统,其中子系统1、2的传递函数阵分别为求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解: 1-11 已知如图1-22所示的系统,其中子系统1、2的传递函数阵分别为求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解: 1-12 已知差分方程为试将其用离散状态空间表达式表示,并使驱动函数u的系数b(即控制列阵)为解法1: 解法2: 求T,使得得所以所以,状态空间表达式为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章节题库( 社会学的理性选择理论)【圣才出品】

第二十六章社会学的理性选择理论 一、名词解释 1.方法论整体主义 答:方法论的整体主义是指以整体作为研究的基点,通过群体行动的分析来说明学科的基本立场和基本内容的方法体系。西方社会学理论以功能主义为代表,坚持方法论的整体主义。他们以宏观社会为研究对象,侧重于对社会系统层次的问题的分析。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学术环境的变迁,整体主义方法论暴露出越来越多的不足。 2.社会组织 答:社会组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组织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狭义的社会组织,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社会组织一般由规范、地位、角色和权威四个方面的要素构成。 3.社会资本(科尔曼) 答:社会资本是指个人所拥有的、表现为社会结构资源的资本,它们由构成社会结构的要素所组成,主要存在于人际关系和结构之中,并为结构内部的个人行动提供便利。社会资本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①义务与期望;②信息网络;③社会规范;④权威关系;⑤社会组织。 4.法人行动者

答:科尔曼所说的“法人行动者”是指,自然人行动者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在一定条件下与其他行动者在委托——代理关系基础上形成的新的行动单位,它同自然人行动者一样具有自己的资源、利益、权利、义务和责任,其行动的目的也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科尔曼认为,现代社会所发生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原始的社会组织正逐渐被人工创建的、有目的的各种社会组织所代替。这些新的社会组织已经和自然人一起构成社会的基本行动单位,科尔曼称之为“法人行动者”。在现代社会,企业、学校、行政部门、社会团体等等社会组织都是科尔曼所说的“法人行动者”。 5.形式理性 答:形式理性是指理性选择中的意识活动形式应当是计算的。计算有几个最基本的特点或内容:量化、符号化、逻辑推论和效益预测。 6.实质理性 答:实质理性是就理性选择行为的内容而言,是理性选择的目标和结果的实现程度。同形式理性相比,实质理性的表现具有一定程度的模糊性,因为它并未表现出清晰的形式。 7.过程理性 答:过程理性是由西蒙提出来的。西蒙借鉴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过程理性”概念,他指出,行为是过程理性的,是指它是适当的深思熟虑的结果。其过程的理性取决于成生他的过程。当心理学家使用‘理性’一词时,通常他们头脑中想到的是过程理性。西蒙在论述过程理性时,不仅仅注意选择中的计算和推理形式,而是要在选择的过程中揭示意识活动形式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国际竞争力理论及其发展BJ

刘国权、吴作斌,国际竞争力理论及其发展〔J〕,行政论坛,2002年第4期:63-65 摘要:针对国际竞争力理论研究发展,一方面分析了国际竞争力是由企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等构成的,另一方面分别分析其构成理论时联系我国竞争力问题明确提出,迎接WTO挑战的重要问题之一是要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即提升企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而对此首要的是加快市场化改革进程,进一步进行体制创新,尤其是全方位的制度创新,这既包括经济体制也包括政治体制。 关键词:竞争力;企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国家竞争力 摘录的内容: 一、竞争力理论研究的思想追溯 有关竞争力的理论研究可以说源远流长,早在十八世纪时的古典经济学创始人亚当·斯密提出的绝对成本理论概念就是一种有关国际竞争力的比较分析,在他之后,大卫·李嘉图发展为比较成本论理论,即比较优势理论。在后来的研究中,研究者们逐步认识到国家竞争力的范围和内涵不是简单地可以用生产指标来表现的。进入二十世纪以来,著名的学者纷纷提出了许多理论,如熊比持的创新理论,索洛的经济发展成长要素理论以及迈克尔·波特的“钻石”理论等。国际竞争力有如吸引力一样是我们无法规避的。因为社会就业的变化,公司的成长与壮大,人民生活水平能否得到持续的提高等方面的问题,都必须以竞争力的持续提升为前提。 从企业角度来看,企业的竞争力是其在竞争市场里扩大销售、增加收入和边际利润的能力。 二、企业竞争力理论 企业竞争力是一种在可持续基础上比其竞争者更加有效地提供商品或服务以价格或非价格要素满足顾客需要的能力。这些基本能力包括创新能力,开发和利用新产品、新服务、新工艺的能力,以最低成本生产最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能力,有效适应环境变化的组织自调整的能力。 在企业竞争优势的分析上,目前理论学者认为,企业竞争优势能否持续取得,取决于三个条件:一是特定竞争优势的来源;二是不同优势的来源数量;三是不同优势的长期改进和提高。达沃尼进一步分析了超竞争条件下的四个企业竞技场:成本和质量;调整和技术竞争;坚强阵地的构筑和摧毁竞争;深口袋的聚集和中性化竞争。 要增强国家竞争力,政府应当注重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是关注特殊要素( 如教育、科研、文化以及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等) 的创造;二是充分发挥市场引导资源流动的作用;三是严格实施产品安全和环境标准,迫使企业改善质量、升级技术;四是除间接合作研究外,禁止直接的企业间勾结;五是鼓励持续投资于人力技能、创新和物质资本的目标;六是放松管制,限制垄断,鼓励竞争,实施反垄断法;七是拒绝管理贸易政策和手段,开放市场,鼓励内外竞争,促进企业创新。 评论: 在竞争力理论研究初期,是亚当·斯密提出的绝对成本理论概念从绝对成本入手,既而大卫·李嘉图发展为比较成本论理论,即比较优势理论,分析比较成本,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9~12章)【圣才出品】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九章霍曼斯的人际交换论 9.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学术背景 1.学术生涯 霍曼斯(George C.Homans)1910年出生于美国波士顿,1932年毕业于哈佛大学,在美国海军服役四年后,到哈佛大学任教,在那里渡过了他的大部分学术生涯。在一次关于帕累托社会学理论的研讨会上,霍曼斯对社会学产生了学术兴趣,从此开始了社会学研究活动。1964年曾当选为美国社会学会会长。

2.主要著作 《帕累托学说入门》、《人类群体》、《婚姻、权力及最终原因:对单系交表婚姻的研究》、《社会行为的基本形式》、《社会科学的本质》。 3.思想来源 霍曼斯的人际交换理论是在行为主义心理学、英国古典经济学、马林诺夫斯基和列维一施特劳斯为代表的人类学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1)同米德和库利等人一样,霍曼斯也从华生和斯金纳等人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心理学中接受了很大影响。他认为,确实应当像行为主义者所坚持的那样,把研究的重点集中在人们的外显行为上,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社会交换行动研究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否则又将陷入形而上学的抽象思辨中。 霍曼斯从行为主义心理学那里接受的基本命题主要有7个: ①在任何既定的情境中,有机体都能开展获得最大报酬和最小惩罚的行为。 ②有机体能够重复开展那些过去已证明能够获得报酬的行为。 ③有机体能够在与过去曾获得报酬相似的情境中重复过去的行为。 ④现在发生的刺激如果在过去发生过、并且曾使行为者获得了报酬,那么当下的刺激将使有机体重复过去的行为。 ⑤行为的重复只有在继续获得报酬时才能发生。 ⑥如果在相同情境中发生了与过去相同的行为,但是没有获得报酬,这时有机体将会出现情境冲动。 ⑦有机体从某一行为得到的报酬越多,越有可能发出替代行为,以便谋取其他方面的报酬。 (2)马林诺斯基通过对太平洋的美拉尼亚群岛中土著人的实地考查,阐述了原始群体

现代控制理论第3版刘豹课后习题答案完整免费

《现代控制理论参考答案》第三版 第一章答案 1-1 试求图1-27系统的模拟结构图,并建立其状态空间表达式。 图1-27系统方块结构图 解:系统的模拟结构图如下: 图1-30双输入--双输出系统模拟结构图 系统的状态方程如下:

u K K x K K x K K x X K x K x x x x J K x J x J K x J K x x J K x x x p p p p n p b 161116613153 461 514131 3322211 +-- =+-==++- - == =?? ? ?? ? 令y s =)(θ,则1x y = 所以,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及输出方程表达式为 []????? ? ??? ? ??????????=??????? ???????????????+?????? ?????????????????????????? ?? ??????????? ?-----=????????????????????????????? ?654321165432111111112654321000001000000 000000010010000000000010x x x x x x y u K K x x x x x x K K K K K K J K J J K J K J K x x x x x x p p p p n p b 1-2有电路如图1-28所示。以电压)(t u 为输入量,求以电感中的电流和电容上的电压作为状态变量的状态方程,和以电阻2R 上的电压作为输出量的输出方程。 U 图1-28 电路图

解:由图,令32211,,x u x i x i c ===,输出量22x R y = 有电路原理可知:? ? ? +==+=++3 213 222231111x C x x x x R x L u x x L x R 既得 2 221332 2222131111111111x R y x C x C x x L x L R x u L x L x L R x =+- =+-=+-- =? ? ? 写成矢量矩阵形式为: []???? ? ?????=?? ?? ? ? ????????+?????????????????? ? ?? ???????--- -=??????????????3212 13212 22 111 321000*********x x x R y u L x x x C C L L R L L R x x x 。。 。 1-4 两输入1u ,2u ,两输出1y ,2y 的系统,其模拟结构图如图1-30所示,试求其状态空间表达式和传递函数阵。 1 u 2 u 图1-30双输入--双输出系统模拟结构图 解: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如下所示: []??? ? ? ???????=????? ???????+????????????????????????------=????????????432121432134 5 61 243 210101000000 100100010x x x x y u b b x x x x a a a a a a x x x x &&&&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25-30章)【圣才出品】

第二十五章社会信任理论 25.1 复习笔记 一、西方社会信任研究的历史发展 1.心理学家对信任的研究 (1)多伊奇 多伊奇(Deutsch)是研究信任问题最为著名的心理学家。多伊奇对囚徒困境中的人际信任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人际信任的有无以双方合作与否来反映,两个人之间的信任程度会随着实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因此,人际信任被看作是一个由外界刺激决定的因变量。多伊奇有关囚徒困境中人际信任的实验研究开创了社会心理学信任研究的先河。 多伊奇将信任理解为对情景刺激的反应,而情景刺激决定了个体心理与行为。他又将信任理解为一种心理预期或期望,一种非理性的风险行为,这一思想影响了以后学者对于信任的界定。在多伊奇之后,众多的心理学家、社会心理学家、社会学家都将信任界定为一种心理期望或期待。 (2)罗特尔与赖兹曼 罗特尔(Rotter)与赖兹曼(Wrightsman)把信任看成是存在于个人内部的性格特质,或一种经过社会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人格特征。罗特尔认为,信任是个体对另一个人的言词、承诺以及口头或书面的陈述之可靠性的一般性的期望。赖兹曼认为,信任是个体特有的对他人的诚意、善良及可信性的普遍可靠性的信念。信任是对他人的动机、人格方面的信任。罗特尔与赖兹曼对于信任的看法不像多伊奇那样,认为信任是外在情景刺激的结果,而是内

在的个人经历、个人对人性的看法等使他(她)形成了对一般性的他人的可信赖程度的一般性期望。信任只是个人人格特质的表现,是一种经过社会学习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人格特点。 (3)萨贝尔 萨贝尔(Sabel)对于信任的研究较早地涉及社会信任。在他看来,信任是交往双方共同持有的、对于双方都不会利用对方之弱点的信心。萨贝尔对于信任的这一界定,说明他将信任理解为基于人际交往双方共有的信心或认识(如共有的概念、观念,道德或法律共识),并且这种信任具有一定程度的风险性。萨贝尔所理解的信任就是一种相互信任。 (4)莱维斯和维格尔特 莱维斯(Lewis)和维格尔特(Weigert)等人对于人际信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认为人际信任是人际交往的产物,它基于人际交往关系中的理性算计和情感关联。他们依据人际信任的基础是理性还是情感,将人际信任分为认知性的人际信任与情感性的人际信任两种类型。前者是基于对他人的可信程度的理性考察而产生的人际信任,后者是基于与他人的强烈的情感联系而产生的人际信任。 2.社会学对信任的研究 社会学对于信任的研究基本上脱离了纯粹的个体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范畴,开始把信任理解为一种社会现象,一种与社会文化结构和文化规范密切相关的社会现象,把信任本身看做是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社会学家将信任理解为社会制度和文化规范的产物,是建立在法理(法规制度)或伦理(社会文化规范)基础上的一种社会现象。有的社会学家将这种意义上的信任理解为“社会信任”。 (1)卢曼 卢曼以新功能主义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信任,认为信任是一种社会关系结构,信任不是心理学意义上的微观的个体信任或“私人信任”,而是宏观层面的“系统信任”。卢曼把行为者

中英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国际经济与贸易 中英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 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相关理论综述 服务贸易是以服务作为交易标的的一种贸易行为。《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所界定的国际服务贸易是指以过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这四种形式进行的各国间的服务交易。该定义已成为有一定权威性和指导性的定义为各国接受。 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中的服务部门清单,可以将服务贸易分为12类:商业性服务,销售服务,金融服务,娱乐服务,通讯服务,教育服务,卫生服务,运输服务,建筑服务,环境服务,旅游服务和其他服务。而对于金融服务贸易,国内外并没有确切的定义。本文将对金融服务贸易国外及国内有代表性的研究进行综述。 一、GATS与OECD对金融服务贸易的定义 根据GATS的定义,金融服务贸易是指由一成员国的金融服务提供者所提供的任何金融性质的服务。它包括两个部分:所有保险和保险相关的服务、银行和其他金融服务(保险除外),其中其他金融服务指证券和金融信息服务。 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对金融服务贸易的定义为由金融机构提供服务的收入,或者接受付出的支持,包括得到的和付出的直接投资收益(未分配收益和利息);从其他金融投资得到的和付出的收益(得到的和付出的利息和红利);得到的、付出的手续费和佣金。 可见,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对金融服务贸易的界定强调了金融服务贸易交易的提供方,而忽略了金融服务贸易的消费方。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主要是以此换取其他贸易领域的发展,而且金融服务贸易可以促进本国金融业与国际金融业的接轨,从而在国际竞争中促进本国金融业的发展。 二、国外对金融服务贸易相关研究 对于金融服务贸易研究,国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有不同的看法。 列为恩(1996)认为,各种金融服务可以实现五种基本功能:方便商品和劳务的交易;易于风险管理;加速资源流动;获取信息,评估企业和配置资本;提供公司法人治理。同时,更多的相关文献表示,金融中介可以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管理成本(戴蒙德1984;威廉森1987)也可以对规模经济产生积极的效应。 莫施里安(Moshirian 1994)认为,金融服务贸易和制造业类似,一些基本要素赋予了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课后习题(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圣才出品】

第二十一章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 1.布迪厄怎样反对“社会物理学”和“社会现象学”?他在什么意义上超越了二者的对立? 答:(1)在传统的社会科学中,面对初级客观性和次级客观性形成了不同学科或不同思维方式,布迪厄称之为“社会物理学”和“社会现象学”的对立。 ①社会物理学的代表是孔德和迪尔凯姆,他们把社会世界看成是外在于主观意识的,可以用外部观察、测量和统计的方法加以研究的物理现象,并自誉为采取了一种纯客观的、确实可信的科学原则。 ②社会现象学的代表是萨特和加芬克尔,他们强调社会世界的主观性,把个人的意志选择、价值理想和情感体验看成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像叔本华和尼采那样从个人的表象和意志出发来解释社会生活。 (2)在布迪厄看来,社会物理学和社会现象学表现了学术界对社会生活的分裂性认识。 ①社会物理学方法所把握到的物质关系和社会现象学所把握到的精神关系,是从不同的原则分析出来的两种层面的客观关系,但二者在现实生活中是统一在一起的。 布迪厄认为,社会物理学关于社会生活客观性的理解是简单的,其重要失误在于它未能在形成过程中来理解社会客观性,而无论何种类别的社会客观性都不是离开主观性独立自生的,都是在各种主观因素的参与中才生成的,社会物理学方法否认了这一点,把具有客观性的物质关系或经济关系中的主观因素完全“物化”了。 ②社会现象学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社会物理学的直观机械性。强调了社会生活中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它未能把主观能动性的作用放到具体的社会条件中去考察,缺乏对主观性要受

到种种外在条件限制的理解,所以陷入了欧洲哲学史上目的论的旧辙。 (3)布迪厄从关系主义方法论超越主观和客观二元对立,要把主观和客观各种层面的研究都纳入自己的视野中,但是客观性研究应当优先于主观性研究,并且关于各种社会位置或社会条件的客观性分析是关于精神意识的主观性分析的前提和基础。 2.怎样理解和评价布迪厄关系主义方法论的基本原则? 答:(1)布迪厄多次指出,他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确立了研究社会问题的关系论原则。在他看来,社会学视野里展开的社会世界,其本质就是各种关系。 布迪厄的关系主义方法论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标志着布迪厄超越了古典社会学的实体主义方法论,而且也使他论述场域结构和实践逻辑等方面问题时展开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2)布迪厄关系主义方法论的基本原则体现 ①初级客观性和次级客观性 布迪厄认为,二元论的思维方式的现实基础是现实世界的两种方式:“初级的客观性”和“次级的客观性”。 初级客观性包括各种物质资源的分配,以及运用各种社会稀缺物品和价值观念的手段;而次级客观性则体现为各种分类体系,体现为身心两方面的图式,在社会行动者的各种实践活动中,如行为、思想、情感、判断中,这些分类系统和图式发挥着符号范式的作用。简言之,初级客观性实质就是社会世界中的物质构成或物质关系,次级客观性实质就是社会世界中的意识因素或意识关系。 ②社会物理学和社会现象学 在传统的社会科学中,面对初级客观性和次级客观性形成了不同学科或不同思维方式,布迪厄称之为“社会物理学”和“社会现象学”的对立。

《现代控制理论》(刘豹_唐万生)

第1章 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1-1 试求图1-27系统的模拟结构图,并建立其状态空间表达式 图1-27系统方块结构图 解:系统的模拟结构图如下: 图1-30双输入--双输出系统模拟结构图 系统的状态方程如下: u K K x K K x K K x X K x K x x x x J K x J x J K x J K x x J K x x x p p p p n p b 161116613153 46 1 5141313322211 +-- =+-==++--== =??? ??? 令θ(s)=y ,则y =x 1 所以,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及输出方程表达式为

[ x 1?x 2?x 3?x 4?x 5?x 6?] =[ 010000 00K b J 200000?K p J 1?K n J 11J K p J 100100000?K 100K 1?K 1p ?K 1p ] [ x 1 x 2x 3 x 4x 5x 6] +[ 000 00K 1K p ] u y =[10 00 00][ x 1x 2x 3 x 4x 5x 6] 1-2 有电路如图1-28所示。以电压u(t)为输入量,求以电感中的电流和电容上的电压作为状态变量的状态方程,和以电阻R 2上的电压作为输出量的输出方程。 L1 L2 U 图1-28 电路图 解:由图,令i 1=x 1,i 2=x 2,u c =x 3,输出量y =R 2x 2 有电路原理可知:R 1x 1+L 1x 1? +x 3=u L 2x ? 2+R 2x 2=x 3 x 1=x 2+ Cx 3? 既得 x 1? =?R 1L 1 x 1?1 L 1 x 3+1L 1 u

国外社会学理论复习大纲

国外社会学理论(一)复习大纲 一、绪论 1 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有哪些历史传统?具体表现为哪些方面? 二、孔德 2 孔德把人类智力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 3 孔德把社会学分为社会静力学和什么? 4 孔德在什么著作中阐述其社会学思想,其社会学思想的内容主要有哪两个方面? 三、涂尔干 5 有机团结的物质基础是什么? 6 机械团结的精神基础是什么? 7 涂尔干在什么著作中阐述其社会学方法论思想? 8 社会事实具有哪些特点? 9 自杀论的作者是谁,他区分了哪些类型的自杀? 10 涂尔干如何分析自杀现象? 11 集体意识指什么? 四、西美尔 12 谁把离婚率上升和社会分化联系起来? 13 西美尔把社会学的问题领域分为哪几个层次? 14什么是主观文化和客观文化? 五、韦伯 15 韦伯把社会行动分为哪些类型? 16 韦伯如何界定其理想类型概念? 17 韦伯的合法性统治有哪些类型? 18 什么叫价值合理性? 19 什么叫工具合理性? 25 科层制是什么?

六、帕森斯 20 帕森斯的AGIL分析模式中,其中各个字母代表什么意思。 21 结构功能主义创始人是谁? 22 功能分析学派崛起的标志是什么? 23 什么是模式变量? 24 什么是单元行动? 26谁是科学社会学之父? 27 行为有机体执行什么功能? 七、冲突论 28 达伦多夫用什么来表示冲突的程度? 29 科塞如何论述其冲突理论? 30 科塞认为社会冲突的根源有哪些类型? 31 哪些因素影响冲突的强度? 32 社会安全阀制度是谁提出来的? 33 什么是现实性冲突和非现实性冲突? 34 谁提出了社会学想象力这一观点? 八、交换论 35 为什么布劳的交换论称为结构交换论? 36 布劳认为经济交换和社会交换有什么区别? 37交换理论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38用交换网说明交换关系的社会学家是哪位? 九、互动论 39 什么是印象管理,戈夫曼是如何论述印象管理的?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导论)【圣才出品】

第一章导论 1.1 复习笔记 一、西方社会学的兴起 1.社会学是关于社会变迁和社会转型的学问,是对社会危机的反应 (1)社会学概念的提出 孔德在19世纪30年代提出社会学概念之际,正是旧的封建秩序被暴力革命摧毁,新的资本主义秩序尚未确立,资产阶级政权不断更迭,各种经济问题频发的时期。如何摆脱秩序混乱的社会困境,取得资本主义工业和文化的胜利,是摆在思想家面前的紧迫任务。孔德把社会秩序作为其社会学核心概念之一,充分地说明社会学形成之初就是对社会危机的反应。 (2)各类社会学 实证社会学把社会现象作为客观对象,试图用物理学方法描述社会整合与进化的规律; 解释社会学把社会现象看作人的主体活动结果,试图用人文学科的理解与评价方法阐释社会行动的根据与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社会学把社会现象看作实践过程,试图用唯物的辩证思维方式,批判地揭示社会异化原因和人类自由解放道路。 不论从何种角度出发,采用何种方法,得出何种结论,社会学都是一种直面现实、参与现实、力求把现实从困境中解脱,让人类从危机中超越,寻求幸福、和平、自由的实践性学科。 2.社会学是西方理性主义传统的继续

社会学同传统形而上学,尤其是同黑格尔的理性哲学,并非简单的对立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无论是实证社会学,解释社会学,还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都是欧洲形而上学的传统,尤其是对黑格尔理性哲学的批判性继续。 (1)实证社会学。孔德不是在一般意义上反对理性,而是反对被包含在传统理性概念中的价值理性和审美理性,实证社会学并未完全超越理性哲学的传统,只不过把科学理性、认知理性和客观理性,从作为总体的传统理性中提取出来并绝对化罢了。实证社会学试图以科学理性把握客体的确定规定性。 (2)解释社会学。以韦伯为代表的解释社会学,试图通过意义阐释来解释社会行动的主观根据或主观理性。如果说实证主义社会学强调科学理性、客观理性是传统理性哲学的片面性继续,那么把主体意愿和主观理性作为基本原则的解释社会学,是传统理性哲学的又一种片面性继续。 (3)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马克思公开声明自己的社会历史理论是对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继承。马克思主义不否认理性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但是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的理性原则在实践中产生、发展和发挥作用。以实践为基础的理性是现实的、批判的、总体的活动根据,因为实践本身就是综合,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过程,是包含认识、评价和审美等总体意识于其中的物质活动。 总之,西方社会学的兴起既是西方社会问题的反应,又是西方理性主义传统的继续,我们应当在现实基础和文化传统的双向统一中考察和把握西方社会学的生成。 二、实证主义、人本主义和马克思主义 1.实证主义 西方学者一般把孔德、斯宾塞、迪尔凯姆三人的理论统称为实证社会学的古典理论。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第一部分名校考研真题 2014年北京科技大学852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北京科技大学 2014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试题编号:852试题名称:社会学理论 适用专业:科学技术史、社会学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6小题共30分) 1.文化 2.社会互动 3.社会群体 4.社会组织 5.虚拟社区 6.社会现代化 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请简述社会化的主要类型。 2.谈谈社会角色失调的一般状况。 3.请简述结构功能主义的基本特征。

4.请简述齐美尔(西美尔)关于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的基本观点。 三、论述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1.西方社会学理论至今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请举出每个阶段的一位主要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2.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延迟退休的看法。 参考答案 北京科技大学 2014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试题编号:852试题名称:社会学理论(共1页) 适用专业:科学技术史、社会学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6小题共30分) 1.文化 答:文化是指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成果。是人类社会区别于动物界的根本标志。社会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独有的,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是按照一定的文化逻辑来进行的。文化的主要特征包括:超生理性、超个人性、象征性、全括性、整体性、传递性与变迁性。

2.社会互动 答:社会互动,又称社会交往活动或社会交互作用,是指社会主体之间为了满足各种需要而发生的、以信息传播为基础而形成的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作用和相互了解,从而在经济、政治、文化及心理等方面产生相互影响和相互依赖的社会行动过程。社会互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①社会互动必须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主体(包括个体与群体)之间;②社会主体之间发生以信息交流为基础的相互依赖性关系和行为是社会互动的前提条件;③社会互动可以是面对面的,也可以借助媒介进行;④社会互动与特定的社会情境密切相关,并形成特定的互动模式;⑤社会互动不仅会影响互动关系,而且会对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和社会结构产生影响。 3.社会群体 答:社会群体,又称社会团体,是指处在社会关系中的一群个人的集合体。这个集合体的存在,不仅个人自己能够意识到,而且也被群体以外的人们所意识到。即群体成员有共同的认同及某种团结一致的感觉,对群体中每个人的行为都有相同而确定的目标和期望。广义上的社会群体,泛指一切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并有着共同利益的人类集合体;狭义上的社会群体,指由持续的直接的交往联系起来的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群。其主要特征包括:①有明确的成员关系;②有持续的相互交往;③有一致的群体意识和规范;④有一定的分工协作;⑤有一致行动的能力。 4.社会组织 答:社会组织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的社会组织,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包括家庭、家族、村社等初级群体;狭义上的社会组织,相对于初级群体的次级组织

现代控制理论刘豹第三版印刷勘误表

1、 第29页 式1.34中最后一个1n β- 改为1β。 2、 36页 分为:“(1)A 阵的特征值无重根;(2)A 阵的特征值有重根;”这样的分法不是 很严密,建议应该为:“(1)A 有n 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2)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数少于n ” 3、 48页上面W(s)中的第三行=号左面的“1 11()SI A B --”应移到上一行最末尾。避免误解。 4、 67页2.24式应改为:11 1221111 (1)!011 (2)!2(1)(2)312! 2!1211 1!1!2111121()00 01()000(1)()001()012()1n n t t n t t n n n n t t n t n t n n t n e t t n e t e t e t e λλλλλααλαλαλλαλλλ-------------??????????-???? ?????? ?=??????????????????? ? ????? ??? ???? ??????? 5、 70页2.32式最后 1t A -改为1 A t - 6、 97页第一行121 1 1 001 012T λλλ????=?????? 7、 100页 例3-8 2 244120100142100A B ????????=???????????? 应该改为 2 2440101001100042A B ????=???????????????? 或者改为 2121010103120110A B ???????????? ??=?? ???? 8、 103页图3.7中 12,y y 的输出箭头不应该指向211,m c c ,应断开。 9、 126页 例3-12中224()168121216M b Ab A b ?? ??=?? ???? 10、 130页用对偶原理证明,有待考证。表述不明确。另外最后倒数第二行能控标准I 行,应该改为能观标准I 型。 11、 144页式(3.124)0 lim ()s D W s →= 改为lim ()s D W s →∞ = 12、 145页式(3.133)下一行,“m 为输入矢量维数。”改为“m 为输出矢量维数。” 13、 165页4.18式下面,“其中 ,(1,2,,)i i n λ= 为对称矩阵p 的互异特征值,且均为 实数。”这句话表述不正确。,(1,2,,)i i n λ= 未必是P 的互异特征值,还有可能是有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