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教学评价

新课改下的教学评价
新课改下的教学评价

《新课改》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评价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手段。有效的课堂评价,能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调控的功能,使学生学习有动力,学习有方向,学习有方法;使教师也教得有成效。总之,教师的评价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促进学生健康、持续的发展。课堂教学评价是评价实施的重要渠道,如何科学地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作用,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主体思想:相信学生

传统的课堂上进行评价时是教师一人“唱戏”,诚然,教师的评价很重要,也应该是课堂评价的主角,但如果每节课都是由教师“一唱到底”,既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也会压抑学生的创新人格,更使学生失去了很多锻炼说话能力、思维能力的机会。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给予他们自评、互评的机会,组织开展不同的评价活动,培养他们深入思考的习惯。

比如在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时,我是这样做的。在指名朗读后,我请那位学生介绍自己的朗读秘诀,认为自己哪些地方还有不足,允许学生选择再读一遍。第二遍时,我就请其他同学来评价,要求评价的时候要实事求是,指出优点与不足,多说鼓励性的话,不要吹毛求疵。这样,读的同学更认真了,往往读第二遍时进步很大,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积极性就更高了,而听的同学也更专心了。同时,我们还评出了“最佳评论家”,激起学生评价的热情。为了让更多的学生

参与到评价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小组的优势。

当然,在让学生进行自评、互评以前,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先示范,后让学生模仿,最终,才能听到学生富有创造性的、妙语连珠的评价语言。也要注意经常性的练习和师生评价的结合,在学生评价有困难、有偏差、有疑惑时,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及时评价。二、评价重点:关注过程

我们在评价时往往只注重对结果的评价,而忽视了对过程的评价。这样做,能让优等生经常品尝到成功的欢乐,而大多数学生则被置于“冷宫”,只能当观众,长此以往,这些学生容易失去发展的自信。学习是个体的行为,不同的学生从课文中接受的“信息量”是不同的。因为学生总是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思想水平、审美情趣、想象等,对课文作再现和发展,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因此,教师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的学生,也不能只注重学生回答的最后结果。课堂评价时,既要“对事”又要“对人”,既要纵向地比,又要横向地比。一些较容易的问题应尽量让中等生、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回答,如果他们的回答有进步,哪怕是点滴的进步,教师也应抓住契机,进行表扬和鼓励,肯定其努力的过程、认真的程度等。在对一些优等生进行评价时,则应侧重于评价他学习的方法、思维的创新等,要求其他学生向他学习。这也有助于形成学生正确的自我评价,成功了,是因为自己付出了努力;失败了,归因于自己的努力不够或方法不得当。这样的归因,有利于学生强化内在动机,正确面对失败,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有利于学生在完成既定目标后,正确审视自己,调整心态

和行为向更高的目标迈进,获得更优的发展。

三、评价方法:适当运用延时评价

这里的“延时评价”是针对“即时评价”而言的。“即时评价”是马上进行的、“一锤定音”的评价。课堂上很需要这种评价,他能及时地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反馈,及时组织和调整下一步的教学。但如果单一使用即时评价,不给学生再思考、再练习的时间,长此以往,容易挫伤学生回答问题和深入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依赖于教师的评价,而不对自己或别人的思维成果进行再深入的思考,养成浅尝辄止的思维习惯。所以,教师要据情况适当运用“延时评价”。在学生交流讨论某一个问题时,不要立即“盖棺定论”,而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鼓励他们畅所欲言,让他们自主地去发现,去分析,去论证,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又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成就动机,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形成积极、自信的人格。

当然,这并不是说教师不要“插嘴”,或只要一“嗯”了事。在此过程中,教师还是应起主导作用。当学生走在“岔道口”时,教师可以以平等的身份发表自己的意见,引导学生在那条“道”上再深入;当学生之间出现分歧时,教师要当好“中间人”,让各方讲清道理,让他们取长补短,从而形成更完整、更合理的理解。

四、评价原则:坚持以正面的评价为主

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的确,每个人都渴望被肯定、被赞扬,肯定的评价语

言能使学生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教师的肯定的多角度、多层次的:肯定他学习的成果,肯定他积极参与的态度,肯定他认真倾听、尊重他人的态度,肯定他敢于质疑、追求真理的勇气……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被肯定。

鼓励的话语要正确、要多样、要适度、要有针对性、要动情。这就要求教师拥有丰富的学识,并能吃透教材。教师要多学习,努力使自己的文化底蕴深厚。评价的语言要富有诗意,这样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优美的评价语言穿插在整个课堂中,使课堂如同一篇优美的散文,学生在不经意间丰富了词汇,积累了语言,提高了表达能力。如在让学生质疑时,老师可以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看谁的问题多,谁的问题大。”当学生提出相同的问题时,老师则可说:“这就叫‘英雄所见略同”!问题提完后可以说:“问题是思考的产物,你们的问题提得很好,很有质量,这就叫会学习。”要求学生读书时可以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请大家把这部分内容多读几遍,弄懂它。”在大加赞赏的同时,也可以艺术地运用批评的手段。如对一些优等生,艺术地运用批评的手段,可以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培养他们的耐挫力,让他们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五、评价方式:要创新求变。任何人都有获得新鲜刺激的需求,因此,在教学评价的方式上要创新求变。首先,我们在口头语言的评价上要机智多变,在教学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变化,始料不及的情况对许多老师来说在所难免。这就要求老师在评价时,要灵活运用教学机智,将预设性语言与随机性语言结合起来。最好老师能广泛收集,进行积

累,使评价语言能定期更换,常用常新,层出不穷。时时给学生以因时、因情、因景、因文、因人而异的新鲜评价,让学生学而不厌、听而不倦。其次,新课程在课堂评价方法上要求打破教师一统天下的垄断评价状态,提倡开展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想结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效果的重要手段。是自我教育、自我调控、自我提高的过程。如:我学会了……我明白了……我掌握了……我还存在哪些问题等。而采用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的目的则在于促使学生在民主、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中发展合作学习的能力,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综上所述,有艺术的评价好比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到切实改进语文课堂的教学评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教师要采取平等、开放、诚实的态度,热情鼓励,循循善诱,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因此,我们教育者要紧跟时代步伐,密切注意教改动向,不断改变传统观念,把改进教学评价落实到教学的点滴行动中,就一定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挥洒自如,使学生信心十足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