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化学一轮热点强化训练:碱金属、铝及其化合物【答案+解析】

2021届高考化学一轮热点强化训练:碱金属、铝及其化合物【答案+解析】
2021届高考化学一轮热点强化训练:碱金属、铝及其化合物【答案+解析】

碱金属、铝及其化合物

1.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作用时,反应条件改变或反应物用量改变,不会引起产物种类变化的是

A.Na2O2和CO2B.Na和O2 C.Ca(OH)2和CO2D.C和O2【答案】A

【解析】A. Na2O2和CO2的反应,温度不同、量不同不会引起产物的改变,故A 正确;B. Na和O2反应的温度不同,产物不同,常温下生成氧化钠,点燃生成过氧化钠,故B错误;C. 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二氧化碳不足时生成碳酸钙,二氧化碳过量时生成碳酸氢钙,反应物用量比改变,会引起产物的种类改变,故C错误;D. 木炭和氧气反应,氧气过量时生成二氧化碳,氧气不足时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物用量比改变,会引起产物的种类改变,故D错误;故选A。

2.下面有关Na2CO3与NaHCO3的性质比较中正确的是

A.相同浓度溶液的碱性:Na2CO3>NaHCO3

B.同条件下在水中的溶解度:Na2CO3<NaHCO3

C.与同浓度的硫酸反应放出气泡的速率:NaHCO3<Na2CO3

D.热稳定性:NaHCO3>Na2CO3

【答案】A

【解析】A. 因为Na2CO3与等量的盐酸反应后生成NaHCO3,所以相同浓度溶液的碱性:Na2CO3>NaHCO3,A正确;B. 同条件下在水中的溶解度:Na2CO3>NaHCO3,

B错误;C. 与同浓度的硫酸反应放出气泡的速率:NaHCO3>Na2CO3,C错误;D.

加热到300℃时,NaHCO3完全分解,而Na2CO3不分解,所以热稳定性:

NaHCO3

3.mg过氧化钠和碳酸钠的固体混合物跟干燥的二氧化碳充分作用后,固体质量变为ng,则原混合物中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

A.39(n-m)

100%

7m

?B.

39(n-m)

100%

14m

?

C.39(n-m)

100%

7m

?D.

39(m-n)

100%

14m

?

【答案】B

【解析】依据方程式

2Na2O2+2CO2=2Na2CO3+O2量增加△m

78×

2 5 6

mg

(n-m)g

则过氧化钠质量

782(n-m)

m

56

??

=g

则过氧化钠质量分数=782(n-m)

56m

??

×100%=

39(n-m)

100%

14m

?

故选B。

4.将0.8g NaOH和1.06g Na 2CO 3混合并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0.1 mol·L -1稀盐酸。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CO 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0.8g NaOH的物质的量是

0.8g

40g/mol

=0.02mol、1.06g Na

2CO 3的物质

的量是

1.06g

0.01

106g/mol

=mol;当滴加盐酸时,先发生NaOH+HCl=NaCl+H

2O反应,

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是0.02mol,盐酸体积是0.2L;再发生

Na2CO3+HCl=NaHCO3+NaCl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是0.01mol,盐酸体积是0.1L,生成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是0.01mol;最后发生NaHCO3+HCl=NaCl+CO2↑+H2O,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是0.01mol,盐酸体积是0.1L,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是0.01mol,故选D。

5.工业纯碱中常含有少量的NaCl杂质,某化学兴趣小组取a g纯碱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 g固体.则该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为

A .()

b-a a ×100% B .

()168a-b 56a ×100% C .()84b-a 11a ×100% D .()106b-a 11a

×100% 【答案】D

【解析】设碳酸钠的质量为m ,则:

Na 2CO 3+2HCl ═2NaCl+CO 2↑+H 2O 固体质量增重

106 117 11

m (b ?a)g 所以106m =11(b-a)g ,解得()b-106m=a g 11

,故该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为 ()()106g 106×100%b-a b-=100%11ag 11a a

?,D 项正确;故选D 。 6.下列关于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钠是银白色金属、有金属光泽

B .钠的密度比水大比煤油小

C .钠具有很强的还原性

D .钠燃烧时生成淡黄色固体

【答案】B

【解析】A 项、钠为银白色金属,新切面有银白色光泽,故A 正确;B 项、钠的密度比水小,比煤油密度大,常保存于煤油中,故B 错误;C 项、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极易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具有很强的还原性,故C 正确;D 项、钠燃烧时与氧气化合生成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故D 正确;故选B 。

7.将小块金属钠投入滴有酚酞的水中,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 .钠浮在水面上

B .熔化成一个小球

C.溶液变红D.产生沉淀

【答案】D

【解析】A.因为钠的密度比水小,故钠浮于水面上;B.因为Na的熔点低且钠和水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故钠熔化为闪亮的小球;C.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所以滴有酚酞的水中,溶液变红色;D.钠和水的反应为

2Na+2H2O=2NaOH+H2↑,氢氧化钠是易溶于水的强碱,不可能产生沉淀;故选D。

8.下列有关焰色试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及其化合物在灼烧时产生的不同特征颜色是发生化学变化引起的

B.焰色试验可适合所有金属元素的检验

C.某溶液做焰色试验火焰呈黄色说明该溶液一定含有钠元素、一定不含钾元素

D.焰色试验必需的仪器及试剂:铂丝或光洁无锈的铁丝、酒精灯或煤气灯、盐酸

【答案】D

【解析】A.焰色反应是金属元素的一种性质,是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征的颜色的反应,其过程是物理变化,故A错误;

B.焰色反应是元素的性质,只有某些金属或其化合物才有焰色反应,如Fe不

具有焰色反应,故B错误;C.钠元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钾元素的焰色反应为紫色,观察钾元素的焰色反应需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可排除钠元素黄色火焰的干扰,故焰色试验火焰呈黄色说明该溶液一定含有钠元素,是否含有钾元素不确定,故C错误;D.焰色试验必需的仪器及试剂:铂丝或光洁无锈的铁丝、

酒精灯或煤气灯、盐酸,故D正确。故选D。

9.某同学将一小块金属钠置于表面皿上,并露置于空气中,观察到下列现象:银白色??→

⑤白色粉

④白色固体??→

②变白→③表面出现液滴??→

①变灰暗??→

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程①钠转化为过氧化钠

B.过程③是碳酸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溶液

C.过程④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D.如果时间足够长,最后得到的白色粉末是Na2CO3

【答案】D

【解析】A. 过程①钠与氧气常温下反应,生成了白色固体氧化钠,A项错误;

B. 过程③是生成的Na2O与空气中的水分结合生成氢氧化钠,表面变白,氢氧

化钠潮解,表面出现了液滴,B项错误;C. 过程④氢氧化钠继续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碳酸钠晶体,发生了化学变化,C项错误;D. 如果时间足够长,碳酸钠晶体失水,最后得到的白色粉末是Na2CO3,D项正确;故选D。10.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几位在锂离子电池研发领域做出贡献的科学家,锂单质化学性质与钠类似,活泼性比钠略差。它的密度为0.534g/cm3,锂元素的焰色为紫红色,将绿豆大的锂投入水中,下列实验现象合理的有

①锂沉入水中②锂浮在水面上③水中有大量气泡④反应后在水中加入

几滴石蕊试液,溶液变红⑤反应剧烈,发出紫红色火焰⑥锂四处游动A.②⑥B.①③C.②③⑤D.②④⑤⑥

【答案】A

【解析】锂是最轻的金属,密度小于水,浮在水面上,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LiOH ,在水面上四处游动,LiOH 属于碱,能使石蕊变蓝色,因此正确的是②⑥;故选A 。

11.mg 某金属M 与足量盐酸完全反应,生成MCl 2和nmol 氢气,则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 .2m n

B .2n m

C .n 2m

D .m n

【答案】D

【解析】令M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 ,则:

M+2HCl=MCl 2+H 2↑ 1 1

/mg ag mol

n 即/mg ag mol =n ,解得a=m n

,故选D 。 12.现有AlCl 3和MgCl 2的混合液200mL ,其中Mg 2+的浓度为0.2mol/L ,Cl -

的浓

度为1.0mol/L ,若把溶液中的Mg 2+和Al 3+分离,所需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

A .0.24mol

B .0.2mol

C .0.12mol

D .0.08mol

【答案】A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可得:2n(Mg 2+)+3n(Al 3+)=n(Cl -)=0.2L ×1mol/L=0.2mol ,因n(Mg 2+)=0.2mol/L ×0.2L=0.04mol ,可知n(Al 3+)=(0.2mol-0.04mol ×2)÷3=0.04mol ,欲使Mg 2+全部沉淀分离出来,根据发生反应:Mg 2++2OH -=Mg(OH)2↓,Al 3++4OH -=AlO 2-+2H 2O ,可知发生反应消耗NaOH 的物质的量为

n(NaOH)=2n(Mg 2+)+4n(Al 3+)=2×0.04mol+4×0.04mol=0.24mol ,故合理选项是

A。

13.向KAl(SO4)2溶液中逐滴滴入Ba(OH)2溶液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可能产生两种沉淀B.不可能立即出现沉淀

C.不可能只有一种沉淀D.有可能变为澄清溶液

【答案】A

【解析】向KAl(SO4)2中逐滴滴加Ba(OH)2:先生成BaSO4和Al(OH)3,当铝离子完全沉淀,溶液中还存在没有沉淀的硫酸根离子,再加入Ba(OH)2生成BaSO4的同时Al(OH)3溶解,最后Al(OH)3溶解完,只剩余BaSO4沉淀。反应的方程式为2Al3++3SO42-+3Ba2++6OH-═3BaSO4↓+2Al(OH)3↓,2Al(OH)3+SO42-+Ba2++2OH-═BaSO4↓+2AlO2-+4H2O,因此向明矾溶液中逐滴滴入氢氧化钡溶液至过量的过程中可能产生两种沉淀氢氧化铝和硫酸钡沉淀,也可能生成一种沉淀,故选A。

14.铝热反应常用于冶炼高熔点金属,某小组探究Al粉与Fe3O4发生反应所得黑色固体的成分,实验过程及现象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①产生的气体是H2B.反应②为:Al2O3 +2OH-=2AlO2-+H

2O

C.反应③的白色沉淀是Al(OH)3D.黑色固体中不含Al和Fe3O4

【答案】D

【解析】由上述分析可知,黑色固体一定含氧化铝、Fe,一定不含Al,可能含Fe3O4,A. 反应①产生的气体是H2,为金属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故A正确;B. 固体含氧化铝,则反应②为Al2O3+2OH?═2AlO2?+H2O,故B正确;C. 反应③中AlO2?与二氧化碳反应,可知白色沉淀是Al(OH)

3,故C正确;D. 黑色固体中不含Al,可能含Fe3O4,故D错误;故选D。

15.向HCl、AlCl3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量随NaOH溶液加入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离子组在对应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M点对应的溶液中:K+、Fe2+、SO42-、NO3-

B.N点对应的溶液中:K+、NH4+、Cl?、CO32-

C.S点对应的溶液中:Na+、SO42-、HCO3-、NO3-

D.R点对应的溶液中:Na+、SO42-、Cl?、NO3-

【答案】D

【解析】A、M点时酸未反应完,故溶液显酸性,Fe2+、NO3-在酸性发生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B、N点时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含有大量Al3+,会与CO32-发生双水解,B错误;C、S点Al3+与OH-未完全反应,与HCO3-发生双水解,C错误;D、R点时氢氧化铝与OH-未完全反应,与Na+、SO42-、Cl?、NO3-均不反应,D正确;故选D。

16.下列关于金属铝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Al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但铝是使用较晚的金属

B.Al是比较活泼的金属,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表现还原性

C.Al箔在空气中受热可以熔化,且发生剧烈燃烧

D.Al箔在空气中受热可以熔化,由于氧化膜的存在,熔化的Al并不滴落【答案】C

【解析】A.Al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Al的金属性较强,需采用电解法冶炼,因而铝是使用较晚的金属,A正确;B.Al为活泼金属,易失去电子,表现出还原性,B正确;C.Al氧化生成氧化铝,氧化铝的熔点高,包裹在Al 的表面,则Al在空气中不能燃烧,C错误;D.氧化铝的熔点高,包裹在Al 的表面,使熔化的Al不滴落,故D正确。故选C。

17.下列关于铝的性质和用途描述不正确的是

A.铝有很好的延展性且是良导体,所以常用作导线

B.用酒精灯外焰加热铝箔,可以看到少量液滴悬而不落,说明铝的熔点较高C.铝合金质轻,强度大,耐腐蚀,可以用作门窗

D.铝有较强的抗腐蚀性,是因为铝的表面能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答案】B

【解析】A项、铝是金属单质,具有金属的通性,具有很好的延展性且是良导体,常用作导线,故A正确;B项、铝的熔点低于,而氧化铝的熔点高,当用酒精灯外焰加热铝箔,可以看到少量液滴悬而不落,故B错误;C项、铝合金密度小、硬度大、耐腐蚀,常用作门窗,故C正确;D项、铝在空气中放置会形成致密的氧化层薄膜,使铝有较强的抗腐蚀性,故D正确;故选B。

18.质量比为2∶3的金属铝分别跟足量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则产生氢气体积比是

A.1∶2 B.1∶3 C.2∶3 D.3∶2 【答案】C

【解析】等量的铝和充足的酸、强碱反应产生的氢气量相同,故Al的质量比等于生成的氢气的量之比,氢气的量之比为2:3,故产生氢气体积比为2:3,故选C。

19.将0.46g钠用铝箔包好并刺一些小孔,放入足量水中充分反应后生成标准状况下896mL H2,此时溶液体积为100mL,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中仅发生了一个氧化还原反应

B.反应后溶液中有两种溶质

C.反应后溶液中NaOH的浓度为0.2mol/L

D.反应后溶液中NaAlO2的浓度为0.2mol/L

【答案】D

【解析】0.46gNa的物质的量是n(Na)=0.46g÷23g/mol=0.02mol,Na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根据方程式中物质反应关系产生0.02molNaOH,同时得到0.01molH2,反应共放出氢气的物质的量是n(H2)=0.896L÷

22.4L/mol=0.04mol,说明发生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放出H2

0.03mol,消耗NaOH0.02mol,反应后溶液为NaAlO2溶液。A.用铝箔包裹金属

钠,并刺一些小孔,放入足量水中发生的反应为:2Na+2H2O=2NaOH+H2↑,2Al+2NaOH+2H2O=2NaAlO2+3H2↑,这两个反应中都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因此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B.Na与水反应产生NaOH和H2,反应产生的NaOH

与Al及水恰好反应产生NaAlO2,所以反应后溶液中只有NaAlO2一种溶质,B 错误;C.反应后溶液中溶质只有NaAlO2,没有NaOH,C错误;D.根据上述分析可知0.46gNa发生两个反应后得到溶液的溶质为NaAlO2,由于溶液的体积是

0.1L,根据Na元素守恒,可知反应后溶液中NaAlO2的浓度c(NaAlO2)=0.02mol

÷0.1L=0.2mol/L,D正确;故选D。

20.向MgSO4和Al2(SO4)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下列图象中,能正确表示上述反应的是(横坐标表示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纵坐标表示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

A.B.C.D.【答案】D

【解析】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先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沉淀,然后氢氧化铝沉淀溶解,最后只剩余氢氧化镁沉淀;故选D。

21.已知某纯碱试样中含有 NaCl 杂质,为测定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可用下图中的装置进行实验。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将 a g 试样放入锥形瓶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得到试样溶液;

③称量盛有碱石灰的 U 形管的质量,得到 b g;

④从分液漏斗滴入 6 mol?L-1的硫酸,直到不再产生气体时为止;

⑤从导管 A 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⑥再次称量盛有碱石灰的 U 型管的质量,得到 c g;

⑦重复步骤⑤和⑥的操作,直到 U 型管的质量基本不变,为 d g;

请填空和回答问题:

(1)第一个洗气瓶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中干燥管 B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将分液漏斗中的硫酸换成浓度相同的盐酸,测试的结果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4)步骤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步骤⑦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该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吸收空气中的CO2(2)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气进入U 型管中(3)偏高

(4)把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导入U型管中(5)判断反应产生的二氧

化碳是否全部排出,并被U型管中的碱石灰吸收(6)106(d-b)

100% 44a

【解析】(1)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U型管中的碱石灰,干扰实验;

(2)U型管中的碱石灰是为了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但空气中也存在二

氧化碳,干燥管B的作用就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进入U型管,对结果产生误差。

(3)由于盐酸具有挥发性,也会随着二氧化碳进入U型管,被误认为是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的质量偏大,算出的碳酸钠的质量也会偏大的,所以结果会偏大。

(4)由于反应结束后锥形瓶中存留有二氧化碳,鼓入一定量的空气就是将残留的二氧化碳完全排入U型管;步骤⑤的目的是把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导入U型管中;

(5)U型管的质量基本不变,说明二氧化碳已经被全部排到U型管中;步骤⑦的目的是判断反应产生的CO2是否全部排出,并被U型管中的碱石灰吸收;(6)设需要碳酸钠的质量为X,则: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106 44

X d-b

列比例式:

解得X=;

所以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106(d-b)

a100%=

44

÷?

106(d-b)

100%

44a

?;

22.某固体粉末由Na2O与Na2O2组成,将其分成等量的二份,一份与足量的CO2气体作用,发现该固体质量增加了10.0g,同时生成了新的气体A;另一份溶于过量的盐酸后,经蒸发结晶,最后得到固体的质量为35.1g,试计算:(1)A气体在标况下的体积是_____________L

(2)固体中Na2O与Na2O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___:【答案】(1)2.24 (2)1:2

(1)设一份中Na2O2、Na2O物质的量依次为xmol、ymol

2mol xmol =

56g

ag

=

22.4L

cL

,解得a=28x,c=11.2x

1mol ymol =

44g

bg

,解得b=44y

a+ b = 10.0即28x+44y=10.0

再根据钠守恒关系得出(2x + 2y)mol × 58.5 g?mol-1 = 35.1g

解得x = 0.2 ,y = 0.1

则气体A在标况下的体积为11.2×0.2L=2.24L,故答案为2.24 L;

(2)根据分析得出固体中Na2O与Na2O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故答案为1:2。23.在MgCl2和AlCl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直至过量。经测定,加入的NaOH的物质的量(mol)和所得沉淀的物质的量(mol)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1)写出下列线段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OD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D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原溶液中Mg2+、Al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____________。

(3)图中C点表示当加入_______ mol NaOH时,Al3+已经______,Mg2+已经

___________。

(4)图中线段OA∶AB=____________。

【答案】(1)Al3++ 3 OH- === Al(OH)3↓、Mg2++ 2 OH- = Mg(OH)2↓

Al(OH)3+OH-= AlO2-+2H2O (2)2∶1 (3)0.8 全部生成NaAlO2完全生成沉淀Mg(OH)2(4)7∶1

【解析】(1)OD段是镁离子和铝离子沉淀的阶段,离子方程式为Al3++ 3 OH

- === Al(OH)

3↓、Mg 2++ 2 OH- === Mg(OH)

2↓,故答案为:Al

3++ 3 OH- ===

Al(OH)3↓、Mg2++ 2 OH- === Mg(OH)2↓。

CD段是氢氧化铝溶解在氢氧化钠溶液中,离子方程式为Al(OH)3+ OH-=== AlO2-+2H2O,故答案为:Al(OH)3+ OH-=== AlO2-+2H2O。

(2)通过图像分析,n[Al(OH)3]:n[Mg(OH)2]=1:2,根据元素守恒,原溶液中Mg2+、Al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2:1,故答案为:2:1。

(3)根据图像分析得出图中C点氢氧化铝全部溶解,Al3+全部生成NaAlO2,Mg2+完全生成沉淀Mg(OH)2,C点加入NaOH的物质的量为n(NaOH) = 4n(Al3+)+

2n(Mg2+)=4×0.1 mol+2×0.2mol = 0.8 mol,故答案为:0.8;全部生成NaAlO2;完全生成沉淀Mg(OH)2;

(4)根据上题分析得出AB阶段消耗0.8molNaOH,OA阶段消耗氢氧化钠物质的量n(NaOH) = 3n(Al3+)+2n(Mg2+)=3×0.1 mol+2×0.2mol = 0.7 mol,图

中线段OA∶AB=7:8,故答案为:7:8。

24.MgO、Al2O3都是常用的耐火材料,某研究小组取100 kg含60%Al的报废汽车的镁合金材料来制备MgO、Al2O3,其中物质甲可由溶液B转化再生,其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合金是金属与金属熔合而成的混合物

B.合金的熔点比成分金属更高

C.合金的硬度等机械性能优于成分金属

D.氧化铝熔点高,故可以用氧化铝坩埚熔融氢氧化钠

(2)物质甲是________________,产品A是________________。

(3)操作②为____________。

(4)足量物质乙与溶液A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假设不计损耗,可得产品B的质量为__________kg。(保留一位小数)【答案】(1)C (2)NaOH MgO (3)过滤

(4)AlO2-+CO2+2H2O=Al(OH)3↓+HCO3-(5)113.3

【解析】(1)A.合金不一定是金属和金属的混合物,错误;B.合金的熔点比成分金属的熔点低,错误;C.合金的硬度等机械性能一般优于成分金属,正确;

D.氧化铝的熔点高,可作为坩埚,但氧化铝能与强碱反应,不能用于熔融氢氧化钠,错误;

(2)Al与NaOH溶液反应,而Mg不与NaOH溶液反应,将镁铝合金投入NaOH 溶液中,完全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Mg和NaAlO2溶液,沉淀A为Mg,Mg与酸反应得Mg2+,Mg2+与碱溶液反应生成Mg(OH)2,加热Mg(OH)2得产品A(MgO)。沉淀B为Al(OH)3,加热Al(OH)3得到产品B(Al2O3);

(3)操作②为固液不相溶分离,故该操作为过滤;

(4)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得到Al(OH)3沉淀和NaHCO3,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2-+CO2+2H2O=Al(OH)3↓+HCO3-;

(5)100 kg合金中含有60 kg Al,根据铝元素守恒,最终可得Al2O3的质量=(60kg×102g/mol)÷(2×27g/mol)≈113.3kg。

2015年全国1卷高考化学试题附答案

2015年全国1卷高考化学试题 7.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A.氨水 B.硝酸 C.醋 D.卤水 8.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8gD2O和18gH2O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N A B.2L0.5mol/L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两种数为2N A 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 D.密闭容器中2molNO与1mol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 A 9.乌洛托品在合成、医药、染料等工业中有广泛用途,其结构式如图所示。将甲醛水溶液与氨水混合蒸发可制得乌洛托品。若原料完全反应生成乌洛托品,则甲醛与氨的物质的 量之比为() A.1:1 B.2:3 C.3:2 D.2:1 10.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实验现象结论 A. 将稀硝酸加入过量铁粉中,充分反应 后滴加KSCN溶液有气体生成,溶液呈 血红色 稀硝酸将Fe氧化为 Fe3+ B. 将铜粉加1.0mol·L-1Fe2(SO4)3溶液 中溶液变蓝、有黑色固 体出现 金属铁比铜活泼 C. 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 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熔化后的液态铝滴 落下来 金属铝的熔点较低 D. 将0.1mol·L-1MgSO4溶液滴入NaOH 溶液至不再有沉淀产生,再滴加 0.1mol·L-1CuSO4溶液 先有白色沉淀生成 后变为浅蓝色沉淀 Cu(OH)2的溶度积比 Mg(OH)2的小 11.微生物电池是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微生物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A.正极反应中有CO2生成 B.微生物促进了反应中电子的转移

高考化学专题题库∶硫及其化合物的综合题及详细答案

高考化学专题题库∶硫及其化合物的综合题及详细答案 一、高中化学硫及其化合物 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甲、乙同学分别设计了以下实验来验证元素周期律。 (Ⅰ)甲同学在 a、b、c 三只烧杯里分别加入 50 mL 水,再分别滴加几滴酚酞溶液,依次加入大小相近的锂、钠、钾块,观察现象。 ①甲同学设计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②反应最剧烈的烧杯是______(填字母); ③写出 b 烧杯里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Ⅱ)乙同学设计了下图装置来探究碳、硅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 (1)实验装置: (2)实验步骤:连接仪器、______、加药品后,打开 a、然后滴入浓硫酸,加热。 (3)问题探究:(已知酸性强弱:亚硫酸>碳酸) ①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装置 E 中足量酸性 KMnO4溶液的作用是 ______。 ②能说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非金属性强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③试管 D 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答案】验证锂、钠、钾的金属性强弱; c 2Na+2H2O=2Na++2OHˉ+ H2↑检查装置气密 性 Cu+2H2SO4(浓)Δ CuSO4+ 2H2O+ SO2↑除去CO2中混有的SO2盛有硅酸钠溶液的试管 出现白色沉淀; SO2+ HCO3ˉ= CO2+ HSO3ˉ 【解析】 【分析】 乙同学设计实验探究碳、硅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先用浓硫酸和铜在加热条件下制备二氧化硫气体,通入D试管与饱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混合气体通入试管E,除去混有的二氧化硫,剩余的二氧化碳通入试管F与硅酸钠溶液反应,会出现白色沉淀。该实验需要改良的地方尾气处理装置,以及防干扰装置(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装置F,干扰实验结构,可以加一个球星干燥管,内盛放碱石灰)。 【详解】 (Ⅰ)①由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实验验证元素周期律可得,甲同学设计的实验目的是:

完整版高中化学硫及其化合物 知识点-+典型题及答案

完整版高中化学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典型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某未知溶液可能含Cl-、CO32-、Na+、SO42-、Cu2+。将溶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红;取少量试液,先滴加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在上层清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A.一定没有Na+、Cl- B.可能有Cl-、CO32- C.一定没有CO32-、可能有SO42- D.一定有SO42-、Cu2+ 【答案】D 【详解】 将溶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红说明溶液呈酸性,则CO32-不存在;因为Cu2+水解呈酸性,所以有Cu2+;取少量试液,滴加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有SO42-;在上层清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有Cl-,因为前面已滴加了氯化钡,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Cu2+和SO42-,一定不含CO32-,可能含有Cl-、Na+,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溶液中离子的检验,题目难度中等,熟练掌握常见离子的性质及检验方法为解答关键,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灵活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2.实验室制备SO2反应原理为:Na2SO3(固)+H2SO4(浓)=Na2SO4+SO2↑+H2O. 选择装置制备并收集干燥SO2正确的连接顺序为( ) A.a f g d c e B.b g f d c e C.a f g c d e D.a f g d c h 【答案】A 【详解】 该实验的目的是制备并收集干燥SO2,根据题中的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发生装置是固液不加热型(可选A装置),然后将气体经过E装置来干燥SO2,用C装置收集SO2,D装置作尾气处理装置;由于SO2的密度比空气大,需要用向上排气法收集,SO2应从d口进入C 装置;D装置和F装置相比,D装置可以防止倒吸,更为安全;综上所述,正确的连接顺序为a f g d c e,故选A。 3.下列有关硫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做干燥剂,如可干燥氯气、二氧化硫、氨气等 B.浓硫酸与炭共热反应,仅体现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2015年高考真题——理科综合化学部分(浙江卷)Word版含解析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S 32 Fe 56 Ag 108 I 127 7.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液晶态介于晶体状态和液态之间,液晶具有一定程度的晶体的有序性和液体的流动性 B .常压下,0℃时冰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水在4℃时密度最大,这些都与分子间的氢键有关 C .石油裂解、煤的干馏、玉米制醇、蛋白质的变性和纳米银粒子的聚集都是化学变化 D .燃料的脱硫脱氮、SO 2的回收利用和NO x 的催化转化都是减少酸雨产生的措施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为测定新制氯水的pH ,用玻璃棒蘸取液体滴在pH 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 B .做蒸馏实验时,在蒸馏烧瓶中应加入沸石,以防暴沸。如果在沸腾前发现忘记加沸 石,应立即停止加热,冷却后补加 C .在未知溶液中滴加BaCl 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说明该未知 溶液中存在SO 42- 或SO 32- D .提纯混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应采用在较高温度下制得浓溶液再冷却结晶、过滤、干燥的方法 9.右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X 、Y 、Z 、W 为短周期元素,W 元素的核 电荷数 为X 元素的2 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 、W 、Z 元素的原子半径及它们的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均依次递增 第9题表 X Y Z W T

B .Y 、Z 、W 元素在自然界中均不能以游离态存在,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递增 C .YX 2晶体熔化、液态WX 3气化均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 D .根据元素周期律,可以推测T 元素的单质具有半导体特性,T 2X 3具有氧化性和还原 性 10.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己烷有4种同分异构体,它们的熔点、沸点各不相同 B .在一定条件下,苯与液溴、硝酸、硫酸作用生成溴苯、硝基苯、苯磺酸的反应都属于取代反应 C .油脂皂化反应得到高级脂肪酸盐与甘油 D .聚合物(—[CH 2—CH 2—CH —|CH 3 CH 2—]n )可由单体CH 3CH =CH 2和CH 2=CH 2加聚制得 11.在固态金属氧化物电解池中,高温共电解H 2O-CO 2混合气体制备H 2和CO 是一种新的能 源利用方式, 基本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X 是电源的负极 B .阴极的反应式是:H 2O +2eˉ=H 2+O 2ˉ CO 2+2eˉ=CO +O 2ˉ C .总反应可表示为:H 2O +CO 2====通电 H 2+CO +O 2 D .阴、阳两极生成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1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教案:硫及其化合物(一)

硫及其化合物(一) 乐陵一中许兆元课标解读 知识再现: 一.自然界中的硫 1.自然界中中不同价态的硫元素间的转化: <1>.根据教材中硫元素之间的转化关系,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石膏:芒硝:黄铁矿:雄黄: 雌黄:辰砂: <2>.硫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较少,但分布却很广,既有游离态,如;又有化合态,如等. 2.认识硫单质 <1>.硫单质的物理性质: 硫单质俗称,通常状态下它是一种或的固体,很,易研成 不溶于,微溶于,易溶于.熔点和沸点.硫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常温下能稳定存在的是. <2>.硫单质的化学性质: 用化学事实说明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①氧化性: ②还原性: <3>.硫的用途: 硫磺具有广泛的用途,主要用于制造等,硫磺可作为施用,

供给作物营养,促进根系发育.天然橡胶可用硫磺;硫磺温泉可医治 典题解悟: 例1.在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存在的元素是() A.氯B.钠C.氧D.硫 解析: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与元素活泼性有关,但活泼性强的元素,在自然界中也有游离态存在(如O2) 答案:C.D 例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硫是一种淡黄色的能溶于水的晶体 B.硫的化合物常存在于火山喷出的气体中和矿泉水里 C.硫与氧最外层都是6个电子 D.硫在空气中的燃烧产物是SO2,在纯氧中的燃烧产物是SO3 解析:硫是一种淡黄色的不溶于水的晶体,直接与氧气反应的产物是SO2而不是SO3答案:A.D 例3.考古科学家在大洋的小岛下钻井取沉积层的样品分析,发现在公元前1200年及公元600年的沉积样品中的硫酸盐的含量,大大超过其他年份的沉积样,由此推断这些年代中,有较频繁的火山喷发活动,为什么可以这样推测?请说明理由,并写出必要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发生火山喷发时,地壳中的硫黄喷发出来,燃烧生成SO2,SO2和水生成H2SO3,H2SO3容易被氧化为H2SO4,H2SO4和岩石土壤接触生成硫酸盐,同时SO2也能与空气在土壤颗粒催化下形成SO3,进而也有硫酸生成。有关化学方程式:S + O2=SO2 SO2 + H2O = H2SO32H2SO3 + O2=2H2SO4 2SO2 + O2=2SO3 夯实基础: 1.除去试管壁上的附着的硫,可采用的方法是() A.通入氢气后加热B.伸入灼热的铁丝 C.用水洗涤D.用二硫化碳洗涤后再用水洗 2.有关单质硫的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B.单质硫易溶于酒精难溶于CS2 C.硫有可燃性D.硫有杀菌能力

高考化学热点古文与化学定稿版

高考化学热点古文与化 学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选择题热点题 文言描述型 1.《本草经集注》记载:“鸡屎矾(碱式硫酸铜或碱式碳酸铜)不入药用,惟堪镀作,以合熟铜;投苦酒(醋)中,涂铁皆作铜色,外虽铜色,内质不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鸡屎矾中含有极性共价键 B.铜盐溶液可与铁发生置换反应 C.碱式碳酸铜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D.鸡屎矾投苦酒中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 )来升炼倭铅(即锌),其原2.据《天工开物》记载,我国古代以炉甘石(主要成分是ZnCO 3 理如图2。已知锌的熔点420 ℃、沸点906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升炼倭铅过程包含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B.冶炼时锌变为蒸气在兜室冷凝为固体 C.“泥封”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得到的锌被氧化 D.“锌火”是锌蒸气和一氧化碳在空气的燃烧 3.东汉《周易参同契》中记载:“胡粉投火中,色坏还为铅”,实验表明胡粉难溶于水,加强热产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湿气。则胡粉的主要成分为( B )

A.PbCO 3B.2PbCO 3 ·Pb(OH) 2 C.Pb(OH) 2D.(CH 3 COO) 2 Pb 4.《四川盐法志》记载了煮盐的过程,当煮盐近于饱和时,往卤水中点加豆汁,至“渣滓皆浮聚于面,用瓢舀出,再入豆汁二三次,至渣净水澄,蒸干即可得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煮盐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B.豆汁的主要成分为淀粉 C.利用豆汁产生的泡沫除杂 D.加入豆汁可以降低NaCl溶解度 5.明代《本草纲目》记载了民间酿酒的工艺:“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以烧酒复烧二次,……,价值数倍也”,这里用到的方法可用于分离( A ) A.丙烯酸甲酯和甲醇 B.对硝基甲苯和含硝酸的水层 C.硝酸钾和氯化钠 D.氯化铵和碳酸铵

高一化学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一、选择题 1.浓硫酸是实验室必备的重要试剂,下列有关它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具有强腐蚀性B.能使蔗糖变黑 C.能用于干燥氨气D.加热时能与铜发生反应了 【答案】C 【详解】 A.浓硫酸具有酸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所以具有强腐蚀性,故A正确; B.浓硫酸能使蔗糖中H、O元素以2:1水的形式脱去而体现脱水性,从而使蔗糖变黑,故B正确; C.浓硫酸具有酸性,能和氨气反应生成硫酸铵,所以不能干燥氨气,故C错误; D.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加热条件下,能和Cu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点睛】 考查浓硫酸的性质,浓硫酸的强氧化性、脱水性是考查高频点,注意吸水性和脱水性区别,注意浓硫酸不能干燥氨气等碱性气体、不能干燥硫化氢等还原性气体。 2.下列关于物质的检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SO- A.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一定含有2 4 B.观察钾元素焰色反应的操作是:将铂丝用稀盐酸洗涤后灼烧至火焰为无色,然后再用铂丝蘸取固体氯化钾,置于酒精灯的火焰上进行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进行观察 C.待检液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有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生成,则原溶液NH+ 中一定含有 4 D.待检液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足量盐酸沉淀消失且产生无色无味的 CO- 气体,则待检液中一定含有2 3 【答案】A 【详解】 SO-,还可能含A. 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可能含有2 4 SO-,所以A错误; 有SO32-被硝酸氧化成2 4 B. 观察钾元素焰色反应的操作是:将铂丝用稀盐酸洗涤后灼烧至火焰为无色,然后再用铂丝蘸取固体氯化钾,置于酒精灯的火焰上进行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进行观察,如果火焰呈紫色,说明含有钾元素,故正确; C.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有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生成,说明有NH3产生, NH+,故C正确; 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4 D. 待检液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足量盐酸沉淀消失且产生无色无味的 CO-,故D正确; CO2气体,则待检液中一定含有2 3

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经典压轴题及答案

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经典压轴题及答案 一、钠及其化合物 1.生氢材料甲由X、Y两种元素组成,两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为确定甲的组成,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称取1.2g甲固体与一定量的水蒸气刚好完全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1.12L可燃性单质气体乙,同时得到2g化合物丙。 ②用0.05mol甲与0.8g氧气恰好发生化合反应,得到2g丙。 请回答: (1)乙的分子式____。 (2)写出甲与氧气反应生成丙的化学方程式____。 (3)设计实验方案检验丙中的阴离子_____。 【答案】H2 2NaH+O2点燃 2NaOH 取少量丙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少量无色酚酞 试液,若溶液变红,则说明有OH-的存在 【解析】 【分析】 由0.05mol甲与0.8g氧气恰好发生化合反应,得到2g丙,得甲的质量为:2g-0.8g=1.2g, 则M(甲)= 1.2g 0.05mol =24g/mol,根据甲由X、Y两种元素组成,甲是生氢材料,两元素的原 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可得符合条件的化合物为NaH,NaH可以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H2O(g)=H2↑+NaOH,符合题意,则乙为H2,丙为NaOH,据此分析。 【详解】 由0.05mol甲与0.8g氧气恰好发生化合反应,得到2g丙,得甲的质量为:2g-0.8g=1.2g, 则M(甲)= 1.2g 0.05mol =24g/mol,根据甲由X、Y两种元素组成,甲是生氢材料,两元素的原 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可得符合条件的化合物为NaH,NaH可以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H2O(g)=H2↑+NaOH,符合题意,则乙为H2,丙为NaOH; (1)乙的分子式为H2; (2)甲与氧气反应生成丙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O2点燃 2NaOH; (3)丙中的阴离子为氢氧根离子,检验氢氧根离子的方法为:取少量丙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少量无色酚酞试液,若溶液变红,则说明有OH-的存在。 2.有三种金属单质A、B、C,其中A的焰色反应为黄色,B、C是常见金属。三种金属单质A、B、C与气体甲、乙、丙及物质D、E、F、G、H之间发生如下转化关系(图中有些反应的产物和反应的条件没有标出)。

2015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全国卷I)

2015年高考(全国Ⅰ卷) 理科综合能力能力测试 化学部分试题及答案 7.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滴,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 A.氨水B.硝酸C.醋D.卤水 8.N 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8 g D2O和18 g H2O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 N A B.2 L 0.5 mol·L-1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离子数为2 N A 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 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 N A D.密闭容器中2 mol NO与1 mol 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 N A 9.乌洛托品在合成、医药、染料等工业中有广泛用途,其结构式如图所示。将甲醛水溶液与氨水混合蒸发可制得乌洛托品。若原料完全反应生成乌洛托品,则甲醛与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N N N N A.1:1 B.2:3 C.3:2 D.2:1 10.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11.微生物电池是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微生物电池的说法错误.. 的是 A .正极反应中有CO 2生成 B .微生物促进了反应中电子的转移 C .质子通过交换膜从负极区移向正极区 D .电池总反应为C 6H 12O 6 + 6O 2 = 6CO 2 + 6H 2O 12.W 、X 、Y 、Z 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原子核外L 电子层的电子数分别为0、5、8、8,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单质的沸点: W>X B .阴离子的还原性:W>Z C .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Y

全国高考化学硫及其化合物的综合高考真题汇总含答案

全国高考化学硫及其化合物的综合高考真题汇总含答案 一、高中化学硫及其化合物 1.亚硝酰硫酸(NOSO4H)主要用于染料、医药等工业。实验室用如图装置(夹持装置略)制备少量NOSO4H,并测定产品的纯度。已知:NOSO4H遇水分解,但溶于浓硫酸而不分解。 (1)装置A制取SO2 ①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②导管b的作用是___。 (2)装置B中浓HNO3与SO2在浓H2SO4作用下反应制得NOSO4H。 ①该反应必须维持体系温度不得高于20℃,采取的措施除了冷水浴外,还可以是___(只写1种)。 ②开始反应缓慢,待生成少量NOSO4H后,温度变化不大,但反应速度明显加快,其原因是___。 (3)装置C的主要作用是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该实验装置存在可能导致NOSO4H产量降低的缺陷是___。 (5)测定亚硝酰硫酸NOSO4H的纯度 准确称取1.380g产品放入250mL的碘量瓶中,加入0.1000mol·L-1、60.00mL的KMnO4标准溶液和10mL25%H2SO4溶液,然后摇匀。用0.2500mol·L-1草酸钠标准溶液滴定,消耗草酸钠溶液的体积为20.00mL。 已知:2KMnO4+5NOSO4H+2H2O=K2SO4+2MnSO4+5HNO3+2H2SO4 ①配平:__MnO4-+__C2O42-+__=__Mn2++__+__H2O ②滴定终点时的现象为___。 ③亚硝酰硫酸的纯度=___。(精确到0.1%)[M(NOSO4H)=127g·mol-1] 【答案】Na2SO3+H2SO4=Na2SO4+H2O+SO2↑平衡压强,使分液漏斗中的液体能顺利流下;调节分液漏斗活塞,控制浓硫酸的滴加速度生成的NOSO4H作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SO2+2OH-=SO32-+H2O C装置中的水蒸气会进入B中使NOSO4H分解 2 5 16H+ 2 10CO2↑ 8 溶液恰好由粉红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 92.0% 【解析】 【分析】 (1)①装置A是利用亚硫酸钠和浓硫酸反应制取SO2; ②导管b的作用平衡压强的作用; (2)①装置B中浓硝酸与二氧化硫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反应制得NOSO4H,该反应必须维持体

高中化学硫和硫的化合物知识点大全

高中化学硫和硫的化合物知识点规律大全 1.氧族元素 [氧族元素]包括氧(8O)、硫(16S)、硒(34Se)、碲(52Te)和放射性元素钋(84Po).氧族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ⅥA族.[氧族元素的原子结构] (1)相似性:①最外层电子数均为6个;②主要化合价:氧为-2价,硫、硒、碲有-2、+4、+6价. (2)递变规律:按氧、硫、硒、碲的顺序,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失电子能力增强,得电子能力减弱,非金属性减弱,金属性增强. [同素异形体]由同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叫做这种元素的同素异形体.例如,O2与O3,金刚石、石墨与C60,白磷与红磷,均分别互为同素异形体;硫元素也有多种同素异形体. 注意“同位素”与“同素异形体”的区别.同位素研究的对象是微观的原子,而同素异形体研究的对象是宏观的单质. [臭氧] (1)物理性质:在常温、常压下,臭氧是一种具有特殊臭味的淡蓝色气体,密度比氧气大,也比氧气易溶于水.液态臭氧呈深蓝色,固态臭氧呈紫黑色. (2)化学性质: ①不稳定性.O3在常温时能缓慢分解,高温时分解加速:2O3 =3O2. ②强氧化性.例如:a.Ag、Hg等不活泼金属能与O3发生反应; b.O3+2KI+H2O=O2+I2+2KOH.(此反应可用于O3的定量分析) (3)用途: ①作漂白剂.O3能使有机物的色素和染料褪色(其褪色原理与HClO类似).如将O3通入石蕊试液中,溶液变为无色.②消毒剂.

(4)制法:3O22O3 (5)臭氧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①存在:自然界中含有臭氧,其中90%集中在距离地面15 km~50 km的大气平流层中(即通常所说的臭氧层).②与人类的关系:空气中的微量臭氧能刺激中枢神经,加速血液循环,令人产生爽快和振奋的感觉.大气中的臭氧层能吸收太阳的大部分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伤害.但氟氯烃(商品名为氟利昂)等气体能破坏臭氧层.因此,应减少并逐步停止氟氯烃等的生产和使用,以保护臭氧层. [过氧化氢] (1)物理性质:过氧化氢俗称双氧水,是一种无色粘稠液体.市售双氧水中H2O2的质量分数一般约为30%. (2)化学性质: ①H2O2显弱酸性,是二元弱酸.其电离方程式可表示为: H2O++ HO2-HO2++ O22- ②不稳定性.H2O2贮存时就会分解.在其水溶液中加入MnO2等催化剂,分解速度大大加快. 2H2O22H2O+O2↑ 说明该反应原理是实验室制O2的常见方法之一.其发生装置为“固+ 液不加热”型. ③H2O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H2O2中的氧元素为-1价,介于0价与-2价之间,当H2O2遇到强氧化剂时表现出还原性,而当遇到强还原剂时则表现出氧化性.例如: 2KMnO4 + 5H2O2 + 3H2SO4 =K2SO4 + 2MnSO4 + 5O2↑+ 8H2O(H2O2表现还原性) H2O2 + 2KI =2KOH + I2(H2O2表现氧化性) (3)重要用途: ①医疗上广泛使用稀双氧水(含H2O2的质量分数为3%或更小)作为消毒杀菌剂. ②工业上用10%的双氧水作漂白剂(漂白毛、丝及羽毛等)、脱氯剂. ③实验室制取氧气. *[硫化氢] (1)物理性质: ①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②硫化氢有剧毒,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在制取和使用H2S气体时,必须在密闭系统如通风橱中进行. ③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中能溶解2.6体积的硫化氢. (2)化学性质: ①不稳定性:H2S受热(隔绝空气)能分解:H2S H2 + S ②可燃性:H2S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 2H2S + 3O2(充足)2H2O + 2SO22H2S + O2(不足)2H2O + 2S (发出淡蓝色火焰) (析出黄色固体) ③强还原性:H2S中的硫为-2价,处在最低价态,当遇到氧化剂时,硫被氧化为0价、+4价或+6价.如: H2S +X2 =2HX + S↓(X=Cl、Br、I) H2S + H2SO4(浓) =S↓+ SO2 + 2H2O ④水溶液显弱酸性.硫化氢的水溶液叫氢硫酸.氢硫酸是一种二元弱酸,具有酸的通性.氢硫酸易挥发,当氢硫酸受热时,硫化氢会从溶液里逸出. (3)实验室制法: 反应原理:FeS + 2H+=Fe2++ H2S↑(因H2S有强还原性,故不能用HNO3或浓H2SO4制取H2S气体)发生装置:固+ 液→气体型装置 干燥剂:用P2O5或CaCl2(不能用浓H2SO4或碱性干燥剂). 2.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

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经典压轴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经典压轴题及答案解析 一、钠及其化合物 1.常见无机物A 、B 、C 、D 存在如图转化关系: (1)若A 是一种碱性气体,常用作制冷剂,B 是汽车尾气之一.遇空气会变色,则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 为常见挥发性强酸,D 是生产生活中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金属单质,则B 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A 、C 、D 都是常见气体,C 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则A 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 (4)若A 、B 、C 的水溶液均显碱性,焰色反应均为黄色,D 为2CO ,举出C 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322Δ4NH 5O 4NO 6H O +=+催化剂 33Fe(NO ) 治疗胃酸过多、发酵 粉、泡沫灭火器等 【解析】 【详解】 (1)若A 是一种碱性气体,常用作制冷剂,为氨气,B 是汽车尾气之一,遇空气会变色,则B 是NO ,D 是氧气,C 是二氧化氮,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322Δ4NH 5O 4NO 6H O +=+催化剂 , 故答案为:322Δ4NH 5O 4NO 6H O +=+催化剂 ; (2)若A 为常见挥发性强酸,D 是生产生活中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金属单质,则D 是Fe ,B 能和D 反应生成C ,则A 是硝酸、B 是硝酸铁、C 是硝酸亚铁,则B 的化学式为33Fe(NO ), 故答案为:33Fe(NO ); (3)若A 、C 、D 都是常见气体,C 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则C 是二氧化硫,A 是硫化氢、D 是氧气、B 是S ,A 的电子式是 , 故答案为:; (4)若A 、B 、C 的水溶液均显碱性,焰色反应均为黄色,说明都含有Na 元素,D 为2CO ,A 为NaOH 、B 是碳酸钠、C 为碳酸氢钠,B 为强碱弱酸盐,碳酸根离子水解导致溶液呈碱性,碳酸氢钠溶液呈弱碱性,碳酸氢钠能水解,所以其用途有治疗胃酸过多、发酵粉、泡沫灭火器等,

2015高考化学全国卷一(含答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 7.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 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 ) A .氨水 B . 硝酸 C .醋 D .卤水 8.N 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8gD 2O 和18gH 2O 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N A B .2L0.5mol/L 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 +种数为2N A C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mol 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 D .密闭容器中2molNO 与1molO 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 A 9.乌洛托品在合成、医药、染料等工业中有广泛用途,其结构式如图所示。将甲醛水溶液 与氨水混合蒸发可制得乌洛托品。若原料完全反应生成乌洛托品,则甲醛与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1:1 B .2:3 C .3:2 D .2:1 10.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11.微生物电池是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微生 物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正极反应中有CO 2生成 B .微生物促进了反应中电子的转移 C .质子通过交换膜从负极区移向正极区 D .电池总反应为C 6H 12O 6+6O 2=6CO 2+6H 2O 12.W 、X 、Y 、Z 均为的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原子核外L 电子层的电子数分别为0、5、8、 8,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N N N N

高考化学必备专题复习——硫及其化合物

S 与金属反应 Cu: Fe:表现性 与非金属反应 O2:,表现性 H2:,表现性 与强氧化剂反, 应(如浓硫酸):表现性 与热的强碱反应(如NaOH溶液):3S+6NaOH=====2Na2S+Na2SO3+3H2O,既表现性又表现性 2014高考化学必备专题——硫及其化合物 【考纲解读】 1.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2.通过元素周期律和原子结构理论知识,认识氧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3.了解O、S元素的单质及某些氧化物、氢化物的性质 4.了解硫的氧化物对大气的污染及其防治。初步了解氟氯烃、含磷洗涤剂及粉尘对环境及人类健康的影响。 5.掌握硫酸的化学性质,掌握浓硫酸的特性,理解SO42-检验的原理和方法。 6.以硫酸为例,了解化工生产化学反应原理的确定。初步了解原料与能源的合理利用、“三废处理”与环境保护以及生产过程中的综合经济效益问题。 【高考预测】 氧族元素是重要的非金属元素族,而且硫及其化合物硫酸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试题常以化工生产或环境保护为背景综合考查物质的性质以及与此相关的理论、实验和计算。考查的主要内容有: 1.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 2. SO2、H2S、SO32-的还原性;O3、H2O2的强氧化性; 3. 环境保护,消除硫的氧化物污染的综合应用。 一硫单质 1.自然界中硫元素的存在硫元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游离态的硫存在于____________附近或地壳的岩层里。化合物的硫主要以__________和________的形式存在。 2.硫的物理性质硫俗称________,是一种____色晶体,质脆,易研成粉末,不溶于____,微溶于________,易溶于CS2(用于洗涤沾有硫的容器)。 3.硫的化学性质 例1、(2013·上海化学·7)将X气体通入BaCl2溶液,未见沉淀生成,然后通入Y气体,有沉淀生成,X、Y不可能是 选项X Y A SO2 H2S B Cl2 CO2 C NH3 CO2 D SO2 Cl2 【答案】B 二硫的氧化物 1.SO2的物理性质 颜色气味毒性密度溶解性 △

高中化学硫及其化合物知识大全

高中化学硫及其化合物知识大全 1、硫元素的存在:硫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6个,化学性质较活泼,容易得到2个电子呈-2价或者与其 他非金属元素结合成呈+4价、+6价化合物。硫元素在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 又有化合态。(如火山口中的硫就以游离态存在) 2、硫单质:①物质性质:俗称硫磺,淡黄色固体,不溶于水,微溶于 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熔点低。 ②化学性质:S+O2 ===(点燃) SO 2 (空气中点燃淡蓝色火焰,纯氧中为蓝紫色) Fe+SFeS 2Cu+SCu 2S 2Na+S=Na 2 S Hg+S==HgS(汞滴处理) 3S+6NaOH(浓)2Na 2S+Na 2 SO 3 +3H 2 O(洗硫) 3、二氧化硫(SO 2 ) (1)物理性质: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气体, 可溶于水(1:40),易液化。 (2)化学性质: ①SO 2能与水反应:SO 2 +H 2 O H 2 SO 3 亚硫酸为中强酸,此反应为可逆 反应。 可逆反应定义:在相同条件下,正逆方向同时进行的反应。(关键词:相同条件下) ②SO 2 为酸性氧化物,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a、与NaOH溶液反应:SO 2(少量)+2NaOH=Na 2 SO 3 +H 2 O SO 2(过量)+NaOH=NaHSO 3 对比CO 2与碱反应:CO 2 (少量)+Ca(OH) 2 =CaCO 3 ↓(白色)+H 2 O 2CO 2(过量)+Ca(OH) 2 =Ca(HCO 3 ) 2 (可溶) 将SO 2逐渐通入Ca(OH) 2 溶液中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沉淀消失,与CO 2 逐渐 通入Ca(OH) 2溶液实验现象相同,故不能用石灰水来鉴别SO 2 和CO 2 。能使 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这说法是对的,因为SO 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SO 2将通入酚酞变红的溶液,溶液颜色褪去,体现了SO 2 和水反应生 成亚硫酸,是酸性氧化物的性质,而不是漂白性,SO2不能漂白指示剂。 ③SO 2具有强还原性,能与强氧化剂(如酸性KMnO 4 溶液、Cl 2 、O 2 (催化 剂:粉尘、V 2O 5 )等)反应。SO 2 能使酸性KMnO 4 溶液、新制氯水褪色,显 示了SO 2的强还原性(不是SO 2 的漂白性)。 (将SO 2气体和Cl 2 气体混合后作用于有色溶液,漂白效果将大大减 弱。) ④SO 2的弱氧化性:如2H 2 S+SO 2 =3S↓+2H 2 O(有黄色沉淀生成)

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的综合题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的综合题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钠及其化合物 1.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A ,按如下流程进行实验。气体B 为纯净物,溶液C 焰色反应为砖红色,气体E 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请回答: (1)组成A 的三种元素是________,A 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固体A 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气体E 与甲醛在一定条件可生成乌洛托品(学名:六亚甲基四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乌洛托品可以用分子式表示)。 【答案】Ca 、H 、N 2Ca HN 2422Ca HN 5HCl 2CaCl H NH Cl +=+↑+ 34NH 6HCHO +→ (或6124C H N )26H O + 【解析】 【分析】 溶液C 焰色反应为砖红色说明溶液C 中含有Ca 元素,可知沉淀F 为CaCO 3,4.00g 碳酸钙的物质的量为 4.00g =0.04mol 100g/mol ,根据元素守恒可知固体A 中含有Ca 元素,其质量为 0.04mol×40g/mol=1.60g ;气体E 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气体E 为NH 3,所以溶液D 中含有NH 4+,根据元素守恒可知溶液C 中含有N 元素,固体A 中含有N 元素;气体B 为纯净物,其物质的量为0.448L =0.02mol 22.4L/mol ,固体A 中Ca 元素的质量为1.60g ,则其 他元素为1.90g-1.60g=0.30g ,可先假设E 为一种常见的气体,若该气体为NO 、NO 2、O 2,则固体A 中另外一种元素为O ,而0.02mol NO 或NO 2或O 2所含氧元素的质量均大于0.30g ,故不合理,若该气体为H 2,固体A 中另外一种元素为H ,则符合题意,同时可以参考CaH 2与水的归中反应生成氢气。 【详解】 (1)根据分析可知固体A 中的三种元素为:Ca 、N 、H ;Ca 的常见化合价为+2价,已知固体A 中Ca 元素的物质的量为0.04mol ,质量为1.60g ,N 元素的和H 元素质量为0.04g 共0.30g ,N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据此可推测A 的化学式可能为

2015高考化学全国卷一(含答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 7.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 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 ) A .氨水 B . 硝酸 C .醋 D .卤水 8.N 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8gD 2O 和18gH 2O 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N A B .2L0.5mol/L 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 +种数为2N A C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mol 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 D .密闭容器中2molNO 与1molO 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 A 9.乌洛托品在合成、医药、染料等工业中有广泛用途,其结构式如图所示。将甲醛水溶液与氨水混合蒸发可制得乌洛托品。若原料完全反应生成乌洛托品,则甲醛与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1:1 B .2:3 C .3:2 D .2:1 误的是( ) A .正极反应中有CO 2生成 B .微生物促进了反应中电子的转移 C .质子通过交换膜从负极区移向正极区 D .电池总反应为C 6H 12O 6+6O 2=6CO 2+6H 2O 12.W 、X 、Y 、Z 均为的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原子核外 L 电子层的电子数分别为0、5、8、8,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单质的沸点:W>X B .阴离子的还原性:A>Z C .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Y

高考化学热点专题复习

2013高考化学热点专题辅导 以下数据可供答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K—39 P—31 S—32 Cl—35.5 一、选择题(本题为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4分,共计28分。多选、错选或不选得0分。) 9.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已知浓度的盐酸去滴定加有甲基橙指示剂的未知浓度NaOH溶液,到终点时,溶液pH=7。 B.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H2SO4时,用滴定管取浓H2SO4时,开始时平视读数,结束时俯视 读数,则所配浓度偏小 C.在使用苯酚时,如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洗涤。 D.在实验时,若不慎打破水银温度计,应立即用水冲洗水银。 1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电解饱和食盐水:C1-+H2O电解Cl2↑+H2↑+OH- B.用食醋溶解热水瓶中的水垢:CaCO3+2H+=Ca2++H2O+CO2↑ C.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i+2OH-+H2O =SiO32-+2H2↑ D.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4NH3·H2O=AlO2-+4NH4++2H2O 11.要使Ba2+、Al3+、Cu2+、Mg2+、Ag+五种离子从溶液中逐一沉淀析出,选用的试剂和加入的顺序是() A.H2SO4HCl K2S NaOH CO2 B.NaCl Na2SO4Na2S NH3·H2O HCl C.NaCl Na2SO4 H2S NaOH CO2 D.Na2S Na2SO4NaCl NaOH HCl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物质,它们的物质的量必相等 B.任何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乙烯和一氧化碳所含的分子数必相等 C.1L一氧化碳气体一定比1L氧气的质量小 D.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强酸中所含的H+数一定相等 13.铅蓄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用途极广,可多次充放电。铅蓄电池中铅作负极,二氧化

高中化学必修一--硫及其化合物检测

高中化学必修一硫及其化合物单元检测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SO2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我国规定空气中SO2含量不得超过0.02 mg·L-1.下列措施中能够减少SO2排放量的是( ) ①用天然气代替煤炭做民用燃料②提高热能利用率③硫酸厂采用更好的催化剂使SO2氧化成SO3④使用CS2萃取煤炭中的硫⑤燃煤中加入石灰后再使用A.①②⑤B.①③⑤C.①③④ D.①④⑤ 2.将SO2通入下列溶液中,一定有沉淀生成的是( ) A.溴水B.H2S溶液C.CaCl2溶液D.澄清的石灰水 3.某地酸雨水样pH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右图,pH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亚硫酸的电离程度增大B.亚硫酸被缓慢氧化 C.酸雨中的水分被蒸发D.测定的pH有误差 4.为了除去CO2气体中的SO2气体,下列仪器和药品组合中合理的是( )仪器:①洗气瓶②干燥管药品:③固态生石灰④苏打溶液⑤小苏打溶液 A.①⑤ B.②⑤C.①③ D.①④ 5.(2010·北京高考)用右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 ) A.上下移动①中铜丝可控制SO2的量 B.②中选用品红溶液验证SO2的生成 C.③中选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SO2 D.为确认CuSO4生成,向①中加水,观察颜色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O2具有漂白性,所以它能使品红溶液、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石蕊试液退色B.能使品红溶液退色的不一定是SO2 C.SO2、漂白粉、活性炭、Na2O2都能使红墨水退色,其原理相同 D.SO2和Cl2等物质的量混合后通入装有湿润的有色布条的集气瓶中,漂白效果更好7.如图,若关闭活塞,则品红溶液无变化,石蕊试液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打开活塞,则品红溶液退色,石蕊试液变红,石灰水变浑浊.判断气体和广口瓶中的物质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