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50_社会研究方法(重点、精华、串讲笔记小抄版,排好版直接打印)

03350_社会研究方法(重点、精华、串讲笔记小抄版,排好版直接打印)
03350_社会研究方法(重点、精华、串讲笔记小抄版,排好版直接打印)

第一章社会研究导论

社会研究指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系统地收集和分析关于社会现象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的社会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做出科学认识的活动。

社会研究的特征有四个;1、目的性;2、经验性;

3、理论性;

4、社会性。

社会研究的基本要素有四个;1、社会研究的主体;2、社会研究的对象;3、社会研究的内容;

4、社会研究的方法。

社会研究的主体有;1、社会研究活动的组织者;

2、社会研究项目的委托者;

3、社会研究项目的承担者;

4、社会研究的资助者;

5、社会研究者个人。

类别概念是指由具有相同属性或特征的人或事物所构成的一个类别。

集合概念社会研究是指由一些分子所组成的集合体。

组织、社区、国家、社会等概念都是集合概念。集合概念最大的特征是“总体大于部分之和”。分析单位是指在社会研究过程中收集和分析资料的具体单位。

各项社会研究的内容分为五种;1、现状调查;2、态度调查;3、因果分析;4、预测分析;5、对策研究。

社会研究的目的有三个;1、探索未知的事物;2、验证不确定的知识;3、扩展已有的知识。

社会研究的意义有两个;1、社会研究的理论性意义;2、社会研究的应用性意义。

社会研究方法在现代社会研究中的意义主要体现以下两个方面;1、保证社会研究客观性的意义;2、提高社会研究活动效率的意义。

在社会研究中采用科学方法的首要意义是社会研究客观真实性的要求。

社会研究的基本原则有四个;1、客观性原则;2、价值中立与价值关联;3、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

4、遵守法律和社会规范。

现代社会研究方法的特征有四个;1、经验性;2、理论性;3、规范性;4、多样性。

现代社会研究方法体系有三个;1、方法论;2、研究方式;3、具体方法和技术。

社会研究的方法论一般不直接应用于具体的研究工作,但它对具体研究工作中所采用研究方法起到理论基础的作用。

在社会研究中有多种不同的研究方式,分为问卷调查研究、实地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和文献研究等四种。

社会研究的一般过程有五个;1、确定研究题目阶段;2、研究设计阶段;3、收集资料阶段;4、整理和分析资料阶段;5、研究报告的写作和发表阶段。

社会研究的对象是指被研究的个人、群体或组织,或者是研究所指向的其他社会单位。

第二章社会研究的主要类型

从研究的性质上看,分为理论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从研究的目的上看,分为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按照调查对象的范围可分为普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从研究方法上看,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从研究的时间尺度上看,分为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

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阿尔蒙德等人为政治学的学科建设做出了贡献。

理论性研究指的是那些以发展有关社会的基本知识为基本目标的社会研究。

应用性研究是指针对现实问题,旨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经验研究。

应用性研究在发展过程中开辟了一些新的领域,如政策评估研究和社会指标研究。

理论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的区别主要在于其研究目标的不同。

理论性研究主要关心社会现象及其规律“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而应用性研究则要解决“如何做”的问题

从研究的目的划分,社会研究可分为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

探索性研究是研究者在整个研究工作的前期阶段中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的过程。

探索性研究通常包括三个部分;1、实地考察;2、请教专家;3、查阅资料。

解释性研究就是对于社会现象或事件之间因果关系和研究。

描述性研究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描述的准确性和概括性。

描述的概括性包含两层含义;1、描述研究要反映总体状况的一般特征;2、描述研究也要对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作准确的概括。

一般来说,民意测验、市场调查和人口普查都属于横向研究。

普查又称普遍调查或整体调查,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对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无一例外地逐个进行的调查。

普查的主要特点有四个;1、结论确定;2、资料精确普查的形式比较规范;3、调查项目少;4、

工作量大。

按调查对象的范围可将社会研究分为三种;1、

普查;2、抽样调查;3、个案调查。

抽样调查是按照一定的方法从研究对象的总体

中抽取一些个体作为样本来进行调查,并通过样

本统计量来推论总体情况。

抽样调查的特点有三个;1、比普查要节省时间、

人力和经费;2、抽样调查的内容可以比较广泛

和深入,资料的标准化程度较高,可以进行较深

入的统计分析和概括;3、可以将抽样调查的结

果推论到总体,从而了解总体的一般状况和特

征。

抽样调查的核心在于抽样。

个案调查是从研究对象中选取一个或少数个体

进行深入细致调查的一种研究方式。

重点调查是对某种社会现象比较集中的、对全局

具有决定性作用的一个或几个单位进行的调查。

重点调查的对象不一定要有代表性,但必须在总

体中占有重点的地位或在总体中占有较大的比

重。

定性研究是通过参与观察、深入访谈、文献分析

等方法对某一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的调查,并采用

分类、比较、归纳、矛盾分析等方法对调查资料

进行加工分析,从而获得对该社会现象的总体有

较深入认识的一种研究类型。

定性研究中最常见的研究方式是实地研究。

定量研究是运用基于统计原理和概率论对社会

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事物发展过程中的

数量变化等方面进行的研究。

社会研究中的统计调查和实验研究属于定量研

究。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比较;定性研究侧重和

依赖于对事物的含义、特征、隐喻、象征的描述

和理解;而定量研究侧重于且较多地依赖于对事

物的测量和计算。从方法论上说,定性研究从

属于人文主义的研究范式;定量研究属于实证主

义范式,其研究方法更接近自然科学。从研究

的逻辑过程看,定性研究基于描述性分析,它在

本质上是一个归纳的过程;而定量研究则与演绎

过程更为接近。在研究方式上,定性研究更强

调研究程序、研究方式和研究手段上的灵活性、

特殊性,实地研究是定性研究最常见的研究方

式,参与观察、无结构访问、个人生活史是定性

研究中主要的资料收集技术;定量研究更强调研

究程序的标准化、系统化和操作化,抽样调查、

内容分析是定量研究中常见的研究方式,量表、

测量问卷调查、结构式访问、结构式观察等是定

量研究中常见的资料收集方法。

横向研究又称横剖研究,它指的是关于某类社会

现象在一个时间点或时间段里的存在状况及其

因果关系的研究。

横向研究的优点是调查面广,多数采用统计调查

的方式,资料的格式比较统一,标准化程度较高,

而且资料来源于同一时间,未受到时间变化的影

响,因而可对各种类型的研究对象进行描述和比

较。

纵向研究主要有三种不同的类型;1、趋势研究;

2、同期群研究(亦称队列研究);

3、同组研究

(又称追踪研究)。

趋势研究是对某种社会现象随时间推移而发生

变化的研究。

同期群研究(亦称队列研究),是对同一时期、

同一类型的研究对象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

的研究。

同组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对同一批研究对

象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

第三章选题与研究设计

选题是指社会研究者根据客观需要和自身的研

究兴趣及条件等因素来确定研究题目的过程。

社会研究的选题过程一般从以下四个方面去确

定研究题目;1、确定研究题目的内容;2、要确

定研究的角度;3、要确定题目的层次;4、要确

定研究的目标。

选题过程是一个客观与主观相结合的过程。

选题的标准包括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标准。

选题的客观标准有重要性、新颖性、可行性。

在符合社会实践或理论发展需要的基础上,选择

研究题目的原则有三个1、重要性;2、新颖性;

3、可行性。

新颖性又称“创造性”或“创新性”等,是指研

究题目具有与其他人所不同的内容和特点。

选题客观标准中“新颖性”体现在四个方面;1、

研究领域的新颖性;2、研究视觉的新颖性;3、

研究内容的新颖性;4、研究方法的新颖性。

可行性是指一项社会研究项目是否具备相应的

研究条件。

选题客观标准中“可行性”原则包括五个方面;

1、研究人员的可行性;

2、研究方法的可行性;

3、组织体系的可行性;

4、物质条件的可行性;

5、社会可行性。

社会研究的选题主要来源于社会实践和理论的

发展。

对研究者个人来说,是从社会实践中还是从理论

发展中选择选题,主要取决于个人的学术背景、

研究基础和研究的兴趣。

在社会研究中,选题方式分为三类;1、研究者

选题;2、实际工作部门定题;3、学术界选题。

研究者选题又分为两种方式;1、纯自主选题;2、

课题申报。

实际工作部门定题分为两种;1、上级定题;2、

委托研究课题。

研究设计是指研究者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规划

和安排。

研究设计最主要的内容有三个;1、明确研究目

的与研究性质;2、确定分析单位和具体的研究

对象;3、确定研究方式和具体的研究方法。

社会研究的目的大致可以分为探索性研究、描述

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等不同的层次。

一般说来,研究性质可以分为理论性研究和应用

性研究。

一般说来,社会研究中的分析单位分为个人、群

体、组织、社区和社会产品等不同的层次。

社会研究中有四种常用的研究方式;1、调查研

究;2、实验研究;3、文献研究;4、实地研究。

调查研究的最突出的特点是可以获得标准化的

数据资料,并且可以进行大面积的抽样调查,因

此能够较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

实验研究最突出的特点是在人为控制的条件进

行研究。

文献研究方式最主要的特点是利用现有的文献

资料而进行研究。

实地研究方式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够获得比较真

实和深入的研究资料。

第四章理论建构与理论检验

社会理论是人对客观社会现实的反映。

现代社会研究中的理解方法最初来源于德国社

会学家马克斯?韦伯。

社会理论是社会研究者通过高度的抽象概括而

对社会现象的规律和实质做出的反映。

社会理论有三个特点;1、社会理论来自于社会

实践;2、社会理论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特点,

能够反映一类社会现象的共同特点;3、社会理

论具有解释和预测社会现象的功能。

社会理论在社会研究中的意义有四个;1、社会

理论是社会研究课题的重要来源之一;2、社会

理论是社会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3、理论可以

为社会研究提供指导;4、社会理论可以为分析

资料提供解释。

社会研究课题有两个方面的来源;1、来自社会

实践;2、来自理论的发展。

社会理论的基本特点是抽象和概括。

社会理论的基本要素有概念、变量及其相互之间

关系,而人们运用理论的基本形式是理论命题

和理论模型。

社会理论的基本要素有三个;1、概念;2、变量;

3、概念或变量之间的关系。

概念是指人们在思维和表述中对客观事物和现

象本质特征的反映。

操作性定义是指用一组实际操作来说明概念的

实际含义和使用方式。

概念不仅有质的含义,也量的含义。

社会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有两个重要的

特点;1、是其概率性特点,即原因和结果之间

的关系不具有必然性;2、是社会事物或现象之

间的因果关系常常无法直接观察和测量。

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有程度和方向之分。

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还可以分为正相关和负相

关。

理论的基本形态是理论命题和理论模型。

理论命题是指研究者用来说明各个概念(变量)

存在及表现的程度,以及各个概念(变量)之间

的关系和发展趋势的科学语句。

根据各种命题所表述的理论类型的不同,将其分

为四种;1、简单描述性命题;2、比较性命题;

3、解释性命题;

4、预测性命题。

理论模型是指人们在抽象思维的领域中对外部

客观现实的各种要素特征及其关系的再现。

理论模型常用的表述方式有三种;1、变量结构

图示法;2、坐标图示法;3、公式法。

变量结构图示法的优点有两个;1、它可以包含

许多变量;2、能够较清楚地表示出各个变量之

间复杂的因果和影响关系。

变量结构图示法的主要缺点在于,它难以表示出

各个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坐标图示法的最大优点是,它能够表示出变量之

间的非线性关系以及变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公式法是用数学公式的方式来表述各个变量之

间的关系,从而形成理论模型。公式法的基本

形式是Y=f(x)

公式法的主要优点是,它可以较精确地反映各个

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有助于精确的定量分

析。

公式法的缺点是,往往只能包含少量的变量。

社会理论可以分为三种;1、宏观社会理论(又称为一般性社会理论);2、微观社会理论;3、中观社会理论。

宏观社会理论(又称为一般性社会理论)最基本的特征是它只是反映社会现象的一般特征和普遍规律。

社会研究的科学逻辑,是指在社会研究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认识论原则,包括五种原则;1、经验归纳原则;2、演绎推理原则;3、假设—检验原则;4、统计性原则;5、抽样—推论原则。

根据现代统计学的研究,被调查的个体(样本)的情况与总体情况相一致的概率程度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影响;1、总体的同质性程度;2、抽样的随机性程度;3、样本量。

理论建构是指研究者根据经验观察和经验概括而建构理论假设的过程。

理论检验是指研究者按照理论假设中的内容去收集和分析经验资料,以确定理论假设能否被经验资料所支持。

理论检验一般分为两个步骤;1、进行命题推演;

2、对理论假设命题进行经验检验。

命题推演就是按照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概念操作化的方式将一个理论假设命题推演为一个或多个能够进行经验检验的命题。

命题推演包括两种类型;1、命题的逻辑推演;2、命题的操作化推演。

命题的操作化推演是按照对概念进行操作性定义的方式而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以直接进行经验测量的变量。

经验检验是指研究者按照理论假设中的内容去收集和分析经验资料,以确定理论假设能否被经验资料所

现代社会研究中的理解方法最初来源于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的经典论述。

定性研究方法与定量研究方法最大的不同点是,定性研究不需要采用“假设—检验”的研究逻辑。第五章抽样

抽样的理论基础是数理统计学。

抽样方法可分为两类;1、非概率抽样;2、概率抽样。

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最大的差别是,概率抽样能比较精确地估算出抽样误差,根据被抽出的少数对象的情况,便可以对全体对象的情况进行推论;而非概率抽样则无法估算抽样误差,亦无法对全体对象进行推论。

样本不能独立于总体而存在。

总体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研究总体和目标总体。

一般说来样本只能推论目标总体,而非研究总体。

一般说来,总体的情况或特征是未知的,由参数值来描述。而样本的情况或特征是已知的,由统计值来描述。

衡量样本代表性大小的标准地抽样误差。

抽样误差是衡量样本代表性大小的标准,一般说来,它主要取决于总体的异质性程度和样本规模。

抽样的步骤有三个;1、设计抽样方案;2、抽取样本;3、评估样本。

非概率抽样方法有四种;1、方便抽样(又叫偶遇抽样);2、配额抽样;3、判断抽样(又叫立意抽样);4、雪球抽样(又称网络抽样)。

方便抽样又称偶遇抽样,是指研究者使用对自己最为便利的方法来选取样本。

判断抽样又称立意抽样,是指研究者根据其研究的目的或专家的判断来选取样本。

判断抽样经常被用于以下三种研究场景;1、研究者用判断抽样来选择特别能提供信息的独特个案;2、研究者用判断抽样来选取很难以接近的特殊人群;3、研究者用判断抽样来选取某种特殊个案类型,以便进行深入探究。

雪球抽样又称网络抽样,是一种根据已有研究对象的介绍,不断辨识和找出其他研究对象的累积抽样方法。

概率抽样有四种;1、简单随机抽样(纯随机抽样);2、系统抽样(又称机械抽样);3、分层抽样;4、多段整群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也称纯随机抽样,是指研究者严格按照随机原则来抽取样本。

系统抽样又称机械抽样。

分层抽样是指研究者先把总体分为若干个同质的层,然后用简单随机或系统抽样方法,从每层中抽取样本元素。

如果先不考虑经费问题,那么样本规模主要取决于抽样精度和总体标准差。

第六章社会研究中的测量

测量是人们通过对现实世界细致的系统观察而把握某种现象存在程度的过程。

社会测量中与自然科学测量最接近的是定量测量。

测量活动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五个作用;1、测量可以使人们客观和精确地把握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存在的状况;2、测量工具通常比人的感官更敏感;3、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测量,有时候还可以发现一些未知

的物体和现象;4、靠一定标准化工具测量的结

果不会随特定观察者而变化;5、测量还能帮助

人们观察非物理世界的存在。社会测量的第一个

环节是概念化。

测量过程包括三个步骤;1、要把测量对象以概

念的形式表示出来,这就是“概念化”过程;2、

针对需要测量的概念,构造相应的测量工具,这

属于“操作化”的内容;3、用测量工具对测量

对象进行经验观察,这是“资料收集”的任务。

测量的成功与否,主要靠信度和效度两项技术性

指标来评判。

信度是指使用相同测量工具重复测量同一个对

象时,得到相同研究结果的可能性,指的是测量

的可靠性;效度是指测量工具在多大程度上反

映了概念的真实含义,指的是测量的准确性。

概念化和操作化是测量的两个关键环节。

社会动荡和剧烈变迁带给人们一种不确定感,使

人们感到迷惘、焦虑,甚至自我毁灭,法国社会

学家迪尔凯姆用失范来形容这种社会状态。

测量层次有四种;1、定类测量;2、定序测量;

3、定距测量;

4、定比测量。

指数与量表是测量抽象概念的常用工具。

量表是根据被测量对象对问题的回答强弱程度,

给予不同的得分;而指数是根据被测对象选择指

标的多少,给予不同的得分。

量表不仅能测出变量的大小,而且还能反映出变

量的强弱结构,因此能获得比指标测量更多的信

息。

从使用频率看,指数比量表运用得更加频繁。

建立指数有三个步骤;1、指标的选取;2、指标

的加权;3、处理缺失值。

量表有两种类型;1、李克特量表;2、语义差异

量表。

罗森伯格量表是按照总加量表的形式而设计的

一个具体的量表它反映了李克特总加量表的基

本特点。

语义差异量表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出来的,主

要用来测量人们对观念、事物或他人的感觉。

信度是指使用相同指标或测量工具重复测量相

同事物时,得到相同结果的可能性。

信度有三种类型;1、再测信度;2、复本信度;

3、折半信度。

再测信度又称为稳定性信度,是用同一种测量工

具,在两种不同场合对同一群受试者前后测量两

次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再测信度是最简单、最直接评估信度的方法。

复本信度是在测量中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复

本来对同一群研究对象进行测量时所得到结果

的一致性程度。

复本信度又称为等值性信度。

效度是指测量工具能够测出其所要测量的特征

的正确性程度。

效度可分为三种;1、表面效度;2、内容效度;

3、效标效度(又称准则效度)。

表面效度是指测量结果与人们头脑中的印象或

学术界形成的共识之间的吻合程度,如果吻合程

度高,则表面效度就高。

内容效度是指测量在多大程度上涵盖了被测量

概念的全部内涵。

效标效度又称准则效度,是指测量结果与一些能

够精确表示被测概念的标准之间的一致性程度。

根据比较标准与测量结果之间是否在时间上有

延迟,又可将效标效度分为预测效度和同时效

度。

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效度的充分条

件。一个测量工具要有效度就必须有信度,

没有信度就不可能有效度;但有了信度不一定有

效度。

第七章问卷设计

问卷有两种基本类型;1、自填式问卷;2、访问

式问卷。

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有三个;1、问卷在内容上

要符合测量方案,要反映测量方案对研究对象进

行测量的要求;2、问卷在语言上要注意用日常

语言表达,以便被调查者能清楚地理解每个问题

的含义;3、问卷具有规范性的结构,其中的各

种问题应该按照一定的结构提问并给出回答的

选项。

问卷的基本结构有六个;1、封面;2、致被调查

者的信;3、填答指南;4、问题和答案;5、编

码位;6、访问记录和结束语。

填答指南有三种类型;1、总体性的填答指南;2、

问卷各部分的填答指南;3、个别问题的填答指

南。

问题和答案构成问卷的主体部分。

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有四个;1、满足研究需要

原则;2、考虑被调查者原则;3、与资料分析方

法相结合原则;4、考虑具体调查方式原则。

问卷设计的首要原则是满足研究需要原则。

问卷设计的关键技术是提问技术。

考虑被调查者原则需注意的五个问题;1、被调

查者的受教育程度;2、被调查者的语言习惯;3、

被调查者的文化心理背景;4、避免设计过长、

过于复杂的问卷;5、保持问卷卷面的简洁明快。

设计问卷初稿的具体做法有两种;1、卡片法;2、

框图法。

卡片法遵循归纳法则,由个别问题开始,然后到

部分,最后到整体;框图法遵循演绎法则,先从

问卷整体开始,然后到部分,最后到个别问题。

问卷初稿设计出来后,不能直接用于正式调查,

而必须经过试用这一重要环节。

在实际的社会研究中,研究者往往同时采用主观

评价法和客观检验法。

提问技术是问卷设计中的关键技术。

提问时应注意的十个问题;1、提问应当尽可能

简短;2、提问应当力求明确,让被调查者一看

就懂,切忌提出模糊不清或模棱两可的问题;3、

要避免一题两问甚至多问;4、应当避免使用抽

象概念和专业术语进行提问;5、应当中性提问,

避免暗示和诱导;6、不要使用否定形式提问;7、

提问要使被调查者有能力回答;8、要尊重被调

查者,避免询问他们不愿意回答的问题;9、尽

量避免设计某种情境进行提问;10、尽量使用第

二人称提问。

问卷设计中有七种题型;1、开放式和封闭式问

题;2、填空式问题;3、二项选择式问题;4、

多项选择式问题;5、矩阵式问题;6、表格式问

题;7、关联式问题。

多项选择式问题的亚形式有四种;1、多项单选

式;2、多项任选式;3、多项限选;4、多项排

序式。

排序设计要遵循六个规则;1、把内容相关的问

题放在一起,避免问卷显得杂乱;2、把简单的

问题放在前面,把复杂的问题放在后面;3、把

容易引起被调查者兴趣的问题放在前面,而把容

易引起他们紧张或产生顾虑的问题放在后面;4、

把了解现状的问题放在前面,而把需要被调查者

回忆的问题放在后面;5、在派访问员面访的情

况下,可以先问一些个人或单位的基本情况,而

把其他问题放在后面;6、如果设计了开放题,

一般放在问卷的最后面。

高质量问卷的标准有四个;1、问卷具有较高的

信度和效度;2、问卷适合研究的目的和内容;3、

问卷适用于研究对象;4、问卷中的问题少而精。

采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最大的好处是能够通过调

查员与被调查者之间的直接交谈而获得比较具

体和翔实的资料。

采用访谈式的调查又分为两种;1、直接的问卷

访谈调查;2、电话问卷调查。

访谈式的问卷调查也有三个弊病;1、成本较高;

2、实施有时比较困难;

3、匿名性较差。

让被调查者自行填写有五种实施方式;1、留置

问卷2、邮寄问卷3、集中填写4、报刊调查5、

计算机网络调查。

对收集资料审核时要注意三点;1、完整性;2、

有没有逻辑错误;3、通过检查问卷中的控制性

问题来判断回答的可靠性。

问卷调查的优点有五点;1、问卷调查可以面向

众多的调查对象收集信息;2、如果面向同样规

模的调查对象收集信息,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要

比采用访谈法、观察法或实验法等节省资源,包

括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这也是很多研

究者偏爱使用问卷调查法的重要原因;3、问卷

调查通常具有较好的隐蔽性,可以减轻研究对象

的思想顾虑,有助于获得一些相对真实的研究信

息;4、问卷调查获得的信息通常要比其他一些

方法获得的信息更为标准化、规范化5、通过问

卷调查获得的信息通常比使用其他方法获得的

信息更便于进行定量处理和分析。

第八章访谈法

访谈法是在当代社会研究方法体系中的一种重

要的、使用最广泛的收集资料的方法。

访谈法又叫访问法,即调查者通过与被调查的交

谈而获取信息的一种调查方法。

访谈法的优点有五点;1、信息量大;2、灵活性

高;3、适用范围广;4、控制性强;5、与其他

方法结合获取更丰富的信息。

访谈法的一个主要优点是灵活性高。

访谈法的缺点有五个;1、开放式的访谈标准不

一,其结果难以进行定量研究;2、成本较高;3、

访谈通常时间长;4、隐蔽性差;5、受访谈对象

周围环境的影响大。

访谈法有四种类型;1、结构式访谈法和无结构

式访谈法;2、直接访谈法和间接访谈法;3、个

别访谈法和小组访谈法;4、一般访谈法和特殊

访谈法。

结构式访谈法也叫标准化访谈法,是按照统一设

计的有一定结构的问卷所进行的访谈。

结构式访谈法的最大好处是,访谈结果在形式上

比较统一,便于进行量化的统计分析。

无结构式访谈法也叫开放式访谈法或非标准化

访谈法,是指不对访谈的方式和内容预设严格的

限制,而只按一个大致的访谈提纲而围绕某一主

题所进行的访谈。

无结构式访谈法的最大特点是弹性大,有利于充分发挥访谈者和被访谈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电话访谈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间接访谈方法。

提问控制实施的方式有五种;1、恰当的提问方式;2、恰当的题目转换方式;3、控制跑题;4、对问题的追问;5、合适的发问与插话。

访谈技巧包括动作与表情的技巧。

结束访谈是访谈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

访谈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要超过2小时。

记录的方式有两类;1、当场记录;2、事后记录。访谈调查员应具备的一般条件有四个;1、诚实与精确;2、兴趣与能力;3、勤奋负责;4、谦虚耐心。

访谈员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品质是诚实与精确。访谈使用的特殊工具有三个;1、计算器;2、社区地图;3、录音录像设备。

访谈调查员应具备的特殊条件有四个;1、性别;

2、年龄;

3、教育;

4、语言与社会背景。

中立的追问方式有五种;1、复述问题;2、复述回答;3、表示理解和关心;4、停顿;5、中立问题的评估。

访谈员调查守则有六个;1、外观与举止得体;2、熟悉调查的问卷;3、严格遵循问卷的要求提问;

4、如实记录被访者的回答;

5、认真保管和及时上交调查资料,并且严格为被调查者保密;

6、依法行事和遵守伦理规范。

小组访谈法也叫集体座谈法,是指调查者邀请若干被调查者,通过小组座谈的方式了解社会情况或研究社会问题的方法。小组访谈法,实质上是访谈法一种扩展形式。

小组访谈法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有五方面;1、明确访谈的主题;2、准备调查的纲目;3、确定访谈规模;4、物色访谈对象;5、选好访谈的场所和时间。

小组访谈过程的指导和控制要特别注意七个问题;1、打破短暂的沉默;2、创造良好的访谈气氛;3、开展民主、平等的讨论;4、把握访谈的主题;5、做一个谦逊、客观的主持人;6、做好被调查者之间的协调工作;7、应当场做好访谈记录。

小组访谈法的优点有三个;1、了解情况快,效率高;2、可以通过被调查者之间的相互交流而获得更多的信息;3、小组访谈法有利于把调查与研究结合起来,把认识问题与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结合起来。

小组访谈法的缺点有三个;1、易受被访者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2、保密性差;3、比较费时。

与个别访谈法相比,小组访谈的最大缺点是难以排除被调查者受一些心理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第九章观察法

观察法就是研究者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利用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和其他辅助观察设备,有目的地对研究对象进行考察,以取得研究所需要的第一手资料的一种方法。

观察法有三个优点;1、观察法可以实时地观察到社会现象或行为的发生;2、能够得到不能直接进行访问调查或不便于进行访问调查的对象的资料;3、通过一些特殊的设备或特殊的方式,观察者可以在不干扰被观察者的情况下,获取最真实的资料,这是其他方法都不能做到的。

观察法的缺点有四个:1、碰到要观察的事件是可遇不可求的;2、人类社会中有许多现象是不适宜或不可能直接观察的,特别是涉及人的隐私行为,如夫妻间的吵架或亲密行为;3、研究事物或现象在长时间发展变化的历程或趋势,观察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4、当意识到有观察者在场时很可能会改变被观察者的行为,因此研究者由观察所得到的资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被扭曲。

观察法的基本类型有四种;1、实验室观察和实地观察;2、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3、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4、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根据观察场所和对观察的情景与条件的控制程度的不同,观察法可分为实验室观察实地观察。实验室观察是在实验室中进行的,在对观察的情景与条件进行严格控制的前提下,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的一种研究方法。

试验室观察的一个很好的例子,是著称名的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等人进行的有关模仿学习的研究。

实验室观察兼具观察法与实验法的优点,同时也具有观察法和实验法的缺点和局限。

实地观察是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的,对在自然状态下的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并收集资料的方法。

与实验室观察相比,实地观察研究的优点是具有更大的弹性。

实地观察的缺点在于,在自然状态下观察者难以控制和影响被观察者的行为和事件的发展,因此常常无法观察到与研究有关的行为和事件。

根据观察者在观察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或者说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关系,观察法可分为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参与观察是人类学家研究原始部落文化时最常

用的一种方法。

用参与观察所进行的最著名的研究就是英国人

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写出名著《西太平洋上的

航海者》。

实验室观察是典型的非参与观察。

根据观察过程的控制程度和观察内容的标准化

程度,观察法可分为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

察。

结构式观察是指严格地界定研究问题和观察的

项目,依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并采取标准化

的工具进行记录的观察。

非结构式观察是指对研究的问题和观察的项目

没有严格的界定,对观察的结果也不采用标准化

的记录方式的观察,是依据现象发生、发展和变

化的过程所进行的自然观察。

非结构式观察的优点在于它的弹性。

直接观察是通过对正在发生、发展和变化的社会

现象或人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来收集资料的

方法。

直接观察的共同的优点是观察所得资料的真实

性、生动性、客观性和丰富性。

根据观察内容性质的不同,间接观察又可分为物

质痕迹观察和行为标志观察。

美国社会学家韦布将物质痕迹观察分为磨损测

量和累计物测量。

磨损测量是通过观察来研究物体的磨损或腐蚀

的程度,以此来推断人的行为发生的频度或人的

行为的倾向性。

积累物测量是通过某些物质的积累的多少和内

容分析,以此来推测人们的行为特征。

行为标志观察指的是通过对能够作为行为标志

的现象的观察来推断人的行为方式或价值观的

方法。

观察的实施过程分为三个阶段1、观察的准备阶

段;2、观察的实施阶段;3、观察资料的审核、

整理与分析阶段。

一个完整的观察方案包括六个内容;1、观察的

目的的意义;2、观察方式;3、观察的对象和内

容;4、观察的工具和记录的方式;5、观察的时

间和地点;6、观察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

决办法。

无结构式观察的内容包括五个方面;1、情景;2、

人物;3、目的;4、社会行为;5、频率与持续

期。

记录观察资料可以有两种方式;1、当场记录;2、

事后记录。

撰写研究报告是整个观察研究的最后一个步骤。

观察的信度包括三种类型;1、不同观察者的相

关程度;2、稳定系数,即同一观察者在不同时

间观察的符合程度;3、信度系数,即不同观察

者在不同时间观察的符合程度。

影响观察信度的因素有四个;1、观察内容界定

的明确性;2、观察类别定义的严格性;3、环境

的变化;4、人的变化。

观察的效度指的是观察所获得的资料能够准确、

真实、客观地反映被观察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

的程度。

影响观察的效度的因素有五个;1、观察方式、

观察人员、观察地点和观察时间对于研究课题的

适当性;2、观察内容的选择与操作化的方式;3

“观察者偏见”4“被观察者效应”5、观察者的

观察的敏锐性和记忆的准确性。

第十章实验法

实验研究起源于自然科学,并在自然科学中占有

重要地位。

实验法是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选择一组

研究对象,人为地改变与控制某些因素,通过观

察其后果对社会事实或现象获得认识的一种方

法。

实验变量通常分为自变量和因变量。

实验法的特点1、人为设定观察情景2、直接建

立研究结论3、实验结果受实验人员和实验对象

的主观影响。

实验法与访谈、观察等方法最主要的区别是,它

通过控制情景和变量来研究社会行为及社会现

象的变化,以建立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实验法的基本原理有两个;1、实验法的一般逻

辑原理;2、有控制组实验原理。

一项具体的实验研究必须具备五个条件;1、变

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假设必须是明确和具体的;2、

能够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3、实验刺激有足够

的强度并容易操控;4、实验程序必须是可重复

的;5、实验条件应该得到较高程度的控制。

控制是实验研究的最本质特征。

在实际的研究中,研究者为创造出不同组的相同

对象而使用的方法有四种;1、随机法;2、配对

法;3、排除法;4、纳入法。

随机法是在理论上最有效的控制影响变量的方

法。

配对法在心理学的实验中比较常见。

排除法在实验中使用较少。

实验准备阶段的工作是实验过程中最核心的部

分。

实验的基本设计有两个;1、单变量的实验设计;

2、多变量的实验设计。

单变量的实验设计有三种;1、后测设计;2、前

测后测设计;3、四组设计。四组设计又称为所

罗门设计。

多变量的实验设计有两种;1、完全随机多因实

验设计;2、拉丁方设计。

多变量分析与单变量分析的最大差别是增加了

两个变量的交互作用。

实验结果的分析主要采用独立样本二元方差分

析法。

拉丁方设计的特点有三个;1、每个因素在每个

研究对象的实验次数是相同的;2、每个顺序在

每个因素的实验次数相同;3、每个顺序在每个

研究对象的实验次数相同。

一个实验中影响内在效度的因素有八个;1、特

殊事件;2、被研究者的变化;3、受测经验的增

加;4、测量工具信度差;5、统计方法的影响;

6、被试者流失;

7、前测影响;

8、实验组与控

制组出现沟通。

影响实验的外在效度因素有四个;1、实验控制

的影响;2、样本的代表性影响;3、测量工具的

影响;4、指标设计有局限性。

实验通常分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两个基本类

型。

实验研究的目的是建立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按照调查的目的的不同,实验法可分为研究性实

验和应用性实验。

研究性实验以提示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

律为主要目的的实验,这是某种社会理论进行证

实或证伪的实验。

应用性实验是以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为主要

目的的实验。

实验室实验的关键是研究者能创造出接近自然

的实验情境,使实验人员与实验对象的行为都尽

可能“自然而然”。

实验室实验有两个典型案例;1、齐默巴多的监

狱行为模式研究;2、米尔斯来姆的权威服从研

究。

现场实验的两个典型案例;1、霍桑实验;2、啤

酒偷窃案。“霍桑实验”是较典型的严格控制型

现场实验。“啤酒偷窃案”实验属于较少控制的

现场实验

实验法的优点有四个;1、可检验因果关系;2、

较为经济;3、易于重复;4、控制能力较强。

与其他调查研究方法不同,实验法最主要优点是

能够明确区分出自变量与因变量,从而明确变量

间的因果关系。

实验法的缺点有四个;1、人为干涉;2、样本选

取的缺陷;3、实验人员的影响;4、道德和法律

的限制。

实验法最大的弱点是人为干涉。

第十一章文献研究

文献研究是一种通过收集与研究现象有关的各

种文献材料,并通过对这些文献材料的分析和研

究,来获得对所研究现象的认识的社会研究方

法。

文献是指以文字、图像、符号等形式记录和储存

人类各种知识和情报信息的资料。

文献分为四种;1、书面文献;2、音像文献;3、

缩微文献;4、机读文献。

书面文献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文献形式。

根据文献具体来源的不同,把文献资料分为两大

类;1、原始文献;2、第二手文献。也可以分为

三大类;1、个人文献;2、官方文献;3、大众

传播媒介。

文献研究的优点有四点;1、可研究那些不可能

接近的研究对象;2、具有非介入性和无反应性

的优点;3、适于作纵贯研究和趋势研究;4、费

用较低。

文献研究的缺点有四个;1、文献内容无法控制;

2、缺乏统一格式,资料间难以对比;

3、编码困

难,难以数量化;4、研究所需要的部分文献不

易获得。

既有资料的分析方法有三种;1、二手资料分析;

2、现存统计资料的分析;

3、历史文献分析。

原始资料或原始数据,是尚未经过汇总和统计处

理的数据。

二手资料分析就是研究者对别人收集整理的文

献资料进行的再分析。

二手资料分析要注意的五个问题;1、研究主题

的选择;2、研究资料的搜寻;3、资料的审核;

4、对资料的加工;

5、资料的分析。

二手资料的搜寻可以采用两种方法;1、查阅有

关的实证研究文献;2、通过因特网进行搜寻。

对资料的重新分析,是二手资料分析最主要也是

量大量的工作。

二手资料分析的优点有两个;1、突出优点是省

钱、省时、省力;2、另一个突出优点是比较容

易做对比研究和趋势研究。

二手资料分析的缺点有两个;1、二手资料的效度有时难以保证;2、有时候原始资料中包含一些错误和偏差,但二次分析者对此不了解,因而

只是简单地利用原来的资料也可能使结论发生偏差。

现存统计资料分析是指利用官方或准官方的统计资料来进行研究的一种方式。

在我国,最具权威的统计资料是各级统计局公布的各种统计报告。

在国际上,最具权威的统计资料主要由联合国等权威的国际机构提供。

现存统计资料分析的研究范例是迪尔凯姆的《自杀论》。

现存统计资料分析要注意的四个问题;1、明确分析单位;2、注意效度问题;3、注意信度问题;

4、对现存统计资料的审核。

使用现存统计资料分析应注意避免犯“区位谬误”。可以采用两种方式;1、结论来自严格的理论推论和经验;2、是使用多种统计数据进行重复检验。

采用现有统计资料分析方法时,可以采用两种方法来处理效度问题;1、逻辑推理;2、重复验证。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常常采用重复验证来解决效度问题。

历史文献是在历史上形成的各种类型的文献的总称。

内容分析是一种通过标准化的编码,将与研究课题有关的各种文献资料简化为可以对之进行统计分析的形式化资料的定量研究方法。

内容分析是一种定量研究方法。

内容分析的主要环节有五个;1、抽取文献样本;

2、确定分析单位;

3、进行编码;

4、数据的加工处理;

5、信度和效度检验。

五种常见的计数单位;1、单词或单个符号;2、主题;3、人物;4、句子或段落;5、项目。

内容分析的效度可以通过两个途径加以检验;1、检验其内在效度;2、检验其外部效度。

内容分析的优点有三个;1、最大的优点是成本低、省时省钱;2、另一优点是便于重复研究;3、还有一个优点是允许研究者对一段历史时期内发生的过程进行定量研究。

内容分析的缺点有两点;1、它只能研究记录下来的信息内容;2、研究者不能控制文献资料的记载和编制过程,因此,内容分析常常要面对信度和效度的问题。

第十二章研究资料的审核、整理与统计分析

资料审核是指在着手整理调查资料之前,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查与核实的工作过程,目的是保证资料的客观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为资料的整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资料审核和资料收集工作同步进行,叫做实地审核或收集审核。

在收集资料后集中时间进行审核叫做系统审核。对重要资料进行反复的各种形式的审核,叫做多次审核。

资料审核的原则有四个;1、真实性原则;2、标准性原则;3、准确性原则;4、完整性原则。

资料的整理是根据研究目的将经过审核的资料进行分类汇总,使资料更加条理化和系统化,为进一步深入分析提供条件。

资料整理应遵循三条原则;1、条理化;2、系统化;3、统计汇总。

严禁来讲,分类和分组都是一种定性分类方法。调查资料的分类有两种;1、前分类;2、后分类。分类的方法有两种;1、现象分类方法;2、本质分类方法(又称科学分类法)。

分类的关键在于选择和确定分类标志。

分类标志可以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数量标志有两种表现形式;1、按单值分类;2、按组距分类。

要选择正确的分类标志,必须遵循四条原则;1、从研究目的出发选择标志;2、从反映事物本质的需要去选择标志;3、根据具体的历史条件去选择标志;4、分组标志的确立必须坚持穷尽性和互斥性的原则。

汇总的技术有两种;1、手工汇总;2、计算机汇总。

计算机汇总的步骤有四个;1、编码;2、登录;

3、录入;

4、程序编制。

计算机录入有两种方式;1、固定格式录入;2、自由格式录入。

计算机查错的程序有两种;1、检查输入信息的有效性,即对数码进行幅度检查;2、检索输入信息相互之间的一致性,即对数码进行逻辑检查。

统计表的主要意义有两点;1、能有条理、有系统地排列统计资料,使人们在阅读时一目了然;

2、能合理地、科学地组织统计资料,使人们在阅读时便于对照比较。

统计表有三种类型;1、简单表;2、分组表;3、复合分组表。

统计表制表的要点;1、文字书写应工整,字迹清晰,数字应填写整齐,数位对准;2、当数字为0时要写出来;如果不应有数字时应用横短线

“—”表示;当缺某项数字或因数字小可忽略不

计时,用省略号“…”表示;当某项资料应免填

时,用符号“Ⅹ”表示。统计数字部分不应留下

空白。

资料分析包括统计分析和理论分析。

统计分析在社会研究中的必要性有三个方面;1、

统计分析的方法可以为社会研究提供一种清晰

精确的形式化语言;2、统计分析是进行科学预

测,探索未来的重要方法;3、统计分析技术是

处理调查研究资料的必要工具。

统计分析的特点有两点;1、统计分析要以定性

分析为基础;2、统计分析有一套专门的方法和

技术。

常用的集中量数有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集中量数在统计分析中的作用有四个方面:1、

集中量数说明某一社会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其数

量的一般水平;2、集中量数可以对于在不同空

间的同类现象进行比较;3、集中量数可以对一

定社会现象在不同时间中的变化进行比较,以说

明这些现象的发展趋势和规律;4、集中量数可

以用来分析某些社会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中位数是把一组数据按照其大小顺序排列起来,

处于最中间位置那个数。

众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标志值。

从组距分组资料中计算众数的方法有两种:1、

组中值法;2、摘补法。

算术平均数包含的信息最丰富,代表性最好,但

当数据中出现极端数值时,就会大改变算术平均

数的数值,从而削弱了它作为集中量数的代表

性。

简单算术平均数计算公式是:

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公式是:

下限公式是:

离中量数包括异众比率、四分位差和标准差。

差异程度越小,平均值的代表性越高;差异程度

越大,平均数的代表性就越低。

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量数就是离中量数,也称差

异量数。

异众比率是指非众数的次数与总体内全部总体

单位的比率。

标准差又叫做均方差,是指资料中各个数值与算

术平均数相减之间的平方和的算术平均数的平

方根。它是用得最多、也是最重要的离中量数。

相对差异量数有两种;1、离散系数;2、标准系

数。

双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是指对样本资料中两个

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分析。

各种事物联系的不同表现形式分为两类;1、指

事物之间具有完全确定性的关系,成为函数关

系;2、另一类是事物之间的不完全确定关系,

成为相关关系。

相关分析的目的在于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密切程度,相关分析中两个变量的关系是双向

的,而回归分析比相关分析增加因果性,有了预

测功能,因此,它的作用也大于相关分析。

相关关系和回归分析的关系及应注意的四个问

题;1、相关是回归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有相

关关系未必有回归关系,无相关关系必无回归关

系,因为无相关关系的两个事物之间不会存在因

果关系;2、相关关系既可以说明变量之间关系

的密切程度,还可以度量回归方程对实际资料的

拟全程度;3、应用回归方程进行预测时,不能

使用超出资料所包括范围的自变量数值;4、预

测的回归方程只能反映一定时期内事物间的相

互关系,使用历史资料预测未来变化时要考虑时

过境迁的问题。

推论统计是用样本的统计值去推论总体的参数

值的统计分析方法

推论统计主要有两种方法;1、区间估计;2、假

设检验。

SPSS称为常用统计分析软件,是世界著名的统

计分析软件之一,也是社会科学领域最常用的统

计分析软件。

第十三章撰写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是用文字和图表等形式将社会研究的

缘起和意义、社会研究的方法和过程、社会研究

的结果和发现表现出来所形成的一种书面报告。

研究报告有四种类型;1、普通研究报告与学术

研究报告;2、描述性研究报告与解释性研究报

告;3、定性研究报告和定量研究报告;4、综合

性研究报告和专题性研究报告。

构成研究报告的主体是文字和图表。

根据研究报告的目的和面向的目标对象不同,研

究报告分为普通研究报告与学术性研究报告。

根据作用和功能的不同,研究报告分成描述性研

究报告和解释性研究报告。

根据研究的性质,研究报告可以分为定性研究报

告和定量研究报告。

根据内容所涉及的范围,研究报告分为综合性研

究报告和专题性研究报告

描述性研究报告主要用于展示描述性研究的发

现和结果,其功能在于对所研究的现象进行全

面、系统的描述,回答社会现象“是什么”或“怎

么样”的问题。

解释性研究报告主要用于展示解释性研究的发

现和结果,其功能在于对所研究的社会现象的发

生和发展进行深入的解释,阐明社会现象产生的

原因或说明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回答社会现象

“为什么”的问题。

定量研究报告是以调查研究的统计资料或其他

数据资料为基础撰写的研究报告。

定性研究报告是以实地研究资料为基础撰写的

研究报告。

撰写研究报告的步骤有四个;1、确立主题;2、

组织材料;3、拟定提纲;4、撰写成文。

研究报告的主题是研究报告所要表达的中心议

题。

组织材料应坚持三个原则;1、与报告主题相关

原则;2、精炼、典型与全面的原则;3、事实、

分析与讨论、建议相结合的原则。

撰写成文是报告撰写的最后一个步骤,也是工作

量最多的一步。

撰写报告时最重要的是要遵守两个原则;1、必

须包括所有的基本项目;2、体例一旦定下来必

须保持全文一致。

根据放置的位置不同,现在比较常用的加注释的

方式有两种;1、文内注释;2、文后注释。

普通研究报告在结构上都可以分成四个部分;1、

标题;2、导言;3、主体;4、结尾。

按标题的复杂程度,标题可分为单一结构型和复

合结构型。

单一结构型标题可分为四个类型;1、直陈主题

式;2、结论展示式;3、反问疑问式;4、复合

结构型

学术性研究报告在结构上通常包括六个部分;1、

标题;2、导言;3、方法与步骤;4、结果与讨

论;5、摘要与结论;6、参考文献与附录。

报告和分析研究的结果是学术性研究报告的主

体部分,是一篇学术性研究报告的重心所在。

药理学重点归纳笔记(前三单元)

药理学 一、序言 1、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熟练掌握) (1)、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科学,是药学与医学、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科学。 (2)、内容主要包括: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 药动学:指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包括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过程以及药物效应与血药浓度随时间消长规律的科学。 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科学。 (3)、药理学科的任务: ◆阐明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机制和规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提供新药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药理学证据,是新药和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阐明机体的生理生化过程及其本质,提供重要的科学资料。 (4)药物: ◆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有目的地调整机体生理功能的物质。 ◆药物和毒物并无严格的界限,任何药物都可能对机体产生包括毒性作用在内的不良作 用。 ◆毒理学研究化学物质(包括药物)对机体的不良反应。药物毒理学是新药研究过程中的 重要环节。 (5)、临床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人体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它以药理学和临床医学为基础,阐述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毒副反应的性质和机制及药物相互作用规律等;以促进医药结合、基础与临床结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推动医学与药理学发展的目的。它区别于基础药理研究的主要特征是,临床药理学的研究系在人体内进行的。临床药理研究是评价新药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2、新药药理学 二、药效学 1、药物的作用(熟练掌握) (1)、药物作用选择性:机体不同器官、组织对药物的敏感性表现明显的差异,对某一器官、组织作用特别强,而对其他组织的作用很弱,甚至对相邻的细胞也不产生影响,这种现象称为药物作用的选择性。产生原因:①药物对不同组织亲和力不同,能选择性地分布于靶组织②药物在不同组织的代谢速率不同③受体分布的不均一性,不同组织受体分布的多少和类型存在差异。 (2)、药物治疗作用: ◆对因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称为对因治疗,或 称治本,例如抗生素消除体内致病菌。

犯罪学名词解释(自己整理)

犯罪被害现象:是指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犯罪被害人、被害事件所表现出的与犯罪发生有关的外部形态和联系。 被害人的物质损失:指由犯罪行为所导致的被害人直接或间接的财产损失。 被害人的精神创伤:是指由犯罪行为所造成的被害人的精神障碍以及社会功能障碍。 犯罪数量:是指一定时间和地点的犯罪总和。 犯罪率:是指一定时空内犯罪数与人口总数之比。 明数:即官方统计数,是指实际发生并被纳入统计的犯罪数量。 犯罪率:是指一定时空内犯罪数与人口总数之比。 犯罪原因:是指引起和影响犯罪产生的各种现象。 刑事政策学:是一门以打击和预防犯罪为目的,研究现行的刑罚及有关制度,探讨如何改善和运用刑罚及有关制度的科学 犯罪研究方法论:是指对犯罪研究的思想指导原则和根本看法。它对具体研究犯罪起指导作用。 定性研究:是指对于事物的质的方面的研究。 定量研究:是指对事物的量的方面的研究 方法论:是指指导科学研究的思想体系和研究的哲学基础,其中包括基本的理论假设、原则、研究逻辑和思路等 研究方法:是指基于一定的价值判断和目的追求而采用的发现真实和求证真实的手段和方式· 加洛法洛:意大利法学家、犯罪学家龙勃罗梭的学生,实证派犯罪学的代表人物之一,1885 年发表代表作《犯罪学》,提出自然犯罪的概念及与之相适应的犯罪预防观。·实证研究:指研究者亲自收集观察资料,为提出理论假设或检验理论假设而展开的研究。 探索性研究: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获得初步印象和感性认识,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 描述性研究:通过科学方法发现并叙述研究对象的总体特征和具体情况。 思辩研究:是人们用自觉进行辩证思维的逻辑手段 犯罪测量:是指为把握犯罪现状·结构和变化趋势而采取的借助专门的方法和手段对犯罪现象量化调查和分析的方法。 犯罪统计:是一种定期地·有计划地收集·比较·汇编关于犯罪数字材料的活动。 官方统计:是以机构的名义进行对某些需要知道的数据的统计 文献研究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 研究设计:是指为了科学收集资料和研究问题而确定研究思路·制定研究计划的过程 横向研究:也叫横断研究,是对相匹配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同一时间内就有关变量进行分析比较研究 纵向研究:也叫追踪研究,是指在一段相对长的时间内对同一个或同一批被试进行重复的研

药理学笔记图表解1.4(20201101083308)

药理学笔记 第一篇绪言 第二章药效学 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治疗作用:指药物所起的与用药目的一致的作用,是有利于防病、治病的作用。 不良反应:药物引起的与用药目的不一致,甚至对机体产生损害的反应。 治疗指数(TI):药物研究时用来表示药物安全性的指标,TI=LD50/ED50或TI=TD50/ED50 [LD50:半数致死量ED50:半数有效量TD50:半数中毒量]TI越大,越安全。 安全指数(SI):SI=LD I\ED99 受体与药物结合的两个条件::1、亲和力: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 I 2、内在活性:指药物与受体结合引起受体激动产生效应的 能力。 受体药物类型:1、激动药(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能与受体结合并产生激动效应) 2、拮抗药(能与受体结合,具有较强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竞争性,非竞争性] 3、部分激动药(有较强的亲和力,但内在活性不强(0

企业战略管理(小抄)

企业战略管理 一、名词解释 1.渗透战略:是由企业现有产品和现有市场组合而成的战略。 2.人力资源战略:是根据企业总体战略的要求,为适应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开发,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从中发现和培养出一大批优秀人才所进行的长远性谋划和方案。 3.财务战略:是根据公司战略、竞争战略和其他职能战略的要求,对企业资金进行筹集、运用、分配以取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方略。 4.进人壁垒:指要进入一个产业需克服的障碍和付出的代价。 5.战略目标:是企业在一定的时期内,为实现其使命所要达到的长期结果。 二、判断正误 1.企业战略管理最早出现在英国 (X) 2.一个产业内的企业数目不多,但处于势均力敌地位,企业间的竞争越激烈 (√) 3.评估判断一个企业的现实经营能力,首先应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客观公正地分析。 (√) 4,企业愿景是对企业的经营范围、市场目标等的高度概括 (X) 5.放弃战略是指企业采取转向战略无效时而采取的稳定型战略 (X) 6.产品转换成本越高,企业越有利于采用成本领先战略(X) 7.市场补缺者的竞争战略应以避实就虚、集中力量为原则,将目标市场指向竞争对手力量相对不足或未注意到的细分市场上 (√) 8.顾客价值矩阵由世界著名的战略管理学家福克纳和魁因首先提出 (X) 9.有限的战略变化是企业为了吸引顾客为自己的产品确定位臵而在战略上采取的一般变化。 (X) 三、单项选择题 1.福耀玻璃(主营汽车玻璃的上市公司)决策者拟考虑同心多元化作为进一步发展的方向,以下哪些方向可以作为可以考虑的发展方向?( A.发展建筑玻璃产品) 2.对于旅游企业来说,下列因素中属于宏观因素的是(D.国内居民用:于旅游的消费支出增长明显)。 3.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面临激烈的竞争,二企业如果分别考虑实施差异化战略,哪个变量实施差异化更可能获得成功(D.形象)。 4.某牙膏厂原来只生产药物牙膏,现在又增加牙刷生产,这属于(B.水平多元化) 5.在电大在线网上作业讲评栏目中,有一份关于北京长安商场的作业。请问长安商场的最主要竞争对手是(A. 复兴商业城) 6.面对国家住房产业政策的调整,一些企业迅速从高档豪华房地产项目开发转向经济适用型住房的开发,这属于(A.提前性变革) 7.某企业原来经营专为高档消费群体的“向阳”牌服装,该市场成功后,又以该品牌进人中档消费市场,这一品牌策略就是(C.品牌延伸) 8.“把鸡蛋放在一只篮子里的做法”是什么战略的形象表述(A.集中化战略)。9.西单商场的目标市场定位是:大众化的精晶店。有部分顾客抱怨商场的装修档次太低,商场里的椅子太少。有人建议商场进一步装修、多放臵椅子并提高名牌商品的比例,并力求使名牌商品物美价廉,请问这种建议有什么问题?( A. 建议的措施方案与企业目标不一致) 10.对于钢铁行业来说,最明显的竞争特征是(B.规模经济)。 1.纺织印染厂原来只是将胚布印染成各种颜色的花布供应服装厂,现在纺织印染厂与服装加工厂联合,这属于(A.前向一体化) 2.新兴产业是指由于技术创新的结果,或(A.新的消费需求)的推动,或其他经济、技术因素变化使某种新产品或新服务成为一种现实的发展机会,从而形成或重新形成一个产业。 3.企业通过有效途径降低成本,使企业的全部成本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甚至在同行业中具有最低的成本,从而取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是(A.成本领先战略)。4.某企业原来经营专为高档消费群体的“向阳”牌服装,该市场成功后,又以该品牌进人中档消费市场,这一晶牌策略就是(C. 家庭品牌) 5.现有产品与新产品的基本用途不同,但有着较强的市场关联性的,这样的多元化称为(B.水平多元化) 6.在保健品和化妆品产业中,最重要的进入壁垒是(C. 产品差异) 7.战略目标的定量化是使目标具有(C. 可检验性)的最有效方法 8.战略与资源的动态组合要求达到资源的动态相辅效果和(B.动态相乘效果) 9.战略控制的目的主要是控制(B.战略失效) 10.“东方不亮西方亮”是用来比喻(A. 一体化战略) 1.福耀玻璃(主营汽车玻璃的上市公司)决策者拟考虑同心多元化作为进——步发展的方向,以下哪个发展方向可以考虑?( A. 发展建筑玻璃产品)。 2.迪斯尼公司在美国本上、日本和英国所开的迪斯尼乐园都比较成功,赚取了大量的利润。可是在法国的迪斯尼乐园自开业以来年年亏损,其原因是忽视了(C.社会文化因素)。 3.石油公司刘石油化工企业来而言,决定他们讨价还价能力的最主要因素是(B.产业集中度)。 4.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对外宣称,本公司“提供信息沟通的工具和服务而不是生产电话。”这表述属于(A. 企业使命)

药理学期末复习笔记1

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 1、新药来源包括天然产物半合成和全合成化学物质。 2、新药研究过程可分为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和售后调研。 3、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物典是,明代,至今仍 是各国医药学家参考和研究的医药巨著。 〈〈神农本草经》〈〈新修本草》〈〈本草纲目》 三、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1. 药理学是研究 A .药物的学科 B .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原理 C. 药物效应动力学 D. 药物代谢动力学 E. 药物在临床应用的学科 2. 药理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 A .病原微生物 B .动物 C. 健康人 D. 患者 E. 机体 3. 药物是指 A .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物质 B .能影响机体生理功能的物质 C. 预防、治疗或诊断疾病的物质 D. 干扰细胞代谢活动的物质 E. 能损害机体健康的物质 多项选择题 1. 药物和毒物的关系是 A .药物本身即是毒物 B .药物用量过大均可成为毒物 C. 适当剂量的毒物亦可成为药物 D. 药物与毒物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有量的差异 E. 有些药物是由毒物发展而来的 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 1. 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是使机体组织器官1.兴奋抑制 2. 药物只对某些器官组织产生明显作用,而对其它器官组织作用很小或无,称为药物作用的2.选择性 3. 用数量表示的药理效应叫 _,用阳性或阴性表示的药理效应叫 _。3.量反应质反应 4. 药物的治疗作用可分为4.对因治疗对症治疗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副作用是指药物在下出现的与无关的作用。5 .治疗剂量治疗目的 6. 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6.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效应变态反应停药反应和特异质反应 7. —群动物中引起一半动物出现阳性反应的量叫半数有效量( 50 ,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量叫半数致死量(50),5050之比值称为治疗指数 8. 长期用激动药,可使相应受体数目减少,这种现象称为向下调节,是机体对药物产生耐受性的原因之一。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期应用拮抗药,可使相应受体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现象称为,突然停药时可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目增加 __________ 向上调节 __________________ 反 跳现象 —.拮抗药根据量效曲线的不同可分为竞争性非竞争性拮抗药 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信使分子包括. 和2+ 12. 体内的受体可分四类,即与G蛋白相耦联的受体,含离子通道的受体,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受体和细胞内受体 三、选择题单项选择题 1. 部分激动药是指 A .被结合的受体只能一部分被活化 B .能拮抗激动药的部分生理效应 C. 亲和力较强,内在活性较弱

2019电大法学犯罪学网络作业答案

电大法学本科《犯罪学》网络作业任务参考答案一、什么是犯罪原因的心理因素?谈谈个体心理失衡与犯罪的关系? 答:所谓犯罪原因的心理因素,是指支配和影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的总称。 个体心理失衡与犯罪的关系:个体心理失衡是指社会中的某些成员在一定时期内与其所处的实际生活环境不相适应的一种心理现象,是当前我国犯罪状况严重化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应该说,个体心理失衡极易造成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抵触情绪。一般而言,心理失衡并不一定导致犯罪,它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得到缓解和释放,如自我控制、自我攻击等,但达到严重程度的个体心理失衡却极易导致一些人犯罪意识和动机产生,促使他们去实施违法犯罪行为。(1)社会分配不公引起的心理失衡与犯罪;(2)腐败引起的心理失衡与犯罪。 二、你是如何理解青少年犯罪概念的? 答:1、在我国“青少年犯罪”这一概念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概念,而是社会学或犯罪学研究中使用的概念。 2、法律没有明文规定“青少年犯罪”这一概念,学者目前对青少年犯罪概念的释义只是学理上的解释,而非法律上的定义。学理解释必须以法律规定尤其是刑事法律的规定作为解释基础,而不能脱离法律规定而任意加以解释。 3、我国青少年犯罪通常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26周岁的青少年实施了《刑法》和有关刑事法律所规定的犯罪行为。其中已满14周岁而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称为少年犯罪或未成年人犯罪。我国法律规定,已满18周岁的人为成年公民。所以,青少年犯罪中既包括年轻成年公民(已满18周岁不满26周岁)的犯罪,也包括少年(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犯罪。按照《刑法》规定,不满14周岁的人实施了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均不视为犯罪,不追究刑事责任。 4、由于犯罪学研究犯罪的目的是为了预防犯罪,不是为了定罪量刑,所以,它并不完全严格按照《刑法》的规定。既要依据《刑法》的犯罪规定,又不局限于《刑法》,它从年龄上说可以是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从行为内容上说,既有犯罪行为,又有违法行为和不良行为,犯罪学研究的青少年犯罪范围比刑法学关于犯罪定义所界定的范围,无论从年龄上看,或者从行为上看,都要宽泛得多。 5、犯罪学研究的广义的青少年犯罪概念可以表述为:已满6周岁不满26岁的青少年实施犯罪行为,或者违法行为、不良行为。把青少年的年龄定为已满6岁至25岁,第一,为适应犯罪向低龄化发展趋势的需要。根据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的调查,青少年犯罪初次有劣迹年龄为6岁,第二,从预防青少年犯罪角度看,将青少年的年龄下限定为6岁,体现预防青少年犯罪必须抓早,抓小的共识。第三,以6岁作为研究起点,是因为6岁孩子一般开始上小学,第四,将青少年年龄定为6岁至25岁可以保持研究的连续性。25岁以下的青少年,基本上还处于不同程度的“不成熟”状态,男性到25岁,女性到23岁,发育才完全停止。 6、狭义的青少年犯罪概念则是刑法学上的犯罪概念,青少年犯罪的年龄,是指14岁至25周岁。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任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未满14岁的人即使实施了刑法规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也不认为是犯罪,不负刑事责任。第17条第3款还明文规定:“已满十四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药理学笔记整理之传出神经系统药物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总论 (一)、肾上腺素受体与其效应 α样作用(选择性结合NA 、AD 的受体)——α-R :分为α1-R α2-R β样作用——β-R :分为β1-R 、β2-R 、β3-R α样作用:收缩血管(皮肤、黏膜、内脏) α1受体: 瞳孔(开大肌)扩大、汗腺分泌 皮肤、粘膜、内脏、骨骼肌(弱)血管收缩 胃肠、膀胱 括约肌收缩 α2受体: 胰岛(B 细胞)素减少,NA 释放减少,血小板聚集,血管收缩 β样作用:兴奋心脏、扩张三管(骨骼肌血管、冠状血管、支气管) β1受体: 心脏 兴奋(力、率、传、输) β2受体: 支气管平滑肌 松弛 骨骼肌血管、冠状血管舒张 血糖升高(肝糖原分解) β3受体: 脂肪分解 (二)、胆碱受体与效应 毒蕈碱型胆碱受体:即M -R (M1~M5)——M 样作用 烟碱型胆碱受体: 即N -R ——N 样作用(兴奋骨骼肌) N N (N1)—R :位于神经节、肾上腺髓质 N M (N2)—R :位于骨骼肌 M 样作用:抑制心脏兴奋(胃肠、支气管、膀胱)平滑肌 腺体分泌增加 M1: 胃壁细胞:胃酸分泌增加 M2: 心脏抑制 M3:外分泌腺:汗腺、唾液腺分泌增加 内脏平滑肌:胃肠、支气管、膀胱平滑肌兴奋收缩 血管平滑肌:骨骼肌血管扩张 括约肌:胃肠、膀胱舒张、瞳孔括约肌收缩 (三)、多巴胺( DA )受体与效应 中枢DA 受体 外周DA 受体:肾、脑、肠系膜、冠状血管扩张

胆碱受体激动药(拟胆碱药) 胆碱受体激动药(直接作用的拟胆碱药) 拟胆碱药的分类 抗胆碱酯酶药(间接作用的拟胆碱药) M 受体激动药代表药物——毛果芸香碱(匹罗卡品) (一)药理作用:能直接作用于副交感神经(包括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器官的 M 胆碱受体, 对眼和腺体作用明显。(激动M-R ) 1 、对眼的作用——缩瞳、降低眼内压和调节痉挛 瞳孔括约肌的M 受体,兴奋时瞳孔括约肌向中心收缩,瞳孔缩小; (2)降低眼内压——通过缩瞳作用使虹膜向中心拉动,虹膜根部变薄,从而使处于虹膜周围的前房角间隙扩大,房水易于经滤帘进入巩膜静脉窦,使眼内压下降。 缩瞳(环状肌向中心方向收缩)即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变凸→屈光度变大→视近物清楚,远物模糊 2、对腺体的作用 较大剂量的毛果芸香碱皮下注射可使腺体分泌增加(汗腺、唾液腺) (二)临床应用 PS :用药后数分钟眼压下降,可持续4~8h ,调节痉挛2h 左右消失 2. 虹膜睫状体炎 ——与扩瞳药交替使用,防止虹膜与晶状体粘连。 3. M 胆碱受体阻断药(如阿托品)中毒 如:阿托品1-2mg i.h.(皮下注射) 4. 口干症 增加唾液腺分泌,汗腺也会明显增加 (三)不良反应 眼科局部用药无明显不良反应。 剂量过大或p.o.时可出现M 受体过度兴奋的症状,如流涎、多汗、腹痛腹泻、支气管痉挛、心脏停跳 用药须知: 滴眼时应压迫眼内眦(泪点→鼻泪管),防止药液流入鼻腔增加吸收而产生不良反应。 避光保存

企业信息管理-小抄

A 4.按系统分析的立足点不同,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分为( B.面向对象方法 D.面向数据方法)。B 13.不同类型的信息系统支持各层次的管理者解决不同类型的决策问题。其中,解决结构化决策问题的系统有(A.EDPS B.MIS )。 C 8.从信息系统的作用观点看,构成信息系统结构的主要部件有(A.信息源C.信息处理器 D.各层管理人员) 9.从信息系统对信息处理过程来看,构成信息系统结构的基本行为部件有(A.输入 B.输 出) 4.从制度建设上看,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制度主要包括(A.机房管理制度 B.数据及软件管理制度 C.运行日志制度)。 1.从广义上讲,信息处理器是企业数字神经系统的基础,其中包括下面哪些选项。(A.用户 B.硬件 C.软件 ) 2.采用信息系统有效地管理信息资源,对企业的运营具有下列哪些重要意义( abcd)。A.解决数据重复问题 B.减少数据冗余 C.保持数据的一致性 D.获得竞争优势 2.CIO职位的设立导致CIO人才需求的迅速增长。我们有必要考察并探讨企业对CIO的能力要求。具体有(abcd )。A.要求CIO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知识 B.要求CIO应具有管理成本和规避风险的能力 C.要求CIO具有制定业务策略、领导企业走向成功的能力 D.要求CIO具备一定的商业才能 3.CKO的工作要求其拥有以下方面的能力。(abcd) A.CKO是技术专家 B.CKO是战略专家C.CKO是环境专家 D.CKO是创新专家 D 5.代码的种类很多,设计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代码的类型主要有(B.序码 C.块码 D.分组码)。 5.电子商务为企业提供了一个虚拟的全球性贸易环境,它的功能有(abcd )A.贸易洽谈 B.广告宣传 C.市场调查 D.网上交易 8.电子商务认证机构的职能有(ad )。A.发放数字证书 B.对买卖双方的交易信息进行加密和解密 C.防止计算机病毒和网络黑客的入侵 D.管理用户的数字证书 H 10.绘制系统结构图时要遵循模块设计的原则是(abcd) A.高聚合 B.低耦合 C.作用范围要在控制范围之内 D.独立性 G 10.管理信息系统有哪些主要功能?(abcd )A.数据处理功能 B.预测和决策功能 C.计划功能 D.控制功能 3.根据模块分解设计的基本原则,对系统进行设计时应满足( B.低耦合性 C.高聚合性)。M 3.目前企业级信息系统多采用局域网,下列属于LAN硬件设置的有(A.网络服务器B.光纤 D.网卡)。Q 7.确定系统的逻辑优先顺序的主要标准有哪些 (abcd ) 1.企业信息系统项目实施管理的主要内容包 括:(abcd) A.项目开发管理 B.项目测试管理 C. 项目运行管理 D.项目后评价管理 4.企业信息系统集成包括硬件集成、软件集成 和应用集成三部分。其中,软件集成是核心, 在一个企业内部,软件集成经历了(A.供应链 管理C.客户关系管理 D.企业资源计划)等发 展阶段。 1.企业内部的知识产生有多种模式,不同方式 的知识产生模式有不同的工具对其进行支持。 常用于知识获取的工具是(A.搜索引擎 D.数据 挖掘)。 3.企业知识管理的基本职能有(abcd )。A.外 化 B.内化 C.中介 D.认知 5.企业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a)。A.进行 知识交流与共享责任的宣传 B.建立知识网络和 创造适宜的环境以促进知识的交流与共享 C.驱 动以创新为目的的知识生产 D.积累和扩大企业 的知识资源 2.企业在开展网络营销组合设计时主要针对 (abcd )进行设计。A.产品/服务 B.价格 C.推 广 D.渠道 3.企业总体进入网络经营的战略形式有 (abc )。A.自己创建一个网络企业 B.并购已 有的网络企业 C.与相关的网络企业合资经营 D. 租用其它企业的网站 4.企业信息管理者要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管理活 动,就必须具备一系列的能力。一般的企业信 息管理者的能力结构主要包括(abc)。A. 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B.表达能力 C.社会交际 能力 D.创新能力 S 8.首先应对企业有关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掌 握企业全面、真实的信息,在此基础上才能制 定好战略规划。主要收集哪方面的信息 (abcd )。A.企业的历史和现状信息 B.企业环 境信息 C.现行系统状况信息 D.用户需求信息 1.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逐渐遍及到企业的每一 个角落,CIO的工作开始变得越来越复杂,CIO 模式有(abd )A.战略/战术模式 B.内部/外 部模式 C.显性 / 隐性模式 D.消亡模式 W 3.为了建立一个良好的信息系统不仅要充分利 用各种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正确的系统开发方 法,同时还要做好文档管理工作。信息系统文 档管理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 A.文档的 标准化与规范化 C.文档管理的制度化 D.维护文 档的一致性) 6.为保证电子商务系统的安全,电子商务身份 认证的方式包括(abc )A.人体生物学方式 B. 口令方式 C.标记方式 D.防火墙方式 X 1.信息技术对供应链管理起了非常重要的促进 作用,下列中 与供应链管理相关的应用软件有(A.MRP D.ERP )。 2.信息对企业发展战略产生的作用是 (abcd )。A.企业间的协同 B.取得全行业的竞 争优势 C.促进网络经济的发展 D.促进BPR 3.下列哪些项是信息的基本特性(A.等级性 B. 共享性 D.真实性) 4.信息存储的载体主要有( A.书刊 B.胶片 C.计 算机存储器) 5.信息采集的方法和途径有多种,大体有(B.自 下而上广泛收集 C.有目的的专项收集 D.随机积 累)。A.自上而下大量收集 12.信息系统对产品质量有那些影响?(abcd ) A.利用信息产品软件,简化产品的设计与生产 过程。B.有助于建立高标准的质量体系。 6.下面哪些属于开发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A.系 统战略规划 B.系统分析 C.系统实现)。 5.信息破坏是指由于人为因素或偶然事故,使 系统的信息被修改,删除、添加、伪造或非法 复制,导致信息的正确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受 到破坏。人为破坏有以下几种手段(abcd )。 A.滥用特权身份 B.不合法的使用 C.修改或非法 复制系统中的数据 D.利用系统本身的脆弱性 3.下列哪些选项是信息资源的构成要素 (abcd )。A.信息处理器 B.数据 C.用户 D.计 算机软件 5.下列是信息资源组成要素的是(A.计算机网络 系统 B.用户 C.信息 )。 6.下面哪些选项是信息处理器中的内容(A.系统 开发人员 B.硬件 C.软件 ) 1.下面有关信息加密的论述正确的有( abd)。 A.加密是指采用物理方法对信息进行再组织, 使之成为一种不可理解的形式。 B.密钥的位数 越长,加密系统就越牢固。 C.对称加密需要有 一对密钥。 D.非对称的加密与解密使用不同的 密钥。 Y 1.用U/C图定义信息系统结构,进行数据正确 性检验时,符合“数据守恒原理”的是(A.每 一列不能没有“C” B.每一列只能有一个“C” D.每一列至少有一个“U”)。 2.用原型法开发一个系统,下列属于原型法开 发方法优点的是( B.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C.将模拟手段引入系统分析)。 9.以下几个选项哪些是代码的类型(abcd)A.序码 B.块码 C.分组码 D.助记码 4.影响电子商务系统安全的因素有(abcd )。A. 物理安全 B.网络安全 C.系统软件安全 D.人员 管理安全 5.要做好企业信息管理者的招聘工作,必须遵 守以下几项基本原则(abcd)A.公平竞争 原则 B.择优录用原则 C.结构合理原则 D.全面 考察原则

犯罪学意义上的犯罪概念和属性院系

犯罪学意义上的犯罪概念和属性院系:09法学学号:K10914107 XX:马闪摘要:犯罪概念及犯罪属性是研究犯罪学首要要解决的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决定了犯罪学所研究的外延、对象,也使得犯罪学的研究能够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本文从刑法学上的概念与犯罪学上的概念比较讨论犯罪学意义上的犯罪的概念,以及根据犯罪学研究的对象来分析其属性。关键词:犯罪社会危害属性正文:一、犯罪的概念何为犯罪?国外的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概念。如英国的霍布斯、意大利的贝卡利亚等人认为,犯罪是侵害法律或者社会的规X的行为;英国的边沁认为,犯罪是侵害公共秩序的行为;德国的李斯特认为,犯罪是应受国家处罚的行为等等。概言之,西方的学者们队犯罪的定义主要有两种,即违反法律和违反社会规X的行为。我们认为,一个概念、一种定义应当是揭示其本质的表述,而不是上述定义的单方面的表述。因此,我国的学者并不认同上述犯罪的定义。我国法学界的学者对犯罪的概念主要有两种:第一,刑法学的概念;第二,犯罪学的概念。(一)刑法学上犯罪的概念在我国刑法学上,犯罪是侵害统治阶级的统治秩序,由统治阶级以国家的形式在法律上的规定,并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其主要有三个特征:其一,侵害统治阶级的秩序,即具有社会危害性。其二是具有XX性的行为,是违反刑法的行为。其三,它是应受刑罚的行为。(二)犯罪学上的犯罪概念犯罪学中的概念:是指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犯罪人的主观罪过触犯了刑事法律规X而应当受到处理的行为。(三)二者的异同第一,两者相同点:犯罪学意义上的犯罪概念中包含了刑法意义上的犯罪概念。两者都是把一定的反社会行为视为犯罪行为,都以刑法的规定作为依据。犯罪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由法律所确认的,它是一种社会法律现象,离开了法律特别是刑法的评价,人们的所有行为都无所谓犯罪。在这一点上,两者的概念有相同之处。第二,由于犯罪学研究的目的是建立在研究犯罪现象的基础之上的,并要求犯罪发生的原因及预防对策,而不是定罪、量刑,因而,犯罪学中的犯罪概念与刑法学的犯罪概念有所差异。它们的不同点:(1)犯罪学意义上的犯罪概念中包含了没有"刑事XX性"的越轨和不良行为,之所以这样规定,是为了更完整准确地把握犯罪的发展进程和预防犯罪。因为,绝大多数法定犯罪行为,追根溯源,都是由一般XX行为、越轨行为逐渐演变而来的。所以,犯罪学把这些行为作为犯罪来研究是有其理由的,它所涵盖的犯罪X围自然应比刑法意义上的犯罪X围要大得多。"犯罪学'超脱'(宽广)于刑法学是必要的,犯罪学存在的价值之一正在这里。(2)刑法严格按照构成要件,强调的是"责任~刑罚" 这一观念,而犯罪学上则无此观念。但是,犯罪学基于心理学、精神医学或社会学的学术角度的不同,有各种定义标准。例如,从犯罪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的角度,则主要着眼于犯罪行为是否有性的动机来理解性犯罪问题。因此,刑法对盗窃异性内衣内裤的行为,虽然通常归入侵犯财产犯罪的X畴来处理,但在心理学、精神病学的学者看来,这种行为,以及窥视癖者非法侵入住宅的行为,猥亵儿童癖者的猥亵诱拐(绑架)行为,均是基于性冲动动机的犯罪,因此,犯罪学上可以把它们归入性犯罪的X畴。总而言之,刑法学的犯罪是一种狭义的犯罪概念,犯罪学中的犯罪概念,是一种广义的犯罪概念。它是以刑法为依据,但又不受刑法规定的限制;他即包括刑法学的法定犯罪,又包括有严重危害社会的XX行为和不良行为。明确这一概念,将有助于全面描述犯罪现象,正确解释犯罪成因,进而提出有效的防控对策,同时也对刑事立法、刑事政策的制定有重要意义。二、犯罪的属性犯罪具有阶级性、社会性、相对性的属性。(一)阶级性。犯罪具有显著的阶级性,犯罪的产生、发展与阶级的产生、发生密切相连。从犯罪的产生看,犯罪与国家、法律紧密相连。人类发展史表明,当人类处于蒙昧时期时,没有法律、没有犯罪。到了原

药理学重点汇总笔记全

药理学一、名词解释: 1不良反应:对机体带来不适,痛苦或损害的反应。 2血浆半衰期:是指体内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是表示药物消除速度的一种参数。 3选择性作用: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多数药物吸收后,只对某一.两种器官或组织产生明显的药理作用,而对其它组织作用很小甚至无作用,药物的这种特性称为选择性。 4激动剂:药物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也有较强的内在活性。它兴奋受体产生明显效应。 5拮抗剂:药物与受体亲和力较强,但无内在活性,故不产生效应,但能阻断激动药与受体结合,因而对抗或取消激动药的作用。 6部分激动剂:本类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较强,但只有弱的内在活性,能引起较弱的生理效应,较大剂量时,如与激动药同时存在,能拮抗激动药的部分效应。 7半数致死量(LD50):如以死亡为指标,则称为半数惊厥量或半数致死量。 8安全范围:有人用1%致死量与99%有效量的比值来衡量药物的安全性,5%致死量与95%有效量之间的距离称为药物的安全范围。 9生物利用度:指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和程度,生物利用度高,说明药物吸收良好,反之,则药物吸收差。10首关消除:口服某些药物时,在胃肠道吸收后,经肝门静脉进入肝脏,在进入体循环前被肠粘膜及肝脏酶代谢灭活或结合贮存,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明显减少。称首关消除。 12.首过效应:口服经门静脉进人肝脏的药物,在进人体循环前被代谢灭活或结合储存,使进人体循环的药量明显减少。 11肝肠循环:药物自胆汁排泄到十二指肠后,在肠道被再吸收又回到肝脏的过程 12量效关系:在一定的范围内,药物的效应与靶部位的浓度成正相关,而后者决定于用药剂量或血中药物浓度,定量地分析与阐明两者间的变化规律称为量效关系。药物剂量与效应之间的规律性变化为量效关系。 13有效量:出现疗效的剂量。 14肝药酶诱导剂:是指有些药物长期使用后能加速肝药酶的合成并增强其活性,这类药物就称为肝药酶诱导剂。15最小有效量:在一定剂量范围内, 随剂量的增加药物效应逐渐增强,出 现疗效的最小剂量称为最小有效量。 16耐药性:是在长期应用化疗药物 后,病原体对药物产生的耐受性。 17身体依赖性:是由反复用药造成 的一种适应状态,中断用药产生一系 列痛苦难以忍受的戒断症状。 18抑菌药:指仅有抑制病原菌生长繁 殖而无杀灭作用的药物 19首剂现象:即部分患者首次给予哌唑 嗪(2mg以上)后出现直立性低血压、 心悸、昏厥等。 20稳态浓度:按一级消除动力学规 律,如恒速静脉滴注药物,血药浓度 平稳上升,没有任何波动,约经5个 半衰期达到稳态浓度,此时给药速率 与消除速率达到平衡,其血药浓度称 为稳态浓度。 21反跳现象长期用药因减量太快或 骤然停药所致原病复发加重的现象。 22半数有效量:是指药物在一群动 物中引起半数动物阳性反应的剂量 23二重感染:正常人体内的菌群处于 一种平衡共生状态,长期应用广谱抗生 素后,使敏感菌受到抑制,不敏感菌乘 机在体内繁殖生长,造成新的感染,称 为二重感染。 24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已 降低到浓度以下时残存的生物效应 25抗菌谱: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范围。 26抗菌活性:抗菌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 微生物的能力称为抗菌活性 27钙拮抗剂:主要通过阻断心肌和血 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抑 制细胞外钙离子内流,使细胞内钙离 子水平降低而引起心血管等组织器 官功能改变的药物。 28治疗指数:药物的半数致死量 (LD50)和半数有效量(ED50)的 比值,用以评价药物的安全性,治疗 指数大的药物相对较安全。 29替代疗法:用于补充身体内生理 剂量不足的治疗方法,用于治疗急慢 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脑垂体前叶 功能减退症及肾上腺次全切除术后。 30细菌耐药性:细菌耐药性是细菌 产生对抗生素不敏感的现象,产生原 因是细菌在自身生存过程中的一种 特殊表现形式。耐药性可分为固有耐 药和获得性耐药。 3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 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可能给病人带 来不适或痛苦。 药理学: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 互作用规律及其原理的科学。 药效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 用或在药物影响下机体细胞功能如何发 生变化。 药动学:药动学是研究药物的吸收、分 布、生物转化和排泄等体内过程的变化 规律。 药物:指用以防治及诊断疾病的物质。 在理论上,凡能影响机体器官生理功能 及细胞代谢的物质都属药物范畴。对药 物的基本要求安全,有效,故对其质量, 适应症、用法和用量均有严格的规定, 符合有关规定标准的才可供临床应用。 制剂:是药物经加工后制成便于病人使 用,能安全运输,贮存,又符合治疗要 求的剂型如片剂、注射剂、软膏等。 效能:药物所能达到的最大效应的能力 就是该药的效能,即最大效应。如再增 加药物剂量,效应不再进一步增强。 效价强度:产生相同效应的各个药物在 其达到一定治疗强度时所需要的剂量。 最小有效量:刚能引起效应的剂量称最 小有效量,亦称阈剂量。 半数有效量:能引起半数实验动物阳性 反应的剂量。 半数致死量:引起50%实验动物死亡的 剂量。 对因治疗:应用药物消除致病原因的治 疗。如抗生素杀灭体内的致病微生物。 对症治疗:应用药物来减轻或消灭疾病 症状的治疗。如发烧时的解热作用。 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 的无关的作用。如阿托品引起的口干。 毒性反应:由于用药剂量过大而产生的 药物中毒反应,对机体有明显损害甚至 危及生命。可有急性毒性、慢性毒性急 特殊毒性。 后遗效应: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已降到 阈浓度以下时所残存的生物效应。 变态反应:人体对药物过敏所引起的反 应,与用药剂量无关。 选择性作用:治疗剂量的药物吸收入血 后,只对某个或几个器官组织产生明显 的作用,对其他器官组织作用很小或不 发生作用。 质反应:药物效应以阳性或阴性表示的 反应。 量反应:可以数量分级表示的药理效应 如血压、心率、呼吸等。 治疗指数:指药物安全性的指标,以 LD50/ED50的比值表示,此值越大越安 全。 安全范围:指ED95与LD5之间的距离。

办公室管理5 小抄

《办公室管理》重难点 (4) 一、简单阐述口头语言的基本特征及敬语应用的一般场合。 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第十二章第1点的“口头语言的特征”和第2点的“敬语的用法”这两个知识点。以下为参考答案: 1.口头语言的基本特征: (1)语音听过就立即消失,但语义让人明白了,可能留在记忆中;所以发声要清楚,尽可能说得通俗、生动、规范,使人一听就明白,并留下印象。 (2)有重音。口语中,需要强调的成分,都是通过重音表达的。 (3)有歧义。因为汉字一音多字。 (4)口头语言视时间、场合、对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比如,庄重的场合,口语应规范、简明些;休息时间,口语可生动些,语调也可轻松、愉快些。 2.敬语使用的一般场合: (1)对于自己尊敬的人,当然会使用敬语。 (2)与并非熟悉的人或是在正式场合(生意场合或婚丧喜庆时的致词及谈话)也需要使用敬语。 (3)敬语一般针对: 年长或比自己辈分高者;具有较高职务、职称或社会地位者;给(给过)自己恩惠者;有求于对方,或希望得到对方帮助,或好感者。 同学们要注意,本题有两个问题:一是口头语言的基本特征;二是敬语应用的一般场合。其中第二个问题实际上就是考察“敬语的用法”这个知识点。 二、简要阐述社交话题的选择。 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第十二章第6点的“社交话题的选择”这个知识点,本题答题思路如下: 1.合适的话题包括: (1)谈话双方都感兴趣的、有共同利益的话题,如合作意向等; (2)一般人喜闻乐见的话题,如天气、时事新闻、体育报道等; (3)显示地方或民族色彩的话题,如本地的经济建设、风景名胜、历史名人、风土人情等; (4)比较高雅的话题,如古典音乐、书法、绘画、中外名著、展览会、新闻任务等; (5)积极、健康的生活体验的话题; (6)风趣、幽默的小故事,无伤大雅的笑话,有时也能活跃气氛。 2.不合适的话题包括: (1)应当忌讳的话题。如个人私生活等。 (2)令人不快的话题。如疾病、残疾、死亡、凶杀、丑闻、惨案等。

药理学重点总结笔记全

药理学重点总结笔记全

————————————————————————————————作者:————————————————————————————————日期:

药理学一、名词解释: 1不良反应:对机体带来不适,痛苦或损害的反应。 2血浆半衰期:是指体内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是表示药物消除速度的一种参数。 3选择性作用: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多数药物吸收后,只对某一.两种器官或组织产生明显的药理作用,而对其它组织作用很小甚至无作用,药物的这种特性称为选择性。 4激动剂:药物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也有较强的内在活性。它兴奋受体产生明显效应。 5拮抗剂:药物与受体亲和力较强,但无内在活性,故不产生效应,但能阻断激动药与受体结合,因而对抗或取消激动药的作用。 6部分激动剂:本类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较强,但只有弱的内在活性,能引起较弱的生理效应,较大剂量时,如与激动药同时存在,能拮抗激动药的部分效应。 7半数致死量(LD50):如以死亡为指标,则称为半数惊厥量或半数致死量。 8安全范围:有人用1%致死量与99%有效量的比值来衡量药物的安全性,5%致死量与95%有效量之间的距离称为药物的安全范围。 9生物利用度:指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和程度,生物利用度高,说明药物吸收良好,反之,则药物吸收差。10首关消除:口服某些药物时,在胃肠道吸收后,经肝门静脉进入肝脏,在进入体循环前被肠粘膜及肝脏酶代谢灭活或结合贮存,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明显减少。称首关消除。 12.首过效应:口服经门静脉进人肝脏的药物,在进人体循环前被代谢灭活或结合储存,使进人体循环的药量明显减少。 11肝肠循环:药物自胆汁排泄到十二指肠后,在肠道被再吸收又回到肝脏的过程 12量效关系:在一定的范围内,药物的效应与靶部位的浓度成正相关,而后者决定于用药剂量或血中药物浓度,定量地分析与阐明两者间的变化规律称为量效关系。药物剂量与效应之间的规律性变化为量效关系。13有效量:出现疗效的剂量。 14肝药酶诱导剂:是指有些药物长 期使用后能加速肝药酶的合成并增 强其活性,这类药物就称为肝药酶诱 导剂。 15最小有效量:在一定剂量范围内, 随剂量的增加药物效应逐渐增强,出 现疗效的最小剂量称为最小有效量。 16耐药性:是在长期应用化疗药物 后,病原体对药物产生的耐受性。 17身体依赖性:是由反复用药造成 的一种适应状态,中断用药产生一系 列痛苦难以忍受的戒断症状。 18抑菌药:指仅有抑制病原菌生长繁 殖而无杀灭作用的药物 19首剂现象:即部分患者首次给予哌唑 嗪(2mg以上)后出现直立性低血压、 心悸、昏厥等。 20稳态浓度:按一级消除动力学规 律,如恒速静脉滴注药物,血药浓度 平稳上升,没有任何波动,约经5个 半衰期达到稳态浓度,此时给药速率 与消除速率达到平衡,其血药浓度称 为稳态浓度。 21反跳现象长期用药因减量太快或 骤然停药所致原病复发加重的现象。 22半数有效量:是指药物在一群动 物中引起半数动物阳性反应的剂量 23二重感染:正常人体内的菌群处于 一种平衡共生状态,长期应用广谱抗生 素后,使敏感菌受到抑制,不敏感菌乘 机在体内繁殖生长,造成新的感染,称 为二重感染。 24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已 降低到浓度以下时残存的生物效应 25抗菌谱: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范围。 26抗菌活性:抗菌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 微生物的能力称为抗菌活性 27钙拮抗剂:主要通过阻断心肌和血 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抑 制细胞外钙离子内流,使细胞内钙离 子水平降低而引起心血管等组织器 官功能改变的药物。 28治疗指数:药物的半数致死量 (LD50)和半数有效量(ED50)的 比值,用以评价药物的安全性,治疗 指数大的药物相对较安全。 29替代疗法:用于补充身体内生理 剂量不足的治疗方法,用于治疗急慢 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脑垂体前叶 功能减退症及肾上腺次全切除术后。 30细菌耐药性:细菌耐药性是细菌 产生对抗生素不敏感的现象,产生原 因是细菌在自身生存过程中的一种 特殊表现形式。耐药性可分为固有耐 药和获得性耐药。 3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 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可能给病人带 来不适或痛苦。 药理学: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 互作用规律及其原理的科学。 药效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 用或在药物影响下机体细胞功能如何发 生变化。 药动学:药动学是研究药物的吸收、分 布、生物转化和排泄等体内过程的变化 规律。 药物:指用以防治及诊断疾病的物质。 在理论上,凡能影响机体器官生理功能 及细胞代谢的物质都属药物范畴。对药 物的基本要求安全,有效,故对其质量, 适应症、用法和用量均有严格的规定, 符合有关规定标准的才可供临床应用。 制剂:是药物经加工后制成便于病人使 用,能安全运输,贮存,又符合治疗要 求的剂型如片剂、注射剂、软膏等。 效能:药物所能达到的最大效应的能力 就是该药的效能,即最大效应。如再增 加药物剂量,效应不再进一步增强。 效价强度:产生相同效应的各个药物在 其达到一定治疗强度时所需要的剂量。 最小有效量:刚能引起效应的剂量称最 小有效量,亦称阈剂量。 半数有效量:能引起半数实验动物阳性 反应的剂量。 半数致死量:引起50%实验动物死亡的 剂量。 对因治疗:应用药物消除致病原因的治 疗。如抗生素杀灭体内的致病微生物。 对症治疗:应用药物来减轻或消灭疾病 症状的治疗。如发烧时的解热作用。 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 的无关的作用。如阿托品引起的口干。 毒性反应:由于用药剂量过大而产生的 药物中毒反应,对机体有明显损害甚至 危及生命。可有急性毒性、慢性毒性急 特殊毒性。 后遗效应: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已降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