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及防控策略

家畜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及防控策略
家畜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及防控策略

畜禽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

一、畜禽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及造成的损失

畜禽病畜禽疫病包括畜禽传染病、畜禽寄生虫病和畜禽普通病。畜禽寄生虫病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是造成人类蛋白质食品来源短缺和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着农牧业发展、农牧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农问题之一)。放牧和半放牧的牛羊完全暴露在寄生虫侵袭和感染的环境中,寄生虫感染率达100%。寄生虫病是影响放牧牛羊健康和经济效益的最主要的疾病,每年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保守估计:畜禽寄生虫病每年给我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1000亿元。捻转血矛线虫可寄生于牛、绵羊、山羊及其它反刍动物消化道,引起贫血及贫血综合征,感染率可高达90%,羔羊病死率40%;鸡球虫病呈全球性流行,感染率可达100%,发病率50%~80%,死亡率20%~30%,每年约35亿美元的经济损失;我国经济损失超过30亿元。蜱和蜱传原虫病每年可给畜牧业生产造成大约7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全世界有15亿头牛、19亿只羊遭受巴贝斯虫病的威胁,常常给畜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畜禽寄生虫病中的许多种还是人兽共患的,同时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及健康。

今年,我县牛、羊、猪、鸡胃肠道蠕虫感染率分别达到24%、40% 、58%和42% ;牛、羊、猪、鸡胃肠道蠕虫发病率分别为25%、24% 、29%和41% ;牛、羊、猪血液原虫感染率分别达到53%、54%和11%。牛、羊、猪、鸡血液原虫发病率分别达到31%、22%。皮蝇、螨虫、毛虱等寄生虫病的感染率和发病率均较高,但死亡率逐渐降低。

二、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是一类由能自然感染人和动物的共同寄生虫所引起的,在流行病学上有关联的疾病;包括食源性(水、植物、动物)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及土源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共约100余种,其中危害最严重的20多种,例如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包虫病、钩虫病、旋毛虫病、囊虫病、广州管圆线虫病、丝虫病、弓形虫病、隐孢子虫病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倡议的“热带病特别规划”计划根除的6类主要热带病中,除麻风病外的另外5类全是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利什曼原虫病和锥虫病。例如:在我国广大牧区(包括宁夏)广泛流行的人和动物棘球蚴病(包虫病),是我国西部牧区人及放牧牛羊最严重的寄生虫病,牛羊平均感染率约50%,直接经济损失逾8亿元;全国约有38万人感染,约5000万人受到感染威胁。

三、畜禽的主要寄生虫病

1、牦牛、黄牛寄生虫病

我省近年从牦牛检出的寄生虫多达70多种!其中消化道线虫32种,肺线虫4种;吸虫13种,绦虫和绦虫蚴9种;蜘蛛昆虫15种;原虫8种;在全省广泛分布;优势虫种有17-22种。

2、羊的主要寄生虫病

绵羊体检出的寄生虫有130多种;其中肺线虫8种,消化道线虫56种;绦虫及绦虫蚴10种,吸虫16种;蜘蛛昆虫21种,原虫18种;优势虫种36-45种。全省分布!

3、放牧牛羊的主要吸虫病

肝片吸虫、大片吸虫、中间型片形吸虫前后盘吸虫(数十种)日本血吸虫

4、放牧牛羊的主要绦虫病及绦虫蚴病

棘球蚴(包虫)病多头蚴(脑包虫)病牛囊尾蚴病裸头科绦虫病。

扩展莫尼茨绦虫、氏莫尼茨绦虫、盖氏曲子宫绦虫、中点无卵黄腺绦虫。

5、放牧牛羊的主要线虫病:

毛圆科线虫:包括血矛属、奥斯特属、长刺属、马歇尔属、毛圆属、古柏属、细颈属等属等7个属的线虫。毛圆科各属线虫常混合感染,其中以血矛属线虫致病力最强。牛仰口线虫、羊仰口线虫、牛弓首蛔虫、食道口线虫、哥伦比亚食道口线虫、微管食道口线虫、辐射食道口线虫、夏伯特线虫、绵羊夏伯特线虫、叶氏夏伯特线虫、毛尾线虫、绵羊毛尾线虫、球鞘毛尾线虫、胎生网尾线虫、丝状线虫、唇乳突丝状线虫、指形丝状虫、马氏丝状虫盘尾丝虫、吉氏盘尾丝虫、喉瘤盘尾丝虫、圈形盘尾丝虫、吸吮线虫、罗氏吸吮线虫、斯氏吸吮线虫共计约23种。

6、放牧牛羊的主要原虫病

巴贝斯虫病:焦虫病、梨形虫病、蜱热、双芽巴贝斯虫、牛巴贝斯虫、大巴贝斯虫、东方巴贝斯虫、卵形巴贝斯虫、未定种。泰勒虫病:环形泰勒虫、中华泰勒虫、瑟氏泰勒虫。牛锥虫病:又称苏拉病,由伊氏锥虫、布氏锥虫、刚果锥虫引起,我国牛锥虫病由伊氏锥虫引起。球虫病:艾美尔球虫

7、放牧牛羊的主要外寄生虫病

硬蜱:在我国感染羊的有:血蜱属15种,革蜱属10种,璃眼蜱属8种,扇头蜱属5种,硬蜱属5种,牛蜱属1种,花蜱属1种。可传播:多种病毒、细菌、寄生虫、立克次氏体等。

螨病:疥螨:皮肤内寄生、痒螨:耳壳内、蠕形螨;毛囊和皮脂腺蝇;羊鼻蝇蛆病:狂蝇科狂蝇属的羊狂蝇的幼虫寄生于羊鼻腔、额窦内引起;牛皮蝇蛆病:牛皮蝇和蚊皮蝇的幼虫寄生于牛背部皮下所引起。

8、片形吸虫由肝片吸虫、大片吸虫及中间型片形吸虫寄生于牛、羊的肝胆管内,引起急性或慢性胆管炎、实质性肝炎和肝硬化等病变,导致消化障碍、循环障碍和营养障碍。临床上以消瘦、贫血和腹泻等为特征,偶见颌下、胸下部位水肿,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

9、猪的主要寄生虫病:

消化道:猪蛔虫、食道口线虫、猪毛尾线虫、刚棘鄂口线虫、六翼泡首线虫、红色猪圆线虫、兰氏类圆线虫、球首线虫、旋毛形线虫、成虫)猪等孢球虫、艾美耳球虫、隐孢子虫、结肠小袋虫、姜片吸虫、蛭形大棘吻棘头虫、

呼吸道有猪后圆线虫

泌尿道有齿冠尾线虫

皮肤:猪疥螨、蠕形螨、猪血虱、硬蜱。

全身性寄生虫:猪囊尾蚴、龚地弓形虫、旋毛形线虫、(幼虫)住肉孢子虫。

猪蛔虫:猪蛔虫的危害性阻塞消化道,影响消化吸收功能;夺取营养,增加料肉比;幼虫移行,引起乳斑肝和肺炎。猪蛔虫感染造成的损失轻度:15.55元/头中度:26.00元/头重度:45.04元/头。

猪毛尾线虫(鞭虫):毛尾线虫的危害性破坏肠粘膜,妨碍营养吸收;引起腹泻、血痢等症状,引致营养成分丢失。毛尾线虫感染造成的损失轻度:11.66元/头中度:34.91元/头重度:111.46元/头

10、鸡的主要寄生虫病:

主要原虫:鸡艾美球虫(柔嫩、毒害、堆型、巨型、布氏、早熟、和缓)、卡氏住白细胞原虫、沙氏住白细胞原虫、火鸡组织滴虫、贝氏隐孢子虫、火鸡隐孢子虫‘

重要蠕虫:鸡蛔虫、鸡毛细线虫、鸡异刺线虫、禽比翼线虫、禽胃线虫(小钩锐形线虫、四棱线虫等)、禽眼线虫(孟氏尖旋尾线虫)、四角赖利绦虫、棘沟赖利绦虫、有轮赖利绦虫、节片戴文绦虫。

主要外寄生虫鸡羽虱:皮刺螨

四、寄生虫对畜禽的主要危害

机械性损伤: eg, 棘球蚴、多头蚴;

毒素作用: eg, 棘球蚴囊泡破裂时释放毒素;

夺取营养: 例如捻转血矛线虫吸取血液及营养;影响生产性能;

带入其他病原引起继发感染: 例如蜱传播病毒、原虫(蜱传病), 蠓和蚋传播鸡的住白细胞虫;

造成死亡:主要是幼畜及免疫功能低下者

五、畜禽寄生虫病的流行规律

包括流行环节:流行特点、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1、流行环节:感染源、感染途径、易感动物

一种寄生虫病的流行必须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

感染源:有寄生虫寄生的宿主、病畜、带虫者、保虫宿主、储藏宿主、有寄生虫分布的外界环境、土壤、水、中间宿主和媒介主要感染途径:经口感染: 土源性寄生虫的主要途径,如多种寄生蠕虫;经皮肤感染:如日本血吸虫、钩虫;接触感染:直接(皮肤或粘膜)接触,或间接通过用具,如螨病、马媾疫等;先天性感染:如弓形虫病。

2、流行特点:(1)地区性: 如肝片吸虫病、血吸虫病;季节性: 如卡氏住白细胞虫病;(2)散发性: 多为慢性经过;(3)自然疫源性: 与保虫宿主有关、原发性疫源地:保虫宿主分布在未开发的原始森林或荒漠地区, 如梨形虫病、包虫病;(4)次发性疫源地:保虫宿主分布在家畜的生活区,如血吸虫病。

3、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1)外界环境;宿主(易感性、抵抗力、年龄等);(2)地理因素(地理隔离等);(3)气候(变暖、寒冷);水土(植被与生态环境);(4)生物种群(有无中间宿主、媒介等)。(5)社会条件:生产方式:放牧/舍饲、集约化/传统式;饲养管理条件及动物福利:生活方式:是否生食?传统风俗习惯:如生食野生动物肉?

六、畜禽寄生虫病的防控策略

(一)防控原则:

控制传染源: 驱虫、淘汰、净化!

切断传播途径:搞好环境卫生、饲养卫生、消灭中间宿主和传播媒介

保护易感动物。

药物治疗、免疫接种、加强营养、饲养管理、提高动物福利等。

(二)基本措施

1.驱虫:包括治疗性驱虫、预防性驱虫具体包括:

(1)定期驱虫:根据生活史、流行规律,实施计划性驱虫;

(2)成熟前驱虫:如细粒棘球绦虫

(3)长期给药:针对鸡球虫病。

(4)药物选择

经反复试验论证,阿维菌素和伊维菌素注射液皮下或肌肉注射,或者粉剂按照不同比例拌料混饲,对畜禽的的螨虫、蜱、蝇蛆等驱杀效果较好。丙硫苯咪唑片按照每公斤体重马、牛、猪10-20毫克,羊10-15毫克,禽10-20毫克内服,对畜禽胃肠道的线虫、肺线虫、绦虫、肝片吸虫等作用明显;硝氯酚片剂驱杀成虫按照每公斤体重黄牛5-10毫克,羊3-4毫克,驱杀幼虫按照每公斤体重黄牛8-12毫克,羊6-8毫克内服,效果较好,尤其,丙硫苯咪唑片对绦虫的驱虫效果尤为明显;三氮眯(贝尼尔)按照每公斤体重马3-4毫克、牛羊3-5毫克配成5%-7%的溶液深部注射,一日1次,连用三次,对于血液原虫病治疗效果较好。球虫净、

球痢灵(二硝托胺)对鸡的球虫病防治效果较好,用法是:按照0.0125%的浓度混于饲料,从15日龄开始连用30-45天,进行预防,按照0.025%的浓度混饲,连喂3-5天进行治疗。

2、驱虫要求与注意事项:

(1)选定驱虫对象:一是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二是根据体质状况;三是针对多宿主寄生虫,所有带虫动物均应同时驱虫;

(2)选准驱虫时机:根据寄生虫的发育时间、感染季节动态进行。按照传统习惯以前一般都沿用春秋两季集中驱虫的方式进行驱虫,但是随着养殖业的舍饲化、温棚化、集中化、规模化,寄生虫繁殖的规律性不再明显,耐药性也明显增强,因此,根据临床效果观察,建议对牛羊按季度驱虫,每季度间隔7天用药1次,共2次。猪每45天驱虫1次。鸡采用混饲驱虫。

(3)选好驱虫药物:品种选择:驱虫谱(局限性与互补性);剂型与剂量:有效性、安全性(毒性)

(4)选对驱虫方法:先进性预试验确定安全性与大面积使用的可行性;注意药物禁忌(例如妊娠母畜)、持效期、二次用药的相关性、休药期、药物残留与人类健康。

(5)驱虫后管理及驱虫效果抽查:动物驱虫后5天内应集中管理;适时(一月以内)抽查驱虫效果

(6)卫生措施环境卫生:粪便管理、消灭中间宿主或传播媒介、安全放牧(安全牧场)

(7)饲养卫生、保持饲料及饮水卫生、禁止以生鱼虾、蝌蚪及贝类饲喂动物、勿用牛羊屠宰废弃物喂犬、注意个人卫生

3. 特殊措施:

(1)免疫预防强毒虫苗: 如鸡球虫强毒苗弱毒虫苗:

筛选天然弱毒株:鸡球虫早、晚熟苗;羊弓形虫弱毒疫苗;

理化处理:人工传代致弱:牛环形泰勒虫裂殖体胶冻细胞苗。

遗传学致弱:基因剔除等分泌抗原苗:如羊弓形虫病ES产物苗基因工程苗:硬蜱Bm86为抗原的疫苗、包虫病、猪囊虫病等分子疫苗化学合成苗:核酸疫苗:弓形虫病等。

(2)生物控制:是指采用寄生虫的某些天敌(天然拮抗物)来对寄生虫病进行防制的一种生物技术。是采用生态学方法,将寄生虫感染程度控制在亚临床水平之下,减少经济损失。对于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发展无污染的绿色畜牧产品,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例如:用捕食线虫性真菌来控制牛羊胃肠道线虫病等;用真菌来控制蜱等。

七、我县畜禽寄生虫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病原生态学与流行病学不很清楚

近年来我县畜牧业的生产模式也发生了根本改变,上个世纪60~80年代所获得的关于畜禽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资料已完全不能满足制定有效合理的防控模式的需求。我县地域辽阔,地理、生态类型不同,造成畜禽的寄生虫区系及优势种群也不一样。诊断与检测技术落后,

缺乏简易、快速、准确的诊断、检测方法;药物使用不科学、虫体耐药性问题、动物性食品中的药物残留及药物代谢产物污染环境等问题;

(二)防控模式单一、防治成效差

全县普遍进行春、秋季驱虫,但都是盲目驱虫,驱虫前不知道牛羊是否感染寄生虫,不知道感染了哪些寄生虫;驱虫后不知道驱虫效果;无法对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监测。

(三)基础研究十分薄弱,研究经费严重不足

研究队伍不稳定,防治队伍萎缩!对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人体寄生虫病防控和动物寄生虫病防控不衔接防控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关键是对寄生虫病的危害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四)寄生虫病的发生季节性不再明显

温棚化的大规模养殖使得猪和鸡的寄生虫病感染率很难稳定,同时,寄生虫繁殖的季节性不再明显,而且,由于同栏(舍)饲养密度的加大,驱虫用药的精密程度很难控制,造成了个别寄生虫的耐药性增强,对驱虫的次数和时间提出了新的挑战。

八、我县畜禽寄生虫病的防控对策及建议

首先,各级政府及动物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应高度重视,加大财力、人力、物力投入,这是加强和改进我国畜禽寄生虫病防控工作的前提。

其次,要加强对畜禽寄生虫病的基础及应用的科学研究工作,这是加强和改进我国畜禽寄生虫病防控工作的重要保证。

第三,要大力加强全县范围内畜禽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开

展畜禽寄生虫病的危害评估和经济损失评估,从而为各级政府以及有关责仁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第四,建立畜禽寄生虫病的监测、预警、预报系统,实现资源和信息的全国共享和及时反馈。

第五、对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要加强食品卫生检疫,严格执行动物源性食品从生产、屠宰、加工到销售各环节的卫生检疫,严防“问题”食品上市。

第六、要借助各种媒体,尤其是电视及广播渠道(科教频道),加强宣传教育,普及畜禽寄生虫病及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科学知识,从而有效地保障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保障我县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中国寄生虫病流行概况

关键词:寄生虫病;流行病学建国50年来,在党的“预防为主”、“依靠科技和教育”的卫生工作方针指引下,经过广大医务卫生防疫人员艰苦奋斗,我国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90年WHO报告在危害人类健康的最常见的48种疾病中,有40种属于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占总发病人数的85%〔1〕。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寄生虫病种类多,分布广,感染率高,今后防治任务仍然十分严峻,不容忽视。 1 我国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现况 1.1 两种不同的流行趋势特点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导致部分寄生虫病上升或下降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流行趋势〔2〕。近年全国大量调查资料与过去对照表明:溶组织内阿米巴、姜片虫、蛔虫、鞭虫、钩虫等肠道寄生虫感染率明显下降。究其原因可能是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好转,生态环境发生变化,农村城市化,从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方面减少了感染机会,南方部分地区仍有感染高的情况。相反,一些食源性寄生虫病(旋毛虫、囊虫、肝吸虫、并殖吸虫)和棘球蚴病,则呈明显上升趋势。其流行程度加重,流行区在不断扩大,主要是缺乏预防基本知识,健康教育环节薄弱,卫生监督跟不上,另外,流动人口增加给卫生管理也增加了难度。 1.2 总体人群感染情况和庞大虫种对人健康的威胁1988~1992年,我国各地在卫生部领导下,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全国开展了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3〕。全国共抽样726个县,2848个点,用统一标准、检查方法和质量控制要求。全国共调查1477742人,寄生虫总感染率为62.632%(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黑热病除外),其中原虫、吸虫、绦虫、线虫的感染率,分别依次为:10.315%、0.573%、0.195%、59.022%。海南省感染率最高达94.735%,最低的黑龙江省为17.521%。1988~1992年全国共查出人体寄生虫61种,包括第一批公布的56种,后又确认的5种。许隆祺等复习我国历年来至1997年8月有关文献,认为在我国寄生的原虫、蠕虫和其他动物已达230种,其中原虫38种、蠕虫122种(包括吸虫54种、绦虫16种、线虫35种、铁线虫6种、棘头虫3种、涡虫1种以及环形动物门的蚯蚓5种、水蛭2种)〔4〕、软体动物门的蛞蝓3种、舌形动物门的舌形虫3种、刺胞动物门的水螅纲1种、节肢动物门蛛形纲19种、昆虫纲44种〔5〕。在调查的虫种中,溶组织内阿米巴、贾第虫、蛔虫、鞭虫、蛲虫等5种,属全国性分布。必须指出,广大人民健康仍然受到庞大寄生虫的威胁。估计全国蛔虫感染人数为5.31亿〔3〕;钩虫感染者为1.94亿;鞭虫感染者为2.12亿。估计全国有包虫病人40万~45万,囊虫病人约300万。尚有近三分之一流行县、市未能控制血吸虫病流行,长江流域的湖区和云南、四川两省的大山区防治难度很大,非近期所能控制(详见本文“血吸虫病”一节)。 1.3 感染率高低与人群性别、年龄、职业、民族的关系目前,我国人体感染寄生虫的总感染率和多数虫种感染率结果都显示了女性高于男性的性别分布特点。究其原因,可能与在寄生虫感染率高的农村人口中,男性职业变化与受教育程度均高于女性有关。虫种的人群感染调查,在年龄分布上是5~14岁儿童为多种寄生虫高发人群。职业分布特点是许多职业都有其高感染虫种,如蛔虫感染是学生最高(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钩虫、肝吸虫感染是半农半商的菜农感染最高;鞭虫感染率是渔民最高;贾第虫、溶组织内阿米巴和带绦虫是牧民和半牧民最高〔6〕。至于寄生虫感染的民族分布特点,主要是由各民族居住地区生活习惯和生产方式的差别所决定的。 [!--empirenews.page--] 1.4 寄生虫感染的地理分布特点和规律疟疾和黑热病是虫媒传染病,其地理分布基本上与传播媒介按蚊和白蛉分布一致。但是,一种虫媒病的传播媒介,在不同流行地区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在一个地区的一种虫媒病,其传播媒介可能只有一种,也可能有数种。如有数种时,其中有主要媒介和次要媒介。现已查明单纯间日疟流行于北纬33°地区。北纬25°~33°地区为非稳定性中、低疟区,以间日疟为主,恶性疟存在,偶见三日疟。北纬25°以南地区属高疟区,其中山区为高疟区,平原为中、低疟区,恶性疟较多见,间日疟次之。此外,还有天然无疟区,包括西北和华北的荒漠干旱地区,西南的高寒地区和华北的山区。近年在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中发现蠕虫感染有明显的地理分布特点和规律〔7〕。吸虫感染呈现随水系流域分布的特点和规律。

国内大学生肠道寄生虫研究现状

国内大学生肠道寄生虫研究现状 宁夏医科大学杨嘉力[关键词] 大学生寄生虫研究现状 在人类疾病当中,寄生虫病是一类危害严重的流行性疾病。在我国首次人体寄生虫感染调查中发现,我国人体寄生虫总感染率在60%以上[1]。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卫生状况的改善和防治寄生虫病技术的改进,寄生虫病的感染和流行在逐年降低,但是,寄生虫感染仍然是较为常见的现象。大学生是当今社会上一个特别的群体,他们是我国社会经济建设未来的栋梁人才。本文就高校大学生群体寄生虫感染状况作一综述。 一、大学生寄生虫病感染状况 我国幅员辽阔,地处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东西南北气候差异很大,寄生虫病的感染和分布也有较大差异。据全国首次寄生虫病调查结果:我国人体寄生虫总的感染率为62.632%,北方感染率较低,东北区为37.57%;南方感染率较高,西南区达80%以上;学生群体寄生虫感染率为65.1%[2,3]。同期湖南某高校学生寄生虫感染率为45.3%[4];山东大学学生寄生虫感染率为17.62%[5],均较全国学生寄生虫平均感染率低,说明大学生整体卫生水平较高,寄生虫的感染相应减少,同时也看出大学生寄生虫病的感染也呈现北方较低、南方较高的现象。 1. 线虫线虫是寄生虫中一大类群,种类繁多,流行广泛,危害较大,多是土源性寄生虫,迄今为止,线虫感染仍然是寄生虫病感染中较为普遍的。在首次全国寄生虫病调查中发现,线虫感染率为59.022%。寄生虫感染的前4位都是线虫:它们是蛔虫( 46. 999%)、蛲虫( 26. 363%)虫 (18.796%)和钩虫(17.166%)[1]

2.吸虫吸虫也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一类寄生虫。 一直以来,华支睾吸虫、日本血吸虫、姜片吸虫、肺吸虫等均是我国重要的寄生虫。如华支睾吸虫,广东省的感染率为16.42%[9]; 四川西昌邛海周边居民日本血吸虫的感染率为28.81%[10]。在我国大学生群体中,华支睾吸虫、日本血吸虫、姜片吸虫和肺吸虫均有不同程度的感染,华支睾吸虫为0.1%~2.58%[4,7,11];日本血吸虫为0.17%[4];姜片吸虫为0.19%~0.50%[4,12];肺吸虫为0.02%[4]。3. 绦虫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绦虫在人体的感染是越来越少见了,但是在偏远的地区仍然可以见到绦虫的感染, ,在2次全国寄生虫病调查中 在大学生寄生虫感染调查中,湖北、湖南、安徽和福建发现带绦虫的感染,感染率在0.02%~0.54%之间[4,6,7,8],以湖北大学生的感染率最高。 4. 蠕形螨蠕形螨通常寄生在人体面部皮肤的毛囊和皮 脂腺,可引起酒渣鼻、睑缘炎、痤疮、粉刺等颜面疾患,感染率最高可达97%[12],严重影响人们身心健康。大学生群体处于青春期,面部分泌物较多,很适宜螨虫的生长。虽然大学生比较讲究卫生,很注意面部清洁,但蠕形螨的感染率仍然较高。作者对全国各地大学生群体蠕形螨感染的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感染率最低为7%[13],最高的达53.81%[14],平均达29.467%;北方和南方学生感染率并无太大差异,且没有蠕虫感北方和南方学生感染率并无太大差异,且没有蠕虫感染那种逐年下降的趋势。在感染的大学生中,男生一般高于女生[15 -17],面部有痤疮、脂溢性皮炎者高于面部皮肤健康者,且有寝室聚集性[18,19];高低年级并无明显差异[20],但明 显高于中学生[21]。 二、大学生寄生虫感染发展趋势

2017年松原市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工作汇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f10174196.html, 2017年松原市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工作汇报 作者:陈砚儒周柏林 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年第26期 【摘要】松原市属吉林省,位于其中西部,是松嫩平原上的一座新兴的石油化工城,坐落于美丽的松花江畔。多年来,我市重点在沿江、沿湖县区开展食源性寄生虫病和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筛查工作。寄生虫病主要包括华支睾吸虫病、蛔虫病、丝虫病等等,它是指寄生虫侵入人体所引发的一种疾病,因受到虫种与寄生部位的不同,所以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因守着江河湖畔的当地村民卫生条件较差,加上吃生鱼虾的不良恶习,使寄生虫病严重的威胁着人民身体健康,同时也制约着社会及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松原;寄生虫病;现状调查 【中图分类号】R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26..01 按照《吉林省2017年重点寄生虫病监测方案》的要求,我市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中签县(市)区现场调查工作已经全部启动。前郭县、扶余市、宁江区为国家肝吸虫监测点;三个县市区共设置调查点15个,调查总人数为3159人。各地对此次调查工作都非常重视,现场调查工作启动前,各监测点的卫生行政部门均组织召开了启动会。为使每个抽样调查点的工作顺利进行,按照省方案的的要求,各县市区根据实际情况均制订了具体实施方案,截至到目前,各监测点已经全面完成便检和数据录入工作。 1 监测内容 各监测点随机抽取3周岁以上常住人口200人(包括外来人口居住超过6个月者,但排除当地人口外出超过6个月以上者)进行调查。 2 监测病种 监测病种为华支睾吸虫病。 3 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采用改良加藤图片法(Kato-Katz法)[1-2]。 4 调查结果分析

中国寄生虫病流行概况

中国寄生虫病流行概况 关键词:寄生虫病;流行病学 建国50年来,在党的“预防为主”、“依靠科技和教育”的卫生工作方针指引下,经过广大医务卫生防疫人员艰苦奋斗,我国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90年WHO报告在危害人类健康的最常见的48种疾病中,有40种属于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占总发病人数的85%〔1〕。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寄生虫病种类多,分布广,感染率高,今后防治任务仍然十分严峻,不容忽视。 1 我国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现况 1.1 两种不同的流行趋势特点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导致部分寄生虫病上升或下降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流行趋势〔2〕。近年全国大量调查资料与过去对照表明:溶组织内阿米巴、姜片虫、蛔虫、鞭虫、钩虫等肠道寄生虫感染率明显下降。究其原因可能是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好转,生态环境发生变化,农村城市化,从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方面减少了感染机会,南方部分地区仍有感染高的情况。相反,一些食源性寄生虫病(旋毛虫、囊虫、肝吸虫、并殖吸虫)和棘球蚴病,则呈明显上升趋势。其流行程度加重,流行区在不断扩大,主要是缺乏预防基本知识,健康教育环节薄弱,卫生监督跟不上,另外,流动人口增加给卫生管理也增加了难度。 1.2总体人群感染情况和庞大虫种对人健康的威胁1988~1992年,我国各地在卫生部领导下,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

全国开展了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3〕。全国共抽样726个县,2848个点,用统一标准、检查方法和质量控制要求。全国共调查1477742人,寄生虫总感染率为62.632%(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黑热病除外),其中原虫、吸虫、绦虫、线虫的感染率,分别依次为:10.315%、0.573%、0.195%、59.022%。海南省感染率最高达94.735%,最低的黑龙江省为17.521%。 1988~1992年全国共查出人体寄生虫61种,包括第一批公布的56种,后又确认的5种。许隆祺等复习我国历年来至1997年8月有关文献,认为在我国寄生的原虫、蠕虫和其他动物已达230种,其中原虫38种、蠕虫122种(包括吸虫54种、绦虫16种、线虫35种、铁线虫6种、棘头虫3种、涡虫1种以及环形动物门的蚯蚓5种、水蛭2种)〔4〕、软体动物门的蛞蝓3种、舌形动物门的舌形虫3种、刺胞动物门的水螅纲1种、节肢动物门蛛形纲19种、昆虫纲44种〔5〕。在调查的虫种中,溶组织内阿米巴、贾第虫、蛔虫、鞭虫、蛲虫等5种,属全国性分布。 必须指出,广大人民健康仍然受到庞大寄生虫的威胁。估计全国蛔虫感染人数为5.31亿〔3〕;钩虫感染者为1.94亿;鞭虫感染者为2.12亿。估计全国有包虫病人40万~45万,囊虫病人约300万。尚有近三分之一流行县、市未能控制血吸虫病流行,长江流域的湖区和云南、四川两省的大山区防治难度很大,非近期所能控制(详见本文“血吸虫病”一节)。 1.3 感染率高低与人群性别、年龄、职业、民族的关系目

全国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

2006-2015年全国重点寄生虫病 防治规划 一、防治现状 寄生虫病是严重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公共卫生问题。长期以来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各地因地制宜地开展重点寄生虫病的综合防治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004年完成的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以下简称2004年全国调查)表明,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比1990年下降了63.65%,感染人数减少了近4 亿人。但是由于受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制约,目前全国蠕虫感染率为21.38%,仍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土源性线虫感染率高达20.07%~56.22%,部分省、自治区食源性寄生虫病呈明显上升趋势。根据2004年全国调查结果推算,全国土源性线虫感染人数约为1.29 亿,肝吸虫(华支睾吸虫)感染人数约为1249万,带绦虫感染人数约为55万人,包虫病患者约为38万人。另外,黑热病在新疆、甘肃和四川的部分地区流行仍较为严重,一些地区囊虫病(猪囊尾蚴病)、肺吸虫病(并殖吸虫病)、旋毛虫病和弓形虫病的血清学阳性率也比较高。受重点寄生虫病威胁的人群主要是妇女和儿童,病人大多分布在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在我国14岁以下儿童中,约有4825万儿童感染土源性线虫。我国寄生虫病防治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世界卫生组织在1999年报告中指出:“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土源性寄生虫病和血吸虫病带来的损失占全部疾病负担的40%以上。发病多见于儿童,常引起营养不良、贫血、生长迟缓、智力受损,极易引发其它疾患”。寄生虫感染状况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目前我国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仍高达19.56%,相当于20世纪60年代日本、80年代韩国的土源性线虫感染水平,这与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不相适应。包虫病、黑热病的流行不仅严重危害群众健康,阻碍农牧民脱贫致富,而且对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经济发展和边疆的稳定产生很大影响。肝吸虫病、带绦虫病等食源性寄生虫病已成为影响我国食品安全和人民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 为加快全国寄生虫病防治工作进程,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当前我国寄生虫病流行现状和防治需求,制订本规划。 二、指导思想 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治的方针,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重视和加强全民健康教育,切实提高群众自我防护的意识和能力,形成群防群控的工作局面;建立和完善政府领导、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落实各项综合防治措施;加强科学研究和国际交流,不断提高防治工作水平,确保我国寄生虫病预防控制工作可持续发展。

兽医寄生虫病学试题和答案

兽医寄生虫病学 A1型题: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5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下列不属于内寄生虫的是 A.钩虫B.猪带绦虫C.姜片吸虫 D.微小牛蜱E.捻转血矛线虫 2.下列不属于外寄生虫的是 A.软蜱B.华支睾吸虫C.疥螨 D.痒螨E.硬蜱 3.下列寄生虫属于生物源性寄生虫的是 A.日本血吸虫B.猪蛔虫C.仰口线虫D.食道口线虫E.捻转血矛线虫 4.下列寄生虫属于土源性寄生虫的是 A.姜片吸虫B.华支睾吸虫C.猪蛔虫D.莫尼茨绦虫E.前殖吸虫 5.弓形体的终末宿主是 A.犬B.猫C.狼 D.狐E.猪 6.莫尼茨绦虫的中间宿主是 A.蚂蚁B.蜗牛C.蛞蝓 D.地螨E.蚯蚓 7.华支睾吸虫的补充宿主是 A.淡水螺B.剑水蚤C.淡水鱼、虾D.田螺E.地螨 8.不属于寄生虫致病机理的是 A.掠夺宿主营养B.机械性损伤C.虫体毒素和免疫损伤作用 D.败血症E.继发感染 9.犊牛感染牛新蛔虫的途径是 A.经皮肤感染B.经胎盘感染C.接触感染D.自体感染E.经口感染 L0.日本血吸虫对畜禽的感染阶段是 A.尾蚴B.雷蚴C.胞蚴 D.囊蚴E.毛蚴 11.不属于寄生虫病控制措施的是 A.控制感染源B.增加饲养密度C.消灭感染源 D.增强畜禽机体抗病力E.切断传播途径12.对于多数线虫卵及球虫卵囊,实验室常用的检查方法是 A.饱和盐水漂浮液B.水洗沉淀法C.贝尔曼氏幼虫分离法 D.毛蚴孵化法E.麦克马斯特氏虫卵计数法13.猪肾虫病的生前诊断最好用 A.沉淀法检查粪便中的虫卵B.漂浮法检查粪便中的虫卵 C.取尿静置或离心后检查虫卵D.粪便培养法检查幼虫 E.贝尔曼氏幼虫分离法 14.不是驱猪蛔虫的药是 A.左旋咪唑B.丙硫咪唑C.硫苯咪唑D.伊维菌素E.贝尼尔 15.猪蛔虫发育过程中,在肝脏中进行()蜕化。A.第一次B.第二次C.第三次 D.第四次E.第五次 16.一种对畜禽线虫和外寄生虫都有良好驱杀效果的药物是 A.丙硫咪唑B.伊维菌素C.左旋咪唑D.球痢灵E.硝氯酚 17.造成雏鸡盲肠球虫病的病原体为 A.柔嫩艾美耳球虫B.巨型艾美耳球虫C.堆形艾美耳球虫 D.毒害艾美耳球虫E.和缓艾美耳球虫18.不是抗鸡球虫的药物是 A.地克珠利B.百球清C.尼卡巴嗪D.马杜拉霉素E.吡喹酮 19.等孢属球虫孢子化卵囊的特征为 A.4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内有2个子孢子 B.2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内有4个子孢子 C.4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内有4个子孢子D.无孢子囊,8个子孢子直接裸露在卵囊内E.无孢子囊,4个子孢子直接裸露在卵囊内20.兔肝球虫病的病原体为 A.穿孔艾美耳球虫B.大型艾美耳球虫C.斯氏艾美耳球虫 D.无残艾美耳球虫E.微小艾美耳球虫21.虫卵椭圆形,呈腰鼓形,两端有栓塞结构,黄褐色的是 A.蛔虫卵B.肺丝虫卵C.毛首线虫卵D.肾虫卵E.结节虫卵 22.鸡的艾美耳球虫的孢子生殖阶段发生在 A.肠上皮B.心血管上皮C.肺泡上皮 D.外界环境E.气管上皮 23.鸡球虫引起鸡严重发病的发育阶段是 A.裂体生殖B.配子生殖C.孢子生殖D.出芽生殖E.接合生殖 24.肝片吸虫的发育史过程为 A.虫卵一毛蚴一尾蚴一成虫B.虫卵一毛蚴一一尾蚴一成虫 C.虫卵一毛蚴一雷蚴一尾蚴一成虫D.虫卵一雷蚴一一胞蚴一尾蚴一成虫 E.虫卵一毛蚴一胞蚴一母、子雷蚴一尾蚴一成虫25.牛、羊的结节虫是指 A.捻转血矛线虫B.食道口线虫C.仰口线

中国寄生虫病的流行情况或疾病谱变化

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中国寄生虫病的流行情况或疾病谱有何变化?分析社会因素和现代生活方式如何影响寄生虫病的流行趋势。 寄生虫病流行状况不仅是一个国家的公共卫生、也是其公众福利及社会文明的一种重要指标。因受地理、气候、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寄生虫病在我国广泛流行,极大地危害民众健康及生命,影响社会的发展。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大力支持重大寄生虫病的防治和研究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到了20世纪末,由于多方面原因,这条战线正面临多种寄生虫病继续流行而专业队伍明显萎缩的严峻局面。 20世纪50年代中期, 中央人民政府又将防治日本血吸虫病、疟疾、黑热病、丝虫病及钩虫病写入了《1956~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由于政府重视、基层群众参与以及专业人员的指导,40多年来,我国以薄弱的经济基础、依靠自己的力量,在上述五大寄生虫病的研究与防治上取得了重大进展,为许多发展中国家树立了典范。 血吸虫病 经过40余年的防治活动,该病在418流行县(市)中已有310县(市)(74 )得以阻断传播或有效控制I1]。肆虐于大部分省(区、市)的疟疾,上世纪50年代前的年发病数达3 000余万例,危害人群生命,破坏农业生产;至90年代,主要流行区已控制在云南、海南两省,

报告的年发病数仅数万例。淋巴丝虫病流行于16省(区、市),历史累计病人3 1OO万,其中慢性病人540万(含终身残废如象皮腿等)。至1994年,我国宣布在全国范围内阻断淋巴丝虫病的传播。“中国阻断淋巴丝虫病传播的策略和技术措施的研究”获2000年全国科技进步一等奖。黑热病(内脏利什曼病)致病性强、病死率高,我国自上世纪50年代初就采取有效措施消灭传播媒介(白蛉)、根治病人,至60年代初即控制了该病在华东、华北以及华中多省的流行。与此同时,我国寄生虫学界紧密结合防治需要,在重大寄生虫病的流行因素、治疗药物、诊断技术、媒介及防制手段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应用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上述寄生虫病的流行范围和受威胁人口数均超过任何一个流行该类疾病的国家,如此成绩又是在国家经济尚不发达,投入较少的条件下取得的,因而更显其可贵。 即使我国在最重要的几种寄生虫病的防治中取得了重要进展,多种流行广泛的寄生虫病的防治尚未真正开展起来。 为了查清全国情况,以制定我国新时期寄生虫病防治规划,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简称寄研所)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牵头进行了一次国内外没有先例的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以期查清情况,为寄生虫病防治更上一层楼提供依据。 2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 尽管在主要寄生虫病的防治中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在增进人民健康、保护生产力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我们在新世纪面临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血吸虫病继续流行于7个省的108个县,主要在湖沼地

《家畜寄生虫病学》

《家畜寄生虫病学》

家畜寄生虫病学(6315)自学考试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的目的 (一)本课程性质和特点 家畜寄生虫病学是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与动物性食品卫生检疫专业的专业课。 主要特点是:基本概念、基本知识较广,基本理论较深、基本技能较多,涉及到动物医学中的一些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是研究畜禽寄生虫的生物学特点、引起畜禽寄生虫病发生、发展的机制、流行特点、诊断和防治方法的学科。学习时应掌握基本概念,从简到繁,并注意比较各种寄生虫病同异的地方,融会贯通,综合理解。 (二)本课程在本专业中的地位、任务和作用 家畜寄生虫病学是动物性食品卫生检疫专业的专业课,它是研究家畜寄生虫的生物学特点和引起畜禽寄生虫病发生、发展的机制、流行特点、诊断和防治方法的学科。对自学者要按照全日制普通高校相同课程的要求进行水平合格考试。目的是检测课程应考者是否达到课程合格水平,是否掌握畜禽常见寄生虫的种类、生活史,以及引起疾病的症状、诊断方法和防治方法等有关的知识。 (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总的要求是掌握畜禽寄生虫的生物学特点、畜禽常见寄生虫病的种类、寄生虫生活史以及对该病进行诊断和防治的基本理论。充分认识畜禽寄生虫病的重要性,平时积极预防,发病后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保证畜禽健康,发展畜牧生产。 (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本专业

的课程设置中涉及的专业基础课很多,有普通动物学、家畜生理学、兽医微生物学、家畜病理学和兽医免疫学等; 涉及的专业课有动物传染病学、动物内科学等。 学习本课程应具备的基础知识是:1.动物学;2.兽医免疫学;3.动物解剖学;4. 动物生理学;5.化学。 重点是:1.各种寄生虫寄生的动物和部位; 2.畜禽寄生虫病症状、诊断与防治。 难点是:畜禽寄生虫的形态和生活史。 疑点是:畜禽寄生虫的鉴别。 -3-

我国食源性寄生虫病的现状及食源性寄生虫病增多的主要原因

1.我国食源性寄生虫病的现状如何?食源性寄生虫病增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食源性寄生虫病是指一组通过食用被寄生虫感染或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的疾病。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谱的扩展,饮食习惯的改变,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其患病人数超过了疟疾、血吸虫病等,已成为影响中国食品安全和人民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 据调查,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吃鱼人数增多,原广泛存在于我国人体中的土源性寄生虫感染率已大幅下降,人均感染率从1992年的62.2%下降到2003年的7.7%,取而代之的是食源性寄生虫病明显上升,特别是有吃“鱼生”习惯地区上升幅度更大。例如广东和黑龙江省感染率呈数倍上升。1992年广东省和黑龙江省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人均感染率分别仅为2.09%和1.19%,现在却分别上上升到12.6%和40%。福建省人均感染率也由原来的0.23%上升到0.56%。 卫生部2001年6月~2004年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开展的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的结果显示,在我国感染率明显升高的食源性寄生虫病有华支睾吸虫病、卫氏并殖吸虫病、带绦虫病、猪囊尾蚴病、旋毛虫病、弓形虫病和管圆线虫病等。流行病学调查证实,食生的或不熟的哺乳动物肉可引起带绦虫病、猪囊尾蚴病、旋毛虫病和弓形虫病等;食生的或不熟的淡水生物类可引起华支睾吸虫病、卫氏并殖吸虫病和管圆线虫病等。

近年完成的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结果表明,我国若干重要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流行都较为严峻,由于食源性寄生虫是近年来才较多发生的寄生虫病,临床医生对的其了解、认识不多,加上其临床表现多样化,往往造成错诊、误诊、漏诊。 2.原因 导致食源性寄生虫病增多的原因有很多,客观主观、自然人为因素都应该被考虑进去。 首先,从经济上考虑,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感染群体有较大的改变。过去总会把食源性寄生虫病和“穷病”联系到一起,因为食源性寄生虫病过去多见于农村或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但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流动性增大,一些人以生食、半生食海鲜及肉类为时尚,烧、烤、涮等大排档受到人们的喜爱,从而使生活水平相对较高的人群感染食源性寄生虫的机率增加。一些食源寄生虫病,大都市也有发生的潜在威胁,2006 年北京市暴发的广州管圆线虫病群体感染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其次,从地理环境上分析。食源性寄生虫病感染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两广、福建及江、浙等地,但随着气温的上升、国际交流的频繁、人员的流动性增大及饮食习惯的改变等,近年来,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感染呈现出“南病北移”的趋势;人类专有的寄生虫病逐渐减少,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不断增加;以乡村流行为主扩展为城乡共有寄生虫病增多;新发和输入性寄生虫病时有发生。这种趋势使食源性寄生虫病情况复杂,为新发、再发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带来了困难,增加了食

家畜寄生虫复习资料整理

1.寄生虫:暂时或永久地在宿主体或体表营寄生生活的动物。 2.宿主:凡是体内或体表有寄生虫暂时或长期寄居的动物都称为宿主。 3.宿主对寄生虫的影响:遗传因素的作用、机体的屏障机能作用、宿主的年龄、局部组织的抗损伤反应及免疫反应 4.寄生虫对寄生生活的适应:在形态结构上的适应:形态上的变化、附着器官的发展;在生理机能上的适应:营养关系变化、生殖能力加强、对体内和体外环境抵抗力的增强、生理行为有助于寄生虫的传播、寄生虫代谢机能的适应。 5.寄生虫分类的最基本单位是种。 6.寄生虫流行学(寄生虫流行病学):研究寄生虫流行的科学。(*) 7.寄生虫感染:寄生虫侵入动物机体并能生或长或短一段时间。 8.寄生虫病:有明显症状的寄生虫感染称为寄生虫病。 9.隐性感染:指动物感染寄生虫后,没有明显临床症状表现,也不能用常规方法检查病原体的一种状态。 寄生虫生活史:寄生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一个完整循环过程。 10.成熟前驱虫:是指在寄生虫没有发育到性成熟之前驱动,有点:寄生虫不排卵、课减轻对宿主的损伤。 11. 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是指在脊椎动物与人之间自然地传播着的疾病与感染。 12. 包囊的形成:许多原虫可以分泌一种保护性的外膜,并进入静止阶段,这种静止期虫体称为包囊。 13. 吸虫根据需要中间宿主与否分类:需要中间宿主为生物源性寄生虫,其次为土源性寄生虫。 14.姜片吸虫病:是指宿主由片形科片形属的姜片吸虫感染的寄生虫病,该寄生虫寄生于猪的小肠内。 15.华支睾吸虫病:是指宿主由后睾科支睾属的吸虫寄生于人、猪、狗、猫、貂的动物的胆管和肝脏,引起的消化系统寄生虫病。 16.食道口线虫病:是指由毛线科食道口属的线虫寄生于猪结肠,引起的消化系统寄生虫病。 17.毛尾线虫病:是指由毛尾科毛尾属的线虫寄生于猪大肠,引起的消化系统寄生虫病。 18.猪后圆线虫病(肺线虫):是指由后圆科后圆属的线虫寄生于猪的肺脏,引起的呼吸系统寄生虫病。 19.猪冠尾线虫病(肾虫):是指由冠尾科冠尾属的线虫寄生于猪的肾脏,引起的泌尿系统寄生虫病。 20.猪弓形虫病:是指由刚第弓形虫寄生于猪多种有核细胞引起的寄生虫病,该病主要经口、皮肤、胎盘传播。 21.组织滴虫病:是由火鸡滴虫寄生于禽类的盲肠和肝脏引起的疾病,又称为盲肠肝炎或黑头病。 22.双腔吸虫病:是由双腔科、双腔属的吸虫寄生于反刍动物的胆管和胆囊内引起的寄生虫病。 23.阔盘吸虫病:是由双腔科、阔盘属的多种吸虫寄生于反刍动物的胰脏引起的疾病,第一宿主为陆地螺,第二宿主为草虫。 24.犊新蛔虫病:是由牛新蛔虫寄生于犊牛小肠引起的疾病,通过口、胎盘感染。 25.仰口线虫病:是由钩口科仰口属的牛仰口线虫寄生于小肠和十二指肠引起的以贫血为主要特征的寄生虫病。 填空题、选择题 1.共生关系的类型:互利共生、偏利共生、寄生。 寄生虫的类型:按寄生部位分:内寄生虫与外寄生虫;按发育过程分:单宿主寄生虫与多宿主寄生虫;按寄生时间:长久性寄生虫与暂时性寄生虫;按寄生宿主的范围:专一宿主寄生虫与非专一宿主寄生虫;按是否必须寄生生活分:专性寄生虫与兼性寄生虫;特异性寄生虫:

关于寄生虫病的流行及防治综述

关于寄生虫病的流行及防 治综述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关于寄生虫病的流行及防治综述 作者:中西医临床二班王慎 摘要:寄生虫病的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针对寄生虫的生活史、感染方式、传播规律及流行特征,采取综合措施。 关键词:寄生虫流行防治 寄生虫病的是从群体的水平研究寄生虫病的传播、分布和发展规律,从而制订出防治措施,消灭和控制寄生虫病。 一、流行的基本环节 1.传染源 指有寄生虫感染,并能将病原体传入外界或另一新宿主的人或动物,包括患者、带虫者及保虫宿主。例如的传染源为人;的传染源为人和、犬、猪等动物。 2.传播途径 (1) 经口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途径。例如原虫的包囊、蠕虫的感染性虫卵等随污染的食物、蔬菜、饮水的摄入,生吃或半生吃含有囊蚴的鱼、虾、类或含有绦虫囊尾蚴的、而经口感染。此类寄生虫病又称食源性寄生虫病。

(2) 经皮肤感染:存在于土壤中的钩虫或粪类圆线虫丝状蚴以及存在于水中的血吸虫尾蚴,当与人体皮肤接触后可直接侵入人体。 (3) 经媒介昆虫传播:疟原虫的子孢子和丝虫的感染期幼虫通过蚊虫的叮咬;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通过昆虫白蛉的叮咬进入人体。此类疾病称为虫媒病。 (4) 接触感染:阴道毛滴虫、齿龈内阿米巴、疥螨等可分别通过性交、接吻、同床睡眠等直接接触;或通过洗浴具、衣物被褥等间接接触而感染。(5) 其他方式:包括经胎盘(如弓形虫)、输血(如疟原虫)及自体感染(如猪囊尾蚴、微小膜壳绦虫)等。 3.易感人群 指对某种寄生虫缺乏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人群。人类对多种人体寄生虫,包括人兽共患的寄生虫缺乏先天性免疫。寄生虫感染后一般均可产生获得性免疫,但多呈带虫免疫状态,当寄生虫自体内消失后,免疫力也随之下降。例如疟疾非流行区的人口进入疟区后,由于缺乏特异性免疫力而成为易感者。例如、免疫抑制剂使用及成隐药物滥用等患者罹患、和等。 二、流行特点 寄生虫病可在人与人、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传播。我国的传染病防治法已把数种寄生虫病列为乙类传染病(、疟疾、) 和丙类传染病(血吸虫病、丝虫病、细粒棘球蚴病)。此外,许多病毒和细菌性传染病也

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工作方案

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工作方案 一、调查目的 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统一部署,开展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了解人体重点寄生虫病流行现状,掌握流行规律和影响因素。为国家制订防治对策和评估规划实施情况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病种 土源性线虫病、带绦虫病、肠道源虫病和华支睾吸虫病。 三、调查对象及样本量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寄生虫病所抽样结果,我县调查镇村,乡村和乡村的农村常驻人口。所有调查应包括各年龄段、各种职业、不同性别的人群,蛲虫病调查对象为3—6岁儿童。每村调查250人,共计750人。 四、调查内容和方法 基本情况 对上述调查点寄生虫病流行因素进行定性、定量描述。 人群感染率调查 1.土源性线虫、带绦虫、华支睾吸虫感染调查。

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对受检者进行粪检,检查土源性线虫、带绦虫、华支睾吸虫等蠕虫虫卵并计数。 2.钩虫虫种鉴定。 采用试管滤纸培养法对钩虫感染者进行钩蚴培养,检查并鉴定粪样中的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至少做50名钩虫感染者的钩蚴培养,不足50人的全做。 3.儿童蛲虫感染调查 3—6岁儿童粪便收集后再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儿童蛲虫卵。 4.肠道原虫感染调查。 采用碘液涂片法和生理盐水涂片法,检查肠道原虫包囊或滋养体。 5.其他虫种感染调查 凡在上述寄生虫病检查中发现的其他寄生虫感染,要同时予以记录。 结果反馈 调查结果经确认无误后及时反馈受检者,并建议寄生虫感染者去医疗机构咨询就诊。 流行因素调查 了解我县及调查点的经济水平、饮食习惯、改水、

改厕、环境状况、生产方式、人口流动变化以及驱虫治疗寄生虫病的情况。 五、数据整理及分析 数据收集上报 按照全省统一规范,对调查对象和标本进行编号管理,由疾控中心负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完善,准确地录入调查数据,由省级审核、验收。并将完整数据库及原始材料送交省疾控中心。 (二)流行情况推算 县疾控中心负责汇总与分析本次调查数据,计算流行情况。 六、质量控制 根据国家的调查方案和实施细则,制定县调查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 举办一期由卫计局领导、县疾控中心相关科室工作人员以及各调查点乡政府分管领导、卫生院院长,防疫医生、村医、村长参加的《县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方案及组织动员》培训班。 成立县人体重点寄生虫病调查组。 保证受检率。通过广播、发放宣传资料和张贴宣传画等多种形式宣传本次调查的目的、意义,争取群众的支持和配合,组织村干部和乡村医生收集标本, 第 3 页共5 页

主要寄生虫病防控现状和挑战_邓卓晖

主要寄生虫病防控现状和挑战 邓卓晖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州市 511430 经过多年的积极防控,广东省已经消除了丝虫病、血吸虫病和疟疾,肠道寄生虫感染率降至较低水平。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对外贸易日益增长、人口流动的日渐加快,我省报告的境外输入性寄生虫病病例逐渐增多。另外,随着饮食文化的交融和汇合,食源性寄生虫病也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在这些新形势下,我省的寄生虫病防控工作面临新的特点与挑战。现就广东省四种主要寄生虫病的防控状况作一简要描述。 1.疟疾 疟疾是人体经按蚊叮咬后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主要有4种疟原虫: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三日疟原虫,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东曾是中国疟疾流行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经过数十年的积极努力,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疟疾防治已经取得巨大成就,从 2010 年以后,广东省没有再发现本地感染的疟疾病例。 近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际间贸易往来日益频繁,每年我国有大量的劳务人员赴非洲、东南亚等疟疾流行区务工,导致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呈逐年增加趋势。2011-2017年全省共报告病例共800例,死亡10例(均为恶性疟),均为输入性病例。流行虫种主要为恶性疟(71%)、间日疟(18.37%)。近5来恶性疟感染病例数逐年上升,5年发病数占近10年恶性疟总病例数77.13% 。2014年发现了一例输入性诺氏(猴疟)疟原虫感染病例,卵形疟逐年增多;全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没有明显季节性。疟疾病例报告主要集中流动人员较多的深圳、广州、佛山等珠江三角洲地区;发病年龄组主要为20-50岁的男性青壮年;病例感染地是在非洲和东南亚,主要为尼日利亚,喀麦隆,刚果(金),莫桑比克、缅甸等。从全球疫情显示,由于流行国家国内和国际资金不足,导致不能充分提供药浸蚊帐、临床治疗药物和其它救命工具,2016年疟疾病例数比2015年多500万,疟疾死亡数量约为44.5万。虽然疟疾新发病例率总体上已经下降,但自2014年以来下降趋势趋缓,且在某些地区有所逆转。非洲区域仍占全世界疟疾病例和死亡总数约90%。15个国家(除一国外均在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占全球疟疾负担的80%。 目前,我省部分地区疟疾监测能力不足,人员队伍不全,疟疾监测工作开展困难,监测工作质量难以保证;医疗机构对疟疾病例的诊断水平不高,治疗不够规范,一些医疗机构由于延诊、误诊、用药不规范造成疟疾死亡病例时有发生;部分地区存在疫点处置不规范情况。因此,随着疾病输入风险日益增加的外在因素影响,我省维持消除疟疾状态的压力依然艰巨。 2. 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之一,包括有日本血吸虫病、曼氏血吸虫病、埃及血吸虫病、湄公血吸虫病、间插血吸虫病和马来血吸虫病等,流行于全球76个国家和地区。我国仅有日本血吸虫病的流行。自1979年至2013年文献报道,我国境外输入性血吸虫病病365例,绝大多数为国人自境外感染而输入的病例占88.49%。主要是埃及血吸虫病,其次是曼氏血吸虫病,波及非洲15个国家和地区。 曼氏血吸虫病流行于非洲、南美、西南亚等地区,中间宿主为双脐螺。中国内陆以往未见有曼氏血吸虫及其中间宿主的相关报道。1981年1月,华南农学院内部报告在深圳市某公社一塘采集到一种与曼氏血吸虫中间宿主极为相似的螺蛳,经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专家鉴定为藁杆双脐螺。藁杆双脐螺对曼氏血吸虫易感,并且目前仅局限在广东省有分布。80年代初调查,该螺种分布范围仅

动物寄生虫病学xiti

动物寄生虫病学习题 、名词解释: 寄生生活保虫宿主中间宿主终末宿主带虫宿主 孢子化石榴体交合伞裂殖子异位寄生 蜕化潜隐期配子生殖抗原模拟雷蚴 囊蚴尾蚴囊尾蚴微丝蚴结合生殖 抗原变异片利共生生物源性线虫土源性线虫永久性寄生虫 多宿主寄生虫外寄生虫披鞘幼虫带虫免疫变态 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成熟前驱虫滞育 、翻译学名: 1 .大片吸虫2.猪蛔虫 3 .长角血蜱 4 .节片戴文绦虫 5 .环形泰乐虫 6.分体属 7.血矛属 8. 棘球属 9. 牛蜱属10.隐孢属 11.环形泰乐虫12.长角血蜱13. 羊鼻蝇14.莫尼茨属15.囊尾蚴 1. Davainea proglottina 2.Theileria annu lata 3.Ascaris suum 4. Fasciola hipatica 5.Haemaphysalis Iongicornis 6.Boophilus 7.Cryptosoridium8.Ech in ococcus9.Haem on chus 10.Schistosoma11. B.trigo no cephalum12. Clonorchis 13. Dicrocoelium14. Eimeria15. Ascaris suum 、填空 1 ?羊住肉孢子虫,呈卵圆或椭圆形,主要寄生于食道、膈肌和心肌。 2 .弓形虫的包囊型虫体出现在慢性病例或无症状病例。 3 .牛球虫主要寄生于小肠下段和整个大肠的上皮细胞内。 4. 斯氏艾美耳球虫寄生于家兔的肝胆管上皮细胞内。 5. 柔嫩艾美耳球虫寄生于鸡的盲肠黏膜上皮细胞内。 6 .犊牛患住肉孢子虫病时,剖检可见全身消瘦、血液稀薄、高度贫血、肝脾肿大。 7.牛环形泰勒虫以全身出血、第四胃黏膜溃疡和全身淋巴结肿大为共有的病理变化。 8 .牛巴贝斯虫的典型虫体是红细胞内的两个梨子形虫体尖端相对形成钝角角。 9. 双芽巴贝斯虫的典型虫体是红细胞内的两个梨子形虫体尖端相连成锐角角。 10 .牛双芽巴贝斯虫病又称为“塔城热”、“红尿热”或“血红蛋白尿热”。 11.火鸡组织滴虫主要寄生于鸡的盲肠和肝脏。 12 .怀孕牛感染牛胎毛滴虫后,胎儿死亡并流产。 13 .马媾疫锥虫寄生于马属动物的生 ________ 内。 14 .动物患伊氏锥虫病时,皮下水肿,体表淋巴结肿大并充血,断面呈髓样浸润。

常见人体寄生虫病及防治

常见人体寄生虫病及防治 蛲虫学名Enterobius vermicularis 是寄生于人的盲肠、小肠下段的一种小型线虫,又名蠕形住肠线虫,雌性成虫体长8—13mm,雄虫2—5mm。雌、雄头端均有角质膨大形成的翼。成虫在寄生部位交配,交配后雄虫死去,雌虫子宫内充满卵粒后向下移行。夜间寄主入睡后,雌虫到寄主肛门处产卵,产卵后雌虫多数死亡。偶有雌虫仍爬回直肠。虫卵在外界温度适宜,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经数小时后即变成具感染能力的卵。当患者由于雌虫及卵的刺激用手搔抓肛门时,虫卵可经污染的手指进行自体感染,亦可经衣被、患者用具,甚至空气进行传播,也偶有虫卵在肛门外孵化,然后幼虫再爬回直肠。具感染力的虫卵进入人体后在小肠内孵化为幼虫,幼虫沿小肠下行时脱皮两层,至结肠再脱皮一次发育为成虫。自感染到雌虫产卵约需一个半月左右,成虫寿命2—4周。蛲虫患者多为儿童,特别是在儿童集体生活的条件下易于传播流行。蛲虫也是世界性分布的寄生虫。患者轻度感染时症状不明显,严重感染会影响睡眠、食欲不振、烦躁、消瘦等症状出现。治疗病人、注意个人卫生、加强家庭及托儿机构的卫生是控制其流行的手段。 疟原虫:疟疾(malaria)又名打摆子,是疟原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传染病。经疟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不同的疟原虫分别引起间日疟、三日疟、恶性疟及卵圆疟。本病主要表现为周期性规律发作,全身发冷、发热、多汗,

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于夏秋季发病较多。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并且容易流行。典型的疟疾多呈周期性发作,表现为间歇性寒热发作。一般在发作时先有明显的寒战,全身发抖,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寒战持续约10分钟至2小时,接着体温迅速上升,常达40℃或更高,面色潮红,皮肤干热,烦躁不安,高热持续约2~6小时后,全身大汗淋漓,大汗后体温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段间歇期后,又开始重复上述间歇性定时寒战、高热发作。 婴幼儿疟疾发热多不规则,可表现为持续高热或体温忽高忽低,在发热前可以没有寒战表现,或仅有四肢发凉、面色苍白等症状。婴幼儿疟疾高热时往往容易发生惊厥。 其中一个预防措施是切断传播途径在有蚊季节正确使用蚊帐,户外执勤时使用防蚊剂及防蚊设备。灭蚊措施除大面积应用灭蚊剂外,量重要的是消除积水、根除蚊子孳生场所。 蛔虫似蚓蛔线虫简称蛔虫,是人体内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成虫寄生于小肠,可引起蛔虫病。此外,犬弓首线虫(简称犬蛔虫)是犬类常见的肠道寄生虫,其幼虫能在人体内移行,引起内脏幼虫移行症意,易发生于儿童。蛔虫成虫寄生在肠道,会妨碍小孩的营养吸收,甚至引起营养不良,贫血、生长发育迟缓。个别情况还会引起肠梗阻、肠穿孔、蛔虫性阑尾炎等急症。当然蛔虫的蚴虫还可以移行到肺、肝、脑、眼等重要器官引起这些部

畜牧兽医寄生虫病总结

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病名病原生活史感染途径症状病变诊断防治原虫) 弓形虫病(寄生于人和多种温血脊椎动物的有核细胞内)滋养体--包囊-- 裂殖体--配子体 --卵囊 中:人和动物 终:猫及猫科动物 经口、胎盘、 皮肤及粘膜 猪:高热,紫红斑,呈 腹式呼吸 牛:不表现症状或只流 产 主要在肺、淋巴结、 肝。 以上器官肿大并有出 血点、坏死灶 病原学:脏器涂片、集虫、 动物接种 血清学:ELISA、HIA 分子生物学:PCR、DNA 杂交 磺胺类 禁止猫进入 蓄舍 原虫) 利什曼原虫病 黑热病 (人和脊椎动物单核吞噬细胞)无鞭毛体(人和脊椎 动物单核吞噬细胞) 前鞭毛体(白蛉消化 道) 人、犬及多种野生 动物 传媒:白蛉 渐进性和大面积对称 性脱发,呕吐,肌肉萎 缩 脾、肝、淋巴结肿 大及全身性贫血 病原学:穿刺法、皮肤活 组织检查法 血清学:ELISA、IHA、 IFA 分子生物学:PCR 锑制剂 避免白蛉叮 咬 吸虫) 日本血吸虫病(人和动物的肝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内)雌雄异体 雄虫:乳白,粗短 雌虫:黑褐,前细后 粗 中:湖北钉螺 终:人及多种哺乳 动物 皮肤为主 胎盘 口食入尾蚴 黄牛:高热,食欲不振, 腹泻,犊牛发育受阻, 母畜流产 其他动物症状较轻。 以肉芽肿和肝硬化为 主。 肝、肠壁大量灰黄色 虫卵;肝门静脉和肠 系膜静脉内大量虫体 病原学:直接涂片、直肠 粘膜检查、饱和盐水、粪 便毛蚴孵化法、解剖诊断 血清学:ELISA、IHA、 环卵沉淀试验 分子生物学:PCR 吡喹酮 绦虫) 猪囊尾蚴病(中绦期幼虫寄生在肌肉、心、脑、眼等)囊尾蚴:椭圆,黄豆 大,内有无色液体 虫卵:内含六钩蚴 中:猪和人(虫卵 终:人(尾蚴) 经口猪轻者无明显症状,重 者消瘦,水肿。 幼虫可在脏器间移行 引起相应症状 猪肉苍白,肌肉及 脑、眼、肝等部位 可见囊尾蚴 病原学:直接观察心肌咬 肌有无虫体 血清学:ELISA、IHA 同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