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论》读书报告

《学习论》读书报告
《学习论》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

一、全书概括介绍

1、书目:施良方《学习论—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与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2

2、作者:施良方1997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大教育学系,1986年获得大维多利亚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曾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主任,是教育学原理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学论、课程论,编有《学习论》《课程理论》《教育学原理》等书。

3、背景:在我国对于学习理论研究比较薄弱的情况下和我国述评西方材料还不够系统的情况下,作者对西方的研究进行整理和概括,并侧重对学校学习的研究。《学习论》获全国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4、内容:“以历史探究法为时间主线”,对世界各派的学习理论和实验成果系统介绍、分析、评价,全面深入探究学习规律,并阐述一些新兴的观点时,还引入其他学习和特别是相左学者的评论,和作者的理解与看法,同时也会将同一流派之间的理论作比较,易于理解和辨别。作者并对学习做出了定义: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是因成熟、疾病或药物引起的,而且也不一定表现出外显行为。作者对整本书的框架是按照流派分别进行介绍。第一分部(1~4章)阐述刺激—反应学习理论;第二部分(5~9)探讨认知学习理论;第三部分(10~13)探讨折中主义学习理论;第四部分(14~15)介绍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习得性学习理论;第五部分(16)写学习原理与策略。

刺激—反应学习理论流派:把环境看做刺激,伴随的有机体行为看做反应,关注是环境在个体中的重要性、强调邻近、强化在学习中的价值。有桑代克试误学习理论、巴甫洛夫条件理论、赫尔驱力还原学习理论、斯金纳操作条件学习理论、华生行为主义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与行为主义相反,研究个体处理其环境刺激的内部过程,而不是外显刺激与反应,关注的是个体的心理结构与其变化,强调学习迁移重要性。学习理论有:格式塔心理学理论、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奥苏贝尔认知同化学习理论、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折中主义学习理论:融合了认知学派和行为主义学派两种观点,既关注环境的重要性,也强调心理结构及其变化。学习理论有:托尔曼信号学习理论、加涅累积学习理论、卢布姆掌握学习理论、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即成为一个完善的人,关注“人的自我实现,真正的学

习涉及整个人”,即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二、1~4章和第五章的介绍

1~4章主要介绍了刺激—反应学习理论(行为主义)流派的学习理论。行为主义把环境看做刺激、伴随的有机体行为看做反应。关注的是环境在个体中的重要性,强调邻近、强化在学习中的价值。论述了理论的实验、原理和理论应用,有桑代克试误学习理论、巴甫洛夫条件作用理论、华生行为主义理论、赫尔驱力还原学习理论、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

第五章介绍的是早期认知学习理论,介绍了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韦特墨、苛勒、考夫卡,格式塔流派的顿悟学习、学习律、遗忘率与记忆律的基本观点。

1.桑代克试误学习理论

习惯是对自由意志和理性提出挑战的另一个概念,因为习惯是指一种不需要一直努力就会自动完成的行为方式。如穿衣服、系鞋带。桑代克把联想和习惯融合进自己的理论体系,把联想主义改为联结主义。进行了桑代克迷箱实验,猫碰到踏板就可以出去获得食物,验证表明,所有猫的操作水平都是相对缓慢地、逐渐和连续不断的改进的。由此桑代克得出了猫的学习是由刺激情境与正确地反应之间的形成的联结构成。猫不断的修正自己的行为,这种行为改进是通过一种机械过程自动地完成的,不需要观念或顿悟。桑代克根据实验研究结果认为,一个人的理智、性格和技能,是他对各种刺激情境及其各种要素做出反应倾向。教育的目的便于形成、保持、消除、改变或者引导各种联结。桑代克根据实验的结果提出了众多的学习律。准备律,学习者是否会对某种刺激做出反应,同他是否已作好准备有关;效果律:满意或不舒适的程度越高,刺激-反应联结就越加强或者减弱,里面有正强化律和效果扩散;联系律,桑代克认为,一个已形成的可变联结,若加以应用,这种联结的力量便会增强(使用律);一个已形成的可变联结,若不予以使用,这种联结的力量便会减弱(失用律)。换言之,作为的练习律就是指反复的次数越多,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便越牢固。从这里我们可以学到,在练习某一技能的时候,并不是一两次的练习就能完成的,而是通过多次的练习和运用,这个技能的联结才会牢固,所谓的熟能生巧。桑代克是心理学史上的第一个用动物进行学习研究的人。他揭示了动物的试误学习过程,用刺激-反应之间的直接联系,奠定了联结主义心理学的基础。联结主义的一个特点就是打破了理智与本能、人类与动物的二元论,将动物学习研究方法用于人类学习者,认为人类与动物的基本学习方式都是一样的,即通过试误学习,所不同的仅仅是复杂性程度不同而已。实际上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在心理学上的进一步延伸。桑代克学习理论的最大的弱点是

过于简化了学习过程的性质,以人为被试的试验方法比较粗糙,经不起他人的检验。

2.巴普洛夫条件作用理论

1904年,巴普洛夫因为消化生理学的研究,尤其是对唾液腺、胃腺、肠腺的反射分泌的研究,获得了诺贝尔奖。巴甫洛夫通过研究发现,引起反射性分泌的刺激,不仅是胃里的食物(适当的刺激),还是嘴里的食物(信号刺激)。巴甫洛夫由此认为存在着两种反射:一种是生理反射,这是一种内在的,任何动物的所有成员都会表现出来的反射,他们是神经系统固有组织的一部分;另外一种是心理反射,后来为条件反射,这种反射是特定动物作为特定经验的结果而产生的。为了使狗对某一刺激(如铃声)形成条件作用,把这种原来只会引起探索反射的中性刺激(即铃声)与无条件刺激(即肉)配对。经一系列的配对尝试后,但是发出铃声,不提供肉,也能引起狗产生唾液分泌。在这种情况下,铃声就形成了条件刺激,简称“CS”,铃声引起的唾液分泌就是条件反射,简明“CR”。由此可见,条件反射仅仅是由于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配对呈现的结果。根据巴甫洛夫的实验,概括为几个学习律:习得律,通过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的配对引起的条件反射;消退律,指条件刺激多次重复而不伴随无条件刺激,条件反射逐渐消弱直至消失的过程,再过了一段时间后,条件反射会自发恢复;泛化律,某一种条件反射一旦确立,就可以由类似原来条件刺激的刺激引发,刺激与原来的条件刺激越发的相似,引发条件反射的可能性就越大;辨别律,当条件作用过程开始,有机体需要辨别相关刺激与五官刺激,通过辨别学习,有机体有选择地对某些刺激做出反应,而不对其他的刺激做出反应;高级条件作用,可以用其他各种刺激来代替原来的条件刺激,以唤起已确立的那种条件反射,原来的条件刺激可以在后来的尝试中起无条件刺激的作用。巴甫洛夫的学习理论启发在教学中,分析经典的,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巴甫洛夫学说与美国行为主义是有区别的,都试图以科学的方法清楚唯心主义的观点,都注重物质刺激在引起有机体行为反应中的作用。从哲学上讲,两者都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范畴。

3.华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华生认为,建立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出发点有二:第一,分析可观察到的事实,即分析人和动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第二,研究引起有机体做出反应的刺激,知道了刺激就可以预测反应。华生对此提出了自己的学习理论,一定程度上抨击桑代克效果律,并提出了频因律和近因律取而代之。频因律: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某种行为练习得越多,习惯

形成就越迅速。因此,联系的次数在习惯形成中起重要作用。近因律:华生认为,当反应频繁发生时,最新近的反应比较早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加强。因为在每一次练习中,有效的反应总是最后一个反应,所以这种反应在下一次中必定更容易出现。华生坚信,有什么刺激,必定会产生什么反应,者使他成了一个极端的环境决定论。他的最著名的、被印证得最多的一段话表明了这一点,他说:给我一打健康而有没有缺陷的婴儿,把他们放在我所设计的特殊环境里培养,我可以担保,我能够把他们中间的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择的任何一类专家——一声、律师、艺术家、上商界首领、甚至是乞丐或者窃贼,而无论他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或者他的祖先的职业和种族是什么。对于华生行为主义的评价,从哲学上讲,华生是从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但是华生把行为主义与刺激-反应心理学结成了一体,他使心理学家们相信,对行为的真正解释在于神经系统。他还使心理学家相信,学习是一个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人的行为、个性和情绪等都是习得的。从华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得到在教学中要注重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学生的发展有很大的重要,古代有孟母三迁啊。还有一点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技能也不是一两次能够形成的,需要经过多次的练习习得形成,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格思里邻近学习理论

格思里认为:一部好的学习心理学必须提出学习规律,而这种规律必须是容易理解的和可以实证的。即刺激的某一组合,如果曾经伴同过某一动作,那么,当这种刺激组合再次出现时,这一动作往往也会随之发生。学习是一次性完成的。格思里对学习基本问题的解释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泛化与辨别,所有刺激情境都是在由时刻发生变化的大量不同要素构成的,可以把泛化归因于训练情境与测验情境索具有的共同要素的数量,相似性这类模糊的概念应该被拘捕共同性这个精确的概念所取代;消退与遗忘,格思里通过对联想性抑制的分析说明消退过程。他认为消退仅仅是由于对于刺激形成了一种新的抑制性反应,“忘却遗忘的学习过的内容,可能仅仅是因为后来又学习了其他的内容,同样的原理分析遗忘的现象;奖励,格思里坚持认为:学习本身是一个比较简单的过程,形成刺激-反应联结只需要暂时的邻近就足够了,无需求助于强化,奖励仅仅是急剧改变了有机体在反应发生之后的整个刺激模式;惩罚,格思里认为只有当惩罚满足这两个条件时才会有效的消退某种行为,一是惩罚必须引起反应,而且这种反应与惩罚的反应是不能两立的;二是根据泛化的原理,引起所需要的那种反应的刺激情境,必须与引起受惩罚反应的刺激情境具有

一定数量的相同的刺激要素;动机,他认为,有机体的生理状态是有各种内部刺激构成的,这种内部刺激可以再整个操作行动中持续不断,知道发生某种完成性反应为止;破除习惯,在学习过程中,有事目标是要去掉一些不良习惯而不是养成习惯,有阈限法(忍受)、疲劳法、不能两立法。格思里的学习理论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格思里的联结主义坚持认为,在学习中起最主要作用的机制是暂时联系,及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紧密相联。格思里把学习的过程看做是稍纵即逝的过程,学习要么是一次性完全发生,要么就是没有发生。全或无的学习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不同于传统研究方法的选择,而且似乎也适合于许多实验情境。

5.斯金纳操作条件作用理论基本观点

我下面对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学习理论做一个简单的介绍。斯金纳是享有盛名的美国心理学家。1931年,斯金纳获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1947年担任该校心理学终身教授,并发展巴甫洛夫和桑代克的研究,发明实验装置“斯金纳箱”以及“各自试验室”,揭示条件性反射学习理论,强调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双重作用影响个体的行为表现。斯金纳根据对操作性条件反射和强化作用的研究发明了“教学机器”、设计“程序教学”。

斯金纳认为理论必须以事实和材料为依据,所以斯金纳设计了斯金纳箱,箱子里设置一个开关(开关外连接一个记录系统,用线条方式准确地记录动物活动的次数与时间如各自啄开关),动物碰到开关可以得到食物,食物的释放方式、箱子的灯光、声音、电击、温度都由实验者控制。斯金纳对实验的分析使他得出了将学习分成两种类型:应答性反应、操作性反应。应答性反应是指由特定的、可观察的刺激引起的,被动的,属于S刺激。操作性反应是指在没有任何的能观察到的外部刺激的情境下的个体行为,受行为结果控制,是主动的行为,属于R刺激。斯金纳认为人类绝大多数的有意义的行为都是操作性行为,比如读书、写字、回答问题(读书不是由某一刺激引起的,而在于读书曾给我们带来的结果,如果读书得到的奖励,如好的成绩,人们就能投入这种行为)。

斯金纳认为操作性行为的结果作为一种强化从而使个体的这种行为得以继续保持,这种结果作用就可以分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积极强化(正强化)是指当环境中增加某种刺激,有机体反应增加。消极强化(负强化)是指当某种刺激在有机体中消失时,反应概率增加。

根据人类行为受强化影响的程度还可以把强化分为一级强化物、二级强化物。一级强化物是在没有任何学习发生的情况下也能起强化作用的刺激,比如满足生理需要的的东子:

水、食物。二级强化物是与一级强化物配对的结果而起强化作用的刺激,如社会地位、权利、名声等。教学中用的都是二级强化,如口头表扬等。斯金纳还通过实验研究了强化的类型、安排是如何影响学习的,最后得出了最好的强化效果是:连续强化—固定间隔强化—变化比例强化。

斯金纳对于强化理论的应用,提出了两点:塑造(根据“相继近似法”不断强化一系列逐渐接近最终行为的反应来塑造某种行为)。例子(训练白鸽走8字实验)渐退(通过有差别的强化,缓慢地减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的特征从而使有机体最终能对两种只有很小差异的刺激作出有辨别的反应)。例子(对脑异常的小白痴进行做出细微辨别的程序实验)

我了解强化理论后,思考了一个问题,强化原理在中学教学中该如何应用。马克思认识论中一直强调认识是从实践中来,最后回到实践中指导实践的。对此我想:学习理论对教学技术到底有没有指导意义,强化理论在中学历史教学又是如何应用的。

在来凤奇博士的《论教学设计和学习理论对教育技术研究的关照》一文中说到:教育技术的宗旨是为了改进学习者认知与技能,提高学习质量,实现这一宗旨赖于教育技术的两大支柱:教学设计与学习理论。要设计出有效且有趣的教学,则必须以学习理论作为支撑,并论证认知与学习理论来对教学设计的技巧重要性。其实强化的主要作用就是按照人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规律,对人的行为予以导向,并加以规范、修正、限制和改造,它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是通过行为的后果反馈给行为主体这种间接方式来实现的,人们可根据反馈的信息,主动适应环境刺激,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在教学实践中,将强化理论运用到教学设计、教学管理中,可以针对学生心理活动、行为,做到因材施教、提高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等都是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1)利用不同的强化物

教师在设计教学和实施过程中,分析学情时,了解学生的年龄阶段的特征和心理水平,并根据相应的特征去选择引起学生兴趣、强化学生认知的强化物系列。在斯金纳的强化原理中,二级强化物一方面作为一种刺激引起学生的反应,另一方面可以作为行为的结果起到强化的作用。也就是说教师选择好的强化物,不仅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在高一历史教学中,高一的学生经过初中三年的历史学习,对于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历史事件也有了一定的看法,但还处于从初中到高中的转变中,对图片、小故事、视频等直挂性的材料刺激兴趣很浓。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可以多用图片、小故事、视

频等强化物系列进行教学。例子:在讲到《甲午战争》时,用黄海海战片段视频作为教学强化物,让学生带着观察有哪些因素影响黄海海战败,对于战争时爱国官兵的表现如何的问题观看视频,看完后小组讨论并发言。这样小组在完成任务的刺激下,讨论时更加积极认真,最后物质或者精神性的正强化物都可以强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

(2)渐退的运用

斯金纳对强化理论的应用中提出渐退,通过有差别的强化,缓慢地减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的特征从而使有机体最终能对两种只有很小差异的刺激作出有辨别的反应。也就说在历史教学中也可以运用渐退,通过对两个历史事件刺激的差别的强化,让学生不断消退这两种刺激的区别,最后能准确无误的辨别这两种刺激。例将英国君主立宪制与美国的总统制之间进行对比,找出差别,通过不同的差别认识的消退,使学生在能很小的差异中如国家元首有无实权中的差别(英国国王没有实权,美国的总统有辨别出是英国君主立宪制还是美国的总统制)准确的判断出是讲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还是美国的总统制。

(3)利用强化时表进行鼓励性教学。

斯金纳通过实验得出最好的强化效果是:连续强化—固定间隔强化—变化比例强化。在教学活动中,也要根据斯金纳强化时表把握鼓励教学的技巧性。例如对学生良好的行为或者表现每次都给予鼓励(强化)时,次数一多,鼓励便变成家常便饭,没有多大的作用。反之偶尔时不时对学生进行鼓励,学生对其关注度更高、效果反而更好。所以,在历史教学中:

①要教师要从学生学习历史的榜样学习的内在需要出发,促进学生的自发探索活动;

②要注意时间上的连贯性与间隔性的统一对每一个学生的每个发展阶段都要进行鼓励;

③次数上的稳定性与变化性统一,在历史课堂上要时不时的进行鼓励,不产生强烈的对比与反差。

(4)运用恰当的程序教学法

斯金纳根据操作条件反射原理设计出了“程序教学法”,把教学目标进行具体的分解,确定每个步骤所保持行为的强度,使强化效果提到最大的限度,对正确学习给予及时的强化,鼓励学生继续进行。中学历史教师在设计教学中也要确定每一个学习目标、每一个知识点。每完成一个小步子,实现一个小目标,给予及时的鼓励,再启下一个目标,循循善诱。

总之,强化原理对中学历史教学是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的。在历史教学实践中,历史教师要合理的利用强化理论,利用不同的强化物,对学生进行鼓励性教学,运用程序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学习行为,引导其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秘密花园读后感(共9篇)

秘密花园读后感(共9篇) 本文是关于秘密花园读后感(共9篇),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上周末,我在家阅读了弗朗西斯·伯内特写的一部小说,名叫《秘密花园》,文章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印度小女孩玛丽和英国男孩迪克、哥哥柯林以及园丁本爷爷一起将舅舅封锁的秘密花园从荒凉景象变得生机勃勃的过程。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主人公玛丽。她本是印度富裕家中的小公主,仆人们谁也不敢不服从她,她的妈妈很美,但却不喜欢丑小鸭般的她,由于她的坏脾气,爸爸和仆人们也不喜欢她。因此在霍乱之后,孤身一人的玛丽并没有哭,可能是因为她那里太小了,还不懂得将来的路该怎样走,后来,经过她的爸爸的部下调查,终于使她在世界上还有一个人依靠,就是在英国的舅舅。玛丽到了舅舅那里以后,结识了可爱勇敢的小男孩迪克、脾气古怪心地善良的园丁本爷爷,还有一个与她在印度时有着一样坏脾气的哥哥柯林。 玛丽从小娇生惯养,一直都是别人顺着她,但她到了舅舅家以后,脾气渐渐变得好起来,并且能够改变柯林的坏脾气。我认为这对玛丽来说是很困难的,尽管如此,她依然态度坚定,决心要改掉柯林的坏脾气,并且有勇气去指责柯林,这样的勇气都来自玛丽对哥哥的爱。 终于,经过玛丽的不懈努力,柯林不仅脾气变好了,而且还主动站起来,和玛丽、迪克、本爷爷一起将爸爸的花园恢复生机,在爸爸面前有勇气地展现自己。 在印度从不劳动的玛丽居然不怕累、不怕脏,一起和迪克他们恢复舅舅的花园。就因为病重的舅妈从花园的蔷薇花架上摔了下来,第二日就去世了。这件事之后,舅舅就认为这是个不祥的花园,所以就把它锁了起来,这也就等于把自己的爱情也锁了起来。玛丽就是为了帮助舅舅,使舅舅不再自我封闭,才整理这座花园,并把它打扮得生机勃勃的。 玛丽的转变的确令人惊讶,但我相信,不论是谁,不论做什么事,只要跟玛丽一样,心中充满爱,那么就一定会出现奇迹。 有关初一读后感的作文:秘密花园读后感700字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 自卑常常被认为是不好的,因此很多人否认自己的自卑情结。但是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卑情结,正视自己的自卑和不足,是健康成长的前提。 孩童时代,我一直被班里的同学称为胖子,对外貌很自卑。但是我不允许自己承认这一点,也不允许别人发现这一点,当被叫到胖子的时候,我会用很恶劣的语言回应。随着年龄增长,我开始正视自己长得不够漂亮的事实,并且发现自信所体现出来的魅力。我常常告诉自己自信的女性最美丽,这种心理暗示带来的效果很好。 正视自己的自卑,并且把自卑用自信来掩盖,这是我对自我内心的调整,但是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让我第一次比较系统的认识了自卑情结,并再一次对自己的内心进行了深层次探索。 《自卑与超越》一共十二章节,读完之后,有三点感受尤为深刻: 一、个体的生活意义与行为 什么是生活的意义?生活的问题都是和职业,社会和性相联系的。个人对这三个问题的反应,就表明了他生活的意义。错误的生活意义导致错误的行为。阿德勒由表及里的探索,有效解释了为什么纠正一个人的行为后,患者仍然会出现其他不良行为。关键不在于行为本身,而在于错误的生活意义没有被纠正。我在实习的过程中发现有两个16岁的小孩子,性格暴躁,不讲礼貌。我多次告诉他们这样是不对的,效果甚微。我问及了他们的家庭状况和小时候记忆深刻的故事。A的父母双亡,和爷爷相依为命。爷爷并不关心他的心里需要,只保证他有饭吃有衣服穿,有时候爷爷走亲戚,会把他一个人留在家里。长期的忽视使得他很孤单。B的情况更糟糕,唯一的亲人,哥哥在外打工,一年回家一次,他假期也呆在学校,无处可去,安静的时候,深黑的眼睛常常让人觉得悲伤。我第一次接触他对他印象非常好,爱照顾人,负责人。但是相处的过程中,我开始接触其他人,对他的关注度减少。接下来他的行为就变得让人无法忍受。了解到AB的生活环境和现状之后,在和他们的交流中我发现,他们表现的如此暴躁是因为他们怕被忽视,想引起老师的注意。但是由于他们的学习成绩和运动以及其他方面都表现平平,他们便选择了错误的方式来达到吸引注意的目的。我先主动调整了自己对待他们的态度,并且十分肯定了他们的优点。接着我发现他们的行为有了很大改

政府论读后感

《政府论》读后感一、《政府论》概述 《政府论》一书的写作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当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社会各阶层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与此同时,在英国学术界,各阶层的代言人也进行着针锋相对的论战。《政府论》既是这一论战的缩影,也是这一论战的总结。 在《政府论》中,洛克在驳斥菲尔麦的“君权神授”和“王位世袭”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一套关于公民政府的起源、范围和目的的理论。 《政府论》的理论是建立在自然状态理论的基础之上的。自然状态是人类最先处于的状态,洛克认为,自然状态是一种完全自由、平等的状态。自然法,也就是理性,在自然状态中起支配作用。在自然状态中,自然法的执行权属于每一个人,也就是说,人人都有权惩罚违反自然法的人。这种惩罚权不是无限的,它以制止违反自然法为限度。 乍看起来,自然状态中的生活非常美好,但其实不然。书中,洛克总结了自然状态的三大缺陷。人们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避免自然状态的弊端,于是订立契约,让渡各自的一部分权力,成立或加入政治社会。而人们让渡的那部分权力,则是政府的立法权和执行权的根源。 根据政治社会成立的过程,可以发现,政府成立的重要目的是保护人们的私有财产。另外,洛克指出,未经人民自己或其代表同意,政府决不应该对人民的财产课税。《政府论》中对“财产”的定义是:一个人只要使任何东西脱离其自然存在的状态,这个东西里就已经掺进了他的劳动,即掺进了他自己所有的东西,因而这个东西就成为他的财产。 知道了政府的目的,那么,政治社会成立以后该怎么运行呢?洛克认为,国家必须根据正式颁布过的、长期有效的法律来统治,而不能依靠临时的专断命令来进行统治。法律一经制定,无论贫富贵贱,每个人都必须平等地服从,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逃避法律的约束与制裁。国家的权力有三种:立法权、执行权和对外权。是国家的最高权力,立法权和执行权应该是分立的,而执行权和对外权之间虽有区别,但是两种权力却几乎总是联合在一起的。 既然国家权力是受人民委托来实现某种目的的,那它就必然要受那个目的的限制,当这一目的显然被忽略或遭受打击时,委托必然被取消,权力又回到当初授权的人民手中,人们又可以重新把它授予最能保卫自己安全的人。因此,当政府已经开始祸害人民,统治者的恶意已,或他们的企图已为大部分人民所发觉时,人民就将被迫,推翻他们的统治了。当立法机关被变更时,当握有最高执行权的人玩忽和放弃职责,当或君主在行动上违背他们的委托,人民的最高权力就能体现出来,政府就将解体。 《政府论》一书思路清晰,论证严密,它有力地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进行了辩护,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政府论》的价值超越时空,它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电子书.doc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电子书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电子书_【精品】新人教版(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材课文目录2019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目录(2019 年 5 月版)五上第一单元1.白鹭 2.落花生 3.桂花雨4※.珍珠鸟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习作:我的心爱之物语文园地一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孟浩然

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第五单元第六单元第七单元5.搭石 6.将相和 7.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习作:“漫画”老师语文园地二8.猎人海力布 9.牛郎织女(一) 10※.牛郎织女(二)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习作:缩写故事语文园地三乞巧/(唐)林杰11.古诗三首示儿/(宋)陆游题临安邸/(宋)林升已亥杂诗/(清)龚自珍 12.少年中国说 13.圆明园的毁灭14※.木笛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语文园地四15.太阳 16.松鼠习作例文:鲸风向袋的制作习作:介绍一种事物17.慈母情深 18.父爱之舟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口语交际:父母之爱习作:我想对您说语文园地六20.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唐)王维枫桥夜泊/(唐)张继长相思/(清)纳兰性德

第八单元21.四季之美22.鸟的天堂23※.月迹习作:即景语文园地七渔歌子/(唐)张志和24.古人谈读书 25.忆读书26※.我的“长生果” 口语交际: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习作:推荐一本书语文园地八观书有感(昨夜江边春水生)/(宋)朱熹语文学习需要做的事情:阅读、背诵、日记、生活、作文对于学好语文,提供以下几点建议:除了字、词、句、章等基础的识记知识掌握之外,还要做好以下几点:1. 大量阅读。博览群书是培养孩子语文素养基本功之一,甚至可以说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大量的课外阅读是提高孩子语文水平不可替代的手段。美国心理学家克拉森的心理实验研究表明,学生充满兴趣的课外阅读对提高他们写作能力的作用,远远大于机械的写作训练。语文成绩好的孩子几乎都是特别喜欢课外书。 这些孩子往往有很多的积累:语词的积累、素材的积累、情感的积累等。这样的孩子在写作上往往有突出的构思、神奇的用词,在阅读理解方面有杰出的见地,在说话方面有超出他人的见识等。总之,他们由于见多识广而语文根底厚实。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在低年级,推荐给他们一些民间故事,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等来读;在中高年级,推荐一些儿童文学,杂文随笔,报刊杂志,科幻漫画,历史名着,文学名着,名人传记等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多种书籍来读,并且取消种种人为的限制,允许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不同种类的书籍,从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营养。理解能力是一种语文素养,它不会像识记能力那样易于形成,需要耐心长期积累。坚持阅读是培养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多读一些文辞优美、气魄宏大的散文,对提高理解能力很有帮助,比如《鲁迅文集》,《读者》杂志对培养这些能力和素养都很有帮助。

《政府论(下篇)》读书笔记

拿什么保护你?我的财产 ——读《政府论(下篇)》有感 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是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思想家。他的一生经历了整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由此,他的思想是1688年英国封建贵族同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妥协的产儿。在《政府论(上篇)》洛克主要批判了拥护封建王权的菲尔麦的君权神授说,而在本篇中,洛克系统提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基础,试图以自然法学说说明国家的起源和本质问题,从自然状态出发,批判封建集权制度,主张私有财产的不可侵犯、国家基于契约、立法权为最高权力、国家权力分立和人民有权反抗暴政等观点。 具体来说,《政府论(下篇)》是以“政府的目的是保护私有财产”为主线的。洛克开宗明义地说道,我认为政治权力就是为了规定和保护财产而制定法律的权利,判处死刑和一切较轻处分的权利,以及使用共同体的力量来执行这些法律和保卫国家不受外来侵害的权利;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公众福利1。首先洛克描述了自然状态是一个有自由、有平等、有自己财产的状态2,自然法统治着自然状态,自由平等和财产都是人们的自然权利,但自然状态却缺乏公共的裁判者,因此当它的成员收到损害时,就会有不能得到申诉和决定争论等种种不方便之处,通过社会契约所建立的“公民社会的目的原是为了避免并补救自然状态的种种不方便”3,而公民社会建立后,个人的一切自然权利,特别是财产权利都仍然保留。政府,在洛克看来便是财产权的保护者。“人们联合成为国家和置身于政府之下的重大的和主要的目的,是保护他们的财产4。”要保护资产阶级的私有财产,什么形式的政府最合适呢?洛克的回答是:由民选的议会掌握最高权力的政府。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洛克对财产权的重视。在洛克看来,财产是合乎自然法的,也是合乎“人性”的。因为人还在自然状态中的时候就拥有了财产,保护财产就合乎自然法亦合乎理性。洛克把自然状态描绘为自由、平等的世界,正是反映资产阶级渴望一个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和平安定的环境;把私有财产权说成是天赋权利,正是企图用私有制的悠久历史来论证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永恒性;把自然状态说成为缺乏公共裁判者、一直是一切权利得不到保障的情况,正是为了强调建立一个足以保护资产阶级各种权利的国家政权的必要性。 虽然洛克反映的是资产阶级兴起时对财产保护的要求,但对今日的中国也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当今我国正在经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波移民潮。不同于上世纪70年代末的“偷渡客”,也不同于上世纪80、90年代的留学移民,此次移民潮的主力可称得上是中国的精英阶层。根据胡润研究院11月1日发布的《2011中国私人财富管理白皮书》显示,资产超过1000万元的中国富豪们有46%正在考虑移民国外。另外14%已经开始了这一动作。约三分之一的受访富豪称他们已在国外拥有投资。因为一些国家会为提供大额投资的外国公民提供永久居留权甚至是国籍,所以这批人随时可以移民。由此可见,象征社会中坚的一国之财富精英,正降落至一个精神和财富双层游离的境地。这一现象造就的危害显而易见。首先,先富集体出走,成为他乡创造价值的中坚,对中国本土而言是知识精英与财富的双重流失。更值得忧虑的是,先富者急于移民最终会破坏开放之初所建立 1洛克,《政府论(下篇)》,2011年4月,北京,商务印书馆,P2 2洛克,《政府论(下篇)》,2011年4月,北京,商务印书馆,P3 3洛克,《政府论(下篇)》,2011年4月,北京,商务印书馆,P53 4洛克,《政府论(下篇)》,2011年4月,北京,商务印书馆,P73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 学工作计划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都结乡中心小学工作 五年级语文上册 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63人。其中男生33人,女生30人。绝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爱学习,有上进心,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但是有个别学生基础较差,家长又疏于督促,还需老师加强辅导。个别学生学习自觉性差,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还需要老师好好引导。 二、教材基本结构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我爱阅读,月是故乡明,学习说明性文章,生活的启示,遨游汉字王国,父母之爱,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走近毛泽东。其中第一单元“我爱阅读”和第五单元“遨游汉字王国”还安排有不同呈现形式的综合性学习内容,使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四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遨游汉字王国”单元采取了全新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本册共有28篇,其中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14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32篇。这些课文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 三、教材的主要特点 (1)专题组元的角度更加灵活多样。 (2)加强整合的编写目的更加明确。 (3)课文既保留传统的优秀篇目,又增加了富有时代感的新课文。 (4)强化导学功能,引导学生思考。 (5)改进“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6)拓展学习资源,加强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 四、教学目标 (1)认200个字,写150个,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 (2)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并体会汉字的优美。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5)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 (6)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8)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9)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辩论、演讲的基本方法。 (10)能写简单的记实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 (11)学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学写内容梗概。

【原创】《超越自卑》读书笔记

1010040042刘嘉怡法律与行政学院社会工作 《超越自卑》读书笔记 在金鑫老师的推荐下学生认真拜读了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博士的代表作品《超越自卑》。阿德勒生于维也纳近郊的一个米商家庭,早年曾在维也纳大学学医,获得博士学位。初期追随弗洛伊德,后分道扬镳,自创了一个以“自卑情结”为中心的个体心理学,认为人类的一切都是出于“自卑”以及对“自卑感”的克服和超越,强调个人与生存环境间互动对行为的影响。据说“此书被西方人视为了解自我和他人的教科书,起到了《圣经》起不到的作用”,是其最具影响力的一部作品,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超越自卑》主要介绍了生活的意义、心灵与肉体、自卑感与优越感、早期的记忆、梦、家庭的影响、学校的影响、青春期、犯罪及其预防、职业、人及同伴和爱情与婚姻等十二个主要论点,共十二章。 在这本书里,阿德勒以平易轻松的笔调,描写了自卑感的形象、对个人行为的影响,以及个人如何克服自卑感,将其转变为对优越地位的追求,以获取光辉灿烂的成就。任何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最初都是以感觉来判断是非好恶。刚出生的婴儿到幼年阶段,接收到任何负面的信息,印象都会特别深刻。容貌、身材的高矮胖瘦、课业成绩的好坏、家庭背景的差异等等,都有可能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种下自卑的因子。因此应该以坦然的态度面对自我内心中的自卑情结,使自己在生活、工作、处事上,避免走入自暴自弃或是骄傲自大的偏锋,才能够超越自己。 首先,本书第一章《生活的意义》是全书的纲领,也是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理论核心。他提出,每一个人类个体在面对生存时,都要面临三个问题:职业、社交(与他人的关系)和性(即爱情和婚姻)。每个人都要面对这三大问题,而由此作出的反应表现出他对生活意义的最深层的感受。他分析了人们各种错误“生活意义”的共同尺度:缺乏从属感和社会兴趣,过度关注自我,和正确“生活意义”的共同尺度:有从属感和社会兴趣,作为团体的一份子,愿为人类幸福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阿德勒从个体心理学观点出发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他提出,当个体不足以应对环境挑战时,对其现时地位的不满必然将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自卑感。自卑感乃是人类最普通的情绪,但人无法一直在自卑感下生活。因此,追求作为其补偿的优越感,是所有人的通性。简单地来说,即用“优越感”来弥补“自卑感”。然而,并不是人人都能超越自卑。理想的补偿方式,是通过改变现实生活的处境来消除自卑,甚至获得成就。而生活的失败者,则在不合作的态度中,在自己的想象里获得满足。关键在于正确理解生活,并拥有对他人有益的合作的生活态度。家长和教师应培养儿童对别人、对社会的兴趣,使他们真正认识“奉献乃是生活的真正意义”。这样,他们就能够从自卑走向超越。 阿德勒说,自卑感实际上是人类不断发展的动因。科学的兴起就是因为人类感到他们的无知和他们对预测未来的需要而努力奋斗的结果。优越感的目标取决于每个人所赋予生活的意义,是建立在他的生活方式之中。人类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我们所有文化贡献的源泉。而超越力量的大小,审视自卑心的强弱,以及个性、企图心等。自卑与超越的相对强弱不同,在不同的人身上,衍生出许多种不同的性格与行为来。正因这股力量相当强大,若能够妥善运用,则可以成为一股不断突破的动力,否则,将成为另一个失败的开始。 从我们的童年开始,自卑感对我们的影响就从未停止过。儿童因为自身的弱小,在成长中无时无刻不伴随着自卑。为了补偿这种感受,他们应该练习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以获得生活的安全感,并在这种愉悦中,获得兴趣并发展终身受益的技能。在家庭的影响一章中,阿德勒描述了家庭对个人的巨大影响。儿童时期在家庭中的地位以及生活方式,给每一个孩子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母亲不仅应该使孩子和她很好地合作,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学

《新政府论》读书笔记

《新政府论》读书笔记 黎萍 2014210345 读了洛克的《政府论》之后,再读辛向阳的《新政府论》,会发现两本著作的逻辑结构有些相似性,但是在我看来前者是一种政府哲学,但是其中一些观点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而后者则是一种对实践与现实的总结,更具有现实意义,是对《政府论》的发展。这种发展源于实践,对实践有着指导作用,尤其对我国目前建设服务型政府、促进政府转型、推进依法治国具有指导意义。 ——题记对政府定义与理解是多样的,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 对政府的认识也在不断发展。例如,卢梭认为政府就是为 了保护人民财产、自由等权利,在国家与人民之间进行沟 通的中介体。这是社会契约与人民主权思想的体现。总的 来说,政府的含义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指制定规则、 为居民提供服务的机构,是最广义的政府,即“超弱意义 的政府”;指治理国家或社区的政治机构,即“次弱意义 的政府”;泛指一切国家机关,这是广义的政府;指一个 国家的中央或地方的行政机关,即狭义的政府;指中央机 关的核心部分,即最狭义的政府。这就需要我们在不同情 境中分析“政府”时要认清指向。 一、西方人在政府哲学上的价值取向:

1、英美自由主义情结下——政府是必要的邪恶。 在自由主义兴盛的经济之下,市场对经济的调节具有局限性,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有了必要性与必然性。一方面,政府的出现,会对自由主义产生阻碍作用,甚至有相关理论认为政府与自由是对立的;另一方面,政府对市场的适当干预缓解了经济、阶级、社会的矛盾,因此政府又是必要的。但在自由主义与政府干预之间的力量是不易均衡的,于是用法律等途径来限制政府的权力,将资产阶级的利益损失降到最小。 2、德国国家主义情结下——政府是神圣的万能。 德国历史上专制主义色彩浓厚,对国家服从、对政府崇拜、对权威尊崇,以及长期的战争和分裂,于是在这样的历史传统下,形成了德国国家主义情结下的对政府的崇拜。国家的权力集中于政府,在一定时期政府对经济的大力干预使经济发展,满足了大众的需求,于是大众更加肯定政府的作用,并且政府作用的外在边界是不侵犯公民的意志与自由。但于东方的专制主义的全能性政府有区别,万能政府也有不能的地方。 3、法国半国家主义,半自由主义情结下——政府是半神半兽。法国人在政府邪恶论与政府万能论之间寻找了另一条道路,认为政府权力制约得好,就可以成为好政府;政府权力制约得不好,就会成为邪恶的政府。所以法国人十分倾心于政府的权力的分立与制衡。托克维尔提出了政府的双重分权理论:一是联邦水平上的分权,权力分为立法、司法、行政三权;二是联邦政府与地方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全册教案(新人教版)

五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教案 教学计划:陈孟群 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8人。其中男生38人,女生15人。绝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爱学习,有上进心,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是有个别学生基础较差,家长又疏于督促,还需老师加强辅导。个别学生学习自觉性差,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还需要老师好好引导教育。 二、教学目标 (1)认200个字,写150个,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 (2)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并体会汉字的优美。(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5)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6)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8)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9)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辩论、演讲的基本方法。 (10)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 (11)学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学写内容梗概。 (12)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并能策划简单的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三、教学时间安排 周次 时间 内容安排 9.1-9.6 1、窃读记(2)机动(1) 9.7-9.13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1) 3、走遍天下书为侣(2) 4、*我的长生果(1)机动(1)△1黄果树听瀑(1) 9.14-9.20 口语·习作一(3)回顾·拓展一(2) 测试(1) 9.21-9.27 5、古诗词三首(2) 6、梅花魂(2) 7、*桂花雨(1)8、*小桥流水人家(1) 9.28-10.4 口语·习作二(3)国庆节放假 10.5-10.11 国庆节放假回顾·拓展二(2) 10.12-10.18 测试(1)9、鲸(2)10、*松鼠(1) 机动(1)△2斗笠(1) 10.19-10.25 11、新型玻璃(2)12、*假如没有尘土(1) 口语·习作三(3) 10.26-11.1

读书笔记-洛克政府论有感

课后读书笔记与感想作业题目:从《政府论》看中国——阅读洛克《政府论》的读书笔记与感想作者单位:金融学院保险 1201 班姓 名:郝彬凯学号:1203050120 联系电话: 155270316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Law

目录 一、契约说与人民主权论 (1) (一)自然状态下的政府权力 (1) (二)结合中国政府的分析 (2) 二、有限政府与权力分立 (2) (一)分权理论内涵 (2) (二)依法治国在中国 (3) 三、个人感想 (3) (一)读书体会 (3) (二)宪政民主思想对中国法治社会建设的启示 (4)

从《政府论》看中国 ——阅读洛克《政府论》的读书笔记与感想摘要:通过阅读《洛克政府论》本人收获良多,对于权力分立、有限政府、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理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本文主要对权力分立、有限政府和契约说两个方面展开谈谈我的看法。在理论知识扩展的同时,从十七、十八世纪的《政府论》反思当代中国政府的运行管理模式,也是收获之一。发展中的中国,需要博采众长、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关键词:《政府论》人民主权权力制约 一、契约说与人民主权论 按照洛克的论述,在文明社会里,只有通过建立公民政府,人的基本权利才能得以保障。因为无论是处于无政府主义的自然状态还是权力无限的君主专制的统治状态,都威胁到人基本权利的实现。 (一)自然状态下的政府权力 在自然状态中,“一切权力和管辖权都是相互的,没有一个人享有多于他人的权力,人人享有充分而自由地权力”。同时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人享有惩罚犯罪的和充当自然法的执行人的权力”。不过,既然每个人都享有自然法的执行权,那就意味着每个人都是可以充当判决是否违反自然法的裁判。人人都是裁判,实际上就等于没有权威,公平公正的权力的裁判。其结果会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无序。这样的自然状态缺少一个有权依照法律处理纠纷的公正裁判者,同时也去缺少一个权威来使人们服从法律的正确判决。 在自然状态中人们还享有保护自己人身、财产和自由地权力,而在君主的专制统治下人们丧失了几乎一切权利,只能任由君主肆意挥霍。因为“人权的丧失给与主人们以第三种权力,即专制权力,来为他们谋利益而御使那些被剥夺一切权力的人”。其次,就起外在形形式来看,君主似乎是调解人们之间纠纷的裁判,实际上象征最高权利的君主仍是维护自己的专制利益。 因此在自然状态下和君主专制统治下,人们无法保障自己最基本的权力、为了保护这些人的基本权的顺利实现,为了社会的繁荣稳定,人们之间相互订立协议,自愿让出一部分权力。而把这些权力交由专门的人,按照社会一致同意或授权代表的同意的规则来执行。这就是洛克的契约说,也是洛克主张的国家权力的来源。那么依照人契约说建立起来的政府,人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精选3篇)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精选3篇)《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书笔记呢?怎样写读书笔记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精心整理的《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1 《自卑与超越》中阿德勒从个体心理学观点出发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作者提出:每个人因为对其现时地位的不满意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然而,并不是人人都能超越自卑,关键在于正确理解生活。家长和教师应培养儿童对别人、对社会的兴趣,使他们真正认识“奉献乃是生活的真正意义”。这样,他们就能够从自卑走向超越。 《自卑与超越》主要有生活的意义、心灵与肉体、自卑感与优越感、早期的记忆、梦、家庭的影响、学校的影响、青春期、犯罪及其预防、职业、人及同伴和爱情与婚姻等十二个主要论点,共十二章。原书名为《生活对你的意义》。这是阿德勒思想最为成熟的时期。 生活中的每一个问题,几乎都与职业、社交和爱情这三个主要问题有关。每个人对这三个问题作反应时,都表现了他对生活意义的最深层的感受。真正的生活意义在于对别人和社会发生兴趣以及能与人

合作。 阿德勒认为对于人类来说,肉体和心灵二者是生活的表现,它们都是整体生活的一部分。心灵正是指挥肉体朝着一种能使我们获得安全和优越地位努力的。只有那些对他人产生兴趣而又决心要为社会有所贡献的人,心灵才有了克服困难的正确技术,使肉体正确行动,从而超越自卑,使自己鼓起勇气前进。 自卑感实际上是人类不断发展的动因。科学的兴起就是因为人类感到他们的无知和他们对预测未来的需要而努力奋斗的结果。优越感的目标取决于每个人所赋予生活的意义,是建立在他的生活方式之中。人类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我们所有文化贡献的源泉。而超越力量的大小,端视自卑心的强弱,以及个性、企图心等。自卑与超越的相对强弱不同,在不同的人身上,衍生出许多种不同的性格与行为来。正因这股力量相当强大,若能够妥善运用,则可以成为一股不断突破的动力,否则,将成为另一个失败的开始。 在人的所有心灵现象中,最能显示着其中秘密的是个人的记忆。早期记忆又特别重要,因为它显示了人生活方式的根源及其简单的表现方式。梦是是人类心灵创造活动的一部分。梦的目的是在支持生活方式,并引起适合于生活方法的感觉。每个人做梦时都好像他在梦中必须努力追求优越感一般。 家庭对人类的影响也很大,儿童时期在家庭中的地位和生活方式给他留下的印象不可磨灭。母亲不仅应该使孩子和她很好地合作,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学会与其他人平等合作,发展自己的独立性。而父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材课文目录部编版

2019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目录(2019年5月版)

画,小学高年级可以让孩子阅读一些专门给少年儿童看的名著简写版。进入初中,就应该接触原著。我们建议一个孩子从小学到高中毕业阅读的课外书最低应该在500本之上,最好在1000本以上。其中包括100本以上各行各业的人物传记,来奠定孩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基础。同时要注意不但要阅读,而且要写读书笔记或者书评。 2. 背诵经典。 背诵经典文章、名言佳句也是培养孩子语言素养基本功之一,中学毕业孩子如果能背诵150首古今诗词,25首白话诗歌,40篇精美的文言散文(每篇三五百字),10篇精美的现代白话文(每篇800到1000多字),200多条古今中外格言警句。那么,他的语文功底应该是不错的。如果在孩子记忆的黄金时间——16岁之前,让孩子记诵大量的语言精华,那么,这个孩子从小就奠定了坚实的语文根底。 如果不能在孩子们阅读背诵的“童子功”季节引导他们走向阅读的海阔天空,让他们在书中与历史对话,与高尚交流,与智慧撞击,从而打下沉实、厚重的文学素养、人文素养的基础,将来孩子就很难成为高尚的、文明的,具有创造性的现代人。 3. 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日记能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辨别能力,增强孩子的自我约束力,提高孩子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自我反省能力,更重要的是能磨练孩子的意志力和积累作文素材。写日记的好处大大超过了教育者的想象。培养孩子写日记的习惯要循序渐进,开始可以写短些,每天一、两句,到每天三、五行,慢慢提高增长。内容也不拘格,什么都可以写,想象的,现实的,国内的,国外的,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大到国家大事,小到鸡毛蒜皮等等,要做到有闻必记,有为必记,有见必记,有感必记。但一定不能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哪怕一两句也要写上,写得荒诞一点,不合常规也行,但必须要写下去,目的是为了习惯的养成,终止了,就前功尽弃了。 4.超越课堂,走进社会生活。 要孩子懂得: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语文学习应该在课堂上,但绝对不是只靠课堂就能学好的,生活也是语文学习的课堂,语文学习还要在广阔的天地中,引导孩子睁开惊奇的眼睛面对世界,去直面精彩纷呈的生活场景,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去逛书店、旅游、看展览、做采访、搞调查、看焦点访谈;讨论下岗分流、西部开发、腐败现象、庸俗文化……让孩子在丰富多彩的世界里,懂得我们生活在奇妙的大自然里,生活在多变的信息社会中,感受人世间的爱与恨,美与丑。 5. 写好作文。 作文是需要灵性的,是需要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世界各国的学校都非常重视,例如美国从小学开始,写作就是孩子们的必修课,到博士毕业都是如此。 那么怎么样才能写好作文呢?我们提供建议如下: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范文(精选7篇)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范文(精选7篇)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范文(精选7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让我们好好写份读书笔记,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但是读书笔记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1 花了几个星期的时间,终于把《自卑与超越》这本书给看完了。《自卑与超越》是阿德勒从个体心理学观点出发,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的通俗性读物。但通俗中包含着极深的哲理和巨大的学术价值。在本书中,作者提出: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没有一个人对其现时的地位感到满意;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然而,并不是人人都能超越自卑、关键在于正确对待职业、社会和性,在于正确理解生活。那些自幼就有器官缺陷或被娇纵、被忽视的儿童,以后在生活中容易走上错误的道路;家长和教师应培养他们对别人、对社会的兴趣,使他们真正认识奉献乃是生活的真正意义。这样,他们就能够从自卑走向超越。本书大大修正了弗洛伊德泛性论的精神分析观,开辟了精神分析的新阶段。生的意义在于奋斗,我赞成这一观点。多少次生命处于低潮,是这一信念解救了我。于是埋头苦干,当我无意间抬起头时,却发现周围的人渐离自己远去了,自己竟到了形影相吊的地步,同学越来越疏远,舍友越来越隔阂。回顾三年前刚刚踏入大学校门时,我们以何等的热情要建筑一个温暖的大家啊!结果与愿望竟有如此差距,只因我们把奋斗的目标定格为个人成就了,各自作自己的茧,而非大家共筑一个巢。当朝夕相处的同学处于困境之中时,我们熟视无睹或轻描淡写的宽慰几句;当同学取得一点点成绩时,我们置若罔闻或冷嘲热讽。没有周围人的关怀认可,我们感到孤独迷茫,无所适从了,即而对生活的意义提出质疑。没有归属感,没有安全感怎么可能保持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对生活充满信心呢?大家都渴求温暖的集体,融洽的关系,但有几人为建筑这气氛而努力过呢?只想索取不肯付出,终究是行不通的。阿德勒告诉我们:生活的意义在于奉献,在于与他人的团结合作之中获得满足。奉献的意义是广泛的,在班级之中,我们与同学团结合作,为建筑一个温暖的集体奉献力量;在单位之中,我们与同事团结合作,为单位的生存发展奉献力量;作为一国公民,我们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奉献青春;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全册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计划、课时安排)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全册教案(含教材分析、 教学计划、课时安排) (一)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本册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过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在识字写字、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综合性学习等学习和活动中,基本达到高年级的阶段教学目标。 本册学习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150个,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 2、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并体会汉字的优美。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5、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6、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8、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9、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辩论、演讲的一些基本方法。 10、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 11、学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学写内容梗概。

12、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并能策划简单的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二)过程与方法:重视预习性学习,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把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达到整合效果。重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让课堂教学充满创新活力,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通过语文学习体会中国语言之美,感受文化内涵,追赶时代精神,陶冶性情,通过学习“语文园地”中古诗词、名言警句、对联、成语故事等,使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同时,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与语文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融为一体。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我爱阅读,月是故乡明,学习说明性文章,生活的启示,遨游汉字王国,父母之爱,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走近毛泽东。其中第一单元“我爱阅读”和第五单元“遨游汉字王国”还安排有不同呈现形式的综合性学习内容,使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2重点、难点:阅读与写作教学 三、教学方法设计: 1加强识字教学的自学能力培养,在写作中提高自主识字能力。利用工具书识字。 2阅读:练习朗读和默读。理解内容,体会感情。领悟表达的方法。积累语言。向课外扩展延伸。 3口语交际:首先要激发兴趣,引起学生交流的欲望;然后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讲的内容讲清楚;还要设法在双向互动中使交流逐步深入。

政府论下篇读书笔记

政府论下篇读书笔记 《政府论》被誉为是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书。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针对菲尔麦爵士提出的君权神授和君主专制进行一系列的驳斥。在下篇中提出国家是基于人民同意而建立的,建立国家的目的就是保障人民的自然权利不受侵犯。当政府违反这一目的时,人民有权推翻政府。同时,他还提出了国家的立法权是最高权力以及三权分立等重要思想。 政府论作为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国家起源问题上,它解释了一种世俗的国家起源说,反对君权神授的主张,提出三权分立说和议会权力至上,主张君主立宪,反对君主专制。他提出政府的目的就是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为英国及其它资本主义国家体制的选择提供的基础。 读《政府论》主要是学习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知识方面,另一个是精神方面。知识方面主要是通过对本书的阅读,我们可以对近代以来的自然法思想,社会契约思想以及自由主义思潮进行一次大致的梳理,从而对这些思想的产生、作用、影响的进行深入的思考。在精神方面,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从而感受到国家建立的目的和制定法律的精神,进而去理解当代中国的一些问题,为更好地解决中国的问题做思想准备。当然,此书也有一些方谬的思想,这就需要我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一、论自然状态 所谓自然状态就是一种完全的自然状态。人们在自然法的限度内,按照他们认为合适的方式,决定自己的行为和处理自己的财产与人身,而无需得到其他任何人的许可或依赖于其他人的意志。然而尽管这是一种自由状态,却不是放任的状态,他受到人人都应遵守的自然法的约束,即人人都是平等和独立的,任何人都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自由或财产。而为了保护每个人的自然状态,一个人就有权去惩罚那些侵犯他权利的人。但他却不能用毫无限制的意志来对待罪犯。他只能依据罪犯的行为,进行相应的惩罚,从而起到制止和补偿的作用。 从这一章中,我们可以知道,只有在自然法德约束下,才有真正的自然权利即自由。如果不受自然法的约束,每个人都处于恐惧之中,他的权利随时可能受到他人侵害,他的意志将受到他人的控制,也就不自由了。同时,惩罚的目的是制止和补偿,所以在惩罚时就应使犯罪成本高于犯罪收益。 二、伦战争状态 战争状态是一种敌对和毁灭的状态。如果一个人企图将另一个人置于自己的绝对权力之下或侵犯他的权利,那么他就同那个人处于战争状态。这一章中,洛克提出了一个论断即虽然一个人不能因为一个贼偷了他的财产而伤害他,他只能诉诸法律。但是,当盗贼抢他的马或衣服时,他可以杀死盗贼。因为为了保护他而制定的法律不能加以干预以便保护他的生命免受当时的武力伤害,而生命一旦丧失就无法补偿。因此,法律允许他有权杀死侵犯者。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法律和外国法之间的差别。外国法的精神就是第一时间保护人民的财产及人身安全不受侵犯,而中国法是为了稳定社会,中国要求的是时候的补偿。当然,他的这种提法我也不赞成。如果因为他人抢了你的衣服或马或是与你处于战争状态而杀了他,这显然是违背自然法的。 三、论奴役 奴役分为完全奴役和不完全奴役。完全奴役指一个人因自己的过错,做了理应处死的事的时候,他的生命和自由完全置于他人的控制的一种战争状态。如果他们之间订立了契约,并达成协议,是一方拥有有限的权利,而另一方必须服从。这种状态下,主人任何时候都没有处死他的权力,而且在一定的时候必须解除他的劳役恢复他的自由。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2000字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2000字 自卑的表现多种多样 阿德勒观点—— “自卑情结”是个体心理学的重大发现。 自卑情结是指一个人在意识到他要面对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表现出的无所适从。 哭鼻子和抱怨的软弱其实暗藏超越他人、好高骛远的目标,而自吹自擂也是有自卑情结的作祟。 以我自身为例,我是个比较自卑的人,自卑的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有不同—— 小时候因为幼年时几次受外伤后脑、脑门上都留下伤疤,觉得自己不完美,感到自卑;初中前后,因为哥哥姐姐都比我长相好看,他们总是被夸,而我却总是被忽略的那个,因而感到自卑;因为早恋高中复读,所以大学全班我年纪最大,感到自卑;工作后,因为自己情商较低、不屑逢迎而受到搁置、排挤,感到自卑。

可是,我的自卑表现出来的是骄傲。 多年前,一个闺蜜曾当面跟我说:“开始认识你的时候,感觉你特别高冷,骄傲得不正眼看任何人。” 另一个妹妹也很坦诚:“姐,你的气场太强大,有时甚至会压过你的某些上级。上级被下级比下去了,你想他们心里能舒服吗?” 其实,我一直是在用自信掩盖自卑,用表面的强大来遮掩内心的脆弱。 自卑是进步的动力 阿德勒观点—— 自卑本身无可厚非,它是进步的动力,可以说,是人类文化的基础。或许对于外星人来说,人类一切的文明科技是出于人类觉得自己是最为弱小的原因。从某些角度来说,也确实如此。 以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几次工业革命为例——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60年代后期,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第四次工业革命:20世纪后期,以系统科学的兴起到系统生物科学的形成为标志,形成系统生物科学与技术体系,将导致的是转化医学、生物工业的产业革命。 正是因为人类在面对浩瀚的宇宙、强大的自然面前极度弱小、常感无能为力,才激发了文明科技的进步。 追求优越感是进步的源泉 阿德勒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