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准确评估项目测试的工作量

如何准确评估项目测试的工作量
如何准确评估项目测试的工作量

1. 根据测试范围和测试方法来估计工作量

a).制定测试计划以前,明确测试范围:

不同的测试范围,对测试量的评估起到至关重要的因素,比如说测试一个模块或测试多个模块或测试整个系统等等,都属于测试范围不一样,明显工作量也不同,差别也挺大的。还有测试范围还包括功能性测试范围或非功能性测试范围等等,在做测试工作量评估的时候,都必须考虑。

b).确定合理、有效的测试方法:

比如说你要考虑测试某个项目,你必须考虑测试方法是否合理。比如说某个模块的功能测试,你可以采用QTP做自动化功能测试,还是手工做功能测试,工作量就不一样,做测试计划以前必须考虑清楚。要不然,估算的工作量肯定不准。

2.根据测试任务来评估工作量:

a)、质量需求和项目背景决定工作量:

不同的项目背景,不同的质量要求,决定不同的测试工作量。如果我们测试的是一个银行系统,涉及到每个人的经济利益,我们测试时必然会对性能测试或安全测试放到第一位,设计较多的异常测试用例,这样一做,必然增加我们的工作量。如果是一般的系统,我们可以只执行一般的功能测试通过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去做其它的异常、安全测试。如果系统的质量需求要求高,也许就要进行更深层次的测试,回归测试的力度必然要加大,工作量自然就上去了。

b)、尽可能详细的罗列出项目测试内容:

一般来说,测试工作量的评估工作都是交给测试经理或项目组成员协助共同来完成的。准确评估项目测试的工作量,必须要求测试Leader明确详细的测试内容,只有知道测试什么?哪些需要测试?详细分析需求规格说明书,明确测试任务以后,评估才会有依据,所以尽可能详细的罗列出项目测试内容非常必要。

c)、把测试任务细化到每个测试功能点:

我们在估算测试时间的时候,可以把测试任务细化到每个测试的功能点,比如说“新增”、“修改”、“删除”、“暂停”、“恢复”等等都记成一个功能点,在预算的时候,同时把编写测试用例和执行测试用例的时间都要计算进去。例如:编写一个测试用例或执行一个功能测试各需要一个小时,如果我们有100个功能点,我们就知道大约要200个小时。这样估算出来的时间比较精确一点,比较符合实际。

d)、预估业务测试或模块交叉测试的复杂容易程度:

很多时候,我们测试初期,对业务了解不是很多,忽视了对业务方面或交叉模块测试的评估,等到了测试后期,大量的业务测试没有测试,测试时间特别紧,所以在测试初期预估测试的复杂容易程度,在评估工作量方面至关重要。

3.根据开发阶段来评估工作量:

不同的开发阶段,测试时间估算也不太相同。比如说,开发的系统是第一个版本,相对以后的测试工作来说,可能安排的时间要多一点。大多数情况下是这样的,也许后面的版本增加很多新功能,测试工作量还大于第一个版本也是常有的事情。作为测试负责人,对于使用测试阶段来评估工作量,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来定,不能盲目给出数字,应付了事。

4.根据测试经验的积累来评估工作量:

我们可以借鉴类似项目的测试经验,比如说被测试的系统,我们做过类似的产品,就可以把相关的测试文档,修改一下,复用以前的测试用例,这时候测试工作量就减少了很多。如果没有,我们只能重来。还有就是借鉴以前项目编写测试用例或执行测试的时间,对测试工作量的准确评估,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5.根据测试风险来评估工作量:

a)、测试人员变动带来的风险:

在一般的软件公司,测试人员的流动是常有的事情,所以估计测试工作量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把它计算在里面,留有一定的余地,以防不测。比如说:以前安排了一个做过类似项目,对类似项目熟悉的测试人员,也许给他安排了一天的工作量。如果他不在了,其它的人去做这个测试也许就2天,甚至3、5天都不一定能够搞定。测试人员带了的风险还是特别高的。

b)、系统测试环境的风险:

系统测试环境带来的风险,一般来说比较小,发生的可能性很小,如果一旦发生了,也相当可怕。最可怕的就是硬件故障,在经济实力允许的情况下,我们一般的方法是准备两套测试环境,一套测试环境出现问题,我们立马切换到另外一个测试环境中去继续测试,避免影响正常的测试进度。但是大部分的公司都不愿意花血本,来购买昂贵的硬件,而是以牺牲时间来付出代价。

c)、开发人员版本发布延迟风险:

不做好版本配置管理或没有正规的测试规范的公司,大部分情况下很难估计工作量,他们基本上都是边改边开发边测试,如果一旦开发出现异常,整个测试就立马终止,这对测试的相互制约作用也会更大,这样对我们估算的工作量也不准确。

d)、项目变更带了的风险:

一个项目做到中途,由于客户对技术不断深入的了解,很多时候不是“需求变更”,就是“设计变更”,弄得我们测试人员特别郁闷,不断修改测试文档。如果相关部门没有正规的变更管理,变更引起的工作量更没办法估算。很多测试后期出现工作量加大,测试延期的问题,都是对项目风险估算不足造成的。

6.发挥项目团队的力量来评估工作量:

a)、积极调动下属,发挥集体的智慧:

我带领的测试团队,对工作量的估计大致是这样的:

测试主管对自己带的项目做一个整体时间预估,给出一个大致估计时间。我再把每个模块分配给准备安排测试这个项目的每个测试工程师做一个测试工作量评估,得到结果后和测试主管的工作量对比。这个时候我要考虑他们每个人的实际能力做适当的调整,最后把调整相对准确的时间,递交项目组评审,如果通过,就OK,如果他们有建议,视建议的程度好坏,再决定是否做修改。有空的时候,我会定时检查每个人的工作内容是否准时完成,督促一下工作。一般来说,时间偏差相差不会超过一周,呵呵!!!

b)、建立一个测试工作量的预算表格:

测试计划书写结束,我一般是把测试工作量的每一项,写成一个Checklist,每项大致多少时间,写出来。邮件的形式发给部门的全体成员,提高工作量的透明度。每天下班结束以前,每个人都要对测试的工作做汇报,包括已经完成的工作或未完成的工作都进行汇报,时间不是很长,就几分钟的时间,测试Leader也要做Review,以防虚报

外包管理评估表格模板

1目的 明确本公司的外包过程及其控制方法,通过对外包过程的有效控制,使开发出的系统满足规定的要求。 2适用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系统的外包开发。 3职责及权限 1)项目经理负责对系统开发供方(外包方)的调查、评定和选择。 2)项目经理提出外包要求,并组织对外包要求的审核,确定后纳入外包合同。 3) 4 4.1 1) 等 2)由项目经理组织质量控制部、研发部对系统开发供方的质量管理体系、技术水平进行审核,并提出质量审核报告。 4.2合格系统开发供方的选择 1)项目经理提供《系统开发供方调查表》、质量审核报告及有关证明资料,组织有关人员或部门,对系统开发供方进行评定和选择。评定和选择依据是系统开发供方系统开发的能力,包括:开发经验、人员结构、设备资源、技术水平、质量保证能力、顾客满意程度等。 2)根据参加人员的评审意见,由项目经理填写《系统开发供方评定表》,参加者会签。 3)项目经理负责拟制《合格系统开发供方名单》,报主管VP审批。

4)《合格系统开发供方名单》是本公司选择系统开发供方的依据,经批准的《合格系统开发供方名单》为受控文件,由项目配置管理员负责发放并归档管理。 4.3合格系统开发供方的调整 4.3.1重新评定的时机 1)每个外包项目完成时都要对外包系统开发供方进行重新评定。 2)超过一年未合作的合格系统开发供方,有外包项目前重新评定审批。 4.3.2重新评定的方法 1) 《合 2)对一年内无外包项目的合格系统开发供方,当再次合作前,要重新对其进行调查评定审批,评定方法同上文,侧重于对供方调查资料有效性的跟踪和判定。 5外包过程控制 5.1外包项目过程控制 由项目经理按照外包合同的规定,对外包项目过程进行控制。 5.2外包系统验收 由项目经理按照外包合同规定的接收准则和方法,对外包系统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由项目配

工作量评估方法完整版.完整版.docx

关于工作量评估方法 为能清楚阐明论点。先举两个例子。 大家一定都听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故事里乌龟是正面人物,而兔子作为反面人物受人讥讽,其中的寓意教育人们做事要像乌龟一样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如果换个角度分析这个故事。则会有不同的结论。兔子在整个赛跑过程中做了两件事,那就是赛跑和睡觉;乌龟则仅做了一件事,就是不停地赛跑。如果我们试把时间延长(即看看它们在赛后又做了什么),可以想象乌龟由于比赛的疲劳,而跑回家呼呼大睡了;兔子呢?由于比赛中同时也保养了精神,赛后可以做其它更多自己想做的事。由此,不难得出整个过程兔子的效率更高。另外,乌龟并不擅长跑步,却安排它去参加这场比赛,其效率必然极低,把这种现象映射到企业管理中去,也颇发人深思。 试看一个说明工作效率与工作饱和相矛盾的例子:某工厂的一位计算机技术人员,现场发生了微机故障,从他的办公室到达故障点的方式有两种选择,其一是步行,需要10分钟;其二是骑自行车,只需2分钟。我们设步行到现场的为甲,骑车到现场的为乙,最后统计:两人去处理同样的一个工作,甲用了30分钟,而乙只用了15分钟,(这里是假设两人故障的修复时间相同,但事实上甲这类人在故障修复中要花更多的时间)。乙在剩下的15分钟又可以做其它更多的事情,单从这点出发,甲与乙在工作成效上就不仅是1:2的差距了,而是1:N(即甲做一件事的时间,乙做了N件事)的差距。但在现实中,甲往往成了“工作量饱满、劳动模范”的象征;而乙却常常恰好相反,这是管理人员认识上的一大误区,长此下去必然带来管理上的一系列问题。 工作效率由员工的自身因素决定,但如何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目前仍是管理上的问题。首先是工作分配的合理化,它直接影响工作的效率,让乌龟去赛跑,显然是不合理,所以对工作的合理分配是提高效率的首要条件,这与管理人员的工作密不可分,要求管理人员不仅清楚了解管辖范围内的工作内容,而且要对被管理人的基本情况有清楚的认识。 工作分配合理后,那如何主动去提高每个员工的工作效率呢?竞争是个好方法,奖惩也是个好方法,另一种就是让员工自身有好的素质,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及世界观,提高效率便成为很自然的事。前两种方法是被动的,也是目前企业管理中普遍采用的方法,而第三种方法突出了“人自身的因素,希望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来提高工作效率。因为当一个人具有一定知识水平(包括综合知识和技能知识),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及世界观,那么我们说,从主观上他会自觉主动地提高效率,从效率中求饱和,再从饱和中追求效率。这样看来采用这种方法,不仅仅能提高效率,而且同时无形中也解决了效率与饱和间的矛盾。 由此可见,通过主观能动性来提高效率,关键就是如何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问题,这个素质并非仅仅指的员工的技术知识水平,更重要的还包含道德修养、情操和理想等一些深层次东西。目前企业对员工的素质教育,仅仅是偏重于技能知识的教育,认为员工只要有好的技术和熟练的操作,便有了效率,这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素质的提高在于两方面:①个人专业技能及社会知识要丰富,这是效率的基本前提;②同时应丰富其它的各类知识,如自然知识及人文知识等等。企业管理中在对提高员工素质方面应该投人更多,这样可以更快的从被动地提高工作效率转变为主动地提高工作效率。 以上谈了工作效率问题。现在再来看看工作量问题。评价一个人工作饱和度高不高(注意这里是针对同一个工作),答案就只有两种:低效率饱和度高;高效率饱和度低。可见效率与饱和度存在着矛盾。而“工作饱和”的含义应该是指员工的有效工作时间与规定的劳动时间相等或近似相等,这里的工作时问是指有效的工作时间,强调“有效”二字,“有效”就包含效率和成效的意思。这又体现了效率与饱和度有统一的一面。而在现实的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常常忽略“有效”的重要性,虽然这种“忽略”往往并不是有意的,自然也就无法正确评价如何才算是工作饱和,于是便出现了“整天忙个不停的员工就一定是个好员工”的谬论。所以如何科学地去看待工作饱和度其实也是管理上的问题,它要求管理人员自身具有好的素质及高的效率,这样才谈得上被管理的人有好的素质及高的效率。

工作量考核方案

工作量考核方案 工 作 量 考 核 方 案 (拟定稿) 说明: 一.本包括考核制度和考核量表两部分。. 二.考核量表主要是测评教务处学生助理员的绩效,同时作为教 务处学生助理工作组工资发放的参考依据。 三.附考核流程图如下: 四、本制度每学期期末考试周前接受所有老师和教助意见并及时完 善,制度完善并施行前应专门召开集体会议,公开解释制度具体细节的构建理由和含义。最终解释权归教务处学生助理工作量评估小组。 五、本制度提交华中师范大学教务处学生助理工作组备案。

教务处学生助理考核制度 第一章 第一条总则考核的目的是通过客观评价教务助理的工作能力、态度,优化教务 处助理队伍,并客观合理地安置教务助理,做到人岗匹配,并以考 核结果为参考,发放教助的年终薪酬。 第二条本规定中使用的专业术语定义如下: (一)能力考核---------通过工作行为,观察、分析、评价教助具有的工作能力。 (二)态度考核---------通过对教助的工作努力情况和工作热情进行观察和评 价。 (三)业绩考核---------对教助分担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和评价。(四)360度考核法----即全视角绩效考核法,通过不同的考核者(老师、同学、 其他教助等)从不同的角度来全方位考核教助工作情况。 (五)KPI法------------即关键业绩指标,选取一些关键的、与教助队伍目标实 现关系比较紧密的工作内容作为考核项目。 (六)考核者-------------老师、同学以及其他教助。 (七)被考核者----------2007-2008学年度教务助理。

(八)考核执行者--------教务助理工作组。 第三条考核原则 (一)考核标准尽可能量化; (二)考核标准的制定以教助管理条例为依据,按照教务 处的标准制定。 第四条每位教务助理一学期工资标准在400元左右浮动,教务助理最后所 得工资根据考评结果而定。 第五条考核方法是360度考核法,由教务助理所在办公室老师,其他办公室 教助(即同事)共同参与,实行打分制,考核表由教务助理所在办公室老师填写,同时参考其他办公室教助(即同事)意见,运用KPI法确定绩效考核标准。 第二章考核流程与实施 第一条教务助理工作组开会讨论确定最终考核制度; 第二条由教助工作量评估小组整理制度材料,交给教务 助理工作组审核, 最后上交教务助理管理老师审批; 第三条制度执行,由各办公室老师对本办公室教助进行 考核; 第四条由教助工作量评估小组进行汇总,按分数列出等级,确定薪酬;

软件工作量评估报告

XXXX软件成本评估 1. 概述 我们认真地阅读了软件的用户指南,与XXXX电脑部有关技术人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查看了软件的操作界面。在此基础上,我们对软件的功能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并根据以往的经验对每个功能模块所需的编码工作量进行估算,再进一步地以此为依据,推算出整个软件生命期的工作量。 2. 编码工作量估算 本次评估的软件有两个,分别是《X软赠券电脑发放管理系统》和《X软联销资源管理系统》。为了更准确的估算出软件的工作量,我们对每一个软件功能模块所需工作量给出了三个估计值,分别是:1)悲观工作量(Epi):这是一个最保守的估计,可能在编程人员技术不熟练,对业务理解不够,或有其他影响其正常工作的因素存在的情况上发生。 2)正常工作量(Eni):这是一个正常的程序员可能付出的工作量估计。 3)乐观工作量(Esi):这种情况可能在程序员技术相当熟练,对业务相当了解,且以前可能有类似项目开发经验的情况下所需的工作量。

针对每一项功能模块,其最终的工作量估算值按以下公式计算:Ei = (Epi + 4 × Eni + Esi)/ 6 下面的表1是对X软赠券电脑发放管理系统的编码阶段的工作量估算,表2是对X软联销资源管理系统的编码阶段的工作量估算。 表1:X软赠券电脑发放管理系统的编码阶段工作量清单 表2:X软联销资源管理系统的编码阶段工作量清单

上述两个软件的编码阶段的工作量合计为: Ec = Ec1 + Ec2 = 151.67 + 1631.67 = 1783.34(人.小时) 3. 软件生命期工作量估算 为便于估算,我们假定《X软赠券电脑发放管理系统》和《X软联销资源管理系统》均按照瀑布模型开发。 瀑布模型将整个软件生命期划分为计划与需求、产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与单元测试、集成与测试、移交等六个阶段,各阶段所占工作量如表3所示。 表3:瀑布模型阶段分布百分比 根据上表,编码与单元测试阶段仅占全部工作量的24%,因此《X

软件开发实施项目工作量评估明细表

项目工作量统计表 项目名称:推进OA系统应用,强化业务整合 一、推进OA流程应用工作量 序号阶段工作内容人员 配备 人·日 1 项目准备现有系统配置情况检查 系统相关模块的基本数据情况检查 制定实施阶段计划,约定每个阶段的时长,准 确划分各阶段时间节点 预定培训实施期间培训日期安排 3 9 2 系统配置建立相关组织结构 建立相关角色 调整全局配置项 建立权限分配方案 2 12 3 流程调研落实需要上线的流程列表,这些流程主要包 括:党委发文流程、纪委发文流程、公司发文 流程、部门发文流程(报告、函、请示、通知)、 公司收文流程,以及:用印申请流程、出差申 请流程、会议管理流程等 培训流程图的标准画法 收集流程图,交流流程信息、修改流程图、流 程图定稿 4 36 4 设定流程建立流程,谁提交,谁批准,谁执行 建立流程表单,及相应说明 建立流程处理签 建立存档管理,配置相关归档目录 建立权限管理 5 85 5 模拟调试对所有流程进行模拟测试,特别是各个重要公 文流程,必须进行遍历测试 根据模拟测试发现的情况,对流程设置进行检 讨和调整 4 72 6 管理员培训对流程管理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流程异常情 况处理、流程微调技巧 2 8 7 用户培训根据项目实际整理培训资料 落实培训人员、场地、时间安排 三场用户培训,需用户积极配合协调 2 8 8 系统启用建立起与系统运行相适应的管理规章制度 发布正式启用系统的通知 系统检查与实施补充 问题收集、反馈、调整 2 12 9 项目收尾项目回顾 权限收回 2 2 合计244

二、新功能开发工作量 序号阶段工作内容人员 配备 人·日 1 需求调研、分析了解用户业务,获取用户对功能、性能等方面 的需求 4 20 2 需求确认用户方、开发方对需求进行审核确认 这些功能包括:安全认证、电子印章、规章制 度管理、业务整合 2 10 3 总体设计系统初步设计 2 10 4 总体设计评审用户方、开发方对总体设计审核确认 2 2 5 详细设计对系统功能、操作界面、处理逻辑、数据库、 代码体系等进行详细设计 2 20 6 详细设计评审开发组对详细设计方案审核确认 1 3 7 编程、单元测试编写程序、单元测试 系统管理(设置,备份还原) 操作人员管理及权限管理 2 24 安全认证 2 70 电子印章 2 64 规章制度管理 3 81 业务整合(初步) 2 20 业务整合(深入) 4 120 8 集成测试系统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编程与测试可以交 叉进行 4 24 9 安装调试到用户现场安装调试开发好的系统,并与用户 一起试走业务流程,对系统进行功能确认测试 3 21 10 系统初始化将系统初始化;准备业务基础数据并录入系 统; 2 12 11 用户培训对用户操作人员、系统管理人员进行详细培训 1 4 12 项目跟踪与总 结 系统bug控制,操作指导 2 12 合计517 工作量总计:761人·日

工作量的评估方法

工作量的评估方法 1.软件开发价格估算方法 软件开发价格与工作量、商务成本、国家税收和企业利润等项有关。为了便于计算,给出一个计算公式: 软件开发价格=开发工作量×开发费用/人·月 1.1开发工作量 软件开发工作量与估算工作量经验值、风险系数和复用系数等项有关: 软件开发工作量=估算工作量经验值×风险系数×复用系数 1.1.1估算工作量经验值(以A来表示) 软什开发工作量的计算,曾有人提出以源代码行或功能点来计算,这些方法实施起来均有不少难度。目前国际上仍旧按以往经验的方式加以计算,国内各软件企业也是采用经验的方式加以估算工作量。 为了更好地规范估算方法,建议可按照国家标准“GB/T8566-2001软件生存周期过程”所规定的软件开发过程的各项活动来计算工作量。 工作量的计算是按一个开发工作人员在一个月内(日历中的月,即包括国家规定的节假日)能完成的工作量为单位,也就是通常所讲的“人·月”。 特别要提醒的是软件开发过程中既包括了通常所讲的软件开发,也应包括各类软件测试的活动。 1.1.2风险系数(以σ来表示) 估算工作量经验值亦会存在较大风险,造成软件危机的因素很多,这也是一个方面的因素。特别当软件企业对该信息工程项目的业务领域不熟悉或不太熟悉,而且用户又无法或不能完整明白地表达他们的真实的需求,从而造成软件企业需要不断地完善需求获取,修改设计等各项工作。因此: l≤风险系数≤1.5 根据我们对软件企业的了解,超过估算工作量经验值的一半,已是不可接受,所以我们确定“1.5”为极限值。当然这既要看企业的能力,也要看用户能接受的程度。 1.1.3复用系数(以τ来表示) 估算工作量经验值是软件企业承担一般项目来估算的,但如果软件企业已经采用“基于构件的开发方法”,并己建立起能够复用的构件库(核心资产库),或者已有一些软件产品,仅作二次开发,从而使软件开发工作量减少。因此: 0.25≤复用系数≤1 根据国内外软件企业在实施基于构件开发方法(软件产品线)的经验数据,提高工作效率达到25%(最高值)。 1.2开发费用/人·月 软件企业的商务成本、国家税收、企业利润、管理成本和质量成本。均可摊分到各个软件开发人员头上。 开发费用/人·月=(P+Q+R)×S×τ 1.2.1P(人头费) 人头费主要是员工的工资、奖金和国家规定的各项按人计算的费用。其总量在软件企业中的商务成本占70%-80%。 P=B×1.476 国家规定的公积金7%,医疗保险金12%,养老金22%,失业金2%(即通常所说的四金),另外还有按工资总额计征的工伤保证金0.5%,生育保证金0.5%,残

常用的工作量评估方法

常用的工作量评估方法在测试项目管理中或编写测试计划时,经常需要对某个测试工作进行工作量的预算,很多时候都是凭个人的工作经验进行估算的,如能结合一些常规的估算方法,有助于估算的精确度。 以下是网上找到的一些常规的估算测试工作量的方法: 1、Ad-hoc方法 这种方法下的测试工作量不基于任何确定的期限。工作一直继续直到达到一些由管理或市场人员预先定下的时间表。或者,一直到用完了预算的经费。这种情况普遍存在于非常不成熟的组织,并且时常有100%的错误差数。 2、开发时间的百分比法Percentage of development time。 这个方法的基本前提是测试工作量依赖于开发时间/开发工作量。首先,开发工作量使用例如LOC或FP方法被估算出来,然后使用一些探索性的方法来限制测试的工作量。这种方法变化比较大而且通常基于以前的经验。 通常预留项目的总花费时间的35%给测试。?5-7%给组件和集成测试?18-20%给系统测试?10%给接收测试(或回归测试等) 3、类比法(经验值法或历史数据法) 根据以前或相似项目(主要在项目性质,领域,规模上有相似)所积累的经验或历史数据来估算工作量。类比法估计结果的精确度取决于历史项目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度,因此,用好类比法的前提条件之一是组织建立起较好的项目后评价与分析机制,对历史项目的数据分析是可信赖的。需要收集以下相关的历史数据:?在设计和实现阶段花费的时间?测试工作的规模,例如用户

需求的数量,页面数,功能点?数据样式,例如实体,字段的数量?屏幕或字段数量?测试对象的规模,例如KLOC 4、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估算法 将项目或产品分解为具体的工作,然后分别对各个工作进行时间估算,最终求和得出项目或产品的测试工作量/时间。 5、Delphi法 Delphi法是最流行的专家评估技术,在没有历史数据的情况下,这种方式可以减轻估算的偏差。Delphi法鼓励参加者就问题相互讨论。这个技术,要求有多种相关经验人的参与,互相说服对方…… Delphi法的步骤是:1、协调人向各专家提供项目规格和估计表格;2、协调人召集小组会各专家讨论与规模相关的因素;3、各专家匿名填写迭代表格; 4、协调人整理出一个估计总结,以迭代表的形式返回专家; 5、协调人召集小组会,讨论较大的估计差异; 6、专家复查估计总结并在迭代表上提交另一个匿名估计; 7、重复4-6,直到达到一个最低和最高估计的一致。 6、PERT估计法 PERT对各个项目活动的完成时间按三种不同情况估计:一个产品的期望规模,一个最低可能估计,一个最高可能估计。用这三个估计用来得到一个产品期望规模和标准偏差的Pert 统计估计。Pert 估计可得到代码行的期望值E,和标准偏差SD 1.软件开发价格估算方法 软件开发价格与工作量、商务成本、国家税收和企业利润等项有关。为了便于计算,给出一个计算公式:

如何评估测试工作量

场景一:合同前的工作量估算 场景描述: 软件开发网 (1)没有实施过CMMI2级 (2)合同未签,需要给客户报价 (3)有客户的概要需求,有类似的项目数据可供参考 (4)需要估计整个项目的总工作量,以便于估算总成本,给客户报价 软件开发网 估算步骤: (1)寻找类似的历史项目,进行项目的类比分析,根据历史项目的工作量凭经验估计本项目的总工作量; (2)进行WBS分解,力所能及地将整个项目的任务进行分解; (3)参考类似项目的数据,采用经验法估计WBS中每类活动的工作量; (4)汇总得到项目的总工作量; (5)与第(1)步的结果进行印证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确定估计结果。 场景二:基于详细需求的经验估计 场景描述: (1)只有详细需求,没有历史数据 估算步骤: (1)WBS分解,将任务分解到一个人或者一个小团队可以执行的颗粒度;WBS分解时要识别出所有的交付物、项目管理活动、工程活动等。 (2)采用经验法估计每个活动的工作量; (3)汇总得到:每个阶段的工作量、项目的总工作量。 其他说明: 在该场景下,只使用了经验法,无法对结果进行印证,难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场景三:由编码估算整体 场景描述: (1)有类似项目的历史数据 (2)有编码活动的生产率数据 (3)有详细需求 (4)实施了CMMI2级,但是没有积累历史项目的工作量分布数据软件开发网 估算步骤: (1)产品分解,将系统分为子系统,子系统分解为模块; (2)WBS分解,将任务分解到一个人或者一个小团队可以执行的颗粒度;WBS分解时要

识别出所有的交付物、项目管理活动、工程活动等。 (3)建立WBS分解中的活动与产品元素的映射关系,识别出WBS中哪些活动可以采用模型法估算; (4)估计产品元素的规模,可以采用代码行法或功能点法,并估计每个产品元素的复杂度、复用率等; (5)根据历史的编码阶段的生产率数据和产品元素的规模估计、复杂度、复用率等采用模型法计算每个产品元素的编码工作量; (6)根据历史的类似项目的数据及估算人的经验估计其他活动的工作量,可以采用经验法。(7)汇总得到:每个阶段的工作量、项目的总工作量。 其他说明: 在该场景下,混合使用了经验法与模型法,这2种方法互相补充,而不是互相印证。 场景四:由总体印证基于WBS的估计 场景描述: (1)有类似项目的历史数据 (2)有类似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的生产率数据(含管理工作量) (3)有详细需求 (4)实施了CMMI2级,但是没有积累历史项目的工作量分布数据 估算步骤: (1)产品分解,将系统分为子系统,子系统分解为模块; (2)估计产品元素的规模,可以采用代码行法或功能点法; (3)累计出整个产品的总规模,并估计产品总体的复杂度、复用率等; (4)根据类似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的生产率数据和产品的总规模、复杂度、复用率等采用模型法计算总的开发工作量; (5)WBS分解,将任务分解到一个人或者一个小团队可以执行的颗粒度;WBS分解时要识别出所有的交付物、项目管理活动、工程活动等。 (6)根据历史的类似项目的数据及估算人的经验估计所有活动的工作量,可以采用经验法。(7)汇总得到:每个阶段的工作量、项目的总工作量。 (8)与第(4)步得出的工作量进行比较印证,如果偏差不大,则以第(7)步的结果为准,如果偏差比较大,要仔细分析原因,可能的原因举例如下: 类似项目的生产率数据不适合本项目; WBS分解的颗粒度不够详细; 估算专家的经验不适合本项目; 具体任务的估计不合理; 针对原因,对估算的结果进行调整,使其趋向合理。 其他说明: 在该场景下,对于项目的总工作量有2个结果或者多个结果,这些结果可以互相印证,以发现估算过程中的不合理之处,是估计更加合理。

工作量的评估方法

羀工作量的评估方法 肄1.软件开发价格估算方法 袅软件开发价格与工作量、商务成本、国家税收和企业利润等项有关。为了便 于计算,给出一个计算公式: 膂软件开发价格=开发工作量×开发费用/人·月 螇1.1开发工作量 莇软件开发工作量与估算工作量经验值、风险系数和复用系数等项有关: 芄软件开发工作量=估算工作量经验值×风险系数×复用系数 羂1.1.1估算工作量经验值(以A来表示) 螈软什开发工作量的计算,曾有人提出以源代码行或功能点来计算,这些方法 实施起来均有不少难度。目前国际上仍旧按以往经验的方式加以计算,国内各软件企业也是采用经验的方式加以估算工作量。 蒅为了更好地规范估算方法,建议可按照国家标准“GB/T8566-2001软件生存周期过程”所规定的软件开发过程的各项活动来计算工作量。 蚄工作量的计算是按一个开发工作人员在一个月内(日历中的月,即包括国家 规定的节假日)能完成的工作量为单位,也就是通常所讲的“人·月”。 蚃特别要提醒的是软件开发过程中既包括了通常所讲的软件开发,也应包括各 类软件测试的活动。 袀1.1.2风险系数(以σ来表示) 袇估算工作量经验值亦会存在较大风险,造成软件危机的因素很多,这也是一 个方面的因素。特别当软件企业对该信息工程项目的业务领域不熟悉或不太熟 悉,而且用户又无法或不能完整明白地表达他们的真实的需求,从而造成软件企业需要不断地完善需求获取,修改设计等各项工作。因此: 肃l≤风险系数≤1.5 蒃根据我们对软件企业的了解,超过估算工作量经验值的一半,已是不可接受,所以我们确定“1.5”为极限值。当然这既要看企业的能力,也要看用户能接受 的程度。

软件项目工作量评估方法

工作量评估 1概述 我们认真地阅读了软件的相关需求文档和设计文档后,对软件的功能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并根据以往的经验对每个功能模块所需的编码工作量进行估算,再进一步地以此为依据,推算出整个软件生命期的工作量。工作量推算后组织主要项目干系人和相关专家进行工作量评审。 2常见的估算方法 2.1Ad-hoc方法 这种方法下的测试工作量不基于任何确定的期限。工作一直继续直到达到一些由管理或市场人员预先定下的时间表。或者,一直到用完了预算的经费。这种情况普遍存在于非常不成熟的组织,并且时常有100%的错误差数。 2.2开发时间的百分比法Percentage of development time。 这个方法的基本前提是测试工作量依赖于开发时间/开发工作量。首先,开发工作量使用例如LOC或FP方法被估算出来,然后使用一些探索性的方法来限制测试的工作量。这种方法变化比较大而且通常基于以前的经验。 通常预留项目的总花费时间的35%给测试, 5-7%给组件和集成测试,18-20%给系统测试, 10%给接收测试(或回归测试等) 2.4类比法(经验值法或历史数据法) 根据以前或相似项目(主要在项目性质,领域,规模上有相似)所积累的经验或历史数据来估算工作量。类比法估计结果的精确度取决于历史项目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度,因此,用好类比法的前提条件之一是组织建立起较好的项目后评价与分析机制,对历史项目的数据分析是可信赖的。需要收集以下相关的历史数据:在设计和实现阶段花费的时间,测试工作的规模,例如用户需求的数量,页面数,

功能点,数据样式,例如实体,字段的数量, 屏幕或字段数量,测试对象的规模,例如KLOC 2.5 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估算法 将项目或产品分解为具体的工作,然后分别对各个工作进行时间估算,最终求和得出项目或产品的测试工作量/时间。 2.6 Delphi法 Delphi法是最流行的专家评估技术,在没有历史数据的情况下,这种方式可以减轻估算的偏差。Delphi法鼓励参加者就问题相互讨论。这个技术,要求有多种相关经验人的参与,互相说服对方。 Delphi法的步骤是:1、协调人向各专家提供项目规格和估计表格;2、协调人召集小组会各专家讨论与规模相关的因素;3、各专家匿名填写迭代表格;4、协调人整理出一个估计总结,以迭代表的形式返回专家;5、协调人召集小组会,讨论较大的估计差异;6、专家复查估计总结并在迭代表上提交另一个匿名估计;7、重复4-6,直到达到一个最低和最高估计的一致。 2.7 PERT估计法 PERT对各个项目活动的完成时间按三种不同情况估计:一个产品的期望规模,一个最低可能估计,一个最高可能估计。用这三个估计用来得到一个产品期望规模和标准偏差的Pert 统计估计。Pert 估计可得到代码行的期望值E,和标准偏差SD 3.估算前准备 针对以上方法,我司综合了以上多种评估方法,总结出了适合我司的评估方法:

如何准确评估项目测试的工作量

1. 根据测试范围和测试方法来估计工作量 a).制定测试计划以前,明确测试范围: 不同的测试范围,对测试量的评估起到至关重要的因素,比如说测试一个模块或测试多个模块或测试整个系统等等,都属于测试范围不一样,明显工作量也不同,差别也挺大的。还有测试范围还包括功能性测试范围或非功能性测试范围等等,在做测试工作量评估的时候,都必须考虑。 b).确定合理、有效的测试方法: 比如说你要考虑测试某个项目,你必须考虑测试方法是否合理。比如说某个模块的功能测试,你可以采用QTP做自动化功能测试,还是手工做功能测试,工作量就不一样,做测试计划以前必须考虑清楚。要不然,估算的工作量肯定不准。 2.根据测试任务来评估工作量: a)、质量需求和项目背景决定工作量: 不同的项目背景,不同的质量要求,决定不同的测试工作量。如果我们测试的是一个银行系统,涉及到每个人的经济利益,我们测试时必然会对性能测试或安全测试放到第一位,设计较多的异常测试用例,这样一做,必然增加我们的工作量。如果是一般的系统,我们可以只执行一般的功能测试通过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去做其它的异常、安全测试。如果系统的质量需求要求高,也许就要进行更深层次的测试,回归测试的力度必然要加大,工作量自然就上去了。 b)、尽可能详细的罗列出项目测试内容:

一般来说,测试工作量的评估工作都是交给测试经理或项目组成员协助共同来完成的。准确评估项目测试的工作量,必须要求测试Leader明确详细的测试内容,只有知道测试什么?哪些需要测试?详细分析需求规格说明书,明确测试任务以后,评估才会有依据,所以尽可能详细的罗列出项目测试内容非常必要。 c)、把测试任务细化到每个测试功能点: 我们在估算测试时间的时候,可以把测试任务细化到每个测试的功能点,比如说“新增”、“修改”、“删除”、“暂停”、“恢复”等等都记成一个功能点,在预算的时候,同时把编写测试用例和执行测试用例的时间都要计算进去。例如:编写一个测试用例或执行一个功能测试各需要一个小时,如果我们有100个功能点,我们就知道大约要200个小时。这样估算出来的时间比较精确一点,比较符合实际。 d)、预估业务测试或模块交叉测试的复杂容易程度: 很多时候,我们测试初期,对业务了解不是很多,忽视了对业务方面或交叉模块测试的评估,等到了测试后期,大量的业务测试没有测试,测试时间特别紧,所以在测试初期预估测试的复杂容易程度,在评估工作量方面至关重要。 3.根据开发阶段来评估工作量:

软件开发工作量估算和报价

1.软件开发价格估算方法软件开发价格与工作量、商务成本、国家税收和企业利润等项有关。为了便于计算,给出一个计算公式:软件开发价格=开发工作量×开发费用/人·月 开发工作量 软件开发工作量与估算工作量经验值、风险系数和复用系数等项有关: 软件开发工作量=估算工作量经验值×风险系数×复用系数 软什开发工作量的计算,曾有人提出以源代码行或功能点来计算,这些方法实施起来均有不少难度。目前国际上仍旧按以往经验的方式加以计算,国内各软件企业也是采用经验的方式加以估算工作量。 为了更好地规范估算方法,建议可按照国家标准“GB/T 8566-2001软件生存周期过程”所规定的软件开发过程的各项活动来计算工作量。 工作量的计算是按一个开发工作人员在一个月内(日历中的月,即包括国家规定的节假日)能完成的工作量为单位,也就是通常所讲的“人·月”。 特别要提醒的是软件开发过程中既包括了通常所讲的软件开发,也应包括各类软件测试的活动。

估算工作量经验值亦会存在较大风险,造成软件危机的因素很多,这也是一个方面的因素。特别当软件企业对该信息工程项目的业务领域不熟悉或不太熟悉,而且用户又无法或不能完整明白地表达他们的真实的需求,从而造成软件企业需要不断地完善需求获取,修改设计等各项工作。因此: l ≤风险系数≤ 根据我们对软件企业的了解,超过估算工作量经验值的一半,已是不可接受,所以我们确定“”为极限值。当然这既要看企业的能力,也要看用户能接受的程度。 估算工作量经验值是软件企业承担一般项目来估算的,但如果软件企业已经采用“基于构件的开发方法”,并己建立起能够复用的构件库(核心资产库),或者已有一些软件产品,仅作二次开发,从而使软件开发工作量减少。因此: ≤复用系数≤1 根据国内外软件企业在实施基于构件开发方法(软件产品线)的经验数据,提高工作效率达到25%(最高值)。 开发费用/人·月 软件企业的商务成本、国家税收、企业利润、管理成本和质量成本。均可摊分到各个软件开发人员头上。 开发费用/人·月=(P+Q+R)×S×τ P(人头费)

外包项目测试工作量评估指南(转)

1、目的 编写本指导书的目的旨在为我公司进行测试外包服务工作进行指导,帮助项目经理和相关人员编写测试方案、评估工作量、制定测试计划和测试策略等,以尽量减小项目工作量评估上的风险。 2、适用范围和对象 本指南的使用范围是对于测试外包服务项目前期做整体的测试方案时,需要对工作量进行评估的项目经理、测试专家参考的文档。 3、工作量评估原则 一个特定项目需要的工作量依赖于很多变量。包括:组织文化或者组织的“测试程度度”、被测试项目的软件复杂度、需要测试的范围、执行测试的个体的技能水平以及承担测试工作的测试组织的类型。不过,就算给出影响工作量的变量也不能真正反映出实际付出的工作量,因为每个项目都是不同的。 对于测试项目评估,在评估工作量时,从下面几点进行把握: 1、工作量评估是建立在商务沟通的基础之上的,客户比我们更了解系统; 2、工作量评估采用的任何方法都只是一个估计,所以风险因素是要考虑的; 3、工作量评估必须经过领导、专家组组成的小组的评审。 4、外包测试项目 根据外包测试项目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on-site,称为离岸外包,另一种是off-site是在公司内部做。不管是以那种方式,都需要对工作量进行全面的评估,而对于人力外包的项目则不需要工作量评估。由于IT系统项目实施是智力型密级行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套科学有效、准确的评估方法,尤其是对于我们还不熟悉的行业,所以我们根据搜集到的资料以及我们的项目经验,整理出本文的几种方法,作为参考。

5、几种方法的对比 6、开发比例法 这个方法的基本前提是测试工作量依赖于开发周期/开发工作量。不管开发团队依据何种方式评估研发的工作量,我们测试团队可以根据研发团队的研发周期,确定大致的测试工作量。 通过下面的方式获得开发周期/开发工作量: A. 通过商务沟通或技术沟通获得研发的进度表或研发周期; B. 获得客户计划的整个项目的时间; C. 根据研发工作量通过参考下面的表格估计工作量。 在评估需要的工作量以及相应的人员配置时,也要参考一下研发人员和测试人员的比例,如果测试团队在项目需求阶段就进入,则通过3:2、3:1等这样的比例估计需要投入的测试人员,这个比例没有一

外包管理评估表

外包管理评估表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1目的 明确本公司的外包过程及其控制方法,通过对外包过程的有效控制,使开发出的系统满足规定的要求。 2适用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系统的外包开发。 3职责及权限 1)项目经理负责对系统开发供方(外包方)的调查、评定和选择。 2)项目经理提出外包要求,并组织对外包要求的审核,确定后纳入外包合同。 3)项目经理实施对外包过程的控制,并组织在项目结束时对外包供方的评估。 4对系统开发供方的控制 对系统开发供方的调查 1)由项目经理组织对系统开发供方进行如下内容的调查,并填写《系统开发供方调查表》、收集证明材料。 ·开发经验 包括:开发的系统清单,应用行业,系统规模,软硬件平台,开发工具 ·人员结构 包括:开发过程所需各种人员的数量及人员经历。 ·设备资源 包括:可提供开发的设备情况。 ·实施效果 包括:顾客对其提供的系统系统的满意程度 ·角色成员访谈 访谈对象包括:公司技术负责人、项目负责人、测试负责人等

对公司技术负责人,访谈问题如:如何组织系统开发过程如何组织系统质量 保证过程等 对项目负责人,访谈问题如:如何进行项目计划和计划跟踪等 对测试负责人,访谈问题如:如何组织测试过程等 2)由项目经理组织质量控制部、研发部对系统开发供方的质量管理体系、技术水 平进行审核,并提出质量审核报告。 合格系统开发供方的选择 1)项目经理提供《系统开发供方调查表》、质量审核报告及有关证明资料,组织有关人员或部门,对系统开发供方进行评定和选择。评定和选择依据是系统开发供方系统开发的能力,包括:开发经验、人员结构、设备资源、技术水平、质量保证能力、顾客满意程度等。 2)根据参加人员的评审意见,由项目经理填写《系统开发供方评定表》,参加者会签。 3)项目经理负责拟制《合格系统开发供方名单》,报主管VP审批。 4)《合格系统开发供方名单》是本公司选择系统开发供方的依据,经批准的《合格系统开发供方名单》为受控文件,由项目配置管理员负责发放并归档管理。 合格系统开发供方的调整 4.3.1重新评定的时机 1)每个外包项目完成时都要对外包系统开发供方进行重新评定。 2)超过一年未合作的合格系统开发供方,有外包项目前重新评定审批。 4.3.2重新评定的方法 1)外包项目完成后,应从以下方面重新评定该项目的外包供方。 A.项目经理组织对外包系统供方进行评估,填写《外包系统供方评估表》。 评估内容包括 ·外包系统产品的可维护性 ·外包系统产品的文档质量 ·外包系统供方的组织管理能力

员工工作量评估范文

员工工作量评估范文 今天刚刚进行了一个小软件的工作量评估,总是觉得评估的不够准确,而且难以明确,把心中的困扰跟实际所使用的做法简单说说,工作量评估中,困扰我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 1、需求不清晰,并且会有变化 2、工作量评估在需求规格说明编写的同时就需要进行,一般来说,没有立项,就还不会做详细的需求调研,但这时候就要出工作量评估 3、系统架构及设计没有开始,此时工作量评估往往不准确,比如可以采用一个既有的组件,或者重用一些代码,但是没有详细定义设计时,难以确定准确可以节约多少时间,改造成本 4、不知道自己将面对什么样的开发团队,有人一天,有人要10天才能做完,但你很难有一支你熟悉了解的团队 虽然也了解过各种工作量评估方法,但是实际中总感觉难以使用(应该是不会使用) 自己的做法如下: 1、确定有多少模块,每个模块下有多少页面,针对每个模块列出需求、设计、开发、测试、部署时间,组成这一模块的时间 2、需要多少个公共的类,分别有多复杂 3、加上项目管理时间,大概5个人的团队,需要一个不编码的专门管理,做类似于功能检查,代码review之类的事情 4、加上一定比例的变更时间(根据用户的历史情况而定,或者感觉用户头脑清晰度而定)

5、最后得出的数字乘以一个1.5-3,得出最后时间,这个1.5-3是根据评估人历史的情况,比如,我以前一年里评估的工作量大概都需要乘以2才是最后实际的,就会在新项目评估时(无条件乘以2),这些时间总会被用户有办法用掉,(说到这里,自己很可耻一下,开发过程中很多时间都不知道去哪里了,比如用户说按钮上怎么没有图片啊,之类的,或者说放左边好看啊,这些时间就没了,每次都不可预知,或者服务器上装个什么软件,不知道又出什么问题,有几天不开心,效率低下等等) 虽然一直按以上这种方式做,但是总觉得不是很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准确性差,从上可以看到,准确率只有50%左右 2、难以解释,说这个页面为什么要这么久,这个功能为什么这么久,完全是凭着脑子里过一下,有几个按钮,大概写多少代码的一个感觉,经不起推敲 3、评估工作量和实际设计完成后的很难对应上,通过设计后,可能有些部分为了通用超出想象得工作量,有些部分公用了,又减少了。 很难理解,到底真正准确率高的工作量评估是怎么做的。 在我看来,设计完成后,工作量才能准确评估。但是为什么工作量评估总是要在前期需求刚刚了解一部分就要出。这是为什么呢,怎么做呢?

【工作量考核表】工作量考核方案

【工作量考核表】工作量考核方案【--教师节祝福语】 工 作 量 考 核 方 案 (拟定稿) 说明: 一.本方案包括考核制度和考核量表两部分。.

二.考核量表主要是测评教务处学生助理员的绩效,同时作为教 务处学生助理工作组工资发放的参考依据。 三.附考核流程图如下: 四、本制度每学期期末考试周前接受所有老师和教助意见并及时完 善,制度完善并施行前应专门召开集体会议,公开解释制度具体细节的构建理由和含义。最终解释权归教务处学生助理工作量评估小组。 五、本制度提交华中师范大学教务处学生助理工作组备案。 教务处学生助理考核制度 第一章 第一条总则考核的目的是通过客观评价教务助理的工作能力、态度,优化教务

处助理队伍,并客观合理地安置教务助理,做到人岗匹配,并以考 核结果为参考,发放教助的年终薪酬。 第二条本规定中使用的专业术语定义如下: (一)能力考核---------通过工作行为,观察、分析、评价教助具有的工作能力。 (二)态度考核---------通过对教助的工作努力情况和工作热情进行观察和评 价。 (三)业绩考核---------对教助分担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和评价。(四)360度考核法----即全视角绩效考核法,通过不同的考核者(老师、同学、 其他教助等)从不同的角度来全方位考核教助工作情况。

(五)KPI法------------即关键业绩指标,选取一些关键的、与教助队伍目标实 现关系比较紧密的工作内容作为考核项目。 (六)考核者-------------老师、同学以及其他教助。 (七)被考核者----------xx-xx学年度教务助理。 (八)考核执行者--------教务助理工作组。 第三条考核原则 (一)考核标准尽可能量化; (二)考核标准的制定以教助管理条例为依据,按照教务处的标准制定。 得工资根据考评结果而定。 第五条考核方法是360度考核法,由教务助理所在办公室老师,其他办公室

工作量的评估方法

工作量的评估方法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DQTY-KII

工作量的评估方法 1.软件开发价格估算方法 软件开发价格与工作量、商务成本、国家税收和企业利润等项有关。为了便于计算,给出一个计算公式: 软件开发价格=开发工作量×开发费用/人·月 开发工作量 软件开发工作量与估算工作量经验值、风险系数和复用系数等项有关: 软件开发工作量=估算工作量经验值×风险系数×复用系数 估算工作量经验值(以A来表示) 软什开发工作量的计算,曾有人提出以源代码行或功能点来计算,这些方法实施起来均有不少难度。目前国际上仍旧按以往经验的方式加以计算,国内各软件企业也是采用经验的方式加以估算工作量。 为了更好地规范估算方法,建议可按照国家标准“GB/T8566-2001软件生存周期过程”所规定的软件开发过程的各项活动来计算工作量。 工作量的计算是按一个开发工作人员在一个月内(日历中的月,即包括国家规定的节假日)能完成的工作量为单位,也就是通常所讲的“人·月”。 特别要提醒的是软件开发过程中既包括了通常所讲的软件开发,也应包括各类软件测试的活动。 风险系数(以σ来表示) 估算工作量经验值亦会存在较大风险,造成软件危机的因素很多,这也是一个方面的因素。特别当软件企业对该信息工程项目的业务领域不熟悉或不太熟悉,而且用户又无法或不能完整明白地表达他们的真实的需求,从而造成软件企业需要不断地完善需求获取,修改设计等各项工作。因此: l≤风险系数≤ 根据我们对软件企业的了解,超过估算工作量经验值的一半,已是不可接受,所以我们确定“”为极限值。当然这既要看企业的能力,也要看用户能接受的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