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地质课程报告-城市工程地质环境综合评价发展现状及研究方法浅析

环境工程地质课程报告-城市工程地质环境综合评价发展现状及研究方法浅析
环境工程地质课程报告-城市工程地质环境综合评价发展现状及研究方法浅析

城市工程地质环境综合评价发展现状及研究方法浅析

1 引言

城市地质环境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基本保障,是城市人们生产活动的载体,也是城市人们生产活动的主要对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形成了“菜粮要移位,村镇要搬家,道路要加宽,建筑向立体空间发展”的局面。城市不断扩建和新建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城市地质灾害。地震、火山、崩塌、滑坡、泥石流、矿井突水、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缝、水土流失、砂土液化、海水入侵、海岸侵蚀、地下水水质恶化等地质灾害严重阻碍了城市的快速发展。通过对全国196个城市调查显示,65个城市存在地下水降落漏斗,129个城市地下水污染,65个城市土壤污染,56个城市存在特殊土工程问题,87个城市有崩滑流现象,28个城市存在地面沉降,19个城市存在着地裂缝,55个城市有地面塌陷,36个城市存在岸坡失稳及海岸侵蚀淤积。据不完全统计,各类环境地质问题造成经济损失共计18799亿元,仍有147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面临环境地质问题的威胁,如不采取防治措施,还将造成9067亿元的经济损失[1]。城市化高速发展造成了城市生存环境的脆弱性及城市灾害的复杂性,正视城市生存环境恶化的现状,寻求合理的解决途径,已成为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

2 城市工程地质环境综合评价的研究意义

2.1 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的受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挑战,例如水土的大量流失,森林覆盖率锐减,臭氧层破坏,酸雨,大气和地表水的品质恶化等。人类生存与发展受到了严重威胁。同时,人们也逐渐认识到在环境质量与人类需要之间客观的存在一种特定的关系环境质量的价值。所谓环境质量评价(environment quality evaluation),是评价环境质量价值,而不是评价环境质量本身,是对环境质量与人类社会生存发展需要满足程度进行评定。环境质量评价的对象是环境质量与人类生存发展需要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说环境质量评价所探讨的是环境质量的社会意义[2]。

工程地质环境是指与人类经济活动有关的地质环境,而工程地质环境质量则是地质环境对工程建设或人类经济活动所表现的素质优劣程度。工程地质环境质量既表现了工程地质条件对工程建设的适应性,还反映了工程地质环境对工程活动影响的敏感性。前者主要指地质环境中各因素对工程兴建及运行的满足程度,即工程地质条件的优劣问题;后者是指由于工程活动的影响,工程地质环境状态的变化趋工程地质环境是指与工程相关的地壳上部的岩石、水、空气和生物相互关联多成分系统。这个系统以地表为其上限,以人类作用于地壳深度为其下限。工程地质环境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合理确定可适宜发展的用地不仅是以后各项专题规划的基础,而且可促进城市的整体布局和经济发展。

2.2 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研究意义

工程地质环境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合理确定可适宜发展的用地不仅是以后各项专题规划的基础,而且可促进城市的整体布局和经济发展。城市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的主要目的就是研究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与地质环境的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而城市工程环境地质评价的成果可以使城市规划人员全面认识影响整个城市工程地质环境质量的各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与工程地质环境质量之间的响应机制,能够促使城市规划人员提供高质量的城市发展规划方案,有利于规避地质环境中对工程建设不利因素,合理利用的土地资源,促进城市工程建设发展与地质环境的协调发展。

3 城市工程地质环境综合评价发展现状

3.1 国外研究现状

城市环境地质研究的内容主要是城市地区常见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和地质灾害防治三大方面[3]。城市工程地质环境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德国出版了用于城市规划的特殊土壤图系用以支持城市规划。二战后,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和荷兰等国对城市地区的土壤和岩石自然属性进行了一系列填图[4]。

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工程地质环境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1969年美国市政工程协会发表了一份《城市规划艺术》的报告,将地质学家、地理学家、土壤学家、环境地球化学家包括到城市规划研究专业人员当中。随后美国地质学家CA.KaYe (1969)、R.F.legge (1972)和R.BoWen(1982)三部专著的出版把城市地质研究提升到系统理论高度[5]。

1977年,Gonzeza De V allejo L.提出以城市规划和发展为目的工程地质评价应提供基础图件、工程地质图、影响因素图、城市适宜性图、土地系统图件等,并对西班牙Tenerife地区开展了1:25 000的地貌图、工程地质图、工程地质条件基础上的城市适宜性填图工作[6]。

1981年,西班牙学者Gonzalez De Vallejo等分析了受地质因素控制的拉古纳火山土的工程地质特征,重点研究了矿物方面影响,特别是在分类测试结果基础上研究了火山土的结构强度和变形特性,认为土壤结构是导致这些不寻常性质的主要因素[7]。

1982年,S.Malomo等论述了适用于热带地区的工程地质填图技术方法,并把这些技术方法用于尼日利亚正在建设的新首都阿布贾1:25 000的城市规划的工程地质填图中[8]。

1983年,Carrara. A利用多变量模型对意大利南部两个不同地质条件地区滑坡进行检验发现,多元回归分析对预测现行滑坡和潜在滑坡非常有用,能区分稳定区和非稳定区[9]。

1986年,LokinP等描述了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城区被黄土覆盖的泥灰岩风化带的岩土体结构,并对经过风化带、不稳定斜坡、地面塌陷以及地面沉降区岩体开挖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地下结构的稳定性进行了讨论[10]。

1990年,印度学者R.P. GUPTA和B.C. JOSH揭示了岩性、构造、地貌、土地利用类型等因素与滑坡分布特征的关系,利用GIS对喜马拉雅山脉的滑坡进行了评价,并把该区滑坡分为高危险区、中危险区、低危险区三个等级[11]。

1991年,I. Hadzinakos等利用多准则回归法对希腊23个地区滑坡稳定性进行了评价[12];

A. P. Wislocki和S. P. Bentley构建了专家系统模型,并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对威尔士南部滑坡进行了评价[13]。

1994年,克罗拉多大学Mario Mejia-Navarro应用GIS采用加权方法对科罗拉多州Glenwood Springs地区建立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决策支持系统,并圈出了最适合未来城市发展地段及高风险地段,从而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了依据[14]。

1995年,RusselU. Maharaj从地形地貌、气候、地质构造、土壤侵蚀、地质环境问题及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对印度西部Jamaica地区的热带岩土进行了研究分析,从而为该区土地使用规划和工程建设提供了指导[15]。

1999年,FranckLavigne从人口密度、危险特征、危险等级、防治对策4个方面对由火山威胁印度尼西亚的Yogyakarta市进行了评价,并绘制了1:2000的火山危险等级图[16];Fausto Guzzetti等采用基于GIS和多元统计方法对意大利中部的滑坡危险性进行评价,并把该区划分为高危险区、中等危险区、低危险区、超低危险区四个等级[17]。

2000年,英国学者ConorG. Smyth选取地貌、气候、土地利用类、斜坡岩土类型、降雨、斜坡改造程度等因素为评价指标,对巴西的Niter6i市滑坡灾害易发性的进行了评价[18]。

2002年,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S.Kalogirou利用专家系统和GIS平台从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角度对土地使用类型的适宜性进行了评价[19]。

2004年,印度学者N.SubbaRao和RPrathap Reddy选取了岩性类型、地形坡度、含水层岩性、孔隙度、渗透系数、地下水埋深、地下水PH值、地下水无机含量为评价指标,分别对波状平原、河流冲积平原及滨海平原的地质环境进行了评价[20];韩国的学者Yoon-Young Kim指出首尔地区含水层受到污染扩散工业园区、储油罐渗漏渗透、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影响,并对该区水化学质量进行了评价[21]。

2005年,PierreThierry等采用地质统计法、光谱分析和雷达穿透技术对法国Orleans市岩溶塌陷特征的进行了分析[22]。

2007年,土耳其地球海洋研究所EAIparslan利用GIS平台,选取了主断层、地基类型、地形坡度、场地加速度四个指标,对地震灾害威胁Bolu地区的居住环境适宜性进行了评价,从而为以后防灾减灾提供了科学参考[23];英国加的夫大学的Michael Fedeski基于GIS构造受到洪水和地质灾害威胁的建筑物风险评价方法,并以Lewes镇为例进行了验证[24]。

2008年,MarioFloris和Francesca Bozzano为了评估降雨诱发滑坡复活的机率,对降雨诱发滑坡复活的传统概率阈值模型进行了改进[25];R. Brinkmann等从形状、圆度指数、周长、面积、长度、宽度和方向七个因素对美国佛罗里达州Tampa海湾地区天坑分布特征与喀斯特地形的关系进行了研究[26]。

2009年,匈牙利学者GyozoJordan论述怎么利用地质信息进行矿山污染风险性评估[27];MozaferShari等利用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和GIS软件对以色列西部Kurdistan省的危险垃圾处理场的选址适宜性进行了评估[28]。

2010年,DanangSriHadmoko,Franck Lavigne,Junun Sartohadi利用GIS对印度尼西亚Menoreh Mountains以东地区进行滑坡危险性和风险性评价,划分出低危险区、中危险区和高危险区,从而为该区的防灾减灾和土地规划提供了依据[29]; A.Malinowska利用G1S 和简单的专业方法对波兰最大矿区的建筑物易损性进行了评价[30];葡萄牙国家工程实验室的A.Campos Costa对里斯本市的地震风险减灾(SRMA)进行了分析评价[31]。

2011年,埃及开罗大学建筑工程系的Ayman Hassaan Ahmed Mahmoud为保持城市生态平衡和绿地管理,利用GIS和生态阈值方法对沙漠城市El-Sadat市发展绿地进行了适宜性评价[32];英国的麦考利研究所的M.J.Aitkenhead分别用层次分析法(AHP)、频率比(FR)、逻辑回归(LR)、人工神经网络(ANN)四种模型绘制了苏格兰土地覆盖图,并对不同方法绘制地图的精度做了比较,其中人工神经网络法的精度最高,频率比法的精度其次,逻辑回归法的精度最差[33]。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国外城市工程地质环境评价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神经网格法、多目标决策分析法、地理信息系统方法(GIS)等。国外城市地质环境评价经历了从定性到半定量的评价,目前多以GIS为平台,采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和加权模型对城市地质环境进行半定量评价。

3.2 国内研究现状

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开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后期,在这期间全国开展了北京、沈阳、南京等许多大中城市的环境质量评价工作,并作了许多区域和大型工程项目的环境质量评价工作。我国将环境影响评价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下来。1979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规定:一切企业及事业单位选址、设计、改建、扩建工程时必须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经环保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后,才能进行设计。同时指出老城区改造和新城区的建设中,应当根据气象、地貌、水文、生态等条件对工业区、居住区、公共设施、绿化地带等做出环境影响评价。1989年颁布经过修改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重申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34]。

近十年来,结合江河水利水电资源开发、城市规划、核电站选址等大型工程,如黄河中上游流域水利工程、长江三峡工程、辽南核电站选址等,对区域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进行深入的调查与评价,同一时期,对深圳、烟台、青岛、厦门、海口等城市也进行了较深入的工程地质研究。通过研究,初步形成了一套中国自己城市工程地质环境评价理论,概括起来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谭周地提出的工程地质环境稳定性评价理论,方鸿琪和杨闽中提出城市工程地质环境分析理论;王思敬提出了工程地质环境系统分析评价理论等。他们提出的评价方法主要有模糊综合评判法、聚类分析、模糊聚类、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等[35]。钟佐桑指出地质环境是由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组成的环境系统[36],具有恢复调节功能。

1997年,胡海涛通过对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差异性及人类工程活动所引起的地质灾害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得出比较完善的规划体现,并指出了主要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强烈的地区[37]。

1998年,蔡鹤生、唐朝晖等以系统分析理论为指导,提出了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敏感因子的模型;贾永刚、刘红军等以系统工程理论为指导,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青岛市地质环境的适宜性进行了分区并予以评价;王健、高学忠、张林完成了黄海龙羊峡至青铜峡段环境工程地质分区图[38~39]。

1999年,方鸿琪、杨闽忠等出版了《城市工程地质环境分析原理》;贾永刚、孙永福、单红仙等完成了胶州湾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并形成了分区图[40~41]。

2000年,戴福初探讨分析了以GIS为支撑工具建立城市地质环境空间数据库的方法,并初步划分了城市用地的类型[42];肖和平归纳了城市地质灾害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43]。

2001年,李相然完成了山东省教委资的助“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理论在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中的应用研究”(J99E06)项目[44],对烟台市区的工程地质环境进行了评价;谭卓英以大系统大协调为出发点,建立了城市发展系统的识别模式体系[45]。

2002年,方鸿琪指出地质条件、地理环境,地质灾害在城市工程地质环境评价中有着特殊的重要性是城市建设的基础;徐泽民等对成都地铁环境工程地质做出了评价[46]。

2003年,陈晓键对西安市规划建设中的工程地质环境问题进行了探讨[47];戴英对兰州地质环境敏感性进行了评价并形成了相应的图件[48]

2004年,李祖刚利用模糊聚类对西安市工程地质环境进行了分区和评价;尹喜霖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方法分析了佳木斯环境工程地质环境质量;8月,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布了“城市环境地质问题调查评价规范”[49]。

2005 年,张惠平等分析了城市地下工程建设中的各种环境工程地质问题,提出了地下工程建设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预防途径及治理措施;李相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济南市地质灾害与环境岩土工程问题进行了分区并形成动态的跟踪体系[50]。

2006年,苏惠敏等研究了影响西安市工程地质评价的关键因素,并利用GIS对西安市工程地质环境进行了综合评价[51];

2007年,刘勇等利用GIS数据、多准则和系统动力技术对武汉汉阳区城市土地适宜性进行了评价[52];

2008年,金志丰等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运用约束型和引导型指标叠合判断方法,将海门沿江地区划分为四个保护区[53];

2009年,罗婧利用AHP法和GIS空间分析法,对陇南灾区建设用地适宜性进行评价[54];程雨等利用OWA决策和次序权重与GIS结合对城镇建设用地防灾适宜性进行评价[55];

2010年,娄新刚建立了城市空间数据库和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模型[56],王志强等把人工神经网络和GIS相结合对天津生态城地质环境进行了评价[57]。

此外,我国学者还进行了许多相关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刘广润的“论城市环境地质研究”,李相然的“城市规划地质工作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韩文峰和宋畅“我国城市化中的城市地质环境与城市地质作用探讨”,王思敬的“论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环境效应”,刘传正“区域地质灾害评价预警的递进分析理论与方法”等[58-60]。

3.3 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从以上国内外研究动态总结可见,城市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广泛吸收了现代地质学、现代数学、系统科学、计算机技术的新理论、新方法,评价技术和方法趋于多样化,使得工程地质环境评价的质量和精度有了较大提高,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工作提供了基本思路和方法借鉴,但城市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中仍存在着如下问题:(1)地质环境评价工作中,对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的需求了解不够,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断层。而且各种城市工程地质环境研究工作依然提交的是专业性地质成果,即工程地质综合分区图,在表现形式上与规划研究的要求相差甚远,规划人员难以理解地质环境评价工作的内容,使得地质环境评价工作的研究成果不能为城市规划、城市建设提供有效的服务。

(2)缺乏对规划工程地质环境质量标准制定与评价系统理论研究。规划工程地质环境质量没有明确的概念,缺乏理论的支撑,因而,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

(3)工程地质环境信息与城市规划信息不能更好的相互传输,而且也未能有效的消除城市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发生。城市工程地质环境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它影响着城市建设工作,同时城市建设工作也影响城市工程地质环境。而由于缺乏专业间相互沟通,规划人员难以理解工程地质工作所提供的各种地质信息,而地质工作者对规划工作不甚了解,很难把地质信息有效地转化为规划所用。

(4)城市工程地质环境评价中对指标选取和综合评价方法上研究较多,而对评价结果有较大影响的权重赋值方法研究较少,使得评价成果有失客观公正性。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城市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和量化程度研究仍是今后研究的发展趋势,评价技术和方法上趋于采用综合多种模型的优点进行融合。

参考文献

[1]刘长礼,侯宏冰,张云.等.全国主要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成果梳理研究报告[R].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石家庄:2009.16-59.

[2]尹喜霖,王勇,李翠.佳木斯市区环境工程地质质量综合评价[J].北方环境,2004,2(6):81-84.

[3]刘广润.论城市环境地质研究[」].火山地质与矿产.2001. 22(2): 79-83.

[4]张丽君.国际城市地质工作的主要态势[J].国土资源情报.2001, 6: 1-13.

[5]张倬元.城市地质学形成的历史回顾与发展前景展望[J].大自然探索.1987.6(3):26-30.

[6]Gonzaeza De Vallejo. L. Empresa Nacional ADARO.Serran. Engineering geology for urban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with an example from Tenerife (Canary Islands) [J]. Bulletin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engineering geology, 1977, 15(1):37-43.

[7]Gonzalez De Vallejo,L丄,Jimenez Salas. J.A, Leguey Jimenez. S. Engineering geolo of the tropical volcanic soils of La Laguna, Tenerife [J]. Engineering Geology. 1981. 17(1): 1-17.

[8]M alomo. S., Olorunniwo, MA, Ogunsanwo. O. Engineering geological mapping in terrains of tropical weathering-an example from Abuja, Ni^ria [J]. Engineering Geology, 1983, 19(2): 133-148.

[9]Carrara. A. Multivariate models for landslide hazard evaluation [J]. In! Assoc Math Geol 1983, 15: 403-426.

[10]Lokin. P, Pavlovic. N, Bogdanovic. A, et al. Engineering geological problems in construction of underg'ound structures in urban areas of Bel^ade. Proc 5th Internation Congress Internation Association of Engineering Geology. Buenos Aires. 20-25 October 1986 1/3, 1877-1885.

[11]R.P. GUPTA, B.C. JOSH. Landslide hazard zoning using the GIS Approach—A case study from the Ranigiinga Catchment. Himalayas [J]. Engineering Geology, 1990. 28(1-2): 119-131.

[12]Hadzinakos, D. Yannacopoulos. et al. Application of the MINORA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to the evaluation of landslide favourability of in Greece [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991, 50(1): 61-75.

[13]A. P. Wislocki, S. P. Bentley. An expert system for landslide hazard and risk assessment [J]. Computers & Stmctures. 1991.40(1): 169-172

[14]M ario Mejfa. Navarro, Ellen E. Wohl, Sherry D. Oaks. Geological hazards vulnerability and risk assessment using GIS: model for Glenwood Spring, Colorado [J]. Geomorphology. 1994. 10(1-4): 331-354.

[15]Russell J. Maharaj. Engineering geological mapping of tropical soils for land-use planning and geotechnical purposes: A case study from Jamaica. West Indies [J]. Engineering Geology. 1995. 40(3-4): 243-286.

[16]Franck. Lahar hazard micro-zonation and risk assessment in Yogyakarta city. Indonesia [J]. GeoJouma 1999.49(2):173-183.

[17]Fausto Guzzetti, Alberto Carrara. Mauro Cardinali. Landslide hazard evaluation: a review of currentte chnique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amultiscale study. Central Italy [J]. Geomorphology, 1999.31: 181-216.

[18] Conor G. Smyth, Stq>henA.Royle. Urban landslide hazards: incidence and causative factors in Nitcroi. Riode JaneiroState. Brazil [J]. Applied Geography. 2000. 20(2): 95-117.

[19] S Kalogirou. Expert systems and GIS: anapplication of land suitability evaluation [J]. Qomputer, Envirotvuent andUrban systems, 2002, 26(2-3): 89-112.

[20]N.Subba Rao. R.Prathap Reddy. Geo-environmental appraisal in a developing urban area [J]. Environmental Geology 2004, 47: 20-29.

[21]Yoon-Young Kim. Analysis of hydrochemical processes controlling the urban g"oundwater system in Seoul area, Korea[J]. Geosciences Journal 2004. 8(3): 313-318.

[22] PierreThierry. NicoleDebeblia, ArdnandBitri. Geophysical and geological characterisation of karst hazards in urban environments: application to Orleans (France) [J). Bull Eng Geol Environ, 2005, 64(2): 139-150.

[23]E. Alparslan. F. Ince. B. Erkan, et a I. A GIS model for settlement suitability regarding disaster mitigation, a cases tudyin Bolu Turkey [J]. Engineering Geology. 2008, 96(3-4): 126-140.

[24]Michael Fedeski. Julie Gwiliiani. Urban sustainabiiity in the presence of food and geo logical hazards: The developmentof a GIS-based vulnerability and risk assessment methodolo?' [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07, 83; 50-61.

[25]Mario Floris. Francesca Bozzano. Evaluation of landslide reactivation: A modified rainfall threshold model based onhistorical records of rainfall and landslides [J]. Geomorphology, 2008. 94(1-2): 40-57.

[26] R. Brinkmann. M.Parise. D.Dye. Sinkhole distribution in a rapidly developing urban environment: Hillsborough County. Tampa Bay area, Florida [J]. Engineering Geology. 2008. 99(3-4): 169-184.

[27] GyozoJordan Sustainable mineral resources managsment trom regional mineral resources exploration to spatial contamination nsk assessment of mining [J] E/n iron Geol 2009 58(1) 153-169

[28]Mozafar Shan Mosslem Hadidi Elahe Vessali. et al Intelating mult卜criteria decision analysis for a GIS-based hazardous waste landfill sitting in Kurdistan Pro\ince, western Iran [J] Waste Management. 2009. 29(10) 2740-2758

[29]Danang Sn Hadmoko Franck Lavigne, Junun Sartohadi Landslide hazard and risk assessment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risk management and land use planning in eastern flank of Menoreh Mountains, Yo akarta Province Indonesia [J] SatHazards, 2010, 54(3) 623-642

[30]A Mahnowska. R Hejmanowski Building damage nsk assessment on mining terrains in Poland with GIS application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m mg Sciences 2010, 47(2) 238-245

[31] A CamposCosta. M L Sous a. E Coelho Evaluation of seismic risk and mitigation strategies for theexisting building stock application to the metropolitan area of Lisbon [J] Bull Eaithqitoke Eng, 2010 8(1) 119-134

[32]MA THER J D. 200 years of British hydrogeology; an introduction and overview [J]. Geological Society Special Publications, 2004, 225:1-13

[33]MORTON D M P. Detail and regional geologic maps produced by the Southern California Areal Mapping Project [J]. Abstracts with Programs -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2004, 36(5): 581

[34]贾永刚,刘红军.青岛城市地质环境系统稳定性研究[J].海岸工程,1998,2(3):28-35.

[35]蔡鹤生,唐朝晖,周爱国.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的敏感因子模型[J].地质科技情报,1998, 1(2):72-76.

[36]王健,高学忠,张林.黄河龙羊峡—青铜峡段环境工程地质分区评价[J].青海环境,1998,3(3):32-39.

[37]贾永刚,方鸿琪.青岛城市地质环境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9,6(2):46-53.

[38]贾永刚,孙永福,单红仙.胶州湾工程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9,3(3):124-12.

[39]戴福初,张晓晖,李军.地理信息系统GIS 支持下的城市地质环境评价[J].工程地质学报,2000,5(4):43-49.

[40]李相然.城市工程地质环境质量标准制定的原则与方法[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1999,5(04):42-48.

[41] 张松滨,李万海,王红.分级近度法和环境质量评价[J].环境工程,2000,17(5):50-51.

[42] 李相然,刘大忠,曹振斌.烟台市区土地利用的环境工程地质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 5(3):50-54.

[43]方鸿琪,杨闽中.城市工程地质环境与防灾规划[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2,7(1):3-6.

[44]徐则民,张倬元,刘汉超.成都地铁环境工程地质评价[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2,2(2):65-71.

[45]李亚兰.多级模糊式识别模型在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04, 26(4):90-93.

[46]吴小杰.某厂址岩溶发育特征及工程地质评价[J].电力勘测设计,2006,2(1):21-23.

[47]崔伟宏.空间数据结构[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6-7.

[48]邹亚蒙,基于GIS的FUZZY在土地评价中应用[J].国土与自然资源究,2000,27(4):46-47.

[49] NEWMAN. Protecting groundwater with oil-retaining pervious pavements: historical perspectives, limitations and recent developments [J]. Quarterly Journal of Engineering Geology & Hydrogeology, 2004, 37(4): 283-291.

[50]吾斯曼,拜克力.灰色聚类法在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中应用[J].新疆化工,2001,5 (4):40-42.

[51]苏惠敏,张学宝.薛亮.基于G1S的西安市工程地质环境评价研究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 20(3): 43-47.

[52]YongLiu. Xiaojian Lv, et al. An integrated GIS-based analysis system for land-use management of lake areas in urban fringe [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07. 82(4): 233-246.

[53]金志丰,赵海霞.海门沿江地区适宜性分区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 17(1): 18-21.

[54]罗婧,姚亦锋,等.基于GIS的陇南灾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 18(6):540-544.

[55]程雨.朱庆杰.等.基于G1S城镇土地利用防灾适宜性评价方法分析[J].岩土力学,2009. 30(2S): 505-508.

[56]娄新刚,孙艳荣.基于GIS的海城市地质环境质量评价[J].中国矿业,2010, 19(2):82-85.

[57]王志强,蒋晓冬.等.基于与技术的中新天津生态城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0.39(6):87-91.

[58]张骏,杜东菊.环境工程地质质量多级模糊综合评判基本思想与步骤[J].西安地质学院报,199l,13(3):67-72.

[59]时光新,焦宝柱.模糊模式识别法在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勘察科学技术,1998, 5(1):41-44.

[60]邬伦.地理信息系统(GIS)--原理、方法和应用[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45-78.

数据库课程设计大作业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 班级:测控071班 学号:200710402112 200710402115 姓名:杜文龙王京京 题目名称:物资管理系统 完成日期:2009年12月25日 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2009年12月

物资管理系统 一、课程设计目的: 1.加深对讲授内容的理解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中有关数据库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设计与实现的方法和阶段性知识,光靠课堂讲授既枯燥无味又难以记住,但它们都很重要,要想熟练掌握,必须经过大量实践环节加深对它们的理解。 2.通过课程设计,掌握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开发的方法及步骤 数据库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开发一个数据库系统需要集理论、系统和应用三方面为一体,以理论为基础,以系统(DBMS)作支柱,以应用为目的,将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同时结合实际需要开发一个真实的数据库系统,对于较大型的系统可多人一起完成,但无论如何都应完成数据库的需求分析、数据的分析与建模、数据库的建立、数据库的开发与运行等全部过程。在此过程中将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达到能够纵观全局,分析、设计具有一定规模的题目要求,基本掌握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开发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并且做到对知识的全面掌握和运用。 3.培养学生自学以及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次设计,使同学能够主动查阅与数据库相关资料,掌握一些课堂上老师未曾教授的知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学以及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二、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1.课程设计应由学生本人独立完成,严禁抄袭。 2.掌握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关系数据库的设 计理论、设计方法等。熟悉数据建模工具Visio与数据库管理系统SQLServer 软件的使用。 3.按时上机调试,认真完成课程设计。 4.认真编写课程设计报告。 三、需求分析 信息管理系统是集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为一体的信息系统工程,它能够使企业运行的数据更加准确、及时、全面、详实,同时对各种信息进一步地加工,使企业领导层对生产、经营的决策依据更充分,更具有合理性和库、科学性,并创建出更多的发展机会;另外也进一步加强企业的科学化、合理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为企业的管理水平跨上新台阶,为企业持久、健康、稳定的发展打下基础。 这个物资管理系统是以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信息管理模式的信息管理系统。它的开发过程不仅仅是一个编写应用程序的过程,而是以软件工程的思想为指导,从可行性研究开始,经过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读书报告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读书报告 科学的历程,我们的在路上 有幸在老师的推荐了下匆匆拜读了吴国盛老先生的《科学的历程》一书,当然这样的书值得收藏,看一遍自然是不够的。自幼喜欢历史的我,对于科学史也是有极大的兴趣。 第一次接触“科学史”这个词还是高中时,听说一位熟人凭借科学史专业的硕士学位考上了公务员进入了科技局工作,世俗的眼光对于这个专业自然是不太看,但是当你走上了科研的这条里,回头看看才会发现我们是多么的幸运,居然踩在那么多人的肩膀上。 研究生报道前,父亲送我折转北京,第一次来北京繁忙中抽的一日空闲,父亲说天安门坐车经过一下就可以了,但是科学技术馆一定要去,因为我即将踏上科研的旅途。我开始认为科技馆就是给小孩子科普的地方,一个准研究生去不合适,但是去了之后发现我们在那里都只是小孩子。在中国科学技术馆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参观,老实说那里参观用三天的时间都不够。就在这一天的时间里面,我们将近一上午的时间用在一楼的华夏之光展厅,那里就是一副生动鲜活的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有代表性成就和发展轨迹的情景在线图,从纺织到印染,从建筑到造船,从天文到数学,期中很多的理论基础我还要煞费脑筋的去想一想算一算。在看了郑和宝船的复原模型后我们彻底被折服了,但是大脑中增加更多的不解,为什么近现代我们的科学技术是如此的落后,这个问题一直带到了现在。 吴国盛老前辈是这样论述的,中国的科学技术在明代继续缓慢的发展,并且出现了四部集传统科学技术之大成之作的科技名著。但是在清代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即使按照中国传统科技固有的发展模式,其发展速度亦大大减慢。更何况与文艺复兴之后欧洲的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相比,老大腐朽的更是一落千丈。处于中国封建社会模式的没落的清朝学者,以它们的没落之心,抗拒传教士带来的西方科技,使得中国人对近代科学的创建者贡献甚微。原有的传统科学技术得不到飞快的发展,对于西方新兴的科技又予以抗击,结果是中国科技大大落后。 人们一般把为什么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问题,等同于为什么中国没能产生出近代欧

工程测量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编号:SJ000350 2016年6 月3 日至2016 年6 月10 日 课程性质:必修 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报告 --建筑场地施工控制网的建立及建筑物放样方案设计 学 院: _____________ 矿业工程学院 _______________ 专 业: _______________ 测绘工程 _________________ 地 点: 太原理工大学虎峪校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 级: ______________ 测绘1301班 _______________ 姓 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 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程概况 (1) 1.1 工程任务 (1) 1.2 工程的地理位置 (1) 1.3 工程简介 (1) 1.4 已有的测绘成果 (1) 二、............................................................. 体育馆施工控制网的建立 2 2.1 概述 (2) 2.1.1 建筑施工控制网的特点 (2) 2.1.2 施工控制网的精度 (2) 2.2 平面控制方案 (4) 2.2.1 点位布置方案 (4) 2.2.2 控制网网形简介、网形选择,控制网布设方案及示意图 (4) 2.3高程控制方案 (5) 2.3.1 点位布置方案 (6) 2.3.2 控制网布设方案及示意图 (6) 三、体育馆施工放样方案 7 3.1施工放样方法 (7) 3.2体育馆施工放样方案设计 (7) 3.3实施步骤及应注意的事项 (9) 3.4方案评价 (10) 四、............................................................................... 总结 10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书

《计算机网络》 课程设计报告书 专业:计嵌 班级:计嵌151 学号: 姓名:张耀 目录 一、设计题目 二、设备选型 三、IP地址规划 四、拓扑图设计 五、主要技术 六、配置清单 七、总结 一、设计题目 1、课设目的 巩固《计算机网络》和《网络通信》两门课程的知识,在本次课程设计中充分利用前面所学的知识,熟练应用所有技术,系统掌握一个较为复杂的网络配置过程。在课设中有少量需要的技术教学过程中没有涉及,请自己查阅CCNA资料。 2、课设内容 项目背景:某中小型企业有两个部门,销售部(vlan 10)与行政部(vlan 20)。要求同部门之间采用二层交换网络相连;不同部门之间采用单臂路由方式互访。企业有一台内部web服务器,承载内部网站,方便员工了解公司的即时信息.局域网路由器启用多种路由协议(静态路由、动态路由协议),并实施路由控制、负载均衡、链路认证、访问限制等功能.企业有一条专线接到运营

商用以连接互联网,采用HDLC封装,由于从运营商只获取到一个公网IP地址,所以企业员工上网需要做NAT网络地址转换,具体拓扑结构如上图所示。 二、设备选型 三、IP地址规划 四、拓扑图设计 五、主要技术 Trunk:在路由/交换领域,VLAN的中继端口叫做trunk。trunk技术用在交换机之间互连,使不同VLAN通过共享链路与其它交换机中的相同VLAN通信。交换机之间互连的端口就称为trunk端口。trunk是基于OSI第二层数据链路层(DataLinkLayer)的技术。

Vlan:在计算机网络中,一个二层网络可以被划分为多个不同的广播域,一个广播域对应了一个特定的用户组,默认情况下这些不同的广播域是相互隔离的。不同的广播域之间想要通信,需要通过一个或多个路由器。这样的一个广播域就称为VLAN。 单臂路由:在计算机网络中,一个二层网络可以被划分为多个不同的广播域,一个广播域对应了一个特定的用户组,默认情况下这些不同的广播域是相互隔离的。不同的广播域之间想要通信,需要通过一个或多个路由器。这样的一个广播域就称为VLAN。 默认路由:默认路由是一种特殊的静态路由,指的是当路由表中与包的目的地址之间没有匹配的表项时路由器能够做出的选择。如果没有默认路由,那么目的地址在路由表中没有匹配表项的包将被丢弃,默认路由在某些时候非常有效,当存在末梢网络时,默认路由会大大简化路由器的配置,减轻管理员的工作负担,提高网络性能。 动态路由:动态路由是指路由器能够自动地建立自己的路由表,并且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适时地进行调整。 (RIP、OSPF) ACL:访问控制列表(Access Control List,ACL)是路由器和交换机接口的指令列表,用来控制端口进出的数据包。 帧中继:帧中继(Frame?Relay)是一种用于连接计算机系统的面向分组的通信方法。它主要用在公共或专用网上的局域网互联以及广域网连接。大多数公共电信局都提供帧中继服务,把它作为建立高性能的虚拟广域连接的一种途径。 NAT: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网络地址转换)是1994年提出的。当在专用网内部的一些主机本来已经分配到了本地IP地址(即仅在本专用网内使用的专用地址),但现在又想和因特网上的主机通信(并不需要加密)时,可使用NAT方法。 六、配置清单 一、基本配置 1、按上面的拓扑结构搭建仿真网络硬件 2、给路由器和交换机命名(可以自己选择命名) -->为Router5命名(其他设备操作相同) ->所有设备重新命名后 3、配置和启动交换和路由的接口,配置终端设备的IP地址和默认网关。 -->配置PC1的IP地址和默认网关(其他设备操作相同) -->开启并配置Router1的Fa0/0接口,并为其配置IP地址等属性(其他设备操作相同) 二、交换机配置 1、配置Etherchanne,捆绑Sw1与Sw2的F0/11,F0/12接口.要求使用Cisco PAGP协议中的主动协商模式。 -->配置Sw1和Sw2 2、配置VTP,在Sw1与Sw2上配置VTP, 域名为作为Server;Sw2作为Client,设置密码为student。 -->配置Sw1 -->配置Sw2 -->在Sw1上创建Vlan -->在Router1上做ACL访问控制 4、单臂路由配置。单臂路由:vlan 10以R1的F0/作为出口网关;vlan 20以R3的F0/作为

汽车修理管理系统 课程设计 数据库大作业(有源文件)

数据库大作业 《数据库原理与设计》课程设计汽车修理管理系统 学号: 姓名: 年级层次: 教学中心:

汽车修理管理系统 一. 概述 1.项目背景 在计算机不断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已经运用到各个领域,计算机的作用使由手工的操作到计算机的操作是一个大的飞跃,代替的复杂的容易出错的人工操作,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提高了正确性,提高了数据的可靠性。因此每个公司使用计算机建立自己的业务是迫在眉睫,汽车修理厂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决定建立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以代替单一的人工管理。这样使人工操作的管理方便,简单。 2.编写目的 编写的目的是使汽车修理厂由单一的人工管理到计算机管理的飞跃,使汽车修理厂的管理的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使人工管理的出错的机会大大减少,实现数据的共享,便于查询自己的数据信息,使汽车修理厂的业务的流程时间大大减少,从而可以提高该汽车修理厂的竞争性,在社会有立足之地。 3.软件定义 该软件为第一版,既汽车修理管理系统1.0 版。 4.开发环境 数据库: SQL SERVER 2000 开发和编译环境: Visual C++6.0。 二.需求分析 1.通过分析得知,该修理厂共使用5种单据,4种账册和3种主要报表。 ⑴五种单据如表1所示: 表中D1由送修人填写。修理派工员据此开出修理单D2,分派给指定的修理工执行。如果在修理中需要更换零件,一律由修理工填写零件领用单D3向仓库领用。修理结束后,修理工将D2交回给派工员,然后转财务部门结账并开修车发票D5。D4在零件入库时由仓库管理员验收并且填写。图6显示了这些单据的格式内容。 编号名称填写人 D1 修车登记单送修人 D2 汽车修理单修理派工员和修理工 D3 零件领用单修理工 D4 零件入库单仓库管理员 D5 修车发票财务人员 表1 当前系统单据一览表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读书笔记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读书笔记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是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教育家泰勒的经典著作,以下是“《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读书笔记”,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泰勒认为制订任何课程及教学都是围绕四个基本问题展开的:学校应力求达到教育目标?要为学生提供怎样的教育经验,才能达到这些教育目标?如何有效地教学好这些学习经验?我们如何才能确定这些教育目标正在得以实现?该书主要是提出了研究以上问题的一些方法,但并不试图解答,因为对不同层次的教育、不同的学校而言,答案都将是不同的。本书虽没有回答问题,却阐明了回答这些问题的步骤,由此构成的一种基本原理,以考察课程和教学计划中的问题。 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泰勒于1949年发表了被视为现代主义课程研究范式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此书的影响,从瑞典学者胡森等人主编的《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中的评论可略见一斑:“泰勒的课程基本原理已经对整个世界的课程专家产生影响”,不管人们是否赞同“泰勒原理”,不管人们持什么样的哲学观点,如果不探讨泰勒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就不可能全面地探讨课程问题。因此,学界往往把此书看作“达到了课程编制纪元的顶点”。 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是特定时代的产物。

二十世纪初,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原理,强调彻底的实际效用。一些教育界人士对工厂企业的科学化管理运动,很快作出反应,把它视为一种理想的模式竞相仿效,并把这种“科学”的方法应用于学校管理,继而又把它推衍到课程领域本身,把企业会计原理应用于学校的教学科目中。这样,学校课程的核心——学科也围绕“效率”这个轨道运转,效率等同于科学,这些观点也深深影响了泰勒,结合课程实践活动,形成了泰勒的课程原理。 泰勒的课程与教学原理围绕着四个中心问题运转:即学校应该达到哪些目标?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经验?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围绕这四个问题,泰勒提出了课程编制过程的四个步骤或阶段: 1、确定教育目标。泰勒认为制订目标最重要的是选择,需要认真考虑来自学生的研究、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以及学科专家的建议等多方面的信息,以选择大量适当的目标,再通过教育哲学和学习理论进行筛选或过滤。当目标确定后,需要一种最有助于选择学习经验和指导教学过程的方式来陈述教育目标,最有效的形式是每一个教育目标都包括“行为”和“内容”两方面,以明确指出教育的职责。 2、选择学习经验。泰勒认为,“学习经验并不等同于一

测量平差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报告 设计名称:测量平差课程设计学院名称:测绘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测绘11-3班 学生姓名:邹云龙 学号: 20110242 指导教师:周秋生 黑龙江工程学院教务处制 2013年6月

注:1、在此页后附实习报告、总结。其内容应包括:实习目的、实习内容及实习结果等项目。 2、此页为封皮,用A4幅面纸正反面打印。 3、实习总结使用A4幅面纸张书写或打印,并附此页后在左侧一同装订。 4、实习成绩以优(90~100)、良(80~89)、中(70~79)、及格(60~69)、不及格(60以下)五 个等级评定。

目录 一、水准网观测精度设计 (4) 二、水准网、测角网、边角网平差计算 (6) 1、水准网平差计算 (6) 2、测角网平差计算 (8) 3、边角网平差计算 (12)

一、设计目的 在学完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后,在掌握了测量数据处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根据设计任务,熟悉自动平差软件的应用,通过实例计算,提高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相关测量数据处理的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测量程序设计提高用高级语言进行简单测量程序设计的能力。 二、设计任务 (1)水准网观测精度设计 根据所给控制网的形状和高程平差值的点位中误差要求,推求水准高差观测的精度要求。 (2)利用已有平差软件完成下述平差计算任务 1)熟悉前方交会与后方交会计算 分别自选1至2个前后方交会计算实例进行平差计算,熟悉程序使用方法。 2)水准网平差计算 3)导线网平差计算 4)测角网平差计算 分别自选1个水准网、测角网和边角网计算实例进行平差计算,要求每个学生的计算题目不能重复。 建议使用的数据处理软件:测量控制网自动平差系统,黑龙江工程学院,2002年版;平差易,南方测绘,2002年或2005年版。使用指导书见相应电子版文件。 (3)编制测量计算程序 仿照已有测量程序的设计界面和程序计算管理功能,在测角(测边)前方交会与后方交会计算程序、单一符合、闭合水准网平差计算程序、单一符合、闭合导线平差计算程序设计选题中选择一至两项内容进行程序设计,设计使用的语言可采用VB、C、C#等。参考书可选测绘出版社出版,葛永会编《测量程序设计》,和黑志坚等编著的《测量平差》教材,以及针对所使用语言的相关程序设计书籍。 三、设计内容 (一)、水准网观测精度设计 4、水准网如下图所示,各观测高差的路线长度相同。

图书馆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 ――图书馆局域网络设计 组号: 班级:软工153班 专业:软件工程 时间:2017年7月9号 贵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目录 1.设计目的 (3) 2.需求分析 (3) 3.方案设计 (5) 3.1 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5) 3.2 网络设备的比较和选型 (6) 3.3 综合布线系统 (6) 3.4 IP地址分配 (7) 4.方案实现 (7) 5. 网络应用部署 (16) 6. Web网站设计 (17) 7.总结与展望 (17) 8.参考文献 (18) 附录: (18)

1.设计目的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进入了网络化的时代。它主要由计算机网、通信网和信息资源网三种网络组成,其中计算机网是核心,它利用通信网络担负了信息在整个网络中的存贮和传递的重要作用。而图书馆拥有大量丰富的信息资源,也必须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才能发挥其传递、交流信息的重要枢纽作用。因此,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化是图书馆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图书馆局域网主要有这样几个特点:具有极高的可靠稳定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具有高速度和高带宽,满足流介质媒体、远程学习等对带宽和数据敏感的实时应用。 组建图书馆局域网,加快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和网络化进程,提高图书馆自动化管理水平和图书馆工作效率,是为了更好更快更准确地为读者提供阅读信息;组建图书馆局域网,实现对全馆文献资源的采购、编目、流通、借阅等方面的自动化管理;建设以图书馆文献为基础的图书馆基础数据库和具有本馆藏书的特色书籍数据库;提高图书馆采编、流通效率,合理地对全馆文献资源进行分类、编目、分区管理。利用共享通信网络资源进入其他计算机网络,实现网络互连。相互独立又相互统一于图书馆网络服务器,能联机进行传统文献的采集与编目,能使图书馆总体工作协调一致更方便的进行传统型文献的流通、阅览、检索;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各种网络阅读体验。而且便于图书文献资料的管理和维护,减少人工管理的成本。 2.需求分析 2.1 网络概况 图书馆采用专线接入方式,光纤铺设到大楼,并且分配有6个C类地址202.114.88.40~202.114.88.45。大楼内布线系统比较完善。 图书馆办公大楼共有5层

数据库课程设计工厂管理系统大作业

摘要 姓名:颜超丽学号:200915553013027 此文运用了数据字典、数据流图等方法对工厂管理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运用E-R图进行了概念结构设计,在逻辑结构设计中将E-R图转化为关系模型,在物理结构设计中确定该数据库的存储结构,最后通过SQL语言实现数据库的设计。在这过程中,还详细地分析了各个子系统的属性、实体间的联系以及子系统间的关系。在这基础上,通过金仓数据库软件,运用SQL语言将所建工厂管理系统数据库顺利实现。 关键字:数据字典,E-R图,SQL语言 目录 一、系统概述 (1) 二、需求分析 (1) 1信息分析 (1) 2数据流图 (2) 3数据字典 (2) 三、概念结构设计 (4) 1实体列表 (4) 2分E-R图 (4) 3全局E-R图 (5) 四、物理结构设计 (5) 1关系模式存取方式选择 (5) 2确定数据库的存储结构 (5)

3评价物理结构 (5) 五、逻辑结构设计 (6) 六、数据库的实施 (7) 七、设计总结........ (8) 八、文献 (9)

工厂管理系统库 一、系统概述 工厂管理信息化是工厂管理系统应用信息技术及其产品的过程,是信息技术应用于工厂管理的过程。工厂信息化的实施,自下而上而言,必须以管理人员使用信息技术水平的逐步提高为基础;自上而下而言,必须与工厂的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结合。 工厂管理系统算是比较简单一种信息系统。它主要应用于工厂仓库管理、职工管理、车间管理和零件管理。其中车间对职工和零件来说是很重要的。 工厂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具有长期性和内容的多变性;正因为这样,车间管理信息系统也不是一个简单的、静止的、封闭的系统,而是一个开放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步变化和发展的系统。 二、需求分析 1、信息分析 根据工厂方面取得的信息资料,得出系统的信息需求和处理要求,得到设计所需的需求信息。这些信息是是选择了对数据库设计直接有用的信息。 A.工厂系统: a.车间:一个工厂有很多个车间,每个车间有车间号、车间主任名、地址、 电话。 b.工人:一个车间有多个工人,每个工人有职工号、姓名、年龄、性别和 工种。 c.产品:一个车间生产多钟产品,产品有产品号,价格。 d.零件:一个车间有多个零件,一个零件也可以由多个车间制造。零件有 零件号、重量和价格。 e.仓库:产品与零件存入仓库中,厂内有多个仓库,仓库有仓库号、仓库 保管员、姓名、电话。 B.系统联系: a.生产:一个车间有多个零件,一个零件也可以由多个车间制造。 b.组成:一个产品由多个零件组成,一种零件也可装配多中产品内。 c.保管:产品与零件存入仓库中,厂内有多个仓库。

课程读书报告格式

课程读书报告格式 课程读书报告格式是怎样的?写一些什么内容呢?本文是小编精心编辑的课程读书报告格式,供大家参考! 课程读书报告格式对初学写读书报告的同学来说,老师会介绍一般的格式给他们,让他们有所遵循。只要有书名、有作者,其它可集中读后感来写。最花费笔墨的是内容概要,其作用是让别人知道你看过这本书。至于写读后感的方式却是多种多样,没有任何规范。可以写成很抒情的散文,很尖锐的评论,很精辟的分析,很周详的比较……要看书的性质,也要看你感想的性质。 写读书报告的第一步是一面看书一面写,不论有什么感想,疑问和见解,都随即把它们写下来。如果书是自己的,可以直接写在书上;如果书不是自己的,就要准备一本读书札记簿,写在本子上。书看完了,把自己写下来的那些感受浏览一次,就会发现几个重要可以发挥的。把这几个重点列出来,有时间的话,把书有选择地再看一遍,以便你想论述的重点,找寻更多的资料或例证。有需要时,还可以再找其它有关的书籍来补充你的论点。这样,你阅读的收获会丰富得多,你写的读书报告也会有分量得多。 要把一本书的读书报告写好,除了对这本书要有较透彻的了解之外,还要对作者、对作者所处的时代,对这本书写作的背景有所了解。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能同时找到其它

有关的书来看,包括:1、作者的传记;2、作者其它作品; 3、别人对这本书的研究; 4、其它作者的回顾或有关著作。当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条件或需要这样做,但能够这样做,写出来的读书报告一定扎实得多,丰厚得多。 初学写读书报告,大多拜倒在作品之前,大大夸奖一番。可是赞扬与批评都需要见地,公式化的赞美之词:内容丰富,描写细腻,刻画入微,感人肺腑,文章清丽……全是废话。赞要赞到作品的节骨眼上,最好是这本书独有的、最突出的优点。批评当然比赞扬更难,因为写读书报告的人学养往往逊于作者,要能指出一本书的缺点,而又能言之成理,使人信服,实在并非易事。但不容易并不表示不可以这样做,如果做得到,这篇读书报告会更容易受到欣赏。既指出优点又指出缺点,当然是常用的做法,可是很容易变成一种公式,四平八稳的结果是不汤不水。因此赞扬不容易,批评难,又赞扬又批评也不简单。 读书报告可对一本书全面论述,全面的结果很容易流于浮面,样样都谈到了,但只是泛泛之论,倒不如抓住你最有感受、最有心得的几点来谈。因为你谈得集中、深入,自然能给读者比较深刻的印象。 好的读书报告应以写报告人自己的意见为主要内容,原文可以作为举例加以引述,但不宜太多。引述其它人对这本书的看法也要适可而止,不要连篇累牍的抄。否则看过之后,

控制测量学_课程设计报告

控制测量课程设计 指导老师:周显平 班级:测矿11-2 姓名:石磊 学号:1179204105

一、概述 1目的要求 依据精度要求和通视性良好的原则,结合测区自然地理条件的特征和已知控制点,选择最佳布网方案,保证所布设的控制网能能够辐射到整个测区,并满足精度要求。 2任务范围 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哈林格尔乡 3 设计任务及作业内容 将四张1:10000的地形图用VPstudio进行矫正,然后利用南方Cass进行拼接并加上图幅,再在拼接好的图上进行设计选点,网型布设完毕后,用科傻软件对所布的控制网进行平差,最后上交一张控制网的地图及技术设计说明书。 二、测区概况 1测量区行政隶属 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 2地形情况 哈林格尔乡地处包头市区西南部,总面积83.3平方公里,总人口15847人,乡政府座落于昆区友谊大街南桥东侧。哈林格尔乡地理位置优越,紧靠城区,临近包钢,面对百万人口的大城市,消费市场十分广阔,交通条件也很便利,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粮食、蔬菜稳步前进,年提供商品粮5832万吨,商品菜35812万公斤,肉、蛋、奶商品量达1105吨、562吨、363吨,大大丰富了包头地区的蔬菜市场。乡镇企业初具规模,形成了轧钢、冶炼、建筑、造纸等15个行业,年产值103800万元,利税11418万元。. 3气候条件 于洪区属高原地区,气候属温和型湿润气候,日照时数为1140—1200小时,年平均气温7.0~7.4℃,大于等于10℃,积温为3300℃左右,冬季最低气温为-33℃,无霜期为155天,年降雨量为700毫米左右,土质为黄土。 4水资源条件 经地质和环保部门检验分析,地下矿泉水资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完全能满足生活与生产用水。 5通讯条件 近年来于洪区陆续开通了无线、光缆和数字程控交换机,实现了国际、国内电话直拔。现有程控电话装机容量4000门,已装机2976门,手机2000余部,还拥有固网信息电话近百部,通讯条件非常便利 三、已有成果及资料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书

南通大学计算机科 学 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书 二零一四年九月 目录 一、课题要求 二、设备选型 三、IP地址分配表 四、配置方案 五、配置代码分析 六、总结 一、课题要求 一、题目

图1某学校校园网拓扑 设备接口IPv4地址 R2 s0/0/0 23、1、1、2/24s0/0/1 24、1、1、2/24 fa0/012、1、1、2/24 R3s0/0/0 34、1、1、3/24 s0/0/1 23、1、1、3/2 4 fa0/0 212、1、1、1/24 R4 s0/0/0 24、1、1、4/ 24 s0/0/1 34、1、1、4/24 某学校校园网拓扑如图1所示。为了缓解IP地址不足得问题,PC6与PC4使用IPv4私网地址;PC11、PC 12、PC21及PC22使用IPv4公网地址。校园网通过路由器R1接入Internet,R2、R3与R4模拟因特网中得网云,其中R2为ISP得接入路由器。最右侧为Web服务器。具体得设备连接与IP地址配置如图1所示.图中没有特殊说明得,子网掩码均默认为255、255、255、0。利用思科Packet Tracer组建如图所示网络,并实现以下功能: 1、VLAN10网关地址为210、28、10、1/24;VLAN20网关地址为210、28、20、1/24 VLAN10与VLAN20网关均设在路由器R1上.要求PC11、PC 12、PC 21及PC 22能互相ping通,且都能ping通Web Server

2、使用NAT配置, PC4与PC6使用IPv4私网地址能ping通Web Server 3、设置ACL,最后使得VLAN20所属主机不能通过WEB方式访问Web Serv er(但可以ping通Web Server),其她主机流量没有任何限制。 4、R1上配置静态路由,在路由器R2、R3及R4上配置动态rip路由。(除此以外,可在R1、R2、R3及R4可根据需要自行配置默认路由或某条路由。)二、设计要求 (1)培养一定得自学能力与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能力.包括学会自己分析解决问题得方法,对设计中遇到得问题,能通过独立思考、查阅工具书、参考文献,寻找解决方案。 (2)初步掌握计算机网络分析与设计得基本方法.通过分析具体设计任务,确定方案,画出具体得网络拓扑结构图,并写出具体配置步骤情况,提交正式课程设计总结报告打印及电子稿一份;?(3)课程设计报告要求独立完成,不得有相互抄袭现象。 报告内容包括: ?①具体设计任务;?②基本思路及所涉及得相关理论;?③方案设计(主要网络设备、网络拓扑结构设计图);?④网络具体配置步骤;?⑤调试过程中出现得问题及相应解决办法; ?⑥个人体会及建议;?⑦参考资料。 三、《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进度表

读书报告范例

山东财经大学 课程名称管理学 任课教师辛爱芳 题目《管理未来》读书报告 姓名学号 20140624219 刘露 年级专业 2014级电子商务2班 所在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5-04-26

《管理未来》读书报告 刘露 1、书目: 书名:《管理未来》 作者:[美]彼得.德鲁克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版次:2009年5月第1版。 2、全书提要: 以信息为基础的组织的出现,对系统性创新和企业家精神的需求,要求未来的管理者具备全新的素质。彼得·德鲁克,至今仍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管理思想家,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那些试图正确应对世界变革的商界领袖和经济学家们都会竖起耳朵认真倾听这位智者的声音。未来企业的竞争战略必须基于瞬息万变的世界经济。知识社会来临,信息变得越来越重要,信息也意味着一种新型管理方式。对于知识社会的管理者,创新和企业家精神变得至关重要。未来的经理人需要具备全新的素质和技能。 全书主体共分四部分:经济、人、管理、组织。本书是一本论文集,在80年代,德鲁克的研究中心是创新管理在美国创业浪潮风起云涌的时刻,德鲁克找到了新的理论增长点--创新企业和中小企业成功的将管理从大企业引向中小企业,强调了管理在中小企业中的作用。在90年代,德鲁克研究重点转向非营利组织管理问题,将目标管理引向非营利组织,强调客户观念和绩效意识,预测非营利组织讲座向专业化,而不是当前的志愿者模式。 3、心得评论 “未来企业竞争战略必须基于瞬息万变的世界经济”、“知识社会的来临,信息变得越来越重要,信息也意味着一种新型管理方式”“对于知识社会的管理者,创新和企业家精神变得至关重要”“未来的经理人需要具备全新的素质和技能”…… 未来企业的竞争战略必须基于瞬息万变的世界经济,今后只有一种企业,管理也是兼收并蓄。各个国家的管理思想都要融会贯通。这一点上它已经是管理思想的全球化了。因为管理模式决定企业成败,管理水准决定企业的成败和规模。市场是无情的,现实也是很无情的,未来如何?怎样才能有更美好的未来?我们必需深刻地了解自己,意识到社会发生的变化,自我管理、自我经营与自我领导,有效地安排自己的工作、生活,乃至人生。我们必需清楚管理的基本原则,有效运用管理学知识,在变动的社会环境中,带领团队找到正确的方向,并在此基础上规划未来,驾驭未来。 变化、变革是世界永恒的主题,管理即是基于这种变化和变革的世界而存在的,研究管理未来,首先必须研究世界的未来,研究世界的未来必须明确世界发展的方向。而世界发展的未来方向虽然是一个未知的问题,但对现实的反思其实已经给我们提供了正确的答案。关于管理,我们从来缺乏的不是方法、模式、典籍,而所缺的正是一种思想,一种动态的思想、一种变化的思想、一种反思的思想。因此,未来管理正是一种以“动态、变化、反思”思想为表达的哲学管理,是完全不同于当今“形而上学”为主要表达的反传统管理。 那么,究竟怎样的管理方式是最有效的呢?这一简单而深刻的问题为历代管理学家、企业家所孜孜不倦地探求,也是我们当代青年学子需认真思考的。麦格雷戈在本书中开门见山地提出了它。他认为,由于人有寻求需要满足的特性,因而最适当的管理方式是创造一种能满足人需要的组织环境,借以影响或诱导其为组织目标服务。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当下一级需

检测技术及仪表课程设计报告

检测技术及仪表课程设计报告 1、1 课程设计目的针对“应用技术主导型”普通工科高等教育的特点,从工程创新的理念出发,以工程思维模式为主,旨在培养突出“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特色的、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工程应用型人才”。通过在模拟的实战环境中系统锻炼,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工程创新能力和承受挫折能力都得到综合提高。以增强就业竞争力和工作适应力。 1、2课题介绍本课设题目以多功能动态实验装置为对象,要求综合以前所学知识,完成此实验装置所需参数的检测。设计检测方案,包括检测方法,仪表种类选用以及需要注意事项,并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等等。 1、3 实验背景知识换热设备污垢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能量、质量和动量传递的物理化学过程,污垢的存在给广泛应用于各工业企业的换热设备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因而污垢问题成为传热学界和工业界分关注而又至今未能解决的难题之一。 1、4 实验原理 1、4、1 检测方法按对沉积物的监测手段分有:热学法和非传热量的污垢监测法。热学法中又可分为热阻表示法和温差表示法两种;非传热量的污垢监测法又有直接称重法、厚度测量法、压降测量法、放射技术、时间推移电影法、显微照相法、电解法

和化学法。这些监测方法中,对换热设备而言,最直接而且与换热设备性能联系最密切的莫过于热学法。这里选择热学法中的污垢热阻法。 1、4、2 热阻法原理简介表示换热面上污垢沉积量的特征参数有:单位面积上的污垢沉积质量mf,污垢层平均厚度δf和污垢热阻Rf。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由式表示: (1-1)图1-1 清洁和有污垢时的温度分布及热阻通常测量污垢热阻的原理如下:设传热过程是在热流密度q为常数情况下进行的,图1a为换热面两侧处于清洁状态下的温度分布,其总的传热热阻为: (1-2)图1b为两侧有污垢时的温度分布,其总传热热阻为: (1-3)忽略换热面上污垢的积聚对壁面与流体的对流传热系数影响,则可认为(1-4)于是两式相减得: (1-5)该式表明污垢热阻可以通过清洁状态和受污染状态下总传热系数的测量而间接测量出来。实验研究或实际生产则常常要求测量局部污垢热阻,这可通过测量所要求部位的壁温表示。为明晰起见,假定换热面只有一侧有污垢存在,则有:(1-6)(1-7)若在结垢过程中,q、Tb均得持不变,且同样假定(1-8)则两式相减有: (1-9)这样,换热面有垢一侧的污垢热阻可以通过测量清洁状态和污染状态下的壁温和热流而被间接测量出来。

无线网络综合课程设计报告-图书馆

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无线网络课程设计 2014 ~2015 学年第1学期 课程无线网络 课程设计名称无线局域网络综合课程设计--图书馆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小组成员 2015 年1 月

图书馆无线局域网络综合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目的 通过“无线局域网络综合课程设计”的环节,以系统集成项目的调研、规划与实施为主线,根据所掌握的无线局域网络知识,完成无线局域网络基础架构、无线局域网络系统的安装与配置、无线局域网络安全及网络管理等无线局域网络技术的综合设计与应用。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在计算机无线局域网络课程中学到的专业知识,深入掌握计算机局域网络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无线局域网络系统的安装与配置技术,掌握有线无线一体化局域网络设计与实施的方式方法,了解无线局域网络系统建设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提高学生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综合运用和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分工协作的团队精神。 2、课程设计名称及内容 名称:某省立图书馆无线网络集成项目规划与实施 学院背景描述及需求内容:图书馆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图书馆提高运营效率的要求也不断提升,随着WIFI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其能更加稳定高效的承载图书馆应用。很多图书馆在有线网络的基础上扩展无线网络来进行日常业务的开展,甚至很大一部分图书馆在新建覆盖场所时,考虑建设的成本和传统网络的繁琐,也希望可以通过WIFI接入技术实现他们的目的。该省立图书馆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5层,要求实现无线网络无缝覆盖,所有上网用户的带宽不得低于8Mbps,图书馆用户通过无线网络可以访问图书馆提供的电子资源(WEB形式),这些电子资源只能由通过认证的用户访问。 3、实验过程 3.1需求分析 3.1.1建设背景 在信息迅猛发展的今天,国内所有省立图书馆均实现了有线企业的建设。但随着设施的完善,越来越多的便携式计算机终端进入了图书馆,越来越多的读者和员工也开始拥有了带有无线网卡的计算机终端。读者对无线网的依赖性相当之高,“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已成为读者的新需求。但是,传统的有线网存在着诸多“网络盲点”,比如在仓库、食堂等许多不宜网络布线的场馆设施如何联网?这就需要我们在现有网络的基础上充分扩展和利用无线网络来解决。

语文课程标准读书笔记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语文课程标准》读书笔记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语文课程标准》读书笔记 摘抄内容: 一、准确把握课程性质,正确认识课程理念。 (一)语文学科特点及教学特征。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始终牢牢把握“工具性”“人文性”这两方面的任务,在教学目标与内容的设计和实施上下大功夫,实现二者的高度统一:既要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又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既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使学生逐渐掌握语文工具,又要让学生受到文化、文学、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 (二)语文学科新课程理念及教学策略。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语文学科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也是其他理念的出发点和归宿。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落实三个维度的目标,实现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1)关注丰富的人文内涵的熏陶感染作用。 (2)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3)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 (4)注重培养学生对词语的结构、含义、用法的整体把握能力。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时代的发展需要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值得注意的是,接受学习仍是学生获取知识、获得发展的重要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紧密结合,相辅相成。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1)拓宽学语文用语文的田地,沟通与生活联系。 (2)注重跨学科的学习,沟通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3)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5.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6.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设计报告

n 目录 一、目录 ----------------------------1 二、序言 ---------------------------- 2 三、设计思路------------------------ 3 四、程序流程图---------------------- 4 五、程序及说明---------------------- 5 六、计算结果-----------------------12 七、总结 --------------------------- 15 第二部分序言 1、课程设计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其课程设计是测量数据处理理论学习的一个重 要的实践环节,它是在我们学习了专业基础课“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后进行的一门实践课程。其 目的是增强我们对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理论的理解,牢固掌握测量平差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公式,熟悉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技能和计算方法,灵活准确地应用于解决各类数据处理的实际问题,并能用所学的计算机理论知识,编制简单的计算程序。 2、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和其它课程的联系和分工 这次课程设计中所用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是我们在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中所学的内容,所使用的 C 程序语言使我们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所学知识。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设计是测量平差和计算机程 序设计等课程的综合实践与应用,同时也为我们今后步入工作岗位打下了一定基础。 3、课程设计重点及内容 本次课程设计重点是培养我们正确应用公式、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计算机编程能力。 另外它要求我们完成1-2 个综合性的结合生产实践的题目。如目前生产实践中经常用到的水准网严密平差 及精度评定,边角网(导线)严密平差及精度评定等。此次我所选的课程设计课题是水准网严密平差及精度 评定,其具体内容如下: 根据题目要求,正确应用平差模型列出观测值条件方程、误差方程和法方程;解算法方程,得出平差后 的平差值及各待定点的高程平差值;评定各平差值的精度和各高程平差值的精度。 具体算例为: 如图所示水准网,有 2 个已知点, 3 个未知点,(1)已知点高程H1=5.016m , H2=6.016m 7 个测段。各已知数据及观测值见下表( 2)高差观测值 (m)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书.某大学校园网规划与设计

C H A N G Z H O U U N I V E R S I T Y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 实验名称:某大学校园网规划与设计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学院(系):信息学院 指导教师:

实验四某大学校园网规划与设计 设计原则: 校园网建设是一项大型网络工程,各个学校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网络设计原则。该学校网络需要具有包括图书信息、学校行政办公等综合业务信息管理系统,为广大教职工、科研人员和学生提供一个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先进平台。本次设计以实用、够用、好用、安全为指导思想;以开发标准、先进性、可靠性、安全性为设计原则进行设计。 (1)开放性标准化原则: 系统要有可扩展性和可升级性,随着学院不断的扩招,业务的增长和应用水平的提高,网络中的数据和信息流将按指数级增长,需要网络有很好的可扩展性,并能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升级。设备应选用符合国际标准的系统和产品,以保证系统具有较长的生命力和扩展能力,满足将来系统升级的要求。 (2)先进性性原则 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很快,设备更新淘汰也很快。这就要求校园网建设在系统设计时既要采用先进的概念、技术和方法,又要注意结构、设备、工具的相对成熟。只有采用当前符合国际标准的成熟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才能确保校园网络能够适应将来网络技术发展的需要,保证在未来若干年内占主导地位。(3)可靠性原则: 网络必须是可靠的,包括网络物理级的可靠性,如服务器、风扇、电源、线路等;以及网络逻辑级的可靠性,如路由、交换的汇聚,链路冗余,负载均衡等。网络必须具有足够高的性能,满足业务的需要。 (4)安全性原则: 网络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由于校园骨干网络为多个用户内部网提供互联并支持多种业务,要求不仅能进行灵活有效的安全控制,同时还应支持虚拟专网,以提供多层次的安全选择。在系统设计中,既考虑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更要注意信息的保护和隔离,因此系统应分别针对不同的应用和不同的网络通信环境,采取不同的措施,包括系统安全机制、数据存取的权限控制等。 分层设计理念: 对于大型网络而言一般采用三层结构设计,即“接入层-汇聚层-核心层”,如图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