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小学社会科教科书中的“传统文化”

韩国小学社会科教科书中的“传统文化”
韩国小学社会科教科书中的“传统文化”

小学生传统文化

《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中期总结 五千年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吸收与传扬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已经成为中华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放眼时代背景——社会发展呼唤传统文化的回归,聚焦教育现状——课程设臵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支离破碎、一知半解~学校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简单化、机械化~小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严重缺失~促使我们提出了《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实验。该课题研究以培养“融汇东方智慧的现代中国人”为宗旨~立足于“用传统文化的精华~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的教育理念~以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为主线~以培养少年儿童社会美德和高尚品质~提高传统文化素养~创建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为目标~通过选择符合时代要求和小学生特点的传统文化内容和活动方式~使小学生在文学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质、人格锻造等方面得到提高。该课题自06年申报省“十一五”研究课题至今~已进入中期研究阶段~初步形成了具有校本特色的操作性经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对前阶段研究工作进行总结。 一、前期主要工作 我们深知~要搞好课题研究首先要有一支好的教师队伍~07年3月开题会后~学校组建了三级课题组~校长任课题组长~主要承担课题研究的指导、组织、实施等工作~保证课题研究人员的稳定性~以及课题实施的计划性。下设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和评价三个子课题~方法途径组又设教育活动、教学实践和环境建设等三级课题。领导重视、组织健全、结构合理、分工明确~确保了课题实验的高效运行。 ,一,筛选了适合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 首先~通过教师培训和学习研讨~使实验教师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增强了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使命感和

《中国传统文化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八里中心小学 一、课程目标 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的遗产。它不仅为当代中国人所继承,而且引起世界许多国家人民的重视,传统蒙学课本《三字经》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儿童道德丛书》,许多经典被译成多国文字,所以,让中国的儿童诵读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 其次,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约有140多亿个神经细胞组成,而经常使用的仅占脑细胞总量的10%——20%,大多数脑细胞处于修整、后备状态,也就是说,儿童的大脑有挖掘不尽的潜能,让他们背诵大量古诗、古文大有也处。因为他们的头脑里储存的东西不多,且由于相互干扰少,容易把东西装进去并不会遗忘。虽然很多经典的内容学生一时无法理解,只要让他们装在脑子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知识理解能力的增强,这些东西就会发生质的变化,成为融会贯通的知识,到那时便是一笔丰富的财产。 再次,我校以“以人为本,追求卓越”为办学理念,确立了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宽厚的知识素养、浓厚的探究欲望、亮丽的爱好特长”的培养目标,以“厚德健体、崇文明理”为校训,经典的古诗词的诵读与积累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丰厚学生的人文底蕴,培养崇尚文明礼仪、行为文明雅致,明白事理,勤于探究,善于思考的西新人。 基于以上三点,我们决定在全校开设《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课程,其目的在于宏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塑造一代具有丰厚文化底蕴及现代意识为一体的跨世纪人才,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同时,在诵读中开发

儿童的记忆潜能,陶冶情操,为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与良好的性情修养形成奠基。基于这种目的,我们确立《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课程目标如下: 1、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了解国古代的优秀诗文。 2、在读古文、背古诗的过程中,宏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爱国情感。 3、丰富学生的文学储备,加强其文学功底,促进学生成为一代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新世纪人才。 4、通过读古文、背古诗,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帮助学生修身养性,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5、开发儿童的记忆潜能,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想象及表达能力,为儿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既有其精华之处,但也有其糟粕,所以我们应当具有选择性地吸取精华。故在诵读内容的选择上,我们一定要慎重。那些被称之为“经典”的诗文,和对学生的人格发展、性情修为乃至人世观、世界观、价值观等的形成具有正面影响的优秀篇章,是我们的道选。我们确定的诵读内容主要为以下六个: (一)唐诗宋词 古诗作为一种文学载体,一直以来被语文教材选作范例。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以来,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上已明确规定了各年级要求背诵的篇目。结合学生实际,我们将唐诗宋词作为诵读的首选,并确定了具体目标:(二)古代蒙学教学 在所有的蒙学书中,最流行的便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经》《弟子规》,读《三字经》以习见闻,三字一句,合辙押韵,便于低年段学生诵读,所以《三字经》被列为低年段学生诵读内容之列。

小学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三一文库(https://www.360docs.net/doc/9f11600484.html,)/教学计划 〔小学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我们生在中国,长在中国,理应把传统文化及其精髓灌输课堂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传统文化教学计划,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篇一:小学传统文化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 我任教四年级两个班的传统文化,学生们比较喜欢这门学科,但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大多数孩子有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基础,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但有的孩子不喜欢诵读.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的要求: 本套教材以齐鲁文化为主,反应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以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游历名山胜水、品味艺术之乐为基本活动内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少年儿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二)、教材结构:

本册教材包括蒙书诵读、诗词诵读(一)、古城建筑、、文学巨匠(一)、文学巨匠(二)、诗词诵读(二)、文学巨 匠(三)、传统工艺、陶瓷艺术共十个单元,34个课时。 (三)教材编排原则: 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地方特色,通过诵读、感悟、熏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动方式,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目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 和兴趣特点,营造浓厚的探索实践氛围。 2. 以提升学生素养为目的,逐步培养其良好得到人文 素养,塑造其诚信向上的民族气节和人生信念。 3. 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其初步的探究 学习能力,形成其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 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没更关注过程。 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初中校本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言而有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三则文言文,读准字音、读懂文意并谈感受。 2、通过对经典的理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知行统一,把对经典的学习与鲜活 的生活体验密切结合起来。 教学重点:知道讲信用是一种传统美德,做人应该讲信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懂得讲信用是尊重他人的表现;讲信用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 钦佩讲信用的人,并愿意向他们学习。 教学过程 一、诚信故事导入引入新课 1、同学们好,很高兴认识你们,我免贵姓孙,你们应该怎么称呼我?——哎,你们怎么和我打个招呼呢?(你准备怎么招呼我这远道而来的客人?你准备怎么和孙老师打招呼?)——咱班孩子可真懂礼貌,讲文明懂礼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诚实守信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的立身之本。今天,孙老师带来了一个和“信”有关的故事作为送给你们的礼物,同学们请听: 《范式严守信约》 东汉时,山阳人范式同相隔几千里的汝南人张劭读书时有深交。学成后话别,范式说:“两年后的今天,我将来府上看望你,并拜见伯父伯母。”到了约定之日,张劭催母亲做饭准备迎接范式。母亲笑着说:“范式远在几千里之外,怎能说来就来,两年前说的话,哪能当真。”张劭说:“范式最守信用,他一定会来的。”母亲说:“他若真来了,就是真君子,我一定为他酿酒。”话音刚落,范式已到门前。 师: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范式? (表里一致,诚实待人,说话办事讲信用)中国自古重信,信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原则和行为准则。孔子说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失于民,可见信乃立身立国之根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的十三课:言而有信 二、学习【熟读精思】,联系文段解诚信 下面,我们开始学习熟读精思部分的第一则,完成这两个学习任务,请看:任务 一:大声朗读文段一,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文意。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精心整理《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八里中心小学 一、课程目标 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的遗产。它不仅为当代中国人所 以“厚德健体、崇文明理”为校训,经典的古诗词的诵读与积累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丰厚学生的人文底蕴,培养崇尚文明礼仪、行为文明雅致,明白事理,勤于探究,善于思考的西新人。 基于以上三点,我们决定在全校开设《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课程,其目的在于宏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塑造一代具有丰厚文化底蕴及现代意

识为一体的跨世纪人才,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同时,在诵读中开发儿童的记忆潜能,陶冶情操,为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与良好的性情修养形成奠基。基于这种目的,我们确立《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课程目标如下: 1、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了解国古代的优秀诗文。 2、在读古文、背古诗的过程中,宏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爱国情感。 3、丰富学生的文学储备,加强其文学功底,促进学生成为一代具有丰厚文 4 5 古诗作为一种文学载体,一直以来被语文教材选作范例。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以来,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上已明确规定了各年级要求背诵的篇目。结合学生实际,我们将唐诗宋词作为诵读的首选,并确定了具体目标: (二)古代蒙学教学

在所有的蒙学书中,最流行的便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经》《弟子规》,读《三字经》以习见闻,三字一句,合辙押韵,便于低年段学生诵读,所以《三字经》被列为低年段学生诵读内容之列。 (三)成语故事 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而成语故事的学习不仅能提供文学滋养,而且融会在成语故事中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操守都将成为新一代青少年学习 1 的开发就是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需要,以学生素质发展、个性和人格得到更充分,自由发展和健全为目的的,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以学生需求为本。 2、趣味性原则。

小学四年级地方课程传统文化优秀教案山东大学版

小学四年级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教案 第一课时1、南园十三首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李贺及其《南园十三首》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学生谈谈交流背过的写景的古诗。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第二课时 2、无题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李商隐及其《无题》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无题》可是千古吟诵的佳作,把它做成读书卡片。 2、寻找《无题》的曲子,学唱。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第三课时 3、问刘十九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白居易及其《问刘十九》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过这首诗。 2、你还读过白居易的哪些诗? 3、再读古诗《过故人庄》。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第四课时 4、塞上听吹笛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高适及其《塞上听吹笛》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边塞诗人高适。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古诗。 2、找另外描写边塞军事生活的诗歌来读一读。 3、欣赏李白《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第五课时 5、塞上听吹笛

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材读本 高年级段

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读本高年段 目录 《诗经》 (1) 节选(一)凯风 (1) 节选(二)采葛 (2) 节选(三)月出 (2) 节选(四)采薇 (3) 节选(五)小旻 (4) 节选(六)小弁 (4) 节选(七)鼓钟 (5) 节选(八)车辖 (6) 节选(九)抑 (6) 节选(十)载芟 (7) 《道德经》 (8) 节选(一)三十八章(砭时) (8) 节选(二)四十章(论道) (9) 节选(三)四十二章(论道) (9) 节选(四)四十三章(治国) (10) 节选(五)四十五章(修身) (10) 节选(六)四十七章(修身) (11) 节选(七)四十九章(治国) (11) 节选(八)五十七章(治国) (12) 节选(九)五十九章(修身) (12) 节选(十)六十二章(修身) (13) 节选(十一)六十四章(治国) (14) 节选(十二)六十六章(治国) (14) 节选(十三)六十八章(议兵) (15) 节选(十四)七十三章(治国) (16) 节选(十五)七十八章(修身) (16) 节选(十六)八十一章(修身) (17) 《孟子》 (18) 节选 (一) 老吾老 (18) 节选(二)乐民之乐者 (18) 节选(三)以力服人者 (19) 节选(四)天时不如地利 (19) 节选(五)得道者多助 (20) 节选(六)或劳心,或劳力 (20) 节选(七)仁,人心也 (21) 节选(八)故天将大任于斯人也 (22) 节选(九)人恒过 (22) 节选(十)行之而不著焉 (23)

节选(十三)有为者辟若掘井 (25) 节选(十四)食而弗爱 (25) 节选(十五)于不可已而已者 (26) 《礼记》 (26) 节选 (一) 善学者 (26) 节选(二)比年入学 (27) 节选(三)虽有嘉肴 (28) 节选(四)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 (29) 节选(五)齐大饥,天下为公 (30) 节选(六)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 (31) 节选(七)乐者,音之所由生也 (31) 节选(八)夫乐者,乐也 (32) 节选(九)阳门之介夫死 (33) 节选(十)子夏丧其子而丧其明 (34) 节选(十一)大学之教也 (35) 节选(十二)凡学之道严师为难 (36) 《大学》 (37) 节选(一)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37) 节选(二)所谓致知在格物者 (37) 节选(三)小人闲居为不善 (38) 节选(四)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 (38) 节选(五)所恶于上,毋以使下 (39) 节选(六)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 (39) 节选(七)人之有技,若己有之 (40) 节选(八)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 (41) 节选(九)所谓齐家者在其修身者 (41) 节选(十)为人君止于仁 (42) 《中庸》 (42) 节选(一)天命之谓性 (42) 节选(二)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43) 节选(三)舜其大知也与 (44) 节选(四)子路问“强” (44) 节选(五)君子之道,费而隐 (45) 节选(六)子曰,道不远人 (46) 节选(七)君子素其位而行 (46) 节选(八)子曰:舜其大孝也与 (47) 节选(九)哀公问政 (48) 节选(十)知、仁、勇 (48) 节选(十一)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 (49) 节选(十二)凡事预则立 (49) 节选(十三)博学之 (50)

三年级传统文化课程纲要

一、学生背景 三年级的学生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对《三字经》、《弟子规》等的内容有了一定的学习积累,对《论语》等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背诵基础,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传统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我们生在中国,长在中国,理应把传统文化及其精髓灌输课堂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知耻”“立志”两个单元。 “知耻”部分主要学习、了解论语原创经典,让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化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分为《不可无耻》、《知耻近勇》《不耻贫贱》《知耻知足》以及《有耻且格》五个部分。 “人物长廊”部分主要学习和了解古代历史名人,借鉴他们为人处事的方法。本章节主要介绍了“周处”“东方朔”两位历史名人的故事。 本学期,我们重点学习“经典驿站”“名人长廊”这两个部分。 教材基本呈现形式为:“经典回放”(呈现原创经典中精华部分);“温馨点击”(借教师之口将作者的思想和教学的意图呈现出来,提出学习依据,明确学习要求);“活动广角”(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尝试、交流中完成学习活动)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地方特色,通过诵读、感悟、熏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动方式,

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目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营造浓厚的探索实践氛围。 2.以提升学生素养为目的,逐步培养其良好得到人文素养,塑造其诚信向上的民族气节和人生信念。 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其初步的探究学习能力,形成其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课程目标 1.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感悟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3.养成良好品德。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自强不息、以德化人,其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出正直、顽强、善良、对社会有用的人。此外,在道德培养方面,中国文化强调气节,所谓“士可杀不可辱”;强调情操,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强调礼义,一举一动要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强调廉耻,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强调奉献,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强调良心,就是要时刻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有道德之人,不做伤天害理事。所有这些,在今天的素质教育中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四、课程重难点 1.感悟继承传统文化。

小学《传统节日文化读本》校本教材

传统节日文化读本 小学 . 言

当《论语》被称为东方人的“圣经”,被尊为日本工商界的“圣经”,《菜根谭》这种普及读物被日本借鉴为商业经典,日本、韩国的中药占领了世界市场的主要份额,世界许多国家的军校都要开设孙子兵法课,“四大发明”,古代的许多科技发明,早已被外国人接过去发扬光大时我们怎么想?当优秀的汉学家出现在日本,甚至西方国家时我们怎么想?当大陆学者专家慨叹我们的学问做得不如日本学者、台湾学者时我们怎么想?出大师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吗?胡适 19 岁考公费留学, 20 岁出国去。到了 27 岁,在哥伦比亚大学拿哲学博士。 28 岁回来,在北京当北大教授。不到 30 岁全国闻名,凭什么?凭 13 岁之前受的国学教育基础! 胡适之——读古书长大的!徐志摩、朱自清,白话文不是写得很好吗?——读古书长大的!钱钟书、沈从文——读古书长大的!鲁迅、老舍——读古书长大的!林语堂、梁实秋——读古书长大的! 今天,在浮躁和喧哗中我们丢失了什么?仅仅是泛黄的书页,化尘的古人吗?我们丢失的是精神,传统文化的精神。新时代呼唤多元文化,呼唤文化的融合,但多元和融合就等于丢失吗?“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个民族国家被尊重被认同,在于它能坚守自己的民族传统,保持民族个性民族特色。全球化不意味要对本民族传统漠视和丢失,而是让中国更正国化。黑眼睛黄皮肤的炎黄子孙不会只记得12 月25 日而忘了除夕,不会只记得 2 月 14 日而忘记了七夕。了解走近中国传统文化,也许你会渐渐喜欢。这本小册子只是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海洋中撷取了几朵小浪花,如果你愿意,我们可以一起嬉戏海边,也许你会有些不同的感受。 漂泊是天上的云 回归是地上的河 寻梦者的扁舟 摇曳出万古风情 、/. —

传统文化课标

(一)小学课程目标 小学阶段以培育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为重点。小学低年级让学生通过接触、记诵一些简单的格言警句、传统蒙学精粹等,重在对学生传统礼义规范的熏染与培养,让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道德规范有初步的认知和践行;小学高年级让学生通过学习经典章句及相应的实践体验,对一些传统价值观和为人处事之道有较深入的领会和认知,形成初步的价值评判能力和行为习惯。 本课程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以下目标: 1.情感与态度 ·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友爱同学,礼貌待人,理解他人,懂得感恩。 ·热爱家乡、热爱生活。 ·亲近自然、热爱祖国河山和悠久历史,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 ·珍视国家和民族荣誉,具有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开始树立人生理想和远大志向。 2.行为与习惯 ·初步养成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生活习惯。 ·初步养成遵规守纪、言行一致等基本的文明行为习惯。 ·初步养成爱护环境、珍爱文化资源的文明习惯。 ·积极参加各种文化传承和文明礼仪活动。 3.知识与能力 ·了解家乡的文化习俗,明白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 ·初步了解传统礼仪,学会待人接物的基本礼节。 ·认识身边的文化现象,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初步能力。 ·了解重要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增强对中华民俗文化的了解。 1.小学阶段 小学阶段以儒家经典及蒙学经典中的格言、章句诵读为主,开展经典启蒙教育,着眼于培养学生好学、习礼、孝亲、尊师、友善、诚信、勤劳等方面的优秀美德,养成善良、谦恭、俭朴、礼让的优秀品格。小学低年级(1—3年级),借鉴传统文化蒙学养正经验,选编儒家经典及蒙学经典中的格言、章句作为教学内容,可依据格言、章句蕴含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地方教材研究开题报告(实施方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地方教材(校本教材)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卧铺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1.开发和实施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校本教材。 2.促进教师增强课程意识,实现角色转变,从单纯的课程执行转变为课程研制者,建设一支不断发展的、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3.充分利用当地的商周盐业遗址进行《盐业文化》和《中华经典诵读本》开展研究,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健康成长,形成学校一定的办学特色。二、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和精神财富,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修养内涵。本课题的研究就是通过在学校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教育,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家庭与社会和谐发展,达到学生健康成长。这样可以弘扬和培养新时期少年儿童的民族精神,更可以促进小学教育中学生道德教育水平的提高,也可以促进新时期少年儿童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我们确立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地方教材(校本教材)研究》的子课题,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在校内外,应对学生进行那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盐业文化》教育,如何以校本课程为依托,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盐业文化》教育,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是什么。经过课题组成员的研究和探讨,我们认为,我校应该结合当地商周盐业遗址的发掘,怎样对学生进行《盐业文化》教育,课题组认为应首先以开发盐业文化教育的校本课程为主题,编写出能够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我们整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教育的校本教材,然后结合《中华经典诵读本》的实验研究,开设中华经典诵读兴趣班、组织丰富多彩的经典诵读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学习、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优秀文化的同时,达到对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教育目的。 四、本课题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课题的研究思路

如何开展小学传统文化课的教学

如何开展小学传统文化课的教学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由特殊的自然条件、地理疆域、政治构建、生产方式、意识形态和生活习俗的综合作用,经过长期累积而形成的文化体系,它承载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连绵不绝的文明史。传统文化一直是中国各民族精神的精粹,推动着中华民族自立自强奋进,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小学阶段的传统文化课是小学生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重要渠道,所以如何开展小学传统文化课的教学,值得教师认真思考和研究。本文分为四个部分,文章首先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接着论述了传统文化在小学教育中的意义和价值;第三是结合教材内容与教学实际,分析了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在认真思考和总结的基础上,结合一线教学案例提出了开展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措施,以及给当前从事小学生教育的教师朋友们以启发,从而更好的把传统文化融入课堂,让小学生们真正从这些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进而培养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担负起传承中华文明的民族使命。 ?P键词小学传统文化课教学措施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

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 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视人的心灵教育。传统文化课就是让孩子在大脑发育最迅速的年龄阶段,通过接触代表人类最高、智慧的中国传统文化,开发其高度智力,培养其健全人格,为孩子的成人成才奠定坚实基础的一种教育方法。 在现行的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模式中,提倡中小学生学“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经典,努力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课程、走进课堂,在校园内营造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风气。山东大学出版的《传统文化》,就是一套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中国传统文化教材,让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据合理的地位;要将团队活动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相结合,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引导、熏陶、感染我们的学生。 鉴于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分析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认知规律,并结合教材的编写内容,总结近年来的工作经验,我将从四个方面来谈谈自己是

小学六年级传统文化

小学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第一单元经典驿站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第1课《论语》(八则) 一、经典回放: 看课本第1—3页原文和文意 教学过程: 二、简介《论语》。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温馨点击:第3页 七、活动广角:第4页 八、成长阶梯:第4页 九、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方案

贾庄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方案 一、活动宗旨: (一)传承中华文化。中华国学经典即就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得典范性著作。通过经典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与人文精神熏陶,塑造学生优雅气质。 (二)陶冶性情品德。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美心美文,嘉言懿行。在熟读成诵之中潜移默化,培养学生孝爱诚信得品质,自信自强得人格。 (三)推进素质教育。读经诵典,培育心灵,吸取营养,开发心智,使学生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得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营造儒雅得校园文化。 二、活动内容: (一)学习内容: 学生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小学生必背古诗词》、《论语》、《弟子规》。 (二)学习时间: 下午课外阅读——《弟子规》 读书课、早自习——学习《小学生必背古诗词》、《论语》。 三、实施要求 语文教师为我校国学经典诵读辅导教师,负责学习落实《小学生必背古诗词》、《论语》,各班班主任负责组织学生学习《弟子规》,要求学生会背诵、默写。

(一)保证诵读时间。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得负担,语文教师要提倡见缝插针,积少成多得诵读方法,各班要充分利用每天语文课前三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二)各班指导教师要根据诵读内容与诵读量,划分每天得诵读量,制定计划,根据计划诵读并且要与学生一起诵读。在每个班级由学生专人负责每周布置三首诗及论语中三句经典文句。学生在一周内反复诵读,并记忆。瞧谁读得好,记得牢,鼓励学生多诵多背。班级内定期开展古诗文诵读或背诵比赛,激发学生诵读得激情。 (三)语文老师利用每周一节诵读课安排经典诵读得指导与检查。 (四)布置家庭作业时,可以加入诵读内容。 (五)指导教师要天天抽查学生,动员学生互动检查,表扬先进,鼓励后进。 (六)各科教师都要自觉地在班主任教师得统一协调下,在规定得时间段里,有条不紊地创造性地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得诵读活动。要充分利用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多种功能,让孩子在唱游活动中诵读。 (七)鼓励亲子诵读,师生同读。 四、活动展示 1、“圣贤教育”征文比赛。9月(德育处组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工作单位:北京市大兴区 姓名:教育 ID: 品味经典,弘扬传统文化 教学内容品味经典,弘扬传统文化 《弟子规》、《论语名句》及古诗《春夜喜雨》《赋得古原草送别》 学情分析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对传统文化中的唐诗、宋词元曲和历史人 物等有了一定的了解。而小学阶段也是孩子们记忆力最好的时 候,正是学习传统文化经典的大好时光,在这段时间里学习优秀 传统文化经典,实际上是在和先哲交流思想感情。持之以恒,坚 持数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定会滋养他们,成为他们的文化积淀, 使他们终身受益。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经典诗词。 2、课堂指导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3、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4、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 书的兴趣。 教学重点传统文化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 传统名句、诗歌,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传 统文化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 尊 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 ) ,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 行动体现传统文化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 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教学难点传统文化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国学经典都 是古文或是诗词,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 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 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1)引入情景,激发探究心理。 (2)利用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3)总结回顾,强化记忆。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情景导入,提问学生 曾经背过的古诗词以及传 统文化的经典名句。 黑板板书课堂的主题:品请同学们自己起来背诵自己味经典,弘扬传统文化已经背过或是学过的古诗词 和经典名句。 教学意图 培养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五年级-地方课程之传统文化-教案

小学五年级地方课程之传统文化教案 第一单元经典驿站 1、《诗经》硕鼠·魏风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硕鼠》的意义及要表达的中心。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硕鼠》原文。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反复读译文。 三、温馨点击。 介绍《诗经》及《魏风·硕鼠》。 四、活动广角。 1、背诵《硕鼠》这首诗。 2、说一说你对《诗经》了解多少。五、成长阶梯。认真填写,同桌交流。教学后记: 诗句朗朗上口,学生学得比较容易,效果较好。 2、黄鸟(《秦风》)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鸟》的原文及译文。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了解这是一首挽歌,描写的是什么。四、活动广角。 1、用这样的句式来写首小诗。 2、古代人奉行“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你认为这处观点对吗?说说你的理由。五、成长阶梯。 做好自我评价和组内评价。 教学后记: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了解中国的历史。

3、《韩非子》买椟还珠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买椟还珠》的原文及译文。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1、了解《韩非子》这部书的作者及内容。 2、体会书中故事的教育意义。 四、活动广角。 1、读了这个故事,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说吧?请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写下来。 2、和你的朋友一起把这个故事演一演吧!五、成长阶梯。做好自我评价。 教学后记:使学生明白空有外表是不行的,重要的是内在。 4、曾子杀猪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曾子杀猪》的原文及译文。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了解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四、活动广角。 1、展开你想像的翅膀,把这个故事讲给你周围的人听吧。 2、读读方框中的文字,从中受教育。五、成长阶梯。填写好三个项目。 教学后记:我们言而有信,说出了就做到,别的人才会信服你。

校本课程-弘扬传统文化 寓教于乐

弘扬传统文化寓教于乐 (校本课程) 一、活动目的: 灯谜是我国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京剧、书法、国画并称为“四大国粹”之一。通过灯谜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知识面,开发学生思维能力,带动班级文化活动,寓教于乐。 二、活动过程: (一)、寒假布置作业,搜集有关灯谜的知识。 (1)一条灯谜包括哪几部分? (2)灯谜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3)猜灯谜最主要的规则是什么? (4)猜灯谜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附: 2005级三班2011年寒假特色作业(灯谜) 同学们好!再有半年,我们的小学生活就要结束了。通过五年半的学习,大家基本掌握了最常用的一些语文基础知识,也具有了一定的数学、英语、自然科学、社会人文等百科知识面。为了用一种生动有趣的形式检验一下大家对语文知识、百科知识的灵活掌握程度,并加深同学们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六年级下学期初,我们班将择机举办一次猜灯谜活动。为此请大家利用寒假做些准备,简单要求如下: 1、通过互联网或书籍,了解一点灯谜文化的基本知识。主要包括: (1)一条灯谜的基本组成(谜面、谜目、谜底,有时谜目含谜格); (2)“灯谜”的别称(文虎、春灯等);“灯谜”和“谜语”的区别; (3)灯谜的基本特点(即“别解”)是什么意思; (4)猜灯谜(也可以说制灯谜)的主要规则(谜面和谜底不能重字、大概念不能导出小概念等)。 (5)猜灯谜(也可以说制灯谜)的主要方法(会意、离合、象形、拟声、综合); 2、结合以上知识,找5~10条具体的灯谜看看,弄明白是怎么扣合的。 3、还记得以前我们学过的一篇关于元宵节的课文吗?对了,猜灯谜就是我国元宵节、春节、中秋节期间的重要文化活动之一。了解一下附近的图书馆、超市、社区等,元宵节前后有没有猜灯谜活动,如果有,让大人陪着(或同学结伴)一起过去观摩、体验一下。如果没大人陪着不要走远哦。 计划举办的猜灯谜活动的大致题材:小学学过的常用字、词、各科名词术语,特别是六年级课本上的;少量与潍坊及我们育才学校概况有关的;少量我们班级同学姓名谜。这就看谁平时学得好、知识面广喽。 灯谜集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文学性、民俗性于一体,是和汉语关系最密切的文化娱乐活动形式之一,是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灯谜具有教育、宣传、娱乐等功能,雅俗共赏,是一项很适合在小学中高年级、中学、大学开展的健康有益的文化

传统文化公开课

二年级传统文化《幼学杂字》(节选)教学设计 月湖小学解菲菲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选文。 2.通过学习本课,知道一些节气、时令和传统文化的名称,能有主动了解与此 相关的谚语、故事等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 3.初步了解《幼学杂字》内容,激发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读书识字的兴趣。二.教学重点: 1.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初步了解《幼学杂字》内容,了解我国一些常见的节气,认识一些新字。三.教学难点: 背诵本文,并有所感悟。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课下搜集有关节气的谚语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1、出示关于新年的几幅图片。 师:在学习新内容之前呢,老师先让大家来欣赏几幅图片,出示ppt,大家猜一猜,这几幅图片表现的是什么时候的场景啊! 2、解说中国的传统节日、除了新年你们还知道我国的哪些传统节日吗?学生回答。 3、导入课题(那么今天呢,老师就来带你们认识一下我们的传统节日,大家翻到课本29页) 4、板书课题:幼学杂字齐读课题 5、温馨点击:解释幼学杂字 二、经典试读 1、自读:学生先自己小声的读一遍课文(第一遍),读准字音。 2、读词语:请小老师领读课文中的较难读准的词语,教师纠正读音。

元宵花朝惊蛰芒种处暑重阳腊八 3、领读:小老师读一句,学生跟一句。(要求学生读准不认识的字)(第2遍)(领读和读词语可以引导学生向正确的读音和节奏靠拢,为正确而有节奏的诵读原文打下基础) 4.学生齐读,注意读出韵味。 5. 小组检查读,你读一句,我读一句。 一会儿我们男女生来比赛读。 6. 男女分读,男生读前部分,女生读后部分。 7. 接龙读:从第一位学生开始,一人一句。 三、学习领会 (一)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 1、学生默读课文,小组讨论:想一想短文包含了我国哪些传统的节日?你对这些节日有哪些了解? 2、小组汇报交流,教师随即归纳,并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补充有关资料。 (教师板书贴节日条) 春节重阳节 元宵节中秋节 清明节七夕 端午节腊八 3.请小组成员介绍你了解的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全班交流,奖励学习币) 4.ppt出示中国传统节日习俗图片,让同学们直观形象的了解中国传统节日。5.寒食节来历故事: 相传此俗源于纪念春秋时晋国介子推,当时介子推与晋文公流亡列国,割股(即大腿)肉供文公充饥。文公复国后,子推不求利禄,与母归隐绵山。文公焚山以求之,子推坚决不出山,和他的母亲一起抱树而死。文公葬其尸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于子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 端午节的来历: 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

小学语文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式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小学语文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式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经过时间检验和沉淀下来的包括古典文学、民风民俗、传统历史、传统意象、汉语言文字等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主题为核心,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问题 与学科知识,对课程内容和结构进行统整融合形成校本课程。本课题 主要研究对象是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主要采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等研究方法,旨在通过对小学传统文化主题课程整合的 思考和探索,设计和实施主题式校本课程,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层 次改革,借助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终身化 发展。同时,也希望能为其它主题式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提供一些 参考。本文拟在现有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基于课程整合的理念,通过对小学优秀传统文化主题课程整合的思考和探索,设计和实施主题式 校本课程。首先在绪论部分说明课题提出的背景、有关课题研究的现状以及研究方法等内容;其次对课题研究的依据、意义和创新点进行 的说明;进而针对小学语文教师主题式课程整合的现状调查与学生传 统文化知识水平测试分别进行结果分析,依据调查的结果进行课程设 计与实施;包括确定传统文化主题式校本课程的设计理念与设计原则;以及课程设计理论依据、课程设计流程、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方面的课程设计;最后分别从课程实施策略和课程评价体系结合具体案例 对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式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进行阐述;并针对实施效 果进行分析与总结。通过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式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习得了学习方式、知识运用能力,培养了

文学审美。本课题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对家乡文化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与素养。

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备课上

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备课 上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备课 备课人:姜婷婷 崂发小学 第一单元经典驿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二、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三、教学重点 诗词教学的重点在于反复诵读,苏东坡说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因此教学中对所学诗词要求学生背诵。我们将帮助学生用各种方法进行记忆,进行朗诵比赛,鼓励学生多背,打造一个善于记忆的头脑。同时,对诗词的朗读也进行专门指导。 四、教学措施 1、知诗人,主要是了解诗人的姓名,朝代和诗人的简历,这一些可以事先让学生查阅资料,最好让学生自己回答。 2、解诗题,一般也可以有学生回答,太难的可以有老师讲解。

3、读诗句,先跟随录音机读,然后配音乐,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朗读。 4、明诗意,可以分为四个步骤,(1)拆分,把诗句分为独立的词。(2)解释,解释词语,师生合作,学生自己能解释的尽可能让学生自己说。(3)合并,把经过解释了的词进行合并,产生一个初步的轮廓。(4)添加,主要是把缺少的成分添加进去。明诗意是一种直译的方法。 5、悟诗情,在直译的基础上,进一步领悟诗的意境,对直译的东西进行加工,成为一篇现代的小散文。当学生加工成小散文的时候,不要强求统一答案,因为这一小散文有了学生自己的感情和见解。追求过分的标准和完美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6、背诗歌,在音乐的伴奏下,朗读和背诵诗歌。一般情况下,学生当堂都能背诵。 五、注意问题: 1、关注学生的主体性。 2、要注重学习方式的主动性。 3、要体现教学过程的层次性。 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5、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性。 六、教学进度 每周一课时 第1课《声律启蒙》(节选一) 教学目标: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把握经典诵读的方式,能用普通话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教学重点: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