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说课稿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说课稿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说课稿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第一课时)说课稿

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选自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的海水中富集的元素——氯。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分别为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指导、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首先,进行的是: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

本节选自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这是在学习了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工具性知识、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理论指导性知识之后,是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常见无机物及其性质等知识的继续。进一步介绍元素化合物知识和研究方法,是认识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知识的重要基础。所以本节课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氯是一种比较典型的、重要的非金属元素,富集在海水中,资源丰富。生活中我们也知道食盐、漂白粉等含氯的物质,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到亲切,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降低学习难度。课本上选择氯气的性质、用途以及氯离子的检验等内容进行比较全面的学习和研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为指导后面硫、氮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氯气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由原子结构得出氯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非金属。

3、提高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归纳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现象,探究事物本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运用科学史实,渗透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自身认真仔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努力探索的优良品质。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氯气的化学性质,氯水漂白原理。

教学难点:氯气与水的反应、氯气与碱的反应。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知识:在初中学习了氧元素的性质,而在高一通过前三章内容的学习,对元素的一些性质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有较好的知识基础。但是仍然缺乏理性的思考问题的观念和能力,对知识的建构和理解还处于感性大于理性的阶段,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学生特点:高一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逆反心理阶段,以自我为中心,在心理上需要得到他人的认可和理解,总的来说有强烈的自我独立的意识。

三、教法学法指导:

教师:播放图片、演示实验、引导讨论、分析讲解等。

学生:观看实验、分组讨论、完成学案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投影、课堂实验等。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活动一:1.通过展示本土优美的万宁市石梅1.了解海水中丰富的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湾图片,二战时期的化学武器,让

同学们认识氯。

2.引入新课。

[板书] 一、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

化学资源,知道氯元

素的重要性。

创设含氯物质在生活

中广泛应用的问题情

境,产生亲近感,不

惧怕氯元素。

2.激发学习化学的兴

趣,引导学生自觉、

主动、深层次的参与

学习的过程,用辩证

唯物主义看待事物的

两面性

环节2 阅读史料

认识

物理性质[ 1.展示一瓶氯气,学生阅读第82

页的“科学史话”,完成“思考与

交流”中的问题并小结氯气的物理

性质。

2.引导学生说出史料对自己的启

示。

3.分析引出舍勒发现氯气的反应方

程式。

4.引导学生小结氯气的物理性质。

[板书] 物理性质:黄绿色、刺激性

气味的气体,有毒,易液化,密度

小于空气,溶解性约1:2。

5.安全教育闻氯气方法用轻轻

再瓶口扇动,让少量气体飘进鼻孔

1.通过化学史实渗透

严谨求实的科学思维

品质的培养。

2.学会从史料获取科

学知识、学会筛选信

息进行交流。

3.学生逐步提高观

察、思考、多角度分

析、提炼、小结的能

力。

环节3[

猜测化学性质探究验证 1.教师引导。回忆氯的原子结构

示意图、根据氯气的类别预测氯气

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并设计实验。

[板书] 化学性质

2.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在ppt

上播放各演示实验。

3.引导学生分小组整理实验记录、

1.学会从原子结构和

物质分类的角度,预

测物质可能具有的化

学性质。

2.设计实验、实验和

观察,解释和结论,

体验研究物质性质的

解释实验现象、小结氯气的化学性质。

[展示] 展示学生的学案,总结、补充、引导纠正,师生共同小结氯气的化学性质。方法,学习化学知识。3.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全面准确记录、整理分析、得出结论。

环节4 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1.教师引导。氯气和含氯元素的

化合物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极大促

进作用,但是如果不能正确地使用,

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呢?

2.介绍搜集资料方法。并链接到

许多氯气泄漏事件所产生的后果及

处理方法。

3.达成共识。合理利用资源、科

学使用化学物质,人类与环境要和

谐发展。[

4.布置作业。

(1)查阅相关资料、完善学案。

(2)思考:

①氯水的成份。

②氯气使滴有酚酞的NaOH溶

液褪色的原因,你能否设计实验证

明你的猜想?

(3). 查阅调查日常生活中常用的

含氯化合物的名称、化学和用途等,

做成资料卡片,并与同学交流。

1.创设情境氯气不当

使用带来的问题,关

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

相关的社会问题,培

养学生的社会责任

感、参与意识。

2.联系氯气的毒性及

其广泛用途,体会对

立统一的观点。

3.帮助学生再认识化

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

关系

五、板书设计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一、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

1、氯的物理性质

2、氯的化学性质

a、氯气与金属反应 2Fe+3Cl2 = 2FeCl3

b、氯气与非金属反应 H2+Cl2 = 2HCl

c、氯气与水的反应 Cl2 + H2O = HCl + HClO

d、氯气与碱的反应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次氯酸不稳定 2HClO = 2HCl+O2

设计反思: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的学是为了从“学会”到“会学”。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充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很好的融入到课堂中来。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本节课以实验探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参与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整个过程中,老师起到引导作用,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但是由于一节课时间有限,实验量大,学生观察、记录、分组讨论后,交流分享的时间较少。如何做到课堂高容量而学生又能有充足的时间来探讨问题,这两者的矛盾一直是我无法解决的地方,有待以后不断地去努力寻找更加合理的方法!

谢谢!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