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教学标准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教学标准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教学标准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教学规范

一、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是新能源汽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任务是全面系统地介绍新能源汽车新技术。针对本专业的特点,系统阐述了新能源汽车的类型,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和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重点介绍额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电动汽车用电动机、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及设计方法等;对天然气汽车、液化石油气汽车、甲醇燃料汽车、乙醇燃料汽车、二甲醚燃料汽车、氢燃料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的特点、发展现状及趋势也进行了介绍。本课程授予学生新能源汽车构造原理等规律性的知识,使学生具有举一反三的分析能力,对结构原理不断更新的适应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参加专业实践奠定基础,对于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的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分类、基本结构、组成和原理,,并对新能源汽车用的电动电池、电动机等各部分的有机联系有清楚的认识。了解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并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二)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提高新能源汽车构造原理的应用能力和发展本专业的能力,提高和专业有关的工作适应性。

(2)有较强的实践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到较强的专业训练,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

(三)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学习作风,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知识体系

新能源汽车技术包括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电动汽车用电动机、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和其他新能源汽车共六大部分。知识体系的结构化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和知识点。一个知识领域可以包括若干个知识单元,一个知识单元又包含若干个知识点。知识领域是知识体系结构的最高层次,代表一个特定的学科子域。每个知识领域用字母表示,如A1表示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部分,A2表示电动汽车用电动机,A3表示纯电动汽车, A4表示混合动力电动汽车,A5表示燃料电池电动汽车,A6表示其他新能源汽车。知识单元是知识体系结构的中间层次,表示知识领域中独立的主题。每个知识单元用该知识领域名称后加一个字母表示,如A1a表示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分类、性能指标和要求,A1b表示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之铅酸蓄电池。知识单元分为核心知识单元和选修知识单元。核心知识单元是最基本的、学生必须学习掌握的知识单元,此外还要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学习部分选修知识单元。知识点是知识体系结构的最底层,表示知识单元中的某个具体问题。

汽车构造知识体系由6个知识领域和32个知识单元构成,其中核心知识单元28个,选修知识单元4个。共计理论学时不低于70学时。

(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知识体系结构

知识领域1: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部分(A1)

知识领域2:电动汽车用电动机(A2)

知识领域3:纯电动汽车(A3)

知识领域4:混合动力电动汽车(A4)

知识领域5:燃料电池电动汽车(A5)

知识领域6:其他新能源汽车(A6)

(二)新能源汽车技术知识体系描述(附录A)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的知识体系说明了各个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和知识点,以及哪个单元是核心,那个单元是选修,所需的参考课时数等。本部分关于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和知识点的详细描述在附录A中给出。

(三)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知识体系汇总表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知识体系的各知识领域、知识单元(核心知识单元和选修知识单元)的参考学时汇总于下表。表中知识领域和知识单元后括号内的数据表示该领域和单元的参考学时。在课程设置中知识单元的学时可根据不同的目标与要求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调整。(注:知识单元的参考学时是依据教育部有关课程学分(学时)的要求、网上调研若干高校的教学大纲以及我们学校的教学大纲等给出的。)

知识领域核心知识单元(参考学时)选修知识单元(参考学时)

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部分(A1)A1a: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概述(3学

时)

A1b:铅酸蓄电池(4学时)

A1c:镍氢电池(4学时)

A1d:锂离子电池(6学时)

A1e:燃料电池(6学时)

A1f:太阳能电池(2学时)

A1g:其他动力电池(4学时)

电动汽车用电动机(A2)A2a:电动汽车用电动机概述(2学时)A2b:直流电动机(4学时)

A2c:无刷直流电动机(4学时)

A2d:异步电动机(4学时)

A2e:永磁同步电动机(2学时)

A2f:开关磁阻电动机(4学时)

纯电动汽车(A3)A3a:纯电动汽车概述(1学时)

A3b:纯电动汽车传动系统参数设计(2

学时)

A3c:纯电动汽车续驶里程(4学时)

A3d:纯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4学

时)

A3e:纯电动汽车经济性评价指标及行

驶能耗(4学时)

A3f:纯电动汽车车载数据采集系统(4

学时)

A3g:纯电动汽车车型实例(4学时)

知识领域核心知识单元(参考学时)选修知识单元(参考学时)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A4)A4a: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概述(4学时)A4b: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系统设计(6学时)

A4c: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2学时)

A4d: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能量管理(2学时)

A4e: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车型实例(2学时)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A5)A5a: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概述(2学时)A5b: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基本构造(4学时)

A5c: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传动系统参数设计(4学时)

A5d: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车型实例(2学时)

其他新能源汽车

(A6)A6a:天然气汽车

A6d:乙醇燃料汽车

A6e:二甲醚燃料汽车

A6f:氢燃料汽车

A6g:太阳能汽车

A6b:液化石油气汽车

A6c:甲醇燃料汽车

(四)新能源汽车技术系列课程

知识体系给出了一般普通高等院校理工科专业交通运输类汽车构造知识框架,但这些知识要通过课程教学来传授给学生。因此,明确了知识体系之后就要构建相应的系列课程和课程体系。

课程可以按单一知识领域进行设置,也可以由若干知识领域构成一门课程,还可以从各知识领域中抽取相关的知识单元组成课程。

(一)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汇总表

序号课程名

学时

/学分

核心知识单元

选修

知识

单元

说明

1 新能源

汽车技

80/5

A1a、A1b、A1c、A1d、A1e、

A1f、A2a、A2b、A2c、A2d、

A2e、A2f、A3a、A3b、A3c、

A3d、A3e、A3f、A4a、A4b、

A4c、A4d、A4e、A5a、A5b、

A5c、A5d、A6a、A6d、A6e、

A6f、A6g

A1g、

A3g、

A6b、

A6c

适合新能源汽车对汽车

新技术要求较高的专业

(必修)

(二)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描述(附录B)

按照上述课程设置方案产生了适合不同对象和具有不同要求的系列课程。附录B对其作了详细描述(主要对各门课程的前导课程、课程提纲、课程涵盖的知识单元等进行描述)。

五、课程主要教学方式

在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目标,认真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引导自主学习,鼓励个性发展;加强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研究与改革,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的教学环境。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形势下,注意与时俱进,及时修订教学大纲,调整教学内容,体现现代先进技术,使学生接触到科技前沿的知识。淡化解题技巧,突出掌握和应用基本原理、基本概念;注重工程实际应用,加强实践教学,强化动手能力培养,强调创新意识培养,实现两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课堂讲授

1.讲授内容

课堂讲授内容包括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部分(A1)、电动汽车用电动机(A2)、纯电动汽车(A3)、混合动力电动汽车(A4)、燃料电池电动汽车(A5)、其他新能源汽车(A6)六个知识领域。

其中包括32个知识单元(核心知识单元28个,选修知识单元4个),各院校根据不同专业的开设特点,自行选择合适的课程。讲授内容包括核心知识单元和选修知识单元。

2.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现场教学式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强化科学思维的训练。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探索性实践等多种方式开展探究式学习,使学生接触到科技前沿的知识。

3.教学手段

将现代教学技术融入各常规教学之中,灵活运用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之中,确保与学生的沟通与反馈,保证增大信息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新能源汽车技术》的课程教学,充分运用实物、教具、模型及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适当辅之行之有效的实物模型教学和现场教学等。结合教学安排适当数量的讨论课、习题课。总之,要结合课程特点,注重实效,恰当运用,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有条件的院校可结合课堂教学组织校外参观、实践或适当安排综合性和创新性的训练环节;课后学生完成教师指定的作业。

(二)讨论课

讨论课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用讨论法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学习方法。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一定数量的讨论课,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反馈,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得到较好的锻炼,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讨论课的学时应占理论教学学时的5%左右,讨论课以1个教学班分小组组织教学。

(三)习题课

习题课是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理论教学的深入和提高。在习题课上通过教师对所传授知识的归纳总结,使学生明确教学基本要求;习题课的选题要精,要具有代表性、启发性,难度要适中,要配合讲授内容,注重基本概念,强调基本方法,贴近应用实际,激发学习兴趣。通过习题课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发挥教与学、导与练、学与用的桥梁作用;通过习题课有助于学生消化和

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习题课使学生学会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通过习题课培养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习题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对解题过程的指导要到位,教师对每一个问题的训练内容、训练目的、主要难点、常犯的错误等要做到心中有数,对学生指导要有针对性,使学生每解一道题都有所收获,使习题课的效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习题课的学时应占理论教学学时10%以上,以1个教学班组织教学。

(四)课外作业

课外作业是课堂练习的继续,对于学生掌握课堂所学知识,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检查教学效果、拓宽知识面的重要环节。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教学,每章均完成适量作业。布置课外作业的要求:①作业内容符合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②作业分量适宜,难易适度,形式多样;③向学生提出明确要求,规定完成时间;④及时批改作业。还可以布置小设计、专业小论文等体现综合能力的课外作业。其中讲授每学时应布置1~2道必做作业题。

(五)自主学习

改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的内容很多,涉及的知识面很广,课堂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为开阔学生的视野,教师要适当布置学生自学内容。可以利用校园网提供的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课堂进行自学、复习、个性化学习。网络平台可以提供教学课件、教学录像、教师在线答疑、模拟考试、讨论园地等多种教学资源,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六)课外指导

课外指导主要是切实做好课后对学生辅导答疑和质疑。原则上每讲授2-3学时,应答疑1学时。辅导答疑的时间要灵活安排,要做到及时,主要解答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如有普遍性问题可集体辅导和讲解。为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安排质疑。对学习确实有困难的学生,要安排单独的课外指导。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各种技能大赛和设计大赛,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新力。

六、课程考核

1.考试命题

考核是引导学生学习、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也是体现课程要求的标志,要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特征的考核方式。考核要避免应试教育的倾向,积极探索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考核方式。

笔试时一般采用试题库,或专家组织命题。题型要注意丰富性,注重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综合应用等的考核。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考察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考核内容不宜超出教学大纲的要求。

2.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分为考试和考查。《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的考核,平时成绩(出勤、作业、课堂表现等)占20~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80%。

为加强素质教育,可灵活选择考核方式(笔试,口试、开卷、闭卷、半开卷等)。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适当加分:(1)曾公开发表与本课程相关的学术论文者。(2)在各类与本专业相关的设计性大赛中获奖者。(3)在综合性实验或设计性实验中有创新者。

七、说明

1.本课程适用于新能源汽车工程、车辆工程等和汽车有关的各专业;

2.各知识单元所需学时均为参考学时,各学校各专业在开课时可根据专业的不同需要,

自主选择内容的讲授及其学时的安排。

3.注意加强和充实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方面的教学内容,积极大胆地探索课程内

容与体系的改革。

4.要安排综合性和创新性的训练环节。

八、参考文献

[1]王宏亮.纯电动汽车整车建模与仿真[D].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2]王成.电动汽车发展对能源与环境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田锐.混合动力用动力铅酸蓄电池均衡控制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4]王源.电动汽车用动力铅酸电池快速充电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5]张玉龙.镍氢动力电池智能管理系统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6]肖婷.车用动力镍氢电池SOC建模与仿真[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7]曲荣利.混合动力汽车镍氢电池充放电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8]覃宇夏.锂离子电池大电流放电影响因素的研究[D].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9]黄学杰. 浅谈混合电动汽车用锂电子电池[J].电池工业,2008(3).

[10]安平,其鲁.锂电子二次电池的应用与发展[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增刊)

[11]杨妙梁.国外车用锂电子蓄电池的应用与发展动向(一)[J].新能源汽车,2008(3).

[12]杨妙梁.国外车用锂电子蓄电池的应用与发展动向(二)[J].新能源汽车,2008(3).

[13]Clobal lnsight.车用锂电子电池的发展前景[J].产业经济报导,2008(10).

[14]王治华,殷承良.电动汽车用LiFePO4锂电子电池安全性分析[J].电池工业,2008(3).

[15]安平,其鲁.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应用与发展[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增刊).

[16]刘灵芝.锂离子电池管理系统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

[17]郑敏信,齐铂金,吴红杰.锂离子动力电池组充放电动态特性建模[J].电池,2008(3).

[18]孙逢春,张承宁,祝嘉光.电动汽车[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

[19]马爱华.锂离子电池智能管理系统设计[D].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0]王家捷,穆举国,茹海涛.锌镍动力电池的发展和应用[J].电池工业,2006(3).

[21]王辉.锌空气电池空气电极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2]张宏阁,马建军.铁电池技术在电动汽车中的应用分析[J].装备制造技术,2008(1).

[23]郭瑞敏.铝/空气电池钙钛矿型空气电极的研究[D].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4]曹炳刚,曹建波.超级电容在电动车中的应用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8(1).

[25]徐文兵.超级电容能量监控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6]段练.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阳极气液两相流动的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生论文,2007.

[27]王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特性仿真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07.

[28]翁史烈,翁一武.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动态特性的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3(7).

[29]田玉冬,吴军民.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的电气建模[J].上海电机学院学报,2007(4).

[30]芮菊.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的建模与仿真[D].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附录A×××课程知识体系描述

附录B ×××课程描述

课题负责人:

课题组成员:

附录A:新能源汽车技术知识体系描述

知识领域1: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部分(A1)

知识领域2:电动汽车用电动机(A2)

知识领域3:纯电动汽车(A3)

知识领域4:混合动力电动汽车(A4)

知识领域5:燃料电池电动汽车(A5)

知识领域6:其他新能源汽车(A6)

知识领域核心知识单元(参考学时)选修知识单元(参考学时)

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部分(A1)A1a: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概述(3学

时)

A1b:铅酸蓄电池(4学时)

A1c:镍氢电池(4学时)

A1d:锂离子电池(6学时)

A1e:燃料电池(6学时)

A1f:太阳能电池(2学时)

A1g:其他动力电池(4学时)

电动汽车用电动机(A2)A2a:电动汽车用电动机概述(2学时)A2b:直流电动机(4学时)

A2c:无刷直流电动机(4学时)

A2d:异步电动机(4学时)

A2e:永磁同步电动机(2学时)

A2f:开关磁阻电动机(4学时)

纯电动汽车(A3)A3a:纯电动汽车概述(1学时)

A3b:纯电动汽车传动系统参数设计(2

学时)

A3c:纯电动汽车续驶里程(4学时)

A3d:纯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4学

时)

A3e:纯电动汽车经济性评价指标及行

驶能耗(4学时)

A3f:纯电动汽车车载数据采集系统(4

学时)

A3g:纯电动汽车车型实例(4学时)

知识领域核心知识单元(参考学时)选修知识单元(参考学时)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A4)A4a: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概述(4学时)A4b: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系统设计(6学时)

A4c: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2学时)

A4d: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能量管理(2学时)

A4e: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车型实例(2学时)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A5)A5a: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概述(2学时)A5b: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基本构造(4学时)

A5c: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传动系统参数设计(4学时)

A5d: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车型实例(2学时)

其他新能源汽车

(A6)A6a:天然气汽车(2学时)

A6d:乙醇燃料汽车(2学时)

A6e:二甲醚燃料汽车(2学时)

A6f:氢燃料汽车(2学时)

A6g:太阳能汽车(2学时)

A6b:液化石油气汽车(2学时)

A6c:甲醇燃料汽车(2学时)

知识领域1 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部分(A1)

知识单元1(A1a):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概述(核心)

知识单元2(A1b):铅酸蓄电池(核心)

知识单元3(A1c):镍氢电池(核心)

知识单元4(A1d):锂离子电池(核心)

知识单元5(A1e):燃料电池(核心)

知识单元6(A1f):太阳能电池(核心)

知识单元7(A1g):其他动力电池(选修)

知识单元1(A1a):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概述(核心)

参考学时:2~4学时

知识点:

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分类;

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的性能指标;

电动汽车对动力电池的要求。

学习目标:

1.掌握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分类;

2.掌握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的性能指标;

3.掌握电动汽车对动力电池的要求。

知识单元2(A1b):铅酸蓄电池(核心)

参考学时:4~6学时

知识点:

铅酸蓄电池的发展动态;

铅酸蓄电池的分类、结构和特点;

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铅酸蓄电池的充放电特性和充电方法;

铅酸蓄电池的SOC估计。

学习目标:

1.掌握铅酸蓄电池的分类、结构和特点,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充放电特性和充电方法;

2.理解掌握铅酸蓄电池的SOC估计方法。

知识单元3(A1c):镍氢电池(核心)

参考学时:2~4学时

知识点:

镍氢电池的发展动态;

镍氢电池的分类、结构和特点;

镍氢电池的工作原理;

镍氢电池的充放电特性和充电方法;

镍氢电池的SOC估计。

学习目标:

1.掌握镍氢电池的分类、结构和特点,镍氢电池的工作原理、充放电特性和充电方法;

2.理解掌握镍氢电池的SOC估计方法。

知识单元4(A1d):锂离子电池(核心)

参考学时:4~6学时

知识点: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动态;

锂离子电池的分类、结构和特点;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特性和充电方法。

学习目标:

1.掌握锂离子电池的分类、结构和特点;

2.理解掌握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充放电特性和充电方法。

知识单元5(A1e):燃料电池(核心)

参考学时:4~6学时

知识点:

燃料电池的发展动态;

燃料电池的分类、结构和特点;

燃料电池系统;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碱性燃料电池;

磷酸燃料电池;

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微生物燃料电池;

再生型燃料电池。

学习目标:

1.掌握燃料电池的发展动态、分类、结构和特点;

2、掌握燃料电池系统;

3、了解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碱性燃料电池、磷酸燃料电池、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微生物燃料电池和再生型燃料电池的性能特点。知识单元6(A1f):太阳能电池(核心)

参考学时:2~4学时

知识点:

太阳能电池的分类、特点;

太阳能电池的发电原理和伏安特性。

学习目标:

1、了解太阳能电池的分类、特点;

2、掌握太阳能电池的发电原理和伏安特性。

知识单元7(A1g):其他动力电池(选修)

参考学时:2~4学时

知识点:

镍镉电池;

锌镍电池;

空气电池;

铁电池;

超级电容器;

飞轮电池。

学习目标:

了解镍镉电池、锌镍电池、空气电池、铁电池、超级电容器和飞轮电池的特点和工作原理。

知识领域2:电动汽车用电动机(A2)

知识单元1(A2a):电动汽车用电动机概述(核心)

知识单元2(A2b):直流电动机(核心)

知识单元3(A2c):无刷直流电动机(核心)

知识单元4(A2d):异步电动机(核心)

知识单元5(A2e):永磁同步电动机(核心)

知识单元6(A2f):开关磁阻电动机(核心)

知识单元1(A2a):电动汽车用电动机概述(核心)

参考学时:2~4学时

知识点:

电动机的分类;

电动机的额定指标;

电动汽车对电动机的要求。

学习目标:

1.掌握电动机的分类和额定指标;

2.了解电动汽车对电动机的要求。

知识单元2(A2b):直流电动机(核心)

参考学时:4~6学时

知识点:

直流电动机的分类、结构和特点;

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基本方程和运行特性;

直流电动机的控制。

学习目标:

1. 掌握直流电动机的分类、结构和特点;

2. 了解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基本方程和运行特性;

3. 了解直流电动机的控制。

知识单元3(A2c):无刷直流电动机(核心)

参考学时:4~6学时

知识点:

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分类、结构和特点;

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数学模型;

无刷直流电动机的控制。

学习目标:

1.了解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分类、结构和特点;

2.掌握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数学模型;

3.了解无刷直流电动机的控制。

知识单元4(A2d):异步电动机(核心)

参考学时:2~4学时

知识点:

异步电动机的分类、结构和特点;

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数学模型;

异步电动机的控制。

学习目标:

1.了解异步电动机的分类、结构和特点;

2.掌握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数学模型;

3.了解异步电动机的控制。

知识单元5(A2e):永磁同步电动机(核心)

参考学时:2~4学时

知识点: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分类、结构和特点;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数学模型;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控制。

学习目标:

1.了解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分类、结构和特点;

2.掌握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数学模型;

3.了解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控制。

知识单元6(A2f):开关磁阻电动机(核心)

参考学时:4~6学时

知识点:

开关磁阻电动机的分类、结构和特点;

开关磁阻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数学模型;

开关磁阻电动机的控制。

学习目标:

1.了解开关磁阻电动机的分类、结构和特点;

2.掌握开关磁阻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数学模型;

3.了解开关磁阻电动机的控制。

知识领域3:纯电动汽车(A3)

知识单元1(A3a):纯电动汽车概述(核心)

知识单元2(A3b):纯电动汽车传动系统参数设计(核心)

知识单元3(A3c):纯电动汽车续驶里程(核心)

知识单元4(A3d):纯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核心)

知识单元5(A3e):纯电动汽车经济性评价指标及行驶能耗(核心)知识单元6(A3f):纯电动汽车车载数据采集系统(核心)

知识单元1(A3a):纯电动汽车概述(核心)

参考学时:1~2学时

知识点:

纯电动汽车的分类、组成和原理;

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布置形式;

纯电动汽车的特点和关键技术。

学习目标:

1.了解纯电动汽车的分类、组成和原理;

2.掌握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布置形式;

3.了解纯电动汽车的特点和关键技术。

知识单元2(A3b):纯电动汽车传动系统参数设计(核心)

参考学时:1~2学时

知识点:

电动机参数设计;

传动系传动比设计;

电池组容量设计;

设计实例和性能仿真。

学习目标:

1.了解纯电动汽车传动系统设计实例和性能仿真;

2.掌握电动机参数设计、传动系传动比设计和电池组容量设计。知识单元3(A3c):纯电动汽车续驶里程(核心)

参考学时:2~4学时

知识点:

纯电动汽车续驶里程模型;

纯电动汽车续驶里程影响因素。

学习目标:

1.了解纯电动汽车续驶里程模型;;

2.掌握纯电动汽车续驶里程影响因素。

知识单元4(A3d):纯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核心)

参考学时:2~4学时

知识点:

电池管理系统的功能;

电池管理系统的硬件实现和软件实现。

学习目标:

1.了解电池管理系统的功能;

2.掌握对电池管理系统的硬件实现和软件实现。

知识单元5(A3e):纯电动汽车经济性评价指标及行驶能耗(核心)

参考学时:2~4学时

知识点:

纯电动汽车能耗经济性评价指标;

纯电动汽车的能量利用率;

纯电动汽车的能耗。

学习目标:

1.了解纯电动汽车能耗经济性评价指标;

2.掌握纯电动汽车的能量利用率和能耗。

知识单元6(A3f):纯电动汽车车载数据采集系统(核心)

参考学时:2~4学时

知识点:

系统主要功能和特点;

系统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车载数据采集系统的功能和特点;

2.掌握车载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过程。

知识领域4:混合动力电动汽车(A4)

知识单元1(A4a):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概述(核心)

知识单元2(A4b):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系统设计(核心)

知识单元3(A4c):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核心)

知识单元4(A4d):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能量管理(核心)

知识单元5(A4e):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车型实例(核心)

知识单元1(A4a):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概述(核心)

参考学时:4~6学时

知识点: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分类、组成与原理;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特点和关键技术。

学习目标:

1.了解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分类、组成与原理;

2.掌握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特点和关键技术。

知识单元2(A4b):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系统设计(核心)

参考学时:4~6学时

知识点:

发动机;

电动机;

储能装置;

动力分配装置;

整车仿真模型;

控制策略;

仿真实例。

学习目标:

1.了解发动机、电动机、储能装置、动力分配装置的功用、组成、种类、工作原理和要求;

2.掌握整车仿真模型和控制策略;

3.了解仿真实例。

知识单元3(A4c):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核心)

参考学时:4~6学时

知识点: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制动力分配控制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制动力分配控制策略的实现。

学习目标:

1.了解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制动力分配控制策略;

2.掌握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制动力分配控制策略的实现。

知识单元4(A4d):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能量管理(核心)

参考学时:4~6学时

知识点: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能量管理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工作模式;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模糊逻辑能量管理策略。

学习目标:

1.了解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能量管理策略和工作模式;

2.掌握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模糊逻辑能量管理策略。

知识单元5(A4e):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车型实例(核心)

参考学时:4~6学时

知识点: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车型实例。

学习目标:

1.了解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车型实例。

知识领域5:燃料电池电动汽车(A5)

知识单元1(A5a):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概述(核心)

知识单元2(A5b):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基本构造(核心)

知识单元3(A5c):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传动系统参数设计(核心)

知识单元4(A5d):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车型实例(核心)

知识单元1(A5a):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概述(核心)

参考学时:1~2学时

知识点: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类型和特点;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对燃料电池的基本要求和关键技术。

学习目标:

1.了解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类型和特点;

2.掌握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对燃料电池的基本要求和关键技术。

知识单元2(A5b):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基本构造(核心)

参考学时:2~4学时

知识点:

燃料电池发动机;

辅助动力源;

DC/DC变换器;

驱动电动机;

动力电控系统。

学习目标:

1.了解燃料电池发动机、辅助动力源、DC/DC变换器、驱动电动机、动力电控系统的基本构造和原理。

知识单元3(A5c):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传动系统参数设计(核心)

参考学时:2~4学时

知识点:

驱动电动机;

传动系传动比;

燃料电池;

辅助动力源。

学习目标:

1.了解驱动电动机、传动系传动比、燃料电池和辅助动力源的基本构造和原理。

知识单元4(A5d):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车型实例(核心)

参考学时:2~4学时

知识点: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车型实例。

学习目标:

1.了解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车型实例。

知识领域6:其他新能源汽车(A6)

知识单元1(A6a):天然气汽车(核心)

知识单元2(A6b):液化石油气汽车(选修)

知识单元3(A6c):甲醇燃料汽车(选修)

知识单元4(A6d):乙醇燃料汽车(核心)

知识单元5(A6e):二甲醚燃料汽车(核心)

知识单元6(A6f):氢燃料汽车(核心)

知识单元7(A6g):太阳能汽车(核心)

知识单元1(A6a):天然气汽车(核心)

参考学时:1~2学时

知识点:

天然气汽车的分类和特点;

天然气汽车的结构和原理;

天然气汽车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学习目标:

1.了解天然气汽车的分类和特点;

2.掌握天然气汽车的结构和原理;

3. 天然气汽车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知识单元2(A6b):液化石油气汽车(选修)

参考学时:2~4学时

知识点:

1、液化石油气汽车的特点、结构和原理;

2、液化石油气汽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学习目标:

1、了解液化石油气汽车的特点、结构和原理;

2、了解液化石油气汽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知识单元3(A6c):甲醇燃料汽车(选修)

参考学时:2~4学时

知识点:

1、甲醇燃料汽车的定义与特点;

2、甲醇燃料汽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学习目标:

1.了解甲醇燃料汽车的定义与特点;

2.了解甲醇燃料汽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知识单元4(A6d):乙醇燃料汽车(核心)

参考学时:2~4学时

知识点:

乙醇燃料汽车的特点;

乙醇燃料汽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学习目标:

1.了解乙醇燃料汽车的特点;

2.了解乙醇燃料汽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知识单元5(A6e):二甲醚燃料汽车(核心)

参考学时:2~4学时

知识点:

二甲醚燃料汽车的特点;

二甲醚燃料汽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学习目标:

1.了解二甲醚燃料汽车的特点;

2.了解二甲醚燃料汽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知识单元6(A6f):氢燃料汽车(核心)

参考学时:2~4学时

知识点:

氢燃料汽车的特点;

氢燃料汽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学习目标:

1.了解氢燃料汽车的特点;

2.了解氢燃料汽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知识单元7(A6g):太阳能汽车(核心)

参考学时:2~4学时

知识点:

太阳能汽车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太阳能汽车的特点;

太阳能汽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学习目标:

1、掌握太阳能汽车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2、了解太阳能汽车的特点;

3、了解太阳能汽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附录B: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系描述

课程:新能源汽车技术

参考学时: 80

参考学分: 5

概述:

《新能源汽车技术》是新能源汽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任务是全面系统地介绍新能源汽车新技术。针对本专业的特点,系统阐述了新能源汽车的类型,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和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重点介绍额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电动汽车用电动机、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及设计方法等;对天然气汽车、液化石油气汽车、甲醇燃料汽车、乙醇燃料汽车、二甲醚燃料汽车、氢燃料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的特点、发展现状及趋势也进行了介绍。

本课程选用崔胜民主编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新能源汽车技术》,本课程阐述了新能源汽车的类型,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和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和趋势,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动力电池和电动机的类型、特点、工作原理和基本特性等;同时也介绍了三种类型的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及设计理论等,同时阐述了天然气汽车、液化石油气汽车、甲醇燃料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的特点、发展现状和趋势;最后在附录中介绍了国内新能源汽车相关标准目录。

书中内容既有编者近几年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究成果,又有收集到的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中的研究成果。书中很多内容反映了新能源汽车的先进技术。通过本课的学习,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实践、设计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使学生具备良好综合素质和专业竞争力。前导课程:汽车构造、汽车电子技术等

课程提纲:

1、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

2、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

3、汽车新能源概述

4、新能源汽车发展概述

5、铅酸蓄电池(4学时)

6、镍氢电池(4学时)

7、锂离子电池(6学时)

8、燃料电池(6学时)

9、太阳能电池(2学时)

10、直流电动机(4学时)

11、无刷直流电动机(4学时)

12、异步电动机(4学时)

13、永磁同步电动机(2学时)

14、开关磁阻电动机(4学时A3a:纯电动汽车概述(1学时)

15、纯电动汽车传动系统参数设计(2学时)

16、纯电动汽车续驶里程(4学时)

17、纯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4学时)

18、纯电动汽车经济性评价指标及行驶能耗(4学时)

19、纯电动汽车车载数据采集系统(4学时)

20、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概述(4学时)

21、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系统设计(6学时)

22、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2学时)

23、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能量管理(2学时)

24、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车型实例(2学时)

25、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概述(2学时)

26、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基本构造(4学时)

27、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传动系统参数设计(4学时)

28、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车型实例(2学时)

29、天然气汽车(2学时)

30、乙醇燃料汽车(2学时)

31、二甲醚燃料汽车(2学时)

32、氢燃料汽车(2学时)

33、太阳能汽车(2学时)

涵盖知识单元:

A1a、A1b、A1c、A1d、A1e、A1f、A2a、A2b、A2c、A2d、A2e、A2f、A3a、A3b、A3c、A3d、A3e、A3f、A4a、A4b、A4c、A4d、A4e、A5a、A5b、A5c、A5d、A6a、A6d、A6e、A6f、A6g

说明: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新能源汽车类专业中对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要求较高专业。

《纯电动汽车结构与检修》课程标准

目录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2) 二、课程设计思路 (2) 三、课程教学目标 (2) 四、课程主要容与教学要求 (2) 五、课程实施建议 (3) 六、其他说明 (7)

《纯电动汽车结构与检修》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纯电动汽车结构与检修》是汽车专业群(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属于专业群大类培养平台课程。《纯电动汽车结构与检修》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学校层面设置的必修课等专业课程。 使学生了解汽车行业、产业发展历程和专业背景、课程体系及就业岗位,树立专业思想,激发学习兴趣,了解纯电动汽车技术在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明确职业规划,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课程设计思路 第5学期开设,每周6课时,采用讲授形式,根据学时安排,由专业教师、企业专家、高新技术企业负责人等思想,将专业文化、行业技术创新发展与前沿技术等容融入课程,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按照“了解汽车专业和行业背景——树立专业思想,激发学习兴趣——了解纯电动汽车技术在行业发展中起到的关键作用,培养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思维能力”的依次递进的思路开设学习情景。 三、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纯电动汽车在汽车行业、产业发展历程和专业背景、课程体系及就业岗位,树立专业思想,激发学习兴趣,了解纯电动汽车技术在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明确职业规划,了解纯电动汽车过程,同时,培养学生善于自我学习、沟通表达、团队协助等职业素养,主动探索新知识、新技术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课程主要容与教学要求 (一)纯电动汽车结构与检修 主要容: 1)项目一概述; 2)项目二纯电动汽车的主要部件及工作原理;

汽车前照灯配光性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4599—94 汽车前照灯配光性能 Photometric characteristics 代替GB 4599—84 of headlamps for motor vehicles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前照灯配光性能、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M、N类汽车使用的各种类型的前照灯。 2 引用标准 GB 4785汽车及挂车外部照明和信号装置的数量、位置和光色 3 术语 3.1 配光 灯具发射可见光的光度(照度或发光强度等)分布。 3.2 近光 当车辆前方有其他道路使用者时,不致使对方眩目或有不舒适感所使用的近

距离照明光束。 3.3 远光 当车辆前方无其他道路使用者时,所使用的远距离照明光束。3.4 配光镜 根据配光性能要求,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光学单元组合的透镜。3.5 灯光组 配光镜、反射镜和光源(灯泡或发光灯丝组件)等的组合体。3.5.1 封闭式灯光组 结合成一个不可拆整体的灯光组。 3.5.2 半封闭式灯光组 配光镜与反射镜固定结合,灯泡可拆卸更换的灯光组。 3.6 封闭式前照灯 采用封闭式灯光组的前照灯。 3.7 半封闭式前照灯

采用半封闭式灯光组的前照灯。 3.8 单光束 一灯光组中仅有一根灯丝产生的近光或远光。 3.9 双光束 一灯光,组申有两根灯丝可分别发光,一根产生近光,另一根产生远光或根据需要设计的辅助光束。 3.10 标称电压 灯泡(封闭式灯光组)上标明的电压(单位:V)。 3.11 标称功率 灯泡(封闭式灯光组)或其包装上标明的功率(单位:W)。 3.12 试验电压 测试灯泡或灯光组的光电参数时使用的端电压。 3.13 标准灯泡 测试配光性能的灯泡,具有无色的泡壳和缩小的灯丝几何尺寸公差,每一型

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及技术要求

新能源汽车补助标准 一、纯电动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乘用车推广应用补助标 质量能量消耗量和纯电动续驶里程划分,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含增程式)补助标准按照上表纯电动续驶里程划分。其中,6米及以下客车按照标准车0.2倍给予补助;6米<车长≤8米客车按照标准车 0.5倍给予补助;8米<车长≤10米客车按照标准车0.8倍给予补助;12米以上、双层客车按照标准车 1.2倍给予补助。 三、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等专用车、货车推广应用补助 标准:按电池容量每千瓦时补助1800元,并将根据产品类别、性能指标等进一步细化补贴标准。 四、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补助标准(单位:万元/辆)

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 一、新能源汽车纯电动续驶里程要求(单位:km) 注:1.超级电容、钛酸锂等纯电动快充客车不按上表续驶里程要求执行。 2.M1类是指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座位数不超过九座的载客车辆。 N1类是指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3500kg的载货车辆。 二、纯电动乘用车最高车速要求 纯电动乘用车30分钟最高车速应不低于100km/h。 三、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综合燃料消耗量要求 (一)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综合燃料消耗量(不计电能消耗量)与现行的常规燃料消耗量国家标准中对应目标值相比小于60%; (二)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含货车、客车)燃料消耗量(不含电能转化的燃料消耗量)与现行的常规燃料消耗量国家标准中对应限值相比小于60%。

单位载质量能量消耗量评价指标说明 为更科学地评价纯电动客车技术水平,特提出“单位载质量能量消耗量(E kg )”指标,单位Wh/km·kg ,四舍五入至小数点后两位。计算公式如下: M E kg E E 表示电能消耗率,试验检测项。电动汽车GB/T 18386《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试验中消耗的电能除以行驶里程所得的值,单位Wh/km 。 M 表示附加质量,车辆基本参数。GB/T 18386检测试验中的所需附加质量,单位kg ,具体计算如下: 1.最大允许装载质量小于或等于180kg ,附加质量=最大允许装载质量; 2.最大允许装载质量大于180kg ,但小于360kg ,附加质量=180kg ; 3.最大允许装载质量大于或等于360kg ,附加质量=1/2最大允许装载质量。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标准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三年制大专和五年高职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及相关汽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二)课程基本理念 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分项目按工作任务来实施。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专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教高〔2000〕2号《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精神为指导,依据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的教学要求而制订。 本课程建议课时为52课时,其中理论课时为32课时,实践课时为20课时。本课程的总学分为3学分。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类型、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以及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气体燃料汽车、生物燃料汽车、氢燃料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的基础知识,对电动汽车储能装置、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电动汽车能源管理和回收系统、电动汽车充电技术,以及新材料和新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有整体的了解。 三、内容标准 第一章绪论 1.教学基本要求 让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新能源汽车国内外发展现状、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和发展趋势。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 4.教学内容 第一节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 1.新能源汽车的定义 2.新能源汽车的分类 第二节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 1.石油短缺 2.环境污染 3.气候变暖

课程标准(新能源汽车)

课程标准(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新能源汽车 适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 1、前言 1.1 课程性质 《新能源汽车》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其作用是使学生初步了解新能源汽车的现状与发展,以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为其学习公交客车技术课程打下基础。 1.2 设计思路 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为依据设置本课程。 本课程的具体设计是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为背景,共包括动力蓄电池与储能装置、能量管理系统、电动机驱动与控制系统、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等5个学习模块。课程内容的选取紧紧围绕完成以上学习主题的需要循序递进,以满足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 本课程建议学时数为72学时。

2、课程目标 使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构成;掌握新能源的种类及特性;知道纯电动汽车的基本结构,掌握其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并达到以下具体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能掌握新燃料汽车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的结 构 ●工作原理能认识到燃气安全的重要性 ●掌握它们常见故障、日常维护 3、课程内容和要求 学习主题学习内容与要求参考学时 1.新能源汽 车概述1.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背 景 ●简要说明我国的能源 紧缺 ●说出汽车尾气排放对 人类社会的影响 2

学习主题学习内容与要求 学时 2.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趋势与分类 ●了解能源的概念与特 2 点 ●掌握能源的分类 3.新能源汽车的分类与 结构特点 ●说出新能源汽车的分 类 ●掌握纯电动汽车的基 4 本结构特点 ●掌握插电式混合动力 汽车结构 ●了解其他新能源汽车

《纯电动汽车能源系统检修》课程标准

《纯电动汽车能源系统检修》课程标准 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纯电动汽车能源系统检修 课程性质:职业技术课 学分:4 计划学时:64 适应对象:新能源汽车技术 建设团队:该课程团队含一线教师5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聘请1名具有资深工作经 历的企业技师作为兼职教师参与指导实践教学。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 本课程是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知识点是全面系统地介绍新能源汽车新技术。针 对本专业的特点,系统阐述了新能源汽车的类型,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和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重点介绍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电动汽车用电动机、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及设计方法等。对天然气汽车、液化石油气汽车、甲醇燃料汽车、乙醇燃料汽车、二甲醚燃料汽车、氢燃料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的特点、发展现状及趋势也进行了介绍。本课程授予学生新能源汽车构造原理等规律性的知识,使学生具有举一反三的分析能力,对结构原理不断更新的适应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参加专业实践奠定基础,对于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的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总目标: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电动汽车用电动机、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的结构、原理及设计方法。 具体目标: 第一章新能源汽车概述 (一)新能源定义与分类 主要内容: 1. 新能源汽车的定义。 2. 新能源汽车的分类。 重点: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 难点:新能源汽车的分类方法。 基本要求:

1. 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定义。 2. 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分类方法。 3. 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分类。 (二)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 主要内容: 1. 全球背景下的能源危机。 2. 大气环流与环境污染。 3. 新能源汽车的优点。 4. 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 重点:能源危机。环境污染。 难点: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 基本要求: 1. 了解全球背景下的能源危机。 2. 了解大气环流与环境污染。 3. 掌握新能源汽车的优点。 4. 掌握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 第三章纯电动汽车基础 (一)纯电动汽车蓄电池 主要内容: 1. 纯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分类。 2. 纯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的性能指标。 3. 纯电动汽车对动力电池的要求。 4. 铅酸蓄电池的分类、结构和特点、工作原理、充放电特性和充电方法。 5. 镍氢电池的分类、结构和特点,镍氢电池的工作原理、充放电特性和充电方法。 6. 锂离子电池的分类、结构和特点,工作原理,充放电特性和充电方法。 7. 燃料电池的发展动态、分类、结构和特点。 8. 了解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碱性燃料电池、磷酸燃料电池、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固体氧化

中国的电动汽车标准体系

中国的电动汽车标准体系 ——2011《汽车与配件》-平安证券新能源汽车研讨会系列报告(二) 何云堂:教授级高工,全国标委会电动车分委会委员、灯光分委会主任委员、全国燃料电池标分委委员、联合国《燃料电池汽车全球技术法规》(HFCV-GTR)专家组中方负责人、联合国灯光专家组(UN/ECE/WP29/GRE)中方负责人、ISO标准《电动摩托车术语》负责人、起草人。 电动汽车标准体系 电动汽车标准体系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整车标准,有纯电动车、混合动力车、燃料电池车和电动摩托车;二是电动汽车部件标准主要是储能装置——蓄电池、超级电容器、燃料电池,还有电机及控制器;第三部分是基础设施标准,有能源动力、站车通信及接口、能源补给(见图1)。 在制定我国电动汽车标准时应做一下分析: ·电动汽车标准是汽车标准体系新的组成部分,传统燃油汽车及部件标准也在不同程度上适用于各类电动汽车。 ·以现有的国际标准法规(ECE、ISO、IEC)和应用较广泛国外先进标准(如SAE、EN、JEVS)为参照,结合我国电动汽车产品研发情况制定。 ·针对燃油汽车标准不适用电动汽车的结构、部件特点,除提出基础标准、结构安全要求及部分部件性能要求,大部分为测试方法标准,避免对产品设计和技术发展的限制。 ·标准仍有待完善和提高,依赖于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 ·积极跟踪,参与国际标准法规的制定,如燃料电池汽车标准在国际上非常少,很多是国家自行制定的。 因此,制定电动汽车标准是环境保护及能源安全需要,是节约能源和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需要。国家在“九·五”和“十·五”期间重点进行燃气汽车、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工作,初步建立了我国技术标准体系,并进行了燃料电池汽车标准体系的研究,“十一五”期间重点进行燃料电池汽车、替代燃料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工作及基础标准的完善。 我国在制定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标准体系时得到国家科技部、发改委、国家标委会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国家多项政策制定,促进和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标准制定工作。 电动汽车标准制定机构和制定 1.电动汽车标准制定的组织机构(见图2) ·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4)下设29个分技术委员会,电动车辆分技术委员会使其中的一个。 ·1998年经过国标委批准,在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下组建电动车辆分技术委员会(SAC/TC114/SC27)。 ·负责全国电动车辆等专业领域标准化工作。 *电动汽车标准体系研究。 *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电动摩托车整车及零部件标准的研究制定。 *对口ISO/TC22/SC21(国际标准化组织/道路车辆技术委员会/电驱动道路车辆分委会),TEC/TC69(国际电工委员会,电驱动道路车辆和电动工业用载货车技术委员会)开展工作。

电动汽车高压安全与防护_课程标准20151114

《电动汽车高压安全及防护》 课程标准 制定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定时间:2015年11月14日

目录 一、课程定位 二、课程学习目标 三、学习模块设计 四、考核方式 五、媒体资源

一、课程定位 《电动汽车高压安全及防护》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新能源汽车方向)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容是学生学习或从事电动汽车维修与检查工作的必备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从电的基础知识、高压电的危害、电动汽车安全操作及防护措施、维修电动汽车对工位及维修环境的要求、电动汽车维修专用工具的使用、触电急救方法六大方面学习新能源汽车的安全维修操作知识,使学生熟悉电动汽车安全操作及防护措施的基本要求,掌握电动汽车维修及检查工作的安全使用方法,并掌握触电后自救和他救的正确流程。 本课程是在工学交替的过程中,能使学生在实践动手能力培养过程中掌握知识,并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职业安全意识。 二、课程学习目标 通过《电动汽车高压安全及防护》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1.专业能力 (1)熟知电的基础知识,能够分辨并说出直流电与交流电的区别,说出常见电器元件的特点和作用; (2)了解电压等级划分,熟知电流对人体的影响,能够正确辨别触电事故的种类和触电的方式; (3)了解电动汽车高压标准,熟知企业电力安全规程,能够正确使用高压防护工具、高压检测设备,严格准确地按照安全操作流程进行电动汽

车断电操作; (4)熟知触电急救的处理流程,能够根据触电情况将触电者脱离电源; (5)掌握心肺复的急救方法,能够对触电伤员进行急救处理; (6)熟知车辆的高压系统注组成部分,看懂拓扑图并描述个高压部件在车辆上的安装位置、功能、结构,并对车辆的基本故障进行排查; (7)熟知整车高压线束的分布,能够介绍各段高压线束的各个脚位的功能。 2.社会能力 (1)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 (2)具有安全、环保和社会责任意识; (3)具有组织协调能力和执行计划能力; (4)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5)具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能力 3.方法能力 (1)能够自主制定工作计划; (2)具备正确使用高压防护工具、高压检测设备,严格准确地按照安全操作流程进行电动汽车断电操作; (3)能运用心肺复的急救方法,对触电伤员进行急救处理; (4)能通过各种媒体查找资源,具备较强的信息检索能力; (5)能进行自主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能。 三、学习模块设计 1.学习模块设计思想

汽车前照灯的基本要求

汽车前照灯的基本要求: 对车辆前照灯光源的基本要求: 1、安全、高效、节能 车载能源特别是车载发电机容量的限制使车辆前照灯的功耗和 电耗受到了制约,所以必须采用高效光源、在尽量低的能耗下取得尽可能好的照明效果。曾经或正在使用的几种车用前照灯光源的主要参数如下: 一只标准的35W车用氙气金卤灯的功耗仅为标准卤素灯的64%,而辐射光通量则为卤素灯的三倍,光效比卤素灯高4.5倍,寿命超过10倍,由此可见车辆前照灯的最佳选型必是氙气金卤灯。 车用氙气金卤灯的功耗小、体积小、光点也小,这使光利用率更高、灯具设计更为简单、体积更小,从而使汽车头部设计的自由度更大,更少需要考虑头灯的形状和体积。小的头灯可使车身更为流线型、车灯安置位置降低、灯俯角减小从而使光束的射程更远。在设计优良的灯具配合下标准车用氙气金卤灯的有效照射距离约200米,远远超

过55W卤素灯,而右侧(右行车)照宽范围也超过卤素灯的一倍以上,其照亮情况示如Fig.2。 试验及计算结果表明,35W车用氙气金卤灯的照亮距离及宽度对时速120~150km/hr的车辆已经够了,能使驾车者有充分时间应对200m处的突发事件,保证行车安全。 2、严格的光型要求

当驾车者在风驰电掣驾车夜驶、前照光束划破夜空、远探200m 内的路况时,其光束不应刺入对侧驶近的驾车者的眼帘构成眩光,否则可能酿成惨祸。因此对汽车前照灯的光形、照度分布和照亮范围有严格的规定。ECE R 98(对以气体放电灯为光源的汽车前照灯总成光束参数法规)有严格规定,严格执行这一法规是保证驾车安全的前提。 该法规规定在车辆前方25m处的竖直平面上的照度分布数据,右行车辆的照度要求示如Fig.3,图中标定的每一点都规定了照度范围,尤其是区域Ⅲ中(即图中H—HV—H2线以上区域)照度不能超过1lx,这是保证出射光束不至影响由对方驶近的驾车者视线的必要条件,同时驾车者有足够的视野,能看清前方200m及右侧足够宽的范围内各种事物和地面情况,避免事故的发生。这一要求除由精确设计并精密加工的前照灯灯具保证外,对光源也有非常苛刻的要求,这在欧共体法规ECE R 99中有严格规定。 为保证灯的发光中心处在灯具中的设定位置,除严格的灯头结构和尺寸外,灯中电极和电弧也必须处在严格设定的位置,ECE R 99 对此有严格规定(Fig.4、Fig.5)、灯轴偏斜度必须小于1°,对于需要先将石英熔融再夹封的灯电极位置,这样高的精度要求是很难但又必须保证的。 法规还规定电弧宽度S不得超过1.1±0.4mm(实际上合格的S灯通常<1.0mm),电弧弯曲度r不得超过0.5±0.4mm范围(实际约为

2018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标准

附件4: 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标准 一、新能源汽车纯电动续驶里程标准 单位:km 注:1.超级电容、钛酸锂快充纯电动客车无纯电动续驶里程要求。 2. M1类是指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座位数不超过九座的载客车辆。 N1类是指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3500kg的载货车辆。 二、新能源乘用车技术标准 纯电动乘用车和燃料电池乘用车不属于车船税征税范围。免征车船税的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乘用车应符合以下标准: 工况纯电续驶里程低于80km的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乘用车B状态燃料消耗量(不含电能转化的燃料消耗量)与现行的常规燃料消耗量国家标准中对应限值相比小于

70%。工况纯电续驶里程大于等于80km的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乘用车,按整车整备质量(m)不同,其A状态百公里耗电量(Y)应满足以下要求:m≤1000kg时,Y≤0.014×m+0.5;1000kg1600kg时,Y≤0.005×m+13.7。 三、新能源客车技术标准 免征车船税的新能源客车应同时符合以下标准: 1.单位载质量能量消耗量(E kg)不高于0.24Wh/km·kg; 2.非快充类纯电动客车电池系统质量能量密度要高于95Wh/kg,快充类纯电动客车快充倍率要高于3C,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客车节油率大于40%。 四、新能源货车和专用车技术标准 免征车船税的新能源货车和专用车应同时符合以下标准: 1.装载动力电池系统质量能量密度不低于95Wh/kg; 2.纯电动货车、运输类专用车单位载质量能量消耗量(E kg)不高于0.49Wh/km·kg,其他类纯电动专用车吨百公里电耗(按试验质量)不超过10kWh。 五、燃料电池商用车技术标准 免征车船税的燃料电池汽车应符合以下标准: 燃料电池系统的额定功率不低于驱动电机额定功率的30%,且商用车燃料电池系统额定功率不小于30kW。

课程标准(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新能源汽车 适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 1、前言 1.1 课程性质 《新能源汽车》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其作用是使学生初步了解新能源汽车的现状与发展,以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为其学习公交客车技术课程打下基础。 1.2 设计思路 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为依据设置本课程。 本课程的具体设计是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为背景,共包括动力蓄电池与储能装置、能量管理系统、电动机驱动与控制系统、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等5个学习模块。课程内容的选取紧紧围绕完成以上学习主题的需要循序递进,以满足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 本课程建议学时数为72学时。 2、课程目标 使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构成;掌握新能源的种类及特性;知道纯电动汽车的基本结构,掌握其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并达到以下具体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能掌握新燃料汽车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的结构 ●工作原理能认识到燃气安全的重要性 ●掌握它们常见故障、日常维护 3、课程内容和要求

4、教学活动参考设计 本课程的教学活动设计应根据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情况、教学条件等综合分析进行,积极贯彻任务引领、项目驱动的基本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形成“做学一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下面列举两个教学活动设计供参考:

5、实施建议 5.1 教材编写 (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2)应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以任务引领型工作项目为载体,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按项目活动组织编写内容。项目活动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3)教材应图文并茂,循序渐进,讲解清楚,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城市燃气概况的认识。 (4)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在本标准基础上有所拓展,将城市燃气的新发展、新成果及时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5)在教材编写中要突出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的思维方法,以适应燃气行业发展的需要。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教学标准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教学规范 一、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是新能源汽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任务是全面系统地介绍新能源汽车新技术。针对本专业的特点,系统阐述了新能源汽车的类型,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和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重点介绍额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电动汽车用电动机、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及设计方法等;对天然气汽车、液化石油气汽车、甲醇燃料汽车、乙醇燃料汽车、二甲醚燃料汽车、氢燃料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的特点、发展现状及趋势也进行了介绍。本课程授予学生新能源汽车构造原理等规律性的知识,使学生具有举一反三的分析能力,对结构原理不断更新的适应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参加专业实践奠定基础,对于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的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分类、基本结构、组成和原理,,并对新能源汽车用的电动电池、电动机等各部分的有机联系有清楚的认识。了解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并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二)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提高新能源汽车构造原理的应用能力和发展本专业的能力,提高和专业有关的工作适应性。 (2)有较强的实践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到较强的专业训练,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 (三)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学习作风,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知识体系 新能源汽车技术包括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电动汽车用电动机、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和其他新能源汽车共六大部分。知识体系的结构化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和知识点。一个知识领域可以包括若干个知识单元,一个知识单元又包含若干个知识点。知识领域是知识体系结构的最高层次,代表一个特定的学科子域。每个知识领域用字母表示,如A1表示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部分,A2表示电动汽车用电动机,A3表示纯电动汽车, A4表示混合动力电动汽车,A5表示燃料电池电动汽车,A6表示其他新能源汽车。知识单元是知识体系结构的中间层次,表示知识领域中独立的主题。每个知识单元用该知识领域名称后加一个字母表示,如A1a表示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分类、性能指标和要求,A1b表示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之铅酸蓄电池。知识单元分为核心知识单元和选修知识单元。核心知识单元是最基本的、学生必须学习掌握的知识单元,此外还要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学习部分选修知识单元。知识点是知识体系结构的最底层,表示知识单元中的某个具体问题。 汽车构造知识体系由6个知识领域和32个知识单元构成,其中核心知识单元28个,选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我国更是将其列入到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中。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我国减少石油消耗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举措之一,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其发展高度关注,陆续出台了各种扶持培育政策,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行业标准、产业联盟、企业布局、技术研发等方面也取得了明显进展,有望肩负起中国汽车工业“弯道超车”的历史重任。针对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国研网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王晓明。 一、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国研网:目前世界各主要国家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和趋势是怎样的? 王晓明:目前,全球能源和环境系统面临巨大的挑战,汽车作为石油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大户,需要进行革命性的变革。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已经形成了共识,从长期来看,包括纯电动、燃料电池技术在内的纯电驱动将是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技术方向,在短期内,油电混合、插电式混合动力将是重要的过渡路线。目前来看,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面

临着一些共同的难题,例如关键技术的突破、汽车工业的转型、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消费者的接受度等。 具体到各国,应该说,引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还是美国、日本以及欧洲的一些国家,这些国家起步比我国要早很多,它们的发展也各有侧重。 美国长期侧重降低石油依赖、确保新能源安全的战略,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交通领域实现根本上摆脱石油依赖的重 要措施,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了新能源汽车的战略地位。早在克林顿时期,美国就提出了以提高燃油经济性为目标的计划,混合动力是当时主要的技术解决方案。到了布什时期,变为追求零排放和零石油依赖,技术解决方案主要是氢燃料电池汽车,后来还有一个计划,想用十年的时间实现20%的石油替代和节约,主要措施是生物质燃料。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奥巴马政府将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作为实施新能源战略的重要内容,提出了总额40亿美元的动力电池以及电动汽车研发和产业化的计划,产品上,选择了以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为重点。 日本长期坚持确保能源安全和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双重战略,通过制订国家目标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同时高度重视技术创新。2006年,日本提出了新的国家能源战略,目标是到2030年交通领域对石油的依赖从100%降到80%,为了

国内外新能源汽车行业现状

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能源领域无疑是21世纪国际竞争的焦点和热点。随着环境保护概念的深入人心和国际原油供应的持续紧张,多数发达国家的研究机构和汽车厂商都加大了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投资,以替代传统以石油为燃料的汽车,形成了多种技术共同发展的局面,其中部分技术已经在商业化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功。以美国、德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国家,特别是通用、福特、大众、宝马、丰田、本田等主要汽车厂商根据本国和公司的实际情况,先后采取了不同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策略,成功研发了多款新能源概念车型和应用车型,其中一些成熟的技术己经投放 市场,实现量产。新能源汽车包括的范围较广,大致分为纯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s,EV)、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HEV、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s,FCEV、燃气汽车(Gas Vehicles,GV、生物燃料汽车(Biological Fuel Vehicles,BFV等类型。美国将新能源汽车研发重点放在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同时推广生物燃料汽车的产业化,日本在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方面技术最为先进,德国在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方面都有独特技术,同时也努力推广生物燃料汽车产业化。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国民收入的提高,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之后,从2002年开始,我国汽车产业出现了快速发展的状态,直到2009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均超1360万辆,产销量位居世界第一,2010年,中国产销更是双双突破1800万辆,继续蝉联全球汽车产销第一的位置。但是在我国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增长率居高不下,汽车改善居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产生了能源消耗、大气污染、危害安全等方面问题。在我国,汽车对石油需求约占石油总需求量的35%,原油对外依存度高达50%按照目前的汽车普及速度,在不久的将来,我国无论是石油产量还是石油进口量都将面临严重负担。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大幅提升,汽车污染已经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主要源头之一。鉴于此,在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主题下,我国应当借鉴发达国家汽车产业发展的经验,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以实现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1. 新能源汽车的定义 2007年11月1日,国家发改委正式颁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首次明确了新能源汽车的概念和范围。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 车。

新能源汽车课程标准

附件1.3《新能源汽车》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1403002 课程承担单位(部门):教务处 合作单位(部门):广州华维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制定人:制定日期: 审核人:审核日期: 批准人:批准日期: 一、适用对象 中职二年级 二、适用专业 汽车整车与配件营销专业 三、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汽车整车与配件营销专业的专业核心课课程。 本课程是依据汽车整车与配件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而设置的,对本专业所面向的汽车营销师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的达成起支撑作用。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汽车新技术》(1401004),。 四、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 对于汽车电子专业的学生,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是汽车电类课程的延伸课程,要求在学习中给予足够的重视。学生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学习,掌握新能源汽车原理与构造知识;新能源纯电动车电气结构基础知识;新能源混合动力车电气结构基础知识;会新能源汽车电子故障分级与诊断;具有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安装、检测、调试能力。为学生今后顶岗实习,完成各种常见电路的设计和维修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学习和训练,并能达到中级汽车维修电工和汽车装配工水平。 1.知识目标 (1)掌握新能源汽车原理与构造知识;

(2)熟悉新能源纯电动车电气结构基础知识; (3)熟练掌握新能源混合动力车电气结构基础知识; (4)新能源汽车电子故障分级与诊断知识; (5)熟练掌握新能源汽车电子维修知识。 2.技能目标 (1)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能及时了解和掌握新能源汽车电子技术的新发展、新成就; (2)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安装、检测、调试能力; (3)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和纯电动系统安装、检测、调试能力与管理岗位。 3.素质养成目标 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基本政策;具有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公德与职业道德;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吃苦精神、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体魄和人文素养;爱岗敬业,严格执行工作程序、工作规范、工艺文件和安全操作规程。 4、证书目标 汽车驾驶证、汽车营销师、汽车维修工 五、参考学时与学分 1.学时 64个 2.学分 4个 六、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将理论知识融入学生操作训练过程中,使学生会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的检验、安装;新能源汽车电机系统的检验、安装;新能源汽车控制系统的检验、安装及新能源汽车的故障分析与排除和新能源汽车系统的生产工艺文件制定。充分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将对应的技能训练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天然气汽车国家及行业标准-新能源汽车标准清单

已发布部分天然气汽车国家及行业标准

标准号标准名称 GB 19204—2003液化天然气的一般特性 GB 20368—2006液化天然气生产、储存和装运 ·车用储气瓶 GB 17258—1998汽车用压缩天然气钢瓶 GB 17926—1999车用压缩天然气瓶阀 GB 19533—2004汽车用压缩天然气钢瓶定期检验与评定 GB 24160—2009车用压缩天然气钢质内胆环向缠绕气瓶 GB 24162—2009汽车用压缩天然气金属内胆纤维环缠绕气瓶定期检验与评定SY 5853—1993石油工业车用压缩天然气气瓶安全管理规定 —液化石油气汽车相关标准— ·整车 GB / T18437.2—2009燃气汽车改装技术要求第2. 液化石油气汽车 QC / T 256—1998液化石油气汽车定型试验规程 JT / T 511—2004液化石油气汽车维护、检测技术规范 ·发动机 QC / T 693—2002液化石油气发动机技术条件 ·专用装置 GB / T18364.1—2001汽车用液化石油气加气口(螺旋式) GB / T18364.2—2005汽车用液化石油气加气口第2 部分:快插式 GB / T 19239—2003液化石油气汽车专用装置的安装要求 GB 20414—2006机动车用液化石油气的橡胶软管和软管组合件 GB 20912—2007汽车用液化石油气蒸发调压器 QC / T 247—2002液化石油气汽车专用装置技术条件 QC / T 673—2007汽车用液化石油气电磁阀 QC / T 745—2006液化石油气汽车橡胶管路 ·车用燃料 GB 19159—2003车用液化石油气 ·车用储气瓶 GB 17259—1998机动车用液化石油气钢瓶 GB 18299—2001机动车用液化石油气钢瓶集成阀 GB 20561—2006机动车用液化石油气钢瓶定期检验与评定 CJ / T 33—2004液化石油气钢瓶热处理工艺评定 —在用燃气汽车相关标准— GB 19344—2003在用燃气汽车燃气供给系统泄漏安全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 —加气站及专用设备— ·加气站 GB 50156—2002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新能源汽车管理规范

附件1:新能源汽车技术阶段划分表(2010年12月31日前适用) 1.技术阶段的划分主要以储能装置种类为依据。 2.采用电-电混合方案的汽车,其技术阶段的确定以储能装置中技术阶段较低的一种为准,如:采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与超级电容器电-电混合方案的纯电动商用车,其技术阶段确定为起步期;采用燃料电池与超级电容器电-电混合方案的乘用车/商用车,其技术阶段确定为起步期。 3.目前表中所列的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括锰酸锂型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和磷酸铁锂型锂离子动力蓄电池两种类型。如果有企业申报采用其它锂离子动力蓄电池的产品,需临时提请专家委员会确定技术阶段。 附件2: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条件及审查要求

1.表中准入条件要求分为否决项和一般项两类,标注“*”的条款为否决项。 2.判定原则: (1)现场技术审查全部否决项均符合要求,一般项不符合的比例不超过20%,审查结论为通过; (2)当现场技术审查结果未达到本注中第(1)条要求时,申请企业可在2个月内针对不符合项进行整改,经验证后达到本注中第(1)条要求的,审查结论为通过;验证

未达到第(1)条要求的,结论为不通过,申请企业6个月后方可重新提出申请。整改验证只能进行一次。 附件3:新能源汽车产品专项检验标准目录(收录到2009年4月1日) 附件4: 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 准入申请书

申请企业名称(盖章): 联系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人:职务: 电话:传真: 电子信箱: 填表日期:年月日 填表须知 1.填写本申请书应确保所填资料真实准确; 2.本申请书用墨笔或电子方式填写,要求字迹清晰; 3.本申请所有填报项目(含表格)页面不足时,可另附页面; 4.请在本申请书所选“”内打“√”。 企业声明 1.本企业自愿向工业和信息化部申请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 2.本企业自愿遵守工业和信息化部《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及相关文件的规定; 3.本企业自愿如实提供开展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的现场技术审查、管理、监督所需的信息和资料,并为其审查工作提供方便。 申请企业法人代表(签名): 申请企业(盖章): 年月日

新能源汽车国家标准《目录》

新能源汽车国家标准《目录》 来源:国标委 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发布日期实施日期 1 GB/T 25319—2010 汽车用燃料电池发电系统技术条件2009-11-10 2010-5-1 2 GB/T 16311—2009 道路交通标线质量要求和检测方法2010-11-30 2011-4-1 3 GB/T 24552—2009 电动汽车风窗玻璃除霜除雾系统的性 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2009-10-30 2010-7-1 4 GB/T 23645—2009 乘用车用燃料电池发电系统测试方法2009-4-21 2009-11-1 5 GB/T 24347—2009 电动汽车DC/DC变换器2009-9-30 2010-2-1 6 GB/T 24548—2009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术语2009-10-30 2010-7-1 7 GB/T 24549—2009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安全要求2009-10-30 2010-7-1 8 GB/T 15088—2009/ISO 8716:2001 道路车辆牵引销强度试验2009-3-23 2010-1-1 9 GB/T 23335—2009 天然气汽车定型试验规程2009-3-23 2010-1-1 10 GB/T 18437.2—2009 燃气汽车改装技术要求第2部分:液化 石油气汽车 2009-3-9 2010-1-1 11 GB/T 18437.1—2009 燃气汽车改装技术要求第1部分:压缩 天然气汽车 2009-3-9 2010-1-1 12 GB/T 15087—2009/ISO 8718:2001 道路车辆牵引车与牵引杆挂车机械 连接装置强度试验 2009-3-23 2010-1-1 13 GB 23255—2009 汽车昼行驶灯配光性能2009-3-6 2010-1-1 14 GB 6095—2009 安全带2009-4-13 2009-12-1 15 GB/T 14172—2009 汽车静侧翻稳定性台架试验方法2009-3-23 2010-1-1 16 GB/T 23339—2009 内燃机曲轴技术条件2009-3-19 2009-11-1 17 GB/T 23301—2009 汽车车轮用铸造铝合金2009-3-5 2009-9-1 18 GB/T 5054.1— 2008/ISO 4141-1:2005 道路车辆多芯连接电缆第1部分:普 通护套电缆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2008-9-24 2009-7-1 19 GB/T 5054.4— 2008/ISO 4141-4:2001 道路车辆多芯连接电缆第4部分:螺 旋电缆组件的弯折试验方法和要求 2008-9-24 2009-7-1 20 GB/T 5054.2— 2008/ISO 4141-2:2006 道路车辆多芯连接电缆第2部分:高 性能护套电缆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2008-9-24 2009-7-1 21 GB/T 18387—2008 电动车辆的电磁场发射强度的限值和 测量方法,宽带,9 kHz~30 MHz 2008-1-22 2008-9-1 22 GB/T 10485—2007 道路车辆外部照明和光信号装置环 境耐久性 2007-4-30 2007-12-1 23 GB/T 8243.12—2007 内燃机全流式机油滤清器试验方法第 12部分:采用颗粒计数法测定滤清效率 和容灰量 2007-6-25 2007-11-1 24 GB/T 10826.1—2007 燃油喷射装置词汇第1部分:喷油泵2007-6-25 2007-11-1 25 GB/T 21085—2007 机动车出厂合格证2007-9-10 2008-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