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同课异构心得体会(3篇)

数学同课异构心得体会(3篇)
数学同课异构心得体会(3篇)

数学同课异构心得体会(精选 3 篇)

【第1篇】数学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20 xx年10月26~11月2日,我听了数学组孙国梁、米小玲、高秀梅、张红四位老师上的同课异构课。通过听课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四位老师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我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非常佩服老师们的教学智慧,无论是他们的教学基本功,还是他们的课堂教学各方面都值得我好好去学习。

四位老师的课都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的明确,为教学服务。老师们在课前准备的比较充分,都能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根据学情制定了详细地、符合学生的教学设计,同时结合教材,一遍一遍的研究、改进,最终把最精致的呈现课堂,可见,调查学情,挖掘教材对于上好一堂课是多么的重要。一步一步的教学,一环环的紧扣,让我感觉老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做了详细的准备,每一步要做什么,学生要达到什么效果,都很明确,而且按照学生的能力范围,基本都能达到应有的效果,甚至更好。对于组织教学,王老师也能很好的引导学生去学习,因此。我学到了,一,组织教学的重要性。二,备课应该注意更多的细节。三,对于学生的教学,从哪些方面入手能够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印象较深的还有孙国梁老师的课,他以独特的风格,幽默诙谐

的形体语言博得了满堂彩,《XXXX》这节课开头设计非常新颖、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在教学导入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判断方向,让学生判断面对黑板时前后左右的方向,再引导学生前后左右转,来亲身体验方向,老师是教学的引路人,一连串问题摆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使其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整堂课效果很好。

高秀梅老师正确处理了主导和主题的关系,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发现,学生自己能探索的,教师不提醒;学生能通过思考描述出来的,教师不引导;学生能自己总结出规律的,教师不告知等等,学生能将新知识纳入到自己适当的认知结构中去,能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新知识作出自己的解释,用自己的语言对其重现编码,对新知识与自己原有认知结构的适当性作出自己的评价和调整,并在两者之间建立联系,从而使新知识在心理上获得确定的意义。允许学生出现错误,允许学生出现分歧,创设的情境真正为教学服务,这也充分展现了高老师深厚的教学功底,临时应变的能力很强。高老师引发学生思考、和学生一块儿思考。除此以外,课堂中的提问,对学生的鼓励语言,也是非常的简练,很有启发性。诸如“只有善于观察就有新发现”等等这些话语让学生逐步去思考,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高老师的板书非常的简洁,字迹工整清楚,设计的科学合理,让学生一目了然,对学生理解重难点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听了老师们的课后我才真正明白要想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一个知识点,必须让他们自己亲身参与

到知识的探索过程中去,而不是通过老师一味的灌输知识,而且作为

老师要充分的相信孩子有足够的能力探索出答案,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注意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学!要让孩子真正去理解、去发现、去探索,他们才会很好的掌握,也才会把知识在他们的头脑里根深蒂固。

米小玲老师的课实在值得我细细品味,米老师的声音非常优美,评价比较到位,越是这样看似自然轻松流淌的课越是觉得每一句每一个字甚至每一个语气每一个眼神动作都是很见米老师的功底的。我被她的教学设计和扎实的基本功折服,静下心来思考才发现原来米老师的课离不开她丰富的知识和深度的思考。

本人粗浅的认为:什么样的课才算是一堂好课呢?其实也很简单,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但这种习惯并不是上课发言、遵守纪律的习惯,而是能够和老师一起思考的这么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形成的前提是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执教者的语言精练、丰富,特别是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十分值得我学习。

听完这四节课,我们对解决问题又有了新的认识。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执教者的语言精练、丰富,特别是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十分值得我学习,这些,都是我们年轻教师应该去好

好学习的地方,并应借此,在不断在模仿与摸索中更好地完善自己

的课堂教学

【第2篇】小学数学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20 xx年10月10日在两校领导的支持下,我们数学教研组开展了“同课异构”的校本研修活动。“同课异构”是教研组为提升教师教学水平采取的一项新举措。这一活动的开展,给教师了一个发现自我、重塑自我的平台。在活动中,教师们通过讲课与听课、自己和他人的对比,找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漏洞、不足和有待提高的地方,发现别人好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同课异构”,顾名思义,同一节课用不同的结构或模式来上,对于同一个课题,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确定本节课的知识与能力、方

法与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学目标,各自设计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把握对重、难点的处理。同时本学科的所有教师都来听课,课上完后,大家对这一节课进行评课,发表各自的看法,提出改进的意见,找到上好这一节课的最佳模式。

本次活动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课例的展示,第二部分是教学反思,最后的部分是课例点评。首先,由五年级数学任课教师杨新燕、王胜、陈正东老师执教同一课题《商的近似数》。由于三位老师选择的教学方法不同,教师的个人教学风格也不尽相同,教学重点各有侧重,因此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效果,演绎着不同的精彩。接着由执教者对自己课例进行反思,反思过后,由数学老师和教导主任对三节

课做了精彩的点评,把这次的教研活动的研讨气氛推上了高潮。最后

由校长对课例进行点评,并对本次活动予以总结。

三位五年级数学老师王胜老师、杨新燕老师、陈正东老师承担了

此次讲课任务,他们经历了选课题《商的近似数》一一钻研课标和教材

一一课前访谈(学生)一一独立备课一一上公开课一一说课一—互动评课等一系列活动,展现三堂堂风格迥异、各有特色的研讨课,呈现了数学课堂教学的严谨与多样化。在评课的过程中,每位教师都很认真地对每节课的优点和不足提出自己的看法,分析每位教师在各个环节中的表现,从而发现每个教师的亮点,取长补短,在对比中大大地提高了大家的专业知识与教学水平。

此次教研经历,使教师们深刻地体会到:“同课异构”作为一种

教学研讨形式,为我们广大教师搭建了一个畅谈教学思想、交流教学设计和展示教学风格的平台,是一种有效的教研方式。在活动中,无论是对于执教者还是听课者,都受益匪浅。作为执教者,不但能在课堂教学的大舞台上尽显所能,而且还可以在相互的比较和学习中,充分认识到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等方面与他人的差异,从而达到优势互补、相互切磋与共同提高的目的。而作为听课者,不但能从几位老师智慧火花的迸射中有了对教学活动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而且还能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进行教学反思,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老师们说这种收获如果没有亲身的经历是不能体会到的,并纷

纷建议今后教研组要多开展此类活动。

【第3篇】初中数学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20 xx年3月10日我和钱银山老师有幸参加了在xx中加双语学校举办的第七期全国典型初中“同课异构“教学观摩活动。早晨4:30乘车大约7:50左右到达中加双语学校办理报名手续后8:35-11:40 分别听了

xx中加双语学校杨辉老师、洋思中学封涛老师的上课和说课,中午在xx

中加双语学校食堂吃盒饭,12:45-15:20 分别听了杜郎口中学徐利老师、沧州颐和中学杨世利的上课和说课。15:40左右乘车回来。

这次数学同课异构的课题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第1课时)。四位教师:设计思路清晰,挖掘教材深入,问题设计环环相扣,课堂节奏轻快,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杨辉老师运用“学引用清”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即在课堂学习目标统筹下,学生先自主学习,再在教师及时、高效的引导下,师生、生生充分互动,完成课堂学习目标,并达到学医致用的目的,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展示和培养,并检测出学习目标的实现程度,为下一次学习目标的设定提供科学依据。杨老师循序渐进、启发诱导,讲练结合,教学过程完整,重、难点把握准确,教学效果落实。

封涛老师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自主、合

作、探究式学习,容量大,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徐利老师运用“三三六”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思路清晰,教学过程流畅,问题设计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关注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在

这种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思维的火花不断得到碰撞,学生听他的

课,不仅是思考与感悟的过程,更有一份享受学习的快乐。

杨世利老师运用“ 1521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用导学案由类比

联想导入新课,由学生熟知的三角形到一般的四边形,再到漂亮的平

行四边形,过渡自然,顺畅。

通过这次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使我受益匪浅,我有以下体

会:

一、授课教师的教学艺术值得我学习

教学是一门艺术,一个优秀的教师绝对是一个合格的演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肢体动作,有时候比起教师自身说一大段话效果要好得多。授课教师的教学艺术不得不让人叹服,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耐心地引导,耐心地等待;学生遇到困难时用亲切的语言去激励;当学生攻克难题时又给予真诚的赞赏。一次次的引导、一次次的等待、一个个欣赏的眼神、一个个表扬的动作,激发出孩子奋发向上的学习热情。他们的教育机智,语言艺术,批评表扬艺术都值得我学习。

二、授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值得我学习。

授课教师教学风格各有特色,但他们却有着以下共同的特点值得我去学习、探索。

(1)注重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引入新课的学习,如谭纪月老师和谭继亭老师以看动画片导入,使学生从感兴趣的事情开始新课学习,让孩子有了“我想学”的学习需求。

(2)在课堂教学中既注重知识技能方面的形成,更注重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这足以体现了他们对教材的挖掘非常深刻。

(3)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在导入时就向学生渗透了数学中的转化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又注重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思想解决问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