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近代文明论文 第一次世界大战

西方近代文明论文      第一次世界大战
西方近代文明论文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

摘要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于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间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这场战争。在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场战争被称之为“世界大战”。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德国、奥匈帝国等国属同盟国阵营,英国、法国、俄国、意大利、中国北洋政府等则属协约国阵营。中国于1917年8月14日对德、奥宣战。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1,000万左右的人丧生,2,000万左右的人受伤。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据估计损失约1,700亿美元。战争的导火线是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战线主要分为东线(俄国对德奥作战)、西线(英法对德作战)和南线,其中又以西线最惨烈。

关键词协约国同盟国凡尔赛条约

引发背景:巴尔干半岛原本属于奥斯曼帝国统治,奥斯曼帝国因为在近代化、工业化的竞争中远远落后于欧洲国家,较为先进的奥匈帝国和沙皇俄国理所当然在帝国主义的驱使下的对其领土的瓜分。当时在奥、俄两大强国的支持下,巴尔干半岛各国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发生了两次巴尔干战争;第一次战争保加利亚(俄罗斯后台)获利最大,导致第二次战争中塞尔维亚(俄罗斯后台)、希腊(英国后台)、罗马尼亚(奥匈后台)、黑山(奥匈后台)、阿尔巴尼亚(俄罗斯后台)瓜分保加利亚,并使得世仇奥、俄的冲突又加深,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埋下深厚的导火线。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经济发生变化,德国实力上升,英法下降,德国想要夺取其殖民地。另外,普法战争胜利后,普鲁士在法国巴黎宣布德意志成立,导致德法民族矛盾激化。俄罗斯自农奴制改革后,农奴实际上仍受到压迫,无产阶级逐步觉醒。俄国为转移矛盾焦点,故俄国参战。日本为了重新划定在华势力范围,对德宣战。中国北洋政府为能在战后从德国手中收回山东权益,所以加入协约国阵营。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国庆),奥匈帝国皇太子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尔维亚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枪杀。以此为借口,在得到德国的支援后,于1914年7月28日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俄罗斯开始总动员,出兵援助塞尔维亚。8月1日,德国向俄国宣战,接着向法国宣战。德国入侵立国时已保持永久中立的比利时。同日,英国考虑到比利时对自己国土安全的重要,同时为了确保比利时的中立,及维护1839年签署的《伦敦条约》,于是向德国宣战。8月6日,奥匈向俄国宣战。8月12日,英国向奥匈宣战。

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争霸性质的掠夺战争,除塞尔维亚对奥匈帝国进行本民族解放和自卫、保加利亚对俄罗斯和塞尔维亚进行夺回领土的复仇之战,其他都是非正义的;他们的正义不能根本改变整个战争的性质。但进入到21世纪初,对这种过于中国中心主义的言论有所反驳,因为这些国家只不过在维护本国利益、并没有刻意去彻底击垮某个国家,只不过其中中国作为战胜国没有得到任何利益,所以才把一战夸张为不正义之战。

导火索:1914年6月28日上午9时正,奥匈帝国皇太子斐迪南大公来到1908年被奥地利吞并的波斯尼亚视察,一位塞尔维亚一个秘密组织成员,17岁的普林西普向斐迪南夫妇开枪射击,斐迪南夫妇毙命,普林西普被捕。这一事件被称为萨拉热窝事件,被认为是第一次世界

大战的导火线。刺杀斐迪南的这一萨拉热窝事件被奥匈帝国当做了对塞尔维亚发动战争的口实。1914年7月23日奥国在获得德国无条件支持下向塞尔维亚发最后通牒,包括拘捕凶手、镇压反奥活动和罢免反奥官员等,塞国除涉及内政项目外悉数同意。不过,奥国依然将行动升级。与此同时,德国知悉俄国的军事动员,德皇要求俄国停止并迅速备战。鉴于各国的强硬外交和对国家军事力量的自骄,战争已无可避免。

影响

(1)大战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破坏与灾难。

(2)大战造成了欧洲的衰弱分裂和美日的兴起,世界格局发生改变。

(3)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诞生了苏维埃俄国。

(4)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5)导致了三大帝国的崩塌。

延伸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建立的国家联盟。参与该联盟的国家主要有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等数个国家。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虽然是同盟国国家,但是在战争一开始保持中立,并在1915年5月加入协约国,三国同盟遂告瓦解。世界大战末,美国加入协约国,同盟国最终失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加入同盟国方面作战的共有德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和土耳其(时称奥斯曼帝国)4个国家。

战争状况

第一次世界大战从1914年8月开始到1918年11月,历时4年3个月,战火席卷欧、亚、

非三大洲,参战国家地区达34个,受战祸波及的人口达15亿以上,约占当时世界人口总数的75.5%。双方动员的兵力达889个师,共计7400多万人,共有840多万人阵亡,另有2100多万人受伤。

中国参战

在要不要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德国宣战这个问题上,北洋政府内部意见不一,斗争激烈。为了达到主战的目的,段祺瑞将其手下的十几个督军叫到北京,组成“督军团”,对黎元洪施加压力,但未获成功;后来段祺瑞又叫人写了对德宣战书要总统盖印,黎元洪为了平息风波,勉强在文件上盖了章。即使这样,段祺瑞仍不满足,在国会开会讨论时,又大肆干涉,终于触动了众怒。

恰在这时,段祺瑞私自向日本借款一事被揭露。1917年5月21日,黎元洪瞅准时机在这时下令撤销了他的总理职务,段祺瑞愤然离京去津,并且指根据临时约法,总统无权撤销总理职务,不承认黎的免职令。因一方为总统府,一方为国务院,所以它们间的争斗被称为“府院之争”。

黎元洪请督军团团长张勋于6月入京调解。张勋入京后,拥立宣统复辟。事件为段祺瑞所镇压,黎元洪于事后辞去总统职,总统改由冯国璋担任。府院之争告一段落。

段祺瑞统治下的北洋政府,在英法的支持下,参加了协约国,对同盟国宣战。

战争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在1918年以同盟国集团的失败而告终。

战后各国于巴黎召开和议,称为“巴黎和平会议”(简称巴黎和会)。会议的重大决定由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法国总理克里孟梭主持。虽然美国总统伍德

罗·威尔逊主张宽大对待德国,但法国却因为复仇心作祟,主张严惩德国。因此,诸国与德签订的议和条约——《凡尔赛和约》,因应法国的要求而加入了极其苛刻的条款,向德国强加了巨大的割地赔款及限制军备条款。但同时间,并未向德皇威廉二世、兴登堡元帅、鲁登道夫将军等战犯施以应有的惩处。结果为德国在20年后挑起规模更大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

4战争影响

对中国的影响:政治上:中国政府在是否参战的问题上,引发“府院之争”;“一战”结束后,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在巴黎和会上提出的合理要求被拒,引发五四爱国运动。经济上:大战期间,英、法、德等交战国对华商品输出大幅度下降,商品需求则有所增加,在一定幅度上缓解了民族工业的市场压力;客观上促进了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思想文化上:“一战”中爆发了俄国十月革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部分知识分子通过“一战”反思西方文化。

对西方各国及世界格局的影响:英国削弱;十月革命;美国兴起

妇女地位的提升;军人待遇;军事理论发展;新技术发展;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020届高考历史课标版二轮通史习题:第五讲 近代西方文明的兴起——新航路开辟到工业革命前夕

第五讲近代西方文明的兴起——新航路开辟到工业 革命前夕 限时:35分钟总分:85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 1.(2019重庆西南大学附中月考)15世纪中期,德国人古滕贝格发明了一种可以成批浇铸字模的手工浇铸机,用活字与机械来印制书籍,并建立了印刷厂。他的发明很快得到推广,到1500年德国约有60个城市有印刷厂,欧洲已有上千家印刷厂。这反映出当时( ) A.活字印刷术开始传入欧洲 B.科学迅速转化成为生产力 C.宗教改革推动了信息传播 D.技术进步推动了社会发展 答案 D 根据材料的描述可知古滕贝格的发明迅速得到推广,欧洲出现了大量印刷厂,这有利于文化教育的传播和发展,从而推动社会发展,故选D项。A项中“开始传入”的说法错误,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技术进步,而不是生产力的转化,故排除B项;宗教改革发生在16世纪,与题中时间不符,故排除C项。 2.(2019湖南师大附中模拟)1649年1月,英王查理一世在审判法庭上说:“国王是世袭的,已经有一千多年了。你得告诉我究竟是什么权威传我来的……我愿拥护下议院的公平的权利,不敢后于在场的任何人……必须有贵族,才能构成议会,但是贵族在哪里呢?”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 A.贵族地位开始没落 B.传统议会制度瓦解 C.议会拥有绝对权力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答案 B 题干中“必须有贵族,才能构成议会”“但是贵族在哪里呢”,说明当时的议会没有贵族的席位,贵族地位已经没落,故A错误;本题中时间信息是1649年,当时议会还没有达到拥有绝对权力的地步,故C错误;题干中没有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信息,故D错误。传统的英国议会是国王控制下的议会,是有贵族参加

14--18世界中西文明的碰撞和交融

工场手工业时期的世界与中国(14-----18世纪)之中西文明的碰撞与交融 【高考真题】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上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 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学习目标】 1.明确掌握十四十五世纪到十八世纪中期(中国的明清时期)中西文明的基本史实。 2.从文明史观的角度认识中国明清时期的衰落和西方的崛起和发展 3.从全球史观的角度分析世界文明的碰撞与交融; 【导入复习】 【概念解析】: 文明的碰撞:西方文明的扩张,中西文明之间的矛盾、冲突、排斥。 文明的交融:中西方之间的交流和互相学习。 一、知识结构(14、15世纪—18世纪中期)(明清时期):中西文明的演进状况 二、中西文明的碰撞 材料一明清之际,在中国学界出现了一股西学风潮,它在给当时的中国社会带来清新气息的同时,也引起了中国各阶层保守人士的竭力反对,因为传教士们所宣扬的基督教理论与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毕竟有着很大的差异和分歧,而他们传播的科学知识仅是传教士们传教的辅助活动,更基于传统的华夷之见,清初的保守派官员杨光先提出“宁可使华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国有西洋人”的高调,向西方传教士发难,后由于西方教会内部的礼仪之争,进而扩大了基督教与中国传统习俗和文化的歧异,1704年罗马教宗克勤门十一世发布上谕,明令中国信徒禁止祭祖祭孔,干涉中国内政,引起罗马教廷与满清王朝廷之间教权与皇权的对歧与冲突,到雍正皇帝时终于颁发了禁教令,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逐渐被禁止,由此开始了120年的禁教时期,经西洋传教士吹起的“西学之风”也渐趋衰落下去。

(全国版)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 板块二 近代世界与中国 专题5 近代西方的政治文明与中国近代政治的痛苦转型

专题5 近代西方的政治文明与中国近代政治的痛苦转型 阶段特征 一、西方文明的兴起与发展——手工工场时期的资本主义 从新航路的开辟到工业革命前是资本主义的兴起阶段,资产阶级开始按照自己的要求改造世界。资产阶级逐渐建立起代议制民主政治,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资产阶级将自己的活动范围向世界拓展,开辟了新航路,并向世界各地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推动了欧洲近代社会的发展。 二、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与扩展·近代中国由变革与转型到觉醒与探索 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初步确立;社会主义运动兴起,大大推动了人类的民主化进程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完善。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将人类历史推进到“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由农耕文明时代开始向工业文明时代演进。这一时期是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形成,而半殖民地特征体现最明显。觉醒与探索是甲午战争后至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华民族的主旋律。这一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这一过程既有民族危机的加深,半殖民地化的沉沦,也有自然经济加快解体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一时期也是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文化的舞台上异常活跃的时期。

三、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中国革命确立了新的方向——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无产阶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斗争,最终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胜利。

高中历史复习(近代西方文明的兴起)

二轮通史复习——近代世界 ◆世界近代史知识体系 一、时间: 14、15世纪——1917年十月革命 二、主题线索 1、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并形成世界体系,确立对世界统治的历史 (资本主义) 2、世界由分散隔绝到整体发展,并开始出现复杂的国际关系 (国际关系、殖民主义) 3、被压迫民族反抗侵略和殖民统治的斗争(民族主义) 4、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社会主义) 三、三个发展阶段 (一)近代西方文明的兴起(资本主义早期、工业革命前的世界) 1、14——16世纪,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即资本主义萌芽时期 2、17——18世纪,工场手工业迅速发展时期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发展 殖民主义——早期殖民扩张 民族主义——出现 (二)工业文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19世纪初——19世纪中后期社会主义——出现 (三)工业文明(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

历史二轮通史复习之七 近代西方文明的兴起 (14、15世纪——18世纪末) 通用概念: 资本主义早期、工业革命前的世界 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工场手工业时期 ◆资本主义萌芽时期(14——16世纪) 一、主干知识 必修二新航路的开辟 必修三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二、阶段特征 1、经济上: (1)欧洲资本主义萌芽; (2)新航路开辟,引起商业革命、价格革命,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也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2、思想上: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资本主义萌芽在精神文化领域的反映,传播了人文主义,解放了思想,促进……。 3、国际关系: (1)早期殖民扩张出现,葡萄牙、西班牙是最早的殖民国家; (2)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打破了世界各地区相对隔绝的状态,世界开始成为整体。 理解:各事件间的内在联系 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开辟 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 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世界市场 三、重点、难点、易错点、拓展点 1、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条件 拓展: 思想:人文主义的激励(鼓励冒险、追求创新) 2、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关系

现代西方政治文明的表现形式及其借鉴原则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f12271721.html, 现代西方政治文明的表现形式及其借鉴原则作者:陈林 来源:《新学术论丛》2013年第04期 摘要:在宪法和法权制度的框架下,西方国家创造了丰富的现代政治文明。这种以宪法 为基础,以法权制度为特征的政治文明,既是一种思想体系,也是一种制度体系,这两方面的统一构建了现代西方政治文明的基本表现形式。借鉴西方政治文明的关键,在于通过科学研究,正确区分其科学合理的表现形式和其包含着的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本质内容,从而确立借鉴西方政治文明成果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政治文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借鉴 一,现代西方政治文明的表现形式 西方政治文明的发展,经历了从古希腊城邦民主向现代法权制度转变的过程。现代西方国家在社会政治形态中确立的法律观念,是以人权为基石建立起来的,个人的基本权利受到法律的保障,社会公共权力和国家政治权力要被有效地限制。现代法权制度形成的标志,就是体现了这种法律观念并把它法权化、制度化的宪法的产生。正是宪法的产生,人类政治才由“权力支配法律”的时代进入到“法律支配权力”的时代;人之为人所应当享有的不可剥夺的自由和权利才从“自然状态”演进到了“法律状态”;人类曾经引以为自豪的小国寡民式的直接民主才演绎为代议共和式民主。宪法自从产生以来,它的基本精神、基本原则、基本价值和基本规范,就成为人类政治的神经枢纽。这种以宪法为神经枢纽并围绕宪法而展开的政治的充分发育状态,就是宪政,它以政治权力的宪法化为逻辑前提,以政治过程的法治化为核心任务,以社会生活的民主化为基本内核,以保障人的基本权利为价值关怀。 在宪法和法权制度的框架下,西方国家创造了丰富的现代政治文明。这种以宪法为基础,以法权制度为特征的政治文明,既是一种思想体系,也是一种制度体系。作为制度体系,它体现为政治制度文明;作为思想体系,它表现为政治意识文明;并且,经历长期积累,其制度设计和思想理念达到了相当程度的吻合,从而构建了西方政治文明的特定表现形式: 第一,保障人的基本权利的思想和制度。在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等级制度、神权统治和人身依附关系的斗争中,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提出了人权思想。保障人的基本权利,是现代法权制度的基本目的,是现代西方政治文明的逻辑起点,也是资产阶级立法的基本指导思想。以人权思想为指导,资产阶级建立了一整套保障人权的制度。在宪政制度下,公民的基本人权在宪法和法律上得到了全面确认:一是宪法直接规定人的基本权利与自由;二是对国家权力进行合理配置,使权力相互制衡,防止国家权力滥用;三是建立宪法保障制度,促进宪法完全、充分实施;四是法律法规的执行。

2019届二轮复习:专题(13)近代西方的政治文明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业)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专题巩固限时练 十三近代西方的政治文明与马克思主义理论 一、选择题 1.(2018·南京师大附中三模)钱乘旦在《第一个工业化社会》中写道:“‘光荣革命’以后的这套政治制度在英国叫做‘旧制度’……根据这种制度,少数贵族掌握政权,他们通过议会分享权力。这种制度能够保证工业革命的顺利发生,但是当工业革命发生后,它又成为陈旧的制度,必然被工业化社会所淘汰。”根据材 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光荣革命”后的英国政治无质的变化 B.“光荣革命”实现了少数贵族专制统治 C.工业革命完全否定了英国当时政治 D.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政治制度发展 【解析】选D。“但是当工业革命发生后,它又成为陈旧的制度,必然被工业化社会所淘汰”说明工业革命后议会进行改革,工业资产阶级掌握政权,推动了英国政治民主化的发展,故D正确。 2.1640—1660年革命期间,尽管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处死了国王,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建立了共和国,但仍有学者认为,与前者相比,从历史的视角来看,1688年“光荣革命”的革命性更强。这是因为( ) A.前者的革命措施过于超前且多暴力

B.后者通过不流血的温和方式成功夺权 C.前者的革命影响波及面过窄且短暂 D.后者成功引发了不可逆转的政治转型 【解析】选D。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使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战胜封建贵族,国家权力中心由国王转至议会,1688年“光荣革命”成功引发了不可逆转的政治转型,使英国开始确立了代议制民主,故D正确。 3.1787美国宪法第1条第8款规定:“必要和适当的条款”授予代表民意的国会制定政府履行其职责的“一切必要的和适当的法律”。该条款说明( ) A.政府行政受到法律的制约 B.各州法律必须遵循联邦法律 C.中央政府权力制约与平衡 D.美国法院行使司法的独立性 【解析】选A。根据材料“国会制定政府履行其职责的‘一切必要的和适当的法律’”,国会可以制定法律约束政府的行政行为,故A正确。 4.下图为19世纪末期关于俾斯麦的一幅讽刺漫画,由此可以得知当时德国 ) A.尚未确立近代代议制度 B.民众毫无民主自由权利

世界文化史第七章近代西方文化的发展及其问题(精)

世界文化史第七章近代西方文化的發展及其問題 一、單選題(20題每題2分共40分) ( ) 1. 俄國彼得大帝在位時,曾定下「鬍鬚稅」,規定留鬍鬚的男子繳納。由時代的特色,我們可推知他此舉的主要用意為何?(A)希望俄人脫擺以往被蒙古人所統治時的形象,積極向西方學習(B)國家財政的困窘 (C)他本人喜歡留鬍,因而不希望其他人跟他有類似的外型(D)留鬍鬚與希臘正教的教義不合。 ( ) 2. 維也納會議後,歐陸的政治局勢大致是如何?(A)大多已實行民主政治(B)大多已進入工業革命時期(C)保守主義成為大多數國家政府思想的主流(D)「改革國會」成為各國在野黨的主要訴求之一。 ( ) 3. 以下史事的發生「並未」受到法國大革命影響的有:(A)拿破崙帝國建立(B)啟蒙思想的備受質疑(C)保守主義的勢力高漲(D)浪漫主義運動的失敗。 ( ) 4. 「人生而自由,然而在人類社會中,人卻處處受到束縛……人應該追求深刻的內心經驗……」關於這段話,較貼近以下哪種主張?(A)自由主義(B)浪漫主義(C)馬克斯主義(D)保守主義。 ( ) 5. 以下對話發生於18世紀:A:「這本小說真是感人,在這種情形下仍如此愛著對方,真令人讚嘆……」; B:「真是苦戀呢!女主角最後選擇了別人,所以他竟然犧牲性命來展現他對感情的態度……」,依此推 測,此本小說的風格所展現的時代精神趨向於何種思潮?(A)自由主義(B)保守主義(C)浪漫主義(D) 寫實主義。 ( ) 6. 影片《一曲難忘》描述一位波蘭鋼琴家,強烈地期待波蘭能重新得到自由,他不為沙皇的屠夫(按:波蘭總督)演奏,離開祖國到巴黎去時,帶了一把波蘭的泥土。而在生命的最後階段,為了籌錢資助祖國 爭取獨立自由,一場場的演奏會,終於使他的生命燃燒至盡頭。這位偉大的作曲家的作品揉合斯拉夫民 族的熱情憂鬱和法國人的華麗纖細。他應是哪一風格的作曲家?(A)古典主義(B)印象主義(C)浪漫主 義(D)現代樂派。 ( ) 7. 法國大革命爆發後,領導人之一的拉法葉將革命爆發的「第一現場」——巴士底獄的鑰匙寄給何國政府,以表達他對此國之前表現的肯定?(A)英國(B)美國(C)俄國(D)中國。 ( ) 8. 「遠洋航行者大多是海員,商人或亡命之徒」;「享樂主義什麼都不管,製造出一批遊手好閒的人」。兩句話各有何的特色或彼此的關聯?(A)前者造就了後來的美國,後者則為20世紀初西方世界的亂象之一 (B)前者指「大西洋時代」來臨的背景,後者意味著海權時代的到來(C)前者促進了商業資本主義的發展, 後者則為工業資本主義社會的現象(D)前者為浪漫主義時期的特色,後者則為受啟蒙時期影響而產生的 社會現象。 ( ) 9. 三位學者對於社會的看法,甲主張「齊頭式的平等」,乙主張「競爭起點的平等」,丙主張「國與國之間的平等」。以上三者,何者可謂是社會主義者?(A)甲(B)乙(C)丙(D)以上皆是。 ( )10. 「一個民族,一個帝國,一位領袖」,這樣的口號,顯示出怎樣的思想內涵?(A)極右的法西斯主義(B)右派的自由主義(C)極左的共產主義(D)右派的保守主義。 ( )11. 與達爾文同時期的學者,有些不相信他們的祖先是猿猴中的一支,但是他們卻被稱為是「社會達爾文主義者」,主要原因為何?(A)他們都是人文學者,對生物學有所排斥(B)他們都是虔誠的猶太教徒(C) 他們利用「生存競爭」的說法將帝國主義的侵略合理化(D)他們利用「物競天擇」的說法將破壞自然環 境的舉動合理化。 ( )12. 印象派的畫家,如何因應照相機的問世?(A)以抽家的手法構圖(B)畫家每一年只創作一幅作品,以量的限制提升本身的價值(C)以寫生入手,但從光線、色彩變化的律動中創出新意(D)向中國的水墨畫取 經,強調意境而不重形似。

古代西方政治文明练习题精选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一、伯利克里时代,雅典通过的一项法律规定:“对一切不相信现存宗教者和一切神明持 不同见解者,立即治罪。”根据这项规定,有些人遭到陪审法庭的审判。这表明A.雅典公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B.雅典公民只尊奉神明的意志 C.雅典民主制不能保障言论自由 D.伯利克里排斥“持不同见解者” 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规定,每年召开特别的公民大会,投票决定将那些严重威胁民主政治的人流放海外。据此,下列行为中可能使公民遭到流放的是 A.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 B.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 C.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 D.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 1927年中国一部中学历史教科书写道:“假使中国是一个民治之国,而又适有一个有才干有计谋的政界人物,在民国四年的夏间,来把反抗日本作为他的主要政策,一般的人民,还有不欢迎他为元首的吗?在同样情形之下,伯里克利此时乃做了雅典的领袖。”这里的“同样情形”不包括 ... A.雅典公民普遍好战 B.伯里克利才能杰出 C.雅典实行民主政治 D.雅典面临外邦威胁 雅典城邦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擅自决定政务大事。他们都处于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的经常督察监视之下,若公民大会认为他有失职守,皆依法惩处。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A.最高权力机关由直接选举产生 B.公民大会负责审理大部分案件 C.各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平衡 D.从制度上防止专制以维护民主 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公共墓地主要用于埋葬牺牲的战士,城邦为他们树立墓碑,刻上所有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这旨在强调( ) A.城邦公民的平等 B.军事对城邦的重要性 C.共同的宗教信仰 D.血缘对城邦维系的作用 柏拉图公开认为:“根据犯罪可以处以不同的刑罚。”在实践中,雅典法律将雅典人分为三种:本邦公民、外邦公民、奴隶。本邦公民伤害了自由民可以支付罚款,外邦人伤害了自由民则被驱除出境,奴隶伤害了自由民则可能被判处死刑。材料主要体现出雅典( ) A.民主范围的狭隘性 B.民主决策的随意性 C.法律保护奴隶主的利益 D.用法律维护公民权利 “尽管罗马法律在妇女继承财产上做了严格限制,但一些聪明人往往能找到法律的漏洞……随着罗马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妇女们也开始占有大宗财产。……许多妇女管理着家庭的财政事务和大地产。”这段话表明 A.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 B.罗马法关于财产关系的规范不够严密 C.妇女的财产继承权富有自然法的精神 D.妇女的财产占有体现公民法的灵活性

英国近代政治文明的文化遗产

谈谈英国在近代为人类留下了哪些政治文明遗产? 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及其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宪政民主对整个人类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它使人类社会从传统走向近代,从专制走向民主,从人治走向法治,总而言之,深刻地改变整个世界,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我大致想了想,有这些精神值得我们永远缅怀: (一)树立了人民主权的政治理念 人民主权,就是指人民是国家权力的终极所有者,是国家权力的源泉,是国家权力的控制者,实质就是权力在民,就是人民当家作主。那么怎么实现人民主权呢?怎么维护人民主权呢?西方思想家们提出,国家是人民订立契约、订立协议的结果,不是上帝授予的结果。这就是“国家契约论”。当然,对社会契约论这一思想论述最好的当然是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但是,大家不要忘了:启蒙运动的发源地应该是英国,正是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给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以政治启迪和智慧。既然国家是人们制定“契约”的结果,那么,人民当然就是国家政治生活的真正主人。 现在回过头来看,尽管西方各国在人民主权实现方面曾经出现过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甚至还有极不光彩的历史,但总的看,人民主权思想的确立,从根本上否定了王权至上、神权至上、君权神授的观念,撕掉了笼罩在君主头上的神授光环,从而完成了以神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由权力在君到权力在民的伟大历史性转变,对推动西方民主制度的改革、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思想解放作用。 (二)创造了代议制的政治形式 虽然各国都把人民主权作为指导思想,但现实世界中的任何国家都不可能使每一个人都去直接掌握国家权力,直接行使国家权力。因此,人民主权,就只能是具有法定选举权的公民通过选举产生代表,由代表代为议政。于是,以选举为基础的代议制应运而生。纵观当今世界各国,不仅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泱泱大国实行的是代议制,即使是人少地窄、甚至是偏处一隅的袖珍小国也实行了代议制。而代议制是资产阶级的创造。特别是英国的资产阶级更是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当时的他们也许没有用代议制这个名词,但这一创造解决了权力行使者的合法性问题,解决了权力行使者是极少数、权力所有者是绝大多数这样的矛盾,标志着人类自我管理水平、管理技术的巨大进步。 (三)确立了分权制衡的根本原则 英国的洛克是较早提出分权思想的伟大思想家,分权避免了绝对的专制和腐败,在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方面三者地位平等,互不从属,而又互相制约。当然系统论述并主张

专题十四 近代西方文明的兴起

专题十四近代西方文明的兴起57 模块五世界近代史 专题十四近代西方文明的兴起 考点一西方代议制民主的确立对应学生用书起始页码P195 内容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背景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壮大要求限制王权斯图亚特王朝实行专制统治 经过年革命爆发年英国议会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她的丈夫荷兰执政威廉承袭英国王位共同统治英国这次不流血的政变史称光荣革命 2《权利法案》 内容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 意义 封建时代的君权神授遭到否定君主权力由法律赋予受到法律严格制约 议会掌握了立法权财政权其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3代议制 含义议会由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作 用资产阶级通过议会对国家实行集体统治以防止 专制独裁资产阶级不同集团的权益之争在议会中得以和平的方式解决有利于避免暴力冲突 4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建立年沃波尔实际上成为英国的第一位首相责任制内阁开始逐渐形成 组成首相由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担任掌握行政权内阁成员集体负责与首相共进退 与议会关系内阁对议会负责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或下台或由首相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二、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1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 邦联制的弊端独立之初美国实际上是个州的松散联盟国家无权征税也不掌握军队各州权力很大严重阻碍了美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必须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华盛顿等美国资产阶级领导人主张建立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共和制国家 21787年宪法 制定年费城制宪会议 意义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突出分权与制衡原则体现一定的民主精神 3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 形成世纪年代中期民主党与共和党两大党的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作用控制了国会左右着总统选举和地方选举两党交替执政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 本质都是资产阶级政党 三、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1大革命的背景 世纪法国是欧洲典型的君主专制国家封建势力强大 资产阶级思想家公开抨击宗教神权号召人民争取自由和民主 2大革命的爆发: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年建立共和国 3艰难的共和之路:法国共和制和君主制之间反复斗争民主共和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1)正确区分直接民主制与代议制民主制 直接民主制是指古代希腊的民主形式指所有合法公民全体参政直接民主制是建立在小国寡民基础上的 代议制民主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它的基本特征是由通过普选产生的议员组成议会行使国家权力议会决议事项均应由议员共同讨论并经多数通过议会享有立法权财政权和行政监督权现代国家大都实行代议制 (2)有人说,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和中国儿童游戏中的“锤子、剪刀、布”同一原理,即一物降一物。说说你的看法

姚国华西方文明崛起得文化基因

姚国华:西方文明崛起得文化基因 姚国华:西方文明崛起得文化基因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劳力者同样重要,只就是,没有灵魂得躯体就是不能走远得。纵观历史,一个文明得存亡,往往与军事没有根本关系,关键就是其文化传统。大国何以崛起?不就是坚船利炮,亦非奇技淫巧,而就是她们得文化规则,就是理性与智慧,这就是现代文明内在得文化基因。文明崛起,背后就是文化基因。 分析不同得文明样本,探究各自背后得文化基因,正就是时代所需。 本期发表姚国华先生《西方文明崛起得文化基因》,就是为“文明崛起得文化基因”系列之一。 人类文明并不就是一堆堆杂乱无章得人造物,它们就是一个个有活力得有机生命体。每一个文明得肌体里都有一个整体性得内核,或者说基因,构成这个文明之内所有要素得约束力量,并且贯穿于文明进化得始终,这便就是文化。 现代生物学理解生命,要把生命得所有基理落到基因研究上。相同得道理,考察每个文明得历史进程,必须了解它得文化基因。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指出,在公元前8至2世纪之间得所谓“轴心时代”,人类得精神基础几乎同时但却又独立地在中国、印度、波斯、巴勒斯坦与希腊开始奠定。本文要说得

就是,西方现代文明得文化基因,主要就是希腊人得理性主义哲学与巴勒斯坦犹太人得超越性信仰结合而成得。 1、怪诞得“现代化” 现代化也好,时尚化也好,其标准都在美国,在西方。“现代化”得内里,实质就就是西方化,美利坚化。 “现代化”这个概念,本来就是很怪诞得。欧美现代化就是一个已经完成得过程,她们由传统农耕社会走向工业社会就是一个自然得进程,这当然没有什么问题。可就是,在西方之外,明明就是现代,生活在当下得人们,居然还要“现代化”?难道我们还在古代?为什么会有这种时间坐标得错乱呢?如此明显得错乱,又就是怎样被默认为天经地义得世界潮流得呢?就是怎样进入学者们严谨得学术语言得呢? 各民族得文化体系本来都有自己得历史坐标,在人类史得几百万年、文明史得几千年间,各部族、各民族间有过复杂得文化交流,但从来没有“现代化”问题,也没有一种跨民族得普适价值坐标。如果有概念癖得学者要谈“现代性”,试图在现代联结过去与未来得意义上赋予这个词某种普适价值,譬如说自由意志在当下得自主性与能动性,那么它对任何人都就是对等得。可现在,凭什么只有非西方民族要现代化呢? 我们生存着得这个世界一定发生了某种突变,所有人都得服从于统一得文化坐标与时间尺度,而西方世界却又超然于这个坐标之上。

尔雅西方文化史笔记-西方政治文明

从十五世纪末期开始,西方文明开始向外扩张,19世纪中期濒临城下,对中华文明形成挑战。技术队文明也是一种威胁。 中国人认识科学比认识技术要晚半个世纪。今天,中国对科学的推崇越超西方。 改革开放30年的主要成就就是市场经济。 只要我们能用的经济模式中国都学。 西方的政治文明不能学,法律文明中的公法部分也不能学。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都是来自西方。 现在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是民主和法制。

代议制民主起源于西方中世纪 人权学说史西方政治文明的基石 近代自由主义是近代和现代西方政治意识形态的主流。

西方的人都是公开的个人主义者,中国相反。 伊比利亚半岛曾被伊斯兰教占领几百年,所以葡萄牙的文化与其他有所不同。 个人主义【西方政治文明精髓、核心价值】 1.在西方被视为正价值的东西,在所有的非西方文明都被视为负价值——王丛云。 2.个人主义是西方文明与其他文明相遇时最主要的价值冲突。 3.西方的民主政治是对欲望的承认和合法化。 基督教是对个人灵魂的拯救,基督教是对个人权力的保障, 西方个人主义是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是个人与他们之间关系的政治哲学。

4.个人主义包含;民主、宪政、自由精神、平等观念、多元主义。 国家是工具

古代中国人活着是为统治者活着,为统治者服务就是人的价值。 5.独立的个人是社会的本原和基础,所有都是独立自由和平等的,个人与他人、社会、国家之间的界限【精髓】 个人权力和国家权力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西方-群己权界概念。 中国人会给国家、家庭筑墙,但是没有给自己筑墙。

正因认识独立自由平等的,人才会产生责任感。 公共道德依旧是以个人主义为起点,我应该为共同体尽义务。

西方部分大国崛起的文化解读

西方部分大国崛起的文化解读 内容提要: 大国,永远是历史星空的最亮点。对一个大国社会的成功起决定作用的,是文化,而不是政治。人类社会的变迁归根到底受到社会生产力的制约,然而,单纯经济因素并不是造成社会变迁的充分原因。制度层面和观念层面的现代化才是大国崛起的不竭动力之源。本文将从文化角度探究西方大国崛起的原因。 关键词: 自由主义平等理念国家至上 一.海上帝国英吉利 1.崛起历史背景 11世纪以前,由于自身防御的虚弱,英格兰经历了无数次的大规模入侵,1066年的诺曼底征服在英国历史上产生了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它是英国避免了像当时的其他欧洲国家一样陷入四分五裂、诸侯割据的混乱局面,它确立了英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和特征。到14世纪,英格兰的同一民族性已经趋于成熟。英国的海洋文明与大陆文明吸纳交流。海军、殖民地和海外贸易成为英国工业发展、国家崛起的利器。 2.国家文化传统的积淀 英国是西方自由主义思想的故乡,自由主义是英国的民族哲学,他植根于英国的传统历史文化之中,这一传统是在贵族为维护封建权力而同国王进行的斗争中开创的。17、18世纪的自由主义思想家把启蒙推崇为个人的天赋权力,他们强调限制国家权力,反对任何形式的专制压迫,他们认为政府应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活动,要求对个人权利的保护,个人自由神圣不受侵犯。这一时期的思想为英国人反抗专制王权、维护自由传统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依据。 到了19世纪,自由主义日益变得保守,其理论基础不再是天赋权力的学说,而是有关个人利益的功利学说,功利学说认为,实现社会幸福的普遍希望不是寄托在统治者身上,而是寄托在个人利益能够与公共利益一致的信念上。这一时期的思想在政治上主张妥协改良,经济上主张自由贸易,自由竞争。这些思想都极大促进了自由市场经济的发展。此外,英国的经验主义理性思想造就了英国人保守、稳定和崇尚经验的精神气质,这些传统也很难与以后英国不流血的“光荣革命”以及工业革命取得的辉煌成果脱离开来。 3.英国民族特性 提倡宽容,善于妥协。英国人有着崇尚自由的文化传统,以生而自由的英国人为荣。因此,英国人更懂得享受自由的前提是不剥夺他人的权利自由,宽容和妥协成为英国人面对新问题和新事物的态度和特点。 倾向保守,崇尚渐进。信封经验主义的英国人在政治理念上倾向于保守,保守主义代表着一种稳中求成的社会力量,不愿以激进的手段来改变现存社会秩序,而是崇尚渐进改革并善于改良。由于他们对社会变革的进程和方式持审慎态度,因此成为英国社会得以平稳发展的制动阀,从而使政治改革的道路能够成功。 二.欧陆霸国法兰西 1.历史演进 法兰西民族成分复杂,自查理曼帝国解体后,法兰西处于诸侯割据,四分五裂之中,11世纪下半叶,法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王权增强提供了有利条件。经济交往关系的扩大,各地之间经济联系的加强客观上要求结束分权局面,此外,封建地主制和城市的出现为封建王权的加强提供了可靠的阶级力量——封建地主

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优选习题 知识专题突破练 训练5 近代西方的政治文明与中国近代政治的痛苦转型(B卷)

训练5 近代西方的政治文明与中国近代政治的痛苦转型 (B卷)[中国近代政治的痛苦转型]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临沂模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约谈判中,清政府对增开商埠、割地、修改税则、赔款各项均比较容易地予以接受。但对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则以有违礼制为由多次拒绝,甚至打算以全免关税来换取列强放弃公使驻京。这说明清政府( ) A.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 B.仍然抱有天朝上国观念 C.采取了灵活的外交策略 D.开始建立近代外交体制 答案 B 解析据材料“清政府对增开商埠、割地、修改税则、赔款各项均比较容易地予以接受”可知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据材料“但对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则以有违礼制为由多次拒绝,甚至打算以全免关税来换取列强放弃公使驻京”可知清政府仍然抱着天朝上国的心态与外国交往,政府非常顽固地坚持所谓的“礼制”,故B项正确,C项错误;清政府开始建立近代外交体制是在总理衙门成立后,故D项错误。 2.(2018·衡水高考模拟)1853年末,清朝户部下文:“凡川、粤盐斤入楚(湖北),无论商民,均许自行贩鬻,不必由官借运……令四川、广东各督抚招来商贩,远赴邻村。”清政府允许“私盐”入楚,主要是因为( ) A.四川广东两省的食盐价格便宜 B.清政府开始实行官盐民营政策 C.清政府对太平军实行经济封锁 D.太平天国运动影响了官盐贩运 答案 D 解析A项不是主要原因,且在材料中未体现,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得清政府允许“私盐”入楚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政策,不能说明清政府开始实行官盐民营政策,故B项错误;据材料清政府允许“私盐”入楚说明清政府并没有对太平军实行经济封锁,故C项错误;据材料可得太平天国运动控制湖北,官盐无法进入,只能允许“私盐”入楚,故D项正确。 3.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这样就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据此判断该情景应该出现在( )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北京条约》签订后 C.《辛丑条约》签订后 D.《马关条约》签订后 答案 D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列强侵华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开始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而《马关条约》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列强侵略由此以资本输出为主,故D项正确。

姚国华:西方文明崛起的文化基因

姚国华:西方文明崛起的文化基因 姚国华:西方文明崛起的文化基因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劳力者同样重要,只是,没有灵魂的躯体是不能走远的。纵观历史,一个文明的存亡,往往与军事没有根本关系,关键是其文化传统。大国何以崛起?不是坚船利炮,亦非奇技淫巧,而是他们的文化规则,是理性和智慧,这是现代文明内在的文化基因。文明崛起,背后是文化基因。 分析不同的文明样本,探究各自背后的文化基因,正是时代所需。 本期发表姚国华先生《西方文明崛起的文化基因》,是为“文明崛起的文化基因”系列之一。 人类文明并不是一堆堆杂乱无章的人造物,它们是一个个有活力的有机生命体。每一个文明的肌体里都有一个整体性的内核,或者说基因,构成这个文明之内所有要素的约束力量,并且贯穿于文明进化的始终,这便是文化。

现代生物学理解生命,要把生命的所有基理落到基因研究上。相同的道理,考察每个文明的历史进程,必须了解它的文化基因。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指出,在公元前8至2世纪之间的所谓“轴心时代”,人类的精神基础几乎同时但却又独立地在中国、印度、波斯、巴勒斯坦和希腊开始奠定。本文要说的是,西方现代文明的文化基因,主要是希腊人的理性主义哲学与巴勒斯坦犹太人的超越性信仰结合而成的。 1、怪诞的“现代化” 现代化也好,时尚化也好,其标准都在美国,在西方。“现代化”的内里,实质就是西方化,美利坚化。 “现代化”这个概念,本来是很怪诞的。欧美现代化是一个已经完成的过程,他们由传统农耕社会走向工业社会是一个自然的进程,这当然没有什么问题。可是,在西方之外,明明是现代,生活在当下的人们,居然还要“现代化”?难道我们还在古代?为什么会有这种时间坐标的错乱呢?如 此明显的错乱,又是怎样被默认为天经地义的世界潮流的

(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及近代西方民主政治(2)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及近代西方民主政治(2)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写下了“男人就是城邦”之句。根据雅 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以下属于公民范畴的“男人”是( ) A.温杜德男,40岁,没有读过一天的书,大脑中度智障,居住在雅典的自由民B.麦克卡男,28岁,满腹经纶,文武全才,来自波斯帝国,现暂住在雅典C.索斯丹男,33岁,武艺超群,因无钱给父母治病,被迫卖身为奴 D.艾梵德男,11岁,雅典自由民,公认的神童2.雅典民主制是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源头,它所创立的很多原则对后世影响深远。 以下表格中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裁决,具有最高的权威。”这主要表明古代雅典民主政治( ) B.属于直接民主 A.坚持多数原则 D.奉行主权在民 C.实行轮番而治4.《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 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对这句话理解准确的 是( ) A.皇帝的权威至高无上 B.皇帝的敕令是制定法律的唯一依据 C.法律可以消除社会矛盾 D.法律是治国的重要手段之一5.《世界文明史》介绍:罗马成文法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罗马城市行政官在执法过程 中所做的决定……行政官……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他的这种决定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由此可见,罗 马法的显著特点是( ) A.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B.内容庞杂且受行政因素影响

C.结构松散但有普遍的适用性 D.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传统6.近代某一国家的内阁有如下规定:“对于内阁通过的一切决定,每一个内阁成员都 负有绝对的、不可推卸的责任,任何成员都无权在事后说,他同意某某决定是出于让步或 是被同僚所说服。”这一国家是( ) B.美国 A.英国 D.法国 C.德国 7.据报道,一名英国工党成员彼得·怀特对将2012年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登基60周年 钻石纪念日列为公共假期的提议发表评论如下:“为一个出生于特权阶级的人庆祝登基钻石纪念日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她(指英国女王)只不过是一条寄生虫,并竭尽所能来榨取这个国家所有的一切。”从历史的角度看,怀特敢于这样做的理由可能是( ) A.英国国王没有实权,“统而不治” B.英国两党制的形成 C.英国女王年老体衰 D.英国议会改革,资产阶级获得更多席位8.2012年11月7日凌晨,奥巴马击败罗姆尼,连任美国总统,改写了过去70年失业率高于7.4%时白宫必易主的历史。美国宪法赋予奥巴马的地位是( ) ①国家元首②政府首脑 ③军队总司令④众议院议长 A.①②③ B.①③④ D.①②④ C.②③④ 9.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对美国的体制称赞不已,说:“既像一个小国那样自由和幸 福,又像一个大国那样光荣和强大。”其称赞的是( )

2018智慧树西方文明史导论答案

2018智慧树西方文明史导论答案 第一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5分) 以下哪部著作通过研究日本的国民性、服务于二战后美国对日政策,并成为将基础研究与决策研究紧密结合起来的典范? A.《菊与刀》 B.《文明的冲突》 2【多选题】(5分) 以下描述哪些符合国民性及国民性研究的特点? A.国民性包含了文化表象、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社会伦理、宗教传统等要素 B.反映的是群体的、而非个别的认同和行为的方式 C.通过国民性研究可以解剖一个国家的密码 D.国民性研究是一种决策研究 3【多选题】(5分) 文明与下列哪些要素是对立的? A.野蛮 B.动物性

4【单选题】(5分) 与中国文化相比,西方人更偏向于用下述哪种思维? A.归纳法 B.演绎法 5【单选题】(5分) 文化兴国中的“文化”,对国家而言,指的是 A.国家的文化实力 B.单位和个人的创新能力 第二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5分) 希腊举行的第一次全国性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在哪一点? A.公元前746年 B.公元前776年 C.公元前465年 2【多选题】(5分) 下列哪些描述符合希腊文化的意境? A理想与美 B.直觉、诗语和精神的形象化 C.玄同忘我之境在理想和现实的交汇点产生

3【多选题】(5分) 希腊文化具有如下哪些特点? A.来自民间的自发的民族文化; B.心灵性,每一件艺术都是用心灵雕刻出的精品; C.向善性; D.唯美主义; E.神秘性和悬念 4【单选题】(5分) 希腊神话中,贞节的保护神是? A.雅典娜 B.赫拉 C.宙斯 5【多选题】(5分) 《荷马史诗》内容包含了? A.《伊利亚特》 B.《奥德赛》 C.《工作与时日》

2018届高考历史复习:高频点5 (专题提升)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含答案

高频点5 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5·江苏南京、盐城二模)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下图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图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越来越少 B.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 C.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 D.大西洋沿岸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解析由材料内容可知,15世纪晚期到16世纪末,消费品价格指数在迅速增加,此期间并无事件导致生产萎缩,故A项错误;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的主要是葡萄牙和西班牙,英国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掠夺的财富用来作为资本的原始积累,故B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及早期的殖民掠夺使大量的财富流入殖民国家,殖民国家出现价格革命,价格上涨,故C项正确;新航路开辟使世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会导致经济发展,价格上涨,但并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答案 C 2.(2015·广东茂名二模)“继哥伦布而起的探索新世界的西班牙冒险家,似乎都具有同一动机。……当这班冒险家到达一个未曾被发现的海岸时,首先调查的就是那里有没有金矿可以发现。”该材料说明( ) A.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B.新航路开辟引发了价格革命 C.新航路开辟改变了欧洲贸易的中心 D.对财富的追求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力之一

解析根据材料“这班冒险家到达一个未曾被发现的海岸时,首先调查的就是那里有没有金矿可以发现。”说明冒险家开辟新航路的主要目的是寻找黄金。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是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故A 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引发价格革命也是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故B项错误;新航路开辟改变欧洲贸易中心也是其历史影响,故C项错误;对财富的追求符合新航路开辟寻找黄金的目的,故D项正确。 答案 D 3.(2015·安徽合肥一模)托马斯·孟(1571~1641)是欧洲流行的贸易差额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多货币”。其观点反映了欧洲( ) A.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 B.商业革命的需要 C.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D.自由贸易的需要 解析结合托马斯·孟所处的年代,“对外贸易必须做到商品的输出总值大于输入总值,以增加货币的流入量”正是当时盛行的重商主义经济思想的体现,重商主义流行于工业革命之前,故A项错误,商业革命是新航路开辟之后引起的,故B项错误;材料中说明“货币促进贸易发展”信息说明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性,故C项正确;自由贸易盛行是在工业革命之后,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C 4.(2015·福建龙岩二模)某学者指出:“持续的工业进步背后是欧洲特有的文化条件的结果。……工业革命从根本上说主要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而不是纯粹的技术现象。”该学者强调的是工业革命( ) A.与技术进步无关 B.孕育于特定的历史条件 C.只能发生于优秀文化传统的欧洲 D.是偶然发生的文化现象 解析工业革命首先表现为技术的进步,故A项错误;“持续的工业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