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9 明天要远足》教学设计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9 明天要远足》教学设计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9 明天要远足》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

本单元围绕“儿童生活”这个主题编排了《明天要远足》《大还是小》《项链》3篇课文,题材丰富,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有远足郊游,有成长点滴,有海边玩耍。通过巧妙构思,把从生活中捕捉到的美好画面加以诗意的表现,让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课文展示了儿童真实的内心世界,能唤起学生的共鸣。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的内心世界入手,调动他们的情感,结合生活实例,加深体验和感受。

本单元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是“的”字词语的合理搭配。在第四单元初次学习“的”字词语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习词语的搭配,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合理的搭配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加具体、生动。

9 明天要远足

1.正确识记本课11个生字,学写“才、明、同、学”4个生字,认识“目”字旁和京字头“亠”。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句子语气的变化。

3.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插图,感受作者即将远足的快乐、期盼之情。

4.通过仿说练习,积累运用所学句式。

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图文阅读,体会儿童远足前夜的心情。

难点

通过仿说练习,积累运用所学句式。

1.字词教学。

本课要求识记11个生字,要求会写4个生字。11个生字中“真、师、什”是翘舌音,“真、什”也是前鼻音,“才”是平舌音,“亮”是后鼻音,提示学生读准字音。“吗”是语气词,应读轻声,在句子中要读出疑问的语气,可以通过朗读的方式来识记。“海”字可以结合插图来识记。“老”和“同”字可以结合词语“教师、同学”识记。“睡”的“目”字旁和“亮”的京字头“亠”是需要认识的新偏旁,本课重点关注“目”字作为偏旁时字形发生的变化。“那”和“才”不宜解释字义,可在具体的词语或语言环境中理解运用。

4个要求会写的字结构各不相同,应分散在不同教学板块学习。“明”字可以在揭示课题时指导书写,“才”随文教学并指导书写,“同、学”两个字在文后指导书写。

2.阅读理解。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本课的学习要充分利用文中插图。结合文中插图,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充分观察插图,激发学生的向往之情;运用插图说话,突破课文理解重点、难点。另外,这首诗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应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唤醒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去理解课文内容。与此同时,要运用多种方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叹词“唉”是指导和训练的重点。第一、二节中的“真的、那么”和第三小节中的“翻过来、翻过去”以及最后的问句要读出停顿、重音和节奏的快慢,去体会作者好奇、期待、激动、急切的心情。

3.表达运用。

本课表达运用的重点是采用范读、跟读等多种形式在朗读实践中积累句式;结合插图和生活经验仿照第一、二小节进行仿说练习。

教学准备

1.借助拼音,尝试读课文,圈出生字。

2.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

3.大海、白云等景物的图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一、揭示课题,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在这秋高气爽、硕果累累的美好季节,你们最喜欢做什么呢?(郊游、登山)

2.如果明天去郊游,你心情会怎样?

3.今天教师带给你们一首儿童诗——《明天要远足》,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1)注意:“明”是后鼻音,“足”是平舌音。

(2)引导学生理解“远足”。(远足,指徒步到比较远的郊区、农村或者山野等地旅行。) 4.学习“明”字并指导书写。

(1)结合字义巧记,日+月=明,日月同辉——明。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明”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教师范写,总结口诀:日字靠上,月字稍高,横画匀称撇穿插。生仿写。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同学们喜欢这首儿童诗吗?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2.指名分节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

教师重点正音:“真、师、什”是翘舌音,“真、什”也是前鼻音,“才”是平舌音,“亮”是后鼻音。

3.学习生字新词。

(1)课件出示生字词,学生借助拼音拼读。

(2)开火车读,组词。

(3)学生领读、同桌互读。

(4)除去拼音指名学生再读字词。

(5)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6)班内汇报。

(7)教师引导学生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①运用加一加的方法识字。如“什”,可以拆分成单人旁加“十”字。

②运用语境识字法学习“那、真、吗、才”。以“那”为例,创设语境,出示卡片:“那是什么?”进行问答。

③结合生活实际识字。如“睡、老师、同学、亮”都是生活中很常用的词,结合生活举例子。

(8)游戏巩固识字。找苹果识字游戏。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再读课文,想一想: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示:头正肩平脚踩地,双手拿书书微斜,看到哪读到哪。)

3.交流汇报。

预设一:睡不着的动作:翻过来、翻过去。师相机引导:想一想,你激动得睡不着觉,在床上翻过来、翻过去的样子。

预设二:三次叹气“唉——”。教师引导学生演一演,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4.学生带动作表演读,读出“我”的心情。

围绕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交流,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抓住关键词读课文,既感知课文内容,又体会作者心情。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关键词读课文,既能感知课文内容,又能体会作者的心情。

四、课堂小结,激发探究。

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了作者因要远足而兴奋得睡不着觉的激动心情。作者还想到了什么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2课时

一、复习引入,温故知新。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整体感知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了作者兴奋、激动的心情,让我们首先来复习一下本课的生字。教师课件出示,指名学生认读。

2.要去远足了,小作者兴奋、激动得睡不着觉,那她会想些什么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复习巩固所学生字词,为学习下文做铺垫。回顾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品读课文的兴趣。

二、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第一、二小节。

思考:远足的前一夜,小作者怎么了?(睡不着)

(1)认识“目”字旁。课件出示“睡”字。演示“睡”的动作,理解“睡”的意思。带“目”字旁的字,通常都和眼睛有关。引导学生观察“目”作为偏旁后字形的变化。你还知道哪些带有“目”字旁的字吗?

(2)小作者睡不着觉,首先想到了什么?(大海)

说说那地方的海是怎样的。教师提示把话说完整。

教师补充介绍:那地方的海有多种颜色,太阳没升起来时,是灰色的;日出时是红色的;傍晚时是橘色的……

(3)那地方的云是怎样的?(洁白柔软)

(4)你见过什么是“洁白柔软”的?

(5)小作者是听谁说的大海有很多种颜色?(老师)

①你能用“老师”说一句话吗?

②小作者对老师的话持什么态度?(怀疑、不相信……)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预设:

生1:“真的”。(学习“真”字,强调里边有三横。)

生2:从问句可以看出。(学习“吗”字,它表示疑问。)

(6)运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二节后三句,练习用“同学”说一句话。

(7)仿照句式,练习表达。

唉——唉——

睡不着。睡不着。

那地方的_____,那地方的_____,

真的像_____说的,真的像_____说的,

那么_____吗?那么_____吗?

(8)指导朗读。

①聚焦“唉”字,读长一些,读出小姑娘的兴奋、好奇的语气。

②对比朗读,加深体验。(同桌互读,或男女生互读)

③教师课件出示:

男女生对比读。去掉“真的”和“那么”可不可以?

生汇报,师小结这两个词能突出小朋友内心强烈的好奇和疑问,不能去掉。

教师范读:“真的、那么”读重一点,在词后稍微停顿。

学生练读。

同桌互动,合作朗读,表演朗读。

(1)指名读,思考:小作者越想越兴奋,此时她的心情怎样?(着急、不耐烦)

①你是从哪句话看出来的?(到底什么时候,才天亮呢?)

②运用多种方法识记“什、才、亮”。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什”(亻+十=什),用数笔画的方法记住“才”,用“比一比”的方法记住“亮”。(与“高”对比)引导学习观察京字头“亠”中点和横的相对位置,学习新偏旁“亠”。

(2)指导朗读。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小作者有多着急?那你能读出这种急切之情吗?

(3)仿写“才”字句,进一步体会急切之情。

预设: 到底什么时候,才出发呢?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看到大海呢?……

在朗读中体会小朋友迫不及待的心情。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习“才”。

看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观察字的笔顺。

强调:起笔横画高于横中线,第二笔竖钩在竖中线上,第三笔撇在横画的中间,向左下撇出。

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2个,临写1个。

组词:人才、口才、天才、才能、刚才。

2.学习“同”。

记笔顺:半包围结构,从外到内。

比笔画:“同”和“明”都有笔画横折钩,但写法不同。仔细观察比较。

练书写:教师范写;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描红、临写。

组词:同学、同事、同时、一同、相同、共同。

3.学习“学”。

观察字形:上下结构,上面有两点和一个短撇,这三个笔画要紧凑;下面“子”的横要比上面部分略长一点,这样写出来的字才稳重。

学生练写:描红2个,临写1个。

组词:同学、学习、学生、学校、入学、上学、放学、小学、中学、大学。

4.在《习字册》上练写新学的3个字。写好之后反馈交流,评比“写字小明星”。

四、布置作业。

1.小作者的想象力多么丰富呀!希望同学们也能像小作者一样,多发挥你们的想象力,也希望同学们能像小作者一样幸福、快乐。回家后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一听,让他们也感受到你的快乐吧。

2.拓展阅读《小威钓鱼去》《小脚丫走天下》。

本篇课文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童诗,通过对儿童远足前夜的动作和心理描写,展现儿童因期盼远足而情绪起伏、难以入睡的情景。

一、随文识字,降低识字难度。

本课是一首只有3个小节的诗歌,而且生字大多集中在第一小节中,采取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比较适用于本课教学,既可以降低识字的难度,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本课教学中,教师还有意识地引导运用不同方式的识字方法,如“加一加”“换偏旁”“‘睡’和眼睛有关,所以是目字旁”“每天都有水就是‘海’”“日+月=明”,等等。这既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同时也为学生以后自主识字打下了基础。

二、多形式、多层次地读,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本课教学的诗歌凝练、传神、充满艺术张力,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我创设了多种情境,让学生感悟,体验,让感情自然迸发,从而取代了生硬的指导。

三、学以致用,练习表达。

根据课文特点,在教学的多个环节中进行说的训练,是对文本的再度开发,既有助于体验小朋友迫不及待的心情,又有助于学生学习运用课文字词句,扎实落实了语言文字训练,并突破课文内容的理解难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