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教育案例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刘海燕的转变

六年级四班文军

一、个案档案:

刘海燕,女,2000年4月5日出生于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小枧镇河沟村,父亲:刘双林,母亲:,是游仙区小枧置信小学六年级四班的学生,由祖父母监护。

二、问题概述:

刘海燕同学上课不够专心,学习和思想状况一般,成天少言寡语,目光忧郁,心事重重,但却尊师敬长,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学习缺乏主动性。能完成作业,但不刻苦,缺乏毅力,没有钻研精神。性格倔强、固执。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处事情绪化,易冲动。遇事不冷静,有逆反心理,虚荣心较强。生活自理、自主能力较差。有依赖和惰性心理,聪明但不爱多动脑。在她读三年级的时候父母想要个儿子,生了二胎,结果还是个女儿,这样父母回家的时候更少了,祖父母要带两个孩子,负担更重了。

三资料收集:

通过入户走访,刘海燕的祖父母告诉我们,刘海燕父母在她六岁就外出打工,刘海燕一直由祖父母带大,父母只有在过年时才回家,祖父母年岁以高,没有文化,只管好三顿

饭,

使她养成了固执、偏激、倔强的性格,办事不爱动脑,我行我素,不计后果,出了问题又缺乏责任感,表现出逆反心理。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了事,多一点也不想做,没有毅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根基打得不牢,使学习成绩处于下游。做了错事,不接受批评,不让人家说,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和反抗心理。

四、个案分析:

1、亲情的缺失:

刘海燕的父母在外务工多年,很少与子女相处,尤其是近两年,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心理距离远远超出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父母的不闻不问,祖父母的隔代观念,几乎让年幼的她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多余的人,陪伴她的除了孤独之外,更多的是泪水。

2、极度的自卑:

同学讥讽的笑声和藐视的眼神,邻居风言风语的谈论,让亮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多余的人,当同学们在操场上欢歌笑语的时候,往往能在教室里找到眼圈发红的海燕。

3、环境的影响:

刘海燕生活在农村,经济极不发达,这些农民都只解决温饱,在这个大杂院生活的邻居素质都不高,根本不重视读书,尤其是女孩。

五、个案指导的设想及实施:

1、留守儿童的抚养人应慎重选择,老师也应多一点关爱。

留守儿童的抚养人应尽早定下来,不要随意更换,以免增加孩子的不安全感,另外孩子身边最好有一些有文化、有责任感的年轻人,以便与孩子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把孩子完全交给没文化的老年人抚养,是对孩子极不负责的做法,也是很危险的,因为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如果一个孩子走上了岐路,将会给家庭、社会带来很大的悲剧。此外,在幼儿园或学校,老师应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多与留守儿童进行沟通,多观察他们的发展变化,以及时了解、疏导他们的心理问题;引导他们多与同伴交往,从而让他们发现交往的乐趣,进行一定的“亲情弥补”,使留守儿童形成与抚养人、老师、同伴间的深厚感情,避免他们情感世界的“荒漠化”。老师与其他亲人的共同努力下,她的性格逐渐开朗起来了,改变了过去胆小、忧郁的“受气小媳妇”形象,重现了一名儿童所应有的天真与活泼。

2、留守儿童的父母应重视与孩子的沟通。

留守儿童父母应摆正工作与孩子的关系,认清童年经历对人一生发展的重要作用及亲子关系在儿童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学习一些必要的家教知识,不要陷入黄土高原上“娃放羊挣钱成亲——娃再生娃放羊挣钱成亲”似的恶性循环。

父母平时在外地应多与孩子联系,尽量多创造条件与孩子在一起,尤其要注重“亲子沟通”的质量。在沟通、交流中,应培养孩子一定的是非观念,让孩子明白父母虽然不能常伴身边,但不是不爱他们,而是对他们更深沉的爱,是为了给他们将来创造更好的生活、学习条件才去打工的。父母还应告诉孩子外出打工的辛苦,教育孩子从小要像父母一样不怕吃苦,并为有这样爱自己的父母而自豪。这些道理的讲解,对于越小的孩子越要结合父母的实际行动,例如:可让孩子去实地参观、感受一下父母的工作;通过邮寄书、玩具、新衣、贺卡等方式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孩子与父母的感情加深了,以前他们父母回来了,他们都无动于衷,可后来父母要返回打工地时,他们都很舍不得,因年龄小而更不懂事的李涛竟为此在父母走前两天没吃什么饭,令父母又一次喜忧参半。

3、外出打工的父母应加强与老师、抚养人的联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伴随他们一生的老师,这个地位是无人可以取代的。这既说明了父母在孩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也说明了在孩子的教育中父母拥有的最高决策权,也就是说只有父母才能对孩子的教育负最终的责任。因此留守儿童的父母应该明白,不管自己身在何处,都应发挥自己在孩子教育上的能动性,应主动协调抚养人、老师等多方面的教育力量,使孩子更健康地成长。

4、教师要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

作为海燕的班主任,我深感责任的重大,我能够经常家访,与其祖父母交流,提高他们的认识。在学校里,我经常找她谈心,经常鼓励她,我还交代班委干部关心她,和她一起学习,一起活动,增强他的自信心。

六、个案教育指导结果:

通过两年的帮助教育,海燕现在和以前判若两人,以前自私变成了积极、热心帮助他人;以前的懒惰变成勤快、学习积极努力;以前的孤僻变成热情阳光;以前的逆反变成了乖巧、听话、懂事,学习由以前的后进生变成了现在的全班前几名,多次评为“优秀少先队员”、“好儿童”等,经常受到老师、家长的表扬。

留守儿童教育反思案例修订稿

留守儿童教育反思案例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留守儿童的教育案例反思 新晃县中寨镇中心小学杨序本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民进城务工,催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而且留守儿童的数量有增无减。据统计我国留守儿童数有6000多万,差不多占了整个农村儿童的%,其中近一半在半年到一年内没有见到自己的父母。也就是说,每年大约有3000万左右的孩子是见不到自己的父母亲。但据我统计的结果来看,其比例比还应更高。留守儿童是典型的弱势群体,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双重缺失,造成了他们在学习和心理方面存在种种问题。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我们老师要尽可能地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因材施教,促其发展。下面是我就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名留守生进行调查分析。 一、个案现状 学生杨某,男,12岁,父母在浙江打工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由爷爷和奶奶照料。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我发现在孩子身上集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1、行为习惯差,个人卫生差,上、下课都特别好动,无法克制和约束自己的言行。 2、懒惰心理。学习上有四怕:怕用功、怕动脑、怕发言、怕作业,只想在家随心所欲地玩。

3、缺乏良好的班级意识。小到一次发言,大到学校组织的活动,都显得没热情,总想逃避,参与意识淡薄。 二、问题分析 我通过观察、家访、交谈等各种方式接触留守孩子杨某和他的家人,我发现他身上的这些问题主要来源于三方面: 1、长辈关心不当。爷爷奶奶对孩子是打心眼里爱,但是缺少严格的管教,什么事都依着孩子,导致杨某作业不认真完成,老师催促他交作业就抄袭别人的作业。 2、粗暴的教育方式。由于家庭的这种特殊性,杨某自小和家长很少进行情感上的沟通,遇事缺乏耐心,常用一种粗暴的态度来处理事情。 3、内心深处自卑,由于他的成绩一直较差,平时很少得到老师的表扬,使他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害怕竞争,害怕失败,不愿参加任何集体活动。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发现他身上的问题主要源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和他自身的不自信,于是我决定从他的家长和本人两方面入手采取措施。 三、主要措施 1、帮助家长走出爱的误区,我利用课余时间和他的爷爷奶奶交谈,同时我对他提出如下建议:

教育扶贫典型案例

教育扶贫典型案例 ------**学校教育扶贫之路 十二月的陕南山区,雪已经飘飘洒洒。 在*****学校,不论是初春的鸟语花香,夏日的郁郁葱葱,秋日的湛蓝如水的天还是冬日里的银装素裹,最漂亮的建筑物是教学楼,最优美的环境还是学校。 受益于教育精准扶贫,在九年制学校,昔日破旧的危房已经拆除,瓦砾土场成了学生们游戏的崭新的操场。曾舍近求远、择校转校的农村学生,如今正在逐步“回流”。今天的九年制学校,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的特色教育精准扶贫之路,让每个孩子和他们的家庭都享受到了教育扶贫带来的实惠。 贫困山村有了更嘹亮的读书声。 贫困户的孩子现在也和城里的孩子一样,在家门口上幼儿园。“保教费免了,孩子每天还能吃到营养可口的饭菜,天天吵着要去幼儿园哩!”家长说。但就在几年前,对于村里的百姓来说,这还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为了确保农村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石佛寺九年制学校把发展基础教育作为教育扶贫的重要举措,按照有利于利用富余校舍和师资、有利于社会力量参与、有利于幼儿就近入园、有利于分级管理的“四个有利于”原则,大力发展基础教育。 学校还与县内多家单位合作,建立了贫困家庭学生就学援助机制。

县工商联、爱心公益组织多次到学校,给贫困学生送上崭新的服装和生活学习用品。解决学生在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 学校也利用各次考试的机会,对大部分同学进行物资上的资助,鼓励学生上进,宣传扶贫政策,把党的政策贯彻到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家庭。让学生学得有信心,有希望。 学生的上学路,我们也要走 学校里很多的贫困家庭学生,平时住宿在学校里,吃饭生活都有相关的补助,但是很大一部分学生住得远,每到周末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来到学校。“学生在路上会不会有什么安全隐患呢?知不知道每一个学生从家里来会遇见些什么呢?”校长在例会上如此问道,针对这样的问题,最好的就是我们自己去走一遭。 “从这条小路进去走几里路就到了”,班上学生小成说。他是一名平困家庭的学生,平时食宿在学校,但是周末回家要花好几个小时才能走到家里。于是我们便前去探路,一路上和他了解了一下家里的情况,爸爸在外打工,妈妈在打散工,平时在家喂喂猪,有了活就去做,赚上一点生活费。周末回家了,他也帮着家里做做家务,喂猪喂鸡的事都得完成。山路崎岖,一个成年人都得小心翼翼,以免不小心滑落到两旁的泥沟里,更不用说对一个瘦小的小个子孩子来说了。就这样,在路上的观察和排查,把情况反映到村子里,那条泥泞的窄小小路更宽了,也更结实了,自己走得安心了,才能让学生走。 学子学子,既是学生,也是孩子

留守儿童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留守儿童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合山市上塘小学杨燕珍 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双重缺失,造成了留守儿童在学习和心理方面存在种种问题。据调查统计,我校的留守儿童,存在明显的性格特征,有的沉默寡言,胆小怕事;有的活泼好动,经常违规乱纪;有的争强好斗,性格粗暴;还有的…….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我们老师要尽可能地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因材施教,促其发展。下面是我校的一名留守生进行调查分析。 一、案例描述 陆同学,男,12岁,留守儿童,是个学困生,父母常年外出打工,由爷爷奶奶抚养。这个孩子非常的内向,说话声音很小很腼腆。成绩很差,书写潦草,个人卫生极差。缺乏良好的班级意识,班级学校组织的活动,都没有热情。犯了错误嘴硬,不承认错误,反抗心很强。 二问题分析: 经过调查、走访、电话联系家长等途径,发现该学生存在问题的原因如下: (1)情感方面存在缺失。陆某的父母常年外出打工,由爷爷奶奶抚养,致使陆某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对一切都很冷漠。离开了父母的关怀,小孩没有了安全感,对社会没有信任感,以后对社会的态度、对他人的态度、对一些社会现象的态度就很容易走向极端。没有父母的呵护,没有理性的沟通,孩子的心灵易受创伤。 (2)家庭教育方法不当。父母常年在外,根本谈不上对孩子进行教育,他们只是为孩子提供吃饭、住宿,更是谈不上教育。而父母又存在用钱补偿感情的心理,事实上为孩子学习、身心发展的造成了负面影响。而其监护人只是以生活照顾为主,且知识、精力上也承担不了品德培养、学习辅导之职,使家庭道德教育处于真空状态。 (3)学校教育鞭长莫及。学校教育侧重在校时段教学管理,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与家长的沟通难以实现,对那些“问题儿童”难以管理。 三、基于以上情况,我在教育的过程中采取以下措施,并起到一定的效果: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家访制度。对结对子的每一个留守儿童,我先登记学生的联系方式,发现学生有任何问题,及时与监护人联系。家访时一定要防止假象,隔代爱,经不起孩子的哼哼,当老师去家访时,监护人禁不住孩子的软磨硬泡,见了老师直说孩子在家表现都好等等,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教育案例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一、一般资料: 陆某,男,十二周岁,六年级学生,身高体重匀称,没有重大躯体疾病历史。母亲在他十岁时出走,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把他和妹妹留给年过花甲的爷爷奶奶照料。经详细询问、调查,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他精神症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陆某成绩不好,可以说是班内成绩最差的学生,平时上课不是发呆就是睡觉。班内几乎没有什么朋友,而且老是被比较强势的同学欺负。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从我记事起,我就知道妈妈和爸爸经常吵架,有时妈妈生气了就会走个一两天,然后爸爸再去把妈妈接回来,可是,这次……我到现在都不愿相信我妈妈会不吭一声地丢下我和妹妹,每次放学回家的路上我都会想:妈妈应该在家正做饭吧;每次睡觉前,我都告诉自己,明天醒来妈妈就会回来了吧;这么久了,妈妈怎么还没消气呢我和妹妹这么想她,她难道不想我们吗每天,这些问题就在我的脑子里转呀转个不停……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陆某看起来不是很有精神,虽然他一直低着头说话,但能感受到他心里承受着痛苦。叙述中他暂停了几次,好像是在稳定自己的情绪,压抑着不让自己哭出来。 据陆某同学和家人反映:陆某以前虽然成绩不很好,但也能保持在班级的中游,他酷爱运动,乒乓球在四年级时还获过奖,学校运动会的跑道上也经常

可以看到他的身影。现在的他,不爱说话,喜欢发呆,不像以前那么爱玩了。平时总是闷头闷脑的,你问他为什么,他也不说。 四、评估与诊断 评估与诊断:创伤后的适应不良 创伤后的适应不良:人类经历过重大创伤事件后,很容易导致社会适应不良问题。一般创伤性事件可以划分为四类:人为灾难,自然灾难,暴力,其他生活事件。有些生活事件,虽然没有超出人类经历的正常范围,但对某些人来说可能是压倒性的和可怕的,这些人会产生强烈的恐惧感和无助感。比如失业、被解雇、长期伙伴关系的结束或离婚、审判不供货期人的意外死亡等。遭受创伤后,可能会在行为、情绪、认知、生理等发面表现出明显的症状。比如抑郁、悲伤、消极的认知、疏远外界、不思学习等。 五、心理健康辅导目标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相关人员及求助者的协商,确定如下辅导目标: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改变不良认知从认识上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变故,从而正常适应社会生活。 最终目标与长远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完善。 六、心理健康辅导方案的制定: 1、与辅导对象签订保密协议和康复协议,让辅导对象倾诉 在开始正式辅导之前,与陆某签订保密协议,鼓励他倾诉自己的创伤,耐心、真诚的一步步引导他诉说,一边诉说,我一边记录:了解他的重大心理创伤,他现在有什么不良心理反应,他有没有改变现在心理状态的意愿……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反思

反思 随着农民外出务工的增多,“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随之越来越多。为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给他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我从学校实际出发,做了一些探索,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1)建立学生档案 每学期开学,对留守儿童人数进行统计,建立档案,掌握其个人情况。包括留守儿童的姓名、性别、年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性格特征、学习态度、与代管人的融洽程度,与打工父母的沟通情况等;监护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文化程度、性格特征,重点是监护人如何对孩子进行管教等;留守儿童父母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情况、对子女的希望要求、与子女联系沟通情况等。达成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2)跟踪引导 老师、班干部注意观察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日常行为习惯,多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发现问题,记录下来。根据不同学生的状况给予帮助和引导。对于一些留守学生出现的不良倾向和在校内外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要及时处理,耐心的进行说服和教育;定期家访,定期举行监护人座谈会,交流管教“留守儿童”的经验教训,相互沟通交流,共同制定教育策略,收到比较好的教育效果。如:09(7)班在莫良琴,长期与叔父生活在一起,由于亲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给同学、老师的印象是内心封闭,沉默寡言,很少跟同学、老师交流,学习成绩差。根据该生的情况,我找她谈话,了解到她的家庭及生活情况,她小时父母离异,母亲改嫁,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她跟叔叔婶婶生活在一起。由于寄人篱下,做事总是小心翼翼,胆小怕事,说话怕说错,不喜欢跟人交流。来到学校,看到同学有说有笑,她很羡慕,也很想跟其他同学交流,成为朋友,但有话说不出,所以同学们都说她内向。她的学习不好,对学习没有信心,不敢面对老师等等。针对问题,我多次对她进行教育,教育她勇敢地面对生活,要自强自立,多体谅叔叔婶婶,教她如何与人沟通相处。学习上经常给她帮助、辅导,发现进步,及时肯定。生活上给她无微不至的关怀。还定期进行家访,与监护人交流管教经验。 在老师及监护人的共同教育下,该生进步很大,她与数数婶婶的关系得到了改观,关系不错,与同学融洽相处,成绩不断提高。

关爱留守儿童典型案例 (2)

在爱的雨露中健康成长(原创) ——关爱留守儿童典型案例 一、案例介绍: 朱某某,女,该同学很小的时候母亲就离开了她。她一直和祖父母,父亲在一起生活。父亲年级较大,不认识字,长年在外打零工。祖父有病,终生吃药,家庭经济较困难,是个低保户家庭。该生刚刚进入一年级时,由于没有经历过学前教育,成绩一度跟不上。她上课总是默默无语,不愿和老师同学交流,显得心事重重,给人感觉性格忧郁。但是三年过去了,现在的她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课下与同学们快乐的玩耍,积极参加学校班级开展的各项活动,而且各门学科成绩都很优异,是一个品学兼有的好学生。总结这三年来对她的耐心教育,我感到自己的付出有所回报——她的进步是对我最大的回报。 二、案例分析: 刚开始了解到这个孩子的家庭身世,我就从多方面分析,找到问题症结,有针对性地思考解决方案。 1、亲情的缺失,心灵的空白。 朱某某同学的母亲在其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她,从小缺少母亲的关爱,缺少一种温暖和安全的感觉。父亲长期在外务工,与她相处甚少,又不认识字,祖父母的年迈,思想观念落后,让她的心灵缺乏有效的、丰富的交流,和生动的情感注入。在日记中,她常常表达出这种孤独和寂寞。因此,对于这样的留守儿童,学校和班级在其生活

中的地位更是比别的孩子重要的多。 2、学习缺乏有效的指导。 朱某某本身就不爱说话,不太愿意主动和老师同学交流。在学习中遇到难题,在家也无人可以指导帮助。因此,刚进入学校时,学习非常吃力,跟不上节奏。但这个孩子虽不太喜欢说话,但对于老师的教导能认真地听并切实地去做。 三、实施做法: 分析了她的情况,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她进行耐心教育。 1)在学习上多帮助她,培养自信。 学生首要的任务是学习,一个成绩优秀的孩子会在学校生活中充满信心,从而带动其他方面的发展。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会常常走近朱飞霞,带她一起读课文,教她一笔一划写好字,帮她分析现在的学习状况,指导她如何认真听课,完成作业。对于她的每一个进步,每一个闪光点都尽力赞美鼓励。每一次的表扬,我都能在其没有表情的脸上发现一丝隐隐的微笑。经过我悉心的指导,耐心的等待,还有她自己的努力,在一年级期末她终于赶上了同学,考到了90分,而我也大大的表扬了一番。而接下来的两年学习,我一直时时地关心她,单独辅导她作业,教导她要主动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争取更好的成绩。她也很认真地把老师的教导记在心里,认真完成作业,在家常常主动学习。记得去年暑假去家访,我来到她家,简陋的房子里,她一个人在认真地学习。我很欣慰,知道主动学习的孩子不会差。我的不断表扬和同学们一点点的佩服成了她一直不断进步的动力。

全市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会议讲话稿

全市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会议讲话稿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联席会议,主要是通报全市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开展情况,安排部署下阶段重点任务,动员各有关部门提高认识,强化措施,健全机制,努力推动全市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再上新台阶。刚才,晓宇同志通报了情况,并就下步工作提出了意见,3个成员单位作了交流发言,希望大家在今后工作中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认清形势,切实增强责任担当 全市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第三次联席会议以来,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有关精神,坚持以儿童利益最大化为原则,在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孤弃儿童、流浪孩子及困境儿童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根据平时督查和掌握的情况,我觉得有四个方面值得肯定:一是各方责任得到较好落实。在政府层面,市、县(市、区)政府均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相关

工作;在乡镇、行政村层面,确立了102名儿童工作督 导员和1459名儿童工作主任,建立了定期走访排查机制;在家庭层面,落实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父母或其他监护 人的主体监管责任,签订《监护责任确认书》17581份,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基本得到落实。二 是儿童维权得到明显加强。去年以来,法检两院和公安 部门加大涉及侵害儿童案件查处力度,法院系统依法审 理拐卖儿童案1件、虐待儿童案2件;检察系统办理涉及侵害农村留守儿童案件6件,其中批捕1人;民政部门救助保护流浪孩子152名,对2个家庭面临监护困境的4 名儿童及时采取介入保护,妥善安置到儿童福利机构。 三是关爱保护向纵深拓展。在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 护工作的同时,全面摸排18周岁以下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建立信息数据系统2个。对监护薄弱、家庭生 活困难的儿童采取了多方面关爱和保障措施。四是政策 兜底保障到位。依托城乡低保、特困救助、临时救助政策,救助符合条件儿童;提高孤儿基本生活费补助标准,集中供养标准由每人每月1000元提高到1160元,分散供养标准由每人每月640元提高到800元,累计发放孤儿基本生活费795.8万元。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全市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还存在一些

关于留守儿童的典型案例分析

关爱,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晴空 ——关于留守儿童的典型案例分析 陈荣芹泗洪县明德学校邮编:223900 一、个案背景: 范宝华,一个腼腆的小男孩:课堂上从不会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小得几乎像蚊子声;课间活动时也总是默默地趴在座位上,不愿意跟同学们打交道。刚接手这个班的生物学科教学时,他给我留下的就是这样的印象。渐渐地,经过仔细观察,我发现他的许多“不如人意”之处:课堂上精神恍惚,注意力很难集中,作业不能按时完成,而且马虎得很,学习成绩也很差,稍微批评几句,他就泪水涟涟……一天课间,我拿着他的满是错误的作业本轻轻坐到他的身边,他像受惊的小鹿般的向旁边闪了一下,眼睛里流露出一丝莫名的担忧。我指着外面玩耍的同学们:“看,他们玩得多开心!你为什么不去和他们一起玩儿呢?”听我这样一说,他没有言语,但是我分明感觉到他的身体放松了很多,并且向我身边紧挨了一些。这时,我打开他的作业本:“这么多的错误,周末在家都没有花时间去复习功课吗?周末时间都做些什么呢?难道父母亲都没管管你做作业吗?”从孩子的断断续续的回答中,我了解到他的爸妈常年在外打工,平时跟着不识字的奶奶生活。哦,原来是个留守儿童!我羞愧于自己的粗心,但更庆幸自己的及早发现。同时,我想到了曾经教过的更多的不同时期、不同年级的孩子:一度沉迷于网吧的吴桂华,爱撒谎的王婷,懒于做作业的宁年荣,极为自卑的吴清清……他们虽然性格特征千差万别,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称——“留守儿童”。 二、个案分析: 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大障碍。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无法得到正常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 广西合山市上塘小学农志娥 留守儿童是典型的弱势群体,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双重缺失,造成了他们在学习和心理方面存在种种问题。据调查统计,留守儿童他们各具特色,有的沉默寡言,胆小怕事;有的活泼好动,经常违规乱纪;有的争强好斗,性格粗暴;还有的…….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我们老师要尽可能地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因材施教,促其发展。下面对我班的一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分析。 一、个案现状 学生黄某,男,12岁,父母离异后另组家庭在外打工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由姥姥照料。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我发现在孩子身上集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1、行为习惯差,上、下课都特别好动,无法克制和约束自己的言行。 2、懒惰、畏难心理。学习上怕用功、怕动脑、怕发言、怕作业,上课打不起精神来,注意力老是不能集中。加上没有人约束,随心所欲地玩。 3、缺乏良好的集体荣誉感。小到课堂发言,大到学校组织的活动,都显得没热情,总想逃避,参与意识淡薄。好像班级里的任何事情都跟他没关系,逃避一切,游离于班集体和同学之外。 二、问题分析 我通过观察、家访、交谈等各种方式接触留守孩子黄某和他的家

人,我发现他身上的这些问题主要来源于三方面: 1、长辈关心不当。姥姥对孩子是打心眼里爱,但是缺少严格的管教,凡事都迁就着孩子,导致黄某作业不认真完成,老师催促他交作业就抄袭别人的作业。 2、粗暴的教育方式。由于家庭的这种特殊性,黄某自小和家长很少进行情感上的沟通,遇事缺乏耐心,常用一种粗暴的态度来处理事情。 3、内心深处自卑,由于他的成绩一直不理想,平时很少得到老师的表扬,使他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害怕竞争,害怕失败,不愿参加任何集体活动。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发现他身上的问题主要源于家长和他的懒惰和不自信,于是我决定从他的家长和本人两方面入手采取措施。 三、主要措施 1、帮助家长走出爱的误区,我利用课余时间和他的姥姥交谈,同时我对黄某提出以下建议: ①在孩子犯错时应该让他接受正确的批评,让他认识到错误,鼓励他改正。 ②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教会他如何解决的办法,先让孩子自己钻研,借助字典、词典这些必备的工具书解决,实在不懂的让他问老师和同学,不能养成不做作业和抄袭他人作业的坏习惯。 ③父母要经常回家看望孩子或经常给孩子打电话,多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并对孩子取得的微小进步给予肯定,这样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2、帮助孩子树立自信,融入集体,找到和同龄人交往的快乐。

留守儿童教育反思案例

留守儿童教育反思案例 留守儿童的教育案例反思 新晃县中寨镇中心小学杨序本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民进城务工,催生了一 I 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而且留守儿童的数量有增无减。据 I 统计我国留守儿童数有6000多万,差不多占了整个农村儿童的 I 37.7%,其中近一半在半年到一年内没有见到自己的父母。也就是说, I 每年大约有3000万左右的孩子是见不到自己的父母亲。但据我统计的结果来看,其比例比还应更高。留守儿童是典型的弱势群体,由于 I 亲情和家庭教育的双重缺失,造成了他们在学习和心理方面存在种种 I 问题。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我们老师要尽可能地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特 I 殊群体,因材施教,促其发展。下面是我就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名留 I 守生进行调查分析。

一、个案现状 学生杨某,男,12岁,父母在浙江打工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 由爷爷和奶奶照料。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我发现在孩子身上集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1、行为习惯差,个人卫生差,上、下课都特别好动,无法克制和约束自己的言行。 2、懒惰心理。学习上有四怕:怕用功、怕动脑、怕发言、怕作 业,只想在家随心所欲地玩。

3.缺乏良好的班级意识。小到一次发言.大到学校组织的活动, 都显得没热情,总想逃避,参与意识淡薄。 二问题分析 我通过观察.家访.交谈等各种方式接触留守孩子杨某和他的家人,我发现他身上的这些问题主要来源于三方面: 1.长辈关心不当。爷爷奶奶对孩子是打心眼里爱,但是缺少严 的管教.什么事都依着孩子.导致杨某作业不认真完成.老师催促他交作业就抄袭别人的作业。 2.粗暴的教育方式。由于家庭的这种特殊性,杨某自小和家长 很少进行情感上的沟通.遇事缺乏耐心.常用一种粗暴的态度来处理事情。 3.内心深处自卑,由于他的成绩一直较差.平时很少得到老师 的表扬,使他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害怕竞争.害怕失败.不愿参加任何集体活动。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发现他身上的问题主要源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和他自身的不自信?于是我决定从他的家长和本人两方面入手采取措施。 三.主要措施 U帮助家长走出爱的误区,我利用课余时间和他的爷爷奶奶交

“留守儿童”班级管理工作体会

“留守儿童”班级管理工作体会 当前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其子女大多数留在农村,于是出现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留守儿童”。根据《人民日报》(XX年2月28日)报道,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初中阶段学龄(12─14周岁)占20.84%。受农村经济、文化及教育发展相对落后等因素的影响,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不尽人意,问题愈发凸显,令人堪忧。XX年2月27日,全国妇联发布《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指出:“儿童时期是人身体发育、性格养成、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由于生活环境不稳定,缺乏父母的关爱,部分留守儿童成长发展受到一定影响,出现了一些需要关注值得关爱的情况。” 从总体上看,部分“留守儿童”在身体发育、智力水平、学习成绩、思想品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明显差于其他儿童,主要表现在: (1)父母“关爱缺失”情感缺乏沟通,导致思想道德滑坡。 由于长期外出务工,一些父母无法关注留守子女内心的困惑、需求、兴趣,造成了“留守儿童”家庭道德教育上的真空。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挫折、过失、偏差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很容易染上一些不良习惯,甚至出

现越轨行为等。 (2)监护失控,生活中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 大多数“留守儿童”是由祖辈抚养监护的,由于临时监护人因年老体弱等多种因素,无法完全行使对“留守儿童”的有效监护,安全意识不强,导致“留守儿童”患病不能及时医治,或受到意外伤害等事件时有发生。 (3)过分溺爱、放纵,导致学习观念淡薄,学习成绩下降。 祖辈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较少在精神上、道德上的引导和管束,无法尽到对孩子教育的责任,故“留守儿童”在学习方面,成绩大都不太理想,出现了学习观念淡薄,从不想学到厌学、逃学,甚至发生辍学现象。 面对诸多的“留守儿童”问题,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将他们引导好,使他们能够做到自治自理自强自律,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是摆在班主任面前的要务。 一、用“师爱”把班级打造成温暖的“家” 爱护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基础。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这是很有见地的思想,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教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是沟通师生思想和情感的纽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典型案例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典型案 例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典型案例 湾龙乡中心校四年二班王玉玲 “一个母亲,能胜过100个教师;一个父亲,能胜过100个校长。”这是国际基础教育界的一句名言。然而,随着农村父母的外出务工,留下越来越多的孩子缺少母亲的关爱,父亲的呵护。这些孩子就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留守儿童。他们或性格孤僻、或桀骜不羁。那么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如何教育呢我根据自己的班级实际,结合真实的案例作了如下探索: 一、学生情况: 姓名:马佳鑫 性别:女 年龄:10岁 目前就读于湾龙乡中心校四年二班 二、案例分析 小姑娘是个降级学生,在一年级时,上课经常向外凝视,好像在期盼什么。作业不动脑,有时家庭作业抄袭同学的。性格孤僻,少言寡语,不愿与人交流。记得我在一年级刚刚接这个班时,这个小姑娘并没有引起我的注意,因为她比其他孩子都大一岁,也就高一些,所以坐在教室的后面,总是不声不响。远离我的视线,在一次口语交际课上,每个孩子都兴致勃勃地介绍自己的家庭住址、爸爸、妈妈的名字和电话号时,该她了,她站在那里却哭了起来,我急忙走过去我帮她擦去泪水,揽在怀里问她:“孩子,你怎么了,为

什么哭啊是你忘记了吗不要紧,今天回家问一问,明天再告诉老师吧!”出乎我的意料,孩子趴在我耳边悄悄地说:“老师,我爸爸和妈妈离婚了,他们都不和我在一起!”“啊”我惊讶的叫了起来,心想:好可怜的孩子啊!“那你和谁生活在一起呢”我接着问道。“和姥姥。”她仍然在擦拭着眼泪。 于是,我开始关注她了,同时也在计划着如何改变她的心态,但更多的是在过多的给她关爱的同时,要教会她如何自理和自立。更要知道感恩姥姥。 三、案例对策 (一)观察、沟通、了解。 长辈关心不当。外公外婆对孩子是打心眼里爱,但是缺少严格的管教,什么事都依着孩子,导致孩子作业不认真完成,老师催促她交作业就抄袭别人的作业。面对这种情况,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打电话和她姥姥沟通。姥姥由于年龄大,身体状况不好,生活来源有限,不能满足孩子的需求,据姥姥讲:“孩子的父亲自从离婚后,就没有给孩子一分钱,孩子的母亲在外地打工,一年能回来一两次。”孩子缺少的何止是亲情,同时也带来了物质和经济上的诸多缺欠。 亟待解决的问题是: 1、帮助家长走出爱的误区,在了解之后,我对马佳鑫的姥姥提出了几点建议:

农村中学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

农村中学留守儿童教育案例 案例背景 留守儿童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为了留守儿童教育花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对于农村小学的留守儿童来说,在生活上,他们是和外公、奶奶或外公、外婆住在一起或者单独生活,这种隔代教育最大的不足就是:这些外公辈份们的老人们对孙子辈份的未成年人们宠爱有嘉,在吃、穿的方面尽量改善,而在于学习方面以及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所能想到的却少之又少。这样,学校不仅仅承担着这些留守儿童文化课的学习教育,更重要的是还要担负着对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 七年级四班学生徐梅就是众多留守儿童中的一位,他性格内向,不大与同学们交往,上课发言不够积极,作业是经常不完成的,偶尔还会在课堂上睡觉。文化课成绩不理想,是一位较为典型、略带问题倾向的留守儿童。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必须是一个时刻关注的对象。案例分析 通过平时的家访,对徐梅同学有了一些了解:徐梅的母均在外地打工,父亲一年前意外去世了。我们老师只能通过电话与其母沟通,关于徐梅同学的学习以及思想教育方面进行了交流。其母表示积极配合学校教育,但是由于在外地打工,不能亲自到学校来,只能通过电话让徐梅的外公对学校的工作多加配合,而徐梅的外公是一位老实的农民,不识字,他表示,一定要配合学校的教育,把他学习成绩搞上去,但是他自己却是一个文盲,在家只能督促陈凯完成作业,在吃饭、穿衣服方面会尽量做到最好,可是学习方面却显得无能为力,至于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也是少之又少了,这样也易于滋长徐梅同学的一些不良习惯。 基于此况,我们对一些像徐梅这样的学生作了以下分析: 1、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徐梅同学的母亲均长年不在家,而他的外公对其又疏于管教,这样,徐梅在学校之外的空间、时间里也就没有人给予管束,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很容易养成一些不良习惯。在农村,还有一些不好现象,家长们多半认为:对于孩子的教育是学校应该做的,做为家长也就给孩子们搞点吃的、穿的就行了;甚至还有的家长认为,他们把孩子送到学校来,学习成绩与否无所谓,只要平平安安就万事大吉了;也有的家长们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来,孩子学习成绩不好,老师就要负全部责任,诸如此类不负责任的话,在家庭教育里是极不可取的。缺少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这对于徐梅的成长是很不利的。 2、周边的不良社会环境

农村留守儿童德育教育案例2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案例分析 苏湾小学:甘盛 案例背景 留守儿童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为了留守儿童教育花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对于农村小学的留守儿童来说,在生活上,他们是和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住在一起,这种隔代教育最大的不足就是:这些爷爷辈份们的老人们对孙子辈份的未成年人们宠爱有嘉,在吃、穿的方面尽量改善,而在于学习方面以及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所能想到的却少之又少。这样,学校不仅仅承担着这些留守儿童文化课的学习教育,更重要的是还要担负着对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 一年级学生陈凯就是众多留守儿童中的一位,他性格内向,不大与同学们交往,上课发言不够积极,作业是经常不完成的,偶尔还会上学迟到,问其原因,多半是一个人在路上玩,文化课成绩不理想,是一位较为典型、略带问题倾向的留守儿童。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必须是一个时刻关注的对象。 案例分析 通过平时的家访,对姜达志同学有了一些了解:姜达志的父母均在外地打工,只有过年才回家,其他的时间只能靠电话联系。我们通过学校留守儿童的亲情电话与其父母沟通,关于姜达志同学的学习以及思想教育方面进行了交流。其父母表示积极配合学校教育,但是由于在外地打工,不能亲自到学校来,只能通过电话让姜达志的爷爷对学校的工作多加配合,并表于,一旦放暑假,就会把姜达志接到身边,弥补缺失的亲情。而姜达志的爷爷是一位老实的农民,不识字,他表示,一定要配合学校的教育,把姜达志学习成绩搞上去,但是他自己却是一个文盲,在家只能督促姜达志完成作业,在吃饭、穿衣服方面会尽量做到最好,可是学习方面却显得无能为力,至于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也是少之又少了(主要原因可能是这位爷爷有点

农村中学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

农村中学留守儿童教育 案例分析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农村中学留守儿童教育案例 案例背景 留守儿童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为了留守儿童教育花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对于农村小学的留守儿童来说,在生活上,他们是和外公、奶奶或外公、外婆住在一起或者单独生活,这种隔代教育最大的不足就是:这些外公辈份们的老人们对孙子辈份的未成年人们宠爱有嘉,在吃、穿的方面尽量改善,而在于学习方面以及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所能想到的却少之又少。这样,学校不仅仅承担着这些留守儿童文化课的学习教育,更重要的是还要担负着对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 七年级四班学生徐梅就是众多留守儿童中的一位,他性格内向,不大与同学们交往,上课发言不够积极,作业是经常不完成的,偶尔还会在课堂上睡觉。文化课成绩不理想,是一位较为典型、略带问题倾向的留守儿童。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必须是一个时刻关注的对象。 案例分析 通过平时的家访,对徐梅同学有了一些了解:徐梅的母均在外地打工,父亲一年前意外去世了。我们老师只能通过电话与其母沟通,关于徐梅同学的学习以及思想教育方面进行了交流。其母表示积极配合学校教育,但是由于在外地打工,不能亲自到学校来,只能通过电话让徐梅的外公对学校的工作多加配合,而徐梅的外公是一位老实的农民,不识字,他表示,一定要配合学校的教育,把他学习成绩搞上去,但是他自己却是一个文盲,在家只能督促陈凯完成作业,在吃饭、穿衣服方面会尽量做到最好,可是学习方面却显得无能为力,至于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也是少之又少了,这样也易于滋长徐梅同学的一些不良习惯。 基于此况,我们对一些像徐梅这样的学生作了以下分析: 1、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徐梅同学的母亲均长年不在家,而他的外公对其又疏于管教,这样,徐梅在学校之外的空间、时间里也就没有人给予管束,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很容易养成一些不良习惯。在农村,还有一些不好现象,家长们多半认为:对于孩子的教育是学校应该做的,做为家长也就给孩子们搞点吃的、穿的就行了;甚至还有的家长认为,他们把孩子送到学校来,学习成绩与否无所谓,只要平平安安就万事大吉了;也有的家长们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来,孩子学习成绩不好,老师就要负全部责任,诸如此类不负责任的话,在家庭教育里

留守儿童强制报告制度

梁堤头镇第五小学 留守儿童强制报告制度 为及时发现和处置留守儿童人身安全隐患,梁堤头镇第五小学建 立留守儿童强制报告制度。该制度从强制报告责任单位及人员范围、强制报告事项内容、报告方式及时间、落实报告责任措施等方面做了 细致的规定, 一是落实强制报告责任单位及人员范围。 (一)学校全部教师; (二)全校学生、委托监护人和村委联系人等。 二是落实强制报告事项内容。 (一)发现留守儿童脱离监护单独居住生活或失踪、外出流浪、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或不履行监护责任、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疑似遭受意外伤害或不法侵害等情况,必须向派出所、学校报告。派出所和学校要及时受理有关报告,第一时间出警调查,有针对性地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强制报告责任人要协助公安机关做好调查和应急处置工作。 (二)属于留守儿童单独居住生活的,要责令其父母立即返回或确定受委托监护人,并对父母进行训诫教育;属于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或不履行监护责任的,要履行留守儿童父母返回或委托其他亲属监护照料;上述两种情形联系不上留守儿童父母的,要就近送至其他近亲属、村(居)民委员会或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临时监护照料;并协助通知留守儿童父母立即返回或重新确定受委托监护人。 (三)属于失踪的,要按照儿童失踪快速查找机制及时开展调查。属于遭受家庭暴力的,要依法制止,必要时要通知并协助民政部门将其安置到临时庇护场所、救助管理机构或福利机构实施救助保护;属于遭受其他不法侵害、意外伤害的,要依法制止侵害行为、实施保护;对于上述两种情形,要按照有关规定调查取证,协助其就医、鉴定伤情,为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打下基础。派出所、学校要将相关情况及时通报乡人民政府。 (四)发现留守儿童正在遭受意外伤害或不法侵害、流浪等情况的,要坚持边报告,边制止,全力确保儿童人身安全。 三是落实报告方式及时间。 个人以口头、电话或者书面形式第一时间向所在学校报告,单位以书面形式向就近派出所报告,同时报告县级公安机关、留守办、教育局等。 四是落实报告责任措施。 (一)由学校校长负责原则,分别督促各有关人员签订承诺书方式落实强制报告责任。 (二)学校要将履行强制报告责任情况纳入单位工作考核、个人实绩考核量化指标。对于未履行强制报告责任的,学校年度不得评先选优,个人年度考核评定为不称职或不合格。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问责。触犯法律的,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梁堤头镇第五小学 2019年3月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民进城务工,催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而且留守儿童的数量有增无减。留守儿童是典型的弱势群体,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双重缺失,造成了他们在学习和心理方面存在种种问题。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我们老师要尽可能地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因材施教,促其发展。下面是我就班上的一名留守生进行调查分析。 一、个案现状 学生任某,男,9岁,父母在深圳打工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由外公外婆照料。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我发现在孩子身上集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1、行为习惯差,个人卫生差,上、下课都特别好动,无法克制和约束自己的言行。 2、懒惰心理。学习上有四怕:怕用功、怕动脑、怕发言、怕作业,只想在家随心所欲地玩。 3、缺乏良好的班级意识。小到一次发言,大到学校组织的活动,都显得没热情,总想逃避,参与意识淡薄。 二、问题分析 我通过观察、家访、交谈等各种方式接触留守孩子任某和他的家人,我发现他身上的这些问题主要来源于三方面: 1、长辈关心不当。外公外婆对孩子是打心眼里爱,但是缺少严格的管教,什么事都依着孩子,导致任某作业不认真完成,老师催促他交作业就抄袭别人的作业。 2、粗暴的教育方式。由于家庭的这种特殊性,任某自小和家长很少进行情感上的沟通,遇事缺乏耐心,常用一种粗暴的态度来处理事情。 3、内心深处自卑,由于他的成绩一直较差,平时很少得到老师的表扬,使他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害怕竞争,害怕失败,不愿参加任何集体活动。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发现他身上的问题主要源于家长和他的不自信,于是我决定从他的家长和本人两方面入手采取措施。 三、主要措施 1、帮助家长走出爱的误区,我利用课余时间和他的外公、外婆交谈,同时我对任某提出建议: ①在孩子犯错时应该让他接受正确的批评,让他认识到错误,鼓励他改正。 ②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教会他如何解决的办法,先让孩子自己钻研,借助字典、词典这些必备的工具书解决,实在不懂的让他问老师和同学,不能养成不做作业和抄袭他人作业的坏习惯。 ③父母要经常回家看望孩子或经常给孩子打电话,多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并对孩子取得的微小进步给予肯定,这样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2、帮助孩子树立自信,融入集体,找到和同龄人交往的快乐 ①利用表扬树立信心。针对孩子平时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和成功都给予表扬,让他体会到从未有过的成功和喜悦,逐步树立自信。 ②针对实际,设立小目标。在孩子走出低谷后,我立即把他的注意力转到学习上,使他知道学生要以学习为主,按时上学,完成作业是一名合格学生最起码的任务。

【案例分析】初中留守儿童案例分析

关爱留守儿童典型案例 一、案例介绍: xxx,女,该同学上课容易走神,不爱交流,对于大人的话,很多时候不予理睬,在她上一年级的时候,我虽不教她,但对于她我已经有深刻的印象。那时我以为她是自闭症孩子。今年接手这个班。刚开始她也是一句话不说。点名她不答,读课文她也不张嘴。更别说背诵课文了。她成天少言寡语,目光忧郁,心事重重的。在留守儿童中又属于比较特殊的了。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现象呢? 二、案例分析: 1、亲情的缺失: xxx同学的母亲在其很小的时候离开她。父亲长期在外务工,与子女相处甚少,父亲忙于工作的不闻不问,祖父母的隔代观念,让她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多余的人,陪伴她的除了孤独之外,更多的就是泪水了。 2、学习没有人指导: xxx本身就不爱说话,任老师怎么问,她都是不做声的。渐渐地,她的学习几乎被老师放弃了。 三、实施做法: 1)交流谈心,从内心感染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会常常走近陈致文,带她一起读课文,一起与她分析现在的学习状况,教她学习,鼓励她进步。在此过程中。我多次在其焦虑的脸上露出了“柳暗花明”的笑容。 2)同学的榜样感染 为了让孤独、在学习上自卑的陈致文走出封闭的自我,我先后让班上优秀

的同学(包括留守儿童)去主动接近她,与她一起谈心、学习和搞活动。在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和学业能力等方面帮助她,努力让其找到成功的喜悦,促进其在各方面进步。 3)集体的感化温暖 良好的集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集体的感化和温暖对一个学生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此,我利用班上开展各项活动的机会,让她主动的参与进来,全班同学为其加油助威,既让她觉得集体的温暖,又让其尝到成功的喜悦。让她觉得自己并不孤单,全班同学都是自己的朋友。 四、个案教育反思——“爱”的力量有多大? 现在的陈致文,在课堂上可以发言了,要求背诵的课文基本上能背掉了,和同班小伙伴们的交流也是越来越多了。看到她的笑容不再是难事。从陈致文前后的对比可以看出:无论是在学习、行为习惯还是在交流能力方面,她都有一个较大的转变,而这一切的转变,应该要归功于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的“爱”。爱可以为枯萎的小草带来整个春天;爱可以让干涸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爱可以给孤独的小鸟一个浩瀚的天空。我想,只要我们多点爱心,多点耐心,多点恒心,为留守儿童共同架起一座呵护的桥梁,她们将会演绎更多的精彩!在此,我也希望所有的农村教师在碰到特殊的留守儿童时,应多给她们一份爱心与耐心!

留守儿童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留守儿童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做好留守儿童健康关爱工作要求,加快建立健全全省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和健康情况数据库,着力提升留守儿童家庭发展能力,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5月份以来,全市扎实开展留守儿童清理摸底调查工作,对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和健康情况进行调查登记和信息录入,现已全部完成。现将调查问卷情况分析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截止9月30日,全市共录入留守儿童基础档案问卷份。其中,学生版问卷份、监护人版问卷份。具体如下:(一)性别分布:男性儿童人,女性儿童人; (二)年龄分布:0-6岁儿童人,6岁以上儿童人; (三)监护人年龄分布:未满18周岁人,18-35周岁18-65周岁人,65周岁以上人; (四)留守儿童父母流动情况:市内跨县人,省内跨市人,省外人; (五)就学情况:未上学儿童人,幼儿园人,小学人,初中人,高中及其他人。 二、存在问题与原因 根据现场走访和调查问卷分析发现,因长期缺乏亲情呵护和家庭教育等原因,留守儿童在心理、学习、生活、安全等方面暴露出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留守儿童身体健康水平偏低。调查显示,近%的

留守儿童经常生病,四年级以上的留守儿童中视力异常的占%。主要原因:一是留守儿童生活不规律,有不吃早餐、不经常喝奶、不吃水果、常喝饮料的不良饮食习惯;二是留守儿童监护人缺乏健康饮食、均衡营养等方面的意识和知识;三是留守儿童学习条件和环境相对较差,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不正确。 (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欠佳。数据显示,4年级以上儿童人,有时感到心情不愉快、经常感到心情不愉快和总是感到心情不愉快的留守儿童共计人,占4年级以上留守儿童约%。究其原因:一是留守儿童都在十六岁以下,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因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情绪失落,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造成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和焦虑任性等性格;二是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文化层次不高,教育方法陈旧,与孩子交流沟通存在困难,不能在孩子心理成长方面给予正确及时的引导。 (三)留守儿童行为习惯普遍较差。调查显示:名留守儿童中,仅有%的儿童早晚都刷牙,大部分儿童每天仅早晨刷牙或从不刷牙;%的儿童在购买或食用零食时,从不看食品标签。形成不良习惯的主要原因有:一是留守儿童年龄尚小,自控能里较差;二是留守儿童监护人普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留守儿童受监护人不良的营养和卫生习惯影响;三是留守儿童家庭经济拮据,生活居住条件差。 (四)留守儿童意外伤害知识短缺。调查显示,1-3年级留守儿童未接受过预防意外伤害知识教育有人,监护人不知道意外伤害内容的有人、未告知孩子受到伤害欺负时要及时告诉家人、监护人或老师的有人,分别占监护人版问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