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爱》与《蝴蝶梦》的电影文本比较_633

《简爱》与《蝴蝶梦》的电影文本比较_633
《简爱》与《蝴蝶梦》的电影文本比较_633

《简?爱》与《蝴蝶梦》的电影文本比较小说《简?爱》(Jane Eyre)和《蝴蝶梦》(Rebecca)各自凭借其独特的魅力流传至今。小说《简?爱》自问世以来就不断被搬上舞台和大银幕。《蝴蝶梦》则是希区柯克的代表作,影片基本上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仔细阅读两部小说原本后,我们会发现这两部创作于不同世纪的小说在表现女性主义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以及可比性。从某种意义上看,《蝴蝶梦》和《简?爱》都是“女人戏”。

一、她们是“天使”:简和“我”的形象设定

一些西方文学作品中,妇女们对自己的理解往往脱不出“天使/恶魔”的框架,这种理解与男性的评价相关。《蝴蝶梦》与《简?爱》也毫不例外,其中被设定为“天使”角色的分别是“我”和简。她们虽然最终都“有情人终成眷属”,与心上人相伴终生,并被他们称为“我的天使”,但这并不意味着“天使”的爱情就一定完美。

在《蝴蝶梦》中,自始至终都没有提到“我”的名字,“我”只是一个相对他人而言的“我还活着”的符号。这种“无意识存在”的定位,使得“我”在小说中始终处

于一种被动小心的状态。“我”的情绪总是受到丈夫及其前妻的影响和控制。庄园烧毁后,“我”和丈夫德温特漂流异乡,过着所谓的无拘无束的隐居生活。但是,“我”并不轻松,仍然需要察言观色,以免使丈夫陷于痛苦的回忆中。“是他阴沉的脸色,使我戛然停止了朗读……凡是容易惹起伤感的东西,只能让我独个儿起悄悄咀嚼回味。”[1]7“我”终究只是一个对男人而言从属的“存在”。这个角色始终都没有得到解脱。在《蝴蝶梦》中,并没有介绍德温特爱“我”的原因。“我一头平直的短发,稚嫩而不敷脂的脸蛋,衣裙均不合身,还穿着自己裁制的短褂,像个羞怯失措的小妞儿”[1]10,完全一副“女学生”模样。也许,正是这副“女学生”模样吸引了德温特,但,这不是爱。德温特的前妻吕蓓卡的才艺和胆识没有几个男人可比,甚至曼陀丽是因为她而闻名,这对她的丈夫来说不见得是好事。在男权社会里,哪个男人愿意比自己的妻子差呢?这够压抑窝火了。再看德温特的姐姐,“比阿特丽斯个子很高……粗犷得像个男子”[1]97,可见,他的姐姐也并不“弱小”,和这样的女人一起长大,德温特肯定也没有什么“优势”。所以,他遇到了“我”,一个温顺听话的“女学生”,“我可以为德温特奋斗,为他去说谎,提出伪证,赌咒发誓”[1]312。因为“我”,德温特可以找到“男

权”的感觉,而“我”会像家中的小狗一样去讨好他。因此,小说中的“我”只是那个时代男权社会的牺牲品,她在努力寻找自身定位的过程中,不断地迷失与绝望,于是最后陷入一种茫茫然不知所措的状态。

《简?爱》中的简则幸运多了。我们可以深深地感受到罗切斯特对她的爱。那么罗切斯特为什么爱简呢?因为她和别的女人不同,“我相信你当时感觉到了你和你那严厉,易怒的主人之间存在着共同点”[2]320。这表明简是罗切斯特“另一个更好的自我”。这在小说中也有暗示,简?爱读《英国禽鸟史》,她最喜欢的是鹰。而罗切斯特呢,他的相貌甚至算得上丑陋,却有着一副运动员的身材,身材短粗,跟鹰一样具有力量感。从这点上看,他们两人确实是相似的。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的英国不断地殖民扩张,这种侵略霸占的形象与鹰的特性相吻合。可以说,简与罗切斯特的相互爱慕隐含对英国霸权侵略的一种肯定。然而,此时的英国政治上虽在扩张,道德上却相对保守。妇女只能在初等学校里接受教育,目的是成长为“家里的天使”,其自我价值是通过成为男人的好帮手、男性世界的忠诚附庸来实现的。可简呢?“如果她用那个鞭子揍我,我会从她手里夺过去,我会当面把它折

断。”[2]51这么富有反抗精神的火暴脾气,怎样与社会权威妥协呢?勃朗特是用柯勒?贝尔这个名字推出小说的,这样一个男性名字有着绝对的好处。就算简的性格与当时要求的女性形象不相符,但是男人们可以认为他们的同胞塑造了一个可以与他们在精神上对话交流的“天使”,她不仅聪明并且还与他们兴趣相投。“她”像极了“他们”。然而,简毕竟是个女性,在男权社会里,她的性格违背了传统的女性形象的标准,那么她就必须完成既定身份的皈依,才不至于从“天使”变成“魔鬼”。因此,简会在经济独立时,却又回到了身体已经残缺的罗切斯特身边。“由此可见,基督教一神论只表达了一个性别,只是男性利比多机制的投射,妇女在父权制中是缺席的和缄默的。”[3]

二、她们是“魔鬼”:伯莎和吕蓓卡的形象设定

较之简和“我”的妥协,《简?爱》和《蝴蝶梦》中的“魔鬼”设定――伯莎和吕蓓卡,她们的反抗就近乎歇斯底里了,带有强烈的悲剧意味。因为她们没有话语权。

不管是伯莎还是吕蓓卡,我们找不到一点丈夫爱

她们的迹象。在《简?爱》中,罗切斯特说道,“我以为自己爱上她(伯莎)了。”[2]311“她社交圈里的男人们好像又都在巴结她而妒忌我。我被刺激得迷惑了,我的感官兴奋了,因为无知,年轻,缺乏经验。”[2]311就是这样“无知,年轻,缺乏经验”,这桩婚事却使他获得了三万英镑。而伯莎,也随之成为这桩婚姻的牺牲品。在《蝴蝶梦》中,吕蓓卡确实出众,可德温特怎么解释为什么娶她呢?“奶奶对我说:‘一个妻子得有三种美德:教养,头脑和姿色。她三样具备。’我相信奶奶的话,或者说曾逼着自己信以为真。”[1]29两个男人不断表明她们是“魔鬼”,尽管男人们因为她们获得了利或名――罗切斯特获得家产,德温特因吕蓓卡经营的曼陀丽而出名。而她们,也只能“默默”接受,因为,她们一个疯了,一个死了,疯子的话不可信,死人不能说话。她们没有话语权。更大的悲剧在于,她们曾经爱过丈夫,但是丈夫却不爱她们。这种“冷暴力”折磨着她们,使她们的行为更接近男人们命名的“魔鬼”范畴。《简?爱》中,我们只知道伯莎婚后的凶蛮和毫无来由的脾气,这是罗切斯特说的,但也是他说的,“她讨好我,拼命展示她的魅力和才情来取悦我。”[2]311蜜月后,罗切斯特得知伯莎有遗传病史,这使得本来就戴着宗主国有色眼镜看待伯莎的他更加

冷漠,企图与“边缘人”伯莎划清界限。此时,伯莎在这种“冷暴力”下病情恶化,可是她的丈夫将她囚禁在暗无天日的阁楼上,由一个像男人一样强壮勇猛的女仆专门看守着,她无从发泄自己的不满,只有趁看守人不注意的时候跑下楼来伤人毁物。伯莎最终成不了“天使”,她代表的“魔鬼”是被男性所压制的女性的愤怒和挣扎,她向男权统治者发起了最决绝的进攻――以自己的生命重创了权威的罗切斯特的受人尊敬的绅士形象。

在《蝴蝶梦》中,即使吕蓓卡是一个带有野心与侵略性的女人,但是她终究是个女人,有着女性特有的心理――爱与被爱。这从她得知自己患有绝症时看得出来,即便她再坚强,也同样需要倾诉,于是她给表哥费弗尔留言约见,说有事相谈。从时间上看,如果不出差错,她一定是告知病情。只是这一晚,她并没等来表哥,却等来了自己的丈夫――这个让她因爱生恨的男人。于是,面对出现在小屋门口的丈夫,她故意激怒他,使他对自己开了致命的一枪。这一枪在丈夫眼中是杀害妻子的罪证,而在她眼中不过是个玩笑。她始终带着胜利的姿态,无论生前或死后。也是这一枪使她沦为彻底的“魔鬼”。她死了,没有说话的

权利,所以她的丈夫可以在曼陀丽对着现任妻子尽情地痛骂她,只是,这曼陀丽是她的“杰作”。无疑这是个莫大的讽刺。

伯莎、吕蓓卡以她们极端的行为给男权社会一记响亮的耳光,但是,随之而来的,便是永世的“魔鬼”称号。“在父权制象征秩序里,妇女不仅被摒弃于知识与权利之外,而且被拒斥于言辞‘这一唯一真实的法则之外’。”[4]63在这样的背景下,女人的个性,想法似乎无足轻重,甚至可能是危险的,正如伯莎、吕蓓卡一样。

三、“天使”爱“魔鬼”:女性角色间的联系

既定体制下的女人都试图成为人人称颂的天使,只是天使的高度实在难以维持。于是她们不能不疑惑自己心中也有个作乱的恶魔。换句话说,所有的女人都患“精神分裂症”。她们既想遵从父权社会提出的理想和标准,又试图忠实于自己真实的感悟和经验。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天使”与“魔鬼”应属于同一“有血有肉”的女性角色的不同两面。

勃朗特在《简?爱》中有意无意地寻求双重心理,经常设置“两个人物”,一个代表能被社会接受或者说是传统人物(简),另一方面把自由、有罪的自我具体化(伯莎)。童年时代的简在某些情况下是毫不驯服的,但是她发现这样并没有为她获得任何权利,甚至使她遭受更大的痛苦,当她被关进红屋子时,镜子中的自己,“看上去真是个幽灵。”[2]9这次事件使简承受了心理的严重创伤,“直到今天我还感到它的余波。”[2]1等进入洛伍德后,简学会了自我分析和控制情绪,却同时失去了自我个性。作者对于后来八年生活的叙述省略,充分表现出了简的某种“非存在”性质。阁楼上的伯莎是不能忽略的一个“存在”,这是相对于红屋子事件后的简的“非存在”而言的。可见,《简?爱》是矛盾的,作者也是矛盾的。勃朗特力求为女主人公寻求一种心灵的平衡与和谐,既让她保持独立的自我,又不否认女性的传统需求,有时甚至让她扮演在女性主义者眼里是极为传统的角色。所以简刻意抑制了心中怒火,最终学会保持沉默,这符合传统的基督教思想,因为“上帝通常只对男人说话”[4]58。而伯莎作为独立的自我,她拒绝采用传统的象征女人声音的话语,最终,她放了一把火,连同庄园的烧毁,她永远地成为“魔鬼”。

《蝴蝶梦》又译为《吕蓓卡》,这是前德温特夫人的名字,而“我”则是现任德温特夫人。这两个完全不同的女性形象却是一个统一体,她们不同的价值取向刚好体现了女性所具有的不同层面的意识形态的冲撞。“我”所代表的是一种由男权社会所决定的传统意识形态,即天生的温顺与对男性的依靠性。而吕蓓卡却带有强烈的反抗性质,对于男性的嘲讽与自身的放荡不羁带有明显的女权主义倾向。在潜意识里,“我”从不敢将自己与吕蓓卡比较,“我”一直对吕蓓卡是仰视的。“我”试着像吕蓓卡一样坐在晨室里写信,但是对比吕蓓卡的字体,“我生平第一次注意到自己的字迹竟如此歪歪扭扭……这笔迹只有一个二流学校的劣等生才写得出来”[1]93。尽管小说中的吕蓓卡道德沦丧,但是这种评价是男性口中发出的。从女性主义角度看,吕蓓卡天生就带有男性的野心与侵略性,她聪明能干,毫不费力地控制着整个曼陀丽庄园,控制着她的丈夫以及她身边的每一个人。她鄙视和嘲笑所有被她征服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说,她是女性解放的代表,也是与男权社会相斗争的女战士。她只不过按照自己的价值观生活,在她眼中很多男人根本不及她,她不想学会对男人的尊重和顺从。“她谁也不爱,她鄙弃所有的

男人。她是超乎男女情爱之上的。”[1]374但她毕竟不是男人,她终究不能像个成功的男人一样生活。在男权社会里,吕蓓卡只能是个叛逆的“魔鬼”。

最后,借用一下奥康纳的话,对于那些听觉不灵的人,你得大声叫喊;对于那些快失明者,你只能把图画得大大的。伯莎和吕蓓卡“牺牲”的价值在于,社会需要包含女性主义,需要一种要求打破男性为主导的话语权,从女性的视角、女性心理、女性审美来进行表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因为,她们既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她们只是女人!

[基金项目] 本文得到2015年度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人才计划的资助。

《简爱》中女主人公的心路历程.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The Exploration of Tragic Fate of Tess 丰田如何成为全球第一汽车生产商从中西文化差异的角度浅析商宴之道从传统消费观念看中美文化差异 General Principles and Features of Legal English Translation 《雾都孤儿》中的批判现实主义 On the Origin of English Idioms from a Cultural Perspective 盖茨比的人物形象分析 The Tragic Destiny of Brett Ashley in The Sun Also Rises 模糊语在英语广告中的语义分析 The Self-image of Charles Dickens in David Copperfield 英语商务演讲的技巧《呼啸山庄》的哥特式传统论英语称谓语中的性别歧视完美管家还是他者—浅析《长日留痕》中的管家形象论马克?吐温的种族观--以《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为例《蝴蝶梦》中的女权主义析《远大前程》主人公性格之路顺句驱动原则下英汉同声传译中英语非动词转换为汉语动词的研究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英社交称谓从汉英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看中西方文化差异从电影片名翻译窥探中美文化差异初中生英语听力理解的障碍因素及对策 D.H.劳伦斯《东西》中象征主义的运用通过苔丝透析托马斯哈代的现代女性意识从关联-顺应理论视角研究旅游文本英译 Doomed Tragedy out of Desire-Driven Morbid Personalities in Nabokov’s Lolita 视频辅助和背景知识对听力理解的作用分析《贵妇画像》中伊莎贝尔的个性特点从生态批评的视角看《远离尘嚣》的生态悖论论《喜福会》中的中美文化冲突与兼容英语广告的语言特点及翻译方法 NBA和CBA的文化差异分析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唯美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矛盾——解析王尔德的矛盾性英汉广告中的双关语及其英汉互译《阿甘正传》承载的美国青年价值观从目的论看电影《音乐之声》中对白的汉译中美婚姻价值观对比《远大前程》和《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悲剧英雄的伟大之处对比浅析《恋爱中的女人》中劳伦斯的爱情观对高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现状及激发策略的调查分析—以屏边高级中学为例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43 《雾都孤儿》中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 44 Analysis on Paul Morel’s Life Passa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wrence’s Unconscious 45 英语词汇中的性别歧视 46 An Analysis of David Copperfield’s Dual Character

《简爱》中的三种爱情观

《简·爱》中的三种爱情观 一、简·爱独立自主的爱情观 简·爱的思想发展是这部小说的中心。从一开始,简就有一种很强的自我意识——追求价值和尊严,勇敢地追求自由平等和独立自主。在罗切斯特的面前,她从不因为自己是一个地位卑微的家庭教师而感到自卑,她认为他们是平等的。她的正直、高尚、纯洁,她的心灵没有受到世俗社会的污染,所以罗切斯特为之震撼,把她看成一个可以和自己在精神上平等交谈的人。简的独立性在整部小说的情节发展中不断地得到了验证。 在不知伯莎的存在时,简·爱对罗切斯特一往情深却又不免担忧。她要追求的不仅是一场浪漫的爱情,还追求一种自我价值。这跟她的成长经历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她从小就是孤儿。小说一开始就写道:她感到无家可归,流离失所,再加上舅妈和堂兄对她粗暴残忍,使得她备受社会的疏离,永远也无法找到家的感觉,她迫切需要亲人、需要关爱。当她来到桑菲尔德,遇上罗切斯特的时候,没多久便暗暗喜欢上了他。在罗切斯特看来,简是一个很特别的女孩,不像维多利亚时期的平凡女子一样追求财富和美貌、名利和地位。 尽管罗切斯特的表白和求婚让简感到非常高兴,但也不免忧虑和担心。因为她一直渴望自由自在的生活,婚姻就意味着束缚和屈服,意味着她要对他负责、受他的控制。当罗切斯特挥金如土,为她添购丝绸、珠宝的时候,她变得更加敏感,觉得自己就像是一个被苏丹宠爱的奴隶。她说:“他越是给我买东西,我的脸越是发烧,有一种烦恼和低人一等的感觉。”她反对罗切斯特称她为“天使”,也不喜欢他像打扮一个玩偶一样打扮她。她说:“我是一个有思想、有感觉的人。”为了保持自己的独立,她决定继续做阿戴尔的家庭教师。这一切都清楚地表明简具有很强的独立自主意识。然而在得知伯莎的存在以后,简·爱对罗切斯特尽管依依不舍却又坚决选择了离开。就在婚礼举行的当天,罗切斯特的疯妻的弟弟出现了,他知道罗切斯特另娶了新妻,便出来强行干涉。这让简不禁想起了那可怕的笑声、那场神秘的大火、那撕破了婚纱的陌生人……发生在桑菲尔德有如此多的奇怪的事情!她告诉自己必须要离开。 离开桑菲尔德是简作出的最大的决定。从罗切斯特那里,她找到了渴望已

《活着》小说文本与电影作品之间主题表达的比较分析

《活着》小说与电影作品之间主题表达的差异分析 姓名:陈艳 专业班级:08汉语言文学1班 学号:080504011113

摘要:余华的小说《活着》发表后得到多方好评,使它成为20世纪90年代重要的小说之一。1994年,小说《活着》由张艺谋导演改编成同名电影,葛优、巩俐主演,并且获得多个奖项。然而,小说和电影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创作方式和表现形式不同,所以两种艺术形式对同一主题的阐释必然有差异。同一个“活着”,余华和张艺谋给读者观众呈现出它的不同。 关键词:活着;小说与电影;忍耐;希望;比较 一、小说《活着》主题:为活着本身而活着;忍耐 小说《活着》由福贵徐徐道来他的苦难人生,福贵年轻时因家里富裕常年在外赌博,最后把家产全部输光,福贵爹也被他气死,剩下的一家老小跟着他开始过上贫穷的生活,接着在以后的几十年里,随着年龄增长福贵的人生呈现出不断减缩的情景,家里七口人在他眼前相继死去,还有和他有关联的其他生命也陆续消失。与他相关的人和物随着岁月的流逝都远离了他。这些事物的离去使福贵一个人孤独留在世上,不禁让人思考他活着的支柱是什么。从作品看,通常的理解福贵没有活着的支撑,反而有很多选择死亡的理由,他可以悲伤过度而死可以绝望而死,但是福贵选择了活着。而且作为后死者他活得这么久。学者季羡林对长寿有过这样的看法:“随着自己的年龄的增长,我现在越来越觉得,在人世间,后死者的处境是并不美妙的。年岁越大,先他而走的亲友越多,怀念与悲思在他心中的积淀也就越来越厚,厚到令人难以承担的程度。”福贵没有学者季羡林拥有的包括亲人、金钱、地位、名誉等可以寄托精神的生活动力,季羡林对自己后死的情况尚且感到孤独空虚而难以承担,福贵这种普通后死者晚年的凄凉则更是难以言语,有时悲切凄凉之感会让人感到死亡比活着更好,赤条条的福贵寻死的理由有很多,但是作品里福贵却选择顽强乐观地活着。他把死去的亲人深深地记在脑子里,常常唤他们出来和他做伴。然而这种回忆并非他活着的理由,不过是为了舒缓浓重的寂寥。余华在《活着》前言里朴实而深刻地讲述了福贵活着的理由:“《活着》讲述了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从这里可以看出福贵活着的理由仅只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因为“我”这个生命存在所以要活着。这正是作者通过这篇小说主要要阐释的主题。作者余华从深层次的哲学层面为读者揭示了一个冷峻深远的道理。 小说《活着》不仅从哲学层面为读者揭示了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深刻道理,同时也浅层次地为读者展示了另一个活着的道理。 小说的讲述给人透彻的痛苦和震撼的感觉,作者通过把极大的苦难降临到福贵身上,把属于他人生里的东西一点点剥离,夺去他生存的理由,让主人公独立在世上,而使作品本身要表达的活着的理由(为活着本身而活)凸现出来。作者在凸现这个主题的后面还向读者传达着另一个主题:忍耐。作者在小说的韩文版自序中说:“‘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也正如小说所表现的,作者给福贵安排的苦难接踵而来,从没有透息的机会,福贵的人生笼罩在痛苦之下,他的生命被苦水彻底“浸润”着。福贵的人生就是对现实命运中的苦难平庸的忍耐。面对亲人生命的逝去福贵徒有着一身的力气却无处可使,正如看着一个生命在渐渐消亡,眼看着他/她张着嘴拼命呼吸想留在人世的时候,你什么也不能做。在死神面前,人的力量显得无比渺小,谁也无法阻挡生命的脆弱,在经历渺小和无能为力的体验时,人会感到人生空虚毫无价值。面对亲人们即将死亡,福贵没来得及思考自己

简爱精彩段落摘抄

简爱精彩段落摘抄 导读:1、夜晚的宁静和安逸,被响彻桑菲尔德府的一声狂野刺耳的尖叫打破了。 2、在拆开封口仔细看信时,我继续喝我的咖啡(我们在吃早饭)。咖啡很热,我把脸上突然泛起的红晕看作是它的缘故。不过,我的手为什么抖个不停,为什么我情不自禁地把半杯咖啡溢到了碟子上,我就不想去考虑了。 3、在这种情形下,我既得细听又得静观,细听有没有野兽或者那边窠穴中魔鬼的动静。可是自从罗切斯特先生来过之后,它似乎已被镇住了。整整一夜我只听见过三声响动,三次之间的间隔很长-- 一次吱吱的脚步声,一次重又响起短暂的狗叫似的声音,一次人的深沉的呻吟声。 4、平常我是拉好帐幔睡觉的,而那回却忘了,也忘了把百叶窗放下来。结果,一轮皎洁的满月(因为那天夜色很好),沿着自己的轨道,来到我窗户对面的天空,透过一无遮拦的窗玻璃窥视着我,用她那清丽的目光把我唤醒。夜深人静,我张开眼睛,看到了月亮澄净的银白色圆脸。它美丽却过于肃穆。我半欠着身子,伸手去拉帐幔。 5、罗切斯特先生拉开厚厚的窗幅,掀起亚麻布窗帘,尽量让月光射进屋来。看到黎明即将来临,我既惊讶又愉快。多漂亮的玫瑰色光束正开始照亮东方的天际!随后,罗切斯特先生走近梅森,这时外科医生已经在给他治疗了。

6、莉娅摇了摇头,于是谈话嘎然而止。我从这里所能猜测到的就是这么回事:在桑菲尔德有一个秘密,而我被故意排除在这个秘密之外了。 7、过了好一会儿,帐幕才再次拉开。第二幕表演比第一幕显得更加精心准备。如我以前所观察的那样,客厅已垫得比餐室高出两个台阶,在客厅内靠后一两码的顶端台阶上,放置着一个硕大的大理石盆,我认出来那是温室里的一个装饰品--平时里面养着金鱼,周围布满了异国花草--它体积大,份量重,搬到这儿来一定是花了一番周折的。 8、猜谜的一方再次交头接耳起来,显然他们对这场戏所表现的字或只言片语,无法取得一致意见。他们的发言人登特上校要来表现“完整的场面”,于是帷幕又一次落下。 9、最奇怪的是,除了我,房子里没有人注意到她的习惯,或者似乎为此感到诧异。没有人谈论过她的地位或工作,没有人可怜她的孤独冷清。 10、这老太婆在帽子和带子底下爆发出了一阵笑声。随后取出一个短短的烟筒,点上烟,开始抽了起来。她在这份镇静剂里沉迷了一会儿后,便直起了弯着的腰,从嘴里取下烟筒,一面呆呆地盯着炉火,一面不慌不忙地说:“你很冷;你有病;你很傻。” 11、他的举止很客气,但说话的腔调听来有些异样--不是十足的外国腔,但也不完全是英国调。他的年龄与罗切斯特先生相仿--在三

电影欣赏系列之蝴蝶梦

《蝴蝶梦》(原名《瑞贝卡REBECCA》美国) ——悬念大师希区柯克的著名悬念惊悚片 出品:塞而兹尼克——联美公司1940年摄制出品 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主演:劳伦斯·奥利佛、琼·芳登 影评 《蝴蝶梦》是根据英国女作家黛芙妮.杜莫里叶的小说《丽贝卡》改编。全片以女主角“我”的第一身份观点描写年轻姑娘嫁入豪门之后,发现丈夫德文特的前妻丽贝卡的阴魂笼罩着整座曼德丽大厦,神秘的女管家丹佛丝也像幽灵般在她身旁出没。为了讨好丈夫德文特,女主角故意在盛大舞会上穿了丽贝卡画像上的衣服亮相,不料因而揭发了多年前的一宗谜离命案。 全片气氛诡异迷人,是悬疑手法十分高明的心理文艺片,劳伦斯.奥立弗与琼.方丹都演得出色,扮演女管家的朱迪思.安迪生尤其创造了同类角色的一个原型,日后不少影片阴险的女管家的身上都可以看到她的影子。 该影片是英国导演希区柯克赴美后拍摄的第一部影片,以其精湛而独特的技巧征服了美国观众,是他向好莱坞显示自己独特才能的见面礼。 希区柯克善于制造悬念效果。在《蝴蝶梦》中,他放弃了惯用的充满紧张感的惊险式样和剪辑技巧,着力刻画人物的相互关系,通过运用摄影、小道具、画外音及反应镜头制造神秘的心理效果。整个故事以缓缓的节奏开展,但常常插入奇笔,在场面调度上出其不意,吓人一跳。如丹佛斯太太的出场就是这样处理,她所经过的路线从不让人看到,常常不期而至,她令人害怕就害怕在这里。 影片导演及大部分演员都是英国人,而且故事以20世纪初英国的庄园为舞台,因此影片充满浓厚的英国色彩,风格典雅、庄重。希区柯克以后的创作以悬念片为主,《蝴蝶梦》正是他从英国风格转向美国风格的作品。(以后他拍摄的影片有大家熟知的《爱德华大夫》(1945年)、《美人计》(1946年)、《后窗》(1954年)、《西北偏北》(1959年)、《精神病患者》(1960年)、《鸟(1964年)还有《眩晕》》等) 女主角琼·芳登极其敏感而微妙的表演博得很高评价,为该片增色不少。以前琼·芳登只能在一些二流片子中扮演一些小角色,经希区柯克的指导,她也以此一举成名,接着在出演希区柯克导演的《深闺疑云》中一举夺得第14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由于《蝴蝶梦》的在各方面的出色表现,在1940年度的第13届奥斯卡奖评选中,它几乎囊括所有主要奖项的提名,计有11项,结果获得最佳影片、最佳摄影(黑白片)两项大奖。但遗憾的是,希区柯克本人在好莱坞从影40年,他一直未当选过最佳导演,仅被提名。但他的不凡功力已令好莱坞的同行们为之折服。

《简爱》爱情观

浅析《简爱》的爱情观 摘要:《简爱》中的主人公简爱从小父母双亡,寄人篱下,一个充满了暴力而又恶劣的生活环境使她向往平等的生活和爱情。她的爱情观概括而言,就是自由、平等、尊严和真爱。所谓的真爱,不是着重外在条件或是物质条件,而是内在的心灵的相通。罗切斯特爱的是简爱的纯洁高尚的心灵,简爱爱他的优雅风度和渊博的知识,在感情上他们处在平等的位置。他们追求真爱,追求美好的心灵而为爱执着。他们都是平凡的人,他们精神契合,心灵相通,互相吸引,尊重,他们那不带有任何功利色彩的爱情是伟大的!人,无论多么平凡多么伟大,都需要爱情,然而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怎样才能够不会为了金钱和地位而迷失了自己的爱情方向和人生轨迹?那么,简爱的爱情就深刻揭示了这个奥秘。关键词:爱情;尊严;平等;善良;真爱 一、简爱的生活轨迹和爱情变故 《简爱》中的主人公简爱从小父母双亡,寄人篱下,在一个充满了暴力而又恶劣的环境下生活。他的表哥打骂她,她的表姐欺负她,她的舅妈虐待她,这样的日子使她向往自由平等的生活。同时这样的生存环境也是对她的尊严的严重考验和无情摧残。她反抗过,她斗争过,尽管她费尽全力地想改变这样的环境,但是一切都是徒劳!最后她无奈得发出了“不公平啊!不公平!”的几乎绝望的吼声。寄居生活还是没有任何改变,她只有压抑自己的情感,痛苦而无奈地一日复一日地活下去,不知不觉地度过了十年被轻视被虐待的生活。 后来,简爱被舅妈遗弃后,又被送到洛伍德学校。由于她那“不老实”的性格和古怪的脾气,老师们不喜欢她,也不允许其他的人接近她,因此她几乎没有朋友,但是,幸运的是,简爱遇到了伙伴海伦和老师谭波尔小姐。正是她们让简爱感受到友爱、平等、勇敢、信任和鼓励;她们让简爱从不幸的遭遇和种种负面情绪中解脱出来,拥有了明智的思考和宽恕的美德,更让简爱学会了如何自尊、热烈、深情、无私地去爱。 好景不长,在那里简爱唯一的朋友海伦因受不住折磨和病痛而死去,她悲伤,难过,寂寞,无助……于是她变得越来越坚强和叛逆。痛苦的童年结束之后,简爱就在洛伍德学校当了一名普通的教师。海伦的离去和谭波尔小姐的出嫁,使她决心摆脱受了八年的压抑的地方。十八岁时简爱作出了重大的决定离开洛伍德学校。 于是,简爱在洛伍德当了两年的教师之后,她渴望离开,她这时唯一的希望是成为一名家庭教师。最后终于离开了洛伍德学校,成为了桑菲尔德府的一名家庭教师。实现了她人生的第一步理想,即是到一个充满希望和激动的天地生活,迎接新的挑战。在桑菲尔德府,简爱作为一名家庭教师,她自尊、自强、自立、自重。 一直以来,不公平的现实迫使她全心追求平等与自由,追求光明的,圣洁的,美好的爱情和生活。现实培养了简爱无限的信心和坚强不屈的叛逆的性格。简爱是一个不漂亮,没有金钱没有地位的平凡女人,但是她善良、朴实、纯洁、高尚的品质,她平凡中透露着不平凡的气质。因此她获得了身边的人的尊敬,感染这身边的人,同时,身边的人也喜欢她,关心她。 桑菲尔德府使简爱感受到“这儿有想象中的完美无缺的家庭安乐气氛”。不言而喻,正是她那可贵的人格魅力和那种叛逆的精神征服了一开始有些轻视她的主人罗切斯特,而简爱也被罗切斯特的优雅风度和渊博的知识所吸引,他们相爱了。一切都顺理成章地发展下去,他们订婚了。真心相爱的人过了一段幸福而快乐的生活终于决定步入婚姻的殿堂。 可就在结婚之际,简爱知道了罗切斯特原来早有妻子,虽然是一个精神病人,但是毕竟还存在。她的自尊使她离开了桑菲尔德府,她的自尊不能容忍被自己心爱的人欺骗,于是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离开,离开了桑菲尔德,离开了心爱的罗切斯特。 后来遇到了传教士圣约翰,他长相英俊,知识渊博,立志献身于圣教。他一度想把简爱作为上帝的服务工具,于是向她求婚。虽然简爱佩服他的献身精神,感激他的关心和照顾,

解析张爱玲小说的恐怖电影式镜头-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范文

解析张爱玲小说的恐怖电影式镜头-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范文2015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范文 第1篇:汉语言文学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范文 学生姓名:陈嘉学号:2015101222 院(系):中文系 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题目:解析张爱玲小说的恐怖电影式镜头 指导教师:刘文菊副教授 2015年3月27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1、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院、系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1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址上下载)打印,不能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1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2015年4月26日或2015-04-26。 4、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引注标准要参照《韩山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标准》(韩教字[2015]53号)执行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1、本课题的目的及研究意义 研究目的:

张爱玲与电影有过长期亲密的接触,在小说写作中创造性地化用了电影化技巧,使她的文字组合带有丰富的视像性和表现力。文本以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为切入口,对张爱玲中短篇小说出现的恐怖电影式镜头进行解析。试图更近距离地感受张爱玲艺术感觉的细微独特之处,并且在此基础上揭示张爱玲小说所蕴涵的悲剧感和死亡意识。研究意义: 本文通过对张爱玲中短篇小说出现的恐怖电影式镜头进行解析,试图在体会张爱玲语言的现代性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1种独特的审美方式,从不同的视角解读张爱玲小说的表现手法。 2、本课题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表现手法的研究主要从小说的电影画面感、电影造型、电影化技巧等角度切入,考察了张爱玲作品对电影艺术手法的借鉴技巧: (1)研究张爱玲小说的电影画面感:《犹在镜中——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感》(何蓓)等; (2)研究张爱玲小说的电影造型:《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造型》(何文茜)等; (3)研究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技巧:《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技巧》(何文茜);《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倾向》(申载春);《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手法》(张江元);《张爱玲小说对电影手法的借鉴》(屈雅红)等; (4)研究张爱玲小说的死亡意识:李祥伟《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死亡意识》等国外研究现状: 海外研究对张爱玲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1957-1984年夏志清,唐文标等 人对她作品的介绍与评述第2阶段1985年至今,辐射面波及北美等地

2019年简爱精彩段落摘抄

2019年简爱精彩段落摘抄 篇一:简爱重点片段 1.作者怎么描写简·爱向舅妈复仇后的心理?你怎么看待这时的简·爱? 我还没有回答完,内心便已开始感到舒畅和喜悦了,那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奇怪的自由感和胜利感,无形的束缚似乎己被冲破,我争得了始料未及的自由,这种情感不是无故泛起的,因为里德太太看来慌了神,活儿从她的膝头滑落,她举起双手,身子前后摇晃着,甚至连脸也扭曲了,她仿佛要哭出来了。 我孤零零地站那里,成了战场上的胜利者。这是我所经历的最艰难的—场战斗,也是我第一次获得胜利。我在布罗克赫斯特先生站过的地毯上站了一会,沉缅于征服者的孤独。我先是暗自发笑,感到十分得意。但是这种狂喜犹如一时加快的脉膊会迅速递减一样,很快就消退了。一个孩子像我这样跟长辈斗嘴,像我这样毫无顾忌地发泄自己的怒气,事后必定要感到悔恨和寒心。我在控诉和恐吓里德太太时,内心恰如一片点燃了的荒野,火光闪烁,来势凶猛,但经过半小时的沉默和反思,深感自己行为的疯狂和自己恨人又被人嫉恨的处境的悲凉时,我内心的这片荒地,便已灰飞烟灭,留下的只有黑色的焦土了。

我第一次尝到了复仇的滋味。犹如芬芳的美酒,喝下时热辣辣好受,但回味起来却又苦又涩,给人有中了毒的感觉。此刻,我很乐意去求得里德太太的宽恕,但经验和直觉告诉我,那只会使她以加倍的蔑视讨厌我,因而会重又激起我天性中不安份的冲动。 改变这一局面,不至于搞得太僵。 2.当布罗克赫斯特先生问简·爱怎样做才能避免进地狱时,简·爱是怎么巧妙回答的? 表现了简·爱怎样的性格? “一个淘气孩子的模样最让人痛心,”他开始说,“尤其是不听话的小姑娘。你知道坏人死后到哪里去吗?” “他们下地狱,”我的回答既现成又正统。 “地狱是什么地方?能告诉我吗?” “是个火坑。” “你愿意落到那个火坑里,永远被火烤吗?”

《蝴蝶梦》主要简介

《蝴蝶梦》主要简介《蝴蝶梦》原名《吕蓓卡》(又译《丽贝卡》),是达夫妮·杜穆里埃的成名作,发表于1938年。达夫妮·杜穆里埃在本书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个颇富神秘色彩的女性吕蓓卡的形象。主人公吕蓓卡于小说开始时即已死去,从未在书中出现,却时时处处音容宛在,并能通过其忠仆、情夫等继续控制曼陀丽庄园,直至最后将这个庄园烧毁。一方面是缠绵悱恻的怀乡忆旧,另一方面是阴森压抑的绝望恐怖,加之全书悬念不断,使该书成为多年畅销不衰的浪漫主义名著。 《蝴蝶梦》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向人们描述了发生在曼德利庄园里的一段扑朔迷离的故事。“我”梦游曼德利,庄园已经面目全非,残垣断壁,杂草丛生,颓败而凄凉,勾起了“我”对昔日庄园生活的回忆。“我”二十一岁那年,与长“我”二十余岁的德温特先生萍水相逢。两人虽然年龄悬殊,但情投意合,不久便双双坠人爱河,既而结为连理同返曼德利庄园。 丹弗斯夫人是庄园的女管家,曾经服侍过德温特的前妻丽贝卡。丽贝卡驾艇出海遇难后,女管家忠心不改,庄园里的生活起居皆依循丽贝卡生前的方式,任何人不得变动。丹弗斯夫人一袭黑色长裙。不苟言笑。“我”在她面前,如芒刺在背,经常手足无措,唯恐触犯庄园里的“清规戒律”。她全然不把“我”视为庄园的女主人,相反在“我”面前盛气凌人,对“我”或百般刁难,或暗中算计,处处设置障碍。一次,曼德利举办一场规模盛大的化装晚会,丹弗斯夫人怂恿“我”借机表现。当“我”身着丹弗斯夫人推荐的晚礼服亮相时,全场一片愕然,德温特也怒容满面。事后“我”才知道,这套晚礼服与丽贝卡某次化装晚会穿的服装毫无二致。“我”沮丧到了极点,只好独自外出漫步于庄园四周和海滩,以消除烦闷。待内心平静下来,“我”开始梳理在曼德利的种种经历:脸色阴沉的女管家,死后阴魂不散的

我理解的《简爱》中的爱情观

我理解的《简爱》中的爱情观 初读《简爱》是在高中的时候,那时候学习紧张,压力大,偶尔读一读中外文学作品,调节一下自己的学习生活,缓解压力。但是,那时毕竟是少女情怀,怀着青涩的感知去阅读了《简爱》,简爱的坚强,自立,自强以及她对爱情的观点和对生活的态度深深的打动了我。 然而,多年未重读《简爱》,当我二十岁出头的时候,由高二坡老师,带着我重温了经典,以高老师的深度讲解、分析和我现在的经历、感触,我终于能够比较全面的理解《简爱》这部作品,尤其是对其中简爱的生活态度和爱情观的认识,登上了一个新的阶梯,在此,衷心的感谢高二坡老师。 《简爱》夺人先声的是简爱具有的反抗的,追求独立自由生活的精神,一开始,年幼的简·爱就和欺侮她的表哥约翰发生了冲突。骄横残暴的约翰把表妹简·爱看作丫头一样,可是简·爱不畏强暴,怒斥这个迫害她的小魔王:“你这男孩真是又恶毒又残酷!你像个杀人犯———你像个虐待奴隶的人———你像罗马的皇帝!”接着和他扭打起来,结果当然是简·爱吃了亏,被关进了红屋子。文章中还写到了她那个冷酷无情的舅妈里德太太。关于简·爱在舅妈家的生活只有全书的短短几章,但一个瘦弱的女孩以她勇敢的表现立即吸引了我。这些短短的情节让我初步认识到了简是一个具有反抗精神的勇敢女子。作品中,简爱有这样的一段话:“当我们无缘无故挨打的时候,我们应该狠狠地回击;我肯定我们应该回击———狠狠地回击,教训教训打我们的那个人,叫他永远不敢再这样打人。”这正是贯穿整个故事的精神,简·爱所具有的反抗精神。 简爱所具有的反抗精神,是在那个时代的女性,追求女性权利的代表,她的坚强不屈,以及反抗精神也是值得我们现代的女孩子学习的,简爱所代表的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妇女形象,可以说是一个不朽的形象。 活在当下,还有多少女孩子想着自强,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在中国的文化中,妇女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弱势群体。早在古代,女子无才便是德,女人要遵从三从四德;“大家闺秀,小家碧玉”是中国古代女人命运的真实写照,

《简爱》论文的参考文献

[1]刘丽. 追求平等、幸福、自由的女性典范——谈《简·爱》中的典型人物简爱[J]. 辽宁高职学报,1999,(1). [2]龚明德. 李霁野译《简爱》与鲁迅有关吗?[J]. 鲁迅研究月刊,1999,(3). [3]李国源. 《简爱》“妇女解放”主题浅探[J].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 报,1999,(1). [4]杜焱. 试论《简爱》中伯莎形象[J]. 丹东师专学报,1999,(3). [5]陈姝波. 论《简爱》中的性别意识形态[J]. 外国文学研究,2002,(4). [6]潘红. 夹缝里的风景——谈黄源深先生《简爱》译本的审美特点[J].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 [7]芦雪瑾. 试论《简爱》与《藻海无边》中的两位梅森[J]. 杭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2). [8]陈小兆,萧好章. 从“失乐园”到“复乐园”——《简爱》故事情节的“圣经”原型意象[J]. 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4). [9]宋燕. 简爱:自强与自爱[J]. 当代电视,1999,(8). [10]毛梅兰,胡宜兰. 论典型形象——简爱(英文)[J]. 抚州师专学 报,2001,(1). [11]毛竹生. 简爱的出走与自我实现[J]. 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6). [12]马海英. 金丝鸟、菟丝和简爱——试论南朝艳情诗与“五四”爱情诗[J]. 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 [13]毛竹生. 简爱的成长之路及其心理机制[J]. 邯郸师专学报,2001,(2). [14]赵敏. 心灵的传承——试论《简爱》对《蝴蝶梦》的影响[J].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2). [15]赵莉. 从杜十娘和简爱的形象塑造比较东西方妇女的女性意识[J]. 新余高专学报,2001,(3). [16]张艳. 走不出困惑——论夏绿蒂在《简爱》中对妇女出路问题的探索[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 [17]王一平. 《简爱》对《圣经》的恪守与反叛[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 [18]本报记者戴永明. 简爱之困[N]. 贵州民族报,2010-04-09(A04). [19]简i7到简爱7 以爱之名海尔简爱7全面升级[J]. 办公自动 化,2009,(23). [20]孙伟民. 自卑情结造就了简爱鲜明的人格魅力——解析《简爱》[J].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09,(1). [21]陈淑婷. 献给简爱的一朵玫瑰——简爱和苔丝的人物对比[J]. 文学界(理论版),2010,(7). [22]黄兴军. 《简爱》中的永恒魅力——解析小说《简爱》中女性反抗性格的形成[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4). [23]王筠. 再读《简爱》:经典语言与简爱的女性形象塑造[J]. 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2007,(6). [24]李颖娟. 从英雄、非英雄到反英雄[D]. 兰州大学: 兰州大学,2010. [25]王康英. 论《简·爱》中女主人公简爱对真爱的追求[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23). [26]刘丽. 一个时代的女性呐喊与追求——谈《简·爱》中的典型人物简爱[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5).

简爱精彩段落摘抄

简爱精彩段落摘抄 本文是关于好词好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简爱精彩段落摘抄 1、五月一日下午五点左右,我到了盖茨黑德府门房,上府宅之前我先进去瞧瞧。里面十分整洁,装饰窗上挂着小小的白色窗帘,地板一尘不染,炉栅和炉具都擦得锃亮,炉子里燃着明净的火苗。贝茜坐在火炉边上,喂着最小的一个孩子,罗伯特和妹妹在墙角不声不响地玩着。 2、这老太婆在帽子和带子底下爆发出了一阵笑声。随后取出一个短短的烟筒,点上烟,开始抽了起来。她在这份镇静剂里沉迷了一会儿后,便直起了弯着的腰,从嘴里取下烟筒,一面呆呆地盯着炉火,一面不慌不忙地说:“你很冷;你有病;你很傻。” 3、过了好一会儿,帐幕才再次拉开。第二幕表演比第一幕显得更加精心准备。如我以前所观察的那样,客厅已垫得比餐室高出两个台阶,在客厅内靠后一两码的顶端台阶上,放置着一个硕大的大理石盆,我认出来那是温室里的一个装饰品——平时里面养着金鱼,周围布满了异国花草——它体积大,份量重,搬到这儿来一定是花了一番周折的。 4、我不喜欢同一念头反复不去——不喜欢同一形象奇怪地一再出现。临要上床和幻象就要出现的时刻,我便局促不安起来。由于同

这位梦中的婴孩形影不离,那个月夜,我听到了一声啼哭后便惊醒过来。第二天下午我被叫下楼去,捎来口信说有人要见我,等候在费尔法克斯太太房间里。我赶到那里,只见一个绅士仆人模样的人在等我,他身穿丧服,手中拿着的帽子围着一圈黑纱。 5、我按他的吩咐办了。宾客们都瞪着眼睛看我从他们中间直穿而过。我找到了梅森先生,传递了信息,走在他前面离开了房间。领他进了图书室后,我便上楼去了。 6、夜晚的宁静和安逸,被响彻桑菲尔德府的一声狂野、刺耳的尖叫打破了。 7、我进门的时候,图书室显得很安静,那女巫——如果她确实是的话,舒适地坐在烟囱角落的安乐椅上。她身披红色斗篷,头戴一顶黑色女帽,或者不如说宽边吉卜赛帽,用一块条子手帕系到了下巴上。桌子上立着一根熄灭了的蜡烛。她俯身向着火炉,借着火光,似乎在读一本祈祷书般的黑色小书,一面读,一面象大多数老妇人那样,口中念念有词。我进门时她并没有立即放下书来,似乎想把一段读完。 8、他和搭档们退到了帐幔后头,而由登特上校领头的一组人,在排成半圆形的椅子上坐了下来。其中一位叫埃希顿先生的男士,注意到了我,好像提议我应当加入他们,但英格拉姆夫人立即否决了他的建议。 9、我的脉搏停止了,我的心脏不再跳动,我伸出的胳膊僵住了。叫声消失,没有再起。说实在,无论谁发出这样的喊声,那可怕的尖叫无法立即重复一遍,就是安第斯山上长着巨翅的秃鹰,也难以在白

关于电影行业的分析报告

关于电影行业的分析报告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电影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低速缓慢发展再到近10年爆炸式发展的过程。201x年全球票房达到375亿美元,美国占27%的市场份额,中国占13%,比XX年提升5%,排在第三位的日本比中国电影市场低8%,中国已成为毫无争议的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而从增量来看,201x年全球电影票房增长16亿美元,中国贡献增量的75%,由此可见中国对全球电影票房增量市场起到了主引擎的作用,确实不容小觑,也难怪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均将目光瞄向中国,纷纷在中国内地设立办事处,谋求在中国长远发展,许多大片均在影片中加入“中国元素”,以期吸引更多的中国观众。 1. 政治环境:早在201x年,国务院就出台了《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电影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扶持政策,5年来政府在扶持电影创作、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财税及融资政策、土地使用、院线建设、提升国产电影国际影响力方面实施了许多有力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为电影业高速发展提供了宏观政策保障。201x年又出台了《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加快实施《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电影行业作为重点、主流文化产业,首当其冲将受益匪浅。

2. 经济环境:201x年以来,我国经济受“三期叠加”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大,特别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如房地产、产能过剩行业如钢铁,均遭遇重大挫折,市场需求疲软,经营效益大幅下滑。201x年我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亿元,GOP 增速%,创24年来新低;201x年前三季度GDP增速%。然而,电影市场却未受整体经济下行影响,逆势上涨,屡创票房新高。据统计,201x年我国故事影片产量618部,同比减少20部;全国电影总票房亿元,同比增长%,其中国产片票房亿元,占总票房的%。201x年前三季度全国电影票房收入就达到亿元,同比增长%,其中国产影片票房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国产影片市场份额占比%,比去年同期提高了个百分点。201x年“十﹒一”黄金周更是创纪录地达到了亿元的总票房,相较于201x年国庆档的亿元,增长率达70%。电影作为文化产业的支柱产业,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投资回报高,在整体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势必将吸引更多资本进入,继续推动整个产业持续做大做强,并辐射和带动旅游、动漫、游戏、广告、玩具等周边产业持续发展。同时随着中国经济长期的持续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们收入的不断提高,中国电影市场还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持续快速发展。 3. 人文环境: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产品,是人们的文化、娱乐及精神需求,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随着中国人

《简爱》和《大一女生》风格对比

摘要:十九世纪欧洲著名文学作品《简·爱》与当代中国文学作品《大一女生》出自不同国度、不同年代、不同流派的作家之手,却塑造出相似但又不尽相同的鲜明的人物形象,本文对两部作品进行比较分析,从内涵和艺术手段着眼,从作品的人物的命运与形象的刻画、情节结构的设置、景物与心理的统一方面入手,剖析两部作品的艺术魅力以及它们成功的审美因素,从而透视出文学精神的微妙渗透和传承。 关键词:分析;《简·爱》;《大一女生》;继承 《大一女生》是中国当代青春派女作家小思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创作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小说反映了当代的大学校园生活。此书一出,读者誉之为“中国的《简·爱》”。只要读过这部小说的读者都不难发现,它无论是人物的命运和形象,还是情节、艺术上的一些处理手法都有些似十九世纪著名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作家在进行文学创造的先前阶段,是创作材料的储备。就作家的社会生活体验性而言,从小说中的主角菱子对《简·爱》深深喜爱可以看出,作者在材料储备的一方面就是曾研究并模仿勃朗特的小说创作手法,无疑也或多或少地从《简·爱》中汲取了艺术养分,并把这些储备运用到文学创作的物化阶段。《大一女生》没有像《简·爱》那样影响深远、流传范围大,但亦具备它独特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格调,吸引了众多的中国读者尤其是校园学子。看似从《简·爱》脱胎而来却仍然能以其独到的艺术魅力征服读者,可见两者之间必然有一些共同和不同的成功因素。那这些相同的与不同的是什么呢?又是怎样造成的?这与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的性格、经历以及所受的教育有关,这些因素可以直接影响作家们的审美情趣和理想追求。如果这些因素相似,作家之间的影响和继承是有必然性的。作家是创作主体,作品是创作的结果,从他们的关系来说,主体决定了作品,作品是主体的反映,那么作品的相似又可以说明什么问题?下面,我就从《简·爱》与《大一女生》在艺术上的一些共通之处来分析前者对后者的影响,并借此探讨一下出现相似的原因。 一、人物命运的安排和形象的塑造 两部小说分别设计了贯穿始终的女主人公——简和菱子。从人物的命运安排看,菱子和简显然是同命运却又具有当代中国生活特色的人物。她从小失去双亲,和封建保守的奶奶相依为命。高考超过录取分数线3分却没被录取,无奈中她加入了复读生的行列。一年的苦读后,菱子以全区第二名的成绩考上了一所外国语学院。命运却还是在捉弄她,她唯一的亲人——奶奶,没等菱子毕业就离开了人世;初恋男友柳舫发现自己并不爱菱子,而是另有她人。简则背负着自然和社会给她的不幸开始了人生:没有双亲也没有钱财;但她有着坚强的个性,这使她在很多人的眼里更加失去了魅力,因为她不会对别人逆来顺受。这些人看到的是她的种种劣势,告诉她对生活不要有太多的奢望。但简·爱不听这一套,她拒绝接受这些人给她的卑微地位。她要求人们接受她本来的面目:她可能微不足道,但却是自己命运的主宰;她也许不漂亮,却值得他人爱。简和菱子都是二十出头的年轻姑娘,出身寒微、为生活奔波、邂逅理想中的男主人公。 菱子作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的一个当代大学生,所处的社会背景和生活经历不可能与简一样,但菱子与她同样是父母双亡的年轻姑娘、无依无靠、读大学时也同样为生活发愁需要打工以挣得伙食费。《简·爱》中的简从小在舅妈里德太太家那里抚养,之后被送寄宿劳伍德学校,后来应征到罗切斯特先生的庄园做家庭教师。在那她爱上了罗切斯特,罗切斯特也被她独特的个性所吸引,他们在经历了层层波折之后幸福地结合。而《大一女生》是中国当代小说,比《简·爱》的问世大约迟一百五十多年,人物与中国当代社会生活是紧密相系的,因而菱子并不是像简那样作为家庭教师而谋生,她是经过拼搏之后杀入大学校园的“天之骄子”,可贫寒的家境也使得她必须在课余做兼职。不过,菱子也同样也具备简那样的非凡气质,其貌不扬却内涵丰富。

《简爱》【精彩片段摘抄】 (2000字)

《简爱》【精彩片段摘抄】 谁要责怪我,他可以责怪,可我还是要说。有时候,我独自一人在庭院里散步,有时候,我走到大门口,朝门外的大路望去,或者趁阿黛尔和保姆玩耍,费尔法克斯太太在贮藏室里做果冻时,我爬上三道楼梯,推开阁楼的活门,来到铅皮屋顶上,极目眺望僻静的田野和山岗,眺望着朦胧的天际。每当这种时候,我总是渴望我的目力能够超越那个极限,看到繁华的世界,看到我曾听说却从未见过的充满生机的城镇和地区。每当这种时候,我总是企盼自己能有比现在更多的人生阅历,能跟比这儿更多地和我同样的人交往,能结识更多不同性格的人。我珍视费尔法克斯太太身上的优点,我珍视阿黛尔身上的优点,但我相信世界上还有另外的更加鲜明突出的优点,我希望能亲眼见到我相信存在的东西。谁责怪我呢?毫无疑问,一定会有很多人。他们会说我不知足。我没有办法。我生性就不安分,有时候这使我非常苦恼。这时,我唯一的安慰是独自一人在三楼的走廊里来回踱步,安然地待在这儿的幽静和孤寂之中,任凭自己心灵的眼睛注视着面前升起的清晰的幻象----不用说,幻象是既多又灿烂夺目的;可以听任自己的心因欢乐的活动而起伏,因骚动纷扰而激昂不已,因充满活力而舒展开怀。而最最美好的是,可以听任我的心灵的耳朵倾听一个永远不会结束的故事----这是个由我的想像不断创造和叙述出来的故事,我渴望经历但在我的实际生活中并不存在的事件、生活、激情和感受,使这个故事变得非常生动有趣。说什么人应该满足于平静的生活,说这话是白费力气。他们必须有行动,即使找不到行动的机会,他们也会创造它。千百万人注定要处在比我更加死气沉沉的困境中,而千百万人在默默的反抗自己的命运。 谁也不知道,在这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中,除了政治反叛以外,还酝酿着多少其他的反叛。通常认为女人是非常安静的,可是女人也有着和男人一样的感情。她们像她们的兄弟一样,也要施展自己的才能,也要有她们的用武之地。她们对过于严厉的束缚,对过于绝对的停滞,也会说什么她们应该只限于做做布丁,织织袜子,弹弹钢琴,绣绣钱包,那他们的胸襟未免太狭窄了。要是她们想要超出习俗许可的女性范围,去做更多的事情,去学更多的东西,他们因而就谴责她们,嘲笑她们,那他们也未免太没有头脑了。 ?? 路面坚硬,空气凝滞,我的旅途是寂寞的。开始我走得很快,直到身上暖和起来,我才放慢脚步,享受和品味此时此景所赋予我的欢乐。三点了,我从钟楼下面经过时,教堂的钟声正好敲响。此时此刻的魅力,就在于天色临近黄昏,在于徐徐沉落和霞光渐淡的太阳。这时,我离桑菲尔德已有一英里,正行进在一条小径上。这条小径,夏天以野蔷薇闻名,秋天以坚果和黑莓著称。即使现在,也还长有一些珊瑚色珠宝般的野蔷薇果实和山楂。不过,这儿冬天最迷人的地方,还在于它无比的寂静和树叶落尽后的安宁。即使拂过一阵微风,这儿也不会发出一丝生息,因为没有一株冬青,没有一棵常绿树可以沙沙作响,

《蝴蝶梦》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哈里的迷惘与自我救赎——《乞力马扎罗的雪》的哲学解读 2 中国纺织业出口现状和对策 3 A Pragmatic Analysis of Oxymoron in Advertising 4 大学校训翻译:问题与基本对策 5 中介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探究 6 7 《看不见的人》中的“暗与明”意象探究 8 主语显著和话题显著—英汉语对比分析 9 《麦田里的守望者》男主人公霍尔顿的人物形象分析 10 流行语的翻译 11 命运与性格--浅论《哈姆雷特》的悲剧因素 12 An Analysis of Word Formation of China English 13 丹尼尔·笛福的社会地位和鲁滨逊漂流记 14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of Chinese and British Wedding Culture 15 论环境和社会制度对人的行为和品格的影响——以《雾都孤儿》中南希的形象分析为例 16 简析狄更斯《远大前程》中的浪漫主义特征 17 初中英语课堂反馈策略教学研究 18 英语政治委婉语的语用功能 19 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视角下的中美家庭观 20 汉语茶文化特色词的英译研究——以《茶经》和《续茶经》为例 21 功能文体学视角下的商务合同文体分析及翻译 22 Analysis on Ambiguity in The Scarlet Letter 23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Anne of Green Gabl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ceptional Aesthetics 24 从言语行为理论研究广告英语中的隐喻 25 从用餐礼仪看中美核心价值观差异 26 从精神分析角度看《宠儿》中塞斯的内心世界——黑人民族精神重塑 27 语用合作原则及礼貌原则在商业广告中的有效运用 28 简与林黛玉性格及命运对比 29 How to Arouse the Students’Interests in English Learning 30 论《傲骨贤妻》字幕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策略 31 论《无名的裘德》中主人公裘德福雷人生悲剧的原因 32 从生态批评角度解读杰克?伦敦《生火》 33 以《老友记》为例浅析美式幽默 34 A Brief Discussion on Creative Treason in Poetry Translation—Based on the Chinese Versions of The Isles of Greece 35 无尽的欲望致使毁灭 36 浅析合作学习在英语专业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37 从小说人物分析简奥斯汀的情感智慧 38 凯特?肖邦小说《觉醒》中的超验主义思想分析 39 中美时间观的文化差异 40 “面子”文化与中西方为人处世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