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发酚的测定_国标法

挥发酚的测定_国标法
挥发酚的测定_国标法

挥发酚的测定_国标法

水质挥发酚的测定

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警告:乙醚为低沸点、易燃和具麻醉作用的有机溶剂,使用时周围应无明火,并在通风柜内操作,室温较高时,样品和乙醚宜先置冰水浴中降温后,再尽快进行萃取操作;三氯甲烷为具麻醉作用和刺激性的有机溶剂,吸入蒸气有害,操作时应配戴防毒面具并在通风处使用。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中挥发酚的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地表水、地下水和饮用水宜用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检出限为0.0003 mg/L,测定下限为0.001 mg/L,测定上限为0.04 mg/L。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宜用直接分光光度法测定,检出限为0.01 mg/L,测定下限为0.04 mg/L,测定上限为2.50 mg/L。

对于浓度高于标准测定上限的样品,可适当稀释后进行测定。

定义挥发酚 volatile phenolic compounds 随水蒸汽蒸馏出并能和4-氨基安替比林反应生成有色化合物的挥发性酚类化合物,结果以苯酚计。

方法1 萃取分光光度法

4 方法原理

用蒸馏法使挥发性酚类化合物蒸馏出,并与干扰物质和固定剂分离。由于酚类化合物的挥发速度是随馏出液体积而变化,因此,馏出液体积必须与试样体积相等。被蒸馏出的酚类化合物,于pH 10.0?0.2介质中,在铁氰化钾存在下,与4-

氨基安替比林反应生成橙红色的安替比林染料,用三氯甲烷萃取后,在460 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5 干扰及消除

氧化剂、油类、硫化物、有机或无机还原性物质和苯胺类干扰酚的测定。 5.1 氧化剂(如游离氯)的消除

样品滴于淀粉,碘化钾试纸(6.23)上出现蓝色,说明存在氧化剂,可加入过量

的硫酸亚铁(6.2)去除。

5.2 硫化物的消除

当样品中有黑色沉淀时,可取一滴样品放在乙酸铅试纸(6.24)上,若试纸变黑色,说明有硫化物存在。此时样品继续加磷酸酸化,置通风柜内进行搅拌曝气,直至生成的硫化氢完全逸出。

5.3 甲醛、亚硫酸盐等有机或无机还原性物质的消除

可分取适量样品于分液漏斗中,加硫酸溶液(6.11)使呈酸性,分次加入50 mL、30 mL、 30 mL乙醚(6.5)以萃取酚,合并乙醚层于另一分液漏斗,分次加入4 mL、3 mL、3 mL氢氧

化钠溶液(6.12)进行反萃取,使酚类转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合并碱萃取液,移入烧杯中,置水浴上加温,以除去残余乙醚,然后用水(6.1)将碱萃取液稀释到原分取样品的体积。同时应以水(6.1)作空白试验。

5.4 油类的消除

样品静置分离出浮油后,按照5.3操作步骤进行。

5.5 苯胺类的消除

苯胺类可与4-氨基安替比林发生显色反应而干扰酚的测定,一般在酸性

(pH,0.5)条件下,可以通过预蒸馏分离。

2

6 试剂和材料

本标准所用试剂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化学试剂;实验用水为新制备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6.1 无酚水:无酚水可按照6.1.1或6.1.2进行制备。无酚水应贮于玻璃瓶

中,取用时,应避免与橡胶制品(橡皮塞或乳胶管等)接触。

6.1.1 于每升水中加入0.2 g经200 ?活化30 min的活性炭粉末,充分振摇后,放置过夜,用双层中速滤纸过滤。

6.1.2 加氢氧化钠使水呈强碱性,并加入高锰酸钾至溶液呈紫红色,移入全玻璃蒸馏器中加热蒸馏,集取馏出液备用。

6.2 硫酸亚铁(FeSO4?7H2O)。

6.3 碘化钾(KI)。

6.4 硫酸铜(CuSO4?5H2O)。

6.5 乙醚(C4H10O)。

6.6 三氯甲烷(CHCl3)。

6.7 精制苯酚:取苯酚(C6H5OH)于具有空气冷凝管的蒸馏瓶中,加热蒸馏,收

集182 ? , 184 ?的馏出部分,馏分冷却后应为无色晶体,贮于棕色瓶中,于冷暗处密闭保存。 6.8 氨水: ρ (NH3?H2O)= 0.90 g/mL。

6.9 盐酸: ρ (HCl)= 1.19 g/mL。

6.10 磷酸溶液,1+9。

6.11 硫酸溶液,1+4。

6.12 氢氧化钠溶液: ρ (NaOH)= 100 g/L。称取氢氧化钠10 g溶于水,稀释至100 mL。 6.13 缓冲溶液:pH = 10.7。称取20 g氯化铵(NH4Cl)溶于100 mL氨水(6.8)中,密塞,置冰箱中保存。为避免氨的挥发所引起pH值的改变,应注意在低温下保存,且取用后立即加

塞盖严,并根据使用情况适量配制。

6.14 4-氨基安替比林溶液:称取2 g 4-氨基安替比林溶于水中,溶解后移入100 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按附录B进行提纯,收集滤液后置冰箱中冷藏,可保存7天。 6.15 铁氰化钾溶液: ρ (K3[Fe(CN)6])= 80 g/L。称取8 g 铁氰化钾溶于水,溶解后移入100 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置冰箱内冷藏,可保存一周。 6.16 溴酸钾-溴化钾溶液:c(1/6KBrO3)= 0.1 mol/L。称取

2.784 g 溴酸钾溶于水,加入10 g 溴化钾,溶解后移入1000 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

3

6.17 硫代硫酸钠溶液: c(Na2S2O3)? 0.0125 mol/L。称取3.1 g 硫代硫酸钠,溶于煮沸放冷的水中,加入0.2 g 碳酸钠,溶解后移入1000 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临用前按照GB 7489-87 标定。

6.18 淀粉溶液: ρ = 0.01 g/mL。称取1 g可溶性淀粉,用少量水调成糊状,加沸水至100 mL,冷却后,移入试剂瓶中,置冰箱内冷藏保存。

6.19 酚标准贮备液: ρ (C6H5OH)? 1.00 g/L。称取1.00 g精制苯酚(6.7),溶解于水 (6.1),移入1000 mL容量瓶中,用水(6.1)稀释至标线。按附录A进行标定。置冰箱内冷藏,可稳定保存一个月。

6.20 酚标准中间液:ρ (C6H5OH)= 10.0 mg/L。取适量酚标准贮备液(6.19)用水(6.1) 稀释至100 mL容量瓶中,使用时当天配制。

6.21 酚标准使用液: ρ (C6H5OH)= 1.00 mg/L。量取10.00 mL酚标准中间溶液(6.20) 于100 mL容量瓶中,用水(6.1)稀释至标线,配制后 2h 内使用。

6.22 甲基橙指示液:ρ (甲基橙)=0.5 g/L。称取0.1 g甲基橙溶于水,溶解后移入200 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

6.23 淀粉-碘化钾试纸:称取1.5 g可溶性淀粉,用少量水搅成糊状,加入200 mL沸水,混匀,放冷,加0.5 g碘化钾和0.5 g碳酸钠,用水稀释至250 mL,将滤纸条浸渍后,取出晾干,盛于棕色瓶中,密塞保存。

6.24 乙酸铅试纸:称取乙酸铅5 g,溶于水中,并稀释至100 mL。将滤纸条浸

入上述溶液中, 1h后取出晾干,盛于广口瓶中,密塞保存。

6.25 pH试纸:1,14。

7 仪器和设备

本标准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A级标准的玻璃量器。

7.1 分光光度计:具460 nm波长,并配有光程为30 mm的比色皿。

7.2 一般实验室常用仪器。

8 样品

8.1 样品采集

样品采集按照《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的相关规定执行。在样品采集现场,用淀粉-碘化钾试纸(6.23)检测样品中有无游离氯等氧化剂的存在。 4

若试纸变蓝,应及时加入过量硫酸亚铁(6.2)去除。

样品采集量应大于500 mL,贮于硬质玻璃瓶中。

采集后的样品应及时加磷酸酸化至pH约4.0,并加适量硫酸铜(6.4),使样品中硫酸铜浓度约为1 g/L,以抑制微生物对酚类的生物氧化作用。

8.2 样品保存

采集后的样品应在4 ?下冷藏,24 h内进行测定。

9 分析步骤

9.1 预蒸馏

取250 mL样品移入500 mL全玻璃蒸馏器中,加25 mL水(6.1),加数粒玻璃珠以防暴沸,再加数滴甲基橙指示液(6.22),若试样未显橙红色,则需继续补加磷酸溶液(6.10)。连接冷凝器,加热蒸馏,收集馏出液250 mL至容量瓶中。

蒸馏过程中,若发现甲基橙红色褪去,应在蒸馏结束后,放冷,再加1滴甲基橙指示液 (6.22)。若发现蒸馏后残液不呈酸性,则应重新取样,增加磷酸溶液(6.10)加入量,进行蒸馏。

注1:使用的蒸馏设备不宜与测定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的蒸馏设备混用。每次试验前后,应清洗整个蒸馏设备。

注2:不得用橡胶塞、橡胶管连接蒸馏瓶及冷凝器,以防止对测定产生干扰。

9.2 显色

将馏出液250 mL移入分液漏斗中,加2.0 mL缓冲溶液(6.13),混匀,pH值为10.0 ? 0.2,加1.5 mL 4-氨基安替比林溶液(6.14),混匀,再加1.5 mL铁氰化钾溶液(6.15),充分混匀后,密塞,放置10 min。

9.3 萃取

在上述显色(9.2)分液漏斗中准确加入10.0 mL三氯甲烷(6.6),密塞,剧烈振摇2 min,

倒置放气,静置分层。用干脱脂棉或滤纸拭干分液漏斗颈管内壁,于颈管内塞一小团干脱脂棉或滤纸,将三氯甲烷层通过干脱脂棉团或滤纸,弃去最初滤出的数滴萃取液后,将余下三氯甲烷直接放入光程为30 mm的比色皿中。

9.4 吸光度测定

于460 nm波长,以三氯甲烷(6.6)为参比,测定三氯甲烷层的吸光度值。 9.5 空白试验

5

用水(6.1)代替试样,按9.1 , 9.4的步骤测定其吸光度值。空白应与试样同时测定。 9.6 校准

9.6.1 校准系列的制备

于一组8个分液漏斗中,分别加入100 mL水(6.1),依次加入0.00、0.25、0.50、1.00、 3.00、5.00、7.00和10.00 mL酚标准使用液(6.21),再分别加水(6.1)至250 mL。按9.2 , 9.4的步骤进行测定。

9.6.2 校准曲线的绘制

由校准系列测得的吸光度值减去零浓度管的吸光度值,绘制吸光度值对酚含量(μg) 的曲线,校准曲线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应达到0.999以上。

10 结果计算

试样中挥发酚的浓度(以苯酚计),按式(1)计算:

ρ =A s- A b –a/ bV (1)

式中:

ρ ——试样中挥发酚的浓度,mg/L;

A s——试样的吸光度值;

A b——空白试验(9.5)的吸光度值。

a ——校准曲线(9.6.2)的截距值;

b——校准曲线(9.6.2)的斜率。

V ——试样的体积,mL。

当计算结果小于0.1 mg/L时,保留到小数点后四位;大于等于0.1 mg/L时,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1 精密度和准确度

11.1

5个实验室对含酚浓度为0.0040 mg/L、0.0200 mg/L、0.0360 mg/L的统一样

品进行测定: 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7.4% , 10.1%,3.3% , 4.5%,1.8% , 2.3%; 精密度

6

实验室间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9%,2.3%,1.3%;

重复性限为:0.0010 mg/L,0.0023 mg/L,0.0020 mg/L;

再现性限为:0.0010 mg/L,0.0023 mg/L,0.0018 mg/L。

11.2

μg/L的标准物质进行测定:

相对误差最终值:1.8% ? 5.0%。

12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应带一个中间校核点,中间校核点测定值和校准曲线相应点浓度的相对误差不超过10%。

方法2 直接分光光度法

13 方法原理

用蒸馏法使挥发性酚类化合物蒸馏出,并与干扰物质和固定剂分离。由于酚类化合物的挥发速度是随馏出液体积而变化,因此,馏出液体积必须与试样体积相等。

被蒸馏出的酚类化合物,于pH 10.0? 0.2介质中,在铁氰化钾存在下,与4-

氨基安替比林显色后,在30 min内,于510 nm波长测定吸光度。

14 干扰及消除

参见5。

15 试剂和材料

参见6。

16 仪器和设备

并配有光程为20 mm 的比色皿。

16.2 一般实验室常用仪器。

准确度

5个实验室对含酚浓度为(45.5?3.6)

相对误差分别为:-2.6% , 3.5%;

每批样品

用蒸馏法使挥发性酚类化合物蒸馏出,并与干扰物质和固定剂分离。由于酚

速度是随馏出液体积而变化,因此,馏出液体积必须与试样体积相等。被蒸馏出的酚类化合物,于pH 10.0

反应生成橙红色的安替比林染料。

16.1 分光光度计:具510 nm 波长,

7

17 样品

参见8。

18

18.1 预蒸馏

参见9.1。

18.2 显色

分取馏出液50 mL 加入50 mL 比色管中,加0.5 mL 缓冲溶液(6.13),混匀,此时pH 值为10.0 ? 0.2,加1.0 mL 4-氨基安替比林溶液(6.14),混匀,再加1.0 mL 铁氰化钾溶液(6.15),充分混匀后,密塞,放置10 min。

18.3 吸光度测定

于510 nm 波长,用光程为20 mm 的比色皿,以水(6.1)为参比,于30 min 内测定溶液的吸光度值。

18.4 空白试验

用水(6.1)代替试样,按18.1 , 18.3的步骤测定其吸光度值。空白应与试样同时测定。

18.5 校准

18.5.1 校准系列的制备

于一组8 支50 mL 比色管中,分别加入0.00、0.50、1.00、3.00、5.00、7.00、10.00 和12.50 mL 酚标准中间液(6.20),加水(6.1)至标线。

按18.2 , 18.3 的步骤进行测定。

18.5.2 校准曲线的绘制

由校准系列测得的吸光度值减去零浓度管的吸光度值,绘制吸光度值对酚含量(mg)的

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应达到0.999以上。

19 结果计算

试样中挥发酚的浓度(以苯酚计),按式(2)计算:

ρ =(A s- A b –a/ bV)×1000 (2)

式中:

ρ ——试样中挥发酚浓度,mg/L;

A s——试样的吸光度值;

A b——空白试验(18.4)的吸光度值。

a ——校准曲线(18.5.2)的截距值;

b ——校准曲线(18.5.2)的斜率。

V ——试样的体积,mL。

当计算结果小于1 mg/L 时,保留到小数点后3 位;大于等于1 mg/L 时,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批样品应带一个中间校核点,中间校核点测定值和校准曲线相应点浓度的相对误差不超过10%。

1准确度

5个实验室对含酚浓度为(1.21?0.05)mg/L的标准物质进行测定:

相对误差分别为:-1.7% , 0.8%;

相对误差最终值:-0.5% ? 1.8%。

酚贮备液的标定

吸取10.0 mL酚贮备液(6.19)于250 mL碘量瓶中,加水(6.1)稀释至100 mL,加10.0 mL 0.1 mol/L溴酸钾-溴化钾溶液(6.16),立即加入5 mL浓盐酸(6.9),密塞,徐徐摇匀,于暗处放置15 min,加入1 g碘化钾(6.3),密塞,摇匀,放置暗处5 min,用硫代硫酸钠溶液(6.17)滴定至淡黄色,加入1 mL淀粉溶液(6.18),继续滴定至蓝色刚好褪去,记录用量。

同时以水(6.1)代替酚贮备液(6.19)做空白试验,记录硫代硫酸钠溶液(6.17)用量。

酚贮备液(6.19)浓度按下式计算:

ρ =( V 1 ?V2)×C×15.68/V

式中:

ρ ——酚贮备液浓度,mg/L;

V1 ——空白试验中硫代硫酸钠溶液的用量,mL;

V2 ——滴定酚贮备液时硫代硫酸钠溶液的用量,mL;

C ——硫代硫酸钠溶液摩尔浓度,mol/L;

V ——试样体积,mL;

15.68——苯酚(1/6C6H5OH)摩尔质量,g/mol。

4-氨基安替比林的提纯

4-氨基安替比林的质量直接影响空白试验的吸光度值和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必要时,可按下述步骤进行提纯。

将100 mL 配制好的4-氨基安替比林溶液(6.14)置于干燥烧杯中,加入10 g 硅镁型吸附剂(弗罗里硅土,60 目 , 100 目,600 ?烘制4h),用玻璃棒充分搅拌,静置片刻,将溶液在中速定量滤纸上过滤,收集滤液,置于棕色试剂瓶内,于4 ?下保存。也可使用其他方法提纯4-氨基安替比林溶液,采用上述方法或其他方法提纯,应对提纯效果进行验证,使方法的检出限、精密度和准确度符合要求。

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铁离子含量.

专业项目课程课例 项目十二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铁离子含量 一、项目名称: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铁离子含量 二、项目背景分析 课程目标:本课程是培养分析化学操作技能和操作方法的一门专业实践课,以定量分析的基本理论为基础,以实验强化理论,以期提高化工工作者的分析操作能力。 功能定位:在定量分析中我们常常用到分光光度分析法,它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等优点,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是仪器分析的基础实验,也是一种重要的定量分析方法。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铁离子含量的测定项目综合训练了学生分光光度计使用、系列标准溶液配制、标准曲线绘制等多个技能。 学生能力:学生通过相关基础学科的学习已经具备了相应的化学知识和定量分析知识,也具备一定的独立操作和思维能力。 项目实施条件:该项目是仪器分析的基础实验,一般中职学校具备相关的实训实习条件,学生有条件完成相应的实习任务。 三、教学目标 1、了解721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构造 2、了解分光光度法测定原理 3、掌握721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操作方法 4、掌握分光光度法测定分析原始记录的设计 5、掌握分光光度法测定分析报告的设计 6、掌握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铁离子含量的测定方法 7、掌握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铁离子含量的分析原始记录和分析报告的填写 四、工作任务 1

2 五、参考方案 参考方案一 1、邻二氮杂菲-Fe 2+ 吸收曲线的绘制 用吸量管吸取铁标准溶液(20μg/mL )0.00、2.00、4.00mL ,分别放入三个50mL 容量瓶中,加入1mL 10%盐酸羟胺溶液,2mL 0.1%邻二氮杂菲溶液和5mL HAc-NaAc 缓冲溶液,加水稀释至刻度,充分摇匀。放置10min ,用3cm 比色皿,以试剂空白(即在0.0mL 铁标准溶液中加入相同试剂)为参比溶液,在440~560nm 波长范围内,每隔20~40nm 测一次吸光度,在最大吸收波长附近,每隔5~10nm 测一次吸光度。在坐标纸上,以波长λ为横坐标,吸光度A 为纵坐标,绘制A 和λ关系的吸收曲线。从吸收曲线上选择测定Fe 的适宜波长,一般选用最大吸收波长λmax 。 2、标准曲线的制作 用吸量管分别移取铁标准溶液(20μg/mL )0.00、2.00、4.00、6.00、8.00、10.00mL ,分别放入6个50mL 容量瓶中,分别依次加入1.00mL 10%盐酸羟胺溶液,稍摇动;加入2.00mL 0.1%邻二氮杂菲溶液及5.00mL HAc-NaAc 缓冲溶液,加水稀释至刻度,充分摇匀。放置10min ,用1cm 比色皿,以试剂空白(即在0.00mL 铁标准溶液中加入相同试剂)为参比溶液,选择λmax 为测定波长,测量各溶液的吸光度。在坐标纸上,以含铁量为横坐标,吸光度A 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3、水样中铁含量的测定 取三个50mL 容量瓶,分别加入5.00mL (或10.00mL 铁含量以在标准曲线范围内为合适)未知试样溶液,按实验步骤2的方法显色后,在λmax 波长处,用1cm 比色皿,以试剂空白为参比溶液,平行

挥发酚的测定 国标法

水质挥发酚得测定 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警告:乙醚为低沸点、易燃与具麻醉作用得有机溶剂,使用时周围应无明火,并在通 风柜内操作,室温较高时,样品与乙醚宜先置冰水浴中降温后,再尽快进行萃取操作;三氯甲烷为具麻醉作用与刺激性得有机溶剂,吸入蒸气有害,操作时应配戴防毒面具并在通风处使用。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中挥发酚得4-氨基 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地表水、地下水与饮用水宜用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检出限为0、0003 mg/L,测定下限 为0、001 mg/L,测定上限为0、04 mg/L。 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宜用直接分光光度法测定,检出限为0、01 mg/L,测定下限为0、04 mg/L,测定上限为2、50 mg/L。 对于浓度高于标准测定上限得样品,可适当稀释后进行测定。 定义挥发酚 volatile phenolic pounds 随水蒸汽蒸馏出并能与4-氨基安替比林反应生成有色化合物得挥发性酚类化合物,结 果以苯酚计。 方法1 萃取分光光度法 4 方法原理 用蒸馏法使挥发性酚类化合物蒸馏出,并与干扰物质与固定剂分离。由于酚类化合物得 挥发速度就是随馏出液体积而变化,因此,馏出液体积必须与试样体积相等。 被蒸馏出得酚类化合物,于pH 10、0±0、2介质中,在铁氰化钾存在下,与4-氨基安替比 林反应生成橙红色得安替比林染料,用三氯甲烷萃取后,在460 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5 干扰及消除 氧化剂、油类、硫化物、有机或无机还原性物质与苯胺类干扰酚得测定。 5、1 氧化剂(如游离氯)得消除 样品滴于淀粉-碘化钾试纸(6、23)上出现蓝色,说明存在氧化剂,可加入过量得硫酸 亚铁(6、2)去除。 5、2 硫化物得消除 当样品中有黑色沉淀时,可取一滴样品放在乙酸铅试纸(6、24)上,若试纸变黑色,说 明有硫化物存在。此时样品继续加磷酸酸化,置通风柜内进行搅拌曝气,直至生成得硫化氢完全逸出。 5、3 甲醛、亚硫酸盐等有机或无机还原性物质得消除 可分取适量样品于分液漏斗中,加硫酸溶液(6、11)使呈酸性,分次加入50 mL、30 mL、 30 mL乙醚(6、5)以萃取酚,合并乙醚层于另一分液漏斗,分次加入4 mL、3 mL、3 mL氢氧化钠溶液(6、12)进行反萃取,使酚类转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合并碱萃取液,移入烧杯中, 置水浴上加温,以除去残余乙醚,然后用水(6、1)将碱萃取液稀释到原分取样品得体积。同时应以水(6、1)作空白试验。 5、4 油类得消除 样品静置分离出浮油后,按照5、3操作步骤进行。 5、5 苯胺类得消除 苯胺类可与4-氨基安替比林发生显色反应而干扰酚得测定,一般在酸性(pH<0、5)条

水质-挥发酚方法验证报告

水质挥发酚的测定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方法验证报告参数:水质挥发酚的测定 检测标准:HJ503-2009 仪器设备:智能一体化蒸馏仪 自动液液萃取仪 设备型号: STEHDB-106-3RW STC-302B 仪器条件:智能一体化蒸馏仪:加热功率500W;设定量250mL;时间设定120min. 液液萃取仪:萃取强度10-20Hz;运行时间60s;停止时间30s;剩余次数2次 实验时间:2016年10月8日 一、方法验证步骤 1.1试剂配制:按HJ503-2009配制。 1.2标准曲线绘制:按HJ503-2009规定的操作步骤绘制。 1.3精密度实验:用水中挥发酚标准物质(标准物质生产单位为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标准物质批次编号为16042)配制浓度高、中、低3个梯度的水样,各平行测定六次,计算各浓度6个样品的相对标准偏差。 1.4准确度实验:用水中挥发酚标准样品(标准样品生产单位为环境保护部标准样品研究所,标准物质批号为200349)进行试验。临用前小心打开安瓿瓶,用10mL干燥洁净移液管从安瓿瓶中准确量取10mL浓样至1000mL容量瓶中,用纯水稀释定容至刻度,混匀后立即使用。分别取稀释后标准样品溶液25mL配制成6个平行样品,按照HJ503-2009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计算出标准样品浓度,并判定是否在误差允许范围内。 1.5样品测定:按HJ503-2009进行测定,具体步骤如下: 1.5.1取250mL样品移入500mL全玻璃蒸馏器中,加25mL水,加数粒玻璃珠以防爆沸,再加数滴甲基橙指示液,若试样未显橙红色,则需继续补加磷酸溶液。 1.5.2连接冷凝管,开启循环水,加热蒸馏,收集馏出液250mL至容量瓶中。 1.5.3将馏出液250mL移入液液萃取仪的分液漏斗中,加 2.0mL缓冲液,混匀(设置强度10-20Hz,运行时间60s,次数1次,以下混匀均如此),pH值为10.0±0.2;加1.5mL4-氨基安替比林溶液,混匀;再加1.5mL铁氰化钾溶液,充分混匀后,密塞,放置10min。1.5.4在上述显色分液漏斗中准确加入10.0mL三氯甲烷,密塞,设置好萃取程序:萃取强度10-20Hz、运行时间60s、停止时间30s、剩余次数2次,萃取完成后,静置分层。用干脱脂棉或滤纸拭干分液漏斗颈管内壁,于颈管内塞一小团干脱脂棉或滤纸,将三氯甲烷层通过干脱脂棉或滤纸,弃去最初滤出的数滴萃取液后,将余下的三氯甲烷直接放入光程为20mm 的比色皿中。

分光光度法(附答案)

分光光度法(附答案) 一、填空题1. 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朗伯-比尔定律,根据不同浓度样品溶液对光信号具有不同的_____,对待测组分进行定量测定。答案:吸光度(或吸光性,或吸收) 2. 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时,比色皿表面不清洁是造成测量误差的常见原因之一,每当测定有色溶液后,一定要充分洗涤。可用_____涮洗,或用_____浸泡。注意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防比色皿脱胶损坏。 答案:相应的溶剂(1+3)HNO 3 3. 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总砷时,制备土壤样品过程中,需取过2mm筛的土样,用玛瑙研钵将其研细至全部通过_____mm筛后,备用。答案:0.149 4. 光度法测定森林土壤全磷的样品,在碱熔完成后,应加入_____℃的水溶解熔块,并用硫酸和热水多次洗涤坩埚。答案:80 二、判断题 1. 应用分光光度法进行试样测定时,由于不同浓度下的测定误差不同,因此选择最适宜的测定浓度可减少测定误差。一般来说,透光度在20%~65%或吸光值在0.2~0.7之间时,测定误差相对较小。( ) 答案:正确 2. 分光光度法主要应用于测定样品中的常量组分含量。( ) 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分光光度法主要应用于测定样品中的微量组分。 3. 应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样品测定时,同一组比色皿之间的差值应小于测定误差。( ) 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测定同一溶液时,同组比色皿之间吸光度相差应小于0.005,否则需进行校正。4. 应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样品测定时,摩尔吸光系数随比色皿厚度的变化而变化。( ) 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摩尔吸光系数与比色皿厚度无关。 5. 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总砷时,在样品中加入酸,并在电热板上加热,目的是分解有机物和氧化样品中各种形态存在的砷,使之成为可溶态的砷。()答案:正确 6. 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总砷时,应直接称取新鲜的土样进行测定。()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应称取风干或冷冻干燥的样品测定。 7. 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样品中总砷时,有机物会干扰测定,应加酸并加热分解,以消除其于扰。() 答案:正确 8. 硼氢化钾-硝酸银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总砷时,样品消解过程中所加的酸分别是盐酸、硝酸和磷酸。()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样品消解所加的酸分别是盐酸、硝酸和高氯酸。 9. 分光光度法测定生活垃圾或土壤中砷时,若所用试剂中含有少量氰化物,可用乙酸铅脱脂棉吸收去除。()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乙酸铅脱脂棉吸收去除的是试剂中的硫化物。 10. 光度法测定土壤中全氮时,如需提供烘干基含量,则应测定土壤水分,并进行折算。(答案:正确 11. 光度法测定土壤中包括硝态和亚硝态氮的全氮时,若铁粉中含有大量的碳会干扰测定,所以在选择时应注意。()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若铁粉含有大量的氮会干扰测定,所以在选择时应注意。

挥发酚的测定 国标法

水质挥发酚的测定 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警告:乙醚为低沸点、易燃和具麻醉作用的有机溶剂,使用时周围应无明火,并在通 风柜内操作,室温较高时,样品和乙醚宜先置冰水浴中降温后,再尽快进行萃取操作;三氯甲烷为具麻醉作用和刺激性的有机溶剂,吸入蒸气有害,操作时应配戴防毒面具并在通风处使用。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中挥发酚的4-氨基 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地表水、地下水和饮用水宜用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检出限为0.0003 mg/L,测定下限 为0.001 mg/L,测定上限为0.04 mg/L。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宜用直接分光光度法测定,检出限为0.01 mg/L,测定下限为0.04 mg/L,测定上限为2.50 mg/L。 对于浓度高于标准测定上限的样品,可适当稀释后进行测定。 定义挥发酚 volatile phenolic compounds 随水蒸汽蒸馏出并能和4-氨基安替比林反应生成有色化合物的挥发性酚类化合物,结 果以苯酚计。 方法1 萃取分光光度法 4 方法原理 用蒸馏法使挥发性酚类化合物蒸馏出,并与干扰物质和固定剂分离。由于酚类化合物的 挥发速度是随馏出液体积而变化,因此,馏出液体积必须与试样体积相等。 被蒸馏出的酚类化合物,于pH 10.0±0.2介质中,在铁氰化钾存在下,与4-氨基安替比 林反应生成橙红色的安替比林染料,用三氯甲烷萃取后,在460 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5 干扰及消除 氧化剂、油类、硫化物、有机或无机还原性物质和苯胺类干扰酚的测定。 5.1 氧化剂(如游离氯)的消除 样品滴于淀粉-碘化钾试纸(6.23)上出现蓝色,说明存在氧化剂,可加入过量的硫酸 亚铁(6.2)去除。 5.2 硫化物的消除 当样品中有黑色沉淀时,可取一滴样品放在乙酸铅试纸(6.24)上,若试纸变黑色,说 明有硫化物存在。此时样品继续加磷酸酸化,置通风柜内进行搅拌曝气,直至生成的硫化氢完全逸出。 5.3 甲醛、亚硫酸盐等有机或无机还原性物质的消除 可分取适量样品于分液漏斗中,加硫酸溶液(6.11)使呈酸性,分次加入50 mL、30 mL、30 mL乙醚(6.5)以萃取酚,合并乙醚层于另一分液漏斗,分次加入4 mL、3 mL、3 mL氢氧化钠溶液(6.12)进行反萃取,使酚类转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合并碱萃取液,移入烧杯中,置水浴上加温,以除去残余乙醚,然后用水(6.1)将碱萃取液稀释到原分取样品的体积。同时应以水(6.1)作空白试验。 5.4 油类的消除 样品静置分离出浮油后,按照5.3操作步骤进行。 5.5 苯胺类的消除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含量测定

【含量测定】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附录V A)测定。 1.仪器与测定条件:室温:____℃相对湿度:____% 分析天平编号:;水浴锅编号:;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编号:; 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西贝母碱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三氯甲烷制成每1ml含_______mg的溶液,即得。 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______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加浓氨试液3ml,浸润1小时。加三氯甲烷-甲醇(4:1)混合溶液40ml,置80℃水浴加热回流2小时,放冷,滤过,滤液置50ml量瓶中,用适量三氯甲烷-甲醇(4:1)混合溶液洗涤药渣2~3次,洗液并入同一量瓶中,加三氯甲烷-甲醇(4:1)混合溶液至刻度,摇匀,即得。 4.标准曲线的制备: 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0.1ml、0.2ml、0.4ml、0.6ml、1.0ml,置25ml具塞试管中,分别补加三氯甲烷至10.0ml,精密加水5ml、再精密加0.05%溴甲酚绿缓冲液(取溴甲酚绿0.05g,用0.2mol/L氢氧化钠溶液6ml使溶解,加磷酸二氢钾1g,加水使溶解并稀释至100ml,即得)2ml,密塞,剧烈振摇,转移至分液漏斗中,放置30分钟。取三氯甲烷液,用干燥滤纸滤过,取续滤液,以相应的试剂为空白。 5.测定法: 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附录ⅤA),在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依法测定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读出供试品溶液中含西贝母碱的重量,计算,即得。 6.结果与计算 6.1 标准曲线制备:

对照品批号 纯 度 S 对照品来源 干燥条件 对照品称重W 对(mg) 各浓度点稀释倍数f 对 溶液浓度C 对(ug/ml) 吸光度A 对 线性回归方程 A=( )C +/-( ) r =( ) 计算公式: W S C f ?= 对对对 C 对= 6.2 样品测定: 水分Q 取样量W 样(g ) 样品稀释倍数f 样 样品吸光度A 样 样品平均吸光度A 样 浓度C(ug/ml) 含量X (%) 平均含量X (%) 计算公式:() %100Q 110W f C X 6 ?-???= 样样 样 X 1= X 2= 7.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总生物碱以西贝母碱(C 27H 43NO 3)计,不得少于0.050%。 结果: 规定 检验人: 检验日期: 复核人: 复核日期:

水中挥发酚测定注意事项

《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中挥发酚的测定方法是4-氨基安替比林(4-AAP )分光光度法,样 品处理需经过蒸馏,蒸馏样品量大,费时费电,而且显色后用氯仿萃取,氯仿毒性大,操作 繁锁[1 ]用乙醚萃取,4-氨基安替比林直接分光光度法测定挥发酚,检出限完全满足生活 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而且操作简便快速,适用于日常检测工作的需要。 1材料与方法 1.1仪器与试剂 1.1.1仪器分光光度计。 1.1.2试剂酚标准溶液:1000mg/L (苯酚计),购买国家标准物质中心生产的酚标准溶液;酚标准应用溶液为临用前用无酚水稀释成 1.00卩g/ml;氢氧化钠溶液(2mol/L );4-氨基安替比林溶液(20g/L ),临用新配;铁氰化钾溶液(80g/L ),临用新配;氨水-氯化铵缓冲溶液(pH9.8 ):20g氯化铵,溶于100ml氨水中。 1.2方法 1.2.1标准曲线绘制取8个500ml分液漏斗,每个分液漏斗中加入纯水250ml,然后分 别加入酚标准应用溶液0.00、0.50、1.00、2.00、4.00、6.00、8.00、10.00ml,加入5ml 硫酸 (1+1 )溶液混匀,分别以30、10、10ml乙醚萃取,合并乙醚液于100ml分液漏斗中,分别以2.0ml、2.0ml、2.0ml氢氧化钠溶液(2mol/L )进行反提取,合并氢氧化钠于25ml 比色管中,用硫酸溶液中和至中性后供测定。 1.2.2测定于标准及样品提取液(提取方法同标准品提取法)中各加入1.0ml氨水-氯化铵缓冲溶液(pH9.8 )摇匀。加入1.0ml4-AAP溶液,摇匀.最后加入1.0ml铁氰化钾溶液,摇匀。用纯水稀释至10.0ml,混匀。放置10min,于510nm波长处,用2cm比色皿,空白管作参比,测量吸光度值A。以吸光度值A为纵坐标,酚标准含量值M (卩g)为横坐标作线性回归。 1.2.3结果计算 X=M V X为水中挥发酚的含量(mg/L);M为标准曲线上查得样品中挥发酚的含量(卩g);V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未知物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未知物 1.仪器 1.1紫外分光光度计(UV-1801型);配石英比色皿(1cm)2个 1.2容量瓶(100mL):10个;容量瓶(250mL)1个 1.3吸量管(10mL、5mL):各1支 1.4移液管(20mL、25mL、50mL):各1支 2.试剂 2.1标准溶液(1mg/mL):维生素C、水杨酸、苯甲酸、山梨酸、邻二氮菲分别配成1mg/mL的标准溶液,作为储备液。 2.2未知液:浓度约为(40~60ug/mL)。(其必为给出的五种物质之一) 3.实验操作 3.1比色皿配套性检查 石英比色皿装蒸馏水,以一只比色皿为参比,在测定波长下调节透射比为100%,测定其余比色皿的透射比,其偏差应小于0.5%,可配成一套使用。 3.2未知物的定性分析 将五种标准储备液均稀释成10ug/mL的试液(配制方法由选手自定)。以蒸馏水为参比,于波长200~350nm范围内扫描五种溶液,绘制吸收曲线,根据所得到的吸收曲线对照标准谱图,确定被测物质的名称,并依据吸收曲线确定测定波长。五种标准物质溶液的吸收曲线参五种标准物质溶液的吸收曲线参五种标准物质溶液的吸收曲线参五种标准物质溶液的吸收曲线参考考考考附图附图附图附图。。。。 3.3未知物定量分析 根据未知液吸收曲线上测定波长处的吸光度,确定未知液的稀释倍数,并配制待测溶液3份,进行平行测定。 推荐方法 3.3.1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准确吸取1mg/mL的维生素C标准储备液50.00mL,在250mL容量瓶中定容(此溶液的浓度为200ug/mL)。再分别准确移取1、2、4、6、8、10mL上述溶液,在100mL容量瓶中定容(浓度分别为2、4、8、12、16、20 ug/mL)。准确移取20.00mL维生素C未知液,在100mL容量瓶中定容,于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含量实验报告.docx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紫外光度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原理; 2.掌握紫外分光光度法测蛋白质含量的实验技术。 二、实验原理 1.测蛋白质含量的方法主要有:①测参数法:折射率、相对密度、紫外吸收等;②基于化学反应:定氮法、双缩脲法、Folin―酚试剂法等。本实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 2.蛋白质中的酪氨酸和色氨酸残基的苯环中含有共轭双键,因此,蛋白质具有吸收紫外光的性质,其最大吸收峰位于280nm附近(不同蛋白质略有不同)。在最大吸收波长处,吸光度与蛋白质溶液的浓度服从朗伯―比尔定律。 利用紫外吸收法测蛋白质含量的准确度较差,原因有二:①对于测定那些与标准蛋白质中酪氨酸和色氨酸含量差异较大的蛋白质,有一定误差,故该法适于测定与标准蛋白质氨基酸组成相似的蛋白质;②样品中含有的嘌呤、嘧啶等吸收紫外光的物质,会出现较大干扰。 三、仪器与试剂 TU―190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标准蛋白质溶液3.00mg·mL-1、0.9%NaCl 溶液、试样蛋白质溶液。 10mL比色管、1cm石英比色皿、吸量管。 四、实验步骤 1.绘制吸收曲线 用吸量管吸取2mL3.00mg·mL-1标准蛋白质溶液于10mL比色管中,用0.9%NaCl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用1cm石英比色皿,以0.9%NaCl溶液作参比溶液,在190~400nm间每隔5nm测一次吸光度Abs,记录数据并作图。 2.绘制标准曲线 用吸量管分别吸取1.0、1.5、2.0、2.5、3.0mL3.00mg·mL-1标准蛋白质溶液于10mL比色管中,用0.9%NaCl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用1cm石英比色皿,以0.9%NaCl溶液作参比溶液,在波长280nm处分别测其吸光度,记录数据并作图。 3.样品测定 取适量浓度试样蛋白质溶液,在波长280nm处测其吸光度,重复三次。在已经得到标准曲线的情况下,为了使测量结果准确度高,待测溶液的浓度需在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内,所以,先测定试样蛋白质原液的吸光度(1.363),估算浓度为2.0960 mg·mL-1,再将原试液稀释至5倍(即取2mL试液,用0.9%NaCl 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估算浓度为0.4192 mg·mL-1,测吸光度,重复三次五、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水中挥发酚测定注意事项

水中挥发酚测定注意事项 《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中挥发酚的测定方法是4-氨基安替比林(4-AAP)分光光度法,样品处理需经过蒸馏,蒸馏样品量大,费时费电,而且显色后用氯仿萃取,氯仿毒性大,操作繁锁 ,1,用乙醚萃取,4-氨基安替比林直接分光光度法测定挥发酚,检出限完全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而且操作简便快速,适用于日常检测工作的需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1.1.1 仪器分光光度计。 1.1.2 试剂酚标准溶液:1000mg/L(苯酚计),购买国家标准物质中心生产的酚标准溶液;酚标准应用溶液为临用前用无酚水稀释成1.00μg/ml;氢氧化钠溶液 (2mol/L);4-氨基安替比林溶液(20g/L),临用新配;铁氰化钾溶液(80g/L),临用新配;氨水-氯化铵缓冲溶液(pH9.8):20g氯化铵,溶于100ml氨水中。 1.2 方法 1.2.1 标准曲线绘制取8个500ml分液漏斗,每个分液漏斗中加入纯水 250ml,然后分别加入酚标准应用溶液0.00、0.50、1.00、2.00、4.00、6.00、8.00、10.00ml,加入5ml硫酸(1+1)溶液混匀,分别以30、10、10ml乙醚萃取,合并乙醚液于100ml分液漏斗中,分别以2.0ml、2.0ml、2.0ml氢氧化钠溶液 (2mol/L)进行反提取,合并氢氧化钠于25ml比色管中,用硫酸溶液中和至中性后供测定。 1.2.2 测定于标准及样品提取液(提取方法同标准品提取法)中各加入1.0ml 氨水-氯化铵缓冲溶液(pH9.8)摇匀。加入1.0ml4-AAP溶液,摇匀.最后加入1.0ml 铁氰化钾溶液,摇匀。用纯水稀释至10.0ml,混匀。放置10min,于510nm波长

分光光度法测定DNA的浓度和纯度Word版

分光光度法测定DNA的浓度和纯度 【目的要求】: 了解:分光光度法测定DNA浓度和纯度的原理; 掌握:分光光度法测定DNA浓度和纯度的技术方法; 熟悉:分光光度法测定DNA浓度和纯度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实验原理】: 前面提取得到的DNA的浓度和纯度都是未知的,在后续的DNA酶切、连接及转化等实验中需要一定的浓度和纯度要求,因此要测定DNA的浓度和纯度。 测定DNA的方法通常有:紫外分光光度法;琼脂糖凝胶电泳法(也叫荧光光度法) (1)紫外分光光度法: 组成DNA的碱基均具有一定的吸收紫外线特性,最大吸收值在波长为250~270nm之间,腺嘌呤的最大紫外线吸收值在260.5nm,胞嘧啶:267nm,鸟嘌呤:276nm,胸腺嘧啶:264.5nm,尿嘧啶:259nm。这些碱基与戊糖、磷酸形成核苷酸后其最大吸收峰不会改变,但核酸的最大吸收波长是260nm,吸收低谷在230nm。这个物理特性为测定核酸溶液浓度提供了基础。在波长260nm紫外线下,10OD值的光密度相当于双链DNA浓度为 50μg/ml;单链DNA或RNA为40μg/ml;单链寡聚核苷酸为20μg/ml。可以此来计算核酸样品的浓度。 分光光度法不但能够确定核酸的浓度,还可以通过测定在260nm和280nm的紫外线吸收值的比值(A260/A280)估计核酸的纯度。DNA的比值为1.8,RNA的比值为2.0。若DNA比值高于1.8,说明制剂中RNA尚未除尽。RNA、DNA溶液中含有酚和蛋白质将导致比值降低。270nm存在高吸收表明有酚的干扰。当然也会出现既含蛋白质又含RNA的DNA溶液比值为1.8的情况,所以有必要结合凝胶电泳等方法鉴定有无RNA,或用测定蛋白质的方法检测是否存在蛋白质。紫外分光光度法只用于测定浓度大于0.25μg/ml的核酸溶液。 (2)琼脂糖凝胶电泳法(荧光光度法):

水中挥发酚-4-氨基安替吡啉三氯甲烷萃取分光光度法方法验证报告

4-氨基安替吡啉三氯甲烷萃取分光光度法方法验证报告 本文通过一系列的验证分析,利用数理统计方法,计算得到了GB/T 5750.4-2006方法挥发酚的最低检出限和定量检出限、标准曲线相关系数、精密度和加标回收率。 一、方法原理 在pH10.0±0.2和有氧化剂铁氰化钾存在的溶液中,酚与4-氨基安替吡啉形成红色的安替吡啉染料,用三氯甲烷萃取后比色定量。 二、仪器设备与化学试剂 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2. 三氯甲烷溶液; 3. 硫酸铜溶液(100g/L); 4. 氨水-氯化铵缓冲溶液(pH9.8); 5. 4-氨基安替吡啉溶液(20g/L); 6. 铁氰化钾溶液(80g/L); 7. 溴酸钾-溴化钾溶液[c(1/6KBrO 3 )=0.1mol/L]; 8. 淀粉溶液(5g/L); 9. 硫酸溶液(1+9); 4. 酚标准溶液[ρ(C 6H 5 OH)=1.00ug/mL] 三、简要操作步骤 1.标准曲线绘制 取上述标准物质用纯水配成0mg/L、0.002mg/L、0.004 mg/L、0.008mg/L、0.016mg/L、0.024mg/L、0.032mg/L、0.040mg/L标准系列,用三氯甲烷萃取绘制标准曲线。 2. 测定 方法检出限用空白加标0.002mg/L标准工作液测试;精密度用空白加标0.016mg/L标准工作液测试,线性范围用0mg/L、0.002mg/L、0.004 mg/L、0.008mg/L、0.016mg/L、0.024mg/L、0.032mg/L、0.040mg/L标准工作液测试;空白加标回收率分别在限量附近、限量以上2个水平测试。 四、分析方法验证程序

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浓度-Word整理

一.目的(Objective) 1.初步熟悉可见-紫外分光光度仪的使用方法。 2.熟悉测绘吸收曲线的方法。 3.学会利用可见-紫外分光光度仪进行未知物的浓度分析。 二、基本原理(Principle) 亚甲基蓝溶液在665nm下有最大光度吸收值,利用此性质绘制亚甲基蓝的吸收曲线,并测定未知亚甲基蓝溶液的浓度。 三、仪器与试剂(Equipment and Reagents) 1.仪器:上海棱光技术有限公司Spectrumlab 22 pc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1cm 石英吸收池。 2.试剂:亚甲基蓝溶液(25ppm)、亚甲基蓝溶液(未知浓度) 四.实验步骤(Procedure) 1.打开样品室的仓盖(预热20min),调节好测定波长。 2.利用亚甲基蓝标准液(25ppm)配制亚甲基蓝溶液(1ppm)、亚甲基蓝标准液(2ppm) 亚甲基蓝标准液(3ppm)、亚甲基蓝标准液(4ppm)、亚甲基蓝标准液(5ppm)。3.关上样品室仓盖,按100%键至显示器显示100按再打开样品室仓盖0键归零,. 4.将空白比色皿放入样品池一号位,再依次放入装有不同浓度亚甲基蓝溶液的比色皿,盖好样品室仓盖进行测量,先测出亚甲基蓝标准液的吸光度,再测出亚甲基蓝未知液的吸光度。 5.绘制出亚甲基蓝标准液的吸光度——浓度吸收曲线,再利用吸光度——浓度吸收曲线与测得的测出亚甲基蓝未知液的吸光度算出亚甲基蓝未知液的浓度度。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Data and Calculations) 亚甲基蓝标准液浓度—吸光度表

由图可得该曲线线性拟合的线性函数为:A= 实验测得未知浓度亚甲基蓝溶液的吸光度A x= ,根据上述线性函数可计算的该溶液浓度为C x= ppm 六、误差分析 1、配制得到的亚甲基蓝溶液浓度与实验要求的浓度有一定的偏差,导致了 实验结果的误差; 2、含有杂原子的有机溶剂,通常均具有很强的末端吸收。因此,当作溶剂使用时,它们的使用范围均不能小于截止使用波长。 七、实验总结 1、实验过程中要保持谨慎、实事求是的态度,配制溶液时应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要求来进行以减小实验误差,尊重实验结果,认真分析误差。 2、测定时,除另有规定外,应以配制供试品溶液的同批溶剂为空白对照,采用1cm的石英吸收池,在规定的吸收峰波长±2nm 以内测试几个点的吸光度,或由仪器在规定波长附近自动扫描测定,以核对供试品的吸收峰波长位置是否正确。 3、当吸光度和浓度关系不呈良好线性时,应取数份梯度量的对照品溶液,用溶剂补充至同一体积,显色后测定各份溶液的吸光度,然后以吸光度与相应的浓度绘制标准曲线,再根据供试品的吸光度在标准曲线上查得其相应的浓度,并 求出其含量。 4、由于环境因素对机械部分的影响,仪器的波长经常会略有变动,因此除应定期对所用的仪器进行全面校正检定外,还应于测定前校正测定波长。

在线挥发酚分析仪及方案

挥发酚在线分析仪 挥发酚在线分析仪 ====技术方案==== 日期: 2012年6月

一、技术参数分析指标 分析物水中的挥发酚 测量范围0-5 mg/L;(量程可扩展)检测下限0.01mg/L 标准偏差<1.1% 重现性<±3% 测量方法比色法 测量原理水中挥发酚与显色剂生产稳定的紫色,在510nm下分别测量加入显色剂之前和之后的样品吸光值,计算挥发酚浓度,并自动补偿样品色度。 分析步骤- 通过隔膜泵取样20ml到光度池(cuvette); - 在510nm波长下第一次测量吸光度A1; - 加入显色剂溶液; - 等待120s,在510nm波长下第二次测量吸光度A2;- 计算结果,输出; - 清洗,等待下一次测量。 试剂及样品的要求 试剂4-amino-antipyrine 0.5 ml Potassium hexacyanoferrate/NH3 0.5 ml

校正全自动校正程序,可自由选择校正频率,两点校正样品数量2个样品 分析周期约8分钟每个样品 样品体积10 ml 样品温度0-40℃ 样品压力< 1 bar,推荐0.5 bar 仪器配置 外形尺寸600 x 400 x 260 mm 重量25Kg 电源115/230 V,50/60 Hz 材料聚苯乙烯、玻璃、PFA 环境温度<40℃ 箱体防护IP65/NEMA4;Smarter在线挥发酚分析仪采用一块集成线路版,并且将湿化学组件(滴定杯、蠕动泵和样品流路)与电路板部分完全隔离,保证电路在露天或潮湿环境也可长时间正常运行。 信号输出模拟信号:标配(0/4-20mA),可选配第二个;继电器开/关信号:分析结果上、下限报警; 过程报警; 三个可编程开/关量信号。

挥发酚的测定国标法

水质挥发酚的测定 4 ?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瞥告:乙醒为低沸点、易燃和具麻醉作用的有机溶剂,使用时周围应无明火,并在通风柜内操作,室温较高时,样品和乙醒宜先置冰水浴中降温后,再尽快进行萃取操作;三氯甲烷为具麻醉作用和刺激性的有机溶剂,吸入蒸气有害,操作时应配戴防毒面具并在通风处使用。 1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中挥发酚的4-氨基 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地表水、地下水和饮用水宜用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检出限为0.0003 mg/L,测定下限 为0.001 mg/L,测定上限为0.04 mg/L。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宜用直接分光光度法测定,检出限为0.01 mg/L,测定下限为0.04 mg/L,测定上限为2.50 mg/L0 对于浓度高于标准测定上限的样品,可适当稀释后进行测定。 定义挥发酚volatile phenolic compounds 随水蒸汽蒸爆出并能和4-氨基安替比林反应生成有色化合物的挥发性酚类化合物,结果以苯酚计。 方法1萃取分光光度法 4方法原理 用蒸僧法使挥发性酚类化合物蒸馅出,并与干扰物质和固定剂分离。由于酚类化合物的挥发速度是随僧出液体积而变化,因此,儒出液体积必须与试样体积相等。 被蒸僧出的酚类化合物,于pH 10.0±0.2介质中,在铁钮化钾存在下,与4-氨基安替比林反应生成橙红色的安替比林染料,用三氯甲烷萃取后,在460 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5干扰及消除 氧化剂、油类、硫化物、有机或无机还原性物质和苯胺类干扰酚的测定。 5.1氧化剂(如游离氯)的消除 样品滴于淀粉一碘化钾试纸(6.23)上出现蓝色,说明存在氧化剂,可加入过量的硫酸亚铁(6.2)去除。 5.2硫化物的消除 当样品中有黑色沉淀时,可取一滴样品放在乙酸铅试纸(6.24)上,若试纸变黑色,说明有硫化物存在。此时样品继续加磷酸酸化,置通风柜内进行搅拌曝气,直至生成的硫化氢完全逸出。 5.3甲醛、亚硫酸盐等有机或无机还原性物质的消除 可分取适量样品于分液漏斗中,加硫酸溶液(6.11)使呈酸性,分次加入50mL、30 mL、 30mL乙醒(6.5)以萃取酚,合并乙魅层于另一分液漏斗,分次加入4 mL、3 mL、3 mL氢 氧 化钠溶液(6.12)进行反萃取,使酚类转入狙氧化钠溶液中。合并碱莘取液,移入烧杯中,置水浴上加温,以除去残余乙醒,然后用水(6.1)将碱莘取液稀释到原分取样品的体积。同时应以水(6.1)作空白试验。 5.4油类的消除 样品静置分离出浮油后,按照5.3操作步骤进行。 5.5苯胺类的消除

测定水中挥发酚的几点体会

测定水中挥发酚的几点体会 【摘要】介绍了用四-氨基安替比林比色法测定挥发酚过程中,对水样的预蒸馏,实验用水的选择,试剂的提纯方法和保存时间等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改进方法。 【关键词】挥发酚;预蒸馏;无酚水;空白值;提纯 酚类为原生质毒,属高毒物质。摄入高浓度酚时可引起人体急性中毒,长期摄入低浓度酚则可引起头昏、出疹、瘙痒、贫血及各种神经系统慢性中毒症状。在水质监测中挥发酚为必测项目,我国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四-氨基安替比林光度法为标准方法(HJ503-2009),此方法是经典方法,但分析周期长,操作过程繁杂,尤其实际工作中需要对大批量的样品进行分析,所以应尽量简化操作过程,缩短操作时间,根据个人长期的工作积累,总结了几点体会。 1 水样的预蒸馏 (1)标准方法中是量取250ml水样,加入二滴甲基橙指示剂,用磷酸溶液调节PH值为4,蒸馏液约225ml时,停止加热,放冷后,向蒸馏瓶中加入25ml 水,继续蒸馏至馏出液为250ml为止。改进方法为先向蒸馏瓶中加入25ml水,再加入250ml水样,一次性收集总量为250ml的蒸馏液。这样既节省时间,又简化了操作过程,按上述两种方法进行比对,对测定结果均无影响。 (2)在实际的蒸馏操作中,经常会出现在加入甲基橙的水样中颜色由红转黄的现象。这是由于水样中部分难溶的盐类,在加入过程中与磷酸继续反应使水样的酸性减弱,因此在蒸馏水样前,可多加几滴甲基橙指示剂,磷酸溶液也可稍微过量加入,保证整个蒸馏过程中水样呈弱酸性,使水样中的挥发酚能完全挥发出来。 在蒸馏过程中应提醒操作人员注意,一定要关注馏出液的收集量,避免因烧瓶蒸干后内部形成负压将冷凝管内还未滴出的馏出液倒吸回烧瓶中引起烧瓶爆裂伤人。 2 实验用水 在挥发酚的测定中,空白值要求低于0.10以下,而影响空白值的一个因素就是实验用水。看过一些文献,建议用新鲜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来作空白用水,实际操作过,测定结果蒸馏水作空白值过高,去离子水作空白相比值稍低,但都不能标准中低于0.10的要求。试分析了一下,这是因为原水中少量挥发酚类物质与水蒸气一起蒸发进入馏出液中,使空白值增加,使用离子交换树脂制备的去离子水中含有微量树脂浸出物和树脂崩解微粒,其中就含有芳香胺类,这类物质可与4-氨基安替比林产生显色反应,使空白值偏高。因此,在测定过程中,尽量使用新制备的无酚水,包括空白用水、试剂配制、定容、玻璃仪器的洗涤等。无

DNA浓度和纯度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DNA浓度和纯度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一、目的 熟练掌握分光光度法检测DNA纯度和浓度的方法。 二、原理 DNA或RNA链上碱基的苯环结构在紫光区具有较强吸收,其吸收峰在 260nm处。波长为260nm时,DNA或RNA的光密度OD260不仅与总含量有关,也随构型而有差异。 对标准样品来说,浓度为1μg /ml时,DNA钠盐的OD260=0.02当OD260=1时,dsDNA浓度约为50μg / ml ssDNA浓度约为37μg / ml RNA浓度约为40μg / ml 寡核苷酸浓度约为30μg /ml(youyu底物例外有差异) 当DNA样品中含有蛋白质、酚或其他小分子污染物时,会影响DNA吸光度的确凿测定。大凡情况下同时检测同一样品的O D260、OD280和OD230,计算其比值来衡量样品的纯度。 经验值: 纯DNA: OD260/OD280≈1.8(>1.9,表明有RNA污染;<1。6,表明有蛋白质、酚等污染) 纯RNA:1.7<OD260/OD280<2.0(<1.7时表明有蛋白质或酚污染;>2.0时表明可能有异硫氰酸残存) OD260/OD280的比值用于估计核酸的纯度,OD260/OD230估计去盐的程度。

对于RNA纯制品,其OD260/OD280≈2.0,OD260/OD230应大于2。 OD260/OD280<2.0可能是蛋白污染所致,可以增加酚抽提;OD260/OD230<2说明去盐不充分,可能是GIT污染所致,可以再次沉淀和70%乙醇洗涤。 三、材料、试剂及器具 1、材料 提取的PUC19样品、PUC19标准样品 2、试剂 灭菌重蒸水,TE缓冲液 3、器皿 xx比色皿;UV-240紫外分光光度计 四、操作步骤 1、UV-240紫外分光光度计开机预热10min. 2、用重蒸水洗涤比色皿,吸水纸吸干,加入TE缓冲液后,放入样品室的S 池架上,关上盖板。 3、设定狭缝后校零。 4、将标准样品和待测样品合适稀释(DNA5μl或RNA4μl用TE缓冲液稀释至1000μl)后,记录编号和稀释度。 5、把装有标准样品或待测样品的比色皿放进样品室的S架上,关闭盖板。 6、设定紫外光波长,分别测定230nm、260nm、280nm波长时的OD值。 7、计算待测样品的浓度与纯度。DNA样品的浓度(μg / μl):OD260×稀释倍数× RNA样品的浓度(μg / μl):

水中挥发酚类的测定

水中挥发酚类的测定 挥发酚类通常指沸点在230 ℃以下的酚类,属一元酚,是高毒物质。生活饮用水和Ⅰ、Ⅱ类地表水水质限值均为0.002 mg/L,废(污)水中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为0.5 mg/L (一、二级标准)。测定挥发酚类的方法有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溴化滴定法、气相色谱法等。本实验用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测定废水中的挥发酚。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用蒸馏法预处理水样的方法和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挥发酚的实验技术。 (2)复习教材第二章中的相关内容。 二、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一)原理 酚类化合物在pH 10±0.2的介质中,在铁氰化钾的存在下,与4-氨基安替比林反应,生成橙红色的吲哚酚安替比林染料,在510 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用比色法定量。(二)仪器 (1)500 mL全玻璃蒸馏器。 (2)50 mL具塞比色管。 (3)分光光度计。 (三)试剂 (1)无酚水:于1 L水中加入0.2 g经200 ℃活化0.5 h的活性炭粉末,充分摇匀后,放置过夜。用双层中速滤纸过滤,滤出液贮于硬质玻璃瓶中备用。或加氢氧化钠使水呈强碱性,并滴加高锰酸钾溶液至紫红色,移入蒸馏瓶中加热蒸馏,收集馏出液备用。 (2)硫酸铜溶液:称取50 g硫酸铜(CuSO4·5H2O)溶于水,稀释至500 mL。 (3)磷酸溶液:量取10 mL 85%的磷酸用水稀释至100 mL。 (4)甲基橙指示剂溶液:称取0.05 g甲基橙溶于100 mL水中。 (5)苯酚标准储备液:称取1.00 g无色苯酚溶于水,移入1000 mL容量瓶中,稀释至标线,置于冰箱内备用。该溶液按下述方法标定: 吸取10.00 mL苯酚标准储备液于250 mL碘量瓶中,加100 mL水和10.00 mL 0.1000 mol/L溴酸钾-溴化钾溶液,立即加入5 mL浓盐酸,盖好瓶塞,轻轻摇匀,于暗处放置10 min。加入1 g碘化钾,密塞,轻轻摇匀,于暗处放置5 min后,用0.125 mol/L硫

挥发酚的测定国标法

水质挥发酚的测定 牛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警告:乙瞇为低沸点、易燃和具麻醉作用的有机溶剂,使用时周围应无明火,并在通风柜内操作,室温较高时,样品和乙醸宜先置冰水浴中降温后,再尽快进行萃取操作;三氯甲烷为具麻醉作用和刺激性的有机溶剂,吸入蒸气有害,操作时应配戴防毒面具并在通风处使用。 1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中挥发酚的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地表水、地下水和饮用水宜用萃取分光光度法测肚,检出限为0.0003 mg/L,测定下限 为0.001 mg/L,测定上限为0.04 mg/L。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宜用宜接分光光度法测定,检岀限为0.01 mg/L,测立下限为0.04 mg/L,测定上限为2.50 mg/L0 对于浓度髙于标准测定上限的样品,可适当稀释后进行测定。 定义挥发酚volatile phenolic compounds 随水蒸汽蒸餾岀并能和4-氨基安替比林反应生成有色化合物的挥发性酚类化合物,结果以苯酚计。 方法1萃取分光光度法 4方法原理 用蒸懈法使挥发性酚类化合物蒸锚岀,并与干扰物质和固泄剂分离。由于酚类化合物的挥发速度是随憾岀液体积而变化,因此,餾出液体枳必须与试样体积相等。 被蒸憾岀的酚类化合物,于pH 10.0±0.2介质中,在铁氛化钾存在下,与4-氨基安替比林反应生成橙红色的安替比林染料,用三氯甲烷萃取后,在460 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5干扰及消除 氧化剂、油类、硫化物、有机或无机还原性物质和苯胺类干扰酚的测泄。 5.1氧化剂(如游离氯)的消除 样品滴于淀粉一碘化钾试纸(6.23)上岀现蓝色,说明存在氧化剂,可加入过量的硫酸亚铁(6.2)去除。 5.2硫化物的消除 当样品中有黑色沉淀时,可取一滴样品放在乙酸铅试纸(6.24)上,若试纸变黑色,说明有硫化物存在。此时样品继续加磷酸酸化,宜通风柜内进行搅拌曝气,直至生成的硫化氢完全逸岀。 5.3甲醛、亚硫酸盐等有机或无机还原性物质的消除 可分取适量样品于分液漏斗中,加硫酸溶液(6.11)使呈酸性,分次加入50 mL. 30 mL. 30mL乙瞇(6.5)以萃取酚,合并乙碰层于另一分液漏斗,分次加入4 mL. 3 mL、3 mL氢氧化钠溶液(6.12)进行反萃取,使酚类转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合并碱萃取液,移入烧杯中,置水浴上加温,以除去残余乙瞇,然后用水(6.1)将碱萃取液稀释到原分取样品的体枳。同时应以水(6.1)作空白试验。 5.4油类的消除 样品静置分离岀浮油后,按照5.3操作步骤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