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第二册化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高中第二册化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高中第二册化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2019~2020学年高中第二册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分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均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过程中,需要增大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

A.钢铁腐蚀

B.食物腐败

C.塑料老化

D.工业合成氨

2、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德国化学家Gerhard Ertl,以表彰他在表面化学领域研究所取得的开拓性成就。某反应在

Pt/Al2O3/Ba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作用的机理如下图11所示(图中HC表示碳氢化合物,nitrate指硝酸盐),该机理研究是指( )

A.汽车尾气催化转化机理

B.钢铁生锈机理

C.合成氨工业催化氧化机理

D.氢氧燃烧电池电极反应机理

3、下列各项中表达正确的是( )

A.F-的结构示意图:

B.CO2的分子模型示意图:

C.CSO的电子式:

D.N2的结构式::NN:

4、对于化学反应3W(g)+2X(g)===4Y(g)+3Z (g),下列反应速率关系中,正确的是( )

A.v(W)=3v(Z)

B.2v(X)=3v(Z)

C.2v(X)=v(Y)

D.3v(W)=2v(X)

5、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

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元素不可能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

B.第三周期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主族序数

C.短周期元素原子形成简单离子后,最外层电子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D.同一主族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完

全相同

6、下列关于教材中的各项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的同时,必然发生能

量的变化

B.氮肥包括铵态氮肥、硝态氮肥和尿素

C.在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应标明反应物及生成物的状态,无

需标明反应温度和压强

D.医疗上用的石膏绷带是利用熟石膏与水混合成糊状后很

快凝固的性质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水加热到很高的温度都难以分解是因为水分子间存在氢

B.碳酸钠固体中不存在阴阳离子

C.氢化锂三兄弟LiH、LiD、LiT三种物质的质子数之比为4︰5︰6

D.乙醛分子的结构式为,其一个分子中存在7对共用电子对

8、科学家一直致力于人工固氮的新方法研究。目前合成氨

技术原理为:

N2(g) + 3H2(g) 2NH3(g);△H=92.4kJmol1。在673K,30MPa 下,上述合成氨反应中n(NH3)和n(H2)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

图12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点a的正反应速率比点b的大

B.点c处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C.点d和点e处的n(N2 )不相同

D.点e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反应停止

9、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热稳定性强弱:HClHI

B.微粒半径:C1-Na+Fe(OH)3胶粒

C.晶体熔点:SiO2CF4CCl4

D.氢化物的沸点:H2SeH2O

10、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NH2COONH4)置于特制的密

闭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

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NH2COONH4(s)

2NH3(g)+CO2(g)。下列可以判断该分解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

衡状态的是( )

A.2v(NH3)=v(CO2)

B.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

C.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

D.密闭容器中

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

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般的水是由10个以上的水分子聚结组成一个水分子团,

叫大分子团水,科学家能把大分子团水变成5-8个水分子组

成的小分子团水,一次饮用125 mL可维持人体6小时正常需水量,这个转变过程改变了水分子间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B.离子化合物中可能有共价键

C.科学家在青藏高原深处发现了天然的氮化硼(BN,具有高熔点、高密度、高硬度等特性),它可能是原子晶体

D.用撕裂方法可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的单层碳原子面材料

(石墨烯),用这种方法从C60、金刚石等碳原子中获得只有一层碳原子厚的碳薄片也将成为研究方向

12、下列五种有色溶液与SO2作用,均能褪色,其反应实质相同的是( )

①品红溶液②酸性KMnO4溶液③溴水④滴入酚酞的烧碱溶

液⑤淀粉碘溶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13、下列有关电化学原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氯化铝的熔点比氧化铝低,因此工业上最好采用电解熔融

氯化铝来制备单质铝

B.电镀时,通常把待镀的金属制品作阴极,把镀层金属作阳

C.对于冶炼像钠、钙、镁、铝等这样活泼的金属,电解法几

乎是唯一可行的工业方法

D.对大型船舶的外壳进行的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是应用

了原电池原理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浓硫酸溶于水的过程属于放热反应

B.既有化学键断裂又有化学键生成的过程一定属于化学反

C.物质导电的过程一定是物理变化

D.同分异构体之间的相互转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15、下表为六种短周期元素的部分性质:

元素代号 X Y Z Q R T

原子半径/10-10m 0.77 0.74 0.75 1.17 0.99 1.10

主要化合价 +4、-4 -2 +5、-3 +4、-4 +7、-1 +5、-3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X与Y可以形成阴离子XY32-

B.元素R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一定为强酸

C.Z的氢化物的沸点比T的氢化物的沸点高

D.由X形成的化合物QX和XR4,其晶体类型不相同xkb1

二、选择题(本大题有 5 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均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6、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用亚硫酸钠溶液处理纸浆中的残氯:SO32-+ 2OH-+ Cl2 = 2Cl-+ SO42-+ H2O

B.二氧化硫通入足量的溴水中:SO2 + Br2 +2H2O =

2HBr+2H++SO42-

C.硫酸氢铵溶液中滴加少量NaOH溶液:

H++NH4++2OH-=NH3H2O+H2O

D.向酸性KMnO4溶液中通入SO2:

2MnO4-+5SO2+4OH-=2Mn2++5SO42-+2H2O

17、浙江大学的科研小组成功研制出能在数分钟之内将电量

充满的锂电池,其成本只有传统锂电池的一半。他们把锂锰

氧化物(LMO)浸泡在石墨里面,使其变成一个可以导电的密

集网络的负极材料(如图21),与电解质和正极材料(石墨) 构成可充电电池。若电解液为LiAlCl4-SOCl2,电池的总反应为:

4LiCl+S+SO2 4Li+2SOCl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池的电解液可为LiCl水溶液

B.该电池放电时,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C.充电时阳极反应式为:4Cl-+S+SO2-4e-=2SOCl2

D.放电时电子从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再从正极经电解质

流向负极

18、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足量的溶液,一段时间后,再加入

一定量的另一物质(括号内)后,溶液能与原来溶液浓度一样的是 ( )

A.CuCl2(CuCl2溶液)

B.AgNO3(Ag2O)

C.NaCl(HCl溶液)

D.CuSO4(Cu(OH)2)

19、已知:

(1)胆矾失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uSO45H2O(s)===CuSO4(s)+5H2O(l) H=+Q1 kJ/mol

(2)室温下,无水硫酸铜溶于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uSO4(s)===Cu2+(aq)+SO2-4(aq) H=

-Q2 kJ/mol

(3)胆矾(CuSO45H2O)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则Q1与Q2的关系是(Q1、Q2为正数) ( )

A.Q1Q2

B.Q1=Q2

C.Q1

20、下列关于实验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取5mL 0.1 mol/L KI溶液,滴加0.1mol/LFeCl3溶液5~6滴,继续加入 2 mLCCl4,充分振荡,取上层溶液,滴加KSCN 溶液,溶液呈现血红色,证明溶液中还存在Fe3+

B.在铁钉的析氢腐蚀实验中,在负极周围加入K3[Fe(CN)6]

溶液会出现蓝色沉淀

C.燃料电池实验中,用KNO3溶液或Na2SO4溶液代替蒸馏水,效果要好得多

D.蔗糖的黑面包实验中只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

II选择题(共55分)

三、填空题(本大题有5小题,共55分)

21、(12分)按要求填空:

(1)原子种类由决定;第三周期半径最小的元素形成的简单

离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是 ;

(2)以黄铁矿为原料生产硫酸的工艺流程如下图31所示,设备B的名称为 ;设备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图32是实验室中常用于测定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热

的装置,此装置名称叫 ;

(4)0.5 mol CH3OH(l)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

时放出热量为363.2 kJ,写出表示CH3OH(l)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22、(9分)工业上电解制碱的技术是用阳离子交换膜法,主

要原料是饱和食盐水。下图 3

3为阳离子交换膜法电解原理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极为电解槽的________极,B极的材料工业上常采用的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但有大量损耗,其主要原因是。(填吸氧腐蚀或析氢腐蚀)

(2)电解槽中部的阳离子交换膜把电解槽隔成了阴极室和阳

极室,这种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溶液中的__________通过(填写下列微粒的编号)。

①H2,②Cl2,③H+,④Cl-,⑤Na+,⑥OH-。

(3)若上述电解过程中用阴离子交换膜代替阳离子交换膜

(已知:3Cl2 +6OH-==5Cl-+ClO3-+3H2O),下列说法正确的

组合是。

A.电解结束时,右侧溶液中含有ClO3

B.电解槽内发生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为:NaCl + 3H2O NaClO3 + 3H2

C.用阴离子交换膜后,电解槽内两个电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与

原来一样

D.用阴离子交换膜后,阳离子的定向移动方向与原来相反

(4)已知某电解槽每小时加入10%的氢氧化钠溶液 a kg,每小时能产生标准状况下的氯气 b L,则电解后流出的氢氧化

钠溶液(密度为 d gcm-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理论计算,需化简) mol/L。

23、(10分)催化剂是化工技术的核心,绝大多数的化工生产

均需采用催化工艺。

(1)人们常用催化剂来选择反应进行的方向。下图34所示为一定条件下1mol CH3OH与O2发生反应时,生成CO、CO2或HCHO的能量变化图[反应物O2(g)和生成物H2O(g)略去]。

①在有催化剂作用下,CH3OH与O2 反应主要生成 (填CO、CO2、HCHO

②2HCHO(g)+O2(g)=2CO(g)+2H2O(g) △H= 。

(2)一种以铜作催化剂脱硫有如下两个过程:

①在铜的作用下完成工业尾气中SO2的部分催化氧化,所发

生反应为:

2SO2+2n Cu+(n+1)O2+(2-2 n) H2O=2n CuSO4+(2-2n) H2SO4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催化脱硫的意义为 ;每吸收标准状况

下11.2L SO2,被SO2还原的O2的质量为 g。

②利用上图35所示电化学装置吸收另一部分SO2,并完成Cu的再生。写出装置内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4、(12分)化合物A由N、H两种元素组成,0.01mol A与足量CuO充分反应生成红色

Cu的同时,生成了0.36g水和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224L 的N2。B是由Na和H两元素

组成的离子化合物,能与水反应生成H2,称为产氢剂。化合物C的焰色反应为黄色,根

据质谱分析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9且与水反应能生成氨气。

(1)A的化学式为 ;A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B的电子式为。

(3)C中存在的化学键 ;C与过量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4)有一种理想的化合物NH4H,经查阅资料,该物质至今未

能制得,请说明可能的原因

25、(12分)Cu(NO3)2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回答下列工业生

产和化学实验中的几个问题。

(1)实验室欲制备0.3 mol Cu (NO3)2晶体,甲、乙两同学

分别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甲:Cu Cu(NO3)2 乙:Cu CuO Cu(NO3)2

①从绿色化学的角度分析,同学的方案更合理,此同学可

节约2mol/L的稀硝酸 mL;

②乙同学实验时通入O2的速率不宜过大,为便于观察和控

制产生O2的速率,宜选择

方案(填字母序号 )。

③有下述装置(图36),当装置电路中通过2mol电子时,Cu 电极(填编号) 。

(a)增重64g (b)减重64g (c)可能增重64g,也可能减重64g

(2)①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硝酸铜的受热分解进行探

究。他们设计了如上图37

装置加热Cu(NO3)2固体(加热及夹持装置未画出)。加热过程发现:装置①中的固体逐渐

变为黑色;装置②中有气泡产生,但在上升的过程中消失;石蕊试液逐渐变为红色,液

体几乎不被压至装置③中。请写出Cu(NO3)2受热分解的化

学方程式: ;

②在装置中①试管的橡皮塞最好用锡箔包住,原因是。

(3)NO2、O2和熔融NaNO3可制作燃料电池,其原理见上图

38。该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石墨I电极上生成氧化物Y,其电极反应式为

以上就是2019~2020学年高中第二册化学期末考试试卷分

析的全部内容,更多高中学习资讯请继续关注!

高中结构化学测试题

中 2 0 16 2 0 17 学年 高二结构化学科限时作业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52分) 1. 相对分子质量很大(几万到几十万)的化合物叫高分子化合物。用于制造隐形飞机的物质具有吸收微波的功能,其主要成分的结构如图,它属于()。 A. 无机物 B.烃 C.高分子化合物 D.有机物 2. 尿素[CO(NH)2]是第一种人工合成的有机物,下列关于尿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尿素是一种氮肥 B.尿素是人身体新陈代谢的一种产物 C.尿素的含氮量为%D长期使用尿素不会引起土壤板结、肥力下降 年李比希提出了“基”的定义,从此,有机化学中“基”的概念就确定了。下列有机基团的表达式正确的是() A.羟基OH B.醛基一COHC羧基一COOH D.氨基一NH 4. 二甲醚和乙醇是同分异构体,其鉴别可采用化学方法及物理方法,下列鉴别方法中不能对 二者进行鉴别的是() A.利用金属钠或金属钾 B.利用质谱法C?利用红外光谱法D.利用核磁共振氢谱法 5. 某化合物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红外光谱图只有C-H键、C—H键、C-O键的振动吸收,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0,则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是() A. CHCHOC3 B. CHCH(OH)C3 C. CHCHCHCHOHD CHCOOH 6. 在有机物分子中,若碳原子连接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该碳原子称为不对称碳原子(或 手性碳原子),以*C表示。具有手性碳原子的有机物具有光学活性。下列分子中,含有两个手性碳原子的是()o ? A. 乳酸CH—CHO—COOH B. 甘油CHOH- CHO—CHOH C. 脱氧核糖CHOH-CHO—CHO—CH—CHO D. 核糖CHOH-CHO—CHO—CHO—CHO C条件下,一定质量的某有机物(只含C、HO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在足量O2中燃烧后,将所得气体先通过浓硫酸,浓硫酸增重,再通过碱石灰,碱石灰增重,对该有机物进行核磁共振分析,谱图如图所示,则该有机物可能是() (OH)CH 8. 科学家最近在-100 C的低温下合成了一种烃X,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表明其分子中的氢原子所处的化学环境没有区别,根据分析,绘制了该分子的球棍模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分子的分子式为GH4 B.该分子中碳原子的化学环境有2种完全燃烧需要6molQD.该分子中只有CC键,没有CC键 9. 下列键线式(只用键线来表示碳架,分子中的碳氢键、碳原子及与碳原子相连的氢原子均省略,每个端点和拐角处都代表一个碳)表示的化合物中,核磁共振氢谱只出现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3:1的是() 10. 将一定量有机物充分燃烧后的产物通入足量石灰水中,产物被完全吸收,经过滤得到干燥的沉淀物20g,滤液质量比原石灰水减少。该有机物不可能是()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高二化学月考试卷分析报告

黄石市第五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化学试卷分析 一、试题的整体结构和难度 1、试题的结构: 本次考试我们采用自主命题,从高二的范围来说应该是第三章第二节结束,但总的来说,更侧重于第一二章的内容。 知识点涵盖:反应热概念与计算;反应速率大小比较、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化学平衡移动,平衡常数概念与运用;弱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溶液的酸碱性;酸碱中和滴定。 2、试题的难度及特点: 本卷的阅读量大,但落脚点底。本卷有三面,共3173字,学生需要大量的阅读。我校有部分学生看到化学题就怕,看到文字多的题目更怕,不愿意阅读和分析。本卷通过考试,让学生明白:阅读量大,不代表题目难,要想得分,必须思考。高考时时间有限,思维量大,很多学生因做不完题目而失分,所以平常考试要在阅读、思维量、速度等方面加强训练,但又不能加大试卷的难度。 二、试卷结构与特点 1、试卷结构 总分100分,选择题1-16题共48分,非选择题17-20题共52分。 2、总体得分情况分析: 1、选择题1、 2、5、6、7、9、10、11、16做的较好,集中失分在 3、 4、13三题。非选择题总体做的不好,17题总分12分平均分只有3.2分;18题总

分18分平均分只有3.15分;19题总分10分平均分只有3.24分;20题总分10分平均分只有2.92分. 3、各班成绩汇总分析 三、考试总结和改进措施 1、成绩分析总结: 总体来说,这次期中考试考得不理想,及格人数和高分段都较上次月考有所减少,其中原因之一是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学习习惯差,对所学的知识没有进行及时的复习,平时课外所花的时间少,不能深入思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不够灵活。对于一些题目的变换形式不能理解,因而不能正确作答,平时作业抄袭比较严重,所以一些讲过的知识也做错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很低,学习比较被动,课后不肯复习并做相应练习来巩固知识,难做到对知识的联系和回顾。另外因为赶进度,第三章只上完了新课,没有时间处理习题,所以第三章的内容出错率更高。 2、改进措施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综合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综合测试题(四) 考试用时100分钟。满分为150分。 第Ⅰ卷(共70分) 一、 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已知反应X+Y= M+N 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 A 、X 的能量一定高于M B 、Y 的能量一定高于N C 、X 和Y 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 和N 的总能量 D 、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2、在pH=1的无色溶液中,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 .NH 4+、Ba 2+、NO 3—、CO 32— B .Fe 2+、OH —、SO 42—、MnO 4— C .K +、Mg 2+、NO 3- 、SO 42— D .Na +、Fe 3+、Cl —、AlO 2— 3、在密闭容器里,A 与B 反应生成C ,其反应速率分别用A v 、B v 、C v 表示,已知2B v =3A v 、3C v =2B v ,则此反应可表示为 ( ) A 、2A+3B=2C B 、A+3B=2C C 、3A+B=2C D 、A+B=C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可逆反应的特征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而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 C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使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D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一定会破坏气体反应的平衡状态 5、相同温度下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中,pH 值最小的是 ( ) A .Cl NH 4 B .34HCO NH C .44HSO NH D .424SO )(NH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物质的溶解性为难溶,则该物质不溶于水 B 、不溶于水的物质溶解度为0 C 、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D 、某离子被沉淀完全是指该离子在溶液中的浓度为0 7、化学电池可以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化学电池的本质是 ( ) A .化合价的升降 B . 电子的转移 C .氧化还原反应 D .电能的储存 8、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废电池必须集中处理的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首要原因 是 ( )

高三化学试卷分析

欢迎来主页下载---精品文档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甘肃省第一次诊断考试化学分析报告 一、 二、试卷综述 1.试卷结构 (1)选择题部分:共7小题,每题6分,共42分,在形式上采取文字、图像、表格相结合的方式考查了物质结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共存、平衡移动、实验装备、电解-的相关反应等知识池、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以及AlO2点。分,1526题各58填空题部分:共四大题,分。25、2()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等与分。其中,25、28题各1427题为无机推断,27之相关知识,26题为有机推断题,题为实验题。 28 2.试题特点 试题以高考大纲为准,题目覆盖面较广,但大部分题 目力求达到课本知识的再现,以基础题为主,从而能检测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表现三、 精品文档. 欢迎来主页下载---精品文档 1.总体情况 答题得分情况(抽样20人)

最低题号最高平均分分分10.5 7 25题13 11 7 4 26题 8 6 27题5 10 7.5 题28 4 优势1.由试卷的得分来看,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离子检验、常

见的实验操作、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平衡的移动以及简单电极方程式的书写已然较为熟悉并能掌握其要点,例如425题正确率均较高,填空题11题,第题的第2、1、9第题的实验操作正确率27小题,第题的32、1、28小题,第精品 文档. 欢迎来主页下载---精品文档 也较高。 2.不足 选择题部分的第8、10、12题错误率较高,其中第8题很多学生将此题误认为水的电离受到抑制,认为溶液可能呈酸性或碱性。第10题很多学生误选D,没有考虑到氯气的密度比空气的要大。12题考查的是溶液酸碱性问题以及溶液中微粒之间的浓度三大守恒问题,学生对其中的有些概念模糊甚至弄混淆。填空题第26题为有机推断题,因为有机化学才开始复习,所以绝大多数学生已经忘记了有机反应,致使此题得分率很低,27题(4)(6)以及28题的(1)为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学生在这方面有所欠缺。 3.原因分析 针对此次考试,得分率较高的也是平常复习中反复提醒的知识点,也是用PPT复习的内容,由此可见,对于我校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反复复习抑或运用新的手段复习,才能获得较好效果。得分率较低的也正是学生难以明白甚至不去了解的知识点,学生懒得问。

结构化学练习题带答案

结构化学复习题 一、选择填空题 第一章量子力学基础知识 1.实物微粒和光一样,既有性,又有性,这种性质称为性。 2.光的微粒性由实验证实,电子波动性由实验证实。 3.电子具有波动性,其波长与下列哪种电磁波同数量级 (A)X射线(B)紫外线(C)可见光(D)红外线 4.电子自旋的假设是被下列何人的实验证明的 (A)Zeeman (B)Gouy (C)Stark (D)Stern-Gerlach 5.如果f和g是算符,则(f+g)(f-g)等于下列的哪一个 (A)f2-g2;(B)f2-g2-fg+gf;(C)f2+g2;(D)(f-g)(f+g) 6.在能量的本征态下,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只有能量有确定值;(B)所有力学量都有确定值; (C)动量一定有确定值;(D)几个力学量可同时有确定值; 7.试将指数函数e±ix表示成三角函数的形式------ 8.微观粒子的任何一个状态都可以用来描述;表示粒子出现的概率密度。 常数h的值为下列的哪一个 (A)×10-30J/s (B)×10-16J/s (C)×10-27J·s (D)×10-34J·s 10.一维势箱中粒子的零点能是 答案: 1.略. 2.略. 7.略8.略10.略 第二章原子的结构性质 1.用来表示核外某电子的运动状态的下列各组量子数(n, 1, m, m s)中,哪一组是合理的 (A)2,1,-1,-1/2;(B)0,0,0,1/2;(C)3,1,2,1/2;(D)2,1,0,0。 2.若氢原子中的电子处于主量子数n=100的能级上,其能量是下列的哪一个: (A);(B)10000eV;(C)100eV;(D)10000eV; 3.氢原子的p x状态,其磁量子数为下列的哪一个 (A)m=+1;(B)m=-1;(C)|m|=1;(D)m=0; 4.若将N原子的基电子组态写成1s22s22p x22p y1违背了下列哪一条 (A)Pauli原理;(B)Hund规则;(C)对称性一致的原则;(D)Bohr理论 原子的基态为1s22s2p1,其光谱项为下列的哪一个 (A) 2P;(B)1S;(C)2D;(D)3P; 组态的光谱基项是下列的哪一个 (A)3F;(B)1D ;(C)3P;(D)1S; 电子的角动量大小为下列的哪一个 (A)h/2π;(B)31/2h/4π;(C)21/2h/2π;(D)2h/2π;

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测试题

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共48分) 1.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在室温下,平均每n个水分子中只有1个水分子发生了电离,则n的值是()A.1×10-14B.55.6×107C.107D.55.6 2.下列溶液一定是碱性的是()A.pH=8的某电解质的溶液 B.c(OH-)>1×10-7mol/L C.溶液中含有OH-D.溶液中c(OH-)>c(H+) 3.已知某温度下,四种一元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为:K a(HCN)=6.2×10-10mol/L、K a(HF)=6.8×10-4 mol/L、K a(CH3COOH)=1.8×10-5mol/L、K a(HNO2)=6.4×10-6mol/L。物质的量浓度都为0.1 mol/L 的下列溶液中,pH最小的是()A.HCN B.CH3COOH C.HF D.HNO2 4.0.1 mol/L K2CO3溶液中,若使c(CO32-)更接近0.1 mol/L,可采取的措施是()A.加入少量盐酸B.加KOH固体C.加水D.加热 5.在已达到电离平衡的0.1mol/L的醋酸溶液中,欲使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同时使溶液的pH 降低,应采取的措施是()A.加少量盐酸B.加热C.加少量醋酸钠晶体D.加少量水6.将足量的BaCO3粉末分别加入下列溶液中,充分溶解至溶液饱和。各溶液中Ba2+的浓度最小的为()A.10 mL 0.2 mol/LNa2CO3溶液B.40 mL水 C.50 mL 0.01 mol/L 氯化钡溶液D.100 mL 0.01 mol/L盐酸 7.下列有关滴定操作的顺序正确的是() ①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②用蒸馏水洗涤玻璃仪器;③用标准溶液润洗盛装标准溶液的滴定管, 用待测液润洗盛待测液的滴定管;④装标准溶液和待测液并调整液面(记录初读数);⑤取一定体积的待测液于锥形瓶中;⑥滴定操作 A.①③②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②③①④⑤⑥D.④⑤①②③⑥ 8.要使K2S溶液中[K+]/[S2-]的比值变小,可加入的物质是()A.适量盐酸B.适量NaOH溶液C.适量KOH溶液D.适量KHS溶液 9.在Ca(OH)2(K sp=5.5×10-6)、Mg(OH)2(K sp=1.2×10-11)、AgCl(K sp=1.56×10-10)三种物质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g(OH)2的溶解度最小B.Ca(OH)2的溶解度最小 C.AgCl的溶解度最小D.同下Ksp越大的溶解度也越大 10.在室温下,等体积的酸和碱的溶液混合后,pH一定少于7的是()A.pH=3的HNO3跟pH=11的KOH B.pH=3的盐酸跟pH=11的氨水 C.pH=3硫酸跟pH=11的NaOH D.pH=3的醋酸跟pH=11的Ba(OH)2

近三年中考化学试卷分析报告

2011-2013年的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化 学试卷分析 2011-2013年的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的背景依然是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中考模式以毕业、升学两考合一为主,命题形式为化学、物理合堂分卷,2011、2012年满分为75分,2013年满分为70分。可以看出,这几年的中考模式是基本稳定的,这有利于初中的化学教学,有利于稳步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考试容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同时体现了化学关注科学探究,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风格,还关注了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施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起到了正确的导向作用。 现将2011-2013三年中考化学试卷分析总结如下: 一、试题特点 (一)、试题分析 1、试题题型及分值境况统计 (1)2011年化学试题题型及分值境况统计 (2)2012年化学试题题型及分值境况统计

(3)2013年化学试题题型及分值境况统计 2、试题知识点分布统计 (1)2011年试题知识点分布统计 (2)2012年试题知识点分布统计

(3)2013年试题知识点分布统计 以上数据体现了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以基本概念和元素化合物知识为框架的特点,符合简化纯化学计算的要求。 3、试题难易程度分布统计 (1)2011年试题难易程度分布统计 (2)2012年试题难易程度分布统计 (3)2013年试题难易程度分布统计

以上数据体现了试题易、中、难的比例基本符合7:2:1的要求。可以说试题容广泛,重点突出,精选得当,难易适中。 (二)、试题评价 1、立足教材,侧重学以致用。试题特别注重考查了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基础容,而且从应用入手,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以日常生活和社会建设所用到的化学知识为背景,融入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考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运用最基础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这些试题为学生体验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创设了丰富多彩的生产生活情境,既考查了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促使学生体验化学的应用价值,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有助于学生建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这也是化学课程的重要功能。如2012年试题2关于“锌合金”的认识,试题12关于食物以及烧烤的知识,2013年试题3关于“微量元素”的知识,试题14中关于抗旱以及漂白粉的作用等等。 2、紧扣双基,着重化学基本素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初中化学课程的基本容,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基础,是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及未来社会生活所必需的,也是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和情感教育的必要载体。试题容考查知识面宽、覆盖面大,减少了考查的偶然性和片面性。试题将化学的基本知识放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学生对问

结构化学试卷附答案

结构化学试卷附答案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结构化学》课程 A卷 专业班级:命题教师:审题教师: 学生姓名:学号:考试成绩: 一、判断题(在正确的后画“√”,错误的后面画“×”,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得分:分 1、自轭算符的本征值一定为实数。() 2、根据测不准原理,任一微观粒子的动量都不能精确测定。() 3、一维势箱中的粒子其能量是量子化的,并且存在零点能。() 4、原子中全部电子电离能之和等于各电子所在原子轨道能总和的负值。() 5、同核双原子分子中两个2p轨道组合总是产生型分子轨道。() 6、具有未成对电子的分子是顺磁性分子,所以只有含奇数个电子的分子才是顺磁性 的。() 7、在休克尔分子轨道法中不需要考虑?H 的具体形式。() 8、既具有偶极矩,又具有旋光性的分子必属于C n点群。() 9、含不对称 C 原子的分子具有旋光性。() 10、分子的偶极距一定在分子的每一个对称元素上。() 二、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得分:分 1、关于光电效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光电流大小与入射光子能量成正比 B 光电流大小与入射光子频率成正比 C 光电流大小与入射光强度没关系 D 入射光子能量越大,则光电子的动能越大

2、在一云雾室中运动的α粒子(He 的原子核), 其 27416.8410,10m kg v m s --=?=?质量速度,室径210x m -=,此时可观测到它的运动 轨迹,这是由于下列何种原因: ( ) A 该粒子不是微观粒子 B 测量的仪器相当精密 C 该粒子的运动速度可测 D 云雾室的运动空间较大 3、对于"分子轨道"的定义,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分子中电子在空间运动的波函数 B 分子中单个电子空间运动的波函数 C 分子中单电子完全波函数(包括空间运动和自旋运动) D 原子轨道线性组合成的新轨道 4、若K d =?τψ2 ,利用下列哪个常数乘可以使之归一化 ( ) A . K B . K 2 C .K /1 5、对算符而言,其本征函数的线性组合具有下列性质中的 ( ) A .是该算符的本征函数 B .不是该算符的本征函数 C .不一定是该算符的本征函数 D .与该算符毫无关系 6、下列函数是算符d /dx 的本征函数的是: ( ) A. e 2x B. cos(x) C. x D. sin(x 3) 7、处于状态sin()x a πψ= 的一维势箱中的粒子,其出现在x =2 a 处的概率密度为 ( ) A. 0.25ρ= B. 0.5ρ= C. 2/a ρ= D. ()1/2 2/a ρ= 8、He +在321ψ状态时,物理量有确定值的有 ( ) A .能量 B .能量和角动量及其沿磁场分量 C .能量、角动量 D .角动量及其沿磁场分量

高二化学组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高二化学组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高二化学组 一、试卷出题范围 本卷主要考查《有机化学基础》中第一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烃;第二章: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和醇、酚两部分内容。分为Ⅰ、Ⅱ卷,Ⅰ卷为选择题,共20题,总分60分,Ⅱ卷共6题,总分40分。 二、试卷分析: (一)Ⅰ卷分析: (分析教师:吕荣海) 第Ⅰ卷:20小题,覆盖共6个主要知识块,平均每个知识块覆盖3个知识点。1—10题重点考查了每个知识块中基本原理和性质、重要反应、重要实验现象等;11—20题则重点考查了知识拓展、方法导引、知识支持、重点知识综合迁移应用等。 主要错误情况:1、5、8、9、12、14、15、16、19、20共10个题目,从知识分布看:主要有①基本性质的迁移应用,如:1、14、16;②同分异物体的判断与书写,如:5、12题;③基本原理应用,如8、10、18、19题。 ④知识拓展的应用,如20题。 建议:(1)将传统选择题对答案,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改为学生讲教师归纳提高的方式,加强学生对基本性质、方法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2)设立探究性习题,引导学生主动拓展知识视野,提高自己学习能力。 (3)设立学生自主选题,教师整合成卷方式,收集学生学习过程中自我学习疑难点,集中练习,集中辅导提高的教学方法。 (二)Ⅱ卷分析: 21题试题分析(分析教师:李连华)

(1)本题考察苯酚性质的题目,苯酚是酚类物质的代表物质,掌握了其化学性质就是掌握了些类物质的化学性质,特别是苯酚的物理性质中溶解性的考察:常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当高于65℃时,和水以任意比互溶。 (2)本题得分状况:少部分学生能得全分,一般学生能得2—3分,极少数学生不得分。 (3)出错情况:化学用语使用不准确,澄清写成清澈。 反应条件错误: 不需要外界条件。 (4)以后教学中,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能力。 22题试题分析(分析教师:杨希宝) (1)本题主要考查了几种烃和烃的衍生物的性质,第(2)小问为一个推断题,考查了烯烃及卤代烃的性质,试题难度中等偏高。 (2)主要问题: ①芳香烃与芳香族化合物定义混乱 ②烃的性质模糊 ③结构简式书写不规范,第(2)问推断全对的人很少。 3、得分情况: 平均在4—5之间。 4、教学建议: ①加强基本性质的学习,基本知识掌握不扎实 ②应规范基本功,如结构简式的书写 23题试题分析(分析教师:李雪芹) 本题是相对较简单的一道题,好学生拿全分,中等生可拿到4分,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平时学习不扎实,得分很少。 ONa +H 2O OH +NaOH →

结构化学试题及答案

兰州化学化学化工学院 结构化学试卷及参考答案 2002级试卷A —————————————————————————————————————— 说明: 1. 试卷页号 5 , 答题前请核对. 2. 题目中的物理量采用惯用的符号,不再一一注明. 3. 可能有用的物理常数和词头: h Planck常数J·s=×10-123N=×10mol -31m=×10 电子质量kg e-34 0-9-12, n: 10 p : 10 词头:—————————————————————————————————————— 一.选择答案,以工整的字体填入题号前[ ]内。(25个小题,共50分) 注意:不要在题中打√号,以免因打√位置不确切而导致误判 [ ] 1. 在光电效应实验中,光电子动能与入射光的哪种物理量呈线形关系:A .波长 B. 频率 C. 振幅 [ ] 2. 在通常情况下,如果两个算符不可对易,意味着相应的两种物理量A.不能同时精确测定 B.可以同时精确测定 C.只有量纲不同的两种物理量才不能同时精确测定 Yθφ)图,[ ] 3. (θφ的变化A.即电子云角度分布图,反映电子云的角度部分随空间方位,θφ的变化,反映原子轨道的角度部分随空间方位即波函数角度分布图,B. C. 即原子轨道的界面图,代表原子轨道的形状和位相 [ ] 4. 为了写出原子光谱项,必须首先区分电子组态是由等价电子还是非等价电子形成的。试判断下列哪种组态是等价组态: 21111 C. 2p2s2s2p B. 1sA.-2-,何者具有最大的顺磁性 , OO , O[ ] 5. 对于222-2- C.O A. B.OO222[] 6. 苯胺虽然不是平面型分子,但-NH与苯环之间仍有一定程度的共轭。据2此判断 A.苯胺的碱性比氨弱 B.苯胺的碱性比氨强 C.苯胺的碱性与氨相同 -的分子轨道与N相似:] 7. 利用以下哪一原理,可以判定CO、CN[2 A.轨

高二化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焦作市2012-2013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化学试卷 非选择题评卷情况分析 第18题 18题评分标准:第一小题顺序错误0分,全对3分,第二小题没有带单位和计算错误0分,全对3分,第三小题多选、错选0分,少选1个2分,少选2个1分,全选3分。 18题考查了酸碱中和滴定实验,得满分9分的不多,平均分分,第一小题考查操作顺序:D、C位置写反和E、F位置写反的较多,第二小题考查浓度的计算:错的最多的是没有带单位,其次是没有看到括号中的保留4位小数,第三小题是考查误差分析:是本题失分率最高的,没有选A的最多,多选B的最多。通过本题说明学生对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掌握的一般,误差分析中的混有杂质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掌握的最不好。 第19题 19题:本题着重考察了溶液PH的简单比较和计算以及盐类水解,并且让学生书写Al3+与HCO3-的双水解方程式,试题难度适中,有一定的区分度。但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在书写规范上失分不少,所以导致本题平均得分仅。第一小题得分不错,少数学生没有分步书写导致失分;第二小题第一空部分学生写成Al(OH)3没有看清灼烧后的产物;第二空失分率比较高,一部分同学不会书写双水解方程式,一部分书写出来未注意化简所以失分;第三小题对盐类水解中越弱越水解理解不到位导致错选;第4小题错误率最高,碳酸钠与盐酸等物质的量反应转

化成了碳酸氢钠呈碱性所以PH最大;第5小题考察学生计算能力,学生写成11:9的占不小一部分,酸碱混合溶液的PH计算方面学生应该加强;第6小题学生按等物质的量浓度的酸碱等体积混合得出错误的结论导致本题失分率也不低。通过本题来看学生对溶液酸碱性以及盐类水解方面掌握的不是特别扎实,我们应该在以后的复习中强化这方面的知识!另外在审题上,书写规范上我们也应该多强调,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分! 第20题 一、分值统计 总分:12分最高分:12分最低分:0分平均分:分 二、试卷分析 该题比较容易,是常见题型,注重基础知识考查。从卷面看一部分学生存在基础知识不扎实,书写不规范,计算能力不强,思维不严谨。 (1)考查热化学方程式书写: 主要错误有: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未标明 ②反应热的负号、单位未写,数值计算错误 ③书写不规范乱写反应条件,标气体符号 (2)考查盖斯定律的应用 丢分原因:数值计算错误 (3)①考查平衡常数表达式 主要错误有:书写不规范,概念不清晰。如:分子分母位置写 反,幂写成倍数,幂的写法不规范,写到物质的后面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测试题(经典含解析)

c (NH ? H O) B . 人教版选修 4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测试题( A 卷) (时间 45 分钟,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1--6 只有 1 个选项符合题意,7-10 有 2 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5 分,共 50 分。) 1. 用水稀释 0.1mol/L 氨水时,溶液中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小的是( ) A . c (OH - ) 3 2 c (NH ? H O) 3 2 c (OH - ) C .c (H +)和 c (OH -)的乘积 D .OH -的物质的量 2. 某学生的实验报告所列出的下列数据中合理的是 A .用 10mL 量筒量取 7.13mL 稀盐酸 B .用托盘天平称量 25.20g NaCl C .用广泛 pH 试纸测得某溶液的 pH 为 2.3 D .用 25mL 滴定管做中和滴定时,用去某浓度的碱溶液 21.70mL 3. 下列溶液加热蒸干后,能析出溶质固体的是 A .AlCl 3 B .KHCO 3 C .Fe 2(SO 4)3 D .NH 4HCO 3 4. 一定量的盐酸跟过量的铁粉反应时,为了减缓反应速度,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 适量的 ①NaOH 固体 ②H 2O ③NH 4Cl 固体 ④CH 3COONa 固体 ⑤NaNO 3 固体 ⑥KCl 溶液 A .②④⑥ B .①② C .②③⑤ D .②④⑤⑥ 5. 在 25℃时,100mL 0.4mol/L 的盐酸与等体积 0.6mol/L 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溶液的 pH 值为 A .6 B .5 C .12 D .13 6.下列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HCO 3-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HCO 3-+H 2O H 3O ++CO 32- B.H 2SO 3 的电离方程式 H 2SO 3 2H ++SO 32- C .CO 32-的水解方程式:CO 32-+2H 2O H 2CO 3+2OH - D.CaCO 3 的电离方程式:CaCO 3 Ca 2++CO 32- 7. 氢氰酸(HCN )的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它是弱电解质的是 ( ) A .1mol/L 该酸溶液的 pH 约为 3 B .HCN 易溶于水 C .10mL 1mol/L HCN 恰好与 10mL 1mol/L NaOH 溶液完全反应 D .在相同条件下,HCN 溶液的导电性比一元强酸溶液的弱 8..下列溶液中有关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 .pH=2 的 HA 溶液与 pH=12 的 MOH 溶液任意比混合: c (H +) + c (M +) == c (OH -) + c (A -) B .pH 相等的 CH 3COONa 、NaOH 和 Na 2CO 3 三种溶液: c (NaOH)<c (CH 3COONa)<c (Na 2CO 3) C .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CH 3COOH 和 CH 3COONa 溶液等体积混合: c (CH 3COO -) +2c (OH -) == 2c (H +) + c (CH 3COOH) D .0.1mol ·L -1 的 NaHA 溶液,其 pH=4:c (HA -)>c (H +)>c (H 2A)>c (A 2-) 9. 盐酸、醋酸、纯碱和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高三化学试卷分析1

高三化学试卷分析 榆林市2007—2008学年度第一次模拟测试 绥德中学化学备课组(执笔人:马建雄) 一、试题特点 本次试题是以现行人教版高中化学1、化学2、化学选修教材为依据,参照高考化学试题特点,以化学平衡以前知识为背景。全面检测我市高三学生现有化学水平,真实反映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状况,为高三一轮复习调整教学计划、优化复习策略、改进复习方法、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供依据和参考。 三、试卷的整体分析 试卷基本体现了高考的特点, 着重考查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达到了阶段检测的作用。试题试卷的设置,其目的是尽可能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基础提取、加工、理解信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策略,形成知识、发展知识,能达到考查学、识、才三者统一的目的。试题导向基本正确,难度适中,注重考查化学的基础知识,能注重基础和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知识的应用性、解题的规律性、思维的灵活性。试题既较好的检测了学生化学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又对学生高三复习起到了一定的诊断、指导和激励作用。 四、试卷特点 1.坚持了对化学主干知识的考查 (1)考试的内容所选的知识点始终围绕着化学学科的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它包括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氧化与还原、电化学基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实验设计与评价等。 (2)学科特色浓郁,知识层次鲜明,既有描述性知识又有迁移性和创新性知识,各层次的考生都有一定发挥的空间。 2.强化了对化学学科能力的考查

五、答题情况及错误分析 第Ⅰ卷答题情况及错误分析 第I卷的14个选择题以考查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为主,涉及到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化学常用计量及用语、电解池的基本知识、化学平衡的移动、电解质溶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试题设计大多对传统试题加以推陈出新,引导考生重视基础。 第Ⅱ卷答题情况及错误分析 第II卷主要涉及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元素的推断、化学原理与元素化合物、元素周期表结合的推断,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化学实验结合,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等问题。现逐题分析如下: 15、考查要点:

高二化学试卷分析精选.

高二化学试卷分析 一、总体评价 扬州市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高二化学选修试卷总体难度较大,全市均分相对较低,但却不失为一份质量较高的化学试卷。呈现如下一些特点: ㈠、知识点覆盖全面。本次考试主要内容为物质结构与性质及化学反应原理部分,在有限的卷面和题量内,试卷的命制者充分地考虑了知识点的覆盖面,本试卷涵盖了这两个模块的大部分知识点,较好地检验了学生的知识水平。 ㈡、有一定难度,区分度好。本试卷总体难度较大,均分较低,但试卷有一定梯度,容易题和中等难度题仍占较大比重,较难题主要是16、18、21这三题,正是由于有了这三个较难的题目,才使整个试卷有了良好的区分度,拉开了不同学习层次同学之间的差距。 ㈢、题量适中,思维容量大。这份试卷的总题量为21题,考试时间为100分钟,题量不大,时间也较为充裕。虽然题量不大,但题目的思维容量却不容小视。选择题的选支考点不交叉,每一个选支均不相同,这无疑增大了思维的容量。大题所给信息较隐蔽,难以挖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审题能力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这一特点在18和21两题中体现特别明显。 ㈣、原创题多,题目新颖。纵观此份试卷,陈题几乎没有,大部分为原创题或改编题,命题者在试卷的命制上确实是下了一翻苦功,这也是本次试卷较难的原因之一。 ㈤、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江苏是经济强省,工农业发达,在试题中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这也在情理之中。19、21两题联系了电解工业,20联系了合成氨工业。这也能够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化学确实是一门十分实用的科学,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和良好的动机。

㈥、与高考较好地接轨。本份试卷不管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有一种高考试卷的风格,试题的质量、试题的新颖度、对考点的要求、对学生能力点的要求以及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等做的均比较到位。 二、错误情况分析 第一大项、本题错误率较高的题目为:3、5、8。均分约为16分。 第二大项、本题错误率较高的题目为:9、13、14。均分约为18分。 第三大项、15.①错选A、C、D的同学较多。②错选成B、C的同学较多。15题总分为6分,均分约为3.5分,及格率60%,优秀率10%。 16.主要错误有:①原电池画成电解池装置,很多同学漏标注正、负极或选错电极材料。②不少同学正、负极得失电子写反了,错写成Fe3+-e-=Fe2+ Cu+2e-=Cu2+,也有同学正极写成Fe3++3e-=Fe。③很多同学选用NaOH溶液或氨水调pH。④大多数同学“洗涤”写成了“干燥”或“蒸发”。⑤许多同学加HCl的目的写成使Cu(OH)2转化为CuCl2,而未答到关键词防止Cu2+水解。⑥由于加NaClO的目的不明确,实验目的不明确,NaClO改加成氨水、CuO、Cu(OH)2、HNO3等。16题均分约为8-9分,及格率67%,优秀率10%。 第四大项、17.①分子构型不清楚,电子排布式掌握不牢。②第一电离能大小比较不清楚,配位数认识不明确。 18.①影响电离平衡移动条件判断错误。②热化学方程式,△H的正负搞不清楚。 平均分约为17分,正确率约为70%,优秀率28%。

(新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4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

(新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4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S 32 Cl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每小题只是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1、在25℃、101 kPa下,1 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 kJ,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l)+O2(g)===CO2(g)+2H2O(l);ΔH=+ kJ/mol (l)+3O2(g)===2CO2(g)+4H2O(l);ΔH=-1452 kJ/mol (l)+3O2(g)===2CO2(g)+4H2O(l);ΔH=- kJ/mol (l)+3O2(g)===2CO2(g)+4H2O(l);ΔH=+1452 kJ/mol 2、已知反应:①101kPa时,2C(s)+O2(g)==2CO(g);ΔH=-221 kJ/mol ②稀溶液中,H+(aq)+OHˉ(aq)==H2O(l);ΔH= kJ/mol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碳的燃烧热大于 kJ/mol B.①的反应热为221 kJ/mol C.稀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 kJ/mol 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 kJ热量 3、将a g块状碳酸钙跟足量盐酸反应,反应物损失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的实线所示。在相同的条件下,将b g(a>b)粉末状碳酸钙与同浓度盐酸反应,则相应的曲线(图中虚线所示)正确的是() 4.在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进行如下反应:NO(g)+CO(g)1/2N2(g)+CO2(g);ΔH=- kJ/mol,达到平衡后,为提高该反应的速率和NO的转化率,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 A 加催化剂同时升高温度 B 加催化剂同时增大压强 C 升高温度同时充入N2 D 降低温度同时增大压强 5、对可逆反应4NH3(g) + 5O2(g) 4NO(g) + 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达到化学平衡时,4v正(O2) = 5v逆(NO) 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结构化学试题库

结构化学试题库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小题,每小题2分,共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 题意) 1.若力学量E、F、G 所对应的的三个量子力学算符有共同的本征态,则( A )。 (A)E、F、G可同时确定(B)可同时确定其中二个力学量 (C)可确定其中一个力学量(D)三个力学量均无确定值 2.对长度为l的一维无限深势箱中的粒子( C )。(A)Δx = 0 Δp2x= 0 (B)Δx = lΔp x = 0 (C)Δx = lΔp x2= 0 (D)Δx = 0 Δp x= 0 3.在长度为0.3 nm的一维势箱中,电子的的基态能量为4eV,则在每边长为0.1 nm的三维势箱中,电子的基态能量为( C )。 (A)12 eV (B)36 eV (C)108 eV (D)120 eV 4.质量为m的粒子放在一维无限深势箱中,由薛定谔(Schrodinger)方程的合理解可知其能量的特征为( D )。 (A)可连续变化(B)与势箱长度无关 (C)与质量m成正比(D)由量子数决定 5.与微观粒子的能量相对应的量子力学算符是( D )。 (A)角动量平方算符(B)勒让德(Legendre)算符 (C)交换算符(D)哈密顿(Hamilton)算符 6.氢原子的2p x状态( D )。(A)n = 2,l = 1,m = 1,m s= 1/2 (B)n = 2,l = 1,m = 1,m s未确定(C)n = 2,l = 1,m = -1,m s未确定(D)n = 2,l = 1,m 、m s均未确定7.组态(1s)2(2s)2(2p)1( B )。 (A)有偶宇称(B)有奇宇称 (C)没有确定的宇称(D)有一定的宇称,但不能确定 8.如果氢原子的电离能是13.6eV,则He+的电离能是( C )。 (A)13.6eV (B)6.8eV (C)54.4eV (D)27.2eV 9.一个电子在s轨道上运动,其总角动量为( D )。 (A)0 (B)1/2(h / 2π)(C)h / 2π(D)(√3 / 2)(h / 2π)10.O2与O2+比较( D )。 (A)O2+的总能量低于O2的总能量 (B)O2+的总能量与O2的总能量相同,而O2+的解离能高于O2的解离能(C)O2+的总能量高于O2的总能量,但O2+的解离能低于O2的解离能 (D)O2+的总能量高于O2的总能量,O2+的解离能亦高于O2的解离能11.双原子分子在平衡核间距时,与分离原子时比较( C )。 (A)平均动能和平均势能均降低(B)平均动能降低而平均势能升高 (C)平均势能降低而平均动能升高(D)平均势能降低而平均动能不变12.He2+中的化学键是( C )。 (A)单电子σ键(B)正常σ键(C)三电子σ键(D)三电子π键13.氨分子的可能构型是.( B )。 (A)平面正方形(B)锥形(C)线型(D)正四面体

高二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在反思中 -----高一化学期中检测质量分析 矿务局中学刘花 一、试题的整体结构与难度: 1、试题的结构: 试题范围包括了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与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内容。 2、试题的难度及特点: 本试题难度适中,考查的虽然都就是基本知识与实验,但就是比较灵活。试卷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能注重基础与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知识的应用性、解题的规律性、思维的灵活性,体现了新高考对能力与素质的要求。试题既较好的检测了学生化学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又对学生学习起到了一定的诊断、指导与激励作用。 二、试卷结构与特点 1.试卷结构 第一大题选择题1—15题共45分。第二大题填空及简答题16—19题共31分。第三题实验及探究性题20题共12分。第四题计算及分析题21题共8分。卷面分4分。本次试题总分为100分。 2.试卷特点 (1)坚持了对化学主干知识的考查 ①试卷的结构及各知识块的赋分及试题难度比例与《考试大纲》的要求基本保持一致,试卷长度适中,题量恰当,答案的书写量也较为合适,给学生留有较多分析与思考的时间。 ②化学能量与反应、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等。 (2)提高了对化学学科内综合知识的考查 本份试卷不管从内容还就是形式上都有一种高考试卷的风格,试题的质量、试题的新颖度、对考点的要求、对学生能力点的要求以及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等做的均比较到位。 3.试题分析 1、单项选择题1、 2、 3、5、8做得相对好些。 4、7、10、12、14做得较好。 5、9、11、13、15做得较差。第5小题考查同一反应中不同物质表示其反应速率的大小比较,学生算错的较多。第9题考察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能量的多少。11题考察外界条件改变对可逆反映的影响。13题同11题考察内容一样形式不同。15题图像的方式考察外界条件的改变可逆反应的影响。 2、非选择题答题情况比较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