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硅酸盐水泥和普通水泥相比较

与硅酸盐水泥和普通水泥相比较
与硅酸盐水泥和普通水泥相比较

与硅酸盐水泥和普通水泥相比较,矿渣水泥有哪些特点?

[ 标签:硅酸盐水泥, 水泥, 矿渣水泥 ] 丨雙手灬写嗳2010-01-14 18:17

满意答案好评率:92%

硅酸盐水泥

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0-5%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分为两种类型,不掺加混合料的称为Ⅰ类硅酸盐水泥,代号P.I,在硅酸盐水泥粉磨时掺加不超过水泥质量5%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混合料的称为Ⅱ型硅酸盐水泥,代号P.Ⅱ。

普通硅酸盐水泥

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6-15%混合材料、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普通硅酸盐水泥,代号P.O,掺活性混合材料时,最大掺量不超过15%,其中允许用不超过水泥质量5%的窖灰或不超过水泥质量10%的非活性混合材料来代替。掺非活性混合材料时,最大掺量不得超过水泥质量的10%。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为42.5 42.5R 52.5 52.5R 62.5 62.5R,普通水泥强度等级分为32.5 32.5R 42.5 42.5R 52.5 52.5R。水泥可以袋装或散装,代装水泥每袋净含量50㎏,且不得少于标志质量的98%; 随机抽取20袋总质量不得少于1000㎏。其它包装形式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但有关袋装质量要求,必须符合上述原则规定。水泥包装应符合GB9774的规定。水泥袋上应清楚标明:产品名称,代号,净含量,强度等级,生产许可证编号,生产者名称和地址,出厂编号,执行标准号,包装年、月、日。掺火山灰质混合材料的普通水泥还应标上“掺火山灰”字样。包装袋两侧应印有水泥名称和强度等级,硅酸盐水泥和普通水泥的印刷采用红色。水泥在运输与贮存时不得受潮和混入杂物,不同品种和强度等级的水泥应分别贮运,不得混杂。

矿渣硅酸盐水泥

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和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矿渣硅酸盐水泥,代号P.S。水泥中粒化高炉矿渣掺加量按质量百分比为20-70%,允许用石灰石、窖灰、粉煤灰和火山灰质混合料中的一种材料代替矿渣,代替数量不得超过水泥质量的8%,替代后水泥中粒化高炉矿渣不得少于20%。

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

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和火山灰质混合材料、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简称火山灰水泥,代号P.P。水泥中火山灰质混合料掺量按质量百分比计20-50%,

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和粉煤灰、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粉煤灰水泥)代号P.F 。水泥中粉煤灰掺量按质量百分比计为20-40%。强度等级:矿渣、火山灰、粉煤灰水泥强度:32.5 32.5 R 42.5 42.5R 52.5 52.5R。矿渣水泥袋印刷用绿色。火山灰、粉煤灰用黑色。

复合硅酸盐水泥

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两种或两种以上规定的混合材料,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复合硅酸盐水泥(简称复合水泥)。代号P.C。水泥中混合料总掺量按质量百分比计应大于15%,但不超过50%,水泥中允许用不超过80%的窖灰代替部分混合材料,掺矿渣时混合材料掺量不得与矿渣硅酸盐水泥重复。强度等级:32.5 32.5 R 42.5 42.5R 52.5 52.5R。包装袋两侧应采用黑色印刷名称和强度等级。

常用水泥的主要特性和适用范围

①普通硅酸盐水泥的主要特性和适用范围:

(一)主要特性:a、比重为3~3.2,容重为1100~1300公斤/立方米;b、早期强度增长快,在标准养护条件下,3天的抗压强度可达28天强度的40%左右;C、水化热高,在低温情况下(4~10 t)强度进展很快,耐冻性好;d、和易性好;e、抗腐蚀性差。

(二)适用范围:普通水泥适用于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的地上、地下和水中结构(其中包括受反复冰冻作用的结构)以及需要早期达到要求强度的结构,配制耐热混凝土等,但不宜用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及受侵蚀的结构中。

②矿渣水泥的特性及适用范围:

(一)主要特性:a、比重为2.85~3,容重为850~1150公斤/立方米;b、早期强度比同标号普通水泥低,但后期强度增长较快;C、水化热较低,耐冻性较差,在低温环境中强度增长较慢;d、需水量比普通水泥大5%,所以干缩性也较大;e、耐热性较好。

(二)适用范围:矿渣水泥适用于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的地上、地下和水中结构,也可用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和配制耐热混凝土等,不宜用于早期强度要求较高的结构中。

③火山灰质水混的特性及适用范围:

(一)主要特性:a、比重为2.83~3,容重为850~1150公斤/立方米;b、早期强度低,但后期强度增长快,一般三个月后不仅强度能赶上普通水泥,而且还能超过。在高温潮湿环境中(如蒸汽养护)早期强度的增长较普通水泥为快;C、水化热低,在低温环境中强度发展很慢,耐冻性差;d、需水量比普通水泥大10%,可获得较多的水泥砂浆,所以和易性好。(二)适用范围:火山灰质水泥适用于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的地下和水中结构,但不适用于受反复冻融及干湿变化作用的结构,以及处在干燥环境中的结构。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92)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92) 来源:发布日期:2006-01-10 标准名称: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标准类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标准号:GB175-92 标准发布单位: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 标准正文: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的定义、组分材料、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 本标准适用于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的的生产和检验。 2 引用标准 GB 176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 GB 177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 GB 203 用于水泥中的粒化高炉矿渣 GB 750 水泥压蒸安定性试验方法 GB 1345 水泥细度检验方法(80μm筛筛析法) GB 1346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 GB 1596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 2847 用于水泥中的火山灰质混合材料 GB 5483 用于水泥中的石膏和硬石膏 GB 8074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 GB 9774 水泥包装用袋 GB 12573 水泥取样方法 ZB Q12 001 掺入水泥中的回转窑窑灰 3 定义与代号

3.1 硅酸盐水泥 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0 ̄5%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硅酸盐水泥(即国外通称的波特兰水泥)。硅酸盐水泥分两种类型,不掺加混合材料的称Ⅰ型硅酸盐水泥,代号P·Ⅰ。在硅酸盐水泥熟料粉磨时掺加不超过水泥重量5%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混合材料的称Ⅱ型硅酸盐水泥,代号P·Ⅱ。 3.2 普通硅酸盐水泥 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6%--15%混合材料、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普通硅酸盐水泥(简称普通水泥),代号P·0。 掺活性混合材料时,最大掺量不得超过15%,其中允许用不超过水泥重量5%的窑灰或不超过水泥重量10%的非活性混合材料来代替。 掺非活性混合材料时最大掺量不得超过水泥重量10%。 4 材料要求 4.1 石膏 天然石膏:应符合GB5483的规定。 工业副产石膏:工业生产中以硫酸钙为主要成分的副产品。采用工业副产石膏时,应经过试验,证明对水泥性能无害。 4.2 活性混合材料 符合GB1596的粉煤灰,符合GB2847的火山灰质混合材料和符合GB203的粒化高炉矿渣。 4.3 非活性混合材料 活性指标低于GB1596、GB2847和GB203标准要求的粉煤灰,火山灰质混合材料和粒化高炉矿渣以及石灰石和砂岩。石灰石中的三氧化二铝含量不得超过2.5%。 4.4 窑灰 应符合ZBQ12001的规定。

通用硅酸盐水泥的标准

前言 本标准第、、条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 本标准参照欧洲水泥试行标准ENV 197-1:2000《通用波特兰水泥》修订。 本标准代替GB175-199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344-1999《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12958-1999《复合硅酸盐水泥》三个标准。与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全文强制改为条文强制(本版前言); ——增加通用硅酸盐水泥的定义(本版第条); ——将各品种水泥的定义取消(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第3章);——将组成与材料合并为一章,材料中增加了硅酸盐水泥熟料(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第4章,本版第4章); ——普通硅酸盐水泥中“掺活性混合材料时,最大掺量不超过15%,其中允许用不超过水泥质量5%的窑灰或不超过水泥质量10%的非活性混合材料来代替”改为“活性混合材料掺加量为>5%,≤20%,其中允许用不超过水泥质量5%符合本标准第条的窑灰或不超过水泥质量8%符合本标准第条的非活性混合材料代替”。(原版GB175-1999中第条,本版第条); ——将矿渣硅酸盐水泥中矿渣掺加量由“20%~70%”改为“>20%,≤70%”(原版GB1344-1999中第条,本版第条、条); ——将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中火山灰质混合材料掺量由“20%~50%”改为“>20%,≤40%”(原版GB1344-1999中第条,本版第条); ——将粉煤灰硅酸盐水泥中粉煤灰掺量由“20%~40%”改为“>20%,≤40%”(原版GB1344-1999中第条,本版第条); ——将复合硅酸盐水泥中混合材料总掺加量由“应大于15%,但不超过50%”改为“>20%,≤50%”(原版GB12958-1999中第3章,本版第条); ——材料中增加了粒化高炉矿渣粉(本版第、条); ——取消了粒化精铬铁渣、粒化增钙液态渣、粒化碳素铬铁渣、粒化高炉钛矿渣等混合材料以及符合附录A新开辟的混合材料,并将附录A取消(原版GB12958-1999中第条、第条和附录A) ——增加了M类混合石膏(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和GB12958-1999中第3章,本版第条); ——助磨剂允许掺量由“不超过水泥质量的1%”改为“不超过水泥质量的%”(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和GB12958-1999中第条,本版第条); ——普通水泥强度等级中取消和(原版GB175-1999中第5章,本版第5章); ——增加了氯离子含量的要求,即水泥中氯离子含量不大于%(本版第条); ——取消了细度指标要求,但要求在试验报告中给出结果(原版GB175-1999第条、GB1344-1999、GB12958-1999中第条,本版条); ——将复合硅酸盐水泥的强度等级改为和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一致(原版GB12958-1999中第条,本版第条) ——增加了水泥组分的试验方法(本版第条); ——强度试验方法中增加了“掺火山灰混合材料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在进行胶砂强度检验时,其用水量按水灰比和胶砂流动度不小于180mm来确定。当流动度小于180mm时,须以的整倍数递增的方法将水灰比调整至胶砂流动度不小于180mm”(原版GB1344-1999第条,本版第条); ——将“水泥出厂编号按水泥厂年生产能力规定”改为“水泥出厂编号按单线年生产能力规定”(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中第条,本版第条);

几种常见硅酸盐水泥的特性

几种常见硅酸盐水泥的特性 一、组成部分 1)硅酸盐水泥(又称波特兰水泥) 由硅酸盐水泥熟料、0%-5%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炉渣、适量石膏磨细制成。 硅酸盐水泥熟料的主要成分为硅酸三钙3CaO·SiO2,硅酸二钙2CaO·SiO2,铝酸三钙3CaO·Al2O3和铁铝酸四钙4CaO·Al2O3·Fe2O3。 2)矿渣硅酸盐水泥(简称故渣水泥) 由硅酸盐水泥熟料和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石膏磨细制成 水泥中粒化高炉矿渣掺加量按重量计为20~70%;允许用不超过混合材料总掺量1/3的火山灰质混合材料(包括粉煤灰)、石灰石、窑灰来代替部分粒化高炉矿渣,这些材料的代替数量分别不得超过15%、10%、8%;允许用火山灰质混合材料与石灰石,或与窑灰共同来代替矿渣,但代替的总量不得超过15%,其中石灰石不得超过10%、窑灰不得超过8%;替代后水泥中的粒化高炉矿渣不得少于20%。 3) 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简称火山灰水泥) 由硅酸盐水泥熟料和火山灰质混合材料、适量石膏磨细制成。 水泥中火山灰质混合材料掺加量按重量计为20~50%;允许掺加不超过混合材料总掺量1/3的粒化高炉矿渣,代替部分火山灰质混合材料,代替后水泥中的火山灰质混合材料不得少于20%。 4)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简称粉煤灰水泥) 由硅酸盐水泥熟料和粉煤灰、适量石膏磨细制成 水泥中粉煤灰掺加量按重量计为20~40%;允许掺加不超过混合材料总掺量1/3的粒化高炉矿渣,此时混合材料总掺量可达50%,但粉煤灰掺量仍不得少于20%或大于40%。 5)复合硅酸盐水泥(简称复合水泥) 由硅酸盐水泥熟料和粉煤灰混合材料、适量石膏磨细制成 水泥中混合材料总掺加量按质量百分比应大于15%,不超过50%。水泥中允许用不超过8%的窑灰代替部分混合材料;掺矿渣时混合材料掺量不得与矿渣硅酸盐水泥

硅酸盐水泥和普通水泥的区别

硅酸盐水泥和普通水泥的区别 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简称普通水泥) 共同特点: 早期强度较高;凝结硬化速度快(前者比后者还要快) 2、水化热较大(前者比后者还要大得多) 3、耐冻性差 4、耐热性较差 5、耐腐蚀及耐水性较差 适用范围:前者适用于快硬早强的工程、高强度等级砼。不适用于大体积砼工程(发热量比普通水泥大得多,不用)、受化学侵蚀、压力水(软水)作用及海水侵蚀的工程。后者适用于地上、地下及水中的大部分砼结构工程。不适用于大体积砼(实际施工时一般视这个大体积到底有多大以及它的重要性,或者采取控温措施后还是经常用的,至少西南地区是这样)、受化学侵蚀、压力水(软水)作用及海水侵蚀的工程。 复合硅酸盐水泥主要特征:早期强度低,耐热性好,抗酸性差。采用粉煤灰和煤矸石做为混合材,系绿色建材产品,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早期和后期强度稳定,水化热低,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是一种经济型水泥。 普通硅酸盐水泥主要特征:早期强度高,水化热高,耐冻性好,耐热性差,耐腐蚀性差,干缩性较小。适用范围:制造地上、地下及水中的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受循环冻融的结构及早期强度要求较高的工程,配制建筑砂浆。不适用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和受化学及海水侵蚀的工程。 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6%-15%的混合材料及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普通硅酸盐水泥,简称普通水泥。国家标准对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技术要求有:(1)细度筛孔尺寸为80μm的方孔筛的筛余不得超过10%,否则为不合格。(2)凝结时间初凝时间不得早于45分钟,终凝时间不得迟于10小时。(3)标号根据抗压和抗折强度,将硅酸盐水泥划分为325、425、525、625四个标号。 普通硅酸盐水泥由于混合材料掺量较少,其性质与硅酸盐水泥基本相同,略有差异,主要表现为:(1)早期强度略低(2)耐腐蚀性稍好(3)水化热略低(4)抗冻性和抗渗性好(5)抗炭化性略差(6)耐磨性略差 复合硅酸盐水泥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两种或两种以上规定的混合材料、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复合硅酸盐水泥(简称复合水泥)。水泥中混合材料总掺加量按质量百分比应大于15%,不超过50%。水泥中允许用不超过8%的窑灰代替部分混合材料;掺矿渣时混合材料掺量不得与矿渣硅酸盐水泥重复。 水泥一般分普通硅酸盐水泥、掺混合材料的硅酸盐水泥和特殊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由石灰石、粘土、铁矿粉按比例磨细混合,这时候的混合物叫生料。然后进行煅烧,一般温度在1450度左右,煅烧后的产物叫熟料。然后将熟料和石膏一起磨细,按比例混合,才称之为水泥。 掺混合材料的硅酸盐水泥是在普通硅酸盐水泥里按比例和一定的加工程序加入其他物质以达到特殊效果,如矿渣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等等。这些水泥的原料就比原来的普通硅酸盐水泥要多一些活性混合材料或非活性混合材料。特殊水泥在材料阶段和制作工艺上有些不同,如高铝水泥(铝酸盐水泥)的材料是铝矾土、石灰石经过煅烧得到熟料,然后磨细成为铝酸盐水泥的。其他有一些特性水泥用途较小,如白色水泥,主要用于装饰工程,材料是纯高岭土、纯石英砂、纯石灰石,在合适的温度煅

硅酸盐水泥___论文

河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课题:硅酸盐水泥

硅酸盐水泥 胶凝材料是指在物理、化学作用下,从具有可塑性的浆体逐渐变成坚固石状体的过程,能将其他物料胶结为整体并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物质。因其具有原料丰富、生产成本低、耐久性好、适应性强、耐火性好等众多优点而广泛应用于工业、民用建筑、水利工程等建设之中,成为在国民经济及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材料。 胶凝材料一般可分为有机和无机两类。有机胶凝材料是指各种树脂和沥青等;无机胶凝材料又可分为水硬性和非水硬性。水硬性胶凝材料在拌水后技能在空气中硬化一,又能在水中硬化并具有强度,通常称为水泥,如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硫酸盐水泥等;非水硬性胶凝材料是指不能在水中硬化,但能在空气中或其他条件下硬化,如石灰、石膏、镁质胶凝材料等等。 在众多的胶凝材料中,水泥占有尤为突出的,它是基本建设的主要原料之一,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交通、城市建设、水利及海洋开发等工程建设。水泥工业的发展对保证国家建设和提高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水泥按其主要矿物组成可分为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铁铝酸盐水泥、氟铝酸盐水泥、少熟料或无熟料水泥。水泥的主要技术特征是:水硬性(分为快硬和特快硬两类);水化热(分为中热和低热两类);抗硫酸盐性(分中抗硫酸盐腐蚀和高抗硫酸盐腐蚀);膨胀性(分为膨胀和自应力);耐高温性(铝酸盐水泥的耐高温性以水泥中氧化铝含量分级)。 在水泥诸多品种中,硅酸盐水泥是应用最广泛和研究最多的。在此从硅酸盐水泥的分类、生产、技术要求、性能及应用等方面对硅酸盐水泥进行简单的研究分析。 所谓硅酸盐水泥是指从黏土和石灰石为原料,经高温煅烧得到以硅酸盐钙为主要成分的熟料,加入0—5%的混合材料和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国际上统称为波特兰水泥。 硅酸盐水泥的分类 硅酸盐水泥包括纯熟料硅酸盐水泥和掺混合材料硅酸盐水泥两类,我国按其混合材料的掺加情况,共分为如下五类:纯熟料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纯熟料硅酸盐水泥在硅酸盐水泥熟料中加入适量石膏,磨细而成的水泥,分425、525、625、725四个标号。其早期强度比其他几种硅酸盐水泥高5~10%,抗冻性和耐磨性较好,适用于配制高标号混凝土,用于较为重要的土木建筑工程。 普通硅酸盐水泥简称普通水泥。由硅酸盐水泥熟料掺加少量混合材料和适量石膏磨细而成。混合材料的加入量根据其具有的活性大小而定。普通水泥分为275、325、425、525、625和725六个标号,广泛用于制做各种砂浆和混凝土。 矿渣硅酸盐水泥简称矿渣水泥。由硅酸盐水泥熟料和粒化高炉矿渣,加

浅谈硅酸盐水泥特性

浅谈硅酸盐水泥特性 摘要:水泥作为建筑行业重要的基础原料,成为了国民经济建设的必要物资基础,而硅酸盐水泥因为其自身的特性,在特定环境下更是显得必不可少。 关键字:硅酸盐;水泥;特性 Abstract: Cement as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mportant basic material, become the nation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of the necessary material base, and Portland cement because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in certain circumstances it is to appear more indispensable. Key Word: Portland; Cement; characteristics 1.硅酸盐水泥定义及分类 硅酸盐水泥在国外又称为波特兰水泥,在我国的定义是凡是由硅酸盐水泥熟料,搀和0-5%的石灰石或者是粒化高炉矿渣,在添加适量的石膏,研磨成细粉状的水硬性胶凝材料,这是中国的国家通用标准对硅酸盐水泥的定义。 按照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一般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是Ⅰ型硅酸盐水泥这种硅酸盐水泥的代号是P怠,其定义为不掺加任何混合材料的硅酸盐水泥。第二种是Ⅱ型硅酸盐水泥,这种硅酸盐水泥的代号是P愠,其定义为在硅酸盐水泥粉磨时搀和石灰石或者是粒化高炉矿渣,掺加的质量不得超过水泥本身质量的5%。 2.硅酸盐水泥特性及应用 2.1硅酸盐水泥特性 (1硅酸盐水泥强度高 硅酸盐水泥的特性与一般水泥相比,最显著的特性是凝结快,凝结快预示着硬化快,硬化快意味着硅酸盐水泥的早期强度增长率比一般谁大,强度比一般水泥高。 (2硅酸盐水泥水化热高

通用硅酸盐水泥规范标准

前言 本标准第7.1、7.3.1、7.3.2、7.3.3、8.4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 本标准与欧洲水泥标准ENV197-1:2000《通用波特兰水泥》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175-199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GB1344-1999《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GB12958-1999《复合硅酸盐水泥》三个标准。 与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相比,本标准主要变化如下:全文强制改为条文强制;增加了通用硅酸盐水泥的定义;将各品种水泥的定义取消(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第3章;将组分与材料合并为一章(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第4章,本版第5章);普通硅酸盐水泥中“掺活性混合材料时,最大掺量不超过15%,其中允许用不超过水泥质量5%的窑灰或不超过水泥质量10%的非活性混合材料来代替”改为“活性混合材料掺加量为>5%且≤20%,其中允许用不超过水泥质量8%且符合本标准第5.2.4条的非活性混合材料或不超过水泥质量5%且符合本标准第5.2.5条的窑灰代替”(原版GB175-1999中第3.2条,本版第5.1条); ——将矿渣硅酸盐水泥中矿渣掺加量由“20%~70%”改为“>20%且≤70%”,并分为A型和B型。A型矿渣掺量>20%且≤50%,代号P.S.A;B型矿渣掺量>50%且≤70%,代号P.S.B(原版GB1344-1999中第3.1条,本版第5.1条); ——将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中火山灰质混合材料掺量由“20%~50%”改为“>20%且≤40%”(原版GB1344-1999中第3.2条,本版第5.1条);

2016-2020年通用硅酸盐水泥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通用硅酸盐水泥 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2016-2020

核心内容提要 产业链(Industry Chain) 狭义产业链是指从原材料一直到终端产品制造的各生产部门的完整链条,主要面向具体生产制造环节; 广义产业链则是在面向生产的狭义产业链基础上尽可能地向上下游拓展延伸。产业链向上游延伸一般使得产业链进入到基础产业环节和技术研发环节,向下游拓展则进入到市场拓展环节。产业链的实质就是不同产业的企业之间的关联,而这种产业关联的实质则是各产业中的企业之间的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市场规模(Market Size) 市场规模(Market Size),即市场容量,本报告里,指的是目标产品或行业的整体规模,通常用产值、产量、消费量、消费额等指标来体现市场规模。千讯咨询对市场规模的研究,不仅要对过去五年的市场规模进行调研摸底,同时还要对未来五年行业市场规模进行预测分析,市场规模大小可能直接决定企业对新产品设计开发的投资规模;此外,市场规模的同比增长速度,能够充分反应行业的成长性,如果一个产品或行业处在高速成长期,是非常值得企业关注和投资的。本报告的第三章对手工工具行业的市场规模和同比增速有非常详细数据和文字描述。 消费结构(consumption structure) 消费结构是指被消费的产品或服务的构成成份,本报告主要从三个角度来研究消费结构,即:产品结构、用户结构、区域结构。1、产品结构,主要研究各类细分产品或服务的消费情况,以及细分产品或服务的规模在整个市场规模中的占比;2、用户结构,主要研究产品或服务都销售给哪些用户群体了,以及各类用户群体的消费规模在整个市场规模中的占比;3、区域结构,主要研究产品或服务都销售到哪些重点地区了,以及某些重点区域市场的消费规模在整个市场规模中的占比。对消费结构的研究,有助于企业更为精准的把握目标客户和细分市场,从而调整产品结构,更好地服务客户和应对市场竞争。

硅酸 盐 水泥 普 通 硅酸盐水泥GB 1751999

GB 175-199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2008-05-26 22:47:37) 转载▼ 分类:规范 标签: gb175-1999 硅酸盐水泥 强度等级 前言 本标准修订是为了使我国水泥强度检验方法与国际标准接轨。本标准参考ENV 197-1:1995欧洲 水泥试行标准。 本标准与原GB175-1992相比主要修改点有: 1.水泥强度检验方法由GB/T 17671-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代替GB/T 177一 1985《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 2.水泥标号改为强度等级. 本标准自1999年12月1日起实施,GB1 75-1992《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自2000年12月 1日起废止,过渡期间以GB 175-1992为准. 本标准由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水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水泥科学与新型建筑材料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白显明、颜碧兰、王文义、张大同、杨基典、王听、刘晨、肖忠明。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56年,1962年第一次修订,1977年第二次修订,1985年第三次修订,1992年 第四次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 175-1999)代替(GB 175-1992) Portland cement and ordinary portland cement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的定义与代号、材料要求、强度等级、技术要求、试验方 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与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 176-1996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eqv ISO 680:1990) GB/T 203-1994 用于水泥中的粒化高炉矿渣(neq ГOCf3476:1974) GB/T 750-1992 水泥压蒸安定性试验方法 GB/T 1345-1991 水泥细度检验方法(80μm筛筛析法) GB/T 1346-1989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neqISO/DIS9 597) GB/T 1596-1991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T 2847-1996 用于水泥中的火山灰质混合材料(neqISO 863:1990) GB/T 54 83-1996 石膏和硬石膏(neqISO 1587:1975) GB/T 8074-1987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neq ASTM C204:1981) GB 9774-1996 水泥包装袋 GB 12573-1990 水泥取样方法 GB/T 17671-1999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idtISO 679:1989) JC/T 667-1997 水泥粉磨用工艺外加剂 JC/T 742-19840996)掺入水泥中的回转窑窑灰 3 定义与代号 3.1 硅酸盐水泥 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0-5%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 硅酸盐水泥(即国外通称的波特兰水泥)。硅酸盐水泥分两种类型,不掺加混合材料的称I 类硅酸盐水 泥,代号P·I。在硅酸盐水泥粉磨时掺加不超过水泥质量5%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混合材料的称II 型硅酸盐水泥,代号P·II。 3.2 普通硅酸盐水泥 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6%-15%混合材料、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普通硅酸盐 水泥(简称普通水泥),代号P·Oo 掺活性混合材料时,最大掺量不得超过15%,其中允许用不超过水泥质量5%的窑灰或不超过水泥 质量10%的非活性混合材料来代替。 掺非活性混合材料时,最大掺量不得超过水泥质量10% 4 材料要求 4.1 石膏 天然石膏:应符合GB/T 5483中规定的G类或A类二级(含)以上的石膏或硬石膏。 工业副产石膏:工业生产中以硫酸钙为主要成分的副产品.采用工业副产石膏时,必须经过试验,证 明对水泥性能无害。 4.2 活性混合材料 符合GB /T 203的粒化高炉矿渣,符合GB/T 1596的粉煤灰,符合GB/T 2847的火山灰质混

硅酸盐和硫铝酸盐复合水泥性能的研究

硅酸盐和硫铝酸盐复合水泥性能的研究班级:材料1003班姓名:指导老师: 摘要 本论文从研究硫铝酸盐水泥熟料、硅酸盐水泥熟料、粉煤灰、二水石膏四种原料复合后的水泥体系的物理性能入手,运用xRD衍射和扫描电镜等方法测试复合水泥体系的水化产物,对该复合水泥体系的水化机理进行了详细的探讨,通过复合水泥矿物组成和水化产物的理论计算,初步探讨复合水泥矿物的匹配。 本文确定了性能较好的各组分的配合比。研究表明,在硅酸盐水泥熟料中掺入10%以下硫铝酸盐水泥熟料的情况下,当石膏掺量为10%,CSA熟料含量在5%左右时,复合系统各方面的性能指标比较理想。当硅酸盐水泥熟料中掺入少量硫铝酸盐水泥熟料后,并配以适量的石膏掺量,可以提高硅酸盐水泥的早朗强度,抗压强度平均提高5MPa,同龄期抗折强度也有所提高。两种熟料复合后,水泥体系的凝结时间会明显缩短。 关键词: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复合,性能

目录 第1章绪论------------------------------------------------------------------------------------- 1 1.1引言------------------------------------------------------------------------------------- 1 1.1.1硅酸盐水泥的发展概况 ---------------------------------------------------- 1 1.1.2硫铝酸盐水泥的发展概况 ------------------------------------------------- 3 1.2硅酸盐和硫铝酸盐复合水泥体系的研究现状 --------------------------------- 4 1.3论文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5 1.3.1研究目的 ---------------------------------------------------------------------- 5 1.3.2论文选题的意义 ------------------------------------------------------------- 6 1.4研究内容 ---------------------------------------------------------------------------- 7 第2章实验内容------------------------------------------------------------------------------- 8 2.1实验原料------------------------------------------------------------------------------- 8 2.2材料化学成分------------------------------------------------------------------------- 8 2.3.1复合水泥的制备 ----------------------------------------------------------- 11 2.4水泥物理性能测定----------------------------------------------------------------- 11 2.4.1水泥净浆标准稠度用水量和凝结时间 -------------------------------- 11 2.4.2水泥砂浆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 ----------------------------------------- 11 2.5水泥微观分析----------------------------------------------------------------------- 11 2.5.1水泥净浆水化产物的取得 ----------------------------------------------- 11 2.5.2 XRD分析水泥水化产物的组成 ---------------------------------------------- 12 2.5.3扫描电镜(SEM)分析法观察水泥净浆水化产物的形貌------------------ 12

矿渣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的优缺点

矿渣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 泥的优缺点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矿渣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的优缺点矿渣硅酸盐水泥: 优点:凝结时间稳定,初凝一般在2:30~4:00小时;终凝一般在4:30~6:30小时,强度稳定,水化热低,耐水性和抗碳酸盐性能与硅酸盐水泥相近,在淡水和硫酸盐水泥中的稳定性优于硅酸盐水泥,耐热性较好,与钢筋的粘结力也很好。 缺点:抗大气性及抗冻性不及硅酸盐水泥;和易性较差,泌水量大,所以不宜于冬天露天施工使用,因此在施工中要采取相应措施:加强保潮养护,严格控制加水量,低温施工时采用保温养护等,也可以加入一些外加剂。如:减水剂、元明粉(Na2SO4)、明矾石粉、三乙醇胺等,以提高矿渣水泥的早期强度。 根据上述矿渣水泥的性能特点,矿渣水泥可代替硅酸盐水泥广泛使用于地面及地下建筑,制造各种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制品构件。由于抗蚀性较好,可用于水工及海工建筑;由于水化热低,可用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由于耐热性较好,可用于高温车间,温度达300~400℃的热气体通道等。普通硅酸盐水泥: 优点:早期强度高,凝结时间早于矿渣硅酸盐水泥,抗大气性及抗冻性优于矿渣水泥,泌水量小,因此冬季使用较矿渣水泥好。由于凝结时间快、早期强度发挥好,适用于高层建筑及大体积砼工程、重要工程等。运输、贮存当中应注意的事项: 由于水泥是水硬性胶凝材料,因此在运输和贮存中要注意防淋、防潮、要妥善保管,施工现场库存量不易太多,存放时间不易过

长,检验合格存放期达一个月后,应经复检合格再使用,以免超期变质、强度降低、凝结时间变长,给施工质量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石膏矿渣水泥砂浆、砼表面易起砂、石灰矿渣水泥强度低、碱—矿渣水泥易吸湿性、施工不方便问题、Na+易产生碱骨料反应问题、在空气中干缩大等用矿渣等工业废渣与碱性和硫酸盐激发剂,磨制成的碱—矿渣水泥(或称碱—矿渣胶凝材料)。它有一些优良性能和节能特点,但却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缺点,例如碱骨料反应问题、干缩性大的问题、水泥本身的易吸湿性问题,施工中由于其砂浆和砼粘性大、难以操作问题,对人身和设备的腐蚀问题以及原材料(工业废渣)的来源问题等,故不可能广泛地推广生产和使用。

硅酸盐水泥的分析实验报告

硅酸盐水泥中的SiO2,Fe2O3,Al2O3,CaO 和MgO含量的测定 摘要 硅酸是一种很弱的无机酸,在水溶液中绝大部分以溶胶状态存在在用浓酸和加热蒸干等方法处理后,能使绝大部分硅酸水溶胶脱水成水凝胶析出,因此可以利用沉淀分离的方法把硅酸与水泥中的铁、铝、钙、镁等其他组分分开重量法测定SiO2 的含量,Fe2O3 、Al2O3 、CaO和MgO的含量以EDTA配位滴定法测定。 关键词:SiO2、Fe2O3 、Al2O3 、CaO和MgO、EDTA Abstract Silicate is a weak inorganic acid , it exists in aqueous solution in most in the form of the gel .When heated with concentrated acid and evvaporated ,dehydration can make most of the acid water sol gel precipition into water . Therefore,the method can be used to precipition of iron silicate and cement ,aluminum,calcium and other components separately from the content of the weight determination of SiO2,Fe2O3,Al2O3,CaO,and MgO content of the weight determination of SiO2,Fe2O3,Al2O3,CaO,and MgO content of the EDTA titrimetric method. Keywords: SiO2, Fe2O3, Al2O3, CaO and MgO, EDTA

普通硅酸盐水泥技术要求

普通硅酸盐水泥 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6%~15%混合材料、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普通硅酸盐水泥(简称普通水泥),代号P.O。 掺活性混合材料时,最大掺量不得超过15%,其中允许用不超过水泥质量5%的窑灰或不超过水泥质量10%的非活性混合材料来代替。 掺非活性混合材料时,最大掺量不得超过水泥质量10%。 P.C 42.5R水泥 P.C:复合硅酸盐水泥; 42.5:28天抗压强度≥42.5MPa; R :早强型,3天强度较同强度等级水泥高。 如果速凝剂是合格的,以掺加4%为宜,多掺会影响强度 II级粉煤灰,细度小于25%,烧失量小于8%,需水量比小于105% 高效减水剂 高效减水剂对水泥有强烈分散作用,能大大提高水泥拌合物流动性和混凝土坍落度,同时大幅度降低用水量,显著改善混凝土工作性。但有的高效减水剂会加速混凝土坍落度损失,掺量过大则泌水。高效减水剂基本不改变混凝土凝结时间,掺量大时(超剂量掺入)稍有缓凝作用,但并不延缓硬化混凝土早期强度的增长。 能大幅度降低用水量从而显著提高混凝土各龄期强度。在保持强度恒定时,则能节约水泥10%或更多。

氯离子含量微少,对钢筋不产生锈蚀作用。能增强混凝土的抗渗、抗冻融及耐腐蚀性,提高了混凝土的耐久性。 聚羧酸 1、掺量低、减水率高:减水率可高达35%,可用于配制高强以及高性能混凝土。 2、坍落度轻时损失小:预拌混凝土2h坍落度损失小于15%,对于商品混凝土的长距离运输及泵送施工极为有利。 3、混凝土工作性好:用PC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配制的混凝土即使在高坍落度情况下,也不会有明显的离析、泌水现象,混凝土外观颜色均一。对于配制高流动性混凝土、自流平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清水饰面混凝土极为有利。用于配制高标号混凝土时,混凝土工作性好、粘聚性好,混凝土易于搅拌。 4、与不同品种水泥和掺合料相容性好:与不同品种水泥和掺合料具有很好的相容性,解决了采用其它类减水剂与胶凝材料相容性问题。 5、混凝土收缩小:可明显降低混凝土收缩,显著提高混凝土体积稳定性及耐久性。 6、碱含量极低:碱含量≤0.2%。 7、产品稳定性好:低温时无沉淀析出。 8、产品绿色环保:产品无毒无害,是绿色环保产品,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9、经济效益好:工程综合造价低于使用其它类型产品

硅酸盐水泥的分析实验报告

硅酸盐水泥的分析实验 报告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硅酸盐水泥中的SiO2,Fe2O3,Al2O3,CaO 和M g O含量的测定 摘要 硅酸是一种很弱的无机酸,在水溶液中绝大部分以溶胶状态存在在用浓酸和加热蒸干等方法处理后,能使绝大部分硅酸水溶胶脱水成水凝胶析出,因此可以利用沉淀分离的方法把硅酸与水泥中的铁、铝、钙、镁等其他组分分开重量法测定 SiO2 的含量, Fe2O3 、Al2O3 、CaO和 MgO的含量以EDTA配位滴定法测定。 关键词:SiO2、 Fe2O3 、Al2O3 、CaO和 MgO、EDTA Abstract Silicate is a weak inorganic acid , it exists in aqueous solution in most in the form of the gel .When heated with concentrated acid and evvaporated ,dehydration can make most of the acid water sol gel precipition into water . Therefore,the method can be used to precipition of iron silicate and cement ,aluminum,calcium and other components separately from the content of the weight determination of SiO2,Fe2O3,Al2O3,CaO,and MgO content of the weight determination of SiO2,Fe2O3,Al2O3,CaO,and MgO content of the EDTA titrimetric method. Keywords: SiO2, Fe2O3, Al2O3, CaO and MgO, EDTA 目录

硅酸盐水泥的制备及性能测试实验报告

硅酸盐水泥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第1章实验目的 1.1 掌握硅酸盐水泥的制备工艺原理及工艺过程(包括原料的选择、生料的粉磨与成型、水泥熟料的烧结、水泥的粉磨)。 1.2提出具体的实验方案,确定合理的工艺条件(包括原料的配方、熟料的率值、烧成温度及水泥的组成和配合比),制备出合格的硅酸盐水泥样品。 1.3按国家标准对硅酸盐水泥样品进行相关的性能测定。 第2章实验原理 硅酸盐水泥的制备分为三个阶段:石灰质原料、粘土质原料与少量校正原料经破碎后,根据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率值进行配料、磨细成为成分合适、质量均匀的生料,称为生料制备;生料在窑炉内煅烧至部分熔融所得到的以硅酸钙为主要成分的硅酸盐水泥熟料,称为熟料煅烧;熟料加适量石膏共同磨细成为水泥,称为水泥粉磨。水泥加水拌成的浆体,起初具有可塑性和流动性,随着水泥与水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水化反应的不断进行,浆体逐渐失去流动能力,转变成为具有一定强度及其它性能的固体。 第3章实验设备、材料及试剂 3.1 实验材料及试剂 化工原料(化学纯或分析纯):碳酸钙(CaCO3),石英砂(SiO2),氧化铝(Al2O3),氧化铁(Fe2O3),标准砂。 3.2 实验设备 水泥试验磨、高铝坩埚、硅碳棒高温炉、烘干箱、勃氏透气比表面积仪、电子天平、水泥净浆搅拌机、水泥净浆标准稠度及凝结时间测定仪、水泥混凝土恒温恒湿标准养护箱、水泥胶砂搅拌机、水泥胶砂振实台(或水泥胶砂振动台)、电动抗折试验机、数显式建材压力试验机、沸煮箱、水泥抗压夹具、水泥抗折试模。 3.2.1 实验设备图及介绍

A.水泥试验磨是由罩壳、磨机、 支座及电器控制箱等四大部分组成。 (1)罩壳:罩壳由二层玻璃钢板中间 夹吸音棉组成,分上下两罩,上罩壳 有罩门,下罩壳有取料斗,可盛放磨 好的物料,罩壳与磨机轴用带有毛毡 圈端盖7密封,所以罩壳起到隔音和 防尘的良好密封作用。(2)磨机:磨 机由筒体磨门盖、轴承及轴承、联轴 器和齿轮减速机等组成,是研磨物料 的主体部分,在卸料时将磨盖换上栅 孔卸料板,满足卸料的要求。(3)支 座:支座是由磨机及电动机组成的钢 结构,用以支承罩壳,磨机,电动减 速机及电器控制箱等,磨机座底部有4个Φ20底脚螺栓孔,用以固定全套设备。4、电器控制箱:由按钮、组合开关、热继电器、时间继电器、组合开关等组成,用它控制电机的启动和停止。 B.水泥净浆搅拌机主要有双速电 机、传动箱、主轴、偏心座、搅拌叶、 搅拌锅、底座、立柱、支座、外罩、 程控制器等组成。双速电动机通过联 轴器将动力传给传动箱内的蜗杆再经 蜗轮及一对齿轮和传给主轴并减速。 主轴带动偏心座同步旋转,使固定在 偏心座上的搅拌叶进行公转。同时搅 拌叶通过搅拌叶轴上端的行星齿轮围 绕固定的内齿轮完成自转运动。双速 电机经时间程控器控制自动完成一次 慢—停—快转的规定工作程序。搅拌 锅与滑板用偏心槽旋转锁紧。

五种常用硅酸盐系水泥的成分、特性的适用范围

五种常用硅酸盐系水泥的成分、特性的适用范围 (一)硅酸盐水泥PI PII 成分:1. 水泥熟料及少量石膏(Ⅰ型) ;2. 水泥熟料、5%以下混合材料、适量石膏(Ⅱ型) 主要特征:1. 早期强度高;2. 水化热高;3. 耐冻性好;4. 耐热性差;5. 耐腐蚀性差;6. 干缩较小。 适用范围:1. 制造地上地下及水中的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包括受循环冻融的结构及早期强度要求较高的工程; 2. 配制建筑砂浆 不适用处:1.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2. 受化学及海水侵蚀的工程 (二)普通水泥(P.O) 成分:在硅酸盐水泥中掺活性混合材料6%~15%或非活性混合材料10%以下 主要特征:1. 早强;2. 水化热较高;3. 耐冻性较好;4. 耐热性较差;5. 耐腐蚀性较差;6.干缩较小; 适用范围:与硅酸盐水泥基本相同 不适用处:同硅酸盐水泥 (三)矿渣水泥(P·S) 成分:在硅酸盐水泥中掺入20%~70%的粒化高炉矿渣 主要特征:1. 早期强度低,后期强度增长较快;2. 水化热较低;3. 耐热性较好;4. 对硫酸盐类侵蚀抗和抗水性较好;5. 抗冻性较差;6. 干缩较大;7. 抗渗性差;8. 抗碳化能力差抵 适用范围:1. 大体积工程;2. 高温车间和有耐热耐火要求的混凝土结构;3. 蒸汽养护的构件;4. 一般地上地下和水中的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结构;5. 有抗硫酸盐侵蚀要求的工程;6. 配建筑砂浆 不适用处:1. 早期强度要求较高的混凝土工程;2. 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工程 (四)火山灰水泥(P·P) 成分:在硅酸盐水泥中掺入20%~50%火山灰质混合材料 主要特征:1. 早期强度低,后期强度增长较快;2. 水化热较低;3. 耐热性较差;4. 对硫酸盐类侵蚀抵抗力和抗水性较好;5. 抗冻性较差;6. 干缩较大;7. 抗渗性较好 适用范围:1. 地下、水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2. 有抗渗要求的工程;3. 蒸汽养护的工程构件;4. 有抗硫酸盐侵蚀要求的工程; 5. 一般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 6. 配制建筑砂浆 不适用范处:1. 早期强度要求较高的混凝土工程;2. 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工程;3. 干燥环境的混凝土工程;4. 耐磨性要求的工程 (五)粉煤灰水泥(P·F) 成分:在硅酸盐水泥中掺入20%~40%粉煤灰 主要特征:1. 早期强度低,后期强度增长较快;2. 水化热较低;3. 耐热性较差;4. 对硫酸盐类侵蚀和抗水性较好;5. 抗冻性较差;6. 干缩较小;7. 抗碳化能力较差 适用范围:1. 地上、地下、水中和大体积混凝土工程;2. 蒸汽养护的构件;3. 有抗裂性要求较高的构件;4. 有抗硫酸盐侵蚀要求的工程;5. 一般混凝土工程;6. 配制建筑砂浆 不适用处:1. 早期强度要求较高的混凝土工程;2. 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工程;3. 抗碳化要求的工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