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年鉴1998_专论-水利,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搬迁基本结束。

1997年10月1日,亚洲载重量最大的公路大桥—三峡工程覃家沱大桥建成通车,标志着三峡工程对外交通建设全部完成。

1997年10月6日,以人力挖出的3.5k m长、可供

大型船队航行的三峡工程导流明渠正式通航。

1997年10月14日,国务院第63次常务会议通过三峡工程大江截流前验收报告,决定三峡工程于11月8日实施大江截流。这标志着为期5年的一期工程胜利完成,三峡工程转入二期工程建设。

(摘自1997年11月6日《新华每日电讯》)

水利,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写在“辉煌的五年?十四大

以来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成就展”结束之际

周文凤马加刘远书

1997年10月5日,“辉煌的五年?十四大以来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就展”在一片喜庆和人们依依不舍之中落下了帷幕。

本次展览让参观的人们亲眼看到了祖国各地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和翻天覆地的喜人变化。留给人们的是喜悦,是鼓舞,是信心,也留给人们很多值得回味的东西。其中最让水利人回味无穷、感到骄傲自豪和备受鼓舞的是,水利成为各地展出的重要内容,水利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和关注。

参展者展示水利,参观者关注水利。漫步展览大厅,我们发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展台几乎都展示了水利内容,而且多数在展区占据着突出而醒目的位置,既有江河湖泊治理、建库修坝筑堤、河流梯级开发,又有大型引水调水工程;既有渠道防渗、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工程,又有山区小流域治理和小水电开发……几乎水利建设的方方面面都用图片或模型体现了出来。

甘肃展区的“甘肃农业的主要成效在于抓水”、“甘肃的创举:‘121’雨水集流工程”、“碧水明珠—民族地区小水电建设”。宁夏展区的“引黄灌区:塞上江南”以及李岚清副总理亲笔题词“有水赛江南,无水泪亦干;引黄造绿洲,万民俱开颜”。湖南展区的“治水,兴利除弊安家园”。江西展区的“大兴水利”、“举世瞩目的山江湖工程”。四川展区的“古堰生辉:都江堰”等大字赫然醒目,吸引了众多观众。甘肃的“引大人秦”工程、西藏的“一江两河”开发、湖北的“中国最大的水电基地”、福建的“沿海沿江五大防御体系”等模型更是引人注目,很多参观者驻足观看,听讲解,问情况。特别是宁夏、甘肃,展示的水利内容占去了大半个展区。一些曾在宁夏、甘肃工作过的同志,当看到那里的群众吃水问题得到解决时,格外高兴,连连称赞:“奇迹,了不起!”

这次展览,是综合性大型展览,国民经济各行各业要展出的内容很多,而展区毕竟有限,参展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只能根据本地实际,选择最主要和最具特色的方面来展示。那么,各地为什么要把水利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搬上展台呢?从各展区负责同志的言谈中,我们不难找出答案。

地处东北边陲的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水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农业发展,黑龙江省计委规划处处长曹大勇说,为彻底解决西旱东涝问题,近几年,省里在基础设施建设上,重点突出水利。水利建设是该省的一项重要成就。

水资源严重短缺的西部各省区,对水利重要性的认识更加深刻。宁夏展区的同志说,兴水治旱,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发展、农民致富、经济振兴的核心问题,自治区党委、政府一直很重视,而且抓出了成效。甘肃省计委长期规划和产业政策处处长魏立桥说,甘肃有水就能丰收,近几年省委、省政府坚持大中小水利一起上,开源节流并举,实现了粮食连年大丰收,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计委副主任何晓荣谈到,新疆有水一片绿洲,无水荒漠一片。水是新疆的命根子。无论是工业发展,还是农业开发、棉花基地建设,关键在水利。近几年,新疆一方面加大水源开发力度,一方面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农业,效果十分显著。

地处中部地区的“水乡泽国”湖南,近几年饱尝了水灾之苦。该省计委综合处的宋娟娟说,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湖南最大的灾害是水灾,最大的忧患是水患,治水安民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大事。几年来,省里一直把治水作为重点来抓,特别是洞庭湖治理已初见成效。

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的江苏省省委宣传部朱维宁说,江苏工业、农业乃至整个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水利。多年来,省委、省政府始终咬住水利不放松,正是靠良好的水利条件做保障,才有江苏经济的飞速发展。

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福建,水利资源丰富,但台风、山洪等灾害也不少,省委、省政府投巨资实施了沿海沿江防护林、海堤扩建加固、洪水预警、中尺度灾害天气预警、蓄水工程等五大防御体系,同时积极开发水电资源,解决电力不足。省计委社会发展处处长郑绍常如是说。

由此可见,在中国960万km2土地上,从北到南,从西到东,无论是“水乡泽国”还是干旱缺水地区,无论是沿海还是内地,无论是经济发达地区还是贫困落后地区,都把水利放在了突出位置,给予高度重视。水利已成为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水利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水利已成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