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作用

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作用
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作用

抗战前期正面战场的作用

抗日战争是一场民族御侮之战,一场卫国战争。经过八年血与火的洗礼,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近百年来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作为抗战主战场的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战时期究竟发挥了多大的作用,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多大的贡献,我们该如何评价抗战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呢?

2005年胡锦涛在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全国抗战初期的淞沪、太原、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以此对国名党正面战争的历史作用做出肯定。

日本坚定不移的执行着《国防国策大纲》。提出的假想敌顺序是美,苏。后来因为苏联放弃了进攻战略,又因美国是其重要的战略物资供应者,遂放弃对美苏的作战计划,转而将作战目的定在了中国,以挑动在西北的国共内战,同时建设满洲国,巩固华北,堵住俄国人南下,再向南洋渗透,得到马来亚的橡胶和文莱的石油,同时挤走英国人,争取把手伸到“兰印”(荷属东印度,现在的印度尼西亚),确保石油,这以后再和美国进行“最终战争”。于是在1927年7月7日发动了对华的全面作战,妄图在3个月内占领中国。

在抗战初期,主要由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

州会战、武汉会战为主。

淞沪会战

1937年7月底,日军占领平,津地区(参见平津作战)后,即以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展开对中国内地大规模进攻,重点指向华北。中国政府当局为了牵制华北日军的进攻,并准备抗击日军向上海的登陆作战,采取“先发制敌”的方针,首先围攻驻沪日军。8月13日,日军向上海大举进攻,以租界和黄埔江中的军舰为作战基地,炮击闸北一带,中国军民奋起反击,这就是“八·一三”事变,当地国民党驻军第九集团军在总司令张治中的指挥下,奋勇抗击日本侵略军。8月14日,日守军开始总攻,空军也到上海协同作战,15日,日本正式宣布组建上海派遣军,以松井石根大将为司令官,率领两个师团的兵力开往上海,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至9月17日,中国军队被迫撤至北站、江湾、庙行、罗店、浏河一线,与日军对峙。日军进攻受阻,随即再次增兵,中国军队全线转入防御,随后又与日军展开激烈的作战,第88师第524团团副谢晋元,率第1营官兵400余人,坚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孤军奋战四昼夜,他们的英勇事迹为人赞叹。11月5日,日军后援部队在杭州湾登陆,中国守军由淞沪地区全线撤退,11日晚,市区守军全部撤退,南市守军千余人被日军隔绝,撤入法国租界。上海市区沦陷,战役结束。

此役国民党军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但它吸引了日军主力,减轻了华北地区的压力,为中国民族工业内迁争取了时间。也让世界清楚地看到国民党政府的立场:不再等待日本“和平地”将其领土一块一块

地征服侵吞,也证明了中国绝不会向日本投降,最终是美国和英国站到了中国一边。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此役国民党先后投入78个师、7个独立旅、3个暂编旅、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炮兵7团、财政部税警总团、宪兵1个团、上海市保安总团、上海市警察总队、江苏省保安团4个团,3队海军舰队,兵力总数在75万人以上。

太原会战

正在淞沪会战进行正激烈时,一九三七年九月关东军察哈尔兵团、日军第五师团向太原方向进犯。第二战区积极组织防御,与日军进行了天镇战役、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太原保卫战等战役,给予日军重大打击,其中取得抗战以来的第一个大捷——平型关大捷。至十一月,太原沦陷,太原会战结束。此次会战,第九军军长郝梦龄、第五十四师师长刘家麒等壮烈殉国。日军参战总兵力约合4个半师团共14万人,伤亡近3万人;中国军队参战总兵力6个集团军计52个师(旅)共28万余人,伤亡10万人以上。八路军在会战中有力地配合友军作战,平型关伏击战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忻口会战大量消耗日军有生力量,牵制了日军沿平汉铁路(今北京-汉口)南下的作战行动。

徐州会战

为了连贯华北、华中两个战场,日军决心以济南、南京为基地,从南北两端沿津浦铁路夹击,最后会师徐州打通津浦路。为此,日军先后集中24万人的精锐部队,于1938年1月下旬开始南北对进,夹击徐

州。徐州会战爆发,第5战区先后调集约60万大军防守徐州地区,主力集中于徐州以北,抗击北线日军南犯,一部兵力部署于津浦铁路南段,阻止南线日军北进。此次会战是一次大面积大范围的作战,中国军队在黄淮之间的广袤大地上与日军展开激烈的攻守与反攻守作战。4月7日,日军制定了《徐州地区作战指导要领》,重新部署共计6个师团的兵力再次南北推进,至5月15日,日军完成对徐州地区的包围。在危急形势下,中国方面决定放弃徐州,至21日,徐州地区中国守军主动撤离。会战结束。

徐州会战历时4个多月,日军虽然大通了津浦线,但妄图打击中国军队主力的目标却未能达成。再次打破日军速战速决的企图。而中国军队将日本主力吸引到津浦线上,暂时转移了日军的进攻方向,为部署尔后的抗战初期最后一场关键大会战武汉保卫战赢得了宝贵时间,尤其是台儿庄大捷大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

武汉会战

为了给国民政府致命的一击,迫使中国投降,不愿再见到“帝国雄狮百万受制于中国”。1938年5月徐州会战一结束,日本方面即决定于当年秋季进行“汉口作战”:所有在中国大陆作战的部队停止回国调动,国内继续动员增兵40万人,并拿出32.5亿日元的作战费用预算。国民政府调集全部海空军以及陆军120个师总兵力约110万人,蒋介石亲自坐镇武汉直接指挥,准备武汉会战。

1938年,日本大本营陆军部决定以主力第2军沿淮河西进大别山北

麓,占领信阳后转平汉线南下,进攻汉口。6月11日,蒋介石采纳了第一战区参谋长晏勋甫的建议,挖开花园口黄河大堤,阻止如君机械化部队前进。中国军队借此喘息之机调整了防线,以第一、第三、第五战区的部分兵力和第九战区的全部兵力,计130多个师,约120万人,围绕武汉为核心,构成一条穿越豫、鄂、皖、赣4省,防御正面达1300余公里的巨大防线。

在进攻中,中国军队利用有利地形,对日军进行顽强抵抗,10月24日,日军对武汉形成了东、北、南三面包围的态势。同时为策应武汉会战,日军于10月12日在广东南海大亚湾登陆,并在10月24日切断了粤汉铁路,占领广州。10月24日,蒋介石正式下令放弃武汉,并下令“将凡有可能被敌军利用之虞的设施均予以破坏!”10月17日,第五战区长官部部署最后撤退阶段的作战任务。与淞沪会战和南京会战后期截然不同的是,中国军队在严密的组织下,以大无畏的勇气和作战胆识,主力全部跳出日军的包围圈。历时逾4个多月的武汉大会战,中日双方动用了开战以来最大兵力,日军最终未能歼灭中国100多个师中的哪怕一个师,最终占领的只是一座燃烧了两天的空城。而中国军队在万家岭几乎全歼日精锐部队第106师团。

评价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初期抗战,虽然有许多失误, 即国民党存在侥幸心理,企图依靠国联,从而执行片面抗战路线和消极防御作战,加上国民党军队思想混乱,派系林立等因素,造成了许多本来可以避免的损失,但它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仍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发挥了极

其重要地作用:

第一、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力。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列的大规模会战。如淞沪战役、太原战役、徐州和武汉的战役,都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由于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在 3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消耗了日本的军事、经济实力,使其陷入长期战争的泥坑而不能自拔。使日军兵力分散,战线延长,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三、支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敌后战场的开辟,为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四、国民党中爱国官兵的抗战英雄业绩,振奋了民族精神,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促进了全国的团结和进步,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

第五、“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扩大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第六、掩护了西南抗战基地的营建,为领导机构和沿江、沿海工厂、学校、科研机构的内迁争取了时间,为中国长期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练习题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一、选择题 1.1936年李宗仁发表了《焦土抗战论》,表达“宁愿全国化为焦土亦不屈服 之决心,用大刀阔斧来答复侵略者……”李宗仁的抗战志向与决心在哪次 战役中得到体现( C ) A.血染卢沟桥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2.著名作家臧克家在《红血洗过的战场》中写道:“在这里,我们击退寇兵!在残破的北关城墙上插上了国旗!……台儿庄,一片灰烬;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指挥“我们击退寇兵”的将领是( C ) A.杨虎城 B.杨靖宇 C.李宗仁 D.彭德怀 3. 为了阻止日军打通南北战场,国民政府与日军进行了( B ) A. 淞沪会战 B. 徐州会战 C. 武汉会战 D. 长沙会战 4.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 C ) ①淞沪会战②太原会战③徐州会战④武汉会战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5.台儿庄战役起到的作用描述正确的是( A ) ①沉重的打击了日寇②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 ③是敌后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④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6. 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组织的会战方案决定“第一战区在平汉铁路的郑州 至信阳段以西地区,防备华北日军南下;第三战区在安徽芜湖、安庆间的长 江南岸和江西南昌以东地区,防备日军经浙赣铁路向粤汉铁路迂回”。该会 战是( D ) A. 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 徐州会战 D. 武汉会战 7. 叶挺将军曾评价某战役为:“……挽洪都于垂危,作江汉之保障,并与平 型关、台儿庄鼎足而三,盛名当垂不朽。”该战役发生在( D ) A. 卢沟桥 B. 广州 C. 南京 D. 万家岭 1 / 3

共产党和国民党在抗战中的贡献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2015-2016秋季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程学习小结 姓名:许晓焱学号: 0154842851 班级: 15物管A2 成绩:在形式与政策课上,第一个主题就是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我针对这一主题,撰写了有关《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对抗日战争作出的贡献》的小结报告。 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分别担任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任务。国民党军队为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淞沪、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争,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在敌后战场牵制和歼灭了日军大量的军力。 国民党在抗战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力。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列的大规模会战。 第二、由于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在3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使日军兵力分散,战线延长,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第三、支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敌后战场的开辟,为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第四、国民党中爱国官兵的抗战英雄业绩,振奋了民族精神,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促进了全国的团结和进步,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 8年抗战,国民党正面战场共举行过22次重大战役,歼灭日军100余万,国民党军队伤亡321万。国民党军队的广大爱国官兵曾经在前线与日本侵略者奋勇作战,不怕流血牺牲,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大旗。 第二、制定全面的全民族抗战统一战线,主张实行全国军事的总动员,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建立各派各界各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第三、提出持久的战略方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第四、抗日民主根据地及党自身的建设。 第五、在国民党统治区,推动国民党坚决抗战和进行民主改革、争取各抗日党派的合法地位和活动自由。

正面战场的抗战

正面战场的抗战 【教学目标】 1.了解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的经过。了解中国人民尤其是中国军人抵抗日本侵略的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 2.通过学习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和长沙会战,了解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日本对华战争是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野蛮侵略行径,激发仇恨法西斯的情感,树立为人类和平、民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精神。通过学习国民党军队英勇抗战、流血牺牲的精神,激发学生保家卫国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重点: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 难点:正面战场中国军队失败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一个象征。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用自己的血肉和不屈的脊梁,筑起了一道新的长城。你知道我们的前辈是如何艰难而顽强地抗击凶恶的日本侵略者的吗?今天,我们将有一次特别的历史之旅,去重温那段充满硝烟战火的历史,看看优秀的中华儿女是怎样用他们的血肉之躯,筑起抵抗日本侵略者的钢铁长城!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二、新课探究 (一)台儿庄战役 教师:(展示《台儿庄战役形势示意图》)说出徐州的地理位置。 学生:徐州是陇海铁路(兰州到连云港)和津浦铁路(天津到南京对岸的浦口)的交汇点。向南可以到达国民政府统治心脏地区南京、上海。

教师:1938年春,日军从山东分两路南下,进攻徐州。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将日军一路阻止在山东临沂,另一路阻止在山东台儿庄。双方在台儿庄展开激战。 教师:台儿庄战役的结果怎样? 学生:中国军队完成了对日军的包围,并发起全面反攻。日军腹背遭到打击,狼狈向北败退。中国军队共歼敌一万多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教师:(展示材料) 材料:台儿庄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京沪沦陷后,笼罩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区区台儿庄地区经此一战,几成民族复兴的象征。我军得此鼓励,无不精神百倍,各处断壁残垣之上,都出现一片欢乐之情,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 ——李宗仁的回忆 教师:从材料可以看出台儿庄战役的重大胜利对全国抗战有什么重要意义? 学生: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教师:(展示并指导学生完成表格) 战役名称:台儿庄战役 时间:1938年春 地点:山东台儿庄 指挥员:李宗仁 主要战绩:歼灭日军一万多人 意义: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二)武汉会战 教师:(展示材料) 材料一:12月13日,南京沦陷后,国民党中央党部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行政院、监察院、外交部、财政部等部门以及主要的党政军首脑要员们均移驻武汉,武汉遂成为当时全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经济与文化中心,成为事实上的战时首都,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也转移到了武汉,武汉一时成为全国乃至于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材料二:保卫大武汉,为当前最迫切的任务。今日武汉已成为第三期抗战中最重要的据点,这里是我们雪耻复仇的根据地,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基石,今日全国民众,尤其是在武汉的每个军民,应当激发最大的同仇敌忾之心,人人都下定与武汉共存亡的决心,来守住这

部编八年级历史上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练习题(无答案)

部编八年级历史上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 战练习题(无答案) 一、选择题 1.1936年李宗仁发表了《焦土抗战论》,表达“宁愿全国化为焦 土亦不屈服之决心,用大刀阔斧来答复侵略者……”李宗仁的抗 战志向与决心在哪次战役中得到体现( ) A.血染卢沟桥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2.抗战期间,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第一场胜利是 () A. 苏州会战 B. 淞沪会战 C. 百团大战 D. 台儿庄战役 3. 著名作家臧克家在《红血洗过的战场》中写道:“在这里,我 们击退寇兵!在残破的北关城墙上插上了国旗!……台儿庄,一 片灰烬;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指挥“我们击退寇兵” 的将领是( ) A.杨虎城 B.杨靖宇 C.李宗仁 D.彭德怀 4.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 ①淞沪会战②太原会战③徐州会战④武汉会战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5. 《川江号子·好男当兵上前线》里有句歌词:“好男当兵上前线,抗日队伍出四川。坐上大船到武汉,武汉火线扯得宽。哪怕飞机 丢炸弹,哪怕四处起狼烟……”与歌词相关的事件是( )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6.台儿庄战役起到的作用描述正确的是()

①沉重的打击了日寇②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 ③是敌后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④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7.宣告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计划彻底破产的标志是( ) 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 C.武汉会战 D.长沙会战 8.下列事件发生在1937年的是() ①中国抗战全面展开 ②国民政府积极组织台儿庄战役 ③国民政府进行正面战场抗战 ④太平洋战争爆发 A. ①④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③ 9.1939年国民政府电文称:查第二期抗战开始以及我备战区本运动战、游击战相配合积小胜为大胜之最高原则,以攻为守指导作战,屡遏凶焰,挫被顽敌,士气振奋,精神日旺。台儿庄胜利足为表征。该电文表明() A. 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首次大捷 B. 八路军在敌后抗日根据地英勇抗击日军 C. 正面战场给日军以重大打击 D. 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10. 抗战后期,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豫湘桂战役 11.下列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共“七大”②平型关大捷③百团大战④日本无条件投降 A. ②③①④ B. ②①③④

共产党国民党在抗战中的作用

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工农商学兵、各族各界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国外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的抗战。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存在两个矛盾。一为民族矛盾,二为阶级矛盾,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地位、作用,同这两个矛盾的性质与相互关系直接相联。 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分别担任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任务。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淞沪、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东北抗日联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奋勇作战,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敌后战场牵制和歼灭了日军大量的军力,逐渐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国民党在抗战的地位和作用 抗战初期阶段的正面战场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初期抗战,虽然有许多失误, 即国民党存在侥幸心理,企图依靠国联,从而执行片面抗战路线和消极防御作战,加上国民党军队思想混乱,派系林立等因素,造成了许多本来可以避免的损失,但它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仍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发挥了极其重要地作用: 第一、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力。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列的大规模会战。如淞沪战役、晋北忻口战役、徐州和武汉的战役,都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由于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在3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消耗了日本的军事、经济实力,使其陷入长期战争的泥坑而不能自拔。使日军兵力分散,战线延长,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三、支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敌后战场的开辟,为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四、国民党中爱国官兵的抗战英雄业绩,振奋了民族精神,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促进了全国的团结和进步,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 第五、“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扩大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第六、掩护了西南抗战基地的营建,为领导机构和沿江、沿海工厂、学校、科研机构的内迁争取了时间,为中国长期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抗战相持与反攻阶段的正面战场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本侵华方针的改变,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采取消极对敌,避战观战,消极抗日的态度,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反动方针,建立了“防共委员会”。蒋介石则运用一切办法尽力限制八路军、新四军的发展。此后将大量军队用于对付中共军队相继掀起三次反共高潮,限制全国抗日民主力量。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基本上都是

评述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历史意义

评述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历史意义 抗日战争是一场民族御侮之战,一场卫国战争。经过八年血与火的洗礼,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近百年来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作为抗战主战场的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战时期究竟发挥了多大的作用,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多大的贡献,我们该如何评价抗战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呢? 要评价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首先要了解清楚“正面战场”的概念。“正面战场”是中国人控制的连片国土与日军侵华推进线上日控区对峙交战而形成的战场。由于在这个战场上作战的中国军队主要是国民党的军队,因此一般也称其为国民党正面战场。 (一)抗战初期阶段的正面战场 1937年7月,日军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全国的抗日战争由此开始。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初期抗战,虽然有许多失误, 即国民党存在侥幸心理,企图依靠国联,从而执行片面抗战路线和消极防御作战,加上国民党军队思想混乱,派系林立等因素,造成了许多本来可以避免的损失,但它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仍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发挥了极其重要地作用: 第一、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力。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列的大规模会战。如淞沪战役、晋北忻口战役、徐州和武汉的战役,都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由于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在3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消耗了日本的军事、经济实力,使其陷入长期战争的泥坑而不能自拔。使日军兵力分散,战线延长,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三、支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敌后战场的开辟,为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四、国民党中爱国官兵的抗战英雄业绩,振奋了民族精神,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促进了全国的团结和进步,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 第五、“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扩大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第六、掩护了西南抗战基地的营建,为领导机构和沿江、沿海工厂、学校、科研机构的内迁争取了时间,为中国长期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部编历史八上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预习+知识点+习题(有答案)

【预习提纲】部编历史八上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抗战初期,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会战、会战、会战、会战、长沙会战等一系列战役。 1.台儿庄战役 时间—— .年月 地点——山东 指挥—— 结果——胜利 意义——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 ※※台儿庄战役属于徐州会战的一部分 2.武汉会战/武汉保卫战 时间——1938.6 战术——利用有利地形,构筑工事,逐次抵抗,消耗敌人 重要战役——大捷(江西) 战场形势——整个战场形势对中国不利 结果——1938.10中国军队撤出武汉 意义——历时4个多月,日军企图彻底破灭; 广州、武汉失陷后,抗日战争进入。 ※※1938.6花园口决堤事件,“以水代兵”,给黄河下游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3.第三次长沙会战 时间——1941.12 地点——长沙 结果——胜利 意义——第三次长沙会战时,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4.豫湘桂战役 背景——抗日战争后期,国民政府消极抗日、。 时间——1944初 结果——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了大片国土。 ※※正面战场主要战役 ※※如何评价正面战场? ①是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的计划 ③支援了敌后战场 ④振奋了,提高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⑤正面战场后期国民政府推行,的方针,致使豫湘桂战役大溃败,中国丧失了大片国土。 部编历史八上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知识点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抗战初期,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一系列战役。 1.台儿庄战役 背景——日军占领南京后,为打通南北战场,沿津浦路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徐州。 时间——1938.3 地点——山东台儿庄 指挥——李宗仁 结果——胜利 意义——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注:台儿庄战役属于徐州会战的一部分 2.武汉会战/武汉保卫战 背景——武汉实际上成为当时全国军事、政治、经济中心。日本企图通过占领武汉达到速战速决的目的。 时间——1938.6 战术——利用有利地形,构筑工事,逐次抵抗,消耗敌人 重要战役——万家岭大捷(江西) 战场形势——整个战场形势对中国不利

论国民党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作用

Chen chun hua 论国民党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作用 ——读《第二次中日战争史》有感 [摘要]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一直以来备受关注。我们教科书上所看到的是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使用游击战持久战略消耗日军的军力,大大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士气。但是,我们在谨记共产主义功绩的时候,我们也要记住那些国民党中曾经为抗日事业流血的烈士,真实还原历史,铭记历史。 一、对正面战场了解不充分 对国民党在抗战中正面战场所起的作用,普遍存在了解不充分现象。教育界对于这个带有政治色彩的问题很少提及,这就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对国民党主导的正面战场了解不充分的现象:同时学界的研究一直集中于敌后战场方面,对于正面战场缺乏深入和全面的研究,评价有不够客观之处。一些党史著作对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战中的积极作用较少涉及,偏重突出其战略上被动、消极抵抗的一面。当然,我们知道这不符合历史事实的研究,因为真正的历史研究应当是还原历史、尊重历史的。下面我将简单简单介绍正面战场的三个阶段国民党所起的作用。 二、防御阶段:正面战场是抗战的主战场 在抗战初期,即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当时,日本侵略者把国民党作为主要作战对象,所以由国民党军担负的正面战场是抗击日军进攻的主要战场。在战略防御阶

段,国民党正面战场先后进行了忻口、淞沪、徐州和武汉 4 次大规模的战略性防御战役,并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阻滞了日军的推进。这对于打破日本帝国主义“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企图,消耗日军兵力和战争资财,迫使日军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国民党军执行持久消耗战略,在战役指导上采取消极的单纯防御方针,按照蒋介石的要求“多筑工事,层层布防,处处据守",否 定运动战和游击战等原因,尽管国民党军队的许多官兵对日军的进攻进行了英勇的抵抗,但正面战场的战局仍非常不利。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致使日军长驱直入,在15个月内侵占华北、华东、华中大片国土和华南要地。 三、相持阶段:继续进行防御性作战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本侵华方针的改变,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采取消极对敌,避战观战,消极抗日的态度,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反动方针,建立了“防共委员会”。蒋介石则运用一切办法尽力限制八路军、新四军的发展。此后将大量军队用于对付中共军队相继掀起三次反共高潮,限制全国抗日民主力量。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基本上都是起消极作用的。由于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反动方针,正面战场形势严重恶化,以至于出现豫湘桂战役这样的大溃败。正面战场的地位逐步下降到次要位置。 从战略上讲,正面战场起到了战略配合的作用。 1.在消极抗日和投降方面:如“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多次讲过“在和平根本绝

高考真题大全抗日战争

(2011-2016年)高考真题汇编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潮流 第16课抗日战争 1.(2011·浙江文综·18)在西北小山村的土坯墙上,写着醒目的黑字标语:“打倒喝我们血的军阀!”“打倒把 中国出卖给日本的汉奸!”“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中国红军万岁!”这一历史场景最早出现在 A.九一八事变前后 B.一?二八事变以前 C.西安事变前后 D.八一三事变以后2.(2011·江苏单科·8)1938年4月,中国飞行员陈怀民在武汉空战中与日军飞行员高桥宪一同归于尽。随后,陈怀民的妹妹致信高桥的妻子美惠子:陈怀民猛撞高桥的飞机,不是发泄对高桥的私仇,而是代表着两种不同力量之间的较量。同时表示,她们一家对美惠子没有怨恨,希望有一天能够友爱地握手。此事() ①发生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②反映了正面战场的英勇抗战 ③说明两国人民深受战争之害④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博大胸怀 A.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 ②③④ 3.(2011·安徽文综·16)图5是抗日战争某一战场的局部示意图, 与 其相关的正确表述是() A.致力于扭转太平洋战局 B.有利于国际战略物资供应 C.切断了日军的大陆交通线 D.导致了日本的无条件投降 图5 4.(2011·上海单科·26)“岛寇荼毒,痛及滇西。谁无血气,忍弃边陲。桓桓将 士,不顾艰危。十荡十决,甘死如饴。瘗忠有圹,名勒丰碑。懔懔大义,昭示 来兹。”这段碑文纪念的是() A.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B.中国远征军第八军 C.中国人民解放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 5.(2011·上海文综·29)如图为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 产党党员人数发展折线图。图中显示1928年至1934年党员 人数大幅度上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历史原因是( ) A.五四运动的发生 B.红色政权的建立 C.抗日战争的爆发 D.解放战争的胜利 6.(2012年江苏历史,7)民主人士章乃器曾说:“我们在不 久以前,还在欢呼北伐的胜利,以为……我们这样 生活在租界的人也可以不再受外国人的轻视、侮辱了。 孰知大好形势突然逆转,国家又濒于危亡,悲痛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语形容的。”这种“悲痛的心情”源于() A.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 B.日本发动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 C.汪精卫在武汉大肆捕杀共产党人 D.国民党对红军发动第一次“围剿” 7.(2012年海南卷历史,18)侯外庐在回忆录中说:“抗战年代的西南大城市,聚集着中 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 者和文化人。重庆、成都、昆明、桂林,乃至一些县城和乡村,集中各种科学家和各类学者密度之高,是前所未有,今日也难再现。”这反映了抗战时期()

论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论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抗日战争是一场民族御辱之战,是一场卫国之战,经过八年的血与火的洗礼,中国人民取得了近百年来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而提到抗日战争,就不得不说当时领导中国的国民党,这个执政党当时对抗战做了什么贡献呢? 提起国民党当时的状态,我们总会想到“消极抗战,积极反共”这几个字眼,国民党费尽心力的阻止共产党的发展与行动,限制了全民抗战的力量。然而事实是不是这样呢?答案是否定的,我们不能否认国民党在抗战中做出的重要贡献,可以说,没有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合作,抗日战争只会持续更久,只会让我们的发展晚的更多。那么国民党的贡献都有什么呢? 首先,国民党作为当时的中国政府的执政党,提出了抗战,就证明着中国并不甘遭人侵略,他在抗战初期抛弃了“让外必先安内”的口号,鼓励各党各界人士积极参加抗日活动,并且最终做出了“联共抗日”的重要国策,从而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其次,国民党作为当时的执政党,代表中国政府,他的动员力是其他政党所不能相比的,国民党可以通过动员全国的武装力量,经济力量来抗战。国民党在1938年3月召开的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抗战之胜负,不仅取决于兵力,尤其取决于民力。”可见国民党认识到了动员人民的重要性。同时,国民党是当时中国第一大党,拥有当时最有实力的军队。1937年国民党有党员165万多人,其中军队党员达到100万多。而同期的共产党只有党员4万余人,相差十分悬殊。而国民党同时拥有在中国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拥有与日抗战的实力。最后,在外交上国民党同样做了杰出的贡献,积极利用同盟关系,积极进行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谈判,先后与和中国有不平等条约的国家签订了和平新约,中国从此摆脱了近百年来的不平等条约的束缚,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从这四方面来看,国民党对于抗战所做出的贡献,毫无疑问是十分巨大的。 作为政府军,在面对日本野蛮的侵略的时候,在不抵抗只能亡国的情况下,国民党做出了顽强的抵抗,并且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淞沪会战——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13日起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又称作“八·一三淞沪战役”,这场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第一场重要战役,也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前后共历时3个月,日军投入9个师团和2个旅团30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75个师和9个旅75余万人,自己统计死伤30万人;至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淞沪会战结束,中国军民浴血苦战,争取了时间,从上海等地迁出大批厂矿机器及战略物资,为坚持长期抗战起了重大作用。这场战役是日军的噩梦,让日军同样花费了巨大的精力,让他们明白侵略中国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武汉会战——1938年6月至10月,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同日本侵略军展开大规模会战。战场在武汉外围沿长江南北两岸展开,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广大地区。大小战斗数百次,历时4个半月,是抗战以来战线最长、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并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会战。这次战役虽然以国民军退出武汉失败告终,但是他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而日军由于国力损耗巨大而只能延缓进攻,并且战线的拉长使得日本的后勤补给十分困难,所以拖住了大量的日本军队。从而阻止了日军的继续行动,局面变得僵持了起来。 同时国民党的积极抗战,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法西斯之一的日本大量军队被牵制在中国国土上,使得日本无心攻打其他国家,从而使得最终获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而中国也因此国际地位迅速提高。然而事

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四大会战

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四大会战陕西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发06《咸阳日报》教育周刊 作者宋增安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旨在灭亡中国的全面侵华战争。日本侵略野心的极度膨胀,不但极大地损害了英美帝国主义的在华利益,更危及到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中国的统治。为此,从1937年8月到1938年10月间,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四次规模较大的会战,以抗击日军的侵略。 1.淞沪会战 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占领北平、天津。日本军部决定:向华北和华东两个方向发动攻击,速战速决,妄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1937年8月13日,日本企图在十天内“为制中国于死地,以控制上海、南京最重要”的目标,在上海发动了军事进攻,史称“八·一三”事变。因战争是在上海及其周围地区进行的,所以又称“凇沪会战”。会战历时三个月,日军动用了海陆空二十余万人,在付出伤亡六万多人的代价后,于11月12日占领上海,淞沪会战结束。 2.太原会战 淞沪会战期间,在华北,日军侵入山西,企图夺取太原。国民政府组织太原会战。八路军开赴山西参加会战。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歼敌千余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国民党军队在山西忻口阻击日军,激战达半月之久,歼敌二万余人。11月8日,太原失守后,华北战场的正规战争

基本结束。 3.徐州会战 这是抗战以来历时最长的一次会战,从1937年12月至1938年5月,历时五个多月,双方都投入了数十万兵力,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战役中,消灭日军一万余人。这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重创日军精锐部队矶谷师团,并击退从临沂赶来增援的板垣师团一部。虽然中国官兵在战斗中表现出同仇敌忾、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但终未能阻止装备精良的日军的疯狂攻势。1938年5月,徐州失守,会战结束。 4.武汉会战 1938年6月至10月的武汉会战,是抗战防御阶段中国投入兵力最多、战线最长、牺牲最大的一次战役。战场遍及安徽、江西、河南、湖北等省。会战中,日军投入兵力达四十余万,中国配置兵力一百余万,历时四个多月,攻势凶猛的日军遭到重大消耗。10月25日,中国守军主动撤离汉口,会战结束。 总的来说,抗战初期,“国民党政府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毛泽东语)四大会战具有重大意义:它挫敌凶顽之气焰,遏敌逼人之锋芒,使其速战速决、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化为泡影。此后,侵华日军日益深陷中国战场的泥潭不能自拔,直至最后葬身于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汪洋大海之中。

【配套课时练】2019-2020学年统编八年级历史上册21《敌后战场的抗战》课时练习题 (三)

2019年秋部编本八年级上册历史配套练习题 《敌后战场的抗战》课时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19·北京中考模拟)在雄安一带的白洋淀上,活跃着一支抗日武装,他们利用有利地形,端岗楼,截击敌人军火船,切断敌人水上交通线,有力地配合主力部队打击敌人。他们的行动丰富了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理论的实践。横线上应该填 A.游击战争 B.现代战争 C.速决战 D.持久战 2.(2019·湖北中考模拟)胡老师上历史活动课,准备了如下四幅图,由些可见,这节历史活动课的主题是 A.十四年抗战 B.八年抗战 C.正面战场 D.敌后战场 3.(2019·河南中考模拟)“使日本始终没有在中国占领区建立起巩固的殖民统治,严重破坏了日本‘以战养战’的罪恶图谋,使日

本的战争能力日渐衰落,以致1943年下半年以后,敌后战场的侵华日军无力再发动大规模进攻。”对此局面发挥的主要作用是 A.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 B.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 C.美国的太平洋战场 D.苏德战场 4.(2019·安徽初三会考)下图是1938年梁白波发表的漫画,该漫画意在表明: A.十四年抗战拉开帷幕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国民党军队积极抗日 D.敌后抗战给与敌人沉重打击 5.(2019·山东中考模拟)以下抗日战争时期进行的重要战役,属于中国军队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取得了胜利的是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第三次长沙会战 D.豫湘桂战役 6.(2019·辽宁初二期末)《亮剑》中李云龙有句台词:“我们要‘关照’日本鬼子,让它尝尝被八路军打的滋味.”八路军主动出

击日军规模最大的战役是() A.卢沟桥抗战B.平型关大捷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7.(2018·福建初二期末)1940年12月,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广播电台﹣﹣中共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正式播音。当天可能播出的时事新闻是() A.红军长征胜利结束B.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C.百团大战的最新战况D.平津战役开始8.(2019·贵州中考真题)抗战时期,指挥台儿庄战役取得正面战场重大胜利的指挥官是 A.彭德怀 B.贺龙 C.李宗仁 D.张学良 9.(2019·山东初二期末)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军民采取灵活的战略战术,使日军攻防无措,疲于奔命。下列属于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军民采取的灵活战术有() ①地道战 ②地雷战 ③夜袭战 ④麻雀战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0.(2018·湖北初三期末)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试论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贡献

国民党也好,共产党也好,都曾经或正在统治中国。一个政党能从白手起家,而又能走向国家的最高权力,这肯定不是偶然的,这个政党也不可能真如某些人的是邪恶的政党,人民在一定的时期选择了他,说明他肯定有可取之处。而一些人之所以把对方说得一无是处,完全是因为反对而反对。 国民党正面战场总体上看充当了抗日的主力,这是与它作为中央政府,拥有几乎全部国家资源、外援和国家军队的地位一致的;在抗战的初期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淞沪、太原、徐州、武汉四次会战,抵御了日军的全面大举进攻,取得了台儿庄等战役的胜利,基本上稳住了阵脚,但因敌强我弱,不得不从沿海地区退守内地,丧失了华北、华中、华南大片国土;抗战中后期,日军尽管对国民党正面战场还发动过一系列较大规模的进攻,甚至在1944年还发动了规模最大的打通大陆交通线战役,但总体上日军的压力已经比抗战初期大大减轻。这个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总的战略仍取守势,依靠美援物资,改进装备,整训部队,为反攻作准备,对于日军的进攻则进行有限的反击,一般是把日军打退回去,恢复原有阵地,偶尔也发动一定规模的反击作战。 共产党在抗战的初期阶段,共产党与国民党实现合作后,将八路军大部开赴前线(留下一个旅保卫陕甘宁边区。稍后组建的新四军也是大部开赴前线作战,军部及其直属部队驻扎云岭),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作战,取得了平型关等战役的胜利,随即深入敌后,分散主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为坚持抗战奠定了基础。共产党敌后战场面临的斗争形势则要复杂得多:日军一次又一次地对根据地进行残酷“扫荡”,“三光”政策等毒辣手段无所不用;同时还要对付大量的伪军和汉奸、特务,与国民党“顽军”周旋。共产党的作战方针是:基本的是游击战,也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1940年以后,国民党减少乃至停止供给八路军和新四军装备给养,中共搞大生产运动渡过难关,同时加强政治、军事、思想建设,在实力增强的同时,也提高了水平。1944年开始,敌后战场开始向敌伪据点发起局部反攻。到1945年,二战已近尾声,国共两党军队逐渐开始加强了对敌反攻作战,直到取得抗战胜利。 往者虽已逝.来者犹可追.中国的抗战史应该重新为国民党书写.那些国军的抗日老战士应该得到尊重.哪怕是迟到的尊重.否则我们对不起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魂.历史将永远记住那些为了中国的主权和独立为了保卫民族和人民而捐躯的烈士们.不管他们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他们将永垂不朽!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评析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评析 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起点。这次反侵略战争,是在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进行的。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特殊形式,抗日战争在其发展初期就形成了两个战场,即由国民党军队担负的正面战场和由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它们是相对独立的,形成各自的指挥系统。但从战争的总体上说,它们又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是相互依存、相互配合的。对国民党正面战场,采取简单的否定,或不加分析地全盘肯定,都不符合历史事实,是不可取的。我们要全面客观地分析它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作用,既恰如其分地评价它在抗战中的贡献和作用,又实事求是地指出它的历史局限性。这样才能科学地说明这样一场全民族团结御侮的伟大的反侵略战争,同时也有助于正确地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共同维护抗日战争的历史成果。 一、存亡危急之秋的国共第二次合作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开始了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当时,中共中央通电全国,首先指明了这次事变的严重性质和坚决抗战的必要性。在日本灭亡中国的威胁下,在全国人民强烈义愤的要求下,国民党开始改变过去的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转而采取比较努力抗战的态度。 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国民政府虽然仍想通过外交谈判的途径力求避免事态扩大,但同时也对事变采取了强硬的立场。7月9日,蒋介石密令平津前线:“具备必死之决心,与积极准备之精神应付,至谈判尤须防其奸滑之惯伎,务期不丧失丝毫主权为原则”。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提出解决卢沟桥事件的四个条件:(1)任何解决,不得侵害中国主权与领土之完整;(2)察冀行政组织,不容许任何不合法之改变;(3)中央政府所派地方官吏,如察冀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宋哲元等,不能任人要求撤换;(4)第二十九军现在所驻地区,不能受任何人的约束。他表示中国已临到“最后关头”,“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不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这个谈话的基本精神是好的,正式表明了中国政府的立场。这时日本已大量增兵关内,公开抛弃了所谓“不扩大方针”的欺骗宣传。7月30日,日军相继占领北平、天津;8月13 1

2017届八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20正面战场的抗战试题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知识点一台儿庄战役 1.《血战台儿庄》这部电影,反映的是中国军队歼敌1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最大胜利的一次战役,战役的指挥者是(B) A.林彪 B.李宗仁 C.张学良 D.傅作义 2.抗战以来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是(B)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太原会战 D.平型关大捷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李宗仁在回忆录中说:“台儿庄捷报发出后举国若狂。京(南京)沪沦陷后,笼罩着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经此一战之后,几成民族复兴的新象征。我军得此鼓励,无不精神百倍,各处断垣残壁之上,都出现一片欢乐之情,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 材料二 请回答: ,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这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 ,分析台儿庄战役的历史影响。 ,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 知识点二保卫大武汉 4.万家岭战役,中国军队歼灭日军3 000多人,它发生在会战中(C)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武汉会战 D.徐州会战 5.后,标志着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C)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武汉会战 D.徐州会战 6.广州、武汉失陷后,抗日战争进入阶段。(B) A.防御 B.相持 C.反攻 D.进攻 知识点三第三次长沙会战 7.1941年12月24日至1942年1月15日,中国军队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消灭日军数万人,取得大捷。此次战役是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盟军与日军交战取得的首场胜利,引起了当时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美国总统罗斯福也称:“盟军的胜利,全赖华军长沙大捷。”此次“长沙大捷”(A) A.提高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

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

对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作用的简评: 毛泽东对国民政府抗战的评价:1945年5月31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结论》中说:抗战初期“所谓的‘共同领导’,实际上是国民党一党领导‘。当时中国共产党”说在蒋委员长领导下抗战到底“,这话并“没有错”,“因为要打日本,就要有个头子,当时中国的头子就是蒋介石,他有那么多军队,外国也承认他。但他后来要反共,这句话我们就少讲了,以至不讲了。如果说共同领导,那就是你领导你那一堆子,领导中央军;我们领导八路军、新四军,领导广大人民,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毛泽东肯定的指出:“国民党在1937年和1938年内,抗战是比较努力的,同我党的关系也比较好。” 胡锦涛在代表党中央所作的报告《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而且抗战初期是国民党正面战场担负了抗日战争的重要任务,成为抗战的主战场。 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 历史应该客观的反映抗日战争的真实情况,让人们真正了解中华民族历史上最英勇的抵御外敌的战争。国军也是中国人民的子弟兵,包括380万阵亡将士们谱写了气壮山河的抗战史。从1985年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起,大陆学术界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表现和作用越来越走向客观的评述,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国民党是当时中国第一大党,它所控制的军队是当时中国最有军事实力的军队。1937年国民党共有党员165万人,其中普通党员52万多人,军队党员101万人,海外党员11万多人。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它第一大党的地位没有改变。到1945年,有党员806万人。而同期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人数分别是4万人和121万人。相差极为悬殊。国民党军队人数1937年是170余万,并有海陆空军,1945是军队440万;而同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人数分别是5.6万人和100万人。尽管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表现不佳,但仍然是抗战时期人数最多的军队。特别是抗战之初,中国共产党的军事力量仍然很弱小,国民党军队的抗战在当时是主要的,正面战场对于打击日本的进攻势头、迟滞日本的进攻速度、实现持久抗战的战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一点,许多学者都已论及。 历史应该客观的反映抗日战争的真实情况,让人们真正了解中华民族历史上最英勇的抵御外敌的战争,国民党政府对整个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国军也是中国人民的子弟兵,包括380万阵亡将士们谱写了气壮山河的抗战史。从1985年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起,大陆学术界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表现和作用越来越走向客观的评述,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仍然觉得有未尽之义。实际上,国民党、国民政府、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从整个战争过程来说,国民党始终是当时中国的第一大党、执政党,控制整个国家机器,它是否抗战,决定着中国中央政府是否抗战。而这一点,有着多方面的意义。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教案教学设计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重点: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 难点:正确评价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的抗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全面抗战爆发后,侵华 日军大举进攻,企图速战速 决,一举灭亡中国。中国军 队面对日本的疯狂进攻,先 后组织了一系列著名会战。 你知道左图中的指挥官指挥 了哪次著名的战役吗?他所 代表的中国军人是怎样英勇抵抗日本侵略军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台儿庄战役 1.教师展示:《台儿庄战役形势图》 并提问:日本进攻台儿庄的意图是什么? 学生回答:日军企图把山东半岛登陆的一部分日军,同津浦南下的日军会师台儿庄,合攻军事要地 徐州,从而打通南北战场。 2.教师指导:请同学们结合教材,简要复述台儿庄战役的经过。学生回答:1938 年3月,北路日军孤军南进,向台儿庄发起攻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同日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与此同时,中国军队主力完成了对日军的包围,发动了全面反攻,日军被迫撤退,中国军队乘胜追击,歼敌1万余人,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的胜仗。 3.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讨论回答:①中国军队的英勇作战;②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指挥得当;③参战的中国军队的有力配合;④正确地把握了战机。 4.教师强调: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目标导学二:保卫大武汉 1.教师讲解:武汉地处中国中部,是平汉铁路和粤汉铁路的重要交通枢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1938年6月,日军大举进攻武汉,中国军队部署100多万人参战,开始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武汉会战。 2.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说一说武汉会战中的著名战役? 学生回答:万家岭大捷。在江西万家岭,中国军队利用有力地形,将日军一个师团分割包围,取得了歼灭日军9000余人的万家岭大捷。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同步习题(含答案)

《正面战场的抗战》 同步练习 1. 这是抗战爆发后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首次重大胜利。在历时半个多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付出了巨大牺牲,参战部队4.6万人,伤亡失踪7500人。但也取得了重大战果,歼灭日军1万余人。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必胜信心,为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这场激战是() A. 平型关大捷 B. 淞沪会战 C. 台儿庄战役 D. 百团大战 2.图片是见证历史的鲜活载体。与下图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 北伐战争时期 B. 十年内战期间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期间 3.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幅漫画,图中日本侵略者左脚深陷中国大陆,右脚艰难迈向太平洋。下列符合其主题的是() (注:1941 年12 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 A. 日本企图从海上封锁中国 B. 国共开始合作抗日 C. 中国抗战牵制了日军主要兵力 D. 日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4.小王同学对“抗日战争”进行探究学习,得出以下四个观点,不正确的是() A. 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不到半年沦陷 B. 百团大战的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的交通线 C. 杨靖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英雄 D. 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敌后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 5.如果你想了解抗日名将李宗仁率领军队英勇抗日的英雄业绩,最好去参观下列哪一个纪念馆?()

A. 台儿庄战役纪念馆 B. 西安事变纪念馆 C. 九一八事变纪念馆 D. 百团大战纪念馆 6.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列史实与推论对应不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7.下列表格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百团大战 B. 台儿庄战役 C. 平型关大捷 D. 淮海战役 8.“鲁南会战幸我最高领袖德威,将士用命,将日本帝国主义者素以常胜自豪之皇军摧毁于我装备劣势之部队,于世必信抗战必胜,建国必成也。愿与我国人共勉之。”李宗仁可能将以上题词写在下列哪一照片上() A. B. C.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