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临床技术规范

烧伤临床技术规范
烧伤临床技术规范

. ..

z 烧伤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第四章烧伤创面换药技术

第二节包扎技术

包扎技术即用消毒敷料封闭创面。目的是防止外源性感染;保持创面湿润环境;减少渗液、肿胀和疼痛;避免机械性再损伤,加深创面。包扎对病室环境要求较低;患者较舒适,肢体适于保持功能位;便于转送。缺点是不便观察创面变化;阻碍体表散热、炎热季节或地区,患者不易耐受;消耗大量敷料。

【适应证】

1.门诊患者、需转送的单个或少量患者。

2.不能合作的小儿患者或躁动的患者。

3.寒冷季节和无条件使用暴露技术者。

4.四肢、躯干烧伤

5.新鲜肉芽创面。

【禁忌证】

1.感染尤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创面。

2.头面部、会阴部烧伤。

3.大面积深度烧伤,需要保痂者。

【操作方法】

1.清创(见烧伤创面清创术一节),大水疱做低位引流。

2.内层在无菌操作下用治疗性敷料覆盖:可依条件选用:生物敷

料(异体皮、异种皮、胶原膜等),合成敷料,平整贴敷创面;

. ..

z

也可在创面均匀涂一层抗菌外用药物(磺胺嘧啶银等),后用一层纱布或凡士林纱布等紧密贴敷,不留死腔。

3.外层覆盖多层消毒纱布与棉垫,以不渗湿外层敷料为度,敷盖

超出创缘约3~5㎝。烧伤初期包扎一般全层敷料3~5㎝厚。

4.包扎四肢,绷带由远端至近端均匀加压;躯干部位绷带包扎不

便,可用胸带、腹带包扎法。肢体远端如无创面应露出,以便观察血循环改变。抬高患肢于心脏水平。

5.保持敷料干燥:如敷料被渗透,应及时加盖消毒敷料包扎。如

浸湿较广泛,则可将外层敷料解除,在无菌操作下重行包扎。

6.更换敷料指征:有感染可疑征象,外层敷料渗湿或闻有臭味,

患者主诉持续性疼痛。

7.浅Ⅱ度烧伤创面包扎后,如无感染征象,5~7d左右更换敷料。

创面干燥可改半暴露。深Ⅱ度或Ⅲ度的创面包扎后,1~2d 8.应更换敷料,以观察其变化,作痂皮、焦痂处理。

【手部包扎】

1.清创,大的水泡应剪破引出水疱液,修剪指甲。

2.置手部于功能位:手掌侧烧伤腕背伸25°~30°,手背烧伤腕屈

15°~20°,全手烧伤腕中立或屈曲位。指间关节5°~10°及掌指关节80°~90°。拇指外展、对掌位。

3.手指创面分别用治疗敷料包裹,松紧适当,用纱布将指间隔开,

外层用纱布、棉垫。绷带边包扎边塑形使手部置于功能位置。

4.必要时指端外露,观察血运。

手部及前臂包扎图示

. ..

z

图1-1 手部功能位 图1-2纱布将指间隔开

图1-4包扎由远端开始

图1-3 掌心填充纱布团

图1-5包扎完毕

【注意事项】

1. 注意包扎肢体的功能位置:膝关节伸150°;踝关节背屈90°;

肩关节外展90°。

2. 经常检视敷料松紧、肢端循环;伤区有无胀痛;有无浸透、有

. ..

z

无臭味;体温变化等。

3.室内温度保持在28~32℃。炎热天气注意通风。

4.凡士林油纱,油质不可过多,内层纱布网眼应大。以利引流。

第三节暴露技术

暴露技术即创面暴露于清洁、干燥的空气中,创面无覆盖物。目的是使渗出物和坏死组织迅速结痂。暴露创面可以随时观察创面变化,创面干燥不利于细菌生长;便于施布药物和处理创痂。便于观察创面,节省敷料。缺点是可能有外源性污染或擦伤;创面易干枯坏死,愈合质量差;要求消毒隔离环境;寒冷季节需要保暖装备。

【适应证】

1.大面积烧伤;成批烧伤。

2.污染重或已感染创面。

3.头面部、颈部、臀会阴部。

4.能合作的儿童患者。

5.炎夏季节。

【禁忌证】

1.肉芽创面

2.寒冷的急救现场。

3.门诊患者。

4.不能合作的小儿患者或躁动的患者。

【操作方法】

1.清创后置伤者于消毒或清洁的床单纱布垫上。

2.创面暴露在温暖而干燥的空气中(室温28~32℃为宜,相对湿

度40%左右)。室内配备除湿机、远红外线治疗机、暖气空调。

条件不具备者可用烤灯架或烤灯罩(图2-1),保持创面局部温

度28~32℃。

. ..

3.保持室内清洁,定时紫外线消毒,流通空气,定期检查室内细

菌量。做好床边接触隔离。接触创面时,必须注意无菌操作。

图2-1烤灯架和保暖帘

4.创面有渗出物,随时用消毒纱布拭干,保持创面干燥,以减少

细菌繁殖。床单或纱布垫如浸湿应随时更换。

5.创面尽可能不受压或减少受压,大面积烧伤应定时翻身(见翻

身床技术一节)。依条件选用流体悬浮床、翻身床、气垫床等。.

6.在痂皮或焦痂形成前、后,都要注意其深部有无感染化脓,除

了观察体温、白细胞等变化,必要时可稍剪开痂皮观察。

7.创面涂磺胺嘧啶银等保持创面干燥药物;浅Ⅱ度烧伤也可选择

适当中药制剂外涂。每天2~4次。

【注意事项】

1.保持室内干燥,保温,通风和相对无菌。

2.II度表皮剥脱创面,不可直接暴露,应尽早涂药,以免创面加

深。

3.使用烤灯时,应避免烤灯过热,造成继发损伤,创面加深。

4.使用烤灯架等设备,应定期安全检查,防止漏电事故。

z

. ..

第四节半暴露技术

半暴露技术即创面覆盖单层治疗性敷料。目的保护创面,使创面有良好的上皮生长环境,达到痂下愈合。半暴露兼有暴露和包扎的优点,一般多于渗出期后实施。

【适应证】

1.浅Ⅱ度创面,包扎1~2 d后。

2.坏死组织少且感染轻的深Ⅱ度创面。

3.自体异体(异种)皮混合移植术后3~5d。

4.供皮区包扎术后3~5d。

5.脱痂、剥痂术后。

6.头面部、颈部、臀会阴部。

【禁忌证】

1.严重感染或溶痂创面。

2.肉芽创面。

3.门诊患者。

【操作方法】

1.创面清创后无菌操作下依条件选用单层的生物敷料(异体皮、

异种皮、胶原膜),合成敷料,药物纱布(局部抗菌药、生长因

子等)或凡士林纱布覆盖创面,平展、紧密贴敷,不留死腔。

2.异体(异种)皮移植术后,或供皮区,将外层敷料打开,如无

积液、感染,内层敷料任其暴露,痂下愈合。

3.经常检查,如纱布下局部有积液或感染可开窗引流,感染范围

大时应及时更换敷料,或改用湿敷、浸泡处理创面。

4.更换敷料时应浸湿纱布,软化后,轻揭敷料,避免疼痛,出血

和对上皮损伤。

【注意事项】

1.保持室内干燥,保温,通风。

z

. ..

z 2.创面坏死组织应基本清除干净。

3.敷料外观干燥时,其下面也可能出现积脓、积液。挤压敷料可

发现异常。

4.创缘如有痂皮掀起,应及时修剪,以免活动撕脱未愈创面。

第五节湿敷技术

湿敷技术即用粗网眼湿纱布覆盖创面,促进坏死组织分离,清除坏死组织和分泌物。通过更换湿纱布敷料,减少细菌和浓稠的分泌物。【适应证】

1.烧伤晚期残余创面。

2.肉芽创面。

3.溶痂创面。

【禁忌证】

1.需要保痂的创面。

2.大面积创面坏死组织较多者。

3.脓毒症创面。

【操作方法】

1.粗网眼纱布的准备:将外科用纱布铺开(图4-1),在纵向和横

向间隔地抽出数根纱丝,使纱丝间隙增大,网眼增大原来的3~

5倍(图4-2)。据需要剪成10㎝×10㎝大小等规格,消毒备用

(图4-3)。

2.湿敷液体一般用生理盐水,肉芽创面可用高渗盐水(3%~10%)。

溶液中可加入抗菌药物。

3.无菌操作,用纹式钳和镊子将纱布平铺于创面,用生理盐水或

有抗菌药物的溶液滴洒纱布,以不外溢为度。

4.如纱布表面干硬,应间断滴湿纱布,保持纱布湿润。每天更换

2~3次。纱布网眼堵塞,纱布下浮动,则及时更换。

. ..

z

图4-1

图4–2 图4-3

【操作程序】

1. 清创创面,剔除松脱的坏死组织。

2. 无菌操作,用纹式钳和镊子将纱布平铺于创面,修剪纱布稍大

于创面(图4-4)。

3. 用生理盐水或有抗菌药物的溶液滴洒纱布,以不外溢为度。

4. 保持纱布湿润。每天更换2~3次。

图4-4

【注意事项】

1. 应先将干纱布平铺创面,如先浸湿,纱布粘缩,不易铺展开。

2. 网眼清晰,无明显分泌物,创面有上皮岛,改用半暴露技术。

3. 湿敷治疗不宜时间过长。

第五章 水疗技术

水疗技术即用洁净水(冷水或温水)对创面进行处理,达到治疗的

介入超声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介入超声临床技术操作规(一) 第一节概述 介入超声所在超声成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其主要特点是在实时超声的监视下或引导下,针对体的病变或目标,通过穿刺或置管技术以达到进一步诊断或治疗的目的。介入性超声属于微创技术,相当于用一次精确的小手术来替代大手术。因此,对操作医师素质要求较高,须具备良好的超声成像的基础理论知识,较丰富的超声检查临床经验和较全面的临床诊疗知识。须经过正规的培训和严格的考核才能上岗。介入超声属于有创操作,应有专门的介入超声室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整个过程须有专门人员密切配合,以保证整个操作过程的顺利完成。 【适应症】 1.诊断性介入性超声 (1)穿刺抽液化验检查。 (2)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 (3)穿刺切割组织病理检查。 (4)穿刺和置管后注药行X线检查。 2.治疗性介入性超声 (1)抽液(注药或不注药)。 (2)引流(单纯、清洗或加注药)。 (3)药物注入(乙醇、抗生素、血凝剂、抗肿瘤药及免疫制剂等)。 (4)物理能量导入(射频、微波、核素、冷冻、高强聚焦超声、激光等)。【禁忌症】 1.灰阶超声显示病灶或目标不明确、不清楚或不稳定者。 2.严重出血倾向者。 3.伴大量腹水者。 4.穿刺途径无法避开大血管及重要器官者(粗针及治疗性穿刺更列为禁忌)。 5.化脓性感染病灶如脓肿可能因穿刺途径而污染胸膜腔或腹膜腔。 【术前准备】 1.在穿刺之前,超声医师必须掌握病人的病史和病情,明确穿刺目的,尤其要明确躔次的目的所诊断性还是治疗性。然后,用超声诊断仪仔细观察病灶或目标,研究穿刺引导是否可行。同时结合具体适应症和禁忌症的规定,确定病人是否适宜做介入性超声并通知病人实际情况。 2.化验与器械 (1)检查血常规和凝血三项。 (2)必要时,检查心功能、肝功能及肾功能。 (3)治疗前1周停服抗凝剂(如阿斯匹林等)。 (4)操作前禁食8h,腹胀明显者应事先服用消胀药或清洁灌肠。 (5)做好病人及其家属的术前谈话,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6)完成超声引导探头及穿刺针、导管等介入操作器械的清洁、消毒。 3.介入超声室的基本要求 (1)操作间实用面积不<20m2,易于清洁、灭菌,保持低尘,入室换鞋、戴帽、戴口罩。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第1章总则 一.为提高病理学诊断质量,促进临床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精神,结合医院病理科工作的特点,制定本规范。 二.医院病理科和承担医院病理科任务的医学院校病理教研室的主要临床任务是通过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简称活检).细胞病理学检查(简称细胞学检查)和尸体剖检(简称尸检)等作出疾病的病理学诊断(或称病理诊断)。具有一定规模的病理科,应积极开展教学.培训病理医师和科学研究等项工作。 三. 病理学诊断是病理医师应用病理学知识.有关技术和个人专业实践经验,对送检的患者标本(或称检材,包括活体组织.细胞和尸体等)进行病理学检查,结合有关临床资料,通过分析.综合后,作出的关于该标本病理变化性质的判断和具体疾病的诊断。病理学诊断为临床医师确定疾病诊断.制定治疗方案.评估疾病预后和总结诊治疾病经验等提供重要的.有时是决定性的依据,并在疾病预防,特别是传染病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病理学诊断报告书(或称病理诊断报告)是关于疾病诊断的重要医学文书。当涉及医.患间医疗争议时,相关的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具有法律意义。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应由具有执业资格的注

册主治医师以上(含主治医师)的病理医师签发。各医院可酌情准予条件适宜的高年资病理科住院医师试行签署病理学诊断报告书。低年资病理科住院医师.病理科进修医师和非病理学专业的医师不得签署病理学诊断报告书。 五.病理学检查是临床医师与病理医师为确立疾病诊断而进行的合作行为,是有关临床科室与病理科之间特殊形式的会诊。临床医师和病理医师双方皆应认真履行各自的义务和承担相应的责任。 六.病理学检查申请单是临床医师向病理医师发出的会诊邀请单。病理学检查申请单的作用是:临床医师向病理医师传递关于患者的主要临床信息(包括症状.体征.各种辅助检查结果和手术所见等).诊断意向和就具体病例对病理学检查提出的某些特殊要求,为进行病理学检查和病理学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或依据。病理学检查申请单是疾病诊治过程中的有效医学文书,各项信息必须真实,应由主管患者的临床医师亲自(或指导有关医师)逐项认真填写并签名。 七.临床医师应保证送检标本与相应的病理学检查申请单内容的真实性和一致性,所送检材应具有病变代表性和可检查性,并应是标本的全部。 八.患者或患者的授权人应向医师提供有关患者的真实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病史和可能涉及诊断需要的隐私信息)。

医院放射科全套管理制度汇编

XXXXXX医院 放射科全套管理制度汇编 放射科 二〇二〇年十月八日

目录 一、放射科工作制度 二、放射科接诊登记制度 三、X线诊断报告书写规范 四、医疗仪器管理制度 五、仪器维修保养制度

一、放射科工作制度 1、各项X线检查,须持有临床医师详细填写的申请单方可进行,急诊患者随到随检,各种特殊造影检查,应事先预约。 2、重危或特殊造影的患者,必要时应由临床医师携带急救药品陪同检查,对不宜搬动之患者应到床旁检查。 3、X线诊断要密切配合临床,报告书应符合有关规定,字迹清楚,描写准切,结论明确。进修生或实习生所写诊断报告须经带班医师签名。 4、X线照片都应由放射科登记、归档,统一保管。借阅照片要办理借片手续,院内借片由经治医生签名负责,院外借片应交纳一定押金,以保证归还。 5、积极与临床医生配合,征求临床科室的意见,遇有疑难病例应邀请经治医生共同阅片,不断提高诊断质量。 6、诊断造影检查应按操作规程进行,注意放射防护。工作人员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妥善安排休假。 7、注意用电安全,严防差错事故,X线机应指定专人保养,定期进行检查、维修。

二、放射科接诊登记制度 1、由专人负责登记。 2、放射科各种检查一律分类登记编号,登记时应做到核对X线号、病案号、患者姓名等项目。 3、对受检查者要正确划价、记帐,住院患者要核对X 线号、记帐,杜绝漏帐。 4、负责造影等特殊检查的预约工作,指示患者做好检查前准备。 5、引导患者在何处机房等候检查,负责胶片及报告单核对、发放。 6、负责办理院内外借片,借片押金、催还借片等事宜。 7、对急诊,接申请单后即刻登记,通知有关技术员或医师及时进行检查。 8、做好工作量的统计,每日上报。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部分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 第1章总则 一、为提高病理学诊断质量,促进临床工作,依据《中华人 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精神,结合医院病理科工作的特点, 制定本规范。 二、医院病理科和承担医院病理科任务的医学院校病理教研 室的主要临床任务是通过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简称活检)、 细胞病理学检查(简称细胞学检查)和尸体剖检(简称尸检) 等作出疾病的病理学诊断(或称病理诊断)。具有一定规模 的病理科,应积极开展教学、培训病理医师和科学研究等项 工作。 三、病理学诊断是病理医师应用病理学知识、有关技术和个 人专业实践经验,对送检的患者标本(或称检材,包括活体 组织、细胞和尸体等)进行病理学检查,结合有关临床资料, 通过分析、综合后,作出的关于该标本病理变化性质的判断 和具体疾病的诊断。病理学诊断为临床医师确定疾病诊断、 制定治疗方案、评估疾病预后和总结诊治疾病经验等提供重 要的、有时是决定性的依据,并在疾病预防,特别是传染病 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病理学诊断报告书(或称病理诊断报告)是关于疾病诊 断的重要医学文书。当涉及医、患间医疗争议时,相关的病 理学诊断报告书具有法律意义。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应由具有

执业资格的注册主治医师以上(含主治医师)的病理医师签发。各医院可酌情准予条件适宜的高年资病理科住院医师试行签署病理学诊断报告书。低年资病理科住院医师、病理科进修医师和非病理学专业的医师不得签署病理学诊断报告书。 五、病理学检查是临床医师与病理医师为确立疾病诊断而进行的合作行为,是有关临床科室与病理科之间特殊形式的会诊。临床医师和病理医师双方皆应认真履行各自的义务和承担相应的责任。 六、病理学检查申请单是临床医师向病理医师发出的会诊邀请单。病理学检查申请单的作用是:临床医师向病理医师传递关于患者的主要临床信息(包括症状、体征、各种辅助检查结果和手术所见等)、诊断意向和就具体病例对病理学检查提出的某些特殊要求,为进行病理学检查和病理学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或依据。病理学检查申请单是疾病诊治过程中的有效医学文书,各项信息必须真实,应由主管患者的临床医师亲自(或指导有关医师)逐项认真填写并签名。 七、临床医师应保证送检标本与相应的病理学检查申请单内容的真实性和一致性,所送检材应具有病变代表性和可检查性,并应是标本的全部。 八、患者或患者的授权人应向医师提供有关患者的真实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病史和可能涉及诊断需要的隐私

口腔门诊全套制度.doc

口腔门诊规章制度 目录 一、口腔门诊工作制度 二、科室员工沟通协调工作制度 三、口腔医务人员医德规范 四、口腔全程优质服务制度 五、门诊健康教育 六、口腔科绿色通道就诊制度 七、口腔医患沟通工作制度 八、口腔感染控制业务学习制度 九、医院感染在职教育与培训制度 十、医院职工培训制度 十一、患者知情同意告知制度 十二、口腔科感染管理制度 1、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2、标准预防防护制度 3、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 4、已知传染病患者防护制度 5、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处理及报告制度 6、口腔专科消耗性材料的感染控制制度 7、重复使用器械的感染控制管理制度 8、口腔诊疗器械维护和保养制度 9、口腔模型室规章管理制度 10、化学消毒液监测制度 11、口腔卫生保洁制度 12、诊疗室环境日清洁、消毒常规 13、牙科手机清洗、消毒与灭菌操作指引 14、超声波洁牙手机的清洗、消毒和灭菌的操作指引 15、口腔科小器械清洗、消毒操作指引 16、口腔科可重复使用器械清洗、消毒与灭菌操作指引 17、模型消毒操作指引 18、义齿修整抛光消毒操作指引 19、印模托盘消毒操作流程 20、独立水源式牙椅供水管道的清洁、消毒养护操作指引 21、牙椅排水管道的清洁、消毒操作指引 22、防止手套交叉污染的方法 23、医疗废物内部分类、收集、处置、转运制度 24、医疗废物处理工作指引 25.口腔消毒管理责任制 26、口腔诊疗医院感染管理标准 27、口腔门诊院感管理质量评估细则 一、口腔门诊工作制度 1.口腔诊疗工作有一名分管院长分工负责领导门诊工作,门诊部主任全面负责管理口腔门诊诊疗工作。各科主任应加强对本科门诊的业务技术领导。 2.严格遵守《医院员工守则》;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坚守服务承诺信条。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全套)》目录之令狐文艳创作

令狐文艳创作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全套)》目录 1.《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消化内镜学分 册》¥25.00 2.《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疼痛学分册》¥68.00 3.《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结核病分册》¥27.00 4.《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超声医学分册》¥38.00 5.《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口腔医学分册》¥55.00 6.《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整形外科分册》¥33.00 7.《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烧伤分册》¥15.00 8.《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核医学分册》¥45.00 9.《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美容医学分册》¥60.00 10.《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影像技术分 册》¥48.00 11.《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45.00 12.《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计划生育学 分》¥20.00 13.《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儿科学分册》¥22.00 14.《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物理医学与康 复学分册》¥60.00 15.《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泌尿外科分册》¥32.00 16.《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小儿外科学 分》¥40.00 17.《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手外科分册》¥68.00 18.《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 分册》¥36.00 19.《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76.00 20.《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普通外科分 册》¥75.00 21.《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心血管病学分 册》¥36.00 22.《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放射肿瘤学分 册》¥39.00 23.《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肿瘤学分册》¥42.00 24.《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精神病学分册》¥33.00 25.《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 册》¥65.00 26.《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病学分 册》¥35.00 27.《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妇产科分册》¥69.00 28.《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呼吸病学分册》¥45.00 29.《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护理分册》¥39.00 30.《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肠外肠内营养 学分册》¥50.00

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针法 毫针 一、进针 1、单手进针法用拇、示(食)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抵住针身下段,当拇、示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之弯曲,将针刺入,直至所要求的深度。 2、双手进针法 (1)爪切进针法:以左手拇、示指或示指的指尖掐在穴位上,右手持针将针紧靠指甲缘刺入皮下。 (2)夹持进针法:用左手拇、示指捏住针身下段,露出针尖,右手拇、示指夹持针柄,在接近皮肤时,迅速把针刺入皮下,直至所要求的深度。 (3)其它进针法:舒张进针法、提捏进针法、管针进针法。 二、针刺的角度和深度 1、角度 (1)直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 角垂直刺入,适用于大多数腧穴。 (2)斜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 度倾斜刺入,适用于不能深刺或不宜深刺的腧穴。

(3)横刺:针身与皮肤表面约呈15?25度角沿皮刺入,适 用于皮肉浅薄处。 2、深度 针刺的深度是针身刺入腧穴内的深浅度。一般以既有针感而不伤及重要脏器为原则。临床应用时,还要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体质、经脉循行的深浅度以及不同的时令而灵活掌握。 三、行针 1 、提插法:针尖进入一定深度后,施行上下、进退的行针动作,就是将针从浅层插下深层,再由深层提到浅层,如此反复的上提下插,这种纵向的行针手法成为提插手法。 2、捻转法:针刺进入一定深度后,施行前后、左右行针动作,就是针向前后来回旋转捻动,反复多次,这种进针手法,称为捻法。 辅助手法:主要有循、弹、摇、飞、震颤等法。 3、治神与得气 ( 1 )治神就是要求医者在针刺治疗中掌握和重视病人的精神状态和集体变化。 ( 2)得气就是行针后施以一定的行针手法,使进针部位产生经气的感应,这种针下的感应叫做“得气”。 4、留针与出针 (1)留针:是进针以后,将针留置,留针过程中还可以间歇 行针,或酌与留置10?20分钟。

普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普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目录 第一章单纯性甲状腺肿 第二章乳腺癌 第三章腹外疝 第四章急性阑尾炎 第五章肠梗阻 第六章胃十二直肠疾病 第一节胃十二指肠溃疡 第二节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第三节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 第七章胆囊结石 第八章肝外胆管结石 第九章肝脏损伤 第十章脾破裂 第十一章结肠癌 第十二章直肠癌 第十三章海绵状血管瘤 第十四章痔 第十五章下肢静脉曲张 第十六章技术操作规范—腹膜腔穿刺术 第一章单纯性甲状腺肿 【病因】 1.碘的缺乏。 2.甲状腺素需要量增高,青春发育期、妊娠期、绝经期。 3.甲状腺素合成和分泌障碍。 【诊断】 一、临床表现 1.一般无全身症状 2.甲状腺可有不同程度的肿大,在腺体的一侧或两侧可触及单个或多个结节,增长速度慢,并发囊内出血时短期增大较快,伴有疼痛。

3.较大肿块可压迫邻近器官产生症状,如压迫气管可影响呼吸,压迫喉返神经引起声音嘶哑,压迫食管产生吞咽困难等,胸骨后甲状腺可引起纵隔内压迫症状。 二、辅助检查 1.甲功全套 2.甲状腺扫描 3.B超 有压迫症状者拍颈部正侧位片,术前请耳鼻喉科会诊检查声带。 三、诊断依据 1.是否甲状腺肿流行地区。 2.甲状腺不同程度肿大,可触及单个或多个结节,随吞咽上下移动。 3.甲功正常。 4.B超检查发现甲状腺结节。 5.甲状腺穿刺或术中冰冻证实为结节性甲状腺肿。 【治疗】 一、手术治疗 行甲状腺结节或腺叶切除术,术中冰冻病理确诊。 二、术前准备: 1.除术前常规准备外,对有压迫症状者拍吞钡部正侧位片,了解气管、食道受累及有无胸骨后甲状腺肿。 2.术前请耳鼻喉科会诊检查声带。 三、术后处理: 1.注意观察呼吸、声音、伤口渗血等情况。 2.伤口压砂袋24小时。 3.引流条或引流管根据引流量多少在24—72小时拔除。 4.必要时床头备气管切开包。 5.抗炎止血对症治疗。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培训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培训 篇一: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及诊疗指南检查记录_督查整改报告 峨眉山东区医院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及诊疗指南督导检查整改措施 篇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消化内镜分册_1 概论 消化内镜诊疗管理制度 一、内镜室的基本设置 (一)人员配置 1.医师 (1)内镜室必须有专职医师负责日常工作.在科主任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内镜室的各项工作.并参加常规诊疗工作。专职医师须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担任犯 (2)内镜医师必须有坚实的临床基础.应在工作3年以上的住院医师中择优选拔.培训时间不少于3个月。从事治疗性内镜工作的医师,培训时间应适当延长。 (3)内镜医师必须既有操作技能,又有丰富的临床及

理论知识。在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考核上岗制度。 2.护士 (1)内镜室应设有经过培训的专业护士,其护龄至少在 3年以上。每个检查台应设置1名护士(按同一时间内开展 的台数计算)。3台以上的内镜室可设立护理组或配备护士长。 (2)内镜室护士应经过专门技术培训.培训工作应在 三级医院内进行,时间不短于2个月。在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考核上岗制度。 3.技术员 对工作量较大的内镜室.尤其是有x线设备的内镜室应配备技术员,技术员应有(或相当于)中专以上学历.经培训后上岗。 (二)检查室 1.每一检查室面积不小于20㎡,室内主要放置内镜检查设备与清洗消毒设施。2.检查台数与内镜台数应与实际 检查人数相适应.检查台过少必然会导致内镜消毒不严的后果。 3.不允许将不同类型的内镜(如胃镜与气管镜)安排 在同一检查室内进行。4.胃镜和肠镜检查原则上应分室进行。检查人数不多的单位可分不同时间段进行检查,但严格禁止在同一清洗槽内进行胃镜与肠镜的清洗与消毒。 5.检查室应配有空调、相应的水电设施、稳压电源装

口腔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汇编)

医疗护理操作规程 一、洁治术的护理 1.术前准备 1)常规用物:检查盘三用枪手套口罩围兜; 2)洁治用物:洁治手机、洁治头、慢速弯手机、龈上下洁治器大小吸唾器、抛光杯,必要时备 喷砂枪、喷砂粉; 3)其它用物:碘棉球或1‰洗必泰漱口液 3%H2O2冲洗液一次性注射器毛巾牙线。 2.护理配合 1)引导病人坐上椅位,必要时询问病史。打开检查盘,装上三用枪; 2)把无菌手套和口罩递给医生,帮病人系好围兜,同时装好吸唾管,放好口杯; 3)打开内窥镜,供医生检查及留病史记录用; 4)洁治前根据医生需要准备碘棉球,供术前消毒口腔或嘱病人用1‰洗必泰含漱液含漱1min; 5)装好洁治装置(注意检查好各装置的完好,如洁治头是否拧紧,各手机与牙椅连接是否到位); 6)告知注意事项:同牙体预备注意事项; 7)洁治过程中注意吸唾,保持术野清晰。小吸唾可挂在病人左边口角,护士左手持大吸唾协助 医生牵拉口角并吸去多余的唾液及冷却液,防止外溅。(注意掌握大小吸唾的使用方法); 8)术中随时观察病人的反应,如病人有不适,则停止操作让病人稍作休息,必要时作相应的处 理。如病人需要漱口,则把牙椅调整到漱口位,协助病人起身漱口,完毕后及时递上纸巾,并及时处理病人用后的纸巾; 9)超声波完成后,遵医嘱递送手工洁治器、牙线(清洁牙间隙)、抛光膏,注意协助清洁洁治器 及病人口角周围,并保持术野清晰; 10)根据病人的炎症情况,遵医嘱准备3%双氧水冲洗液,在给病人冲洗时,注意吸去冲洗液, 尽量避免病人不适; 11)如需要喷砂,则装好喷砂装置,给病人戴好防护镜,过程中注意吸唾。(大小吸唾的使用); 12)结束操作,递上内窥镜,供医生使用,作洗牙前后对比; 13)若炎症严重者,嘱病人几天内注意避免进食过刺激的食物,必要时遵医嘱服抗生素; 14)引导病人交费。 3.注意事项: 1)术中切忌用力过大或用力不当。先用手腕的力来轻轻地接触牙石的表面,然后利用超声波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全套目录精编版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全套 目录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全套)》目录1.《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消化内镜学分册》 ¥25.00? 2.《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疼痛学分册》 ¥68.00? 3.《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结核病分册》 ¥27.00? 4.《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超声医学分册》¥38.00 5.《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口腔医学分册》¥55.00? 6.《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整形外科分册》¥33.00? 7.《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烧伤分册》¥15.00? 8.《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核医学分册》 ¥45.00? 9.《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美容医学分册》¥60.00? 10.《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影像技术分册》 ¥48.00? 11.《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45.00? 12.《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计划生育学分》 ¥20.00? 13.《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儿科学分册》¥22.00? 14.《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物理医学与康复学 分册》¥60.00? 15.《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泌尿外科分册》¥32.00 16.《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小儿外科学分》 ¥40.00? 17.《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手外科分册》¥68.00? 18.《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 册》¥36.00? 19.《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76.00?

20.《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普通外科分册》 ¥75.00? 21.《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心血管病学分册》 ¥36.00? 22.《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放射肿瘤学分册》 ¥39.00? 23.《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肿瘤学分册》¥42.00? 24.《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精神病学分册》¥33.00 25.《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 ¥65.00? 26.《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病学分册》 ¥35.00? 27.《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妇产科分册》¥69.00? 28.《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呼吸病学分册》¥45.00 29.《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护理分册》¥39.00 30.《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肠外肠内营养学分 册》¥50.0031.《临床技术操作规范—重症医学分册》 ¥129.00 32.《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心电生理和起搏分 册》¥75.00 33.《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心血管外科学分 册》¥88.00 34.《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辅助生殖技术与精 子库分册》¥56.00 35.《临床技术操作规范—麻醉学分册》¥92.00 36.《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胸外科学分册》¥68.00 37.《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59.00 38.《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激光医学分册》¥62.00 39.《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急诊医学分册》¥69.00 40.《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器官移植分册》¥60.00 41.《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册》¥95.00 42.《临床技术操作规范—骨科分册》¥150.00 43.《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临床营养学分册》¥45.00 全套43分册 人民军医出版社

(完整版)安全生产标准化全套资料

安全生产标准化全套资料 第一部分安全生产责任制 1.法人代表安全生产职责 (52) 2.主管安全生产工作领导职责 (53) 3.主管安全生产部门负责人职责 (74) 4.班组长安全生产职责 (85) 5.公司员工安全生产职责 (96) 6.各部门负责人安全生产职责 (107) 7.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职责 (118) 8.领导班子其他负责人安全职责 (129) 9.部门安全生产管理员职责 (131) 10.班组安全生产职责 (131) 11.各职能部门和人员安全生产职责 (141) 12.综合办公室安全生产职责 (151) 13.各事业部加工制造部安全职责 (151) 14.财务室安全职责 (1715) 第二部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的管理制度 .. 18 2.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度 (22) 3.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23) 4.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制度 (24) 5.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25)

6.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识别管理制度 (26) 7.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隐患整改制度 (29) 8.安全设备管理和检修、维修制度 (30) 9.设备、设施变更报废和拆除管理制度 (30) 10.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31) 11.安全生产奖惩和责任追究制度 (32) 12.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 (32) 13.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35) 14.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 (36) 15.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37) 16.劳动防护用品发放和管理制度 (38) 17.安全逐级监察及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制度 (39) 18.安全生产会议管理制度 (40) 19.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41) 20.具有较大危险、危害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安全管理制度 (43) 21.建设项目安全管理制度 (44) 22.岗位标准化操作制度 (45) 23.安全生产责任保证金制度 (45) 24.安全生产主管副职持证上岗制度 (45) 25.安全技术措施管理制度 (46) 26.相关方管理制度 (46)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操作总则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操作总则 一、为提高病理学诊断质量,促进临床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精神,结合医院病理科工作的特点,制定本规范。 二、医院病理科和承担医院病理科任务的医学院校病理教研室的主要临床任务是通过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简称活检)、细胞病理学检查(简称细胞学检查)和尸体剖检(简称尸检)等作出疾病的病理学诊断(或称病理诊断)。具有一定规模的病理科,应积极开展教学、培训病理医师和科学研究等项工作。 三、病理学诊断是病理医师应用病理学知识、有关技术和个人专业实践经验,对送检的患者标本(或称检材,包括活体组织、细胞和尸体等)进行病理学检查,结合有关临床资料,通过分析、综合后,作出的关于该标本病理变化性质的判断和具体疾病的诊断。病理学诊断为临床医师确定疾病诊断、制定治疗方案、评估疾病预后和总结诊治疾病经验等提供重要的、有时是决定性的依据,并在疾病预防,特别是传染病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病理学诊断报告书(或称病理诊断报告)是关于疾病诊断的重要医学文书。当涉及医、患间医疗争议时,相关的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具有法律意义。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应由具有执业资格的注册主治医师以上(含主治医师)的病理医师签发。各医院可酌情准予条件适宜的高年资病理科住院医师试行签署病理学诊断报告书。低年资病理科住院医师、病理科进修医师和非病理学专业的医师不得签署病理学诊断报告书。 五、病理学检查是临床医师与病理医师为确立疾病诊断而进行的合作行为,是有关临床科室与病理科之间特殊形式的会诊。临床医师和病理医师双方皆应认真履行各自的义务和承担相应的责任。 六、病理学检查申请单是临床医师向病理医师发出的会诊邀请单。病理学检查申请单的作用是:临床医师向病理医师传递关于患者的主要临床信息(包括症状、体征、各种辅助检查结果和手术所见等)、诊断意向和就具体病例对病理学检查提出的某些特殊要求,为进行病理学检查和病理学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或依据。病理学检查申请单是疾病诊治过程中的有效医学文书,各项信息必须真实,应由主管患者的临床医师亲自(或指导有关医师)逐项认真填写并签名。 七、临床医师应保证送检标本与相应的病理学检查申请单内容的真实性和一

(完整版)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胸腔闭式引流术

胸腔闭式引流术 【适应证】 1.中、大量气胸,开放性气胸,张力性气胸。 2.气胸经胸膜腔穿刺术抽气肺不能复张者。 3.血胸(中等量以上)、乳糜胸。 4.急性脓胸或慢性脓胸胸腔内仍有脓液、支气管胸膜瘘 5.乳糜胸。 6.开胸术后。 【禁忌证】 1.凝血功能障碍或有出血倾向者。 2.恶性胸腔积液,持续引流可导致大量蛋白质和电解质丢失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 1.术前准备 (1)认真了解病史,根据X线胸片、CT等影像学资料以及超声检查协助定位,尤其是局限性或包裹性积液的引流。 (2)准备好直径合适的引流管,单纯气胸可选用口径较细的引流管;引流液体一般选用外径约0.8cm透明塑料管或硅胶管。也可选用商用的穿刺套管。外接闭式引流袋或水封瓶。 (3)张力性气胸应先穿刺抽气减压。 (4)向家属及患者详细说明,取得患者配合和家属理解 2.麻醉与体位 (1)麻醉:1%~2%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包括皮肤、皮下、肌层以及肋骨骨膜,麻醉至壁层胸膜后,再稍进针并行试验性穿刺,待抽出液体或气体后即可确诊。 (2)体位:半卧位。气胸引流穿刺点选在第2肋间锁骨中线;胸腔积液引流穿刺点选在第7~8肋间腋中线附近;局限性积液须依据B超和影像学资料定位。 3.手术步骤 (1)沿肋间做2~3cm的切口,用2把弯血管钳交替钝性分离胸壁肌层,于肋骨上缘穿破壁胸膜进入胸腔。此时有明显的突破感,同时切口中有液体溢出或气体喷出。 (2)用止血钳撑开、扩大创口,用另一把血管钳沿长轴夹住引流管前端,顺着撑开的血管钳将引流管送入胸腔,其侧孔应进入胸内3-5cm左右。引流管远端接水封瓶或闭式引流袋,观察水柱波动是否良好,必要时调整引流管的位置。 (3)缝合皮肤,固定引流管,同时检查各接口是否牢固,避免漏气。 (4)也可选择套管针穿刺置管。套管针有两种,一种为针芯直接插在特制的引流管内,用针芯将引流管插入胸腔后,拔出针芯,引流管就留在了胸腔内;另一种为三通金属套管,穿入胸腔后边拔针芯边从套管内送入引流管。 (5)如须经肋床置管引流,切口应定在脓腔底部。沿肋骨做切口长5~7cm,切开胸壁肌肉显露肋骨,切开骨膜,剪除一段2~3cm长的肋骨。经肋床切开脓腔,吸出脓液,分开粘连,安放一根较粗的闭式引流管。2~3周如脓腔仍未闭合,可将引流管剪断改为开放引流。 【注意事项】 常见的并发症如下。 1.引流不畅或皮下气肿多由于插管的深度不够或固定不牢致使引流管或其侧孔位于胸壁软组织中。引流管连接不牢大量漏气也可造成皮下气肿。 2.出血多由于引流的位置靠近肋骨下缘损伤肋间血管所致。

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规 范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中医药技术临床操作规范 一、中药制剂操作规范 1、汤剂 (1)制备 处方调剂——药味复核——编号——下罐(砂罐)加水超过药面3-5厘米——浸泡(20-30分钟或更长)——加热煎煮——过滤去渣(一般)——合并滤液(或浓缩至需要量)——装瓶 (2)注意事项: ①加水量、煎煮时间,均视药材质地而适当掌握。 ②特殊药可作特殊处理,如先煎、后下、单煎、烊化、冲服、包煎、另煎、兑服等均应严格执行制备规范。 2、煎膏剂 (1)制备 配料(与药料处理)复核药味煎煮(2-3次合并滤液)——浓液(不断搅拌)——收膏(标准:在桑皮纸无渗润水迹或挑起片状) (2)注意事项: ①煎取总次数与时间,视药材性质而定。 ②所加入的糖或蜜要经炒,一般不超过油膏的三倍。 ③如需加入药物细粉,待冷却后加入,搅拌混匀。 3、散剂 (1)制备 配料(复核)——干燥(芳香药料不能高温处理)——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检——包装 (2)注意事项:

①药粉要求:一般散剂应通过6号筛,煮散应通过2号筛,儿科及外用散剂应通过7号筛。 ②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如含有毒、剧药和贵重药时,应采用等容积递增配研法,混合均匀并过筛。 ③用于深部组织创伤及溃疡面的外用散剂,应在清洁避菌环境下配制。 ④含挥发性或易吸潮性药密封贮藏。 4、丸剂 水丸 (1)制备 配料——复核——干燥——粉碎——起模——盖面——干燥——过筛——包衣——打光——质检——分装 (2)注意事项: ①药粉除另有规定外,应过6号或5号筛。 ②干燥温度一般不能超过80℃,含挥发性或多量深粉成份者应在60℃以下进行干燥。 蜜丸 (1)制备 备料——干燥、粉碎、混合——和药——制丸粒——包衣及包装(2)注意事项: ①所有蜜老嫩程度视药性、气候条件而定。 ②除另有规定外,用搓丸法制备大小蜜丸时,炼蜜趁热加入药粉中混匀,对含树脂、胶类及具有挥发性的药物,应在60℃左右加入,用泛法制水蜜丸时,炼蜜应加开水稀释后使用。

分子病毒及生物制药实验室一整套操作规程汇编

分子病毒及生物制药实验室操作规程

目录 血凝抑制试验的标准操作规程(编号:001) (1) 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验的标准操作规程(编号:002) (5)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标准操作规程(编号:003) (10) 引物设计的标准操作规程(编号:004) (14) 质粒提取及纯化标准操作规程(编号:005) (17) 质粒线性化及纯化的标准操作规程(编号:006) (20)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反应的标准操作规程(编号:007) (21) T载体克隆标准操作规程(编号:008) (23) 蓝白斑筛选标准操作规程(编号:009) (25) 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标准操作规程(编号:010) (26) CaCl2法制备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标准操作规程(编号:011) (28) 核酸连接试验标准操作规程(编号:012) (29) 琼脂糖凝胶回收纯化DNA标准操作规程(编号:013) (30) 病毒TCID50测定的标准操作规程(编号:014) (31) 细胞病变抑制法测定干扰素效价标准操作规程(编号:015) (34) 反向遗传技术拯救流感病毒标准操作规程(编号:016) (37) 膜结合试验的标准操作规程(编号:017) (38) 拓扑结构分析荧光蛋白酶保护试验标准操作规程(编号:018) (39) 转染细胞的稳定筛选实验标准操作规程(编号:019) (40) 稳定表达细胞系的建立和鉴定的标准操作规程(编号:020) (42) FCM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蛋白的标准操作规程(编号:021) (44) FITC标记抗体的标准操作规程(编号:022) (45) HBV假病毒包装的标准操作规程(编号:023) (47) 哺乳动物细胞HepG2电转化的标准操作规程(编号:024) (49) 肝组织总蛋白提取的标准操作规程(编号:025) (50) 慢病毒表达系统的标准操作规程(编号:026) (52) 人肝组织冰冻切片免疫组化染色的标准操作规程(编号:027) (54) 提取纯化细胞和组织膜蛋白的标准操作规程(编号:028) (56) 细胞计数试验的标准操作规程(编号:029) (58)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院区(肿瘤医院)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操作规范 【适应证】 1、任何原因造成的心脏停搏应立即开始胸外心脏按压。 2、对心脏停搏的判断包括病人意识丧失,没有运动或对刺激无反应。 【禁忌症】 1、相对禁忌证有严重的胸廓畸形,张力性气胸,多发性肋骨骨折,心包填塞,胸主动脉瘤破裂。 2、凡就是明确心、肺、脑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无法逆转者,如晚期癌症等。 【操作方法及程序】 1、评估周围环境安全。 2、判断意识:拍肩、呼唤患者,确认意识丧失,启动急救反应程序,请助手准备除颤监护仪与简易呼吸器、面罩。 3、检查颈动脉搏动,无颈动脉搏动 4、摆放体位:患者取仰卧位,置于地面或硬板上;靠近患者跪地,双膝与肩同宽,头侧膝部外缘与患者肩头平齐。 5、建立人工循环: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时观察患者面部反应。 胸外心脏按压方法: (1)双手扣手,两肘关节伸直(肩肘腕关节呈一直线);

(2)以身体重量垂直下压,压力均匀,不可使用瞬间力量; (3)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 (4)按压频率100次/分; (5)按压深度至少为5厘米,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弹回,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保证按压与松开时间比为1:1。 6、开放气道:观察口腔有无异物,压额抬颏,胸外按压过程中由助手完成。 7、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率:不论单人或双人均为30:2。 8、首轮做5个30:2,历时约2分钟,复检呼吸、颈动脉搏动,如没有呼吸、脉搏,立即指示助手开启除颤仪,调试除颤仪至P导联监护位置,选手安放除颤电极板显示心律为“室颤”。 9、迅速擦干患者胸部皮肤,手持电极板时不能面向自己,将手控除颤电极板涂以专用导电胶,并均匀分布于两块电极板上。 10、确定手控除颤电极板正确安放位置,前电极板放在胸骨外缘上胸部、右侧锁骨下方;外侧电极板上缘放在左下胸、乳头左侧,电极板中心在腋中线上。 11、选手指示助手充电200焦耳,助手按动除颤器充电按钮,使除颤器充电(除颤能量选择:单相波除颤用360J,直线双相波用120J,双相指数截断波用150~200J。若操作者对除颤仪不熟悉,除颤能量选择200J)。 12、确定周围无人员直接或间接与患者接触(观察自己、观察助手、观察周围人,大声说:“旁人离开”)。

口腔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

第一章牙体牙髓病 一、隔湿技术 【适应症】 须进行牙体牙髓病治疗的患牙 【操作程序及方法】 1.棉卷隔离法用消毒棉卷置于患牙颊(唇)侧前庭沟处和舌侧口底以隔离患牙。 2.橡皮障隔离法橡皮障隔离的方法有多种,常用以下方法。 ?选择合适大小的橡皮障。 ?根据患牙的位置,比照打孔标记版,用打孔器在橡皮障上打出对应大小孔径。 ?选择规格合适的橡皮障夹,使橡皮障夹弓穿过圆孔。 ?用橡皮障夹钳撑开橡皮夹,将橡皮障圆孔对准患牙套入,直到牙颈部。 ?安装橡皮障架,固定和支撑橡皮障。 ?在患者口腔内和隔离区均需用吸涎器。 【注意事项】 1.简易隔离法中应尽可能将棉卷置于大唾液腺导管开口处。-+ 2.简易隔离法又是可加用吸涎器。 3.橡皮障隔离法需要四手操作和吸涎器。 4.使用橡皮障使不能阻塞患者鼻部呼吸 5.吸涎器管勿紧贴粘膜,以免损伤粘膜和使管口封闭。 二、窝洞预备技术 【适应症】 大多数需进行牙体充填治疗的龋洞。 【操作程序及方法】 1. 设计窝洞根据blank窩洞分类方法进行设计。 Black喔洞分类是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窩洞分类方法,包括: I类洞:为发生在所有牙面发育点隙裂沟的龋损所备成的窩洞。包括磨牙和前磨牙的颌面洞、上前牙腭面洞、下磨牙颊面颌2/3的颊面洞和颊颌面洞、上磨牙腭面颌2/3的腭面洞和额颌面洞 II类洞:为前牙临面为累及切角的龋损所备成的窩洞。包括磨牙和前磨牙的邻面洞、邻颌面洞、邻颊面洞、邻舌面洞和邻颌邻洞。 III类洞:为前牙邻面为累及切角的龋损所备成的窩洞。包括切牙和尖牙的邻面洞、邻舌面洞和邻唇面洞。

IV类洞:为前牙邻面累及切角的龋损所备成的窩洞。包括切牙和尖牙的邻切洞。 V类洞:所有牙的颊(唇)舌面颈1/3处的龋损所备成的窩洞。包括前牙和后牙颊舌面的颈1/3处洞。 VI类洞:发生在前牙切嵴和后牙牙尖等自洁区的龋损所备成的窝洞。此类洞多见于有发育缺陷的牙。 2.开扩洞口及进入病变区病变较为隐蔽的龋洞,应首先开扩洞口,使视野清楚,便于操作。 3.去除大部分病变组织用挖匙和(或)慢速球钻去除龋洞内大部分龋坏组织,洞底处的少量软化牙本质根据不同情况而定。 4.设计和预备洞的外形要求包括所有病变部分并尽量保留健康牙体组织。 其基本要求为: (1)以病变为基础设计外形。 (2)洞缘必须扩展到健康的牙体组织。 (3)外形线尽量避开牙尖和嵴等承受咬合力的部位。 (4)外形线呈圆缘曲线,以减少应力集中,一利于材料的填充。 (5)邻面的颊舌洞缘应位于接触区以外,以利于清洁和防止继发龋。 5.建立抗力形根据抗力形预备原则,建立抗力形。抗力形是使修复体和余留牙结构获得足够抗力,在承受正常咬合力时不折裂的形状。窝洞的主要抗力形有: (1)洞深:窝洞必须有一定的深度,是修复体有足够厚度,从而具有一定强度。洞底必须建立在牙本质上。一般洞要求在釉质牙本质界下0.2~0.5mm,但根据窝洞的部分和修复材料的不同,洞深也不一样。 (2)盒状洞形:底平,侧壁平直与洞底垂直,点、线角园钝的盒状洞形是最基本的抗力形,它使咬合力均匀分布,避免产生应力集中。 (3)阶梯的预备:双面洞的颌面洞底与邻面洞的轴壁应形成阶梯,髓壁与轴壁相交形成的轴髓线角应圆钝,邻面的龈壁应与牙长轴垂直,并要有一定深度,一般不得小于1mm。从而分散颌力和保护牙髓。 (4)去除无基釉和避免形成无基釉:无基釉缺乏牙本质支持,在承受咬合力时易折裂,除前牙外,一般情况下都应去除所有无基釉。同时,窩洞预备时侧壁应与釉柱方向一致,防止形成无基釉。 (5)薄壁弱尖的处理:薄壁弱尖是牙的脆弱部分,应酌情降低高度,减少颌力负担,防止折裂。 6.预备固位形固位形是防止修复体在侧向或垂直方向力量作用下移位,脱落的形状。窝洞的主要固位形有: (1)侧壁固位:最基本的固位形,即有足够深度,呈底平壁直的盒状洞形。 (2)倒凹固位:倒凹是洞底的侧髓线角或角处平洞底向侧壁牙本质做出的潜入小凹,

皮肤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皮肤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斑贴试验技术 【适应证】Array 1.用于变应性 接触性皮炎的诊 断,查找可疑接 触变应原。 2.用于化妆品 皮肤的诊断并查 找可疑致敏化妆 品或其可疑过敏 成分。 3.用于新化妆 品使用前的安全 性测试。 4.高倍镜观察 时注意保护镜头,勿使镜头接触氢氧化钾溶 液。 【术前准备】 向就医者交待检查的目的、意义、方法及注 意事项用75%乙醇消毒背部皮肤。 【操作要点】

1.

2.可集中在一起。 3.测试部位首选上背部,也可选上臂外侧,勿选前臂。 4.贴敷后应告知就医者勿抓、勿洗澡、勿做 剧烈运动以减少出汗。 5.如贴敷过程中有疼痛或烧灼感,应立即就 医。 6.皮炎急性期不宜测试。 7.孕妇不宜做测试。 8.就医者如内服或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应在停药2周以上方可做本试验。 10. 抗组胺类药物应停用3d以上方可做实验(如服用阿司咪咪则需停用3周)。 11.就医者曝晒后4周内勿做本试验。 12.非标准变应原的斑贴试验应慎重。其浓度选择必须参照已有文献进行。无文献 可参考者,一般可自0.1%浓度开始,在 密切观察下测定。

糖皮质激素皮损内注射 【适应证】 瘢痕疙瘩、肥厚性瘢痕、囊肿性痤疮,环状肉芽肿、结节性痒疹、盘状红斑狼疮、顽固性肥厚性湿疹、硬斑病及玟秃等小面积皮肤损害。 【禁忌证】 1.对糖皮质激素过敏者 2.对局部麻药过敏都。 3.皮肤局部有感染者。 4.全身感染性疾病患者。 5.糖尿病、高血压、消化性溃疡等不宜用糖 皮质激素者。 【术前准备】 向就医者交待治疗的目的、方法、讲清可能出现的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溃疡或脓肿等不良反应,用75%乙醇消毒局部皮肤。 【操作要点】 1.制剂 2.5%醋酸氢化可的松混悬液 (25mg/ml)或 2.5%醋酸泼尼松龙混悬液 (25mg/ml)或1%曲安奈德混悬液(10mg/ml)等;2%利多卡因注射液. 2.方法使用前将药液混合均匀1~2cm直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