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政治常考考点汇总(考前必背)

2018年高考政治常考考点汇总(考前必背)
2018年高考政治常考考点汇总(考前必背)

2018年高考政治常考考点汇总(考前必背)

130个常考知识点

经济生活

一、选择题常考命题点

1.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

本属性。

【临考叮嘱】考查角度一般为判断一种物品是否是商品。作为商品,从定

义角度讲必须同时具备“用于交换”和“劳动产品”这两个条件;从属性角度

讲必须同时具备“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基本属性。

2.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

基本职能,另外还具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临考叮嘱】考查角度一般是判断货币执行的哪种或哪几种职能。多考查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三种职能。

3.纸币: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与发行数量,但不能

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也不能任意发行纸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

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纸币可以执行货币的所有职能。

【临考叮嘱】多以计算题的形式考查纸币的发行量、纸币贬值率、通货膨

胀率等。

4.信用卡:集存款、取款、借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

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临考叮嘱】一般考查银行信用卡的功能及优点。

5.汇率:本币币值及汇率同方向变化,与外币币值及汇率反方向变化。

一国货币汇率下跌,通常会引起出口扩大,进口减少,国内物价上涨,国际储

备增加,就业增加和国民收入增长,吸引外资流入。一国货币汇率上涨,通常

会引起出口下降,进口增加,国内物价下降,国际储备减少,就业减少和国民

收入下降,资金外逃。

【临考叮嘱】一般从两个角度考查。其一是以计算题的形式考查有关汇率的计算,多与利息的计算、价格、价值量等结合在一起考查;其二是考查汇率

变动的影响。

6.商品的价值量、劳动生产率、劳动时间之间的关系

【临考叮嘱】多数以计算题的形式考查商品的价值量、价值总量、商品价

格总额等。要注意正确理解上图中的各种关系,仔细审题,排除干扰因素。

7.价值规律: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

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

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临考叮嘱】考查角度一般为判断某种经济行为是否符合价值规律或者某

种经济现象是否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注意要深刻理解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

如何发挥作用。

8.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消费心理主要有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求异心

理引发的消费、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做理智的消费者,就要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一是量入为出、适度消费。二是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三是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四是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临考叮嘱】对消费心理的考查一般为结合具体事例判断消费者的消费行

为受哪种消费心理的影响;对消费行为的考查一般是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考查提

倡绿色消费或提倡节约、反对浪费等正确的消费观念。

9.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

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消费对生产有

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

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

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行为才算最终完成;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

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

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临考叮嘱】一般是考查判断一种经济现象体现的是生产决定消费的哪种

表现,或者是考查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的哪种表现。近几年考查消费对生产的

反作用较多。

10.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

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公有

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临考叮嘱】近几年对该考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发展和作用上,特别是结合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准入的领域,考查我国为非公有

制经济的发展和平等的参与市场竞争创造各种条件。

11.劳动者的就业及维权:劳动者要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

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自觉地履行劳动义务有利于

维护劳动者权益。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保证。劳动

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

【临考叮嘱】多数情况考查判断一种就业观为哪种就业观,或者劳动者怎

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注意区分四种就业观;另外要注意区分维护劳动者权

益的基础和重要依据。

12.银行的主要业务:一是存款业务,这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二是贷

款业务,这是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三是结算业务。

【临考叮嘱】一般是考查判断银行某种行为属于哪项业务,一定要区分基础业务和主体业务各是指哪项业务。

13.我国的分配制度: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

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

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发展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还要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临考叮嘱】多数考查判断劳动者或者居民的收入属于哪一种或者哪几种

分配方式,一般是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几种形式结合在一起进行考查,特别要注意区分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入、按劳分配与按劳动要素分配。

14.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

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

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

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朝着共同富裕方向

稳步前进。

【临考叮嘱】近几年考查实现社会公平的举措较多,以后要特别注意兼顾

效率与公平这一原则及其要求。

15.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财政收入的来源主要包括: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其他收入。其中,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家组

织财政收入的最普遍的形式。财政支出按具体用途来分,主要包括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

和债务支出。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临考叮嘱】一般情况下考查税收与财政的关系或者判断一种财政支出属

于哪一类支出特别要注意社会保障支出,对此考查较多。

16.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

入最普遍的形式,是实施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增值

税和个人所得税是影响很大的两个税种。增值税有利于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

征税,也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

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临考叮嘱】一般从税收的作用或者增值税的作用这两个角度进行考查。

要注意结合我国的财政政策和征收个税对经济发展和促进公平方面所发挥的重

要作用。

17.规范市场秩序:①依赖市场规则,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

和市场交易规则。②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

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要切实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③

从主体看,良好的市场秩序需要国家、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共同维护。

【临考叮嘱】多数考查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特别要注意建立社会信用制

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这一知识点。

18.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推动经济

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必须把全面协调可持

续作为基本要求,必须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

【临考叮嘱】注意区分第一要义、核心立场、基本要求、根本方法各是什么。

19.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跨

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现阶段,经济全球化实

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这种经济全球化既有利于推动生产力的

发展,又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加剧了全球经济的

不稳定性。

【临考叮嘱】考查角度一是判断一种经济现象属于经济全球化的哪种表现,二是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注意区分“不平衡”与“不稳定”。前者指的是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两极分化,后者指的是一国经济的波动对他国或世界

经济的影响。

20.世贸组织:基本原则有非歧视原则、透明度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和公

平竞争原则。其中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世贸组织在国际经济贸易领域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它积极组织多边谈判,为国际贸易制定一系列原则和协定,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和冲突的场所。

【临考叮嘱】对该考点的考查多为判断某种贸易保护主义行为违反了世贸

组织的哪种原则,考查非歧视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较多。

二、非选择题常考命题点及得分要点

1.影响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

(1)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2)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升高;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2.价格变动的影响

(1)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的影响

①一般说来,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③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当某种商品价格上涨时,该商品需求量会减少,其替代品的需求量会增加;其互补品的需求量会减少。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①调节产量。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3.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①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商品的需求量就越大。收入增长较快,消费增长也较快。②居民消费水平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对未来收入预期看好,预支未来收入的可能性就会加大;反之人们就会节制当

前的消费。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收入差距

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4.企业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一是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二是公司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三是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

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5.实现社会分配公平的措施

(1)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为实现社会公平奠

定物质基础。

(2)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

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

(3)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

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4)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

大的问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

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

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6.财政的作用

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7.科学的宏观调控

(1)主要目标是什么: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

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2)怎样调控:①运用经济手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最常用的经济手段;国家还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收入分配政策、产业政

策等,对经济活动参与者进行引导。②法律手段。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

规等手段,影响和调节宏观经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③行政手段。

通过采取具有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等行政手段,影响和调节宏观经济,促

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8.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

驱动发展新动力。

(2)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①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

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②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

代化道路。③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

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3)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①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②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形成以工促农、

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4)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①坚持节约资

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②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③必

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9.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

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提高

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

(2)必须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

(3)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政治生活

一、选择题常考命题点

1.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广泛性表现在民主主体和民主权利的广泛性;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

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临考叮嘱】一般考查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特别要注意广泛性和

真实性各自的表现。

2.民主:是一种和专制制度根本对立的国家制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民主总是属于统治阶级的。

【临考叮嘱】一般考查民主的阶级性,设疑方式为把民主当成超阶级的或

者全民的。

3.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政治权利主要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

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一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

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和检举

权等)和政治自由。政治义务主要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

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临考叮嘱】多考查公民的政治权利,特别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以及监督权。考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一般是从其地位和重要性的角度考查,经常用别

的权利代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4.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临考叮嘱】考查后两个原则较多,一般是结合具体材料和事例,要求判

断所体现的是哪一个原则。

5.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和方式:民主选举(主要有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等方式)、民主决策(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

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等方式参与民主决策)、民主

管理(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村民和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民主监督(公民可以按照信访制度、人

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以及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

政府等渠道行使监督权)。

【临考叮嘱】考查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时,一般结合具体材料或者事例判

断采取的是哪一种方式;考查民主管理,多考查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的性质,经常将其性质设疑为国家机关或政权机关。

6.依法行政: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

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具体要求:政府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

【临考叮嘱】设疑方式为把依法行政和依法执政张冠李戴。要牢记依法行政的主体是我国政府,依法执政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

7.对政府的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关键是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这个体系,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

体系,外部: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监察机关、人民政协

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内部:上级政府、司法部门、

审计部门。

【临考叮嘱】多从如何对政府的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这一角度考查,一般

是考查判断材料中的监督属于内部监督还是外部监督。

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最

高地位,其他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全国人大常

务委员会是其常设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

【临考叮嘱】多考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权。法律的制定、修改、废

止属于立法权;“一府两院”报告的通过、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通过等属于

决定权;对“一府两院”工作报告的审议及对宪法和法律实施的监督属于监督权。

9.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和根本政治制度,其基本内容是: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

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它动员了全

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它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它维护了国家

统一和民族团结。

【临考叮嘱】多考查其地位及组织和活动原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而不是基本政治制度。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

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其基本

内容有: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

密友党;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多党合作

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多党合作的根本活

动准则是遵守宪法和法律;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人

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

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这一制度适合我国国情,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显著的优越性:它有利

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它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和建设生态文明;它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它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临考叮嘱】多从人民政协的性质和职能的角度考查。人民政协不是国家机关,也不是党的机关,不履行政府或国家职能。

1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

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是适合我

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

三级。民族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在行使一般地

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

优越性: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以国家

统一为前提和基础的)。②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③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④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蓬勃发展。

【临考叮嘱】多从自治机关指的是什么机关这一角度考查,切忌把法律审

判机关以及法律监督机关误认为自治机关。

12.我国的宗教政策:我国宗教政策的基本内容是: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

策(公民有信教与不信教的自由;有信哪种宗教的自由;有信同一宗教哪个教

派的自由;有何时信教与何时不信教的自由)。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我国宗教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临考叮嘱】多考查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一般情况下是

结合热点问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

13.主权国家:构成要素是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主权作为国家统一

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

国际争端等义务。

【临考叮嘱】多从主权的地位和重要性以及主权国家的权利等角度命题,

注意理解和区分主权国家的四种权利。

14.国际组织:分为政府间的和非政府的、世界性的和区域性的。其作用

主要是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协调国际

政治、经济关系;调解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等等。

【临考叮嘱】一般情况下是考查判断一种国际组织属于哪一种类型,注意

搞清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几个比较重要的国际组织即可。

15.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

治是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解决的有效途径是必须坚决地反对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

展的国际新秩序。

【临考叮嘱】一般是考查题干材料所体现的两大时代主题,主要考查理解

与判断能力。

16.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我们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实施创新驱动和科教兴国战略,深

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强综合国力。

【临考叮嘱】一般是给出有关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具体事例,考查重视发展

经济和科技的原因。

二、非选择题常考命题点及得分要点

1.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首先,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其次,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再次,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

动决策的实施;最后,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

的社会责任感。

2.我国政府的性质、职能、作用、宗旨、工作原则

(1)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

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的政府。

(2)职能: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④加强社会建设;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3)作用:我国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政府提供管理和公共服务。

(4)宗旨:为人民服务。

(5)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要求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坚

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3.依法行政的要求

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

4.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措施

(1)①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②政府只有

接受监督,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③才能防止

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④才能更好

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作出正确的决策;⑤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

造福于人民,建立起一个具有权威的政府。

(2)措施:第一,关键是要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这个体系,

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第二,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外部: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监察机关的监督、人民政协的

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内部:上级政府、司法部门、审

计部门。

5.政府怎样决策

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6.政府怎样树立权威

(1)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审慎用权、优化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与人民群众保持和谐关系。

(2)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业绩。

(3)政府工作人员要重品行、做表率,牢记权为民所赋,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7.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有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义务是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人大代表在自己参加的

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受人民监督。

8.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地位、作用

(1)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

民族的先锋队。

(2)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

(3)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

核心。

(4)作用: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

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的宏伟目标。

9.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执政理念、领导方式、执政方式

(1)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执政理念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3)领导方式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

(4)执政方式是依法治国、依法执政。

10.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11.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

(1)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2)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

际争端,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

家的内政。

12.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

国家冲突的根源。

13.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内容

(1)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2)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

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3)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文化生活

一、选择题常考命题点

1.文化的特点: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们

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

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

物质载体。

【临考叮嘱】多考查第一和第三个考点。切记纯粹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

2.文化的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

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

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临考叮嘱】多数考查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的作用,特别要注意不同性质的文化的作用不同。

3.文化对人的影响

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

活动。

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特点: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

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临考叮嘱】多考查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和特点,特别要注意区分潜移默

化和深远持久两个特点,潜移默化主要指向文化对人影响的无形性,让人在不

知不觉中受到影响;深远持久主要指向文化对人影响的长期性,人们所受到的

影响一时难以抹去。

4.文化的多样性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上。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

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临考叮嘱】考查民族节日较多,特别要把握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这一点。

5.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

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2)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3)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临考叮嘱】多数考查民族文化的共性,特别是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6.民族文化的重要性:每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

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

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临考叮嘱】多考查民族文化的作用,注意把握其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精神根基等作用。

7.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和主要手段:主要途径有商业贸易、人口迁徙、

教育;主要手段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

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临考叮嘱】文化传播的途径多考查商业贸易及教育;另外要注意把握大

众传媒的特点。

8.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一方面,可以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中

华文化的传播、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另一方面,使外域文化传入中国,促

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临考叮嘱】多结合中外文化交流的重大事件或者活动考查其意义,特别

注意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意义。

9.传统文化:主要的表现形式有传统习俗(对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

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

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传统文艺(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中华

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思想(成为中华文化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

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特点是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

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

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我国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统一的强烈

认同感)。

【临考叮嘱】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作用较多,特别要注意把握传统文化的作用,经常以古诗词为载体进行考查。

10.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

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

展的过程中继承。

【临考叮嘱】一般是考查对二者关系的理解,特别要注意不能把继承与发展看成是两个过程,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11.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

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

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促进文化的发展;教育也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临考叮嘱】科技与教育对文化发展的影响近几年考查较多,要注意深刻领会这两个因素如何影响文化的发展。

12.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汉字与史书典籍是其见证)和博大精

深(主要表现在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上)。

【临考叮嘱】考查博大精深这一特征比较多,特别是要关注区域性和民族性这两个表现。

13.中华文化与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

(1)中华文化的构成中体现了多种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2)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3)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

铸就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4)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

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临考叮嘱】多以民族文化趋同为设疑方式,要注意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

融并未失去各民族文化的特色。

14.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临考叮嘱】多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的核心——爱国主义。另外

应注意区分其他几个内涵。

15.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和引导: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低俗趣味、新闻炒作、绯闻逸事等)。因此需要对文

化市场加强管理和引导。

【临考叮嘱】多结合文化市场存在的问题,考查国家应该对文化市场加强

管理和引导。

16.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落后文化指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

等色彩的文化。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如看相、算命等,是文化糟粕。

需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或剔除。腐朽文化指封建主义和资本主

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轮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腐朽文化腐蚀

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必须依法取缔,坚决抵制。

【临考叮嘱】多从危害和措施角度考查,注意从危害程度和态度上加以区分。

17.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社会主义

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加强思想道

德建设,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

【临考叮嘱】一般考查思想道德建设的意义和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特别要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8.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

进思想道德修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加强科学文化

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通过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陶冶,使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不断升华,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不断提高,成为一个

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一个真正有知识文化涵养的人,也应该

是具有崇高理想和高尚思想道德的人。

【临考叮嘱】考查二者的关系,经常以只要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思想道德修养设疑的方式出现。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

道德修养,但不能代替思想道德修养。

二、非选择题常考命题点及得分要点

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相互影响: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文化反作用于

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②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经济、

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

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相互交融: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

越来越重要。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

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

越突出,文化产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

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随着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文化霸权与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

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2.文化与综合国力的竞争

(1)地位: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

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

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启示:我国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

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

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

力支持。

3.文化塑造人生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尊重文化多样性

(1)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2)原则是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

(3)意义: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②尊重文化

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5.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

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

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加以改造或剔除。

6.文化创新

(1)源泉、动力是社会实践。

(2)意义: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

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

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3)途径:①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②基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对于民族的传统文化,既“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又“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进行交流、借鉴与融合)。

7.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含义和意义

(1)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①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坚持各民

族文化一律平等,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②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

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2)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

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同时这种包容性,也有利于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8.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1)原因:①是由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决定的: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

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

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

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它以爱国主义为核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

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

神火炬。②是当今时代发展、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相互激荡、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客观要求。③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④大力弘扬和培育

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有利于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

林的基石和根本。

(2)途径: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作用。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

民族的优良传统。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思想的影响。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⑤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对青年而言,人人都应当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建设者,肩负起为中华民族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

9.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2)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要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前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社会主义文化强

国目标充满信心。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推动工作。

(3)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

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根本任务;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积极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4)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10.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为什么: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把建

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

基固本的基础工程。③面对当前文化发展的现状,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

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

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2)怎样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

导社会主义荣辱观。

1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为什么: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

承接。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2)怎样培育:①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②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

育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过程,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使核

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从根本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生活与哲学

一、选择题常考命题点

1.哲学的含义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临考叮嘱】近几年对该考点的考查角度主要是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以及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临考叮嘱】注意区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后者的具体内容和前者是有区别的,不能等同。

3.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基本形态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临考叮嘱】多数考查唯物主义的形态,特别要注意理解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4.唯心主义:基本观点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是派生的。意识决定物质,物质依赖于意识。基本形态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临考叮嘱】一般以古代哲学家的思想观点为载体,考查对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的理解,要注意区分这两种形态,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本原的东西,而客观唯心主义则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本原。

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自然科学前提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最具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基本特征是在实践基础上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临考叮嘱】考查的主要角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要切实理解和把握特征中的“三个统一”。

6.物质的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是与意识相比而言);根本属性是运动(这是与物质的其他属性相比而言)。

【临考叮嘱】物质的唯一特性并非意味着物质只有客观实在性这一属性,意思是当我们把物质和意识相比较的时候,只有物质才具有客观实在性,而意识则没有,故我们把客观实在性称之为物质的唯一特性。

7.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

的物质性。

【临考叮嘱】考查该原理时,当涉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时候,多考查自然界

是物质的,要求我们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

8.运动与物质的辩证关系: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离开物质谈运动和

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临考叮嘱】多考查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但也要知道

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9.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世界上的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

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静

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

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临考叮嘱】多考查对相对静止的理解,要注意把握静止的条件性和相对性。

10.意识:从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生理基础看,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从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临考叮嘱】多考查意识的本质,切实理解和把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正确的意识和错误的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11.意识的能动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

择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②意

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临考叮嘱】注意区分意识的能动作用与意识的反作用,前者包括后者,

后者指的是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12.实践及其特点: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具有客观

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等特点。

【临考叮嘱】一般是考查实践的三个特点,要准确理解和把握每个特点的

含义。

13.真理

(1)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在同一时间、地点、条

件下,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

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成为谬误。

(3)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

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临考叮嘱】多考查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一般结合具体材料考查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14.联系的多样性

(1)原理: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

(2)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临考叮嘱】多种多样的联系其实就是该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考查角度多为注意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尽量避开各种不利条件。

15.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临考叮嘱】多考查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的要求,该问题有些抽象,要注意结合具体事例进行理解。

16.矛盾及其基本属性: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其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关系: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临考叮嘱】多考查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要特别注意同一性包含着斗争性,不要颠倒二者的关系。

1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在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方法论意义:应该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掌握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科学的工作方法。

【临考叮嘱】要注意抓“实验”“试点”等关键词,出现这些关键词时一般考查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18.矛盾分析的方法:矛盾分析的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主要是:(1)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两分法。(2)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2018年高考政治总复习资料

2018年高考政治总复习资料 2018届高考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之决战高考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线索:商品---货币---纸币---结算和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1.影响价格的因素:A、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值决定价格。B、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2.价格变动对人民生活的影响:(需求曲线和弹性、互补品、替代品)①价格影响消费需求。一般来说,商品价格上升,需求(购买、消费)会减少;商品价格下降,需求(购买、消费)会增加;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小(需求弹性小);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大(需求弹性大);③商品的需求量还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当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其需求量会减少,其替代品需求量会增加,互补品需求量会减少;当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其需求量会增加,其替代品需求量会减少,互补品需求量会增加。3.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①调节产量。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一)影响消费的因素及提高消费水平的措施1. 2. 3. 4. 影响消费水平的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增

强消费能力。消费水平还受未来收入预期影响--------要增加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消费信心。收入差距会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降低。 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宏观调控,采取财政、税收等手段调节收入分配;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缩小收入差距,完善分配制度,促进社会公平。 5. 物价变动会影响人们的消费需求(购买力)---要大力发展生产,保证市场有效供给;要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6. 人们的消费行为还受到消费观和消费心理的制约-----要应引导人们转变消费观念,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7. 政府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提高消费水平,优化消费环境,充分发挥消费对生产的促进作用。(二)消费原则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要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消费既不超前,也不滞后)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要避免盲目跟风,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而忽视精神消费倾向。)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我们应该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三)生产与消费的关系A、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B、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①消费是生产的动力和最终目的。 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扩大居民消费的意义----消费者有利于提高消费质量、改善消费结构、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利于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有利于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2020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90个

2020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90个 在政治的考试中,通过总结,可以发现很多的知识点是必考的内容,针对这些知识,我们应该使自己必须记会,可以帮助我们在考试的时候变得简单。今天来看看高中政治考试必背的90个知识点,或许会对你有用哦! 经济 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两个属性:价值和交换价值 1.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 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越大,价格也越高,越小,价格也越低,成正比 3. 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如铅笔的使用价值是可以用来写字,面包的使用价值是可以用来充饥,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4. 货币:货币也是一种商品,但它比较特殊,它用来充当一般等价物(苹果与面包价格不同,用货币衡量出来的货币有两个职能:一是价值尺度,二是流通手段 5.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发行量需要符号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如果印的钱过多,导致通货膨胀,影响社会稳定。印的过少,导致通货紧缩,影响商品流通,所以钞票不是想印多少就可以印多少 6. 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当供不应求时,出现商品太少,买商品的人多的情况,这时候价格上涨,形成卖方市场。当供大于求是,出现商品太多,买的人少的情况,这时候价格下降,形成买方市场 7. 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比如李凯生产一部汽车需要花30天的时间。李凯生产一部手机的时间需要花10天时间,那么这部汽车在市场上的价格是这部手机的价格的3倍(可以假设汽车3万元,手机1万元)。也就是说生产一件东西,如果花的时间越多,那么它的价格也就越高。但是价格也受供求关系影响,当市场上卖汽车的很多,卖手机的相对少的时候,这时候汽车价格可能会稍低于3万,手机稍高于1万,但汽车价格基本还是手机价格的3倍 8. 当一件商品价格上升时,买它的人会减少,这种商品的生产规模也会相应地减少;价格下降时,买它的人会增多,这种商品的生产规模会增大 9.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越低,说明生活水平越高,因为系数低,说明花在吃饭上的钱很少,剩下的钱可以用在娱乐上、装修、购买奢侈品 10. 中学生的消费观: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适度消费,同时不可以盲从别人,消费的时候要理智,平时消费中;要有保护环境的意识,比如尽量少买或者不买对环境有危害的商品。时刻保持勤俭节约的作风,每一分钱都是用汗水换来的,不能随意挥霍。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必背知识点

经济生活一.第一单元 1.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影响价格的因素 A.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B.供求影响价格。 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 3.价值规律基本内容 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4.价值规律表现形式 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5.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 A.一般说来,商品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反之亦然。 B.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其中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影响较大 C.商品需求量还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某件商品价格上涨,其互补品需求量下降。

某件商品价格上涨,其替代品需求量也上涨。 6.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A.调节产量 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生产规模会缩小。 B.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当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时,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投入。 7.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A.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消费水平的根本原因 B.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人们当前收入越高,消费量就越大。未来预期收入越乐观,消费量就越大。收入差距越大,消费水平会下降。 C.物价水平也会影响消费。一般物价上涨,消费量下降 D.消费心理和消费原则对消费也有影响。 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等消费心理会影响消费。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消费原则会影响消费。 二.第二单元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A.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B.消费反作用生产 ①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②消费形成的新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

2018年高考政治七大时政热点专题复习(精心整理)

2018年高考政治七大时政热点专题复习(精心整理) 角度1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经济措施 高分必备: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②提高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③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④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对外开放。⑤加强宏观调控,增强其针对性和有效性。 角度2 分析国家加大投入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经济道理 高分必备:①供求影响价格,可以增加供给,减少商品房需求,稳定房价。 ②发挥财政作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有利于改善中低收入者住房条件。③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有利于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平稳发展。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角度3 解决就业问题的经济措施 高分必备:①根本途径大力发展经济。②政府要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完善就业机制,支持和促进就业。③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扩大就业领域。④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⑤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落实国家政策,积极提供就业岗位。 ⑥劳动者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就业观。 角度4 我国当前加强扶贫工作的原因 高分必备:①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有利于实现共富。②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有利于全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角度5 运用“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分析政府改善民生措施的依据 高分必备: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提高居民收入有利于提高消费水平和质量。②未来收入影响消费水平,因此要加快完善社保制度,利于稳定收入预期,进一步保障民生。③社会总体收入水平受收入差距的影响,因此要规范收入

2020高考政治必背知识总结

2020高考政治必背知识总结 对于高中生来说,高考是最重要的考试。其中政治学科的复习,需要学生们掌握好每个知识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高考政治必背知识要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 2020高考政治必背知识要点总结个人收入的分配(1)我国的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此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⑴按劳分配的含义: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⑵地位: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因为公有制是我国经济的主体,在公有制经济中就业的劳动者占多数。多种分配方式并存⑴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①含义: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收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从而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②特点: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不仅要付出劳动,谋划发展,还要承担经营风险,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⑵按生产要素分配①含义: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②具体形式: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

管理.等。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收入分配的公平①:公平的含义:这里说的公平指收入分配的公平。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②公平的收入分配的作用: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只有提高经济效率,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才能实现社会公平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②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给劳动者提供充分的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公平,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③实现效率与公平的正确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高考政治必背知识财政与税收(1)国家财政财政及其作用国家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集中力量办大事⑴国家财政支持基础设施和工程的建设,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最新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

2020年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 必修一《经济生活》 1、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动的影响? (1)影响价格的因素: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 (2)价格变动对人民生活的影响:①一般来说,商品价格上升,需求会减少;②对生活必需品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影响较大;③当一种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其替代品需求量增加,互补品需求量会减少,反之,其替代 品需求量减少,互补品需求量增加。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①调节产量。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2、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措施? ①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生产决定消费。 ②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未来收入预期、收入差距) ③人们的消费行为还受到消费观念的制约。——应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3、恩格尔系数的内涵、影响?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减小,通 常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4、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 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5、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和措施? (1)原因:解决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 之间的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的要求。 (2)措施:大力发展生产力:①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②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③加快科技发展;④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7、企业经营成功的重要因素? 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手段,形成竞争优势。 ③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④遵纪守法、遵守职业道德,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承担社会责任。 ⑤积极“走出去”开展国际化经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⑥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转变企业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管理者、经营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者的素质;实行“强强联合”; 8、为什么重视就业?解决措施? (1)重视就业的原因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党和政府 要高度重视就业问题。

高中政治必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 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必须具备的条件:A、必须是劳动产品。B、必须用于交换。 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2、货币产生:偶然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货币产生。 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原因: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货币的基本职能:流通手段,需现实的货币,价值尺度,只需观念上的货币。 3、金属货币与纸币

区别联系 货币货币是商品;货币有价值;货币有五种职能;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纸币是价值的符号,纸币由货币发展而来;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纸币纸币不是商品;纸币没有价值,有使用价值;纸币只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纸币的本质是价值符号;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所代表的价值)。 注: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含义物价总水平全面地持续地上涨。物价总水平全面地持续地下跌。 表现需求旺盛,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经济过热。需求不足,物价下跌,纸币升值,经济衰退。

本质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多。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少。 成因纸币发行过多;社会需求旺盛;成本上升等。纸币发行过少;社会需求不足等。 影响适度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但通货膨胀使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居民的购买力和生活水平下降,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短期内适度的通货紧缩使得纸币升值,物价上涨,居民的购买力增强,给居民带来实惠。但从长远看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 措施紧缩型财政政策(增加税收、减发国债、减少财政支出); 紧缩型货币政策(提高存贷款利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减少货币发行量)。扩张型财政政策(减少税收、增发国债、增加财政支出); 扩张型货币政策(降低存贷款利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增加货币发行量)。 5、结算有哪两种方式?结算中常用的信用工具及优点是什么? 结算方式:现金结算;转帐结算。

最新2018年高考政治复习资料大全(四本书)

最新2018年高考政治复习资料大全(四本书) 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的基本属性 ①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价值。 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不一定有价值。 ③没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没有使用价值。 ④使用价值和价值分属于不同的所有者,任何人都不能兼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⑤使用价值常表现为质量、性能、花色、品种等;价值常表现为成本、价格等。 ⑥“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的启示:商品生产者要为购买者着想,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1)货币的产生商品交换发展的三阶段:①物物交换:商品——商品;②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商品——一般等价物——商品;③商品流通:商品——货币——商品。 3.货币的基本职能(1)货币本质与货币职能的关系:货币的本质决定货币的职能,货币的职能体现货币的本质。

①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 ②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③区分商品流通和流通手段:商品流通是从商品交换的形式上讲的,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区别于物与物的直接交换;流通手段是从货币的职能的角度讲的,强调货币在商品交换中所起的媒介作用。 ④区分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流通手段是现货交易,即“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支付手段是延时交易,即“先给货,后付款”或“先付款,后给货”。据此,网络购物货币执行的是流通手段的职能,信用卡刷卡消费货币执行的是支付手段的职能。 4.金属货币和纸币 (1)货币的发展:金银条块→铸币→纸币→电子货币。 ①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金银纪念币是法定的金属货币,具有金属货币的一般职能,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Q币和比特币都不是法定的货币。 ②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决定纸币的实际发行量、有权决定纸币的面值,但无权决定流通中的实际需求量、无权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 ③物价上涨不一定就是通货膨胀,物价下跌也不一定就是通货紧缩。导致物价变动的因素有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供求、货币本身的价值、纸币的发行量、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以及市场上的不正当行为等。 ①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必背知识点汇总

2016考前文化生活必背答题术语 文化与生活(第1课、第2课) 1、文化的特点: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2)文化又是人们的一种素养。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 文化作用 1、文化与社会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落后文化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3)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4)文化起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5)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怎么办) 2、文化与个人 (1)(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但并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接受,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的过程。)和深远持久的特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4)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第一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2、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①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3、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3、4两个问题经常结合一起)

2018年高考政治总复习之哲学辨析题集锦

2018年高考政治总复习哲学辨析题集锦 图、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这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③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因此,保护好世界遗产必须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2)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事物运动的规律具有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所以如果盲目的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仅不能起到保护好世界遗产,还会对世界遗产起到破坏作用。 (3)规律是客观的,但并不意味着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和条件,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这要求我们在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同时,把主观意识和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只有这样,才会不至于破坏世界遗产,并进一步保护好这些遗产。 (3)由此可见,题目的观点是片面的。 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人体的生理活动也具有重要的调节和控制作用。人们要成就事业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这点看,辨题观点具有一定合理性。 (2)人们要成就事业必须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3)人们要成就事业还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可见,辨题观点是片面的。 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另一方面又能够能动地改选世界,即反作用于物质,表现为意识能够指导人们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对人体的生理活动也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把意识的能动作用仅仅归结为反作用是不完整的。 2)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不同性质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意识 , 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 歪曲反映客观事物盈其规律的意识 , 则对事物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3) 意识不能直接使客观事物发生改变 , 它必须在实践中通过人们的行动 ,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 ,才能使客观事物发生改变。 (4)题观点是片面的。 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人体的生理活动也具有重要的调节和控制作用。 ②“心想”能否“事成”应具体情况而定。如果事在否定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的条件下,认为只要“心想”就一定“事成”,是唯心主义的不切实际的想法,是错

2018年高考北京卷政治试题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北京卷) 文科综合政治试题 24.每年三四月间,居庸关长城附近山花盛放。市郊铁路S2线列车穿行于花海中,被称为“开往春大的列车”,吸引了大量踏青的游客,游客的涌入给森林消防和轨道交通带来了安全隐患,当地政府采取封山禁入措施,但效果不理想,于是转变思路,变堵为疏,着手规划建设花海列车观景平台,这一做法 ①履行了政府的市场监管职能,有利于建立良好市场秩序 ②自觉运用矛盾观点,创造条件,将风险点转化为共赢点 ③有利于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 ④有利于开发该线路的经济价值,说明文化的力量来自于经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5.山脊上,代表中华悠久文化的长城蜿蜒曲折:山腰间,詹天佑创造性设计的“人”字形铁路折回而上:地表下,运用当代中国先进技术建造的京张高铁穿行向前。为避免破坏沿线文物和环境,京张高铁建设者采用“精准微爆破”等所技术,在地下100多米建造隧道,做到施工地表零沉降,实现了高铁与环境和谐共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京张高铁与“人”字形铁路是新旧事物的关系 B.工程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说明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C.建设者的创新意识是高铁成功建设的首要前提 D.高铁与环境和谐共存体现了矛盾同一性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26.万古奔腾的长江,孕育着源远流长的 中华文明,为全面展示新时代长江的自然风貌 和文化景观,多位艺术家深入长江流域采风, 创作了巨幅长卷《长江万里图》,该作品雄浑 磅礴、风光万千,画出了一条中国人心中砥砺奋进的文化长河,《长江万里图》的创作 ①体现了自然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②说明时代精神是艺术创新的源泉 ③体现了创作者为祖国河山立传的文化自信 ④说明客观真实是评价艺术作品的根本标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7.“窗含西的千秋雪”““玉窗五见樱桃花”。中国传 统建筑中窗的设计,巧妙之处在于可以引进阳光、空气, 为居室主人呈现大自然的馈赠,借助窗外的空间美,人 的心灵之窗也被打开,“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下 列选项正确的有 ①“窗”“景”“情”之间是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②借窗生景的设计体现了征服自然的天人合一理念 ③窗与景、景与诗、诗与情的交融体现了人的创造性 ④窗的设计体现了内与外、近与远、有限与无限的和谐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8.关于建立“京津翼地区城乡中小学图书流动机制”的建议 通过对京津冀地区中小学生图书占有情况的调研,本研究小组发现三地的人均图书占有数量和种类存在差距。为此,我们建议建立“京津冀地区城乡中小学图书流动机制”。鼓励市民捐赠闲置图书,免费借阅,让图书在城乡.地区之间流动。具体方案如下:…… 某校中学生提出的图书流动机制建议 ①可以扩大学生阅读量,有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 ②有利于发挥市场在优化图书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③着眼整体,共享文化资源,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④体现了中学生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担当社会责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9.“米面粮油,外卖帮你能搬又能扛:感冒发烧,外卖代买常用药:上门烧菜、上门洗车,人与服务的距离被大大拉近。”如今,这类服务随处可见,被趣称为“懒人经济”。下列分析正确的有 ①社会分工细化,满足多样化需求

2020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总结

2020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总结 对于高中生来说,高考是最重要的考试。其中政治学科的复习,需要学生们掌握 好每个知识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0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总结,希望 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2020高考政治必背知识要点总结 个人收入的分配 (1)我国的分配制度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此实行以按劳分 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 ⑴按劳分配的含义: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 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⑵地位: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因为公有制是我国经济的主体,在公有制经济中就业的劳动者占多数。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⑴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①含义: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 除成本和税收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从而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②特点: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不仅要付出劳动,谋划发展, 还要承担经营风险,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⑵按生产要素分配 ①含义: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②具体形式: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 意义: 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 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 尊重。

广东肇庆中学2018届高三政治专题复习:乡村振兴战略主观题汇编

“乡村振兴战略”时政专题 【问答题汇集】 (湖南十四校)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产业扶贫为什么能增加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新动能。(8分)请从种植户和政府两个角度为静宁苹果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有效对策。 (6分) (“石家庄一模”)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知识,概括过去五年我国“三农”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并说明如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14分) (“云南省一测”)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党和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部署对乡村振兴的积极作用。(14分) (“承德二模”)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并就如何更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建议。 (“株洲二模”)结合材料和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滕头人是如何把“有女不嫁滕头村”的穷窝建设成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庶的和谐家园的。 (“兰州一诊”)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阐释“共享农房”发展模式产生的积极影响。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经营者如何才能让“共享农房”行稳致远、走好“规范路”。 (“皖北协作4月”)运用经济知识概述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谈谈如何通过加快乡村旅游的发展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福州3月”)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A市吸引人才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12分) (“衡水一诊”)结合材料和经济生活知识,请你预测该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正案草案内容的落实会对农村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14分) (“吉林市三调”)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农业发展取得的成就(4分)并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我省积极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重大意义。(10分) (“湖北七市”)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农业发展存在什么突出问题?该市是如何解决这些突出问题的? (“太原一模”)材料反映出我国当前“三农”发展中存在什么问题?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三农”发展的政策建议。 思考: 1.概括涉及“乡村振兴战略”问答题常考的设问角度,其常见问法有哪些?(命题的一般逻辑) 2.“乡村振兴战略”热点和哪些知识点有关联?请从参考答案中归纳知识落点。(归纳相关学科语言) 3.你积累了哪些关于“乡村振兴战略”时政语言?

高中政治必修三必背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三必背知识点 1.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内涵: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 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意义: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把继承中华优秀文化 传统和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结合起来,使悠久的中华文化焕发新的 生机,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 3.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发展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文化强国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社会主义文化是文化强国的 必由之路。 4.为什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 强国的必由之路? (1)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 (2)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 (3)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 (4)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 5.如何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篇二 1、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的重要地位: (1)民族节日: 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等文化因素,是 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 地位和意义: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但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 体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要保护文化遗产。 2、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关系) (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 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2)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有着的差异,(即文化的民族性)。所以,文 化是民族的,(即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世界文化是由各民族、各国家文化共同构成的。又因为世界各民 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 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即文化的世界性。所以,文化又是世 界的。) (4)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 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对人类社会来说,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作用,就像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那样必不 可少。

2018年高考政治复习选修三专题二主观题训练-教育文档

专题二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以英国和法国为例 1.2019年7月,特蕾莎·梅正式接任英国首相,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二位-陛首相。她在上任后的首次演讲中讲到:“我刚去过白金汉宫,女王陛下要我组建新政府,我接受了。”“卡梅伦领导了一个统一的政府,我也将本着这种精神执政。不是所有人都清楚,我所在的党的全称是保守和统一党,其中的“统—”一词对我而言至关重要。”“我领导的政府不会被小撮特权群体的利益驱使,而会因你的利益而奔走。”“我们要让英国成为一个为每个人服务的国家,而不只是为少数特权阶'绷良务的国家。“ 运用《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的知识,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英国政体,指出英国女王的政治地位。(3分) (2)从君主立宪制的实质的角度,分析特蕾莎政府要让英国成为一个为每个人服务的国家的荒谬性。(6分)2.自脱欧公投后,英国国内一些议员和贵族勋爵试图阻止英国退出欧盟。为了能组建一个“强大稳定的领导班子”,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宣布,经内阁会议决定,政府将于2019年6月8日提前举行大选。该议案获下议院投票通过。选举后保守党尽管仍是议会最大党,但所获议席未过半数,只能与北爱尔兰民主统一党结盟,组建少数派政府,这一选举结果也给后续的脱欧谈判增加了更多不确定因素。 结合材料,运用《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中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英国此次大选,指出英国内阁所享有的权力。 (2)从英国政体角度,分析提前大选的结果为什么会给脱欧谈判增加更多不确定因素。 3.面对国内“脱欧”纷争,女王坚称不会“选边站”,将根据英国政治传统一直保持“政治中立”。英国“脱欧”公投结果公布后,2019年2月1日,下议院投票通过政府提交的“脱欧”法案,授权特雷莎·梅启动“脱欧”程序。3月16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批准了该法案。5月3日,特蕾莎?梅宣布提前大选,她希望扩大保守党在议会下院中席位的领先优势,以避免在“脱欧”进程上被反对党掣肘。 结合材料,运用《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英国女王在“脱欧”问题上保持“政治中立”的原因。(3分) (2)在英国“脱欧”进程中,议会与政府是如何实现权力分立与制衡的。(6分) 4.英国脱欧,卡梅伦辞职。2019年7月,由于竞争对手的退出,现年59岁的特蕾莎·梅被确认接替卡梅伦,提前当选英国保守党领袖和英国新首相。特蕾莎·梅将成为继撒切尔夫人之后的第二位女首相。她在胜选后发表讲话时说:“我领导的政府不会被一小撮特权群体的利益驱使……我们做重大决定时,我们想的不是那些有权之人……我们将尽一切所能帮助所有人……把英国打造成一个为所有人,而不是少数特权阶层服务的国家”。结合材料,运用《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英国首相的政治地位并说明它是如何产生的。(4分) (2)特蕾莎.梅的承诺能实现吗?请运用英国政体的知识加以说明。(5分) 5.美国于2019年6月8日提前举行大选。首相特蕾莎·梅表示,英国正在进行脱欧的谈判,英国政府有完整的计划来设计未来英国与欧盟的新关系,这是符合国家利益的,但是却遭到工党等其他政竞的激烈反对。工党威胁要投票反对英国政府与欧盟速成的协议,上议院的议员已经发誓要跟政府对抗到底。特蕾莎·梅在此时宣布提前举行大选,意在扩大保守竞在议套下议院的议席数量,使她推行英国“脱欧”的各项政策更具权威性。 结合《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运用“英国的议会和政府”知识,分析说明英国首相为什么要提前举行大选。(5分)(2)结合材料,运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实质”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英国的“脱欧”政策遭到工党反对所体现的道理。(4分) 6.2019年英、法两国先后发生了政府更迭。7月13日,刚当选为保守党新领袖的特丽莎·梅在觐见英国女

高中政治大题必背知识点汇总

2019高中政治大题必背知识点汇总 高中政治大题必背知识点(一) 1、政治和经济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根源于经济,由经济决定。政治又反作用于经济,给经济的发展以巨大的影响。经济利益的得失是最根本的利害关系。因此,任何阶级和社会集团的政治活动,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和维护本阶级、本集团的根本经济利益。 (2)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政治与经济之间是 密切联系的,我们必须联系经济分析社会政治现象;说明在 我国,经济建设是中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成为当前最大的政治;说明发展是硬道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说明经济发展与政治体制改革之间的关系;说明两个国家之间 的政治关系是为了经济利益(可以延伸到国际关系及其决定 因素)。 2、阶级性是政治的根本属性原理 (1)原理内容:在阶级社会中,由于人们对生产资料的 占有和产品分配的不同,在生产关系中形成了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这必然在政治上形成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每个阶级都为实现和维护自身的根本利益而进行激烈的斗争。这样,政治就表现为各阶级之间的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阶级性是政治的根本属性。

(2)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运用阶级分析法去观察和分析国际和国内带有阶级性质的社会政治现象,了解这些政治现象的阶级背景及其阶级利益;了解现阶段我国的国内主要政治关系和一定范围内的阶级斗争,并得出正确结论。(可以联系哲学上的立场问题) 3、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原理 (1)原理内容:国家政权是维护阶级统治和实现阶级利益的工具。在阶级社会中,一切政治斗争都是围绕着国家政权问题展开的。各政党所进行的政治活动,都同国家政权有关。同时,国家应当如何组织,社会应当如何管理,权力和利益应当如何分配,这些都是政治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因此,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2)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当今世界一个国家政局是否稳定的关键是政权是否稳定;说明阶级斗争和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说明我国政权的巩固是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条件。(可以联系国家组织机构及其体系) 4、国家性质和国家职能的相互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国家性质是指国家的阶级性质,国家职能是指国家在阶级统治与社会管理中的职责和功能。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 (2)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不同性质的国家,

2018年高考北京文综政治试题(word版含答案)

绝密★本科目考试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政治部分 政治:24-35 38 39 41(3) 历史:12-23 37 40 41(2) 地理:1-11 36 41(1) 本试卷共16页,共30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40分) 本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24.每年三四月间,居庸关长城附近山花盛放。市郊铁路S2线列车穿行于花海中,被称为“开往春大的列车”,吸引了大量踏青的游客,游客的涌入给森林消防和轨道交通带来了安全隐患,当地政府采取封山禁入措施,但效果不理想,于是转变思路,变堵为疏,着手规划建设花海列车观景平台。这一做法 ①履行了政府的市场监管职能,有利于建立良好市场秩序 ②自觉运用矛盾观点,创造条件,将风险点转化为共赢点 ③有利于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 ④有利于开发该线路的经济价值,说明文化的力量来自于经济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5.山脊上,代表中华悠久文化的长城蜿蜒曲折:山腰间,詹天佑创造性设计的“人”字形铁路折回而上;地表下,运用当代中国先进技术建造的京张高铁穿行向前。为避免破坏沿线文物和环境,京张高铁建设者采用“精准微爆破”等所技术,在地下100多米建造隧道,做到施工地表零沉降,实现了高铁与环境和

谐共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京张高铁与“人”字形铁路是新旧事物的关系 B.工程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说明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C.建设者的创新意识是高铁成功建设的首要前提 D.高铁与环境和谐共存体现了矛盾同一性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26.万古奔腾的长江,孕育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为全面展示新时代长江的自然风貌和文化景观,多位艺术家深入长江流域采风,创作了巨幅长卷《长江万里图》,该作品雄浑磅礴、风光万千,画出了一条中国人心中砥砺奋进的文化长河,《长江万里图》的创作 ①体现了自然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②说明时代精神是艺术创新的泉 ③体现了创作者为祖国可山立传的文化自信 ④说明客观真实是评价艺术作品的根本标准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7.“窗含西岭千秋雪”“玉窗五见樱桃花”。中国传统建筑中窗的设计,巧妙之处在于可以引进阳光、空气,为居室主人呈现大自然的馈赠,借助窗外的空间美,人的心灵之窗也被打开,“纳千顷之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①“窗”“景“情”之间是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②借窗生景的设计体现了征服自然的天人合一理念 ③窗与景、景与诗、诗与情的交融体现了人的创造性 ④窗的设计体现了内与外、近与远、有限与无限的和谐统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