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第二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迪亚士在谈到海上探险的目的时说:“是为了像所有的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这句话表明新航路开辟的一个重要目的是

A.将西方的天主教传播到东方

B.传播西方的工业文明

C.把欧洲的科学精神带到东方

D.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2、“它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世界的人种地理分布、宗教与文化格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这则材料所反映的史实是

A.郑和下西洋

B.新航路的开辟

C.“海上马车夫”的活动

D.英国的殖民活动

3、马基雅维利提出:“确立某种秩序的唯一途径……就是建立一个君主制的政府;因为在那些人民已经彻底堕落、法律毫无约束力的地方,必须确立某种至高无上的权力。通过这种权力,以一双高贵的手,以充分的专断的力量,才有可能控制那些权势之人过分的野心和腐败。”这表明马基雅维利认为

A.君主制是摆脱无序状态的必然选择

B.君主制是有序状态下的最理想政体

C.君主的统治神圣而高贵

D.君主的统治必须合乎道德

4、著名史学家刘芫指出:16到18世纪“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启动了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历程。”最能反映16世纪历史发展特点的事件有①新航路的开辟②文艺复兴运动③北美独立战争④资本主义农业和工业的兴起

A. ②③④

B.①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相对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所建立的政治制度而言,美国独立后所建立的政治制度的创新之处在于

A.议会制

B.共和制

C.政党制

D.分权制

6、下面是某位业余文学爱好者对法国大革命时期史实的一段描述,后来他修改了不符合史实的地方。下列不符合史实的地方是;1789年7月14日,是不同寻常的一天,正在巴黎大酒吧饮酒的布朗先生听说①巴士底狱那边出事了,接着又听说②国王把机密出卖给了奥地利,所以③立宪派决定处死国王。布朗先生一听说要处死国王,便自言自语道:“④好、好、好,按照《民法典》就该这样。”

A. ①②③

B.①③④

C. ①②④

D.②③④

7、法国大资产阶级在《人权宣言》中宣称:“人类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在1791年宪法中又规定:“凡为积极公民,必须……至少缴纳相当于三个工作日价值的直接税。”这说明大资产阶级

A.保障人民的自由权利

B.要求废除封建等级制度

C.以财产的不平等代替出身的不平等

D.反对专制王权

8、《蒙娜丽莎》和《西斯廷圣母》被誉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作品,主要是因为它们都

A.揭露了教会的虚伪和腐化

B.充满了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C.关注人性和人的内心感受

D.反对宗教束缚和封建等级观念

9、17世纪中期以来,英国流传着一句民谚:“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我的破茅屋)。”下列人物的思想中能体现这一民谚精髓的是

A.达芬奇

B.塞万提斯

C.伏尔泰

D.洛克

10、启蒙学说发展了人文主义,这主要表现在

A.宣传天赋人权

B.主张建立法治社会

C.反对教权主义和蒙昧主义

D.提倡自由平等

11、在欧洲启蒙运动中,百科全书派宣扬

A.人民主权说

B.权力的制约和平衡

C.科学和理性

D.君主立宪制度

12、英国的清教徒属于

A. 非国教徒

B. 天主教徒

C.国教徒

D.胡格诺教徒

13、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劳动人民极少有明确的反对资产阶级的意识,根本原因是

A.他们与资产阶级的地位相同

B.他们与资产阶级结成同盟

C.他们首先要求解除封建压迫

D.他们拥护资产阶级的纲领

14、早期资产阶级革命①是蒸汽时代的革命②根本任务是推翻封建统治③革命进程出现反复性④使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北美出现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5、下面漫画能够反映出新航路开辟影响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6、恩格斯说:“文艺复兴这个名字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出来。”其含义是

A.它没有把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全部复兴

B.它没有使古代文化为现实服务

C.它没有准确揭示这场运动的实质

D.它只是打着复兴古代文化的旗帜

17、从英国的《权利法案》到法国的《人权宣言》表明

A.资产阶级共和制必然取代封建君主制

B.资产阶级议会制度逐渐完善

C.资产阶级自由平等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D.资产阶级立法规范最终确立

18、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最高法院大法官应由

A.国会提名、总统任命

B.总统提名、众议院任命

C.总统任命、国会批准

D.参议院同意、总统任命

19、以下各项不属于美国1787年宪法所体现的原则是

A.自由原则

B.民主原则

C.分权制衡原则

D.中央集权原则

20、《红楼梦》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相同之处在于

A.世界文学史上的优秀长篇小说

B.创作于手工工场时期

C.鞭挞封建制度的罪恶,追求美好生活

D.反映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21、1783年的一天,华盛顿在一个花园里举行小型宴会。有记者问他:“先生,您是怎么打败英国佬的?”华盛顿风趣的说:“先生,我先纠正您一个错误,不是我,而是美国人民打败了英国强盗……。”对此,最准确地理解是

A.华盛顿的诙谐幽默值得我们学习

B.在国际力量的帮助下,美国人民最终战胜了英国殖民者

C.美国人民的英勇斗争是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

D.华盛顿与美国人民在战争中的地位同等重要

22、关于北美独立战争和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都是进步的

B.都有较雄厚的经济基础

C.都推翻了宗主国的殖民统治

D.都受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

23、恩格斯指出:“他用这本书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科学的发展从此便大踏步地前进。”“这本书”提出的观点是

A.地球中心说

B.太阳中心说

C.宇宙没有固定的中心和界限

D.宇宙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无限的

24、美国《独立宣言》中原有这样一段话:英王乔治三世“侵犯了一个从没有冒犯过他的民族的神圣的使命和自由的权利,俘虏了他们、并把他们作为奴隶卖到另一半球去,使许多黑人惨死于运输途中。”后来却把这段删掉了,其原因不包括

A.它具有煽动黑人反抗白人种族压迫的意味

B. 它不利于美国人民团结一致对付英国

C. 它指责英王犯下的罪行

D.北美存在种族歧视,而这段文字在替黑人申辩

25、衡量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成功与否的标准应该是看

A.革命是否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

B.革命是否适应当时生产力的发展

C.其措施是否推动革命继续向前发展

D.其措施是否能稳定社会秩序

高三历史答题纸

二、非选择题(50分)

26、(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地理大发现前,欧洲人对生活在神秘遥远的东方人民深感离奇莫测;传奇的虚幻令人惊愕:如说恒河源头的印度人吃蛇,而且能活到400岁;有些人生来只有一条腿,但行动灵巧……甚至认为印度洋的土地上是一个由人和动物两类怪物组成的世界。

材料二明朝万历年间(16世纪后期),西洋传教士利玛窦来华拿出一幅世界地图给中国人看,这是中国人首次面临另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因为明代中国人的地图清楚标明:中国居于世界中心,由中国十五个布政使司居地图中部,四周有海环绕,海中有若干岛屿,上面写着九个蛮国的名称。这些岛国的总面积可能还不如中国一个省份大……

材料三直至15世纪,欧洲的世界地图也很简单:基督耶稣高高在上俯视世界,从诺亚方舟洪水退却之后,诺亚三个儿子分别居住欧、亚、非三洲成为各洲始祖。地图上用圆规画出网状,网状内有代表城市和王国的旗帜与城堡,所谓“世界”即以地中海区域为主要范围的世界。

请回答:

(1)为何当时的欧洲人会对东方有如此怪异的现象?(2分)

(2)为何当时的中国人会坚持那样的世界观?(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欧洲在15世纪前的世界地图是什么样的?(2分)后来西洋传教士利玛窦来华时拿出的世界地图是怎样形成的?(2分)

(4)地理大发现对人类历史有重要影响。你认为它是人类文明交流之路、是世界市场联系之路、还是殖民掠夺之路?简要说明理由。(6分)

27、(14分)历史上的中外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既有“西学东渐”,也有“东学西渐”。17~18世纪,西方一些启蒙思想家对中国传统儒学颇为推崇,这在法国尤为突出,而到了19世纪中期后,西方的启蒙思想传入中国,称为先进的中国人斗争的思想武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开明专制”的主要鼓吹者伏尔泰)以儒学思想文化作为武器,抨击欧洲基督教的一神教专制。在他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宗教信仰自由,佛教、道教、喇嘛教都可以自由传道,大家相安无事,政府只管社会风化,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中国的“专制君主”不持偏见,一年一度举行亲耕礼,以奖掖有用之术,一切官职均经科举获得;只把哲学作为宗教,把文人奉为贵族。看到这样的国家,他们叹为观止、心驰神往。

材料二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有“民主”的思想元素。“民主”作为现代文明的一种具有普遍性的原则,是从西方输入的。……洋务运动失败,维新思潮兴起,出现了开设议院的各种方案和对民权、自由观念的宣传。如康有为以“几何原理”的形式肯定人人生而平等,严复提出西方因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而强盛。中国民主启蒙运动由此发端。

——《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伏尔泰等人为什么推崇中国的儒学文化?产生了怎样的积极效果?(4分)

(2)结合材料二指出“中国民主启蒙由此开端”的标志是什么?近代前期中国资产阶级各派别是怎样冲击封建正统思想的?(4分)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如何理解中西文化双向交流的现象。(6分)

28、(22分)材料一“议会”,英文Parliament,来自法文Parlement,是“讨论”的意思。几乎是摸着石头过河、先行步入民主化之路的英国人是靠一系列事件形成的习俗、惯

(2)1649年英王查理一世被议会宣判死刑,推上断头台;1660年流亡海外的查理一世的儿子被同意回国,登上王位,称查理二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造成查理一世和查理二世不同命运的背景。据此判断,英国议会处理与国王关系的出发点是什么?(4分)

材料二“光荣革命”后的国王仍掌控行政大权,议会成为完全主宰尚需时日。1690年3到4月,英国议会《财政法案》将“国王靠自己生活”转变为“国王靠议会生活”;1701年颁布的《王位继承法》旨在通过规定王位继承问题,实现议会对王权的控制。1714年乔治一世即位,因不通英语,逐渐不出席内阁会议。1721年,下院多数党辉格党领袖、内阁首席大臣沃波尔取代国王成为内阁首脑。1742年,沃波尔因失去议会的支持而辞职,他这一行为开创了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时必须辞职的先例。1784年小皮特首相遭到议会下院反对时,提请国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获胜后仍继续任职。他的做法也成为惯例。这样随着议会、内阁的职能和制度进一步完善,责任内阁制最终形成。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变革,国王的行政权力被剥夺净尽,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议会君主制逐步形成。

(3)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光荣革命以后英国国王、议会、内阁权力关系演变的基本趋向。(6分)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责任内阁制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影响。(4分)

材料三工业革命后,英国许多地区和城镇衰落,人口锐减,变成“衰败市镇”,但仍保持一律选派两名议会代表的传统权利,而新兴工业城市却无权选派代表。18世纪60年代起,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掀起了以争取选举权利为目的激进运动,以争取国会选举改革;工人阶级也掀起争取普选权的斗争。1831年辉格党(自由党的前身)内阁提出改革方案,主张取消衰败选区……空出席位分配给新兴工业城市和人口较多的郡,降低选民资格。经过反复激烈斗争,终于在1832年通过,英国选民增加了22万人。19世纪中叶,英国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再次掀起争取国会选举改革的斗争……这次改革使选民人数有135.9万人扩大到245.5万人。1884年自由党格莱斯顿内阁使……选民人数从255万增加到450万。1885年议会又通过重新分配议席法案,该法案的实施使英国议会选举接近于比例代表制原则。

——摘自《英国政治制度史》

(5)根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英国议会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原因。(6分)

高三历史月考参考答案 .2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二、非选择题(50分)

26、(14分)

(5)由于丝绸之路中断,东西方交流停滞,所以对东方充满着神奇而虚幻的主观臆想(2分)

(6)中国长期以来以“天朝上国”自居,自视为世界文明的中心,视海外邦国皆为不开化的蛮夷之地,接受中国文明的恩施与教化。(2分)

(7)是以地中海区域为中心的世界。地中海的北面是欧洲、南面是非洲、东面是亚洲、西面与海相连。(2分)通过新航路的开辟而形成。1487年迪亚十到达非洲南端好望角;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1497年达迦马到印度;1519年到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2分)高考资源网

(8)地理大发现是人类文明交流之路、也是世界市场联系之路、还是殖民掠夺之路。人类文明交流之路:世界各大洲彼此相对隔绝状态被打破,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政体;世界市场联系之路:导致欧洲主要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的转移,各大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初步形成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并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殖民掠夺之路:西方国家开始对外殖民掠夺,东方国家日益贫困和落后。(6分)

27、(14分)

(3)他们认为儒学文化具有自由、平等的精神。伏尔泰等人以儒学思想文化为武器,抨击开天主教会的神学思想和封建等级思想。(4分)

(4)康有为、严复对民主、平等、自由观念的宣传。维新派: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革命派:实行三民主义;激进民主主义者:提倡民主和科学。(4分)(3)中国的儒学文化是通过贸易、传教士等传入西欧的,适应了反对封建制度和等级制度的需要;鸦片战争后,伴随着西方的坚船利炮和西学东渐的冲击,启蒙思想传入中国,促使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6分)

28、(22分)(1)王权受到限制(或王在法下)。议会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2分)(2)背景:前者因为内战中王党的失败,议会获胜;后者因为克伦威尔死后政局混乱,妨碍了社会的进步。出发点:维护自身利益、确保秩序的稳定。(4分)

(3)国王的行政权力逐渐被剥夺,成为“虚君”;议会逐步成为国家大权的完全主宰;内阁对议会负责制逐步形成。(6分)

(4)1912年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1912年8月同盟会联合几个小党派,改组为国民党,希望组建责任内阁限制袁世凯的权力。(4分)

(5)内容:选举资格逐渐降低,使选民人数增加;逐渐从按地区分配代表向比例代表制过渡。原因:工业革命促使英国经济和阶级关系发生了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尤其是工人阶级斗争的压力。(6分)

浙江省高三下学期历史月考试卷(3月份)

浙江省高三下学期历史月考试卷(3月份)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 (共12题;共48分) 1. (4分) (2019高二上·西安期中) 孔子主张“仁者,爱人”但又说“贵贱有序”。墨子则主张“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 A . 所处时代不同 B . 代表的阶级不同 C . 学术思想不同 D . 谈论的问题不同 2. (4分) (2017高一下·玉溪期末) 以下为汉代各农耕区的劳动生产率比较表 此表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 人多地少制约南方经济发展 B . 西北与南方生产力水平相近 C . 中原地区精耕细作技术领先 D . 地理环境决定农业生产水平 3. (4分) (2017高三上·新乡月考) 唐代州县政府修筑的城郭必皆宽广,街道必皆正直,官署也多基址弘敞。而宋代以降,州县政府所修筑的城郭、街道和官署,则相对简陋,且有越来越简陋的趋势。导致上述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 唐朝设节度使导致地方膨胀 B . 唐朝城市管理严格规范 C . 北宋吸取教训“制其钱谷” D . 宋代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4. (4分) (2017高三上·河南月考)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开始,日本、美国、大陆、台湾的学者相继对中国市镇展开了研究。八十年代以来,更有后起的中外学者,专门对市镇经济进行了区域性的宏观研究。他们的研究结论可能有() ①隋唐时期,城市里的固定交易场所是“市” ②唐朝后期,广大农村都有定期举行的“草市” ③北宋时期,农村有些集市逐渐形成固定的市镇

2017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卷真题

2017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1.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是因为梭伦() A . 推翻王权,以贵族制取而代之 B . 实行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 C . 确立了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 D . 确立“陶片放逐法”,最终确立民主制 2. 在古希腊文中,“民主”一词是由表示人民和表示主权的两词组合而成。现代西文中的“民主”一词都出自这个希腊古词。这一语言现象所表明的历史本质是() A . 民主这一词汇是由古希腊人创造的 B . 希腊是古代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摇篮 C . 西方文字继承了古希腊的词汇 D . 民主一词就是人民掌握主权的意思 3.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的深刻根源是() A . 法家政治改革主张的影响 B .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C . 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 D . 各国君主为巩固统治支持变法 4. 商鞅在秦国变法,后人多以“商君虽死,秦法未败”加以评论,这主要是因为 A . 秦孝公大力支持 B . 满足了地主阶级的利益要求 C . 变法措施为各国所沿用 D . “为秦开帝业”影响深远 5. 商鞅变法哪些内容直接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①奖励军功②重农抑商③为田开阡陌封疆④废分封行县制⑤实行连坐法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⑤ C . ②③⑤ D . ②③④⑤ 6. 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但社会经济却得到相当大的发展,其根本原因是() A . 封建制度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B . 各诸侯国为争霸注重生产 C . 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 . 农民对土地的依附关系减轻

7. 北魏统一北方,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A . 封建化过程 B . 农业化过程 C . 工业化过程 D . 汉化过程 8. 北宋王安石变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A . 加强北宋政权的军事力量 B . 解决北宋政权的财政困难 C . 削弱北宋地方割据势力的实力 D . 改革科举制度,扩大封建统治基础 9. 下列各项,体现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共同点的是() A . 反对禁欲主义 B . 推崇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C . 矛头直指教皇 D . 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兴起 10. 据《世事见闻录》记载:“三井家在江户有3座大店铺,雇佣着1000多名伙计。据说每天的生意,要做到黄金2000两以上才算好生意。黄金2000两,也就是白米5000袋。5000个农民一整年的辛苦耕种,才能缴上贡米5000袋。此外,三井家还有许多田地,租地收入每年多达黄金2万两。江户以外,三井家在大阪。等地方都有分店;此外,还有分布在各藩的经销店。”这段材料反映了() A . 日本重农抑商 B . 资本主义萌芽 C . 日本商业发展 D . 封建统治动摇资*源% 11. 在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10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这主要反映了日本() A . 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 B . 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 C . 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 D . 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 12. 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其决定性因素是() A . 康有为出生在封建官僚家庭,自幼受严格教育 B . 传统儒家思想是中国两千

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17-18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第一学段历史试卷 注意:本试卷共6页,32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I卷(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中国古代有许多历史传说。如禹为治水,化身为熊,三过家门而不入。对于这些历史传说,我们的态度是( ) A.全不可信 B.完全相信 C.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 D.与史书记载相对照 2.山东省自古人杰地灵,被称为“齐鲁大地”。这一名称的由来与中国古代的什么制度有关(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3.在西周的分封制中,由于周公旦是武王最大的弟弟,也是武王兴周灭纣时功绩最大的姬姓子弟,因此被封于鲁。由于周公要在都城“陪王伴驾,辅佐朝政”,按西周的宗法制,谁必须到鲁国就任诸侯( ) A.召公长子 B.周公长子 C.微子 D.周成王 4.我国古代有许多特色鲜明、魅力独特的节日。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这些传统节日,有的消亡了,有的与其他节日融合了。春节、中秋、清明等因其旺盛的生命力而传承至今,这是因为( ) A.历朝历代的传承与保护 B.家庭因素、孝宗敬祖切合传统文化的主题 C.节日起源的美丽传说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D.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一脉相承 5.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秦始皇为能够“制六合”而采取直接的有效措施是( ) A.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B.统一文字 C.统一货币 D.统一度量衡解析 6.明代后期,宦官专权,甚至控制内阁,当时的宦官魏忠贤人称“九千岁”,控制着朝中的一切大权,其爪牙遍布全国,是明代后期统治黑暗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整个封建社会宦官专权屡见不鲜,造成宦官参政控制政权的根本原因是( ) A.皇权至上制度 B.皇帝昏庸无能 C.监察措施不到位D.废除丞相造成的 7.一位历史学家评价某一制度是“皇权下的民主”“现代分权制衡制度的雏形”。这一制度最有可能是( ) A.分封制 B.中外朝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度 8.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经常发生变动,下图是元朝的行政区域图。通过观察下图可以看出与现在的行

2015高三历史月考试卷必修一

半塔中学2014—2015学年度高三第二次月考 历史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象宫室屋宇之形,“” 可能表示()A.铁制农具 B.祖先牌位 C.青铜兵器 D.皇帝宝座 2.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A.周 B.秦 C.汉 D.唐 3.一位士人经历一场剧变后,指…这是因为当时国家集权太甚,“万里之远,皆朝廷所制”,地方无力,导致“外寇凭陵时而莫御,仇耻最甚时而莫报”的结果。这位士人可能经历下列哪一事件()A.秦末农民战争 B.唐中期安史之乱 C.金灭北宋的靖康之变 D.清末八国联军侵华 4.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公共墓地主要用于埋葬牺牲的战士。城邦为他们树立墓碑,刻上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这旨在强调:()A.城邦公民的平等 B.军事对城邦的重要性 C.共同的宗教信仰 D.血缘对城邦维系的作用 5.罗马法是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下列司法理念中,明显违背罗马法原则的是()A.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 B.被告有权利在法庭上同原告对质 C.主要按照以往的判例和法学家解释进行判决 D.主要按照法律和法学家解释进行判决 6.在谈到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这意在说明内阁的立()A. 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监察 B.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 C. 弥补了明太祖废丞相带来的弊端 D.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 7 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 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革命与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 这是指中共“二大”()

2017高三历史第三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宁夏银川一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文综历史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140分) 一、选择题。(共35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24.一份考古发掘报告说:“最令人震惊的发现是一个如真人尺寸大小的铜像,他有一张瘦削的脸,脸上有巨大的眼睛;另外还有41个大小不一的青铜铜像,其中有一些还戴着黄金面具。其宗教活动和商朝以及周朝初期的情况判然有别”。根据这份考古报告,学者可以做怎样的合理推测? A.证明夏朝文明曾经存在 B. 宗教仪式始于周朝后期 C.古代中国文明的多元性 D. 铜像制作技术较商周高 25.从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的政治家(包括伯利克里)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群众的惩罚,大部分控告的起因是由于作战失利。为此,柏拉图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民众为你治病呢?还是去找医术医术精湛的大夫呢?”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 A.伯利克里、柏拉图等代表精英贵族,仇视群众 B.公元前4世纪前后雅典政治腐败,矛盾激化 C.群体决策的感情用事可能影响民主政治的质量 D.雅典民主完全体现了人民主权也保护了城邦利益。 26.《史记》有《河渠书》,《汉书》有《沟洫志》,主要针对黄河患害的严重而写的。但是,《后汉书》到新、旧《唐书》都没有《河渠书》或《沟洫志》等篇章。学者归因于黄河基本上安流无事,无需专辟一篇。请问此一时期黄河安流的最可能原因是什么? A.北方朝廷政治清明,治理黄河成效显著 B.北方胡人政权重用汉人,不乏水利专家 C.黄河中游西侧农业大为进步,水利发达 D.黄河中游西侧多属胡人居处,变农为牧 27.三国时期,孙权要吕蒙多读书,吕蒙读了一段时间后,鲁肃对吕蒙关于时局的分析,大为钦佩,并说吕蒙“非复吴下阿蒙”。根据以上所述,请问孙权要吕蒙读什么书? A.《诗》、《书》、《易》、《礼》、《春秋》,这些基础典籍,属于学者必读 B.《孙子》、《左传》、《史记》、《汉书》等典籍,培养见识与能力 C.《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明白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

2020年最新高一历史月考试卷及答案

1 高一历史9月月考试卷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 1、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 A .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抵抗周部落进攻 B .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C .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 D .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 2、夏商时期的国家最高权位方面都实行 ( )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民主推选制 D.科举制 3、2006年4月19日,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在福建省漳州龙海马崎村举行了盛大的祭祖仪式。这种认祖归宗的情结源于古代的( ) A .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井田制 4、有学者在论述 “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三个时代。其中“封建时代”对应的是( ) A .黄帝时代 B .西周 C .秦朝 D .西汉 5、在西周的宗法体系中,有资格成为大宗的是( ) ①天子 ②诸侯国君 ③周王的兄弟 ④卿大夫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6、成语故事“问鼎中原”所反映的实质历史问题是( ) A .了解周朝九鼎的轻重与大小 B.关心周朝镇国之宝的安危 C.有人想知道鼎放在哪里 D.分封制受到挑战 7、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消极作用逐渐增大的主要表现( ) A.激化了阶级矛盾 B.出现了宦官专权的局面 C.出现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激烈 D.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 8、毛泽东善读史书,对嬴政很是赞赏,他曾说“百代都行秦政制”。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 A .秦使分封制寿终正寝 B .秦推行郡县制影响很大 C .皇帝制被后世采用 D .三公九卿制得以延续 9、“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这套制度包括( ) ①行省制度 ②皇帝制度 ③郡县制度 ④三公九卿制度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④ 10、右图反映我国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 A.郡国并行制 B.分封制 C.行省制 D.郡县制 11、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据所学知识判断下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 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③徐州府发生洪灾,阁臣根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A.秦、唐、元 B.汉、宋、明 C.秦、元、清 D.秦、隋、明 12、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推荐,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的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的是非, 这说明( ) A .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 .唐代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 .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 .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13、下列王朝,不曾设置丞相的是( ) A.清 B.明 C.汉 D.秦 14、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 )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九品中正制 15、在我国古代,秦朝设丞相,明朝废除丞相。下列对这种矛盾的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都是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B.都因为相权威胁皇权 C.都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维护国家统一 D.体现了权力互相制衡的原则 16、中国最古老的飞天传说——“嫦娥奔月”的故事终于在2007年变为现实。嫦娥本名姮娥,西汉时,汉文帝名为刘恒,为避讳改名为嫦娥,这件事反映出( ) A.避讳现象开始出现 B.皇帝权力受到侵犯 C.皇帝地位至高无上 D.百姓对汉文帝的尊敬 17、春联是日常生活中对书画艺术的实用。“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朱元璋始令春联用朱砂纸作底,用黑墨写字,并取名为“万年红”(“红”与“朱”义同)。朱元璋此举用意在于( ) A.强调“朱”姓的尊贵显赫 B.期盼“朱”姓政权长治久安 C.营造红红火火的新年气氛 D.改革节日的风俗习惯 18、右图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 ) 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B.唐代以分散相权而保障君权独尊 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

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

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汉宣帝曾教训自己的太子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受,何足委任!”由此可以推知当时 A.秦朝部分统治思想得以继承 B.黄老之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 C.皇帝背离“独尊儒术”的初衷 D.儒学不能顺应汉朝政治需求 2.北宋名臣李沆曾当着使者的面把真宗皇帝的手诏烧掉,并让使者回话“但道臣沆以为不可”;另一名臣韩琦曾对神宗皇帝说:“先帝,臣所立;陛下,先帝儿子,做得好,臣便面阔;做得不好,臣亦负惭愧。”上述现象说明宋代 A.君主权力受到了威胁 B.士大夫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 C.士大夫参与政治决策 D.重文轻武的国策被严格执行 3.下列宋元时期三部重要的农业典籍在对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记述上带有各自鲜明的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统一局面渐趋形成 D.民族交融不断发展 4.明代以每纳粮一万石的地区为一粮区,选派当地大户担任“粮长”,负责催征税粮,参与编制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有的还包揽地方事物。政府还以“税户人才”的名义,选拨优秀粮长为基层官吏。由此可知“粮长制”的推行 A.违背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B.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C.推动了明代赋役制度的完善 D.适应了强化君权的需要 5.据不完全统计,1850年的中国总人口量约为4.1亿,1873年下降至约3.5亿,锐减6000余万。导致这一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日趋加剧的民族矛盾 B.持续不断的海外移民 C.愈加沉重的封建剥削 D.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 6.下图是刊登在1910年《神州日报》上的一-幅风俗画,画中男子正在张贴的布告上写有“奉旨不缠足”字样。此画旨在说明

2018届高三历史8月月考试卷

龙泉中学2018届高三年级8月月考 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山西省因历史上有韩、赵、魏三国而被称为“三晋之地”,但山西省的简称是晋,而不是韩、赵或魏。 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晋国的历史更为悠久 B.晋国代表统一的潮流 C.受宗法制正统观念影响D.由分封制等级体系决定 2.周天子分封王族、功臣及先贤,以家长的面目“作民父母,以为王天下”,对国家进行专制统治。 这反映了当时() A.国家结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人伦秩序巩固了中央集权统治 C.宗法政治与伦理政治相结合D.分封制实现了地方的有效管理 3.孝廉和秀才的察举,在魏晋时都采用了考试之法,郡举孝廉考试经术,州举秀才考试策论。梁武帝向寒微人士开放了策试之途,还允许自学者申请考试。据此可知() A.当时已建立了考试选官制度B.寒门人士成为了入仕主流 C.察举成儒家宣传的主要工具D.这对科举制产生了影响 4.吴宗国认为,从政府机构看,秦和汉初“中央政府中皇家事物与国家事务尚未分离……‘卿’这个称呼本身即带有家臣的意味,宰相和百官也是具有浓厚的为皇帝个人服务的色彩,国家还保持了古老的家国不分、家国一体的传统和形式”。这反映出() A.经济发展是家国同构观念维系的关键B.秦汉沿袭西周宗法制度,等级森严 C.三公九卿相关规定凸显宗族观念加强D.秦汉处于国家政治制度的转型时期 5.开元十一年(723年)中书令张说奏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并下设吏房、兵房等五房为独立于六部之外的行政机构。这一变化反映了唐代() A.分权制衡的原则不断遭到破坏B.中枢体制的运行程序不断完善 C.中书门下成为尚书省的代替机构D.以程序分权的三省制名存实亡 6.曹操父子建立的曹魏政权,在改革选官制度时,采取了不少抑制、打击世族势力的措施,随着世家大族势力的不断发展,曹魏政权又设置了由世家大族出身的中正官去掌握地方选举。这表明曹魏实施的九品中正制() A.在执行过程中标准发生了变化B.有缓和中央与地方矛盾的意图 C.在事实上不能选拔出有用之才D.相对于察举制具有历史进步性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24.元帝时,宦官弘恭、石显以中书的身份专断国政;哀帝、平帝时,外戚王氏相继把持中朝,终于酿成新朝取代西汉的结局。这表明 A.中外朝制度制约了君主专制制度B.宦官和外戚专权是西汉灭亡根源 C.君权与相权斗争导致了政局动荡D.以丞相为首的官僚机构权势弱化 25.古罗马修建的格罗塞姆竞技场运用希腊古典柱式的实践使他们领悟到层层柱式建筑立面的妙处:建筑经分割而显得秀巧,它可使人在庞然大物的建筑面前感到亲切而悠然自得。材料中古罗马的建筑 A.反映了罗马帝国的广阔和等级森严B.彰显了古罗马的人文主义精神 C.体现了罗马继承希腊遗产的虔诚D.说明了罗马奴隶制国家的残忍 26.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该记载反映了当时 A.草市已经具有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B.商业活动因不受官吏监管而异常繁华

C.乡村庙会集市虽定时一聚但百货齐全D.市已突破空间限制形成繁荣的商业街 27.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是什么》中说,“所以现代道德底理想,是要把家庭的孝弟扩充到全社会的友爱。现在有一班青年却误解了这个意思,他并没有将爱情扩充到社会上,他却打着新思想新家庭的旗帜,抛弃了他的慈爱的、可怜的老母;这种人岂不是误解了新文化运动的意思?”这一论述意在 A.促进文化转型B.用“孝弟”文化改造西方文化 C.号召青年摆脱陈旧状态D.引导青年正确理解“孝弟”文化 28.梁启超曾说:“吾人所最惭愧者,莫如我国无国名之一事。寻常通称,或曰诸夏,或曰汉人,或曰唐人,皆朝名也;外人所称,或曰震旦,或曰支那,皆非我所自命之名也。……以一姓之朝代而污我国民,不可也;以外人之假定而诬我国民,犹之不可也。于二者倶失之中,万无得己,仍用吾人口头所习惯者,称之曰中国史。虽稍骄泰,然民族之各自尊其国,今世界之通义耳。我同胞苟深察名实,亦未始非唤起精神之一法门也。”其意在 A.宣传维新思想,建立君主立宪

上海市2016届高三历史3月月考试题(含答案)

上海市2016届高三历史3月月考试题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所有答案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一、选择题(共75分) 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司汤达说:“历史学家的第一先决条件就是没有发明能力。”他强调的是历史学家 A .研究的历史素材都应该是真实可信的 B .在研究历史时不能有自己的观点 C .在进行历史研究时所作的推论应是对历史的发现而非发明 D .研究历史不可借助假设推论 2、金字塔作为法老权力的象征,体现了 A.古老的埃及文明 B.精湛的建筑艺术 C.王权的绝对专制 D.先进的数学水平 3、威尔·杜兰在《世界文明史·东方的遗产》中说:“原本显然是刹帝利阶级登极动作,英雄主义与战争的作品,在婆罗门的手中则变成了教诲民众关于伦理法典、道德观念以及涅槃之类的工具。”上述材料评价的作品应是 A .《摩诃婆罗多》 B .《汉穆拉比法典》 C .《吉尔伽美什》 D .《荷马史诗》 4、“无论是为了罗马人的利益或是为了罗马的安全,都不允许将外国人完全排斥在法律之外。”为此,罗马人 A.颁布成文法 B.完善公民法 C.实施万民法 D.提出自然法 学校 班级 学号 姓名

5、某学者在所著的历史论文中先后呈现了如下材料:“芒芒禹迹,划为九州”;“夏有乱政,而作禹刑”;“鲧作城郭”。据此推断,这位学者所引材料,最有可能是为了说明 A.阶级的产生 B.王的出现 C.早期国家的诞生 D.世袭制的确立 6、孔子编订的《春秋》,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它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起的近两百多年的历史。关于这个年份以下表示准确的是 A.公元前7世纪上半叶 B.公元前8世纪上半叶 C.公元前7世纪下半叶 D.公元前8世纪下半叶 7、下图是14世纪欧洲画家根据《马可·波罗游记》而创作的中国杭州市景图。对此画的评论较为合理的是 A.是反映14世纪杭州市景的一手史料 B.是反映当时欧洲人中国观的一手史料 C.是反映当时欧洲城市景观的一手史料 D.就史料意义而言,无任何可利用价值 8、佛兰德伯爵在布鲁日城发现了一个逃亡农奴,要把他抓回去,却被市民赶出了城。该故事可能在公元: A.5世纪末 B.8世纪中叶C.11世纪前D.12世纪后 9、宋太祖说:“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用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十之一也。”这里反映出宋初的一个基本国策是 A.“重文轻武” B.“强干弱枝” C.“重内轻外” D.“冗官冗费”

高三下学期历史月考试卷(3月份)第2套真题

高三下学期历史月考试卷(3月份) 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某学生在研究“启承继王位”的问题时发现,《史记》记载:“益让帝禹之子启。”而《战国策》中却记载为:“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据此,该生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 两则记述均不可靠 B . 两则记述均为信史 C . 必有一则记述可信 D . 尚需其他史料论证 2. “天子之六工,日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这段材料主要说明官营手工业() A . 分工细密 B . 资金雄厚 C . 技术高超 D . 服务宫廷 3. 先秦时期,思想家孟子主张“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思想家荀子主张“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他们的主张() A . 都属于春秋时期的同一思想流派 B . 都强调施政为民的积极性 C . 都否定了法在治国中的重要作用 D . 都被当时诸侯国国君采纳 4. 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修昔底德借尼西阿斯(古雅典将军)说出了这样一句话:“男人就是城邦。”这一现象是雅典() A . 政治体制的产物 B . 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 C . 频繁改革的结果 D . 公民自由受限的体现 5. 有学者注意到,罗马的扩张,自共和国起,从无停息,耗费了自己的国民人口资源。罗马人不够了,伊特拉斯坎人不够了,意大利人不够了。“公民权”一次又一

次不断扩大,一批又一批的异族进入了罗马,也改换了“罗马”的性质。此后,“罗马”实施了() A . 习惯法 B . 公民法 C . 万民法 D . 自然法 6. 读表: 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 年份 约1770 约1790~1793 约1830~1835 数额(百万英镑) 140 175 360 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年为100) 年份 1755 1797 1835 指数 42.74 42.48 78.69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含答案)(图片版)

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5:CCCDB 6—10:DADDA 11—15:DBDCA 16—20:BBBDC 21—24:ADBA 25.(25分) 【答案】 (1)原因:统治着吸取前代的政治教训,为防止武人干政而重用文人治国;皇帝对士大夫高度重视;儒家学说的全面回归;北宋士大夫很注重个人气节和操守。(6分) 作用:有利于制约皇权滥用;提高决策的正确性;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巩固统治。(6分)(2)依据: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2分) 特点:行政、立法和司法三个权力部门相对独立又互相制衡。(3分) (3)不同:宋代权力制约实质上是对国家权力运行的监察,而美国权力制约则是中央各权力部门对国家权力的分割;宋代权力制约根本上是服务于皇权统治,而美国权力制约是为了维护民主政治。(8分) 26.(12分) 【答案】示例一: 事件:1914年一战爆发,1915年全国兴起抵制日货运动,1917年张謇大生纱厂获利。(3分) 论题: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了进一步发展。(2分) 1914年第一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列强基本上卷入到了战争之中,因此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1915年初袁世凯承认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由此激起了全国民众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运动;此外,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这些因素共同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如:1917年张謇的大生纱厂也获利达到76万两白银(7分) 示例二: 事件:1914年一战爆发,1917年11月俄国爆发十月革命,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19年1月巴黎和会(3分) 论题: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进程(2分) 1914年第一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因此获得了进一步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1917年11月俄国爆了发十月革命,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变为了现实,先进的中国人也在新文化运动后期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在一战结束后召开的巴黎和会上,战胜国之一的中国反而成为被宰割的对象,由此引发了中国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也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7分)。 27.(15分) (1)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的发生;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社会上充斥着萎靡丧志的音乐;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聂耳个人的思想觉悟的不断提高。(五点任选三点,每点3分)(2)时代性,民族性,创新性,革命性,进步性。(五点任选两点,每点3分)

高三月考历史试卷

高三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25小题,50分) 1、《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 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2、《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穷乡山陬(zōu,山脚),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勤有余布,亦兼鬻(yù,卖)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这反映出当时登州() ①自然经济解体②家庭手工业发展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出现经济区域分工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马可·波罗在描述中国某港口时说:“亚历山大或他港运载胡椒一船赴诸基督教国,乃至此刺桐港者,则有船舶百余。”“刺桐”是指() A.泉州B.广州C.扬州D.庆元 4、.有学者论:“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这种经济形式在古代中国的表现有①盐铁官营制度②早市夜市出现③商人群体形成④重农抑商政策 A.①④B.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5、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偶然巧合之一。由于一系列计算错误,他把西班牙到印度的距离大大缩短了,以致认为到达的地方是() A.美洲B.非洲C.亚洲D.大洋洲 6、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当时,这种“融合”和“统一”得以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A.东方的借鉴学习B.西方的殖民掠夺 C.正常的文化交流D.封建主阶级衰落 7、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其主要观点是()A.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 8、.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这主要是因为它进一步扩大了世界市场中的 A.商品市场B.资本市场C.技术市场D.金融市场 9、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客轮在从英国到美国的首航中不幸沉没。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该客轮的背景材料,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①使用电灯照明②豪华客舱配备电视③航线经过地中海④用无线电报与外界联络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随着城市化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美国洛杉矶市中心的居民向郊区搬迁的现象剧增。促成这一变化的因素有() A.新式交通工具得到广泛使用B.联邦政府在郊区兴建大批住宅 C.普通劳动者的基本收入得到法律保障D.大型国有企业多位于郊区 11、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l820年中用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殴各国的总和占23.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l.8%和3%。上述统计表明当时的中国A.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B.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D.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 12、洋务派要员在筹建轮船招商局时说:“伏查各国通商以来……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这表明兴办此类企业的根本目的是 A.扩大中外贸易交往B.抵御外侮求富求强 C.发展官督商办企业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13、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导致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A.中国产品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B.中国民众掀起抵制日货运动 C.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D.民族企业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14、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A.推行了土地改革B.组织了人民公社 C.实施了“一五”计划D.发动了“大跃进” 15、1956年1月2日下午,上海50万人冒雨集会,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 A.土地改革B.统购统销C.“一五”计划D.工商业改造 16、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针对50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C.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D.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17、“文革”开始后我国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1973年却出现复苏局面,这是因为 A.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国民经济 B.“四人帮”的倒行逆施遭到毛泽东批 C.“文革”动乱接近尾声D.国际形势趋于缓和 18、位于长江之南、太湖之北的华西村,改革开放后成为“天下第一村”,现在华西集团拥有全资企业40家,控股企业7家,参股企业10家,华西集团已形成铝型材、铜型材、钢材、带管、化工、毛纺六大生产系列,华西村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A.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实现了产业化,农村经济结构日趋合理 C.实现了国有企业改革,建立了现代化企业制度 D.抓紧对外开放,鼓励出口 19、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 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D.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 20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式,称呼上用“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这一变化在本质上体现了

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山东省武城二中2017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24.西周建国以后开始分封诸侯,共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到春秋战国时期,大部分诸侯国国君谥号都称“公”甚至称“王”。这一现象反映出() A.分封等级制度森严 B.社会嫡庶存在明显差异 C.地方势力威胁中央集权 D.礼崩乐坏有助于社会转型 25.经过汉儒加工的“天人感应”理论以“天道”为基本,使政治理论神学化,使政治管理具有神秘主义色彩。汉儒加工这一理论的主要目的是() A.推进民族共同心理素质形成 B.批评当政者以修正政治失误 C.促进宗法血缘关系更加紧密 D.加强思想控制以统一民众意志 26.据《全唐文》记载:“岭南、福建及扬州蕃客,宜委节度观察使常加存问,除舶脚收市进奉外,任其往来通流。”皇帝诏令允许蕃客“自为贸易,不得重加率税”。这反映了唐朝() A.海上丝绸之路繁盛 B.经济重心南移刺激外贸 C.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D.设立机构加强外贸管理 27.历史学家黄仁宇在《放宽历史的视界》中写道:明朝借助血缘关系维系的商业组织,其投资者道德义务可能超过其经济利益。执商业资本之牛耳的徽商、晋商,其汇兑业务的运转全赖个人操守及道德观念,“亦不能与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以民法及公司法之作保障者相提并论”。由此看来,16、17世纪中国商业() A.重视道德义务,漠视经济利益 B.主要采取重血缘的家庭式经营方式 C.传统观念固化影响商业发展 D.因缺乏现代法制作保障而举步维艰 28.下图反映的是1853—1858年清朝户部银库结存实银数变化趋势。导致清政府财政匮乏的原因可能是() A.军费开销巨大 B.兴办洋务军事企业 C.购买外国商品 D.支付英法战争赔款 29.19世纪70年代初,生丝、茶叶合计占中国贸易出口总值的近90%,1900年降至38%左右,20世纪初年中国已失去主要丝茶输出国的地位。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2021届高三历史12月月考试卷

秋季学期阶段性考试 高三年级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 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2.读下表,该表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部分) 时期内容备注 春秋战国 牛耕、铁农具 都江堰、郑国渠 测知二十四节气有利于安排农事 秦汉 耧车提高播种效率 选种、育秧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A.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 B.注重总结推广农业经验 C.注重农时,改进耕作技术 D.精耕细作的模式形成并发展 3.殷墟郭家庄发掘的160号商代墓,出土青铜礼器40件,方形器数量较多,器表均有精美的纹

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兵器和900多枚铜镞。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商代 A.农业先进,使用青铜农具 B.冶铜发达,青铜器品种多 C.战争频繁,青铜武器多样 D.重视礼仪,青铜礼器精美 4.顾炎武《肇域志·江南九》中说:“地产木棉,衣被天下,而民间赋税,公私之费,亦赖并济。”材料主要反映了明末清初江南地区 A.农耕经济已包含了工商业等多种经济成分 B.赋税主要来源于棉花种植业以及棉纺织业 C.发达的棉纺织业中已经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D.商品性农业和手工业占据经济中重要地位 5.《管子·小匡》认为商人“服牛辂马,以周四方;料多少,计贵贱,以其所有,易其所无,买贱鬻贵。是以羽旄不求而至,竹箭有余于国;奇怪时来,珍异物聚”。材料信息旨在说明A.商业的发展可以为国家提供财富 B.商人以贱买贵卖提升经济实力 C.商业活动有利于各地经济的联系 D.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发展迅速 6.据万历《嘉定县志》记载,嘉定县罗店镇“徽商凑集,贸易之盛,几埒(同等、相等)南翔”。南翔镇“往多徽商侨寓,百货填集,甲于诸镇。比为无赖蚕食,稍稍徙避,而镇衰落”。对上述材料最准确的解释是 A.徽商的兴盛与市镇的发展相辅相成 B.政府对待商业的政策发生了变化 C.徽商的经营范围呈现不断扩大趋势 D.地方官府的态度决定了商业环境 7.《礼记?王制》中有西周“田里不鬻(卖)”的记载,1975年岐山董家村裘卫诸器出土后,人们在恭王三年(公元前920年)制作的卫禾皿上发现“贮”字,并解释其意为贾、价、租典、特殊的土地易手等。这一变化导致史学界 A.丰富了对井田制的研究视角 B.质疑《礼记·王制》的真伪 C.进一步证实铁犁牛耕的价值 D.重估宗法分封制的内涵 8.1564年,浙江巡抚谭纶上疏称:“闽人滨海而居者,不知其凡几也,大抵非为生于海,则不得食。海上之国方千里者,不知其凡几也,无中国续棉丝帛之物,则不可以为国。禁之愈严,则其值愈厚,而趋之者愈众。”可见当时 A.福建民众唯利是图 B.重农抑商政策不得人心

高三月考(历史)古代史试卷

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30题,共60分) 1.《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材料所述现象,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 A.中央集权 B.官僚政治 C.家国一体 D.君主专制 2.有关西周宗法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将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B.长子继承制是其核心 C.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 D.保障了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3. 《晚清七十年》载:“四千年来我民族之社会政治型态之发展,第一次转型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这次转型( ) A.摧毁了宗法观念 B.发展了分封制度C.确立了专制政体 D.创立了科举制度4、唐代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这两个“制”分别指()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皇帝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5、明代于慎行《读史漫录》中记载:“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盖武帝决事禁中,希见卿相。”由此可见,“中朝”( ) A.掌握军政大权,是独立的决策机构 B.分享丞相行政权,处理政事 C.担任行政职务,有名无实 D.协助皇帝决策,削弱相权 6、削弱相权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下列选项与此相符的有() ①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②北宋枢密院的设置③元朝设立中书省④清朝设立军机处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②④ 7.电视剧《大宋提刑官》讲述的是南宋人宋慈判案的传奇故事。据宋慈墓志铭记载,他先后做过“提点广东、江西、湖南刑狱”。历史上与宋慈的“提刑官”职能较为类似的是() ①刺史②都察院③御史台④参知政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 中国古代官吏的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说法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 ) A.“世胄嗫高位,英雄沉下僚” B.“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C.“立嫡以长不以贤”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9.在谈到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这意在说明内阁的设立 A. 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督察 B.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 C. 弥补了明太祖废丞相带来的弊端 D.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

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

2008年度白塔中学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 (命题人:李刚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商鞅一人多姓。史书上说:秦封于商,故号商君。卫之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其中“商”姓来源于() A.自然的崇拜 B.所在地方的地名 C.母亲的族姓 D.因功得到的封地 2.根据古文字学家的研究,宗法的“宗”本意是宗庙的意思。《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是() A.财产 B.信仰C.血缘 D.地域 3.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②西汉设置刺史③唐朝实行三省制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5.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名犯了错误,他最有可能的理由是() 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 B.丞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经被废除,所以称“宰相刘罗锅”会误导观众。 C.刘墉既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 D.他没有理由,只不过是哗众取宠。 6.新疆有一座晚清名臣的祠堂,悬挂一副楹联:“提挈自东西……十年戎马书生老;指挥定中外……万里寒鸦相国寺。”它颂扬的是() A.曾国藩 B.左宗棠 C.李鸿章 D.张之洞 7.慈禧曾说:“我本来执定不同洋人破脸的,中间一段时期,因洋人欺负太甚了,也不免有些动气。虽是没拦阻他们,始终总没叫他们十分尽意的胡闹。……我若由他们尽意的闹,难道一个使馆有攻不下来的道理”慈禧所称的“他们”是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