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弹力图(TEG)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血栓弹力图(TEG)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血栓弹力图(TEG)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血栓弹力图(TEG)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检验医学——中华检验医学网旗下微信公众平台。您的随身微杂志。一、TEG能监测“凝血启动-血凝块生成-血凝块降解”3个阶段,每个阶段均有具体参数1.样本低凝时上述参数可能的表现:与参考区间相比,R、K延长,Angle、MA、G、CI减低,LY30增大(如发生纤溶亢进)2.样本高凝时上述参数可能的表现:与参考区间相比,R、K缩短,Angle、MA、G、CI增高

二、目前TEG实验种类和主要用途

种类主要作用检测参数及意义普通检测1.评估凝血全貌,判断凝血状态2.指导成分输血3.区分原发和继发纤溶亢进4.判断促凝和抗凝等药物的疗效5.评估血栓发生几率,预防手术后的血栓发生1. R:最初的纤维蛋白的形成的时间; (R 值延长:使用抗凝剂,凝血因子缺乏;R值缩短:血液呈高凝状态)。2. K:从R时间终点至描记图幅度达20mm所需的时间,反应血凝块形成的速率,K值的长短受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低的影响,抗凝剂可延长K值。3. Angle:最大曲线弧度的切线与水平线的夹角,角与K值都是反映血凝块聚合的速率。4. MA:最大振幅,反映血凝块最大强度,主要受血小板数量和质量影响。MA增大:见于血小板数量增多或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动静脉血栓,高凝状态。MA减小:

常见血小板减少或疾病造成的凝血因子缺乏。5. LY30/EPL:血凝块溶解,测量在MA值确定后30分钟内血凝块幅度减

少速率,反映纤溶系统。6. CI:总体的凝血功能肝素酶对比检测1.评估肝素、低分子肝素以及类肝素药物疗效2.评估是否肝素抵抗或过量1. R(肝素酶)<R(普通杯):提

示存在肝素;2. R(普通杯)>20min 且R(肝素酶)

<1/2 R(普通杯):提示肝素过量血小板图检测1.测定单独或联合使用阿司匹林、波利维,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药物

的疗效2.评估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后的出血原因3.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病人手前,手术中出血的风险评估1. MAADP :>48mm:提示抗血小板治疗后缺血风险较高;<31mm:提示抗血小板治疗后出血风险较高;2. ADP抑制率:判

断血小板ADP受体抑制剂等对血小板的抑制百分比,<30%提示治疗效果欠佳;3. AA抑制率:判断血小板血栓素受体抑制剂对血小板的抑制百分比,<50%提示治疗效果欠佳。

血栓弹力图结果怎么看

血栓弹力图结果怎么看 血栓弹力图是反映血液凝固动态变化(包括纤维蛋白的形成速度,溶解状态和凝状的坚固性,弹力度)的指标。 因此影响血栓弹力图的因素主要有红细胞的聚集状态、红细胞的刚性、血凝的速度,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活性的高低等。血栓弹力图的主要指标有:①反应时间(γ)表示被检样品中尚无纤维蛋白形成。②凝固时间(κ)表示被检样品中开始形成纤维蛋白,具有一定的坚固性。③图中两侧曲线的最宽距离(ma)表示血栓形成的最大幅度。④血栓弹力图(ε),表示血栓的弹性的大小。⑤最大凝固时间(m),表示凝固时间至最大振幅的时间。目前血栓弹力图均用血栓弹力图仪进行检测。 正常值 一、先看CK样本的R值、MA值、K(α)值 ⑴R值正常范围为5~10分钟; ⑵MA值正常范围为50~70mm; MA<50mm显示低血小板功能,可通过补充血小板制剂纠正 MA>70mm显示血小板活性高,需进行抗血小板治疗 ⑶高MA值时,如果是服药病人,需关注抗血小板药物的疗效。可通过血小板图检测了解服用ADP、AA诱导剂抑制血小板的情况。 当抑制率小于20%时不起效;在20%~50%起效不明显;在50%~75%起效;抑制率大于75%时较好抑制。根据疗效进行加大剂量或更换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 二、血小板图检测报告(PCI术后病人) ①如果血小板图ADP的MA值在31~47mm之间显示ADP诱导剂为较好抑制状态;当MA<31mm提示会有出血风险; 当MA>47mm会有血栓风险。 ②CK的MA值超过65mm显示有血栓风险; ③A的MA值(纤维蛋白原的MA值)不能超过20mm,超过20mm提示纤维蛋白原活性强有血栓风险,并不是血小板活性高原因造成,这时即使血小板药物抑制较高仍然会存在血栓风险。需要对纤维蛋白原进行处理,降低其活性。三、肝素酶杯对比检测 将CK(普通检测)的R图形与CKH(肝素酶杯检测)的R值叠加。 ①当R值无差异提示:没有肝素存在(或未起效); ②当CK的R值为CKH的R值的2~3倍且CK的R<20min,为肝素起效较好; ③当CK的R值为CKH的R值的3倍以上或CK的R>20min,提示有肝素存在且肝素过量,应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直至中和完全。 血栓弹力图(TEG)参数:

血栓弹力图标准操作规程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目录 一. 方法原理 (2) 二. 方法确认可(包括线性、不精密度、检出限、灵敏度和特异性) (6) 三. T EG?实验检测取血要求 (11) 四.仪器和试剂 (12) 五.TEG?质控检测操作流程 (13) 六.T EG?普通杯检测操作流程 (18) 七. T EG?血小板图检测操作流程 (21) 八. 参考区间(高岭样品) (25) 九. 临床意义 (26) 十.TEG 日维护 (31) 十一.TEG 月维护 (33)

编 制 人:****** 审核人:****** 批准人:****** 一 方法原理 承载血标本的测试杯以作 4°45'的角度和每 9 秒一周的速度均速转动,一旦血栓形成,置于血标本检测杯中的金属探针受到标本形成的切应力作用,随之出现左右旋动,金属针在旋动过程中由于切割磁力线而产生电流,给电脑软件处理后,便形成 TEG 曲线。 TEG 参数图解凝血弹性描记仪(TEG )参数解析 SP 时间(测量从反应开始到弹力图曲线出现分叉的时间) 1、SP=Split time 2、纤维蛋白原未被激活前的时间。 R 时间(从血样开始检测至描记图幅度达 2mm 所需的时间): 1、R 时间是血样放在 TEG 分析仪内到第一块纤维蛋白凝块形成之间的一段潜伏期。 2、R 时间因使用抗凝剂或凝血因子缺乏而延长,因血液呈高凝状态而缩短。 3、R 延长能通过注射 FFP (新鲜的冰冻血浆)而纠正。(FFP 含有丰富的凝血蛋白)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K时间(从R时间终点至描记图幅度达20mm所需的时间): 1、评估血凝块强度达到某一水平的速率(20mm 幅度); 2、通过高纤维蛋白原水平和较小程度地通过血小板功能来缩短K,而影 响血小板功能及纤维蛋白原的抗凝剂能延长K; 3、K 时间延长通过注射cryo(冷沉淀)与FFP 来纠正; ? Alpha角度(从血凝块形成点至描记图最大曲线弧度作切线与水平线的夹角): 1、血凝块动力学特性; 2、影响Alpha 角度的因素与K 时间相同(见上); 3、参数Alpha 角度与K 时间密切相关,两者都是反映血凝块聚合的速率。但 两者之间又存在区别,在凝血处于极其低凝状态时,血凝块强度的最终强度是幅 度达不到20mm,此时K 不能被定义。因此,Alpha 角度比K 时间更全面、更 易理解。 4、6 个单位的cryo 使α增加9.4°。 最大幅度MA(描记图上的最大幅度,即最大切应力系数): 1、MA 反映了正在形成的血凝块的最大强度或硬度及血凝块形成的稳定性; 2、 MA 主要受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两个因素的影响,其中血 小板的作用要 比纤维蛋白原大,血小板质量或数量的异常都会影响到MA 值; 3、10 个单位血小板可使血小板计数增加40,200±31,400/mm3, MA 增加了 13.2mm。 A(任一时刻描记图曲线两点间的距离): 1、用来监测任一时刻曲线两点间的扫描宽度,是血凝块强度或弹性函数,A值用 单位mm 来计量; 2、MA 值在确定前与A 值相等;

如何看血栓弹力图报告

如何看血栓弹力图报告 一、先看CK样本的R值、MA值、K(α)值 ⑴R值正常范围为5~10分钟; R<5分钟,显示凝血因子活性强,需要用抗凝药物纠正 R>10分钟,说明凝血因子缺乏,可通过补充FFP进行纠正 ⑵MA值正常范围为50~70mm; M A<50mm显示低血小板功能,可通过补充血小板制剂纠正 M A>70mm显示血小板活性高,需进行抗血小板治疗 ⑶高MA值时,如果是服药病人,需关注抗血小板药物的疗效。可通过血小板图检测了解服用ADP、AA诱导剂抑制血小板的情况。 当抑制率小于20%时不起效;在20%~50%起效不明显;在50%~75%起效;抑制率大于75%时较好抑制。根据疗效进行加大剂量或更换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 二、血小板图检测报告(PCI术后病人) ①如果血小板图ADP的MA值在31~47mm之间显示ADP诱导剂为较好抑制状态; 当MA<31mm提示会有出血风险; 当MA>47mm会有血栓风险。 ② CK的MA值超过65mm显示有血栓风险; ③ A的MA值(纤维蛋白原的MA值)不能超过20mm,超过20mm提示纤维蛋白原活性强 有血栓风险,并不是血小板活性高原因造成,这时即使血小板药物抑制较高仍然会存在血栓风险。需要对纤维蛋白原进行处理,降低其活性。 三、肝素酶杯对比检测 将CK(普通检测)的R图形与CKH(肝素酶杯检测)的R值叠加。 ①当R值无差异提示:没有肝素存在(或未起效); ②当CK的R值为CKH的R值的2~3倍且CK的R<20min,为肝素起效较好; ③当CK的R值为CKH的R值的3倍以上或CK的R>20min,提示有肝素存在且肝素过量, 应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直至中和完全。

应用血栓弹力图评测PCI术后抗血小板药物的临床应用

应用血栓弹力图评测PCI术后抗血小板药物的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术后,应用血栓弹力图(TEG)监测的血小板抑制率,合理选择应用二联抗血小板药物或三联抗血小板药物。方法经本院收治的冠脉支架植入术患者300例,术后均为常规方法给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应用美国Hamoscope公司的TEG分析仪测定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患者分为抑制率达标及抑制率未达标,选取未达标患者60随机分为2组,Ⅰ组为硫酸氢氯吡格雷(波利维)+阿司匹林,加用西洛他唑(即三联抗血小板组);另1组为硫酸氢氯吡格雷(波利维)+阿司匹林(二联抗血小板组)。2组患者均随访3个月,记录随访期间不良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二联组与三联组两组间患者PCI术后第3天血小板ADP抑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联组 (10.8±3.3)%,三联组(11.4±3.9)%;术后1个月复查血小板ADP抑制率,二联组(10.2±6.6)%,三联组(55.7±16.8)%,两组间差异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栓弹力图(TEG)测定的血小板抑制率,对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选择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血栓弹力图血小板抑制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ssessing triple antipiatelet therapies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by thrombelastography Liuliu Feng,Yuya Yang,Yanyan Bai,Tianhua Liu,Xinbing Liu,Hongman Huang,Mingcheng Zhou,Qitan Xu Department of cardiologic medicine in Shanghai East city hospital, Shanghai 200438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objective status of platelet inhibition ratio determined by thrombelastoglapby(TEG) in patients who have undergone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 in order to reasonably choose dual antiplatelet drugs or triple antiplatelet drugs.Methods: 300 patients who have undergone coronary stent implantation in our hospital were all treated with antiplatelet drugs in conventional methods. ADP induced platelet inhibition ratio should be detected by TEG (USA, Hamoscope). On the basis of the results,all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to meet standard group and substandard group. 60 patients of the substandard group was choosed randomly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groupI of aspirin and clopidngrel combined witll cilostazol (triple antiplatelet drugs group) and groupII of aspirin and clopidogrel (dual antiplatelet drugs group). Both groups were received 3-month clinical follow-up visit to definite adverse ischemia events. Results: Three days after PCI, the incidence rates of ischcmia events of dual antiplatelet drugs group and triple antiplatelet drugs group respectively are (10.8±3.3)% and (11.4±3.9)%, which is of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One month after PCI, the incidence rates of ischcmia events of dual antiplatelet drugs group and triple antiplatelet drugs group respectively are (10.2±6.6)% and (55.7±16.8)%. The two groups exi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and are of significantly statistical difference. Conclusion: Platelet inhibition ratio determined by TEG is of clinical value for the selection of treatment prescription of antipaltelet drugs for PCI patients. 【Key words】 thrombelastoglapby(TEG) platelet inhibition ratio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 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已经成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常规治疗方案。近年来,PCI术后患者临床缺血事件发生可能与抗血

血栓弹力图实用标准操作规程

实用标准文案 目录 一. 方法原理 (2) 二. 方法确认可(包括线性、不精密度、检出限、灵敏度和特异性)................................................................................................................ .. (6) 三. T EG?实验检测取血要求 (11) 四.仪器和试剂 (12) 五.TEG?质控检测操作流程 (13) 六.T EG?普通杯检测操作流程 (18) 七. T EG?血小板图检测操作流程 (21) 八. 参考区间(高岭样品) (25) 九. 临床意义 (26)

实用标准文案 十.TEG 日维护 (31) 十一.TEG 月维护 (33) 一方法原理 承载血标本的测试杯以作4°45'的角度和每9 秒一周的速度均速转动,一旦血栓形成,置于血标本检测杯中的金属探针受到标本形成的切应力作用,随之出现左右旋动,金属针在旋动过程中由于切割磁力线而产生电流,给电脑软件处理后,便形成TEG 曲线。 TEG参数图解凝血弹性描记仪(TEG)参数解析 SP时间(测量从反应开始到弹力图曲线出现分叉的时间) 1、SP=Split time 2、纤维蛋白原未被激活前的时间。 R时间(从血样开始检测至描记图幅度达2mm所需的时间): 1、R 时间是血样放在TEG 分析仪内到第一块纤维蛋白凝块形成之间的 一段潜伏期。 2、R 时间因使用抗凝剂或凝血因子缺乏而延长,因血液呈高凝状态而缩

短。 3、R 延长能通过注射FFP(新鲜的冰冻血浆)而纠正。(FFP 含有丰富 的凝血蛋白) K时间(从R时间终点至描记图幅度达20mm所需的时间): 1、评估血凝块强度达到某一水平的速率(20mm 幅度); 2、通过高纤维蛋白原水平和较小程度地通过血小板功能来缩短K,而影 响血小板功能及纤维蛋白原的抗凝剂能延长K; 3、K 时间延长通过注射cryo(冷沉淀)与FFP 来纠正; Alpha角度(从血凝块形成点至描记图最大曲线弧度作切线与水平线的夹角): 1、血凝块动力学特性; 2、影响Alpha 角度的因素与K 时间相同(见上); 3、参数Alpha 角度与K 时间密切相关,两者都是反映血凝块聚合的速率。但两者之间又存在区别,在凝血处于极其低凝状态时,血凝块强度的最终强度是幅度达不到20mm,此时K 不能被定义。因此,Alpha 角度比K 时间更全面、更易理解。 4、6 个单位的cryo 使α增加9.4°。 最大幅度MA(描记图上的最大幅度,即最大切应力系数): 1、MA 反映了正在形成的血凝块的最大强度或硬度及血凝块形成的稳定性; 2、 MA 主要受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两个因素的影响,其中血 小板的作用要 比纤维蛋白原大,血小板质量或数量的异常都会影响到MA 值; 3、10 个单位血小板可使血小板计数增加40,200±31,400/mm3, MA 增加了 13.2mm。 A(任一时刻描记图曲线两点间的距离): 1、用来监测任一时刻曲线两点间的扫描宽度,是血凝块强度或弹性函数,A值用单位mm 来计量; 2、MA 值在确定前与A 值相等;

血栓弹力图的临床意义

临床用途 一、血栓弹力图CFMS TM介绍 血栓弹力图方法于1948年由德国人Harter发明, 80年代开始广泛用于临床指导术中输血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已成为当今围术期监测凝血功能最重要的指标。这一方法业已成为发达国家指导各类血制品使用的重要依据,并写入了输血指南。目前以血栓弹力图为主要监测手段的体外循环术中凝血功能监测方法已在50多个国家及地区广泛使用。另外,通过血栓弹力图这一技术平台对各类凝血药物疗效监测的产品也在近年得到迅猛发展,尤其是抗血小板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阿昔单抗等药效的监测受到了各大权威医疗机构的青睐和肯定。 二、血栓弹力图CFMSTM与配套试剂临床用途 目前,北京乐普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推出的血栓弹力图仪为LEPU-8800型,与之配套的试剂有五种: 1.CFMSTM 血栓弹力图普通杯检测试剂盒(粘度测定法) 2.CFMSTM 血栓弹力图肝素酶杯检测试剂盒(粘度测定法) 3.CFMSTM 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试剂盒-ADP激活途径(粘度测定法) 4.CFMSTM 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试剂盒-AA激活途径(粘度测定法) 5.CFMSTM 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试剂盒-ADP及AA激活途径(粘度测定法)继承了TEG的技术特点,在设计上更加注重用户体验,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国内首创,很好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 五种试剂的临床用途为: 1)CFMS TM血栓弹力图普通杯检测试剂盒(粘度测定法):临床上主要用于监测人的凝血及纤溶状况,区分高凝、低凝、纤溶亢进等症状,指导成分输血和药物使用。 2)CFMS TM 血栓弹力图肝素酶杯检测试剂盒(粘度测定法):临床上用于评估肝素的疗效,判断肝素是否过量。

血栓弹力图临床的操作方法及意义

血栓弹力图临床的操作方法及意义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m,TEG)是血栓弹力仪描绘出的特殊图形。弹力仪的主要部件;自动调节恒温(37℃)的不锈钢盛血杯,插入杯中的不锈钢的小圆柱体及可连接圆柱体的传感器。盛血杯安置在能以4°45'角度来回转动的反应池上,杯壁与圆柱体中间容放血液。当血液标本呈液态时,杯的来回转动不能带动圆柱体,通过传感器反映到描图纸上的信号是一条直线,当血液开始凝固时,杯与圆柱体之间因纤维蛋白黏附性而产生阻力,杯的转动带动圆柱体同时运动,随着纤维蛋白的增加阻力也不断增大,杯带动圆柱体的运动也随之变化,圆柱体运动切割磁力线产生电流,电流转换为数字信号,此信号通过传感器描绘到描图纸上形成特有的血栓弹力图。 操作方法 (1)自然全血法:静脉血取出后立即放入盛血杯内测定。 (2)全血复钙法:38g/L柠檬酸钠抗凝血(血∶抗凝剂=9∶1)0.6ml放入塑料试管或涂硅试管中,再加入12.9g/L的CaCl2液0.4ml混合,立即开动秒表,取0.36ml混合液于盛血杯内测定。 (3)血浆复钙法:将38g/L柠檬酸钠抗凝血以1000r/min离心5min,取上层血浆0.4ml和等量的12.9g/L CaCl2液混合立即开动秒表,取0.36ml混合液于盛血杯内测定。

临床意义 (1)血栓性疾病:肾病综合征、尿毒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死(脑梗塞)、动静脉血栓形成等,r值及K 值明显减少,而ma值及mε值增大。 (2)血小板异常性疾病:原发性和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r和K值增大,而ma值和mε值值降低。血小板功能异常性疾病则ma值和mε值明显降低。 (3)凝血因子缺陷性疾病:血友病类出血性疾病,r值及K值显著增加,而ma值及mε值降低。 (4)纤溶亢进性疾病:原发性纤溶症、播散性血管内凝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继发性纤溶,在突发纤溶时,TEG可示纤溶的强度和速度。

血栓弹力图简介及各科室的应用讲解

TEG简介及应用 血栓弹力图仪(Thrombelastography, TEG)是一种从整个动态过程来监测凝血过程的分析仪。血栓弹力图仪于1948年由德国人Harter发明,80年代开始广泛用于临床指导术中输血,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已成为当今围术期监测凝血功能的最重要指标。同时也是世界上先进国家进行血制品管理的重要工具,在输血指南里使用该设备。其节约20%-50%的血制品使用功能被国内、外临床文献大量证明。该设备在95-96年开始在心脏外科开始使用。目前以TEG为主要监测手段的体外循环术中凝血监测方案已经在世界上40多个国家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疗效监测的方法—PlateletMapping,即血小板图试验,从而为临床带来了快速、准确的监测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技术。国内外近4000份临床文献从各个角度就TEG对临床诊疗效果进行了论证。 TEG在国内的使用情况 我国许多三甲医院的麻醉科、ICU、体外循环、器官移植科等在2000年左右率先使用TEG指导术中成分血和凝血相关药物的使用,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并有大量文献报道。2006年,检验科开始使用TEG作为凝血检测的筛选和补充;同年,一些输血科开始将TEG正式纳入临床选择血制品的客观依据,并开始用TEG进行血制品使用的管理的主要设备。使临床医生真正做到了在合适的时间,选择和使用正确种类和剂量的成分血制品,从根本上杜绝了我国临床用血的盲目和浪费。2006年初,TEG的PlateletMapping,即血小板图试验开始在中国上市,从而开创我国心脑血管病抗血小板药物检测的新方法。填补了我国临床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缺乏药物疗效监测的空白。为实现个性化的抗血小板治疗和解决PCI冠脉搭桥等手术的疑难病例,开创了新的起点。同时它为预防血栓和进行血栓分层等领域提供了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 国家认可的检测方法 TEG血栓弹力图试验列入2007年6月卫生部公布的《医疗机构临床检验项目目录》和《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试行2001年版)》新增和修订的项目目录中。 TEG与传统凝血试验的主要区别 TEG能从一份血样完整地监测从凝血开始,至血凝块形成及纤维蛋白溶解的

血栓弹力图结果的怎么看

怎么看血栓弹力图的结果 一、先看CK样本的R值、MA值、K(α)值 ⑴R值正常范围为5~10分钟; R<5分钟,显示凝血因子活性强,需要用抗凝药物纠正 R>10分钟,说明凝血因子缺乏,可通过补充FFP进行纠正 ⑵MA值正常范围为50~70mm; MA<50mm显示低血小板功能,可通过补充血小板制剂纠正 MA>70mm显示血小板活性高,需进行抗血小板治疗 ⑶高MA值时,如果是服药病人,需关注抗血小板药物的疗效。可通过血小板图检测了解服用ADP、AA诱导剂抑制血小板的情况。 当抑制率小于20%时不起效;在20%~50%起效不明显;在50%~75%起效;抑制率大于75%时较好抑制。根据疗效进行加大剂量或更换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 二、血小板图检测报告(PCI术后病人) ①如果血小板图ADP的MA值在31~47mm之间显示ADP诱导剂为较好抑制状态; 当MA<31mm提示会有出血风险; 当MA>47mm会有血栓风险。 ② CK的MA值超过65mm显示有血栓风险; ③ A的MA值(纤维蛋白原的MA值)不能超过20mm,超过20mm提示纤维蛋白原活性强有血栓风险,并不是血小板活性高原因造成,这时即使血小板药物抑制较高仍然会存在血栓风险。需要对纤维蛋白原进行处理,降低其活性。 三、肝素酶杯对比检测 将CK(普通检测)的R图形与CKH(肝素酶杯检测)的R值叠加。 当R值无差异提示:没有肝素存在(或未起效); 当CK的R值为CKH的R值的2~3倍且CK的R<20min,为肝素起效较好; 当CK的R值为CKH的R值的3倍以上或CK的R>20min,提示有肝素存在

且肝素过量,应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直至中和完全。

血栓弹力图临床操作意义

血栓弹力图临床操作意义 血栓弹力图是血栓弹力仪描绘出的特殊图形。弹力仪的主要部件;自动调节恒温(37℃)的不锈钢盛血杯,插入杯中的不锈钢的小圆柱体及可连接圆柱体的传感器。盛血杯安置在能以4°45'角度来回转动的反应池上,杯壁与圆柱体中间容放血液。当血液标本呈液态时,杯的来回转动不能带动圆柱体,通过传感器反映到描图纸上的信号是一条直线,当血液开始凝固时,杯与圆柱体之间因纤维蛋白黏附性而产生阻力,杯的转动带动圆柱体同时运动,随着纤维蛋白的增加阻力也不断增大,杯带动圆柱体的运动也随之变化,圆柱体运动切割磁力线产生电流,电流转换为数字信号,此信号通过传感器描绘到描图纸上形成特有的血栓弹力图。 操作方法 (1)自然全血法:静脉血取出后立即放入盛血杯内测定。 (2)全血复钙法:38g/L柠檬酸钠抗凝血(血∶抗凝剂=9∶1)0.6ml放入塑料试管或涂硅试管中,再加入12.9g/L的CaCl2液0.4ml混合,立即开动秒表,取0.36ml混合液于盛血杯内测定。 (3)血浆复钙法:将38g/L柠檬酸钠抗凝血以1000r/min离心5min,取上层血浆0.4ml和等量的12.9g/L CaCl2液混合立即开动秒表,取0.36ml混合液于盛血杯内测定。

临床意义 (1)血栓性疾病:肾病综合征、尿毒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死(脑梗塞)、动静脉血栓形成等,r值及K 值明显减少,而ma值及mε值增大。 (2)血小板异常性疾病:原发性和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r和K值增大,而ma值和mε值值降低。血小板功能异常性疾病则ma值和mε值明显降低。 (3)凝血因子缺陷性疾病:血友病类出血性疾病,r值及K值显著增加,而ma值及mε值降低。 (4)纤溶亢进性疾病:原发性纤溶症、播散性血管内凝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继发性纤溶,在突发纤溶时,TEG可示纤溶的强度和速度。

血栓弹力图标准操作规程

目录 一. 方法原理 (2) 二. 方法确认可(包括线性、不精密度、检出限、灵敏度和特异 性) (6) 三. TEG?实验检测取血要求 (11) 四. ..................................................................... 仪器和试剂 (12) 五. ..................................................................... TEG?质控检测操作流程.. (13) 六. TEG?普通杯检测操作流程 (18) 七. TEG血小板图检测操作流程 (21) 八. 参考区间(高岭样品) (25) 九. 临床意义 (26) 十?TEG 日维护 (31) 十」一? TEG 月维护 (33)

方法原理 承载血标本的测试杯以作 4 °5'的角度和每9秒一周的速度均速转动,一旦血栓形成,置于血标本检 测杯中的金属探针受到标本形成的切应力作用,随之出现左右旋动,金属针在旋动过程中由于切割磁力线 而产生电流,给电脑软件处理后,便形成 TEG 曲线。 SP 时间(测量从反应开始到弹力图曲线出现分叉的时间) 1、 SP=Split time 2、 纤维蛋白原未被激活前的时间。 R 时间(从血样开始检测至描记图幅度达 2mm 所需的时间): 1、 R 时间是血样放在TEG 分析仪内到第一块纤维蛋白凝块形成之间的 一段潜伏期。 2、 R 时间因使用抗凝剂或凝血因子缺乏而延长,因血液呈高凝状态而缩 短。 3、 R 延长能通过注射 FFP (新鲜的冰冻血浆)而纠正。(FFP 含有丰 富的凝血蛋白)

血栓弹力图(TEG)检 测 常 用 项 目 的 意 义

血栓弹力图(TEG)检测常用项目的意义 序号参数参数意义 正常值 范围 临床意义对应现有项目 1 R值 (min) 从血样开始检测至描计幅度 达2mm所需时间,包含了内 源性通路、外源性通路和共同 通路的内容,直至纤维蛋白凝 块开始形成。 5-10min 反映参加凝血启动过 程的凝血因子综合作 用,包括内、外源性 和共同通路,直至纤 维蛋白凝块开始形 成,是检测凝血因子 的一个指标。 活化部分凝血 活酶时间 (APTT) 凝血酶原时间 (PT)及活动 度 2 K值 (min) 从R时间终点至描记幅度达 20mm所需时间。K参数反应 纤维蛋白和血小板在血凝块 开始形成时的共同作用的结 果,即血凝块形成的速率,而 影响血小板功能及纤维蛋白 原的抗凝剂均可使K值延长 1-3min 反映纤维蛋白和血小 板在血凝块开始形成 时的共同作用结果, 即血凝块形成的速 率,由于此时以纤维 蛋白的功能为主,故 为检测纤维蛋白原功 能的一个指标。 纤维蛋白原定 量(Fg) 3 α角 (degree) 从血凝块形成点至描记图最 大曲线弧度作切线与水平线 的夹角。а参数反应纤维蛋白 和血小板在血凝块开始形成 时的共同作用的结果,а参数 在极度低凝时要比K参数更 直观。 530-740意义同K值,但对极 度低凝时比K参数直 观,也是检测纤维蛋 白原功能的一个指标 纤维蛋白原定 量(Fg) 4 MA值 (mm) 描记图上的最大振幅,MA反 映了正在形成的血凝块的最 大强度及血凝块形成的稳定 性,主要受血小板及纤维蛋白 原两个因素的影响,其中血小 板的作用要比纤维蛋白原大, 约占80% 50-70mm 临床检测血小板质量 和数量的一个指标 血小板聚集试 验(每使用一种 诱导剂) 5 CI 凝血综合指数,反应样本在各 种条件下的凝血综合状态, <-3:低凝,-3<正常<+3,>+3: 高凝。此参数对于血栓和出血 的预测具有相当的意义-3~+3 综合评价凝血的参 数,对于血栓和出血 的预测具有意义, <-3:低凝, -3<正常<+3,>+3:高 凝。 6 EPL (%) 预测在MA值确定后30分钟 内血凝块将要溶解的百分比 EPL=100(MA-A30)/MA 0-15% 测量纤溶的一个指标纤维蛋白降解 产物(FDP) D-二聚体定量

血栓弹力图标准操作规程完整

目录 一. 方法原理 ................................................................. .. (2) 二. 方法确认可(包括线性、不精密度、检出限、灵敏度和特异性) ............................................................... (6) 三. TEG?实验检测取血要求.................................................................. (11) 四.仪器和试剂 ................................................................. . (12) 五.TEG?质控检测操作流程.................................................................. . (13) 六.TEG?普通杯检测操作流程.................................................................. (18)

七. TEG?血小板图检测操作流程.................................................................. (21) 八. 参考区间(高岭样品) ................................................................ . (25) 九. 临床意义 ................................................................. . (26) 十.TEG 日维护 ................................................................. .. (31) 十一.TEG 月维护................................................................... . (33) 一方法原理 承载血标本的测试杯以作4°45'的角度和每 9 秒一周的速度均速转动,一旦血栓形成,置于血标本检测杯中的金属探针受到标本形成的切应力作用,随之出现左右旋动,金属针在旋动过程中由于切割磁力线而产生电流,给电脑软件处理后,便形成 TEG 曲线。 TEG参数图解凝血弹性描记仪(TEG)参数解析

TEG 血栓弹力图简介

TEG简介 美国Haemoscope公司生产的血栓弹力图仪(Thrombelastography, TEG)是一种从整个动态过程来监测凝血过程的分析仪。血栓弹力图仪于1948年由德国人Harter发明,80年代开始广泛用于临床指导术中输血,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已成为当今围术期监测凝血功能的最重要指标。同时也是世界上先进国家进行血制品管理的重要工具,在输血指南里使用该设备。其节约20%-50%的血制品使用功能被国内、外临床文献大量证明。该设备在95-96年开始在心脏外科开始使用。目前以TEG为主要监测手段的体外循环术中凝血监测方案已经在世界上40多个国家使用。2004年,该设备上市了抗血小板药物疗效监测的方法—PlateletMapping,即血小板图试验,从而为临床带来了快速、准确的监测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技术。国内外近4000份临床文献从各个角度就TEG对临床诊疗效果进行了论证。 TEG在国内的使用情况 我国许多三甲医院的麻醉科、ICU、体外循环、器官移植科等在2000年左右率先使用TEG指导术中成分血和凝血相关药物的使用,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并有大量文献报道。2006年,检验科开始使用TEG作为凝血检测的筛选和补充;同年,一些输血科开始将TEG正式纳入临床选择血制品的客观依据,并开始用TEG进行血制品使用的管理的主要设备。使临床医生真正做到了在合适的时间,选择和使用正确种类和剂量的成分血制品,从根本上杜绝了我国临床用血的盲目和浪费。2006年初,TEG的PlateletMapping,即血小板图试验开始在中国上市,从而开创我国心脑血管病抗血小板药物检测的新方法。填补了我国临床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缺乏药物疗效监测的空白。为实现个性化的抗血小板治疗和解决PCI冠脉搭桥等手术的疑难病例,开创了新的起点。同时它为预防血栓和进行血栓分层等领域提供了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 国家认可的检测方法 TEG血栓弹力图试验列入2007年6月卫生部公布的《医疗机构临床检验项目

手把手教您血栓弹力图结果怎么看

手把手教您血栓弹力图结果怎么看 血栓弹力图,英文名:thromboela-stogram 血栓弹力图是反映血液凝固动态变化(包括纤维蛋白的形成速度,溶解状态和凝状的坚固性,弹力度)的指标,因此影响血栓弹力图的因素主要有红细胞的聚集状态、红细胞的刚性、血凝的速度,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活性的高低等。血栓弹力图的主要指标有: ①反应时间(γ)表示被检样品中尚无纤维蛋白形成。 ②凝固时间(κ)表示被检样品中开始形成纤维蛋白,具有一定的坚固性。 ③图中两侧曲线的最宽距离(ma)表示血栓形成的最大幅度。 ④血栓弹力图(ε),表示血栓的弹性的大小。 ⑤最大凝固时间(m),表示凝固时间至最大振幅的时间。目前血栓弹力图均用血栓弹力图仪进行检测。 正常值 一、先看CK样本的R值、MA值、K(α)值 ⑴R值正常范围为5~10分钟; ⑵MA值正常范围为50~70mm; MA<50mm显示低血小板功能,可通过补充血小板制剂纠正 MA>70mm显示血小板活性高,需进行抗血小板治疗 ⑶高MA值时,如果是服药病人,需关注抗血小板药物的疗效。可通过血小板图检测了解服用ADP、AA诱导剂抑制血小板的情况。 当抑制率小于20%时不起效;在20%~50%起效不明显;在50%~75%起效;抑制率大于75%时较好抑制。根据疗效进行加大剂量或更换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 二、血小板图检测报告(PCI术后病人) ①如果血小板图ADP的MA值在31~47mm之间显示ADP诱导剂为较好抑制状态;当MA<31mm提示会有出血风险; 当MA>47mm会有血栓风险。 ②CK的MA值超过65mm显示有血栓风险; ③A的MA值(纤维蛋白原的MA值)不能超过20mm,超过20mm提示纤维蛋白原活性强有血栓风险,并不是血小板活性高原因造成,这时即使血小板药物抑制较高仍然会存在血栓风险。需要对纤维蛋白原进行处理,降低其活性。 三、肝素酶杯对比检测 将CK(普通检测)的R图形与CKH(肝素酶杯检测)的R值叠加。 ①当R值无差异提示:没有肝素存在(或未起效); ②当CK的R值为CKH的R值的2~3倍且CK的R<20min,为肝素起效较好; ③当CK的R值为CKH的R值的3倍以上或CK的R>20min,提示有肝素存在且肝素过量,应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直至中和完全。 注意事项

CFMS血栓弹力图检测杯参数说明

CFMS血栓弹力图检测杯参数说明1.CFMS血栓弹力图检测所有参数的意义 序号项目项目意义临床意义 1 R值R参数反应参加凝血启动过程的凝血因 子综合作用。包含了内源性通路、外源 性通路和共同通路的内容,直至纤维蛋 白凝块开始形成。也可为TEG ACT或ST。R参数反应内、外源性和共同通路,以及纤维蛋白原被激活形成纤维蛋白网开始的情况是对检测凝血因子的一个指标。 2 K值从R时间终点至描记幅度达20mm所需时 间。K参数反应纤维蛋白和血小板在凝 血块开始形成时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即 血凝块形成的速率,其中以纤维蛋白的 功能为主,而影响血小板功能及纤维蛋 白原的抗凝剂均可使K值延长。反映纤维蛋白和血小板在凝血块开始形成时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即血凝块形成的速率,由于此时以纤维蛋白的功能为主,故为检测纤维蛋白原功能的一个指标。 3 α角度从血凝块形成点至描记图最大曲线弧度 做切线与水平线的夹角。α参数与K参 数相同,反应反应纤维蛋白和血小板在 凝血块开始形成时的共同作用的结果, α参数在极度低凝时要比K参数更直 观。意义同K值,但对极度低凝时的K 参数更直观,也是检测纤维蛋白原功能的一个指标。 4 MA值描记图上的最大振幅,即最大切就力系 数。MA反映了正在形成的血凝块的最大 强度及血凝块形成的稳定性,主要受血 小板及纤维蛋白原两个因素的影响,其 中血小板的作用要比纤维蛋白原大,约 占80%,血小板质量或数量的异常都会 影响到MA值。临床检测血小板质量和数量的一个指标。 5 CI 凝血综合指数,反应样本在各种条件下 的凝血综合状态,﹤-3:低凝,-3﹤正 常﹤+3,﹥+3:高凝。此参数对于血栓此参数对于血栓和出血的预测具有相当的意义。

血栓弹力图简介及各科室的应用完整版

血栓弹力图简介及各科 室的应用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TEG简介及应用 血栓弹力图仪(Thrombelastography, TEG)是一种从整个动态过程来监测凝血过程的分析仪。血栓弹力图仪于1948年由德国人Harter发明,80年代开始广泛用于临床指导术中输血,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已成为当今围术期监测凝血功能的最重要指标。同时也是世界上先进国家进行血制品管理的重要工具,在输血指南里使用该设备。其节约20%-50%的血制品使用功能被国内、外临床文献大量证明。该设备在95-96年开始在心脏外科开始使用。目前以TEG为主要监测手段的体外循环术中凝血监测方案已经在世界上40多个国家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疗效监测的方法—PlateletMapping,即血小板图试验,从而为临床带来了快速、准确的监测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技术。国内外近4000份临床文献从各个角度就TEG对临床诊疗效果进行了论证。 TEG在国内的使用情况 我国许多三甲医院的麻醉科、ICU、体外循环、器官移植科等在2000年左右率先使用TEG指导术中成分血和凝血相关药物的使用,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并有大量文献报道。2006年,检验科开始使用TEG作为凝血检测的筛选和补充;同年,一些输血科开始将TEG正式纳入临床选择血制品的客观依据,并开始用TEG进行血制品使用的管理的主要设备。使临床医生真正做到了在合适的时间,选择和使用正确种类和剂量的成分血制品,从根本上杜绝了我国临床用血的盲目和浪费。2006年初,TEG的PlateletMapping,即血小板图试验开始在中国上市,从而开创我国心脑血管病抗血小板药物检测的新方法。填补了我国临床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缺乏药物疗效监测的空白。为实现个性化的抗血小板治疗和解决PCI冠脉搭桥等手术的疑难病例,开创了新的起点。同时它为预防血栓和进行血栓分层等领域提供了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 国家认可的检测方法 TEG血栓弹力图试验列入2007年6月卫生部公布的《医疗机构临床检验项目目录》和《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试行2001年版)》新增和修订的项目目录中。 TEG与传统凝血试验的主要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