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一课一练 语文园地三(解析版)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一课一练 语文园地三(解析版)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一课一练 语文园地三(解析版)

语文园地三

1.本单元知识回顾。

(1)要确定阅读方法,最好先明确( )。

A. 阅读目的 B.文章字数

C.文章作者 D.写作手法

(2)下面适合用浏览的方法的是( )。

A. 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韵味

B.对有启发的地方作批注

C.从整体上了解文章的概要

D.学习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

2.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作鸟兽散。

①我能从“攒着”“_________”“______”等词感受到“我们”玩竹节人时的入迷。

②补充句子,体现小伙伴观看时的入迷。

动画片吸引来了几个小伙伴,他们围坐在电视机前观看。你看,刚刚的手一直放在嘴边,____________;明明瞪大双眼,________;芳芳呢,手上端着一杯橙汁,____________。

(2)读下面的例段,注意加点部分,体会这样表达的作用。请你也用这种方法写一写。

人们了解了生命起源的过程之后,认为至少应有这样几个条件: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一般应在-50~150℃之间;二是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质诸如蛋白质、核酸的活力都和水紧密相关,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三是适当成分的大气,虽然已发现少数厌氧菌能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生存,但氧气和二氧化碳对于生命的存在是极为重要的;四是要有足够的光和热,为生命系统提供能源。

用这种表达方式表达观点,可以让语言更有条理,别人也听得________。

我要推荐《__________》这本书给大家看,之所以推荐这本书,我有下面几点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先把诗句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_________________。

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________。

(1)朱熹的这首诗表面描绘了______(季节)的美丽景色,实则是一首______(咏史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2)从表面上看,诗歌的第一句“胜日”指______,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______;“寻芳”,即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__________________。

(3)提到朱熹.我会联想到他的另一首诗《观书有感》。其中的“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这两句,告诉我们要不断地接受新事物和新知识,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

答案

1.答案(1)A (2)C

解析:本题考查对本单元阅读目标的掌握。本单元培养的就是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的能力。

2.(1)答案①跺脚拍手咋咋呼呼②示例:口水都快流下来了眼睛似水晶球般大小里面的橙汁什么时候洒出去了都不知道

解析:本题考查围绕中心具体描写的方法。例子是抓住动作来表现“我们玩竹节人时的入迷”这一中心的,补充句子时,我们要围绕“小伙伴观看时人了迷”这一中心,结合语境,写出三个人物当时的状态。

(2)答案清楚明白示例:青铜葵花一是作品写苦难,将苦难写得深刻;作品写美,将美写到极致;作品写爱,将爱写得充满生机与情意。二是作品字里行间无不充盈着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人间真情,这种真情无不湿润着每一位读者的眼睛,震撼着每一位读者的心灵。解析:本题考查对有序表达的运用。例段用“一是”“二是”“三是”“四是”这种表达方式来表达观点,可以让语言更有条理,让别人听得清楚明白。注意仿写推荐图书时,要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观点。3.答案无边光景一时新万紫千红总是春

(1)春天哲理(2)睛日地点出游目的

(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的积累与理解的能力。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泅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泅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出游目的。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但泗水在宋人南渡时早已被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去那里“寻芳”。其实诗中的“泗水”暗指孔门,“寻芳”指追求圣人之道。本诗是一首哲理诗。朱熹的另一首诗《观书有感》借助池塘水清是因有活水注入的现象,比喻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

2020年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优质教案(全册)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优质教案 第一单元 单元教学初探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想象生活”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大青树 下的小学》《花的学校》和《不懂就要问》3篇课文组成。目的引导学生学会把 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和想象童年生活的美妙,热爱学习生活,积极向上。 2.本单元重点: (1)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3篇课文中语句表达非常精妙,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比如,《大青树下的小学》中的提到的“傣族、景 颇族、阿昌族、德昂族”使学生感到这是一所体现民族大团结的学校;《花的学校》中的“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是拟人的句子,使花草树 木皆有童趣;《不懂就要问》中“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 是挨打也值得。”感受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这 些词句的含义,学会积累,学会体会。 (2)学习书面表达,体会习作的乐趣。本单元安排了习作《猜猜他是谁》,由于本单元是三年级上册的第一个单元,意味着学生第一次接触到书面表达,第一次有了习作的概念。学会先说后写,抓住人物主要特点写,学习习作的格式。二、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内容教学要点课时教学建议 1 大青树下的小学本课讲述了大青 树下民族小学学 生幸福的学习生 活,重点是能够抓 住关键句子,产生 民族团结的自豪 感。 2 1.鼓励学生多种 方法识字。 2.借助图片、描写 窗外的安静和小 动物凑热闹的句 子理解课文内容。

2 花的学校本课以诗歌的 语言描述了雨 中花儿在绿草 上跳舞、狂欢的 情景,重点是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语言。2 1.多元认字。 2.能够借助图片、 关键句、体会课文 富于童真童趣的 语言和丰富细腻 的想象。 3 *不懂就要问本文讲了孙中山 对待学问不懂就 问,不怕挨打。重 点是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1 1.根据提示,自己 阅读,找出有新鲜 感的词句,学会和 同学交流。 2.多元识字。 口语交际本次口语交际是 以“我的暑假生 活”为交际内容。重点是选择别人感兴趣的内容讲清楚。1 1.选择别人可能 感兴趣的内容重 点讲述。 2.恰当使用图片 和实物。 习作本次习作以《猜猜 他是谁》为题目,重点是抓住人物的显著特征去写。1 1.抓住让人印象 深刻的特点写。 2.注意习作格 式:开头空两格。 语文园地本次学习园地主 要内容是学会积1.学会积累好词好句。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 1.大青树下的小学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课练 1.大青树下的小学 一、填空题。 1.读拼音写词语。 zǎo chén hàn zúxiān yàn fú zhuānɡdǎ bànān jìnɡcū zhuànɡ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 2.把括号中不恰当的词语划掉。 (1)放学了,操场上十分________(安静宁静平静)。 (2)想着妈妈期待的目光,他的心情久久不能________(安静宁静平静)。 3.照样子,填一填。 ①例:(擦)桌子 ________招呼 ________国旗 ________游戏 ________课文 ________孔雀舞 ②例:(安静)的教室 ________的国旗 ________的服装 ________的铜钟 ________的粉墙 ________的老师 4.课文回顾。(填序号) ①点题②和睦相处③文明礼貌④充满欢乐

________ ________→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 二、“大青树下的小学”是指我国________的一所小学。() A. 西部边疆 B. 北部边疆 C. 西南边疆 三、语言表达 1.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把校园打扮的绚丽多彩。(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学们向小鸟打招呼。(把句子写具体) 同学们________小鸟打招呼。 (4)他的声音好听。(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青树下的小学》这篇课文写了下面三个场景,请按顺序排列,加上序号。 ( )下课了,大家一起开展活动。 ( )早晨,小学生来到学校。 ( )上课了,大家一起读课文。 四、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hào hǎo)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宁静平静),树枝

部编三年级上册期末句子练习题

1、那声音真好听。(改成感叹句) 2、我们小学的学生真多啊!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3、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我们长大了,要向回报养育之恩,向回报培育之恩,向社会回报我们的热情。 4、这本书好像应该是我的。(在原句上修改) 5、他们关了门做功课。(改为“把”字句) 6、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清风一来,他们 7、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仿写拟人句) 晶莹的露珠走过草地,在草叶上 清澈的溪水 8、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缩句,在原句圈出留下的部分) 9、铜钟挂在枝干上。(扩句,在原句上添加) 10、要不是怕上课迟到,我会走得很慢很慢。(用划横线的句子造句) 11、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原句上修改) 12、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缩句,在原句圈出留下的部分) 13、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仿写比喻句: 14、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叫。(仿写拟人句) 15、花儿开了。(仿写拟人句) 16、红头向周围看了看。红头悄悄地躲在一个草堆里不做声了。(把两句合并成一句话) 17、可伶的红头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卷到嘴里去了。(改“把”字句) 18、你必需完成作业才能出去完。(原句上修改) 19、菜园里种了许多蔬菜,有白菜、茄子、西瓜和西红柿。(原句上修改) 20、老师提出了问题,同学们热情地讨论起来。(原句上修改) 21、爸爸穿上大衣和帽子就出门了。(原句上修改)

22、因为他近视,就没有发现漏刮了一根胡子。 23、只要回头看看,就知道他这根胡子有多长。 24、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缩句,在原句圈出留下的部分) 25、岛上有树林。(扩句,在原句上添加) 26、小兴安岭的春天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原句上修改) 27、我并没有看见一只鸟。我并没有听到一声鸟叫。(用关联词合并句子) 28、(顶真)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 29、(顶真)果树上结满了果子,果子 30、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那掌声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用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31、我军的伤员陆续从火线上抬下来。(用划横线的词语写句子) 32、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旁,连续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用划横线的词语写句子) 33、他低下头,继续帮我钉扣子。(用划横线的词语写句子) 34、鸟儿的好朋友树不见了。她很伤心。(合并句子) 35、好的,我肯定明年一定会回来的。(修改病句) 36、种子被泥土紧紧地包裹着,它不得不把身体缩成一团。(改成肯定句) 37、我已经把老师交给我的任务顺利实行了。(修改病句) 38、他聚精会神地坐在那里,专心地听老师讲课。(修改病句) 39、看了这本书,从中明白了注意安全的重要性。(修改病句) 40、红头的声音小得简直几乎听不见了。 41、“小蜘蛛,你吃饱了吗?”老屋问。 42、长胡子被风吹到身体后面。他完全不知道。(用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海滨小城》同步练习题(含答案)(最新)

三年级上册《海滨小城》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一、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海滨(bīn bīng) 海鸥(ōu nōu) 理睬(cǎi chǎi) 满载(zài zǎi) 亚热带(yàyǎ) 胳膊(bìbei) 二、看拼音,写词语。 Hǎi bīn yúchuán biàn dìtǎng dǎo (海)( ) ( ) ( ) sān yàhuīsèchúle zhěng jié( ) (灰)( ) ( ) 三、比一比,再组词。 渔( ) 除( ) 鱼( ) 余( ) 业( ) 靠( ) 亚( ) 告( ) 四、在括号里填上适合的词语。 浩瀚的的海鸥沥青的 棕色的的朝阳整洁的

银白色的的贝壳粗糙的 五、句子练习。 1.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伞。(仿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沙滩上遍地是各种颜色各种花纹的贝壳。(缩句) 缩句,就是把“枝稠叶茂”的长句子去枝减叶,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缩句时要去掉表示“怎么样”的词语,最后留下的是“谁干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用带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这篇课文分________、________两部分,第一部分写了________、________的景色;第二部分描写了________的景色。 2.课文在第一部分的描写中突出了________的特点。在第二部分中,小城庭院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城公园和街道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课内阅读。 我的家乡在广东,是一座海滨小城。人们走到街道的尽头,就可以看见浩瀚的大海。天是蓝的,海也是蓝的。海天交界的水平线上,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

部编版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1大青树下的小学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铜钟敲响了。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本文作者吴然,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2花的学校 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荒

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他们关了门做功课。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他们站墙角的。 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 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本文作者是印度的泰戈尔,译者郑振铎,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3不懂就要问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

【新教材】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含参考答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 一、基础知识。(42分) 1.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6分) 挑促织(tiǎo tiāo) 赠送(zèng zèn) 凌乱(líng lín) 脚印(yìn yìng) 钥匙(chi shi) 丰收(fēng fēn) 2.读拼音,写字词。(7分) 他带上一hé( ) yán liào( ),沿着pū( )满shuǐ ní( )的shí jìng 来到山上,绘画着散发着dàn dàn( )清香的jú huā( )。 3.选择题。(4分) (1)下列词语搭配不正确的是( ) A.亮晶晶的水洼B.湿漉漉的水泥道 C.清脆的水底 D .香甜的气味 (2)下面哪首诗不是描写秋天景色的( ) A.《山行》 B.《赠刘景文》 C.《夜书所见》 D.《惠崇春江晓景》 4.在括号里填上表示颜色的词语。(6分) _______的叶子_______的小雨靴 _______的枫叶 _______的小喇叭 _______的颜料 _______的菊花 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6分) (1)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仿写拟人句) 嫩绿的柳条在春风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写出对应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3分) (1)《秋天的雨》这篇散文的作者抓住了秋天的特点,把________当作一条线索,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从整体上描绘出一个美丽、丰收、快乐的秋天,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之情。 (2)《夜书所见》描写的是________季的景色,全诗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山行》的作者是________朝________,这首诗描绘的是________的景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二、阅读理解。(23分) (一)课内阅读。(12分) 秋天的雨(节选)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1.“五彩缤纷”这个词语的近义词有________、________等。我能通过选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来体会出这个词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2.用“”画出选文中的中心句。(2分) 3.把下列比喻句补充完整。(2分) (1)秋天的田野像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像一枚枚邮票。 4.选文中“田野像金色的海洋”说明了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11分) 短暂的秋天 “一日三秋”这个成语,本意并不是指秋天短,我这里写的却是短暂的秋天。大兴安岭的最北端——祖国北极的秋天能有多长呢?六月二十几日还有霜冻,就算是春天吧;八月二十几日又下早霜了。春、夏、秋三季才两个多月,秋天能有多长就可想而知了。然而这短暂的秋天却给我带来了无限的乐趣。 刮了一天的西北风告诉我们:都柿已经由酸变甜了。星期天,我们便成群结队地进山采都柿。顷刻间,寂静的山林热闹起来,欢声笑语溢满山林,小朋友们穿着花衣像美丽的蝴蝶,在山林里来回飞舞。一会儿这里喊:“都柿真多啊!”一会儿那里又喊:“快来呀!这儿的都柿又多又大……” 都柿很美,黑红的茎秆七八寸高,上面缀满了黑蓝的“珍珠”,水灵灵的,放到嘴里又酸又甜,只要一提到它,不知不觉地就流出了口水。 正是采都柿的好时候,蘑菇又出来了:草黄色的草蘑这儿一片,那儿一片,有的还形成了蘑菇圈,可圆可圆啦。洁白柔嫩的白蘑水灵灵的;杏黄色的小黄蘑头顶上还有一点红色,小巧玲珑,像一顶美丽的小雨伞;花脸蘑就像戏曲里的大花脸;又肥又大的“粘团子”粘糊糊的,它还能出口换取外汇呢;榆黄蘑在一个树墩上就能采满一篮儿;还有一对对珍贵的“猴头”,它浑身都是白色,毛茸茸的,真像小猴子的脑袋,听说它还是宴席上的佳肴呢;那些粉红、浅蓝的漂亮的蘑菇是有毒的…… 一场霜冻过后,“臭李子”不涩了,变得又甜又香;山丁子不硬也不酸了,变得里面带点酸甜;刺玫果也变得有了清香气;还有“一把抓”、“狗奶子”、小葡萄等都成熟了。这时大人们开始了秋收,而孩子们便采这些野果去了…… 仅过了两个星期,人们都穿上了棉衣,大地也披上了银装。孩子们进入了冰上的乐园,大人们迎来了木材生产的黄金季节。 1.用“______”画出文中的两个比喻句。(2分) 2.根据自己的理解,连一连。(3分) 草蘑黏糊糊的,能出口换外汇 白蘑草黄色的,有的形成了蘑菇圈 小黄蘑洁白柔嫩,水灵灵的 花脸蘑浑身都是白色,毛茸茸的,像小猴子的脑袋 “粘团子”像戏曲里的大花脸 猴头杏黄色,小巧玲珑,头顶上有一点红色 3.文中详写了哪两种山货?略写了哪些山货?(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写的是哪个地方的秋天?那里的秋天有什么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交流。(5分) 写一写你搜集到的写秋天的诗句。(至少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习作。(30分) 题目:美丽的秋天 习作提示:1.要抓住秋天的一两处景物描写,写出秋天的特点;2.用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把句子写生动;3.抒发出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语文园地三教案

语文园地三 【教材分析】 《语文园地三》包括四项内容: 一是读音节,巩固声母、整体认读音节。二是读音节词语,选出自己秋游时想带的物品的音节词语。三是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的系统复习。字母分类按顺序排列,以帮助学生区别和记忆。四是课外拓展,和大人一起读儿歌《小鸟念书》目的是在阅读中巩固汉语拼音。 【学前准备】 1.音节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师) 2.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卡片。(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用拼音) 【学习目标】 1.读音节,区分形近、音近的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 2.正确拼读音节,了解秋游该带什么,并能选出来。 【学习重点】 1.读音节,会区别形近、音近和声母、韵母和整体认音节。 2.能正确拼读音节。 【学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教师) 2.红牌、黄牌卡片、音节卡片。(学生) 【教学环节】 用拼音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去迪士尼乐园游玩,现在你们的手上都有一张门票,需要你们拼出音节,才能进去。 二、读一读,把音节读准。 1.多媒体课件出示五组音节。 2.学生自由拼读,仔细观察,说说发现了什么。

3.请同桌互相拼读,注意它们的拼音帽子到底是第几声。 4.每人挑选其中的一组,同桌互相说说两个音节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用卡片出示认读。 三、比一比,读一读。 教师指导游戏:学生每人准备一套黄牌(黄色卡片)和红牌(红色卡片),并将每组音节分别写在上面。 方法:请学生听老师或一名同学抽读“读读比比”中的音节,大家一起玩举牌游戏,读出的同学可以进门观看。 四、秋游的时候,你想带什么? 学校将要组织秋游了,幼儿园时去秋游,总是家长们帮你们整理书包。现在我们已经是小学生了,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那书包该怎么整理呢?要带些什么东西呢?书上已经告诉我们了,让我们来读一读。 2.这些东西只是给大家一个建议,你可以选择带些你认为有用的可这里没有提到的东西。请大家把你在秋游时想带的东西用笔简单画下来。 3.交流,并说说带上这些东西的理由。 4.出外游玩,除了带好你认为必要的这些物品外,我们还要注意什么呢? 5.是呀!动物是我们的朋友,大自然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和它们交朋友,文明游玩。做个环保、友好的人类使者。 【教学反思】 汉语拼音是一串枯燥乏味的字符,要让学生爱学、乐学,就要变无趣为有趣。教学中我通过课件情境展示音节,有利于减轻学生对拼音的厌烦心理,从而使学生对拼音产生“好感”,能快乐地走进课堂学习拼音。引导学生对比并交流,让学生正确区别形近、音近的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这样有助于巩固拼音,提高拼读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 第二课时 (用拼音、字词句运用、和大人一起读) 【学习目标】 1.熟读声母表、韵母表和整体认读音节。 2.认识汉字的趣味性,一个汉字可以组成很多很多词语。 【学习重点】 复习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能正确拼读音节。

新人教部编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课课练(48页)

第一单元测量 (1)毫米的认识 年班姓名 一、认真观察,仔细填写。 1.( )厘米( )毫米 2.( )厘米( )毫米 3.( )厘米()毫米 4.()厘米()毫米 二、慧眼识宝。 1.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 A、1毫米 B、1分米 C、1米 2.一本辞海的厚度约是6()。 A、米 B、厘米 C、毫米 3.10枚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0()。 A、毫米 B、厘米 C、米 三、巧手补天窗(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一个曲别针长约25()。 2.小明身高是135()。 3.一棵大树高约15()。 4.一枝铅笔长约20()。 5.一个笔筒的高度约是100()。

四、单位换算我能行。 2厘米=()毫米 5分米=()厘米6米=()分米30毫米=()厘米80厘米=()分米70分米=()米600厘米=()米 12厘米=()毫米6厘米5毫米=()毫米 35毫米=()厘米()毫米 3厘米-14毫米=()毫米 56毫米+44毫米=()厘米 五、我是小小测量员。 六、我是小小绘图员。 1.画一条长4厘米5毫米的线段。 2.画一条比8厘米短3厘米的线段。 智慧宫殿长方体和正方体谁高,高多少毫米?

(2)分米的认识 年班姓名 一、巧手补天窗。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3米=()分米 4分米5厘米=()厘米60厘米=()分米 1米-2分米=()分米2分米=()厘米 75分米-15分米=()分米70分米=()米 3分米-8厘米=()厘米8厘米=()毫米 32厘米+18厘米=( )分米10分米=()厘米 57毫米+43毫米=( )厘米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单人床长2( ) 学习桌的高约是8( ) 一块橡皮长30( ) 轿车的长约是3( ) 大树高约是12( ) 水杯的高约是1( ) 三、慧眼识宝。 毫米厘米分米米

部编教材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 区分读音相近音节,通过集中比较拼读,提高学生拼读的准确性。 2. 区分形近复韵母 ie ei 和 iu ui。 3. 把音节拼读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习拼音的兴趣,同时鼓励学生自主独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 读一读,记一记23 个声母、24 个韵母和 16 个整体认读音节,再说一说你的名字里有哪些声母和韵母。将拼音学习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5. 通过读一读,说一说,学习字词句运用。 6. 让学生借助拼音,拼出 4 个词语,并在词语中复习学过的“口、日、目、田”4 个生字的书写。 6. 和大人一起读《小鸟念书》,透过有趣的故事,体验共同阅读的乐趣。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把音节读准。 1.学生读音节。 2.区分读音相近的音节,读准音节。说说每组音节有什么不同。如两拼音节和整体认读音节、前后鼻音、平翘舌音。 二、比一比,读一读。 1.能辨别ie 和ei、iu和ui 这两组形近的复韵母。 2.正确地拼读这两组复韵母和声母相拼的音节。 3.练习用音节词说话。 三、创设情境,谈话。 1.通过谈话或出示学生外出游玩的照片,帮助学生回忆外出游玩的情景。让学生先说一说出去玩一般都会带哪些物品。 2.拼读音节词。 3.开火车读音节词。 4.出示相关的实物或者图片,引导学生交流“水壶、望远镜”等物品的用处。 5.秋游的时候,你想带什么?为什么要带它们呢?指导学生用完整的话说说打算带这些物品的原因。 6.拓展说话:除了书上的这些物品,秋游的时候你还想带什么其他物品? 第二课时 一、读记声母表、韵母表。 1.能区分声母、韵母。 2.让学生口头拼读自己名字的音节,说说自己的名字里有哪些声母和韵母。 3.读一读,背一背。 4.填一填。按顺序补充声母与韵母。 二、读记整体认读音节。 1.指名读整体认读音节。 2. 说说自己的名字是否有整体认读音节。 1 / 2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 3.不懂就要问 含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课练 3.不懂就要问 一、填空题. 1.选字填空。 (1)厉历 墙上的挂________又翻过了一页。 没想到,他会这么________害。 (2)提题 他________出的这些意见都是正确的。 这篇课文的________目是《不懂就要问》。 2.读句子,写出加点词的近义词。 (1)先生讲得很详细 ..。________ (2)课堂里霎时 ..变得鸦雀无声。________ (3)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 ..把书放到先生面前。________ 3.选择括号里正确的字。 背________(涌诵)照________(例列) ________(胡糊)涂________(厉历)声 ________(攻功)课________(既即)然 ________(道到)理________(断段)落 4.看拼音,写词语 bèi sòng zhào lìquān dìng hú tu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ā dāi jiè chǐlìshēng qīng chu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áiāi (1)孙中山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________打也值得。” (2)大家都累坏了,一步一挨________地走下山岗。 (3)这个孩子经常挨________饿,怪可怜的。 (4)荷花挨________挨挤挤的,开得很茂盛。 6.照样子,写词语。 (1)摇头晃脑(含身体部位的词语)________ (2)一字不漏(“一~不~”式)________ (3)摆摆手(AAB式)________ 二、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背(bèi)诵照例(liè)一段(duàn) B. 糊涂(tu)吓呆(dāi)戒(jiē)尺 C. 厉(lì)声挨(ái)打清楚(chǔ)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①小在时候孙中山的读书私塾(连词成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孙中山背出功课。(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要求背诵内容(全部都有)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背诵单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爱人若爱其身。——《墨子》 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孟子》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荀子》 6课《秋天的雨》第2自然段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21课《大自然的声音》自然段 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ní)喃(nán)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壮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下雨的时候,他喜欢玩打击乐器。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滴滴答答……丁丁冬冬……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拉地汹涌澎湃。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24课《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这则文言文的意思是:有一次,司马光和一群孩子在庭院嬉戏。一个小孩爬上瓮,失足落入水中。大家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瓮。瓮破了,水一下子喷涌出来,落水的小孩得救了。 故事表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与沉着冷静。 第一单元语文园地 摇头晃脑披头散发张牙舞爪提心吊胆面红耳赤手忙脚乱眼疾手快口干舌燥第二单元语文园地 春:暖和春光明媚桃红柳绿 夏:炎热骄阳似火烈日当空 秋:凉爽硕果累累一叶知秋 冬:寒冷冰天雪地天寒地冻 第三单元语文园地“口”字旁的字 咬叼嚼咽啃吞含 叫喊嚷吼吵啼唤 啪哗吱嗡嘟呜嘀 第四单元语文园地 百发百中四面八方七上八下 百战百胜四通八达七嘴八舌 百依百顺四平八稳七手八脚 第六单元语文园地?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语文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语文教案教学目标 1.复习复韵母和鼻韵母,能够正确区分形近的复韵母,并拼读音节。2.正确拼读音节,了解秋游该带些什么。 3.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的系统复习,分类按顺序排列。4.用学过的生字练习组词。 5.能够正确地拼读拼音,写出相应的字。 6.读短文,在阅读中巩固汉语拼音。 重点难点 重点 拼读音节,并正确区分形近的复韵母;读拼音,写出相对应的字。

难点 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的系统复习。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相对应的生字卡片。 学生:预习新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用拼音 1.读一读,把音节读准。

(1)教师出示课件呈现音节。 (2)学生自由朗读,思考:读每组拼音时都要注意什么? ①yǎn-yuǎn,要注意区分前一个是两拼音节,后一个是整体认读音节。 ②zuān-zhuān,要分清楚平翘舌音。 ③chán-chuán-chuáng,要注意区分两拼音节和三拼音节,以及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 (3)指名认读,齐读。 (4)同桌练读。 2.比一比,读一读。 (1)卡片认读字母:i、e、u。 (2)你能把这些字母组成复韵母吗? (3)比较小兔子和小企鹅手中的复韵母有什么区别。

(4)全班交流。 (5)点名读这些复韵母组成的音节,齐读,分小组读。 3.秋游的时候,你想带什么? (1)自由拼读音节,知道每个词语表示什么物品。 (2)读题目,说说什么是秋游。 (3)挑选“物品”,并涂上颜色。 (4)全班交流:秋游时,你带其中的哪些“物品”,请用音节拼读一下这个“物品”。 (5)同桌之间互相说说自己准备带哪些物品。(学生畅所欲言,指生汇报。) (6)除了这些物品,你还想带些什么?请用拼音告诉大家。 4.读一读,记一记,再说一说你的名字里有哪些声母和韵母。 (1)自由读、齐读、指名读23个声母。 (2)区分:b-d p-q f-t m-n n-l z-zh c-ch s-sh。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文

1.大青树下的小学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铜钟敲响了。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2.花的学校 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润湿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狂欢的跳着舞。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它们关了门做功课,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他们站墙角的。 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籁籁地着,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的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样。 3.不懂就要问 孙中山小时侯在私塾读书。那时侯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先生听了,连连点头。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孙中山会读了,就回到座位上练习背诵。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会背了。”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书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课课练.doc

语文园地 一、照样子写句子。 例:他高兴得跳了起来。 1.敌人被打得。 2.鸟儿飞得。 3.他将教室打扫得。 二、把“的、地、得”填入括号里。 激烈()赛跑项目开始了,我们在跑道上飞快()跑着,跑到终点,我们已经累()气喘吁吁。 三、我能接着横线上空白的部分往后写。 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 四、默写《采莲曲》。

参考答案 一、1.夹着尾逃跑了 2.很高 3.干干净净 二、的地得 三、弯弯的小桥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河,弯弯的小河旁边是那弯弯的小路,弯弯的小路旁边是那弯弯的小树。 四、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1、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The weather was splendid on that day, which I thought was rare. I still remember some people told me that in Britain there was weather and no climate. During the same day, it might snow in the morning, rain at noon, shine in the afternoon and be windy before the night falls. So I think I was lucky。 20.8.138.13.202020:0920:09:50Aug-2020:09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二〇二〇年八月十三日2020年8月13日星期四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20:098.13.202020:098.13.202020:0920:09:508.13.202020:098.13.2020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8.13.20208.13.202020:0920:0920:09:5020:09:50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Thursday, August 13, 2020August 20Thursday, August 13, 20208/13/2020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8时9分8时9分13-Aug-208.13.2020 7、志气这东西是能传染的,你能感染着笼罩在你的环境中的精神。那些在你周围不断向上奋发的人的胜利,会鼓励激发你作更艰苦 的奋斗,以求达到如象他们所做的样子。20.8.1320.8.1320.8.13。2020年8月13日星期四二〇二〇年八月十三日 8、时间是一位可爱的恋人,对你是多么的爱慕倾心,每分每秒都在叮嘱:劳动,创造!别虚度了一生!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练习题

第六单元 17 古诗三首 基础再现 1.看拼音,写词语。 chǔ jiāng gū fān jìng zi duàn kāi yín pán 2.查字典填空。 “欲”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再查画。“欲”在字典中的解释主要有:○1欲望; ○2想要,希望;○3副词,将要。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1)山雨欲.来风满楼。() (2)欲.把西湖比西子。() (3)小红上进心强,有强烈的求知欲.。() 3.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天门中断 ..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1诗句“中断”的意思是,突出长江水的;“回” 的意思是,突出表现了山势的。 ○2对这两句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句的意思是: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被长江册拦腰劈开的,碧水向东流到此,回旋 澎湃 B.诗中“断”“开”“流”“回”以及后两句的“出”“来”等动词,生动形象地描绘 出了山水景物的动态美,表达了诗人对天门山风景的喜爱之情 C.这两句诗只赞美了长江水的巨大生命力 (2)水光潋滟 ..雨亦奇。 ..晴方好,山色空蒙 ○1有些词语可以想象出优美的画面,看到“潋滟”能想到(),看到“空蒙”能想到 (),通过这两个词语可以欣赏到西湖的美。 ○2对这两句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这两句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的湖光山色 B.这两句诗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 C.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晴天景色的喜爱和对雨天景色的讨厌之情 4.活学活用 (1)在一篇描写杭州西湖美景的习作中,文文想引用一首古诗,下面最合适的是()。 A.《望天门山》 B.《饮湖上初晴后雨》 C.《夜书所见》 D.《望洞庭》 (2)我们一家去游览西湖,妈妈告诉我西湖又叫“西子湖”。西子是古代的大美女,不论是浓施粉黛还是淡描蛾眉,都是那么美,就像这时晴时雨的西湖一样。知道了这些,我不由自主地吟诵起代诗人的古诗:,。,。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课练(附答案) 23带刺的朋友

23 带刺的朋友 第一课时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眼馋.(chán cán)缓.慢(hǎn huǎn)刺.猬(cì chì) 恍.然(huǎng guāng)聪.明(cōng chōng)偷.枣(tōu toū) 二、比一比,组词语。 枣()棵()匆()缓() 束()颗()沟()暖() 三、照样子写词语。 1.晃来晃去: 2.一举一动: 3.一颗颗: 第二课时 一、圈出下列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兴.许(xīnɡ xìnɡ)着.急(zhe zháo)扎.针(zā zhā) 扫兴.(xīnɡ xìnɡ)怎么着.(zhe zháo)扎.辫子(zā zhā)二、说说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惊愕()诡秘()本事()清楚()兴许()径直()朦胧()钦佩() 三、阅读选段,完成练习。 很快,它又慢慢地活动起来了,看样子,劲头比上树的时候足多了。它匆匆 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 ..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你猜怎么着,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立刻,它的身子“长”大了一圈。也许是怕被人发现吧,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 1.标出选段中描写刺猬动作的词语。 2.用上描写刺猬动作的词语,按照“先、再、接着、然后、最后”的顺序,以刺猬的口吻描述片段叙述的事情经过。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一、chán√ huǎn√ cì√ duī√ cōng√ tōu√ 二、甜枣一棵匆忙缓慢 结束颗粒山沟暖和 三、1.爬来爬去想来想去走来走去 2.一言一行一心一意一草一木 3. 一个个一片片一只只 第二课时 一、xīnɡ zháo zhā xìnɡ zhe zháo zā zhā 二、惊讶神秘本领清晰或许直接模糊佩服 三、1.爬归拢打扎驮跑 2.我先慢慢地活动起来,再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接着就地打了一个滚儿,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都扎在我的背上了。然后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